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在激情中燃烧—二小少先队汇报

2024-04-12

火炬在激情中燃烧—二小少先队汇报(精选3篇)

篇1:火炬在激情中燃烧—二小少先队汇报

奎屯市二小党建带队建工作总结 我校少先队工作紧紧围绕团市委、市少工委和学校全盘工作有序展开,全面贯彻落实少代会精神,按照“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以养成教育、体验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为有效途径,积极开展主题教育、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常规工作,为队员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

我校少先队有1个大队,12个中队,一名大队辅导员,12名中队辅导员。26名校外志愿辅导员。

一、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建立和谐辅导员之家

为了让中队辅导员们能够发挥所长,增强辅导员们的团队意识,在党支部的关心、支持下,由少先大队牵头,建立辅导员之家。在这里,遇到事情大家集思广益,召开辅导员工作交流会,介绍自己的好做法,推广别人先进的经验,及时的沟通,先进的管理中队的方法与大家共享。在辅导员之家,“T”型桌子的摆放更彰显了每个辅导员个性的一面,“T”型的桌型预示着每一位辅导员可望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形成了凝聚的辅导员团队。辅导员之家设立了谈心角,是为队员们排忧解难。一改辅导员坐着,队员站着的局面,坐着谈心,促膝交谈,平等对话,心与心的沟通形式在改变,效果也在改变。墙上的每一幅画,每一点创意都凝聚了辅导员们的心血和智慧,也体现了辅导员们每天的工作状态。大家在家一样的环境中互相交流,一起分享各自的喜怒哀乐。大家诉说着自己的心情,互换着自己的经验,享受着这份惬意。在这里,大家共同进步着、成长着。辅导员之家的成立,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少先队活动也丰富多彩了,凝聚力大大增强了。

二、加强少先队组织和常规建设,自身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1、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每周一的升旗再平常不过了,少先队就是要在这样一个平常的工作中彰显它的魅丽----对全体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实实在在的为爱国主义教

育搭建平台:精心挑选国旗下演讲的学生,从不重复,力求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这样一个光荣的使命,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播下爱祖国的种子。稿件的选定则是根据每月的教育主题,当然也会随着国内的一些形式做相应的调整,使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大事,不只是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这样细心的准备,目的只有一个,让全校的少先队员在每周接受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让升旗这一形势成为内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堡垒。

2、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大队干部竞聘上岗。自己的干部自己选,在新的学年少先队大队部举办“我相信、我能行”大队干部竞选系列活动。一份份书写规整的竞选演讲稿,一个个自信的表白,一声声朴实的誓言,打动了台下队员的心,他们为候选人送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学生参与管理自己组织的体现。舞台是孩子们的,相信他们一定能在这个舞台上茁壮成长!

3、加强少先队宣传建设,继续办好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广播于10月1日改版,由原先的每天下午课前播音,改为每天课间操时间播音,全体队员静静聆听奎屯市各个学校的播音栏目,广播都规范有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音优美,充分发挥队员主体作用,起到信息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扇重要窗口。

4、以“雏鹰行动”为载体,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队员的整体素质。根据雏鹰行动争章达标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各年级中通过定章、争章、护章等环节开展雏鹰争章活动。队员们在活动中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从而提高了自身素质。

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

1、建筑充满爱的生活,营造爱的氛围。

3月8日,学校少先队举办了“只要妈妈露笑脸”主题教育每个少先队员怀着感恩的心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暖流体现在她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3月15日,学校开展了“希望工程一日捐”的活动,队员们把平时的零花钱攒起来捐给那些贫困灾区需

要帮助的小朋友,让他们一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在这里,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信誓旦旦,有的只是内心的良知,这良知汇聚成爱的海洋,驻扎在每个孩子心中。爱的教育水到渠成,真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4月,学校举办了红领巾心向党《春天的故事》演讲比赛,来自3—6年级的同学相聚在一起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不能忘记,是革命烈士的流血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一篇篇革命英雄的故事给人勇气、智慧和理想。

5月4日,是中国共青团成立89周年,团支部书记为六年级的少先队员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团课。通过这次团课,大家对团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表示上初中后积极加入共青团这个光荣的组织。

在五月这个火热的季节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校少先队贯彻奎团联发{2010}8号文件关于在全市少先队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教育,学校举行了“创先争优、争当四好少年”演讲比赛,同学们用激情的话语和风采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少先队员应具备的品质,提醒队员们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让广大队员争做四好少年的要求。学校组织4-6年级的同学观看《建党伟业》,并且通过画国旗、国徽、党旗,唱红色歌曲等活动庆祝建党90周年。

为了增强队员们的国防意识,5月28日,少先队大队部组织5、6年级队员到共建单位,进行“体验军营生活日”活动,通过参观红色尖兵连连史、观看战士整理内务、听国防教育课等,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国防意识,将国防教育工作直观化、形象化,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学们将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最可爱的人”,以表达对官兵们的敬意。最后张指导员一番励志的讲话,更是燃起了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红领巾心向党”庆六一活动在一年级小朋友优美的舞姿中拉开了帷幕,今年的“六一”来自伊犁州师范学院奎屯校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少先队员一起通过朗诵中华经典诗词、舞蹈、体操等形式,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放飞愉快的心情。

在队旗的召唤下,在六月一日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大队部举行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入队仪式。这一天将有60个孩子要加入神圣的少先队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在队鼓声中,在鲜红的队旗下,孩子们庄严宣誓,红艳艳的领巾映衬着他们的笑脸,多么灿烂!又是多么令人欣慰!新鲜血液的注入,无疑给少先队工作者的肩上搁放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

9月1日,少先队大队部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组织全校师生在各中队准时收看了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主题为“幸福”的《开学第一课》。在节目《幸福》的主题引领下,各中队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畅谈“幸福”是什么?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一个个理想最终汇聚成“幸福”。

九月十八日,是让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却的日子。队员们通过观看纪录片《多事之秋——九一八》,让他们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树立和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9月24日,来自徐州援疆的同志分两批给我校70多名同学寄来了爱心包裹,让我校学生感受到了遥远地方的关心和爱护。10月13日建队日,在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62周年的节日里,我校举行了“红领巾心向党”新队员入队仪式,来自一年级的60名同学光荣的加入

四、学习自治区八届党代会、伊犁州二次少代会精神,争做四个好少年。

自自治区举行第八次党代会、伊犁州第二次少代会召开以来,少先队大队部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主题队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还组织辅导员进行专题学习。队员们通过写感受、手抄报的了少先队组织,通过大手拉小手,让新队员感受到了希望。

形式体会精神,队员纷纷表示,一定要不辜负党的殷切期望,把精神落实到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全过程,胸怀“四好少年”目标,继续争当“四好少年”,展现出少先队员的精神和风采。

五、坚持工作品牌,大力开展青少年危情自护教育

1、把红领巾行动,青少年危情自护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夯实请进来工作。大队部陆陆续续邀请学校共建单位交警中队和公安分局的同志对队员作法制、安全教育的专题报告等形式,组织队员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强化队员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观念,培养安全的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使队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此同时,我们还不间断地开展红领巾行动,正确的引导学生尊重民族风俗,并抓住民族节日这一契机,对校内的民族孩子送去节日的祝福,让他们体验到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温情。

学生的安全,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就像一个金字塔,是学校稳定的必要条件。

少先队把常规工作贯穿始终,让各种形式的活动成为载体,不断地优化育人形式,不断地深入育人方法,不断地构建育人平台。为学校营造了育人的环境,为学生铺就了健康成长的、全面发展的道路。

一年在充实与忙碌中走过。蓦然回首,我不禁喟叹:“生命有结束的时候,育人却永无止境。”少先队的工作其实就是育人的工作。“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成为学校每年的工作之首位。那么少先队就是学校育人的排头兵。作为担负培养现代化人才基础教育重任的排头兵,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任重道远。我们会本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工作作风,不断完善少先队工作,会拿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英勇气概,发扬“立足一流,永不言败”的精神,用实际行动,拿优异成绩来共同奏响第二小学的最强音,共同打造第二小学辉煌灿烂的明天!

奎屯市第二小学党支部 2010年11月

篇2:激情在落寞中燃烧

其实《呼啸山庄》是一部充满激情的作品, 虽然流露出落寞、感伤的因素和阴森恐怖的场面, 然而依旧如一团熊熊的烈火释放着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正因如此, 小说中所蕴含的情感底蕴和爱美哲学才能深深地震撼人的心灵。本文试图以激情作为切入口, 以心理学的知识为支撑, 通过激情的女子和女子的激情———关于艾米丽·勃郎特, 激情的集中释放———希斯克利夫的爱与恨, 激情的全面互动———两代人的爱恨转换和融合这三方面来阐述小说中的激情。

一﹑激情的女子和女子的激情———关于艾米丽·勃郎特

作者艾米丽·勃郎特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一位严肃认真的牧师, 母亲善良羸弱, 不幸早早离开人世。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 艾米丽与兄弟姐妹们在约克郡荒凉的沼泽地度过了缺少阳光与欢笑的童年。因自幼便失去了母爱, 后来两个姐姐相继逝去, 艾米丽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随着她的成长而与日俱增。然而这无趣无爱的现实生活并没有催垮年轻的艾米丽, 相反, 她对自由的渴望, 对爱﹑浪漫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可以肯定地说, 艾米丽·勃郎特是一个激情浓郁的女子, 在她的心中, 始终有一股熊熊的烈火在燃烧着。

对现实的失望使艾米丽·勃郎特把绝世的才情, 青春的灵感倾注在她的文学作品里, 勾画出一方世外桃源, 为一场惊世骇俗爱情悲剧提供了惊心动魄的浪漫天地。这个非凡的爱情故事演绎在她的小说里, 可以看做是女作家对真爱的诠释, 也是女作家内心涌动着的激情在释放。

无论是作者身处纷繁复杂的社会, 还是小说显现出来的环境氛围, 我们都可以看出在艾米丽身边总有一股无情的落寞在阻碍其内心激情的释放, 但落寞终究不能与浓郁的激情抗争。这在小说最后以与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魂的融合, 小凯瑟琳与哈里顿之间朴实平凡的爱中显现出来。当时的英国虽然已经完成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在向前发展, 但社会冲突却日益激化, 劳资矛盾更加尖锐, 整个社会处于极度动荡之中, 人与人之间处在冷漠的状态之中, 缺少一股真情, 内心之中缺少一股昂扬向上的激情。作者艾米丽与主人公凯瑟琳虽然天性大胆、自然、真实、无伪并浪漫多情, 但她们却终究无法摆脱现实感, 而这种现实感始终在告诫她们: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 没有社会地位的婚姻是难以拥有长久的快乐与幸福的。现实之间的人情冷漠, 也只有寄托于现实之外的一种内心情感的燃烧。而从小说当中我们看到无力抵抗现实又不愿意放弃爱情的凯瑟琳所遭受的内心折磨, 正映射出作者艾米丽处于矛盾现实当中的苦痛。艾米丽对凯瑟琳的波澜情感作出细致入微的刻画正揭示出作者自己的精神世界。

艾米丽·勃郎特, 这个孤独神秘而又激情洋溢的名字, 将永远闪烁在世界文学经典之中。作为一个激情的女子, 她把她所有的激情倾注在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中。无论是书中的故事还是主人公的生活, 无一不是激情的释放和外化, 可以说《呼啸山庄》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浓缩了艾米丽一生情感的精华。

二、激情的集中释放———希斯克利夫的爱与恨

“爱”与“恨”既是人类情感的集中体现, 又是《呼啸山庄》中的主题思想, 它在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身上得到集中体现。然而在希斯克利夫身上并非只有“爱”与“恨”的因素, 希斯克利夫还是一个充满原始野性的复仇狂。他报复辛德莱, 报复埃德加, 骗取依莎贝拉的爱情, 将哈里顿贬为奴仆, 成为自己的过去。这一系列都可以看出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十恶不赦, 充满血腥与野蛮的“复仇狂”, 是恶魔的化身。在整个世界文学之中, 有许多复仇者形象的刻画, 但能像艾米丽那样深入内心深处, 把握人性的复杂变化去描写复仇者的却是比较少的。希斯克利夫由老恩肖带去呼啸山庄, 本应该是幸运的, 但自从老恩肖死去后他备受辛德莱的欺凌, 被贬为奴仆, 不准与凯瑟琳来往, 以及后来凯瑟琳背离, 嫁到画眉山庄成为林顿之妻, 这些痛苦的经历都导致希斯克利夫仇恨的火焰燃烧得更加剧烈, 可怕的复仇毒素也在急剧地滋生, 最终让他成了人见人怕的恶魔。实际上, 在希斯克利夫复仇的背后始终流动着一股真爱的潜流, 也许是爱之愈深, 才恨之愈切缘故吧。在《呼啸山庄》中, 爱与恨同时缠绕着希斯克利夫, 使他的灵魂游荡不安, 直至生命终结。从表面上来看, 希斯克利夫桀骜不驯、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充满着痛苦的自我意识, 他拥有一个非常苦痛而又躁动不安的灵魂, 这种苦痛渗入了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 言尽了人的生存本能的欲望和无限渴求。因此, 希斯克利夫是个撕心裂肺、痛断肝肠的绝望恋人, 他的无休止爱的火焰在熊熊燃烧起来的恨的烈火中得以永生, 他的滚滚激情也在落寞中熊熊燃烧起来。

希斯克利夫本是一个正常的人, 有着正常人的种种心理需要, 他在备受辛德莱的莫名欺凌的时候, 一直以老肖恩和凯瑟琳对他的爱维持一种心理的平衡。其中, 凯瑟琳的爱对他来说更为重要, 犹如一个溺水的人紧紧抓住救命的浮木不放。[2]然而, 不幸的事随之即发, 凯瑟琳离他而去———她嫁到了画眉山庄。在当时, 社会关系, 以及种种条规、宗教观念道德准则和传统习惯, 使人性之中最纯美的因素———爱情伴随着人性而凋零。希斯克利夫深深地爱着, 但又为这失去的爱而怨恨, 他成为绝望的恋人, 正如他对凯瑟琳所说:“凯瑟琳, 你知道只要活着就不会忘掉你!当你要得到安息的时刻, 我却要在地狱的折磨里受煎熬……”[2]在这里, 希斯克利夫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恨、痛苦。对于现代社会沉溺于物欲的人来说, 希斯克利夫的爱情风暴, 无疑是对他们一次真正灵魂的剖白, 污浊情感的涤荡。

作者总是让希思克利夫具有双重身份:一个绝望的恋人, 一个无情的复仇者。不管你是否认可, 总之, 她给予了“恶”一种推动力, 或者一个感情上的动机, 让你感觉“爱”就在“恨”的后面, “恨"是“爱”的派生物。爱与恨之间彼此对立又互相统一。

三、激情的全面互动———两代人的爱恨转换和融合

《呼啸山庄》始终都在围绕着“爱”与“恨”这对激情在描写, 它们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 既对立又融合, 同时在相互转换。这种转换特别表现在恩肖与林顿两大古老家族的两代人之间。

恩肖与林顿两大古老家族在19世纪资本主义的英国, 都可以算作是名望的家族。不名姓氏、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希斯克利夫侥幸遇上老恩肖, 被收养为子, 这使他免于饥寒饿死, 也使他成为恩肖家族第二代中的一员。他本以为众人会善待他, 这却成为他遭受压迫的原因。老恩肖死后, 老恩肖之子辛德莱把他降为奴仆, 不仅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权利, 还百般凌辱他, 使他遭受种种虐待, 这种境况足以使圣徒变成恶魔。希斯克利夫就是因为这无端的凌辱而点燃仇恨的焰火, 炼就了他那坚韧倔强的反抗性格, 对凌辱者充满了刻骨的仇恨, 因而此时在心中发誓要反抗到底。凯瑟琳的出现则让希斯克利夫暂且把仇恨搁置一旁, 在他的心中还会有一点爱的火苗在燃烧, 这样使得希斯克利夫以他独有的方式表达对凯瑟琳的爱。这一切与凯瑟琳之间的欢乐都让希斯克利夫看到了人间还有真情的存在, 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冷漠无情。但事情并非希斯克利夫想象的那般美好, 林顿的出现打破了希斯克利夫这一爱的幻想。带着乡巴佬固有的自卑, 他妒忌林顿淡淡的头发, 白白的皮肤, 仇恨他穿好衣服和举止言谈能遵循礼节。可见在幼小的希斯克利夫心灵上早已蒙上一层“恨”的情愫。凯瑟琳从画眉山庄回来后变得端庄, 漂亮﹑有素养, 这使希斯克利夫很是不悦, 他认为凯瑟琳这是故意在回避自己, 要拉开与自己的距离, 不愿过贫困的生活, 因而在得知凯瑟琳要嫁给林顿的前夕愤然离去, 其实他那充满野性的复仇火焰已燃烧到了极点, 内心的怨恨已不可阻止。他报复辛德莱对他以往的百般欺凌, 让其堕落﹑腐蚀﹑身败名裂, 进而剥夺他的呼啸山庄, 把辛德莱的儿子哈里顿贬为奴仆, 让其与仆人一起干活, 听从自己的随意调遣;报复林顿并骗走凯瑟琳, 利用依莎贝拉的感情一步步地迫害林顿与占有画眉山庄。随着时间的一步步推移, 扭曲变态的复仇毒素一步步地在侵蚀他那充满野性﹑血腥与残酷的灵魂, 致使其可怕度﹑可恶度与魔鬼相差无几, 人见人怕, 连魔鬼都让他几分, 导致流传着:“希斯克利夫已经疯了, 已经成为魔鬼。”最终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每个人都在逐渐远离着他这样一个内心充斥仇恨的人。

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爱情故事虽然非常简单, 但当我们把两代人的三种情感经历联系起来看, 就能看到他们在激情中的转换与融合。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那种超越生死的爱似乎只有在神话中才会出现。但这种田园式的爱情却是作者情感的归宿, 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真爱。在这里我们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艾米丽对激情的一种反思, “爱”与“恨”要通过转化进而融合才能支撑起人类真正美好的感情世界。

参考文献

[1]艾米丽.勃郎特著.杨苡译.呼啸山庄.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0.

[2]刘平.爱情心理学.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1.

[3]殷企平, 童燕萍.英国小说史.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 1983.

篇3:在课堂中,让激情燃烧

1.用教师饱满的热情去点燃激情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从到达教室开始,从动作上、语言上显现出激情,体现出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

进教室时,教师步速略微加快,迅速走上讲台,不是特殊需要,切忌慢慢吞吞地走上讲台。师生互相问候时教师尽量用最大最宏亮的声音向学生问好。

2.凭借亲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去点燃激情

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的激励手段。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细微的关怀,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当学生的情感大门向着教师敞开的时候,正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施加影响力的最好契机。学生对教师的亲近,自然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教育的效果就好,而当传授知识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自然集中,教学效果当然也就好。与自己喜爱的老师在一起上课是一种幸福快乐的享受啊!

3.创设教学情境去点燃激情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因而要有目的地创设教学的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妙设问题去点燃激情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设置疑问是向学生下达思维任务,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之产生探索的愿望和热情。要引发思维,这可通过思考问题来培养学习兴趣。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对学生任何一点思考的结晶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信任的心理,一旦他们的思考得到老师的认可,那么,他们对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肯定会很珍惜,而且会以更大的热情去思考下一个问题。

课堂上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并善于采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5.用师生、生生互动去点燃激情

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做到师生的交流,还要做到生生的交流。教学过程是一个全息的过程,教学中的对话要充分体现其间的互动性,就要促使每个学生、教师参与其中,而决不能只局限于教师与个别优秀学生之间。“抛绣球”无疑是促进多边互动的良策。即当教师认为某一学生的发言有重大意义值得再强调、修正或展开时,可以用这样的发问:“谁听明白他的话了?”“他刚才说什么了?”或者用“谁来帮他把这个问题再说得清楚一些”之类的话语把“绣球”抛向更多的学生,实现对话向更广的方向拓展。因此,我们要有机协调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以营造学生积极活动的环境与氛围,增强思维的扩展空间与活跃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必要时可争论辩解。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对某些知识或问题在认识、理解上出现了分歧,从而通过进行适当的争论、辩解等形式来达成共识,或者做必要的澄清与疏理。

上一篇:描写人心情着急的词语下一篇:联锁基本知识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