肝硬化

2024-04-21

肝硬化(通用10篇)

篇1:肝硬化

1、蘑菇

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部疾病三部曲,如果肝硬化治疗不及时疾病就有癌变的可能,而蘑菇含有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多糖、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预防癌症的作用,所以肝硬化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多食用。

2、冬瓜

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难免会诱发肝腹水等并发症,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专家建议患者经常食用冬瓜,因为冬瓜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糖类、胡萝卜素、粗纤维、钾等营养物质,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痰、祛湿解暑的作用,尤其是钾盐含量较高,适合肝硬化或肝腹水患者食用。

3、菠菜

含有丰富叶绿素的菠菜不仅能够维持机体酸碱平衡,还能防癌、调节肝胆功能、缓解身心压力,对肝硬化疾病的治疗及和患者自身保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4、萝卜

维生素A是养肝、护肝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而胡萝卜中又富含维生素A,因此建议患者朋友经常食用胡萝卜,这样能够在有效提高自身的维生素水平的同时,间接防止肝癌发生,从而减轻治疗难度,缓急患者心理压力,以平稳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肝硬化饮食

1、肝硬化饮食应忌酒

酒精除可直接损失肝脏外,亦可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种致癌物质-乙醛,所以肝硬化饮食应绝对忌酒。

2、肝硬化饮食应忌辛辣、刺激食物

辛辣食物可刺激胃肠道黏膜,增加胃酸分泌,从而导致机体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对病情不利,所以肝硬化饮食应忌辣椒、麻椒、芥末、羊肉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3、肝硬化饮食忌高蛋白质食物

肝硬化时肝脏代谢功能较差,易引起蛋白质不能及时、有效排除,从而可产生过多的氨,诱发肝昏迷,所以肝硬化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2-3.5克左右。

4、肝硬化忌食粗糙、坚硬食物

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引起食道下端和胃底血管变粗、管壁变薄,粗糙、坚硬食物可能刺破或擦破血管而引起大出血,所以肝硬化忌食粗糙、坚硬食物。

5、肝硬化忌食高糖食物

肝硬化时肝细胞严重破坏,肝脏将单糖合成糖原贮存和转化为脂肪的功能明显降低,如此时食用大量的糖,宜并发肝性糖尿病,从而加大了治疗难度,所以肝硬化忌食高糖饮食。

6、肝硬化忌食高铜食物

肝硬化时肝脏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如此时进食高铜食物,极易诱发肝腹水、黄疸等症,所以肝硬化忌食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篇2:肝硬化

[肝硬化病因] 肝硬化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如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血吸虫病、长期严重心脏病、胆道梗阻、药物或化学毒害、营养不良、遗传性代谢缺陷、自身免疫疾病等,

www.HacK50.com-找入门资料就到

[肝硬化分类] 分为“门静脉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等,

HacK50.com-是最好的入门资料网站

[肝硬化的症状] 在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在肝功能代偿期(简称代偿期)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左上腹隐痛或不适、腹泻等症状;肝功能失代偿期(简称失代偿期)时,可出现严重腹胀、低热,并出现腹水、严重的可出现黄疸、出血、意识障碍。代偿期肝脏常肿大(也有明显缩小的),表面平滑,中等硬度,常有脾肿大,并可出蜘蛛痣和肝掌。失代偿期面色灰暗,色素沉着,面部和颈部手臂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蜘蛛痣,肝脏坚硬,表面可及结节。部分病人出现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腹壁静脉曲张。

篇3:肝硬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在凤城中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 共306例, VC患者203例, 其中男154例、女49例;年龄28~72岁;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74例 (85.71%) ,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 (9.852217%) , 乙型肝炎与丁型肝炎重叠感染后肝硬化9例 (4.43%) ;同期AC患者103例, 其中男102例、女1例, 年龄27~73岁, 每日摄入酒精量100~600 g, 平均 (157.5±78.8) g, 持续饮酒时问14~55年, 平均 (23.9±11.8) 年。入院时已戒酒>l年者32例 (31.07%) 。VC+AC不纳入本次分析。

1.2 诊断标准。VC诊断标准如下:有明确肝炎病史, 并经HBV, HCV抗原抗体标记和DNA检查确诊, 临床上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 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肝硬化, 排除AC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3,4,5]。AC的诊断标准为:具有长期大量饮酒史, 每日摄入酒精量>40 g, 连续5年以上, 临床上有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的表现, 影像学检查支持肝硬化改变, 无肝炎病史, HV标记阴性, 除外其他类型肝硬化 (如胆汁性、血吸虫性、肝吸虫性肝硬化等) [6,7,8]。

1.3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两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才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的比较:①VC组患者平均年龄较AC组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②所有肝硬化患者均以男性为主, 其中AC组男性比例高于V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1。

2.2 临床表现与体征的比较: V C组患者肝掌、蜘蛛痣、肝大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而两组在脾大、黄疸和腹水发生率方面,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05) 。见图1。

2.3 生化检查的比较:VC组患者GGT, AST/ALT及ALP显著低于A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两组A/G及TBIL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2。

2.4 并发症的比较:VC组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 (17例) 及原发性肝癌 (57例) 的发生率 (8.4%、28.20%) 均显著高于AC组肝肾综合征 (4例) 及原发性肝癌 (10例) 的发生率 (3.56%、9.66%)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VC组69例, AC组43例) (34.23%比41.90%) 及且肝性脑病 (VC组43例, AC组26例) (21.44%比25.83%) 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图2。

3 讨论

篇4:肝硬化

【摘要】:目的 分析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在B超检查中的影像差异。方法 选择我门诊部2010年3月-2015年4月查体筛查的6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酒精组,选择同期查体的62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炎组,比较两组B超检测值以及肝部的形态、体积等情况。结果: 与肝炎组比较,酒精组右肝斜径、右肝厚度、肝脏形态正常率以及肝脏体积增大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组肝被膜锯齿状以及肝内回声不规则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酒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B超影像下存在一定差别,采用B超方式可对上述疾病进行一定程度区分。

【关键词】酒精性肝硬化;肝炎性肝硬化;B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39-02

肝炎是目前发病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单是乙肝,世界范围内就有超过3.5亿人感染,每年近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1]。我国早期肝硬化的类型主要是肝炎肝硬化,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转变,酒精性肝硬化的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对于临床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分析不同肝病患者,影像上的相关差异,选择2013年7月-2015年4月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B超鉴别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门诊部2010年3月-2015年4月查体筛查出的6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酒精组,所有患者经肝脏组织活检符合实验要求;选择同期查体的62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作為肝炎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其中酒精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6.4±6.1)岁;病程9个月-7年,平均病程(3.4±0.7)年。肝炎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6.7±6.4)岁;病程11个月-8年,平均病程(3.4±0.8)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过比较分析后,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SIUI Apogee3500超声诊断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取仰卧位,对腹部肝脏进行多切面全面扫描。由2-3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B超技师进行判定,比较两组右肝厚径、右肝斜径、肝脏形态、肝脏体积、肝被膜以及肝脏回声。

1.3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右肝斜径以及右肝厚度比较 如表1所示,与肝炎组比较,酒精组右肝斜径以及右肝厚度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B超的观察指标比较 如表2所示,与肝炎组比较,酒精组肝脏形态正常率以及肝脏体积增大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组肝被膜锯齿状以及肝内回声不规则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酒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脂肪肝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临床较为多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该疾病的发病率高达17%~23%。酒精性肝硬化早期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早期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当病情进展、未得到有效的处理时,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严重的影响[3]。在B超显像上,酒精性脂肪肝与脂肪肝相类似,主要是肝脏体积增大、回声增强以及管道结构模糊等。当病情继续进展,发展为肝硬化时,可以出现肝被膜不光滑或毛糙,肝细胞排列紊乱,假小叶取代了正常肝小叶,肝脏实质回声较均匀,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的发生[4]。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与肝炎组比较,酒精组右肝斜径、右肝厚度、肝脏形态正常率以及肝脏体积增大率均显著增高(P<0.05);肝炎组肝被膜锯齿状以及肝内回声不规则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酒精组(P<0.05)。综上所述,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B超影像下存在一定差别,采用B超方式可对上述疾病进行一定程度区分。

参考文献:

[1] 谢彩玲.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分析[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7, 5(4): 332-333.

[2] 刘慧. 1 069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讨论[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5):27-28.

[3] Chalasani N, Younossi Z, Lavine J E, et al.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ractice Guideline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the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J]. Hepatology, 2012, 55(6): 2005-2023.

篇5:肝硬化的意思

肝硬化(cirrhosisof liver)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广泛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肝脏弥漫性纤维化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 为多种慢性肝病晚期阶段的共同结局。肝硬化发展到肝功能失代偿期, 临床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症, 可并发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及原发性肝癌等。肝硬化的病因很多, 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感染、酒精中毒、药物与毒物损伤、胆道疾患、遗传代谢缺陷、自身免疫性损伤等。我国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居于首位,近年来酒精性肝硬化明显增多。另外, 临床上有少部分病因尚不清楚, 称为隐原性( cryptogenic) 肝硬化。

篇6:肝硬化的诊断

1.代偿期

慢性肝炎病史及症状可供参考。如有典型蜘蛛痣、肝掌应高度怀疑。肝质地较硬或不平滑及(或)脾大>2cm,质硬,而无其他原因解释,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依据。肝功能可以正常。蛋白电泳或可异常,单氨氧化酶、血清P-Ⅲ-P升高有助诊断。必要时肝穿病理检查或腹腔镜检查以利确诊。

2.失代偿期

篇7:文献综述_肝硬化

作者:朱颖杰消化科19区 摘要:肝硬化是不同病因慢性肝病导致的肝脏再生结节、纤维组织增生及门腔静脉分流的最终病理改变。本文概述了肝硬化的两种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肝硬化的治疗以及肝硬化患者护理。本文的目的在于普及肝硬化预防和治疗的知识,减轻肝硬化患者生理病痛,帮助患者自我了解生理状况,注意调理身体,使得肝硬化的治疗更加普及有效。目前肝硬化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不足,本文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未来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肝硬化;并发症;病因;治疗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在人体中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肝脏的疾病不容忽视。肝硬化是我国常见肝脏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肝硬化是不同病因慢性肝病导致的肝脏再生结节、纤维组织增生及门腔静脉分流的最终病理改变,其中肝炎肝硬化在肝硬化分类中居首位[1]。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肝硬化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也有很多新的发现。1 肝脏的结构与功能

人的肝脏位于腹腔中,分左右两叶,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腺体,重约1.5kg。肝由几十万个肝小叶组成。每个肝小叶中央为一条小静脉,四周被放射状的纵多肝细胞层层包裹。肝门的右前方有胆囊,容量约50mL[2]。它在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肝脏的消化作用,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可直接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也可流入胆囊中暂时贮存,浓缩后经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肝脏对糖类代谢的调节作用,肝是人体内贮存糖的主要器官,在维持血糖的稳定方面起决定性作用;肝可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贮存起来,也可进行糖原分解作用,将已经贮存的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除糖原外,肝还贮存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等;肝也是将糖变为脂肪的主要器官;肝脏对氨基酸代谢的调节作用,肝能将血液中氨基酸保留下来,然后逐渐在释放到血液中,由血液运送到身体各处;肝是蛋白质代谢中负责转氨和脱氨的器官;肝还有合成各种蛋白质及其他物质的功能;肝脏还调节脂肪的代谢,机体饥饿时,脂肪组织就要被分解利用,甘油转化为了磷酸甘油醛,脂肪酸在肝中掺入脂蛋白,为各种组织用作能源[2]。2 肝硬化的病因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饮酒和肝炎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3]。

有研究显示从1992到2007年的15年间,肝炎肝硬化比例上升至42.2%,酒精与肝炎病毒共同损伤降为15.2%;单纯酒精中毒作为单独致病因素所致肝硬化上升为21.9%[4]。这表明在我国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HBV感染仍然是导致肝硬化的首要病因,但是嗜酒作为单独的病因明显上升,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其与肝炎病毒共同损伤在导致肝硬化的病因中亦占有相当比例,后两者已成为肝硬化的第二和第三大病因。下列病因即是较为常见的几种:

酒精性肝硬化。酒精80%~90%由肝脏代谢,其代谢中间产物乙醛有相当大的肝毒性,长期酗酒者主要引起肝脏损伤[5]。肝脏损伤可进一步恶化成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期大部分都要经过肝硬化阶段,病因的不同,肝硬化出现的时间、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等均有一定的差异[4]。酒精和肝炎共同损伤。嗜酒是肝炎病毒的易感因素,而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炎感染的几率更高,二者对肝细胞的损伤可能存在协同作用。酒精合并HC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与单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相比住院时间延长且死亡率增加[6]。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这是一类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发病于中老年妇女,国内外均有发生[7]。3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有重叠,但按其发生率的高低排在前十位的症状与体征依次为脾大、腹水、腹胀、乏力、食道静脉曲张、黄疸、下肢浮肿、肝掌、蜘蛛痣和肝区疼痛。除了常见的脾大、腹胀、腹水之外,酒精相关的肝硬化患者中乏力、黄疸和蜘蛛痣均有较高的倾向,另外,酒精相关的肝硬化患者中食道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时更高。单纯肝炎病毒感染和单纯酒精相关肝硬化相比,除蜘蛛痣外,其他症状和体征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4]。在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中,要仔细观察症状,以防误诊。4 肝硬化的并发症

肝硬化是不同病因的共同结果,并发症也有多种。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占42.0%,尤以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为主,合并饮酒者发病率更高;其次为原发性肝癌占28.7%;继发感染占16.1%和肝性脑病占11.2%,其在饮酒者中有更多的倾向;而肝肾综合征及肝肺综合征相对少见。在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和单纯酒精相关肝硬化中,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单纯酒精中毒与酒精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患者中,后者更易发生原发性肝癌[4]。肝硬化的治疗主要以治疗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为主。5 肝硬化的预防

肝硬化可以分为四期:Ⅰ期,无食管胃静脉曲张、无腹水;Ⅱ期,有食管胃静脉曲张但无腹水且无曲张静脉出血;Ⅲ期,有腹水,可有或无静脉曲张;Ⅳ期,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可有或无腹水[8]。由于肝硬化的两大病因是饮酒和肝炎,所以预防主要从这两方面着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做到不酗酒,酒精可以引起肝损伤,而长期饮酒是发生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劳逸结合,不过度疲劳,保证足够的睡眠。其次,要预防感染肝炎病毒,特别是乙肝病毒。当已经感染肝炎,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饮酒。

另外,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预防应该以注意日常饮食和作息,调理身心为主。6 肝硬化的治疗

6.1 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

肝硬化引起的脑病和腹水是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中西医药进行治疗,是控制并发症发展的有力措施,也是控制肝硬化恶化的主要措施。

肝性脑病患者,轻者神情淡漠定向力和理解力减退,有明显的扑翼样震颤;重者神志错乱,或昏迷等[9]。控制肠道血氨的产生是防止肝性脑病的一个有利措施,所用药物有:新霉素(抑制肠道细菌,减少血氨生成),阿莫西林(抑制幽门螺杆菌,减少血氨生成),甲硝唑(抑制幽门螺杆菌,降低血氨含量),奥美拉唑(抑制幽门螺杆菌,减少血氨生成),乙酰氧肟酸(抑制尿素酶,血氨减少),辛酰氧肟酸(抑制尿素酶,血氨减少),乳果糖(降低产氨菌的蛋白水解活性),乳梨醇(刺激细菌摄取氨合成自体蛋白,减少血氨);加快体内氨的清除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所用药物有:左旋鸟氨酸(氨转化为尿素),左旋天冬氨酸(氨转化为谷氨酰氨),醋酸锌(参与氨转化为尿素的形成),氟马西尼(协同GABA增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支链氨基酸(减少血内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而促醒)[9]。

肝腹水也是肝硬化常有并发症。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为臌胀病,又称膨胀病,他与血瘀气滞导致水停有关。根据临床表现将臌胀病分为血瘀型血臌、气滞型气臌、水停型水臌三种,治则针对不同类型分而治之[9]。最终目的都是要化瘀散结,调肝补肾。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处病变引起的出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便血,病死率较高。治疗方法有:保肝、补充清蛋白;大量腹水者限制水钠摄入,腹腔穿刺放腹水,少尿者利尿;合并原发性腹膜炎者予以抗感染治疗;休克者予以输血、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给予足够的能量,支持氨基酸、血浆及抗生素;保护肾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10]。6.2 肝移植

随着器官保存及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免疫抑制药物的有效利用,肝脏移植病人及移植物存活明显提高,肝移植可作为终末期肝硬化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肝移植后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因素很多,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机会性感染、药物毒性反应以及原发疾病的复发。免疫耐受的诱导是使移植物长期存活的有效途径[11]。免疫耐受指在没有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下对自身或外来抗原特异的不反应。现在理论认为,免疫耐受可以通过清除受者体内中枢或外周T细胞,或者进行免疫调节(免疫无能、免疫偏差、有效的抑制)受者的活性细胞来实现[12]。肝硬化病人的护理[13] 全面系统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密切护患关系,并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7.1 心理护理

肝硬化患者由于极度乏力、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痛、腹部膨隆、行走和呼吸困难等不舒服症状和自身形象改变,很容易产生焦虑、烦燥和恐惧的心理,对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细致耐心的解释、鼓励和安慰,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消除其顾虑,保持乐观的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处在最佳心理、生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及护理操作,并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7.2 休息与体位

轻度腹水患者可采取平卧位,对于大量腹水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可采取舒适体位或半卧位以降低横膈缓解呼吸困难或心悸,水肿明显者可适当抬高双下肢,以降低膈肌缓解呼吸困难。按时协助患者翻身,观察受压处皮肤,定时更换受压处棉垫、水垫或气圈等,阴囊水肿者使用阴囊托,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平整,预防压疮的发生;有皮肤瘙痒者,可用温水擦拭以保持皮肤清洁,或遵医嘱涂抹炉甘石洗液止痒。7.3 环境准备

室温保持在25℃左右,湿度保持在40%~60%,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严格控制参观及探视人员,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4 饮食护理

正确的饮食护理是缓解稳定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低盐或无盐饮食;限制水钠摄入,水限制在1000 mL/d左右,钠限制在210 g/d,蛋白质以1~115 g/kg为宜,最好是含有各种氨基酸的牛奶、蛋类、鱼类等高价动物蛋白为佳。摄入食物应新鲜可口,柔软易消化,无刺激性,少食多餐,严禁饮酒,勿进食粗糙、坚硬及带刺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可进食如香蕉、柑橘等含钾高的食物,或遵医嘱正确口服氯化钾,预防低钾血症;并适量进食瘦肉、蛋类、乳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利腹水消退和体质恢复,但如有肾功能下降或肝昏迷先兆时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7.5 排便护理

便秘可使腹压增加发生脐疝,宜给患者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易消化的食物,如若发生便秘,可给予缓泻剂,忌用肥皂水灌肠,以免诱发肝性脑病。7.6 皮肤护理 护理上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完整性,因患者腹部膨隆,皮肤绷紧发亮,变薄,很容易擦伤引起感染等,应给患者穿着宽松的棉质内衣,温水擦浴,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衣,如有臀部、阴囊、下肢水肿,可用棉垫或水垫垫于此处受压部位,以减轻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并定时协助翻身,翻身时动作轻柔,以免擦伤皮肤,防止褥疮发生。7.7 并发症护理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如若饮食不当,可诱发肝性脑病或再出血,出血时应禁食1~3 天,具体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待出血停止后,应避免给予粗糙、坚硬的食物及刺激性的食物,如酒、辣椒等,给予温凉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进食应细嚼慢咽,防止过热过量诱发再出血。7.8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定期复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有关本病的一般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指导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及饮食质量,少食多餐,适度活动,勿生气、劳累,避免感冒,保持心情愉快,减轻心理压力,树立自我护理意识,定期门诊复查,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共同结局,门脉高压和肝衰竭的临床后果为肝病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对肝硬化并发症的防治则有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病死率。近30年,肝硬化并发症的处理取得了巨大进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治疗肝硬化仍没有特效药物或方法,治疗肝硬化的药物方法还待进一步研究,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寻找突破口是研究者们需要尝试的。对于肝硬化严重者,肝移植是一种有效方法,至于肝脏的来源,可以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身上寻找解决方法。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对肝硬化的认识将不断深入,肝硬化的治疗方法一定会有所突破,给肝硬化患者带来福音。参考文献:

篇8:肝硬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接收的肝硬化患者中, 对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1例为观察组, 同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8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中, 男性39例, 女性2例, 年龄31~68岁, 平均年龄 (50.68±10.37) 岁, 平均每天摄入乙醇的量为100~650 g, 持续时间为9~47年, 排除丙型肝炎, 乙型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364例, 女性122例, 年龄27~70岁。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所有患者体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详细记录下来, 并对患者进行, 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1.3统计学处理:将上述资料收集完整, 使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时, 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

观察组患者出现黄疸、右上腹疼痛、肝肿大的情况比对照组高, 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水、脾肿大的情况比对照组低, 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

观察组患者谷氨酰转肽酶、AST/ALT、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血尿酸均比对照组高, 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中, 14例胰腺炎, 占比34.15%, 1 9 例胆石症, 占比46.34%, 3例原发性肝癌, 占比7.32%;对照组中, 2 6 例胰腺炎, 占比5.35%, 51例胆石症, 占比10.49%, 100例原发性肝癌, 占比20.58%。观察组胰腺炎、胆石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 原发性肝癌比对照组低, 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明显增多[1]。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胰腺炎、胆石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 原发性肝癌比对照组低。酒精能够将肝脏中肝线粒体和微管结构及其功能进行改变, 使脂代谢异常, 引发胆石症、脂肪肝等[2]。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谷氨酰转肽酶、AST/ALT、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血尿酸均比对照组高, 原因可能是酒精使肝脏细胞微粒体、线粒体受到损害, 使ALT降低, AST被释放[3]。GGT、ALP增加的机制仍处于研究阶段, 而AST/ALT能够将肝脏损害程度反映出来, 是诊断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指标[4]。对于谷氨酰转肽酶,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明显增大, 表明对酒精性肝硬化进行诊断中, 谷氨酰转肽酶上是一项具有代表意义的指标[5]。肝炎后肝硬化的预后比酒精性肝硬化要差, 但患者进入晚期后差别较小。由此可看出, 尽早诊治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 观察组为酒精性肝硬化41例, 将同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86例做为对照组,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黄疸、右上腹疼痛、早期肝肿大的情况、谷氨酰转肽酶、AST/ALT、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血尿酸均比对照组高, 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水、脾肿大的情况比对照组低, 观察组胰腺炎、胆石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 原发性肝癌比对照组低, 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谷氨酰转肽酶,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明显增大, 表明对酒精性肝硬化进行诊断中, 谷氨酰转肽酶上是一项具有代表意义的指标。肝炎后肝硬化的预后比酒精性肝硬化要差, 但患者进入晚期后差别较小。由此可看出, 尽早诊治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临床特点

参考文献

[1]吴新员.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J].河北医学, 2013, 2 (1) :236-238.

[2]李玲钰.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 (2) :375-376.

[3]张玉叶.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 (10) :106-107.

[4]王晓丽.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及防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8 (5) :19-20.

篇9:肝硬化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超声影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51-02

肝炎肝硬化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缓慢发展而成。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性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纤维化、形成结节,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主要是由于长期过度饮酒,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酒精性肝病在病理上表现为三部曲: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且三者常合并存在。我国肝硬化患者多为肝炎肝硬化类型,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酒精肝硬化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肝硬化最有效途径,而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本文主要探讨两种肝硬化超声影像资料的差异,现将结果做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近四年多来我院收治确诊的LC患者(64例)和ALC患者(25例),其中LC组男女性比例为43:21,年龄分布在43岁-68岁,平均年龄为(56.9±2.5)岁,平均病程为(13.6±0.4)年;ALC组均为男性,年龄分布在44-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2.4)岁,平均病程为(14.0±1.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LC诊断标准:满足《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肝硬化(cirrhosis)诊断标准内容;ACL诊断标准:酗酒史≥10年,平均日摄入量≥80g;肝脏组织质地坚硬、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建立;肝功能显著下降;

1.3方法

患者仰卧位,经腹部多切面对肝脏进行多角度扫查(由广东汕头公司生产的型号为 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探头频率设置范围在2.5-7MHz之间,特别注意在标准切面进行多次测量并选取其中间值为实验样本。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肝脏各组织测量值、肝脏形态、肝被膜形状、内部回声结构情况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用t检验,P<0.05,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超声部分测定值的对比

A LC患者的右肝脏斜径显著大于LC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超声影像差异对比

ALC患者不规则回声增强率,形态失常发生率以及肝被膜锯齿状发生率等显著低于LC患者组,弥漫性回声增强高于LC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讨论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发展至后期的病理表现,酒精性肝硬化是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脂肪变性、坏死、再生,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炎肝硬化的发展则主要是慢性病毒感染导致肝组织炎性病变,随之坏死、结节状增生,纤维化最终发展至肝硬化、肝癌。

酒精肝硬化患者的肝被膜可显不光滑或毛糙状,但锯齿状极少,实质回声较均匀,表现为弥漫回声增强,声像图改变不如肝炎肝硬化明显。而肝炎肝硬化:肝被膜相对粗糙,凹凸不平,多呈锯齿状;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匀,结构紊乱,可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随之纤维化、分隔或呈网络状。硬化肝内微血循环受压,血液动力动学改变导致门脉高压。本次实验中使用超声检查方式分别从肝脏形态、病变区域、回声类型、肝被膜形状、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以及右肝斜径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LC患者的肝脏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肝被膜锯齿状和不规则回声增强的患者比重均高于ALC组;而ALC患者的弥漫性回声增强患者的比重明显偏高,另外右肝斜径指标大于LC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肝炎肝硬化超声检查时患者肝脏形态失常率、不规则回声增强率、肝被膜锯齿状发生率均相对较高,成为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而酒精肝硬化患者肝被膜稍毛糙相对平滑、右肝斜径数据偏大,内部回声弥漫性增强则成为诊断的重要依据,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小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鉴别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肝硬化的价值[J].当代医学, 2015(12):62-63.

[2]张景昆.浅议酒精性肝硬化及肝炎后肝硬化鉴别[J].关爱明天, 2015,13(07):78-79.

篇10:肝硬化腹水护理查房

指导老师

参加人员 查房时间

同学陈述病情:

主诉:消化内科8床患者 温远香,女,70岁,因“反复腹胀2年余,加重伴腹痛1月余,尿黄2周”于2012-02-03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腹胀,自觉腹围增大,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曾多次在我院及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予抽取腹水、护肝、利尿等对症治疗后腹水减少出院,但腹胀逐年加重。1月余前腹胀加重,伴右下腹隐痛、乏力,腹痛无规律性,无放射痛,有嗳气、活动后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无反酸,20天前在我科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出院。2周前开始排茶色尿,尿量较前减少,有腹痛、腹胀,有乏力、活动后气促,有头晕、头痛,有嗳气,偶有心悸、黑便,黑便量少,有双下肢浮肿,无视物模糊,无反酸、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无尿频、尿急、尿痛,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拟诊“肝硬化失代偿期、肝Ca介入术后、慢性胆囊炎”收入我科。既往史:19年前有“卵巢肿瘤”手术史,在省医化疗4期,曾输血一次;2000年因“肝癌”行介入手术,20天前在我院诊断为肝癌复发;2009年发现“丙肝”;有“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病史半年。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吸烟、饮酒史。

手术:患者于2012年2月6日行腹腔穿刺抽液术,抽出淡黄色清亮液体2500ml。患者腹腔穿刺术后症状好转,穿刺部位敷料干燥,无渗出。患者于2012-02-10号行“腹水浓缩回输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现已是术后第三天。

同学进行体格检查:T 36.0℃,P 82次/分,R 20次/分,BP 112/74mmHg。神志清醒,慢性病面容,对答切题,口齿清晰,查体合作,未见肝掌、蜘蛛痣,双眼巩膜轻度黄染,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有腹壁静脉曲张,脐部可见一大小约7×8cm2半球形包块,边界清,质软,无压痛,不可回纳,右侧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清,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双下肢有凹陷性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CT检查结果示:

1、肝Ca介入术后改变,肝内弥散碘油沉积,部分病灶较前略增大,肝右叶病灶较前明显增大融合。门静脉右支、主干内癌栓形成。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

2、肝硬化,脾大,大量腹水形成。

3、胆囊小结石并慢性胆囊炎。

4、右肺下叶部分肺不张。

诊断治疗: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明确,腹胀考虑为大量腹水所致,血白蛋白较低,予输注白蛋白并适当利尿减轻腹胀症状,必要时予腹腔穿刺抽液术。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讨论:

杨老师问: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

同学: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肝功能减退 如,全身症状有身体乏力、消瘦、面色灰暗黝黑、皮肤干燥、浮肿等;消化道症状有食欲减退,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有出血倾向,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内分泌紊乱,会出现肝掌、蜘蛛痣。(2)门静脉高压,如,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腹水。(3)肝脏情况,早期肝增大,表面尚光滑,质中等硬;晚期肝缩小,质地坚硬。(4)并发症表现,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肝硬化腹水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皮肤完整性受损 肝硬化病人因常有皮肤干燥、浮肿、黄疸时可有皮肤瘙痒,长期卧床等因素,易发生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因此在病人的皮肤护理方面我们要注意: 1.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给予用清洁温水清洗皮肤, 勿使用碱性强的皂液,水温控制在42°C 以下,洗后用干净毛巾轻轻擦拭,保持皮肤清洁干爽;2.每周2次修剪指甲,皮肤瘙痒者给予止痒处理,嘱患者勿抓挠、摩擦皮肤,防止抓伤皮肤,谨慎使用胶布3.保持大便通畅,禁用肥皂水灌肠,并注意做好肛门皮肤的护理。告知患者穿宽松纯棉内衣,使用棉质床上用品,勤晒洗;促进血液循环,维持皮肤正常功能,防止皮肤感染。应注意定时翻身,酌情每1 ~ 2 小时翻1次,动作要轻柔,预防褥疮发生。

同学:注意口腔卫生,每天用多贝尔溶液或生理盐水漱口3 ~ 4 次,以除口臭,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做好病室管理,减少探陪人员,防止交叉感染。指导病人避免用力刷牙。

同学: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饮食上给予高热量、维生素丰富的和易消化的食物,严格禁酒。限制纳水的摄入,注意补充蛋白质。以植物蛋白质为主,每日进水量限制在1000毫升左右,如有低纳血症,则限制在500毫升以内;多食含钾食物,如海带、木耳等,预防低血钾;监测血电解质、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测量腹围和体重,并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同学:健康教育 详细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本病的一般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指导患者做到生活规律化,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少量多餐,进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忌辛辣、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适当进行强度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气功等,避免劳累及受凉,预防并发症发生,保持心情舒畅,定期门诊复查,不适随诊。指导病人按时服药.家属和病人能描述服用药物的名称,用法,作用和不良反应

老师: 肝硬化腹水患者病程长,症状不易改善,愈后差,易反复发作,患者常有悲观失望情绪,而且经济压力大,更需要得到来自家庭的物质支持和亲朋好友的安慰和鼓励。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多给患者关心和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使病人保持乐观、坦然情绪,使其感觉自己仍然是一个整体的社会人,满足他们爱与归属的需要,以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这次的病例讨论,使我们对肝硬化病人的皮肤护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能在今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老师问:腹腔穿刺抽液术的护理? 同学:

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的腹腔穿刺放腹水术是一项创伤性治疗 ,患者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会给操作者带来一定困难。及时发现患者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心理 ,采取相应措施 ,让患者明确穿刺目的 ,简单方法 ,使患者产生安全信任感 ,树立信心 ,保持乐观的心态。使其放松心情 ,解除顾虑 ,积极配合治疗 ,可提高术中的耐受力 ,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休息及饮食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床铺保持清洁干燥 ,术后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 12小时。穿刺孔位于上方 ,进食易消化的软食 ,少量多餐 ,保证充分的营养。限制钠盐的摄入 ,目的是通过钠的负平衡 ,动员腹腔内的液体 ,促进腹水排出。

一般护理:掌握患者穿刺术前术后的腹围、体重变化情况。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有无发热感染 ,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如穿刺术后有腹水漏出 ,要及时更换敷料 ,防止感染。并发症:肝硬化往往因引起并发症而死亡,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肝硬化的原则是:合理饮食营养、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1)肝性脑病。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除上述人体循环性脑病所述原因外,在肝脏严重受损时,加存在以下诱因,也易导致肝性脑病。①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诱因。

②摄入过多的含氮物质,如饮食中蛋白质过多,口服胺盐、蛋氨酸等。③ 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④缺氧与感染。⑤低血糖。⑥便秘。⑦催眠、镇静剂及手术。

(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的共发症,多突然发生,一般出量较大,多在

1000ml以上,很难自行止血。除呕鲜血及血块外,常伴有柏油便。其中门脉高压性因素有六种,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多见,其他出血原因如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等。

(3感染。肝炎肝硬化患者常有免疫缺陷,可有发热、恶心、呕吐与腹泻,严重者有休克。患者腹水迅速增长,腹部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和腹膜刺激征,腹水多为渗出液,但因渗出的腹水常被原有的漏出性腹水所稀释,其性质可介于漏出与渗出液之间。

肝硬化易并发各种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结核性腹膜炎、胆道感染、、自发性腹膜炎及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等。

(4)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肝癌关系令人瞩目,推测其机理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害继而发生增生或不典型增生,从而对致癌物质

(如黄曲霉素敏感,在小剂量刺激下导致癌变。据资料分析,肝癌和肝硬化合并率为84.6%,显示肝癌与肝硬化关系密切。

(5)肝肾综合征:肝硬化患者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可出现功能性肾衰,又称肝肾综合征。其特点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稀释性低钠血症、低尿钠和氮质 血症。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且未获恰当治疗时可出现肝肾综合征。其特征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低血钠或低尿钠、肾脏无器质性病变,故亦称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此并发症预后极差。

(6)门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与门静脉梗阻时门静脉内血流缓慢,门静脉硬化,门静脉内膜炎等因素有关。如血栓缓慢形成,局限于肝外门静脉,且有机化,或侧支循环丰富,则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如突然产生完全梗阻,可出现剧烈腹痛、腹胀、便血、呕血、休克等。

(7)呼吸系统损伤:近年来,一些学者把肝脏疾病所引起的各种肺部变化统称为肝肺综合征,其实质是肝病时发生肺脏血管扩张和动脉氧合作用异常,可引起低氧血症。

(8)腹水:正常人腹腔中有少量液体,大约50ml,当液体量大于200ml时称为腹

水。腹水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常见的并发症。

上一篇:初三化学方程式的复习下一篇:四年级英语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