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2023-02-09

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白马小学传文武

人们在大量的实际计算中总结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应用简便计算在保证准确的基础上,既可以提高速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已在这方面的看法。.

一、熟记常用数据

计算中的常用数据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如:25×4=100,24×5=120,75×4=300,3/4=0.75=75%,1÷8=0.125=12.5%等等.

二、利用和、差变化规律进行简算

例如:267+199367-296

=267+200-1=367-300+4

=466=67+4

=71

三、利用积、商变化规律进行简算

例如:48×25

=(48÷4)×(25×4)2700÷125

=12×100=(2700×8)÷(125×8)

=1200=21600÷1000

=21.6

四、改变运算顺序进行简算

例如:623-(400-277)125×9×8

=623+277-400=125×8×9

=900-400= 1000×9

=500=9000

五、分解某个数进行简算

例如:125×32

=125×(8×4)76×99

=1000×4=76×(100-1)

=4000=76×100-76×1

=7524

六、利用“奏整法”进行简算

例如:560×125

=560×(1000÷8)

=560×1000÷8

=70000

总之,熟记常用数字,利用数目特征和运算关系,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因此,老师要为学生灵活地、综合地利用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创造条件,要巧设练习题,激发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篇:如何培养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

本学期我带四年级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重点关注如何培养和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经过一个月的年级内调查,在同事的协助下,我们总结出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1)题目抄错。例如:将“÷”看成“+”;“93”写成“98”;“645”误写成“654”等。

(2)答案抄错。例如:把验算的结果抄写成计算的结果,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了等。 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例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3、算理模糊,张冠李戴

例如:857 -298=857-300-2=557-2=555,已经从 857 中多减2了,应该加上2。

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例如:单位未统

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计算错误。

根据以上的原因,我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口算与笔算的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和笔算着手。因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练习本,每天上课前2—3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每天中午上课前5分钟出两、三道题进行笔算训练,对学困生或不认真做的学生更多一些训练,下课时间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出几道笔算题让他们做,每到星期五就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小测验(黑板上出口算题10道,笔算题5道),并对做得好和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每个星期测验后,无论是优生、中等生、学困生都各有不同的收获,例如:优生能够彻底理解算理,口算、笔算基本上准确无误,中等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算理,很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学困生对算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口算、笔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正确率稳步提升。

通过一学期的训练,效果明显,每一位学生的口算及笔算能力都有提高。例如:班里一个学生杨晨,原来给他出四道题,他都是错的,但经过一天天持之以恒的训练,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小测验,他的错误率逐步减少。

2、强化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

例如: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出示主题图,食品厂有538箱酱油,要运到超市销售,如果用货车运62箱,大约需要多少次运完?先让学生独立估算,集体反馈。①把538看作500,把62看成60,500÷60,②把538看作540,把62看成60,540÷60,③把538看作600,把62看成60,600÷60,这些估算方法,学生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在教学时我便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所以接着让学生求出到底需要多少次运完?并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2 只有将估算经常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估算需要,也才能使学生真正愿意去估算,估算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增强简算能力,鼓励灵活运用。

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简便计算思维灵活性的学习,正确理解简便计算的涵义,合理的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维空间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认为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改变原有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通过简便计算要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也就是说: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尤其要强调“灵活”、“合理”。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有这样一道题:950÷50当出示这道题后,我先要求学生自己独立计算,我在下面一个一个地看学生的计算方法,结果发现没有一个是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这时,我便提示学生:请大家观察这个算式,能否运用大家发现的商不变的规律使这道题简便计算。我再次下去看时,有10来个学生能正确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最后,再次强调:简便计算的思路会有很多,但是,只要把握“简便”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定律、法则,就应该是正确的。

又如:简便计算420÷35,有的学生直接用竖式计算,有的学生想到了420÷7÷5,请他们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做完后,再让小组学生合作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小组长给予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

4、日常入手,培养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

3 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例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请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

第三篇: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数学学习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令众多老师困惑的一个难题,根据这几年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组织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告诉我们,将计算教学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计算教学才能体现其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计算教学的练习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和竞赛,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开展数学小竞赛,以大组单位,给每个队找个动物队长,小虎队、小熊队、小猴队等等,比赛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合作题等,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一题扣5分,最后胜利的队伍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学生对这样的比赛很感兴趣,很多学生在上完数学课以后,来跟我要求希望下次再比赛。

二、重视口算教学,加强口算训练

任何计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业生其它运算能力的提高。

要提高口算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例如:20以内的加减要反复训练,达到脱口而出;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也要达到熟练。这些都是四则计算的基础。一些常用的数据,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这不仅可以达到计算正确、迅速,而且对小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受益无穷。例如:小数分数的互化中,1/2=0.5, 1/4=0.25, 3/4=0.75, 1/8=0.375.其次,口算训练还要持之以恒。口算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教学中常期不懈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一恒的进行口算训练。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2分钟的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教学时,对数据简单的题目也要坚持让学生口算。这样长期下去,就能培养学生口算的习惯,形成口算的技能、技巧。

三、优化练习设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同样计算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练习,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也不是让学生“泛泛地练习”,越多越好,致使学生陷于题海之中,如果练习简单重复,学生就会不感兴趣,甚至抗拒,练习效果就很差了。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教师就要注意优化练习设计,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趣味性和思考性比较强的题目。对学生在练习中经常出错的地方,要注意讲解,及时纠正。此外,要多找一些有代表情的典型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运算,找出最简便的方法,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细心计算,使他们养成计算完毕后自觉检查和验算、有错必改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做好典范,在板书时要规范认真,使学生养成书写规范、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张艳霞15293206526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实验小学748100)

内容提要:本文从“组织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口算训练,打好计算的基础;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优化练习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探索。

关键词:兴趣训练培养设计习惯

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计算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习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试卷和平时的作业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组织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告诉我们,将计算教学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计算教学才能体现其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计算教学的练习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和竞赛,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开展数学小竞赛,以大组为单位,给每个队找个动物队长,小虎队、小熊队、小猴队等等,比赛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合作题等,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一题扣5分,最后胜利的队伍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学生对这样的比赛很感兴趣,很多学生在上完数学课以后,来跟我要求希望下次再比赛。

二、重视口算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关键。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在不同年级,根据教材的不同,口算要求也不同。一二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的乘除法,要加强训练,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中高年级,除了熟练记忆表内乘除法以外,还要熟记常用数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25×4=100、25×8=200、125×4=500、125×8=1000等等。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口算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的练习。

三、掌握算理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

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在计算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讲清算理,就能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还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那么,计算教学定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教学时,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一年级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右手有5只铅笔,左手有4只铅笔,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两手出示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先右手后左手,列式为:5+4=9,先左手后右手,列式为:4+5=9。 使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

只不过是出示的顺序有所变化,因此,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通过演示,可以直观形象地说明:在加法计算中,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四、有效练习是培养计算能力的手段。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前者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后者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并不是要学生无休止的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想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一定的坡度。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如“送小动物回家”、“送信”等变式匹配题,都是一二年级同学喜欢的练习形式。四年级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在□45÷34的除法算式中,在□中可以填写哪些数,商是两位数?填写哪些数,商是一位数。通过这种填空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商的位数的确定方法。

总之,多样化的练习不仅丰富了练习的内容与形式,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途径。

数学离不开计算,我们必须课课练,天天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并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习惯的培养不能当做口号去喊,需要每一位教师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抓起。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很多,但学习习惯不好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后,由于学生审题不认真,经常将25×4÷25×4=16,错误

的计算成25×4÷25×4=1。由此可见,认真审题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计算正确前提与保证。

总而言之,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计算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过程,但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有一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往往对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造成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比较低,影响了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兴趣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

一、明确计算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告诉学生计算在小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做好计算是学好学习的基础,学好计算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作用。只有学生都明白了计算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学、去做。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要想学生学习好,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要想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首先在数学计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心理下乐于学,乐于做。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 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当计算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他们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他们会产生成功感,如果连续地计算都正确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所有的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激发和增强他们计算兴趣。

三、培养坚强的意志

作为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先天因素决定了他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分心,因此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训练,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 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四、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创造口算训练机会

在练口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坚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练口算”,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在每次训练中都有明确的目的、恰当的要求,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练口算的积极性。另外。强化性的口算练习,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这对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还有的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

(二)培养科学的思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示范很重要。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训练时,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如计算99×2.5+2.5,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出(99+1)×2.5。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

(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数学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清楚,尽量在教育方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五、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计算方面的评价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教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在做评价中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学生自信心,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了不良倾向,培养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实践证明,在学生的计算作业中增加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总之,学生自身的计算能力是关系到学生学习好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及长期的训练来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上一篇:如何快速记忆英语单词下一篇:如何开展假期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