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诵金刚经的方法

2024-05-02

持诵金刚经的方法(精选9篇)

篇1:持诵金刚经的方法

《金刚经》阐释的是佛教最高深的智慧,即佛教的空性,而不是所谓的世俗聪明才智。能够体悟佛教的空性,就能见性成佛。如何才能体悟这种空性呢?要从破相、去执、无我三个方面去体会。

我每天早上都起来持诵金刚经,念了一年多了。

今天早上念诵金刚经,念到一半,忽觉有所感应,法流遍满全身。回想以前,为了要让念经有感应,用了许多方法;又看到禅学会的「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知道不能用分别心去诵念,于是自己想了很多方法要达到离分别。

这些方法包括:

一.用很专心的态度去念,以求感应。

二.金刚经只念;而不去管念的是些什么字,念了不知其意,谓之无分别心。

三.以自心不动,而只口念经,经意不能入我心,以达如如不动之境界。

四.认为念经要无念,故若出现杂念,则烦恼懊丧不已,有时想一想,念了一年还是有杂念,不免责备自己,但杂念还是照来,深以为苦。

今早念经时,以平常心念金刚经,望文而不去思惟其义,结果法流仍然遍满全身,充满安祥。回想过去一年,为了一句「离分别心」,走了千山万水,仍不得其门而入,不禁悲从中来,大哭一场,久久不能自已。因为执着一句「离分别」,我用了很多方法,要达到离分别皆不可得,愈用力念胸口愈闷,如有石头堵住,如今以「平常心」、「口念心行」、「不用思惟」来持诵金刚经,可得感应,并且胸口舒坦,毫无压力,如果不是 耕云导师的指点,还不知要到何时才能醒悟。想尽办法要离分别,本身就是分别;在此以十二万分的感谢,来感恩 老师的慈悲与指导。

如今体悟到以「平常心」、「口念心行」、「不用思惟」来持诵金刚经才是对的,念头来了、随它;念头去了、随它,只要念完把经一合,看看是不是还是原本的安祥心态,如果是就可以了,在此再次感谢 老师的提醒,谢谢老师。

此外持诵金刚经不要有压力,放轻松,若放轻松则愈念愈快乐。不用要求「念好」金刚经,也不用管境界、觉受,也不用管杂念,知道就好。老师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以后有空时,可以寻找念头的起处,知道念从那里来,如此既可不为念所系,又可参禅,岂不快哉!

拓展阅读:读金刚经的好处及作用

本人感觉佛学就类似科学,是研究宇宙生命的一种科学。佛教的许多理论按现有的科学还无法解释也无法企及。佛教经文众多,这些经文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关于宇宙和生命的知识。在这跟大家推荐下“金刚经的好处及作用”。

读金刚经的好处:

明朝正德年间有位皮匠叫严江,平日喜欢持诵《金刚经》。中年时,常去寺庙担柴做饭,更加精进修持《金刚经》,声声不绝地念阿弥陀佛圣号。到了六十多岁,忽然有一个月不吃饭,每天只喝一点水,没有饥饿的`感觉,身体亦无有痛苦。他向别人说:“现在我的身心没有一点痛苦,非常快乐。”并清楚地讲出圆寂的时间。圆寂那天,劝告别人此经不可思议功德,要经常念诵。之后沐浴更衣,金刚跏趺坐,安祥圆寂了。遗体进行荼毗时,出现了许多舍利子,舌头犹如金刚石般烧不坏,成为坚固舍利,用手敲时发出锵锵的声音。

获得人身

篇2:持诵金刚经的方法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论述佛教般若思想的重要经典,也是禅宗的重要典籍之一。在现代比较流行的佛教经典中,《金刚经》以通俗易懂,涵义深刻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金刚经》是佛陀为常随千二百五十人讲说的经典。在本经中,佛陀特别为须菩提等诸大弟子讲说了持诵、讲说《金刚经》的诸种功德。经文中论说持诵、讲说《金刚经》具有以下功德。

首先,受持、解说《金刚经》胜于七宝布施。

在《金刚经》第一品“无为福胜分”中,佛陀向须菩提等诸大弟子讲说了受持本经,或者是受持经中的四句偈语,为别人讲说这部经典或者只讲说其中的偈语,这个人所得到的功德就远远胜于以恒河沙数的七宝布施的功德。经云: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也是印度人的母亲河,恒河绵延数千公里,其沙的数目不可胜数。在佛经中,佛陀常用恒河沙来比喻数目多得无法计数。在这段经文中,佛陀极言受持、为人讲说经中四句偈的功德胜于恒河沙数目的七宝作布施供养。佛陀运用这样的比喻能给人一种直观形象的感觉。

佛陀在经中亦云: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佛陀认为,受持、为人解说《金刚经》不仅胜于恒河沙数七宝布施,而且胜于以恒河沙数生命布施的功德。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当为了解救他人脱离险境,或是为了保护大众的安全,个人不惜舍己为人,献出自己的生命,很多人都难以从容的去做。能够这样做的人无疑是英雄,其功德也是很大的。而经中却说,为人解说经中的哪怕四句偈语,其功德远比以恒河沙数目的生命作布施的功德还要多。

在本经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中,佛陀作了与前面相似的说教。经云: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其次,持诵、解说《金刚经》可得天人供养。

佛陀在经中告诉须菩提等弟子,如果有人能够讲说《金刚经》中的四句偈语,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会像供养佛陀和佛塔一样来供养这个人。如果一个人能够受持和读诵《金刚经》,这个人所得的功德会更大。佛陀在第十二品“尊重政教分”中说:

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佛陀在本经中,还强调了本经的重要意义——《金刚经》所在的地方就意味着有佛的存在,从而把《金刚经》等同于佛。佛陀还因此要求佛弟子应当和尊重佛陀一样来尊重这部《金刚经》。

第三、持诵、解说《金刚经》能成就无上菩提。

佛陀在经中还告诉须菩提等众弟子,如果有人听闻到《金刚经》,不生惊恐之心,这个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功德。如果有人在佛住世时,或者是在佛灭度之后,能够以虔诚的心受持、读诵这部《金刚经》,这个人就能够入佛知见,成就佛果。并且还能够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本经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对此有详细的解说: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在本经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品”中,对于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金刚经》的.功德有更为深入细致的说明。经云: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佛陀告诉须菩提等弟子,如果有人于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其功德已经算得上很大了,但是,还远远比不上听闻这部经典的功德,更不用说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这部经典的功德了。佛陀告诉众弟子,这部《金刚经》有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功德。如果有人能够受持、读诵此经典,并且广为人讲说,此人能够成就不可称量、无有边、不可思议的功德。此人也一定能够成就正等正觉,将来能够承担起如来家业。佛陀在此,进一步强调了这部经典的可贵之处,要求佛弟子都能够对此经恭敬作礼,以各种香花作供养。

第四,持诵、解说《金刚经》能够消除业障。

佛在经中告诉众弟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金刚经》,能够消除无量劫以来的业障。读诵佛教经典,都能够消灾免难。但在其他经典中佛陀并没有指出,唯有在这部经典中,佛陀特别指出持诵、讲说本经消除灾障的作用。可见其持诵本经的消除灾障的功能要远胜于其他经典。本经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云: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佛陀认为,前世造作各种罪业应当堕落恶道的人,因为读诵《金刚经》的缘故,现世被人轻贱,就能够消除前世的罪业,而且还能够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佛陀还告诉众弟子,此经的经义不可思议,其果报也不可思议,其功德更不可思议。

不仅在经典中论述有持诵《金刚经》的功德,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持诵《金刚经》得到灵验的事迹。

南北朝时期,在梁代杭州招提寺有位僧琰法师,在他初出家做沙弥时遇到一个相面的人。那个人告诉他说:“法师您的面相聪明又有智慧,但却显露出短命之相,不知为何?”僧琰听完相师的话,便请教大德高僧,如何能够延长寿命。大德告诉他说:“佛陀有言,依法受持金刚般若,功德最大,必得延年。”僧琰便按照大德的吩咐,隐居深山受持、读诵《金刚经》。六年之后出山,见到以前的相面人。相面人说:“法师以前修什么功德了,现在得到如此的长寿之相!”僧琰便说:“以前你给我相面说面相短寿,我就隐居深山,专心持诵《金刚经》,别无它事。”相面人说:“真是不可思议。”僧琰因为持诵《金刚经》的功德,成为一代高僧。最后年过百岁,方才寿终。

唐代贞观年间,在遂州有一人死了三天又复活了。复活后告诉家人:我刚死之时,被人追逐,同伴数人到阎罗王宫。中有一僧人,阎罗王先唤来说:“师来,你一生修什么功德?”僧人说:“唯诵读《金刚经》。”阎王听后,称赞说:“善哉!既然是受持《金刚经》,应当升天,为何被错带到这里!”阎王话未说完,见到有天人下来,接引僧人上天去了。阎王又坐下来,问遂州人:“你过去做什么有功德的事情了?”遂州人说:“我过去唯好学习庾信的文章,诸子百家的语录,近来学习《金刚经》,还没有大的收获。”阎王说:“你见识过大罪人吗?”遂州人说:“虽然读过庾信的文章,还未曾见过面。”阎王就派人将这个罪人带来。一会,遂州人见一只大乌龟,一身数头,押解的人说这个就是庾信。乌龟被带走后,阎王说:“这个人学诵《金刚经》,将他放出去吧。”刚出门,见到一人说:“我是庾信,活着的时候,喜欢引经据典,撰写文章,在文中经常有诽谤、辱骂经文之言,现在受到了大的苦报,受到龟刑。”现在活过来了,向你们说此因缘。众人都很伤心,都知道这一事实。遂州那里的人,都是移民,喜欢捕猎作为食物。当时之人知道庾信因为诽谤经典受报的事实,都不再捕猎,很多人都发心持诵《金刚经》,因为持诵《金刚经》的功德,他们都受到别人的尊敬。

渭州有个叫畦彦通的人,一生常读诵《金刚经》,他先于李密任武牢县令,被强盗攻破城池,这些强盗到处寻找畦彦通想杀掉他。彦通非常害怕,就越过城池,打算投河自尽。其河深百丈有余,彦通从高处跳下,好像有人在暗中接着他一样,这样一直落到河底,于一盘石上端然而坐,很久才起来,并无半点损伤。畦彦通当时惊喜异常,不停感叹。他知道是因为自己持诵《金刚经》的功德威力加持于他,才使他逢凶化吉。从此,他更加信奉尊崇《金刚经》,并且努力受持,从不敢有半点轻慢,天长日久,他获得无量不可思议的果报和功德。

篇3:金刚石砂轮磨削性能的检测方法

金刚石砂轮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磨削硬质合金、磁性材料等物质。金刚石砂轮出厂前的检查项目通常有这样几项:⑴基本尺寸;⑵形位公差;⑶外观缺陷;⑷硬度;⑸静平衡;⑹动平衡。

人们常常认为硬度、静平衡、动平衡这几项检查直接决定了磨具的安全性及使用性能等内在性能,因此这三项被作为砂轮出厂前的必检项目。然而,对于用户最关心的技术指标,大多数厂商都忽视了——锋利度和耐磨性——砂轮的磨削性能的检查,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检测手段。因此,设计并制造一种专门检测金刚石砂轮磨削性能的检测设备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我们通过与砂轮生产商密切合作,深入研究了砂轮的制造工艺、现场使用状况等,提出了检测砂轮磨削性能的方法,并且成功研制了检测砂轮磨削性能的设备——DHM-3 型金刚石砂轮磨削性能试验机,有效实现了对砂轮磨削性能的检测,使砂轮制造商在产品出厂前就能比较真实地了解砂轮的现场使用情况。

2 检测设备工作原理

以生产中最常使用的用于磨削硬质合金的金刚石砂轮为例来说明DHM-3 的工作原理。

我们要求金刚石砂轮制造商将砂轮制成外径60~120mm、环宽3~10mm、内孔20mm、厚度10~20mm的平行砂轮标准试样,安装在DHM-3 的高速主轴上,再将砂轮的磨削对象——硬质合金试块安装在DHM-3 的一个专用试块支架上,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使得砂轮与硬质合金试块保持恒力接触状态。其中,硬质合金试块为一个长方体形状, 尺寸范围是:长60~120mm,宽10~20mm,厚10~20mm。如图1所示:

DHM-3 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设定试块的消耗量:即磨削前与磨削后的试块长度;

(2)设定砂轮的线速度(15 ~ 25 转/ 分),工作过程中砂轮线速度将保持设定值不变;

(3)设定被磨削对象(硬质合金试块)左右方向的摆频(0 ~ 45 次/ 分) ;工作过程中摆频保持设定值不变;

(4)设定运行时间,即:砂轮开始转动到停止转动的时间。

3 检测方法

通过DHM-3, 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实现对砂轮磨削性能的检测:

3.1 检测磨耗比

通过试块的消耗量和砂轮的消耗量,计算出二者的磨耗比,来反映砂轮的磨削性能。步骤是:

(1)首先分别称取砂轮和试块的重量G1、G2,然后分别将砂轮和试块安装在DHM-3 上。

(2)设定试块的消耗量,磨削前为L1,磨削后为L2。

(3)设定砂轮的线速度、试块的摆频。

当上述数据通过触摸屏设定好后,开启设备运行;当试块被磨削至设定的最小值L2 时,DHM-3 自动停止运行,并记录下来整个过程的运行时间。

此时,将砂轮和试块分别取下,再分别称取其重量:G1’、G2’,计算出磨耗比:

undefined

通过磨耗比值即可反映出砂轮的磨削性能。即:磨耗比越小,说明砂轮越耐磨。运行时间主要反映砂轮的锋利度,即:运行时间越短,说明砂轮越锋利。

3.2 通过运行时间来反映砂轮的磨削性能

通过试验研究,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更适合检测陶瓷金刚石砂轮和陶瓷cBN 砂轮的磨削性能,因为这两种砂轮比树脂金刚石砂轮用于磨削硬质合金时要耐磨得多,我们可以忽略砂轮的消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先记录试块磨削前的长度值L1。

(2) 定砂轮的线速度、试块的摆频。

(3) 设定DHM-3 的运行时间。

当上述数据通过触摸屏设定好后,开启设备运行。运行到设定时间时,DHM-3 自动停止。此时再量取试块磨削后的长度值L2。计算出试块的磨除量ΔL :

undefined

磨削时间一定时,ΔL 越大,说明砂轮越耐磨、越锋利。

DHM-3 的工作过程基本仿真了砂轮的现场工作过程。

试验证明,只要我们选取品质一致、尺寸合适的硬质合金试块作为标准检测试块,通过DHM-3 就可以实现对砂轮磨削性能的检测,使得砂轮制造商在其产品出厂前就可以真实了解砂轮的磨削性能。

对于个别砂轮用户,需要选购很贵重的、特殊规格的大砂轮时,砂轮供货商可以要求用户提供被磨削件作为标准试样,先制作砂轮小样进行检测,并将磨削性能指标提供给用户,当可以满足用户使用要求时再为用户制作合适规格的大砂轮,这样可以使砂轮制造商减少试验成本。

4 检测数据处理

图2所示为DHM-3 的检测记录触摸屏操作界面。通过参数设定界面,可以很方便地将需要的工作参数录入;通过状态监视界面,可以实时地观测、查询检测数据。

5 结论

篇4:《金刚经》的心灵体证方法

关键词:金刚经;心灵;体证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117—02

《金刚经》自传入中国以来,有六个的译本并传于世:后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北魏菩提流支译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真谛译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达摩笈多译本《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大般若经》577卷第9分);唐义净译本《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1]。其中,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本是第一个汉译本,也是最为流行和通用的译本。本文就以流行本即鸠摩罗什所译本为基础文本,并依照梁武帝萧衍的儿子昭明太子萧宏所分品序进行阐述。

在《金刚经》中,释迦牟尼在讲经说法时,大量运用了其独特的证悟方法、思维模式和论证范式来宣讲佛教的教义。在《金刚经》第十品题为“庄严净土”中,释迦牟尼在回答须菩提的问题时首先提出了这种“特殊的逻辑三段论”式的证悟方法,即: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对于这种“特殊的逻辑三段论”,如果以一般的公式来表示,就是:是M;非M;名M。类似于上述这种“特殊的逻辑三段论”式的体证方法,在《金刚经》共有十一处之多,可以说,释迦牟尼特别喜欢而且善于运用并且是大量运用了这种方法。

对于在《金刚经》中这种“特殊的逻辑三段论”式的证悟方法、思维模式和论证范式,历来的研究者意见颇为分歧,莫衷一是。有的研究者认为,这种方式和黑格尔的“正”、“反”、“合”概念的运动方式是一样的,具有同等的辩证法性质;也有研究者认为,这种方式在逻辑上不符合形式逻辑的规则,是前后矛盾的,最后陷入了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泥潭。但本文认为,以上这两种观点均有失偏颇,值得商榷。《金刚经》中的这种“特殊的逻辑三段论”式的表达,笔者认为,是释迦牟尼旨在用来宣讲佛教教义和参悟佛教智慧的心灵体证方法,是一种非形式逻辑而又合乎佛教本身逻辑辩证的特殊的体证方法。这种心灵体证方法具有断惑自我迷茫和破执心灵束缚的巨大功能,以此修行佛教教义和体证佛教智慧,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拥有“空”的智慧,超脱内在心灵的束缚,达到佛的真正的自由。

在这里,释迦牟尼是着意把这种“特殊的逻辑三段论”作为《金刚经》“无住无相”这一核心教义的方法论基础的。这里,且以《金刚经》第十品为例,在这一品中,佛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如果严格的按照“是什么,非什么,名什么”的范式来规范,那就是“是庄严,非庄严,名庄严”。现试析如下:第一步,佛说“是庄严”,描述了初步进入佛视野的庄严的佛土的形象和感受,形成初步的“相”,即佛土是庄严的。从一般意义上讲,这显然是先让世间事物进入自己的视野,使得自己有了对世间事物的直观认识和感受,即“立相”,这是佛认识和体证世间万物众生的第一个阶段和境界;第二步,佛说“非庄严”,这和第一步描述的庄严恰恰相反,完全突破了过去所形成的那种佛土庄严的形象和感受,彻底推翻了第一个阶段所形成的感受和认识,但值得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简单的推翻和否定,而是佛经过进一步的心灵体证和认知,发现以前的庄严并非是真正的庄严,它只是陈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假“相”而已。这个阶段,从一般意义上讲,是“破相”,由此进入到佛认识和体证世间万物的第二个阶段和境界;第三步,佛说“名庄严”,是说佛通过对佛土认知和感受的无限扩充和心灵体证,更进一步地发现佛土既庄严又不庄严,一切佛土都是“空”的,就是说没有什么佛土是庄严的,也没有什么佛土不是庄严的,一切佛土都是一样的,一切佛土都是没有差异和分别的。这从一般意义上说,即是把进入自身视野的世间事物进行无限的扩充和心灵的自觉体证,通过这种扩充和体证,那么佛所看到的世间万物就都是“空”的,可以说什么都庄严,也可以说什么都不庄严,进而达到了一种至上的认识智慧和体证境界。这就是佛所说的“无住于相”,也就是说通过对世间万物和众生的不断扩充,一切事都是“空”的,因此一切世间万物和众生在佛眼里都只是一种“名”而已,这就是认识和体证的第三个阶段和境界。在这里,我们反观这种认知和体证方式,可以说,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在认识和感受的上升和提高,每一个阶段都体现了佛在不同阶段所认知和体证的智慧和境界,当佛最终能走进第三个阶段,也就能拥有真正的智慧和达到超脱的自由。从以上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来看,释迦牟尼通过这种“特殊的逻辑三段论”,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成功地宣讲了《金刚经》的基本教旨和真正精神。

由此可以看出,释迦牟尼的这种“特殊的逻辑三段论”式的证悟方法、思维模式和论证范式,明显不同于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同一律规则。同样以“我相”为例,如套用释迦牟尼的这种体证模式,即是“是我相,非我相,名我相”,分析过程如下:在第一个阶段,佛形成了“我相”的认知和感受,能够看到自己的生、老、病、死,能够体验到由“我相”所带来的在世间的种种悲痛和苦难,换句话说,就是佛在这个阶段仅仅只能看到自己是自己,我是我,没有突破“我相”这个“执念”。通过进一步的修行和体证,佛把自己的观想不断放大并扩充自己的心灵,进入到认知和体证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佛认识和体验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千千万万个我,千千万万生、老、病、死,我的身体仅仅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而已,以往形成的“我相”那种“执念”,只是个假的“相”而已,因为众生都是悲痛和苦难的,不仅仅自己就是悲痛和苦难的,我的痛苦完全包含在众生的苦难之中,我的苦难根本就不是苦难,众生的苦难才是真正的苦难,从而形成了“非我相”。第三个阶段,佛通过进一步的心灵扩充和观想的无限放大,把自己放大到弥遍整个虚空和整个宇宙,直至放大到和整个宇宙一样没有任何界限。通过这种放大和扩充,万物众生甚至是整个宇宙都包含在“我”之中了,那么众生就是“我”,宇宙就是“我”,原来认知和感受到的那个“我”就完全消失了,也可以说,众生都是“我”,整个宇宙就是“我”,那么自然而然,世间众生万物对我来说就都只是一个“名”而已了,所以在佛达到了“非我”之后,才能真正达到“名我”。

现在来对比分析这种“特殊的逻辑三段论”与黑格尔辩证法以及形式逻辑同一律的不同。从佛认知和感受上升的这三个发展阶段来看,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同“质”的,第二个阶段的“非我相”完全不同于第一个阶段的“我相”,第三个阶段的“名我相”不同于第二个阶段的“非我相”。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再到第三个阶段,每一次认知和感受的改变都是一次“质”的改变,通过这种“质”的改变和上升才达到佛自身认知和感受的“般若智慧”和无上境界。这完全不同于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是经过第二阶段否定自身的不合理性到第三阶段形成新的肯定才实现质变的,它在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概念本身并没有发生质变。换句话说,就是黑格的辩证法运动是始终在一个意识或概念之中进行的,而释迦牟尼的“特殊的逻辑三段论”是超越一个意识或概念本身而不断上升的,这就是黑格尔辩证法和释迦牟尼“特殊的逻辑三段论”明显的不同。另外,依据形式逻辑同一律的推理规则来看,在首先承认了“是我相”,就不能再在同一概念或对象上承认“非我相”,如果既承认“是我相”又承认“非我相”,从表面上看这是违背了形式逻辑同一律的,但按照释迦牟尼这种“特殊的逻辑三段论”规则,从第一个阶段的“是我相”发展到第二阶段的“非我相”,并不是逻辑的混乱和自相矛盾,而是佛认知和感受的意识或概念的必然途径,只有经过这三个阶段的体证或者根据这三个步骤走进佛的世界,才能真正理解佛教的基本教旨,达到佛教所最终的大智慧,而不是像在形式逻辑同一律中要保持同一概念、同一对象、同一时间。换句话说,就是佛在第一个阶段的概念“我相”和第二阶段的概念“非我相”是完全不同的,它并没有像在形式逻辑同一律中保持概念的同一,即概念的相对稳定性那样。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释迦牟尼的这种“特殊的逻辑三段论”确实与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以及形式逻辑的同一律不同,我们不能以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包括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和形式逻辑,尽管有些形式上的相似之处或表面上的矛盾之处,来简单地比附和理解佛教哲学的概念和方法,这本身就是越俎代庖。佛教哲学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哲学形态,应该有其独特哲学概念和方法,而在《金刚经》所应用的这种“特殊的逻辑三段论”方法,就是典型的代表。它不仅仅是理解佛教教义和参悟佛教智慧的心灵体证方法,更重要的是,这种心灵体证方法具有断惑自我迷茫和破执心灵束缚的巨大功能,通过这种心灵的体证和佛教智慧的参悟,人才能够突破内在的束缚和羁绊,无所拘束,达到佛教超脱的无上自由。诚然,在佛教哲学中,也有一些消极低沉的思想,但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是有其缺陷和不足的,瑕疵并不能掩瑜,不能因为佛教之中存在消极低沉的思想,就否定整个佛教哲学,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参考文献:

[1]中华电子佛典学会.《大正藏》电子版[Z].

篇5:持诵金刚经的灵验功德实录

《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表现在生活上。这个经的发起跟一般经发起不一样,一般经典多半是放光现瑞,用这种来发起。下面是持诵金刚经的灵验功德实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昔梁时,招提寺僧琰师,初作沙弥。时有相师,语琰曰:“师子虽大聪明智慧,无那相王短命,如何?”琰闻此语,遂请大德,共详其福,修何功德,更得延年。大德云:“佛教圣言,依法受持金刚般若,功德最大,必得延年。”琰时奉命,遂即入山受持般若经。六年出来,更见前相师。云:“法师比来修何功德?长寿殊相顿能如此!”琰便具说:“前者被相寿短命,遂以入山,受持金刚般若,更无余业。”师曰:“不可思议。”因兹功德,遂为大德。法师年过百岁,方始受终。

梁时,开善寺僧藏师,讲说知名。时有胤师,而胤之善能占相。过见谓曰:“藏师,须聪明为讲说。信手依经藏中选取一卷,拟长寿。”持乃得金刚般若,藏在房诵持,三年不出。后见胤之,喜而言曰:“师有何法改容貌?弟子所相无验。”藏云:“檀越相大有验,是时度厄难,为得受持金刚般若经力如此。”胤之言曰:“大不可思议功德果报,今得相百年余岁。”果如所说记。

隋时,有婆罗僧藏法师,能持金刚经禁咒,断除一切诸恶。有小僧就学成咒法,数年堪伏之耶。来诣江畔,见有一胡神之庙宫庭,即于此中坐心宿诵禁咒,其犯遂殡。藏闻弟子身死,忿恨自来到神庙,亦于庙坐诵咒,因即致死。于时同寺有一僧,每恒受持金刚般若经,闻藏师师徒并为神打死,遂来神所,亦于庙坐诵般若经。至夜来闻有风声,极大迅速;须臾见一物,其形怀异,壮丽奇特,可畏倍常,种种形容,眼光似电。师坐正念诵金刚经不息,亦无恐惧。神来至前,摄诸威势,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听诵经讫。师问神:“檀越是何神只?初来猛迅,后乃寂然不动。”神即答曰:“弟子是此宫庭胡神,为性刚强戾。见师习大乘经典,不可思议,是以伏听。”“檀越既能如此信敬,前者二僧诵咒,何缘打杀?”神言:“彼二僧者,不能持大乘经典;见弟子来,逆头骂詈,口诵恶语咒术。弟子不伏,此二僧见弟子形貌,并自怕死,亦非弟子故违杀害。”侧近之人,知师入其神庙止宿,恐同前者二僧被打杀。至旦诸人共相率往神所看迎,乃见平安。问师因缘,所有事意具答诸人,诸人因此发心受持金刚般若经者不少。

开皇十一年,太府寺丞赵文昌身死,唯一上愿,家人不敢即敛。然昌遂至阎罗王,问昌曰:“从生已来,作何福业?”昌曰:“更无余功德,唯常诵持金刚般若经。”王闻合掌,恭敬赞言:“善哉!受持金刚般若,功德最大不可思议。”即语执人曰:“汝更勘案,勿错将来不?”其人实错将来,不闻。即语昌曰:“可向经藏中取金刚般若经来。”令一人引昌,西南下至经藏。所见大舍数十余间,甚精丽,其中经满,并金轴宝袟广严,妙好华饰,不复可言。昌乃一心闭目云:“大德最为弟子一经。”昌怕惧此非般若,求其使人请换,不肯。昌即开看,乃是金刚般若。将至王所,令执人在西,昌在东立,诵金刚般若经一遍,并得通利。王即放还,约束昌受持此经,实莫废忘。仍令一人引昌,送出门,便见周武帝禁在门东房内,唤言:“汝是我国人也,暂来至此,须共语。”昌即便见武帝,再拜。武帝曰: “汝识我以不?”昌言:“臣昔曾任伏事卫陛下。”武帝喜云:“卿乃是我故旧也。汝可还家,为我向今帝论说,道我诸罪并了,唯有灭佛法事未了。当时为卫元嵩谗言,不得久禁在此,未知了其!卫元嵩是三界外人,非阎罗王所管摄,为此不能追得。汝还家为我从今帝乞少许功德,救拔苦难,始敢望了。”昌还家更得苏活,已经五日,其患渐损,具以此事奏闻。文帝知,即为出鐣国内诸寺师僧,为周武帝三日持斋行道,转诵金刚般若经,亦录入史记。

遂州有一人,贞观元年死经三日得活。说言:初死之时被人遮逐,同伴数人至阎罗王所。中有一僧,王见先唤:“师来,一生已来,修何功德?”师答言:“唯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王闻即起,合掌赞言:“善哉!既是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当得升天,何因错将来至此!”王言未讫,即见天衣下来,引师上天去也。王乃覆坐,次问遂州人:“汝等从昔已来作何福报?”云:“一生已来,所诵经典,好习庾信文章,诸子集录,近来学诵金刚般若经,犹自未得。”王曰:“大罪人汝见识不?”报云:“虽读庾信文章,实不识面。”王即遣示苦人。乃见大龟,一身数头,人言此是庚信。龟去少时,王言:“此人学诵金刚般若,且令放出。”来见一人云:“我是庚信,生存之日,好引诸经,用作文章,或生诽谤,毁呰经文,今受大罪报,向见龟刑。”是以苏活,说此因缘。众人伤悲,悉知是实。其遂州人土地,多是移人,猎生害命充食。当时知见共相识,断除杀害因,得发心悉共受持金刚般若经,信受供人恭敬。

渭州畦彦通,一生已来,常诵金刚般若。先于李蜜下任武牢县令,为贼破城,求觅欲杀。彦通怕急,即踰城东下投涧取死。其涧深峻百丈有余,从空而下,如人扶接不觉到底。乃于盘石安然端坐,良久而起,都无损伤。彦通自感喜惧非常,叹息不已。从已来自知大德金刚般若威力,委知经力极大不可思议功德。加心信敬,精勤受持,不敢轻慢,常获果报,得福无量。

鄜州宝室寺僧法藏,戒行精淳,为性质直。隋开皇十三年,于洛交县蒌川城造一所僧房,二十余间,佛堂三口,并架砖瓦,严丽彩饰精茅。丈六素像,总有部部别各有十一事,等身观世音石像一躯,千屏风像等。至大业年得寺千。时舍像并令移就州墎,伽蓝安置,破坏补缺,并得成就。更造一切经,写得八百余卷。别造长张,于京城月爱寺,令人抄写,并檀香为轴,庄严妙好。藏至武德二年四月淬患,经二旬,乃见一人青衣在高阁上,手把一卷经告言:“法师藏作一生已来,所造功德,悉皆妙好。唯有少互用三宝物,得罪末除。我手中者,金刚般若,最为第一大乘经典,汝自造一卷,所有诸罪,悉得除灭。”藏闻此教,应声答言:“若得病差,即发决定心,造百部般若。弟子自省,一生已来,虽修功德,实未写金刚般若。诸佛菩萨,今见学悟,必不懈怠。弟子唯有三衣瓶钵,偏袒右肩时,尽将付嘱大德弟子亲知,用造金刚般若。”三五日能起,依愿即造婆伽娑舍卫国中,第一部写讫,并散付诸人,流传读诵。深知金刚般若大乘经典威力最大,不可思议。奇情有缘,递相劝率持金刚般若经者,见获果报,功德无量。

隋朝有一僧灵寂,有两个弟子。僧主忽一日唤此弟子等向前:“我闻五台山中有大文殊师利,每有人礼谒者,现其相貌接引苍生。我等三人往彼礼谒,岂不善!”意将两头驴,一驮生绢二百疋,遣弟子等驱,一头僧自乘骑,便即进发。其僧生一年,唯持金刚般若经,更无别业。当所之时,柴个箧中只将此经卷去。行经数月,因歇息草泽中放驴畜,僧即于一树下,歇息铺之毡睡着。其弟子二人平章,我等拟杀和尚,各取绢一百疋,取驴一头,入京游纵,岂不是一生乐矣。兴心既了,一个弟子把刀一口,当腰即斫。已下三刀,至于血下;第四刀便乃各着空中,取刀不得平,亦不离刀上。如两食顷,其和尚睡觉。见此弟子,跪膝两手扶刀,默然无对。僧乃问:“汝等何生恶意?”其弟子双跪向前,具陈本意。和尚亦可为果过,便即索筒取经,拟读其经。腰间有三个刀痕,并被斫断,直至经轴。僧人腰间令人看时,为有三道赤色三笙,数重衣裳,亦不得透过破损,岂非金刚般若经神力致也。

昔长安温国寺僧灵幽忽死,经七日,见平等王。王问和尚曰:“在生有何经业?”灵幽答曰:“持金刚经。”王遂合掌请念,须臾念竟。王又问和尚曰:“虽诵得此经,少一偈者何?”灵幽答王曰:“小师只依本念,不知缺何偈?”王曰:“和尚寿命已尽,更放十年活。此经在濠州城西石碑上,自有真本,令天下传。”其僧劫活,具说事由矣。

汉州孔目典陈昭,死经两日,再苏,具说云:初到冥间,判官问:“汝为刘尚书事,杀牛四十七头,昭何故取他牛一头?”昭讳未取。须臾有一人出来,称甲送牛头。使昭即知讳不得,遂咨判官,如何得免此罪?判官问曰:“在生有何功德?”昭答曰:“常持金刚经。”语未了,其经从空而至。便得放归,一十八年活矣。

苟居士乐善,专诵持金刚经。乃发心于新繁县西北村中,以笔书空,为天写金刚经。其处每有雨下不湿,初不知,村人在彼放牛,复于彼处避雨。后有一胡僧,从此过见,乃告村人曰:“此是经坛,空中有经。”斋日有化宝,盖往往出现尔。此坛者县城西北三十里,至今见在。

昔王陀一生杀害无数,乃发心专持金刚经一万遍。诵得五千遍。忽于一日午时,见数十鬼向前来曰:“王有牒追汝,汝且莫持经。”陀即告念,使鬼从后;更有鬼使走马而来,告谕鬼曰:“王鐣持经人且放。”王陀遂即免死,寿至九十八终矣。

昔王绰为天水郡司法。薛举作乱杀兵士,次至王绰,刀乃寸折。又使力士宋罗持刀斩之,刀亦寸折。薛举怪曰:“汝有何法?”王绰答曰:“幼年持金刚经,应是经力。”薛举遂放王绰。绰怕惧入一厕中藏,念此经,厕中有光见,贼众寻光至厕,见人问曰:“是谁?”厕人答曰:“被刀刑不死者王绰。”贼曰:“汝不须藏,诸军尽知。”促往归家。从此得免此难。

昔有朱士衡,为性监恶,不敬三宝。为梁国左仆射,其妻常乐善,专持金刚经。其夫不在,正持金刚经次,其夫从外而归见,乃于妻手中夺得经卷,抛入火中;及至火灭,经亦不损。遂夫妻二人封收经卷,于佛前忏悔。

昔崔善冲为携州判官,遇反叛次,刺史被杀。善冲领二十余人,全弓剑走投昆明城。至夜,不知路处,善冲告兵士曰:“至心念佛。”冲自念金刚经。信马前行,忽见一火炬前引而行。行至数里,火灭无明,遂得达昆明城,皆是经力者也。

昔唐晏者,梓州凄县吏人也。常持金刚经,缘为事不谨,回被官中,行至遂州路,本县使人捕捉。晏空中闻有人声曰:“唐晏!汝急急去。”晏遂举头,见有一胡僧。晏即映树至心念经,捕者数十人对面不见,即免此难。

魏煦者秦人也。常持金刚经,冥使三度追不得,王鐣使来报且放汝。

李延者南阳郡人也。为德州县尉,一生持金刚经。每到持经时,有神光现。

昔窦氏夜患头痛,令婢厨中取火,言无。忽见阶前有一炬火,遂上阶来,如昼日,夫人头痛便愈。莫不精心已,此皆是常持金刚经力也。

更有持金刚经得验者挍多,文繁不具多载者也。

以此前件验之,假令有人将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者,不如流传此经功德最胜。若有人书写金刚经,受持读诵,亦令余人书写流布,譬如一灯燃百千万灯,幽冥皆照,明终不绝。若能抄写此文牓于寺壁上者,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拓展阅读:《金刚经》经题解读

篇6:持诵《金刚经》感应事例

末学年少时也相信现代人讲的情色无害论,也曾主张言论自由,认为色情是个人行为自由的一种,只要别害人就行。后来,我阴气重,容易虚寒、畏冷,精神总是很差。经过同修指点念阿弥陀佛和准提咒,蒙佛力加持,经过将近1年的时间才把身体改回来,气色红润多了,精神面也升华了很多,运气则更是顺了,并且对佛法义理增长了很大的信心。

近来我日夜加了课诵《金刚经》,不数日,自觉整日精神矍铄、心思端正,暖气与正气充塞心间,不觉饥寒,更不思淫邪,总觉得头顶上端坐着准提佛母及诸佛菩萨,自然法喜盈满!末学把体会贡献出来,如果有同修想提升身口意功德力,建议课诵《金刚经》是一个很殊胜的好方法。南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篇7:《金刚经》的威力与持诵事迹

唐朝天宝年间,有一位张姓御史,已佚其名,奉派出使淮南,拟渡淮河,船将要驶离岸边时,从后面奔来一位黄衫人,自称有急事请求搭船,船夫不肯,并出手殴打。

张御史见状马上制止,向船夫说:“让一位老百姓顺便坐船渡河,又有何妨?”不仅让黄衫人上船,又亲自拿船上剩余的食物招待他,黄衫人面带愧色地向张御史致谢。

渡过淮河,抵达岸边后,黄衫人向张御史辞别,分路而行。

一会儿,张御史到达驿站,看到黄衫人已经候在驿站门口,未免有点憎恶,心想:“我刚才已经让你顺便搭船了,你又来干什么?”

黄衫人向张御史说:“我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但不能让左右听到。”

张御史摒退左右后,黄衫人才说:“我是鬼使,奉冥司之命前来抓你,本来刚才渡河之时,就应将船翻覆,让你溺死于河中,但蒙你厚意相待,不敢忘恩,所以不忍骤然下手,但是,最多也只能再让你多活一天而已。”

张御史一听,惊骇不已,立刻跪下向黄衫人求救,请他无论如何也要想个办法解救。

黄衫人说:“你如果能够在这一天的期限里,转诵续命经千卷,就可以延寿。”说罢遂离去。

走到门口,黄衫人又回头告诉御史说:“你知道续命经吗?就是人间的金刚经。”张御史又问:“今天已经这么晚了,我如何来得及念满千卷呢?”黄衫人说:“只要有人转诵的都可以。”张御史便向黄衫人再三地致谢。

送走了黄衫人,张御史立刻召集所有的属下及附近百姓,约有数十人,大家聚集转诵金刚经。

直到次日晚上,终于念完一千卷,诵毕后,黄衫人也在这时来到驿站,向张御史说:“你已经可以免死,但是要跟我到冥府谒见冥王。”众人看到张御史跟随黄衫人而去。

张御史入见冥王后,禀告冥王说:“我已诵读续命经千卷,是否可以延寿?”冥王命典吏勘验,经查属实,合掌赞叹说:“功德不可思议,可以延寿十年。”张御史遂得返阳。

杀生堕地狱,抄经生净土

某地有一好杀生之人,听说读写《金刚经》可清净一切罪障。他为净除罪业,就抄写了一部《金刚经》。他死后前去见阎罗王时,阎罗王喝问:“你在人间造过什么善业?”他吓得不敢说话。顷刻间,地狱中所有的山崖、树木等全部变成非常锋利可怕的宝剑、木剑、水剑等武器。阎罗王令诸狱卒将此人带入有六重铁门的大铁室中。第一层门内漆黑无光;入第二道门后,铁门立即关闭;过第三道门,在黑暗中被炽热的火焰灼烧其身。他恐惧万分,在地上翻滚着,发出悲惨的呼喊声:“救救我吧!”狱卒呵斥道:“你在人间时不信因果,造了极大恶业,现在哭有什么用!”这时,他面前的虚空中出现了一位以种种宝饰严身的大菩萨,悲音入耳:“在此堕入十八大地狱的所有众生中,若有在人世间曾诵读、书写《金刚经》的人,现在请出来。”菩萨话音未落,此人就从地狱的痛苦中获得解脱。他走到菩萨前,跪着说:“我曾抄写过《金刚经》。”狱卒听后,禀告阎罗王。阎罗王打开金箧,看到里面显现出此人的名字及其所书写的《金刚经》,就说:“你本有此善根,却被我误判入地狱,真是很抱歉。”接着将他释放了。同时有八万众生也从地狱的痛苦中得到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阎罗王对他合掌顶礼,令其返回人间。这时,他以前所杀害的那些绵羊、山羊、猪、鱼、鹿等许多众生威胁说:“这人不仅杀害了我们,又吃了我们的`血肉,如若不偿还这笔债,我们决不放他走!”阎罗王说:“此人生前曾抄写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具有殊胜的福德因缘,你们不能伤害他!若伤害他,则你们都不能得到解脱。”这些众生听后都不相信。于是阎罗王就在杠杆的一端挂《金刚经》,另一端悬挂很多众生。结果《金刚经》的重量远远超过它们的总和。这时它们才觉得《金刚经》很稀有,对佛法深信不疑,并很欢喜地放了此人。

篇8:一种电镀金刚石钻头的回收方法

公开 (公告) 号:CN101343772;公开 (公告) 日:2009.01.14;申请 (专利权) 人:宁波大学;地址:3152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发明 (设计) 人:于爱兵, 王燕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镀金刚石钻头的回收方法, 特点是先采用加热-冷却-振动-拉拔相结合的方法将电镀金刚石钻头的磨料层和基体分离, 然后将分离后的磨料层经过电解, 使金刚石磨粒和结合剂分离, 分别得到金刚石磨粒和镍金属或镍钴金属镀层;优点是采用对电镀金刚石钻头重复加热冷却以及振动拉拔的方法使基体与磨料层相互完全分离, 保护了基体不被腐蚀或电解, 使其可被多次重复利用, 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和人体健康

篇9:俄科学家的纳米金刚石碾磨新方法

以圣彼得堡国立化工制药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叶夫根?爱德利曼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首先将纳米金刚石碾磨到4个纳米,然后按照他们的独特方法,爆轰纳米金刚石水悬浮液经过多级热、酸、和超声波处理,最后生产出乳白深褐色的悬浮液,它比采用球磨机碾磨标准方法生产出的纳米金刚石更纯。

在这种新方法生产出的纳米金刚石的吸收光谱上,300-600Nm范围的吸收量明显增加。同样的结果,如果发生在球磨机碾磨出来的纳米金刚石上,可以解释为局部受热和表面石墨化。而对于新方法而言,排除了局部受热和表面石墨化的可能。

俄科学家的此项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对研究纳米金刚石光学方法的贡献,而且是在研制透明型爆轰纳米金刚石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该项研究获得过俄科学院主席团“凝聚态量子物理”计划、“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基础研究原理”计划及2009-2013年“创新俄罗斯科技人才和科教人才”联邦专项计划等多渠道的经费支持。

上一篇:羊产业发展现状下一篇:担心的句子说说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