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大陆中国发展的重要依托

2024-05-01

欧亚大陆中国发展的重要依托(共6篇)

篇1:欧亚大陆中国发展的重要依托

欧亚大陆——中国发展的重要依托

摘要:中国是在欧亚大陆上发展起来的国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欧亚大陆。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在欧亚大陆上的发展战略:第一,在可能性方面,分别从历史、地理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在必要性方面,简要阐述了欧亚大陆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第三,中国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中面临的主要挑战;第四,中国应对这些挑战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中国欧亚大陆地缘政治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欧亚大陆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积极调整中国在欧亚大陆上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欧亚大陆是中国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以下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在欧亚大陆上的发展前景:第一,在可能性方面,分别从历史、地理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在必要性方面,简要阐述了欧亚大陆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第三,中国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中面临的主要挑战;第四,中国应对这些挑战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欧亚大陆作为中国发展依托的可能性

1、从历史文化的角度

欧亚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中有四个位于欧亚大陆,分别是爱琴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及黄河文明。另外,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欧亚大陆一直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地区,并且在经济文化领域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值得指出的是,欧亚大陆各个文明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一直以来都在进行交流,这更加促进了欧亚大陆文明的繁荣。

中国作为成长在欧亚大陆上的古老国家,从未中断过与欧亚大陆其它国家、其它文明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交流通道当属丝绸之路。自从张骞以官方使者的身份打通并行走在丝绸之路上以后,我国历代王朝不断派使节赴中亚、西亚等国和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友好活动。同样,中亚、西亚及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屡次派使节来中国进行各项交往活动。这些活动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为中西方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从地理环境的角度

欧亚大陆分为欧洲和亚洲两部分,总面积近50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块大陆。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从海陆位置来看,属于海陆并重的国家;从自然地理位置来看,处于中纬度地区,且地域辽阔,适宜人类居住。中国的发展深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很多学者都指出“中国文化是亚洲大陆地理的产物”,并一致将中华文明归入大陆文明一类。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西部、西南、西北地区被高山环绕,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中国同欧亚大陆其它国家的交流,致使中国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从经济发展的角度

欧亚大陆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各国呈现出多种经济模式,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实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国对资源、技术、劳动力、市场等需求量的不同要求生产的各种要素,在一定的空间内有较大的流动性,这为相互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如近年来中国计划在巴基斯坦地区修建输油管道,以摆脱对马六甲的依赖,同时满足国内的资源需求,并带动石油输出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要长期保持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积机参加地区合作。中国是推动亚洲经济发展与合作的重要力量。这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从政治形势角度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为保持其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意图控制欧亚大陆。然而,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在欧亚大陆的战略意图不能避免地受到了欧亚各国特别是俄国的牵制。同时,美国在欧亚大陆竞争的战略也有天生的弱势。美国毕竟不是欧亚大陆国家,在欧亚大陆的根基并不深,美国只能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通过其海上力量加以影响,但美国对远离欧亚大陆边缘的广阔的欧亚大陆的腹地显得鞭长莫及,而且对中国和俄罗斯两个欧亚大陆的周边地区的影响也有限,无法完全阻止两国通过陆地地缘空间接近这一天然优势发挥影响力。

二、欧亚大陆作为中国发展依托的必要性 中国面临资源短缺的困境,亟须通过同欧亚大陆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缓解国内能源紧张的局面。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持续增长的经济带动能源需求也快速增长。尽管中国人均GDP世界排位还很靠后,但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了位列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按国际能源署的统计,中国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52亿吨石油当量,比美国21.70亿吨高出4%,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另外,根据预测,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在2025年将升至每天1420万桶,其中1090万桶需要进口。按此计算,中国对外部石油的依赖将达到77 %,中国在全球石油消费量中所占比重将从目前的 8 %升至 12% ~13 %。为改变当前能源紧缺的局面,除了进行结构性改革、开发新能源外,更重要、更迫切的是增加我国的能源储备、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中东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出产区,近年来,我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一般占进口石油总量的50%左右。另外,我国目前又没有大型油轮运输船队,90%的进口石油需借助国际运输商。这样,不仅要支付高额油价和运输费用,还要承担运输通道安全上的风险。而同时,俄罗斯、中亚等地区同样是重要的能源产地,因此,大力推进同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在海洋上遭到美国的封锁,难以冲出第一、第二岛链。美国在太平洋的岛链上建有大量海、空军基地,重兵把守,牢牢控制着西太平洋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海峡、航道、海域和岛屿,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政策的多座桥头堡,对我国海上安全和实现祖国统一构成了严重威胁。以我国目前的海军军事能力,要突破美国的封锁是极其困难的。有人甚至指出,“中国几乎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

为打破这种局面,除了要加强海洋力量建设、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另辟蹊径,寻求突破美国封锁的新方向。如前所述,尽管美国在欧亚大陆周边地区加强了控制,但对欧亚大陆腹地的控制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中国向欧亚大陆发展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谋求国内外和平稳定、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必须加强同周边国家间的交流和联系。稳定的社会环境是进行经济建设的必要保证,一旦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建设也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我国周边地区局势复杂,各国冲突时有发生,为保证周边局势稳定,必须推行和平外交,加强同欧亚大陆各国的交流合作。

三、中国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中面临的挑战

1、周边国家同中国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中国同很多周边国家存在边界争议。如中印边界冲突,自从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之后,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一直存在巨大争议。1962年,两国甚至爆发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并以中国胜利告终。中印边界战争后,中国仍积极设法巩固中印边境因中国单方面撤军而形成的和平局面,并继续谋求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而当时的印度政府虽暂缓了对中国边境的武力侵犯,但仍以种种借口拒绝谈判,中印关系从此长期陷入低谷,中印边界问题也因此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尽管近年来中印关系有所改善,但中印边界问题的存在仍然为中印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形成巨大阻碍。除中印边界冲突外,中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国家都存在边界争议,其中大部分已得到解决。

2、中国周边地区不稳定因素一直存在并呈不断扩大趋势。中国周边邻国众多,国家制度、发展水平各有差异,各国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例如近年来朝鲜半岛局势持续动荡,朝鲜核问题以及朝韩冲突愈演愈烈,这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和平与稳定。另外,中国西南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长期因克什米尔问题而互相对立,由于牵涉到两国的领土争端、民族纠纷和宗教矛盾,而且也是极为敏感的国内政治问题,使双方的回旋余地十分有限。除此之外,中国西部的阿富汗地区局势一直不稳定,恐怖主义极其猖獗。所有这些问题,无疑都给我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威胁,增加了中国周边的不稳定因素。

3、中国的日渐崛起致使周边国家感到不安。尽管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崛起的政策,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周边很多国家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担忧,加之西方一些国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极力挑拨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甚至声称中国要恢复历史上“中华帝国”的地位,恢复中国在历史上的版图,这无疑更增加了邻国的忧虑与不安。

4、美国仍然是中国向欧亚大陆发展的巨大阻碍。尽管美国在欧亚大陆内部的力量相对薄弱,但美国的全球战略决定了它必将加大对欧亚大陆的控制,因此美国的阻碍是不可忽视的。如今,美国在欧亚大陆实行“西东两翼包抄,中央突破分割”的战略,企图控制欧亚大陆。在西翼,美国联合欧洲推出北约新战略,坚持北约东扩,武力干涉科索沃,挤压俄罗斯地缘战略空间;在东翼,美国强化与日|澳、韩、菲各国同盟关系,加紧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诱逼朝鲜、染指台湾、渗入东盟、拉拢印度,企图从陆海两面对中国施加地缘压力;在南翼,武力打击伊拉克、加强与土耳其关系、维持海湾驻军,以控制中东能源、伊斯兰板块及欧亚交通枢;同时,积极加强与中亚各国及蒙古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欲分割中俄地缘战略联系。美国成了世界大国和欧亚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

四、中国应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树立正确的陆权发展观。要发展陆权,首先要重视陆权、改革观念。中国的新陆权观强调陆权,即国家在陆地空间的生存、发展的能力及影响力的第一基础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陆地空间的发展更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道,中国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把陆地空间的生存和发展放在第一位。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所谓的海权、空权、太空权和网络权大国,但必须也只能成为有强大海权、空权、太空权和网络权支持的陆权大国。这里的陆权与传统意义上的陆权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上的区别。

2、积极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首先,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调整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周边,消除人们对传统周边外交政策的误解。和谐周边的理念强调在融合中追求特色,在开放中体现包容,不搞文化封闭、排斥,超越政治、文化、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表达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对和平、发展、平等、公正等普遍价值的共同追求,因而能够争取到周边最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认同与支持。当前,中国周边外交政策有一种简明表述,即“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友邻、安邻、富邻”。同时应消除意识形态的分歧,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

其次,应正确、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边界问题。这方面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坚决维护我国的正当利益,坚决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对任何形式的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二是要坚持以和平谈判为主,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争端,以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但不排除使用武力。

最后,要积极谋求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积极促进欧亚大陆地区性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努力改善中国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共建周边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间关系结构。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地区事务,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在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前提下,努力参与地区安全问题的磋商,积极促成朝鲜核问题、印巴冲突等问题的解决。积极开展地区性经济文化交流。为实现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除了巩固东亚一体化、上海合作模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已有区域合作以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应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并以大湄公河、图们江、澜沧江的开发为合作重点。这些区域合作不仅有利于邻近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与邻国在资源、市场、资金各个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为建设和谐周边打牢基础。

除了经济交流外,文化领域的交流也十分必要。扩大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强地区文化认同,从而使欧亚大陆地区各国特别是中国及周边国家在心理上成为一个整体,形成“欧亚人”或“亚洲人”的意识,从而加强团结、减少摩擦、扩大合作。在文化交流中,要注意尊重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求同存异,相互借鉴,进而促进中国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张芬.浅析丝绸之路及其贡献[J].读与写杂志,2009,6(5)[2]杨海涛.关于亚洲经济合作发展问题的思考[J].陕西工商学院学报,1994,(4)[3]何方.关于亚洲经济形势[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4,(9)[4]叶自成.陆权发展与大国兴衰[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5]陈柳钦.新世纪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J].中国市场,2011,(24)[6]刘元玲.中国能源发展“走出去”战略探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1)[7]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国际合作[J].国际展望,2004,(8)[8]于开金,李光所,曹永恒.岛链浅析[J].船舶,2006,(5)[9]苗丽.浅析中印边界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0,(9)[10]姜琦,王耀东.中国面对欧亚地缘政治格局新态势的战略选择[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2)[11]叶自成.中国的和平发展:陆权的回归与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2)[12]秦治来.和谐周边:中国周边外交战略新起点[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6)

篇2:欧亚大陆中国发展的重要依托

1、我国大陆西瓜生产现状

2、我国大陆西瓜市场特点

3、我国西瓜产业发展分析

4、我国西瓜产业建议对策

1.1、我国大陆西瓜主要产区

 我国大陆的西瓜主产区

 面积在百万亩以上的省有:

 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黑龙江等

 其它重点产区还有新疆、甘肃、湖南、贵州等

 我国大陆的西瓜特色产区

 北京、宁夏、甘肃、广西、海南、西藏等

1.2、我国大陆西瓜主要栽培模式

 普通露地栽培

 北方、南方多数地区6—7月采收

 东北、西北地区的露地栽培(8—9月采收)

 南方(广东、广西、海南的冬春季栽培)(12—4月采收)

 华北、西北、东北的日光温室栽培

(4—6月采收)

 北方和南方的保护地大棚栽培

2、我国大陆西瓜市场主要特点

 小生产、大市场、流通程度越来越高;

 消费季节性比较显著;

 消费的差异性逐步形成,但仍以普通消费为主;

 消费的替代性逐渐增强;总量相对平稳,人均明显下降;

 品质、品牌和标准化商品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3、我国大陆西瓜生产分析

 3.1西瓜生产规模年际波动较大

 3.2西瓜生产的总体效益有所下降

 3.3西瓜生产的品种和技术需要更新

 3.4针对市场特点的生产模式具有创新力

3.1、西瓜生产规模近年来波动较大

 1998年我国的西瓜生产规模超过2300万亩,市场总体供大于求,价跌卖难;  2001—2002年由于棉花销售低迷,面积下降,西瓜面积回升;

 2003--2004年国家出台粮食生产直补政策,棉花价扬,西瓜面积显著减少  2007年由于面积减少,气候等因素,西瓜的市场价达到近年新高

3.2、随国家农业政策调整和市场总体形势变化,西瓜的生产效益有所下降  西瓜甜瓜生产的比较效益仍超过大田作物;

 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上升;

 棉花等其它经济作物的效益提高;

 肥料、农药等直接生产成本增加;

 2004年实行新道路法,禁止超载,增加瓜果运销成本;

 国家取消有关税费,降低瓜果生产生产成本;

 有关省份出台绿色通道政策,降低运销成本

3.3、生产品种与技术需要更新

 品种的更新

 抗逆、优质、丰产、有更多的类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技术的进步

 标准化、无公害、绿色食品

 延长地产鲜果供应期

 加工,贮运保鲜方面仍不足

3.4面向市场发展的典型模式

 长江三角洲浙江8424代表的西瓜品牌生产

 海南冬季反季节西瓜生产

 西北绿色西瓜甜瓜生产

4、我国西瓜生产今后发展对策

 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应用新优品种

 普及不同地区和产品类型的标准化栽培模式,提高上市瓜果的商品质量,推广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发

展绿色生产

 研究保护地问题,普及嫁接育苗,推广采光、保温更好的设施材料与方法

 注重研究开发初级产品的深加工

 发展产业化,建立注重品牌和品质的高效产销体系

4.1、以市场为导向推广适宜不同栽培条件和针对不同市场目标的优良品种

通过引进资源、种质创新等措施,尽快选育、筛选、推广适合我国各地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重点是

推广抗逆性好,坐果性好,具有良好外观的优质新品种。在不断推出新品种的过程中,通过专利申请、品

种登录、注册专有权等工作,保护育种家的合法权益。有利我国西瓜甜瓜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得到进一

步发展。

4.2、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发展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绿色产品,提高商品瓜质量

根据各地产区的生态与生产条件,针对不同品种、不同市场的要求,通过综合农艺措施的系统研究,提出生产管理的量化指标,明确各类条件下的种植要求和栽培技术。积极研究制订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国家

西瓜甜瓜商品标准,提倡生产者和管理部门积极采用西瓜甜瓜品牌与商标的市场信誉制度,尽快适应加入

WTO后的农产品品牌产品的竞争。

对当前西瓜甜瓜生产,特别是保护地生产中表现突出的病虫害问题,应以无公害防治为原则,将对环境和

果品的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普及对枯萎病、蔓枯病、霜霉病、美洲斑潜蝇等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科学用

药,提倡使用物理方法如海南等地区的防虫网设施栽培;使用低残留和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对符合无公害防治要求的生产基地进行绿色果品认证,发展绿色瓜果的生产。

一、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杀芬(camphechlor),二溴氯丙烷(dibromochloropane),杀虫

脒(chlordimeform),二溴乙烷(EDB),除草醚(nitrofen),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汞制剂

(Mercurycompounds),砷(arsena)、铅(acetate)类,敌枯双,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甘氟

(gliftor),毒鼠强(tetramine),氟乙酸钠(sodiumfluoroacetate),毒鼠硅(silatrane)。

二、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methamidoph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对硫磷(parathion),久效磷

(monocrotophos),磷胺(phosphamidon),甲拌磷(phorate),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特丁硫磷(terbufos),甲基硫环磷(phosfolan-methyl),治螟磷(sulfotep),内吸磷(demeton),克百

威(carbofuran),涕灭威(aldicarb),灭线磷(ethoprophos),硫环磷(phosfolan),蝇毒磷

(coumaphos),地虫硫磷(fonofos),氯唑磷(isazofos),苯线磷(fenamiphos)19种高毒农药不得用于

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三氯杀螨醇(dicofol),氰戊菊酯(fenvalerate)不得用于茶树上。任何

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

4.3、研究西瓜甜瓜保护地栽培连作重茬问题,因地制宜发展嫁接与无土栽培

随着西瓜甜瓜保护地生产的发展,设施内土壤连作重茬的影响逐渐突出,应根据各地条件积极采用嫁

接栽培,选育推广适合 我国各地条件的砧木品种。根据当地生产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无土栽培,特别基质型

无土栽培,保证设施生产西瓜甜瓜的产量与品质。

4.4关于深加工的研究与应用

 西瓜的深加工

 北京的企业已经初步研究了瓜氨酸的提取,番茄红素的提取,西瓜水的加工等商品瓜初级产品的进一步

升值。具有重大前景

4.5、加强组织引导进一步做好市场产销协调,保证持续发展

 利用行业协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做好市场调研和产销协调,避免丰收之后的瓜贱伤农。

 有关主管部门通过知名品牌认定、保护,有关标准的宣传、落实,市场及品种种子信息的发布传播等方

式引导扶持支柱产业

 生产者应树立市场意识、品质意识、品牌意识和风险意识

我国无公害西瓜甜瓜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刘君璞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中国园艺学会西瓜甜瓜专业委员会 450009)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外市场的统一与规范,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农业部在2002年提出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全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组织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据此大力发展无公害西、甜瓜标准化生产,将是今后我国西、甜瓜产业工作的重点。笔者就我国当前无公害西、甜瓜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动其发展提出一些初步建议,仅供参考。我国无公害西瓜、甜瓜生产发展现状

为适应“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中无公害西瓜、甜瓜标准化生产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2年发布实施了无公害西瓜、甜瓜(哈密瓜)的国家行业标准。据标准的有关规定,目前对无公害西瓜、甜瓜果实的卫生要求主要是针对乐果、多菌灵、辛硫磷、溴氰菊酯、百菌清等农药残留含量,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等化肥残留含量和汞、铜、砷、氟、铅、镉等重金属含量均不得超标(剧毒、高毒农药不得在西瓜、甜瓜上使用及检出);产地环境标准主要是针对空气中二氧化硫、氯化物含量不能超标;灌溉水质中铬、汞、铅、镉、砷等重金属和挥发酚、氟化物、石油类物质等含量不能超标;土壤中铬、汞、铅、镉、砷等重金属含量不能超标。在无公害西、甜瓜生产技术规程中强调了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中禁用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除草醚,汞制剂,砷、铅类,敌枯霜,氟乙酰胺,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内吸磷,水胺硫磷,杀虫脒等数10种农药品种。农药使用中应注意安全间隔期、不同药剂的合理混用与交替使用,提倡利用物理与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从近年来我国西、甜瓜生产整体情况看,严格遵循国家无公害西、甜瓜行业标准生产的比例仍不高,而能够通过有关管理部门检测认证的企业(产区)及商品瓜品牌更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数10个企业(产区)获得了省部级西、甜瓜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认证。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是过量使用化肥、滥用农药及部分产地的环境污染。随着市场消费导向和无公害生产标准的建立与监管,更多的生产者认识到,生产同样品种的西、甜瓜,能否遵循无公害生产标准,其产品的市场效益是迥然不同的。

根据初步调研,目前无公害西、甜瓜生产发展较快的有:北京、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甘肃、山东、湖北、江西、黑龙江、上海等省、市。如河北省早在2001年已颁布实施了省级西瓜、甜瓜无公害生产标准(DBl3/T455无公害西瓜生产技术规程,DB13/T465无公害甜瓜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在2001年也颁布了省级无公害保护地西瓜生产技术规程,安徽省在2002年颁布了省级嫁接稀植无公害无籽西瓜生产种苗质量、嫁接育苗、栽培技术、商品果等系列标准及规程。有一些主产区制订了地方性无公害瓜菜生产技术规程。这些地方性无公害西、甜瓜生产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促进了无公害西、甜瓜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并为这些地区的相关企业和生产者带来了直接效益。还有一些产区和生产企业申报了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同时许多省、区已根据农业部实施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提出并实施了包括西、甜瓜在内的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目标。

河南省作为我国西、甜瓜主产区,各级政府与生产者日益重视无公害瓜菜标准化生产工作。如扶沟县江村镇每年的无籽西瓜总产量达1亿kg左右;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引进的黑蜜2号、黑蜜5号无籽西瓜抗病高产。2002年发展绿色无公害西瓜4000hm2。中牟县自2002年开始实行无公害瓜菜市场准入制度,无公害西瓜生产面积6666.7hm2,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县政府出台了“无公害西瓜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等一系列配套标准,并由技术监督局牵头组建了县级无公害瓜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进入市场的瓜菜免费检验后发放“瓜菜放心卡”,凭卡上市,促进了优质瓜果的销售。

浙江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由省农业厅统一负责认定与监管,计划在“十五”期间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00个,2003年计划认证100个。要求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达到相应的环境标准,建立相应的生产规程,生产的农产品达到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有注册商标。如嘉兴市秀洲区1998年引进精品小西瓜特小凤等品种后,开展了以“丰禾”品牌为主的无公害特色西瓜生产,实现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产品质量、包装标签、贮运保鲜等均有标准可依,生产的无公害西瓜销往上海、杭州、无锡、苏州等城市,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山东省2002年承担了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无公害瓜菜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设立苍山县和肥城市2个核心示范区和惠民、莘县、博兴、济阳、齐河5处重点推广基地县。项目完成后示范区的瓜菜产品农药残留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硝酸盐含量降低30%以上,保证示范区瓜菜质量符合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行业标准。高青县西瓜常年播种面积在6666.7hm2以上,总产40万t以上;2002年正式成为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生产的“青苑”牌西瓜,经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济南)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东明、昌乐、莘县、临沂等产区均突出科技导向,引进、推广高抗优质品种;测土配方,合理使用化肥,注重施用有机肥;利用生态栽培综合防治病虫害。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方面下工夫,使西、甜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当地有关部门还积极申报注册了有关品牌商标与无公害及绿色食品标志,生产的无公害西、甜瓜远销南北各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我国无公害西瓜、甜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无公害西、甜瓜生产已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生产者也逐步认识到其与市场需求及效益的密切关系,其规模、比例有明显增加,但在当前无公害西瓜、甜瓜生产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首先是西、甜瓜的生产与经营高度分散。目前各地西、甜瓜的生产经营主体是千家万户的农民,每一个瓜农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可以说,在此情形下大部分地区西、甜瓜生产和销售基本处于盲目、无序状态,因此要进行大规模有严格质量标准的无公害西、甜瓜生产与市场流通的难度很大。如在生产中,许多生产者往往注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化肥用量明显偏多,造成果实品质下降;有些生产者从降低生产成本出发,使用成本低、见效快的高毒、高残留农药,造成农药残留问题比较突出。在市场流通中,由于分散经营,流通环节普遍缺少相应的市场中介组织与营销网络,其结果不仅加大了市场经营成本,也增加了管理部门质量监测管理的难度。

其次是无公害食品方面立法工作滞后,质量标准与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家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尽管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都出台了一些无公害方面的政策或法规,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较大作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因没有专门的法律依据,无法设置与实施处罚条款,在执法管理中操作较难,出现了无法

可依,或因相关法律规定抽象,实施无力的现象。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与管理体系的建设,担仍很不完善。无公害西、甜瓜生产标准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不少种类质量标准正在制定或刚刚完成。在已制定的标准中,对产品自身标准内容制定得比较详细,但对涉及产前、产后等相关标准的内容较少。正在实施的一些质量标准,由于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尚难以真正落实。

第3,无公害西、甜瓜宣传力度不够,生产者与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认识不足。2002年起农业部开始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由于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的概念刚刚接触,加之有关宣传不到位,社会上对什么样的食品是无公害食品,怎样才能生产出无公害食品,购买无公害食品应注意哪些事项,无公害食品的优点等了解的人不多。因此经常在无公害食品检测中发现高毒禁用农药的残留;不少消费者还认为过去吃了几十年普通食品也没问题,普通食品与无公害食品没多大区别。

由于无公害西、甜瓜生产成本较高,售价也相对较高。据了解,目前无公害西、甜瓜市场售价比普通的高1~3倍,其原因既有生产成本的增加,也有进入市场前的检测认证、包装等方面增加的成本。然而由于认识问题,消费者往往期望以普通西、甜瓜的价格购买到优质、通过检测认证的无公害西、甜瓜,从而造成市场上无公害西、甜瓜难以形成气候,成为制约其生产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如2001年安徽合肥丰田公司生产的无公害西瓜,当地质量检测机构执行DB34/207—2000标准,使其获得了检测合格证。但该公司商品瓜进入超市销售,因每500g售价1.50元,1天还没卖掉100kg;而普通西瓜售价0.37元。1天卖出3000kg。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丁世和主任认为,推动绿色消费的原动力是广大消费者;只有消费者自觉“绿色选购”,无公害农产品市场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第4,有关无公害食品的发展投入不够。尽管各级政府对无公害食品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面对巨大的生产、流通、消费领域,要从源头到市场准入真正把好每一道关口,还需要政府更多的专项经费扶持。当前迫切需要增强对无公害食品生产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推广,以及各项监管体系建设的支持,以保证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顺利落实。发展我国无公害西瓜、甜瓜生产的建议

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我国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质量安全指标要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等水平。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当前应以确保鲜食瓜果食用安全和提高西、甜瓜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线,以积极推进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尽快将我国西、甜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首先,在当前农村经济体制下,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主产区建立无公害西、甜瓜商品生产基地,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将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组织西、甜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将生产规模做大、产品质量做高、品牌做响。通过公司+农户等产业化运作,在城市设立无公害鲜食瓜果农产品专销区,采取连锁配送等营销方式,实施产、供、销一体,解决鲜食瓜果的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实现无公害西、甜瓜优质优价,降低市场风险,有效解决无公害生产及标准化问题,使农民增收。其次,在无公害西、甜瓜生产基地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无公害食品标准、检测、认证、技术推广、执法、信息等管理与技术服务体系。农业标准化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国家无公害西瓜、甜瓜行业标准均已颁布实施,不少西、甜瓜主产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标准或栽培技术规程等。当前重点应做好行业管理与技术服务体系的工作,使各地西、甜瓜产区能够按照统一标准与技术规程栽培与产品检测,有利于生产发展与市场开拓。不仅需进一步完善各级检验监测机构与生产基地、市场速测点的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有条件的产区还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网络宣传推广与组织协调作用,在主管部门协调下使之与专业检测中心的工作有机结合,加速西、甜瓜主产区无公害西、甜瓜生产基地建设。

第3,加快无公害食品的专门立法与有关宣传工作,增加政府的投入力度。落实和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有待政府尽快立法,使得无公害西、甜瓜生产法规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同样需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让广大生产者充分认识到无公害西、甜瓜生产的重要意义和实际效益,从而自觉实施。

应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用于对无公害西、甜瓜生产中重大问题的科技攻关及检测、执法队伍条件的改善,尤其要增加抗病虫害优质品种的育种研究与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支持,以加快无公害生产新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同时应逐步加强无公害食品检测、执法队伍的建设,保证政府对无公害食品监管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篇3:欧亚大陆中国发展的重要依托

关键词:中国大陆,真人秀,盛行,原因,发展

从2004年起, 中国大陆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全民真人秀之风, 从音乐人才选拔的“超女”“我型我秀”, 到最近年比较轰动的“中国好声音”, 再到内容各异的真人秀“红楼梦中人”“出彩中国人”“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特别是最近两年“中国好声音”和“奔跑吧兄弟”等节目大热之后, 各种真人秀节目愈演愈烈, 陆续出现了“爸爸回来了”“出发吧爱情”“花儿与少年”等等收视率很高的真人秀节目。可以说现在的真人秀节目形式多样, 场面壮观, 全民行动。那么, 这种大众文化兴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种状况能持续多久呢?我想针对这些问题谈谈看法。

一、盛行的原因

1. 外国真人秀对中国大陆真人秀的影响

真人秀先是始于荷兰, 后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18个国家广泛移植的真人秀“老大哥”在电视屏幕上成为收视率的最有力竞争节目。紧接着, 美国CBS推出的真人秀“生存者”在2000年夏季, 成为当年度收视率最高、影响最大的大型电视节目, 以后又陆续推出了依然广受关注的续集。此外, 法国的“阁楼故事”, 德国的“硬汉”等真人秀也取得了巨大成功。随后, 中国大陆也出现了“走进香格里拉”等电视真人秀。2005年到2007年可以说是中国大陆真人秀繁荣壮大的时代。此后, 各种真人秀节目陆续出现, 真人秀也就这样占领了中国的荧屏。

2. 收视率和巨大利润促使真人秀盛行

2005年, 湖南卫视推出的“超女”在经济回报和社会影响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真正把真人秀跟利益直接挂上了钩。最近两年特别是中国好声音取得巨大成功之后, 各种“中国”真人秀应运而生, 由此国内各路电视台竞相跟风, 全国正在播出且涵盖各种类型的选秀节目已达几百个。真人秀节目所产生的巨大利润促使各个电视台竞相模仿, 最终导致了现在“百花争艳”的局面。

3. 个人利益驱使大众参与真人秀

真人秀吸引人参加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就在于它给人带来实际的利益。在这样一个平台上, 不管你是过气明星还是普通人, 都有机会“梦想成真”, 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明星。比如第二届“超女”冠军李宇春一夜成名, 从一个普通女孩变成了万人崇拜的偶像;“中国好声音”也同样制造出了平民偶像吴莫愁。当看着一个个平凡人变成了明星, 成为身价百倍的明星的时候, 更多的平凡人看到了成名的希望, 似乎也寻找到了一种实现利益的捷径。而那些曾经的明星或者是不在一线的明星也有了咸鱼翻身的机会, 比如林志颖参加了“爸爸去哪儿”的录制后代言价飞涨, 而“奔跑吧兄弟”也把郑恺、杨颖等明星推向了事业的高峰。正是看到了“前人”的收益, 越来越多的梦想者加入了这场盛宴。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真人秀节目虽处在刚刚兴起阶段, 但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不可否认, 其中的一些节目制作水准很高, 内容也很吸引人, 而且也给大众带来很多教育意义的东西, 寓教于乐。但是, 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数量众多, 真正好的作品却不是很多, 大多数真人秀节目存在着很严重的发展问题, 这必然会限制真人秀在我国的发展。

1. 缺乏原创性

2004年湖南卫视的选秀“超女”无论是在实践性还是在科学性上, 都具备历史的开创性意义, 这是我们自己的原创。但是接下来陆续衍生的各类选秀节目, 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多想追求“新意”, 其总体上雷同的结构已经无法改变。自此, 中国大陆真人秀的抄袭已经无法阻止。大量抄袭的雷同化程度很高的真人秀节目扎堆, 审美疲劳必然产生。从2007年开始, 我国大陆真人秀的收视率已经大不如前, 真人秀在中国出现了休眠期。但是沉寂几年之后, 真人秀在我国又一次突然被引爆, 2012年, “中国达人秀”和“中国好声音”引发了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狂潮, 这种形式新颖的真人秀很快抓住了观众的心灵。接着一系列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各大卫视竞相推出了自己的真人秀节目。其中以湖南卫视推出的“爸爸去哪儿”和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表现最为突出。似乎, 中国大陆真人秀的黄金时代来临了。但是, 表面的繁荣却隐藏着着巨大的危险, 因为这些叫好叫座的真人秀无一例外都是购买了国外的版权, 换句话说, 这些高收视率作品都是舶来品。前车之鉴, 缺乏原创性的真人秀是无法生存太久的, 只有好的创意才会有生存的可能。

2. 追求“秀”, 失了“真”

真人秀追求的应该是真人演绎的真实情感的故事。但是, 前文说过, 就是因为我国的真人秀节目缺乏创意, 一味抄袭, 导致很多节目的雷同程度非常高, 无论从节目的名字到形式再到内容, 观众甚至分不清究竟看的是哪档真人秀。如果想在这种“雷池”中杀出一条血路, 必须使用独特的招数。所以很多真人秀竭力制造“噱头”, 试图用这种手段博取眼球。比如某些参加歌唱类选秀的选手在说自己经历的时候, 经常会说到自己的惨痛经历, 一开始观众会信以为真, 傻乎乎跟着电视中的“泪人”留下同情的泪水, 送上自己的支持。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节目中越来越多的选手大爆自己的可怜身世, 甚至一个惨过一个的时候, 观众们再也坐不住了, 这时才明白, 这些所谓的惨痛经历只不过是“秀”, 而不是“真”。再如明星们参加的真人秀, 为了收视率, 做足了“秀”:在节目中甩脸、发飙正常, 痛哭流涕也是常有的事儿。这些缺乏诚意的真人秀, 真的会有生命力吗?所以真正能一直做下去的真人秀, 绝对不是“秀“而已。

3. 真人秀市场混乱无序

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发展这几年, 当初选拔普通人中的佼佼者的意味逐渐淡化, 商业操作的痕迹却显露无疑, 原本并不突出的问题日益公开化、扩大化。各大电视台竞相引进自己的真人秀节目, 虽然表面一片繁荣, 实则混乱不堪, 出现了恶性竞争的局面。办了三年的“超女”最终换成了“快男”, 而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基本见不到影子了。另外, 无论是大名鼎鼎的“超女”, 还是后来居上的“梦想中国”, 还是近两年的“中国好声音”都是“黑幕”之说频传。相同形式的真人秀节目在不同的电视台之间轮番上演, 拙劣的演技, 做作的台风, 相同的台词, 都让人对真人秀节目产生怀疑, 这真的是“真”人秀吗?特别是后来出现的明星真人秀, 则更是显现出了市场的混乱, 各种非一线的明星表演着台本式的真人秀, 让人有点“出戏”:到底是在拍电视剧还是在演舞台剧呢?

另外, 本来应该是舆论导向的大众传媒也失掉了本来的职责, 各大电视台之间的竞相争斗像极了后宫内斗戏, 为了自己的利益, 使用各种手段进行竞争, 真是好一派混乱的景象。

三、发展前景

真人秀在我国的市场发展前景是很好的, 但是这必须建立在很多条件之上。为此, 我给我国真人秀的可持续发展提几点浅薄的建议。

1. 创新是发展之路

缺乏创意永远是中国人的“痛”,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这是中国产品的发展之路, 同时也是我国真人秀的发展之路。模仿并非一无是处, 人类的所有发明创造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产生的, 模仿可以让人进步。但是, 这种模仿不是抄袭, 而是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中国和外国的受众不同, 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东西, 许多在西方广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到了中国却受冷遇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 我们的创新是在建立在实际基础上的, 真人秀的制作方必须了解中国百姓的喜好, 可以征集群众的智慧和创意, 为我国的真人秀寻找到发展思路。

2. 从“秀”回归“真”

前文说过, 我国目前阶段的真人秀基本都是以“秀”为主, 无论是平民选秀还是明星作秀都离不开“秀”, 这明显违背“真”的初衷。这种作秀式的真人秀都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台本演绎的, 编剧的创意是有限的, 总有黔驴技穷的一天, 到那时, “秀”也就失去了市场。就拿前两年非常火的“中国好声音”来说, 有诚意的良心之作确实能换取可观的回报, 但是如果参杂了“秀”, 那么就离收官不远了。而大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真”的参与会让真人秀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所以, 我国的真人秀一定要把“真”建立在“秀”之上, 少一些“黑幕”, 多一些“亮色”, 那么, 真人秀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3. 让平民成为真人秀的主角

十年前的真人秀, 基本都是以平民参赛为主, 无论是“超级女声”“我型我秀”还是海选式的“红楼梦中人”, 主角都是普通人。这种形式非常有利于全民参与, 试想, 自己的亲人、朋友、爱人正在参加比赛, 将会是多么激动人心的状态?所以, 当时的真人秀真正做到了屏幕内外的互动。但是, 当真人秀慢慢变了味, 主角换成了“有关系”的普通人或者明星, 这种真人秀就变成了作秀了, 电视机前观众的关注度自然会减少, 再加上这些所谓的普通人和明星扭捏的姿态, 更加让观众避之不及了。真人秀, 应该是真诚的秀, 加上平民的身份, 更有可观性。

总之, 真人秀在我国的市场前景还是不容小觑的, 如果能够找到适合我国真人秀发展的途径, 我国的真人秀必将大放异彩。希望真人秀制作方能够沉下心来, 征集优秀的创意, 磨练扎实的团队, 制作出“真”人秀。

参考文献

[1]蒋原伦著.《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1.

篇4:欧亚大陆中国发展的重要依托

欧亚地区是中国的近邻,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欧亚国家已成为真心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中国同欧亚地区国家发展关系始终秉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我们始终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发展振兴。我们始终视欧亚国家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和优先合作伙伴。未来,我们将根据十八大确立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以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一贯方针,继续推动同欧亚地区国家关系向前发展。一是坚持长期睦邻友好,与欧亚国家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二是不断深化同欧亚国家的政治互信,扩大相互支持。三是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使中国的发展更多惠及欧亚国家,同时也借鉴欧亚国家的发展经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俄关系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2年,俄罗斯举行了总统选举,中国成功召开党的十八大。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这一背景下呈现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取得重要新成果。两国元首六次互访或见面,为双边关系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双方在涉及彼此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双边贸易额接近900亿美元,投资、能源、航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战略性大项目合作顺利推进。俄罗斯旅游年200多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人文合作蓬勃开展。双方在朝鲜半岛、叙利亚局势、朝核、伊朗核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开展了密切战略协作,捍卫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国际法基本准则,维护了国际和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中俄关系进入了“互为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历史新阶段。

未来几年是中俄各自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两国关系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方愿与俄方一道,以实施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关系未来十年发展规划为中心任务,制订并落实好《<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2016年)》,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坚定不移地增进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政治支持;二是同步提升贸易规模和质量,争取提前实现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前达1500亿美元、2020年前达2000亿美元的目标;三是进一步发挥现有合作机制的作用,切实扩大相互投资,特别是扩大中方对俄直接投资;四是继续推进能源领域上中下带一体化合作,重点是加快推动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五是积极推动高科技、工业制造领域的联合研制、联合生产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提高两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六是扩大地方合作,进一步对接中俄毗邻地区开发战略,推进跨境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伏尔加河流域城市群等区域合作;七是落实好《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办好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加强媒体合作,巩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八是密切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开展好中俄战略协作,维护好双方共同利益,促进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对中亚外交亮点纷呈

2012年是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20周年的喜庆年,也是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发展的丰收年,双方各领域合作发展迅速,亮点纷呈。

一是政治互信全面提升。2012年6月中亞五国元首同时访华,这是中国同中亚建交20年来前所未有的外交盛事。中国领导人和中亚领导人规划了双边关系发展大计,共同向国际社会展现了深化友谊、加强合作的强烈意愿。中乌(兹别克斯坦)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中哈(萨克斯坦)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中土(库曼斯坦)能源战略伙伴关系日益巩固,中吉(尔吉斯斯坦)、中塔(吉克斯坦)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继续顺利发展。

二是务实合作突飞猛进。中哈正式启动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中乌政府间合作委员会各分委会召开首次会议并决定增设农业合作分委会,中塔正式启动农业合作委员会。中土、中哈副总理级合作委员会及下设各分委会相继开会。2012年前十个月,中国同中亚国家双边贸易额达363亿美元,全年有望再创历史新高。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国输气管线。一年来,该管道已建成投产的A、B线稳定运营,相关续扩建项目顺利实施。年内中国自中亚进口天然气累计将达440亿立方米,原油超过5000万吨。中哈第二条跨境铁路即将通车,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马伊纳克水电站、中塔公路、中吉乌公路、中乌工业园等一大批非资源领域重大合作项目顺利推进,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是安全合作成果显著。中国同哈、乌、土分别召开安全合作分委会会议,拟定双方执法安全和防务领域合作新计划。中国同中亚国家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全面加强合作,共同严厉打击“三股势力”、贩毒等跨国有组织犯罪,成功举行上合组织成员国联合军事演习,共同维护了地区的和平稳定。双方已成为团结互助的安全合作伙伴。

四是人文合作日益深化。双方以共庆建交20周年为主线,通过团组互访、互办文化节、艺术展、电影周、互增留学生等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弘扬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增进各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已形成政治高度互信、经济互利互补、安全休戚与共、人文交融互鉴的良好局面。双方关系的深入发展,将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作出更大贡献。

上合组织: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以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成员国共同发展繁荣为宗旨,成立11年来,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成为欧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建设性力量。2012年,我成功举办了上合组织北京峰会。会议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中期发展战略规划》等重要成果文件,为上合组织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前不久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总理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就继续深化该组织务实合作作出具体部署。

当前,国际地区形势更趋复杂,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积聚,给成员国稳定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也对该组织合作提出更高要求。未来上合组织将重点在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开展合作。在安全领域,进一步落实《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和《2011~2016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禁毒战略》,加强相互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维护本地区安全稳定,更好地发挥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作用,赋予其禁毒职能。在经济领域,进一步落实《上合组织长期多边经贸合作纲要》,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尽快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专门账户,建立粮食安全机制和能源俱乐部,充分发挥银联体作用。在人文领域,进一步深化教育、文化、卫生、紧急救灾、青年等领域合作,成立上合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等机制,扩大民间交往。此外,上合组织将继续加强同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对话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上合组织将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作出自已的贡献。

上合·俄罗斯·中亚

上合峰会开启第二个十年

2012年,上海合作组织进入其发展历程中的第二个十年。6月7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2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除六个成员国元首外,观察员国伊朗、蒙古、巴基斯坦、印度、主席国客人土库曼斯坦、阿富汗首脑或高官悉数与会。此次峰会亮点之一即是接受阿富汗为观察员国,而这正与美国从阿富汗全面撤军、调整战略“重返亚太”的进程具有同步关系。会议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中期发展战略》等重要文件,为下一个十年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地区的宣言》。宣言说,上合组织成员国对围绕本组织观察员国伊朗的有关事态发展深表担忧,认为任何以武力解决伊朗问题的企图都是不可接受的。

普京第二任期首次出访便是中国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6月5日~7日访问中国。期间,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将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两国将通过落实能源、节能、交通、农业和高技术等领域的大型合作项目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

与中亚建交20周年

篇5:欧亚大陆中国发展的重要依托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接管各地的官僚资本保险公司,同时整顿改造私营保险公司,为新中国保险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保险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为建立起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保险业,1949年人民政府对旧中国保险业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和改造.1、接管官僚资本保险企业。由于解放前夕官僚资本保险机构大多集中在上海,人民政府接管官僚资本保险机构的工作以上海为重点。接管工作从1949年5月开始至10月底基本结束。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和专营船舶保险、船员意外保险的中国航联意外责任保险公司经批准恢复营业,其他官僚资本保险机构都予以停业。上海以外的官僚资本保险机构都由当地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当时的官僚资本保险机构,因资金转移和负责人贪污挪用,资产已枯竭殆尽。其员工由军管会组织学习政治,许多人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后走上了人民保险事业的新岗位。

2、改造私营保险企业。解放后,各地相继制定私营保险企业管理办法,如重新清产核资,要求按业务类别交存相应的保证金等,并加强督促检查。根据新的管理规定,中外私营保险公司在各地复业,但大部分保险公司资力薄弱,承保能力有限.由于原来的分保集团大部分解体,对外分保关系中断,在军管会的支持下,1949年7月20日在上海成立了由私营保险公司自愿参加的分保组织“民承分保交换处”(简称民联),主要经办火险的分保业务。民联的成立,促进了私营华商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提高了保险业的信誉。随着私营保险企业公私合营,民联于1952年初完成了历史使命。

1951年和1952年,公私合营的“太平保险公司”、“新丰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两家公司都是在多家私营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其业务范围限于指定地区和行业,经营上取消了佣金制度和经纪人制度。1956年,全国私营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企业财产强制保险,指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办理财产强制保险的法定机构。同年,太平和新丰两公司合并,合并后称“太平保险公司”,不再经营国内保险业务,专门办理国外保险业务。两家公司的合并实现了全保险行业公私合营,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从此,中国国内保险业务开始了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

3、外国保险公司退出中国保险市场。1949年以前,外国保险公司凭借政治特权以及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控制了中国的保险市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废除其特权,并加强监管,要求其重新登记和交纳保证金。1950年5月,全国尚有外商保险公司61家,其中上海37家,天津10家,广州8家,青岛5家,重庆1家。人民政府采取限制和利用并重的政策,一方面允许其营业,继续办理一些当时其他保险公司不能开办的业务,如海运保险、外国侨民外汇保险等;另一方面从维护民族利益出发,对其业务范围和经营活动作了必要的限制,对其违反国家法令和不服从管理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随着国有保险公司业务迅速增长,外商保险公司不仅失去依靠政府特权获取的高额利润,也失去了为数很大的分保收入。在国营外贸系统和新的海关建立后,其直接业务来源越来越少。1949年外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全国保费收入的62%,1950年下降为9.8%,1951年为0.4%,1952年仅为0.1%。到1952年底,外国在华保险公司陆续申请停业,撤出中国保险市场。

(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诞生

1949年8月,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受连年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中央人民政府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全国财经会议。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建议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并在会后立即组织筹备。经党中央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49年10月20日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后,迅速在全国建立分支机构,并以各地人民银行为依托,建立起广泛的保险代理网。

为配合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积极开展业务,重点承办了国营企业、县以上供销合作社及国家机关财产和铁路、轮船、飞机旅客的强制保险。在城市,开办了火险、运输险、团体与个人寿险、汽车险、旅客意外险、邮包险、航空运输险、金钞险、船舶险等。在家村,积极试办农业保险,主要是牲畜保险、棉花保险和渔业保险。为摆脱西方国家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还致力于发展国外业务,与许多友好国家建立了再保险关系。除办理直接业务外,还接受私营公司的再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迅速成为全国保险业和领导力量,从而从根本上结束了外国保险公司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50年代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各地机构在执行政策和具体做法上出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依靠行政命令开展业务,内部管理比较混乱。农业保险在试办经验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全面推广,一些基层干部开展业务时搞强迫命令,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保险机构发展太快,许多干部不懂业务,只求保费数量不求保险合同质量,不少县级公司入不敷出。1953年3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第三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对上述失误和偏差进行了纠正,确定了“整理城市业务,停办农村业务,整顿机构,在巩固的基础上稳步前进”的方针。

到1953年底,各地基本停办了农业保险。对停办农业保险业务,虽然大多数人没有意见,但也有一部分农民不愿意停办和退保,他们中有一些得到过赔款或对保险的好处有所认识。东北大部分地区由于农村经济和互助合作运动发展较快,农民大多不同意停办农业保险。经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东北地区重新办理了耕畜保险。随着农业合作化步伐加快,组织起来的农民对农业保险产生了一定需求。但随着农业合作社由初级社发展到高级社,牲畜归公统一使用,对保险的需求反不如初级社迫切。

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城市强制保险业务作了调整:(1)停办国家机关财产强制保险和基本建设工地强制保险;(2)国营企业(包括合作社)的强制保险仍继续办理;(3)其他业务,按对生产有无积极作用、群众是否需要和自愿、自己有无条件、是否符合经济核算四项原则,分为巩固、收缩、停办三类进行清理。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城市自愿保险业务明显下降。

(二)国内保险业务的停办

1958年10月,西安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同年12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正式作出“立即停办国内保险业务”的决定。1959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召开第七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内保险业务停办的精神,并部署善后清理工作。从1959年起,全国的国内保险业务除上海、哈尔滨等地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外,其他地方全部停办。

国内保险业务停办,是在城镇工商业完成社会主义发改造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形势下出现的。当时有人认为在城镇工商业基本上是国营企业的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财政调剂方式对各种灾害损失进行补偿,因此开办城市保险必要性不大。而在农村,人民公社改变了以往那种规模较小、经营项目单一的农业合作社的状况,其财力和物力已具备较大的抗灾能力和补偿能力。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认为保险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

国内保险业务停办后,国家从精简机构考虑,只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业务管理局下设保险处,负责处理中央和北京地区进出口保险业务,领导国内外分支机构的业务和从事,集中统一办理国际分保业务和对外活动,在对外联系业务时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公司”及“太平保险公司”三个公司的名义。

1959年后,部分城市国内保险业务并没有完全停办,其中有上海、哈尔滨、广州、天津等地。1964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业务局保险处升为局一级单位,对外仍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名义,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任总经理。

从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期间,中国国内保险业务彻底停办。在“左”的思潮影响下,保险被认为是“私有经济的市场”,“不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办理国际再保险业务得不偿失”,“是依靠帝国主义”,“再保险是帝修反之间的利润再分配”等等,因此有人提出要“彻底砸烂中国保险业”,不但停办国内保险业务,还要停办全部涉外保险和国际再保险业务。首当其冲的是1969年月1月停办了交通部的远洋船舶保险,海外业务受到很大影响。接着停办的是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1968年前,海外业务由香港民安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公司、太平保险公司分给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然后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进行对外统一分保。但1969年后,海外业务对外的分保由民安保险公司代理,寿险由中国保险公司分保,港、澳、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保险业务下放到中国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管理。到1969年,与我国有再保险关系的国家由原来的32个下降到17个,有业务来往的公司由67家下降到20家,仅与社会主义国家和个别发展中国家保持分保关系。实际上停止了多年发展起来的与西方保险市场的分保往来。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人民银行在1979年2月召开的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提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

1979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行长会议纪要》,作出“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中国人民银行立即颁布《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对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设置保险机构作出了具体部署。

国内保险业务的恢复工作,首先是设计制定保险条款、费率和单证格式。1979年5月至6月,先后推出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三个险种。7月至8月,先后派出几批干部赴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江西等地,着手恢复保险业务和筹建保险机构。9月至11月,已有部分地区,如上海、重庆和江西率先开始经营国内保险业务。1979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对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会后国内保险业务的恢复工作迅速在全国铺开。

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后,过去企业发生意外损失统一由财政解决的做法也作了相应改变。凡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财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都可自愿参加保险。全民所有制单位投保的财产,一旦发生损失,由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的规定负责赔偿,国家财政不再核销和拨款。

到1980年底,除西藏外,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各地都已恢复了分支机构,各级机构总数达810个,专职保险干部3423人,全年共收保费4.6亿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接受总公司和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的双重领导。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升格为国务院直属局级经济实体。从1984年1月开始,其分支机构脱离中国人民银行,改由总公司领导,实行系统管理。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自1956年新丰、太平两家保险公司从国内保险市场撤出后,一直独家垄断中国保险市场。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后,中国保险市场也仍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统天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对市场的完全垄断,在当时情况下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保险业在短期内迅速恢复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市场经济规律相悖的垄断经营体制的固有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垄断体制窒息了价值规律在保险业务发展中的作用,剥夺了被保险人选择保险人的权利,导致保险费率居高不下,保险市场开拓力萎缩。因此,改变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统天下的保险体制已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8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专门经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内部的种养两业保险。1992年该公司更名为“新疆兵团保险公司”,并相应扩大业务范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的成立,打破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保险市场的局面。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交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设立保险部。1988年5月,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蛇口成立。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要求保险业与银行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批准交通银行在其保险部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为继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之后成立的第二家全国性综合性保险公司。1992年9月,平安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为第三家全国性综合性保险公司。

从198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四川省、大连市、沈阳市、长沙市和厦门市设立5家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开始探索寿险与财产险分业经营的路子。1991年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先后批准在珠海、本溪、湘潭、丹东、广州、太原、天津、福州、哈尔滨、南京、昆明等地组建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新建立的寿险公司除了办理商业保险外,还接受地方政府的委托,代办社会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这些人寿保险公司中都持有一定股份。

199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上海成立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月,又批准在上海成立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实行产、寿险分业经营。根据《保险法》确立的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分开经营的原则,国务院决定将17家地方寿险公司全部并入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为促进我国的保险事业健康发展,1998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实施方案》,将原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原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原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再保险公司;将中保集团所属的其他海外经营性机构全部划归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管理。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还批准设立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

改革开放后,许多外国保险公司看好中国保险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希望早日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从1980年开始,外国保险公司纷纷到中国设立代表处。截至1999年底,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196个代表处。1992年,我国开始在上海进行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试点。1992年9月,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经批准在上海设立分公司,经营人寿保险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友邦上海分公司引进寿险代理人制度,对中国保险市场的营销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激活了潜力可观的寿险市场。1994年9月,日本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公司经批准在上海设立分公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

1999,全国共有28家保险公司。按投资主体分,国有独资公司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4家,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11家;按经营区域分,全国性保险公司8家,区域性保险公司20家;按业务性质分,综合性保险公司3家,财产险公司12家,寿险公司12家,再保险公司1家。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合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新格局。

随着国内保险业务的全面恢复,各项保险业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980年全国保险费收入4.6亿元,到1999年已发展到1393.2亿元,增长300多倍,平均每年增长35.08%。开办的险种也由最初单一的财产保险,扩展到包括财产险、人身险、责任险和信用险四大类几百个险种。

(一)财产保险

1979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首先是从恢复财产险业务开始的。从1980年到1995年,财产险业务在国内业务中占绝对优势,1980年、1981年所占比重均为100%,1983年为98.2%,1985年为82.3%。随着其他保险业务的发展,财产险比重逐年降低,到1999年仅占37.4%。在财产保险中,企业财产险和运输工具及第三者责任险是主要险种。在国内业务恢复之初,企业财产险保费在财产保险中占绝大部分,直到1987年才被运输工具及

第三者责任险赶上,但至今企业财产险仍是国内业务的主要险种之一。运输工具及第三者责任保险发展速度很快,1985年这两项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猛增到42.2%,1987年起跃居为财产保险第一大险种并保持至今。

(二)人身保险

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开办了人身保险业务,当年保费收入仅为159万元,占国内保费总收入的0.2%。到1999年,保费收入为872.1亿元,占当年保费总收入的62.6%。人身险业务恢复初期,开办的险种主要有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简易人身保险、养老金保险等,以后陆续扩展到各种医疗保险、子女教育保险、婚嫁保险、团体人寿保险等险种。

(三)农业保险

1982年农业保险开始恢复试办,试办后发展很快,试办范围逐渐扩大。恢复试办时只有生猪保险、棉花保险等几个险种,到1999年已达100多个险种。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承保技术复杂,赔付率高,世界各国一般由政府给予支持。种植、养殖两业保险自1982年恢复试办后,一直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经营。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成立后,在划定区域内也开办了种、养两业保险业务。

(四)涉外保险

改革开放前涉外保险业务虽没有中断,但长期在很低的水平上徘徊。198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涉外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开办的险种由20多个扩展到80多个,服务范围由原先的进出口贸易扩展到技术引进、中外合资项目、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核电站、卫星发射、国际航运等领域。目前中国保险业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分保业务关系。

(一)保险法制不断完善

从保险业务恢复以来,我国保险法制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1982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专门规定,这是新中国首次有了实质意义上的有关保险的法律规定。1983年9月,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财产保险合同条例》。

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例》,对加强保险业的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颁布,对海上保险合同作出了规定。

199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保险经营活动,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险法》出台后,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制定了一些配套的保险业管理规定,如《保险管理暂行规定(试行)》、《保险代理人管理规定(试行)》、《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定》等。

1998年11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立即对保险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着手修改、补充和完善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先后颁布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向保险公司投资入股暂行规定》、《保险公估人管理规定(试行)》等一系列保险规章。

(二)保险监管不断加强

5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是保险业的主管机关。后模仿前苏联做法,于1952年将保险业监管工作交由财政部负责。1959年国内保险业务停办,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只办理涉外保险业务,在行政上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国外业务局的一个处。随着国内保险业务的恢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84年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成为国务院直属局级经济实体。因此,在1959年到1984年之间,中国人民银行既经营保险业务,又负责对保险业的领导和管理。从198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保险监管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1985年颁布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均明确中国人民银行是保险业的监管机关。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保险业和不断发展,保险监管不断强化。1998年,为加强保险监管,落实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方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保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中国保险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篇6:欧亚大陆中国发展的重要依托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士学位论文

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

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系(院)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这样一种宣传方式正日趋走向成熟,其表现形式也日趋多元化。本文将选取植入式广告这样一种比较盛行的广告形式进行分析,分析其目前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植入式广告 展现形式 未来发展

在现代,广告被认为是运用媒体而非口头形式传递的具有目的性信息的一种形式,它旨在唤起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并对生产或销售这些商品的企业产生了解和好感,告之提供某种非营利目的的服务以及阐述某种意义和见解等。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这样一种宣传方式正日趋走向成熟,其表○现形式也日趋多元化。本文将选取植入式广告这样一种比较盛行的广告形式进行分析,分析其目前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史

“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是指,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2简单的说,相对于那些在电视上以五秒或十五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秒等具体影像大张旗鼓呈现出来的“显性广告”,它就是一种“隐性广告”。

世界上最早的植入式广告可以追溯到1929年,它出现在家喻户晓的美国动画3“我力大无比,我爱吃菠菜,我是大力水手波派!片《大力水手》中。○”这句每集必说的波派勇敢宣言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掀起了一股“菠菜热”。八十几年来,几乎所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小朋友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吃菠菜,就能像大力水手一样强壮。殊不知,这部动画片的赞助商就是生产菠菜罐头的,也就是说,这其实就是一部成功的销售菠菜罐头的广告宣传片。

而中国大陆最早的植入式广告就在1990年全中国热播的室内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百龙矿泉水壶”以道具的方式被摆设出来,并将其作用编入了台词,经剧中的演员之口,宣传了“百龙矿泉水壶”的好处。在好奇心与新鲜感的双重作用下,观众买账,市场上出现了旺销“百龙水壶”的现象,商家大获其利,这种立竿见影的“软广告”在中国逐渐成为了一种营销方式。

由于近几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电视传媒等行业的环境日益复杂,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投放的成本也逐渐加大,又因电视媒介赢利模式的单一性,各家电视频道均以增加广告时长的方式维持收入。然而,广大受众在大量广告的狂轰滥炸之下,不仅不买账,还显示出了逆反的心理:对广告内容不信任,避免接触广告等等。

二十一世纪初,电视植入式广告进入了盛行期。

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的大型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唱响了大江南北,“欢迎收看湖南卫视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无论是栏目还是主持人的宣传,舞台上的栏目背景,评委席上的饮料,乃至整个频道的包装,“蒙牛酸酸乳”占据了观众的眼球与耳膜,植入式广告无处不在。

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2005年到2006年间,中国在综艺娱乐节目中植入式的广告产值已经接近十亿元。由于近几年来植入式广告在各电视台创收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攀高,有部分频道的植入式广告甚至已经占据频道总收入的20%,约合计每年有五千万元左右的广告收入。植入式广告已经逐渐开始成为4 各大电视台等媒体创收的新手段。○改编自风靡全世界的都市喜剧《丑女贝蒂》的电视剧——《丑女无敌》在湖南卫视2008年晚间电视剧中排名第二,由于有湖南卫视的播出保证,剧中大规模5在播出之前就已基本地运用了“植入式广告”,由此带来了2000万元的收入,○收回了成本,当然,这种盈利模式,与湖南卫视本身品牌的号召力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植入式广告的成功运用,为电视剧制作商带来了极大的显性收入,于是更多的国产电视剧制造商将广告植入其影视作品。例如2007年的《奋斗》,2009年的《我的青春谁做主》,2010年初的《神话》,还有现在正在热播的范伟主演的《老大的幸福》等等。

2.植入式广告的形式与市场

植入式广告的表现空间很大,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就像一个舞台,只要一只脚踏上去,就是一种呈现,至于呈现的方式,就是自己想要表演的类型,可以唱歌,可以演小品,也可以耍杂技,不一样的类型,获得的效果自然也不同。比如,可以展示一个品牌的名称,可以呈现某家企业的标识,可以加一句产品的宣传口号,也可以在包装后以某种形象合理的贯穿其中。

电视剧中最常见的植入方式可以大概归类一下。2.1台词

植入式广告最直白的表现形式就是直接通过语言说出来。

《丑女无敌》第一集中,广告公司的总裁和总经理亲自审片,审的就是“博

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士伦隐形眼镜护理液”广告片,而且广告画面、台词都被完整的展现出来,简直是硬邦邦地在电视剧中插入了广告,但由于该片发生的故事就在广告公司,所以这一切看上去却也合情合理。该片中还有一段对话,男配角为了能看到女模特的好身材,愿意下辈子做隐形眼镜,还特地强调是“我要做博士伦超薄更健康,看见,更有远见。”像这样的对话就显得有点突兀,比较生硬了。在《一起去看流星雨》中,钢琴老师于馨帮学生楚雨荨清洗被恶作剧弄脏的头发时,说“这么好的头发,就要用蚕丝蛋白护理”,镜头同时给的是“舒蕾”洗发液的特写镜头。片中男主角慕容云海站在名爵跑车前,把此车的性能、特点如行云流水般背诵了一遍,然后以一种极其渴望的语气赞扬这部价位在十万左右的车型——“这是最理想的跑车”。甚至在新中国60周年献礼剧《解放》中也插了广告,“主席,您要的郎酒拿来了。”直接就把郎酒通过台词“广告”了出来。之后几位国家领导人喋喋不休地盛赞了郎酒的悠久历史,还宝贝似的拿出一瓶来送给老乡,主席还嘱咐“这酒的味道你拿回家喝一喝,就放不下了”,广告味十足。

2.2道具

为了突出一个品牌的形象标志,植入式广告往往以道具的方式呈现出来,加上摄像机的特写,品牌形象一览无遗,这也是很多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出现频率较高的展现方式。

在《丑女无敌》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比如,该片中的广告公司在“清扬”洗发液的产品发布会上,以“清扬”广告牌的特写为前景,慢慢摇到正在走秀的模特身上,既介绍了片中的环境,又把广告给“传播”了出去。电视剧《神话》中,LG牌手机的出境率之高颇为惊人,胡歌扮演的男主角易小川回到秦朝,拿着LG手机指向天空寻找信号,不时还有很明显的特写,该款手机一时之间成为网友争相热议的对象。《一起去看流星雨》中,女主角的妈妈开起了“香飘飘”冠名的奶茶店,男主角为了向女主角道歉,居然一口气喝光20杯香飘飘奶茶。在《我的青春谁做主》中可以发现,植入式广告比较有“秩序”,每一类产品都使用了统一的品牌,比如汽车,清一色儿的全是奥迪,奥迪Q7、A4、A5、A6系列成套上镜,做足了广告。电脑都是苹果的,手机都是摩托罗拉的,喝的饮料几乎都是依云牌的矿泉水。

2.3场地

商家往往会提供一些场地供影视剧拍摄,直接在广告商提供的场景里拍摄,时间长了,观众的关注度自然也就高了。

2002年,赵本山主演的农村喜剧《刘老根》红遍了大江南北,不但捧红了剧中很多演员,还让鸭绿江边河口的“龙泉山庄”成为了度假胜地,吸引了近万名游客。《我的青春谁做主》中,主角的休闲服绝大部分都是KAPPA背靠背牌,女主

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角和姐妹逛街的时候,也在KAPPA店里买过衣服。《一起去看流星雨》中的女主角也是经常出现在美特斯邦威的专卖店中挑选衣服,有个场景是女主角要挑选参加晚会的小礼服,却也在美特斯邦威这种潮流店出现,很显然这种生拉硬扯的植入广告只会让观众对该品牌的定位产生疑问。

3.植入式广告的优势与缺陷 3.1优势:

3.1.1植入式广告受众数量庞大

据笔者统计,植入式广告一般会出现在一些时装剧、家庭剧或者偶像剧中,所以它的受众从12岁到50岁都有分布,数量极其庞大。若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植入式广告量过大或者出现的方式过于幼稚,往往会让这部电视剧成为新闻报道的关注点和网上各大网站的讨论对象,可以说,剧中品牌与受众的接触率是极为可观的,而其制作的成本相比其它大众传媒可能会低很多。

3.1.2植入式广告受众专注度较高

植入式广告在受众广告信息接受图谱中处于较高层次——专注接收层。6也就是说,由于植入式广告出现的不规律性,高度关注剧情发展的受众就○不得不接受这种软性广告的强制出现,而与此同时,受众的眼球就已经以一种高度关注的方式接收了植入广告带来的信息。

3.1.3植入式广告吸引力更强

在电视剧《神话》中,胡歌饰演的男主角穿越到秦朝依然使用着现代人用的手机,古代怎么会有电让手机维持电力呢?这种以往穿越系列的电视剧都不会犯的“常识错误”居然这样大剌剌地出现,引起了网友们的热情讨论,在网友的不断挖掘下,终于发现剧中的手机正是LG公司新推出的支持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新款手机,网友还搜出这种手机不仅能环保,而且实用性非常强,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充电。正是这种网络热议掀起了LG手机的热卖。这就是植入式广告的光晕式影响。商家这种让受众“主动”接收广告信息的手法比较适合有独特功能的新产品的推出。3.2缺陷:

3.2.1植入式广告不适于非著名品牌

一般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多以道具形式出现,且出现的时长较短,往往一两秒的镜头只能看到品牌名称或者标识,若品牌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即使出现,也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这种软性广告做的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品牌有较高知名度或者认知度是投放植入式广告的首要条件。

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3.2.2植入式广告不适于做深度说服

想要把植入式广告做好,就不能大张旗鼓地做直接的理性诉求或功能诉求。《一起去看流星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笔者在之前提到,剧中男主角看中了名爵的一款跑车,居然全方位地把该车的性能都说了出来,耗时有5分钟左右,这种强行植入的广告俨然和电视直销现场一样,这明显是对剧情的一种破坏,让观众感到生硬和不自然,对品牌自身也会有负面的影响。

3.2.3植入式广告易引起受众反感

现如今,受众对于“广告”高度敏感,一旦感觉到这是“广告”,就会条件反射性地把心灵之门关闭,最终影响到对影视剧或节目的态度。在湖南卫视独播剧《一起去看流星雨》中汇聚了“名爵”、“舒蕾”、“美特斯邦威”、“联想”、“香飘飘”等多个品牌,而且几乎都不止一次出现,使得网上骂声一片,网友大呼该剧简直就是“有剧情的雷人广告片”。

4.植入式广告未来发展走向

即便骂声一片,植入式广告依然我行我素地出现在各大电视荧屏,骂声与名声共同成长,大有只见增、不见减的趋势。随着付费电视时代的来临,植入式广告是电视行业应对这一媒介变革的最现实选择。虽然有很多大众传媒都宣称要开创“收费频道不插播广告的时代”,但广告商根本就不可能忽略电视传媒这么大的媒介宝藏,电视媒介受众层面是所有大众媒介中最广的,其传播方式也是最活跃的,信息量也无可匹敌;同时,电视媒介也不会放弃每年7所以,如果收费电视成为了电视业的主流,那么植入200多亿的广告收入。○式广告就有可能发挥其主导作用,充斥各大影视剧。

如今,大众消费已逐渐进入符号化,说得再好的广告宣传词也比不上有良好形象与信誉的企业标志,想要在电视媒介广告中占有一定地位,广告商必须要先将其品牌形象竖立起来,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只有先完善自己,才能再发展植入式广告。

5.如何正视并规范植入式广告

隐性广告属于媒体广告,同样也应符合广告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基本准则。当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隐性广告,这就要求隐性广告的发布要遵守8 已有的相关法律。○5.1充分考虑目标人群

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在广告商投入广告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电视剧的受众是否与自己产品的受众相吻合,如果在一部偶像剧中植入儿童学习产品广告,目标受众不相符,将会造成广告抵消投放,白费力气。

5.2充分考虑品牌特点

这就是笔者在植入式广告缺陷中提到的,并不是任何产品都适合使用植入式广告来宣传。当一个新品牌正准备进入市场并在某电视剧中出现的时候,受众因为对该品牌的陌生,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被植入的该品牌产品。所以植入式广告适合的是那些已经深入人心的品牌,其投放广告的目的,就是巩固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记忆与认识。

5.3充分满足剧情和广告传播需求

如果像《一起去看流星雨》和《丑女无敌》那样一昧追求效益大肆投放许多与剧情不符的广告,不仅会给电视剧本身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广告的传播。好的植入式广告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整合信息是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赞助商与编剧、导演充分沟通,减淡广告植入的痕迹,与剧情结合的越自然越好,这样也可以避免引起观众的逆反心理。

植入式广告与其他广告形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但同时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因此,要成功利用植入式广告这样一种形式达到品牌宣传的效果,还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使其能够以确切的身份融入到影视和舞台作品中。一旦植入性广告能够更加合理、可行地发展,这样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一定能够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更多企业进行营销的第一手段。

注释:

1维基百科,广告定义(http://zh.wikipedia.org/zh-cn/%E5%B9%BF%E5%91%8A)○2百度百科,植入式广告定义○(http://baike.baidu.com/view/560486.htm?fr=ala0_1#1)

3百度百科,大力水手定义,影片由来○(http://baike.baidu.com/view/33335.htm?fr=ala0_1_1)

4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http://)5郭庆,张卫星:○《定制剧:电视剧制播模式的新探索》,《中国电视》2009总第275期。6周子渊:○《植入式广告的受众注意研究》,《商业现代化》2005年第23期。7李剑飞:○《玩转广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8温智,王桂霞:○《广告道德与法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上一篇:观摩学习活动总结下一篇:奶粉配方注册申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