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2024-05-03

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通用6篇)

篇1: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针对以往经验管理的一次质的飞跃,是企业挣脱粗放式模糊管理模式的利器,而企业在推行、实施和贯彻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标准化管理运行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可使企业进一步获得最佳的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创造良好的业绩和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深化改革的环境下,能够从容应对来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和挑战;使企业科学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企业标准化就是以企业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为目标。它将生产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形成科学规范具体的规程和准则,从而使工作变得更为规范化、常规化和程序化。

企业标准化的对象可分为“物”和“事”两大方面。所谓“物”即指产品、材料、设备和工具等而言;所谓“事”即指事物的处理方法、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等。实行企业标准化管理,就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标准化的方法,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各种“物”和“事”,用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支柱,是企业基本的管理职能、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它具有四个明显的特性:一是功能上的监控性;二是状态上的稳定性;三是时间上的先行性;四是空间上的基础性。

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卓有成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基础手段和基础工作。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先进技术、科学分工和广泛协作基础上的,任何一个流程、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无论是企业新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再造,还是生产工艺创新,从研制到鉴定都需要标准把关,只有符合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才能正常生产,在市场上得到推广和应用,才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营业绩和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企业联系各职能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和质量等各职能部门、各环节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既存在内在的联系又有不同分工,只有通过各种标准来制衡、约束彼此,才能使企业整个运营过程按照客观科学的规律运行,从而在管理中防止权利不明、责任不清、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消耗,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提高和稳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离不开标准,如果没有先进的、合理的、科学的标准,那么就谈不上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全面质量管理所强调的是企业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它是以标准化为基础。

三、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两张皮”。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ISO14001环境保护、SA8000社会责任等体系认证。与此同时企业也建立健全了数量众多、内容齐全的与标准化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与标准化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有的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管理上,体现在实践中”,只是每年在汇报总结或者外部审核时才抛头露面,平时基本束之高阁。

二是“夹生饭”。有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推行过程中,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遵循客观规律,没有从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管理标准定得太高、太空、太远,缺乏科学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有的没有企业的文化体系相结合,就是没有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即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和发展战略等不能紧密结合;有的照抄照搬别的企业先进的管理标准,抛弃了企业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放弃了企业优良的文化传统,使企业的管理层、操作层难以认同,无所适从。

篇2: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摘 要:在经济全世界化的今天,企业物流已经出现网络化、专业化以及标准化的特征,物流本钱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症结因素。本文通过对于我国企业物流本钱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立异物流本钱管理机制、构建物流本钱管理轨制、多方联动降低物流本钱等改良我国企业物流本钱管理的策略。

症结词]:物流本钱;物流本钱管理;策略

企业物流在现今竞争剧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日趋凸显出其首要的地位以及作用。以及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经营进程中发生的物流本钱显明偏高。据国际货泉基金组织钻研统计,美国、日本物流本钱占GDP比例分别为一0、五%、一一、四%,而我国则为一八、六%。此外,我国企业物流本钱占货品总本钱为三0%,比西方发达国家高三倍。因为物流本钱九0%损耗在流通环节,在出产环节只占一0%,因而,探讨现代企业如何加强物流本钱管理已经燃眉之急。

1、企业物流本钱的形成

目前,物流的权威定义来源于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一九九八)。该协会认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1部份,是为了知足客户需求而对于商品、服务及相干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力、高效益的正向以及反向活动及贮存进行的规划、施行与节制进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采取一九九七年日本《物流本钱计算统1标准》中的按功能划分方式来划分物流本钱,分为仓储功课本钱、存货本钱、运输本钱、管理本钱四类。一、仓储功课本钱包含装卸本钱、检货本钱、物流加工本钱、补货本钱、进货入库本钱以及验收获本。二、存货本钱包含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把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本钱,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分,它把降低物流本钱与加速资金周转统1起来。三、运输本钱包含公路运输以及其他运输费用及货主费用,货主费用包含运输部门运作以及装卸费用。四、管理本钱也称物流管理费用,包含定单处理本钱以及采购处理本钱。在美国是依照美国的历史情况由专家肯定1个固定比例,乘以仓储功课本钱、存货本钱以及运输本钱的总以及患上出来的。

2、企业物流本钱管理存在的问题

1是对于物流本钱没有分列记账。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轨制中没有单独的项目,1般是将企业所有的本钱都列在费用1栏中,因此较难对于企业产生的各种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2是对于于物流费用的核算法子的失误,不能从外部掌控企业实际的物流本钱。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所表示的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对于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者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干的人员费、装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费统1计算,因此,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掌控实际的企业物流本钱。

3是对于物流本钱的计算以及节制扩散进行。对于物流本钱的计算以及节制,各企业一般为扩散进行,也就是说,各企业依据自己不同的理解以及认识来掌控物流本钱,这样就带来了1个管理上的问题,即企业间没法就物流本钱进行比较分析,也没法患上生产业平均物流本钱值,因此没法真正衡量各企业相对于的物流绩效。

4是对于物流本钱的组成不能清楚地划分。在1般的物流本钱中,物流部门完整没法掌握的本钱良多,例如保管费中过多进货、过多出产、销售残留品的在库保持和紧迫输送等发生的费用都是纳入其中的,因而增添了物流本钱管理的难度。

5是不能从销售关联角度清楚地划分计算分类项的物流本钱。从销售关联的角度看,物流本钱中过多服务所发生的本钱与标准服务所发生的本钱是混在1起的,例如许多企业将销售增进费都算在物流本钱中。

6是没有从物流的“效益递反”规律来对于物流本钱进行节制管理。因为物流本钱是以物流流动全部为对于象,所以它是企业独一的、基本的、共同的管理数据。另外一方面,物流本钱中各项目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瓜葛,亦即某些项目本钱的`削减,又可能引发其他项目本钱的增添,因而,物流本钱间各项目是互相关联的。另外,对于物流本钱的乘数效应不了解,没有充沛利用该效应来改良物流本钱的管理以及节制。物流本钱削减有乘数效果,例如,如果销售额为一00亿元,物流本钱为一0亿元,那末物流本钱削减一亿元,不但直接发生了一亿元的利益,而且由于物流本钱占销售额的一0%,所以间接增添了一0亿元的利益,这就是物流本钱削减的乘数效应,然而企业在物流本钱管理上表现出来的却常常忽视了这类乘数效应,以致于对于物流本钱的节制不力,不能体现出物流本钱削减所带来的巨大的乘数效益。

3、企业物流本钱管理改良策略

一、立异物流本钱管理机制

第1,完美人材鼓励机制,强化物流本钱意识。在责权力1致的原则下,完美人材鼓励机制,将个人利益与物流本钱管理绩效挂钩,推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年薪制”,战胜“月薪制”酿成的人员短时间行动,对于贡献凸起的人员予以精神以及物资奖励。政府可以在职称评定、职务提升、工资福利以及住房等方面予以必定的政策歪斜。

第2,施行TCM战略,树立物流本钱管理组织体系。全面本钱管理(Total Cost Management)战略强调企业全员介入本钱管理,将员工个人目标融入企业总体目标当中;TCM凸起“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综合应用系统观点、现代管理技术以及目标管理策略,对于物流本钱进行总体管理以及节制,从而有益于战胜物流本钱的“2律违反”现象。为此,企业应加大TCM宣扬力度,强化决策层的物流本钱意识,使全部员工建立本钱效益观,踊跃介入本钱管理,为TCM的施行营造大众性的优良氛围,并应加强对于本钱管理的领导,确立物流本钱管理的应有地位,组建权威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以及调和物流管理工作,钻研以及计划物流本钱管理的远景任务以及目标。

第3,构筑有效的物质采购本钱节制体系。应想法降低物料采购的各项费用,强化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踊跃采取JIT(Just—In—Time)采购、供应链采购以及网上采购、外包采购等现代采购技术,

依照物项采购价值施行ABC技术分类管理,将集中采购与扩散采购、现货采购与远期合同采购、直接采购与间接采购有机地结合起来。物质采购应通过公道的价值分析(物质价值=功能/本钱),选择质优价廉的物质,从而降低采购本钱。同时,企业应树立科学的供应商调查、评审、遴选体系,树立以及完美索赔轨制。

第4,系统分析综合节制,实现供应链1体化。现代物流本钱节制不但要强调局部节制,更应注重系统化的综合节制。企业应依照现代物流的系统理念,从总本钱的角度动身,分析钻研物流各环节的本钱节制,整合各项物流业务,寻求整个物流系统的效力化。可以物流本钱最小化为终究目标,选择物流同盟以及第3方物流(TPL)等新型物流模式,通过施行TPL战略,将部份或者全体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机构,应用TPL专业优势、范围效应以及增值服务有效节俭物流本钱,提高资金周转率。

二00三年,欧盟TPL约占其物流总量的三五%,而中国仅为一五%摆布,跟着市场竞争剧烈化,新型物流供应链管理不断患上到发展,应斟酌从产品制成到终究用户整个进程的整合优化,调和企业与供货商、运输商、客户之间的瓜葛,实现信息同享、技术分散、资源优化配置,以1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在全世界追求资源采购、出产制造以及产品分销。例如,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与宝洁公司的产销同盟,使产销双方紧密联络,从而能及时应答市场变化,削减交易本钱、在库本钱以及流通费用,二者产销同盟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典范。

第5,树立物流本钱综合管理框架。物流综合本钱节制的实现框架1般由横向节制、物流本钱纵向节制以及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节制3部份组成。物流本钱横向节制主要有物流本钱的预测、规划、计算、分析、信息反馈以及节制、决策等步骤,物流本钱节制与决策是以物流本钱资料为根据,结合其他技术、经济因素等进行钻研、分析,抉择采用的行为方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后选择最好方案。物流本钱纵向节制也是物流进程的优化管理。

物流进程是拥有创造时空价值的经济流动进程,要到达最大的市场价值,就必需保证物流各环节的最好配置。物流系统是1个庞大而繁杂的系统,对于其进行纵向优化需要借助适量节制法子以及手腕,使其与横向节制交织进行。常见技术手腕包含功课本钱管理法、数理分析法子等。通过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供应链1体化,可以大大提高节制的效力。采购人员依据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搜集并汇总各机构定货的商品名称、定货数量,依据供货商的可供商品货源、供货价格、交货期限、供货商的信用等资料,向指定供货商下达采购指令,而供货商则能依据网络中心转来的相干信息及时支配出货,如斯便能实现系统最大效力。

二、构建物流本钱管理轨制

对于物流本钱在必定程度上的准确掌控有助于改善企业物流管理。传统会计实践在物流本钱核算上不足以提供足够而准确的物流总本钱信息,无益于企业物流本钱管理。物流责任会计就是依据不同级别的物流管理人员以及管理部门应负的责任,搜集、汇总及讲演其有关资料的1种会计轨制。它能将本钱核算与责任实体节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谁受益,谁承当”的原则归集本钱。这里面首要的是明确物流责任中心。所谓物流责任中心是指由1个主管人员负责,承当规定责任并拥有相应权力的内部物流单位。公道划分好责任中心后,然后再以它们为对于象,收集以及讲演其规划数据以及执行进程中的实际数据,对于此进行节制、分析以及评价,促使物流规划以及节制不断互相起作用。基本内容包含:第1、事先编制责任预算或者责任本钱预算;第2、事中进行日常节制以及核算;第3、事落后行事迹考查。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对于内部物流流动进行监督节制,并将物流流动组成1个有机总体,使各部门以及环节为实现物流系统总目标担当各自责任,并通过各物流责任中心信息反馈,使物流系统决策部门随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本钱,提高物流系统效益。

三、多方联动降低物流本钱

(一)通过物流公道化降低物流本钱。物流公道化是指使1切物流流动以及物流设施趋于公道,以尽量低的本钱进行高质量的物流流动。物流的各个流动的本钱常常此消彼长,若不综合斟酌必然会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挥霍。物流的公道化要依据实际物流流程来设计计划,不能单纯地强调某1个环节的公道、有效、节省本钱,而是要从企业经营的总体斟酌。正由于如斯,设计1个公道的物流运营方案,绝非开几回会议就能解决,而需要广博的知识及广泛的调查,这里包含运输方式、运输线路的选择,还有仓库位置的选择、货物的堆码技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二)通过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本钱。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本钱。海尔公司提出“零运营资本”就是靠加快采购物流、出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应用率,从而到达零运营本钱。美国出产企业的物流速度平均每一年一六~一八次,而我国企业还不到二次,也就是说,出产一样的东西,咱们需要的物流资金是对于方的八~九倍。可见,通过提高物流效力来降低物流本钱的空间无比巨大,这里蕴涵着1个亟待开采的金矿。

(三)通过优化流通全进程降低物流本钱。对于于1个企业来说,节制物流本钱不仅仅是本企业的事,或者仅仅寻求本企业物流的效力化,而应当斟酌从产品制成到投递终究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进程的物流本钱效力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者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以及请求而定。例如,原来有些厂商是直接面对于批发商经营的,因而,良多物流中心是与批发商物流中心相吻合,从事大批量的商品分拨配送。但是,跟着零售业中的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请求厂商必需适应这类新型的业态情势,开展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配送流动。在这类情况下,原来的投资就有可能沉淀,同时又请求树立新型的相符现代物流发展请求的物流配送中心,这些投资虽然从本企业来看,增添了物流本钱,但从整个流通进程来看,却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益。

(四)通过整合物流职能管理降低物流本钱。跟着现今企业之间价格竞争的激化,ECR等新型供应链管理体制不断患上到发展与普及。这类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使患上客户除了了对于价格提出较高的请求外,更请求企业能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间,真正做到快速、及时、准确、高效的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本企业的物流体制拥有效力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调和与其他企业(如上游配套件供应商等)和客户、运输业者(第3方物流供应商)之间的瓜葛,实现整个供应链流动的效力化。

(五)通过优化物流服务,降低物流本钱。提高对于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企业确保长时间收益的最首要手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是降低物流本钱的有效法子之1。然而,超过必要量的物流服务不但不能带来物流本钱的降落,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为了既保证提高对于客户的物流服务质量,又避免呈现多余的物流服务,企业应该在斟酌客户产业特征以及商品特性的基础上,与客户充沛调和,探讨有关物流配送的组合、降低物流本钱等问题,如果能够实现一周二⑶次的配送,可以切磋将由此而发生的收益与客户分享,从而互相增进,在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条件下,追求降低物流本钱的最好途径。

(六)通过合并策略降低物流本钱。合并策略包括两个层次:1是法子上的合并,2是共同配送。法子上的合并是指企业在支配车辆运输时,充沛应用车辆的容积以及载重量,做到满装满载。例如体积大重量小的货物以及体积小重量大的货物搭配装载,就能够既知足载重方面的请求,又充沛应用了车辆的容积。共同配送是1种产权层次上的同享,也称之为集中配送。这是几个企业联合小量为大量,共同应用1切物流设施的配送方式,在较大的区域内调和动作,共同对于某1个或者几个客户提供系列化配送服务。

(七)通过减少退货降低物流本钱。退货本钱也是企业物流本钱中1个首要的组成部份,它常常占有至关大的比重。退货本钱之所以成为某些企业主要的物流本钱,是由于跟着退货会发生1系列的物流费、退货商品损伤或者滞销而发生的费用和处理退货商品所需的人工费用等各种事务性费用,而退货方如不承当商品退货发生的损失,将很随便地退回商品,这就需要企业专门钻研制订退货的相干管理对于策。

参考文献:

[一]吴清1、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二00三、

[二]吴清1、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二00三、

[三]白世贞、物流英语[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二00四、

[四]何杨平、现代物流与信息商务[M]、广州:暨南京大学学出版社,二00四、

篇3: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物流标准化,现状,问题,对策

物流已应用于商品生产流通的所有过程, 同时, 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能够使消费者生活更加方便, 使商家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站在国家的角度, 高效率的物流系统更是代表着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鉴于此, 各国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取得有利的经济地位, 发展物流业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呢?首先, 需要清楚物流系统的效率跟其标准化程度有很大关系, 想要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就需要提高标准化程度。事实证明, 物流标准化跟不上市场进度、物流人才稀缺以及相关部门的分割管理妨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又是物流系统的基础, 这样就更使得物流标准化跟不上市场进度的问题急需解决, 所以, 对物流标准化进行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及有意义的。

1 物流标准化现状分析

近年来, 我国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尤其是最近几年, 专业物流公司和商业企业配送中心的建立。另外, 还有一些制造企业在物流配送等相关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物流产业基础市场的不断成长, 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已经启动, 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制定了一系列物流及与物流有关的标准

相关数据表明, 我国已经制定颁布的物流以及与物流有关的标准早已接近千个。不管是包装标准还是物流机械与设施, 均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标准。

从系统性的角度来看, 不只是单纯制定技术标准, 涉及物流行业的通用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工作标准均已开始制定。从标准层次性的角度来看, 与物流有关的标准不仅有企业标准及地方、行业标准, 还包括一些国家标准, 还有一部分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以及国外先进标准。另外, 从部门的角度来看, 我国与物流关系较为密切的部门, 也纷纷制定出与物流有关的标准, 特别是制定出了许多作为国家标准体系中极为欠缺的作业标准和管理标准。

1.2 建立了与物流相关的组织和机构

我国已经建立出以国家技术监督局为核心的标准化研究及管理体系, 这中间又包括了许多机构、组织都在从事着和物流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1.3 踊跃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方面的活动

我国已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以及与物流相关的各技术委员会及技术处, 并且明确了相关的技术归口单位。

1.4 大力采纳国际物流标准

在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方面的国家标准中, 已经采用国际标准的占30%左右;在公路、水路方面的国家标准中, 已经采用国际标准的占5%左右;在铁路运输方面的国家标准中, 已经采用国际标准的占20%左右;在涉及车辆的国家标准中, 已经采用国际标准的占30%左右。另外, 在商品条形码、企事业单位以及物流作业标志等相关方面也采用了一些国际标准。

2 物流标准化问题

2.1 物流标准化管理滞后

与物流标准化相关的管理部门, 主要包括国家统一的标准化管理组织、机构, 另外, 还包括交通、信息等相关行业。在标准化工作中, 各相关部门之间没有建立协调机制, 部门间未曾交流、探讨, 导致物流标准化管理滞后问题的出现。

2.2 流通中统一设备规范的缺失

重要部门和相关行业已经建立了各自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由于这些部门及行业在制定标准化体系中, 未考虑到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使得这些体系结构之间缺少有效衔接, 协调性也不够理想。统一设备规范的缺失, 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正常运作, 主要体现在托盘、包装等相关设备标准方面。

2.3 标准化基础非常薄弱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 在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及管理水平等相关方面存在缺陷。另外, 我国物流标准化不曾建立新的管理部门, 仍以传统部门为核心, 市场反应不够敏捷, 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已经制定的物流标准总体质量达不到要求。

2.4 物流信息标准化落后

想要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 统一的商品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当下, 相关部门和主要行业都在建立并完善各自的商品信息数据库, 然而, 相关部门和主要行业在制定商品数据库中所依据的标准则各不相同, 其对字段、类型和长度的规定也有所区别, 这就导致了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无法实现。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 交易双方相关商品信息数据保持一致的仅占2.6%。

2.5 未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保持一致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物流国际化的迅速发展, 使人们意识到全球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必将是物流标准国际化。国际物流标准化需要世界各国的物流标准体系与国际物流标准体系一致, 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使得相关标准在制定中极少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这将会妨碍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鉴于此, 怎样使我国物流标准体系与国际物流标准体系接轨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3 物流标准化对策

3.1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

我国已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物流信息技术委员会等物流标准化组织, 其委员单位主要包括相关的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专业技术标委会以及物流企业;涵盖了交通、机械、贸易、出版、粮食、医药以及信息产业等多个行业。其中, 政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及推广者, 应当切实协调好不同部门、行业的利益及观点, 统一组织管理, 最大程度地实现统一标准。同时, 还要建立专门的组织, 全面负责推广标准。若企业对非强制性标准, 不爱用的就不使用, 任由物流标准自生自灭, 其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小。

3.2 观念和效益是标准化建设的基础

企业不实施物流标准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认为物流标准化会增加管理成本, 与实施标准希望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利益是企业实施物流标准的动因。因此, 在制定物流标准时, 政府应当充分考虑企业长期的经济利益, 保证制定出的物流标准是可操作的, 能使企业减少管理成本, 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 应加强宣传, 让企业真正了解到物流标准的实施能给它们带来的好处。让企业认识到物流无标准损失更加大, 还可能会使企业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被淘汰出局。从而, 使得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自觉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

在推广物流标准时, 应当组织标准化实施人才对企业进行实地指导, 对实施物流标准企业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以减少实施企业成本支出。

3.3 物流标准体系表的制定

物流标准体系表为已有和预计应发展标准的一种全面规划, 是指导标准制订的重要依据。通过标准体系表可以找出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和自己体系当中的空白, 从而明确标准化工作的重点。综上所述, 之所以制定物流标准体系表就是要严格按照体系表中的项目, 有计划地制定物流标准, 通过贯彻标准来取得实效, 从而提高物流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 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4 与信息化结合, 与国际化接轨

现代物流的核心是物流系统的信息化, 也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 将原本互不相干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及配送等物流环节, 以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协调控制, 以实现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所以, 软件标准中的物流信息标准极其重要, 是物流标准化的核心。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业务流程得到标准化的基础上, 还要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 开发出先进的、满足实际应用的企业资源计划、配送需求计划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 在企业中进行推广, 进而将物流的标准化固化到企业的管理中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国际标准的采用已非常普遍, 是否采用国际标准已成为企业能否参与到国际竞争及能否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因此, 物流标准必须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才能够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到全球竞争中。

参考文献

[1]刘晓洋等.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建议[J].品牌与标准化, 2010, (6) .

[2]杨辉.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对策[J].集装箱化, 2006, (6) .

[3]张春亮.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 2006, (34) .

[4]王彬彬.中国物流标准化发展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 2006, (11) .

[5]匡伟明.对我国物流标准化问题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18) .

[6]刘睿等.物流标准化现状分析与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5, (6) .

篇4: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冷链物流标准 现状分析 问题挖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45-03

1 引言

冷链物流标准化是促进和保证冷链物流运作快捷便利、高效通畅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冷链物流服务水平、优化冷链物流作业流程、促进冷链物流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实现冷链物流合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2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化工作部与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新版《物流标准目录手册》,对我国现行物流标准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共收录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667项。其中冷链物流标准属于:基础类物流标准、共用类物流标准、专业类物流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文件四大类物流标准中的专业类物流标准。

2 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

2.1 冷链物流标准数量较多,占专业类标准四成

在我国12个行业285条专业类物流标准中,冷链物流标准以111条40%的比例位居第一,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汽车物流、医药物流、家电物流、煤炭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出版物物流、烟草物流、木材物流、国际货代、危险品等12个行业物流标准。

2.2 冷链物流标准主要集中在果蔬类标准领域

在冷链物流的应用领域中,主要常见于食品、水产品、肉类和果蔬四大类。其中果蔬类物流标准以51条占据榜首,肉类冷链物流标准以13条居第二,水产品物流标准以11条位居第三,食品类冷链物流标准仅以5条居最后。见图1所示。

2.3 技术类物流标准远超其他标准,独占鳌头

在冷链物流标准的类别统计中,基础类物流标准有4条,管理类物流标准为18条,作业类物流标准为18条,技术类物流标准为71条,占到总标准数量的63.96%,超过六成,各物流标准类别分布如图2所示。

3 冷链物流标准化现存问题

3.1 物流标准在国际地位更多是跟随,达不到引领,制约扩张

标准化具有促进和保证物流运作快捷便利,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作用。俗语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谁是该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谁就掌握了主导,谁就有绝对的领先优势。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多集中在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的提升以获得产品竞争优势和品牌培育层面上,在国际中更多只能跟从,一旦标准改了就需要再次适应,较为被动,不利于我国冷链类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扩张。

3.2 缺乏配套政策和产业链贯穿扶持,影响执行

冷链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求冷链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且各个环节都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引导,以达到整个链条环节的有效衔接。在国外,伴随着冷链标准的制定,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进行支撑,该产业链上企业以标准为核心,打造相应的产品、技术以及服务,并通过门槛的准入等政策进行监管,排除标准化体系外的企业,达到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统一。

3.3 标准制定部门众多且自成体系,缺乏统一规范

冷链物流属于相对特殊的行业,标准的制定涉及车辆、制冷、食品、物流等多个产业,因此形成了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制定部门涵盖了交通、农业、卫生、商务及标准化委员会等多个组织(如图3)。国内各组织之间自成体系,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及交流,再加上一些地方和企业的规范,造成标准种类繁多、内容复杂、界面不清,使得一些标准之间相互冲突,标准混乱,企业不知所措。

3.4 冷链物流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约束力有限

在我国111条冷链物流标准中,仅有10条冷链物流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而91%为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这些不具有强制性的标准在冷链物流行业并不成熟的现实环境下约束力极低,对冷链物流企业指导作用非常有限。

4 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鼓励和扶持冷链物流企业快速壮大,成长为标准主导者

培育和壮大物流市场,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支持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化活动中去,努力成长为标准主导者,创建竞争优势。

4.2 加强标准制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标准的对接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人,加强部门、行业、企业、标准技术组织间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的信息交流,对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进行协调推进;同时,加强与国际冷链物流标准的对接和统一,以实现我国冷链物流系统与国际冷链物流大系统顺利接轨。

4.3 按产业链思想进行标准体系梳理,并特性化调整

针对冷链物流产业链标准种类多,涉及领域广,从属管理部门多等特点,在全产业链思想下对物流标准中“行标”和“贯标”进行梳理。

第一,系统内“行标”: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冷标委)牵头联合与冷链物流标准制定有关的部门对冷链物流标准进行重新梳理,修订内容交叉的标准,完善行业链条中缺失的标准,以达到冷链物流标准的统一与衔接。

第二,系统外“贯标”: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系统外但也需要行业企业贯彻执行的一些通用类物流标准,如物流设备相关标准、物流信息相关标准、物流作业相关标准等,冷标委给予一定的协调支持,推进企业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

4.4 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助力冷链标准化实现

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研究与教学机构共同努力,大力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培训,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对于冷链物流标准化的认识和重视。同时,在冷链物流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科研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政策与资金支持,并建立相应的推动行业资质认证的措施,设立适当门槛以确保进入冷链物流领域的企业、人员和装备达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标准目录手册[R].2012(8).

[2]全国物流标准2009年—2011年专项规划[R]. http://news.rfidworld.com.cn/.

[3]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R].2012(8).

篇5: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2012年一季度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为140.5亿吨、7422.1万人,120.0万吨,同比增长4.9%、10.2%、—7.4%。受国外经济影响,货运市场持续下滑。一季度货邮运输量为120万吨,同比下降7.4%。航空公司货运市场目前形势低迷,而怎样降低货运成本,为航空运输增加竞争力,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在整个价值链中,除了航空公司之外全都属于地面运输,在航空运输工夫肯定的状况下,如何进步地面运输才干是目前航空物流公司最关心的题目。

关键词:航空地面物流,现状,问题,对策

The airline ground logistics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Abstract:the first quarter of 2012civil aviation carries total volume, passenger transport, cargo

transport

volume14050000000

ton

kilometer, respectively74221000,1200000 tons, an increase of 4.9%,10.2%,7.4%.Foreign economic impact, freight market glides continuously.A quarter of cargo transport capacity of 1200000 tons, drop compared to the same period 7.4% Airlines freight market current situation is in the doldrums, and how to reduce freight costs, increased competition for air transport, becomes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whole value chain, in addition to airlines outside all belong to the ground transportation, in the air transport time certain conditions, how to improve ground transport capacity is the most concerned problem of aviation logistics company.Keywords: countermeasures Aviation

Ground

Logistics,current

status,problems,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及其特征

(一)航空公司地面物流

航空公司地面物流是指由航空货代企业,地面运输企业,机场货站三个部分组成。在航空服务体系中,除了航空公司以外全部属于地面物流部分。在空运货物进入始发机场之前,几乎所有的操作都由航空货代负责,包括零散货物集中、单证处理、组织地面运输和暂时存储等;机场货站主要从事承担装卸、安检、飞机起降工作;航空公司提供空中运输服务。

一个完整的航空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是由机场服务+航空公司及其他物流企业共三大部分组成。就单个地区而言,机场服务处于垄断经营,航空公司则有几家到几十家,其他物流公司就更多达上百家(包括第一方物流到第四方物流)。总的来说,地面物流就是以机场服务为中心负责协调、仓储、配送及分配这四大物流环节。

(二)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具有如下特征:

1.航空地面物流有较强的客户参与性。客户参与是地面物流的首要特征。航空物流不同于一般的供应链。一般供应链的客户往往位于链条的末端,是供应链的最终服务对象,而航空物流服务链的客户却位于航空物流链的两端,这在客观上要求地面物流要与两端客户进行同步的信息沟通的和多点的双向接触,以实现对客户服务需求的快速响应。

2.航空地面物流具有系统性。运输,仓储,包装,分拨是物流的基本环节,也是物流系统的实际执行者,构成了物流产业的基本需求。从航空货代到地面运输企业完成这些工作必须紧密合作,才能有效率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3.航空地面物流有完全的客户需求响应性。从物流服务链的类型来看,地面物流服务是一个典型的需求式供应链。航空物流不可存储和不可转移的特征决定了不可能有提前生产并存储的“库存”,因此,航空地面物流必然是需求驱动型的。没有客户的需求,各个环节的服务就没有了对象,也就不能发生服务链上的一系列运作。

二、我国航空公司地面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民用机场的发展现状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共有民用机场175座,有航班飞行的城市130个,而真正实现盈利的不足50座,且大部分集中在京沪沿海地区。2010年,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56.7%。年货邮吞吐量超过一万吨的机场数量达47个,吞吐量占全国比例达98.8%。可见发展极不平衡。目前直接隶属于民航总局的中、西部绝大多数中小机场来说,绝大多数处于亏损运营。十一五期间,我国一共投资1400亿用于扩建机场,争取让中小机场“扭亏为盈”。

(二)货运代理企业的现状

空运货代企业经营需要资金规模小,且固定资产、办公场所等营业设施可以通过租用取得。空运货代的行业特点决定了空运货代进入、退出成本低,造成货代“皮包”公司泛滥。

2006年以前,中国航空货代市场基本为国营及本土公司所垄断。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民航总局发布了《中国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格认可办法》。由此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被允许申请一类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以及二类货物运输销售代理资格。一些具有外资背景的空运货代在指定货主的支持下,表现颇为抢眼,并且呈现出集团优势,比如中国国际货代百强企业上海天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但是发展到目前,市场中的空运货代数量较多,没有空运货代能大范围垄断市场,现有空运货代不会对新进入者采取激烈的排斥态度。

目前航空货运代理提供商提供的内容主要还是集合在保守的运输与配送上,由于其无法参与航空承运、机场操作,其效率质量通常无法保证,受航空、航班设置限制非常大。

(三)地面运输的现状

庞大的地面运输网络是航空货运企业完善航线网络的重要因素。在整个价值链中,除了航空公司之外全都属于地面运输。我国目前地面运输网络不完整,与航空公司并没有实现实时的连接,而且硬件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信息系统建设,阻碍了航空物流的高效网络实现。地面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受阻,并不通畅。尽管地面运输与航空公司、航空货代、客户之间相继开展网上订舱查询等业务,但尚未形成综合有序、相互关联与支持的信息体系,信息共享度有限。

三、航空公司地面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航空货物运输方式与现代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相差甚远,仍然是由托运人交货、由收货人取货的传统模式,基本没有实现物流的全程服务,多式联运也很少。这种航空运输方式所追求的目标,是货物运输量的最大化,主要考虑航空运输企业的生产要求,阻隔了物流服务与航空货物运输服务的有机联系,制约了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航空物流服务水平低。我国航空物流虽然发展很快,但从整体上看,规模小,货运能力低。经营范围窄,多为从事单一航空货运或航空代理,物流管理及技术水平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货源以普通货为主,高附加和快件等高端产品比重较小,航空优势发挥不够。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要求。

(二)派送网络的问题。在以信息化、网络化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时间是航空货运竞争的关键因素。同样的航程同样的飞机,肯定不能分辨竞争者之间的优势与劣势。业务链竞争的延伸注定了提供机场到门(A to D)的服务是的航空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做到这一点,快捷、高效的地面派送网络是竞争者之间区分高下的有力手段。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达性与通达性的问题。航空货运典型的网络经济特点表明,庞大的地面网络是航空货运企业完善航线网络的重要因素。UPS与Fedex等这样的航空快递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绝对的优势,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们拥有高效的地面派送网络,不但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分散,同样,也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聚集。以最快的速度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

(三)缺乏先进的物流共享平台。首先,缺乏公共运输信息的共享。各种运输方式分别发展,信息平台之间缺乏必要的接口,公共运输信息分属不同的部门和区域,不能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难以为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不能为物流提供完备的信息服务,货运代理往往只能提供单一运输方式的服务,难以实现现代化物流。其次,技术标准不统一。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技术标准不统一,相互间缺乏衔接和协调,造成了多式联运效率低下,降低了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彼得原理现象严重。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把晋升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因此,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被晋升提拔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到别的岗位却不称职。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技术工被提升为经理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飞行员被提升为主管物流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在中国国内的大型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基本上都是从政府官员直接而来或是有政府官员的背景。政府官员的管理原则是“稳定第一、改变第二”,而企业公司的管理原则需要的是“变革第一、稳定第二”,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管理思想。人才放错了位、必然是事倍功半。

(五)成本上涨压力大。油价飙升,人工成本上升都导致了物流成本上涨。国际油价一直高企并持续走高,使国内油价居高不下。有的企业表示快撑不下去了。而他们的一些同行已经被迫转行。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导致社会薪资水平日渐看涨,从而使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物流企业也遇到了来自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

四、进一步搞好航空公司地面物流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应增加物流设施的建设:主要是现代化的仓储设施、货物处理中心、保税物流设施、商务办公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现代化专业化的机械设备等,实现场内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应加快完善地面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机场连接市中心以及主要工业开发区的快速干道,提高进出机场的道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以机场为中心,发散式的集、疏系统,提高空港物流聚散的效率和能力.(二)搞好机场服务、融入物流供应链。

机场是一个垄断的特殊行业,同时机场又是一个新兴物流中心,是当地经济发展腾飞的保证。在地面物流系统中,机场应该负责仓储、配送这二大环节。在机场内建立完善的快速货运仓库,其服务应该以保本或微利为核心,赚钱不是目的,将现代运输、资讯网络、仓储管理等多门学科于为一体。对于产品后道加工、包装加工型增值活动和行销策划等服务则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在概念是要改变待货主到府的思想,建立围绕顾客需要服务的运输服务新理念。

(三)真正的实现物流软硬件结合。

物流技术包含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计划、自动化文件处理、配载计划、货物跟踪和订舱管理等,以得到认证的软件形式或以基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于Web的网络形式出现,进行远程信息处理和交易管理。很多货主都已压缩了物流软件的购买,而且在资金不充沛的情况下更是加倍小心。以i2技术公司一套基本的运输管理系统为例,价值高达100万美元,要执行这套系统还要再花100万美元。在物流技术软件热门的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货主不加甄别一股脑购入。这些昂贵的物流软件系统购入之后却束之高阁,从未真正善加利用。很多公司缺乏运作物流软件技术的清晰的战略,或发现新系统与其旧有运作系统很难融合,于是大笔投资付之东流。只有真正实现软硬件的结合,物流服务水平才会提高。

(四)科学利用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也叫帕累托法则、最省力法则或80/20效 率法则等等。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也译帕列托、1848-1923)提出来的。早在19世纪末,帕累托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社会约 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即80%的结果(产出、酬劳),往往源于20%的原因(投入、努力)。这大部分财富流向少部分人一边。还发现某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一部分人所拥有的财富的份额,具有比较确定的不平衡的数量关系。而且,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不平衡模式会重复出现,具有可预测性。经济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

二八法则突出表现的方面有:a、20%的人是富人、掌握世上80%的财富,而80%的人是穷人、只掌握世上20%的财富;b、有20%的人是用脖子以上的部分来挣钱,而80%的人则用脖子以下的身体来赚钱;c、20%的人知道要正面思考,而80%的人则是负面思考者;d、有20%的人是在做事业,而有80%的人则是在做事情;e、只有20%的领导人重视员工的经验与经历;而80%的领导人则只重视学历;f、有20%的人知道、需要怎样做就会有钱,而80%的人则在幻想我要有钱我就会怎样做;g、有20%的人会在问题中找解决答案,而80%的人则在答案中找问题;h、有20%的人能把握发展机会,而80%的人则错失机会;i、有20%的人今天在做明天的事情,而80%的人则是今天的事情希望明天做;j、有20%的产品或客户,涵盖了企业约80%的营业额或利润。而有80%的产品或客户,则只为企业带来约20%的营业额或利润等等。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习惯上,我们往往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和每一分利润都一样好,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有近似价值。而二八法则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的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20%的产品或客户,占了约80%的营业额;20%的产品和顾客,主导着企业80%的获利。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流企业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其他次要工作分配下去,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五)加强与其他第三方物流合作。

所谓第三方航空物流是指由航空公司集中精力搞好主业--空中运输,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地面物流活动,如:旅客的机场服务、货物承揽等业务以合同方式委托给机场或共同设立的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资讯交流系统将机场、航空公司及其他服务企业合为一体而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

经过平台建立将物流、信息流合一,使货物效劳更具延展性、时效性。信息共享是价值链治理的中心,机场航空企业可以与货运代理公司等业务上相关的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构建信息平台,共同参与机场航空物流功能的开发,组建第三方物流系统,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运作成本,以发挥群体互联优势,改善服务质量,以达到获取最大利益的目的。

综上所述,航空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是由提供服务的品质、运输价格以及运输总量的供给三个因素決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对航空公司的竞争能力起著重要 的影响作用。将航空公司、机场和其他物流公司进行重新分工定位,航空公司物流供应链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魏然.航空物流服务链的特征及现状[J].物流技术2008年第27卷第一期:23.25 【2】王芳.试论我国航空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浙江工业大学; 【3】王俭廷.航空物流运营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67-68 【4】安岗.第三方物流的航空平台我怎样打造[J].2004(7).【5】唐小卫.航空货运企业物流现状分析与研究.[R].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6】王俭廷.航空物流运营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67-68 【7】谢春讯.航空货运代理实务[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8】张筱曼.航空运输中的物流业发展趋势[J].信息化建设.【9】彭峥,张莉.“十二五”综合运输中航空运输的发展策略[M].综合运输,2011.02

---牛思奇2012年5月19日于南京

篇6: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李达

(天津商业大学 商学院 工商管理1006班 20102876)摘要:我国物流业面临许多问题: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产业设备陈旧落后;服务水平低,对物流成本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认识不足;缺乏完善而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因此,完善发展现代物流的宏观环境,设计好物流业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我国物流;现状;发展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物流业正在迅速发展,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经济热点。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现代物流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如何把现代物流管理技术融入我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物流规模与发展速度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据突出位置,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

(一)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进一步确立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标志着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物流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其中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同比增长17.1%;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2%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7%;社会物流总费用预计增长13.2%,与G DP的比率将稳定在18.5%左右。

(三)我国物流市场全面开放

随着2005年底物流业全面开放,中国物流领域正在成为国外资本投资的热点。

(四)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国内物流企业重组转型、整合并购、战略联盟、深化服务,加速做强做大。《2006年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排序》表明,50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0%;进入50强的最低“门槛”比上年提高35%;已经出现了主营业务年收入近千亿元的国有物流企业和超过50亿元的民营物流企业。

(五)企业物流转移外包速度加快

据对重点制造企业的物流市场调查,2006年销售物流外包以5%—10%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速度增长。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升级转型的行业由生活消费品向生产资料扩展,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回收物流环节延伸。

(六)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辐射

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2006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56亿吨,同比增长15.4%;集装箱吞吐量93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6%,两项指标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位次。

(七)七是物流设施设备与管理技术向集约化、大型化和信息化发展

据调查,全国运营、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项目超过200个,已有50个投入运营,65个在建,有一些已经相对成熟。

(八)物流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国务院相继批准在上海洋山港、大连大窑湾港和天津东疆港设立保税港区,批准西安、昆山、宁波、上海松江、北京天竺、烟台、重庆等7个出口加工区进行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试

点。物流企业税收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近几年,中国物流业发的展环境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有了很大改善,主要体现在以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截至2006年底,我国现有公路里程340多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美国排在第一,8.8万公里);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经历六次提速,运送速度明显加快;水运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迅速提高,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以及支线、国际航线的增开,这些都使空运能力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配送体系: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全国范围配送体系的物流企业,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

3、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正在引起我国物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货主的全部环节的物流服务,包括仓库存货代理、运输代理、通关代理等业务。第三方物流业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并增加灵活性。因此,第三方物流被誉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有迹象表明,公司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利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也将越来越广。

二、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需求基础限制

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

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三)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四)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

在物流业,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五)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三、完善发展现代物流的宏观环境

为了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水平,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有利于物流业的宏观环境:

(一)明确主管部门,实施现代物流业的推广和发展职能

以大企业这主,从供应链的角度全盘考虑物流业的发展,因为供应链涉及到所有相关企业、部门、人员,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供应链激励机制等途径实现经营一体化。它以“零库存”、利润最大化为奋斗目标,因而物流与供应链的接合是下一步发展的主流。

(二)加大宣传力度,使业内人士了解引进物流管理技术的重要意义

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以整体最优为目的、既重视效率又重视效果。据研究表明,假设商品的零售价格为100元,那么,平均制造成本大约为50元,其中,物流费用平均大约为20—30元。也就是说,在商品的零售价格中,有20%--30%为物流成本。因此,引进物流管理技术,降低物流成本对提高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三)抓紧制定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和有关的政策、法规

形成规范的和有利于企业发展物流活动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广泛采用第三方物流、第四物流。

(四)加强物流科研和培训工作,为发展我国企业物流提供技术和人才的保障

大力发展物流师队伍的建设,以适应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加快第五方物流业的发展。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物流人才稀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

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晚、经验不足,引进是最经济最便捷的途径,这是发挥我国物流业后发优势,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有效方法。

四、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模式

从物流的内涵和功能可知,发展现代物流对企业的战略意义首先是可以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使物流为企业的利润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作出贡献;若从长远和战略的观点去思考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定位,则将物流从企业日常管理系统水准升华到经营结构层面,建立起战略物流的理念,将物流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

(一)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目标模式

通过积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在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划指导下,普遍推广普及物流管理技术,使物流逐步成为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

(二)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步骤

1、物流系统设计

应从成本核算和工位作业环节的最小单元开始,以降低成本和系统优化为原则,对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确定物流活动内容和管理范畴。

2、明确企业物流服务的主体

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发展完善企业自我服务的物流系统,还是将物流服务功能从企业生产活动中剥离出去(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这应对企业物流功能剥离退出成本和物流经营费用进行科学的测算后进行决策。

3、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应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

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

4、运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物流服务

现代科学技术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物流的运作效率。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服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需要物流企业能运用现代科技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要具有综合化、一体化的特点。另外,物流服务要具有个性化,以适应个性化消费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5、大力发展战略联盟

当今市场经济充满着竞争,但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合作。因此,许多企业都在建立联盟以获得竞争优势,物流产业的发展亦是如此。一方面要进行纵向联盟,即与货主企业联盟,同其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另一方面要进行横向联盟,即与其他物流企业联盟,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不仅可以实现服务的综合化、一体化,还可以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运作成本,从而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

总之,现代物流业在我国仍处在起步发展初期,远未达到其成熟阶段,但是它的发展潜力已经显现出来。只要我们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看到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带来的巨大利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和完善,就能有力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兴盛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业进入发展新阶段》陆江2007

[2]《]高级物流学》董千里2004年版

[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夏春玉2004年版

[4]《]现代物流概论》夏春玉“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标准下一篇:牧原养殖场项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