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面积复习教案

2024-05-24

多边形面积复习教案(精选6篇)

篇1:多边形面积复习教案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图形面积。过程与方法:能灵活运用图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会计算图形面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请大家回忆回忆,现在我们已经学过那些图形的面积。学生答,贴图。

谁来说说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这些内容同学掌握的还不错,接下来我们一些练习。

二、练习

1、填补空位

2、判断对错

3、计算面积

4、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面积

5、仔细观察,比较比较

6、应用题

A三角形绿地,求买草坪要多少钱 B正方形去一个角,求面积 C用长方形纸做直角三角形的小旗。

如果纸的长和宽都增加10厘米,能做多少小旗。

篇2:多边形面积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多边形的面积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回忆、讨论与交流,沟通“多边形面积”这个单元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复习。

3.在复习整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转化”思想,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养成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各种图形的卡片 学具准备:信封(图形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课前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

二、复习、整理和梳理

1、(课件演示)出示平行线,这是什么线?在这组平行线之间,能画哪些图形?

2、老师把这些图形画在平行线中。(课件出示图形)

(1)问:你们知道了什么?口算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你们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

(2)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后面四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也是6?

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面积只能是4平方厘米,它是长方形中特殊的一种,我们不特别做研究。

(3)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面积公式,有两个比较特殊,都要除以2,在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时,为什么要除以2?(面积推导过程——强调转化)

小结。

3、整理,梳理。

(1)看着这图形之间的转化过程,你们是否感觉到这四个图形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呢?就请你们根据这四个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它们之间的联系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这四种图形,请同桌合作在白纸上摆一摆、连一连。

(2)学生上台展示、反馈。

4、小结:在推导时,我们都是把新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旧的知识进行学习的,在数学学习时,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用旧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很重要也很常用的学习方法。

三、提升、由特殊公式到统一公式

1、图形的变形。

(1)大家来看这个三角形,高是2厘米,底是多少?面积呢?(师拉动三角形顶点2-3次),这个三角形面积是多少?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看来,无论三角形的形状怎么变,只要等底等高,面积就不变。(2)这里还有哪些图形也能像三角形一样神奇呢?

高相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只要底也不变,面积就不变。

2、梯形底的变化

(1)在高不变、面积也不变的时候,底是不是必须得保持不变? 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2)(拉动梯形,出现不同的上下底,口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不变,高不变,面积就不变。

3、梯形变形打通图形之间的联系

(1)上底越来越短,越来越短,它变成什么图形了?怎么会变成三角形了呢?那我们就可以把三角形可以看成怎样的梯形?

(2)如果梯形的上底变长,可能会变成什么形状?(再拖动成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3)正如你们所想的,这些图形都是有联系的,有人说:用梯形公式还可以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吗?那大家就用梯形面积公式试试看。(学生说算式)

小结:你看,我们可以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出其它几种图形的面积,是不是很奇妙?这些基本图形还可以发生更奇妙的变化。

四、组合图形

1、由基本图形碰成组合图形,引导出组合图形的概念。

2、出示组合图形,你可以用几种方法解决?(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基本图形)小结: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转化为几个基本图形面积的和或差进行计算。

五、查漏补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判断,说出正确的答案)

2、错例分析。

老师收集了一些作业本中的错题,请你们分析分析。

3、拓展。(你是怎么想的,寻求解题的便捷方法)看似无关的几个小三角形,通过转化就可以变成一个大三角形。

*

4、思考。(提供练习纸,有时间学生动笔写一写)几个割裂的部分,通过平移就转化成了简单的长方形。

六、全课总结

篇3:多边形面积复习教案

那么,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复习教学呢?笔者通过反复地调整, 设计了一节复习课, 经过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教学过程整理如下, 与大家交流。

[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 我们这几天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生: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图形面积公式?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那你们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

师:按公式的写法, 你们可以把公式分成哪几类?

生: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一类,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末尾有除以2, 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时, 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三角形、梯形是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公式, 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

生:平行四边形是通过割补、平移法变成长方形求到的面积公式。

师:你们都学得非常好。在推导这几种图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用的方法不尽相同, 但是这些方法有着共同点, 你们知道吗?

生:把要求面积的图形变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

师:对, 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化归法。也就是通过变换把未知的知识变成已知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大量存在。以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碰到。

[教学思考]

复习课中, 我们没有必要再详细重复各知识点。在这里我授课的重点是基本知识的整理, 使学生通过复习, 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同时, 对本章最重要的化归思想进行了总结, 使学生看到平行四边形化成长方形、三角形化成平行四边形, 这样看上去完全不同的推导方法使用的是同一种数学思想。并指出化归思想在数学上被大量使用, 也为在练习中使用化归思想作好铺垫。

[教学片断二]

出示练习:三角形的面积是21平方米, 底是7米, 求高是多少? (学生练习)

生:6米。

师:怎么求的?第一步怎么算?

生:第一步先用面积乘2。

师:为什么要先用面积乘2?

生:因为三角形面积公式最后是除以2。

师:对, 这是从计算公式的角度得到的方法。谁能从图形的角度说说为什么要乘2吗?

生:乘2之后就有了2个一样的三角形。

师:对, 为什么要有2个一样的三角形?

生:2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对, 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样, 利用平行四边形求高, 是吗?

[教学思考]

三角形已知面积求底或高, 一直是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 错就错在学生忘了先要将三角形面积乘2。而在知识复习过程中, 不单从公式角度让学生明白要先乘2, 而且数形结合,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理解三角形面积乘2是得到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这个题目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之间的理解。

[教学片断三]

出示练习: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师:这个图形你准备怎么求面积?

生1:可以从中间分成两个梯形。

生2:可以分成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生3:可以在右边补上一个三角形或长方形求出面积, 然后减去补上的三角形的面积。

师:你们的方法都对, 都可以求出这个图形面积, 那么哪种方法最好呢?

生讨论交流并回答自己的答案。

师:你们说的都有自己道理, 其实这里很难说哪种方法更好。你在练习时觉得哪种方便就用哪种。现在我们来看这几种方法之间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

生讨论交流。

生:这几种方法都是把这个图形变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就是刚刚讲的化归的方法。

师:对。看上去这些方法各不相同, 但它们和我们推导公式用的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 就是化归法。事实上复杂的组合图形, 我们都是用化归法或割或补, 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的组合, 从而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思考]

组合图形面积是本单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数学思想的综合应用。在复习过程中, 老师通过各种方法对比, 加深了学生对这几种方法的理解, 顺势引导学生总结这几种方法的共同点, 从而再次回到本单元最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这样又和前面的公式推导联系到了一起。从而做到以数学思想为主线贯穿了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后反思]

1.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数学思想却是抽象的、隐性的, 限于小学生的知识和水平, 数学思想的教学是渗透式的, 是与具体教学方法紧密联系的。本单元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转化, 在新课中具体的转化方法———割、补、拼几乎天天在用。学生已有了这方面的基本活动经验, 在复习基本知识时适时总结, 在课的后半段结合练习, 再次予以强调。

2.在空间图形的教学中, 因为直观性的原因, 学生动手直接操作、验证的机会相对较多, 所以他们的活动经验也相对直接。在复习课中, 利用适当方式重复或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 对于课堂效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脑海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记忆被唤醒, 学生对已知三角形面积求底或高要先用三角形面积乘2的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了。

篇4:《多边形的面积》说课

本节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了解基本的图形概念之后学习,本单元要求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后通过整合巩固各种多边形面積计算,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本节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多边形面积求解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出现一些创新的教学理念,即不再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学习,而是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挥想象等形式学习,并要求教师秉着积极、端正的教学态度,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初步得到本节教学内容的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整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熟练掌握各种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以及测量等实际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在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使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了解教学重点。在推导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由学生在回忆多边形概念以及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推导计算公式,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极端教育模式,要以积极端正的态度教学,且一切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说学法

本节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自主观察思考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定位成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说教学流程

1.设问引入

教师:我们在以前都学过哪些图形,大家可以举例吗?

学生A: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

教师:看来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很好,那我们学过这些图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B:主要学习了他们的面积和周长。

教师:很好,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这些图形的真实例子吗?

学生C:国旗是长方形、雨伞是三角形、礼品盒是正方形……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平日里的事物观察很仔细,那么就让我们对学过的多边形面积进行整理。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加上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直观认识多边形图形的形状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引入过程中加入了国旗元素,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交流引入知识结构

教师:现在给大家展示已经学习过的多边形图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那么谁可以准确说出其中一个面积求解公式呢?

学生A: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以宽,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边长乘以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边长乘以高除以2……(此时学生只需对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加以解释,若学生的公式出现错误情况,则教师给予正确的面积公式。)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面队旗或是魔方表面都属于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讨论,并选出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B:我们组讨论出来的结果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剪开,可以将两个三角形排成一个长方形。

学生C:我们组讨论出来的结果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边的高剪开,将两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并排成一个长方形。

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三角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如果我们只能通过一个图形来推导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我们会选长方形、正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D: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所以首选是长方形。而且在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最基本的图形同样是长方形。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本环节通过引入一面队旗或是魔方来引入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亲自推导、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并且下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会更加深刻,突出教师心系学生,再以积极的教学态度对待教学,且在提问时,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回答,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民主思想。

3.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为了及时巩固学生的新知识,且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为了突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举例装修房子的问题,将铺设地板的情境融入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装修住宅为例,让学生自主计算铺设地板的整个面积,并以讨论的形式思考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观察两种计算方法有何不同,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计算多边形图形面积的方法。在课堂结束阶段,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上课所提到的问题,从而做到首尾呼应,有始有终,把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精心的教学设计说明教师以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奉献着自己。

篇5:复习多边形的面积

复习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能应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公式的算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分析、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及其计算。大家不仅要会利用面积公式求面积,还要掌握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一)复习面积公式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长方形面积=长×宽.S=ab)

板书:

教师提问:“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呢?”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出示如下图形:

随后教师将这些图形用→连接起来。使学生看到这些公式的联系。

教师提问: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时候,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根据转化的思想,运用了割补平行、旋转平移的方法,把所求的图形面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面积进行推导,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以后学习新知识也要用这个方法。

教学意图:使学生清楚面积公式的算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机械地识记公式。

(二)基本练习

1.判断题。

(1)两个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2)两个底和高分别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使学生清楚:底和高相等的梯形形状不一定相同,只有形状和面积都分别相等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

使学生清楚: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才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使学生清楚: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不相等。

要求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订正:(1)√ (2)× (3)× (4)×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先识别每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想好求每个图形的面积应用什么公式,再独立列式计算。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图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①看清是什么图形;②选择正确的公式;③正确的计算;④注意单位名称。

订正:(1)270平方厘米,144平方厘米,3.61平方米;(2)3.41平方米,4.5平方分米,357平方米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会利用面积公式进行判断。

(三)综合练习

1.根据所给条件求面积。

(1)三角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1分米。

(2)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

(3)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分米,高是2分米。

(4)梯形的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要求学生口头列式说出结果,并想一想应用了哪个面积公式。

订正:(1)2.5平方分米,(2)6平方厘米,(3)8平方分米,(4)4平方厘米。

2.自己测量出求下面图形的面积所需的数据,并求出图形的面积。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测量的。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3.下图是三角形小旗。同学们要做 6面这样的小旗,一共要用纸多少平方厘米?

订正:38×38÷2×6=4332(平方厘米)

4.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底长是280米,高是57.5米。共收油菜籽3542千克,平均每公顷产油菜籽多少千克?

订正:28×57.5=1610(平方米)

1610平方米=0.161公顷

3542÷0.161=2(千克)

5.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如图)分成三块种菜。第一块种西红柿,第二块种黄瓜,第三块种茄子。问:每种菜占地多少平方米?

订正:(1)3.8×4.4÷2=8.36(平方米)(2)4.2×4.4=18.48(平方米)(3)(5+1.2)×4.4÷2=13.64(平方米)

教学意图:能运用所学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质疑

教师将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归纳总结。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出示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

思考题答案

这道题可以有以下几种解法:

篇6:《多边形面积与复习》教学反思

《多边形面积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记忆,学会灵活运用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拓宽知识面,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提高。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复习交流能力,所以本节课采取学生课前自由复习,课中交流复习收获、质疑、运用知识、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延伸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本章教学中,迁移类比的思路或思维是我们学习新平面图形求面积的一个基本方向,通过一系列的类比迁移我们依次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将未知图形的面积转化为已知图形的`面积求解,是学习求图形面积的一种基本编排思路,而推行这种基本的思路,则借助于二种基本的求面积方法,即割补法、拼摆法。所以,在教学上,始终要给学生渗透这种基本的数学思维――由未知转化为已知。实际上渗透一种数学思路要比我们口干舌燥讲多少题都重要,而讲清基本方法则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应该说,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

上一篇:基层民警党性分析报告下一篇:毛概改革开放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