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4-04-14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篇)

篇1:《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及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3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二)第2课时搭配中的学问”。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及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能力

2、学生动手操作演示等学习活动的组织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设计理念:

《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因此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力图体现这一理念。

1、创设情景、巧妙引导

课标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无序重复的衣服搭配,操作情景、生活情景、故事情景等。以游戏为主线,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小朋友们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

2、2、化静为动、亲历过程

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发现规律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这样设计既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了一个感悟、体验、提升的数学化过程。3、3、实践应用、感受成功

《课标》安排了四个学习内容,而“实践和综合运用”是这四个领域中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也就体现在这里。因此本节课的实践应用在设计上由浅入深、形式上灵活多样,呈现方式上动静结合,适度开放,拓展延伸。既有直接求两类事物搭配方法的口答题,又有进行优化选择的拓展题,还有开拓思维的开放题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趣味题。力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体验知识的作用,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听音乐《一同去郊游》同学们,现在春暖花开,是一起出去郊游的时候,今天呀我想带咱们班的孩子们一起出去郊游,拿出门前呢,我想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些,看我准备的衣服。

课件出示衣柜,观察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

师:看老师准备了的衣服,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 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可以建议我怎样穿呢? 生:回答搭配方法。

师:孩子们给我的建议真不错,每个小朋友的审美都不同,那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就是要把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板书搭配),搭配中的学问可大了,这节课呢,我们就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中的学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尝试猜想

师:那么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2、动手操作

每人利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寻视),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3、展示好的方法

生:把上衣分别和每件下衣搭配一遍 4、4、在黑板上展示搭配方法。

5、这种方法好在哪?学生回答

6、还有更好的想法吗?怎样做才能不会重复或者遗漏呢?

学生展示并说明:用两件上衣分别和三件下衣搭配。(让学生反复地说)师:是不是在搭配的时候随便的搭配?还是有序的搭配? 生:有序的搭配(板书有序)

7、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综合的搭配方法(让学生上黑板连线)

8、让学生说说这种方法的好处:

(1)不会多摆(重复)(2)不会少摆(遗漏)

板书(不会遗漏、不会重复)

小结:有顺序地进行搭配,才不会出现重复,或遗漏了。

三、练习

1.“早餐中”的搭配问题。

(1)师:衣服的问题解决了,去之前还要再做一件事,那就是吃早餐,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丰盛的早餐,(出示课件)为了保证早餐的营养,老师要求你们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你想吃什么?

(2)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学生独立连线。

(3)师生交流搭配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电脑演示搭配方法)

2.“小纸条”中的搭配问题。3.“照相”中的搭配问题。师:游乐场里还有数学乐园呢,让我们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吧!(出示课件)。每个小朋友都想和聪聪和明明单独照一张相,有多少种不同的照法呢?看看大家能不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难题 师:通过你们的安排,我已经看出来了,你们已经有能力合理有序的思考问题了,并且能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你们真了不起!4.“路线”中的搭配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可以用到搭配?

正因为有这些合理的搭配,才能把欠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

五、课后延伸。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败了,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

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 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慌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1、1、有效的情景还须有效的引导。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方法,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创设了一系列的教学情景,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寻找规律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如:穿衣服打扮自己,很多的衣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试穿了几次以后也不记得到底有多少种穿法,立即引导“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怎么样穿才不会重复?不遗漏?”的问题,激发学生想出“有序”搭配的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巧妙地引导到有序思考来探究新知。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是以引导者的角色得以体现。

2、有了交流模式才能有序表达。

学生展示搭配结果时,学生说用这件上衣和这件裙子;那件上衣和那件裙子搭,总是辞不达意。这时经我引导:你的意思用(1)号上衣与每一条裙子搭配,(2号)上衣和每一条„„是这样吗?又如:当学生验证猜想后,要他们有序地表述验证过程又有困难,我又引导他们说,这一类选几,另一类选几,数出来是几,乘起来呢?我发现了„„有了这样的说话模式,学生就能用数学语言有序地

表达思维的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提供给孩子进行数学交流的环境和方法,才能把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而且在一个交流策略被确认后,学生会认真地倾听、努力地尝试用明确、简洁、完整数学语言来表达,同时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多一份预设才能多一份生成

课堂教学倡导多一分预设,多一分生成,逐步实现变预设为生成,这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但是我们不能片面理解为注重动态生成,就无须课前预设了。在本节课的多次试教中我体会到,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中的有效生成与精彩。如:在教学“2件上衣与3条裙子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方法”时,有的班级学生会说:“有3、4、5、6种” 那么我就引导,到底有几种?小朋友们摆一摆。可是有的班级基础较好,学生都说有6种,我就傻了,都知道了,还要摆吗?怎么办呢?(当时就是想不出抓住知识的重点引导有序,你是怎么想的?能有序地摆一摆吗?)又如:在无序握手以后,让学生想办法怎么握才不会重复?生说:“一排排、一行行地握”,我说:“如果这样握„„”我原想学生会说不重复,很有序,可是学生却说很公正,我又傻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引导,是等待,还是直接说。于是课堂又形成了尴尬的局面,无法动态生成。我的体会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对我们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当我们在课前深入地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设计出多层次,多板块的预案的前提下,在课堂中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才能应对自如,才有可能在开放的、变幻莫测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地有效生成,才能达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为了生成,为了精彩,在课前必须多一分预设。

4、开放的问题才有探索的空间

在《新课标》中特别倡导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虽然同一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有着共同的特征,但对于每个学生个体来说,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

例如:在“2件上装,3件下装”这一环节,我设计用孩子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连一连的探究活动,有的把衣服的实物图画下来;有的孩子就用序号1、2、3、的数字来表示;还有的是用字母A、B、C等来表示,真是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想,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来珍惜和开发,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获;每个学生的表现都会给别人带来启示;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篇2:《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6~27页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教学难点:有序搭配,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和老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吃什么菜?.........美食有很多,那么,我们怎样吃才能又美味又健康呢?那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荤素搭配”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配菜,学会有序思考。(2).掌握搭配的方法。

2、出示自学指导

(一)在老师引导下,观察图片,独立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比一比,看谁最积极、勇敢!)

教师将学生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3、出示活动指导

(二)先看图片中的菜谱,看清要求,再独立用手中的卡片摆一摆,配一配,最后四人小组交流交流搭配的过程。

(五分钟后,展示小组的成果)

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搭配。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出示活动指导

(三)看图片上的糖和水果,听清要求,想一想,应该怎样搭配?记录下来,和小组里的伙伴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3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得到老师的奖励,加油吧!)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并汇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情境图。(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2)学生独立解决。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4)返回时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学生描述

2、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

3、开放题:破译密码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上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有 序

不重复

不遗漏 × 2 = 2 2 × 2 = 4 2 × 3 = 6

授 课 人

朱 素

《搭配中的学问》 《搭配中的学问》反思

——朱 素 敏

《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的一节活动课,本节课的知识是“组合”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老师不能直接讲解乘法原理,于是要求学生在进行搭配时要做到有顺序,就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从多方面想办法:

1、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到 “四环节”,还不太适应,不知如何来进行自学,小组合作。在教学中,先由老师引领着来学习,慢慢地再放手,让孩子自学,循序渐进。我在设计活动指导上用了“先……..再……..最后…….”这样能使孩子在自学中明确自己该干什么,该怎样做?

2、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把我教学内容的例题、课后练习串成一个故事情节,另外,我怕连续了两个配菜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我把星期五的菜谱改成了水果,这样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配菜、搭配水果、搭配路线、搭配衣服”这四个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让学生感受到这四个活动的层次各有不同。

3、在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上的培养。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无序思维过渡到有序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化、条理化。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我让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进行展示,再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在习题的设计上,我采用了“打开密码箱----取奖品”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新知。

让学生处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处处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有趣,又处处增长知识。学生不仅玩得高兴,而且也学得开心。

然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发现不少问题,比如:(1)学生汇报时,没能多找一些学生汇报,应该让学生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自己发现如何有序搭配的方法、对于“组合”规律的拓展没能讲解透彻,少数学生仍是一知半解,还应多举例分析,多让学生自主探索。

(2)计划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由于时间上把握的不好,这一点没有总结出来,还导致了拖堂。

(3)缺少鼓励性的语言。

篇3:《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12页《数学广角》中的例1。

【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 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起着指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 找出简单事件的搭配方法, 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训练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 能够发现和应用规律, 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掌握搭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搭配

1. 谈话:

老师想和你们做好朋友, 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愿意的和老师握握手。

2. 教师随意和学生握手, 有意重复握手。

3. 质疑:

这样握手好乱, 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握过手, 握了几次, 已经记不住了, 老师想和全班每一个小朋友都握一次手, 请你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吧!

4. 引导应该按顺序握手, 才会不重复, 不遗漏。

5. 教师:

生活中很多事件和握手很类似, 这就是数学中的搭配问题, 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思考, 这样才能不重复, 也不遗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搭配的学问”。 (板书)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 看似不经意的握手, 让学生体会顺序的重要, 并为有序思考做出铺垫。

二、探究搭配方法

喜羊羊今天过生日, 美羊羊准备参加喜羊羊的生日宴会, 她有好多漂亮的衣服, 可是美羊羊不知道穿哪一套去参加宴会。

1. 师:

如果一件上装, 一件下装为一种搭配, 你们能给美羊羊点建议吗? (生回答)

2. 师:

是啊, 搭配的方法好多, 这样一件上装, 一件下装为一种搭配方式, 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生回答)

3. 实践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思考一共有几种搭配, 并记录。 (要求用能让别人明白的方式记录) 。

4. 学生展示搭配方案。

(1) 出示不足6种的, 引导观察总结关键词“遗漏”。

(2) 出示多出6种的, 引导观察总结关键词“重复”。

(3) 选择一种无序的记录方法, 让学生记忆。发现根本记不住。师质疑:为什么记不住?引导发现搭配的时候没有顺序。

(4) 出示有顺序记录的方案, 让学生记忆, 发现很容易就记住了。引导学生发现“顺序”, 并对搭配的顺序做重点讲解, 明确只有有顺序的搭配才不会遗漏, 不会重复。

(5) 展示没有用文字记录的搭配方案, 可能会有画图、数字、字母、连线等。让学生观察、比较, 引导发现连线的方式比文字描述清晰明白。

设计意图:之前完全放手让学生思考, 并让他们自己创造记录方式, 学生会有几种搭配方法, 会用什么方式进行记录, 都不可知。指导学生按方案进行观察、辨析、梳理, 逐渐掌握有序思维, 并使学生自主发现连线的优点。

5. 拓展提升搭配方案。

(1) 课件演示再增加一件上装, 思考有几种搭配方法?两件呢?九件呢?

(2) 课件演示再增加一件下装, 思考有几种搭配方法?两件呢?九件呢?

(3) 课件演示同时增加一件上装, 一件下装, 思考有几种搭配方式?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有必要给学生一定的铺垫和提升, 本环节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如何计算, 并进一步巩固搭配方法。

三、体会生活中的其它搭配,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早餐中的搭配问题。

衣服穿好后, 喜羊羊准备吃早点。

课件出示:

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

2. 路线中的搭配问题。

课件出示:看图, 从美羊羊家到喜羊羊家, 要经过

学生回答。

3. 照相中的搭配问题。

到了喜羊羊的家, 老村长也来了, 生日聚会开得非常成功, 美羊羊提出要大家合影留个纪念, 看右图:需要照几张照片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如果不清楚, 可以示范。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能紧紧围绕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充分体现出实践活动课的特色。从整节课来看, 主要有以下四个亮点:

1. 巧设情境, 诱发探究。

研究搭配问题, 目的就是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训练有序的思维能力。在情境引入中, 教师利用与学生握手这一情节,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按顺序握手, 才会不重复, 不遗漏, 在整个活动中, 学生似乎已经忘记自己是在数学课上, 而是在进行有趣的游戏和活动, 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问题的探讨与思考之中。

2. 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归纳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 从学生熟悉的美羊羊选衣服中进行搭配活动, 在通过观察和操作后, 学生有了不同的搭配结果:有重复的, 有遗漏的, 形成知识碰撞, 随后再对结果进行探索、交流与思考, 最终得出6种正确搭配方案, 突出思考问题的有序性, 最后又让学生记忆搭配方案, 学生通过实践记忆后, 得出只有在有顺序的搭配下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逐步找出了正确、简便的搭配方法。

3. 关注学习方式, 体验学习过程。

从这节课来看,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除了要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结构的处理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本课中, 教师不急于求成,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总能循循善诱、巧妙点拨,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体验等活动中, 慢慢地感悟和理解, 充分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生成的过程。

4. 关注问题解决的开放性。

篇4:《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 利用《博比熊穿衣》与《田忌赛马》两个主要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综合性的简单排列组合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获得一些解题策略,并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优化。

◆ 有效发挥白板的优势,为师生互动与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

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通过搭配情境活动的逐步深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探索、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的思考问题与实际生活中有效的对策研究。

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统计软件(学生把本组猜测的结果输入相对应的数字下面,教师点击“统计”就能马上呈现全班猜测的结果);互动工具软件《博比熊》;田忌赛马课件(下载地址:http://files3.61.fm/imgs/68/1112584351.25.swf);记录纸一张。

教学环境:可供两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

师:在动听的音乐中,看着大屏幕,你们发现小熊的心情怎样?

生:小熊很高兴,在跳舞。

师:小熊这么高兴,是因为妈妈给她买了新衣服与新裤子。

2.体验:有顺序地搭配

(1)动手操作,感悟有序

师:小熊会怎样穿新衣服与新裤子呢?从上衣和裤子中各选一种穿,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出示《博比熊》互动工具软件,如图1)

师:想一想,把你猜的结果输入电脑中的统计表(如表1)。

(学生在明确了操作方法后,动手操作《博比熊》互动工具软件。)

生:小熊有6种不同的穿法。(学生用白板笔在电子白板展示搭配情况,如图2)

师:刚才她说得怎样?好在哪里?

生1:她说得很清楚,很有顺序,先是一件上衣与裤子搭配有三种,然后另一件上衣与裤子搭配也有三种。

生2:这样不会重复。

生3:我是先用一条裤子与两件上衣搭配有两种,然后用另两条裤子与上衣搭配分别也有两种,共6种。

师:大家说得真好,能有序地搭配上衣与裤子。

(2)选择方法,体验有序

师:现在把上衣增加到3件。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想一想,把你猜的结果输入电脑中的统计表。

(学生修改代表上衣件数的数字,并动手操作《博比熊》互动工具软件。)

(教师出示学生猜的结果,如表2)

生:一共搭配出9种,先是一件上衣与裤子搭配有三种,然后第二件上衣与裤子搭配也有三种,再把第三件衣服与裤子搭配也有三种。(学生用白板笔在电子白板展示搭配情况,如图3)

(3)猜测验证,发现规律

师:如果上衣增加到3件,裤子增加到4条时,请猜想一下又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穿法?

师:把你猜的结果输入电脑中的统计表。

(教师出示学生猜的结果,如表3)

生:有12种。

师:这么快,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把一件上衣与裤子搭配有三种,然后第二件上衣与裤子搭配也有三种,第三件上衣与裤子搭配也有三种,第四件上衣与裤子搭配也有三种。

师:请填写表4,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自己填一组数写出搭配种数。

生:我发现只要两个数相乘,它的积就是搭配种数。

(4)求证猜想,验证规律

①菜谱搭配:食堂的黄师傅从菜场买了5种素菜、3种荤菜,如果一荤一素搭配起来烧,食堂的黄师傅可以有多少种菜谱搭配?

答:食堂的黄师傅可以有___种菜谱搭配。

②线路搭配:从学校到少年宫有两条路可走,从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走法?你会选择哪一条?为什么?(如图4)

答: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___种不同的走法。

③数字搭配:用4、0、8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共有几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写出来。

学生用电子白板笔在白板上用连线法和写数法反馈答案。

师:有顺序地连线和思考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算出搭配的种类,这样能够保证计算既明了又不会重复、遗漏。对于两类事物的搭配,求这类题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的方法来计算。

3.拓展:妙用规律

(1)播放课件《田忌赛马故事》

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听“田忌赛马”的故事。

(2)探索:赛马搭配

师:齐威王与田忌比赛的马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如图5)。

生:9种。齐威王安排上等马的时候,田忌也可以有上、中、下马三种选择;齐威王安排中等马的时候,田忌可以有上、中、下马三种选择;齐威王安排下等马的时候,田忌同样有上、中、下马三种选择。

师:齐威王与田忌的赛马比赛规则:每队每种马必须赛一次,而且只能一次,三局两胜。我们看齐威王与田忌的第一次比赛情况。(看动画)

(结果齐王以3比0取胜。)

(3)操作:孙膑的搭配

师:继续听故事,你们知道孙膑是如何帮助田忌反败为胜的吗?“田忌赛马”是用到了数学中的什么学问?请同学们在电脑中试一试,你就能揭开这其中的奥秘,也能成为聪明的军事家孙膑。

(学生动手操作《田忌赛马》互动工具软件,并把田忌胜利的那局填在表格里,如图6。)

(结果田忌以2比1取胜。)

(4)组合:唯一的胜利

师:孙膑还有其他方法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齐威王与田忌共可能有几种比赛安排?我们利用表格分析一下(如表5)。

(5)探究:“先出”、“后出”

师:在6次对弈中,齐威王胜了几次,田忌胜了几次?

师:齐威王不服气,他说再比一次。我扮齐威王,你们扮田忌,这次你们(田忌)先出,好吗?

(课件演示教师与学生的比赛。)

师:(质疑)为什么你们输了,怎样才能赢?

生:齐威王要先出,田忌后出才能赢。

(6)归纳:赛马策略

师:齐威王先出就一定能赢吗?

生:田忌用最弱的马对齐威王最强的马才能赢。

师:通过体验,你们发现了吗?无论齐威王怎样改变自己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只要巧妙搭配就能获胜。

4.总结: 提炼升华

篇5: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沐抚前山小学 王勇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已初步学习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它不仅是组合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常识。教学计中重在向学生渗透组合的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围绕教学目标,本人认为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也在教学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反思如下。

1、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规律

首先,通过“搭配服装”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初步感受搭配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搞清楚搭配的方法,从生活走向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来解决“2件上衣件与3条裤子进行一对一搭配的问题”。接着,通过“吃早餐”这一活动,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步步深入,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有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让他们独立尝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经历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同时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想办法解决,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渗透组合思想,发展符号感,并使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提升。

2、精心组合教学环节,渗透组合思想

本节课用游览恩施大峡谷数学乐园搭台,巧妙穿插了五个教学情景。五个教学素材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学价值,让组合的数学思想分层次、有步骤地借助对素材的探讨进行渗透、深入。比如“买衣服”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选定上装或下装,依次搭配,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吃早餐”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并尽可能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形成用乘法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解密码”是引导学生将组合知识直接用来解决数学问题,巩固所学习的方法。“选线路”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

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样的道理,“照合影”活动的安排,进行了活动化、游戏化的设置,保持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

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努力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在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当地组织了小组合作探究、同伴交流、集体展示。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本节课学生都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能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

1、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不够。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一个班级中,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时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限于大赛经验不足,事先了解学生不够,课中有些手忙脚乱,在反馈是更多关注结果,对部分学生的思维误区没有有效引导,造成检测时达标率不够高。

2、课堂教学的语言有待进一步锤炼。

本次课中,教师表述的不清楚,使得学生对“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裤子”的搭配要求没有理解透,出现了两件衣服配一条裤子的搭配方法。在学生说出可以用乘法解决这类问题时,本人没有因势利导,形成“乘法原则”,是本节课的最大败笔。在发给学生检测题后,没有讲清楚题目的要求,学生关注搭配过程,却不能快速写出搭配结果,影响了教学效果。

篇6: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以上理念,并结合我校的“五步”教学法,开始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是调整使用教材。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但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为此,我从与学生生活联系的密切程度,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角度出发,适当地调整了教材情境,以期能适应更多学生的学习。搭配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生活背景中,通过谈话的形式,用轻松的与主题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以此引入可以很快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迅速转入下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学习图1一荤一素的搭配方法。

其次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生在自学图1的基础上,对搭配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学习图二,我就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借助学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延伸,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动手操作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学生充分探究之后,让学生展示各自的办法,可能有的同学会按顺序搭配,有的则会显得杂乱次序,有的用荤菜配素菜,有的用素菜配荤菜,只要能够找到所有的答案,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好一点,为什么?再用课件演示加深印象。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搭配,才不容易重复和遗漏。并适时板书: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我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更简单的记录方法,使学生不再拘泥一种记录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写出好几种记录方式,比如:列举、连线、画图、用序号和字母表示等等,甚至有的同学会想到用算式解决。在学生汇报交流时,通过展示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让学生不仅明白了这些记录方式所表示的意思,也能让学生经历从图片操作到用符号表示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在配菜搭配结束后,为了给学生一个综合运用新知识的空间,我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使练习充满了情趣,用生活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巩固了所学知识。

教材中设置了三天的菜谱搭配,情境设置相对一致,但容易让学生失去探究兴趣,同时也削弱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数学思想的形成,我根据具体的情况做了调整后的感觉颇好,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

篇7:黄勇《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三年2班

黄勇

《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节实践活动课。我在《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使学生建立“做数学”的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实效性。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后,确定了教学目标。经过第一次的试上,试上的课由于对别班级的学生不了解,并且在课堂上的纪律被我忽视掉了,只顾要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导致本节课上得很不好。因此,在课后与指导老师还有另外的几位优秀教师进行充分交流,对本节的教学设计重新编排,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计教学过程,重新设立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一些创新处理。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创设了搭配衣服,路线问题等活动。

本节课利用与同学身边相关的挑选衣服、走路路线等情境,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感兴趣,能够集中注意力,这样对于整节课的过程比较自然,学生也能层层深入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在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搭配方法的时候,由于学生没有按预计的一种一种摆出来,直接对调衣服,但实质是一样的,我对此没有做好准备,也就一下忘了让学生自己说出他们这样摆的原因。

在让学生用图形,字母等表示的时候,我采用挑选同学的方法展示说明,这边原计划也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他们为什么采取这种方法和采取这种方法的好处,但由于时间问题就习惯性地自己给进行讲解了。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也由于时间关系将整节课学生的收获体验给漏掉,这是很不应该的,没有对整节课有一个完整的归纳。总的来说,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将课堂交给学生,而是大部分时间仍是由自己在总结,另外由于自身性格习惯,课堂上语言过于平淡,课堂缺少激情,没有通过一些语言技巧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些都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锻炼学习。

并且在本课中没有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差异,在提出问题时优先让差生回答,如果差生都理解了,也就意味着全体学生大都能理解,但在实际课堂中确没有顾及到这一点。

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够,教师评价大都简单的以“好”或“说得真好”来评价,而缺少更多各方面的评价,如“你的思路真清晰”,“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等等,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数学课程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他人评价。

篇8:《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在朗读中, 感悟有序重要

【片段一】

教师无序地出示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上衣分短衣和长衣, 裤子分短裤、中裤和长裤。

师: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作为一种搭配法, 你认为搭配的方法有几种?请把你的想法表示在白纸上。 (学生独立探索, 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时分别出现了2种、3种、4种、5种和6种, 教师请用文字表达不同答案的代表上台。

师 (投影显示)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张6种的表示情况。

生:短衣和短裤, 短衣和中裤, 短衣和长裤;长衣和短裤, 长衣和中裤, 长衣和长裤。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次。 (学生再读)

师:通过读, 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

生:是有规律的。

生:是有序的。

师:这个规律是什么呢?

生:先短衣 (分别) 与裤子搭配, 再长衣 (分别) 与裤子搭配。

师 (出示答案为4种的情况)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张的搭配情况。

生:短衣和短裤, 短裤和长衣, 长衣和短裤, 中裤和短衣。

师:你为什么没有找全呢?

生:写乱了。

师:请同学们思考, 怎样表示容易找全? (回答略)

【赏析】

在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 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这一观点已成为大多数数学教师的共识。但教师应如何进行渗透?上述片段中, 吴正宪老师巧妙设计了一个读的环节, 让学生自己明白了找全的原因是“有序”, 没有找全的原因是写“乱”了, 从而体会到“有序思想”的重要。此片段告诉我们, 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应该是慢慢引导, 让学生有所经历、有所感悟, 而不是用深奥的名词及严密的定义。

二、在比较中, 体会策略优势

【片段二】

师:老师发现, 有一位同学是用连线的方法表达的, 请这位同学介绍介绍。 (学生说, 教师在黑板上连线)

师:谁来数一数?

生:从短衣出发有3条线, 从长衣出发也有3条线, 共6种。 (教师板书:3+3)

师:大家与老师一起来数一数。

师生:唰 (配合动作:伸出3个指头, 从上往下) , 1个3;唰, 2个3。

师:如果再增加一件上衣, 又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唰, 再增加1个3, 共有3个3, 9种。

师:如果有9件上衣, 3条裤子, 有几种搭配法?

生:共有9个3, 27种。

师:现在老师把两件上衣换成饮料, 如牛奶和豆浆, 3条裤子换成3种点心, 如蛋糕、包子、面包, 一种饮料与一种点心搭配, 有几种搭配法?

师生:唰, 1个3;唰, 2个3, 共有6种。

师:刚才, 我们是从上衣出发, 通过连线找出了所有的搭配方法。还可以怎样连呢?

生 (指着黑板) :还可以从裤子出发, 唰, 1个2;唰, 2个2;唰, 3个2, 共有6种。

师生:唰, 1个2;唰, 2个2;唰, 3个2。

师:请比较连线法与文字法的优势。

生:连线法比较直观, 能很快看出有几个几。

师:是啊!连线法是我们解决问题很好的“招”。

【赏析】

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条件。画图策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但如何进行渗透和引导?吴老师的教学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片段中, 吴老师不满足于学生独立探索策略和呈现策略。当连线策略呈现以后, 她先引导学生配合动作 (伸出3个指头, 从上往下) 说“唰一个3”……再让学生将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这样的学习不仅使连线策略在学生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连线”策略的优越性。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能加速学生把策略转化为自身的经验, 提高他们在面对类似问题时主动运用策略的能力。

三、在迁移中, 学会符号表示法

【片段三】

师:前面我们汇报的是用文字书写和用连线方法找出所有搭配,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用△表示上衣, □表示裤子。 (学生具体表示略)

师:用符号表示, 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师:胡同学, 你到学校要经过什么地方?

生:要经过的地方很多。

师:假如胡同学家到学校要经过少年宫, 从家到少年宫有两条路可走, 少年宫到学校有三条路可走。可是, 这些路不知道名称, 怎么办呢?

生:用符号表示。

师:就依你们。现在我们用符号A和B分别表示胡同学家到少年宫的线路和少年宫到学校的线路。由于胡同学家到少年宫有两条线路, 故我们把它编为A1、A2, 那么从少年宫到学校的线路可以编为———

生:B1、B2、B3。

师: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胡同学家到学校可走的所有线路。 (师生讨论得出:A1B1、A1B2、A1B3、A2B1、A2B2、A2B3, 一共有6条路可走)

师:符号表示法与文字表示法比较, 你们觉得怎样?

生:符号表示法简洁。

【赏析】

经历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对没有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的低段小朋友来说, 如何渗透用字母表示所走的线路是有讲究的。上述片段中, 吴老师把学生用图形表示衣服的方法巧妙迁移到用字母表示线路, 实在高明。首先是让学生自然地想到可以用符号来表示线路, 其次是教师“引”——用A1、A2表示胡同学家到少年宫的线路, 再次是“放”——让学生用B1、B2、B3表示少年宫到学校的线路。这样的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困难时, 作为教师应作适当而巧妙的“引”, 让学生跳一跳后能摘到“果子”, 使我们的“放”尽可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样的教也是“探索学习与接受学习不可偏废” (周玉仁语) 的具体体现。

篇9:搭配中的学问

关键词:学问;搭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63-0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26—27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2、能力训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价值性,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设计理念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引入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在实验活动中寻求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创设情景,揭示主题

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客人,他们想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不是最聪明的?为了预祝我们这一次的合作能圆满成功,让我们握握手,相互鼓励鼓励吧!(创设握手的情境,引起课堂混乱,以此揭示本课主题)怎样做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呢?也就是说,我在握手的时候要做到“有顺序”(板书)

2、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夏天是个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季节,大家都穿上各式各样、新颖别致的衣裳。你看××小朋友的衣服多漂亮呀……你一共有几件短袖、几条短裙呢?”

二、新课

活动一:服装搭配

这是一件长袖,漂亮吗?我们把长袖衫、短袖等所有的上衣统称为上装(板书)。这是一条短裙,好看吗?我们把裙子、裤子等统称为下装(板书)

1、1件上装,1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

2、这是一条长裙,现在有2件下装,有几种搭配方法?

3、如果老师在加一件短袖,现在是2件上装,2件下装,又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①学生讨论②学生汇报③记录搭配方案(板书)

4、现在老师再出示一条长裤,又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①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搭配②对比:体现有序搭配的好处③演示:从上装着手:2个3;从下装着手3个2;6种方法

5、引导观察数量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活动二:菜的搭配

生活中除了服装存在搭配的问题,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搭配的知识?让我们先来看看饮食过程中的搭配问题。

出示周一菜谱(光明小学学生食堂星期一的菜谱)

①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②如果一份盒饭只能按一荤一素的方式搭配的话,请问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③你是怎样得出2种方法的?

④强调:确定目标;有序搭配。

学生独立分析,记录,最后展示。

4、拓展:比较服装搭配与饮食搭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三:组字游戏

1、出示2个偏旁和5个汉字。

2、2个偏旁和5个汉字可以组成几个新字?想一想?

3、课件演示。

活动四:故事《田忌赛马》

古时候,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点,所以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

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办法让田忌反败为胜呢?我们该如何安排赛马的出场顺序,巧妙地重新搭配呢?

(大家真聪明,还是同样的马匹,只是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巧妙地重新搭配,结果三局两胜,田忌转败为胜,齐威王此时一定目瞪口呆了。看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有序搭配,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进行搭配。)(板书课题)

三、结束

篇10: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教材第五册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3、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

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的方法。教学难点:

探究出两类事物搭配的规律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设计理念:

《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因此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力图体现这一理念。

1、创设情景、巧妙引导

课标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无序重复的握手情景,操作情景、生活情景、故事情景等。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小朋友们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

2、化静为动、亲历过程

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发现规律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这样设计既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了一个感悟、体验、提升的数学化过程。

3、实践应用、感受成功

《课标》安排了四个学习内容,而“实践和综合运用”是这四个领域中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也就体现在这里。因此本节课的实践应用在设计上由浅入深、形式上灵活多样,呈现方式上动静结合,适度开放,拓展延伸。既有直接求两类事物搭配方法的口答题,又有进行优化选择的拓展题,还有开拓思维的开放题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趣味题。力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体验知识的作用,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渗透有序。

1、握手导入,引导有序。

讲述: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会想、会说、又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想与每位小朋友每人握一次手!大家愿意吗!(进行无序重复地握手,学生有意见)

提问: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生:一组组,一排排…这样握就很有序,不重复也不会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

2、了解起点,揭示课题

讲述:这堂课我们就用有序、不重复的思考方法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

提问:搭配你是怎么理解的?(词语搭配,男女主角搭配,数字搭配,衣服搭配……)

任务:这是小朋友心目中的搭配,今天我们要研究两类事物的搭配。

[点评:创设无序的握手情景切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有序、不重复的握手方法,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有序不重复的搭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为探究两类事物的搭配规律起着引领作用,这样的情景直奔主题目标,简洁、明了、有效。]

二、主动探究,获得方法。

1、动手操作,感悟有序。

讲述:六一节到了,樱桃小丸子的妈妈为她准备了2件上衣,3条裙子。(课件出示)

提问:从上衣和裙子中各选一种穿,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生:5种、6种……)

到底有几种?你们能有序地来搭一搭吗?(学生搭配)展示搭配:(学生边说边摆出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搭出6种。板书23 6)[点评: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汇报、交流,理解2个3和3个2两种不同搭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并初步感悟到搭配的有序性。]

2、选择方法,体验有序。

(1)改变条件:把裤子增加到4条。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连一连吗?(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搭配)教师收集材料,展示结果。学生表述搭配的方法和结果。

3、测验证、发现规律。

(1)再次改变条件:上衣增加到3件,裙子4条时,请猜想一下又有几种不同的搭配穿法呢?(生:有12种)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从23 6,2 48 中可以推测到求两种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能用乘法算……)(2)求证猜想。

任务:请随意选择两类事物,搭一搭、数一数有几种?再把这两类数据乘起来,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验证)(3)反馈:

师:你一类选几,另一类选几,数出来是几?乘起来呢?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略)(4)师生共同小结

两类事物的搭配,求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的方法来计算。(祝贺猜想正确。)[点评: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而又丰富的研究材料,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猜想和验证等数学活动,并有理有据地表达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在摆中感悟,连中体验、猜想中推理,交流中总结,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讲述:刚才小朋友们自己探究出一个规律:求两类事物的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现在我们就来用一用这条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问:(口答题)

(1)水果拼盘:黄颜色的水果有六种,红色的水果有七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运动员搭配:有男运动员五名、女运动员八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3)早餐搭配:点心5种,饮料5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优化搭配方法)(4)线路搭配:从家到学校有2条路可走,从学校到少年宫有3条路,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走法?(你会选择哪一条?为什么?)…… 自选挑战题:(笔答)(1)一天小红家里来了5位小朋友。爸爸,妈妈和她都要和每一位小朋友相互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

(2)食堂的黄师傅从菜场买了5种素菜,3种荤菜,如果一荤一素搭配起来烧,学校16个班级每班的学生可以吃上不重复的菜吗?

(3)老师有一些衬衫和领带,一共可以有12种不同的穿法,猜一猜王老师可能会有几件衬衫和几条领带?

[点评:教师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练习内容。把巩固知识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讲述: 古时候,齐国的齐威王和他的大将田忌,都非常喜欢赛马。有一天他们约定要进行一次赛马比赛。于是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了上,中,下三等。比赛的第一场:齐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比,结果田忌输了。第二场齐王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比,结果田忌又输了。第三场齐王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比,田忌还是输了。田忌非常伤心。这时,一个伟大的军事家——田忌的好朋友孙膑帮助田忌反败为胜!

提问:小朋友你们也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搭配知识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

小组讨论为田忌选择最有利的搭配方法如下图:

齐王

田忌 第一场 上 ———— 下(输)第二场 中————上(赢)第三场 下————中(赢)(结果田忌以2比1取胜)

延伸:师:

1、为什么同样的马,同样的赛场,结果会截然不同呢?

提问:你能找到取胜的规律吗?(课后去玩一玩,找一找)

[点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动态的方式呈现赛马的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比赛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适时提出用所学的搭配知识帮助田忌反败为胜,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又渗透了人文关怀。]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1、有效的情景还须有效的引导。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方法,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创设了一系列的教学情景,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寻找规律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握手”是新老朋友见面常用的友好表达方式之一,学生有一定的经验,而无序握手的情景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冲突,这时教师立即引导“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怎么样握才不会重复?不遗漏?”的问题,激发学生想出“有序”握手的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巧妙地引导到有序思考来探究新知。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是以引导者的角色得以体现。

2、有了交流模式才能有序表达。

如何让学生有序地表达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这是我们很多老师感到烦恼的,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又不是自己的学生,就更加难以把握,在本节课的几次试教中发现,一到让学生自己表达思维过程的教学环节,课堂气氛就沉闷,后来教给了学生一些交流的方法。如:学生展示搭配结果时,学生说用这件上衣和这件裙子;那件上衣和那件裙子搭,总是辞不达意。这时经我引导:你的意思用(1)号上衣与每一条裙子搭配,(2号)上衣和每一条……是这样吗?又如:当学生验证猜想后,要他们有序地表述验证过程又有困难,我又引导他们说,这一类选几,另一类选几,数出来是几,乘起来呢?我发现了……有了这样的说话模式,学生就能用数学语言有序地表达思维的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提供给孩子进行数学交流的环境和方法,才能把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而且在一个交流策略被确认后,学生会认真地倾听、努力地尝试用明确、简洁、完整数学语言来表达,同时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多一份预设才能多一份生成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也不是课前预设的教案剧,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课堂的生成。因此课堂教学倡导少一分预设,多一分生成,逐步实现变预设为生成,这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但是我们不能片面理解为注重动态生成,就无须课前预设了。在本节课的多次试教中我体会到,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中的有效生成与精彩。如:在教学“2件上衣与3条裙子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方法”时,有的班级学生会说:“有3、4、5、6种” 那么我就引导,到底有几种?小朋友们摆一摆。可是有的班级基础较好,学生都说有6种,我就傻了,都知道了,还要摆吗?怎么办呢?(当时就是想不出抓住知识的重点引导有序,你是怎么想的?能有序地摆一摆吗?)又如:在无序握手以后,让学生想办法怎么握才不会重复?生说:“一排排、一行行地握”,我说:“如果这样握……”我原想学生会说不重复,很有序,可是学生却说很公正,我又傻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引导,是等待,还是直接说。于是课堂又形成了尴尬的局面,无法动态生成。我的体会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对我们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当我们在课前深入地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设计出多层次,多板块的预案的前提下,在课堂中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才能应对自如,才有可能在开放的、变幻莫测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地有效生成,才能达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为了生成,为了精彩,在课前必须多一分预设。

4、开放的问题才有探索的空间

在《新课标》中特别倡导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虽然同一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有着共同的特征,但对于每个学生个体来说,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

上一篇:军营文化建设的三个基本着力点下一篇:贷款新规考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