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题

2024-04-14

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题(精选6篇)

篇1: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垂中心 黄春丽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P8---P10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二单元的起始课。第二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之一。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重点强调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即: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认真计算的态度

教学重点:

1、2、加法竖式的写法。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

会写加法竖式,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旧知做引,激发兴趣,借助情境,导入新知:

1、出示口算卡片,复习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口算:

还记得我们的小火车游戏吗?让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2、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口算卡片)

(二)、借助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P8主题图,在情境中引入新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吧,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好不好?

看,大家都已经集合好,准备出发了!

2、出示图片和题目: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3、指名列示:

4、出示课题:加法。

二、经历计算过程,探究竖式算理

(一)、通过动手操作,了解竖式的写法,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1、出示例一,指名口算:35+2=37,37,你是怎么得到的?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2、指名说一说

4、很好!说的很清楚,他是借助数的组成来解决问题的。

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让人一眼就看到,你是把5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的呢?

同学们是借助手中的小棒,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形式,帮我们理解的。能不能通过算式的形式来表达呢,让别人知道你是把5和2合起来的?

5、把算式竖过来写,就是竖式(板书)

竖着写有什么好处呢?

更清楚的告诉别人,是把5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

6、写成竖式,你会吗?试着写一写。比比谁写的美观。

写竖式要注意些什么?怎么就美观了?

分开点写,清楚

用尺子,整齐 加号往前写,不丢

相同数位的数相加,不错。

(二)巩固练习:

1、出示:35+32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2、订正,说说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看谁书写工整,计算正确

(三)回顾过程,总结竖式计算方法,加深理解算理:

1、回顾下,刚才我们的竖式是怎么写的呢?

2、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巩固练习,正确计算:

1、巩固算理: 出示书后面做一做:

独立做,提示:注意对位正确

订正:说说你是是怎么想的。

2、数学医生:判断并改正

17+2=37

17+20=19 1 7

7 + 2

3 7

3、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四、课堂总结:

1、观察,今天我们研究的什么内容? 2、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你还想说些什么?

板书:

笔算加法(竖式)

相同数位对齐

+

7

篇2: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题

这部分内容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收集邮票的例题导入本课,列出加法算式34+16,在探索算法时,考虑到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所以首先要求学生用摆小棒的和用计数器拨一拨,启发他们借助直观的工具初步理解并掌握“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以及相应的计算过程。接着介绍竖式计算,并进一步明确:由于个位4+6满10了,所以要向十位进1,同时在个位上写0。

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我则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因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竖式计算时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所以启发学生思考:个位上5+8得13,怎样写?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都能够进行正确解答试一试的问题,但是出现在标注进位1时,许多学生没有标注,或者标注后就忘记加上这个进位的1等情况,因此在最后要进行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方法总结,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竖式的习惯。

竖式进行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难免有些枯燥乏味,所以在处理想想做做中的竖式计算时,需要设置有趣的闯关游戏,每四题为一关,闯过一关就可以得到一颗大苹果,最后得到三颗大苹果的同学就可以得到一颗星星。用这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每次闯关都会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并让下面所有的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批改,当发现错误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学生,这样他们更愿意倾听。特别是对于进位1的相关注意点,这种方法更好。

篇3: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题

关键词:数学;计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86-01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1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是小学数学计算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孩子难以学会学好。如果这个重难点不突破,对将来孩子的计算学习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首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立正确的计算方法,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新颖有趣适合学生个性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枯燥、抽象的计算方法。现根据已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法,希望能为各位家长辅导孩子提供方便,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加强对孩子的个别辅导,以弥补孩子在学校中学习的不足。

一、20以内进位加法

方法一:“凑十法”9 + 4=9+1+3=13

“凑十法”的主要特点是:看大数,分小数,把大数凑成十,再加剩下的数。要熟练掌握这方法首先要把得数是10的加法记熟了,如:9+1=10,再次是要熟练把数分成两个数相加,如:4分成1和3。这方法的难点就在于要分清把小的数拆成几和几才有利于凑成十,如:4一定要分成1和3,因为9+1刚好等于10。凑十法的优点在于能多复习1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数的拆法。缺点在于一时学生掌握难度大,要慢慢的训练。

方法二:“五五凑十”6 + 8 =5+5+1+3=14

“五五凑十法”的主要特点是:当两个数都大于且接近5时,把这两个数都拆成5+,如:6=5+1,8=5+3,6+7=5+1+5+3=5+5+1+3。要熟练掌握这个方法主要是要熟练大于5的数分成5和几就行了。“五五凑十法”的优点在于比“凑十法更容”易掌握。缺点在于只局限于等于5和大于5的数的加法。

方法三:“多加减补”9 + 5 =10 + 5 -1 =14

“多加减补”的主要特点是:先把9看成10后与5相加,再把多加的1减掉。这是“多加减补”的方法,这里蕴涵假设的思想。也可以这样理解:8=10-2 ,用10-1来替换原式中的9,算式转换为10 -2+ 5,再调整运算顺序为10+5-1,这里蕴涵着替换的思想。这方法的优点:在于复习了得数是10的加法,从一年级就开始接处到假设法,替换法,加法运算顺序等。缺点在于和“凑十法”一样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

方法四:“记数添数法”把9记在心里,再接着数到6个数。

9+6=9+1+1+1+1+1+1=15

“记数添数法”的主要特点是:先把大数9记在心里,然后再添数1,边添数边数手指头,添到6为止。“记数添数法”的优点是:廷续了10以内的加法比手指头的计算方法学生容易掌握。缺點是:没有什么思考空间,单纯的机械计算。

教无定法,同样学也无定法。只要学生能正确计算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有个别学生有自己的计算方法,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以上几种方法都有“凑整化简”的思想,在做题时应结合每道题不同的特点来灵活选择。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方法一:“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7=15,所以15-8=7,15-7=8。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思维力最高,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从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入手,学生容易了解,如:1+2=3反过来就是3-1=2,3-2=1。又能够廷伸到以后二年级的乘法口诀求商法。这个方法的缺点在于:要求学生的思维要高,反应要快,有个别学生记性不好或反应能力差的,要掌握这方法不容易。

方法二:“破十法”12-5=10-5+2=7

“破十法”这个计算方法如果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方法,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方法。这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诉学生3不够5减时先不减,要找十位借1变成一个10-5得数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学习来容易记住,简单又好理解,还能为以后多位数的退位减法设下伏笔。但这个方法的缺点:学习这方法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的,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

方法三:“平十法”14-5=14-4-1=9

“平十法”也叫“连续减法”它的特点就在于先把减数拆成补减数的个位和别一个数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后把10-1=9,这方法的难点在于把减数拆成另外两个数,一定要拆对。“平十法”的优点在于:大多数学生容易掌握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研究学习。这方法的缺点:学生在用这个方法计算时容易养成扒手指的习惯。

方法四:“多减加补”13-9=13-10+1=4

“多减加补”这个方法的特点在于:把减数先凑成10,再用补减数减再加上和9凑成10的那个数1,如:9+1=10,再把13-10+1=4。这方法的优点在于:再次让学生复习凑十法。它的气点就是:只能局限于小位数的计算,以后计算多位数这方法行不通。有个别学生容易加补上的那数忘记加上了。

方法五:“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13-5=15-5-2=8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这个方法是将被减数的个位补到能被减数减,再接着减去补上的数。如:13-5化成15-5-2=8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优点:这个方法比“多减加补”的方法更容易记,也比效不会出错。缺点:只能局限于小位数的计算,以后计算多位数这方法行不通。

篇4:《不进位加法》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10加几,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玩具想和大家一起玩。(先出示10根,再出示2根。)现在,你也像老师这样摆出自己的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并说一说怎样摆的。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与体验

1、摆一摆

(1)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小组内说,再汇报。(2)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的,并板书:10+2=12。

(3)引导学生汇报,并肯定这两种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2、算一算

(1)看书本第67页第二幅图,怎样想12+3等于几?

(2)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左边摆了10个,右边摆了2个,一共摆了多少个?列式:10 +2=12。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4)学生同桌互相摆小棒练习,并说说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并全班汇报。汇报得出的结论:

①从12接着数13、14、15。②2加3等于5,10加5等于15。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交流、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和计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篇5:20以内不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教学难点:理解在个位上加减法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等。教学过程:

二、探究新知

1.一捆小棒和3跟小棒,一共多少根小棒?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小棒来摆一摆。(板书课题)(2)观察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谁能完整的把看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你会列算式吗?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板书:一共 10+3=?)10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表示什么?(3)解决问题 10加3等于多少呢?

用手中的小棒或者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你是怎样算的?

数小棒的方法:先拿出10根小棒,再拿出3根小棒,把10根小棒和3根小棒合起来成了13根小棒,是13。

(说得真棒,谁再到前面来把这种方法说一遍?)指名提问。数小棒的方法:在一捆小棒上面再加上3根小棒。

计数器拨的方法:在计数器上拨出10,在个位上增加3颗珠子,是13颗珠子。

(为是么不在十位上增加呢?因为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位上表示的是几十的。)

往后数的方法:10向后数11 12 13。列成2+13可以吗?怎么计算?(4)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试一试:10+5=□ 10+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试一试: 17-6=□ 18-5=□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2 解决问题

13加2等于多少呢?

用手中的小棒或者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你是怎样算的? 数小棒的方法:先拿出12根小棒,再拿出3根小棒,把2根小棒和3根小棒合起来成了5根小棒,再把10根小棒和5跟小棒合起来就成了15根小棒。

(说得真棒,谁再到前面来把这种方法说一遍?)数小棒的方法:在3根上面再放上2根是5根。

计数器拨的方法:在计数器上拨出13,在个位上增加2颗珠子,是15颗珠子。

(为是么不在十位上增加呢?因为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位上表示的是几十的。)

算式计算:因为3+2=5,所以13+2=15 往后数的方法:13向后数2,13,14,15。列成2+13可以吗?怎么计算?(4)总结:个位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加。试一试: 14+5=□ 3+1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篇6:5 不进位加法 教案

(二)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电子课件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 总第5节)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每班有两名老师带队,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二(1)班学生和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 新授:

1、验证二(1)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5+2=7,30+7=37没(3)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5根+2根=7根,30根+7根=37根。(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是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探究:

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名学生? 要求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自主,就是求两个班的总人数,用加法计算 师:怎么列式? 指名列式,探索

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巩固: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 24+63= 46+53= 62+17= 35+24= 3+84= 43+40=

拓展延伸:

1、第15页第3题

2、数学医院:

17+20=19 50+26= 42+3=72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1、黄冈小状元第7、8页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 35+2=37 35+32=67 教学反思:

上一篇:向孟子学习长寿之道下一篇:肺和呼吸参考教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