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旅游发展策划

2024-05-03

梁平县旅游发展策划(精选10篇)

篇1:梁平县旅游发展策划

黄平县旅游资源简介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西北部,距州府凯里50公里,离省会贵阳179公里,连接黔东南、黔南、遵义三地州,接壤凯里、台江、施秉、余庆、翁安、福泉六县市。全县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辖5镇9乡,总人口36.5万,居住着2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4.2%.黄平素有“云贵最秀地、且兰古国都”之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构成了黄平三大旅游资源。全县人文景观48处,自然景观5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

黄平历史文化悠久。在旧州埋藏着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且兰古老神秘历史,现存的古建筑群磅礴大气中又不失其精湛细腻,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黔南第一洞天”飞云崖,飘逸着“儒、道、佛”为一体的文化气息,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沉淀了清朝、民国、现代桥梁建筑精华的“中国桥梁博物馆”重安三朝桥,彰显着黄平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黄平自然风光秀美。山的美与静,水的灵与动,形成了黄平山水依恋的天然绝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的奇秀;“苗疆圣水”浪洞森林温泉柔情;中国十佳漂流胜地、国家AAA级景区野洞河俊秀,漂流特级金矿飞云大峡谷险峻。

黄平民族风情浓郁。依山傍水而居的苗族,美轮美奂的服饰、多姿多彩的歌舞、原始诡异的抢亲婚礼习俗传唱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大山深处的革家人,身穿铠甲式盛装、头戴射日红缨帽,神龛上供奉着弓和箭,延续后羿射日的故事。

飞云崖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经历代增修扩建,形成一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王阳明在正德三年过飞云崖时称赞飞云崖时说“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崖”。在贵州名胜中,飞云崖是文献记叙和游人题咏最多的一处,至今还保留着丰富的诗文、联语、摩崖、碑碣,清朝宰相和珅、民族英雄林则徐也留墨于此。由此可见黄平的历史文化其悠远、厚重。

黄平县委、县人民政府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提出“旅游兴县”发展战略,经过几年来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形成了“春游、夏漂、秋赏、冬泡”的旅游格局。黄平纵有风情万种,尚需各位的亲身体验,黄平36万苗、革同胞将以醇香的米酒和诚挚的情怀欢迎远方客人的光临!

篇2:梁平县旅游发展策划

1、腰山王氏庄园整体开发项目。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由保定尺度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前期已投入资金1200万元人民币,用于规划编制和土地出让、征地搬迁工作。旅游中心区的旅游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规划内的建筑拆迁工作部分完成(原腰山中学主体教学楼已拆除);行政中心的拆建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卫生院、派出所、国税所完成建设工作并已通过验收;村民新居已经完成主体建筑封顶。开发项目的修建性建设规划由北京建筑设计院正在编制中。按照市政府要求,为加快腰山王氏庄园4A级景区改造进程,完善景区功能配套,提升整体接待环境和游览功能,去年底由政府投资启动了南园东花园园林和西园颐和堂恢复工程,总计投资760万元。建成后形成集餐饮、会务、住宿、游园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达到国家4A集景区的整体接待要求。

2、天湖景区开发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6亿元人民币;由顺平天湖旅游开发公司实施开发。开发商前期已投入800万元用于基础建设、前期规划和完善征地手续:完成从刘家营到景区全长12公里的旅游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完成了土地勘测工作;绿化工程全面启动;旅游总体规划和一期详规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实施了景区绿化工程;营造风景林100万株;通过了环评,国土和发改部门出具了预审意见;山门、凤凰岛中心、仁和谷景区等建设项目建设计划正在编制中。

3、伊祁山旅游开发项目。在成功运作腰山王氏庄园开发项目 之后,保定尺度房地产有限公司继续关注顺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于去年8月份签订了伊祁山旅游开发协议。项目总投资额1亿元人民币,工程建设期计划为五年,一期工程投资人民币1000万元,今年桃花节前完成山门、停车场、上山路等主要景观

建设和必要的服务设施建设,达到景区能正常营业状态,其余各年投入按规划进行。截至目前,尺度公司已经投入100万元用于地形勘测、规划编制和前期项目筹划、立项等工作;投资200万元启动综合服务区征迁补偿工作(观花台15亩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桃源祁域增扩100亩建设停车场、水景打造、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区,大李各庄征地30亩建设备用停车场),按4A级景区标准整修、改造上山步游路、观花台工程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完成原曲逆河两侧土地勘测工作,土地征迁补偿工作正在进行中,一期建设详规正在编制中。

4、天源旅游度假村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3.6亿元,由保定盛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去年9月份签订开发协议。该项目位于张石高速顺平口和南水北调顺平段的雾山核心区域,距保定市仅20余公里。项目占地共6.1003公顷,分为休闲运动板块,健康疗养板块,文化娱乐板块,商业教育板块,旅游房地产板块五大功能区域来开发建设。此项目开发商已经投入资金400万元用于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正在进行土地报批、立项等准备工作。

5、晟桥潜能教育培训基地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国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保定晟桥教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选址在顺平县腰山镇,总投资6000万元,于去年5月份正式签约。该项目将以青少年潜能开发、拓展训练、旅游培训、艺术教育为主要方向。目前,晟桥公司已经投入100万元人民币用于前期勘测,规划编制和土地转让等筹备工作,项目前期规划和可行报告都已完成,正在进行立项手续审批工作,力争尽快启动工程建设。

6、燕赵西湖综合开发项目。“燕赵西湖”综合开发项目位于神南乡境内,项目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建成湖水水面3000亩,呈现北方小西湖景观。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保西游客集散地、旅游中心城镇、国际商务会展度假中心,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综合经济效益。此项目于前年10月签约后,县政府与开发商——四川广安龙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已制作出规划效果图,完成了景区规划设计并通过评审;由于项目建设投资密度较大,现正在就开发方向和土地规划等工作做具体的谋划,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开发模式。

7、灰岭旅游会议中心

灰岭旅游会议中心位于神南乡娘娘宫村灰岭,拟建设规模为

1.2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前期选址工作已完成,涉及搬迁的农户已基本谈成,准备在2009年3月份进行赔偿。初建规模为7000平方米,二期规模为5000平方米,是一个集会议、商务休闲及个人别墅、旅游接待为一体的综合会议中心。投资方为河北安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预计2009年5月1日动工。

8、唐河漂流-杏塘沟旅游开发项目。该项目于2006年8月签订,由石家庄舜地人旅游开发公司投资5300万元开发建设。签约年以来,舜地人旅游开发公司投资了400多万元分别进行杏塘沟和唐河漂流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现在杏塘沟景区的山门、售票处、步游路、景观桥、引水工程、蓄水池、安全防护设施等已经初步建设完毕;景区总体规划由项目单位委托省地理所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

篇3:梁平县旅游发展策划

1 昭平县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优势

1.1 自然优势与环境优势

1.1.1 自然优势

昭平县地处桂东山区, 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境内群山环绕, 森林覆盖率达80.76%, 山青水碧, 风景秀丽。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9.8 ℃, 年降雨量为2046 mm。

1.1.2 环境优势

昭平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工业少, 厂矿小, 工业生产“三废”排放量少, 且远离茶叶产区, 对土壤、大气和水质污染程度低, 同时人口密度很小, 每平方公里只有120人, 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少。经自治区农业厅环保检测中心检测分析, 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毒元素镉、汞、砷、铅、铬以及农药残留量含量均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执行的标准, 土质达到NY 5020—2001标准。昭平县已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 2005年荣获广西第五届“南珠杯”竞赛活动县城A类特等奖。近年来, 该县大力创建“生态型山水森林城”,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出建设“三区两带”发展战略, 努力打造“绿色昭平·生态昭平·现代昭平”。

1.2 特色、现代、生态的农业优势

1.2.1 生态农业生产基地优势

利用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 建立了一批具有优质、生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截止2008底的调查统计:全县有水田面积 1.073万hm2, 其中粮食复种面积为 2.857万hm2;油料作物为0.122万hm2;经济作物为0.813万hm2, 茶叶为0.68万多hm2、桑园0.115万hm2, 水果0.900万hm2;蔬菜 1.013万hm2。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化浪潮的冲击下, 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上, 全县建立了70多个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其中水果基地6个;蔬菜基地 3个;蚕桑基地5个, 晒烟基地3个, 优质无公害水稻基地3个。特别是昭平“山绕千章, 水汇九派“, 太阳辐射强, 热量充足, 山高雾多, 是茶叶生产的有利条件。到2008年全县茶叶已达0.68万多hm2, 是全国无公害有机茶叶的生产基地。13.33 hm2以上的茶叶基地52个, 其中昭平县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在千米海拔高山上建立了0.133万hm2绿色食品茶园基地, 形成了独特的高山茶园风光。

1.2.2 特色渔牧业优势

昭平县境内现有可利用牧草资源5.733万hm2;桂江河及其支流思勤江、富群河建造的昭平水电站, 下福水电站、金牛坪水电站等梯级水电站库区60 km2, 可开发网箱养鱼20 hm2;蜂源植物223种, 总面积4.466万hm2, 可养中蜂5万群以上, 优良的资源为发展特色渔牧业提供广阔的天地。2008年底昭平县发展特色畜牧水产生产达到桂江网箱名优鱼32020 hm2, 产鱼量2860 t, 天然蜂蜜1000多t, 饲养草食动物牛71900头, 羊7600头。2007年6月取得无公害桂江鱼产地、肉羊产地、肉猪产地认定, 开创了畜牧水产标准化生产新局面。

1.2.3 农业企业化的优势

创建了一批农业优势企业和重点龙头企业, 为农业企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有农业加工企业共计150多家, 其中投资50万元以上61家。从事种、养植的企业有100多家;推进农业企业化进程中, 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 依靠大产业拉动大发展”的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科技提高品质、文化提升价值、品牌开拓市场”经济发展思路, 龙头企业实力增强, 品牌效应显现。尤其是昭平茶业, 2008年底, 全县年产茶叶4980 t, 产值3.01亿元。“昭平银杉”、“将军峰”、“大脑山”、“象棋山”、“大自然”、“亿健”和桂江实业等企业系列品牌已成为“昭平茶”的知名品牌, 畅销到全国各地。目前, 全县已有14家茶叶企业通过国家QS认证, 并获得市场准入资格。此外昭平的“桂江鱼”、“金农牧业石山羊” “黄姚豆豉”等系列生态农业产品名誉区内外。

1.3 旅游资源的优势

昭平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有称为“梦境家园”的黄姚古镇, 七冲原始森林, 樟木林客家围屋, 五叠泉, 龙潭、马三家等瀑布群, 黄姚三宝山、孔明岩、杨村、樟木林九如、读书岩等天然溶洞, 大脑山、东潭岭、三门滩、将军峰等茶园风光, 五将镇河井生态村、走马合水屯生态村、走马森冲瑶家风情茶园等农家风光, 桂江百里竹海, 桂江峡谷风光等等。其中黄姚古镇、桂江百里竹海、七冲原始森林、红石峡谷漂流, 走马森冲瑶家风情茶园已进入运营, 2008年接待游客25多万人。特别是黄姚古镇, 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 全镇方圆3.6 km2, 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 是一个天然的山水园林古镇。现已被国家列为“AAAA”风景名胜区。

2 昭平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旅游农业的模式不够完善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 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的农业资源基础上, 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 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目前一是昭平农业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生产为主, 企业自办基地还较少, 这种格局使得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规模化种植, 标准化生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难以形成专业化, 优质化, 规模化的农业优势基地。产业化优势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离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二是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生产模式, 没有规模形成对农业进行加工包装, 把农业生产、科技运用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 形成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三是目前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农村村容村貌有待改善, 道路规划, 整体规划不够合理, 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不够统一, 民俗文化没有充分开发。

2.2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尚未完善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生态旅游为导向, 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 扩大了生态旅游观光的功能, 巧妙利用城乡差异设计, 组合引起旅游消费欲望, 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 把现代农业及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 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 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因此,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生态旅游为依托为基础。生态旅游是一项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 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的过程, 目前, 昭平生态旅游开发尚未完善, 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对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性认识, 二是缺乏系统的生态旅游专业规划, 三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四是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五是缺乏生态旅游专业的人才。

2.3 生态旅游农业的布局尚未合理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与季节性,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农业资源, 农业生产条件与季节特点, 充分考虑其区域条件与交通条件, 因地、因时制宜, 突出区域特色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 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 通过相互带动作用, 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的全新型产业。目前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 使得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相脱节旅游线路与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缺乏整体性。此外, 旅游农业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不够一致。

3 发展昭平生态旅游农业的对策

3.1 科学探索, 规划先行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坚持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近期做好观光区农业总体规划和论证工作, 完善对现有景点、景区的农业示范园规划;做好黄姚公路、桂江沿岸等通往旅游景区的现代农业的规划和沿路生态农业的建设工作;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 (点) 的多领域项目建设, 争取旅游国债资金;以黄姚精品旅游战略带动全县的旅游业的发展, 以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依托来促进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

3.2 整合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农业

坚持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相结合,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以人文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 以自然资源充实人文资源的内涵, 合理开发一切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和生态农业资源。即以黄姚古镇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和以设施农业、茶产业、桂江渔业等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旅游区的开发结合起来, 着力打造旅游精品。推出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生态农业的旅游线, 相互性开发, 促进中发展。

3.3 多层次开发

坚持“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以点串线, 以线带面, 打造区域旅游特色新产品。“点”, 就是围绕黄姚古镇、七冲原始森林、大脑山茶园风光、红峡谷漂流、桂江百里竹海等主要景点进行建设开发, 同时抓好黄姚、昭平镇、大脑山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 逐步发展多个功能完备、各具特色的小区辐射带动区域内农林牧各业发展。“线”, 就是依托黄姚古镇到昭平县城、桂江百里竹海沿岸等发展沿线经济, 突出民俗风情、餐饮游乐、特色产业、农家小院、大棚种植、道路绿化及生态治理, 形成山区风光和绿色农业为一体的生态通道, 并以公路、桂江为载体, 地方风土人情为纽带联接各特色景区。“面”, 就是在开发“点、线”的同时, 引导园区内的乡镇发展规模化、发展特色高科技的种植和养殖业, 大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3.4 多业并举, 坚持贸工农结合的原则

以工带农, 以贸促工, 宽领域拓展。一是充分利用发展昭平茶的机遇,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在园区内重点发展茶叶种植、桂江鱼的养殖。二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区内乡镇富余劳力向旅游业、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三业转移, 向城镇集中, 为旅游农业助劲添力。三是在农业深度开发上下功夫, 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力度, 充分发挥园内农林水牧机综合配套, 资金技术信息相对集聚的优势, 形成园内试验、辐射周边、示范带动、规模发展格局。

3.5 全方位服务, 坚持游购娱结合的原则

以游促购, 寓乐于游,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游客。突出农业观光旅游特色, 顺应现代人们亲近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 超前性创意, 精心推出具有观光性、参与性、奇特性的景观和项目, 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节、会、展等旅游活动, 营造”春天踏青、夏天纳凉、秋天尝鲜、冬天观景“的季节特色风情游;体验农风, 满足露营野炊等多方面需求, 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3.6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 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 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 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环境优美, 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 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 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 符合农民的利益, 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分析了昭平县生态旅游农业具备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 提出发展昭平县生态旅游农业创新理念及新的发展对策, 以建立农业生态园为载体, 整合农业观光, 农家休闲等城乡特色资源, 实现景区旅游和生态旅游农业有机结合, 提高旅游资源经营水平、生态农业水平, 进一步发展昭平农业, 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优势条件,对策,昭平

参考文献

篇4:梁平县旅游发展策划

塘坊村,这个距东平县城不足十分钟车程的小村,真有说的那么好?

嗅到商机

借势发展乡村民俗旅游

塘坊村,位于东平县东平街道的西部,东平旅游主干道——贯中大道的南侧。贯中大道连接着东平县城跟东平水浒影视基地,塘坊村处在接近中央的位置,是东平县城到水浒影视基地的必经之地。

还未到塘坊村,便远远地看到伫立在村口处的“塘坊民俗度假村”招牌,甚是醒目。踏进塘坊村,一条开阔的水泥路穿过村子,街道清新干净,房舍整齐,青砖黛瓦,炊烟袅袅,相比较喧嚣的城市,塘坊村多了一份自然的宁静。

“刚开始当支部书记的时候,村里没什么集体收入。但是村位置好,处于县城到影视城之间,过往车辆很多,就想搞个能吃饭、住宿的农家乐。”塘坊村党支部书记张之强说。下定决心,张之强便去日照等地考察,回来带头做起了农家乐。“我带头做,动员大家一起做,又发展了5家。”张之强说,随着村内农家乐规模不断扩大,村党支部申办了东平县第一家旅游行业协会,将经营户全部纳入协会组织。

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不仅让游客来吃饭,更能让他们体验到家的感觉,塘坊村率先发展起乡村民俗旅游,成了东平县“第一个吃螃蟹”的村。而随着东平旅游高速发展,塘坊村的乡村民俗旅游发展也进入快车道。为适应发展需求,2012年11月,塘坊村成立了“塘坊村民俗旅游合作社”,开始了标准化管理。2015年,塘坊村依靠自有资金全部完成了农村改厕工作,比县里统一改厕提前一年完成。

建设新农村得有“经济头脑”

说起塘坊村的发展,不能不提村支部书记张之强。在当选村支部书记之前,张之强经营着自己的印刷厂,日子过得“挺不错”。在回村开党员会的时候,被老书记委托扛起塘坊村重担。2011年3月,张之强当选了塘坊村村支部书记。

“年轻、有干劲、有经济头脑”,是东平县旅游局局长张茂节对张之强的评价。从整治村容村貌、街道环境,到确定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再到成立民俗旅游合作社,以张之强为首的村领导班子也的确显示出较强的“干劲”与“经济头脑”。

在东平县旅游局指导下,塘坊村成立了“民俗旅游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收费,合作社与农户按2:8的比例分成。留在合作社的20%分成,也在年底用于对优秀农户的奖励。目前,村里已有农家乐15家,床位近60张,可同时容纳近300人就餐。通过合作社管理,农家乐品质高了,入社农户的收入也增加了。据了解,经营农家乐,农户一年能增收两三万元。

养鱼鹰让村民收入不菲

塘坊村是东平湖地区唯一保留着鱼鹰(鸬鹚)驯养传承的村,开发鱼鹰表演项目是一大创举。“周末、五一、十一等都有游客来看鱼鹰表演。”塘坊村村民张守东告诉记者,自己养了三十多只鱼鹰,一年光鱼鹰表演的额外收入就有好几万,加上鱼鹰捕鱼,一年能收入十几万,而鱼鹰表演也成了东平湖最出名的旅游项目之一。

与塘坊村一墙之隔的东平湖国家垂钓基地,每个月都有大型钓鱼比赛,一年四季都可以接待游客。傍着这一“摇钱树”,塘坊村深挖垂钓爱好者这一市场,村里农家乐成了垂钓爱好者们下榻的首选。

“一个村就像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样,当家做主有个经济头脑才能把村致富。”塘坊村村会计张顺说,村领导班子是在用“经济思维”带领全村人致富。采访中,张之强也不止一次的表示“当村干部得懂经济”。

居安思危 想方设法拓宽新路子

从整理村容村貌,到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如今的塘坊村,不仅让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而且让游客能体验到地道的东平湖特色旅游项目。塘坊村也先后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而在与张之强交流中,他却一直在考虑村子未来的出路。

“目前仅农家乐还是留不住人?怎么弄点游客能参与的项目,尤其是儿童能够参与的项目,能留住孩子就能留住大人。”张之强告诉记者,他还想做一个采摘大棚,建一个摸鱼池。

心中有清晰的发展思路,也有长远的规划,但缺少资金一直是阻碍塘坊发展的瓶颈。为此,村里一直在谋划着与周边各景区进行结合。“我们位置好,有资源,可以给景区代售门票业务。”张之强想借鉴台湾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让景区跟农村拧成一股绳,资源置换,各取所需。

篇5:代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策划

一、总体目标

总投资20亿元,用3年时间打造以雁门关为龙头,以代州古城为依托,以杨家将文化为人文内涵的“名关、名城、名将”边塞文化旅游品牌。

根据业内人士和专家预测,3年后游客人数每年可达100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3亿元,旅游综合效益15亿元,安排就业3000人,间接从业人员2万人,5年可收回成本。

二、开发思路

根据《雁门关旅游区总体规划》、《代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雁门关旅游区文物保护规划》及《代州古城保护规划和建设规划》,结合领导、专家的建议和实际情况,按照关城一体化开发、分步建设、梯次推进的模式,以原样恢复和遗址展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

三、具体项目

全部项目有?项,总投资20亿元。其中景点类项目?项,投资?元,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类项目?项,投资?元,吃、住、行、购、娱等服务设施类项目?项,投资?元。

今年开工建设的项目?项,投资?亿元:

1、景点类项目?项,投资?元。具体内容包括:雁门关?项,投资2亿元,重点铺开和完成天险门、地利门、瓮城、围城、明月楼、威远楼、李牧祠、六郎祠、城墙、古关道?米。代州古城?项,1

投资6亿元,重点铺开和完成西城门及两侧城墙、南城门及两侧城墙、西城墙商业街、西大街改造、城隍庙、文庙、钟楼广场、16座牌坊等。

2、基础设施类项目?项,投资?元。具体内容包括:投资8000万元打通雁门关隧道、投资5000万元改造雁门关旅游公路、投资?万元续建前腰铺服务区、投资?万元新建后腰铺服务区、投资100万元新建景区旅游厕所?座、完成雁门关村改造设计方案等。

3、服务设施类项目?项,投资?元。包括投资?万元在新城区一处大型“雁门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和?座星级酒店;投资?元在各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旅游商品市场等配套的旅游要素市场。

四、资金筹措

采取以下途径筹措落实开发资金:

1、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万元,拟采取争取国家投资解决一部分,省、市、县三级财政各投资一部分。

2、服务设施类项目投资?万元,拟社会融资,吸收民营资本解决。

篇6:国际旅游策划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世界旅游策划市场的发展不仅受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具有自身的发展特征,随着旅游者收入水平和需求层次的提高及旅游者出国旅游次数的增加,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城市观光游览这种传统的旅游方式,而趋于追求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且具有一定刺激性的旅游方式。

巅峰智业旅游策划项目组分析了现代旅游市场出现了市场细分化趋势,每一种细分市场都具有其独特之点,能够满足某一类型旅游者的特殊需求,旅游组织者将注重从更深层次开发人们的旅游需求,根据人们的年龄、职业、爱好等不同情况组织各具特色的旅游策划产品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外,目前比较盛行的旅游方式有:宗教旅游,探险旅游,考古旅游,修学旅游,蜜月旅游,购物旅游,奖励旅游,民族风俗旅游等等。每一种旅游方式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旅游策划专家根据对日本出国游客的调查,近年来日本每年出国游客中有2/3是重复出国,而美、英、德、法等国重复出国游客所占的比例更高。由于每年出国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定式,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满足于在各个旅游点之间长途跋涉、疲于奔命的旅游方式。旅游目的也从传统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向通过旅游使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陶冶生活情趣等转变。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观光型旅游并不会完全失去市场,但在传统的旅游客源国家中度假旅游将更为盛行,并将逐步取代观光旅游成为国际旅游的主体。

篇7:梁平县旅游发展策划

2004年金黔在线讯:2003年梅里雪山系列推广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展示香格里拉民族生态文化,成为香格里拉旅游的亮点。2003年全州旅游社会总收入完成12.09亿元,即使在非典时期游客较少的情况下,仍比上年增长5%。

香格里拉旅游策划前言

篇8:浅议罗平县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被世人誉为世界上最美地方之一的“金花银瀑”的罗平, 位于云南省东部, 滇、桂、黔三省 (区) 结合部, 素有“滇东门户”、“滇黔锁钥”之称。这里气候温和湿润,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324国道、南昆铁路经县城过境。罗平的山奇水秀,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早在公元1638年, 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曾来到罗平, 饱览了罗平的山水美景之后, 留下了罗平山水“著名迤东”的感叹。现在已经建成的的旅游景点主要有迤俪多依河、深幽险峻小三峡、鲁布格地下电站以及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壮丽的九龙瀑布群风景区。此外, 还有金鸡峰丛、十万大山、牛街梯田、黄金峡谷以及万峰湖、玉带湖和湾子湖等自然风光。“集桂林之灵秀、版纳之风情、九寨沟之幽静、长江三峡之险峻、黄果树之雄奇”是罗平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每年初春, 荣获“世界最大的天然自然花园”吉尼斯称号的30万亩油菜花海更是美不胜收。罗平县内居住着布依、彝、苗、回等少数民族, 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节日、歌舞以及生活习俗为罗平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布依族“二月二对歌节”、“三月三泼水节”、“尝新节”, 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采花山”、回族的“占尔邦节”等节日风情浓郁;祭山祭水、祭树、祭老人房等布依族民俗活动古朴神秘;歹舞、箩箩舞、蚂螂舞、狮子舞、芦笙舞等各种民族舞蹈异彩纷呈。此外, 粽粑、花饭、酸笋鱼等民族小吃, 竹器、编织、刺绣、蜡染等民族工艺品也为罗平旅游增色不少。2001年被云南省政府优选为全省23个重点景区 (点) 和7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景区之一。

二、罗平县发展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1、对生态旅游发展的认识不够。

近几年, 罗平县的旅游业发展迅速,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 仍缺乏生态旅游发展观念。一是开发建设者缺乏生态旅游发展观, 只重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而忽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破坏, 在基础设施建设时, 没有建设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二是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生态旅游观念, 包括我们的导游, 由于生态旅游知识匮乏, 不能向游客倡导生态旅游, 也就不能很好规范旅游者的行为。三是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缺乏必要的认识。把旅游资源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去消费时, 旅游者的一些不当行为, 造成了旅游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 加剧旅游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对生态旅游发展认识不够, 已成为罗平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滞后。

生态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产品或旅游方式, 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多重目标的统一。因此, 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 才能使多重目标协调统一起来。当前, 罗平生态旅游规划工作还比较滞后, 特别是规划理念、专业化水平和规划深度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3、环境恶化的现象时有发生。

罗平县境内水系发达, 全县有小河流25条, 其旅游景点绝大部分以水资源为依托, 九龙瀑布、小三峡、多依河、万峰湖等景区都是以水为主要自然景观。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水体污染日益严重。以万峰湖为例, 水质为劣V类, 总磷平均超标2—2.8倍, 总磷平均超标2.6—11.4倍, 氨氮平均超标7.9倍, 水体富营养化非常严重。其他景区的水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 九龙瀑布风景区内的以堵列小河也曾多次发生水污染事件。水体污染已成制约罗平县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 还有森林面积减少导致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现象和煤炭、铅锌矿无序开采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三、罗平县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 强化法制观念, 增强环保意识, 倡导生态旅游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有潜在性、持续性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 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 严格执法。除现有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外, 地方政府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相应的法规, 加强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 要通过地方立法, 把对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景点, 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 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 杜绝一切破坏环境资源的现象。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 应加大执法力度, 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第二, 要加强宣传教育, 树立全县人民的生态保护第一位的思想。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生态旅游, 使全县人民了解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且参与到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的队伍中来, 为罗平县生态环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二是向旅游者宣传生态旅游, 规范他们的旅游行为, 真正做到“除了足迹什么也别留下, 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三是对旅游管理人员、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生态教育培训, 改变那种认为“旅游业是无烟”、“旅游资源可再生”的观念, 切实把旅游环境当成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同时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请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 培养出生态旅游方面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

2、做好生态旅游规划, 有序开发。

做好旅游开发规划, 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 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 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成立县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 认真对旅游景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尤其要对旅游业主体、客体、介体进行科学分析, 即游客及未来市场前景、旅游风景资源是否具有吸引游客的物质基础。交通及服务设施是否方便、完备等应进行科学评价, 按照有序地分层次开发的原则, 编制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县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等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 就地取材, 依景就势, 体现自然之美, 对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坚决制止。经济开发可以在风景区以外的广大土地上进行, 即使是配合风景区的旅游, 其主要服务设施也必须在风景区外围建设。

3、多方筹资, 加大投入, 进一步做好景区建设。

发展生态旅游, 需要相应的保护性投入, 需要有科研、管理队伍的跟进, 需要建设相应的交通、通信和装备等保障设施, 对环境整治也有特殊的要求, 而方面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应资金的进一步投入。罗平县要广开资金渠道, 多方筹措资金用于生态旅游建设。一是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 在做好科研和项目规划的基础上, 争取国家和世界信贷资金投入。二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积极参加招商引资会和各类经济洽谈会, 招商引资, 吸引外地客商到罗平县来投资生态旅游建设, 投入的资金不但要完善生态旅游区的各项配套设施, 特别是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 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水平, 还要加强生态旅游医疗救护体系和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以保障游客的旅游安全。

4、加强环境保护, 改善县域生态环境状况。

2003年, 罗平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第八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罗平县要以此为契机, 严格按照《罗平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按时完成生态示范区建没, 以改善县域生态环境状况。

(1) 要搞好县域内水污染的综合治理。罗平县的自然景观以水为主, 水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和速度。首先, 环保、水务、旅游、海事等各级政府部门要通力配合, 积极争取各级各界的支持, 加大对万峰湖污染的治理力度。其次, 加大对县域内河流污染的防治力度, 重点搞好篆长河沿岸矿山生态恢复以及煤矿废水的治理。

(2) 搞好景区垃圾、污水的无害化处理。目前, 在一些景区还存在垃圾向河流或者湖泊倾倒, 生活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的现象。对此, 各景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生活垃圾, 由于各景区距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都不是很远, 可以考虑在景区设立垃圾中转站, 把垃圾集中运送罗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对生活污水, 可以效仿张家界的做法, 要求景区内的所有宾馆饭店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做到达标排放。

(3) 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 尤其是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严格控制烟尘排放, 以提高罗平县的环境空气质量。另外, 要按照国家要求, 在全县强制推广使用可降解、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包装袋替代塑料制品, 减少白色垃圾的污染。

(4) 加强对景区环境质量的日常监测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做到违法必究, 特别是对县境内所有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 杜绝偷排漏排现象。

(5) 在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的同时, 做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全县植树造林要重点绿化各景点附近、沿途的荒山荒地, 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 做好退耕还林工作, 全面提高罗平县的生态环境质量。

5、突出罗平特色, 打造精品旅游。

罗平县己建成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是瀑布、峡谷、河流以及油菜花, 这些并不是罗平所独有的。因此, 罗平县要发展好生态旅游, 就必须在打造精品旅游上做文章。九龙瀑布要突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落, 鲁布格三峡要把它同神奇的鲁布格地下电站结合起来打造, 多依河的开发要溶入当地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罗平的30万亩油菜花海要突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花园。因此, 县委县政府要把实施精品建设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积极争取九龙瀑布、鲁布格三峡、多依河、30万亩油菜花海等四项生态旅游产品得到国际和国家生态旅游精品的相关认可, 以其独特鲜明的生态旅游形象, 进一步扩大国际、国内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聪玲: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EB/OL].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234988.htm.

[2]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罗平县环保局编:罗平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规划[Z].

篇9:梁平县旅游发展策划

重庆梁平双桂堂寺院作为全国重点接法寺庙,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寺庙的建筑特色、人文特色、地域特色都是其独有的,目前双桂堂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却又遇到了瓶颈,今就其当下的发展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双桂堂发展特色

(1)建筑特色:双桂堂又名金带寺,历经几百年的反复修建,现占地面积达8公顷有余,寺院布局呈长方形四合院,以南北为轴线,主殿则在轴线上,除关圣殿以外,两侧分东西厢房有328间;长廊相联,院内花园、天井、放生池、龙井一口。双桂堂建筑群里有大量的木雕、石雕、才回等建筑装饰元素所装饰,其中蕴藏着朴实、矫健的民间艺术风格。寺院建筑布局合理,设计精巧,机构严谨,作为我国明清寺庙建筑风格代表,给当代建筑设计的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2)方丈功绩:双桂堂的主持虽更替十六代,但都是得道高僧,学识渊博,其中第一代破山和第十代竹禅的成就最为显赫,史册《中国佛教》,更是闻名中外。破山主持是明末清初的著名高僧,世有“小释迦”之称。其诗篇、书法在文坛都久享盛誉;其《破山语录》被海内外学者阅览,是研究佛学和当时人民生活的重要历史资料。竹禅主持作为清末著名画僧,一生独好书画,成就斐然。后人评价他为:“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双桂堂的现任主持释大块法师毕业于重庆市汉藏教理院,现系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3)文物颇多:双桂堂建筑、园林景观独具特色,珍贵文物众多:雍正御赐《藏经》一部;印度十一世纪梵文手写《贝叶经》一部;缅甸的汉白玉佛;朝鲜国宝光和尚的口笔书法等。这无不是我国宝贵的艺术珍品,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4)文化底蕴:梁平文化底蕴深厚,其有五项(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收入保护录,并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名。梁平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底蕴优势,整合梁平的文化旅游资源,使文化产业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提高旅游产品的独创性,吸引大量游客,促进文旅互动。

发展问题和发展策略

经多次考察梁平双桂堂,并查阅相关资料,对其发展问题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寺院和园林景观布局局促,规划不完善;第二,物业的闲-改问题;第三,品牌业态的欠缺问题;第四,深度消费问题;第五,对宗教信仰的管理规范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对双桂堂的再次修复以及重新规划布局

对双桂堂的修复问题已不仅仅是当下的问题了,早在清朝就不断的进行修复、改建、扩建工程,对于目前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大好社会背景下,对其的改造和重新规划布局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就是资金;二就是后期设计施工。针对资金问题,我们可以在政府的财政支持下,更多的依靠当地人民和双桂堂本身,充分调动当地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经济水平,采取政府给予补助,支持当地人民投身与双桂堂的旅游事业的发展之中;而双桂堂本身可以借助庙会、佛学讲解等方式赚取合理的功德。关于后期设计施工,一定要有严谨的学术研究的态度,实地考察,提出可参考性意见,前期对地方的设计规划图纸多方研讨审核,方可投入实际改建中。

(2)挖掘深度消费,发展特色产品

就双桂堂而言,主要可以在特色土产品和梁平民间艺术上费工夫,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规范供货源,设立发展基地。

(3)建立政府和机构联动的整体推广模式

任何旅游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和企业机构的支持,只有充分利用政府给出的支持条件,加强管理与协调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机构的商业规划模式。

(4)加强佛教院校与双桂堂的合作

目前我国佛教院校不多,双桂堂众多高僧和弟子分在西南多个寺庙内,影响深远,几乎成为国内汉传佛教的最大禅派。故双桂堂素有“西南禅宗祖庭、蜀中丛林之首、第一禅林”等之赞誉。加强佛教院校与其合作,科学的传达佛学文化,不断加强宗教文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作为一种信仰,为世人做良好的示范作用。

(5)加强宗教文化组织交流,募捐发展基金

重庆市梁平双桂堂是目前最早的当地宗教文化组织,于于1991年11月30日在重庆工商局登记注册挂牌成立,在职员工60名。主要开展民族宗教、佛事活动、开展文化旅游业等。加强其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交流和联系,发扬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并通过组织募捐双桂堂的发展基金,使双桂堂有可持续性发展基金,不断发展。

(6)整体产业链的培育和保护

对目前我们已有的古建筑、宗教组织、特色产品进行保护,开发整体产业链,使其作为当下更为合理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梁平版画产业链要保护,融入到双桂堂的发展中来。总之,坚持政府规划为主导,当地人民配合为辅,开展商业链,积极推广,持续健康发展。

结语

双桂堂的作为西南著名的佛学禅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发展特色和产品的开发可能性较大,目前梁平的旅游业发展也为双桂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契机,针对目前双桂堂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采用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对其进行符合时代、符合时代思潮的观念更新和形态变革,建设当代新型旅游景点。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篇10:国内外旅游策划发展趋势研究

旅游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自然山水、名胜古迹观光游,往往是远距离、一次多程多站式的出游,我国改革旅游策划开发之初的旅游大多如此,旅游的目的是拓宽视野。旅游发展的第二阶段是观光娱乐型,重在娱乐,这一阶段,在我国以主题公园的大量开发为标志,旅游的目的在于放松自己。目前,国内旅游已经进入了旅游大战的最新阶段,即以生态型为主导,旅游的目的是休闲和教育,在我国大量的休闲度假地的建设和农业生态旅游策划开发标志着这一阶段的到来。

生态旅游策划是当前国际旅游发展的趋势,为此,世界旅游组织将2002年确定为生态旅游年。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过去的16年里,国际旅游业发展速度平均年增长率为9%,而生态旅游的增长速度在15%—18%左右,远远高出同期世界旅游业总体发展速度,是旅游业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

生命起源于水,文明孕育于河,在整个人类繁衍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生产提供生活物质、能源矿产,水运通商、发展经济,涵养水分、保护生态,美化环境、造就奇观等等。而湿地正是主要由水构成的生态环境,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下了这样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湿地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素有“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和“地球之肾”的美称,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资源存在有巨大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美学等价值。

上一篇:《病梅馆记》教案下一篇:科技将毁灭人类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