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论文:浅谈创新作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2024-05-03

作文论文:浅谈创新作文教学中的利与弊(通用10篇)

篇1:作文论文:浅谈创新作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作文论文:浅谈创新作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热情,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契机”显得尤其重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一片广阔、自由的创新活动空间,去任意翱翔。

关键词:作文;教学;利与弊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我们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积极反思其利与弊,得与失,才能加快改革的步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总是干巴巴的,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学生的作文完全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失去了其应有的鲜活的生命和色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智力、创造力的发展,学生观察力、分析力差,看问题视野狭窄,思路迟滞,材料东拼西凑,文体不清,词不达意。因此,我进行作文创新能力培养实验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成为不迷信权威,有创新意识,有自主写作习惯的时代新人。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氛围,激发

学生们的创新热情,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契机”显得尤其重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一片广阔、自由的创新活动空间,任意翱翔。

一、日记——放飞心灵斑斓的翅膀

遵循“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倡学生用日记的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因为日记是学生放飞心灵的翅膀,在日记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写,可以写几十字的片断,也可洋洋洒洒上千言;可写亲眼目睹的校园故事,也可身处其中成为主人公;可写自己对某事物的认识、看法或感触,也可通过周记告诉老师鲜为人知的秘密;可写成托物言志的抒情小文,也可是乐声悦耳的一首小诗——总之,不拘一格: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肆意翱翔,无限驰骋;让学生把浓浓的情感诉诸笔端,嬉笑怒骂,任意挥洒„„。使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都有题材可选,都有内容可写,都有情感可抒。避免了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毛病。

二、阅读—— 吸取文学精华的良方

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才如有神”。所以,每一学期开始之时,就把本期必看的课外书目和必背古诗词打印出来,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及课余时间阅读和背诵,把精彩片段以摘要的形式记录下来。

利用阅读课,有目的地介绍如《读者》《青年文摘》《格言》《大自然探索》等时尚美文,教学生学会阅读赏析,教学生学会用读书笔记的方式抒写自己的心得体会,逐渐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利用阅读这个窗口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扩大知识面。学习前人的写作手法以及他们凝练而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我们有意识地从名著中提炼艺术性强的语言,分析其风格特色和修辞手法之后,再让学生仿写,扩写,改写。把训练宗旨定位于:读名著,学语言。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例如:伟大的戏剧家萨翁经典语言“金钱是害人灵魂的毒药”(仿:嫉妒是谋害友谊的元凶);“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属于我们”(仿:生命无论多么坎坷,成功必将属于我们)。

三、多媒体——激发创作热情的源泉

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于是,我们借助多媒体中,那色彩艳丽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视屏内容来吸引学生,唤起他们的潜在审美意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寓教于乐。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领略到了国家元首和明星们的风采;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了巴黎的浪漫,埃及的久远;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的动荡与复杂„„借助多媒体,我们让学生用

笔去描绘他们从没见过的动植物;借助多媒体,我们让学生用笔倾诉他们从未有过的情感。

我们也借助多媒体评改作文。在评改时,我们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显示在屏幕上作为范例评讲;把典型的病例也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推敲,修改;还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片段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品味欣赏;把学生自己认为满意的作文存盘建档,随时取出自己的作品对比,分析,选择投稿。这种做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刺激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当然,在创新作文教学的摸索中,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日记写作平铺直叙,缺乏精彩

仅仅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每件事,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个人,用日记的形式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思想学生还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中学生所生活的圈子是狭窄的——由家庭到学校,又由学校到家庭,再说,我们的生活并非每天都充满故事,我们过着的日子更多是平淡的,我们所接触到的人也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变化。因此,也有学生的日记趋于平铺直叙,缺乏精彩。

(二)阅读中,学生阅读的深浅和欣赏的尺度难以掌控 特别是小说的阅读,有些学生容易本末倒置,把重点仅仅放到精彩的故事情节当中,沉迷于主人公的情感纠葛而难以自拔,或者竟相效尤„„这些都是无法预计的。

(三)画面欣赏中,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也有些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上迷失了方向,他们只是把关注的目光停留在有声有色的画面上,一味地享受多媒体给人在视听方面带来的快感,而忽略了观察和思考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细节。在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中,极其少数的同学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在几年的创新作文教学的教改实践中,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病,然而,用日记积累素材,广泛阅读名著和时尚美文来扩大知识面和驾驭语言的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写作兴趣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它使学生的写作个性得到了张扬,写作的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使更多的学生爱好写作,并且能写出一些优秀的作文,积极大胆的投稿,参赛。真正地做到:学写作——爱写作——有收获。

参考文献:

[1]文兰森.百部中外教育理论专著导读.[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

篇2:作文论文:浅谈创新作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 古变霞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学手段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改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体现。现阶段,教师们流行运用多媒体教学,即使在我们偏僻落后的小地方,也拥有了现代远程教育,也能运用多媒体综合资料、图片、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一些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知识直观而形象,很容易地让学生领会。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添了许多魅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个人认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有利也有弊: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它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出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向沙漠进军》为例,在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沙漠向人类进军的方式“阵地战”、“游击战”是怎样的?并且,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看云识天气》一课: 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投影仪让学生辨认各种云的图片,既直观又省时,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抓住“为什么大家能够辨认这些云”这一问题深入讲解,从而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说明文必须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这一基本要求。又如在教授戏剧单元时,制作一个课件,对戏剧知识进行专门介绍。将相关知识在荧屏上一一归纳,并播放几段经典戏剧片段,具体感受,一堂课下来,学生听的、看的内容比平时在黑板上板书要多上好几倍,而学生并不会感厌烦反而意

犹未尽。

2、营造课文内容的氛围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例如,在讲《敕勒歌》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顿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 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教师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让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文所营造的氛围中。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小说、戏剧类的课文,如果靠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解,尽管用尽浑身解数,常常是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虽然课文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但由于个人表演能力有限,很难将人物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因而学生觉得课文索然无味,自然是无精打采。如果运用多媒体,效果就大不同,如小说《香菱学诗》与连续剧《红楼梦》的相关情节联系起来;戏剧《威尼斯商人》与相关的歌舞剧资料联系起来,这样大大地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能力。同时,专业演员逼真的表演,恰当的语气,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 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时而紧张,时而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学生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1、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淡化甚至忽略了老师的主导地位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在看教师演戏。多媒体教学只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用课件过多、过频。

有时我们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越多越好,存在盲目的堆砌电教媒体,把电教课上成“电灌课”。让整个课堂教学都在展示课件,让操作者手忙脚乱,让学习者不知所谓,让听课者目不暇接。以阅读教学为例,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形成,现代教育技术只是学生认知的工具,学习阅读的拐杖,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 自读、自悟、自练、讨论交流的时间;一堂课仅40分钟,如果使用电教手段过多,时间过长,必定会挤占学生阅读的时间,冲淡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感受和体验,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使用电教媒体应适量、适度,切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篇3:作文论文:浅谈创新作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1 信息技术的优势

1.1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集图画、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便于展现一些特定的场景, 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写的兴趣, 让他们对写作没有畏惧感, 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写作创作。

信息技术不仅图文并茂, 能利用声音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写的兴趣, 而且在其提供的网络资源环境中, 如在博客、空间或论坛中, 学生可以将自己写的作文上传, 其他学生可以跟帖、点评, 在跟帖、点评的过程中, 无意识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地思考。学生的脑筋动了起来, 那么他们会尽其所能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思想, 从而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 无形中提高了作文水平。

有时, 同一个话题, 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同一件事。例如, 《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 有共同经历的学生可能很多, 可即使写的是同一件事, 故事的主人公, 故事所表现的思想却不尽相同, 这样的事发生在学生中间, 他们写出的既是真实的事, 又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了自己的不同思想和观点, 真正做到了“我笔写我心”。

1.2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没有积累, 就很难准确形象地表达。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而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 然而初中生的生活相对单调, 于是更多地获取信息、资料等写作素材则来源于信息技术平台下的网络等。也许有很多事,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 但是他们可能从网络上看过, 就可以以此为题材进行观察、交流、评议等, 经过了这一过程, 学生就有话说有话可写了。另外, 利用网络资源, 根据作文的要求, 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可以更加广泛地选取素材来进行写作, 避免了作文的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和千篇一律, 写出的作文也就不再空洞无物了。

1.3 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书写工具由以往的笔纸变成了计算机键盘, 学生书写更轻松效率更高, 在改写的过程中, 可以随意调整顺序, 改变字号的大小, 变换字距和行距等使文章更加美观。在写的过程中也不必拘泥于先写开头再写中间最后写结尾这样的顺序, 可以从感受最深的部分下笔, 更容易找到写作的灵感。同时, 还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适当地插入图画、声音或视频, 以便让自己写出的作文更有感染力。

1.4 “交互”评价让学生取长补短

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改出来的”。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作文发表的平台, 浏览更加方便, 作文阅读和修改不受时空限制, 能让学生在自由支配地时间里互相阅读, 更好地自评及互评,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评价此时不但省时省力, 更重要的是评价更全面更详细。

我们尝试建立班级作文交流评改博客, 每个主题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抽取上中下三至六篇作文, 教师抓住主要的问题或共性问题结合作文指导进行作文评改, 学生结合教师对“范文”的点评对照自己的作文, 根据实际情况先进行自评修改, 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既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了思考, 又从中学到了修改方法, 获得了习作技巧。

教师的集中评改, 可以运用大屏幕对每次作文的通病进行集中评改、整治, 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对于“的、得、地”的用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在习作中的此类问题找出来, 然后根据例句归类三个字的基本用法:名词前用“的”, 动词前用“地”, 表示程度的副词前用“得”, 学生很快便能直观地掌握了其用法。此外, 因为问题集中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他们会从一些例句中找出另外的情况, 这时教师便可“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的疑问再和他们交流, 印象会更加深刻, 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 信息技术的局限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说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一场不小的革命, 但也有它的局限性, 教师要有选择的运用, 利其所长, 避之所短。

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对教师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每一位参与的教师必须熟知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 并且有一定的文字录入速度, 否则信息技术不但不能成为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 而且会成为教师上课的累赘。

教师要很好地将信息技术平台中的网络资源与生活资源结合起来, 切忌为了利用而利用, 这样能更好地避免学生脱离现实,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用心体验生活。那些不能从生活中直接得来的资源, 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网络资源等获得, 既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让他们获得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 可谓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 既然是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 就不能将作文课上成微机课, 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浏览, 丢弃了思考和动手, 尤其不能忽略语文教学中的写字训练, 将键盘和手写安排得当, 才能让作文教学因信息技术的辅助而绽放光彩。

摘要: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借助信息技术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引发他们的争议, 在表达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弥补他们因生活体验不够而造成的不足;改变传统的写作方式和评价方式, 便于对作文进行多维评价。同时避免学生脱离现实,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并把信息技术当成作文教学的手段, 不将作文课上成微机课, 更不能忽略语文教学中的写字训练, 将两者的关系处理得得当, 能促进作文教学。

篇4:浅谈CAD在服装教学中的利与弊

【关键词】CAD 服装教学 利与弊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因其信息狭窄、直观性差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CAD在服装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它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就CAD在服装教学中的利与弊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CAD在服装教学中的优势

(一)更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传统的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是教师在教室中借助黑板、粉笔和直尺,一边讲一边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一边依样画瓢,教师画的时候学生在等,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在等,并且许多线条和标注学生往往看不清,在模仿时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误差,使制图缺乏精确性、标准性;再说制图是二维的,成衣是三维的,要在黑板上演示出静态的二维的制图向动态的、三维的成衣的转变是不可能的,利用CAD软件完成服装结构制图,使电脑制图代替了手工制图,从而全面提高了制图质量。利用传统的教学工具要进行服装排料知识和面料量的讲解是非常困难的,而CAD可以进行“服装排料”实验,它不仅可以完成服装排料图的绘制,还能动态地测量出排料的结果,获得服装制作所需的面料量,因而CAD的应用更新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使抽象内容具体化、静态图形动态化、单一内容丰富化、复杂操作简单化、工程流程形象化、技能训练全面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改变了学习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

传统的服装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CAD的应用,使师生双方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从原来的传授者、权威者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学生从原来的被动者转变成教学的主体,从而使学生学习方式从原来的接受式转变成研究式。CAD将数据、文字、图象、图形、动画、声音等不同信息有机地集成一起,它能直接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情景之下,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和培养了学生学习专业的态度。

(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拓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课程整合实践本身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教师经过教实践,其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以住的服装教学由于条件的限制,只教给学生服装制作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技术技能训练不到位、不全面的问题,而CAD的使用、可以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训练来提高服装设计能力和排版能力,通过系统学习服装款式设计、样片设计、放码、排料和工艺单设计来拓展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从而适应现代服装工业的生产的需要。

二、CAD在服装教学中的弊端

CAD在服装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在提高课堂效率、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和提升学生的技能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我们还应注意到CAD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少了师生交流时间,使情感目标教学难以到位。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而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等传统的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CAD课件的设计,使教师更多地注重于学生技能实践的操作,而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本来应该有的师生双边活动演变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列盯屏幕的现象,难以起到正常的师生情感互动的作用,而更多的变成了人与机器的交流。

(二)缺少了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CAD在服装课件中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使教师按着预定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难以用CAD进行解决。这种灵活性的针对性的缺少,不利于教师灵活地运用课堂教学技巧,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再者,有些教师认为只有增大信息量、增加知识密度、加快教学速度才能体现CAD的优势,其结果却是霸占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扼杀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画而过于夸张、虚拟,课堂教学缺少真实感。

学生与机器进地交流本身就是缺少真实性的一种表现,再加上画面过于夸张、虚拟,那更是雪上加霜,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电影院,处于一种虚幻的情景之中,没有了真刀真枪地触及服装的颜色、质地、款式、裁剪等,久而久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适时、适度、适当地发挥CAD在服装教学中的优势,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CAD教学相结合。做到各尽其能,优势互补,这样才能使CAD真正地为我们课堂教学服务,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使他们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齐周侃,多媒体教学应用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版社.1998.8.

[2]陈莹,对服装教学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思考[J],服装科技.2004.(4).

篇5:作文论文:浅谈创新作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小坝子镇中心学校 黄 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用一只粉笔和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了。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呢?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把抽象的知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对一些用语言表达不甚清楚的理论,通过多媒体手段,运用一些动画效果、色彩效果、音响效果等,可使学生对传递的信息一目了然,简单明了。

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是我们教学的目标。通过对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本人谈谈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

一、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1.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能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例如:在相似三角形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观察这个图形并找出两个大小不同形状一样的三角形,这些图形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欲望。

2.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动静结合,呈现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演示过程,把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的易懂易记,例如:我们在进行《蚂蚁怎样走最近》的教学时,利用课件,通过动画形象生动的让整个过程活灵活现的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类比并明白是哪条路最近。又如:在讲《三角形全等》时,利用课件,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在鼠标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等系列动画形象,生动描绘了图形全等的内涵,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容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像,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3.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数学课堂中是最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备感的,若在此时我们能够利用多媒体插入部分数学趣味题或者是以动画音乐的形式引入一些与课题有关的问题,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多媒体教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性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综合多种教学手段的,那么它所传递的内容就不是单一的,除了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还有其它的方面,比如音乐的欣赏,色彩的视觉效果等方面,都能传递信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

4.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能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在数学教学中,有的时候我们要引入大量的教学内容,网络信息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百度中搜索,就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这些好的资料也将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引进。同时,多媒体教学也为我们抄黑板省去了许多时间,为我们向学生传授更多知识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二、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使用过程中,既然有利,则就必然有弊。多媒体就像放电影一样,一闪即过,知识点没有特别突出。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使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流于形式。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自己导演的一出精彩的教的画面,虽然知识之间环环相扣,但不利于把学生带进课堂。

1.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各个教学步骤。也就是说,教师划定了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严密轨迹,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沿着课件指示的轨迹走下去,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

2.多媒体教学容易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的优点正是它的多种表现手法,但使用不当反而会把优点变成了缺点,采用了过于花哨的形式,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变成主次不清,喧宾夺主了。这样就不能体现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了,更不能展示多媒体的作用了。

3.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学生只是看客

目前的现状是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6:作文论文:浅谈创新作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作者:万侨 单位:金慈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以其音、形、色、影视于一体,生动形象可感的优越性而给整个语文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变革,也因其自身过于抢眼的视听功能而给语文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结合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实践,就多媒体的优越性和它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它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做了一点粗浅的探析,以供同仁参考斧正。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利弊 对策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即“粉笔+黑板”,已经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多媒体以其集音、形、色、影视于一体,生动形象可感的优越性而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已蔚然成风。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个方面的优点: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1](p116)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培养旺盛的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多媒体教学通过录像、幻灯、配乐朗读、播放音乐、配备图片,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灵活,以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唤起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一位老师在上《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公开课时,要求学生品味、揣摩“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p68)这句话,并要求学生揣摩句子想像出这句话的精彩画面。这几句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描绘出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如果说光让学生揣摩、研究,是很难描绘出这样的迷人的月景。而这位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适时展现了一幅“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的月色图,并且还有水草摇曳的动态美,整个画面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图文并茂化解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形象的把握教学内容。如教《核舟记》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核舟的特点及民间艺术家的高超艺术。由于学生的视野不开阔,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的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象这一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微雕艺术品和核舟的录像,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我在《詹天佑》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文的难点“人字形线路”“开凿隧道”,学生仅仅通过文字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我用课件播放了一段开凿“八达岭隧道”和“居庸关隧道”的flash,学生马上心领神会了,再播放一段关于“人字形线路”的视频,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动画和声音中轻而易举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显然,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及的。

(四)大信息量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班级集体授课、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自己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的阅读。这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对于课文的拓展学习非常有利,学完了一篇课文后可以再提供几篇类似的范文供学生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产生更高层次的领悟,如学完了《鹿和狼的故事》,我再给学生提供了《农夫与蛇》、《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等故事让他们明白生物链是不容破坏的,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并且还出示了《狼图腾》介绍了狼文化,让更多的孩子对“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甚至还迫不及待的去书店购买这本书津津有味的品读,这就是一个课堂阅读的衍生,另外还可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音。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堂语文课就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或者说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的语文课就一定是优质课。我们在肯定多媒体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更理智地看到它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负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课件统治课堂,不利于老师因材施教,不利于师生情感交流,不利于师生互动。

二、以视觉、听觉的便利而代替学生对语言的品读和思考,会滋生学生的思维惰性,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长久下去会降低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以板书的快捷和鼠标的点击代替传统的手写板书和图示演练,剥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权利和写作的习惯,养成了学生只动口动眼却不动手的行为的懒惰。

四、过分夸大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容易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视频、图片的课件播放课。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必须要善用而且用好这把双刃剑。根据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和思考,要用好这把双刃剑,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多媒体与教材的关系

一位专家指出:“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是为了扩大学习资料的内容,为学生搭建视听学习的平台,创设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关系,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只是扩大学生视听,开拓学生视野,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挖掘课本资源,激发学生兴趣的辅助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在教学时,教材是本,课件是辅,决不能喧宾夺主、主次颠倒,把语文课上成课件展示课或信息技术实践课。

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定位成“合作”与“伙伴”的关系,将教学定位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简单地只把自己看成是课件的演示者,把学生看成是听众、观众,而应融入到学生中,和学生共同商讨本科的目标、人物及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浏览讨论课件中的问题并和他们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三、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关系

语文课首先是语言课。语言作为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既具有显形性,又具有隐形性。显形性就是我们所说的字、词、句、篇等外在直观的东西;而隐形性就是隐藏在文字里面的文化内涵,民族情结,精神情感等抽象的东西。前者可被人直接认识,而后者需借助读者自己的情感体验、联想、想象等才能完成。新课程将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就是着眼于语言的这种独有的特性。所谓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指的就是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工具的物质外壳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有机结合。而越是精美的语言这种结合点就越是紧密。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吟”的过程,就是寻找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契合点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寻找、品位语言与思想的这种契合点。学生寻找、品位语言与思想的契合点的过程就是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的过程。而学生一旦掌握或具备了这种品读寻找语言契合点的技巧和能力,那么他们也就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才会真正地提升。显然,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只能成为帮助教师和学生品味语言的一种有利的工具和手段,它不能代替语言本身所具有的这种独有的特点,更不能代替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这种关系,切不可喧宾夺主,忽视语言本身的特点而一味地追求视听感官上的效果,更不能越俎代庖,只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互动而放弃对语言本身的品读和赏析。

总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确实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整个语文教学的面貌为之一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正视这种变化,必须要熟练地掌握这门新型的技术,但我们也同时要辩证地看待它,因为它毕竟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我们一点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合理而巧妙地运用这一先进的手段,让它与语文课程有机地整合,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1、2)3.何克明《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浙江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2003(1)

篇7:作文论文:浅谈创新作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甘肃武威天祝县松山镇教育辅导站 白延秀

摘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我们要看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大胆实践,才能提高小班化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小班化 数学教学 利与弊

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深入课堂,并在教学中得以适时应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自然而然地替代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尤其在小班化的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对传递的数学信息一目了然,简单明了。下面我肤浅地谈谈多媒体教学在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

一、巧妙运用多媒体,使抽象的文字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利处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传统教学中,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难免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认识具有“催化“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

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旋转,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使复杂的图形变难为易,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是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利处之二。

在传统的认识图形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创设出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几何形体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几何形体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认识几何形体并应用几何形体,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它的难点是用多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它是由不同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融入一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自主探究出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是由哪些几何图形组成的。再通过课件演示用动画割补的方法,把一个组合图形割补成几个(三角形、正、长方形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画一画、算一算,水到渠成得出了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这样,既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又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这样的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学生掌握得较扎实,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教学效果也很好。

三、适时利用多媒体,使枯燥的课堂以趣替闷,寓教于乐,教学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是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利处之三。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编制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顺利进行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既能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真正的改变传统教育单凋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学习,既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课堂以趣替闷,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减负增效之目的。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的知识面由窄变宽,有效扩展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是小班化数学教学中的利处之四。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少,习题少,画面多,活动量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然而多媒体的使用,既能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画面,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一幅幅画面成为小班化学生的演讲场所;又能展示各种形式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计算题等,并用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使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因此,它的最大成功之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缩短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容量,确保课堂效率的提高,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然而,在课件的制作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还存在着以下几个弊端:

弊端一:

一、评优、公开课“闪亮登场”,随堂课“消声匿迹”。

多媒体辅助教学广泛深入课堂的今天,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多媒体教学变成了一名“最佳演员”,只有在评优、公开课时“闪亮登场”。如:执教教师为了一场公开课,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多媒体成了上公开课进行表演的专用模具。

二、它的“外在美”追求到底,“内在美”却视而不见。

我发现部分教师设计的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只讲究华丽的外表。

三、视多媒体奉若神明,其他教学教具不屑一顾。

有人误认为课堂教学由于多媒体的出现可以告别黑板与粉笔。屏幕遮挡了黑板,画面代替了板书。另外,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几乎完全脱离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教师便对此奉若神明,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它常规教具不屑一顾。众所周知,多媒体辅助教学固然有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教具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要认识到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别的教具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我们应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多媒体和其它的教学模具,把

课堂教学做得更完美。

篇8:浅谈网络在教学中的利与弊

所谓网络教学, 是在先进理念指导下, 运用网络资源, 在教师指导下, 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 加强师生交流, 加强师生协作研讨, 优化教学过程。

在目前状态下, 网络教学中利弊共存。

一、网络教学中的利

在网络虚拟教室中, 通过网络能为学习者实时和跨地域地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 提供符合人类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 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 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 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 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还可在网上阅读一些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 就像我们在学校图书馆中查找资料一样。另外学生不仅可以在网上同教师交流, 还可以通过网络同其他学生或专家进行探讨, 教学活动可以全天进行,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 可以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内容或向教师请教。在网络教学中, 通过使用电子邮件、语音信箱、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 实现了一种交互式的教学,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双方而且可以多方进行交互式交流。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不仅没有减少, 相反, 还扩大了交往的范围。

在网络教学中, 学员由于不再受地域的限制, 而是各自在自己的主机上通过联入网络进行学习, 从形式上就使网络教学实现了一种个别化教学。在个别化学习中, 学生不仅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而且还可以控制学习的进程和速度。网络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二、网络教学中的弊

网络是一门新技术, 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捏惯了粉笔, 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对电脑操作不大熟练或根本不会操作, 对电脑有一种恐惧心理, 不敢尝试用计算机教学, 从而导致了网络教学难以普及。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认识, 大胆实践, 敢于迈出第一步。开展网络教学的大势所趋, 无论如何, 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因此, 一切有可能的学校都应该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我们应少一些彷徨, 大胆实践, 敢于迈出第一步。可以采取抓示范课的形式, 以点带面, 重点突破, 在干中求发展。

有关网络的软件较少, 软件的发展已明显滞后于硬件, 作为教师要精心挑选, 要考虑到教学软件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相互关系, 在挑选软件时要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 适合师生的需要。

网络教学的不断深入, 各院校资源库的贫乏, 越来越不能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 作为资源层的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 包括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教材库、多媒体课件库的建设与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构建适应教育需求、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系统配套、先进实用、覆盖面广、分布交互性强的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 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 还要注重各种媒体的优化组合, 各展所长, 相辅相成, 提高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整体教学功能。

网络教学系统的维护力度不够, 许多学校的网络教学系统在开发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 但由于缺乏有力、及时的维护, 使网络教学不能正常进行, 网络教学系统软件内容陈旧, 或者粗浅, 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 为此, 网络教学系统开发完成后, 应设立职系统维护人员对系统的使用进行跟踪, 并及时将好的教学软件下载到校园网的服务器中, 以充实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对情感目标 (如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 和动作技能目标 (如体育、实验、手术技能等) 的教学效果不是太理想, 学习者的自控力受年龄以及学习风格的影响。对于年龄较小、学习依赖性比较大的学习者来说, 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比较高, 不太适合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可在家长、老师的关注下, 让其在自由、健康的氛围中游刃有余的畅游在网络世界中。

总之, 网络教学利大于弊。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 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 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条件。

新世纪的教学离不开网络, 网络的教学模式必将成为新世纪的主要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陶文昭、詹英:《网络教育》,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9年7月。

[2]王洪、沈凌霄:《计算机与教育》,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年4月。

篇9:浅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1、多媒体集声音、图画、文字、动画、影视等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艳、音响逼真、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化学的美好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动画、模拟、实物投影等手段,可以把一些抽象、枯燥、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形象、生动、简易的问题,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从而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化学教学质量。

2、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口”的教学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上明显表现出教学信息容量少,教学方法受限制等弊端。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则不仅大大提高课堂信息量,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让学生领略到科技手段对教学产生的神奇作用[1]。电脑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过程的应用,使得化学教学过程图、文、声并茂,信息传播量大、速度快、形象、直观而富感染力,加之多种教学组织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各种感知器官密切配合运作,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率,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处于教育优势中;使学生在各种声像素材的感染下,与教育者达到情感共鸣,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它还使各种风格的教师都有可能优化自己的教学系统的途径,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电脑多媒体可以把静态事物动态化,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它可以动态地、对比地演示一些化学现象,可以有效地展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反应快慢,为学生进行观察和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如铁在空气中有水分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的变化,由于颜色变化慢而复杂,学生对其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多媒体技术,模拟该变化的过程,控制变化的速度,使学生在电脑多媒体的辅助下,加深对此变化的认识。它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等微观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要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化学研究领域中物质运动的规律,对于某些物质的微观运动和变化规律,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而借助电脑多媒体的动画模拟手段,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从而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一目了然[2]。

4、电脑多媒体的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作用于学生,可以同时调动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体系,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使之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电脑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

二、电脑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育存在的弊端

电脑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具有许多的优点。但是如果对“电脑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中的“辅助”认识不够,将导致产生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1、使用不当。①教师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精心的设计,只是盲目使用。如将教学内容以传授知识为主线,将其制成连续放映的灯片,立意为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图表面热闹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对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辅助”认识不深刻,对于使用何种媒体、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心中无数。鉴于以上两点主要原因,导致电脑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学中不但没有起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的作用,而且有时还造成了教学与教学手段的脱节。如一些电脑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从出示教学目标,到达标检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用上了电脑。在这样教学过程中,表面上看是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而实际上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2、设计欠佳。学生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较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这就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考虑怎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但目前不少教师制作的课件,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仍然以展示知识为主,忽视对能力的培养;突出主导,以人机交互为主,忽视了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课件的设计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其呈现方式多采用线性播放,一堂课下来,就是放了一场“电影”,以致学生对电脑多媒体的教学产生这样的评价:“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且变换快,产生的印象不深,很难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4、屏幕当黑板。有些化学教师认为,有了大屏幕投影,黑板可以从教室中消失了。他们把投影屏幕当作黑板,备课时将全部的教学材料、问题和答案及图片都输入电脑,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一一显示。我们知道,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进展需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获取知识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而且,优秀的板书不仅精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如果用投影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贯性,使学生对整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因屏幕上内容一屏一屏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记课堂笔记,而实验证明,课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当时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七倍。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电脑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优势的发挥。

5、用动画模拟代替实验。多媒体确实能激发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留下现象明显,印象深刻的感觉。但是它的真实性远远无法与实验相比。但有些教师由于使用多媒体,而完全放弃了实验。这样有失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原则, 同时也给学生一个不够真实的感觉。所以多媒体不能代替实验,即只要能把事实摆到学生面前的就不要用多媒体,以增强真实感。

篇10: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利与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网络运用于作文教学,以网络为写作环境,利用网络资源的多样性、灵活的交互性、教学反馈的实时性等特点,进行作文教学尝试与思考。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作文素材,拓宽学生知识层面,开阔学生写作思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在此就把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思考几点利与弊总结如下:

首先谈谈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

一、借助网络丰富资源组织相关主题作文。

电脑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便利的查询功能,在这里我们只要输入几个关键字,它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所要查阅的一切资料。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材构思,教师口头的讲解,不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且会让学生听得厌烦,收效甚微。而电脑网络作为媒介用于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它的查询功能以及学生对电脑网络独有的兴趣爱好,来帮助学生进行习作,既方便快捷的查阅信息,又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何乐而不为呢。为了找到它们两者间的结合点,笔者做了大胆的尝试——组织网络主题作文。

例如,学生在学完《桥之美》之后,都陶醉于课文描述的桥与环境的完美结合的优美景色,这时,有位同学突然问我:“老师,我们想看一看有关桥的风景,可以吗?”。这个问题触发了我的灵感,为了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安排学生上网搜集桥的资料,到网上去看一看桥的资料和图片。很快,学生们搜集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正当学生相互交流看得入神时,就借这一契机,安排学生写一篇关于以“桥之美”为主题的作文。这一来,学生的思路活了,写作的兴趣油然而生,不再没东西写了。相反,这次的作文感情丰富、文采飞扬,令我惊叹。

同时,电脑网络也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作文服务。比如,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之后,年幼的学生非常关心奥运的情况。于是,我布置学生上网搜索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信息,让学生对奥运先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再对2008年北京奥运进行熟悉,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展望,以“2008年的北京奥运”为主题进行创作。

缤纷的网络环境,最直接的获取便是“图”、“文”、“声”、“像”并貌的视听新刺激以及界面友好,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鲜活的作文素材,学生的写作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不再觉得无话可说了。这些是传统作文教学很难获取的。

二、借助网络平台使习作评改更有意义。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能指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过去,学生作文是老师批改,学生被动地接受,以致效率低下,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不快。在网络作文教学中,电脑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评改平台,可以实现师生、生生互评互改作文。通过互相批改,学生在发现他人习作中的问题的同时,自身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具体做法是:首先,每次作文后,选择自己较为满意的文章,发到作文网上。再组织同学通过网络互相修改作文。要求针对原文的一两个不足之处写出评语,评语长短不限,力求切中要害、有的放矢。最后,让文章的原作者对照评语,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重新审视和修改。这些过程结束之后,由老师再来评改他们的作文,并对初评者进行总结和指导。

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互评作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泼自由的气氛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章的鉴赏能力。“点评”尽可以在网上进行,可以更直接、更切重要点地进行褒贬,从这一点说,网络教学环境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不断获取丰富而更新的信息资源。

“新闻热点”“社会症结”“环境保护”等信息无所不包,为作文课堂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目前在“因特网”上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无疑对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建构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学校校园网建立了电子图书室,学生可以在自主阅读各类经过优化的图书,同时还给学生建立了发表个人作品的“作文网站”以及提供大量图片、动态的音像资料、学生和教师的范文等写作素材。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其他环境无法获取的。

四、获取更多的选择与更多的思考空间。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训练,学生在同一时间与空间里能够依据自己的个性喜好自行选择表达的内容、点评的对象以及要完成的任务量。选择的空间比较自由,更能够发挥出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表现的积极性。尽管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诸多的优势呈现在我们面前,但在纷呈变化的视听新感受下,必须承认网络这把双刃剑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前也有软弱的一面。

一、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的实施受技术的限制。

教师及学生操作计算机实际能力,学校计算机品质的优劣都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进程及教学效果。有时就因为学生或教师上机操作的失误,无法在预定的时间里完成即定的习作任务;也可能就因为临场的突然故障而不得不宣布结束或临时改课,而这一切尴尬确实是教学实践中多次面临的困惑。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依赖的客观环境与技术的支持越多失去的灵活性也越多。

二、是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有时难免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精彩分呈的视觉刺激,操作上的困扰都会或多或少的限制或打断学生的思考,灵感也许也就随之消失。同时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在形成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形形色色的不良信息的诱惑面前都会承受严重的考验,教师在运行网络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不考虑将这些负面信息进行过滤,这都无形中加大了教学工作的难度。

三、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相应的语文素质外,还要有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术,课件的制作技术等。否则只能靠请人来完成课件,而这样必然增加备课的投入,而使之不能灵活广泛地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来。

上一篇:上考研指导课心得下一篇:苏白路社区举办庆中秋、国庆、重阳节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