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4-05-04

转变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共8篇)

篇1:转变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转变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转变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寻求转变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策略和方法。方法:调查我县育龄群众1304人,按照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年龄结构、性别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结果:低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高年龄层次的传统婚育观念分别与高文化水平、高经济收入、低年龄层次

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男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较低的文化素质、落后的社会经济是严重制约广大育龄群众传统婚育观念转变的主要因素。所以,努力促进广大育龄群众传统婚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有计划的生育,必须要在努力提高广大育龄群众文化素质,加大基本国情及国家有关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力度上下功夫,要在发展社会经济,努力促进广大人们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上做文章。从而才会有效地达到促使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的要求。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农村,传统的婚育观念仍然严重制约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所以,实行计划生育仍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转变群众的传统婚育观念仍然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经济不发达、科学文化落后,难以给农村计划生育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影响,旧的伦理观念和生育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人们的生育行为,针对传统的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探索转变婚育观念的对策和方法,是提高农村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有效的途径。

资料和方法:

5月,随机调查20~49岁育龄群众1304人,根据其对生育子女的目的回答,作为衡量婚育观念的标准,然后根据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性别所占传统婚育观念的比率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农村,传统的婚育观念仍然严重制约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所以,实行计划生育仍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转变群众的传统婚育观念仍然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经济不发达、科学文化落后,难以给农村计划生育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影响,旧的伦理观念和生育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人们的生育行为,针对传统的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探索转变婚育观念的对策和方法,是提高农村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有效的途径。

资料和方法:

5月,随机调查20~49岁育龄群众1304人,根据其对生育子女的目的回答,作为衡量婚育观念的标准,然后根据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性别所占传统婚育观念的比率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

结果:

1.文化水平对婚育观念的影响(表1)

类别

样本量(人)传统生育观念人所占比例%

高中

321.9

5初中

433.33

小学

251.39

小学以下

14582.07

合计

1304

43.56

文化水平越低,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越大,小学以下水平,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为82.07%,而高中文化水平所占的比率为

2.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对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影响(表2)

类别(年人均收入)

样本量(人)

传统生育观念人所占比例%

1500元以上

463

26.57

1500元以下

152.91

合计

1304

43.56

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越大,以家庭年人均经济收入1500元为界,1500元以上的其传统观念所占的比率为26.75%,1500元以下的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为52.91%,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3.年龄结构及性别对育龄群众观念的影响

类别

样本量(人)

传统生育观念人所占比例%

20岁

386

32.64

30岁

631

42.47

40岁

287

60.6

564

44.33

740

42.97

合计

1304

43.56

年龄越大,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越大,20~年龄段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为32.64%,30岁~年龄段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为42.47%,40岁~年龄段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为60.63%,经统计学分析,20岁~与30岁~与40岁~比较,30岁~与40岁~比

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男女之间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转变育龄群众传统的婚育观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次随机调查育龄群众1304人,其具有传统婚育观念的比率占43.56%,而低文化水平、低家庭经济收入状况以及年龄偏大的育龄群众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更高。在我国农村,由

于传统的婚育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再加上受旧文化的熏陶,所以,要转变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必须要在努力提高广大育龄群众文化水平,加大基本国情及国家有关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力度下功夫,要在发展社会经济,努力促进广大人们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上做文章。

对策:

传统的婚育观念有着很深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同其他观念一样,它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很快消失,特别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传统的婚育观念还有其存在的条件,要彻底消除人们传统的婚育观念是非常艰巨的,在农村“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传统的婚育观念仍然还在支配和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所以,要逐步转变群众传统的婚育观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努力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积极宣传新的婚育风尚。

1.发展社会经济是转变群众婚育观念的主要核心

在农村,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初期,人们的收入与劳动力数量的投入呈显著正相关,所以群众的生育愿望仍然偏向于多生孩子和生男孩,而追求生育数量和追求生男孩的实质,是追求物质利益和传统婚育观念影响的混杂表现。调整传统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加速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转变传统的婚育观念应作为全社会性的工作来抓,各级各部门应充分协作,相互配合。如何发展社会经济,转变经济模式,应在如何充分改善农业产业化结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做文章,正确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充分改善传统的农业结构,走科技致富的路子,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达到社会经济不断增加,使家庭经济收入与科技投入呈现正相关关系,逐步达到根本转变育龄群众传统的婚育观念。

2.提高育龄群众的文化素质是转变群众婚育观念的重要基础

转变群众传统的婚育观念,是一项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做基础,人们就能以摆脱愚昧落后的传统的婚育观念的束缚。偏低的文化素质、愚昧的封建思想严重制约着传统婚育观念的转变,为了引导广大育龄群众更新婚姻、生育观念,针对农村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受传统婚育观念影响较深的特点,必须长期地、坚持不懈地从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方面有计划地进行规范教育,努力提高育龄群众的文化素质。工作的重心应在如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努力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上下功夫;应在全面净化文化市场、文化环境,加大科学教育,正确引导广大育龄群众崇高先进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上做文章,使广大育龄群众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应对周围的复杂情况,达到相信科学、崇高科学、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自觉转变传统的婚育观念,使新的婚育观念蔚然成风。

3.加大宣传力度是转变群众婚育观念的关键措施

宣传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逐步转变群众传统的婚育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新的婚育观,不断提高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引导育龄群众接受并实行计划生育,把生育领域里的无政府状态,纳入计划生育的轨道,使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转变育龄群众传统的婚育观念,用强制的办法不行,只能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使广大育龄群众真正认识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只有广大育龄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提高了,才能达到转变育龄群众传统的婚育观念的目的。宣传工作不能只讲形式,要注重效果,特别是对个性人群更应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宣传更要注重事实,有事实才有说服力,有说服力才会使群众丢弃旧的观念而接受新的观念,从而逐步达到以新的婚育观念完全取代旧的传统的婚育观念。

篇2:转变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逻楼镇开展计生优质服务侧记

冉酉林

【前言】逻楼镇位于凌云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6公里,面积337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25个村民小组,截止2012年6月30日,全镇总人口40831人,已婚育龄妇女7972人,是全县农村人口最多,距县城较偏远的一个乡镇。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道路有人用“曲折、悲壮、辉煌”来概括。在当前低生育水平得到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我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也步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作为计划生育部门,时代赋予的是责任、是使命、更是一种“生于斯,而不能止于斯”的创新理念。我镇的计划生育工作也就是在这种创新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了曲折,经过了悲壮,进而走向了辉煌,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近年来,我镇计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口计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把取信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作为最大愿望,积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走出了一条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创新之路。

领导高度重视: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坚强后盾

我镇计生办在踏实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为镇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争取县计生局对计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镇计生办主任张世佐同志深有感触、发自肺腑地说:“镇党委、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始终如一而从未动摇过,工作力度不断增强而从未削弱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题研究】镇党委坚持每月定期召开计生例会,听取全镇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计划生育工作中人、财、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稳定队伍】在队伍管理上,我镇以专业化队伍建设为标准,配足技术人员7名,其中本科3名,大专4名;取得执业医师2名,助理医师1名,护师1名。配有兼职药管员2名。

【加大投入】将计生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优先拨付,近三年来,全镇计划生育转移支付经费年平均达到40万元。2008年镇党委、政府争取到项目资金55万元,自筹资金22万元,建成一栋860平方米的计生综合服务楼,同时,自筹资金18万元,对服务所院内进行庭院美化、绿化、亮化、硬化。为全镇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部门配合】与派出所、劳动、建设等职能部门专门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全镇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紧密配合的“大合唱”。

领导的关怀,给了全镇计生工作者以莫大的鼓舞;部门的配合,给了全镇计生工作以巨大的支撑;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了全镇计生工作者以不竭的动力。也正是有了这些坚强的后盾,我镇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才得到了人、财、物的保障,才得以快速、稳步、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

贯彻落实政策:是开展优质服务的有力保障

我镇决落实上级相关计生政策,在农村独生子女考取大学、九年义务教育、查治妇科病、贫困独生子女家庭救济等15个方面给予减免、优惠、优先和扶助。

下面的几个例子就是证明:

【事例一】2007年11月25日,我镇举行了奖励扶助金首发 仪式,率先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28位胸戴大红花的老人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领到了奖励扶助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好处,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提前一年享受到了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这一惠民政策。

【事例二】2011年9月2日,我镇召开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质服务直达快车”惠民工程现场会,向全镇推广表彰光荣户、救助贫困户、奖励升学户、帮助义教户、支援建房户、包联扶持户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并发放《农村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直达快车惠民工程服务手册》,所有服务对象凭服务手册在各部门享受“一卡通”式的便捷服务。

【事例三】几年来,共救助失学女童108人,落实救助金7128元;将18户农村独生子女困难户纳入低保;优先为独女户和二女户解决生产贷款,共解决资金73500元。

【事例四】我镇在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同时,更加重视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通过实施针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优质服务直达快车惠民工程和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采取结对帮扶、集体帮困等多种形式,共援助贫困家庭156户,提供帮扶资金48万元。截止2012年6月,全镇享受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群众达到2.4万人。

政策的落实,鼓舞着人;利益的导向,激励着人;承诺的兑现,感召着人。这就是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魅力所在,潜力所在,活力所在。

创新服务理念:使优质服务工作亮点频出

秋瑾说:“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为了方便群众,我镇计生办把一切服务管理行为都置于群众的利益之下,向社会公开了17项服务承诺,把凡是法律法规赋予群众的权益坚决兑现给群众,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了解群众需求,尊重 群众意愿,一切围绕群众服务,呈现了很多亮点。

【亮点一:阳光透明】取消了沿袭而来的人口计划管理和《准生证》,将一孩《准生证》改为《生育服务证》;在办理二孩《生育证》时,只要符合政策,本人申请后,由计生干部代办并亲自送证上门;将所有办证审核手续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做到随到随办;制定规范干部执法行为的“五项规定”,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镇、村层层设立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和举报电话,将干部行政执法行为完全置于阳光之下。

【亮点二:服务至上】为了建好服务阵地、健全服务网络,把服务站建成育龄妇女的“娘家”,紧紧围绕“三大工程”,开展计划生育流动服务,带上B超仪、乳检仪、多功能治疗仪进村入户为群众开展“三查”服务,在怀孕对象中推行服用斯利安、福斯福等优生保健药品,开展出生缺陷预防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近两年来,我镇计生服务站共为育龄妇女查出阴道炎、附件炎、子宫肌瘤等妇科病2000多例,已治愈1400多例,服用斯利安、福施福等优生保健药品的怀孕对象达到了1531名。

【亮点三:知情选择】由村计生专干和镇计生服务人员负责上门讲解计生政策,每个村计生服务站制作和摆放了避孕药具展示专柜,彻底改变过去带强制性“一孩放环、二孩结扎”的做法,大力提倡“诚信计生”,让群众在充分知情后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安全、有效、方便的避孕方法,截止2012年6月,全镇落实诚信计生小组111个,参加诚信计生小组依法生育的育龄妇女2174人。同时,还印制了县、镇两级计生服务站紧急避孕咨询电话,为避孕失败的对象随时提供服务。根据育龄群众的不同需求,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对40岁以下未绝育对象重点开展“三查”服务、对40岁以上和已绝育对象重点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对节育后遗症和并发症对象重点开展检查治疗服务、对新婚对象和领取二孩生育证对象重点开展优生优育服务。全镇每年自愿参加“三查”的 已婚育龄妇女达4000多人次,“三查”率达到90%以上。

【亮点四:随访服务】将随访服务对象分成放置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术、药物流产术、人工流产术、服用避孕药具、孕期妇女、产后妇女等8类,根据不同对象规定不同的时间和内容开展随访服务,切实做到了“四个结合”、“五个自主”。“四个结合”,即随访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随访与收集信息相结合,随访与“三查”服务相结合,随访与知情选择相结合;“五个自主”,即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由群众自主选择结婚时间,由群众自主选择生育时间,由群众自主选择避孕节育措施,由群众自主选择检查时间,年满40周岁的一孩妇女、已绝育妇女自主决定是否参加“三查”。通过随访服务,计生干部、服务人员和育龄群众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

优异的成绩:是全镇育龄群众婚育观念转变的最佳例证 几年来,我镇通过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全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成绩一】近几年来,全镇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2%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3‰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三年统计信息准确率保持在95%以上。

【成绩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率达到了100%,已婚育龄夫妇享受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面达到了95%,避孕措施知情选择面达到了100%,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面达到100%。

【成绩三】全镇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了92.82%,避孕节育及时率达到了87.5%,避孕节育有效率达到了99.5%,规范的术后和药具随访服务率达到了100%。

【成绩四】镇、村计生干部计生知识知晓率达98%以上,育龄群众计生知识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接受规范的生殖健康服务率 达到了95%,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达到了95%。

【成绩五】连续3年来,我镇无群众投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问题,无医德医风引发服务对象的投诉和纠纷,服务所全体人员无违法、违规、违纪现象。全镇育龄群众对服务站的服务环境、服务技术、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程序、上门或预约服务方式有良好的评价,满意率达95%以上。

【成绩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用人机制,牢固树立计生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先后涌现了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镇计生办主任黄泽晨同志于2008年评为百色市“十佳计生干部”,2010年获自治区“计生二等功”殊荣;育龄妇女的“知心姐妹”杨美钱同志多次被评为县级“计生先进工作者”;在我县绩效考评中,我镇计生工作四次获得“一等奖”;2011年,我镇计生服务所被自治区人口计生委评为全区乡镇“四优一满意”服务示范所。

这些成绩,是全镇低生育水平得到进一步稳定的例证;是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尊重的例证;是广大育龄群众生殖和身心健康得到保证的例证;也是基层干部和群众计生知识水平和对计生工作满意程度的例证。

有位哲人说: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我镇计生就是用这样一些成绩证明着近几年来所走过的服务轨迹和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就是用这样的成绩开拓着一条便民、利民、为民、惠民的优质服务之路,就是用这样的成绩书写着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上又一段辉煌的历史。

篇3:转变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为适应卫生体制的改革, 我院实施了护士长上岗竞聘制度, 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并富有朝气的年轻护士走上了护士长的岗位。通过初期观察, 新护士长在角色转换中, 经常因为管理问题处理不当而产生挫败感, 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孤独, 并将不良情绪带到了工作中, 影响了护理管理质量。我院护理部针对这种现象及时进行分析, 并采取了积极、有效地应对措施, 帮助新护士长尽快完成了角色转换, 使护理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1 影响新护士长角色转变的因素

1.1 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要面临来自领导、同事及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压力, 新护士长在工作中不能灵活调整自己的情绪,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无法承受, 处理各种问题时经常感到束手无策, 管理过程中逐渐失去自信心。

1.2 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看起来是外在的东西, 而实际上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 它是知识、能力和品德的综合体现。在面临各类复杂的人际关系时, 由于身份的改变, 他人会以审慎、敏感的目光关注新护士长说话、处事的态度, 而护士长却不能用准确的语言和灵活的沟通技巧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要求, 稍有不慎便使他人产生不满, 继而其行为不易被人接受, 各项工作无法得到支持与帮助, 工作配合中充满阻力。

1.3 缺乏科学的综合管理能力

尽管新护士长临床工作经验丰富, 但却从未接受过管理知识的培训, 实施管理过程中没有计划, 抓不住重点, 工作富有激情却毫无管理成效, 在医院各项质量检查中成绩不理想, 往往造成科室主任、同事不满, 自己也处于尴尬的局面, 对自己管理能力产生怀疑。

1.4 缺乏过硬的专业技能

护士长是护理队伍的领头羊, 临床工作中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才能应对护理与医疗工作中出现的任何困难, 树立在护士心中的良好形象。由于有些新上任护士长工作经历时间短, 在自身业务和工作经验方面还须进一步积累和提高;有些护士长还在适应新上任科室的业务, 不能够及时处理一些业务难题, 影响了自己在护士中的威信。

1.5 缺乏出众的人格魅力

护士长不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指挥者, 还扮演着教师与楷模的角色, 处处要以良好的职业形象、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友善的处事方式影响着周围的同事。但是有的新护士长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凡事无大局意识, 对待下级医生、护士指来挥去, 听不得一点意见, 不能以和谐、向上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周围的护士, 结果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科室工作也缺少凝聚力。

2 对策

2.1 加强岗前培训, 树立护理管理者良好的职业形象及品质

为提高护理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医院对新护士长采取了封闭式培训, 就如何树立稳定的内在气质及自我控制能力, 非权力影响力在工作中的应用等内容均向护士长进行了详细的诠释, 使大家掌握了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老护士长则用自己管理工作中的亲身感受及经验告诉新护士长, 工作中要善于换位思考, 处事公平、公正, 工作有序、高效, 这样会对护士起到表率作用, 在积极效仿的同时促进了护理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2.2 制订近期工作目标, 有条不紊地落实各项工作计划

根据医院护理工作计划, 护理部指导新护士长对病区近期护理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 护士长可将计划的实施者落实到个人, 充分激发和调动群体成员的积极性。引导、分析本科的护理工作形势、存在的问题, 针对复杂的护理工作要集思广益, 进出分析, 并定期对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与修改[1,2]。

2.3 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 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随着职位的提升, 护士长肩负着护理业务和行政管理两方面的重任, 日常工作涉及多个科室, 需要接触各种不同身份、性格的人, 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要主动与兄弟科室进行沟通, 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改进。护理部要充分了解新护士长的心理动态, 鼓励倾诉, 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难题, 帮助护士长树立自信心。

2.4 加强业务能力培养, 提高专业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由于医学知识的迅速更新, 护士长必须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为保证护士长精通专科理论, 加强科研意识, 提高科研能力, 护理部定时选送护士长到上级医院进修和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 了解本专业在新领域的进展, 当护理人员技术上遇到困难时, 护士长就能真正发挥技术指导的作用, 冷静、专业地处理问题[3]。同时, 护理部要求护士长将所学知识、技能做成课件进行全体护士培训。在锻炼讲解能力、增强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同时, 也使护士体会到了自己是科技工作者, 充分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护理质量。

2.5 增加“非权力影响力”, 用榜样的力量带好自己的护理团队

护士长是基层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科室的组织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整体素质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护士群体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 因此, 护士长在工作中首先要处处以身作则, 凡是要求下属做到的, 自己必先做到;其次还要了解自己科室护士的优、缺点, 根据其工作能力知人善用, 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积极分析原因并设法解决, 而不能过于情绪化地斥责护士, 应对同事和下属的尊重和信任, 从而赢得支持[4,5,6]。

3 体会

任何一位新护士长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需要经历一个磨砺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指导与培训, 新护士长逐步学习并掌握了现代管理知识、方法和技巧, 积极应对遇到的各类困难, 能够妥善处理好各级人际关系, 严把“质量、安全、服务”关, 以良好的护理质量赢得了领导、同事的信任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吴君.浅析病区护士长管理“五法”[J].护理研究, 2011, 25 (3C) :826.

[2]孔繁英.浅谈科护士长的角色定位与作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8B) :2144.

[3]陈晔.浅谈护士长管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1) :168-169.

[4]梁钰, 郭金凤, 梁丽珍.护士长在护患冲突处理过程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10, 24 (9C) :2519-2520.

[5]孙娜, 封宗超, 杨人懿.护士长非权利影响力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1, 25 (1A) :72.

篇4:转变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关键词】护士长;角色转变;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70-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患者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知识越来越专业。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所以在实施护理的实际过程中,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凝聚力[1]。做好角色转变,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做一名优秀的护士长[2]。

1 影响新护士长角色转变的因素

1.1 人际关系对角色转变的影响

人际关系对新护士长转变角色有很大的影响,好多护士长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原来自己的人力关系很好,可是当自己担任护士长以后,人力关系就会突然变差。主要原因是新护士长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新护士长的言行都会处于一种被监督的状态,因为新护士长的职位发生了改变,自身的表达态度和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周围的同时会有所不适用;同时,护士长在行驶自己的职责时,一般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

1.2 素质对角色转换的影响

因为护士长是一个管理职位,好多新护士长就会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管理者,不需要事事亲为,同时还对其他同时的工作挑三拣四,经常说大话。对自己的言行也不加注意,对同时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可是自己却无法做到,得不到同事的尊重和认可,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1.3 专业技能对角色转换的影响

一名合格的护士长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能够在抢救病患的危机时刻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可是有些护士长在专业技能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对管理工作有所影响。

1.4 缺乏工作需要的管理知识对角色转换的影响

新护士长一般都是具备多年护理经验,可是在管理知识方面就有所欠缺,在面对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3]。

1.5 家庭对角色转换的影响

新护士长刚刚上任时,要不断的学习知识和经验,同时在休息时间也在加班,因为身上责任重大,在下班休息时经常会担心工作问题,这样就会减少投入在家庭上的精力,如果无法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就会影响家庭和谐,反过来,家庭的不良情绪也会对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

1.6 护士长理想与现实对角色转换的影响

一般在刚刚当上护士长时,都满怀信心,希望在实际的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华,然后得到同事的尊重和理解,可是作为一个领导,岗位和同事会对护士长提出更高的要求,寄希望于护士长改变原来部公平的现象,可是理想与现实总会有差距的,护士长自己无法实现理想和无法满足同时的需要,给护士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护士长有效转变角色的对策

2.1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树立良好的形象

要对护理事业充满热情,对自身的工作充满责任感,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要全心全意服务,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从外表来说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衣着打扮,从内在来说要有团结精神,身先士卒,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

2.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的工作队伍

在日常的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自己的护理队伍中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包括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和病患之间等,对于相互之间起的冲突要进行合理解决,不能对问题置之不理或者过激处理[4]。使工作环境和谐友善,积极向上,同时作为护士长要注意关心下属,理解和体谅下属。

2.3 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开展各项工作

完善会议制度,例如,早晚的查房制度、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考勤制度等,同时要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对于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以及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进行合理的分配。

2.4 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护士长担负着本科室业务管理、组织管理、护理教学等多项任务[5]。这就对护士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交稿的组织计划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要向其他人学习为人处世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自己的专业方面,要具有优秀的业务能力,同时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在充分掌握本专业护理知识的前提下,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作为护士长一定要走在自己下属的前边,既包括对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其他忽视的能力。

2.5 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利,掌握有效管理的技能

新护士长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把握好自己的责任、义务、权利,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在工作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使他们高效的完成护理的工作。在对问题进行处理时,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然后进行仔细的分析,最后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处理。在护士犯错时要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批评,不能以权压人,对护士的工作指指点点,同时也要爱护自己护理队伍中的护士,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增加队伍的凝聚力[6]。

2.6 勇敢的面对挫折,协调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护士长在实际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挫折,对刚刚上任的护士长来说更是困难重重,有人际问题、工作问题、管理问题等,所以要勇敢的面对挫折,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挫折。工作之余,要经常和家人交流和沟通,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3 结束语

护士长时护士的榜样,所以护士长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专业素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同事的尊重和支持,才能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秋洁,刘芳,孔繁莹.护士长应具备的管理技能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153-155.

[2] 张淑杰,孙庆莲,洪海艳.谈护士长角色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26.

[3] 张秋红,林可可.护士长在科室护理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和困难的质性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27-629.

[4] 黄蝶卿,王利平,申叶林.护士长在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中的作用.现代临床护理,2009,8(3):55-57.

[5] 张秀丽. 管理年中如何胜任护士长角色探讨[ J ]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5) : 1110.

篇5:转变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幼儿父母教养观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幼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在本研究中, 所调查的幼儿父母受教育程度分布不均。高中 (含中专) 、大专、大学本科学历的幼儿父母占了绝大多数, 分别占总体的25.4%、27.7%、32.7%;初中及以下、研究生及以上分别为8.0%和6.2%。在此笔者将幼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如表1。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根据表1, 从总体上看,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幼儿父母, 其教养观念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P<0.001) , 具体到教养观念的四个方面, 不同受教育程度父母的发展观和期望观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P<0.001) ;不同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教育观存在显著差异 (P<0.05) ;而不同受教育程度父母的角色观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分析发现, 教养观念及教养观念的两个维度发展观和期望观的差异均主要表现在, 研究生及以上与大专及以下、大学本科与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大专与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之间。从数据显示来看, 学历越高的幼儿父母在此因子上的平均得分也越高。由此样本情况看, 研究生及以上比大专及以下、大学本科比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大专比高中 (含中专) 及以下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发展观和期望观更合理。

(二) 幼儿父母的职业

在比较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教养观念之前, 对父母的职业分布进行了重新组合。因为本研究中幼儿父母的职业主要以公司职员、个体户、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和公务员为主 (公司职员21.7%、个体户20.9%、企业管理人员15.7%、教师11.9%、公务员9.1%) 。其他职业不具有代表性, 因此将父母的职业分为六类, 分别为公司职员、个体户、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公务员及其他 (主要包括医务工作者、律师、研究机构人员等) 。笔者选取幼儿父母的职业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2。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其教养观念表现出极其显著差异 (p<0.001) 。具体到教养观念的四个方面, 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 其发展观和期望观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p<0.001) ;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 其角色观和教育观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p>0.05) 。

分析发现, 不同职业的幼儿父母, 其教养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教师与公司职员、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教师与个体户、教师与其他职业之间都存在差异。从数据显示来看, 教师比公司职员、企业管理人员、个体户和其他职业在此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都高。由此样本情况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公司职员、企业管理人员、个体户和其他职业的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更为合理。

发展观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教师与公司职员、教师与个体户、教师与其他职业之间。从数据显示来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公司职员、个体户、其他职业的幼儿父母在此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都高。由此样本情况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公司职员、个体户、其他职业幼儿父母的发展观更为合理。

期望观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教师和个体户之间。从数据显示来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个体户职业的幼儿父母在此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高。由此样本情况看, 教师职业的幼儿父母比个体户职业的幼儿父母的期望观更为合理。

(三) 幼儿父母的年龄

在本研究中, 幼儿父母的年龄主要集中到25岁~35岁之间, 占77.5%;其次在36岁~50岁之间, 占21.6%;25岁之前和51岁~60岁的幼儿父母各占0.4%和0.5%。因此, 根据样本的具体情况, 笔者重点探讨25岁~35岁和36岁~50岁之间的幼儿父母在教养观念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 所以在此将幼儿父母的年龄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表3。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3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25岁~35岁和36岁~50岁的幼儿父母, 其教养观念及教养观念的四个维度发展观、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p>0.05) 。

(四) 幼儿父母的性别

在本研究中, 由父亲填写的问卷占27.5%, 由母亲填写的问卷占72.5%。在此, 笔者将幼儿父母的性别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下表4。

由表4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不同性别的幼儿父母, 其教养观念及教养观念的四个维度发展观、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p>0.05) 。

(五) 幼儿的性别

在本研究中, 男孩人数占49%, 女孩人数占51%。在此, 笔者将幼儿的性别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表5。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5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男孩父母的教养观念与女孩父母的教养观念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 (p>0.05) ;男孩父母的发展观与女孩父母的发展观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男孩父母的教育观与女孩父母的角色观、期望观、教育观均没有显著差异 (p>0.05) 。经过对统计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发现, 男孩父母的发展观比女孩父母的发展观要更合理一些。

(六) 幼儿的年龄

在本研究中, 3岁幼儿占总人数的30.4%, 4岁幼儿占总人数的35.5%, 5岁幼儿占总人数的29.9%, 6岁幼儿占总人数的4.2%。在此, 笔者将幼儿年龄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6。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6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年龄的幼儿, 其父母的教养观念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不同年龄的幼儿其父母在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三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p>0.05) ;但是, 不同年龄的幼儿, 其父母在发展观上存在较显著差异 (p<0.01) 。

(七) 幼儿是否独生子女

在本研究中, 独生子女占总人数的85.9%, 非独生子女占总人数的14.1%。在此, 笔者将幼儿是否独生子女作为分类变量, 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作为因变量,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下表。

n=766 (M:平均分;SD:标准差)

由表7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独生子女父母的教养观念与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教养观念及教养观念的四个维度发展观、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均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二、建议

幼儿父母教养观念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有必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因素来促进幼儿父母形成合理的教养观念, 以指导其教养行为, 使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一) 政府———提供帮助、加强监管

1. 提供福利性帮助和指导

美国的开端计划 (The Head Start) 最初为贫困儿童提供帮助, 后来逐渐惠及大众, 不但为低龄儿童提供福利性帮助, 而且帮助那些收入较低、文化较低的父母学会如何抚养和教育孩子。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 (Sure Start) 面向所有家庭提供服务, 其内容包括:家访咨询、帮助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的游戏、分享儿童保育和教育的经验、提供初步的社区健康服务、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家长提供支持。政府雇佣幼儿保育和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开展“确保开端计划”的项目。我国也有必要尝试在条件具备的地方为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婴幼儿父母提供帮助和指导, 可以由政府或者专业人员牵头, 然后招募义工来进行, 也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或者管理条例予以保障。

2. 加强对准父母及婴幼儿父母的培训和帮助

我国的家长教育相比国外起步比较晚, 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理念和实际操作方面都还不成熟。借鉴国外的做法, 可以由政府部门或是委托社区相关人员对准父母进行培训和教育, 对婴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和行为进行指导。例如:在巴西, 法律规定登记结婚的年轻人, 要首先到政府专门组织的婚前教育机构接受训练, 学习如何处理婚后生活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集训结束时进行考试, 及格者颁发证书, 准许结婚。在日本, 有的市镇村教育行政机构举办家庭教育讲习班与讲座, 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为幼儿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 推动家庭教育综合研讨活动, 为家长编辑并发送家庭教育参考资料等。

3. 加强对早教机构以及媒体的督导与管理

近些年来, 一些幼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一些早教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打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 不考虑婴幼儿的实际情况实施所谓的“潜能开发”“超前教育”。另外,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一些社会媒体的广告栏中, 随处所见的有关早期教育的内容几乎全是少儿英语、珠心算和艺术类技能教育。这些都扰乱了家长的教养观念。因此, 必须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 以普及早教知识, 提高广大家长的育儿能力。

(二) 幼儿园———家园互动、提供支持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场所, 有义务和责任从观念与技能两方面辅导、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 切实提高幼儿家长的育儿能力。为此, 幼儿园有必要为幼儿家长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比如, 在幼儿园里专门设立幼儿父母咨询台, 幼儿父母在遇到教育困惑的时候可以向幼儿园求助, 幼儿园给予个别指导;通过电话、网络、问卷等方式与家长交流教养观念, 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期望;印制早教知识手册、组织早教育儿专题讲座;创办幼儿父母学校, 对幼儿家长进行集中培训和教育;办好幼儿园的宣传栏, 将有代表性的教育问题写在家教专栏里, 供幼儿家长学习和借鉴。

(三) 父母自身———认知角色、虚心学习

篇6:转变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改已逐渐深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和对教材在教学中的实施,我们感觉到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在逐渐发生着变化,旧有的考试评价制度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在教改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但有些问题还期待专家、同行能给予良策。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认识与观念也随之改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使知识由被动地吸纳变为主动的吸收,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主体,满足了学生天生爱动的特点,动手动脑的能力得以锻炼,使学生遇到问题后知道怎样想和怎样做,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标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真理;尊重和热爱生命,尊重和热爱祖国和人民,尊重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学生学会情感的表达与交流,以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热情高涨,使教学更加人性化。

(2)新课标倡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活动、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多,不可避免出现纪律问题,让学生总结、发表意见不可避免地出现时间紧张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一定要精心安排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课上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新课程理念的应然要求每位教师实质上都有其教学观念,犹如每个人都有其人生观一样。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其教学观念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言: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反观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教学实践领域每一次大的进展首先都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从夸美纽斯的自然主义到赫尔巴特的统觉教育理论,再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学理论,以及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当代教学论,教学观念不同,以此为指导的具体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也不同。可以说,教师教学观念的实质性转变成为新课程的应然要求。

这要求教师必须克服教学的工具价值观,不断体验并研究课程与教学之间的相融关系,突破以往用固定方式处理教材和教学大纲的习惯图式,创造性地、灵活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课程进行设计并实践。当然,教学观念的习惯图式一旦形成,即具有了一定的惯性和惰性,这会使新观念的融入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导致观念转变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因此,教师对新观念从经验理性认识到理论理性的理解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课改实施中问题解决的对策

(1)多交流,促发展

教育局教研室举办课改培训活动,优质课评选,示范课展示,流活动,使教师从主观上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教师彻底转变观念。学有所依,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新的教法优势整合、互补。

(2)立足校本,推进改革

1、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新课标实施中,一是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理论培训,让教师理解新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掌握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政策,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理论保障;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保证。

2、开展校本研究,推动改革进行

课程改革也同其他改革一样,是继承与发展的过程,是“扬弃”的过程。在课改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那么。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校本研究以学科研究为主体,研究内容可包括教材使用和开发,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课程实旋中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研究方式可以是个案研究或专题研究。

3、开发校本课程,关注师生发展

篇7:转变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 竞争优势比比较优势更有意义

比较优势是天然形成的客观存在优势, 是由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等要素禀赋决定的;竞争优势是利用一切有利条件,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一切潜力而创造出的优势。实践表明, 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资源禀赋上可能是富有的, 但有利的条件却不一定能形成优势竞争力。有的国家和地区虽然资源缺乏, 但通过技术优势、政策优势而对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仍然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长期以来, 在加强区域合作方面, 我们更多的是突出自己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这种比较优势, 不一定能成为竞争优势。当前, 国内产业转移进入新阶段, 如何增强承接新优势, 这就需要我们从理念上转型, 不要过多的强调我们自身的比较优势, 而是迫切需要寻求提升承接的新动力, 在战略上加快实现从发挥比较优势向提升竞争优势的重大跨越。

(二) 补足短板比发挥优势更重要

“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 其核心是决定木桶装水的多少不是由最长的决定而是由最短的那块决定, 喻指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优势不是由强项决定的, 也就是说劣势指标是区域综合竞争力中的“短板”, 不仅制约竞争优势的形成, 而且还对其他指标的上升动力产生抵消作用。对内蒙古来说, 承接产业转移不要仅看到自身的比较优势, 而更要站在承接对象需求的角度看, 找出自身不足 (短板) 并尽快补足短板, 提升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二、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分析及评价

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简称产业承接力)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能力。产业承接力主要由凝聚吸引转移产业、准确选择转移产业、稳固接纳转移产业、融合发展转移产业四个子系统构成, 每个子系统内部由若干要素构成,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任何一种能力不够强, 就会在“木桶效应”的作用下削弱承接产业的总体能力。

(一) 集聚转移产业的吸引力

产业吸引力1是由成本要素 (人力资源、土地资源、自然资源) 、政务环境 (政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等构成。

从成本要素看, 2010年, 全区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35211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也低于东南沿海及周边的京津地区 (这些地区最高工资达到66115元左右) 。在单位就业人员中, 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仅占0.5%, 大学本科学历仅占9.4%;全区未开发利用土地较多, 且大部分为荒草地、盐碱地和沙地, 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开发;全区煤炭、铜、铅、锌矿产储量分别排在全国第一、二位, 稀土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电力资源充足, 2010年, 外送电量1064亿千瓦时, 居全国第一。全区人均水资源1576.1立方米, 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2310.4亿立方米) 。2010年, 全区用水量为181.9亿立方米, 与年供水量持平。

从政务环境看, 近年来, 对审批进入我区的外地项目, 自治区采取地方性行政收费适当放宽的优惠政策, 取消和清理了108项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了项目落地“绿色通道”制度, 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优先审批立项、优先环评、优先提供以非耕地为主的土地资源。启动了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担保服务工作。改革开放30年来, 内蒙古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各民族团结, 社会和谐稳定。

(二) 甄别转移产业的选择力

产业选择力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战略决策、国家政策和信息获取能力等。

从战略决策看, 为了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 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全区工业重点领域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工作方案》等多项指导意见、工作方案, 为我区承接转移产业指出了明确要求和承接重点。

从国家层面看, 内蒙古享有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及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基础。此外, 还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 为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获得了政策支持。

从信息获取能力看, 目前, 自治区60多个委办厅局、所在盟市和旗县政府建立了网站, 实现联网。全区大中型企业普遍开展了电子政务应用工作, 伊利、蒙牛、包钢集团等企业进入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省际间合作与交流得到加强, 分别组团参加了“西洽会”、“津洽会”、“西博会”、“青洽会”、“北京科博会”、“吉林东北亚博览会”等一系列全国性的投资贸易洽谈活动。

(三) 接纳转移产业的支撑力

产业支撑力与城市发展, 开发区 (园区) 规模、交通设施状况密切相关。

从城市发展看, 2010年, 全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38.3平方公里, 市区人口密度达981人/平方公里, 城市用水普及率为87.97%、城市燃气普及率为89.94%, 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也低于广东、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6.89标台, 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各省市中分别排在31位、27位和30位

从开发区 (园区) 规模看, 目前, 全区已建成各类开发区 (园区) 119个, 其中, 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39个、盟市级74。截止2010年底, 开发区 (园区) 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371.04亿元, 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总体规模偏小。全区超百亿元开发区 (园区) 有19个, 入园企业超过100家的有7个, 特色产业开发区 (园区) 6个, 分别占开发区 (园区) 总数的15.9%和5.8%和5.04%。二是主导产业不突出。在自治区西部相对集中的32个开发区 (园区) 中, 主导产业占比超过75%或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仅占1/3左右。三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区除45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开发区 (园区) 功能较完善外, 大部分开发区 (园区) 尚处于起步阶段, 基础设施不完善, 服务体系不健全。

从交通设施看, 铁路里程、公路里程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 增长速度加快。但同时也看到, 与全国各省相比, 铁路、公路路网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2%和33%, 在全国各省中分别排在第25位和28位。高速公路里程是现代物流发达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东部地区高速公路比重已高达20%, 但我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1.5%。这说明我区交通设施“瓶颈”仍存在。

(四) 提升转移产业的发展力

产业发展力与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密切相关。

从科技创新能力看, 近年来, 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全国领先开发出低乳糖新乳产品生产技术, 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台兆瓦级双电机风力发电机, 高速钢轨集成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 全区申请专利2912件、授权专利2096件、技术成交额86.89万元, 分别是2005年的2倍、2.48倍和1.8倍。但与全国相比, 2010年, 全区工业企业新产品项目数, 有效发明专利数、技术市场成交额分别排在全国第24位、25位和19位;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社会发展三项指标分别排在全国第28位、25位和10位。

从产业配套能力看, 近年来, 我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 积极推进配套服务建设, 包括标准化厂房、道路、水电气暖基础设施, 以及金融、物流、信息、人才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 使开发区 (工业园区) 配套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截止2010年底, 自治区级工业开发区累计入住各类工业企业4952家, 其中, 配套协作中小企业4534家。但从产业自身发展看, 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工业, 大多是“两头在外”, 仅完成了上游工业的发育过程, 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 上下游配套能力还不强。产业聚集程度还不高, 配套能力较完善的产业集聚区仅占开发区 (园区) 的5%。

(五) 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总体评价

总体来看, 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具有低成本优势, 在投资环境方面、决策方面、信息获取方面能力较强, 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吸引力, 选择力、支撑力、发展力有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如水资源制约因素、产业配套能力弱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具体评价结果如下表。

说明: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较好、一般、较差等三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对策说明: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较好、一般、较差等三、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对策

三、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对策

(一) 创新要素机制, 优化投资环境, 提升要素吸引力

1. 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

尽管我区资源优势明显, 但仍存在着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此, 一是要加快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 形成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体系;二是推进矿产资源资本化改革, 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有偿开采制度, 实现矿产资源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推进金融体制创新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 一是加快引进金融机构, 支持其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营销总部、地区总部、票据中心、研发中心等;二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转移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三是推进政银企合作平台建设, 激活民间资本, 拓宽民营资本准入领域。

3. 促进人力资源培养机制

围绕着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一是实施初级人才培养计划, 定向培养产业技术工人;二是实施高端人才培养, 围绕产业发展需要, 培养一批有影响的技术创新人才;三是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奖励为主体的人才激励机制。

4. 加强水资源开发管理。

立足于水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 一是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 重点推进锡林郭勒盟供水、“引绰济辽”调水工程、中型水库水源工程和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二是积极开发新水源。重点推进雨洪水、废污水处理回用、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三是建立完善节水管理制度, 实行阶梯水价, 促进节约用水。

(二) 结合实际, 科学谋划, 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力

承接转移产业, 除自身因素外, 还应与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因素相结合。为此:

1.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我区具备发展能源重化工产业条件, 建议自治区有关部门向国家汇报, 积极争取国家如煤电用一体化等能源重化工项目向我区布局, 转移。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 使地方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也使安徽承接产业转移获得多方面的好处。我区具备建立北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优势和条件, 借鉴安徽等省经验, 我区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基础研究, 并着手开展示范区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适宜的时机争取国家的核准、审批。借助国家规划的力量, 提升我区在全国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地位。

2. 积极建立与产业转出地政府间合作机制

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间交流与沟通, 是吸引转移产业到内蒙古投资的重要途径。为此, 一是要建立共同推进产业转移的省际间政府合作机制、高层互访机制和定期协商制度, 深化与这些地区合作分工。二是建立企业层面的磋商和合作机制, 为企业跨地区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创造条件。三是建立广泛的信息与资讯交流机制, 就行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状况、科研或监管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通过政府层面的正式衔接, 引导产业向我区转移, 实现产业的有效对接。

3. 承接产业要与既有优势嫁接

根据产业转移的特点和我区实际, 承接产业转移要注重三方面的结合。一是与既有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区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优势, 重点引进为优势特色产业延伸配套加工产业。积极承接非资源型产业, 重点引进装备制造、资金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 培育一批新的支柱产业。二是与产业转移特点相结合。充分利用我区电力优势、气候优势, 积极引进若干个研发中心、大型云计算产业项目, 争取成为国内重要的云计算基地。积极引进国内行业500强、100强在我区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 使我区成为大企业、大集团的结算中心、营销中心。三是与开拓市场相结合。内蒙古有19个口岸, 有满洲里、二连浩特、呼和浩特三个自治区级出口加工区。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积极承接针对俄、蒙出口加工贸易产业, 扩大市场份额, 提高自治区对外开放水平。

(三) 加强载体建设,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力

1. 加强城市建设, 增强城市支撑能力

一是围绕服务产业, 以提升城镇的承载力为目标, 加大市内道路、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 加快物流园区、仓储设施、专业市场、培训机构、信息平台等生产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围绕产业承接, 依托已形成的黄河文化、草原文化、民俗文化、大漠文化等领域, 推进产业品牌城镇建设, 实现特色产业与城镇发展有机结合。

2. 加强开发区 (园区) 建设, 增强载体支撑能力

一是推进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基于我区开发区 (工业园区) 发展现状, 建议在自治区层面规划建设2个大的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西部重点在呼包鄂三市沿交通干线一带建设西部产业转移集中区, 主要承接新型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东部重点在赤峰、通辽两市间沿交通干线一带规划建设东部产业转移集中区, 主要承接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二是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结合区域内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 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开发区 (园区) 。三是完善开发区 (园区) 基础设施。推进水、电、路、气、信息网的建设, 污水处理和垃圾设施的建设, 加快园区投融资、信用担保、信息咨询、人才交流、技术研发、第三方物流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3.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 夯实承接基础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 一是加快铁路通道建设, 重点构建四条快速客运通道、四条出区通道、三条运煤通道和七条口岸通道, 畅通自治区与华北、西北、东北重要城市的联系。二是完善公路网建设, 重点建设至周边省区大城市的14条高速公路出区通道, 与俄蒙相邻地区连接的口岸高等级公路, 盟市之间、盟市到旗县以及主要交通干线至重点工业园区的高等级公路。

(四) 立足技术创新和产业配套, 提升转移产业的发展力

1.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重点扶持工业、流通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创新型企业, 居于产业核心和高端的企业, 加强产业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加快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围绕煤化工、冶金、稀土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 研制一批具备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产品,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完善创新金融体系, 健全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 加快技术市场发展。

2. 强化产业配套能力

篇8:转变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消费观念;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1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消费观念的转变

在古代中国,古丝绸之路发展体现了沿线不同民族互惠互利的亲密关系,同时也蕴涵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如今,在古丝绸之路的意义之上又延伸出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构想寄托着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繁荣的期望,更期盼能够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

而“一带一路”战略在促进沿线国家对外贸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之路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文化的交流,因为文化交流能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目前的国情状况下,因为受到内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正在逐渐放缓,从高速变为中高速发展。在这样的速率转换中,以技术进步和创意创新为核心,以消费为导向的产业类型就能有望成为新常态下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们处于经济发展的换档区,前期经济的高速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基本的物质需求都得到了满足。所以在物质基础得以保障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追求文化精神方面的满足,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与此同时,大众的消费观念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单从景德镇为例子来看:

1.1 实用性消费到品牌性消费的转变

实用性消费主要指的是“购买商品时选择经济实用、物美价廉的商品”。品牌性消费则主要指的是“购买商品时会选择知名品牌,只要质量能得以保障,哪怕贵一点也没关系,考虑更多的是能够突显出生活品位的提高。”例如,一个在地摊买的盘子和一个知名厂商设计出来的盘子,两者用途上都没有差别。但一个比另一个更具有设计感、有更好看的釉色、更精致的做工等。而目前选择后者的人越来越多。

1.2 个体消费到群体消费的转变

早先,或许因为陶瓷产品类型的单一,价格或者个人欣赏眼光的制约,购买陶瓷产品来装饰空间的人数较少,属于个体行为。现如今,人们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应这种要求,市场也出现了琳琅满目、各个价位都有的陶瓷装饰品。能够接受的受众越来越多,逐渐成为群体性消费行为。

1.3 物质性消费到精神性消费的转变

物质性消费指的是对具体的物的消耗,这里所指的是以前人们只对陶瓷产品实用性的关注。而精神性消费是指在实用性的前提下,人们更加关注器物上纹饰、绘画、雕刻的美感和器物的本身细节,比如把手的手感、壶嘴或口沿是否滴水等等,更多地把好的陶瓷器物当做艺术品来鉴赏。

2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有着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对陶瓷文化的发展起着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从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江西景德镇都是中国通向世界各地的重要文化产品输出地之一。为传播中华文明,促进古代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政府角度来看,在5月中旬江西省政府印发的《江西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来看,推进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一项重要的政府举措。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古御窑申遗、景德镇陶瓷及文化创意基地都成为江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优先推进项目。这些举措都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支撑。

从科研角度来看,随着景德镇陶瓷学院申大、申博的成功,景德镇高专更名为景德镇学院。依托部、省、市级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国家日用及建筑工程中心等科研机构,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从2004年,景德镇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陶瓷博览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2届。每一年瓷博会的举办,都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优秀陶瓷企业和艺术家,这不仅提高了景德镇陶瓷的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海内外的陶瓷企业和艺术家的交流和合作,更是为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产业指引了方向。此外,还有乐天创意市集和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等类似的创意产业公司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以古、御窑旅游商贸区、陶瓷科技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引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活力迸发、生机无限。

3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3.1 陶瓷资源和文化丰富、底蕴深厚

景德镇被称为千年瓷都,当然陶瓷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多处古代遗址、历史人文景观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遗迹和历史文物保护区。这些窑址代表着历史对陶瓷和传统制瓷工艺的记忆,体现了陶瓷文化的深刻内涵,突出了景德镇自汉唐以来的制度文化、器物文化、装饰文化、工艺文化等。

3.2 陶瓷创意人才储备雄厚

景德镇有三所本专科高校,每年培养出一大批的陶瓷专业人才,构建了一个从职业教育到学历教育,从职业中高专、本科、研究生一直到博士生教育的多层次、多学科、多结构的完整陶瓷教育体系。这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优势。不只是景德镇本土院校在源源不断地输出人才,人才的引进和交流也是近几年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一。本地院校以及一些陶瓷文化创意公司等与国内外高校联系互动越来越多,人才交流往来也越来越多。同时,也有许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借助景德镇的资源优势在景德镇建立自己的艺术工作室。这些人才的培养和引入都在积极地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观念落后及复合型创意人才的缺失

景德镇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随着几大国营瓷厂的没落,产生大量分散的家庭式小作坊。由于生产模式限制,小作坊只能生产小批量的订单,单一的生产方式也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单一。这些小作坊虽然熟练地掌握了拉坯、修坯、刻花、彩绘、上釉、烧窑等手工技术,但由于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的生产主体,在设计创新、生产观念等方面都较为落后。

景德镇陶瓷企业在创意人才、技术开发人才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出现这一现象并不是由于景德镇没有这些人才,景德镇有三所高校,每年培育出大量的陶瓷相关专业的优秀学生。但许多企业可能没有把目光放在这些充满创新意识与活力的年轻人身上,导致大批学生选择自己创业或去其他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而这些自己创业的学生虽然有优秀的创意理念,但又会被小作坊的生产模式所限制。这样的局面并不利于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格局的形成。

3.4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由于我国对陶瓷知识产权的保护起步较晚,缺乏健全、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导致国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近些年,景德镇陶瓷产业飞速发展,大量的大学生加入创业大军。人数的增多导致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秩序也更加混乱。抄袭、模仿之风盛行,最后演变为打价格战。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健全,版权局、工商局、专利部门等机构不能协调一致,这些不良风气没有得到控制,不利于陶瓷产业的长远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想要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不仅仅是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还要加大力(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度对陶瓷文化创意成果的保护。

4 新型消费观念对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

新型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基本确定。有消费就证明有需求,有需求就会有供给。随着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购买文化创意产品,尤其是北上广这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文化创意产品已经成为提升个人生活品味的象征。而景德镇借助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其文化创意产品也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追捧。而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也直接影响着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4.1 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

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越高,生产成本也随之提高,消费此类的产品就要求大众有更高的收入。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鼓励国民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需求。例如,通过出台一些减免税收和放宽银行贷款的政策,来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开拓市场,从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文化创意产品目前的受众还是较多地集中在中高收入者,建立合理及完善的文化创意产品价格体系,拓展针对中低收入者市场。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扩大综合消费信贷规模;为景德镇大量的小微陶瓷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的问题,加大研发和设计力度,以生产出更加优良的文化创意产品。

4.2 广大居民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偏好提升

文化创意产品品质越高,对消费者欣赏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前提就是提升大众对文化产品的欣赏能力。如今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景德镇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仅是针对景德镇本地人民,也可以说景德镇本地的消费需求只占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其面对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消费受众。欣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消费者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全面提高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消费偏好水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一带一路”开放的背景下,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一起努力,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迈步前进。

4.3 居民消费模式的转变

大众收入的如何分配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费模式决定的。在发达国家,消费者会把收入的一部分花在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文化娱乐消费上。而在中国,由于受到传统的消费观念的影响,当居民收入提高后,人们更愿意在餐饮、旅游等方面消费。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里,以人文交流为支撑的方针指导下,在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大众也越来越多地将自己可分配的收入花费到文化创意产品上。政府应该在考虑建设文化场馆的时候多将重点放在一些普及型的场馆上,比如开放更多的免费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等等。当然这些在一些一、二线城市都做得很好,搜索地图就能找到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但是在景德镇这种三、四线城市,这种政府行为的公共资源就非常少。此外,家庭是文化活动的重要基层单位,要引导文化走进家庭,并以家庭文化水平和意识的提高促进整个社会文化消费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文化创意产品以及消费的增长。

5 结语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想要进一步发展,政府应从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的转变、合作平台的搭建、经济政策环境的营造、专业人才的培养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入手,整合相关资源,构建政府、陶瓷创新型企业、高校研究所联动的产业发展机制,渐渐地开拓出一条“以重大项目为龙头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集中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传统制瓷工艺国际奖品瓷研制基地和御窑历史文化博览园”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雄德,吴媛,黄勇.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08(12).

[2]魏百慧.知识经济时代下文化创意领域产品的知识特性初探[J].美与时代(上),2013(8).

[3]白远.中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大国VS消费小国[J] .

上一篇:做红薯干作文下一篇:高二边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