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的风景抒情散文

2024-04-13

河的风景抒情散文(精选11篇)

篇1:河的风景抒情散文

一条河的风景抒情散文

这是一条小河,不知它始于何处。或许只是某处冰川消融的一滴水,它的生命便有了源头。

最初,它缓缓地在地下潜行,在漫长的岁月中流浸过许多的根——白色的铃兰花,粉色的矢车菊,紫色的风信子……就这样走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它的头探出地面,成为了一股很小的细流,在两旁笔直青翠的树木间浅浅地前行。它的出现与存在开始不仅仅只有地下的根知道。但那时的它,是那样纤弱,你的小指就能阻断它——就是这样一条小河,开始了生命的历程。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树缝间洒下,亲吻着它柔滑的身体,清晨的第一缕微风从山林中穿过,轻抚着它闪光的肌肤。偶尔有树叶上晶亮的水珠跌落,溅起七彩的光。它凭借着这些慷慨的赠与每天长大一点点。它在森林中游走,倾听鸟兽之语,虫草之音;它从最年轻的白桦身旁绕过,躲在树下和白云嬉戏;它在高高低低的石头上跳跃,动人柔和地欢唱。如果是夏夜,它还会流淌斑斓璀璨的一河星辉。就这样,这条晶莹清亮的小河,一路向前。

它涓涓地流过山间,曾有过两只大而且漂亮的蝴蝶在它身旁谈恋爱,还有过一只蚂蚁在草的密林中孤独地跋涉,它以为这将是它一生不变的风景。但一个雷鸣电闪的暴风雨之夜,一切发生了改变:倾泻的暴雨让它第一次真正地壮大,它感到浑身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一股连自己也无法抑制的激动推着它向前,它第一次跑了起来。轰鸣的雷电不再令它心悸,闪过的霹雳不再令它害怕,撕裂黑暗的闪电照亮了前面的路,它呐喊着,渴望着,奔腾着,有力地裹挟起一路上遇到的枯枝树叶和泥沙在山间疾走着……

第二天,当熟悉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时,它已在原野上慢慢地游弋。它舒缓地伸展着自己的身躯,那么轻松,那么惬意,像大地上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宽广和自由,就像拥有了全世界。在这里,它还碰到了其他几条象它一样的小河,它们兴奋地汇聚在一起,合成一股大的水流,哗哗相互诉说着一路走来的故事,满怀希望地谈论着未来将遇见的风景还有大海……然后,它们又分开来,依依不舍但雄心万丈地走上自己的征途。

日出又日落,日落又日出,它一刻不停地前进。可是,走了很久很久,也没有任何大海的消息。眼前的这条小河,似乎已有了一些疲惫,而且,它开始变得有一些浑浊。它漫无目的地行走,遇到大山就默默地绕道,有了巨石就顺从地低头,它似乎已经没有了奔涌的冲动,也没有了锐利和激情。它几乎忘记了最初的梦想。

它只是在沉默和顺从的流动中一遍一遍地回想着那个暴风雨之夜,和那一夜浩大的奔流。那时它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有力,那样的无所畏惧,那样的势不可挡!它还想起了原野上那舒展的自由惬意和对未来的渴盼。可是现在,水底的水草错杂地缠绕,羁绊着它原本就不快的步伐,还有硬而尖锐的石头割着它的身体,让它感到一阵一阵撕心裂肺的痛。那些飘散了的梦想,已恍若隔世。它以为自己从此老去。

它不知道前面有个改变它一生的悬崖。它带着满身的伤痛和满心的疲惫艰难地向前。路越来越窄,一堆石头还有几段枯木挡住了它的路。它想,从缝隙中向下挤过去就好——可它没能过去。它只好在这里回旋着,回旋着,不断抬高身体,等待着从那几段最高的`横着的枯木上滑过去。它的身体越抬越高,随之也越来越宽,就在它的头探出那些枯木的瞬间,它看到了先前被挡住的风景——远山,还有远山后传说中的海洋。是的,海洋,它还在地底潜行时就听到的召唤。它的血液重新沸腾起来,它躁动地低吼,卷起一个又一个浪花。它要过去,从这里过去直到远山后的海洋!直到这时它才发现,它已站在高高的山巅,枯木的后面并没有路,除非它纵身跳下去!

它真的就奋力一纵,从悬崖边跃下,成了壮观的瀑布!它飞漱着冲刷着,溅起千万颗碎圆的水珠,它撞击着轰鸣着,直冲下来砸出一个深潭。以直立的姿态,它向全世界宣告它找到了希望的出口!它满怀着胜利的喜悦和顽强的斗志,踏上了新的征程。

它不要梦想再被任何东西阻挡!一路上它高歌猛进,一往无前!一路上它波涛滚滚,奔流不息!既然生而为一条河,那么流动才是生命的本质,奔腾才是生命的意义,大海才是生命的归宿!

虽然我们现在还看不到,但我们相信,这条最初的小河终将来到海边,一刻也不停留,它会欢笑着投入大海的怀抱。

这,不也是人一生的风景吗?生命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之而奋斗!!

篇2:河的风景抒情散文

湖间有一条小河,经过人工雕凿和修葺,与湖相接相连。湖面长满了各种树木,错落的石岩中伸展出一丛丛倔强的小草,间或分散着一簇簇明艳的野花,有金黄的,也有淡紫色的,各自招摇着一种野鄙的情调。坐在湖岸上小憩,风从湖中吹来,可以清晰地听到一种幽幽的声音。一只白鹤停留在石阶上观望,而后又轻轻地飞翔在湖面中央,与其他鸟类形成了一个快乐的世界。湖中有几块较大的岩石,一条条小鱼邻近环绕,黑压压一大片就像一支整齐待发的军队。

随着一阵雷雨的降临,河中鱼儿开始骚动,河水带动湖面微波,在风声怯怯地抖动中,鱼儿们开始爆发出了旺盛生命力,整条小河形成了一片梦幻般的河流,风雨交加中,河面波涌涟起,鱼儿们个个跃至空中,陡生灵气,像是一幅大手笔的浓彩国画。

每年初夏,湖边的枝条四下飘拂,花朵繁密,远远望去,像是一堆毕毕剥剥正在燃烧的火焰,带给人莫名的振颤与喜悦。清爽的晚上,我常会到湖边走走,有座亭阁,亭子中间有一张石桌、几个石凳,头顶有月光斜斜的流泻下来,整座湖拢于这一帘柔软的薄纱当中,清静的耳廓渐次盈满草虫空灵的鸣唱,那音质纯净得如同一股甘冽的溪流,起得柔和,吟得婉转,好似一幅世外桃园图景,疾徐作歇合乎韵致,各具灵趣,自如行腔。

不远处,便可见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因为邻湖相隔,它温柔敦厚的胸脯把纷繁与喧嚣隔绝于世外,让心灵有一处幽静的憩所,让心海中不经意间泛起的浮华沉淀下来。

篇3:抒情散文阅读教学谈

先者有言, 美的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欣赏美的作品难道不要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眼睛用来对欣赏物的第一步照射, 深入的将是心领神会, 达到这个要求,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广阔。

《石榴》在其他树木都不想争妍斗艳的五月却开起了花。

《牵牛花》的藤蔓无时不回旋向上, 有着惊人的“生之力”。

浙江名山“雁荡”接受建国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奉献于人的“风姿”, 给人们带来长久的思索。人们熟悉的物, 熟悉的景, 经过作家深邃的思考, 发掘出一个个耐人咀嚼的意念。抒情散文往往借助景和物, 或含蓄、或清晰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而作者传递闪光的信息又恰是透过一个个由文字组成的画面。因此学习这类文章, 应努力把握作者的情感脉胳, 捕捉蕴含于画面的真正含义, 达到与作者共鸣的良好效果。

当然, 文学欣赏存有差异。同一作品, 不同经历、阅历会有令人惊奇的争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最终为众多读者喜爱。教师的任务, 是使学生经有音乐的耳朵, 对事物的美, 力求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所谓想象, 稍作抽绎, 应要求学生有相对的心灵感应, 以合拍于作品。抒情散文教学可以此为立足点之一, 把作品提供的内容化成一个画面, 使之映显在脑屏幕上, 然后从不同角度揣摩, 获得初步感知, 继而鸟瞰画面全景, 从整体构成的声色并俱的画景中扩大自己的思维, 联系已有的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艺术魅力是教学的主旨。教师循循善诱, 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然后产生画面。思维闸门打开后, 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 画中之景, 有静有动, 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这样教学, 收效良好。

自古以来, 人们对竹的吟诵不乏佳作。正如用“出污泥而不染”来咏莲那样, 颂竹常常离不开对它高风亮节的赞叹。如今, 我们看到的是莫干山的竹海, 摇撼于风雨中, 沐浴在金色里。这里我们先让学生以文字的表达为特写镜头, 看到那老竹, 那新竹, 那砍剩下的粗壮的竹桩, 那伸向蓝天的细柔的竹梢。

农家竹园伴随学生度过十几个春秋。挖笋、松土、砍竹、编竹、儿时的乐趣唤起了他们的想象。追思处在不同背景下的竹子, 品尝深藏画面的意味。教师摒弃按部就班的分析, 加以适当点拨, 学生便领会文章所揭示的自然界新陈代谢这一不可抗拒的规律。借景抒情, 晴雨竹图, 联系一定的社会内容, 对作者表现的新老两代交替的独特感受也完全领悟。可以说《竹》反映的思想前无古入, 因为历史赋予它崭新的内容, 作者又以严谨的思索产生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主题。普通的竹, 通过想象, 经过思考, 其竹情竹趣表现得别有风味。学习《竹》, 学生如呼吸了清新的空气, 对文章新颖的立意恍然大悟。‘赏析作品时, 大家深感作者想象的丰富。

打开思维的匣盖, 追索画面的立意, 学生一旦领悟到独辟蹊径的主题时, 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手法。学好这样的作品, 不仅增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更可贵的是导到思想上的启迪。长此以往, 人的精神世界必然更丰富, 情感也更趋高雅。学生通过学习, 提高了鉴赏与习作能力。一位学生在课外习作中, 以家乡的石板桥为对象, 提炼它的内在品格。普通的石桥, 每天迎送人们往返, 忍受一定负荷而默无声息。学生展开了想象。人们都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园丁, 把教师比作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不是更有新意?这一比喻, 除想象细腻, 再一次说明想象的重要。成功的想象能孕育出清新的主题, 在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已十分明了。

篇4:抒情散文中直接和间接抒情的使用

关键词:抒情散文;写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67-01

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那如何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抒发情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使用“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自己被现实生活所激发起来的感情,叫直接抒情,一般称之为“直抒胸臆”。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直接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抒情的语言,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或是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是语言的色彩、间节、节奏、句型上富有特色。

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朱自清先生的四次“流泪”,均情动于衷,做到了寓情于理;使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层层铺垫,泪洒全篇,从正面有力地衬托了父亲的感人之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看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后,直述家庭的变故: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这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回到徐州,看到“满院狼藉的东西”;回到家中,又看到“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今不胜昔之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是伤感的泪,伤丧亲之凄楚,感人世之多艰。面对此景,“我”热泪潸然是人之常情。如果不这样写.而是表现出一副铁石心肠,那反倒有悖情理。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父亲到车站为“我”送行,作者两次写到流泪。第一次是写父亲越过铁道为“我”买桔子而流泪。作为父亲,对已成年的儿子外出就学,尽管事忙,但仍挤出时间亲自送到车站,再三叮嘱,细心关照。为了给儿子买桔子,拖着肥胖的身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在爬月台时,看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了。此时此刻,怎能不使儿子感动呢?所以,“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这是激动的泪,是“我”对父亲一片爱子之情无限感激的自然流露。

车站送行第二次写到流泪,是与父子分别时。父亲把送儿子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好以后,又嘱咐儿子一番,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着了。此次分别后,父子何时才能再相见?父亲的差使已经交卸,以后他赋闲的日子怎样度过?“我”思前想后,是“我”为父亲晚年生活境遇的不测而担心流出的泪。流泪自然,亲切感人。

最后一次写“我”流泪,是在文章结尾部分的补叙中。回想父亲奔波一生,晚年仍不得舒心,从来信中得知,他已年老多病,恐不久将别于人世。于是,“我”的眼中又闪出“晶莹的泪光”。这是思念的泪,思父亲之近况,念父亲之不幸,以泪代言,由情而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且与前几次流泪相互照应,起到了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作用。

总之,文章写“我”的四次流泪,均属情之所至。

二、使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中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来抒发感情。它包括通过叙事抒情。这种抒情性叙述,侧重于以情叙事、融情于事。它可以写完整的事件,如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写事情的片断,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充溢于叙事的文字之中。通过写景抒情,作者的情感间接地附丽于山川名胜、自然景象之中,或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或借助自然景象的烘托来体现内心的感受,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对地坛景物的描绘,以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通过状物抒情,作者往往把外物当作感情的激发物和寄托物。感情是内因,外物是诱因,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综上所述,间接抒情包括以事件为媒介的缘事抒情,以景象为媒介的借景抒情和以物体为媒介的托物抒情。下面举详细例子说明。

例如胡适的《追悼志摩》一开头不是抒写作者的巨大悲痛,而是精妙不凡地引用了徐志摩最富盛名的诗《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家知道,志摩是死在“那淋漓的大雨里”,死在“那迷的大雾里”,死在飞机失事的“烈焰里”。

然而,当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打开这篇悼文,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风度潇洒、满怀柔情的青年,正用他那神奇的彩笔勾画出一个情意缠绵、凄婉低回的境界,以柔和轻盈的旋律吟唱着对康橋对生活如痴如梦般的依恋,为了不破坏这和谐统一,他“悄悄地”“轻轻地”离开,竟连一片云彩也舍不得带走!这是徐志摩生前为我们创造的意境,一个飘逸幽邃的境界。作者还没有抒写一个字,但作者内心的那种惨痛欲绝之情已跃然诗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篇5:下山的风景抒情散文

很多人喜欢爬山,却不喜欢下山,因为上山虽然艰辛,但是登高望远,胸怀开阔,越往上走,风景永远是最好。下山就不一样了,在风景最好的时候,面临舍弃的选择,把最美的风景留在最高峰,当越往下走,越趋于平常,心中少了那份热情和激动。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收获了最好的风景,心情愉悦,容易忘记自己的方向。

其实,真正懂得爬山的人,知道最难是下山,关键是要走好下山的路。因为下山时的路更显陡峭,往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注意安全,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摔跟头。所以,尽管山路陡峭,但是需要步履更加的稳健。下山如此,为人做官亦是如此。放眼看来,许多身居要职的官员晚节不保,名利双失,往往就是没有在最后的时刻坚守原则。

汉武帝时,出身于洛阳商人家庭的桑弘羊,对理财、经商一类的经济事宜特别在行,又由于汉武帝时期打了几十年的仗造成财政匮乏,所以在桑弘羊39岁那年,被汉武帝任命为大农丞。这是个为朝廷管理财政的重要职位,桑弘羊在他任职的5年期间,完成了著名的“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工作。以后,汉武帝又把他提升为治粟都尉和代理大司农,在此期间他做了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具体工作。

桑弘羊卓有成效的理财,为朝廷对外战争提供了大量战争费用,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汉武帝去世前,虽说下了“轮台罪已诏”,对他提出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未予采纳,但看在他过去为朝廷所作贡献的份上,仍把他与霍光、金是殚、上官桀、田千秋等人一道,以御史大夫身份共同辅佐年幼的昭帝。

但是,已经步入晚年的桑弘羊,仍然以朝廷的有功之臣自居。在他的`头脑中,“官尊者禄厚”,“父尊者子贵”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经常向朝廷提出一些要求,为其子弟谋求官位。当他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就对朝廷握有主要辅政大权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怨恨至极,终于卷入了上官桀谋反的漩涡之中,最终遭杀身之祸。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本来,在汉武帝“轮台罪已诏”之后,政策已经从对外战争转向休养生息,桑弘羊从当时战争实行“轻重”政策的重臣地位而下降至霍光之下。在这个时候,桑弘羊本应该意识到自己在朝廷中地位的微妙变化,尤其是到了朝廷决策圈中自己更应该洁身自好,以求保持晚节。可惜,年迈的桑弘羊在人生“下山”的途中,没有懂得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仍以过去的独尊地位自居,一不如意就走上了参与谋反的道路,终于酿成悲剧性的后果。

篇6:写景抒情散文--一路风景

车子行驶之中,最喜欢的就是看一路车窗外的好风好景。好风如水,柔和、清丽,让人感到爽心自怡。好景如画,诗情画意,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平素,习惯行走于树下。听树间蝉虫嘶鸣,看树下蚂蚁寻食。树冠如华盖般遮住蓝天。阳光像被拨乱的金子在叶间跳下来,投射出一片影影绰绰、斑驳陆离的影子。树的高大与威严,翁郁与苍翠。在我与蓝天白云之间形成另一种令人神驰心醉的景色。

今日,得以借助列车之高度,使自己攀升于飘飘之半空。那些平日里须仰头才看到的树的青颜俊貌,此刻毫无遮掩地在我面前呈现。杨柳依依,相拥相惜。片片硕大的杨树叶子在剪剪轻风中翻转出哗哗的乐章,和着阳光金色的音符,倾泻而下。依依的柳含情脉脉,沉醉在自然的交响乐中侧身聆听。细细的垂的长长的如大姑娘的辫子似的柳条顺势地来回飘荡着。不时有燕子的翼偶尔擦过柳的梢……

古人说:登高望远。站得高了,心界自然的也不一样。心在高处,看到的视界也宽阔多了。远处的树,于一片广袤的草坪上孤植,以蓝天白云为背景,意境悠远。或古朴苍劲、或婆娑伸展、或优雅大方、或仪态万千。那美,奔放、舒展、豪气、自由,尽显自然之本色。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宛如盘踞于林间的白蟒盘旋回转,蠕蠕而动。

速速前进中,它们却匆匆而退。不待我的心情为之而感动。车窗口,不时飘散进阵阵枣花的香气。抬眼望处,清幽的枣树跳跃着嫩黄色的光,蜜蜂在其间嘤嘤嗡嗡地酿着最香甜的枣花蜜。树间忽隐忽现的小茅屋煞是惹人向往。厚重的木板门前摆放着下地用的锄头、镂子。茅屋不远处的小树上,挂着一件废弃的旧衣服,想必是吓唬那些麻雀野鸦的。在此处居住,虽为看园,却很使人清心寡欲、怡情养神。

粉色,总是让人异常的迷恋、回味。当前面那一大片开着粉色花的罗布麻如花海般走进我的视线的时候,我兴奋的几乎跳起来。自从它们在我的童年里消失,至今我便再也没见过它们的身影。罗布麻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属被子植物门夹竹桃科,其味微苦、性凉、具有降解血压血脂、消炎、延缓衰老等功效。可近年来,由于环境的不断改善,这种植物却在人类的进步中慢慢遁去,在我的记忆中逐渐消失。今日一见,颇有“两眼泪汪汪”之感。

景随车异,车向北走,大片大片的水稻田如一片汪洋的水域。水路交错,阡陌蜿蜒,天高水阔。下地的农民挽起裤腿,撅着屁股在地里插秧。唧唧喳喳的水鸟忽起忽落地在田间相嬉……

进入河北地带,天气变得阴暗起来。由于几日的连绵细雨使得水位上涨,淹没了低洼处的草坪。河面变得宽了,天也好像远了许多。两条相隔不远的河流已经漫作一片。其间半淹半露的水草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岛屿,更增加了水的灵动感。雨后弥漫的雾气让河面变得神秘而飘渺。墨绿色的树在雨雾中浓成一团黑影,伫立在河的两畔。有渔民驾一叶扁舟,于烟雨缭绕处,轻轻地撒着鱼网。不知名的大鸟扑腾开白色的羽翅,优雅地划过天际,掠水而去……

河畔新翻的泥土散发着幽香的原始气息。茏葱的水沟蓄满长势旺盛的杂草,依附着曲径通幽的羊肠小路伸向远方。有路,沟亦变得灵动。有沟,路亦变得明朗。小路旁,牧羊人悠然地衔着烟斗,看羊群自由的穿梭于草丛之间。青黄相连的麦田、辛苦劳作的农民牵着牛犊在地头或坐或倚地休息着……好一幅完美的夏日田耕图。此情此景,让我怎么也无法让自己的精神与这飞速奔驰的客车相联系在一起。

随着车子的不断前进,对面的村庄徐徐而来。在一片绿树红花的掩映之中,村庄多了几分的诗意。村中道路宽阔,房屋整齐。鸡犬相闻,水鸭争鸣,如在画中。想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是异常的幸福无忧吧。鸡啼于晓而出,鸟至落巢而归。他们依旧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的生活方式。远离都市的喧器,静享生活的平淡。辛苦着、劳动着、享受着、幸福着。熙熙攘攘又为哪般?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坐在车中,忽然想起一句话,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不管生活怎样的现实,至少我们还应该有一颗感受诗意的心。想以往曾经天南海北地发过誓,要游览西湖,漫游苏州。踏遍祖国的山水之地,览尽江山的如画之风。却终因如一只被牵线的风筝,为日常的琐事所羁绊,以至于走不出自己的领地,也未曾走出自己的心界。此次,时逢闷热的夏日,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地在车中赏一路的风景,精神异常的好。

中午抵京,万物已于一片朦胧的雨丝中模糊成一团绿雾飘然远去,而我的心却依然在那风景的陶醉中精骛八极,不能牵回。

篇7:风景依旧她如故抒情散文

遇见,即便相爱,爱的来去都让人猝不及防,无法防备亦无可挽留。当相爱不能相守,爱到最后终必成空,心碎难免呀!

小楼一夜听风雨。听着,这盛夏的风声;听着,这盛夏的雨声;听着,这盛夏风雨声里的花开和叶落;甚至听着,盛夏里一个轻微的呼吸声,这声音是那样细,那样远,远到只有这样的雨夜里随着风,带着花开叶落的伴奏声,悄然而至。

慢慢地,她开始越来越沉溺于沉默,沉默时获取正面现实的力量和勇气,小心翼翼的固守着心事,让自己趋于平淡,归于宁静。最终,情到深处,她选择把孤单当作生命里的一种消遣。

她又在想起什么?

不,什么都没!只不过是在哪个春天,哪个百花深处的月光,以及虫儿温柔的低鸣声罢了。褪去了相遇的惊喜,也褪去了相爱的缠绵,接下来的日子,该走的走了,该散的散了。都不属于自己的。希望自己只是——她,一个貌似自己的女子,看她甜甜的喜欢,淡淡的哀伤;听她安静的诉说,不是说别人,只是说自己;不是说给别人,而是说给自己听。她表面是个风平浪静的女子,用宽大淡雅的衣服包起了内心澎湃的自己,用温柔软绵的文字抒写与他天长地久的胸怀。

有时,她想应该远远的离去,离开这浮华,喧闹的都市;寻一个清静没有回忆的地方来容下身心。让无声无色来代替花天酒绿,让不悲不喜来代替患得患失。以一朵花开的世界来尽度人生,她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来等她寻?

一个无可归宿的女子,带着她久经漂泊的心,轻如浮云。

这个七月初,流光飞舞烟波转瞬,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风雨后,再入征途。

篇8: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 语文教师将选文的内容处理为教学内容, 始终是一个难题。因此, 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常常观察到语文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出现偏差。与此同时, 学术界对于这一难题的研究意识还很薄弱, 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文献资料更显单薄, 多为单篇课文内容的研究探讨, 没有形成系统的类的研究。综合以上三点缘由,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点探讨。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下面分别做讨论:

一.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借景抒情类散文往往借助对景物的描写, 升华出作者本我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一种体悟与感慨。这类散文一般让学生主体反复诵读, 潜心体会文本, 以文为桥梁, 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阅读境界。

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例, 这篇文章中, 作者与读者亲密的交流, 描述济南奇异的景色, 诉说自己真切的感受。全篇都弥漫着亲切感和亲和力, 仿佛是将读者视为老朋友来同他们介绍“济南的冬天”这一新朋友。首先, 教师自己要反复的读, 部分重点片段最好反复吟诵、回味, 执教者自己读出了心得、读出了体会, 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读的心驰神往, 于无形之中实现了高质量的语言积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以何种路径来处理一篇教材对教师而言更是一个严格的考验与测试。

其次, 不动笔墨不读书, 精读的过程中也要用笔勾勾划划出引起自身共鸣或者是比较深得人心的句子, 为进一步的鉴赏做准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 阅读过程中注意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 有的地方雪厚点,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 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一段无论从修辞上还是从语言上或者是从作者所蕴含的感情上都是会引起大多数学生重视的, 因而就可以勾勾划划并在旁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或是批注。

第三, 进入鉴赏阶段,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提取并标示出相关语句, 这里教师一定不能急于给出示范, 应当由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 理清文脉。接着便是整体探究作者行文特色也就是文章的语言特点。就《济南的冬天》而言, 其一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老舍先生在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大量采用拟人手法, 亲切而自然。描写城外那一圈小山, 说“小山仿佛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还低声告诉城里人“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等等, 这里把小山说的仿佛就像是一个慈祥老祖母。其二就是在描写之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富于变化, 使人产生美的联想, 第三段写山间雪景, 把景色想象成穿着花衣服的小姑娘, 仿佛展开了一幅色泽明艳的水彩画, 接着第四段文字转而显得简约清淡, 透露出水墨画的淡雅韵致。只有精读才能发现并体会这种妙处。

第四, 精读之余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拓展迁移演练。一方面学生要结合文中经典语句, 采用旁批的方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另一方面, 迁移到写作, 教师在处理这类教材后期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写一段文字, 可以侧重于评析, 谈一谈鉴赏心得, 论说个人的阅读体验, 也可以侧重于变换角度对课文的一些内容进行仿写或者改写, 比如, 采用拟人手法, 假设自己是济南的小山、斜照着山雪的夕阳、河中倒影着的长长柳影等, 借鉴课文的笔法, 结合阅读的感受, 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因物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往往以对某一物体的细致的刻画描写来抒发作者因为这一物件而引发或是产生的独特的本我的感情, 这种感情一定是与这一物件息息相关的, 以它为点, 因它而发。这类散文并不普遍, 由于必修一中没有涉及, 这里就列举较典型的一篇:苏教版语文九年级教材中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对这类教材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钻研文本的方法, 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细致体会作者如何借助这一物来抒情的。

第一, 紧扣教材, 让学生多读。这里的读有两层含义, 一是朗读, 一是阅读。状物类文章大都以散文的语言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语言如诗一般, 给人以美的享受, 若能沉浸于其中美美地读一读, 读出文字的美来, 相信也是一件美事。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而文章又很长, 不可能面面俱到, 注重引导学生美文美读, 就需要在教材处理时注意取舍, 在重点段落的朗读上加强指导, 以便朗读落到实处。体现在《白杨礼赞》这一篇目上就是对文中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的反复吟读,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杆, 笔直的枝……”经过阅读就能领略到作者对白杨树不平凡的感情。

第二, 挖掘教材, 让学生能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处, 精心设计, 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上把握说话的机会。《白杨礼赞》文中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 那么就要给学生机会通过阅读课文说出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 它的不平凡又表现在那些方面,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第三, 利用教材, 让学生会写。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一就是习作能力的培养。而教材是极好的范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 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领悟写作方法, 以教促写再以写促教, 形成一个教学写作的良性循环。如《白杨礼赞》一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用到了象征, 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 那是象征的基础。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练习学会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作。

三.以事抒情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这类散文常常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基础上阐发作者对于这一件事的独到的感受, 不同于记叙文单一的叙事性, 以事抒情类散文是借助记叙下这件事而重在抒发自己的看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即是一篇以事抒情的散文, 作者借助移民头一个月的无聊经历, 回忆在故乡时的种种, 重在抒发作者“很想念家里”“惦念亲人”的感情。对于这一类散文的处理通常采用的是:知人论“事”的处理方法。这里以《我心归去》为例。

第一, 以记叙文的方式细致阅读课文,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文中体现就是, 结果是“我心归去”, 阅读过程中就是要找出这个起因和经过, 为什么要“归去”, 归哪里去。经过阅读我们知道, 因为作者移民法国, 在那儿的一个月让他觉得百般无聊, 思及故乡的种种好以及亲人的挂牵, 让他产生了“我心归去”这样的感叹。

第二, 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有助于理解这一事件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甚至与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导入新课之后教师要对作者有个大致的介绍:韩少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一致好评, 2002年2月, 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作者在浪漫的法国是受到礼遇的, 那么为什么待了仅仅一个月就“我心归去”了。由此让学生找到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比如“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很想念家里”等等, 这样教师就自然的将学生由事件的叙述带到了重点的作者感情的抒发上。

第三, 教材本身的说明的运用, 在必修一的这一专题中主要体现在对话栏的充分利用上。文章第一小节在作者对他在法国居住地的描述结束后, 对话栏即说明“描写物质环境的优裕, 为下文作铺垫”, 教师通过提醒学生重视对话栏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参与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 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更好的理解散文教材所表现的另类的情感。

因此, 在了解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的前提下分别探索这三类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有利于更系统细致的进行教学, 有利于实现教学环节的优化,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针对散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避开抒情散文教材处理的基本路径, 主要就抒情散文教材的教学策略做探讨。

篇9:在抒情中散文着

它不是掷地有声的交响乐,也不是断人魂肠的二胡曲,你不能否认的是,在这样一部轻松愉悦的五分钟短片里,氤氲着亲切而又温软的挚情,悠扬而又清澈的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虽然与Michael Dudok De Wit的《父与女》——这部数年前就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大奖相比,《透明回忆》没有那份凝重和深远。作者完全是在一个欢快的基调中完成的作品。但是二者的确同有着那一份浓郁的抒情,这种气息并不足以使你大喜大悲,却是情至深时最远最美的流露。

回忆是什么颜色的?我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答案。

周晶丝的透明回忆,似乎是一个童话般的梦境,也许,她是那个带你穿越梦境的爱丽丝,在这段步履轻松的穿越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妈妈。super女一号

我们习惯叫她丝儿,她有一张可爱的脸和圆圆的鼻头。丝儿的成长里,有妈妈很大一部分的影响。画画,是妈妈常常用来与她沟通的方式。这些画为丝儿讲了很多的故事,也把普通家长可能会出现的唠叨变成有趣的画面使她牢记在心。比如看到丝儿小时吮手指头的习惯,妈妈会画一个爱吃手的小孩,然后手上有很多的虫子,虫子在小孩吃手的时候就被吃到肚子里去了(这当然是很可怕的事情)。在妈妈画的《做生意》里,猪先生和猪太太是卖冰糖葫芦的,但很不讲卫生,后来改正过来了,大家一起到河里洗了个干净的澡,皆大欢喜。非常生动有趣,从故事到形象设计都是妈妈自己完成,这种连环画、小人书的形式不能不说成为日后丝儿学动画的一个或多或少的影响。

super妈妈从小就有做画画日记的习惯。《一个快乐的暑假》是妈妈年幼时去北戴河玩的时候画的,当时妈妈甚至把它做成了一本小人书,连出版社的名字都有:小人书出版社,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很难去自己全部包揽(想来颇有些导演的潜力呢)。也许妈妈并不会教丝儿诸如素描、色彩等造型方面的严格训练,但是却给丝儿留下了特别美好欢乐的绘画记忆。“有乐趣、有意思,不用想什么技法啊、规则啊什么的。”这些看似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儿童画、连环画,为丝儿的长大(不仅仅是在专业上的)营造了一个最佳的空间。在她的作品里一直出现的,就是“与母亲一起画画,并且在这样的行为中进行着我们之间的交流”。

透明的四个颜色

全片的(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主线定下后,接下来是一些结构的划分。刚开始的时候有好几个段落,最后反复的修改,又进行了很多的忍痛大删节,精简为四个部分,也就是片中四个主要的颜色:黄、蓝、红、绿。这也是为了画面的颜色更加鲜明,充满动感。虽然人物是透明的,但这些美丽的底色烘托了整个的氛围,也成为回忆和真实中的纽带,而这也铺下了人物年龄的变化、时间的更迭这条辅线。

从小时候的嫩黄,懵懂的看着妈妈在画画;到充满了想象和膨胀的年龄——红色部分,与妈妈一起画画;进入到安静的蓝色,又暗含着成长中妈妈对女儿的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的影响。时间缓缓的移动,女儿长大了,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而“再回到母亲身边时……没有变的是,她仍像对待幼儿时的我那样上前抱住我,亲吻我。”这醉人的吻是片中不断出现的情绪号码,仿佛一段音乐中轻快而又不时出现的某一个音符。绿色和黄色有些首尾呼应,都是那种比较温馨的味道,第一部分那暖暖的黄色是妈妈照顾着女儿,到了绿色的时候妈妈已经不再年轻。似乎是角色的悄然互换,这个时候长大了的女儿在妈妈熟睡的时候留下了一个甜蜜芬芳的吻(妈妈此时一定睡得很香甜)。“这些穿过时间的透明的回忆,已不再是过去的真实,而它留给我的感觉是真实的。”

形散而神不散

2003年底到2004年底,是一个从最初的创意到技术制作、再到整体调整完成整个片子的过程。

这部片子很大一部分也是丝儿的丈夫李卓与她共同完成的,他们都有着相似的自然、纯真的天性,也是很好的工作伙伴。在同样自然、纯真的作品里,他们并没有玩什么特殊的眩技,用过的软件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东:背景着色在电脑上完成,简单朴素,通过photoshop与painter两个绘图软件的结合运用,丰富了画面的质感。后期合成上也不过是通过premiere与AE结合运用来完成的。手绘却功不可没,片中人物形象的原画与动画全部运用这个方式。在这个基础上,两边的妈妈们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一些画稿的描绘,那些线条因为有妈妈们的加入,也有了一份浓浓的深情。

本来有很多的镜头是实拍组成的,其中有一段是和妈妈在树林里坐着,阳光暖烘烘的,叶子哗哗啦啦的响着,树影在轻轻地晃动,一幅很美的画面,可是,为了与整个结构很好的结合,还是cut掉了,最后精选了两个符合大结构的精彩部分:开头的一个树林的景和最后一个和妈妈一起远去的背影。首尾实拍树林背景的呼应,使作品完满和清晰。

声音的制作上没有太多的条件,除了片尾出字幕的那段音乐是一个朋友帮助创作的,其他都是根据结构和情绪,选择了一些现成的音乐来进行组合,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不过没有影响到整个片子的气氛。人物没有什么语言,其中的“咿咿呀呀”声音是丝儿发出来的,很有趣,不禁又想起她可爱的脸和圆圆的鼻头。

篇10:一半风景一半风情抒情散文

夏日里,难得和风细雨,清凉舒适。而那天就是这样的天气。小雨零星的飘洒着,不紧不慢,生怕扰了游人们的兴致。说到游人,在那一时段,只不过他们两个人而已。

诺大的一个公园,树木葱茏,虽过了繁花似锦的花季,而那繁茂的树冠,似一处天然凉棚,依然把公园装点得生机勃勃,盎然成趣。他们两个静静地走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上,时不时看到一些娇艳的小草花斜卧在路的中间,却另有一番情趣。他们欢喜的赞叹着,偶尔也拿相机或者手机拍照,把那些美好的瞬间存留于记忆深处,再复制到相机上。一路走来,却也收获了许多的喜悦和感想。

他是一个很随和的男人,不温不火,极有耐心。无论她怎样一惊一乍的感叹和停留,他都会很耐心的等待,并时不时的回答着她的漫无边际的问题。她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便也越发欢喜起来。

公园的深处有一处荷塘,他们的目标便是看荷花。荷塘的周围长满了水草,荷塘之上有拱形桥和索道,荷塘里长满了睡莲和荷花,一边是幽静的环境,一边是盛开的荷花,偶尔有别的游人游过。更多的时间便是他们两个人。他们赏荷花,拍荷花,亲近荷花。他们的存在和荷塘以及周围的环境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相映成趣。那里不仅留下了他们的脚印和体香,更留下了和谐和情趣。

过了荷塘,还有一处玫瑰园。玫瑰园因了杂草的存在而显得有些荒凉,而残存的玫瑰花依然散发着幽幽的芬芳,他们在玫瑰园中作了停留,尽情的吮吸着这大自然酿造的体香,他们有些陶醉,不仅仅这玫瑰花的香,更多的是他们能够那么和谐,那么相容,那么不言而心灵却相通的默契。

她有些感动,他是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而放弃其它的事情来陪伴她的。他曾告诉她,若她有时间,他一定陪伴到这里游玩。他做到了。她除了欢喜更多的是感动。让她感动的不仅仅是他的陪伴,更多的是他的性情以及他乐观的态度。他本有一身病的,糖尿病,高血压,脑梗。然而,他的表情,他的眼神,他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却让她深深地感动。

他那么的热爱生活,他不仅要照顾好家人,努力工作,对待朋友也依然热心、诚恳、乐此不疲。这让她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和感动。她觉得他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她喜欢这道风景。源于这风景的温和和坚韧。

她故意走在他的后边,悄悄地看他的背影,看他的背影在风景中穿梭,并融于风景。她甚至开始迷  恋这种  幻  觉,进而,自己也融入其中……

篇11:多少年华自成风景抒情散文

也曾几时,做了那个爱做梦的人,在梦里,做着自己素日里所向往之事。或是游山玩水;或是与友结伴,畅谈人生,促膝长谈;或是跋山涉水,只为抵达那片未曾邂逅的美丽风景;或为寻觅一个人,而翻山越岭,走过万水千山,只为抵达那个人的身旁。或是独自一人,带上一抹微笑,一丝希望,独自前行,将世间的万物山河,旖旎风景都尽收眼底。不问何处是终站,不问何处才是生命的归宿,只想就这么一个人,独自去旅行,独自前往那片心中所向往桃花源。

梦里的我,大多也是栖居于山明水秀的地方,那里远离纷扰喧嚣的尘世,没有车水马龙 ,人潮拥挤;亦没有人与人之间地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的只是纯净的自然万物。那逶迤起伏的高山,那澄澈流淌的溪流,那清新的山间空气,那山林里群鸟的欢鸣 ,以及炊烟袅袅的小桥流水人家,或是那摆渡的渔夫,放牧的孩童,草原上驰骋的马儿,这一切,无不是这世间旖旎的风景,无不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到达的地方。

处于这滚滚红尘间,或许我们早已忘却了心灵原本的初衷,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也忘记了自己的起点,也曾迷失了方向,不知归途;也曾一蹶不振,灰心丧气,自怨自艾;也曾骄傲自满,犯下无可弥补的过错;亦或者,错失了一些机遇与缘分,这种种,如若你真的感到疲倦,感到累了,就不妨停住脚步,放空一切,感受这来自天地间的大美,纵烟火浊世,可这芸芸众生,万物生灵,却始终都是最为素朴洁净的,接近大自然,会唤醒你心底尘封的`美好记忆,会驱除你心灵的阴霾与不快,亦会让你学会去倾听自己的心。既然迷失了方向,就不妨一切重头开始,既然眼前的路行不通,就拐个弯,走别的路,山重水复过后,终会是柳暗花明。眼前虽是一片黑暗,但唯有迎着黑暗前行,才会迎来光明,迎来曙光。

风景,始终都不在于远方,而在于自己的心。你的心,便是这世间最美的风景。那些努力用生命去灌溉,去栽种,去绽放自己生命智慧之花的人,他们的内心定是一片明朗澄净的,目之所及,心之所往,看到的皆是这世间的真善美。而那些心胸狭隘之人,内心一片空芜黑暗,自然所看到的世界便是一片黑暗的。你若情深,则万象皆深;你若心美,则万象皆美。

这世间的美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寻觅,去发现的。你之所以能够于细碎的小事之中,感到那纯净的美好,是因为你心胸开阔明朗,是因为你心性纯善柔软,所以你的心明亮了,世界也就明亮了,也就能和这世间的美好相互辉映。

多少年华自成风景,只是你从未曾仔细发觉。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一个身影、一次回眸、一双紧握的手、一首熟悉的老歌、一首婉约的宋词,皆是风景,皆可以通过这些平常细碎的小事,通过自然万物的美好,为此而打理简单生动的年华。

一只鸟儿多情的目光,一朵花儿洁白的微笑,一首宋词婉约的韵脚,一年四季的轮回更替,一切都有各自的美丽,一切都是这世间最纯净的风景。

我们常说世事无常,可无常本就是人生,亦或者说,无常便是有常。只要你愿意与万物生灵真心相待,这世界也会以温柔待你。

梦里梦外,只在两点一线,竟也似隔世的轮回。感谢每一场梦,圆了我在这俗世里未能完成的心愿;感谢现实的残酷与磨难,让我历练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感谢文字,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的生命。感谢那些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无论是遇见哪一个人,都要谢谢你们,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该如何去爱。感谢这沿途的每一道风景,让我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披荆斩棘,愈挫愈勇,让我学会了只有不断前行,才能遇见更美的风景。

风景年年依旧,可人世却是几度沧海变迁,趁着年华未老之时,尽自己做大的努力,将自己所能做的,该做的,尽力做到最好。有任何想见的人,就只管去见,想爱的人,就大胆去爱,不要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就算结果事与愿违,你也不会留下太多的伤悲。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河的风景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下山的风景抒情散文04-14

低处风景抒情散文04-17

俯仰之间皆风景抒情散文04-14

风景走过十六岁的花季抒情散文05-11

嫂子抒情散文04-07

抒情散文范文05-17

写景抒情散文07-20

风抒情散文04-08

春抒情散文04-10

抒怀抒情散文04-10

上一篇:党代会心得体会下一篇:人力资源从业者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苏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帮你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