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的创新

2022-08-22

第一篇:浅谈作文教学的创新

浅谈如何创新高中作文教学

高中生作文兴趣不高,学生怕作文、不会作文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创新高中作文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每个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深思的问题。下面是笔者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作文兴趣,提高作文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细致观察,追求真实。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而真实则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真实的生活及感悟,作文可以不好看,但不能去造假。其次,提倡模仿,逐步提高。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第三,勤写片段,多记日记。勤写片段,多记日记,以及写心得体会之类的小练笔,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降低写作难度,使学生敢于作文,而且能起到积累素材培养习惯的效果,一举三得,必须践行。

二、具体作文计划,确保有序教学

作文教学要有系统性和计划性,教师不仅要为每一学段的作文教学制定好完整、有效的计划,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要为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每次作文制定好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尽最大可能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避免只追求训练数量不讲究训练质量的应付性作文教学,从而确保作文教学有序、有效进行。特别是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不提倡作文教学的系统性,但教师必须有明确的作文教学结构,心中有教材,心中有结构,杜绝作文教学低水平徘徊的状况。

三、注重基础积累,丰富训练形式

作文基础的积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学生只有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了一定量的优美词句,才能作文时准确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思。其次是整体布局谋篇的积累,这要求学生多看优秀作文、范文,在开阔眼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选择,从而拟定最适宜作文内容的结构方式。再次是思维的积累,学生有了上述两方面的积累后,就要从思维的角度进行积累,培养自己如何在常见作文材料中生发出思维的智慧光芒,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更有思维深度和新颖度。

教师要注意创新高中生的作文训练形式。当前的作文训练,以整篇写作为主,相对而言,这种形式的写作周期太长(一般两周一次),且一个学期七八篇的训练量远远达不到“熟能生巧”的需要,写作形式单一而又缺乏灵活性,效果自然不好。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丰富训练形式,将勤写多练落到实处,如在进行整篇写作的同时,可兼顾造句、仿写等片段训练。这种训练既可用以弥补整篇作文训练量的不足,又可利用其较少受时空限制、灵活便捷的特点,使快速交流反馈成为可能,从而便于师生、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此外,在强调课内限时作文训练的同时,可辅以随笔、日记等自由写作训练,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让学生写自己擅长写的文体;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扩写、续写等训练,使学生在顾及原文本的事理逻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并形之于笔墨,达到多写的目的。

四、改变作文教学的思路,鼓励学生写作

改变作文教学的思路――先让学生放手写作,然后逐步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初学写作时,只管放胆写来,即使粗枝大叶亦无不可,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思想上觉得作文并非高不可攀,只要静下心写都能完成。对照当前的作文教学,往往反其道而行,在学生学习写作之始,就提出开头要如何,结尾要如何,立意要如何,结构要如何,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扼杀了学生写作的激情,不利于学生养成乐写、勤写的习惯。所以,作文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维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当学生尝到了畅所欲言的快乐,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对写作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与感性认识的时候,再以写作技法、技巧引导他们由粗入细,逐步提高写作技能,从而写出高层次的文章来。

五、改进作文批阅,及时进行反馈

作文批阅的方式与质量是制约作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改进作文批阅这一环节,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作文是一项个体性较强的精神劳动,丰富学生对写作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对写作的感悟水平,最好的办法之一是让学生参与批改。为确保批改的有效性,每次批改前,教师可根据本次作文的目标,事先制订批改细则,以本次作文教学目标(能力训练点)为批改重点,兼及其余的方式,引导学生批改。这样,既能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将学生的写作训练延伸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并能缩短反馈周期,有利于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写作记忆尚未遗忘,写作热情尚未消退之时,得到及时的点拨指导,为二次作文打好“前站”。当然强调学生的参与,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应有的作为,适当的批改示范,与对学生批改结果的监控及相应的记录仍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四十五中学)

第二篇:浅谈作文形式的创新

陶家中学 李文莉

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作文教学亦不例外。新课标规定:中学生作文“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表达”,我们大声疾呼: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是作文发展的时代潮流。当然,作文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这里就形式上创新的方法,谈谈以下见解。

一、 小标题式

小标题一般是作者根据文章的需要,给各部分加上一个个简洁新奇的小题目。它能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形式新颖,因此,酝酿标题就至关重要。例如:河南一考生写的《我深深感受到了环境的呼唤》,巧妙套用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前三句作为标题,并且予以新解:“枯藤老树昏鸦”→还老鸦一片葱绿,“小桥流水人家”→还小河一片澄清,“古道西风瘦马”→还老马一片乐土,如此以来,全文结构耳目一新,刻画的三个场景,流露出对周围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关注。

由此可见,列小标题方法之一即为“引用诗词名句”,又如去年我市中考场上满分作文《苦药〃甜糖〃我》就引用了“稻花香里说丰年”“柳暗花明又一村”。文章的艺术价值显然上升到了另一层高度。其二为“成语俗语式”如《我在初三》一文中,小标题为“明争”、“暗斗”、“同乐”,言简意赅,一语击破。其三是“妙用修辞式”,例如一篇描述自己没有帮助一位被车撞伤的老奶奶而后悔万分的文章《寻找失去的世界》,全文四部分:沉思之春——灼热之夏——苦闷之秋——忏悔之冬,拟人手法点缀四季的色彩,展现复杂的内心世界,可谓妙哉!

二、 日记体式

这类形式要求选取生活中的两三个片断(镜头)来速写勾勒,它便于写出个人内心独特的感受,读来真实可信。例如中考一满分作文《雨花大道18号》通过母女之间的心灵独白,为男生给女生打电话一事,母亲由猜疑到理解到信任。心理的起伏在几个日记片断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辅之心情天气:阴有小雨→狂风暴雨→晴空万里,全文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注意,日记体必须有固定的格式,表明的时间可以连续,也可以跳跃,心情天气随作者心情而变化,全篇都应围绕一件事或一条线来展开,一般都用第一人称,描写要真实细腻。

三、 题记式、后记式

题记式,即文章开头引用诗句名言或写上自己的一段话作为序言,要求文句宜短小

1 精炼,且与中心内容紧密相联,作为全篇灵魂所在。例如,环保佳文《水淹伊甸园》题记引用李白名句“黄河之水来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篇即强调水资源的一去不回,一用即尽,启示我们珍惜身边的点滴之水。另外,《我与天才之间的距离》一文中,小作者用凝炼醒目的一个“然而”,把握住了主人公与天才之间仅仅因为“然而”即失之交臂。请看题记——其实,我与天才之间本无距离,然而,仅仅一个然而,使我们之间有了距离。好的题记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的视线,又可以让文章主旨一目了然。

后记式即在行文结束之时,用简单概括的几句话,补充说明与中心有关的内容,比如交代人物最后的命运,事物最终的结果,或是作者对中心内容的点评等等。切忌扯些不相关的闲话,以免画蛇添足。

四、 访谈式

这一类型是将作者要写的人物假扮成被采访对象,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展开事件,刻画人物。访谈要有特定的时间、空间,要有人物的对话交流,还可适当插入旁观者的表现等,注意问答要抓住中心,作文的格式要符合访谈要求,且须了解相关的电视栏目。

例如,《与愚公实话说》反映的是“与时俱进“这一话题,采访地点:实话实说栏目现场,采访对象:愚民公,主持人:崔永元,采访内容:就愚公移山这一事件,新时代愚公有着新的思想,也在与时代同进步,与科技共潮流,并举办了创新大学,任该学校校长等。全篇不论结构设计还是行为风格都独树一帜,颇受称赞,可见访谈式的文章也是作文形式改革的一个亮点。

五、 修辞式

这类作文,按修辞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排比式、拟物式和比喻式。排比式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用富于情感的语言来描绘景物,可以是大段的排比句,也可是段与段之间构成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应注意全文的逻辑关系,它们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逐层深入。例如有一篇讽刺应试教育对广大学子生理、心理造成危害的文章《十全十美》,即通过十种方法检测中招应考者身体各个部位是否达到所谓的“合格”,每种“合格”都要学生身体付出严重代价,全文十种方法并列述之,气势磅礴,讽刺之味甚浓。

拟物式,文中所拟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器具或除人类之外的各种无生命物。这类形式必须把自己当作所拟之物,言行举止必须符合此类事物的特征,自始至终都要围绕“此物”展开。一次作文涉及“环保”这一主题,班上60%学生均用拟物式,效果还不错,如《一只渴望高飞的鸟》《“我”该游向何方》……

比喻式,则在行文过程中多多涉及比喻这一修辞,凶包括明喻、暗喻、借喻等,抓住本体喻体间的相似点,贯穿全文,使文章生动有吸引力,写景状物类型的作文可尝试

2 采用比喻式。

六、 实验报告式

关于“环保”这话题,我班刘阳同学独具慧眼,构思了一篇解剖老鼠尸体,验证老鼠为何会死亡并腐烂的报告。全文按特定格式: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全篇始终围绕河流被污染,“三废”对人类乃至动物界致命的打击这一中心,最后的结论使主题升华到更高境界,实为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环保”美文。当然,实验报告式不可随个乱用,必须选择符合实验展开的材料。

七、 审判式

即作文中构设一个模拟法庭,将讨论的话题引申为审判的焦点,在唇枪舌战之中得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我班梁洁在一次考场作文《磨炼》为话题的构思中,模拟出家庭法院。人物:我(法官),原告:小A爸爸,被告:小A妈妈,陪审员:小A的爷爷奶奶,全篇通过原告、被告相互对执,针对妈妈对小A的过分溺爱还强词夺理,原告据理力争,列举代表事例,最终说服了法官等在场人员,一家人决定让小A尝试自理,多受磨炼。这样巧妙的构思不得不让你为之动容吧!

八、 特殊文体式

无人之用者为我所用,即为创新的根本的中考作文不限文体,但并非没有文体,诸如“书信体”、“小小说”、“童话”、“寓言”、“剧本”、“辩论稿”、“讨论会”等新型体裁,是会成为阅卷场的亮点,赢得阅卷者的欢心的!此类作文必须符合各种文体的要求,展现文体的特色,否则就会成为“四不像”。

总之,你的文章要有你的个性,创新的风采靠自己去实践去开创,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我们一群人,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作文风格必定会挣脱“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这一陈旧模式,迎来一个新鲜可人、生机勃勃的春天。

第三篇:浅谈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作文,获取材料是基础,把握方法是桥梁,形成能力是目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作欲望,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探索创新作文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学生 语文教育 作文教学 创新;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创新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主要是指能产生新设想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能产生新成果的创新性技能。而在教育阶段,培养创新能力,不是要求学生天天有发明创造,而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讲解与训练中,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基本的创新素质,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教师不是实验者,而是学生作文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会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也不会天生具有创新能力,传统的作文教学很难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作欲望,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探索创新作文教学的思路。

钱梦龙老师曾说:“创造往往以摹仿为先行,而摹仿又必须以创造为目标。”我们常说:“文贵有新意。”没有创造哪来的新意呢?所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鼓励创见,才是作文教学中应当着重下功夫的所在。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启发学生的灵感,打开学生的思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呢?

一、 培养直觉,积累写作材料和写作素养

直觉是一种无意识的思维,不像逻辑思维是我们有意识地按照推理规则进行的,因此,直觉像是思维的感觉,人们通过感官的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可是用直觉就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所以直觉也可以说是思维的洞察力,语言训练必须和思想认识的提高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意”为主,“辞”为从,意在笔先,辞随意生,只有对客观事物有正确、全面、深刻的认识,只有在思想上十分清晰,语言上才会明确、生动、流畅。高度的直觉能力来源于个人的学识和经验,所以要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写作直觉,重要的在于积累写作材料和写作素养,那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写的结合。读是接受,写是表达,读和写是紧密相关的两种能力。读可以在吸取知识中引起求知欲,又可以从研究他人文章写法中得到借鉴,所以读既为写作积累了材料,又学习到了写作方法,提高了写作素养。

另外,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在生活中吸取写作材料。如自然界中云彩随风漂浮,树木枝叶在微风中婆娑摇曳,海上浪花飞溅,林中小鹿奔驰,燕子翻飞,鸟雀啁啾,无限风光令人陶醉。领略大自然中无穷无尽的美,才能使学生积累生活中美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六朝时著名文论家刘勰说过:“积字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读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前三句讲的是材料的积累和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讲辞章修养方面的作用。只有在不断丰富材料,提高材料运用的能力上提高构思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否则,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的俗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道出的也是这个道理。

二、启发灵感,打开思路

目下学生谈到作文难,往往以没有“灵感”来解释,从表面上看来,学生如是说是一种无奈,但从本质上看,学生是一种无奈的搪塞。因为“灵感”叫人感到玄妙得很,它总是不知不觉地钻近头脑里来,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那么,何为灵感?灵感从何而来呢?又如何培养学生的灵感呢?

灵感是科学家在创造过程中达到高潮阶段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科学家会突然作出发现,文学家会突然构思出绝妙的情节、动人的诗句。大量的实例证明,灵感是创造者在顽强的、孜孜不倦的创造性劳动中达到创造力巨大高潮和紧张时所处的心理状态。灵感是创造性劳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创造是富于灵感的劳动。灵感又是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艺术大师列宾说:“灵感是对艰苦成功的奖赏。”可见灵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更不是只有天才才有的,只要勤奋,总有一天会“功到自然成”,灵感油然而生。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唯一途径是引导学生做大量的、多样化的练笔。

现行的写作教学模式往往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一统性,学生往往只是通过课堂命题来完成写作任务,这种单一而呆板的作文形式往往使学生缺少发现,因而“言之无物”,这样长期机械化的训练结果,使学生既少了写作兴趣,又少了写作欲望,更不会产生写作灵感。实践证明,多样化的练笔手段广开教师写作教学之路,打开学生写作灵感之门的唯一途径。剪报练笔、时文鉴赏、课前演讲、辩论竞赛等等百花齐放,才能形成百家争鸣之势,学生的写作灵感才会“油然而生”,乃至“万马奔腾”。学生只有在多角度、多渠道的表达训练中,才能唤起他们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热情,才能形成他们“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冲动,才能形成学生写作灵感的源泉。

三、培养想象力,创设情景

其实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以后得到的一种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一种创造力,也就是一种综合的原理,它的对象是宇宙万物和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

一个文思敏捷,会写文章的人,往往想象十分丰富,脑子里受到某一事物的触发,就会联想到许多有关的人和事,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景。一个会想象的人,脑中宛如有活水,涟漪波澜,层叠不穷。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力如此重要,下笔作文就要让自己的思想插上翅膀奋力翱翔。现在学生写的文章往往显得“干”,内容空洞,毫无形象生动可言。譬如抒情,往往用什么“多么美丽”、“非常伟大”等概念化的词语凌空地抒情,让人读了味同嚼蜡,寡淡无味。抒情的文章要写得丰满动人,首先必须对借以抒发感情的“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要做到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单“目注”,即精细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神驰”,就是从观察实物出发,开展想象。这样,文章的意境才能跳离画面,才能有广度,文章才能有血有肉,生动形象。写文章不能就事写事,就物写物,就人写人,要由物及人,由情写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厚,意境开阔,思想深刻。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下笔前“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下笔时才能如行云流水,纵横驰骋。

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创造的能力,所以,其目标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生写出一篇文章上,而在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以形成学生的写作直觉,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启发学生的写作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写作教学的全面丰收。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反映语文水平,所以作文教学尤为重要。可为数不少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着偏差,以至多年来一直未走出“高耗低能”的怪圈,学生作文缺少真情实感,缺乏创新。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讲的多,练的少,而且练的不得法。二是重形式,轻内容,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教师常以相同的题目,相同的方式要求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又以相同的方式写作相同的内容。然后教师以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的评价。再者,套用几十年不变的两周一次作文法,题目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作文主题表现出轻淡平庸为主要特征的庸俗化趋向,无病呻吟,脱离思想实际。教师埋在作文堆里,精批精改,套用不知用了多少回的格式化批语,写腻了,学生看烦了,时间一长,作文这棵该枝繁叶茂的大树也就枯萎了。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连真情实感都难以表达,更谈不上作文的创新了。我们要改变以形式为中心的作文训练体系,建立以内容为中心的作文训练系列,使作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实际确定作文的内容主题,作文应该立足于平素貌似普通的日子,从中挖掘出作文的“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选择,价值取向。教师应感应时代的脉搏,解放蒙盖学生大脑和眼睛的外部束缚,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农村有的是城市里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绿油油的秀色可餐的庄稼;郁郁葱葱清幽雅致的树林;忽高忽低展翅翱翔的飞鸟;纵横交错轻柔粗犷的河流。这些都可作为学生观察、写作的对象。不妨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更多的感受生活的美。还应进行与学生生活思想密切相关的经常性的课外练笔,大幅度增加写作实践量,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在练笔中,学生可以不拘长短,不拘泥于结构,纯粹为了“写点什么”,由于真实的写作写的是学生想说的话,所以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语文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立言”来“立人”,即让学生在最好的语言环境中成长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还要大力提倡创新,创新是作文的灵魂,是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体验写作快乐的关键。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注意体现一定的世界气息和时代精神,也就是教时代所当教,学时代所当学,能为时代所用。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正在前进,我们应该不断实现自我更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也在不断加强同时时代也呼唤创新精神‘创新人才呼唤创新教育作为语文教师面对这种事情我们应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方式引导学生勇于去思考问题探索奥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这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找到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师最关注的问题

一这就是要转变理念重视情感态度激发创新热情

在新形势下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着和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活跃开发的创新课堂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视角表述他们自己的思想的合作学习的课堂充分引导学生多元评价文学作品同一问题不同的答案因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只要合乎情理合乎逻辑就予肯定不要苛求与教师课前预设一致如在7根火柴一课的教学中我提问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有的说是一名无名英雄保护和专递期根火柴的故事‘’‘’‘’他们不同的解释就是学生创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是学习兴趣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手段和艺术在教学中采取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能抓住销售的好奇心有助于激发销售兴趣以积极角度姿态参与学习中去在参与工程中产生创新的火花

二创设问题情境巧设教学悬念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教师习惯把最标准的答案强压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压制和扼杀现代教育理理论强调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在就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药注意启发学生突破常规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对比中发现最佳法案方案小组讨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为学习方式有组织有指导的互学互帮活动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告诉同学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通过讨论与交流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巧设疑问创设悬念形成浓厚的创新气氛激发学生探求语文知识的强烈愿望

三适时点拨鼓励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潜能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自我评价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对学生来说适时的点拨一句赞赏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大拇指都会使学生感动良久信心十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充分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就让学生自己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差异和体验学习知识的探索过程难必将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紧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巧设悬念适时点拨和赞赏鼓励大胆尝试就能卓有成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内容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义,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文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与创新紧密结合,并给出适当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老师及时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创新教育。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主要科目,自然也要融入创新的要素,如何将创新和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是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究的。

一.初中?Z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科目,其教学方法的好坏自然备受学生家长们的关注。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很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上,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听和记,并没有什么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教学方法的陋习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果质量不高。老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建议

1.老师应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是课堂指挥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去体味、理解文章,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对文章阅读充满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甚至是创作欲。在老师的不断指引下,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2]。

2.构建和谐宽松的创新环境。曾有专家指出,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自由、宽松、富有创新意味的平等和谐的环境中,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思维更加开阔,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如果生活在充满束缚和条条框框的环境中,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变得迟钝,创造力受限,甚至被残忍扼杀。有鉴于此,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出发,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丢掉“严师”的面具,转换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有距离感,并对老师产生信任。老师还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上提出的想法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成果,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快乐[3]。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说是一场思想大碰撞,学生相互沟通交流,互换思维,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的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水平。因此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并从多角度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目的[4]。

另外,想象力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老师也要下足功夫,它对提高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无数著名的发明家之所以能够发明新物品进而取得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建立在含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之上。老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布置含“假想创造”主题的作文,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写作平台。另外,老师也要有意无意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启发他们观察事物时所要掌握的要点,根据观察对象的特性进行想象,合理地想象出和观察对象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深挖教材空白培养创新能力。现在很多语文课文在内容上都会设置一些悬念,也就是所谓的“文章空白”,有可能在结尾,也有可能在文段中间,意图是要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学会自己思考,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老师应善于挖掘这些教材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充分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主旨的领会[5]。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通过不断学习探究课堂教学新形式、新方法,贯彻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技巧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练习,打开学生的思维枷锁,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具备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光新.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段红梅.语文教学注重创新教育刍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

[3]苏兰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4]段文春.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43.

[5]唐占琴.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心得[J].大江周刊:论坛,2012(2):155.

(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朝阳中学)

上一篇:趣味运动会活动策划下一篇:浅析悲剧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