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泰集团招聘信息

2024-04-27

伊泰集团招聘信息(共4篇)

篇1:伊泰集团招聘信息

企业原本的制造环境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这样一种新的环境下,与传统的生产过程相匹配的成本管理的计量与控制以及相关的一些会计政策和准则、业绩评价的等成本管理的会计理论准则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相关理论必须要变革。会计它自身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及时的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为企业所用,为企业管理人员做出有效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标准成本法实在20世纪初产生的,通过将成本的前馈、反馈控制结合以及核算功能结合,从而实现控制成本和考核业绩的目标。其在我国内的各企业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并且效果良好。但是近年来,随着企业自动化的发展,其缺陷逐渐显露出来。而兴起的的作业成本法对生产过程中的硬件环境要求太高,并且它的核算工作量又太大,不能有效地提高成本信息的作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伊泰集团成本管理的创新研究,来给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利的探索。

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成本信息是企业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并为企业的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而国内对于这两种成本法研究的结果却是少之又少。而内蒙古伊泰集团将二者的结合,并且带来经济效益的创新之举,不但给我们国内的成本会计的理论界开创了一片全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给成本会计的实务界带来了一个新的天地。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在加入wto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当然也有了更多的机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我国需要一套完善的理论来支持企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国内对于这两种成本法结合并应用到实际中的理论不完善,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许多研究成果只是注重于简单的计算,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不能很好地支持实务业的发展。内蒙古伊泰集团的这一创新,有利于创建我国企业现代的生产经营模式,并且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篇2:伊泰集团招聘信息

——内蒙古伊泰集团发展报告

2006年08月16日 赵云丽 张瑞珍/文

1988年,鄂尔多斯高原之子张双旺仅凭借5万元开办费起家,创立了伊泰集团;经过18年的辛勤经营,如今,伊泰集团总资产已经超过了50亿元,成为一个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铁路运输、生物制药多元互补的产、运、销体系化运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就见证了这一切。

张双旺说:“我对鄂尔多斯这座城市的贡献、对鄂尔多斯父老乡亲的贡献,犹如一滴水汇入滔滔黄河,可谓微不足道。但它对于我来说,几乎是塑造了我的整个生命,也就是说,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离开了这片养育我的土地,我便什么都没有了。”

使命为旗

这是一片丘陵荒漠交织的贫瘠土地!这是一片英雄和神话辈出的神奇土地!这里是粗犷不羁的野生植物放纵根须的地方,没有江南的细雨迷蒙、柳绿嫣红,这样的土地注定只能生出万丈豪情和沧桑英雄,于是独贵龙运动、鄂尔多斯风暴进入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这是一片被汗水和泪水浸透了的土地,似乎每一滴泪水和汗水都蕴含着无限的能量,滑落进入这片土地,土地就变了颜色,滚烫的可以燃烧;于是,这里变成了煤的海洋;于是,这里又孕育了中国能源领域的一个神话;于是这里又掀起一场新的鄂尔多斯风暴。九曲黄河蜿蜒而过,无定河静静的流淌。这里孕育了人类最早文明之一——河套文化。在人类的又一个崭新世纪,这里又在弘扬一种伟大的精神和信仰。

1988年,鄂尔多斯高原之子张双旺仅仅凭借5万元开办费起家,创立了伊泰集团;经过18年的辛勤经营,如今,伊泰集团总资产已经超过了50亿元,成为一个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铁路运输、生物制药多元互补的产、运、销体系化运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就见证了这一切。

自荒芜中崛起、在风雨中历练,饱尝伤痛而成功、成熟的伊泰集团,视野更加宏大了,把一个企业的辉煌和未来,都倾注在世界性的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能源战略项目——煤转油项目上的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智慧,更需要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

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伊泰集团董事长张双旺,似乎从来就不缺少这样一种心。18年间,集团累计向国家缴纳利税26亿元,为教育捐助2000万元。2005年,一次为鄂尔多斯市建设医院捐助5000万元。对此,张双旺如是说:“我对鄂尔多斯这座城市的贡献、对鄂尔多斯父老乡亲的贡献,犹如一滴水汇入滔滔黄河,可谓微不足道。但它对于我来说,几乎是塑造了我的整个生命,也就是说,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离开了这片养育我的土地,我便什么都没有了。”

从他举起右手庄严宣告生命信仰的那一刻起、在他下海办起了不是国家投资的“国”字号公司那一刻起、在他宣告伊泰国有股退出但依然要践行“四个不变” 那一刻起,他就用自己的言行来诠释着自己生命的最高价值取向。如今,张东海接过了父亲的事业,也传承着这样的信仰和精神。

这是一种神圣的使命。作为中国企业500强、全国煤炭百强(第23 位)企业、铁道部百家大客户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地方煤炭企业,2004年,伊泰集团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到2010年煤炭产销超过5000万吨的重点企业;2004年8月,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骨干企业之一。

于是,把荣誉看成使命、看成期盼、看成责任的伊泰人,跟随着张双旺这个老共产党员,走向了另一次风雨涅槃的征程;于是,“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工厂奠基仪式”上的掌声如约响起。

在广袤的高原上,如纯银一样清亮的掌声给了张双旺和所有伊泰人,给了中国,也给了远方的我们。踏着五月原野的芬芳,举起浓香四溢的奶茶,我们走进了伊泰,走近了一个高原之子的生命传奇。

第一篇 生命的抉择

张双旺认为,要改变鄂尔多斯高原的面貌,最大的任务就是要改变高原经济落后的面貌。没有经济的发展,古老的鄂尔多斯高原永远不能走出苦难的身影。

1988年,正是共和国改革浪潮初涌,鄂尔多斯高原经济升腾的前夜。

这一年,张双旺已过不惑之年,在共和国黎明前的黑暗年代出生、鄂尔多斯高原长大的他,在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中成长成熟起来了,从最初的皮革厂学徒工,凭着才干和勤奋努力,成了一名国家干部,先后担任过杭锦旗人委干事、旗委办公室主任,独贵塔拉乡党委书记。此时他已经担任伊盟乡镇企业处副处长3年,一条仕途的光明前景正在张双旺的脚下铺就开来。

在人们都在享受着机关一杯茶水、一张报纸的安逸与安稳时,张双旺却不安起来。在这个和经济变革关联最为密切的岗位上,睿智的张双旺敏感地捕捉到了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一阵阵春风。他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正在共和国的胸腔中酝酿。中国,正在面临着一个崭新的世纪。

张双旺陷入了苦苦的思索:到底是什么最能接近自己的终极理想?他知道,当他在镰刀斧头旗下庄严举起右手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一个伟大的事业。一个立誓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共产党员,自己是否能够切切实实地为更多的人带来幸福的生活?

站在广袤的鄂尔多斯草原上,张双旺张开了双臂。第一次他发现自己和这片土地贴得如此亲近。那些童年时青青的草根气息,至今仍然回荡在他的牙床上。是的,在最苦难的岁月里,就是这片贫瘠的土地用自己的最后一片草叶养育了他。

市场经济的浪潮涌动,一个鄂尔多斯之子,该作出自己最神圣的选择。

经历过深重苦难的张双旺,看到的是切切实实的民生。一个崭新的想法在他坚韧的内心里萌动,他认为,要改变鄂尔多斯高原的面貌,最大的任务就是要改变高原经济落后的面貌。没有经济的发展,古老的鄂尔多斯高原,永远不能走出苦难的身影。

张双旺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辞官下海!创办企业!一边帮助政府消化超编人员,一边痛痛快快地为家乡干点实事。

一石激起千重浪。张双旺的“轻举妄动”激起了强烈反响。几乎没有人能理解这一行为的合理性,更不用说预见到他将开创的奇迹般的未来。在80年代的内蒙古,他能听到了只能统统是反面意见:有人嘲笑他太傻、有人讽刺他想出风头,也有人好心地提出了忠告:伊克昭盟产业基础薄弱、资金匮乏,这会儿白手起家搞企业,风险不言而喻!改革之初,盟里领导曾经出面做工作让机关干部创办企业,拿出许多优惠条件,也没人揭榜。

张双旺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风险。

无论是忠告,还是讥讽,他都只有报之一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困难大、风险大,但是他的决心更大,他向当时的盟委领导夏日坦言自己的雄心:不管成大事、成小事,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干事,这才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共产党员应该选择的充实人生。

听完张双旺的登门陈述,早就对张双旺的能力和成绩洞若观火的老领导夏日,对他的大胆决定颇为赞赏,但他又十分清楚张双旺面临的现实困难,于是给张双旺定下了目标:只要不垮台,自己能养活自己,分担财政负担,就是成功。如果能上缴一些利润,就算做出了贡献。

一席话,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了张双旺的心田,也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领导出于殷切关怀而设置的最低目标,使张双旺对前程的艰险做出了足够的估计,而领导明确支持的态度更加坚定了张双旺一往无前的信念。他知道,时不我待,生为鄂尔多斯的儿子,自己不能让这沉默的高原等候得太久。

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张双旺也从没有绝望过。这似乎是他的特质,也是他的宿命。1988年3月3日,对于40多岁的张双旺来说,是生命中的一次重大抉择。在盖有7个大印的《聘任承包经营合同书》上签下了自己名字的同时,彻底改变了他和一大批人的命运。也就是从这一天起,张双旺卸去了一切政府专职,走上了自己的产业报国之路。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一个名叫伊泰的企业诞生了。

从政府得到的最实际的支持:5万元事业开办费以及有偿借给公司的40万元经营活动资金。张双旺带领着21名乡镇企业处的行政超编人员走向了鄂尔多斯高原。

没有资金、缺乏人才、渠道不畅、经验匮乏,茫茫的草原上,谁也不知道风是朝哪个方向吹。那个料峭春寒的季节里,一切都让人觉得寒气逼人。

张双旺决心以实业兴高原。然而,创办什么样的实业,却着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鄂尔多斯,一片交织着丘陵、荒漠与草原的贫瘠土地,属我国北方老少边穷地区。没有沿海经济的地理优势、没有江浙经济的技术优势、没有浦东经济的人才优势,然而,鄂尔多斯却有资源优势。

是的,资源。在高原贫瘠的故土深深的地层下面,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这片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含煤面积竟然将近6万平方公里,占到总面积的70%,煤炭预测总储量为7630亿吨,现探明储量为1496亿吨,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5%。

这里,堪称鄂尔多斯煤海。

煤!张双旺和王子珍、王子清、葛文华、连广明等组成的企业领导班子的目光都在那一刻不约而同地锁定了鄂尔多斯的乌金。鄂尔多斯的煤最终将燃烧在哪里?伊泰的市场在何方?相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尚欠发达的工业水平来说,伊泰潜在的煤炭生产力将显得极其庞大,区内根本不存在相应的煤炭消费能力。伊泰优质煤的销路显然应当放眼到高原之外——国内经济发达城市、沿海开发地区,甚至在国门之外!

他们将目光盯准了煤炭运销,作为公司主营业务,张双旺亲自挂帅。但是,这闪光的乌金又将如何输送到高原以外的世界去呢?

一个惊人的事实摆在眼前:建国40多年来,国家对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从未列出过煤炭调运计划,铁路、公路等运输部门根本不具备成熟的外运能力。

对于襁褓中的伊泰来说,这几乎是一个无法迈过去的坎儿。

张双旺跑遍了所有的部门,求爷爷、告奶奶,请求煤炭外运计划,得到最有诚意的答复是:等等吧。

面对仅有的5万元钱,等待就意味着死亡。为了尽快地积累资本,公司各方人马各显神通,多个项目同时展开。

第一个项目是开办砖窑,由张双旺的弟弟张满旺负责。张满旺以前在杭锦旗建筑公司任经理,为协助哥哥毅然辞去工作来一起创业,开砖厂对于他来说是行家。初期,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可由于一个民工违章操作造成重伤,花去3万元医药费,迷信的流言蜚语不胫而走,砖瓦厂夭折了。

第二个项目是开挖小煤窑,由副经理连广明负责。由于矿址选择失误,4个月一无所获,白白支出了3万多元。

第三个项目是开办大理石厂,由李建国负责。由于市场的突变,大理石市场一落千丈,辛辛苦苦做的一切工作付诸东流,盖到一半的厂房也被迫停工,结果以损失了两万多元告终。

第四个项目是公司与一个药材商合伙经营黄芪,当时正赶上好时候,张双旺看准时机准备抛售,可是合伙人觉得不到时候,结果在短短的4个月,由原来能挣10万元到最后却赔了近8万元。

面临着四面楚歌,想到盟委、盟行署对自己的信任,望着一双双同甘共苦的弟兄们期待的眼睛,张双旺心急如焚。

在一个不眠之夜,往事一幕幕浮现在张双旺的脑海。对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张双旺来说生命中有太多的磨难坎坷了,但也许是宿命、也许是天性的执著,他每每都能遇难成祥。15岁的张双旺当学徒工的当年就赶上全国性职工减员,正当他打起行包准备离开时,非亲非故的领导挽留住了他,是他的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也更坚定了他脚踏实地做人的准则。1959年春天,16岁的他忘我的工作获得了更广泛的信任,得到了去内蒙古轻工业学校学习的机会,这对因贫困被迫中断学业却从没放弃对知识渴求的张双旺来说,又是一次坚定付出后的意外丰厚回报。1966年2月,他被党组织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那一刻起,引领他人生的就不仅仅是朴素的善良和对故土人民的情感,更有了坚定执著的信仰。时隔一年,凭着党性和良心做事的张双旺因不愿意拿出整人的黑材料,没能逃脱文革的浩劫,6个月零7天的铁窗炼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和蹂躏,在黑暗的禁闭生活中,他惟一能正常进行的就是思考。张双旺夜以继日地冥思苦想,重新审视时代、审视人生、审视招摇于世的是是非非,在苦苦的思考中坚定了他那颗追求真理的心。当张双旺被放出幽暗的关押室时、当文革的逆流开始被逐渐疏导、社会秩序重经整饬、人们重新开始了正常的生活时,当他拖着一条几近残疾的腿迎向光明时,他知道自己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热情萌动的莽撞青年,他已在这场**中默默地完成了一次灵魂的蜕变。信仰在共产党员张双旺的心里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张双旺从没有绝望过。这似乎是他的特质,也是他的宿命。张双旺的那股坚韧劲又上来了。那是和鄂尔多斯草原的石头一样坚韧的性格。

张双旺要挑战高原落后的经济基础。他不肯等待,更不能等待。

伊泰等不起,那些跟着自己拖家带口的汉子们等不起。此时,共和国国民经济已开始高速发展,国家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需求剧增,国家也等不起了。国家财力有限、运力不足,为此铁道部出台了政策,鼓励企业购买自备车皮。

张双旺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重大决策:伊泰公司要购买火车皮!一个创业半年、捉襟见肘的年轻企业,竟然要自己买火车皮?!有人说,张双旺是异想天开,简直像是天方夜谭!事实也证明了别人的担心不无道理。

奔波协调、筚路蓝缕的工作多数要由张双旺自己来承担。政策行通,世事难办。为了购买自备火车皮,东胜市、伊克昭盟、呼和浩特、自治区,能去的地儿张双旺都去了;领导、同事、亲戚、熟人,能找的关系张双旺都找了。明拒婉拒、障碍万千,张双旺都咬紧牙扛着。在他的字典里没有“知难而退”这个成语。

也许命运总是眷顾一些不服输的人,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许是他40多年人格积淀的魅力,吉人自有贵人助,最终,张双旺奇迹般地为伊泰申请到了购置10节车皮的通行证。

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要在短短的6天时间内为买火车皮奋斗出70万元“巨资”,奇迹又一次被创造。

1988年8月18日,伊泰公司购置了10节火车皮,开赴乌海火车站。然而,更大的困难却在后头。伊泰自购的火车皮没有户头,未列入计划,根本不具备经营资格!

如果是这样,不仅伊泰的运输问题无法解决,而且购买火车皮的70万元也将有去无回。命运就是这样给襁褓中的伊泰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今天再回首,这一天,才真正奠定了伊泰的煤炭主业地位,也在这一天,伊泰开始立足于漫漫铁路线。

张双旺不得不开始了又一次四处游说。8月18日当天他就去找乌海铁路站,回答说办入户需要到包头分局,他一刻也没有停息,连夜赶往包头,由于正赶上修路施工,车子在路上走了一夜,一大早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到后,得到的答复是也办不了。他转身上了车又赶往呼市,呼铁局和经委也是爱莫能助,但是他得到了一个确切消息,自治区主席布赫到了伊盟调研,这如同黑暗中的一道亮光,给他带来了一丝希望,他立刻冒着瓢泼大雨赶往东胜,此时对于张双旺来说哪怕是一丝丝的机会和可能他都不会放过。回到东胜已是凌晨3点,他什么也顾不上,连夜敲响了副盟长王玉真的家门,王玉真原来是张双旺的老上级,非常了解他的为人和执著,很想能帮他一把,他答应天亮后找机会一定把他的情况向主席汇报。作为自治区的主席,需要处理的大事太多了,伊泰当时只是一个小不点,可智者之间往往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睿智坚忍的高原汉子,深深地打动了布赫主席。高原,就需要这样热情如火的、一心带领着群众奔向现代化的领头人,他当即吩咐刘珍秘书长:“给呼铁局说一下,要么不给他们解决车皮,既然已经买了车皮,就应该让人家跑运输嘛。”几句话像一道曙光豁然擦亮了张双旺疲惫的眼睛,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呼市和包头办完了相关手续。

经历了整整3个不眠昼夜,1988年8月20日,伊泰的10辆自备车上线了。那是个令创业者们欢呼雀跃的日子,也是伊泰里程碑的日子,今天再回首,这一天,才真正奠定了伊泰的煤炭主业地位,也在这一天,伊泰开始立足于漫漫铁路线。已经担当起伊泰集团副总经理的李成才说起这段历程,依然捏着一把汗,“当初没有拿下自备车的同类企业随后都纷纷被挤出了煤炭运销行业,没有自备车上线,就没有伊泰的今天。”当年伊泰即发运煤炭1.9万吨,盈利27万元。这27万元是那样的沉甸甸!这是今天17亿元利税的第一块坚实基石!

乘胜前进,伊泰人所向披靡、斩获甚丰。

开局得胜,军心大振奋。张双旺和创业者们的理想当然不是仅仅养活自己,他们知道不增加车皮企业就难以做大。他们又开始全力争取车皮上线计划,把所有的利润又投入到购买车皮上,把想尽一切办法筹集到的资金也都投入到购买车皮上,两年内又购置了206节车皮及40辆卡车,3年内开通了4个煤炭转运站以及5个联营煤矿。

伊泰的市场日益壮大,1989年创利税达436.99万元。次年,张双旺挥师南下,将市场由华北拓展到华东,年创利税一举达到1584.5万元。短短3年间,从5万元起家,发展到利税过千万元,伊泰成为了鄂尔多斯高原的支柱企业。

乘胜前进,伊泰人所向披靡、斩获甚丰。1991年,公司创利税2181.51万元!

1992年,第一轮承包5年合同到期了,伊泰各项指标全面再创新高,外运煤焦90.7万吨,销售收入1.5亿元,创利税3100万元,全面超额兑现了承包合同。

伊克昭盟委发文,宣布伊盟煤炭集团公司成立,同时与乡镇企业处、煤炭工业管理局脱钩,成为无主管单位,直属行署领导。

第二篇 大鹏一日同风起

伟大的企业家和平凡企业家的差别往往就在这里:平庸者易于自足,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者才能最终成就其伟大。

登高者自迩。在激动人心的成就面前,张双旺没有飘然自傲。

伟大的企业家和平凡企业家的差别往往就在这里:平庸者易于自足,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者才能最终成就其伟大。

张双旺的眼光永远投射得更远,胸怀永远谋划着未来:鄂尔多斯号称煤海,但煤炭资源毕竟是不可再生的,煤海终有一天会枯竭。如何才能增强伊泰的抗风险能力?高原的大业难道只在煤炭吗?伊泰是时候探索自己新的发展之路了 伊泰需要第二次创业。

不少成功的企业家都深谙未雨绸缪的战略。然而最成功的企业家不仅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更要有准确定位未来的能力。张双旺提出了进军水泥业的建议。他认为,伊泰人的二次创业,应该立足于高原,扎扎实实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应把握时代脉搏,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轨。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建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鄂尔多斯在煤炭资源之外,还有丰富的优质水泥资源。

张双旺为伊泰做出的,仍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抉择。伊泰要高起点进入水泥行业,兴建一个现代化的水泥企业。这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还需要全新的技术乃至全新的经营理念。

犹如一个跳高运动员,张双旺喜欢每一次都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冲击,而且似乎每一次冲击的,都是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不可能的高度。

优秀的企业家总是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1994年6月10日,蒙西荒漠肃穆端庄,张双旺豪情满怀,挥锹洒下一培奠基之土。伊泰集团与韩国黄海开发贸易株式会社共同投资建立的蒙西水泥有限公司破土动工,伊泰人一步跨出了茫茫煤海,走上企业多元化发展大道。

张双旺认为:蒙西是煤炭产业的一个重要补充,它应该走一条避免传统产业弊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这便是提高知识含量,向高新技术领域进军之路。

蒙西自创业伊始就从美国全套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控制系统,生产高标号、超低碱水泥,其科技含量全国罕有。科研与技术创新方面,蒙西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1997年至2001年,蒙西的科研成果就达13项,其中省部级奖5项,获国家火炬计划3项,获国家新产品计划11项。

短短数年,蒙西跨入了中国水泥行业的前15强!

蒙西,凝聚着张双旺无尽的心血,更寄托着他无尽的期望。

直到准东铁路已经带给伊泰巨大效益的今天,副手们谈起这决策时还在感叹它在伊泰历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也在敬佩张双旺的胆略和智慧。

已经是令很多人眩晕的高度了!

但在张双旺举起右手向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天,他已经是信仰在胸、使命在肩了,为此他不能停步。

1994年,蒙西水泥刚刚动工,张双旺又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修建准东铁路!建议一提出,就在领导班子内部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大部分人认为,修铁路那是国家的事,至少也是神华那样的特大国有企业的事,我们修铁路风险太大了,甚至可以说是把钱往水里抛。

张双旺已经是深思熟虑了。他力排众议,提出修建准东铁路,这是企业大发展的契机,势在必行。在立项前,他又果断拍板,投资600万元,委托铁道部第三设计院进行设计。有人说这纯粹是蛮干,修铁路要国家审批立项,不能立项600万元就打了水漂,但张双旺势在必得。随后原国家计委在审批众多项目时,因为准东铁路的准备工作做得充足成熟,很快便给与了批复。直到准东铁路已经带给伊泰巨大效益的今天,副手们谈起这决策时还在感叹它在伊泰历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也在敬佩张双旺的胆略和智慧。张双旺自己说起来却是举重若轻:这着棋是险棋,也是可以满盘皆活的妙棋,伊盟煤炭发展的瓶颈就是运输,有了铁路我们就把握了煤炭的生命线,就可以参与更广大的市场竞争,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它的风险却是可以控制的,企业不致为此满盘皆输,我们那时已经有实力承受这其中的风险。这正是我们企业发展道路的总结,也是企业的精神和特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抓住机遇,永远向前”。一脉相承的是,8年后,当伊泰有了更强大的实力时,担当起了煤基合成油先锋。

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1998年11月8日,总投资30亿元的准东铁路破土动工,其中一期工程投资7亿元,铁路全长72.66公里。

2000年12月16日,“呜!”一声长鸣,满载优质煤的第一列专列徐徐驶出薛家湾站,准东铁路一期工程比计划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它的建成通车可以缩短煤炭气运里程115公里,每吨节约运费20元,目前已实现年运量1000万吨以上,每年可节省运费1.2亿元。而它带来的环保等社会效益更是巨大。

与此同时,伊泰继续不断投入资金自购车皮,公路、发运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展开。到2000年底,伊泰已拥有自备火车皮1878辆,计41列,载重汽车600辆。在京包、包兰、包神、大准铁路线设有8个现代化的煤炭加工发运站,年运输能力达800万吨,在秦皇岛、天津、京唐等港口设有货场和转运站,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锦州等地设有办事处,形成产、运、销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格局和以各港口和办事处为中心连接点的市场营销网络。

伊泰的火车头从高原呼啸而出,势不可当!

新体制带动了新机制,伊泰启动了一套崭新的成本运营控制模式,实行管理与开采分离,伊泰生产的原煤成本比旧体制下生产的原煤成本下降了40%。

上世纪90年代,经济建设已经再无争议的成了共和国建设的中心。

鄂尔多斯,这片地处偏远的高原却率先领悟了其真谛。鄂尔多斯市政府的廉政与开明极大激发了经济的大发展。一时间,伊泰、鄂尔多斯羊绒、伊化三家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鄂尔多斯高原经济的崛起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社会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开始在全国企业中展开。这是一场从体制上反思企业发展的变革,政府无疑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政府做媒的企业融资上市工作也开了先河。

1995年,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政府成立了上市领导小组,力推3家企业的上市工作。当时牵头国资局工作的副局长田尚万进入了领导小组开始推进这项工作。上市,那个年代并不被更多的人看好,许多人认为那些争相上市的往往都是些潜在亏损的企业,像伊泰这样效益好的企业,为什么要去上市把利润分配给股民呢?也有人说,现在中国的股市前途未卜,万一有个不测风云,风险太大了!

不过,从来敦厚处事的张双旺却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伊泰集团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的发展资金,同时,伊泰的体制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扩张的一个瓶颈。纵观世界知名大企业,哪个不在一定发展阶段通过上市融资进行资本运作?在他看来,上市不仅能实现规模的裂变、迅速提升企业品质与实力,而且,这不仅关系到伊泰一己之发展,还将会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活化,推进煤炭产业的腾飞。

几多思索,几多徘徊,张双旺率先表态:顺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潮流,让伊泰上市!1996年6月8日,伊泰股份有限公司筹委会成立,伊泰上市拉开序幕;

1997年8月2日,由伊泰集团独家发起的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7年8月8日,上海市证券交易所,自治区原副主席云公民与张双旺共同为“伊泰B股”鸣锣开市。

伊泰作为“中国煤炭第一股”在上交所挂牌交易,首次发行16600万股,发行价为0.4073美元,折合人民币3.377元,共募集资金5.6亿元。

上市第一天,以0.466美元上市开盘,以0.470美元收盘,高开高走,成为上海B股市场的瞩目焦点。

伊泰的成功上市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效应,引动了煤炭产业的一轮上市风潮。今天看来,对于伊泰来说,1997年的确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次近乎完美的改制,不仅解决了伊泰集团急需的发展资金,而且在体制和人才上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张双旺一同完成上市大业的田尚万,随着频繁的接触,被张双旺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深深吸引了,也看好了伊泰的发展前景,毅然辞官,担起了股份公司董事会秘书。已是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的田尚万今天依然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在这里找到了他人生广阔的舞台,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的担当着重任。张双旺说:“股份公司是个新事物,新公司,要交给年轻人来做。”于是,一批年轻有为的人才走向了领导岗位,张东海、李成才、祁文彬分别担当起了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这为之后的领导队伍调整打下了基础,更让企业在即将到来的那场煤炭市场低谷和企业内部的动荡中稳如磐石。

新体制带动了新机制,伊泰启动了一套崭新的成本运营控制模式,实行管理与开采分离,伊泰生产的原煤成本比旧体制下生产的原煤成本下降了40%。在开放性竞争环境中,这种成本优势很快地巩固了伊泰的竞争地位。与之相伴的是劳工制度上的累累硕果。以伊泰如此宏大的规模,至少应有职工2—3万人,而伊泰事实上只有2000多人,其中机关人员只有76人。精兵简政,这是延安的传统,也是伊泰屡试不爽的管理法宝。

与会专家认为:伊泰,是煤炭工业的一面旗帜;而张双旺,则是高擎这面旗帜的最具中国风骨与东方智慧的企业家。

1998年12月,时值隆冬,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却是一派春风荡漾。

这里正在举行伊泰集团发展经验研讨会。几十位领导和知名专家、教授聚济一堂,共议伊泰集团创造的市场成就。累累战果、惊人业绩,令观者颔首、听众服膺、学者称奇,大家在充分肯定伊泰经验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张双旺身上。

与会专家认为:伊泰,是煤炭工业的一面旗帜;而张双旺,则是高擎这面旗帜的最具中国风骨与东方智慧的企业家。

北京大学国有企业改革课题组围绕“张双旺现象”展开了调研,十几位专家对伊泰的成长记录和张双旺的经验事迹进行了深度探讨,形成了厚厚的一份伊泰集团发展调查报告。在大会上,张双旺举重若轻,谦和镇定,他简洁回顾自己的奋斗经历,并归纳出了3条心诀和与会专家们分享。他说,可以这样来阐释伊泰的发展思路:其一,坚持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方针,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其二,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效益闪光点”;其三,改革用工结构,减人增效,向管理要效益。这些看似平凡的经验,却字字千钧,字字来自于真刀真枪的实战拼杀。和许多成功的企业一样,伊泰集团也是一路风雨,一路坎坷。

伴随伊泰集团的发展过程,有一半时间遇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两个重要转折:一是长期困扰社会的商品短缺现象历史性的结束,市场上的主要工农业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煤炭堪称过剩之最。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资源经济向高科技经济转变。其时,全国面临空前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领域层出不穷的新突破,使技术领先者在市场争夺中抢得了更多的先机。新产业的不断崛起使旧产业面临转移的挑战。作为传统产业,煤炭行业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1997年,潜伏已久的煤炭行业危机日益显露。伊泰集团陷入巨大的困境,煤价下跌,市场销售不旺。伊泰人从创业伊始就苦心经营的“以销定产”战略也面临重重危机。1998年,市场疲软的煤炭业再次遭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击。几乎是与此同时,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袭扰了中国,全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而煤炭行业首当其冲。在困难的刺激下,煤炭市场出现了压价倾销、无序竞争等不良局面。价格体系的不合理、煤炭运输铁路基金收取失当、煤炭行业税金过高等,都成为阻碍煤炭行业脱困的重要原因。而在煤炭企业内部也面临重重危机,冗员充塞,人浮于事,使得企业包袱过重。不合理的劳工结构成为企业内部出现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据统计,仅1998年前三个季度,国有重点煤矿累计亏损375.5亿元,比1997年减盈增亏43.3亿元,亏损面高达91%。

1997年以后煤炭产业的三年困难时期,如同一炉三味真火,凭着三条市场中历练出来的经验,伊泰集团尽显风流,逆势上扬——

1998年,伊泰集团实现了10375万元的利税额。1999年,伊泰集团实现利税额11902.25万元。

2000年,实现利税额11224.43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4004万元。在1998年到2000年国有企业“三年脱困”时期,全国煤炭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进入了最困难时期,然而,伊泰却在全行业亏损中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大发展,其优良的业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创新,企业总体经营形势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瞩目和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煤炭工业的一面旗帜”。

第三篇 沧海横流

张双旺知道,作为掌舵人,此刻他必须把稳这航舵。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没有什么能动摇他的信仰。

2000年,新千年的新时光来到了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上。

历经了风雨之后,伊泰和高原一同迎来了新世纪的彩虹。然而,正当张双旺踌躇满志地筹划伊泰集团的新世纪方略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

2001年5月,一场始料未及的“解体”之变,使在煤炭行业困难时期依然高歌猛进的伊泰集团驶入了一片险滩。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11月5日,伊泰投入7.6亿巨资建设的占有近95%股份的蒙西水泥有限公司从集团分离出去,企业实力大减,高管层人员离开过半,伊泰大伤元气,面临着四面楚歌的险境。

历史又一次将张双旺推向了风高浪险的端口。蒙西凝聚了伊泰人近10年的心血,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精力。即使在最困难时期,集团上下也是节省资金保蒙西,为了吸引人才,集团公司卖掉了70辆小车,5年多没有改善办公环境,就连办公桌也是修修补补再用,而蒙西的花园、体育场、专家楼、招待所、办公场所、职工食堂、宿舍完全都是一流的。张双旺曾动情地说:“我们对待蒙西,就像一个母亲对待他的儿女一样,除心脏以外,其他的都掏出去了。”

在蒙西刚见效益之时,却带着张双旺和全体伊泰人对未来的宏大构想和美好期望决然而去,这对张双旺和伊泰人来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这对伊泰集团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也是史无前例的。一时间,人心涣散,风雨满楼。伊泰这艘巨舰在险浪中飘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张双旺知道,作为掌舵人,此刻他必须把稳这航舵。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没有什么能动摇他的信仰。他理智而平静的表了态:“蒙西从伊泰分离出去了,但蒙西还在高原,还归政府管,还能为鄂尔多斯老百姓做贡献,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伊泰受点影响不算什么,我们服从政府的安排。我希望蒙西能建设好,发展好。”

我们可以猜想这平静的背后是怎样的汹涌,我们可以感知这理智之中蕴涵着怎样的情怀。

或许我们可以从他曾写过的一篇抒情散文《我爱鄂尔多斯》感知一瞥,其中写道:“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鄂尔多斯你就是我的敬亭山。”那是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情。此刻,这份情已经变成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义不容辞的使命。

伊泰的事业不能垮,伊泰还要大发展,伊泰要借此轻装上阵。

于是,伊泰改制顺势而行。5.3亿元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员工全员持股,转换身份。2001年11月15日,1000多名伊泰干部职工齐聚伊泰集团大礼堂,气氛压抑而凝重。两件事压在职工的心头:一是蒙西分立之痛,二是企业改制和职工身份置换,传统的国企铁饭碗观念还占据着多数职工的心头,此刻他们要丢掉这“铁饭碗”了。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端坐在主席台上的张双旺,十几年风风雨雨的经历,干部职工已经自然把它当作了主心骨。张双旺一如往日的镇定自若地发话了,他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向职工陈明了蒙西分立带给伊泰的损失,坦诚地向职工交了家底,从企业宗旨和战略方向高度提出了企业今后的发展思路。职工们看到,改制,让大家真正的成了伊泰的主人,改制将带给企业新的生机。职工们的心一点点温暖起来了。希望重新在心底升起。

旋即,“四个不变”治企原则提炼而出,即:坚持和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集团公司党委是领导集团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不变;坚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坚持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尊重广大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宗旨不变;坚持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做贡献的指导思想不变。

张双旺动情地说:“企业改制了,我们依然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无论何时,我都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管走到哪一天,共产主义都是我此生不变的信仰!”

这不是几句简单的口号,它是伊泰曾经的历史,也是伊泰未来的现实;它是张双旺和每位伊泰人的精神信仰,灵魂皈依;它已融入了伊泰的呼吸,融入了伊泰的血液;它是灯塔,是旗帜,照亮伊泰今后的漫漫长路。

张东海根据公司党委董事会的决议,提出了“工业总产值三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经受严峻考验的伊泰人,将以挥血洒泪的苦战奋斗和一往无前的开拓创新再度坚强地崛起。

也就是在最艰难的2001年,已经在伊泰经历了10年历练的张东海走上了伊泰股份公司总经理的岗位,一批年轻人也脱颖而出,众力一起撑起了伊泰的天空。

张东海上任伊始就一头扎入基层。他感到,干部职工们因为蒙西分立而情绪低沉。天靠气托着,人靠气活着。伊泰需要鼓足士气。他根据公司党委董事会的决议,提出了“工业总产值三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经受严峻考验的伊泰人,将以挥血洒泪的苦战奋斗和一往无前的开拓创新再度坚强地崛起。

蒙西分立,社会舆论也是纷纷扬扬。这时企业生产经营容不得半点松懈。张东海带领年轻的班子开始了市场征战。张东海提出,要以质量、品牌建设促进市场开拓。伊泰开始增加了对市场产品研发的投入,加大科技投入与开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公司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将煤炭分为电力、冶金、化工、高炉喷吹煤、造气煤、民用煤,并通过配煤满足用户的新需求。这些举措使用户获得了好的效益,而伊泰也在行业最紧张的时期,拥有了上电、宝钢等一大批稳定的优质客户。一时间,“伊泰洁净煤”响遍大江南北,在宝钢原料采购评审中获第二名,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在外拓市场的同时,一场触及企业灵魂的内部改革也同步展开。压缩机构,精兵简政,干部人数由原来的473人精简为214人,精简下来的人员全部充实到生产一线;狠抓管理,挖潜增效,2001年,张东海出任总经理的第一年,仅成本管理一项就增收1200万元。张东海主持制定的“生产经营单位经济责任考核办法”把管理提上了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的新高度。

张东海以其宏大的视野和扎实稳健果敢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伊泰人的广泛信任。他与祁文彬、李成才几位副总密切配合,上任一年,就创出了伊泰股份历史上的一个新高:2002年,完成销售收入14亿元,利税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过半。

伊泰生龙活虎,活力四射。他们依然没有忘记肩上的使命。“四个不变”是引领他们不断前进的航灯,也是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

2002年12月,伊泰集团与赤峰市委市政府宣告:伊泰丹龙药业公司正式成立!伊泰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并购赤峰丹龙药业。这是伊泰集团向高科技生物制药领域迈进的重要步伐!在企业重振的最关键时期,与其说多元并举的战略有效地改良了伊泰的产业结构,不若说张双旺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带动鄂尔多斯高原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广大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正是伊泰“四个不变”的企业最高价值取向。

此前,伊泰生物高科公司已经相继开工了8个单项工程。1997年,处于低谷的伊泰,仍然出人意表地以超前的意识和战略性的眼光,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神农高科技有限公司,在“梁外甘草”的产地杭锦旗开辟甘草基地。

这一决定比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要足足早了2年。

张双旺敏锐地注意到,要投身绿色产业,挺进生物工程,开发甘草种植与加工项目,利用高原特有的条件与资源,不仅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更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是张双旺多年战略决策的重要标准。那是一个与他的信仰相关的标准。多年之后,他用朴实的语言解释自己的选择:只给自己带来好处的钱,不能挣。

自东汉以来,鄂尔多斯高原的杭锦旗就以盛产优质甘草闻名于世。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杭锦旗甘草的保存面积逐年下降。在张双旺的带领下,伊泰人顶风沙、抗严寒、用3年时间建成了32万平方公里的甘草基地。

由于伊泰集团雄厚资金的支持,基地由高标准围栏维护,有喷灌覆盖,水、电、机、田、林、陆配套,草、灌、乔相结合,甘草基地的建设起到了防风固沙、绿化沙漠、恢复生态的作用。可以说,张双旺率领伊泰人向甘草的进军,挽救了这一濒临枯竭的资源。

此时,这副担子落在了曾经大江南北厮杀在煤炭市场的祁文彬肩上。在建设原料基地的同时,他开始积极进行了甘草开发利用的科研活动。先后与华东师大、上海食品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沈阳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国内外热衷于甘草开发利用的专家、教授纷纷加盟伊泰。公司拥有了一支自己的科研队伍和学科带头人,在甘草的开发利用研究上有了重大突破性进展。

到2000年,神农公司已确定规模生产的产品有6个,投产并上市的2个,还有十多个产品正在实验室运作。这些产品,不仅附加值高,而且有的产品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如异甘草素不仅具有防癌抗癌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抗艾滋病毒效果。

依托鄂尔多斯高原的甘草原料基地,伊泰集团进一步在中国工业经济龙头上海成立蒙贝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借助先进经济技术优势,推出甘草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

2004年12月,目前我国装备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全国第一家甘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伊泰丹龙和伊泰药业双双通过GMP认证„„

至此,伊泰人再次成功地进入了生物科学这一全新领域。伊泰的精神是抓住机遇,永远向前。在煤炭运销战线上,伊泰更是斩获颇丰。伊泰的发展已是大路通天。

2002年9月19日,影响伊泰百年基业的又一宏大工程开工了。他们在全国企业中首开先河,投资2.7亿元对准东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这项工程沟通准东铁路与大准线、大秦线的连接,使鄂尔多斯的煤炭直接通过铁路送到秦皇岛港,出口或发往华东地区,不仅大幅降低运费,运力也将从每年6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

2005年4月23日,历时两年,改造工程全线贯通并投入试运营,此时,正赶上全国煤炭市场转暖,一举创下了全国地方铁路建设速度快、投资省、质量好、效益高等多项全国第一。

伊泰的精神是抓住机遇,永远向前。

2004年,全长124公里的呼准铁路动工,经过紧锣密鼓的两年施工,将于2006年10月1日开通试运营。

2005年10月,全长27公里的酸刺沟煤矿专用铁路开工,将于2006年建成通车。

2006年7月,全长66公里的准东铁路二期工程开工,将于2008年建成通车。与此同时,伊泰大举加快自有煤矿建设,400万吨产能的宏景塔一、二、三矿,1200万吨的酸刺沟机械化矿井相继开工,快速推进。在煤炭运销战线上,伊泰更是斩获颇丰。

2003年,铁道部提出有偿回购企业自备车皮。是上交还是保留?这41列专用车皮是伊泰起家的资本。早已独当一面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成才敏感意识到,已经跻身自治区重点企业伊泰,以自己今天的实力和影响力,不会受太大影响,况且,自有车皮的运输能力已经成了伊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执掌大局的张双旺面对年轻人今天的成长一阵欣慰,全权授命:“我就交给你来处理了”。2004年,李成才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争取煤炭运输计划上,付出就有回报,2005年,伊泰集团的煤炭运输计划在国家发改委、铁道部成功单列,公司进入了煤炭企业的“国家队”。截至2004年,伊泰共有国家煤炭运输计划405万吨,这个数字在内蒙古所有地方煤矿已经是绝对第一,2005年,煤炭运输计划以此增加到726万吨,2006年,又一次蹿升到1510万吨。2005年,又跻身铁道部100家运输大客户行列,这是其中惟一一家股份制企业。

伊泰的发展已是大路通天。

随着煤炭市场的节节攀升,新矿井建设和老矿井技术改造已经成为伊泰一项核心工作,张东海清楚地意识到,企业急需一大批专业人才。

几乎在伊泰的每一项重点工程中,都能看到张东海年轻的身影。在水与火的历练中,张东海成长成熟起来了。

2004年6月8日,伊泰集团党委委员和董事会董事齐聚一堂,伊泰的新老交替将在这一天实现。从1988年到2004年,张双旺在伊泰总经理的位置执掌了16年,历经沉浮荣辱,今天,像一位老战士,退出了经营战场,张东海出任总经理。其实张双旺早有退意,他最初的接班人选也不是张东海,但也许是命运的冥冥选择,也许是付出的必然回报,重任还是落在了张东海的肩上。

面对父亲和全体伊泰党政班子成员,张东海真情表白:“我能走上伊泰公司总经理这个位置,有我父亲严格要求和德高望重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通过我的人品、业绩和能力争取来的。父亲创办企业,历经艰辛,自己从小就十分关心,因为它关系到全家的生存。后来我到公司上班,看到公司一天天发展壮大,自己感觉到了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我对公司的感情和责任心就这么一天天培养起来了。我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会非常尽职尽责。我认为自己已经初步具备了担当总经理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驾驭市场的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我有信心在这个岗位上,与伊泰这个优秀的团队精诚合作,为企业、为社会多做贡献。”

儿子的成长永远是父亲最大的安慰。张双旺坦诚地说:“大家推举东海,其中少不了有我的影响。他上来自然否定我的东西要少些,这些年伊泰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尤其是近年稳定快速发展,大家对我老张做人做事作企业肯定,就希望伊泰也能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下去。我也希望东海不要有负担,把伊泰的事业做好,就是对支持你的人的最好回报,也是对怀疑你的人最好的回答。”

与张东海同时担起伊泰重任的还有一个优秀的年轻团队:祁文彬,集团副总经理;李成才,集团副总经理;刘春林,集团总会计师„„同时一批劳苦功高的老同志退到了二线,依然作为年轻人的坚强后盾,郝建忠辞去副总经理职务担任执行董事。

随着煤炭市场的节节攀升,新矿井建设和老矿井技术改造已经成为伊泰一项核心工作,张东海清楚地意识到,企业急需一大批专业人才。张东海亲自在社会上广罗人才,于是,一大批高精尖技术专家聚集在了伊泰的旗下: 翟德元,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合作,为张双旺、张东海父子两代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也为伊泰事业的广阔前景所鼓舞,毅然加盟伊泰,担当起了伊泰集团副总,成为伊泰生产和决策的技术后盾。

马茂盛,原神华集团神东公司副总工程师,也是被父子两代企业家的真诚和伊泰宽广的舞台所打动,以其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担当起了伊泰总工程师重担。

近年来,企业聘请和招收了200多名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了伊泰的团队水平。

父亲的智慧、儿子的热诚和全体伊泰人的众志成城,正在铸就伊泰新世纪的又一次辉煌。伴随着煤炭市场也开始骤然转暖,伊泰再度迎来了超越历史纪录的产销两旺的大好局面。

2001年,伊泰完成销售收入11.7亿元,利税总额突破2亿元; 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利税超2.2亿元;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7.3亿元,利税2.4亿元;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26.4亿元,利税7.3个亿; 2005年销售额达50.6亿元,实现利税超过17个亿。

然而,探索者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走过了狂风骤雨之后的张双旺、张东海父子,再一次把目光投向远方。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深邃的目光已经越过了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投向了无垠的中华大地。

第四篇 世纪升腾

如果从太空向广袤的鄂尔多斯草原俯瞰,那么内蒙古伊泰集团总部也许只能浓缩为一个小小的圆点。然而,此刻这枚在中国地图上需要耐心去寻觅的圆点,却如同太阳一样折射出异样的光芒。

2006年5月11日,上午10时。

内蒙古的5月,碧空万里,艳阳朗照,浩荡东风驰跃、腾啸在苍劲雄壮的鄂尔多斯高原。这是一个关于未来、关于能源的太阳计划,就在那一瞬间聚焦了中国的目光,迎接着世界的喝彩。

隆重的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工厂奠基仪式即将开始!

2006年2月,伊泰集团出资2.2亿元,注册5亿资本金,控股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成为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煤基合成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拥有者之一,在这项技术工业化进程上,伊泰也是先行者、探索者。

8个月前。2005年9月,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工厂核心技术通过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验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浆态床反应器、费—托合成催化剂、油品精制和系统集成全部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而成,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涵盖了先进煤间接液化的所有核心技术。

9个月前。2005年8月,伊泰集团煤基合成油项目办成立,集团总经理张东海主持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项目实施步骤,项目在自治区发改委立项获批复。

19个月前。2004年10月,作为国家“86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产业化装置,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工厂核心技术通过中国科学院技术鉴定。

4年前。2002年初,张双旺顶住了各方压力,毅然投资1800万元,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攻克世界性能源难题——间接液化煤制油。

4年后的今天,这个激荡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终于来了。在热烈、祥和、充满豪情与展望的气氛中,国内首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间接煤制油项目——内蒙古伊泰煤制油产业装置,终于在鄂尔多斯伊泰集团总部隆重奠基!

此刻,它在向全世界昭示:我国完全利用自有核心技术实现煤制油产业,将从鄂尔多斯高原的伊泰集团正式向未来启航。

如潮的掌声和欢呼,仿佛要穿越古老的鄂尔多斯高原,仿佛要飞向遥远的蔚蓝色的海洋。此刻,每一位尊贵嘉宾的脸上也同样神采飞扬,透射着热诚的期待、美好的祝福、暖人的春光。

此刻,63岁的伊泰集团董事长张双旺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紧紧地握住了每一位前来道贺来宾的手,仿佛要把全身的力量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几十年来的企业领导生涯,让这位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有了一种近乎哲人的平静。有那样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总是喜欢用微笑来回答记者提问的老人,像一位在这片草原上随处可以见到的老牧人,他在蓝天和碧水之间,慈祥地等待着那些健硕羊群的成长。而他,则像一个父亲,在羊群的成长中,收获着自己的喜悦,收获着一份生命的安宁。

此刻,儿子张东海知道,在父亲纯朴坚毅的目光里,有一团火在灼灼燃烧着。那是父亲的一颗心,一颗草原之子的拳拳报国之心。4年之前,当父亲告诉他,要把煤转油当成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创业动议的时候,他就明白了父亲的心意:父亲,最终仍然执著地决定,要把自己所有的生命力量都致力于改善共和国的能源结构。

近几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呈快速上升趋势。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每年将为此支付巨额的外汇。不仅如此,由于石油能源的短缺,我国政府在政治、外交的许多层面都不得不受到能源的牵制。

为了石油,共和国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止于经济。

对于富煤贫油的中国来说,煤转油的产业意义可想而知。煤基合成油可将煤炭转化为燃料油替代石油,其规模化、产业化后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更能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

然而,无论是中国的国营煤炭企业还是众多民营企业,没有几家敢去尝试煤转油技术。不仅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能利用煤炭成功生产出石油的国家也寥寥无几。即便是号称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的美国,也在多年尝试无果之后,暂时停顿了煤转油技术的研究。在全球的煤转油领域,似乎只有南非建成了三期“煤制油”工厂,如今,年产石油产品达到了720万吨,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不过,南非付出的是50年的时间和耗资70亿美元的代价。

对于中国世纪之初的煤炭产业而言,张双旺的煤转油计划将要挑战的似乎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因为如此,大多数煤炭企业选择了一条捷径,把煤炭能源转化为电力能源。而对于煤制油产业,关注的也多是采用了跟随战略。从一开始,当张双旺决定要把伊泰集团的战车驶向煤转油轨道的时候,压力和警告已接踵而来。一些多年从事研发和建设煤基合成油工业化项目的专家告诉张双旺,这个项目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一是技术放大风险,煤基合成油技术虽然已取得了中试成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从中试到工业化,国内尚没有成功的工业操作运行经验,在技术上有一定的风险;二是技术集成风险,项目所涉及的汽化技术、气体净化技术、合成油技术、油品加氢技术的集成存有一定的风险;三是由于本项目仍不属于规模效益,下一步必须扩大产能。但在未来发展中随着国家政策变动,产业调整,可能会出现新的政策性调整因素的影响。

张双旺当然清楚这些风险意味着什么。

一旦决策投资失败,伊泰将不得不退回到搞甲醇阶段,这将给集团带来7到8亿元的经济损失。

张双旺也更清楚以目前企业的实力完全可以承担这样的风险,他愿意带领伊泰人承担这样的风险,自觉肩负起这份国家责任,为了巨大的产业前景,为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不用任何语言,作为伊泰集团的总经理,张东海也紧紧地握住父亲的手,告诉他,自己在心里为父亲喝彩、为父亲骄傲。告诉他,自己会担起伊泰的事业,担起煤转油的伟业!

回顾伊泰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时时处处可以看到“四个不变”的精神内涵。张双旺以“四个不变”引领着企业发展,也在诠释着他的人生信仰和道德皈依。

他说,伊泰不论是国有企业、股份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都不会变,伊泰改制了,但我们的党委依然是企业的领导核心,我们10个董事会董事中9个是党委委员,企业重大决策都要经过董事会和党委会。我们680多名党员依然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在各自的岗位上起着先锋和模范作用。

作为国有企业,伊泰是鄂尔多斯市和自治区的纳税大户。作为民营企业,伊泰依然是市区两级纳税大户,伊泰已经连续多年列居鄂尔多斯市第一纳税大户,今年跃居自治区第二纳税大户。依法纳税,合法经营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每一个企业,不论它什么性质都要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

我辞官下海创办企业的初衷,就是要为养育我的高原和人民实实在在地干点事情,也正是这样的动力让伊泰人抓住每个稍纵即逝的机遇,不断奋进,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企业才没有小富即安,把创造的财富全部投入到企业的再发展;也正是这样的贡献地方经济建设的思想,才在蒙西分立时,伊泰人顾全大局,能够重振伊泰,并宽容的祝福蒙西。同样,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拥戴,伊泰正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才得以迅速成长的,这是个互动的过程。随着企业发展和企业实力的增强,伊泰自然把视野投向了国家能源安全的国家能源战略项目煤化油上来,这是伊泰肩负的光荣使命,也是伊泰的辉煌未来。

伊泰的今天是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伊泰是每位员工的家,企业今后的发展也离不开全体职工的齐心协力、荣辱与共。企业改制后,职工入股,广大职工成了企业真正的主人。职工为企业工作,享受着工资,也享受着企业效益,2004年,企业拿出1800万元奖金发放给普通员工,2005年,又拿出2500万元予以发放,副部级以下普通员工的年均收入超过了6万元。这是企业的人本管理,而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人本,自集团转制以来,原煤百万吨死亡率0.026%,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铁路运输实现了第四个安全年。张双旺说:“伊泰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坎坎坷坷,企业今天也还不完美,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愿意与其他企业分享我们的教训和经验,希望能带来一些有益的探索。”

张双旺喜欢下棋,也善于下棋。会下棋的人度势,善下棋的人谋势。商场中,张双旺依然是个善弈者,他知道,只有把个人、企业的利益与国家、地方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深深地融为一体,与时代的方向相一致,才会赢得最广泛的支持,才会拥有最大的发展之势。这道理或许很多人都会说,但要运筹这社会、时代之势,就一定需要一个人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信仰和坚定的意志了。

伊泰正是借着这样的社会之势、时代之势迅速壮大发展起来的。

于是,“四个不变”就成了伊泰的宗旨、伊泰的方针、伊泰的使命。它落实在企业的每项决策中,见诸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中,它贯穿在企业发展的始终,它遍布在企业的各个角落。于是,它深入到了每一个员工的内心。于是,它成了一种文化。它质朴简单的常常为人所忽略,它承载的内容却是博大浩淼、很难用语言来解读的。在这个经济、商品占据了绝对话语权的时代,社会呼唤这样高尚的信仰和文化,因为,惟有信仰能给人类灵魂以恒久家园,惟有文化能穿越几千年的时空来慰籍今人的心智,也惟有这样的信仰与文化能带来企业的长久兴盛和经济的持续繁荣。时代呼唤这样高尚的信仰和文化。

张双旺说:“伊泰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坎坎坷坷,企业今天也还不完美,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愿意与其他企业分享我们的教训和经验,希望能带来一些有益的探索。”

蒙西分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损失,也是张双旺最大的心痛。今天,说起蒙西分立,张双旺依然难掩心中之痛,但他却在这痛楚中,再一次沐浴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升华,一如他30余年前文革中承受无端摧残后的新生。

他不惧怕把这疤痕呈现给社会,他要用他的反思来昭示社会,他把它当作了自己又一份使命。

他开始对现代企业管理深刻地反思:“现代企业管理,应该用理智,不能用感情;应该凭法制,不能光靠桃园结义。”

对于“我的伊泰,我的家”这样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和文化,张双旺也在从现代经济学角度进行着另一番思考:按目前鄂尔多斯的经济水平,每月1000元的工资就可以找到一位不错的工人,但伊泰的平均水平是6000元,3000人就多付出近2个亿。这是否就自然能带来企业的凝聚力?是否可以在未来企业可能遇到的某个困难时期,带企业走出低谷„„

伊泰还需要自觉地塑造、系统地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思考总会有惑,思考总会让人在解惑中攀升。

我们相信,伊泰的文化,也会在这样的思考和反思中不断提升,与伊泰产业一同,在新世纪,升腾!

世界为您喝彩

党和人民把最高的荣誉和赞美回馈给了两位草原之子。2005年4月30日,在父亲接过全国劳动模范勋章之后的10年的今天,儿子张东海佩戴上了全国劳动模范勋章。10年内,父子两代全国劳模,这在全国堪称首例。

父子两代劳模互吐心声,老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东海,这荣誉是给你的,更是给全体伊泰人的,伊泰的成绩是全体伊泰人共同创造的,伊泰的未来还要靠你团结大家来共同创造。不要把荣誉当做负担,而要变成动力,你未来要肩负的责任会越来越大。”

是啊,规避了许多煤炭企业热衷的煤电一体化,伊泰人用自己独具一格的选择,用煤转油的惊世之举,担起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重任,证明了自己的智慧、勇气和信仰。

即便是今天,张双旺仍然清醒地告诉我们,对项目的种种风险,伊泰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老人心如磐石:“我认为一件大的事情定下来以后,就不要恍恍惚惚,不要轻易做大的调整,不要昨天还决心很大,今天就动摇,明天就翻手背,那可是干不成大事的。”

那一刻,我们觉得他伟岸的身躯会如同父亲一样,遮蔽了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风风雨雨。这种自信来自于事业,也来自于生命。对于这两者而言,儿子张东海就是父亲的延伸。人类的文明就是在这样的生命传承中,生生不息,万古流传。

也许,在这种坚定决心的背后,更是他们对一个时代的自信,对一种信仰的忠贞。走进伊泰,我们容易反思英雄、反思信仰、反思价值。我们更容易追问,眼前这个沉默、敦厚的老人,究竟用什么创造了一个高原传奇?

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可以用无数种模式来创造财富,赢取胜利,成就辉煌;然而,只有那些忠诚于最高信仰的企业家才能最终成就伟大。

伟大的不是功业,而是一种神圣的道德皈依。当一个企业、一个人的事业,真正和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相交融的时候,他总是能获得最广泛、最长远的喝彩。

在共和国一次次面临着能源危机的时候,总是有脊梁式的人物挺身而出。他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祝福、一个民族的期盼。

篇3:中发集团招聘信息

中发集团是我国输配电行业领航企业之一,集输配电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物流贸易于一体,专业生产超高压、高中压成套装置、工业/电力自动化、精密模具制造和微电子技术等产业板块。上市代号SH600520。

中发集团在沪拥有四大产业基地,即浦东中发科技园、浦东中发工业园、中发总部经济园和上海环球奥莱斯购物公园,以及安徽铜陵中发产业园和浙江平湖中发产业园;拥有21家制造企业,其中,中外合资企业5家;在国内设立了600多家代理销售公司和办事处,员工达5000人。2010年底集团总资产达50亿元人民币,总销售额达42亿元人民币。

本次招聘主要为浙江园区服务,浙江平湖中发电气产业园主要生产126kV、252kV、550kV、GCB/H—GIS/GIS超高压配套部件,中低压成套装置,工业/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高低压变频器、35 kV及以下变压器和非晶合金变压器,智能低碳环保成套设备,信息化和新能源设备等系列输配电产品。

招聘对象主要为机械专业,自动化专业,化工专业,模具专业,电力专业等生产线一线员工,学历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是懂得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吃苦耐劳型的。

篇4:恒大集团招聘信息(最终版)

恒大集团(3333.HK)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住宅产业为主,集商业物业、旅游综合体、体育及文化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逾百家国际知名投资银行、财团、基金股东遍布全球,拥有员工3万余名,92%以上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恒大集团已在广州、上海、天津、重庆、深圳、沈阳、成都、长沙、太原、武汉、济南、郑州、石家庄、合肥、南京、长春、南昌、贵阳、西安、海口、昆明、兰州、呼和浩特、启东、银川、南宁、哈尔滨、乌鲁木齐等3个直辖市及25个省会级城市设立分公司(地区公司),在全国100多个主要城市拥有大型住宅项目200多个,覆盖中端、中高端、高端及旅游地产等多个产品系列,是中国销售面积最多、在建工程量最大、进入省会城市最多、城市布局最广的房地产龙头企业。2011年,恒大品牌价值达到210.18亿元,蝉联全国第一;2011年上半年,恒大总资产达1500亿,企业净利润、核心业务利润、销售面积、在建面积、销售额增长率、营业额等多项核心数据指标全国第一;2011年前三季度,恒大实现销售面积1045.8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实现销售金额692.6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向各级政府纳税80.33亿元。作为中国精品地产的领导者,恒大开发的楼盘在中国十大房地产企业里价格最低、品质卓越,性价比高,被中国很多老百姓誉为“民生地产”。十多年来,恒大还为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捐款达16亿元,连续四年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

未来,恒大将继续全面推进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产业战略,全力打造二十一世纪规模一流、品牌一流、团队一流的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顶级企业。

恒大以人为本,因发展需要,面向全国重点高等院校招聘2012届高校应届毕业生,恒大将为之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极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

一、招聘岗位

1、行政人事类

2、法律监察类

3、投资管理类

4、财务会计类

5、金融证券类

6、营销策划类

7、设计管理类

8、工程管理类

9、物业管理类

10、酒店管理类

11、物流管理类

12、园林管理类

13、文化艺术类

二、招聘专业

1、行政人事类: 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等相关文科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相关专业,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主要外国语专业及相关专业留学生;

2、法律监察类:法学、档案学等相关专业;

3、投资管理类:资产评估、统计学、运筹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逻辑学等相关理科专业,房地产经营与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工民建等相关专业;

4、财务会计类:财务管理、会计学、财税、税务、税收学、审计学等相关专业;

5、金融证券类:金融学、金融工程、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财政学等相关专业;

6、营销策划类:市场营销、广告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7、设计管理类: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

8、工程管理类:工程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结构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等相关专业;

9、物业管理类:专业不限,物业管理、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专业优先;

10、酒店管理类:专业不限,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英语、日语等专业优先;

11、物流管理类: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相关专业;

12、园林管理类:专业不限,园林、园艺、景观设计、工程管理等专业优先;

13、文化艺术类:专业不限,影视管理等专业优先。

三、招聘条件

1、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严谨细致、诚笃质朴;

2、才思敏捷、求实创新、锐意进取、品学兼优;

3、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党员、学生干部优先。

四、薪资福利待遇

1、行业极具竞争力的薪资

本科及以上优秀毕业生月薪资5000元起;

2、全面优厚的奖金激励

根据公司经营指标、部门工作绩效,考虑个人贡献享受月度奖金、专项工作奖金、年终奖金等多重激励;

3、完善的福利保障待遇

享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医疗等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年假旅游假及免费体检等福利,办理落户及人事档案、党组织关系接收手续;

4、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

免费提供员工公寓、上下班交通车及营养工作餐;享有国际顶级的恒大写字楼办公环境;免费专享设施齐全的员工俱乐部(健身房、棋牌、乒乓球、台球等);配置高端智能化办公系统。

五、职业发展机制

1、引导式入职培训:公司高层传承企业文化,系统传授行业全流程知识;

2、导师制见习培养:中层干部及资深骨干“一对一”传帮带;

3、双通道职业规划: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阶梯规划、逐级增值;

4、针对性岗位培训:与工作同步进阶,多层次强化业务技能,循序挖掘发展潜质;

5、专业化证书培训:业界权威机构共同打造职业精英;

6、福利式学历培训:依托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职硕士学位深造,激励型学费报销机制;

7、体验式轮岗培训:优秀储备干部定期挂职轮岗锻炼,提供快速成长平台;

8、人性化调配机制:兼顾员工的人性化工作调配机制实现共同发展;

9、开放式竞聘选拔: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定期全员竞聘,选拔核心管理人才;

10、唯贤论晋升机制:不唯资历、唯贤是举,布局全国的精英人才选拔擢升机制。

六、应聘流程

1、在线申请

登录公司主网站(http://)校园招聘页面进行网上申请,每人最多可申请两个岗位类别。网申截止时间:2011年11月20日。

2、校园宣讲会

3、简历评估

公司根据岗位要求,从综合能力素质及专业知识方面进行评估。

4、在线测评

公司将通过短信或邮件的方式发送测评链接,测试时间约一小时。

5、当地面试

公司将通过短信或邮件的方式发送面试通知,面试时携带以下资料:《应聘简历登记表》(下载打印),学生证、身份证、学校推荐信、毕业成绩单、获奖证明及优秀作品等原件及复印件,小一寸免冠照片及生活彩照各一张。

6、双向沟通会

7、广州总复试

七、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路45号天伦大厦21楼人力资源中心 邮政编码:510075 公司总机:(020)38302222 公司网址:

八、宣讲会行程

城市 学 校 宣讲会时间

宣讲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 中山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 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

石家庄 石家庄铁道大学 郑州 郑州大学 杭州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

东南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济南 山东大学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沈阳 沈阳建筑大学 长春 吉林大学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

11月15日(周二)11月16日(周三)11月17日(周四)11月21日(周一)11月22日(周二)11月23日(周三)11月28日(周一)

11月29日(周二)12月2日(周五)12月5日(周一)11月21日(周一)11月25日(周五)

11月26日(周六)11月30日(周三)12月1日(周四)12月2日(周五)12月7日(周三)11月21日(周一)11月25日(周五)11月30日(周三)12月3日(周六)12月7日(周三)11月22日(周二)

14:30-16:30 14:30-16:30 14:30-16:30 19:00-21:00 14:30-16:30 14:30-16:30 14:30-16:30

14:30-16:30 14:30-16:30 14:30-16:30 14:00-16:00 14:00-16:00

14:00-16:00 15:30-17:30 15:00-17:00 16:00-18:00 14:00-16:00 14:00-16:00 14:00-16:00 10:00-12:00 14:00-16:00 14:00-16:00 16:00-18:00

五山校区逸夫南校区熊德大学城校区英杰交流中逸夫馆第第二教学大学生活动中

伯苓一青春苑三就业中

紫金港校区国际鼓楼校区科技

四牌楼校区群邯郸校区新逸四平校区经纬闵行校区光彪西区学生活动中

中心校区科技园本部活动南校区经本部新活动本部就业中心一

成都 重庆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武汉大学

11月26日(周六)12月1日(周四)12月5日(周一)12月6日(周二)15:00-17:00 14:30-16:30 14:00-16:00 14:30-16:30 望江校区就业指导中心201报告厅

B区勤工助学楼2楼报告厅

校本部人文馆主厅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校本部大学生活动中心B座305教室太原 呼和浩特 银川 乌鲁木齐 兰州 厦门 南昌

长沙

贵阳 南宁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宁夏大学 新疆大学 兰州大学 厦门大学 南昌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贵州大学 广西大学

11月21日(周一)11月25日(周五)11月29日(周二)12月2日(周五)12月7日(周三)11月21号(周一)11月26号(周六)11月30号(周三)12月1日(周四)12月5号(周一)12月8号(周四)

10:30-12:30 15:30-17:30 15:00-17:00 15:30-17:30 16:00-18:00 15:00-17:00 14:00-16:00 18:00-20:00 14:30-16:30 14:30-16:30 15:00-17:00

上一篇:跟岗教师总结下一篇:记除夕400字作文四年级优秀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