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网络远程服务的基本要求

2024-05-25

档案信息网络远程服务的基本要求(精选10篇)

篇1:档案信息网络远程服务的基本要求

档案信息网络远程服务的基本要求

摘要:电子政务能拓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国家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服务领域,增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国家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服务能力.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中明确提出: “进一步提高档案部门远程服务的能力.……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快采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远程服务的.能力,建设覆盖广泛、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利用快捷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作 者:胡清让 作者单位:开封大学期 刊:档案管理 PKU Journal:ARCHIVES MANAGEMENT年,卷(期):,“”(5)分类号:

篇2:档案信息网络远程服务的基本要求

建设基本要求

一、运行机构及职责

为了保证江苏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明确由省电化教育馆(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省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建设、管理工作;市、县(市、区)电教机构负责相应区域的运行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负责本校的运行管理、服务工作;参与运行的社会机构承担相应的运营工作。

二、运行内容及管理

省教育厅公共服务体系运行的门户网站为“江苏教育资源网”,其中“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平台” 共享平台面向师生及家长,主要功能为教育教学资源汇聚、审核与发布及开展各项应用活动;“江苏省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主要运行为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内容;“江苏教师教育网”主要运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的内容。各市、县教育局以相应的地域网络及共享平台参与运行;各级各类学校以校园网及相应的应用平台参与运行。运行实行分级管理,省电化教育馆负责管理省级门户网站与省级共享平台;负责建设包括资源审核准入、应用活动审核批准、身份认证、系统访问安全、数据访问安全、数据完整性保障等运行安全保障系统。市、县(市、区)电教机构负责管理相应区域门户网站与共享平台,网络建设、平台建设、技术支持等运行服务保障系统。各级各类学校负责管理本校校园网与相应的应用平台。

三、运行服务及费用

在基础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各地以电教机构、运营商、专业教育服务公司相互合作的模式,建立基础教育服务公益化与适度市场化的运营机制。

篇3:谈网络档案信息服务的十大障碍

一、网络档案信息来源方面障碍

1. 网络档案信息庞杂无序障碍。

网络档案信息庞杂无序障碍主要指网络档案信息的激增及庞多繁杂、难以规范及乱而无序给网络档案信息服务造成的障碍。具体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档案信息的激增及庞多繁杂给网络档案信息服务造成的障碍。伴随着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发展, 产生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庞多繁杂的网络档案信息, 一方面给网络档案信息服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另一方面使人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它们进行艰难的分析、鉴定和选择, 容易使人们产生厌倦感和排斥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利用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信心, 同时也深深困扰着网络档案信息服务, 给网络档案信息服务造成极大的障碍。二是网络档案信息难以规范及乱而无序给网络档案信息服务造成的障碍。网络档案信息类型极其复杂多样, 使得编目难以准确提示其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同时, 网络档案信息数量大、变化快、涉及面广, 现有的受控语言难以满足其标引和检索的需要, 致使检索词缺乏控制, 给网络档案信息服务带来诸多不便。

2. 网络档案信息“垃圾”污染障碍。

因特网自由化的发展模式使一些诸如黄色淫秽的、虚假冗余的、民族歧视的、封建迷信的、暴力犯罪的等等不宜传播的大量有害档案信息“垃圾”失去控制, 散布在网络上, 造成网络档案信息良莠不齐, 给整个网络档案信息资源造成混乱, 我们称之为网络档案档案信息“垃圾”污染。这些网络档案信息“垃圾”, 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不稳定因素, 而且使计算机的空间和容量被不合理侵占。人们为了淘汰档案信息“垃圾”, 利用有效档案信息, 必须要分析、鉴别、选择档案信息, 而且这个任务将越来越重。网络档案信息“垃圾”污染给网络档案信息服务带来重重障碍。

3. 网络档案信息分布不均障碍。

网络档案信息分布不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或行业分布上的不均衡, 一些学科或行业的档案信息被重复上网, 造成部分档案信息资源浪费;而另外一些学科或行业的档案信息则出现网上空白, 造成部分档案信息严重缺乏。二是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 从全球范围看, 发达国家的网上档案信息多于发展中国家;从我国来看, 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 沿海地区多于内陆地区, 城市多于乡村。

二、网络档案信息环境方面障碍

网络档案信息环境方面障碍主要有三个方面:档案信息网络安全问题障碍、网络硬件落后问题障碍和网络档案信息检索方面障碍。

1. 档案信息网络安全问题障碍。

目前网络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且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档案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黑客和电脑病毒入侵是威胁其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据报道:全球平均每20秒就发生一次网上入侵事件。在我国, 绝大部分负责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的机构受到过黑客的攻击, 政府上网和网络档案信息传递存在较大的失密、窃密风险。由于档案信息网络对电脑病毒流动、扩散的防范能力不够, 电脑病毒入侵肆虐。

2. 网络硬件软件落后问题障碍。

网络硬件软件落后问题障碍主要有二点:一是网络硬件设施落后问题障碍。网络档案信息机构的计算机等硬件设施水平参差不齐, 起步没有统一规划和部署, 不能从长远考虑, 而往往只是从自身条件出发盲目建网、各行其是、自由发展, 造成多方投资、重复建设, 加上经费缺乏等多方面原因, 导致网络硬件基础设施落后, 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档案信息服务的发展, 给网络档案信息服务造成障碍。二是网络技术软件落后问题障碍。由于网络技术软件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 各自为政, 重复建设, 加上技术力量、资金等方面的客观条件限制, 导致网络技术软件功能参差不齐, 其中大部分质量不稳定、技术含量低、标准化程度不高, 在系统平台上缺乏开放性和互联性, 给网络档案信息服务造成障碍。

3. 网络档案信息检索方面障碍。

网络档案信息检索方面的问题, 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网络档案信息数量大且更新速度快, 而目前的检索工具专指性差且相对滞后, 搜索引擎的覆盖范围有限, 检索不全面, 不能检索出相关的新内容;二是网络档案信息检索工具大多不能利用查找出的结果再检索, 每次检索都是重新开始, 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检索;三是网络档案信息检索工具大都采用自然语言标引和检索, 其结果是同义词和近义词得不到控制, 最终影响检索结果。众多检索方面的问题, 必然造成网络档案信息服务的障碍。

三、网络档案信息服务机构障碍

网络档案信息服务机构障碍主要有两个方面:网络档案信息服务意识障碍和网络档案信息服务人员障碍。

1. 网络档案信息服务意识障碍。

目前网络档案信息服务机构 (主要是指档案馆、室和其他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等) 的管理体制大多仍是“铁饭碗”, 在思想压力不大的情况下, 部分员工缺乏事业心、危机感和开拓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 他们思想观念陈旧、墨守成规、得过且过、无所作为, 心理上满足于“吃皇粮”, 工作上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服务上仍停留在看门守摊、借借还还的传统服务上。档案信息服务机构的员工整天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 视野不开阔, 网络档案信息服务意识淡薄, 对新形势下网络档案信息服务的新情况、新要求了解不多, 应变能力弱, 造成网络档案信息服务的障碍。

2. 网络档案信息服务人员障碍。

随着网络档案信息环境和用户网络档案信息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 对网络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网络档案信息服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其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要求其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能力, 以便帮助用户从庞大的档案信息网络中筛选出所需档案信息。而事实上, 档案信息服务机构普遍缺乏既懂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懂档案专业的软件人才和既懂电脑软件又能科学管理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人员, 既有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又有档案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网络档案信息服务人员也是数量少或水平低, 致使网络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得不到很好应用, 服务水平上不去, 造成网络档案信息服务的障碍。

四、网络档案信息用户方面障碍

网络档案信息用户方面障碍主要两方面:用户网络档案信息意识障碍和用户档案信息检索技能障碍。

1. 用户网络档案信息意识障碍。

用户网络档案信息意识水平决定着用户获取和利用网络档案信息的程度:用户网络档案信息意识强烈, 网络档案信息需求旺盛, 获取和利用网络档案信息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反之, 用户网络档案信息意识薄弱, 网络档案信息需求就会处于抑制状态, 获取和利用网络档案信息的能力也不可能强。当前, 由于人们档案信息意识不强, 网络档案信息意识尤其淡薄, 因而存在着大量的潜在用户;即使是当前用户, 由于对网络档案信息认识模糊, 也往往不能把网络档案信息需求及时转化为获取和利用网络档案信息的行为, 造成网络档案信息服务障碍。

2. 用户档案信息检索技能障碍。

篇4: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

一、创新档案信息服务观念

档案信息利用与传播面临着商品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双重挑战,社会公众不再以档案管理部门所提供的传统性档案利用方式方法为满足,而是要求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为此档案部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要认真分析信息化建设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带来的冲击,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与利用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利用档案资源共享政策与环境,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构建档案信息服务网络

首先要建立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一是建立市地级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以市地级综合档案馆为中心,辐射各县区档案馆及开发区,然后再以各县级综合档案馆为中心,辐射各乡镇及开发区档案室,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二是建立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形成全国信息开发利用网络,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国际问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这是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管理档案、利用档案,才能让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才能让大力开发、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成为现实。

三、完善网络化信息服务环境建设

《档案法》规定:“档案部门,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能和历史使命是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方便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在方便利用和维护档案安全两者之间,档案的安全更为重要。对于各种破坏因素,我们可以采取“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检测、加密技术、电子身份认证、防改写措施等来保证网络安全,但都很难达到彻底的安全。因此,在档案网络化的管理中,利用与安全是一对矛盾,档案部门与档案工作人员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来提高档案利用与传播过程中的安全性,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顺利实施。

四、畅通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反馈渠道

档案利用效果的信息反馈,是了解和掌握档案社会价值的客观依据,也是做好档案信息利用与开发的重要前提。收集、整理档案利用效果信息,是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部门在网络环境下及时了解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分析掌握档案信息利用动态,不断改进与加强现档案信息服务工作,提高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加大对利用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利用者做好档案利用效果信息反馈工作的自觉性,并积极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这一工作。

五、打造档案信息服务人才队伍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懂专业知识的人员,也同样需要计算机类、管理类人才。我国档案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人才知识结构老化、现代管理人才和计算机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导致档案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档案业务知识脱离。抓好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队伍是奠定档案事业长足进步的根基。要加强人才专业培训,吸收各方面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壮大充实档案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

六、实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共建战略

这是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两者合作共建就是将政府的技术、资金优势与档案部门的信息整理、管理优势充分地结合起来,依托电子政务系统与数字档案馆,建立—个综合性信息资源联合开发管理体系,实施共同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一系列的大型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针对两类不同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有必要采取不同的对策。第一,对于传统的电子政务信息,笔者认为可以纳入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中,由政府部门提供设备与资金,利用档案部门的人力与智力资源优势,进行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从而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共享的信息化建设机制。第二,电子政务活动中产生的政务信息是未来的主流信息源,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首先,在电子政务系统内部设立“政务信息实时收集中心”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中心”,前者负责收集电子政务系统即时产生的各种电子政务信息,后者负责管理经过系统化、知识化处理的政务信息、并提供利用。其次,在数字档案馆中建立综合处理电子政务信息与档案信息的“综合信息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专门接收“政务信息实时收集中心”移交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存储和提供利用等活动,并对其进行分类、鉴定、整理、保存或销毁等系统化的整理工作,形成具有知识属性的政务信息资源库。一方面可以作为数字档案馆的特色馆藏,另一方面可及时反馈给“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中心。”这样,“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中心”不仅能给电子政务的决策和领导工作提供知识化的信息,也能实现电子政府与企业和公众的快捷的信息互动。

总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共建是电子政务建设与数字档案馆建设中一条可行的道路,加强两者的合作开发,不仅有利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优势高效开发,有利于我国数字档案馆的跨越式发展,而且有利于两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为真正实施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红琳.电子文件法律效力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向立文.档案数字化建设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王少辉.电子文件管理中的版权和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篇5:档案信息网络远程服务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用户需求,信息服务

随着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类迈进了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时代, 这一时代最显著的标志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革命及这场革命所形成的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下, 档案用户信息需求与服务相比于传统环境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变化, 找出档案信息服务的不足之处, 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 使档案信息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需求。

一、网络环境下档案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与特点

1. 档案用户群体范围的广泛化与社会化。

网络环境完善了以往因地域、时间和空间限制而造成的服务用户单一性的不足, 呈现出用户群体向社会化、多元化、开放化和广泛化发展的特点。这种变化使档案馆信息需求用户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本地区、本系统较稳定的用户群体, 而是让通过网络访问的任何一位用户, 都成为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对象。

2. 档案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与精品化。

档案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轻松地搜索到大量的信息, 但是“海量”的信息资源里包含了许多无用、无效的甚至是垃圾信息, 不能满足其对档案信息的特殊需求。此时, 用户不再追求“查全度”, 而是更希望能快速、准确地获得决策所需的关键性信息。他们更愿意选择经过加工的、有针对性的档案信息产品, 逐渐从需要大量的一般信息转变到对特定档案信息的需求上来, 档案信息精品意识逐渐增强。

3. 档案用户信息需求的高效化与集成化。

网络信息组织、交流、传递方式的变革, 促使知识活动呈现高速度、大范围、高效率的特征, 信息的时效性日益增强, 及时新颖的信息是用户抓住机遇、正确决策的生命。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无缝透明链接, 如只需要通过一个节点进入系统, 就能在统一的界面中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的相关信息, 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信息获取、加工整合、分析研究等多项工作, 享受一站式集成服务。

4. 档案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和全方位化

(1) 用户信息需求档案类型的多样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档案信息的利用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档案馆给一般民众查询档案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人们开始逐步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 如自身的房产档案、婚姻档案和医疗改革等方面的档案信息, 社会民生档案信息自用需求大幅度增长, 用户需求的档案类型趋于多样化。

(2) 用户信息需求档案内容的多样化。目前, 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用户不再局限于少数的专业人员, 许多原本的潜在档案用户转化为现实用户, 如一般从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青少年等。他们上网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取大众消息、熟悉民风民情和提高文化素养等, 以休闲利用为目的的档案信息需求表现得较为突出。另外, 越来越多的多媒体电子文献、声像文献和实物信息资源由于其直观生动、易被理解的特点, 得到网络用户的青睐。档案内容的利用需求呈现出大众化、全方位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3) 档案用户信息需求的自助化。网络环境激发了用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 用户开始独立地上网检索, 以获取更多、更及时的信息。它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样化的检索引擎, 诸如电子论坛、电子沙龙、电子邮件等功能, 非常地快捷、便利、高效。用户信息需求由依赖档案馆信息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方式逐步向用户自我服务的自助化方向转移。

二、当前网络环境下基于用户需求的档案信息服务探索

网络环境下, 档案用户信息需求决定档案信息服务的方向。档案信息服务应突破传统档案信息服务的限制, 构建传统和数字双管齐下的现代信息服务模式。要转变陈旧观念, 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以用户为中心, 把档案工作的重心由“以藏为主”转移到“以用为主”, 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

1. 以传统档案信息服务为基础, 继续完善实体档案馆信息服务工作。

目前, 我们所处的是纸质档案和数字化档案并存的时代,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纸质档案仍旧是归档的主体。传统文本型档案信息服务更多地表现在所提供档案信息的原始性、法律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高效的保密性, 这个特点赋予了它在所有信息中的权威性。它是提供电子档案数字化服务的基础, 离开传统型档案信息, 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档案信息服务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档案馆应围绕纸质档案, 进一步加强基础业务建设, 完善传统档案馆的各项功能, 继续做好传统形式的档案信息服务, 使长久以来形成的文本型档案充分发挥其作用。

2. 建立网上档案馆, 通过档案馆主页开展服务。

档案馆主页服务是指档案馆利用网络环境作为技术条件, 将信息产品通过在网上建立主页, 把自己的服务快速地传递给广大利用者。网站上除了介绍档案馆概况、馆藏资源、服务项目等基本信息外, 还要提供各种资源的使用方法和网络导航等服务, 将国内外网络档案馆和热门站点进行链接, 并针对档案馆的重点专业系统建立学科导航, 帮助利用者方便地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近年来, 各级档案馆在馆藏建设上都开始注意突出地方特色和馆藏特色, 也积聚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 已成为社会上各单位和个人利用档案的一种重要形式。国内的一些网站, 都开始在网页设计时结合色彩、文字、图片等因素, 以特色馆藏为中心, 以便于利用者查询为原则, 对站内的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和组织。如上海档案信息网 (http://www.archives.sh.cn) 的主页就分为了“政务公开”、“档案利用”、“珍档荟萃”、“馆藏指南”、“网上展览”等模块, 让用户很清晰地就可以从网上查找到所需的档案信息, 十分便利。

3. 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档案信息检索系统, 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完善的电子化检索系统是数字化档案信息与用户沟通的桥梁, 也是使档案信息得以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的前提。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应把检索扩展为可进行光盘、联机检索, 能利用Internet上的各种查询工具检索;检索方式应从过去单一检索点的线性检索发展到可进行多元、多检索点的布尔逻辑组配检索, 从文本检索发展到超文本检索;提供的信息不仅应包括目录、索引、全文等文字信息, 还应包括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 以满足网络环境下用户多元化和全方位化的信息需求。

国内的档案网站, 如北京市档案信息网 (http://www.bjma.org.cn) 的检索系统中, 提供了分类目录查询和档案全文阅览两种途径, 在检索方式上分为关键词检索和高级检索, 总共收录了796686条记录, 系统让用户能够较便利地享受档案馆提供的各种服务, 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但是在声音、影像等非文本档案信息资源上仍然十分匮乏, 这也是大多数档案检索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

4. 开展网上导航服务, 建立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模式。

档案馆开展的服务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一般性服务, 主要满足用户借阅、复制档案原件的需要;第二种是开发性服务, 即利用馆藏资源进行知识再生产。随着用户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要开展多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 满足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

(1) 开展档案信息的深加工服务, 开设网络导航。网络环境下, 只有对海量的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提炼出用户所需的有针对性、有深度的信息, 才能满足时下用户的需求。档案信息的深加工服务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能够满足用户对某一问题、某一知识领域的特殊需求, 正是这种特殊需求反映了其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同时, 要把对单份文件的引导, 发展到对档案文献信息中的知识单元、知识内容的引导, 尽可能地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浓缩、提炼, 引导用户在海量知识信息中, 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

(2) 开展档案数字信息咨询服务。数字信息咨询服务是指利用者可通过现代化电子方式, 如Email、线上提问等提交问题, 并得到档案咨询员以同样方式传递过来的答案。

网络环境强化了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 同时也对档案部门如何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档案部门应利用网络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导向,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深层次、开放式、主动式的信息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 使档案信息资源在为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杜昆.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咨询服务的现状与对策[J].浙江档案, 2005 (12) .

[2]习万球.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与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 2009 (1) .

篇6:档案信息网络远程服务的基本要求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对科学教育事业建设力度的加大,在高校图书馆里应运而生了电子图书、视频讲座、语音图书等多种信息资源,这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拓宽了读者获取知识的渠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资源品种繁多凌乱,检索功能又较为单一等不足日益显现。

2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出现的问题

2.1 电子资源的整合问题

大学图书馆根据读者实际需求会不断引进各类型电子资源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更加丰富。如何整合、揭示图书馆引进的各类资源,让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电子资源一直是图书馆思考的问题。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把引进的数据库作为一种电子资源,然后按字母顺序排列,这样的做法在各类资源的组织揭示上不尽如人意。

2.2 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问题

除引进各种电子资源外,很多图书馆在不同时期建立了自己的特色数据库。由于研发人员不同,不同时期所采用的软硬件环境不同,使得各种自建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库结构各异,导致对设备的各种软硬件的维护、数据库维护工作量越来越大,应用系统升级更加复杂,读者使用也不方便。

2.3 图书馆服务资源的整合问题

从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图书借阅量中我们分析发现:纸质图书借阅量逐年下滑,电子图书的访问人数逐年攀升[3]。而读者对图书馆的各种服务知道甚少,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图书馆主页设计不合理,图书馆所能提供的各种服务内容和信息揭示不完整,各种相关规定制度不完善,致使图书馆主页上的信息揭示不到位。

3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资源整合为例,浅谈如何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

针对大学图书馆在资源整合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作者认为,图书馆应该通过资源层面、管理层面和技术服务层面,全方位、科学合理地整合并揭示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下面结合我院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实际情况来谈。

3.1 图书馆资源层面的整合

根据我院图书馆现有资源和读者实际需求,并结合我院图书馆未来5年发展纲要,我们制定了图书馆资源整合方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优化图书馆门户网站。能否有效地整合、揭示文献资源关系到今后文献资源是否能有效的利用。针对图书馆OPAC系统和各类导航系统重新做了优化整理。对引进的期刊论文等电子资源按照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作了进一步分类:即按照学科、主题分类。并根据资源的类型再进行二次细分。

第二,与图书发行商和电子出版商三方合作,对纸质、 电子等各类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经过标引过程、分类录入各专题数据库中,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与共享。数字化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而图书馆纸质图书也是一笔财富,如何让纸质图书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在遵守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将馆藏纸质图书逐步数字化,用很小的投入获得了最大化的数字资源。

第三,建立我院铁道交通专业特色图书馆。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以铁道交通类为主的高职院校。建立铁道交通类特色图书馆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在专业特色库的资源整合上,为了更好地服务本校学生,我们根据ISO900质量管理体系及最新的教育部规定教学大纲整合建立了八个专业特色电子数据库。除此之外,我们引入了符合铁道专业结构特点的海量数字资源,并针对铁道专业结构特点,引入广泛、专业的数字资源,其中包括:同方、维普、万方、书生等主流数据资源;铁道动态、铁道报刊、铁道期刊等铁道专业信息资源;全国铁道技术标准体系、铁道安全信息等自产资源,行业特色鲜明。

3.2 图书馆管理层面的整合

图书馆应采取集成化管理,主要是针对各类自建数据库的整合、自建库的统一管理、统一发布等方面统筹规划。我院图书馆通过对本馆所有服务项目内容和信息进行了归类;同时,完善、细化了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帮助信息,通过自行开发的图书馆信息发布系统,将图书馆的服务信息进行了系统的组织,实现了同一个主页发布系统由不同部门分权限动态管理、动态发布各类服务信息,通过主页的“资料查找”“服务导航”“信息帮助”“图书馆概况”四个核心栏目,分别揭示了文献资源情况、各项服务内容、各种帮助信息及图书馆馆藏情况。实践证明,图书馆的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读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服务信息和文献资源信息,得到了校内外读者的认可。

3.3 图书馆技术服务层面的整合

服务技术层面的整合,主要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分布异构数据库的“网站一站式检索”,所谓“网站一站式检索”就是建立统一检索的服务接口,实现图书资源多平台检索,并且与内容敏感链接技术相结合,使得读者可以选择最方便的途径,一步到位地获得所需要的内容。我们利用SSO单点登录技术实现用户只需一次访问就能使用图书馆所有资源。统一认证的模式既为读者省去了访问网站时繁琐的重复认证操作,同时也方便管理人员的管理。我们只需维护一套统一的用户账号,方便、简单且不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4 结束语

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各馆实际制定比较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循序渐进地将这项工作干好。另外,资源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因时制宜地调整发展道路,真正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整合,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晏磊. 面向远程学习需求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功能延伸策略 [J]. 图书情报工作,2011(5):64-67.

[2]初吉斌. 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图书馆开展远程服务路径分析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0):60-62.

[3]赵国荣.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探索与实践 [J]. 图书馆学研究,2012(20):53-56.

篇7:要重视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服务

一、重视档案信息服务观念的改变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方式面临着严峻挑战,社会公众不再以档案管理部门所提供的传统档案服务方式为满足,而是要求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在这种新形势下,档案部门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更多地关注和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档案信息服务。要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认真分析信息化建设对传统档案服务模式带来的冲击,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所引发的理论与方法的突破与变革。为此,档案部门要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与利用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具体研究档案信息服务的现状,客观分析影响档案服务的诸多因素,积极寻求适应档案利用需求实际的服务模式,促进档案资源共享的有效实现。

二、重视档案信息服务网络的构建

一是建立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形成全国信息开发利用网络,以利于提高档案信息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建立市地级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以市地级综合档案馆为中心,辐射各县区档案馆及开发区,然后再以各县级综合档案馆为中心,辐射各乡镇及开发区档案室,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三是建立行业档案信息资源体系,集中本行业档案资料,对档案信息进行整体开发、综合管理,形成档案信息龙头产品,为某一行业服务。四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这是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利用档案,才能让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才能让大力开发、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成为现实。

三、重视档案信息服务手段的创新

(一)开展网上利用服务。目前,国内许多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网页开展网上服务,这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利用,实现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

(二)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可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档案馆(室),是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性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

(三)进行在线服务。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取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服务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四、重视档案信息服务效果的反馈

档案服务效果的信息反馈,是了解和掌握档案社会价值的客观依据,也是做好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参考。收集、整理档案服务效果信息,是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部门在网络环境下及时了解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分析掌握档案信息服务动态,不断改进与加强现档案信息服务工作,提高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要重视档案信息服务的反馈工作,加大对利用者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其能配合利用者做好档案信息服务效果的反馈,以利于档案部门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工作,使这项工作能有针对性地开展。

五、重视档案信息服务队伍的建设

篇8:档案信息网络远程服务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档案网站;分众传播;分众信息服务;用户;个性化

构建档案网站的分众信息服务,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满足受众差异化的信息需求,而且在分众传播中,能通过将传播内容进行整合,使传播内容更具专业化,同时受众群体能够主动掌握和控制信息。可以说档案网站分众信息服务即是一种服务理念,同时也一种资源组织方式,是档案网站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档案网络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一、档案网站开展分众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一)能够更好地满足分众传播时代用户的需求

在当前新时间档案网络建设过程中,由于信息传播和受众的特点决定了分众信息服务是档案网络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档案网站资源不断丰富和日益庞大,同时网络时代受众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信息内容需求更具多元化,能够主动和有选择的接受信息,并对信息获取效率更为重视。由于分众信息服务能够直接针对目标受众,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对特定信息的需求。

(二)有利于档案网站自身发展,培养忠实用户

分众信息服务开展过程中,对档案工作者自身的信息素质具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信息检索和编研能力,而且还能够及时对网站信息资源进行更新,改进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使网站形成品牌效应,为网站培养忠实的用户。

(三)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

在档案信息服务过程中,采用个性化服务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服务成本。而在档案网站中采用分众信息服务,不仅能够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化和整合,而且能够对相似需求的信息用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分类中用户的信息服务为其提供特定的信息服务。这不仅为用户利用档案信息带来了较多的便利,而且档案信息传播成本也会降低,有效地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二、档案网站分众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

(一)细分用户类型

对用户的类型进行细分是开展档案网站分众信息服务模式的首要环节,只有划分出明确的用户类型,才能够获悉不同的用户类型所需档案信息的差异性,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为分众用户提供档案信息。对用户的信息需求有所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职业、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区域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一般会按照职业特点来进行用户类型细分,因为职业属性对信息的需求比较明显,也容易进行档案信息的分类。在对档案网站的用户进行细分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科学的原则,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档案信息需求用户的分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经过系统的整理之后,再进行用户类型的细分,由此而确保用户类型细分的科学性、合理性,为构建档案网络分众信息服务模式提供有利的基础,便于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用户信息需求模型

在对用户类型进行细分之后,根据细分后的用户类型为其提供相对应的档案信息服务,这是分众信息服务模式的最终目的。所以在用户类型细分的过程中,应该对分类的影响因素进行细化,进一步了解用户的喜好、兴趣等信息需求方向,然后通过大量调查的数据组建数据库。在对用户分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建立信息需求模型,能够充分的反映出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然后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用户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用户浏览的过程中,通过对浏览的页面进行聚类分析,能够进一步获悉用户在信息需求方面的侧重点,由此能够进一步完善分众信息服务模式,并且可以进行自动用户建模,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而全面的档案信息。

(三)构建不同用户组的信息服务平台

档案网站的分众信息服务必须有功能强大的在线数据库和经过整合的个性化资源为基础,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丰富的、有序的档案信息才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我国档案网站首先应以资源建设作为重点,依托馆藏结构的优化,形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基础资源;其次,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来加工、整合和组织档案信息。档案网站要对档案资源的空间布局和组合方式进行调整,而不是简单地堆砌在页面上,还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编研,把一些特色的档案资料系统地开发和汇总成不同形式的成果;最后,档案网站的用户分组页面上要提供功能完善的检索工具。实用的检索工具可以使整合过的特色资源能够更有效地得到利用。

(四)建立良好的用户信息反馈机制

分众传播的核心理念是关注用户需求的差异化,差异化的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可通过信息反馈的方式来获知和不断调整。档案信息的分众传播若想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必须要建立良好的用户信息反馈机制。档案网站要隨时跟踪用户的需求,通过分析反馈信息,使档案信息的传播者了解传播的效果,分析效果的成因,调节和控制网站信息资源的再开发。网站常见的反馈渠道有电子邮件、短信息、网站首页链接的问卷、点击排行榜分析等。获取反馈信息后可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网站信息资源、栏目、检索工具等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结束语

在当前分众传播时代,档案网络开展分众信息服务是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档案网站用户群体进行细分,并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不同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信息和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档案服务内容的个性化,确保了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而且在分众信息服务运用过程中,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会有所降低,有利于档案网络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9: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模型探析

长期以来, 人事档案用户信息需求受传统服务模式的限制和影响, 档案信息需求满足的途径和方式都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网络环境下档案用户愈来愈需要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人才信息, 而且随着工作中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信息交流日益频繁, 人事档案用户由面向部门的信息需求向面向社会的信息需求转变, Internet、局域网等为档案用户创造了开放性的人事档案信息需求客观环境, 加速了人事档案用户信息需求社会化的进程, 但是档案信息服务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档案用户开放化的信息需求。因此, 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探索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已迫在眉睫。

一、建设思路

我国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应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建设, 并负责中心数据库的建设。虽然现在数据库的海量存储技术在理论上只需建设一个中心数据库就足够了, 但考虑到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的需要并且为了保证网络访问速度, 在实践上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 (DDB) 与虚拟专用网络 (VPN) 技术。国家中心库只作为数据查询路径解析服务器, 各省级人事部门负责本地人事档案信息库和全文数据库的建设, 并作为网络节点通过虚拟通道连接到国家中心数据库, 方便当地的人才服务机构就近查询人事档案信息, 只有当所查询人才的人事档案信息存储在异地时, 才通过国家中心库转向访问异地库。这种网络数据库组织方式克服了物理中心库的弱点, 降低了数据传送代价,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便于系统的扩充。可以说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模型的建立不仅减小了国家中心库的压力, 也保证了查询速度。

二、模块构成

1. 大吞吐量的在线访问系统。

各省区市每年产生大量基础数据和更新数据, 并由各省级数据库实时上报国家中心库保持信息同步。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具备在线大数据量查询、更新、统计功能, 以保证服务效率。因此, 通过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强大的数据中心方式, 以保障和满足全国大吞吐量在线访问数据的需求。

2. 统一安全的网络系统。

覆盖全国范围的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 要求严格保证数据安全, 防止数据丢失、泄漏和被仿冒、篡改。系统采用了在互联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虚拟专用网络通道的方式, 解决系统应用安全的问题;特别是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 应对人事档案信息内容应设置密级, 用人单位或个人只能根据自己被授予的权限查阅人事档案信息和全文资料。

3. 多业务的处理系统。

国家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是省级库查询、修改、国家中心库解析异地路径相结合的应用系统。两种处理模式的特点完全不同, 国家中心库只是每日把各省级人事档案信息库中经过确认的新增、更新记录作相应备份, 涉及数据量小、提交处理时间短、请求频度低、消耗系统资源相对较少;省级库则正相反, 因为是直接在数据库中进行新增、修改操作, 涉及数据量大、在线处理时间长、请求频度高、消耗系统资源多。在系统部署中, 应充分考虑到这两类处理模式的差异, 采用目前国际先进成熟的多层体系技术来实现多业务、典型模型的处理, 并保障关键业务的运行。

三、建设内容

1. 建立国家和省级人事档案数据中心。

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级人事主管部门分别建立国家人事档案数据中心和省级人事档案数据中心, 安装人事档案信息网络直报与管理系统, 并配置所需的硬件设备, 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存储设备 (磁盘阵列和磁带库) 、网络设备 (骨干局域网交换机、接入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 、网管服务器、业务终端以及相关的外部配套设备。

2. 采购安装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建立部、省两级数据交换标准, 建设数据交换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 做到国家中心库与省级库实时同步更新, 达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目的, 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在部、省两级采购安装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种系统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软件、报表工具、表单工具和数据交换中间件。开发部、省两级人事档案信息直报系统应用软件, 建设包含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数据交换、系统管理和后台管理五大功能在内的软件系统, 实现各省级库人事档案信息自动备份到国家中心库后的集中有序存放, 并要求能实现网络数据库操作记录跟踪, 要明确操作保员姓名、单位、操作动作、日期时间, 并保存一定期限以备出现问题时查询。

3. 设置人才服务机构操作终端。

开发登录网络的配套终端软件, 人才服务机构得到授权后, 可通过终端登录网络按权限进行人才的人事档案信息更新;同时, 其网站上应新增国家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的链接, 用人单位或个人可通过互联网在人才服务机构网站上输入注册账号和密码, 通过代理服务可间接查询国家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上的所需信息。

4. 网络安全设计。

人事档案信息查询口令安全机制一定要设计严密, 以确保网络和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和信息保密性。当用人单位和个人在人才服务机构网站上输入账号、密码并通过安全认证后, 需通过人才服务机构的代理服务器 (网关) 才能浏览国家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查询人才信息。为保证个人隐私不被随意外泄, 国家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的服务器端宜少采用静态的超文本网页设计技术;而应尽量多采用动态网页设计技术, 如ASP、ASP.net等。

5. 构建网络模型。

为了方便管理, 国家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宜采用DNS网络域名解析方式, 首先给国家数据中心配备一个比较直观易记的域名, 比如, 类似rsdaxx.net这样的一级域名, 或者gov.cn下的二级域名, 以体现网络是由国家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的信息权威性;然后, 再相应给各省级数据中心分配一个从属的次级域名。各省市区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由各省级人事主管部门承建, 国家人事档案中心数据库作为各地方人事档案数据库的同步备份库, 只提供全国人才的姓名、身份证号、社会保险号、人事档案电子文件属地等一些摘要性信息的查询, 这种分布式数据库既保障了网络数据安全, 又减小了中心数据库的负荷和直接访问压力。

篇10:档案信息网络远程服务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档案管理;网络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70.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85

1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手段

1.1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的方式需要在网页的形式中进行,网络服务更能方便大众

现如今,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有自己的网站工作人员,创建属于自己部门的网站,数据信息需要不断的完善,从而更好的打造网络论文以及档案查阅的服务,企业单位也要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工作,网上的档案检索将会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档案网站的创办需要多元化,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不能使其内容失去保密性,不能随意的让人摘抄或盗取。各种档案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条例,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并合理执行。

1.2建设电子数据管理中心

档案管理机构要与社会上的企业机密联系与配合,由于社会上的企业大部分属于网络线上的运营机构,多交流与合作能够促使网络体制更加完善从而使档案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储存与管理。数据中心的成立一方面为档案的储存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其他企业运用网络环境参与档案管理能够更加方便档案的利用以及分配管理。网站上设置提供限制性档案的查询和查询论文范围的服务以及如何分类档案的方式在网络环境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电子文档具有资源共享的优势,而且内容全面,覆盖面也特别广泛,能够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1.3电子档案文件对于系统有着很高的要求

现如今由于电子文档上传速度快,并且能够迅速查找,网络网站的建立十分必要,要设置办理档案查询专用窗口而且系统能够及时的接受访问信息,从第一步的查询检索到最后一步的电子档案上传,一系列网络的工作都需要网站以及网络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档案管理自行开发文档储存网站与业务网上办理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提供更好的服务,迅速与方便是现代化追求的目标。

2档案管理需要提高的几个方面

2.1做好档案的审理与审查工作

档案的审理与审查要做好。审查工作的前提是将档案进行开放,为使用者服务,要准确的确定档案的使用范围以及内容的审阅,确保档案的万无一失,这项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初审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凭借指定的标准,对于一定期限开放中的档案进行对比与审核,开放的时间以及开放的应用范围要做一个初步判断。中审最为严格,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做出决断要不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维护档案。终审是审查的最后一个步骤,这项步骤需要领导加以定夺,通过前两个步骤的总结与归纳,并要通过分析与判断,决定是否对一定量的档案进行开放。

2.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档案人员要有较好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个别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和责任性认识不够,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同时档案工作也是常常被领导忽视掉的工作,因而档案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不高,直接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发展。另外许多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缺少创新和活力。

3 总结

在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农科档案的发展空间也不断扩大,档案管理质量也不断提高。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在我国现代农业科技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积极加强农科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投入,尽快实现农科档案与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并在推广中实现繁荣农村经济、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立英.浅谈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J].华章,2011(17).

[2] 姜秀范.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1(03).

[3] 白静.天水市召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J].档案,2011(04).

[4] 陈伟丽.建设新农村务必高度重视数字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建设,2011(06).

[5] 潘玉嫦.乡镇图书馆发展探讨[J].南方论刊,2011(08).

上一篇:市审计局机关考勤制度下一篇: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