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大陆影视广告

2024-05-05

浅谈中国大陆影视广告(共6篇)

篇1:浅谈中国大陆影视广告

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士学位论文

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

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系(院)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这样一种宣传方式正日趋走向成熟,其表现形式也日趋多元化。本文将选取植入式广告这样一种比较盛行的广告形式进行分析,分析其目前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植入式广告 展现形式 未来发展

在现代,广告被认为是运用媒体而非口头形式传递的具有目的性信息的一种形式,它旨在唤起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并对生产或销售这些商品的企业产生了解和好感,告之提供某种非营利目的的服务以及阐述某种意义和见解等。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这样一种宣传方式正日趋走向成熟,其表○现形式也日趋多元化。本文将选取植入式广告这样一种比较盛行的广告形式进行分析,分析其目前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史

“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是指,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2简单的说,相对于那些在电视上以五秒或十五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秒等具体影像大张旗鼓呈现出来的“显性广告”,它就是一种“隐性广告”。

世界上最早的植入式广告可以追溯到1929年,它出现在家喻户晓的美国动画3“我力大无比,我爱吃菠菜,我是大力水手波派!片《大力水手》中。○”这句每集必说的波派勇敢宣言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掀起了一股“菠菜热”。八十几年来,几乎所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小朋友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吃菠菜,就能像大力水手一样强壮。殊不知,这部动画片的赞助商就是生产菠菜罐头的,也就是说,这其实就是一部成功的销售菠菜罐头的广告宣传片。

而中国大陆最早的植入式广告就在1990年全中国热播的室内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百龙矿泉水壶”以道具的方式被摆设出来,并将其作用编入了台词,经剧中的演员之口,宣传了“百龙矿泉水壶”的好处。在好奇心与新鲜感的双重作用下,观众买账,市场上出现了旺销“百龙水壶”的现象,商家大获其利,这种立竿见影的“软广告”在中国逐渐成为了一种营销方式。

由于近几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电视传媒等行业的环境日益复杂,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投放的成本也逐渐加大,又因电视媒介赢利模式的单一性,各家电视频道均以增加广告时长的方式维持收入。然而,广大受众在大量广告的狂轰滥炸之下,不仅不买账,还显示出了逆反的心理:对广告内容不信任,避免接触广告等等。

二十一世纪初,电视植入式广告进入了盛行期。

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的大型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唱响了大江南北,“欢迎收看湖南卫视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无论是栏目还是主持人的宣传,舞台上的栏目背景,评委席上的饮料,乃至整个频道的包装,“蒙牛酸酸乳”占据了观众的眼球与耳膜,植入式广告无处不在。

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2005年到2006年间,中国在综艺娱乐节目中植入式的广告产值已经接近十亿元。由于近几年来植入式广告在各电视台创收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攀高,有部分频道的植入式广告甚至已经占据频道总收入的20%,约合计每年有五千万元左右的广告收入。植入式广告已经逐渐开始成为4 各大电视台等媒体创收的新手段。○改编自风靡全世界的都市喜剧《丑女贝蒂》的电视剧——《丑女无敌》在湖南卫视2008年晚间电视剧中排名第二,由于有湖南卫视的播出保证,剧中大规模5在播出之前就已基本地运用了“植入式广告”,由此带来了2000万元的收入,○收回了成本,当然,这种盈利模式,与湖南卫视本身品牌的号召力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植入式广告的成功运用,为电视剧制作商带来了极大的显性收入,于是更多的国产电视剧制造商将广告植入其影视作品。例如2007年的《奋斗》,2009年的《我的青春谁做主》,2010年初的《神话》,还有现在正在热播的范伟主演的《老大的幸福》等等。

2.植入式广告的形式与市场

植入式广告的表现空间很大,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就像一个舞台,只要一只脚踏上去,就是一种呈现,至于呈现的方式,就是自己想要表演的类型,可以唱歌,可以演小品,也可以耍杂技,不一样的类型,获得的效果自然也不同。比如,可以展示一个品牌的名称,可以呈现某家企业的标识,可以加一句产品的宣传口号,也可以在包装后以某种形象合理的贯穿其中。

电视剧中最常见的植入方式可以大概归类一下。2.1台词

植入式广告最直白的表现形式就是直接通过语言说出来。

《丑女无敌》第一集中,广告公司的总裁和总经理亲自审片,审的就是“博

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士伦隐形眼镜护理液”广告片,而且广告画面、台词都被完整的展现出来,简直是硬邦邦地在电视剧中插入了广告,但由于该片发生的故事就在广告公司,所以这一切看上去却也合情合理。该片中还有一段对话,男配角为了能看到女模特的好身材,愿意下辈子做隐形眼镜,还特地强调是“我要做博士伦超薄更健康,看见,更有远见。”像这样的对话就显得有点突兀,比较生硬了。在《一起去看流星雨》中,钢琴老师于馨帮学生楚雨荨清洗被恶作剧弄脏的头发时,说“这么好的头发,就要用蚕丝蛋白护理”,镜头同时给的是“舒蕾”洗发液的特写镜头。片中男主角慕容云海站在名爵跑车前,把此车的性能、特点如行云流水般背诵了一遍,然后以一种极其渴望的语气赞扬这部价位在十万左右的车型——“这是最理想的跑车”。甚至在新中国60周年献礼剧《解放》中也插了广告,“主席,您要的郎酒拿来了。”直接就把郎酒通过台词“广告”了出来。之后几位国家领导人喋喋不休地盛赞了郎酒的悠久历史,还宝贝似的拿出一瓶来送给老乡,主席还嘱咐“这酒的味道你拿回家喝一喝,就放不下了”,广告味十足。

2.2道具

为了突出一个品牌的形象标志,植入式广告往往以道具的方式呈现出来,加上摄像机的特写,品牌形象一览无遗,这也是很多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出现频率较高的展现方式。

在《丑女无敌》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比如,该片中的广告公司在“清扬”洗发液的产品发布会上,以“清扬”广告牌的特写为前景,慢慢摇到正在走秀的模特身上,既介绍了片中的环境,又把广告给“传播”了出去。电视剧《神话》中,LG牌手机的出境率之高颇为惊人,胡歌扮演的男主角易小川回到秦朝,拿着LG手机指向天空寻找信号,不时还有很明显的特写,该款手机一时之间成为网友争相热议的对象。《一起去看流星雨》中,女主角的妈妈开起了“香飘飘”冠名的奶茶店,男主角为了向女主角道歉,居然一口气喝光20杯香飘飘奶茶。在《我的青春谁做主》中可以发现,植入式广告比较有“秩序”,每一类产品都使用了统一的品牌,比如汽车,清一色儿的全是奥迪,奥迪Q7、A4、A5、A6系列成套上镜,做足了广告。电脑都是苹果的,手机都是摩托罗拉的,喝的饮料几乎都是依云牌的矿泉水。

2.3场地

商家往往会提供一些场地供影视剧拍摄,直接在广告商提供的场景里拍摄,时间长了,观众的关注度自然也就高了。

2002年,赵本山主演的农村喜剧《刘老根》红遍了大江南北,不但捧红了剧中很多演员,还让鸭绿江边河口的“龙泉山庄”成为了度假胜地,吸引了近万名游客。《我的青春谁做主》中,主角的休闲服绝大部分都是KAPPA背靠背牌,女主

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角和姐妹逛街的时候,也在KAPPA店里买过衣服。《一起去看流星雨》中的女主角也是经常出现在美特斯邦威的专卖店中挑选衣服,有个场景是女主角要挑选参加晚会的小礼服,却也在美特斯邦威这种潮流店出现,很显然这种生拉硬扯的植入广告只会让观众对该品牌的定位产生疑问。

3.植入式广告的优势与缺陷 3.1优势:

3.1.1植入式广告受众数量庞大

据笔者统计,植入式广告一般会出现在一些时装剧、家庭剧或者偶像剧中,所以它的受众从12岁到50岁都有分布,数量极其庞大。若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植入式广告量过大或者出现的方式过于幼稚,往往会让这部电视剧成为新闻报道的关注点和网上各大网站的讨论对象,可以说,剧中品牌与受众的接触率是极为可观的,而其制作的成本相比其它大众传媒可能会低很多。

3.1.2植入式广告受众专注度较高

植入式广告在受众广告信息接受图谱中处于较高层次——专注接收层。6也就是说,由于植入式广告出现的不规律性,高度关注剧情发展的受众就○不得不接受这种软性广告的强制出现,而与此同时,受众的眼球就已经以一种高度关注的方式接收了植入广告带来的信息。

3.1.3植入式广告吸引力更强

在电视剧《神话》中,胡歌饰演的男主角穿越到秦朝依然使用着现代人用的手机,古代怎么会有电让手机维持电力呢?这种以往穿越系列的电视剧都不会犯的“常识错误”居然这样大剌剌地出现,引起了网友们的热情讨论,在网友的不断挖掘下,终于发现剧中的手机正是LG公司新推出的支持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新款手机,网友还搜出这种手机不仅能环保,而且实用性非常强,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充电。正是这种网络热议掀起了LG手机的热卖。这就是植入式广告的光晕式影响。商家这种让受众“主动”接收广告信息的手法比较适合有独特功能的新产品的推出。3.2缺陷:

3.2.1植入式广告不适于非著名品牌

一般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多以道具形式出现,且出现的时长较短,往往一两秒的镜头只能看到品牌名称或者标识,若品牌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即使出现,也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这种软性广告做的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品牌有较高知名度或者认知度是投放植入式广告的首要条件。

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3.2.2植入式广告不适于做深度说服

想要把植入式广告做好,就不能大张旗鼓地做直接的理性诉求或功能诉求。《一起去看流星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笔者在之前提到,剧中男主角看中了名爵的一款跑车,居然全方位地把该车的性能都说了出来,耗时有5分钟左右,这种强行植入的广告俨然和电视直销现场一样,这明显是对剧情的一种破坏,让观众感到生硬和不自然,对品牌自身也会有负面的影响。

3.2.3植入式广告易引起受众反感

现如今,受众对于“广告”高度敏感,一旦感觉到这是“广告”,就会条件反射性地把心灵之门关闭,最终影响到对影视剧或节目的态度。在湖南卫视独播剧《一起去看流星雨》中汇聚了“名爵”、“舒蕾”、“美特斯邦威”、“联想”、“香飘飘”等多个品牌,而且几乎都不止一次出现,使得网上骂声一片,网友大呼该剧简直就是“有剧情的雷人广告片”。

4.植入式广告未来发展走向

即便骂声一片,植入式广告依然我行我素地出现在各大电视荧屏,骂声与名声共同成长,大有只见增、不见减的趋势。随着付费电视时代的来临,植入式广告是电视行业应对这一媒介变革的最现实选择。虽然有很多大众传媒都宣称要开创“收费频道不插播广告的时代”,但广告商根本就不可能忽略电视传媒这么大的媒介宝藏,电视媒介受众层面是所有大众媒介中最广的,其传播方式也是最活跃的,信息量也无可匹敌;同时,电视媒介也不会放弃每年7所以,如果收费电视成为了电视业的主流,那么植入200多亿的广告收入。○式广告就有可能发挥其主导作用,充斥各大影视剧。

如今,大众消费已逐渐进入符号化,说得再好的广告宣传词也比不上有良好形象与信誉的企业标志,想要在电视媒介广告中占有一定地位,广告商必须要先将其品牌形象竖立起来,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只有先完善自己,才能再发展植入式广告。

5.如何正视并规范植入式广告

隐性广告属于媒体广告,同样也应符合广告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基本准则。当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隐性广告,这就要求隐性广告的发布要遵守8 已有的相关法律。○5.1充分考虑目标人群

免费-浅析中国大陆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现状

在广告商投入广告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电视剧的受众是否与自己产品的受众相吻合,如果在一部偶像剧中植入儿童学习产品广告,目标受众不相符,将会造成广告抵消投放,白费力气。

5.2充分考虑品牌特点

这就是笔者在植入式广告缺陷中提到的,并不是任何产品都适合使用植入式广告来宣传。当一个新品牌正准备进入市场并在某电视剧中出现的时候,受众因为对该品牌的陌生,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被植入的该品牌产品。所以植入式广告适合的是那些已经深入人心的品牌,其投放广告的目的,就是巩固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记忆与认识。

5.3充分满足剧情和广告传播需求

如果像《一起去看流星雨》和《丑女无敌》那样一昧追求效益大肆投放许多与剧情不符的广告,不仅会给电视剧本身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广告的传播。好的植入式广告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整合信息是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赞助商与编剧、导演充分沟通,减淡广告植入的痕迹,与剧情结合的越自然越好,这样也可以避免引起观众的逆反心理。

植入式广告与其他广告形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但同时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因此,要成功利用植入式广告这样一种形式达到品牌宣传的效果,还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使其能够以确切的身份融入到影视和舞台作品中。一旦植入性广告能够更加合理、可行地发展,这样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一定能够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更多企业进行营销的第一手段。

注释:

1维基百科,广告定义(http://zh.wikipedia.org/zh-cn/%E5%B9%BF%E5%91%8A)○2百度百科,植入式广告定义○(http://baike.baidu.com/view/560486.htm?fr=ala0_1#1)

3百度百科,大力水手定义,影片由来○(http://baike.baidu.com/view/33335.htm?fr=ala0_1_1)

4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http://)5郭庆,张卫星:○《定制剧:电视剧制播模式的新探索》,《中国电视》2009总第275期。6周子渊:○《植入式广告的受众注意研究》,《商业现代化》2005年第23期。7李剑飞:○《玩转广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8温智,王桂霞:○《广告道德与法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指导老师:王 方 沈晓平

篇2:浅谈中国大陆影视广告

摘要: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美国政府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却保持了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使得台湾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最主要的因素。台湾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存在至今与美国干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外部障碍。关键字: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与隔阂,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为后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达成了许多原则性的共识,但美国政府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却保持了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使得台湾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最主要的因素。

在中美、美台和两岸这三对双边关系中,一个基本事实是,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对美台关系的制约要大于美台关系对前二者的制约。美台关系在冷战后的发展是最顺利的,但是,其进一发展严重受制于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中美关系也受到美台关系和两岸关系一定的影响,但是其内容日趋广泛,其状态日趋稳定,从长期看,台湾问题在其中的作用是下降的。在美国的全战略部署中,只要中美不发生直接对抗,那么美国在大陆的利益是大于其在台湾的利益的,而且这一点将越来越明显。目前两岸关系进展缓慢,少有较大突破(主要指政治关系,由于两岸关系严格地由政府主导的,因此政治关系决定着整个关系的基本性质),但正因为如此,推进两岸关系恰恰是打破“两国三方”博弈僵局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以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冷战结束为划分时期标准,从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入手,对美国对台政策进行系统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两个时期的美国对台政策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最后进一步预测美国对台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美国对台政策的背景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对华政策的需要。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似乎不再需要中国作为其战略盟友以抗衡其它什么超级大国,企图号令天下,实现其领导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加快,综合国力增强,对国际国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使美国感到潜在的威胁。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使中国成为美国在全世界推进资本主义进程的主要障碍,而且中国的强大还会打破亚太地区力量对比的现状,最终会危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地位,因而美国一直视中国为其潜在的对手甚至敌手,千方百计地想遏制中国发展和壮大。

此外,台湾素有美国在西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舰”之称,对美国具有长久的地缘战略价值,因为它处于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之间,而这两个海峡是美国极为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为防止突发性的地区危机的爆发,维护其自身利益,美国必须保持这一极为重要海域和海峡的畅通。这就使台湾的战略位置,对美国来说显得更为突出。

台湾经济的发展,也使台湾成为美国“西化”中国的理想角色。台湾当局认为,经济的发展最终会导致“政治民主化”,因而大力吹嘘“台湾经验”。李登辉公然鼓吹,“台湾经验”就是“自由、民主、均富”,应把这种经验移植到大陆去。台湾当局的这种想法正符合美国“西化”中国的目的,因为台湾在发展中,很大程度上接受的是美国的政经模式和价值观念,所谓的“台湾经验”,可以说是“美式经验”的翻版。美国一些人支持台湾向大陆推行“台湾经验”,这是美国想利用台湾向中国进行渗透,使台湾成为“西化”大陆的跳板与前沿。

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下,冷战后美国改变了其奉行15年之久的对台政策,从原来注重中国大陆的“倾科的双轨政策”转为对大陆和台湾的“相对平衡的双轨政策”。

二、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内容

冷战后,美国便根据自身的利益,开始在台湾问题上大做文章。它违背中美之间所达成的三个联合公报的精神,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大幅度调整对台政策。

(一)政策策略上的调整。

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美国立即调整对台政策,以使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1994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美台关系修正案,比美国其它的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公报、规则及指令都重要①。美国在立法中的这项规定,造成了《与台湾关系法》明显地置于中美三个公报之上的事实,为美国首先在立法上向台“合法”出售武器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这样《与台湾关系法》也就成为美国提供美台关系的“指导原则”。尤为严重的是,克林顿政府从其现实利益出发,在1993年至1994年之间进行所谓的“台湾政策审议”。其主要内容是:

1、美国经济、技术官员可以访问台湾。不允许台湾高级领导人访问美国,但将允许他们必要时路过美国。

2、在“美国在台协会”主办下同台湾进行仅次于内阁部长级经济对话。

3、将“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台北驻美国经济文化代表处”。

4、不支持台湾进入联合国,但承认台湾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可以“合法地”发挥作用。此次调整,使得美台官方的交往和接触公开化、合法化,为以后双方在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关系的不断“突破”创造了条件对提升美台关系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外交上政策的调整 美在外交上松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美竭力支持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政策,并公然允许李登辉访美。长期以来,美国在外交上始终视美台关系为“重点”。美国为稳住其在西太平洋有利的战略态势,竭力阻止台湾与大陆的统一,① 国忠菲: 《冷战后美国对台湾政策调整论析》,见《台湾研究集刊》(厦门)1996年第2期,第46、47页。

阻止中国通过统一台湾而全面增长综合国力。为达到此目的,冷战后,美国开始松动“一个中国”的原则,进行美台高层官员互访,支持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政策,帮助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从老布什开始,美台关系就迅速升级。如1992年11月30日,布什政府派部长级官员、贸易署首席代表奚尔斯女士赴台出席台美工商联合会议。这次访台,是美台1979年断交后美国首位部长级官员访台,开了美国高层官员访台的先例。对此,李登辉评价称,奚尔斯访台,显示了美台关系“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更密切友好地“迈向新的里程”①。自从克林顿政府调整对台政策后,美台官员的互访在交往的层次上更是有所加强。美国已经突破两国的建交公报中承诺的同台湾保持“非官方接触”的严格限制,公开宣布同台湾保持“次内阁级官员”的接触。在这种政策下,美国竟公然允许李登辉于1995年6月访美。6月9日,李登辉在康奈尔大学当着300多名新闻记者,介绍了“中华民国在台湾”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这一举动是美国在松动“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大力提升美台实质关系的突出表现。美国过去对海峡两岸关于“一个中国”的分岐所持的“不介入”立场,已演化为“部分介入”,它完全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根本原则,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美国在外交上提升美台实质关系的举措,扩展了台湾谋求“国际地位”的空间,增加了中国实现统一的难度。

(三)军事上政策的调整

美在军事上以支持台湾提高防卫自卫能力为借口,不断地提供先进武器给台湾,逐渐扩大对台军售。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对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凭借《与台湾关系法》,对台湾销售了大量的武器。如1991年7月,台湾从美国购得10架先进的S-70C反潜直升机,每架5000万美元;1992年6月,美国国防部批准售予台湾两批军用武器,其价值共计3.19亿美元;最惹人注目的是1992年9月2日,布什总统宣布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其价值共计52亿美元②。美国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1982年《八·一七公报》中所规定条款内容:“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得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中国政府认为,美国的这一举动是,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根本利益。但是,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为扩大对台军售,克林顿政府用立法的形式,将《与台湾关系法》明显置于三个联合公报之上,这就从法律上为美国解除了对台出售武器的限制,使美向台出售大量先进武器时,交易额更大,种类更加齐全,性能更加先进。在克林顿政府任职期间,售台武器交易额突破了60亿美元。出售武器的种类也从爱国者导弹扩大到控制雷、远洋扫雷舰等先进武器。而且,美国为提高台湾的“防卫自卫能力”,还转让先进技术给台湾,协助台湾发展先进武器。台湾陆军M-48H“勇虎”式主战坦克被台军方宣传为美台合作与 ① 龚开国: 《浅析近期来美国对台湾的政策》,见《现代台湾研究》1995年第11期,第15页。

张清敏:《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见《外交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第87页。

美国协助的“结晶”。美国对台不断出售先进武器,不断增强台湾军事实力,其目的就是要给台湾当局一种“安全信心”,以维持海峡两岸的“不战不和”状态。

(四)经济上政策的调整

美台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美为帮助台湾经济进一步发展,竭力支持台湾开展全球的经贸工作。长期以来,美台之间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克林顿政府对台政策调整之后,美台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美台贸易额不断增加,相互投资额也不断增长。冷战后,台湾一直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1995年1月至9月,在台湾的出口中,美国占第一位;在进口中,美国占第二位;在台湾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美国占22.2%,居第一位。美国从美台经贸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美国一直是台最大投资者,据统计,1995年美国对台投资项目为67项,金额高达12.8亿美元。美台之间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对美台关系进一步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美台之间除了从它们的经济益考虑之外,更大程度上还是出于它们的政治目的。从美国方面来看,美企图通过不断扩展同台湾的经贸联系,在加强对台进行“经济渗透”的同时,以达到其向台进行“政治渗透”的目的。从台湾方面来看,台当局希望通过增强美台经贸联系,获得美国更大的支持,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美台之间经济上的密切关系,提高了台湾在美对外关系中的“实体地位”。

三、未来中美关系和台海问题走向

世界格局日趋走向多极化,中美之间的利益重叠程度不断提高,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相互需要和相互制衡同时发展,这是历史的趋势。在这一大势下,依据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演进、特点及规律性,可见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干涉台湾问题的政策,但也会愈发谨慎。历史事实表明,中国看清美国对台政策变化多端的根源和实质,采取适当的方式与对策对祖国实现完全统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对台政策是海峡两岸都高度重视的问题。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所确立的对台政策的基本框架(主要由双轨政策、平衡原则等内容构成)一直都在发挥着作用。30 年来,尽管美国历任总统各自所代表的政党不同,对华的观点以及与台湾关系的亲疏也有差别,但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框架内行事,多次局部调整对台政策,也都没有脱离这个框架。这说明美国对台政策是建立在美国的国家利益之上的,美国对台政策大的框架还会延续。美国对台政策的发展变化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很难全面预测其如何变化发展,但抓住美国对台政策维持现状的本质,可从一个侧面了解美国对台政策的动向和规律。一系列因素决定了美国对台政策必将更加突出美国的实际利益,因此,美国还会继续实行双重政策以保证其利益最大化,在策略手段上,意识形态因素仍会得到美国的重用,美国对台政策仍将处于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双重影响中。但鉴于维护中美关系大局的考虑,美国也会更加谨慎地处理台湾问题,在台湾问题上不会走得太远。

当然,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国的对台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对华政策决定的。今后美国对台政策取向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如何看待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中国定位在哪,是视为威胁和竞争者还是作为战略

合作者,这受到美国对外政策中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种外交传统如何侧重的影响。

作为国家行为,美国历届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美国并不希望因台湾问题而和中国走上对抗的道路,中国政府也不希望因台湾问题而艰难地发展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而言,在中美双方对台湾定位形成一定共识的情况下,中美关系、东北亚安全和其它国际问题上的合作就比台湾问题更具全局性的意义。

历经各种曲折和多次反复,中美关系正日趋成熟、稳定和务实,基础越来越广阔。随着中美之间对抗的递减,以及重大共同利益的形成,美国对台湾问题插手、干涉的程度将减弱,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干扰也将随之降低。这决定了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进程中,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干扰虽将始终存在,但将保持减弱趋势。在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进程中,两国间正在形成新的重大共同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共同利益,具有多元的丰富内涵,因而也将更巩固、更持久。新的中美共同利益将为减少台湾问题干扰提供更可靠、更有效的保证。在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进程中,矛盾、摩擦将不可避免。这将使中美关系中最具对抗性的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下降。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时期以来明显改善,这为进一步减少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干扰提供了基础。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仍可能出现曲折,并将继续成为美国插手、干涉台湾问题的影响因素,以及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干扰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坚德:《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及其对台海局势的影响》[J],福建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2]郭震远:《台湾问题对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

2013年第5期 [3]张立畅:《冷战以来中美关系定位下的美国对台政策与海峡两岸关系》[D],东

北师范大学 [4]周子光:《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7卷第1期,2007

篇3:对比大陆与台湾广告法

一、大陆广告法

(一) 广告法的概念和内容

关于广告法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广告法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所制定的专门调整广告活动的法律, 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这部法典。广义的广告法是指用来调整广告管理、广告活动的强制性行为规范的总称, 除了《广告法》以外, 还包括了国务院及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广告管理的行政法规和规章, 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中国广告法制体系是以《广告法》为核心和主干, 以《广告管理条例》为必要补充、以国家工商局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和规定为具体操作依据、以地方行政规定为实际针对性措施、以行业自律规则为司法行政措施的重要补充的多层次法制体系。它包括一部法律——《广告法》、一部法规——《广告管理条例》、20多项部门行政规章和规定以及具此制定的一些地方性行政规定等等。

二、台湾广告法律

(一) 广告法律的发展历史

第二次大战后, 台湾经济起飞, 商业广告推销产品之风气随之大开。为维护交易公平及安全, 确保社会公义及安定, 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规范不良广告方法、不良广告内容及不实广告之相关法规必然因应社会的需求而被创制。早期亦仅有制定于民国19年之出版法。现代之著作权法之形成系由文化及经济加上私有财产权之理念, 辅以出版自由与创意是智慧财产所形成。著作权观念的日渐成熟中, 台湾于民国17年制定公布40条著作权法, 同时于民国17年公布著作权法施行细则。台湾在民国六十年代二次能源危机后, 市场交易秩序及活动, 已因企业结合、联合、独占之绝大经济力量所控制, 产品价格及资源之供给与分配, 受到严重之破坏, 另受到美国要求台湾开放国内市场带来强大竞争压力。这导致政府决心建立一套公平合理市场交易秩序竞争之法律规范, 以维持公平竞争之秩序, 于民国八十年二月四日公布公平交易法。台湾又依据经济形势发展之需要, 陆续颁布其他关于关于规范广告活动的法律法规, 散见于以下法律之中:《公平交易法》、《消费者保护法》、《噪音污染管制法》、《商标法》、《刑法》、《民法》, 因内容庞杂, 在此不一一分析。

三、大陆与台湾广告的法律责任

虽然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 市场条件差异较大, 行政管理体制不同, 立法体系及处罚标准也不相同, 但是其最终的立法回归还是一样的, 违反广告法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以下几点:

(一) 民事责任

违反广告法承担的民事责任的形式主要是赔偿损失。根据《广告法》的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并给对方造成一定损失的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违反《广告法》规定, 发布虚假广告, 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 并且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 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①

台湾方面也同样规定, 因故意或过失不法违反法律规定之义务而损害他人权利, 应负赔偿他人损失之责任。民法上规定之赔偿责任填补损失之衡平原则为主, 但行政法上规定之赔偿责任, 如属故意行为则应负损失额三倍以下之惩罚性原则赔偿。而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依民法损权行为理论, 被害人必顸负有举证加害人是故意过失行为之义务, 否则损权之构成要件不符合即无法达到赔偿之法律效果。

(二) 刑事责任

违反《广告法》规定, 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 构成犯罪的, 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刑事法律规定, 如果利用虚假广告推销假药、劣药、违法食品、伪劣农药, 构成犯罪, 则应当依照有关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台湾法律界认为, 刑事责任系指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 (特别规定损害他人权利) 违背法律规定, 应受法律追究其不法行为而负刑事处分之责任。有关广告行为违法所发生之法律效果者计有台刑法第235条232有规范不良广告猥亵内容, 第246条233规范侮辱宗教建筑物或纪念场所罪、第309条234规范公然侮辱罪、第310条235规范诽谤罪、第312条236规范侮辱诽谤死者罪等。②

(三) 行政责任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有下列情形之一,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之外, 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并且公开更正、消除影响, 并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没收广告费用、非法所得, 处以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违反《广告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发布广告有《广告法》严格禁止的情形的;发布广告违反广告应当清楚、准确、明白, 应当具有可识别性以及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准则的。

台湾方面规定, 违反行政法规规定之义务所产生之法律效果, 即将受到行政主管机关行政制裁。而行政制裁包括秩序罚、惩戒罚与执行罚。秩序罚规定, 系指人民违背行政法上义务, 由行政主管机关依行政法规规定, 课予一定责任。至于行政罚之种类如停止违法行为, 或处一定额度之罚锾等等。依据台湾行政程序法第92条216规定及诉愿法第3条217规定行政机关尌公法上具体事件所为之决定或其他公权力措施而对外直接发生法律效果之单方行政行为。行政责任之法律, 目前以公平交易法规定之责任最重。事业有不实广告者,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得以主管机关立场, 依公平交易法第41条规定, 以行政处分, 限期其停止或改正该不实广告行为或采取必要之更正广告措施行为, 同时可科处新台币二千五百万元额度之罚锾, 如再违反时, 可处五千万元罚款以达行政目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行政罚法竞合处罚, 若一个行为违反数个行政法上义务规定而应处锾罚者以法定罚锾最高者裁处。同时触法之适用, 如一行为同时触犯刑事法律及违反行政法上义务规定, 依刑事法律规定处罚之。

注释

1《中國廣告事業隨改革開放不斷發展》——日本《國際貿易週報》8月14日文章轉引自《參考消息》, 1990年9月10.

篇4:浅谈大陆法系与中国近代法制

关键词:大陆法系;成文法;法典编纂

一、大陆法系的概念

法系是根据历史传统、法律原则和制度等共性对法律进行的分类。法系是比较法中的概念。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又可以称作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成文法系等,是从罗马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法律的总称。大陆法系的英文名字是civil law system,直接翻译的话是民法法系,“大陆”指的是欧洲大陆,这个法系首先产生在欧洲大陆,现在主要适用于欧洲大陆的国家,如法国、德国等,以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为代表。

二、大陆法系的历史发展

(1)大陆法系是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罗马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罗马法产生在罗马奴隶制国家出现之后,由于其全面性、完备性和发达性而闻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十二铜表法》。公元六世纪的《民法大全》也是罗马法的代表性法典,该法典是由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主持编纂。

罗马遭到日耳曼人的入侵后,日耳曼人建立起的国家受罗马法的影响较大。公元九世纪,日耳曼法与罗马法逐渐融合。德意志民族重视大学的法律教育,法学法律教育以罗马法为必修学科,国家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了大量的法律专家。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多个世纪。

(2)12世纪初,出现了罗马法复兴运动的热潮,西欧各个国家纷纷研究和采用罗马法,出现了一个学派——注释法学派。大学也开始学习罗马法,其中最著名的是勃伦纳大学,以讲授罗马法为主,吸引了很多国家的青年前来学习,培育了一大批注释法学家。为罗马法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取得胜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罗马法的影响下,法国和德国先后制定了成文法的民法典,成为近代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拿破仑统治时期,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保卫资产阶级革命果实,他亲自领导法典编纂,一系列的法典诞生,其中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最为突出。以至于拿破仑说过一句话:“我的所有战征的辉煌都会被历史抹去,但是我的民法典将与世长存。”该法典确立的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原则现在仍然在使用,并且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比如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原则,过失责任原则。

(4)19世纪末,《德国民法典》问世,该法典同样确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民事责任方面的过失责任原则。同时该法典的概念精确,从这些定义出发制定的法条也非常体系化。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发展了大陆法系的传统,而且在立法原则与立法思想、以及立法技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三、大陆法系的特点

(1)大陆法系和罗马法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在法律制度的侧重点上偏重于民法。这里所说的民法范围更加广泛。从罗马法来看,民法指的是“市民法”,它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劳动生活关系。现在的大陆法系国家也继承了这一理念,把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冲突情况用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规范出来,便于调整社会关系,便于公民的遵守。

(2)大陆法系采用成文法的形式,这是大陆法系区别于英美法系最大的特点。在大陆法系国家,法的渊源一般是制定法,一些重要的法律部门都有相应的法典。在罗马法的时代,法典的编纂是很重要的事情,在整个法律制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法官在司法过程当中必须严格的依照法典。大陆法系国家都有法典的编纂。并有单行法作为辅助,组成了一个体例完善的成文法体系。法典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必须严密,完整,清楚。目前成文法国家的体系一般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3)大陆法系国家采用演绎的思维方法,即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这和英美法系的归纳思维方法是不同的。由于大陆法系国家采用成文制定法的形式,法律规定了一般的情形,而遇到个案的时候,法官采用演绎的方法进行适用。法官只是从现有的法律规定中找到条款适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将事实与法律联系起来,然后推出必然的结果。

四、大陆法系对中国近代法制的影响

中国古代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是秦朝,秦朝开始的各代中央政府就拥有最高的立法权,比如汉律、唐律和大清律例等,都是国家支持编纂的成文法典。中国传统的法典化传统和大陆法系法典化的编撰有着相似之处。大陆法系的重视成文法的形式,中国也是。

中国历代缺乏西方法律文化以及判例法的形式环境。清朝末年开始,中国虽然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学堂,但是并没有可以作为断案依据的判例,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英美法系国家历史上形成的数量繁多的判例。因此,移植法律方面,大陆法系更具有可行性和成功性。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而使国家迅速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这个成功的例子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启迪作用。日本的法律体系是学习德国的法律而建立起来的,在当时,德国的法律具有先进性,它的法律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容丰富、贴近实际。中国以日本为例子,开始学习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也参考了德国的法律体系。清朝末年,在大清刑律的起草编订过程中也有日本法学家的参与,间接或直接的输入了大陆法系的精神。

中华民国时期,审判制度也进一步的大陆法系化。在此期间,中国建立了一系列的专门的法科学校和法律专业。

篇5:浅谈中国大陆影视广告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考虑社会需要选择最佳职业的过程。对中国大陆和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大陆高校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

1中国大陆和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最早的国家,它的就业指导一般称之为职业指导,其理论基础是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帕森斯的特性一因素匹配理论。“这种理论提出了职业选择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f特性)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命题,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过程。世纪60年代初期,它被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经过30多年经验的积祟,许多高校在职业咨询、就业服务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确定专业方向和择业目标,在我国,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指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6年。当时的清华学校就开展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活动,并且成立了相关的机构,随后其它学校也纷纷效仿,为社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整体收效甚微。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劳动力就业采取统包统分的办法,就业指导一度被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工作发展迅速,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之类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开没“就业指导”讲座和课程。1995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全国高校开没就业指导课。

2中国大陆和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

2.1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

美国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均没有给大学生提供专门服务和实施必要管理的机构一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也称毕业生就业规划安置中心、就业发展中心、职业规划介绍中心、大学生安置办公室),它是学校的—个常设机构,直接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领导。就业指导中心的重要地位使得美国高校对该机构的经费投入较多,“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按学生的学费的5%拨给(约占60%)和社会捐赠(约占J%)”’。在这些经费中,除去工作人员工资,直接用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年经费约为50%左右,充足的经费保证了指导中心的正常运作和采用先进的办公手段。

我国改革开放后,毕业生就业引入竞争机制,全国各高校相继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各高校都设有以一名校领导为主任、学校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中心与毕业生分配办公室一起、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全国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就业经费无保障、办公条件差、缺少就业专用场地等问题。

2.2就业指导的宏观环境

在政府宏观调控方面,我国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按市场规律来调控的。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由高校和政府推荐,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双ruJ选择、自主择业的制度。对在双选中落实了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国家负责安排派遣,对在双选中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派回生源所在区县,由区县政府安排就业。可见,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既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又具有计划经济的特征。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除了自身需要直接吸收一部分人外,对高校毕业生不承担直接安置的义务。“政府只是通过制定一些相关的法规来保障公民的就业权利和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实施一些宏观经济政策来鼓励或限制资本的投人与生产的发展,从而起到影响整个社会就业量的作用”。

2.3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服务对象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一整套体系,并且是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的,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就业指导中心在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第二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性、兴趣和专长,参加相关活动,最终选择好专业;第三年要帮助学生收集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指导学生进行如何写求职信、参加面试等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收集需求信息,举办各种规模的就业市场活动。就业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全校学生,也有已经毕业的校友。这种丰富而全面的就业指导是令人赞叹的”。

我国学校现行的就业工作指导,主要负责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包括为毕业生开没就业指导课或专题讲座、收集需求信息、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校园招聘、推荐学生就业、进行就业管理。内容和任务主要涉及思想教育、政策指导、信息指导、技巧指导四个方面。总体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薄弱,机制比较僵化。“我国高校传统的就业指导服务主要侧重于高年级。据对北京几所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对象集中在毕业年级,将低年级学生列为指导对象的相对较少。因为人们在认i只上存在这样—个误区,认为只有毕业生才有必要接受就业指导,其他在校学生没有必要进行这项工作”。

2.4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队伍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有几个特点:其一,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呈现出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特点。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一般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负责学生心理测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工作的就业顾问,一般也具有心理学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其他人员也需获得过学士学位。其二,所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培训资格证书、并经过考试达标才能上岗其三,就业指导人员有明确的岗位分工,没有中心主任、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秘书等。其四,就业指导队伍配备足量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一般根据学生规模有l0多人到40多人,就业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1:200左右,这一比例使得每个毕业生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就业指导。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一般还从事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负责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l:700以上。“我国复杂的户籍制度及人事管理制度使得就业管理的事务工作较多,如协议书盖章、就业报到证的办理、毕业生档案的寄发、学生户口的迁移等。就业指导人员每天疲于应付用人单位和学生,根本无暇深入研究和全面指导,也很难主动联络和开拓市场,更难开展个性化服务。”我国大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学历不高,专业不精,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的机会少,凶而对就业指导发挥的作用不大。

2.5就业指导模式

(1)美国“发展式”就业指导模式:美国“发展式”就业指导模式认为,大学生职业指导并不是选择职业的一时行为,而是—个发展的培养人的过程,把职业指导定位为由原来的就业安置的短暂行为扩展到整个人生的职业活动,强调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①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汁。②开展大学生职业心理测试。③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前景。④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2,中国“程序式”就业指导模式:此模式具有以下儿个方面的特点:①在就业指导的理念上,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视为谋取职业的指导。②在就业指导的内容上重视政策、程序化指导。③在就业指导的方法上重视个别咨洵和团体咨洵。在从汁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由昔日的“统包统分”,转向构建“在国家政策方针指导下,大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

(3)两种就业指导模式的比较:就业指导模式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理念、就业指导内容、就业指导方式、就业指导队伍构成和就业指导机构等方面。现将这两种模式列表比较如下:

3对我国大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1)要树立全新的就业指导理念,进行发展式的就业指导。我们必须树立新的理念,树立发展式的就业指导理念。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帮助大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和就业以后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形成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创业,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比就业更光荣,鼓励那些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日报社会。

(2)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没有一定的人员编制,经费投人、必要的设备和场地是难以开展有效的指导服务工作的,必须加以重视。因此,我们要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应该在我国大陆高校中建立常设机构,根据自身的规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提供专用经费,还要有数量充足的计算机,传真机以及专门的多媒体招聘室等现代化设备和场地。

(3)要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良好的就业指导工作离不开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能够主动了解市场,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掌握就业市场对用人要求的细微变化,对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职业发展前景能作出科学的前瞻性的预测和研究。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系统的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咨询方法和技巧.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就业指导工作。

篇6:浅谈中国大陆影视广告

某日,在中国大陆的中海,南海的沙滩上,发现数万具死尸。经法医现场勘察,初步断定,这些人已经死亡近六十年。近一步调查发现,这些人全都是中国大陆的影视剧编剧。又近一步检验,证明这些人全部都是脑死亡。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这些人已经脑死亡近六十年了,为什么尸体没有腐烂,且每个人的脸上还浮现出一丝红润?又近一步调查,终于搞明白了:这些人虽然已经脑死亡了,但是,这些死尸有一个共同的本领土,就是会吹喇叭的,而且吹的还挺好,真是天下奇闻。

要解开这个奇怪谜底,还要从韩国文化解冻说起。首先,韩国,1998年才开始,解除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电影和音乐长达半个世纪的禁令。在这种开放的文化政策下,带来的是文化本位的自我确立。也就是从这年开始,中国大陆编剧群体脑死亡之谜也解开了:原来是“高压缺氧”。

禁令解除前,很多人担心,一旦实行文化开放会让韩国失去自我。但是,可但是,结果,七年来的事实证明,正是充分的文化开放,让韩国艺术家在自由选择中加强了自我确认。现在,世界各国观众都因为这几年韩剧的成功而熟悉了韩国文化,连当时韩国最担心的日本,也产生难以计数的“韩文化迷”。事实证明,任何文化自尊都不可能因自闭而获得。其次,电视剧领域唤回了阔别已久的东方伦理美德和 1

东方生态魅力。这在经济大发展时期最容易被淡忘和遗弃,例如中国电视剧领域,长期盛行着历史的权谋、搏斗的暴力、左倾的亢奋,或者,作为娱乐性讽刺,又制造着无度的嬉戏、伪饰的高雅。这种状态已积累成一种潜在的精神空虚,构成一种饥渴。文化学术界中有一些人企图用西方现代哲学或儒家经典文学来改变,却完全不能在民众中产生回应。在这种情势下,韩剧所带来的东方古典主义人生美德受到热烈欢迎,是一种必然。有人说,这些东方美德原是中国的东西,这又是在设民族主义的自闭界线了。其实,即使确实是中国的传统,很多当代中国艺术家表现起来却缺少了一份感人的诚恳。传统美德是一种细微的人生体验,而不是高举一块招牌,或炫耀一种学问。

再有,韩国电视剧以一种简单的专注契合了观众心理,反衬出中国同行们在这个创作领域普遍暴露的“构思过度”的毛病。平心而论,这几部韩剧在文学水平上并不太高,而中国有大批编剧的水平并不在韩国同行之下,但是,中国的编剧和导演都犯了“构思过度”。每部电视剧都要包藏大量“近似于知识分子的理念、批判”,又要穿插大量“近似于现代艺术又近似乎通俗文化的腻味和粗陋”,过分强调思想性,愚民性,某一政党的正确领导,严重了阻塞了普通观众的审美心理程序。

当代社会,影视剧作为大众的叙事艺术,它的艺术性是

要通过商品来实现的。首先是商品,然后才是艺术。商品的属性是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其艺术属性则是其商品属性得以实现的保证。近年来,韩国的影视剧在创作上,正是坚持了这一发展方向:既返朴归真,又追赶潮流。其实,影视剧最原始的东西,就是编故事,卖故事,以故事赢得天下。而中国大陆的影视剧,则是一大群木偶在玩“三个代表”的演义版游戏,一大群鹦鹉在朗读“和谐社会”的解说词,不过是拙劣的政治木偶戏,驴皮影而已。这下好,韩国同行来给我们上编剧入门课程了。这门课程很浅,但广大观众却站在那一边。

上一篇:社区药品下一篇:教师教育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