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的学问教学课件

2024-04-24

包装的学问教学课件(精选8篇)

篇1:包装的学问教学课件

节约用纸:

1、直观判断法:重合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省包装纸。

2、计算法:A.计算表面积。

B.计算包装后长宽高的和。和越小,越节省包装纸。

篇2:包装的学问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最佳策略。 学具准备:

学生自带长方体纸盒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

师:出示两个长方体,问学生喜欢那个?让学生体会包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有必要。你别看这个事情很小,其中却包含着不少学问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独立探索,初步感知

(一)一个长方体的包装

1.出示长方体的物品,引入包装一个长方体时需要包装纸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要求出表面积,求表面积,先要知道长,宽,高。

2、学生动手算一算.

3、汇报答案,并进行讲解。 (二)两个长方体的包装

1、今天老师买了两个糖果包,打算把它包成一包送给朋友,你认为可以怎样包装?

学生上台演示,各抒己见。

三、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1、明晰问题:包装的方法有多种,到底怎样包装最科学呢?首先让学生说说“最科学”的意义。明确:这节课主要考虑节省包装纸的问题。

2、出示学习要求,学生开始操作探索。 3、学生反馈,进行交流。

明确:尽量把最大的面重合,最节省包装纸。

3、继续引导学生发现三盒包装时的规律。(继续让学生寻找规律,说出想法。)学生通过重合面比较 。

4、那四盒呢?用这个规律还行吗?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并说出自己的方案。(屏幕出示)学生先直观判断,然后引导计算比较六大面重合(方案一)和四大面四中面重合(方案二)时的表面积。

四、质疑,拓展:

1、通过计算提出质疑:尽量把最大的面重合并不一定最节省,怎样才能确定重合的面积最大?有没有规律可循呢?算算其他四种方案的表面积,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规律。

2、各小组计算后, 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的和与表面积大小的关系,再交流 。得出结论:包装后形成的新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和越小,则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篇3:包装的学问教学课件

一、实践活动课的尝试教学结构

在尝试教学的体系中,活动课以丰富学生的尝试性体验、发展学生的尝试实践素质为主要任务。由于活动课的教学任务丰富多样,而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因而尝试型活动课的教学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里仅对尝试型活动课最常用的教学结构作简明介绍,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活动场景,提出尝试主题

在这一阶段,教师有意识地提供与尝试主题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料,营造活泼热烈的活动气氛,通过组织学生对相关信息的接触与分析,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尤其要注意制造认知冲突,或实施任务驱动,使每个学生都明确活动课的尝试主题。

第二阶段个体独立尝试,储备尝试经验

第二阶段中,学生围绕尝试主题展开个体活动,积累初步的活动经验。教师尽量不参与指导,主要是为了全力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尝试活动,保护学生的尝试热情,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尝试,在尝试中思考,在思考中尝试,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探明学生真实的尝试起点。

第三阶段交流个体经验,协商正式方案

学生通过交流独立尝试的经验,对尝试主题的认识更为深刻,对尝试活动的开展方法也会获得一些新的认识。这时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地辨析经验的优劣,辅之以共同协商环节,正式的尝试方案可行性会更强,有助于提高后续尝试活动的效率。

第四阶段执行尝试方案,展开尝试活动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正式方案中形成的尝试步骤进行活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因为仍有可能遇到新的困难或问题,方案也会随时做出调整。

第五阶段交流尝试成果,总结尝试经验

这个阶段通常以“尝试成果交流会”的形式展开,由教师(或学生)主持活动,每个尝试小组派出代表展示并介绍第四阶段获得的成果,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引领大家回顾整个尝试活动的始末,畅谈收获,抒发情感,总结尝试经验,提炼尝试智慧。

二、尝试型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课例

小学数学“包装的学问”实践活动课教学纪要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活动场景,提出尝试主题

1.创设情境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到礼品店调查:作为营业员,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如消费者的意愿、美观、便于携带、节约包装纸等)

2.导入新课,提出尝试主题

看来包装的学问还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包装的学问)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调查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活动,同时又为本节课做好准备。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了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了本节课的尝试主题。

第二阶段个体独立尝试,储备尝试经验

1.(课件演示:欣赏礼品店全景及包装好的各种礼品盒)同学们,这家礼品店要招聘一名营业员。你们想不想去挑战一下?

课件出示:

(1)包装1盒牛奶

要包装一盒这样的牛奶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接头处不计)

2.独立思考:求包装一盒这样的牛奶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实际就是求这盒牛奶的什么?怎么求?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以挑战的形式激发学生独立尝试探究的欲望。同时,理解用包装纸包装与物体的表面积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下面计算由几盒牛奶组合成的长方体表面积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交流个体经验,协商正式方案

1.课件出示第2个问题:

(2)包装2盒牛奶

2盒牛奶包成一包有几种方案?哪种最节约包装纸?你的理由是什么?

a.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用2盒牛奶演示,摆一摆,说一说共有哪几种方案,猜想哪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并说明理由。

b.小组内分工合作计算每一种方案需要的包装纸至少是多少。(一人摆放、测量,其余三人分别计算)

c.小组内对于这个问题达成共识,全班交流。

2.师追问:

(1)现在谁能说一说3盒牛奶包成一包,有几种方案?找学生到前面演示。

(2)谁能不计算就知道哪一种方法最节省包装纸?为什么?

(3)师生共同验证。

学生说计算方法,教师课件出示计算过程及结果,验证结论,全班达成共识。

3.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板书:重叠面的面积越大,包装纸的面积越小,所以大面重叠最节省包装纸。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尝试解决“包装2盒牛奶”问题;二是尝试解决“包装3盒牛奶”问题。而在每个层次中又分两个层次:先研究包装的方案,再探究节省包装纸的问题。在自主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意识到“重叠面的面积越大,包装纸的面积越小,所以大面重叠最节省”。

第四阶段执行正式方案,展开尝试活动

1.课件出示第3个问题:

(3)把桌子上的4盒牛奶包成一包,有几种方案?哪种方法最节省包装纸?为什么?

先找学生演示各种包装方案,然后课件集中展示6种方案。

现在谁能猜一下,哪种方案最节省包装纸。

2.全班交流、讨论后,分组摆一摆、算一算、验一验,发现第6种方案最节省包装纸。

3.引导生提出疑问。

回顾前面包装2盒和3盒牛奶的方案,以及总结出的规律,你还有什么问题?

在学生答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刚才我们明明得出大面重叠最节省,但这次却不是,难道这个结论错了吗?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在包装4盒牛奶时,笔者大胆地把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对包装4盒牛奶有多少种方案能较顺利地找到,但在确定最佳方案上很可能会产生争执,由此激起学生进一步尝试探究的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交流,使小组合作、尝试探究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在进一步的尝试中对包装的最优策略有了更深的体会,思维在峰回路转中步步提升。

第五阶段交流尝试成果,总结尝试经验

1.师借助实物演示,交流尝试成果,启发学生总结。

师:包装2盒时,这样是最节省的。包装4盒时,为什么不这样(将2个盒子组成的新长方体拿在一起,继续往另一个新长方体上叠。如图),而要这样呢?(将原来拿在手上的新长方体慢慢往另一新长方体的后方放置。如图)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师总结:

其实在叠放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新的大面,大面会变化的。(教师将板书中的大面加上引号)所以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来包装还真的是有学问啊!

【设计意图】老师借助实物演示,使学生看到,摆放过程中可以把两个长方体看做一个整体,这时前面的面要比原来的大面要大,所以就要重叠新出现的大面,才能保证重叠的面积最大。

2.同学们在应聘营业员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和思考过程。

3.拓展:生活中不同规格的长方体形状物体的包装。

如果把四个这样的纸巾盒(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0厘米、8厘米)包装在一起,怎样包装最节约?

每种包装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和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进一步发现规律:在包装问题中,当所包装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相等或最接近时表面积最小,最节约包装纸。

4.作业

(1)为四个相同的长方体盒子设计包装方案。(自选模型,自主测量)

哪种方案最节省包装纸?

(2)到超市中调查一下,看看哪种商品的包装不节约包装纸,为它设计一个最节约的包装方案,并思考:厂家为什么要这么包装呢?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引向深入。数学知识的探究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而且课后仍然要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三、尝试型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建议

1.以“问题解决”作为活动主线

设计尝试活动课,必须紧紧把握“问题解决”的主线。第一阶段“创设活动场景,提出尝试主题”时主要进行尝试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工作,第二至第四阶段主要进行拟定问题解决方案、执行问题解决方案的工作,第五阶段“交流尝试成果,总结尝试经验”则属于问题解决的收尾阶段,进行回顾反思、总结评价的工作。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尝试寻找“答案”。

2.精心选择尝试主题

尝试主题确定了尝试任务,是尝试活动课的灵魂。教师课前需要从学生发展需求、学科学习需要、学生个性特点、尝试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统筹考虑,慎重选择。进行问卷调查,召开选题会议,征求师生建议都是可选择的策略。如“包装的学问”这一尝试主题,就是在统筹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生活经验(五年级学生对商品的包装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情意需求(对调查包装很感兴趣,但很少从数学的角度予以关注)才确定下来的。

3.细心维护尝试空间

早在五十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若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象必然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若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实在内容的领悟上,……都将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无论成功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得多;其故就在运用了一番心力,那一番心力是一辈子要运用的,除非不要读书。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提醒我们,细心维护尝试空间有多重要。

由于尝试活动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主体性的特点,耗时比较长,牵扯的面很广,出现尝试失败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教师要警惕自己犯“指导过多,越俎代庖”的错误。在指导的时机和方式上,要多方权衡,掌握分寸,严守“为学生的尝试成功服务”的指导思想。如“包装的学问”除了课前放手让学生去调查、思考,课上对于2盒牛奶和3盒牛奶的包装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独立尝试探究的欲望。学生在独立尝试过程中,老师绝不插手。

4.充分调动学生的力量

学生参与是尝试活动课的活力之源、智慧之源。学生的力量必须贯穿尝试活动的始终,从尝试主题的拟定,再到尝试活动的开展,直至尝试活动成果的交流与反思,哪个阶段都不能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篇4: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关键词: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19-0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2页—第8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发展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在不同的方法中能求同存异,发展发散性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节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方法,灵活、快速地找出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牛奶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新激趣

师:同学们每天早晨都要喝营养餐学生奶,如果我们要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认为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生:节约、美观、轻便等。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如何节约包装纸。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思想,同时又渗透节约的环保意识。】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求真知

活动: 探究两盒与三盒磁带的包装。

师问:老师想把两盒或三盒磁带(长11cm,宽7 cm,高1.5 cm)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包装方案?

1. 独立思考:两盒(三盒)磁带可以怎样包装呢?哪几个面可以拼在一起?它们的磁带的包装方法相同吗?

2. 展示两盒(三盒)磁带的多种包装方案:

两(四)大面重合两(四)中面重合两(四)小面重合

师:观察这三种包装方案,哪种最节约包装纸?能验证你的想法吗?

生:大面重合最节约,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验证。

师: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生:先算出每种方案的长、宽、高,再计算表面积。

师: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生:用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总和,减去重叠后隐藏的表面积。

师:不计算,你知道哪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吗?

生:可以不计算,因为三种方案中减去最大重叠面剩下的是最少的面。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重点研究的内容,分两个层次进行:先研究包装的方案,即方法多样化,再探究节省包装纸的问题即策略最优化,使部分学生初步意识到重叠的面积越大,包装的面积越小。追问中发展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虽没有亲自计算验证,但有学生的思维上的合理演绎推理,所以应该是“行到水穷处,算在必要时!”】

三、问题拓展,细枝末节求准度。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任意四盒相同的长方体,只要将最大面重合,就最节省包装纸,真的是这样吗?

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表现出了满脸的疑惑和不确定,老师适时的出示四盒牛奶的包装问题: 每盒长8cm,宽5cm,高3.5cm,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六个大面重合”与“四个大面与四个中面重合”哪种方案最省包装纸。

计算后发现“四个大面与四个中面重合”比较节约包装纸,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四个相同长方体,可能“六个大面重合”最省包装纸,也可能“四个大面与四个中面重合”最省包装,面对争议一定要通过计算比较,不能草率下结论。

【设计意图:对于四盒物体包装分两次进行探究,首先探究有多少种包装方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包装方案,但在方案的种类上有所差别,以及长宽高有所不同时结论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总结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思维的有序性、严谨性;在研究、分析、比较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课堂小结求深度和效度

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学习了包装的学问,几个一样的长方体包装在一起,隐藏的面积越大,表面积越小。

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达一下吗?

生:小组适当的讨论后,包装后的面积=所有长方体单个面积之和-隐藏的面积。师:研究包装最省,其实是一种优化思想。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优化找出最佳包装方案的?

生:用比较的方法。当问题有争议不确定时,我们通过计算找出最佳方案。

师:请看课件,如图2有这样的四盒牛奶,你猜猜商家会怎样包装?

师:原来除了考虑省包装纸外,商家还要考虑怎样携带方便、美观、更能招揽顾客等等。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学习更有实效性。

篇5: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课堂设计,在创设情境环节颇费功夫,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能体现本课的主题呢?经过多次试讲、研讨后,最终 确定从送学生精美礼物入手,然后让学生尝试包装导入新课。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都被调动起来,纷纷加入“包装”的行列,体会到“包装”里面还有学问,感受 到数学就在身边。这一小“细节”的处理得当,使得学生在下面的各环节中都处于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的状态,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合 理安排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是我在教学设计中显现出的另一个特点。学生在探究包装4个奶盒时,对于方法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通过动手操作 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由4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的六种拼摆方法,但思维无序,对于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存在困难,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进行研究, 同伴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另外,多数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如包装3个奶盒,由于 有了包装2个奶盒的基础,学生很容易就想到给3个奶盒包装的不同方法,让学生大胆猜测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并说明理由,这一环节只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独立 思考时间,学生完全可以自行独立解决。

每一次试讲学生都会给我不同的惊喜,让我感受到学生的潜力之大。本课在探究包装四盒牛奶哪种方法最 节省包装纸这一环节时,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产生了两种意见:一部分学生认为“6个大面重叠”的方法最节省包装纸;另一部分学生认为“4个大面、4个中面 重叠”的方法最节约。面对学生的争论,我没有制止,而是让他们分别阐明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认为“6个大面重叠”的方法最节省包装纸的理由是前面包装2 盒奶、3盒奶都是重叠大面最省包装纸,依次类推包装4盒奶也是如此。这时一位同学马上站起来反驳道:“6个大面”中抽出4个大面和“4大4中”中的4个大 面抵消了,剩余的4个中面大于2个大面,那就说明重叠4个大面4个中面最节约包装纸。他这样一解释所有的同学都不禁点起了头,这时我顺势问道:其他同学还 有疑问吗?(生:没有)你怎么知道这4个中面大于2个大面呢?这位同学马上拿出奶盒,边比较边解释道:2个中面大于1个大面,那4个中面就大于2个大面。 听到这使我感到振奋,真为这位学生感到骄傲,他清晰的数学思路、完整的表达都让人不禁喝彩。但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再对包装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应 该还有很多数学内容是可以挖掘的,还有很多学生是可以表达他们的想法的,如果课堂时间再长一些,让他们把话说完,让学生的精彩完全呈现出来,让有些问题再 暴露出来,学生一定会从问题中进一步感受包装中所蕴涵的学问的。

篇6:《包装的学问》教学实录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利用表面积等相关知识,探索两个、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弘扬民族精神,渗透节约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两个、三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教材创设“包装”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的问题,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更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

【教材分析】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了“包装糖果”的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两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快速地找出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法和“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探究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今天,刘老师是带着任务来五二班的,你们已经五年级了,你们的英语leo老师想给你们说一些话,又不便当面说,就录成了磁带,想送给大家。Leo老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再三嘱咐我,要用精美的纸包装之后再送给大家。可是刘老师又不想浪费材料,不知道大家能给刘老师帮帮忙吗?(幻灯片播放包装盒图片),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包装,可是里面却蕴含着不小的学问。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探讨“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

(一)合作探究

活动一:包装一盒磁带

孩子们,这个磁带盒是什么形状?(长方体 ),如果接口处忽略不计,要包装这个长方体的磁带盒,实际上就是包装这个磁带盒的(表面积),要计算它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数据?(长、宽、高),课前大家通过测量,谁能说说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长11厘米、宽7厘米、高2厘米)(课前测量),谁能计算它的表面积? 口头列算式即可 (孩子不拿磁带不拿磁带)

(出示课件一盒磁带)

活动二(小组活动):包装两盒磁带

那两盒磁带怎么来包装呢?为了我们交流的方便,我们约定面积比较大的面叫“大面”,面积比较小的面叫“小面”,那么中间的面叫(中面 )。

1、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把2盒完全相同的磁带包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方式? 同桌两人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并完成统计表相应部分。(教师巡视,即时指导)

谁愿意把自己的智慧与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想的?你能说一说你的这种包装方式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你可以一边指一边说。(每位学生只说一种)还有其它的方法? 你又是怎么想的? 它的长宽高又是多少呢? 还有吗,说说你的想法? 你能说说它的长宽高吗? (老师填写黑板上的统计表)

这幅图是那种包装方式,你能贴一贴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填写统计表。

用你喜欢的方法的,选择其中的一种摆法,计算这张包装纸有多大?并完成统计表相应的部分。(教师巡视指导,填写统计表)

学生汇报,老师填写统计表中表面积一栏。仔细观察,同桌两人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幻灯片出示)

师: 1、三种包装方式分别减少了哪几个面?

2、哪种方式最节省包装纸,为什么?

重点内容,多找几位学生来说,正反两个方向说。

请学生回答问题, 落脚点——大面重叠。 (随机出示板书)

(概括总结:这时重叠了两个大面,所以最节省包装纸。)

活动三(小组活动):包装三盒磁带

我们猜想一下, 三盒磁带怎样包装最省纸?

生1:大面重叠。

生2:用磁带盒展示,4个大面重叠。

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计算表面积。

同学们,第一组重叠大面,第二组重叠中面,第三组重叠小面,第四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巡视指导)

第一组谁来说一说,当大面重叠时,包装纸有多大,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通过我们的计算,验证了我们的猜想,也就是说,重叠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包装纸越节省。

二、走进生活,走近包装。(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包装”练习题)

(一)知识达标

1、淘气把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少了( )个面,把三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少了( )个面。

2、笑笑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多了( )个面,切成三个长方体,多了( )个面。

(二) 综合运用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淘气挑选了一套分为上、中、下册的书,每本书长 、宽、高分别为 20厘米、15厘米、2厘米。淘气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你知道包装这套书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吗?

(准备三本稍后一些的书,让学生拿着书指一指、说一说、算一算)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包装有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

师概括总结:包装这个小问题,学问可真不少,在实际生活中、在包装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些什么因素呢?(要留出接头处、美观、便于携带等,再次渗透节约的环保意识)。大家考虑的很全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关于包装的学问。

四、实践活动(作业)

到商店中调查,看看哪种商品的包装不节约包装纸,为它设计一个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并思考:厂家为什么要这么包装?

五、拓展延伸(思考作业)

篇7:《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究长方体拼接前后表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图形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探究长方体拼接前后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前老师先要做个调查,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在生日的时候你们常常会有哪些收获呢? 送礼物的时候怎么才能使礼物变得更漂亮、更精致一些呢?(生:包装)

师:礼物可以加上包装,那你还见过不同的包装吗?

师: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物品包装(课件出示各种图片)那你觉得厂家在包装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学生回答,补充。

师:看来,包装中的学问还真不小。今天我们就从节约材料的角度来研究物品包装中的有关问题。(板书课题)

(二)、操作探究

(1)(出示长10厘米、宽7厘米、高1厘米的磁带)师:有一盒磁带,如果要对它进行包装,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

师:包装这些物品所用的纸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呢?

师: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要求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那请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得出至少需要174平方厘米的包装纸。

(2)(出示2盒磁带)

① 师:如果要把这2盒磁带包装在一起,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② 小组动手操作,并记录,不同摆法。学生交流有几种摆法。师:每种摆法和2盒磁带的总面积相比,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都是减少了2个面,那3种摆法之间有区别吗?

③ 师:猜一猜3种摆法中哪种摆法最节省包装纸?为什么?

④ 小组合作分工,验证刚才的猜想。

⑤ 师小结:包装2个长方体,大面重叠的摆法用的包装纸最少,因为它减少的面积最大。(板书)

(3)师:把2盒大约长8厘米,宽7厘米,高16厘米的蜂蜜礼盒包装在一起,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为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师小结:包装2盒,也是大面重叠用的包装纸最少,原因是它减少的面积最大。

(4)(出示3盒磁带)师:把3盒这样的磁带包装在一起,怎样包装最节约纸张呢?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在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减少的面积越大,所用的包装纸越小。

(5)讨论: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觉得怎样才能使多个长方体拼成的新长方体表面积最小,最节约包装纸?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减少的面积越大,拼成的新的长方体表面积越小。(板书规律)

(三)、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出了这么重要的规律。现在就来运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问题。

1、包装3本日记本(实物),你觉得怎样设计最节约纸?为什么?

2、包装2盒药品(实物),请你设计一个最节约纸的包装方法,并说出你的理由。

(四)、拓展延伸

包装2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和1个长16厘米,宽8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请你设计一个最节约纸张的包装方法,并说出你的设计理由。

(五)小结

篇8:《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12页《数学广角》中的例1。

【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 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指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 找出简单事件的搭配方法, 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训练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 能够发现和应用规律, 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掌握搭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搭配

1. 谈话:

老师想和你们做好朋友, 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愿意的和老师握握手。

2. 教师随意和学生握手, 有意重复握手。

3. 质疑:

这样握手好乱, 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握过手, 握了几次, 已经记不住了, 老师想和全班每一个小朋友都握一次手, 请你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吧!

4. 引导应该按顺序握手, 才会不重复, 不遗漏。

5. 教师:

生活中很多事件和握手很类似, 这就是数学中的搭配问题, 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思考, 这样才能不重复, 也不遗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搭配的学问”。 (板书)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 看似不经意的握手, 让学生体会顺序的重要, 并为有序思考做出铺垫。

二、探究搭配方法

喜羊羊今天过生日, 美羊羊准备参加喜羊羊的生日宴会, 她有好多漂亮的衣服, 可是美羊羊不知道穿哪一套去参加宴会。

1. 师:

如果一件上装, 一件下装为一种搭配, 你们能给美羊羊点建议吗? (生回答)

2. 师:

是啊, 搭配的方法好多, 这样一件上装, 一件下装为一种搭配方式, 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生回答)

3. 实践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思考一共有几种搭配, 并记录。 (要求用能让别人明白的方式记录) 。

4. 学生展示搭配方案。

(1) 出示不足6种的, 引导观察总结关键词“遗漏”。

(2) 出示多出6种的, 引导观察总结关键词“重复”。

(3) 选择一种无序的记录方法, 让学生记忆。发现根本记不住。师质疑:为什么记不住?引导发现搭配的时候没有顺序。

(4) 出示有顺序记录的方案, 让学生记忆, 发现很容易就记住了。引导学生发现“顺序”, 并对搭配的顺序做重点讲解, 明确只有有顺序的搭配才不会遗漏, 不会重复。

(5) 展示没有用文字记录的搭配方案, 可能会有画图、数字、字母、连线等。让学生观察、比较, 引导发现连线的方式比文字描述清晰明白。

设计意图:之前完全放手让学生思考, 并让他们自己创造记录方式, 学生会有几种搭配方法, 会用什么方式进行记录, 都不可知。指导学生按方案进行观察、辨析、梳理, 逐渐掌握有序思维, 并使学生自主发现连线的优点。

5. 拓展提升搭配方案。

(1) 课件演示再增加一件上装, 思考有几种搭配方法?两件呢?九件呢?

(2) 课件演示再增加一件下装, 思考有几种搭配方法?两件呢?九件呢?

(3) 课件演示同时增加一件上装, 一件下装, 思考有几种搭配方式?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有必要给学生一定的铺垫和提升, 本环节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如何计算, 并进一步巩固搭配方法。

三、体会生活中的其它搭配,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早餐中的搭配问题。

衣服穿好后, 喜羊羊准备吃早点。

课件出示:

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

2. 路线中的搭配问题。

课件出示:看图, 从美羊羊家到喜羊羊家, 要经过

学生回答。

3. 照相中的搭配问题。

到了喜羊羊的家, 老村长也来了, 生日聚会开得非常成功, 美羊羊提出要大家合影留个纪念, 看右图:需要照几张照片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不清楚, 可以示范。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能紧紧围绕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充分体现出实践活动课的特色。从整节课来看, 主要有以下四个亮点:

1. 巧设情境, 诱发探究。

研究搭配问题, 目的就是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训练有序的思维能力。在情境引入中, 教师利用与学生握手这一情节,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按顺序握手, 才会不重复, 不遗漏, 在整个活动中, 学生似乎已经忘记自己是在数学课上, 而是在进行有趣的游戏和活动, 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问题的探讨与思考之中。

2. 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归纳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 从学生熟悉的美羊羊选衣服中进行搭配活动, 在通过观察和操作后, 学生有了不同的搭配结果:有重复的, 有遗漏的, 形成知识碰撞, 随后再对结果进行探索、交流与思考, 最终得出6种正确搭配方案, 突出思考问题的有序性, 最后又让学生记忆搭配方案, 学生通过实践记忆后, 得出只有在有顺序的搭配下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逐步找出了正确、简便的搭配方法。

3. 关注学习方式, 体验学习过程。

从这节课来看,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除了要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结构的处理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本课中, 教师不急于求成,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总能循循善诱、巧妙点拨,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体验等活动中, 慢慢地感悟和理解, 充分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生成的过程。

4. 关注问题解决的开放性。

上一篇:艾默生ups故障报告下一篇:砚山小学少先队入队仪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