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能力很好

2024-05-03

沟通能力很好(精选8篇)

篇1:沟通能力很好

手势是我们在交往中表现意见时用手所做的姿势,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手势被赋予了种种特定的含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人类表情达意的最有利的手段,在肢体语言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手势的运用场合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招手、欢呼、鼓掌等都属于手势的范围,我们在运用时应根据不同地域场合和目的恰当运用,不可过度。

一位美国企业家到法国去做酒生意,在法国人的欢迎宴会上,他品尝了法国香槟。这种名酒的醇美使他连连称赞,于是做了一个“ok”的手势,用大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并伸出其他3个手指头。主人立刻显得很不高兴,原来在美国这个手势是“好”的意思,而在法国西南部地区,这个手势表示商品品质低劣。幸好,助手及时提醒了他,经过解释和表示歉意后才消除了误会。“ok”的手势在墨西哥是性手势,就像美国人先伸出中指一样。

同样,有一位巴西商人到俄罗斯去做生意,经过买卖双方的努力,最终达成了协议,眼看就要签合同了。这位巴西商人高兴地做了一个交好运的手势,他把右手攥成拳头并把大拇指放在食指和中指之间。俄罗斯人见到这个手势后脸马上沉了下来。翻译赶快告诉巴西人,这个手势虽然在巴西表示交好运,但它在俄罗斯却是侮辱人的一种动作。巴西人听后连忙道歉,才不至于使一笔利润丰厚的生意因一个小小的手势而告吹。

可见,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免得给人造成误会。但如果我们能恰当地运用手势来表情达意,就能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也会使自己的形象更美。这种作用在演讲中就能得到很好的证明。

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进行意念、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人际交流的高级形式。演讲中不但要讲,而且要演,“讲”不是一般地说话唠嗑,在声音、音调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演”不是一般的表演,而是一种“演示”。演讲中的道具没有别的,除了面部表情之外,主要的就是依靠手势,可见手势在演讲中重要性。

手势是演讲者拆诸听众视觉、给听众以演讲者直观形象的构成部分。也是交流、传播思想、意念和情感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就像早期马列主义宣传家叶·米·雅罗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演讲者的手势自然是用来补充说明演讲者的观点、情感与感受的。”因此,手势既可以引起听众注意,又可以把思想、意念和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生动、更形象,从而给听众留下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和记忆。

总之,在交谈时恰当地使用手势,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增加谈吐的魅力。要想成为一个拥有良好的谈吐的人,必须重视手势的特殊作用,积极规范自己的手势动作。

篇2:沟通能力很好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认识到“管理沟通”课对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可以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并以传授给学生“自知、自明、自律”能力为目标,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入“白金法则”, 培养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

1987年, 美国学者亚历山大德拉提出了人际沟通的“白金法则”, 其含义是沟通对象需要什么, 我们就要在合法的条件下尽量满足对方什么。“白金法则”强调在沟通中以他人为主, 实际上是要求沟通双方积极主动适应对方的需求特点, 注重培养理解他人的能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首先从理解他人着手。这是因为, 人际交往的人都不是完美的, 每个人都需要被他人理解。因为缺乏理解, 所以产生矛盾; 因为缺乏理解, 以至失去很多宝贵的东西。

从管理沟通的角度看, 理解他人是指在主客体发生矛盾时, 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从而对事物获得新的理解, 做出与平时惯性思维下不一样的判断。在人际交往中, 理解他人的核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方面, 是考虑对方的需求, 满足对方的需求; 另一方面, 是发现对方的长处和优点, 鼓励其更好地成长。

为了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白金法则”的指导思想, 笔者在讲授中重点介绍了理解他人和赞美他人的要点和方法。

理解他人首先要学会认真了解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就像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一样; 在此基础上, 要逐步培养包容之心和欣赏他人的习惯。每个人都不完美。要忍受别人不合理的行为, 学习欣赏并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态度、文化、性格、年龄和长相的人。包容的心, 简单说来就是接受别人原来的样子。富有包容心的人, 能多看到别人的优点, 很少看到别人的缺点; 对别人的评估, 正面价值多于负面价值, 鼓励多于责难。

从理解他人的角度看, 每个人都希望被欣赏和赞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 “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马克·吐温也这样说过: “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赞扬他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赞扬要真诚, 只有理解别人才会有真诚之心; ( 2) 赞扬要明确和具体, 说“你真是个好职工”, 不如说“你真是个好职工, 每天都能提前半小时到达办公室, 在交通不畅的北京, 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 ( 3) 当你不需求任何东西时, 才赞美对方。赞扬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什么, 而是鼓励和支持。

很多学生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 都感到自己与同学的关系比以前融洽多了。工学院的学生在课后感想中写道: “以前的我总是远离与自己性格不合的人, 而现在我试着接触各种不同性格的人, 发现他们其实都挺不错。过去, 我很少赞扬别人, 总是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现在, 我试着看重别人的长处, 并主动赞扬他们, 发现原来赞扬别人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被赞扬的人心情很高兴, 而他的好心情也进一步影响、感染了我的心情, 自己也快乐多了, 于是, 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我现在感到与同学的关系愈来愈好, 做事情也顺利多了。”

二、引入倾听艺术, 培养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环境

人际交往中, 常见的沟通方式是4种, 即倾听、述说、阅读和书写, 其中倾听所占交流的时间最多。在“倾听”这门功课上, 许多人可能不及格。

在人际沟通过程中, 很多人还常常认为, 只有多说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 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事实恰恰相反, 只有善于倾听的人, 才能最终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这是因为: ( 1) 倾听可使自己更真实地了解对方的立场、观点、态度, 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内部关系, 甚至是小组内成员的意见分歧, 从而使自己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 2) 倾听是给人留下良好印象、改善双方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 则表示倾听者对讲话人的看法很重视, 能使对方对你产生信赖和好感, 更有利于达成一个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人际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把倾听的上述作用进行引申, 分析了学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4个误区: ( 1) 许多人认为只有说话才是表现自己、说服对方的唯一有效方式; ( 2) 对某人看法不佳等先入为主的印象, 妨碍了耐心听他人讲话; ( 3) 急于反驳对方的观点, 好像不尽早反驳, 就显示出自己无能; ( 4) 在了解到所有的相关信息之前, 就轻易地对某件事做出结论。

克服上述误区的有效方法, 就是积极倾听。笔者在课堂上通过列举大量的实际案例, 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倾听训练, 为学生们总结出了倾听的4个要点: ( 1) 要用心、用脑去听, 要时刻自问: 对方的感觉是什么? 他试图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 2) 要顺应地提问, 如果只听不问, 对方就会怀疑你是否在认真听他说话; ( 3) 要反映对方的情感, 说一些简单的能证明对方情绪的话, 并利用面部表情表现出你的认可、理解或同情。 ( 4) 要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行或情绪, 要有耐心听你不感兴趣的话题, 不要故作聪明地抢话尾, 要学会宽容那些指责、误解你的话语。

很多同学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 都反映自己的人际环境得到了改善。食品学院的学生在课后感想中写道: “以前我是一个说话比较多的人。跟朋友在一起时, 总是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 还总以为自己说得很好。朋友向我诉苦时, 我也是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急急忙忙为别人下结论, 说一些自己的看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毛病, 如急于反驳对方的观点, 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就心不在焉等。这些都使我与同学的关系日渐疏远。倾听的艺术就像一面镜子, 让我看清了自己的缺点, 促使我克服了与同学沟通时存在的许多误区, 我的人际关系比以前融洽多了。”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由于“管理沟通”课可以通过“白金法则”来提高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素质来改善学生的人际环境, 因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摘要: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滔滔不绝地发表看法等问题着手, 介绍了“管理沟通”课在提高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倾听素质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综合素质,人际交往,理解他人,倾听

参考文献

[1]陈伟, 李拓晨, 陈恒.21世纪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2, (3) :102.

篇3: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1.在一次宴会上,你想让一个醉鬼安静下来,你会怎么说?

A. 大声呵斥:“你安静点好不好?没看见这儿有小朋友吗?”

B. 问他:“听说您的儿子学习成绩很棒,经常获奖,这是真的吗?”

C. 告诉他:“你是大人,小朋友们都看着你呢。”

2.在对待朋友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时,你通常是怎样做的?

A. 只批评朋友的缺点 B. 只赞扬朋友的优点

C. 因为是朋友,所以既赞扬他的优点,也会指出他的缺点

3.如果有人问你:“你是一个受欢迎的人,还是不受欢迎的人?”你会怎样回答?

A. 沉思,然后反问对方:“你属于哪一种人?”

B. 笑着说:“当然是受欢迎的!”

C. 不高兴地说:“不知道。”

4.在与别人交流时,你总是会考虑别人的喜好吗?

A. 一贯如此 B. 多数情况是这样 C. 偶尔如此

5.在和老师交谈时,你会感到紧张吗?

A. 从来不会 B. 偶尔会 C. 经常会

6.你和那些与你性格、气质、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相处时,会有怎样的状况?

A. 几乎难以相处 B. 适应比较慢 C. 能够很快适应

7.与人谈话时,你的眼睛是否会注视着对方?

A. 是的 B. 偶尔是这样 C. 经常看着别处

8.在班会或小组讨论会上,你是否会经常打断别人的讲话?

A. 常常这样 B. 偶尔这样 C. 从来不会

9.与人说话时,你手的动作是怎样的?

A. 经常用手捂着嘴

B. 喜欢打手势

C. 几乎不用手

10.当别人批评你时,你会有什么反应?

A. 说的对就听,说的不对就坚决反对

B. 一听到批评就立刻辩白,不惜顶撞对方

C. 对的就听,不对的听过就忘,也不争辩

记分方法:

1.A1 B5 C3 2.A1 B3 C5 3.A3 B5 C1 4.A5 B3 C1 5.A5 B3 C1 6.A1 B3 C5 7.A5 B3 C1 8.A1 B3 C5 9.A1 B5 C3 10.A3 B1 C5

结果解释:

39~50分:你很擅长沟通,懂得沟通的技巧,无论走到哪里,你都是一个深受大家欢迎的人。

19~38分:你的沟通能力一般,还需加强。

10~18分:你的沟通能力不太好,平时不太会与人交流,学习时只知道埋头用功,这样会错失很多机会。赶紧提高你的沟通能力吧。

篇4: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

1. 社会背景

现代医学模式与新型医患关系对医师的沟通能力和技巧提出新的考验和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成为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的进步, 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已向“生物—社会—心理”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病人逐渐从被动的接受治疗转变成主动参与诊疗过程, 在此情况下, 医患关系由传统的“医生主导”的单向模式向“医生—病人”共同参与型转变。

近年来, 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医疗纠纷出现并不是由医疗技术过失引发, 而是由于医患沟通不畅, 引发病人及其家属对医师不满意引起的。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新医改”明确提出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增进医患沟通。面对新一轮的医改情势, 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促使其树立较强的沟通意识, 学习沟通技能已经不容忽视, 这不仅能够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而且能够促进医患关系的健康发展。

2. 必要性

(1) 医疗行为特殊性的要求。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每一位合格医师不可或缺的素质。在医疗过程中, 医患双方需要互相信任与默契配合, 才能很好地达到共同目标。而这种信赖合作关系的建立, 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效地沟通。

(2) 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现代医学要求医生应具备四要素:精湛医术、高尚医德、良好沟通能力和熟知医疗法律法规。当前, 非技术性的医疗纠纷增多, 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与病人如何相处与沟通的教育迫在眉睫。

3.卫生法制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 面对各种复杂的境况, 医务人员应如何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法律未作详细说明, 这需要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具备丰富的沟通理论为依托, 同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

英美国家医学生沟通能力教育的成功经验

1.医学生沟通能力纳入职业资格考核制度

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在英美国家医学教育部门被普遍关注和重视, 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医学会早在1987年就将医生交往能力的评估作为医师资格考试的一部分。除此之外, 英国医院专门设立专职的医患沟通人员, 被称为社会工作者。他们具有相当的专业医疗经验和沟通技巧, 参与医师查房。如发现病人对医疗行为产生疑惑或不理解, 便会马上与之沟通或进行有效的解释。医院各个病区均设立专门的医患沟通室, 为医师和病人提供单独沟通交流场所。

1999年, 美国医学教育资格认证委员会把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 列为所有住院医师必备的六项技能之一。同时, 美国许多参与医师资格认证机构都把医师的沟通技能纳入其考核体系, 而美国内科专业委员会已经要求所有内科医师必须具有合格的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自2004年起, 医患沟通技能考核正式成为美国医师执业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2. 医学生沟通能力教育的成功经验

(1) 明确沟通能力培养的目标。美国医学院学会制定了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教育目标, 但是目标不具有强制性, 仅供给各个医学院参考。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教育目标是根据学习进度制定, 主要包括:前两年培养目标和后两年培养目标。前两年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识别阻碍医患交流的人际和环境因素, 熟悉医师的沟通工作内容, 掌握沟通工作内容有关的技能及策略;后两年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医学生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技巧与策略, 掌握如何处理临床实践中出现的沟通障碍局面及尴尬或敏感话题。

(2) 专门开设沟通教育课程。开设专业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在美国, 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与病人沟通》、《医患沟通艺术》等专业课程;而英国的许多医学院校也开设《医患沟通》、《坏消息告诉》等课程。这些课程着重从医患双方的心理、语言、行为等多角度、全方位讲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技巧以及如何艺术性处理临床实践工作中的争议性问题, 提高医学生沟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美国许多医学院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考核机制, 主要包括学校考核、教师考核和学生自我考核。学校考核主要采用“客观结构临床考试法”, 制定专门的指标评价体系, 通过对学生每项操作和沟通技能进行评估, 最后给予综合评定;教师考核是指任课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沟通技能课程前后对沟通技能发生的改变进行比较, 并给予评估;还有学生自我考核, 相对前两种考核方式比较灵活。

(3) 建立沟通能力培养方法和手段。国外医学生沟通教育方法较多, 手段比较灵活。沟通教育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课堂教学采用沟通理论讲授、沟通专题讲座、沟通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和沟通经验交流相结合等方式;实践教学主要是指临床实习时, 学生仔细观察带教老师如何与慢性病病人沟通, 和病人谈病情与达成治疗方案等, 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沟通技能。

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及路径

1.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目标

沟通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致力于引导医学生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树立人文医学理念, 促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专业技能的同时, 学习如何建立医患相互信任关系以及达成治疗关系, 努力提高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和策略, 进而使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现阶段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应服从于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流及“新医改”的推进, 要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社会、道德、伦理等人文知识及心理、言语、行为等沟通艺术技巧等方面的培养, 沟通能力培养内容能够体现医学专业的倾向, 使学生沟通能力的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辅相成。

2. 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路径

(1) 开设人文医学课程, 丰富学生沟通知识与理论的储备。开设相关的人文医学课程, 并且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医学生人文医学课程不是单纯的一门课程, 而是融和医患沟通学、伦理学、医事法学、社会语言学与医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总称, 对于医学生来讲, 它是与医学专业知识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衔接与渗透, 共同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的提高。较强的沟通能力不仅需要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而且需要其具备心理、社会、伦理和沟通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2) 增加沟通实践, 提高医学生沟通技能。沟通能力培养方式应该灵活多样, 在提高理论的同时应重视实践教育。国外医患沟通教育方式可以大胆移植, 但必须记住任何制度都是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与一般意识形态与观念的集中体现, 因而必须注意国外沟通教育制度本土化研究。结合医学教育实际, 建议采取下列教学方法:第一, 开展专题讲座。定期举办沟通专题系列讲座, 邀请国内资深专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第二, 采用案例教学法, 选取实践中典型病例, 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评价。第三, 情景模拟法。通过真实案例, 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实现“医生”与“病人”的直接交流, 可以采用视频形式, 使学生有机会观察自己与他人行为差异, 进行比较评价, 从而改进沟通方式和技巧。第四, 尽早让学生进入临床接触病人, 让学生了解病人的愿望, 强化医学生与病人交流的能力。

篇5:怎样提升沟通能力

一、什么是沟通能力

二、沟通的学问和艺术

三、沟通的方向

四、沟通的层次

五、怎样进行良好的沟通

六、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怎樣提升沟通能力

怎样提升沟通能力,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门大学问;它涉及到心理学、行为科学、逻辑学等,属于边缘学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谈一点粗浅的心得和体会。

一、什么是沟通能力

首先,我们要理解“沟通”这两个字的意思。所谓沟,就是构筑管道、渠道;通,就是通畅、顺利。

其次,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沟通能力。一般来说,沟通能力,是指沟通者所具备的、能够胜任沟通的优良主观条件。简单地说,人际沟通的能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进行有效信息交流的能力,包括外在的技巧和内在的动因。其中,“恰如其分”和“沟通效益”,是人们判断沟通能力的基本尺度。所谓恰如其分,主要是指沟通行为符合沟通情境、彼此相互关系的标准或期望。沟通效益,是指沟通活动在功能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者满足了沟通者的需要。

二、沟通的学问和艺术

首先,我们要了解沟通的必要性。我们知道,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是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沟通能力。人们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实践活动,总不免要与他人沟通。

二是社会职业需要沟通能力。世间各行各业,无沦何种职业,沟通的能力和技巧都非常重要;没有沟通,我们的任何社会行为都不可能实现一定的目的。

三是个人的身心健康需要沟通能力。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把快乐告诉朋友,你将获得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担一半优愁。与家人沟通,能使你享受天伦之乐;与恋人沟通,能使你品尝到爱情的甘甜;在孤独时,沟通会使你得到安慰;在忧愁时,沟通会使你得到快乐。

有效的沟通,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说沟通是学问,是因为任何沟通都是有其本身的目的;能很好地把握住沟通的目的, 同时掌握沟通的要领,将相互的理解或者思想表达出来。说沟通是一门艺术,讲的是沟通是技巧,其中包括语言的、非语言的、外部因素、交流双方对事件的把握度,以及用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进行沟通,等等,都是需要练习和实。

三、沟通的方向

沟通,按信息流动的方向来分,可以分为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平行沟通。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而人伦是有大有小、有上有下的。在沟通中,不能以大欺小,也不能以下犯上。

四、沟通的层次

沟通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不沟不通;第二是沟而不通,不管你怎么沟就是不通;第三是沟而能通,比较顺利;第四是不沟就通,这是比较高的层次。

古人做官的最高道德境界是:“武死战,文死谏。”“文死谏”,说穿了就是沟而不通导致的悲惨结局。中国历朝都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向皇帝进谏,但常常因沟而不通,触怒皇帝,最后丢了性命。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停留在沟而不通的层次上,说了很多话,却收不到效果,无法达成预期的沟通目标.

五、怎样进行良好的沟通

一个称职的管理者,首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很多情况下,执行力不好的最大问题,就源自于沟通,也就是说执行者没有搞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开始执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错误概率肯定非常的高。

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位秀才,夜晚被蚊子咬醒,就对睡在旁边的夫人说:“尔夫被毒虫所吸也。”秀才看到夫人没有反应,又大声地说了一遍:“尔夫被毒虫所吸也!”夫人还是没有反应。此时,秀才大怒:“老婆子!赶快起来,你老公被蚊子咬死了!”妻子听见了,赶快起来帮老公赶走了蚊子。这个寓言是想告诉我们,如果你的下属听完了你的工作指示还无动于衷,当然不能责怪下属;要想让下属立即行动,首先要了解下属,用下属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沟通,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当然,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很难沟通。这也许不是你的问题,是他自己本身沟通能力或者是性格方面存在问题,不用太在意。但是,如果和他的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关系到你的工作或是人生,那你就要想方设法地迎合他的想法,让自己做到让他满意为止。

六、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无论是在职业生涯中还是在社会生活里,沟通是最基础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我们与他人的沟.

在团队中,身为领导者,如果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沟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管道和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创造一种让团队成员在需要时可以无话不谈的环境。对于个体成员来说,要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有明确的沟通目的。在沟通之前,必须知道自己要想说什么,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你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别人明白,自然也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二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要想很好地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就是不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说“不合时宜的事情”,所以必须掌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

三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虽然你说得很好,但是却选错了对象,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所以必须知道什么事情对谁说,什么事情不该对谁说。

四是要掌握沟通的方法。你虽然知道应该向谁说、说什么,也知道该什么时候说,但是你不知道怎么说,仍然难以达到沟通的效果。沟通,就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调及肢体语言,来有效地进行沟通.

我们在沟通中,也要用心听取对方所说的道理,不要过于在意对方怎么说。任何一句话,认真去听,都可能听出某些道理,不可能毫无价值。但是,我们常常不在乎这些道理,却斤斤计较于对方表达时的态度和语气。换句话说,就是有时候我们不是认真去听对方在讲什么,却十分介意对方是怎么讲的。事实上,所谓“忠言逆耳”,就是越有道理的话,越容易引起听者的反感;只要双方都认真地听,人与人之间沟通起来就会顺畅得多。

篇6:如何培养领导沟通能力

一、常见的几种沟通方法

在现实生活之中, 我们常见的沟通交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口头沟通方式

人类最基础的沟通方式就是口头的交谈了。口头交谈有谈话、演讲等多种形式。口头沟通的优点是快速传递和快速反馈。在这种方式下, 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被传送, 并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对方的回复。

2、书面沟通方式

既然口头沟通如此方便, 那么又为何要提倡书面沟通呢?因为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一般而言, 发送者与接受者双方都拥有沟通记录、沟通的信息可以无限期地保存下去。如果对信息的内容有所疑问, 过后的查询是完全可能的。对于复杂或长期的沟通来说, 这尤为重要。

3、非语言沟通方式

非语言沟通, 顾名思义, 这种沟通方式应该是不用嘴的, 也非文字性, 一般认为这种方式应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即体态语言和语调。可以说, 这种沟通方式是一种潜意识的语言。

二、怎样才能克服沟通障碍

下面是我们总结的几种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1、重视反馈的信息

许多沟通障碍, 其实是由双方的误解产生的。他们只是注重沟通的过程, 而忽视了沟通的结果。如果管理者在沟通过程中使用反馈, 则会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有领导者问接受者:“你明白我的话了吗?”所得到的答复代表着反馈。反馈还包括比直接提问和信息进行概括更精细的方法, 综合评论可以使领导者了解接受者对信息的反应。

2、简化沟通语言的信息

常人都说:话多不甜。如果把要沟通的信息反复地、过多地表述, 常常会使受听者不知说者所云, 这样就自然而又不期然地产生了沟通的障碍, 因为说的话越多, 产生歧义、误解的机率就越大。

3、以积极的姿态倾听

注意力不集中, 往往导致语言沟通产生阻塞。这既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也是一种获得错误信息的“机会”。有一位精通沟通之道的好手对于沟通讲了一句精辟的话, 他说:“沟通之道, 贵在于先学少说话。”多听少说, 做一位好听众, 处处表现出聆听、愿意接纳对方的意见和想法的模样。这时候, 你会慢慢发现到对方比较愿意接纳你, 并且提供你所需要的答案和信息, 甚至把他的真正想法告诉你, 让你一切事事顺心如意。作为一位成功的领导者, 必须经常花相当多的时间, 和他的伙伴及上司作面对面的沟通。这时, 最常被运用到的两项能力:一是洗耳恭听, 另一项能力则是能说善道。

4、决策者说的技巧

作为领导决策者, 每天都有无数机会磨炼说话技巧。面对面说话在沟通中极为重要。听者了解, 接受及执行说者说话内容的意愿及能力, 足堪引为说者是否说话的最后考核。

5、努力控制好你的情绪

当领导者对某件事十分失望时, 很可能会对所接受的信息发生误解, 并在表述自己信息时不够清晰和准确。那么领导者应该如何行事呢?最简单的办法是暂停进一步的沟通直至恢复平静。

三、怎样才能更具亲和力

可能你有过这样的感觉, 你曾经碰到过一个人, 你和他接触交谈了没有多久, 就有那种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 你莫名其妙地对他产生一种好感和依赖感。这说明此人具有非同一般的亲和力。当你具备这种亲和力时, 走到哪里都是一个受人喜爱和欢迎的人。那么, 如何才能造就一种成功的亲和力呢?

假如跟一个循规蹈矩、不苟言笑的人相处, 你应该表现得严肃点, 认真点;而和一个比较随和、爱开玩笑的人相处, 你不妨表现得轻松一点, 开朗一点。这样, 你和对方的情绪就是同步的, 会让对方产生一种被理解、被接受和被尊重的感觉。否则, 就会让对方产生一种反感, 因为你的情绪是对对方的否定。情绪不同步, 会使交流双方的心理距离拉大。

在亲和力的培养方面, 还有一点就是沟通双方在认识上必须同步。说到这个, 我们不得不提一个著名的法则, 就是“七加一法则”。所谓的“七加一法则”是指:如果你通过提问引导对方, 使对方一直说:是的、我赞成、我了解、我同意及类似的肯定语句。如果你让他连续同意了七次, 通常在第八次问他时, 他就会习惯性地同意。因此, 我们在提问的过程中, 就是要诱发对方的兴趣, 从而用问题来引导对方产生正面的回馈。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有三个渠道:一是你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 二是你的语气或音调, 三是你所使用的肢体语言。根据调查,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文字只占了7%的影响力, 语气和音调占38%而肢体语言占55%。可见, 肢体语言———表情、手势、姿势等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在这方面与对方同步, 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交谈时, 语调和语速应与对方同步。碰到视觉型的人, 他讲话快, 你也讲话快。他音调高, 你也提高音调;碰到一个听觉型的人, 他讲话很注重抑扬顿挫遣词造句, 你也注意抑扬顿挫, 不快不慢;而当你碰到一个触觉型的人, 他要讲一讲停一停, 你也要注意跟上他的节奏。

总之, 沟通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 有效的人际沟通可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达到领导者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借助外界的力量和信息解决问题的目的。真诚地去听, 真诚地去说, 只有真诚地用心与心去交流, 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摘要:领导干部要想沟通成功, 信息不仅需要被传递, 还需要被理解。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与理解。成功的沟通, 如果其存在的话, 应是经过传递之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

关键词:领导干部,沟通,信息

参考文献

[1]杨雅琴.领导威望、成员培训、沟通程度对团队绩效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 2008

篇7:沟通能力很好

【关键词】秘书 能力导向 沟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11-02

秘书是最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主要指在工商企业中从事文字处理、商务沟通和行政事务工作,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商务性质辅助工作的人员。通过企业调研及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高职秘书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欠缺,沟通技巧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秘书岗位的职业要求脱钩,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沟通技能的训练较少或不够针对性,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真正的职业能力,无法体现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因此,应根据秘书岗位要求对沟通技巧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研究如何以能力为本位选择教学内容,并改革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技能训练模式,以提高秘书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

一、秘书沟通能力的构成要素

沟通能力是一种职业能力,所谓的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在职业活动或情境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是通过岗位相关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其构成要素多元化,包含了职业态度、职业素质、相关知识、技能等。要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就需先了解秘书岗位所必需的沟通能力的构成是怎样的。

(一)角色认知能力

沟通能力的形成与获得依赖于对所处社会角色的认知,准确的社会角色定位即领悟他人与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并能在规定的活动范围内进行角色实践,做出符合其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行为。与其他岗位职业角色相比,秘书的职业角色期待并不是稳定单一的,这是因为秘书岗位身处组织的中枢位置,但又无明确的职权地位,秘书与他人的关系常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与上级领导沟通时,秘书处于下级位置,与同级职能部门或同事协调时,秘书又处于同级位置,秘书在执行职能任务时,常处于几种不同的地位及不同的关系之中,产生了多种角色期待。优秀的秘书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能对自己、对他人、对所处的情境及文化背景有较高的认知,能明确自己的沟通目标、善于体察他人想法和感受,知道在特定的时间与场合当中如何恰当地表现自己的行为。

(二)情绪调控力

秘书职位的辅助性决定了秘书在工作中没有决定性权力,在实际的沟通工作中,秘书不能直接运用强制手段,而是通过令人信服的道理及良好的感情基础,消除沟通中的分歧实现协调一致。同时,秘书面临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处于领导关系的热点和辐射中心,碰到的冲突与矛盾也比其他岗位多,因此,秘书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感知能力,能敏锐地觉察沟通对象微妙的情绪变化,并准确体悟对方的内心世界,能与他人“共情”,在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能恰如其分地传递情感,表现出对上司权威的服从之意,对同事的合作之心,对客户的尊重之情。

(三)整体协调能力

一般岗位的沟通,要考虑到实际的利益,比如销售人员与顾客沟通,以最终销售商品为目的,而秘书岗位并无实际的利益目标,如果说秘书沟通要有利益目标的话,那就是维护整个组织的协调一致。秘书部门是一个枢纽部门,起到沟通上下、平衡左右的作用,与其他岗位相比,秘书要学会站在整体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既要考虑到多方利害关系,兼顾到多方利益,又不能破坏整个组织的利益。例如秘书同时为几位领导服务,在与这些领导沟通时,既考虑到每个领导的具体情况,还要考虑到组织的整体利益,尽量维护领导间的团结。又如要进行一次涉及较多部门的活动,秘书需要同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不管秘书采用是指令式、说服式还是协商式方式,都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重,兼顾各部门的利益,做到协调统一。所以秘书沟通能力要突出整体观念与协同思想。

(四)符号的感知与运用能力

沟通能力就是一种对符号的准确感知与运用的能力,因此秘书还需具备灵敏的符号感知能力与灵活自如的符号运用能力。人类社会创造了许多的符号交流体系,如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这些体系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因此符号的使用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与原则,作为秘书人员需要了解这一套社会规范与原则,并运用这套规范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例如秘书要学会商务礼仪,了解商务场合当中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举止,进行形象管理,还要了解许多活动的流程程序,即物化的程序符号,能组织一些商务活动。在运用符号时,秘书需注意两点,一是符号运用的“规范性”,二是符号运用的“灵活性”。秘书岗位是企业的“窗口”,在利用符号去传递信息时,秘书要注意其“规范性”,秘书日常用语、电话用语、接待用语、姿势等都要以标准化的形式体现其符号运用的“规范性”。与此同时,符号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运用的,秘书身处复杂的职场关系,同时应对不同身份层次的人,在运用符号时需注意许多现实的、隐含的情境,了解所处的文化背景,因此秘书还需学会“灵活”地运用符号与他人沟通。

二、秘书沟通能力的训练方式

能力的大小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密切相关,其中,技能是完成某种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只能是通过不断的练习而获得。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或动作技能,可以通过讲解示范、模仿、整合几个阶段训练完成。沟通技能属于心智技能,不需要身体或器官的位置移动,只需要在头脑中运用规则进行操作,常以内化的认知能力体现出来。心智技能的培养与操作技能不同,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技能训练。

(一)建立模仿原形,改变旧有观念

学生固有的行为模式是在其原来生活环境下的“刺激”而“强化”形成的,但人是可塑的,只要有一定的外部刺激,就会重新培养新的行为模式。为此,可以在课堂中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电影、电视等媒介为学生提供观察学习的对象,也可以由教师现场模拟,树立榜样,初步给学生一种感性的认识,以便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原型定向”。

(二)演练角色行为,形成新行为模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某个时期按某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生活,那这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最终会固定到角色扮演者身上,形成新行为模式,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改变了,其态度也跟着改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快速进入职业角色中,课堂中应多设置任务让学生以秘书身份进行演练。

(三)设置技能程式,强化行为模式

因为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高度简缩性等特点,在训练时比较难于让学生直接感知和把握,因此,教师要把这些内隐的观念性的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尽量把沟通技能程序化、可操作化和可评估化,例如电话沟通,接听与拨打时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让学生了解心智活动的外化的实际操作程序、实践模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程序性知识。这种训练是把头脑中的观念想法外显化、操作化,这个阶段让学生不断地以外显化的操作来带动“心智”的提高。教师应尽量设计真实职业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练不同场景下的沟通技能,不断强化学生的新的行为模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应的头脑中也建立相应的“反应”模式。

(四)建立新的观念,内化行为模式

当学生的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已经把训练的行为模式与态度内化成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可以借助内部言语,把被动接受的实践活动转变成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这个时候,学生已不需要按着教师设计好的步骤完成沟通任务,而是以一种更灵活更熟练的方式快速完整地处理事件,面临问题可以“自动”地去完成,而不需要去复述任务步骤。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职业技术教育,2002(3)

[2]邓泽民,陈庆合,郭化林.借鉴CBE理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职教模式[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4)

[3]胡连奎.运用CBE理论和方法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9)

[4]曾玲娟.职业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惠亚爱.沟通技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6]童学敏.基于领导艺术的人际沟通能力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

[7]王蓓.高校教学秘书沟通艺术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4)

【基金项目】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2JGB380)

【作者简介】黄颖(1976-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篇8:沟通能力很好

沟通能力对当今时代青年学生提高本领、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高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 国家的栋梁, 社会重任的承担者, 更应该注重沟通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很大程度上, 沟通能力的强弱、沟通效果的优劣决定了外来压力的影响程度。帮助学生提升沟通能力, 是当前高校教育最迫切的任务, 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 高校对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重任无可推卸。高校应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 制定自己的培养总目标, 通过多种环节帮助、培养大学生逐步掌握沟通技巧, 实现健康、合理、有效沟通, 从而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课堂教育是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 课堂为学生沟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大学课堂的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是一种平等的面对面的双向互动。这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会给每个同学同等的展示机会, 让学生在热烈讨论中尽情陈述自己的观点, 张扬自己的个性, 从而挖掘学生的沟通潜能。

(二) 课堂为沟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一个人有了丰富的知识背景才可以畅所欲言, 人的沟通能力与文化业务素养紧密关联。高校课堂涵盖了自然、社会、经济、哲学各科内容, 具备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为学生建立了立体多维的知识构架。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 知识面的横向覆盖和专业知识的纵向加深, 提高了学生认知的复杂度, 增强了综合理解力, 拓展了沟通能力的程度和范围, 为学生人际沟通完成了基本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应对各种场合, 站在较高的层面, 以较宽的视角处理问题。

(三) 教师建立了课堂沟通的桥梁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也是学生能力锻炼提高的引导者。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 安排课堂提问、讨论和演讲,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练习机会, 并引导他们纠正沟通中的不当行为。笔者坚持以下做法:课程的第一节课, 就提出沟通要求, 告知学生沟通表现将计入平时成绩,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开始时, 许多学生羞于发言, 经过鼓励和反复磨炼, 学生渐渐由被动讲话到主动发言。

二、提高学生课堂沟通能力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一) 学校

1. 专门开设提高沟通能力的课程。

目前, 全国高校沟通能力培训的课程并未普遍开设, 即使有, 也仅是选修课而已。而理工科类的学生, 由于学习任务重, 没有时间上此类选修课程。其实他们更需要补上这一课。从提高表达能力来说, 辩论赛或演讲比赛是一种很好的课外活动方式, 可作为辅助手段加以推广。

2. 鼓励和奖励教师开设新型课堂。

学校应鼓励教师课堂改革, 发掘创意教师, 建立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相互替代机制, 让教师有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学改革工作中去。

3. 加强心理教育, 使大学生克服沟通中的心理障碍。

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态, 克服大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 实现良好沟通。通过心理教育, 培养大学生自信、宽容、理解、合作、助人的品格, 成为受社会广泛欢迎的人。

4.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为大学生进行外部沟通提供条件和机会。

教学人员选择一定的背景和场景, 设计具体的沟通问题, 给出特定的沟通对象, 让大学生深入第一现场, 扮演不同的角色, 以提高实际沟通能力。

(二) 教师

1.做好课堂设计, 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课前, 教师应准备以下内容:本节课内容中为学生创设沟通的情境, 为学生选择沟通的话题, 为学生创设沟通的形式。另外, 准备好丰富的内容是一堂精彩课程的必备要素。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纯理论课堂, 教师可以结合现代热点新闻元素到课堂中或者展开活跃的课堂讨论, 把课堂变得充满活力。

2.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环境, 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意识;努力改变“教师权威”的观念, 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 变老师“教”为学生“问”。教师应在课堂上先和同学做好沟通, 告诉他们大学课堂的开放、轻松、平等, 希望学生能放下包袱, 畅所欲言, 参与课堂互动与交流, 既可以与老师交流, 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 这种课堂交流无疑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重视课堂评价, 开展学习过程考核。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但在现实中, 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 往往很少给予学生及时的课堂评价。评价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应对每堂课积极发言, 主动回答问题, 对参与谈论的同学进行总结和评价, 课堂结束之前的口头评价及课程结束时的书面记录应同时并存。

(三) 学生

1.课堂准备。学生应课前对本堂课所授内容进行预习, 并查阅相关资料。有了充足的知识准备, 课上无论是老师所提问题还是布置的课堂讨论, 都能够沉着应对, 就无不会回答的尴尬和自己在同学面前出丑后顾之忧, 从而为勇于表现自己打下基础。

2.心理准备。有些学生完全能回答老师的提问, 但是基于自卑心理, 往往缺少足够的勇气, 错失很多当众发言的机会。其实, 每个人的素质都相差无几, 我们一定要勇敢地对自己说, 没有什么不可以, 做好表现自己的心理准备, 是成功沟通的前提。

3.积极行动。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和心理准备, 下一步就是行动起来。万事开头难。要想自己在众人面前能充分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应多加锻炼。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个成功的人。课堂上勇于发言, 这对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笔者的印象中, 大一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一站起来发言就面红耳赤, 而且吐词不清, 说话很没有条理。但是他在课堂上坚持让自己发言, 到大三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够很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最后被顺利地报送本校研究生。

沟通能力将成为未来世界竞争的最重要武器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 所肩负的责任促使他们应该拓展交往的空间, 与世界对话。因此, 大学生应利用各种机会去提高和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 才能驾驭人际关系, 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取得事业成功。

摘要: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能力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 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 也是充分展示大学生其他能力的前提。如何有效利用课堂锻炼大学生的沟通能力, 学校、教师、学生等都必须积极行动起来。

关键词:大学生,沟通能力,课堂教育

参考文献

[1]慈恩.大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2) .

[2]翟明坤, 杨静.高校课堂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 2011, (10) .

[3]沈雪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23) .

[4]周金声, 王丽坤.加强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刻不容缓——大学生沟通能力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 (6) .

上一篇:石桥子分院社区教育工作十大亮点下一篇:袁集镇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