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2024-04-29

《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精选14篇)

篇1:《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376 + 248 = 376 +248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

反思:整个教学环境,学生自始自终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蓝猫”的每次出动都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而老师则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聆听“蓝猫”录音的过程中,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整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篇2:《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1、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加法计算,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为后面学习连续退位的减法作好铺垫。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乡村学生的特点,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计算。这样的目标定位既是对知识的探究,也是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培养,同时,通过具体语境的创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伴随着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说学生情况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因此在教学前我准备录音带和配套的画面,以增强直观形象性,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而且学生之前已学过加法计算,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些情况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法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蓝猫”这个让孩子们心动的形象的出现,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学法分组讨论与自主探究相结合。让学生“活”起来,是优课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机会,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如:同学们,你们看过《蓝猫淘气三千问》吗?你最喜欢谁?又如:“蓝猫”得知我们同学学习了很多知识,今天它来到我们教室考考同学们,大家有信心吗?等等。巧妙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问题,借助“蓝猫”这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情境,自然地进入到“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中来。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播放录音带,出示配套的画面和题目:“蓝猫”说:“谁能就题中给我们的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长此以往,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了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了估算的方法。可是,如果“蓝猫”想知道一个精确数,你们说怎么办?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如:用竖式计算;把相同数位对齐等等。此环节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最后平台展示。不但使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且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解决了本课的重点。(2)接着听录音,从“蓝猫”的录音中,你学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再发言汇报。)生1:我知道了用竖式计算时要相同数位对齐。生2:我学到了笔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生3:我还学到了在计算时,别忘记加上进位的1。如此,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数学知识编成学生感兴趣的“蓝猫”小故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

3、自主练习,体验成功。师:我为大家准备了几个“蓝猫”图片,想要吗?(出示“蓝猫”图片,你答对了图片后面的题,“蓝猫”图片就属于你。)此环节利用游戏形式出现,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为能得到“蓝猫”图片,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篇3:《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关键词:串行进位链,超前进位加法器,时间延迟

在计算机处理器中,加法器的速度直接决定了整个电路的速度,为了提高整个电路的速度,需要提高加法器的速度。因此,如何设计更高性能的加法器以满足需要成为设计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了解了半加器和全加器的逻辑公式及构造的基础上,本文引出4位并行的超前进位加法器的设计,再用超前进位链树对16位和32位加法器进行设计,如果将这种方法推导,理论上可以得到并行超前进位的任意位加法器。

1 串行进位链

串行进位链指的是在并行加法器中的进位信号采用串行的方式进行传递,以4位为例:

令Gi=AiBi,Pi=Ai♁Bi;推导出:

其中:Gi—进位生成函数;Pi—进位传递函数。

可以用与非来实现,以下电路中使用的逻辑门的延时设定[1]:与或非为1.5ty,或非门的时间延时为1ty,与非为ty。那么Gi、Pi形成后共需要2ty×4=8ty,所以每增加一个全加器,进位的时间就要增加2ty。因此,对于n位全加器来说,采用串行进位链,最长的进位时间为2nty。对于多位加法器而言,这种加法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2 并行超前进位链

通过逻辑电路事先得出加到每一位全加器上的进位输入信号,而不是从最低位开始逐位传递进位信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运算速度,节省运算时间。把实现这种加法的器件叫做超前进位加法器[2](Carry look-ahead adder,CLA)。超前进位链能够有效减少进位的延迟,它由进位门产生进位,各进位彼此独立,不依赖于进位传播。因此延迟非常小,速度非常高[3]。

理想状态下是n位的全加器的n个进位信号同时产生,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实行起来有点困难,一般在实际中,采用的是一级分组和二级分组的方法[4]。

2.1 一级分组的超前进位

将n位全加器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的进位同时产生;小组间采用串行进位。即:组内并行,组间串行。以4位全加器为例,将(1)式分别代入得到公式组(2):

可以看出,进位Ci不是依赖Ci-1,而是均可以直接依赖于向最低位的进位信号C-1,即当C-1输入后,经过与或两级的逻辑延时就可以并行地产生各位向高位的进位信号C0~C3。

所以,在Gi、Pi形成后,产生全部的进位需要2.5ty,这有效地缩短了进位信号的传送时间。

所以,以16位的全加器来说:若以4位为一组,分4组,组并行进位,组间串行进位,那么产生全部的Ci共需2.5ty×4=10ty。

若采用串行链实现全部16位全加器的进位共需要2nty=2×16ty=32ty。

2.2 16位两级分组超前进位加法器的设计

以16位为例,4位为一个小组,共4组,组内实现超前进位,组间也可以采用超前进位算法,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图1为两级分组第二级的超前进位链路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由Ai、Bi和C-1可以直接产生每组内的最高进位信号C15、C11、C7、C3。图2为Ai、Bi信号产生的逻辑路线图。

4位的超前进位模块作为一个小组,每组内都采用超前进位方式,同上所述,可以得出每组内的进位C0~C15,把每组的最高进位表示出来,分别是:

跟前描述一样,可以推出:

可以推出公式组(4):

C3=A1+B1C-1

C7=A2+B2A1+B2B1C-1

C11=A3+B3A2+B3B2A1+B3B2B1C-1

C15=A4+B4A3+B4B3A2+B4B3B2A1+B4B3B2B1C-1 . (4)

那么,可以得出二级分组的16位超前进位加法器的逻辑结构图。

综上所述,可以推导出各级进位信号的产生时序:

(1)由一级分组可得,当Gi、Pi、C-1全部产生后,生成Ai、Bi和C0~C2需要用2.5ty;

(2)再形成C15、C11、C7、C3,需要用2.5ty;

(3)然后产生其余的C4~C6、C8~C10、C12~C14,需要用2.5ty。

因此,16位的全加器用二级超前进位算法共需要2.5ty+2.5ty+2.5ty=7.5ty。

2.3 32位超前进位加法器的设计

可以采用两级进位算法,将32位全加器分成两个大组(高16位和低16位)。每组又划分四个小组,大组内采用二级超前进位,大组间采用串行进位链实现。

由上述可知,16位二级超前进位全加器需要7.5ty,分析如下:

(1)由Gi、Pi、C-1形成C0~C2以及所有Ai、Bi(i从1~32)需要2.5ty;

(2)形成C15、C11、C7、C3,需要用2.5ty;

(3)再生成C4~C6、C8~C10、C12~C14,需要2.5ty,由于C15为高16位全加器的组内的C″-1,所以由(2)步骤内的进位生成后,经过2.5ty也生成高一组的C16~C18(相当于第一组的C0~C2);Ai、Bi、C15形成后,产生C31、C27、C23、C19也需要2.5ty;

(4)C31、C27、C23、C19得到后,经过2.5ty,形成进位C30~C28、C26~C24、C22~C20;

因此,由(1)、(2)、(3)、(4)步骤,可以推算出32位全加器产生所有进位共需要2.5ty×4=10ty,而串行方式下需要2nty=64ty。

超前进位加法器(CLA)通常被认为是最快但是也是最复杂的加法器,它的复杂度与功耗相关,越复杂,功耗就越大[5]。进位的信号产生时序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超前进位加法器是为了降低加法器的时间延迟,在设计时采用增大版图面积来提前计算进位信号的设计思想。理想状态下,32位的超前进位加法器运算速度是串行方式下的6倍多。因此,超前进位加法器比传统的串行链式加法器速度上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理论上可以得到并行超前进位的任意位加法器。

参考文献

[1]毛爱华.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248-254.

[2]陈光梦.数字逻辑基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Pai Yuting,Chen Yukumg.The Fastest Carry Lookahead[C/OL]//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EEE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Electronic Design,Test and Applications LosAlamitos,CA,USA:IEEE,2004:434-436.

[4][美]Wakerly J F.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M].第3版.林生,金京林,葛红,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5-66.

篇4:《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8页例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迚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迚位加法。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迚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迚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连续迚位的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迚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6+72=

53+38=

127+236=

654+137= 全班笔算,指名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迚行点评,请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不连续迚位加法,同学们算的不错,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迚位加法。教师板书课题:三位数的连续迚位加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教科书第38页例3(出示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1)仔细阅读,你获取了那些信息?(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2)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呢?怎样列式?(板书:445+298=)

2.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1)这道题等于多少呢?同学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2)全班交流方法。指名汇报

A列竖式计算。

师问: ①、你是从哪一位开始算起的?(从个位)②、十位上4+9=13,怎么会在十位上写4呢?(个位向十位迚1,所以十位写4)

③、百位上的7是怎么来的?4+2=6加上十位迚上来的1就是7。师小结: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迚1。“小小1,作用大,迚位时,别忘掉。”

B师讲解:其实还有一种方法:简便算法。298接近300,先算445+300=745,因为多加了2所以要把多加的2减掉。

师边说边板书: 445+298

=445+300-2

=745-2

=743 3.探究验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验算方法

师:你怎样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迚行验算呢?

指名学生回答。(2)归纳验算方法

加法的验算方法有两种:

1、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通过验算我们就可以判断题目是否做对,在做题时一定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师:因为这道题是应用题所以计算完成后要写上单位,最后写上答,否则题目就没有做完。

三、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1、完成教材P38的“做一做”。

指名学生板演计算并验算,最后集体订正。2.先想一想是否有迚位,再计算并验算。67+93=

165+78=

409+394=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P40的第八题。同桌讨论,板演展示。

四、课后小结:

师提问: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指明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迚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迚1。

五、作业布置:练习八4题。板书:

三位数的连续迚位加法

445+298= 743(种)

篇5:《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一)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二)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掌握笔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375个信封的投影片(如书上图),准备计数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练习(使用口算卡)

50+70=30+600= 30+300=

90+20=40+50= 0+500=

2.求38加25的和

板书:笔算两位数加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设疑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应当怎样计算?(板书:1738+625=)能说出你计算的理由吗?好了,学完这节课你就能顺利解答这道题了。

(二)学习新课

1.不进位加法(突破相同数位对齐,重点是百位)

出示例1,求下面两个数的和。请看图

(1)教师用投影出示图122A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信封?(43个信封)教师接着出示图122B,放在图122A下面提问:这是多少个信封?(32个信封)

(2)要求两个数的和如何列式?怎样写竖式?怎样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如:

(3)计算后教师追问:相同数位对齐是什么意思?(个位十位分别对齐)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师出示下图中第一排的一个百一扎的两扎信封和第二排中一个百一扎的一扎信封)变成如下的图和算式:

师问:竖式的百位如何写?(让学生填)

(5)请学生独立计算

师问:说说你是从哪一位开始加起的?为什么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师指导下理解算理

243是2个百4个十和3个一,132是1个百3个十2个一。个位上3个一加上2个一和是5个一。所以和的个位写“5”;十位上4个十加上3个十和是7个十,所以和的十位写“7”;百位上2个百加上1个百是3个百,所以和的百位写“3”。只有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才能相加。

(7)练一练(巩固相同数位对齐问题)

4111+367= 28+570=

师:为了对齐数位,注意竖式中第一个加数不要写得太挤,在写第二个加数时,要看好第二个加数的最高位,应该和第一个加数的哪一位对齐。

2.进位加法。出示例2

270+58=328(如下图所示)

(突破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1)请学生独立列出竖式,并计算。

(2)师问:十位应该怎样计算?(关键性问题)

(3)教师演示、操作活动投影片(如图124),使学生明确算理、7个长方形和5个长方形合起来可以组成一块正方形计数板(100)和2个长方形。指导学生写出竖式,十位相加满一百,要向百位进1。

(4)学生独立填写百位结果。

(5)练一练

(6)小结:计算时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不要忘记向百位进“1”,同时百位上不要丢掉进位的1。

3.进位加法(突破百位上满十,向千位进1)

例3求809与3764的和。

(1)请学生自己列横、竖式、并计算。

(2)重点思考:百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应该怎么办?

(3)做完后同位子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4)讨论:“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同点:加数的位数不同)(5)总结三、四位数加法的法则。

(在原法则板书上改)

标题的“两位数”改为“三、四位数”。

第③条“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改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三)巩固反馈(投影出示)

1.直接在竖式上计算

2.列竖式计算

238+326= 1629+527= 715+8605=

3.判断正误并改正

4.课后总结

(1)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出示课题)计算法则是什么?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解疑

我们已学完本节知识,请大家做一做开始的那道题,看谁会做并能做对。

1738+62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共分五个层次。(一)复习铺垫:两位数进位加法38+25=63,从而总结出两位数加法笔算法则。(二)是新课内容例1是不进位加法;重点突破相同数位对齐,知识扩展到百位。教师用信封演示43+32=75,然后再讲243+132。这样做能分散教学难点。(三)是例2进位加法,教学重点是突出“满十进一”的算理,采用教具演示再讲清算理。(四)是例3也是进位加法,让学生自己先试做例题,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五)巩固反馈,在练习中总结出三、四位数加法计算法则。

在法则教学中,总结计算法则和弄清计算算理既是互相联系又是互相促进的。但是掌握了计算法则并不能代替算理的理解,所以要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1,而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的道理。因此讲清算理是这节课的重点,学生不仅要会做这样的题,还要会讲为什么这样做,达到真正理解算理的目的。为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6:《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课本37页例1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例2的进一次位之后才安排学习的内容,教材这样安排降低了难度,使学生一步一步的上台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个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但是在实际的计算中却很容易出错,所以,教材要求学生学习验算。二说学生: 学生学习了不连续进位加法后再来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计算的方法和算理很容易迁移类推过来。但是由于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虽然算理不难理解但是计算时还是很容易出错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率,一方面要提醒学生计算时要细心,另一方面要学生学会自己检查——学会验算。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会对加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媒体出示例3)

1、出示例题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谈话:前面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法,这节课也同样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那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今天所学得内容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学连续1 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你觉得它的竖式计算方法会是怎样?(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估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估算一下结果大概是多少? 同桌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追问:那么445+243的精确值会是多少呢?

3、笔算。(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比老师一步一步地去讲解的效果更好。因为计算教学比较枯燥,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多练习,针对学生的错误来讲解。)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 4 5 + 2 9 8()

讨论:(讨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和的十位为什么是4而不是3? 和的百位为什么是7而不是6?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板书: 4 4 5 + 21 91 8 7 4 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师: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得数是否正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验算方法。那么,加法该如何来验算呢? 2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 9 8 + 41 41 5 7 4 3 提问: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和方法)正。38页做一做

六、课堂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设计

篇7:《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1 传统浮点乘法器

本文中乘数、被乘数以及最终结果均采用IEEE754标准[4]的32位单精度浮点格式。

1.1 单精度浮点格式

根据IEEE 754标准,32位单精度浮点分为3个部分:符号位S(Sign),指数位E(Exponent),尾数位M(Mantissa)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符号位S位宽为1,S为0表示浮点数为正,S为1则表示浮点数为正;指数位E位宽为8,其包含一个127的偏置所以原浮点数的指数为E-127;尾数M位宽为23,表示浮点数的小数部分,其隐含了为1的整数部分所以单精度浮点数表示方法为:

1.2 单精度浮点格式

传统浮点乘法器主要可以分成3个部分:符号计算、指数计算以及尾数计算[5]:

(1)符号计算。将乘数和被乘数的符号位相异或即可得到结果的符号位。

(2)指数计算。乘数与被乘数指数部分减去偏置后相加,然后根据溢出情况以及尾数的最高位对指数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后将指数加上偏置并规范化处理得到最终结果的8位指数部分。

(3)尾数部分计算。首先乘数和被乘数的尾数经修正Booth编码单元产生13个部分积,再由4-2压缩单元构成的Wallace树将这13个部分积压缩至Carry,Sum形式,接着通过CSA对其加权求和(Carry左移一位后与Sum相加)经尾数调整并规范化后得到结果的23位尾数[6]。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2 浮点乘法器关键部件设计

尾数运算部分所耗资源最多且延时最长,是浮点乘法器设计的关键。尾数运算包括Booth编码产生部分积、Wallace tree以及CSA三部分,下面介绍该关键部件设计。

2.1 修正Booth编码产生部分积

修正Booth算法可以用如下数学模型表示:

每次交叠取乘数的3位来产生部分积,根据每组编码结果不同选择被乘数的倍数[7]{0,M,-M,2M,-2M}。具体操作是:先将乘数进行扩充(末尾添‘0’,首位添加符号位‘0’,为了保证扩展后的乘数位宽为奇数故在最前面再添‘0’);接着根据交叠所取的3个位按照表1所示的真值表选取相应的被乘数倍数左移2n位并进行符号扩展得到48位的部分积。

2.2 Wallace树型结构

Booth编码产生了13个48位宽的部分积,将这13个部分积相加即得到尾数相乘的结果,为了提高部分积求和速度,Wallace树被广泛采用,它的基本单元是4-2压缩器。4-2压缩器有5个输入(A、B、C、D、Cin)和3个输出(Sum,Cout,Carry)。它的逻辑表达式如下:

这种4-2压缩器关键路径为4个XOR延时。而本文采用了一种改进型的4-2压缩器能将关键路径降低至3个XOR延时[8]其结构如图3所示。Wallace树由一级一级的4-2压缩器构成[9](本文采用3级),4-2压缩器低位输出的Cout输入到相邻高位的Cin,最低位Cin输入为‘0’;输出的Sum和Carry输入到下一级;其结构如图4所示。

2.3 选择进位加法器

速度最快的加法器是超前进位加法器(CLA),但当加数位宽增加时CLA布局布线非常复杂。选择进位加法器将一个位宽很宽的数分段采用CLA相加,并分别考虑进位为‘’和进位为‘’两种情况;再根据相邻低段的进位选择输出结果。这种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布局不线的困难,其结构如图5所示。

图5中红色线标识出了CSA的关键延时。很明显将加数分的段数越多能减少CLA部分的延时,但进位选择路线也迅速增加。本文根据不同的分段[10]设计了4种方案并在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EP2C70F896C6上进行了仿真,结果统计如图6所示,图7中从上倒下依次为方案1~4的仿真结果。

3 改进型浮点乘法器

对上述传统浮点乘法器在FPGA上实现并仿真可知关键路径为48位加法器即CSA部分,从上文对CSA的分析可知其延时为一个CLA延时加上进位延时。而本文提出一种方法可以缩短进位延时。主要思想是在Wallace树这一级(Stage2~Stage3)提前算出尾数相乘结果的第16位(S_16),而Wallace树输出Carry的第15位(Carry(14))和Sum的第16位(Sum(15))相加,如果等于S_16则说明进位加法器这一段进位为‘0’否则为‘1’。避免等待来自上一级的进位,从而缩短了进位传播链,见图8。

3.1 第16位尾数(S_16)的计算

S_16由乘数和被乘数尾数的低16位决定,所以和上述乘法器类似,要先经Booth编码产生部分积。16位数相乘要产生9个部分积,但第9个部分积的前16位均为‘0’,所以计算S_16只需用到前8个部分积的低16位。随后两级4-2压缩器构成的Wallace树即可对这8个部分积压缩得到Carry和Sum,最后经CSA求和取第16位即可得到S_16。

3.2 缩短CSA的进位链

选择对图6中时延最短的方案2进行分析,得到S_16后可以根据Carry(14)以及Sum(15)求得第4段的进位C3,它们的逻辑关系如式(7)所示:

这样相当于有两条进位链同时传播,第一条进位链为C0~C2,另一条为Sum(15)~C3~C4,具体的结构如图9所示。这种结构的CSA路径延时为5.9 ns。图10为尾数部分的仿真波形图。时序分析得出该方法的关键路径延时为5.9 ns,如图11所示,所耗逻辑资源为1 918个;而传统方法为6.4 ns,所耗逻辑资源为2 113个。

4 结语

该设计选用EP2C70F896C6芯片用VHDL语言在QuartusⅡ9.1上实现;并且在相同的条件下与传统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结构通过缩短选择进位加法器进位传播链,将浮点乘法器的关键路径延时缩短了0.5 ns。

参考文献

[1]JAIN A,DASH B,PANDA A K,et al.FPGA design of a fast 32 bit floating point multiplier unit[C]//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vices,Circuits and Systems(ICDCS).[S.l.]:IEEE,2012:545-547.

[2]王定,余宁梅,张玉伦,等.改进型Booth华莱士树的低功耗、高速并行乘法器的设计[J].电子器件,2007,30(1):252-255.

[3]王良全,黄世震.基于FPGA的WALLACE TREE乘法器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6):113-115.

[4]IEEE.IEEE754 2008.IEEE standard for floating point arith metic[S].US:IEEE,2008.

[5]周德金,孙锋,于宗光.32位高速浮点乘法器优化设计[J].半导体技术,2007,32(10):871-872.

[6]SUN Kai ho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module genera tor for low power multipliers[D/OL].[2003-09-25].www.diva portal.org/smash/get/diva2:19271.

[7]MACSORLEY O L.High speed arithmetic in binary computers[J].Proceedings of the IRE,1961,49(1):61-91.

[8]OHKUBO N,SUZUKI M,SHINBO T,et al.A 4.4 ns CMOS54×54 b multiplier using pass transistor multiplexer[J].IEEEJournal of Solid State Circuits,1995,30(3):251-257.

[9]WALLACE C S.A suggestion for a fast multiplier[J].IEEEJournal of Trans Electron Compute,1964,13(1):14-17.

[10]周德金,孙锋,于宗光.一种32位高速浮点乘法器设计[J].电子与封装,2008,8(9):35-38.

篇8:连续进位加法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加减法

(二)》,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的内容。课本P15~P17。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而本节课主要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一个重、难点。这节课也为例2的学习“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打好基础,让学生充分的体会“个位、十位满十都向前一位进1”。

根据《标准》中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所以本节课将实际的统计表与计算有机结合,既培养学生的读表、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标准》中还提出“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所以在本节课在教学时先估后算,并且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方法,掌握“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经验目标: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利用学过的旧知,通过自主思考、迁移学习新知。

4、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难点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纠正学生在遇到连续进位往往容易遗漏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养成认真做题的好习惯。设计思路

在课堂的开始,谈话导入,与学生交流所了解的珍奇动物,并且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种数统计表》,让学生在统计表当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中国特有动物鸟类和爬行类共有多少种?”。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先估后算,并且交流自己不同的估法,估算结束后,进行计算的教学环节;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依照“个人尝试计算—小组交流算法—展示计算成果”进行教学此环节,在全班展示计算结果时,先让学生充分的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生生互动,生提问题,生解答,在此环节解决本节课关键问题“十位相加满十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新旧知的差别,揭示本节课题“连续进位加法”。练习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做一做”,学生练习两道给出竖式的进位加法题,做完后学生间交流算法;第二个层次“连一连”,根据横式写竖式进行计算,找出反例,强调学生易出错点,同位两人交流算法;第三层次“解决问题”,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放手给学生。最后,小结交流此课收获,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很多珍奇的动物,你都知道哪些? 生:我知道大象,老虎,熊猫„„

师: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很多独有的动物,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比如:熊猫、东北虎、丹顶鹤等„„课前,老师对我们国家的特有动物做了一项调查(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种数统计表》),通过观察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了哺乳类动物有110种;鸟类有98种;爬行类有25种;两栖类有30种„„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生1:哺乳类比鸟类多多少种? 生2:两栖类比鸟类少多少种?

师:我们刚才提的是一些有关于“比多少”的解决问题,你能不能提出其他类型的解决问题?

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特有动物? 生2: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特有动物?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中国特有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同学们喜欢的生活情境,自然的通过统计表为连续进位加法作知识铺垫;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一)迁移渗透,尝试计算

1、估算

师:你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98+25 师:让我们先来估一估“98+25”大约是多少?并且说一说你估的方法。生1:把98估成100,100+25=125,所以98+25大约是125。

生2:把98估成100,25估成30,100+30=130,所以98+25大约是130。【设计意图:自然的引出“估算”,展示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为下节学习估算作铺垫。】

2、计算

师:刚才我们估出了大约的结果,如果我们想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可以用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写到练习本上。(生尝试计算)

师:很多同学都算完了,请同学们把自己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交流算法)

师:有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计算的方法? 生:5+8=13 90+20=110 所以110+13=123 师:这位同学计算的方法真巧妙,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计算十位90+20=110,再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还有其他计算的方法吗? 生:(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师:他讲完了自己的计算方法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 生:8+5=13,向前一位进1,也就是8+5满十该怎么办?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生: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师: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9+2=11 11+1=12 十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 师: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十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师:他说的语言既简练又清晰,谁能再来说一说十位相加满十怎么办? 师:请同位两人互相说一说十位相加满十怎么办?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根据预设去生成,如果在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算法,只要有理就及时肯定,这样注重开放与生成,才能构建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在研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到知识的原汁原味,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教师始终是平等的、合作的、相互尊重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统一计算要求

师:现在,老师想把这个竖式重新的在黑板上列一次,请你说,老师来写。在老师列竖式之前,你有什么想提醒老师的?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横线要用尺子画,进位1要写好。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新的写一遍竖式。(师引领学生说:98+2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8+5=13,写3进1;十位上9+2=11,11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12,写2进1;我们把这个1写在百位上;所以98+25=123。请同学们记得要把横式上的答案写上,单位名称不要落下。让我们一起口答一下。)

师:同学们的声音都非常洪亮,现在请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98+25竖式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完成加法竖式,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醒学生在运算时注意的事项,对知识进行再次梳理。】

4、对比新旧知识,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笔算加法,和以前所学习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的笔算加法和都是两位数,而今天的笔算加法和有三位数。师: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两个加数相加,和变成三位数了吗? 生: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师:还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习的只有一次进位,而今天学习的有两次进位。

师:他观察的可真仔细,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十位满十也像前一位进1;连续发生了两次进位。今天我们研究的知识就是“连续进位加法”(揭题)。【设计意图:知识往往在对比中学习会记忆的更加深刻,通过学生纵向的知识对比,更能突出今天所学知识的主题,既“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既巩固旧知,又逐渐的形成知识体系。】

(二)练习

1、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想不想挑战自己?下面请你把这两道题写到练习纸上。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计算的结果,并且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是如何计算的?

(教师在教学此部分内容时,分别找两名同学说一说计算方法,在两名同学说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明确计算的方法。)

2、连一连

师:找位同学解释一下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把两个叶子上的数加起来,找一找哪个花朵是叶子上两个数的和。师:请同学们把竖式列到花朵旁边,帮助叶子找到他的花朵朋友。

(学生在展示此部分内容时,找三位同学的作业进行实物投影,在评价之前,引领学生先发现优点,在提出不足。第一位同学是忘记写进位1的,通过集体的强调,再次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写进位1;第二位同学是十位上的数相加忘记加上个位上的进位1,通过互相提醒,达到强化提醒的作用;第三位同学书写规范工整,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以做到榜样的作用。)

3、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做了那么多计算题,都做的非常好!王阿姨为了奖励我们,邀请同学们去她的养鸡场参观一下,请你看一下,你在她的养鸡场当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鸡有85只;母鸡有77只;公鸡有59只。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让我们提出一些能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生1:公鸡和母鸡一共多少只? 生2:母鸡和小鸡一共多少只? 生3:小鸡和母鸡一共多少只?

师:现在就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解决一下?在解决问题之前,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横式不要忘了写,单位名称不要落下,答要写完整。

(学生展示的时候,找同学上来直接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有错误的话拿出来及时提醒,反复强调,特别是在解决问题当中经常出现的错点。比如:横式上答案陋写,抄错;答写不完整等„„)

篇9:《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教学内容:练习八7、8、9、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43+25=      530+290=      35+49=      450+280=      45+30=

6+84=       540+360=     380+430=     74+9=        46+24 =

160+470=    450+170=     70+16=       86+5=         190+430=

610+30=     27+73=       320+280=     58+19=        470+160=

400+120=    70+480=      49-28=       74-47=        950-540=

350-260=     67-46=      53-36=      560-380=      460-170=

42-25=        57-28=     820-430=    810-690=      71-38=

720-370=      97-63=     810-160=     310-90=       63-51=

810-460=     650-230=    80-12=      480-150=

二、练习过程

1、笔算376+284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如果要验算,你认为用什么方法?

2、完成P40  7

先算一算,再用铅笔和直尺连一连。

3、完成P40  8

先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照第1小题完成后两小题。

4、完成P40  9

小组讨论可以怎么走,哪条路近,汇报。

5、引导学生思考完成P40  10

三、作业设计

1、加法运算。

(1)467+354         (2)563+761        (3)158+280

(4)365+918         (5)348+736        (6)486+734

(7)294+48          (8)57+467         (9)383+274

2、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1)527+173        (2)806-428          (3)459+164

四、板书设计

练习

376+284=660

3  7  6

+   2  8  4

篇10: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

花园乡桃源小学吴倩

学情分析: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的,它们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所以我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对旧知识归纳、总结,并迁移到新知识学习中。有了这样的学习经验,他们在之后的《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连续进位)》的知识探索 中,一定会得心应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 68-69 页例 4、“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进位加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加法;学会用交换加数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体会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的规律。

2、使学生通过联系已有的笔算知识学习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体验新旧知识间的练习,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在归纳、概括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综合、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思考、独立计算,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计算和检验结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笔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满 10 进 1”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旧知。

1.笔算我能行:

27+43= 59+36=

师:屏幕上的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你知道该怎样笔算吗?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想一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要注意些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 10 向十位进 1)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来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

三、探索新知。

1、例 4。

出示主题图。

提问:知道这是哪吗?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字信息?

追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一共制作了多少幅?)可以怎样列式?142+86=

探讨算理:让我们在计数器上拨一拨。问:个位上是几?十位上呢?百位上呢? 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你能用竖式计算吗?生尝试计算。师板书:

百 十 个 4 2

+ 8 6

交流:从哪位开始加?十位上等于 12,该怎么写?百位上是几?为什么?谁来说一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追问:这道题里哪一位上满 10 要进 1?向哪一位进 1?

小结:三位数加两位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位数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想知道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得数和原来算的是不是一样。

师:如果我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应该——(不变)。好,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验算。红笔板书“验算”。

提问:交换加数的位置,竖式可以怎样列?谁来试一试? 师板书:8 6

+ 1 4 2

小朋友们再算一算。(指名板演)

哪些小朋友验算的结果和原来的得数是一样的?这说明我们是对的。最后我们可千万不要忘了“答句”,在书上填一填。

2、试一试

你能不能运用刚学过的知识,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呢? 用竖式计算 643+752,并验算。

学生独立笔算,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这里哪一位满 10 需要进位?向哪一位进 1?他是怎么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通过验算,得数和原来算的是一样的。小朋友们,你们也写对了吗?

交流: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要像前一位进一)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计算。

说一说第 1 小题你是怎样算的?

指名说说第二、三小题哪一位上要进位?

师总结强调:不管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10,都要向前一位进 1;到前一位相加时,要注意加进上来的 1。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看来方法,大家已经掌握了。那老师下面想来考考你的观察能力。出示第一组题: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加数相同,但交换了位置)

师:女生做上面三题,男生做下面三题,那就开始做吧。

3、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来做小老师,看看马小虎同学的作业,有什么问题吗?4 3 3 2 7

+ 2 7 + 2 8 1 1 3 5 0 8

调皮的马小虎把他作业中的某些数字挡住了,你能猜出是几吗? 6 3 5 2 1

+ 2 + 1 9

1 6 8 0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它和我们以前学的两位数加法的笔算很相似,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可以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这叫做迁移,它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

相同数位对齐142+86=228(幅)

从个位加起,百 十 个百 十 个

个位满 10 向十位进 1 1 4 2 12 个十 8 6

十 百 满 10 进 1 + 8 6 验算:+ 1 4 2

百 千 2 2 8 2 2 8

篇11:《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蒲山六小

刘丙新

2015年10月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蒲山六小

刘丙新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8页的例3。教学目标:

1、掌握估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同学们,今天学新知识前咱们先回顾一下以前学的旧知识。

1、竖式计算。

59+73=

83+38=

68+52=

58+94= 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方法的?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不错,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进位加法,(板书:进位加法)不过,可要仔细观察,看谁能发现,今天所学的和以前所学有什么不一样。

二、知识迁移,探究新知

1、学习估算。

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1)、怎么列式?(445+298)

(2)、下面我们先不笔算,先来估一估他们的和大约是多少?自己先估计一下,谁来把你的估算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1:把445估成400,298估成300,400+300得700,所以445+298约等于700。

生2:把445估成450,298估成300,450+300得750,所以445+298约等于750。

师:大家真棒!想出两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大家看,不管是用哪种方法估算,都是把两个加数看成一个什么样的数?

生:与原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师:对!我们在估算时,必须要估成与原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在这两种方法里,你最喜欢那一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估一估。

2、学习笔算。

师:好,估计完445+298的和大约是多少?下面我们来亲自笔算一下和到底是多少?

学生都动手尝试,指名板演。

师:大家看板演的同学计算对了吗?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先算个位,5加8得13,在个位上写5,向十位进1。

再算十位,4加9得13,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在十位上写4,向百位进1。

最后算百位,4加2得6,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在百位上写7。师:真棒,你说的又清晰,又准确。来大家一块说: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那百位呢?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生:那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师:大家看,这就是咱们今天所学的进位加法,谁发现了和以前所学有什么不一样?(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完善课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3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八第4.5题。

四、小结:我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2+959=

536+464=

79+938=

篇12:《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在万以内的加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以往计算教学总是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为避免这一点,又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课就从学生熟悉的关于中国特有动物的统计表中获得数学信息,产生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使学生感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二、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方法来学习新知。

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学生已学过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本课通过对旧知的回顾,激起了学生对加法计算法则的记忆,再引导学生采用尝试、讨论的方法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了知识的迁移效力,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针对计算的枯燥,在巩固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形式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激发学生做计算的兴趣。

篇13: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例题6中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解决问题例1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找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并确定解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励小粘贴、学具

五、教法、学法 :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平时习惯,以学生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开展教学。

六、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复习昨天学过的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为新授知识制造铺垫:发放奖励粘贴 第二环节:新授,创设情境,老师向高老师借了奖励粘贴忘了数是几个,刚才已经发下去一部分,现在剩下一部分,谁能帮帮老师,原来有多少个?

(有的同学可能看到了奖励粘贴上的痕迹,较容易想到发下去几个,剩下几个,合起来就是原来的,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下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思考,有效进入今天的新授知识,并还原事情,出示图片,让学生有初步的画图算数意识。)第三环节:

数形结合,利用书上例题,再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摆一摆,算一算,逆向思维突破,重现事情进过,认知求原来的数量,用加法解决。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用小圆片代替摆一摆,算出结果。再次感受思考过程。第四环节:我来当老师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自己所用,给同学出相似的题,这个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的过程。第五环节:休息,拍手歌

一年级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有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帮助重新集中注意力。第六环节:巩固习题联系,教材第100页第5题,教材第100页第6题。

此题稍有不同,只出现了一个数以及用词“同样多”,从而引发低年级儿童对审题的重视。

小结:这几个题目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原来有多少。(都用加法计算)

第七环节:作业:第100页练习二十三,第7题、第8题。

篇14:《连续进位的加法》的说课设计

青龙中心校: 黄娟媛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打下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学习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教学设计上,我力图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在上本节课中,我首先用谈话的方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新课做准备。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初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有些不习惯的现象,部分学生在讨论时深入不够,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制作之中,只认为讨论时组长一个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可以不听。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既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任务没完成.导致计算课程中以前怎么错,现在怎么错。

上一篇:有限公司股东协议书下一篇:肆意的青春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