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读后感

2024-04-15

《好教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读后感(共4篇)

篇1:《好教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读后感

转载:《好教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读后感

《好教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读后感教育在线博客

假期读了美国著名教育家伊丽莎白布鲁瑞克斯和莫尼克麦基撰写的《好教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一书,因为是刚刚接触一年级的缘故,对一年级小学生的个体个性和个体差异性非常不了解,虽然已经有了一学期的教学经验,但是自我心中清楚,对他们还是很不了解。从自己的教学中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自己也很是苦恼,找不到很有效的方法应对。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有许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初步打算将这些东西学以致用,虽然有很多顾虑,但细细想来,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一用。现将自己的所想所感整理如下。

一、因材施教势在必行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是必然的,教师应该肯定这种个体差异性。但是,在中国,“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于课堂中,然而,每个学生特点各异,只有建立在了解学生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才能使学生受益无穷。假期中看了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的一档栏目《大家看法》,讨论的主题是:拯救“男孩”。期间,谈到了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嘉宾们一致认为,只有根本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高考,才能从本质上对中国的教育进行改革。但这是一个复合型的问题,中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也有决定性作用,他们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我们的教育如何才能真正起到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目的,非常困难。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已经势在必行。

二、因材施教的方法分析

书中讲到了12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家长和老师的真实案例非常令人震撼。如:团队合作一法中,南区中学的托马斯太太,通过小组合作和任务分配让学生担任承包商的角色,从而使学生对长方形周长、面积等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组活动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学习更有意义,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性格、学习方式安排不同的任务,通过理论运用于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拼图游戏一法中,马塞尔先生,让学生根据能力高低平均分配小组,然后分别进行子课题的研究--奥巴马的生活。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要根据能力高低,非常合理,而且这项研究的时间限制不会很短。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拼图游戏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学习任务合理分配给每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有助于形成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自尊。责任落实到个人,每个学生责任的任务又各有不同,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和分配任务。但是也可以看出这一方法的弊端,那就是一些非常困难的学生需要老师抽时间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学习中心一法中,布朗太太的做法非常值得家长们借鉴,她针对三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方式,通过打扫卫生、做家务这一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让孩子从中得到启示和锻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得以改正,这同样是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很多简单的方法就能实现差异教学,学习中心可以带来无限的可能性。但是这一方法难在准备阶段,但实施起来比较轻松。

三、因材施教的反思

对因材施教的差异性教学只看案例似乎非常简单,但细细想来,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首先是学生的差异性,案例中的学生知识面很广,而且家庭教育环境非常好。如在进行承包商一活动时,学生对承包商应该做哪些工作,考虑材料的成本和收益,如何争取让自己的小组成功竞标等;再如布朗太太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通过抽签完成任务并得到奖惩等。其次是实施因材施教的规则,制定规则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仔细思考,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则严格执行,对错分明,不能有丝毫的如:原谅你一次、算了等行为。再次是因材施教的准备阶段,对我们老师来说就是备课阶段,从学生自身考虑制定实施规则,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如何进行有效分组,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出现问题怎样解决,老师应该在实施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等。

因材施教的方法虽然很久以前就已提出了,但真正得以实施的又有几人呢?用书中的话说:有些人做起来很难,他们放弃了;有些人做起来很简单,因为他们努力了。看过书之后我想,只有我们真正了解学生,能够肯定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并且根据这种差异性进行有效准备,因材施教才能起到它最大的作用。最后,我还是认为,“难就难在准备阶段,实施起来非常轻松”这句话非常受用。

订阅到阅读空间

篇2:《好教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读后感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31更新时间:2011-6-27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通过对近万人的问卷调查,概括出一个好教师的人格魅力的12个方面:

1、友善的态度:好的课程有如一个大家庭,让我感到温暖;

2、尊重课堂内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孩子般戏弄;

3、仁慈和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但我感到了她对我的疼;

4、耐性:她绝不会放弃,直到你能做到为止;

5、兴趣广泛:她常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

6、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7、良好仪表: 她的语调与笑容使我舒畅;

8、公正:她会给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9、幽默感:每天她会带来少许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10、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

11、坦率:当她发现自己有错时,她会说出来,并尝试其他方法;

篇3:《好教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读后感

语文教学工作在所有学科教学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 不仅在于语文, 即所谓的母语学科最为学生所熟悉, 还在于语文学科也是最为学生所忽视的, 语文学科的教学成绩要想得到最佳水平实属不易, 而且似乎这个学科具有很大的不定性、不可控, 因而学生一边热爱语文一边又痛恨语文, 所以, 作为语文教师, 在开讲分层教学之首就应该让所有的学生明白这门学科的艰巨性和科学性。所谓艰巨性即任何想不劳而获者在语文上想有所战绩基本上是痴心妄想, 但不排除个别的机缘巧合, 但巧合不代表必然, 具有极大地风险性, 而科学性是指只要你是个有心人, 想认真学好这门学科, 任何人都可以有所建树, 关键在于你是如何体悟与消化、加深与强化。鉴于此,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从备课、上课、练习等环节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 力争能够着眼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 分层备课。备课环节我比较重视学情分析, 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提出自己的有效教学方法, 尽量做到不盲目。比如在讲《报任安书》之时, 我先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 发现绝大多的学生对字词句等基本知识通过预习就能大略掌握, 而学生对很多处语言的表述不是很了解, 于是我将教学重点列为“分析司马迁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通过和对士大夫“死节观”的对比,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收效不错。有专家说“其实我们的语文课上, 老师常常讲废话, 讲学生已经知道的, 不讲学生需要的。课是为学生上的, 要对学生有帮助才是有效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 要多思索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教学成果,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真正将“教”与“学”有机统一。而对不用层次学生情况的把握便于我们在授课环节中寻找教学突破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度。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 可以采取课前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他们预习的情况, 也可以在课后询问相关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 教师要在不断地变通中把握好备课环节, 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具体差异, 在教学中赋予不同程度的要求, 达到全体充分发展的目的。

其次, 分层上课。这里的分层上课不是把课堂弄得像一盘散沙, 只从各个小方面着手保证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而是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下,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小组讨论法为例, 在课堂中设置有效问题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不要让自己无形中成为标准答案的代言人, 不做过多的强制性引导, 要在讨论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掌握力度以及思考角度, 然后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研读学生的疑惑点和障碍点, 从而力争在讲解过程中能够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 做到知识讲解深入、到位。这样, 不仅进一步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 尤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我能悟出, 让中等生感到我能行, 使优等生产生试一试就会成功的愿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分层目标要尽可能的明确、具体、准确, 并且层间目标跨度不宜过大。这样, 可使各层学生技能达到相应的程度, 又能激励他们向高一层目标迈进。当然, 在教学过程只能感, 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状况不断进行调整, 避免因分层带来的负效应。

再者, 分层练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强弱之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同一标准, 则势必是强者兴趣过剩, 弱者畏难扫兴。在教学中, 采取分层训练的方法, 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训练, 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 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 提高整体水平。以作文教学为例, 我通常会设立三级训练目标, 一级目标为最低目标, 让学生能够正确审视作文的立意, 选好题材, 完成一篇规范的作文;二级目标要求学生在内容上能有所丰富, 在形式上能有所创新, 尽量采用自己最为熟悉的文体写作;三级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立意上创新, 同时能驾驭不同的题材与文体写作, 尽量一文多练。这样, 可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时的某些心理障碍, 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提高他们参与作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进而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最后, 分层评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正确、公平地评价学生的成绩,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反之, 不正确的评价则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甚至造成师生之间的对位。”“分层评价”就是承认差异, 在评价上不同操一把尺, 按照个体的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 从而调动个体内部因素的积极作用, 增强主体性, 使活动得到优化。分层评价, 要求教师要正确估价学生的能力水平, 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闪光点”, 都有自身的价值, 并从多角度欣赏学生, 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添一份欢欣, 增强一份自信, 从而激励其不断去探索, 去争取成功。在评价方法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应不同, 让他们各得其所。对于一些学困生实行“暂不打分”、“舍得送分”。对于一些特优生的表现, 实行“突破满分”。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消除了考试的心理压力。对于优等生, 教师可以简单地一句话“很好”、“不错”给予肯定, 而对于学困生, 教师则不妨多鼓励几句。在作业的批改中, 对于优生, 批改评定要事实求是, 对学困生, 如果有较大进步, 即使有少许差错, 订正后也可以破格评优。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享受成功的乐趣。

篇4:因才施教的几个方法

关键词:分项教学 互动模块 解决问题 教学现状 学生的应用素质 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37-01

1 时代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

(1)进行高中体育的素质教学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教学的需要,因为时代的进步,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素质来适应社会的步伐。体育课程作为学生强身健体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乃至心理素质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从而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抓好体育课堂的效益环节。在笔者的长久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学同仁苦恼于课堂的教学效益问题,有些教师则过于注重课堂的教学效益,反而忽略了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培养一个高素质的高中生。

体育教学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需要循序渐进得教学。这涉及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块,这就是针对学生的兴趣及其才能,进行分项教学模块的开展,并且针对高中不同级部的教学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普及。比如有的同学喜欢篮球,有的同学喜欢健美操,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开启这些课程。比如笔者在高一学生刚开学的时候,会做学生调查,针对学生的兴趣展开相关课余运动项目的选择。

(2)通过我的长时间的体育教学实践,很多学生在这种因材施教模块下,取得了不错的提升,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这种模式依旧存在着缺陷,需要体育教师针对当下体育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分析,保证教学形式的完善,保证分项教学系统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模块的协调,进行学生的体育兴趣的激发,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体育兴趣的需要。

2 因才施教要注重循序渐进

(1)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是需要一个良好开端的,这包括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教师的良好个人素质等。通过对体育教学良好开端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这就需要引起相关体育教师的重视,保证因材施教模块的良好开展,做好因才施教的准备工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机会。为了更好的落实好体育教学实践工作,笔者不定时的进行因才施教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发现很多的学生更加倾向于自己所选择的体育项目,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学生的体育天赋及其兴趣的引发。

为了更好的进行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需要抓好学生的自身心理工作,这涉及到体育教师的自身应用素质。无论是分析能力还是教师专业素质,都是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从而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点,更好的进行因才施教模块的开展,更好的进行学生体育运动的辅助。

为了更好的落实好体育教学实践,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受到压制的,比如受到文科课程的压制,正是这种压制,让学生的运动兴趣更加的低下。针对高中教学的现状,笔者做了大量的教学调查,比较多的学生在较多的学习压力下,还是想要进行一定的体育课程来放松压力的,不同的时间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其运动心理是存在差异的,这就更加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因才施教,保证学生的体育运动的良好开展。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也要保证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

(2)从长运来看,体育课堂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升体育教学效益。这是让很多体育老师都感到烦恼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必要因才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人需要及其兴趣等,进行体育教学课堂的开展,保证良好的教学气氛的营造,进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把握,做好相关的指引及其教学工作。保证学生及其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及其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自己选择该上什么样的体育课堂,让学生喜欢自己所爱,坚持自己所爱。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因才施教之余,如何进行学生的运动兴趣的保持也是一个教学难点。运动兴趣的指引,需要教师做好相关的指引工作,比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是不喜欢篮球运动的,经过笔者的认真引导,空闲之余的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也提升了,当然,这是建立在学生的潜在兴趣之上的。有些学生确实对别的运动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区别对待了。

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师需要积极进行学生的体育运动学习态度的纠正,有些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经常是用敷衍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定程度影响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益,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学生上体育课的敷衍情况,需要引起高中教师的重视,采取一些特别策略,来保证学生的基本体育活动学习。比如进行选项教学法基础技能练习模块,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必须要经过笔者的基础考核,才能让其自由活动,否则就需要和我一起做基础动作练习,直到合格。但是基本技术是要有身体素质作基础的,实际上也是对身体素质在选项教学中的肯定,对提高练习积极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通过长久的分项教学实践,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抓好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模块,保证体育项目的积极开拓,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学习需要。这就要求在今后的项目设计中要全方位考虑,调整项目的内容,作到大小球兼顾,竞技性和娱乐性项目同时并存,让学生選择到自己真正需要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语

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环节中,笔者认为进行体育因才施教的开展是必要的,保证因才施教教学体系的健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建诚.高中体育课堂兴趣教学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1(35).

[2]胡北.高中体育实施选项教学的高效教学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1).

上一篇:员工思想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考官和面试状元谈如何考上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