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2024-04-28

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精选15篇)

篇1: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2012年12月6日—7日,我在学校的组织下很荣幸地参加了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汉川市讲学点讲学活动。此次活动中,我观摩了汉川市实验中学两位数学老师精彩的展示课和常态课,并聆听了数学学科首席专家对这两节课精湛的点评。另外,让我兴奋不已的是,作为新老师的我竟有幸的听到了省特级教师陈立平老师和宋承洋老师为我们精心打造的示范课,让我零距离地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这次讲学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深化了我的教学思想,而且让我在各个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益。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此次参加活动的一些感受:

一、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课堂的前提。在这次讲学活动中,不论是实验中学的老师还是省特级教师都给了我同样的感觉,那就是在课堂上面带微笑,亲切自然,非常有亲和力。这无形中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没有了束缚感,随心而动,在极其和谐的氛围中就更愿意自主的去探究和学习。另外,两位名师就这一点而言做得更加的突出与成功。陈立平老师对于初次见面的学生的开场白就是:汉川是我的家乡,回到家乡的感觉真好!这一句话就让原本见到陌生老师变得紧张局促的学生放松了下来,随后的学习显得更加轻松。而宋承洋老师的开场白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你们是七几班啊?”学生齐声回答:“4班。”宋老师忙微笑地说道:“真好,我也是教4班的,只不过是八(4)班。”学生们都笑了,在这笑声中,我明白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这样形成了。有时简单的一个表情,一句话就能够让学生闯开心扉,把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过程。

二、“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以人为本”“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观在如今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把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变成现在的“会学”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流程中设置“自主、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在已知中寻求未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譬如,实验中学的别老师将弧长公式的计算时,并没有直接给出弧长公式,而是罗列了一些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自主探索弧长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弧长公式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扇形面积公式的自主探索提供了类比的基础。另外,胡望林老师讲《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里,胡老师首先给出了探究的步骤和探究结论的表格,让学生类比圆柱侧面积的求法并按探究步骤合作完成实验,填写实验结论,然后代表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在思考、实践,交流中充分领悟了数学的思想,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此次活动给了我太多的启发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完善自我,努力的向我们的特级教师看齐,将自己的教学思想推向更高的层次。

篇2: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2014年5月8日—9日,我在学校的组织下很荣幸地参加了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广水市讲学点讲学活动。此次活动中,我观摩了四节课。另外,让我兴奋不已的是,竟有幸的听到了省教研室刘丽老师的讲座,让我零距离地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这次讲学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深化了我的教学思想,而且让我在各个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益。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此次参加活动的一些感受: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以人为本”“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观在如今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把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变成现在的“会学”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流程中设置“自主、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在已知中寻求未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譬如,实验中学的别老师将弧长公式的计算时,并没有直接给出弧长公式,而是罗列了一些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自主探索弧长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弧长公式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扇形面积公式的自主探索提供了类比的基础。另外,胡望林老师讲《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里,胡老师首先给出了探究的步骤和探究结论的表格,让学生类比圆柱侧面积的求法并按探究步骤合作完成实验,填写实验结论,然后代表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在思考、实践,交流中充分领悟了数学的思想,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一、从运动技能的潜在价值谈“抬头”

在小学阶段,我们选择篮球、足球这样的球类活动内容进行教学,一方面是内容本身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篮球和足球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良好的合作行为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是球类内容的潜在价值之一。从小学到中学,递进性的教会学生篮球、足球的基本技术动作,笔者想还有另一方面的潜在价值是让学生学会打篮球,踢足球,促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篮球运动和足球运动不是一个人的“游戏”,依靠团队的力量取得胜利是这些运动的魅力所在。技术、战术、意识是获取胜利的必备要素。从这个角度上看,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最初阶段养成抬头观察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动作技能可以熟能生巧,但是比赛中时机的把握,敏锐的嗅觉则需要从小培养,笔者认为这些都应以“抬头”为前提。足球爱好者和运动员们不缺乏技术,缺乏的是敏锐的观察和时机的把控。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可能更需要关注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同等重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他们的战术意识要从“抬头”做起,从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开始渗透。

二、从技术动作的正确方法谈“抬头”

在篮球运球动作技能的教学中,一般重视的是运球手型和身体动作的正确,往往忽略了运球动作是从“持球基本姿态”开始。持球基本姿态也就是所谓的“三威胁”(运球突破、传球、投篮)。不管是持球基本姿态还是运球的动作要领,都要求降低重心,两眼平视前方。所以从技术动作方法的正确性这个层面分析,抬头平视是完成技能动作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真正掌握原地或是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技能,是在“抬头”的前提下能够完成动作,而不是仅仅关注手型和身体动作的正确。篮球运球技能如此,足球运球技能亦如此。

三、从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谈“抬头”

我们都知道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需要经历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过程。把“抬头”作为掌握正确动作方法的一部分,从最初开始强调,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和要领。我们不能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手,看着自己的球完成运球的动作,一旦动作技能自动化后,再改正就晚了。与其重复劳动将其改正,不如让学生一开始就在正确的动作方法中尝试体验提高,也许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但是科学正确的动作方法才会具有生命力。

四、从习惯及意识养成谈“抬头”

我们都知道习惯难以改变,因为习惯的形成是经历一定时间后形成的下意识、自动化的行为反应。所以在教会学生运球的最初阶段,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抬头,不能养成低头的习惯。因为只有“抬头”才会观察,只有观察才能思考、判断并做出反应。而观察也是篮球、足球运动的核心要素。心理学研究表明,改掉一个习惯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而我们何来21天的时间去纠正改错。即使有,又怎么能保证这21天的时间里学生不会低头。其实让学生抬起头是为了让学生建立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抬头才会有进步有发展,做不到也就恰恰印证了那位高中老师的话,不会抬头打球的学生,怎样都打不好球。

篇4: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一、新课导入新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位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才是一节好课的开始。象朱小丽的《认识钟面》这节课,从学生生活中最熟悉地方入手。她问同学们;“你们每天早晨用什么来提醒你们上学呀!”顿时,同学们个个举手,人人发言。随机就引出了《认识钟面》这课。同学们就有兴趣开始新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层次清晰明了,凸显了“五为”的教学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三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认知、探索、自主发展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探求、思考、发现、归纳,理解,主动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

2.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三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主要是“导”。包括引导、指导、劝导等。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及情感,正确地引导了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象我校方军老师的《线与角的认识》这课,整节课体现了教师的导,在学生观察、动手、想象中掌握和认识了什么是直线、线段、射线和角。

3.以教材为主源。三位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是源于教材。他们的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广度和深度都以教材为主要依据。然后延伸到生活当中去,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课堂。

4.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主线,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同时,在“主体”和“主导”上都把思维训练融入课堂教学结构之中。

5.以提高师生素质为主旨。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审美能力及劳动技能的训练。

三、娴熟的说课、忠恳的点评,是点拨、传授教法的宗旨

下午,省特级教师朱小丽、魏小英和张振武小学方军教师重点说出了他们这节课的教材内容、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和反思。既给了我们一个好的方法,又给了我们一个好的学习模式。虽后县教育局阎家胜主任请朱小丽、魏小英这两位特级教师对我校方军《线与角的认识》这课进行点评。他们的点拨与传授不仅是对一个老师的指导而是对我们在位近两百多名数学教师的指点迷津。既肯定了上课教师的成功之处,又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这不但是对教者的点拨和指正,更是对看课者的辅导和培训。听了专家的点评,参加培训的教师们,啧啧称赞:专家就是专家,抓得住要害,说到了点子上。这样的点评起到了培训和提高的目的。

四、精彩的报告,是解决困惑、疑难的妙方

我们听了专家朱小丽的精彩报告后,接着由在场教师们根据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或困惑:一是感到棘手的是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二是教材上已删减了的内容而课堂练习上又现了的问题。三是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课堂教学等。专家都一一给了解决问题的秘方。如,对班上学生两极分化问题,她分析得非常具体真实,特别是对少部分留守生,先从心理上分析,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关心和爱心,还精辟地阐述了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给了教师所提问题的指点帮助及给解决问题方法。我认为,这样和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使在坐的教师们大开眼界,既是给教师们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又是给教师们的一剂治疗“顽疾”的秘方。

五、创新教后学后反思 提升自身水平和课堂效能

今天,看了三位教师的课堂展示、说课及教后反思后,县教研室专家阎家胜也作了反思总结,他说:今天专家们的授课呈现了四大亮点,一是教学目标的落实。二是教学过程体现了实、活、精。三是落实了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并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四是提问有方法,如“最聪明的同学请思考,最机灵的同学请回答”等。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既突出了重难点,又落实了四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并要求我们学习专家们完整严密的课堂结构,知识过渡的衔接自然流畅,具有宣染力和感召力,语言精炼具有逻辑思维,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并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开心。我想,今后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备好每节课,还要上好每节课,更重要的是教后要反思,教后学后反思是教学常规的内容之一,而如何创新教后学后反思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实践,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后能自强也”,作为一个完整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效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还有,如果今天的学习后不去思考怎么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来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正如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们如果只知道一味地学习却不去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如果只知道一味地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懈怠。”教后学后反思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创新应用,那么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篇5: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继教编号:

学员姓名: 童安华

学段学科: 初中数学

工作单位: 刘镇中学

在这短短的两天学习肘间里,我好象从里到外受到了一次洗礼,是对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理念的转变,但感觉又都是幸福而充实的。

一、专家们独到的见解引领着我反思自已的教育行为,更新着我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武汉市梅苑学特级教师龙应时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更使我受益匪浅。龙老师为人亲善,循循善诱,语重心长。他对数学教学中一般教师出现的一些问题,所提出的观点更是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他重点强淍作为教师要注重:.细节

如郭老师在“角的比较与运算” 一课中,画出两把折扇的张角时,用动画演示,将一角移到折扇重合位置,就没体现角的画法和折扇的张角。另有的老师在运用图象求两直线交点时,是从坐标轴向交点作垂线等,真是目光如炬,由此可见,他在平时的教学工作是如何的注重细节和知识的本质。

2.环节

王老师在“平方差公式” 一课中,导入题〔1〕(x+1)(y-1)

(2)(x+1)(x-1)

(3)(m+2)(m-2)

(4)(2x+y)(2x-y)在导入过程中强调公式特征和结论,龙老师的点评更是精彩:我若是同课异构,就会引导学生结论怎么来,这四道题都是二项式乘以二项式,应得到一个四项式,为什么只有 第〔1〕得的是四项式,而另三道题得的是二项式,学生若说是合并后有两项抵消,就引导学生为什么会抵消,从而引导学生重新看它们的共同特征,它们系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和为零。这样学生就会在做题时,先看它们的特征再去做题,同时在这节课中应以公式推导为重点。另在巩固练习中,王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龙老师认为合作的应是思维而不是计算。

3.设计

王老师在合作探究中,用长方形面积割补法去验证平方差公式时,龙老师的重新设计也很独特: 先作两条线段a+b和a-b如何呈现a2-b2呢?作a2,b2都是正方形的面积,由于引导学生先作长为(a+b),宽为(a-b)的长方形,它的面积转化为正方形的面积为a2,b2的时候,用割补法,这样就可让学生知其原和所以原。

4.理念

“基于学,功于导,落于效。”短短九个字,字字千斤,真知灼见,体现独到的理念。二、四堂课展现不同的丰彩

区实验中学 郭美凤老师的课堂生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告诉我们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数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数学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大餐”!王芳老师的课,使我觉得数学不像语文趣味性强,很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好像催眠曲。因此,教师要注意趣味性的开发,要多用游戏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武汉市梅苑学特级教师龙应时老师的课,使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数学: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乐学、爱学数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数学方法,体现数学课的灵魂,使数学课上出“数学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武汉市27中学骨干教师杨军的课,结构紧凑,导学严瑾,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脑思考,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应变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充分展示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使学生兴奋,参与的积极,从而伍他们的才智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

三、观摩实习式

带着问题听了四节数学观摩教学课,下午听了教授的分析,我茅塞顿开,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修。他的讲座使我明白:可以以课例为载体,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这样的流程展开研究。让我们深入理会了这种研究的开展。

回顾我平时的教研活动,也经常听、评公开课,但从来都是不同水平,不同教龄的老师做着同样的事情,评课时也是大家泛泛而谈,这种局面难以让不同类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受益。要想使教研活动突破经验层面的局限,深入地开展下去,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有这样一位老师说过“教师大半辈子生活在课堂中,如果缺乏对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意识,缺乏对教育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意识,那么他就很难实现专业的提升。观察课堂,保持思想,这是我们走向自我、走向名师、走向大师的重要一步”。

四、思想认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这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慢慢感觉到对职业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厌学,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得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但通过了这两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的学生,怎样让我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

五、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两天来辅导专家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我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就像心里亮起了一盏明灯,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篇6: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5月17、18日,本人有幸参加了随县教育局继教中心主办的“湖北省2018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培训学习活动,感慨良深,收获颇丰。聆听熊飞老师、张农老师的《乞巧》,贺艳老师的《鸟鸣涧》,成婷老师的《清平乐。村居》,和教育专家任利君的报告,我始终沉浸在老师们富有激情且新颖别致的导学活动所营造的教学氛围中。几位老师均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充分而卓有成效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很好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效果显著。他们所倡行的诗歌教学法,都重视诗歌的朗读教学,读之有法,读之有情,读中有悟,较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解开了我长期以来如何教学诗歌的困惑,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借此机会,鄙人也浅谈一下诗歌教学之我见,有不妥之处,还恭请同仁指正。

诗歌,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中国曾是一个泱泱诗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如星海的优秀诗篇。千百年来,这些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空前重视,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专门的教学要求,在推荐背诵的120篇(首)优秀诗文中古诗词占104首。基于此,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对于古诗词教学,我总结了同事和自己的一些方法:

1、允许“模糊解读”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每篇古诗下面都有一个醒目的作业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大体内容。只要学生翻译的文章不扭曲作者当时的愿意,只要把大体意思说明就可以,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比如在《清平乐 村居》一课中对“醉”的理解,有些孩子理解为“喝醉”,有些孩子理解为“陶醉”,我并没有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引导他们读文、看图、体会,这样,孩子基本上都能在自己原先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得更深一些。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正如杨振宁博士谈到的:在他上一年级时,父亲教他背诵了几十首唐诗宋词,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才逐渐领悟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只有过来人才可能真懂的诗句。

2、反复吟诵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鱼之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乐趣。对于初学者,这是最有效的审美手段,切不可弃置不用。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学生,随意让其反复吟诵可让会让他们厌烦。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

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但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上,这样,在前边充分了解词意、感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4、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可见,诗歌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何等重要,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5、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精讲一篇古诗,而会让学生运用精讲古诗所积累的方法更自主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另一首古诗。

篇7: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王合建

12月8日至10日,我荣幸的前往随州参加了“国培计划”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并幸运的成为其中的一名讲学人员,为活动提供观摩课一节。两天多的行程,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给我带来了颇多感触。

一、活动内容实用,时间紧凑

本次活动事实上只有一天的时间。内容为:xx的两节《科学》观摩课,随州一节《科学》展示课,xx市教研室科学教研员李国权老师作专题讲座。目的是对随州市随县的科学教师进行培训。这是“国培计划”的一个分支项目。活动的地点选在随县唐镇小学,参训的老师全是随县的科学教师,共计60余人。上午是观摩三节课,唐镇小学的左老师讲《把固体放进水中》,然后由我主讲《玩小车》,第三节课是xx四十中的徐虎老师讲《水是怎样变热的》。下午,李国权老师对三节课进行点评,接着作了名为《科学课“五导”》的精彩讲座。由于会议时间紧,原定的教师互动被取消。此次活动,得到了湖北省继教中心、随州市继教中心、随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各位主任全程主持并陪同活动。活动也深受与会老师的欢迎与好评。无论是听课还是讲座,教师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或聚精会神,或发出会心的笑,或发出啧啧赞叹。

二、活动规格较高,享受了良好的接待

此次活动在随县开展。随县是一个新成立的县级城市,地域面积广阔,万事待兴,是一个很有发展潜质的山区县。目前还没有确立县政府,因此活动放在唐镇小学。唐镇小学据说是全县最好的小学,有学生2000多人,各种教学设施比较完备。由于是国家级培训活动,有省级领导参与,因此具有较高的规格。虽然在一个山区小县活动,我们却享受到了良好的接待。一是会议费用全免,还付给讲课教师一定的劳务费;二是居住和用餐环境适宜。我们先后居住在曾都宾馆、玉龙温泉,驱车100多里吃到了正宗的农家宴,喝了当地名酒,尝了随州蜜枣。陪同的主任们都十分热情健谈,几天下来,我们已成为无话不讲的朋友。

三、深感自身素质仍需提高,人外有人

虽然名为特级教师前去授课,那里的领导和老师们也都尊称“教授”、“专家”,但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不是特级教师,离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力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课讲完后,对自己课堂的调控能力,对学生的感染力,对教学的组织能力,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课的自我满意度也只能打80分吧。倒是唐镇小学的左老师令我佩服,她的普通话、对教学的组织能力、对科学教学的领悟能力都在我之上,要知道她才代了2年多的科学课,她的课让人耳目一新,清新自然。而我的课呢,用李国权老师的话就是:“有些地方听得很揪心,捏了一把汗,怕你驾驭不了。”哎,这真的让我感觉到人外有人啊,自己还需要修炼!

四、感受到地域差距,教育发展不均衡

篇8: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一、我们对“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理解

“特级教师工作坊”是培养名师的基地;是展示特级教师的舞台;是造就优秀教师团队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基于这样的理解, 我们对“李煜特级教师工作坊”建设进行了如下设计。

二、我们对“特级教师工作坊”建设的设计

1. 指导思想。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

2. 工作原则。

遵循“五原则”: (1) 针对性原则。聚焦教师研训, 聚焦课堂教学。 (2) 共享性原则。以同伴互助为主要活动方式, 合作共研, 融合共享。 (3) 创造性原则。发挥创新精神,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坊”工作。 (4) 层次性原则。针对中年、青年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级别教师发展的需要, 实施分级研训、分层指导。 (5) 实效性原则。拒绝浮躁和功利, 植根于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 躬身于教师日常的教育实践, 有针对性地探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使教师的个人提高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3. 团队组成。

对于工作坊的团队组成, 我们有这样的思考: (1) 便于集中研修。工作坊成员由桂林市中学化学教师组成。 (2) 成员有广泛性。来自桂林市不同地域中学 (市区、县域) 、不同层级中学 (生源优良、生源薄弱) 、不同学段 (初、高中) 、不同年龄 (26岁—48岁) 、不同职称 (中学二级—中学高级) 的化学教师。成员结构的梯度化是影响团队活力的重要因素。 (3) 便于主持人和参与者“一对一”研修。 (4) 能够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工作坊成员应该是有自身专业发展需求和合作精神的, 有影响、有实力, 能以沉静的心态研究教学的化学骨干教师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化学教师。 (5) 能够得到专家的及时引领。因此, 我们特聘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都博士担任指导者。

4. 工作目标。通过学习和共研, 达到三个目标。

目标一: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态度、专业追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能在原有层级上得到发展, 并逐步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从而助推桂林市中学化学骨干教师的成长。团队成员具体的个人发展目标是:

主持人:以“专家型教师”为发展目标;

帮扶者和参与者:成熟型骨干教师以“研究型教师”为发展目标;青年教师以“骨干型教师”为发展目标。

目标二:探索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路径, 从而带动桂林市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标三:探索有效的教师研训模式。为即将开始的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积累有效的教师培训经验。

5. 运行机制。

(1) 实行“带徒制”。主持人全程带教, 引领团队成员共同学习、研究和实践。 (2) 实行“带题研究制”。集体共研一个主课题, 团队成员围绕工作坊的研究主课题, 再结合自身教学需求, 自定研究微课题。 (3) 实行“主题课例式研训结合”培养模式。即针对具体课例进行主题研讨, 再围绕课例和主题研讨进行小型培训, 使“研中有训、训中有研”。 (4) 实行自主研修为主, 定期集中学习的制度。 (5) 实行网上平台交流制。通过网上平台, 交流共享研修体会、研究成果、优质课程资源。

三、我们开展的工作

1. 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培训。

针对本“工作坊”的大多数教师过去只是零碎地参与课题的部分研究, 缺乏独自承担或负责研究课题的经验, 对课题研究的整体过程了解不足, 对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掌握不多的情况, 我们首先开设了“工作坊”成员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培训, 采用同伴互助模式, 请“工作坊”中正在攻读教育硕士或主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的教师分别主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大家反映, 这样以同伴交流的方式进行的教育科研方法辅导让人亲切、通俗易懂, 听后对开展课题研究就有了清晰的思路, 收获较大。

2. 共研课题。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才能深入触及教学的本质, 才能将教学的直接经验转化为可以普及推广的教学成果, 同时这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 我们确定了“工作坊”的运行机制之一———“带题研究制”。以大家共同研究同一个课题, 实现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回归和实践探索中的理性提升。我们认为, 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和学生学习行为有效的高度融合, 而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是学生学习行为有效的前提。目前化学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度不高。为此, 我们申报并得以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A类课题:《中学化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

3. 以“主题课例式研训”为载体, 开展“化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

有调查显示, 在新课改培训中, 教师渴望有具体课例的专业引领。因为这样的培训直面教师的工作, 帮助教师解决面临的实际难题。按照这一思路, 我们设计了“主题课例式研训”作为本“工作坊”的主要研修形式。操作模式为:确定主题—确定课例—观摩课例—课后研讨—主题培训—撰写反思—“坊主”点评—网上共享。“主题”是化学课堂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大家在教学中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需要突破的专题;“课例”既有本坊教师执教, 也有坊外教师执教;“观摩课例”是以我们设计的“化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调查问卷”中的53个问题为切入点, 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课后研讨以“针对自己的研究主题, 发表自己的见解, 解决自己的问题, 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主要目的;“主题培训”是“坊主”围绕主题课例和主题研讨即时进行的小型培训;“撰写反思”则是促使执教者和听课者针对研究主题和自身教学的困惑, 进一步深度思考;“‘坊主’点评”是“坊主”针对各位“坊友”的反思做精要点评, 实现彼此交流, 互相学习, 分享经验, 共同成长;“网上共享”是在我们的网站设置《听课随感》栏目, 将各位“坊友”撰写的反思和“‘坊主’点评”供大家分享。这样的研训对教学有直接的价值, 大家有收获, 因而有兴趣, 参与认真、积极。

4. 精心打造我们的“工作坊”网页。

“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网站是我们交流分享的最佳平台。我们对“工作坊”网站建设有这样的思考:质量为先、美观精致、展示自我、凸显特色、优化资源、内容丰富、有效分享。现在, 我们的网站已经在区内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我们的收获

收获一:教师的成长, 一定要在思索中去实践、在研究中去总结、在成果中去不断反思。

我们全体团队成员依托“工作坊”平台学习、共研、分享、反思, 从课堂中发现, 从学习中提高, 从研讨中明白, 从分享中收获, 从反思中悟出, 提炼出有价值的实践智慧, 同时又催生出新反思。特别是研修采取的反思模式, 让我们共同走进反思, 感悟反思, 学会反思。

收获二:“特级教师工作坊”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特级教师工作坊”的运行模式能够充分整合“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这三种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特别是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氛围, 同伴互助、平等对话的互动, 营造出昂扬向上和彼此信任的培训场域, 将我们所有的参与者都带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篇9: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两位专家的课,集学术与艺术于一体。课堂上,她们深厚的文化底蕴、规范干净的教学语言令人钦佩;对学生看似“蜻蜓点水”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诱导让人折服。尽管我还有些雾里看花,但总算明白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对照专家的示范课,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真令人汗颜,尽管我们也调整了学生的座位形式,课堂上也尽量避免“满堂灌”,但只是流于形式,做表面功夫,并未从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形式上进行彻底的“手术”。究其原因,還是不能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总觉得漏讲了某一处,就会留给学生一处空白。无法由“牵着学生走”过渡到“引着学生走”。那天,两位专家所进行的都是第一课时字、词训练和朗读训练教学,她们所采用的以朗读促进对词语的理解,再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感情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而我们在进行字词教学时,总是笼而统之认、读、记,学生死记硬背后仍然一知半解,更别说会应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在我们的大脑里根深蒂固,在这种思维控制下的课堂只能是呆板的、低效的。

俗话说:“看花容易做花难”。两位专家的示范课,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吹进了阵阵春风,对我们有较大的触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一定要仔细研读文本,寻找最佳教学突破点,并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交还给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力争创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篇10: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土城小学 刘永清

10月31日,我参加了“省级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有幸与省特级教师零距离接触,一睹他们的风采:亲切的教态、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特别是她们对于课堂的“掌控力”令我我佩服,他们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听他们讲课是一种享受。当然,我知道,这绝非是一日之功。通过这次学习,我有这样几点心得: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创建真正育人乐园。

从特级教师的示范课中,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求真务实”这句话。课堂上老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对学生没有很多的限制,这样一来学生就得到充分的放松,整堂课学生都没有被束缚的感觉,举手的学生多了,发言学生的学生多了,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人也多了,课堂自然而然的“活”了起来。我觉得真正的课堂就应该这样,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研读,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建真正育人乐园。

二、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实效。从讲学团名师汤金华老师的课中,我感受到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要知道这样的示范课是“现场直播”的,在讲课之前老师和学生并不熟悉,也没有多少时间接触,但是在课堂上你俨然看不出这些学生和老师是第一次合作,仿佛他们是早已熟悉的老朋友一样有默契。一开始老师用蜡烛跷跷板引入课题,再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现场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器材(工具)的共同点。然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三、合理引导,注重实验过程。在给学生介绍完所要完成的实验后,汤金华老师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数据记录表格。这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提高很重要。从学生设计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实验的认识,也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明确实验中所测得科学量和数据。其次在规范学生操作上,对学生做出了示范,说明实验准备过程中。然后就是根据实验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也给学生的猜想充分的解释。帮助学生否定自己的猜想。

我觉得这次培训是非常有效的,是一次对自己教学思想的改造,它让我们的业务水平能不断地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通过这次学习,我提高了对初中科学教学的认识,理清了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路,找到了自身的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这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提升自我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次学习中,专家名师没有给我们大谈理论,而是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实际经验和建议。“国培计划”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像

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篇11:听特级教师巡回讲学体会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从主宰课堂的地位上退了下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师只有善于关注、倾听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有可能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使我认认识到,善于倾听是教师的品质,意味着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与尊重;善于倾听,善于捕捉信息,抓住一个个教育的切入点,是新型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只能是指导者、研究者、参与者。一句话:过去是学生听老师说,现在是老师听学生说,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行为。

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

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第一,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有些教师在“公开课”上为了更“安全”、更好按预定计划进行,往往把问题答案限制在自己所熟悉的范围之内,对于超出自己认为是恰当的范围之外的答案,就会拒绝。久之,多数学生将对所谓的“发言”感到乏味而拒绝。教师总是在等待更确切的回答,要么一个一个地叫下去,浪费了课堂时间;要么直接叫那些能够准确回答的好学生,这几乎使课堂变成几个学生的舞台和多数学生的看台。

第二,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教师的反馈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者妨碍学生的参与。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相信自己、展现自己、欣赏自己的过程,这种提问方式带来的成就感和成功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

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面对错误答案时,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回答。有时候,学生开始回答了,却被中途打断,只能听教师对回答的提示;或者,学生开始了一个错误的回答,马上被教师打断,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很明显,“这两种后果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如此的错误,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两种做法都不是有意的,但学生就是这么看的。”这样,学生会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需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至少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使用“提问”来惩罚学生,这也许是“提问”中最严重的误解之一。比如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问他一个更难的问题;对于干扰课堂秩序的学生,问他一个不可能知道的问题。等等。有的教师可能出于好意,但不管出发点如何,这类问题确实是惩罚。因为这可能让学生自我感觉很差,自信不足,更紧张,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些只会对学习过程产生阻碍。

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教师的“追问”、“补充”和“赏识”是必要的。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喜欢经常使用一些几乎“无效”的“补充”或所谓的“赏识”:“好极了”或者“哇喔”。真正有效的补充和“赏识”至少应该是真实而真诚的:“不要使用这种程序化的、毫无意义的反应,你应该尽力澄清、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或评价学生的回答。”

有效“倾听”是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真正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要让学生掌握知识,首先教师自身就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知识。教育界有句老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自己肚皮里没有“东西”,再好的设备、再漂亮的图片、再好听的音乐,也只能让学生产生一时的兴趣,听厌了、看厌了,可能学生就要睡觉了。

要保障学生有效地听讲,授课教师就必须要有很好的教学控制能力。众所周知,学生顽皮是天性,放任其自由打闹就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一味打压学生又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感,学生不说闹了,但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了,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有效性了。

篇12:区培计划特级教师巡回讲学

专 题 简 报

(第126期)

江达县小学校办编

2018年10月18日

2018年西藏“区培计划”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莅临江达县小学开展藏文听评课和专题讲座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月18日,2018年西藏“区培计划”特级教师巡回讲学组莅临江达县小学开展藏文听评课和专题讲座活动,全体藏文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18日上午,高级教师桑德龙珠在江达县小学开展了藏语文教学专题讲座活动。桑德龙珠老师从小学藏语文怎样备课、授课、听课、评课、说课经验交流,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教师们相互学习探讨。讲座过程

中,老师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结束后与特级教师交流、讨论、学习,可谓是人人思考,人人研究,人人进步。

下午,江达县小学藏文教研组次仁老师进行了藏文公开课,桑德龙珠老师深入课堂听取课程。随后,进行了评课以及教学指导:首先对我校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工作表示敬佩,对教学上的突出的亮点和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组在评课过程中循循善诱,耐心指导,从备课、教案的设计、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控、重难点的讲解、教学方法的设计、课堂和课后师生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

通过此次活动,我校教师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打造充满吸引力的优质课堂,形成自己独特魅力的教学风格,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撰稿人:苏琪

审稿人:贡秋旺姆)

篇13: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20xx年5月26日对于我的教学生涯来说是一个有着不一样意义的一天,这一天我在聆听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这一天我走进了三位不同类型的老师的课堂――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名师和黄冈名师;这一天我感受到了不同阶段老师的课堂魅力和艺术;这一天我也隐隐触摸到了自己教学成长之路的瓶颈。这一天感触很多,收获很多,经过几天的酝酿、发酵和反思,我整理如下:

一、课堂中教师的魅力在于“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手法

三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就在于三位老师把控各个课堂环节中的自然和巧妙。第一节课是青年教师万老师执教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整节课万老师很巧妙的运用学校开展的兴趣数学活动(魔方比赛)这一情境将学生带入整节课的学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都能感受到万老师富有创新的设计和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但与其它两位老师在环节的过渡和衔接方面的比较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年轻教师的差距。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和万老师的这节课,我发现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是为了某一环节而教学,下一环节又是新的开始,无形中将课堂肢解开来。而反观程老师和吴老师的.课堂,我发现他们均能做到一节课围绕一个话题(问题)展开,像是在与学生对话,如一个智者在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中就能将这节课的知识生成,理解、应用。真是浑然天成,润物无声。

这就给我指明了今后课堂教学的方向。要做到心中有生(学生的已有经验),心中有“书”(要带学生到哪去),心中有“路”(怎么引学生自己去而不是强拉去)。这就需要我自己平时多钻研教材,研读课标。做到细致详细的真备课,而不是备假课。

二、课堂中教师的魅力在于“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对话

程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老师和学生能心灵相通。程老师和学生的问答对话轻松自然且能很好的达成预定效果。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总困惑我的是感觉自己和学生不在一个频道,往往对于我提的问题,学生的作答牛头不对马嘴,和自己前期的预设相去甚远,导致课堂的低效和疲惫。印象最深的是:程老师提的一个问题:“为了更好的表示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你还可以选用哪种整理数据的方法?”而在我的课堂中往往是这样提问:“你还有其它整理数据的方法吗?”对于学生来说,程老师的提法很容易让他回忆起上节课的折线统计图,而我的提问太大让学生不知如何答。

反思后,我觉得要做到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相通,我今后要在课堂提问上多努力,做到准确而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当然这还只是小目标,课堂问题的设置是富有艺术的课题需要我不断的探究和思考。

三、课堂中教师的魅力在于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赞美

课堂中教师运用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这三节课中,这一点我也感受很深。一位有魅力的老师是不会吝啬自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赞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又是我最容易丢失的。之前我觉得课堂中老师表扬和肯定学生很做作,浪费时间。但经历这三节课,我发现恰恰相反。老师的肯定和赞美能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快乐和喜悦中学习。特别是吴老师的课堂,吴老师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语言真诚的回应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尊重和课堂的平等。所以吴老师的课堂让孩子很开心轻松。

篇14: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学习心得

景阳乡中心小学

盛进仕

2013年5月27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幼教专家巡回讲学郧西站一天半的学习和培训,感谢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让我重回课堂,静下心来,认真听课观摩学习。

参加这次教师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认识到,幼儿教师是生活在“镜子”里的,时时刻刻都有孩子在注视并模仿着我们,我们是每个孩子的榜样,应该做一个有理有节的人。而且在新的教育时期,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思想与观念,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来实施创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作为幼儿园集体中的一份子,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职业规律,具体团队意识,敬业爱岗。“教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在经过了这一次的教师培训之后我对“教师”一词又多了一些新的认识,也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这次的教师培训,对我们都非常有意义,我们工作过了,有自己的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带着自己的体会、感受和问题去学习,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一天半的理论培和优质课观摩虽然时间非常短暂但却十分宝贵,两位幼教专家的《幼儿集体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园所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讲解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理念和新的幼儿教育知识。三位老师的学前班体育活动、美术欣赏、音乐教学,让我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和教育。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我们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通过新时期幼儿教师专业培训,让我我懂得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树立坚定信念的重要性,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对于我们这些幼儿老师来说,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处理好幼儿教学目标和家长思维误区是一个难题,两位专家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帮助。使我们对教育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配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继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承载着 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学习,我将以老教师们为榜样,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刻苦钻研。在教学中,我会努力去工作,丰富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而在生活中成为他们亲密的朋友,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篇15:省特级教师巡回教学听课学习体会

——2013国培体会.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

郧县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 肖祥明

5月30日,31日,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讲学在郧县实验中学举行,这对于我们语数教师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听了四节课和两个讲座。四节课属于“同属异构”课,我县城关一中教师肖平和武汉名师宋承洋共同讲授八年级的《中位数和众数》一节,我县谭山中学教师全景礼和武汉中学名师李霞同讲一节课——八年级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复习课,可以说是风格各异,特色突出。每一节课过后,湖北省特级教师彭友林都作了精彩的点评,让人受益匪浅。两个讲座:先是宋承洋教师向到会的郧县老师讲了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感人至深,振奋人心;接着听了特级教师彭友林的讲座《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专家的讲座由浅入深,入木三分,不讲空洞乏味的教育教学理论,也不死板地讲条条框框,总是从细节入手,从教学个个环节的处理与把握入手,并把每一个个人观点与生动的教学案例相结合,让人听的入耳,学着易学。聆听专家的讲座,老师感慨万千,在交流会上,老师畅所欲言与专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向专家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都得到了专家认真解答,请允许我向专家名师说一声:谢谢!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每一个讲座都有值得品味的独到见解。以上是我的总体感受,每一节课的精彩细节恕不赘述,下面我谈一谈几点收获: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 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比如,宋承洋老师在讲《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课,从开到最后都围绕“一家公司招聘广告中月平均工资1200元是真实的吗?”这个问题进行,可以说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也体现老师教学水平的高超,教学构思巧妙。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武汉中学的名师李霞,教态亲切自然,语言非常具有亲和力,讲解主次分明,丝丝入扣,我想:我的课堂什么时候也能这样生动呢?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 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会,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课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总之,倾听老师们的精彩课程,使我既增长了理论知识,又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

上一篇:学生会期末总结报告下一篇:就这样,我点亮了自己的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