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用虎钳设计实训总结

2024-04-30

机用虎钳设计实训总结(精选5篇)

篇1:机用虎钳设计实训总结

《CAD/CAM技术》设计实训总结

级:2009机电3,5班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2009机电3班: 第16周 2009机电5班: 第17周 《机用虎钳设计》实训总结

《机用虎钳设计》实训为设计实训,按工厂的实际要求,画出机用虎钳的全套图纸,配图分析及表达方案的确定机床用平口虎钳的主要零件有固定钳身、活动钳身、钳口板、螺杆、螺母、垫圈、销等共11种零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布置设计任务

1、介绍机用虎钳的基本知识。

2、介绍绘制机用虎钳的要求。

3、介绍机械制图的知识。

4、介绍虎钳装配的基本知识。

5、复习机用虎钳的主要功能。

6、安排设计任务。

二、设计、绘制图纸

1、设计、绘制机用虎钳原理图,各个零件明细表。

2、设计、绘制机用虎钳各个零件的三视图。

3、设计机用虎钳的总装配图。

所有图纸必须用按标准画,要有尺寸和标题栏,零件有编号,名称要求用拼音。总装配图要求用asm格式,然后各位同学将图纸存至指定的文件夹。

三、校对 设计完成后,同学之间相互校对并签名。

四、写出设计实训报告 设计实训报告的内容包括:

1、封面:设计题目、姓名、班级、学号、专业、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等。

2、正文:正文包括设计目的、技术要求、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结果(图纸)、总结体会。

正文用A4图纸分栏书写,和设计实训报告一起直接装订。

五、主要收获

通过这次设计实训,加深了学生对机用虎钳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了机用虎钳设计的过程和步骤,提高了实践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设计实训的目的。

由于本次设计实训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从原理图的设计、零件图的设计、装配图的绘制都按照工厂的设计要求进行,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对学生非常有益,学生普遍反应收获较大,效果较好。

本次实训设计图纸较多,学生工作量较大,晚自习及其他课余时间全部用上。多数学生好学,有钻劲,有创新精神,能独立 完成设计,图纸绘制得非常认真。但也有个别同学照抄别人的设计。设计的主要问题一是零件三视图等基本知识了解不够,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强化。二是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学生没有接触实际,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问题不可能考虑得很周到。

指导教师:

201年月日

篇2:机用虎钳设计实训总结

———机用虎钳

零部件测绘实训课是我们机制专业的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有助于我们对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为此,我校展开了为期一个礼拜的实训课程。星期一:借测绘工具,选择测绘体并拆卸研究其工作原理。星期二:测绘并完成测绘体各零件草图。星期三:绘制典型零件图2张。星期四:根据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绘制装配图。星期五:完成装配图,校核加深,上交图纸和测绘工具,进行答辩。以上便是我们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

测绘实训时,我们小组的课题是机用虎钳的测绘工作,每一个成员都要反复拆装这个不大却很沉重的机用虎钳。它由十几种零件组成,其中螺钉、垫圈、螺母是标准件,剩下的螺母块、固定钳座、螺杆、活动钳身和钳口板就是专用件了;由这几种零件组合装配起来就是机用虎钳了,它安装在机床工作台上,用于夹紧工件以便切削加工的一种通用工具。而它的工作原理也比较简单:旋转螺杆使螺母块带动活动钳身作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夹紧工件进行切削加工。

在拆卸测绘体时,我使用了活扳手扳动螺母,拆去垫圈,旋出螺杆,取出垫圈;然后用十字形旋具旋出两块钳口板上的螺钉并取下钳口板;最后用尖嘴钳旋出螺母块上的螺钉,卸除螺母块和活动钳身就完成了拆卸工作。接下来就是尺寸的测量了,钢直尺用来直接测量长度尺寸,如固定钳身的长宽高、钳口板、螺母块等。卡钳分外卡钳和内卡钳,运用外卡钳测量了回转体内外径、螺孔中心距等。内卡钳测量了螺孔等内尺寸,由卡钳测到的量具移到钢尺上读出。由于卡钳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较大测量值误差,就选用了游标卡尺测量大圆弧直径、孔径等更为精确。用螺纹规测量了螺纹的螺距。

等一切就绪,就着手开始画装配示意图。画装配示意图时,用简单的符号和线条表达部件中各零件的大致形状和装配关系,从主体零件和主要配干线开始,然后按装配顺序把其他零件逐个画上,并按拆卸次序编号。

机用虎钳中除了标准件外,其他专用件都要画草图。草图是以徒手,目测实物大致比例画出的零件图,要求是:图形正确、表达清晰、尺寸齐全并注写包括技术要求的所有内容。步骤是:

1)画出各视图的基准线、中心线。布图时要考虑在各视图之间预留标注尺寸的位置,在右下角留出标题栏的位置。2)画出零件外部和内部的结构形状。3)选择基准和画出尺寸界线、尺寸线和箭头,校核后描深轮廓线和画剖面线。

4)测量尺寸,并注写尺寸数字和技术要求,填写标题栏。1

在部件测绘时,根据画好的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绘制装配图。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一、分析装配体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

二、确定表达方案。1)选择视图。一般按部件的工作位置放置,选择能够较多地表达出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及主要零件结构形状的方向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2)选择其它视图。确定好主视图以后,根据机器或部件的形状特征、部件的复杂程度,选择其他视图。

三、画装配图。1)根据已确定的表达方案,画图框、标题栏、明细栏,合理安排好各视图的位置,画好各视图的作图基准线和主要轴线。2)从主视图入手,配合其他视图画出底稿。3)校核底稿,加深图线。进一步标注尺寸,画剖面线,编写零件序号,填写明细栏及技术要求,完成全图。2

实训课程的末尾就是画零件图了,我选择了固定钳身和螺杆这两个零件,选用1:1的的比例。固定钳身的主视图为全剖视图,主要表达两个螺杆支撑孔、钳口安装的切口和固定钳身的外形;俯视图为局部剖视图,主要表达螺钉孔、钳口安装口及固定钳身的外形;左视图为半剖视图,主要表达安装口、钳口安装口及固定钳身的外形。螺杆为典型的轴类零件,可根据轴类零件的图例确定表达方案。螺杆上的螺纹采用局部放大图表示其牙形并标注全部尺寸;螺杆右端采用了移出断面图表示其断面形状,便于标注其尺寸。

通过这次实训课,我更加深入地学习了机械制图的知

篇3:双钳口联动式机用平口虎钳的设计

关键词:双钳口,机用平口虎钳,设计,应用

0 引言

在铣削加工工件时, 通常使用机用平口虎钳装夹工件, 在加工不需要完全定位的工件, 机用平口虎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加工生产及现场实践中, 发现在加工如图1所示的长方体类零件过程中:加工B、C、D面时, 使用传

统的机用平口虎钳定位、装夹零件, 零件的形状公差位和位置公差容易保证, 但是当加工E、F面时 (如图2所示) , 仍使用传统的机用平口虎钳装夹, 则存在欠定位的问题。

例如:加工E面时, 工件的定位面为A面、F面, 工件的B面没有起到定位作用, 通常使用宽座角尺辅助定位, 由于人为的因素, 很难保证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要求, 难以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精密零件。

1 基本解决方案

针对使用机用平口虎钳存在的问题, 根据空间物体的六点定位原理, 经过分析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如图3所示) 。加工如图1所示的长方体类零件时, E、F两个面同时要求与A、B面的垂直度不超过0.05 mm, 因此工件的A、B面都应定位, 这样才能保证工件形位公差的要求。工件的A、B面应靠在夹具的固定钳口1、4上定位, 活动钳口3应具有一定的柔性, 装夹时工件的定位面A或B面先与固定钳口1充分接触定位后, 活动钳口2夹紧工件, 同时使工件的另一个定位面与固定钳口4接触定位。通过这种设计可以解决工件的欠定位问题, 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钳口1、3还应设计有便于拆卸功能, 以便满足不同工件的加工需要, 既保证了机用平口虎钳通用性要求, 又扩大了机用平口虎钳使用范围, 因此提出了研制一种全新功能的双钳口联动式机用平口虎钳。

2 双钳口联动式机用平口虎钳传动原理设计

双钳口联动式机用虎钳传动原理设计如图4所示。

1, 13.固定钳口2.螺旋离合器左部3.螺旋离合器右部4, 6.活动钳口5, 14.丝杠轴7.固定螺母8, 9.直齿轮10.传动轴11, 12.锥齿轮

工作原理:转动丝杠轴5、活动钳口6向前移动, 同时直齿轮8与直齿轮9啮合, 将动力传至传动轴10, 传动轴10上的锥齿轮与丝杠轴14上的锥齿轮12啮合, 将动力传至丝杠轴14, 带动螺旋离合器左部2移动, 推动螺旋离合器右部3及活动钳口4移动;可见, 转动丝杠轴5可实现2个活动钳口同时移动, 通过2个固定钳口定位并夹紧工件, 首先使工件的一个侧面定位, 固定钳口13此方向主要起定位作用, 为了保证工件的一个侧面与固定钳口13的完全贴合, 活动钳口4通过与1对螺旋离合器夹紧力卸载机构连接;工件的另一侧面与固定钳口1贴合, 此方向主要是定位并夹紧工件。

3 双钳口联动式机用平口虎钳结构设计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传动原理设计一种双钳口联动式机用平口虎钳, 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用平口虎钳欠定位缺陷, 以及使用传统的辅助定位装夹方法辅助定位时间长, 工件的位置精度很难保证等问题。

为了解决工件欠定位的问题, 设计了2个固定钳口, 2个活动钳口, 大的固定钳口、活动钳口主要是定位夹紧工件, 小的固定钳口、活动钳口主要是定位作用, 保证工件的定位准确, 减少定位装卸工件的辅助时间;为了体现机用平口虎钳的通用性, 小钳体、小固定钳口可以方便拆卸;为了实现多种工件装卸手段, 设计有传动路径分合机构;为了实现小固定钳口定位的主要作用, 在小活动钳口一端设计有卸载保护机构, 如图5所示。

1, 26.固定钳口2, 3.活动钳口4, 23.轴向挡块5, 11, 22, 28.直齿轮6, 24.固定螺母7.键槽8, 17.丝杠轴9.大钳体10, 27.传动轴12.拨叉13.手柄14, 15.锥齿轮16.底座18.小钳体19.卸载弹簧20.螺旋离合器左部21.螺旋离合器右部25.圆柱面钳口铁

双钳口联动式机用平口虎钳是由夹具体、定位元件、夹紧及传动部件、传动路径分合机构、卸载机构等组成。夹具体部分:底座16、大钳体9、小钳体18;定位元件:固定钳口1、固定钳口26;夹紧及传动部件:活动钳口2、活动钳口3、轴向挡块4、直齿轮5、固定螺母6、键槽7、丝杠轴8、传动轴10、直齿轮11、锥齿轮14、锥齿轮15、丝杠轴2、直齿轮22、轴向挡块23、固定螺母24、圆柱面钳口铁25、传动轴27、直齿轮28;传动路径分合机构:拨叉12、手柄13;卸载机构:卸载弹簧19、螺旋离合器左部20、螺旋离合器右部21。

固定钳口1与大钳体9为整体部件, 螺栓、螺母将大钳体9与底座16连接在一起, 固定钳口26安装固定在大钳体9的一侧, 小钳体18安装固定在大钳体9的另一侧。

固定螺母6安装固定在大钳体9上, 转动丝杠轴8带动活动钳口3移动, 直齿轮5孔上安装平键, 可在丝杠轴8上的键槽7内滑动, 轴向挡块4安装固定在大钳体9上, 限制直齿轮5的轴向移动, 转动丝杠轴8的同时, 带动直齿轮5转动, 直齿轮5与直齿轮11啮合, 直齿轮11安装在传动轴10左端的花键轴部位, 手柄13、拨叉12可实现直齿轮11的轴向移动, 从而实现传动路径的分合, 传动轴10最左端的锥齿轮14与传动轴27上的锥齿轮啮合, 将动力传至传动轴27, 传动轴27上的直齿轮28与直齿轮22啮合, 直齿轮22与螺旋离合器右部21连接在一起并空套在丝杠轴17上, 右侧安装了轴向挡块, 限制齿轮22的轴向移动, 螺旋离合器左部20为花键孔, 安装在丝杠轴17左部的花键轴上, 固定螺母24安装在活动钳口2上, 直齿轮22转动, 使螺旋离合器右部21带动左部20转动, 螺旋离合器左部转动带动丝杠轴17转动, 从而实现活动钳口2的移动, 当轴向分力大于卸载弹簧的压力时, 螺旋离合器右部21的螺旋齿不能带动螺旋离合器左部20转动, 起到了卸载的作用, 圆柱面钳口铁25安装在活动钳口2上, 并可回转, 在力的作用下将工件推至固定钳口26, 使工件的定位面与固定钳口完全贴合。

4 双钳口联动式机用平口虎钳的实际应用

双钳口联动式机用平口虎钳提供了灵活的动力传递方式, 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 根据实际加工需要选取不同的动力传递方式, 具有三种实施方法。

4.1 使用两个大钳口定位装夹工件

在加工不需要完全定位的工件时, 搬动手柄, 使直齿轮11在拨叉的作用下, 直齿轮5与直齿轮11脱开, 使用虎钳扳手转动丝杠轴8, 使活动钳口3移动推动工件与固定钳口1贴合, 定位并夹紧工件, 完成了普通机用平口虎钳的功能。

4.2 使用双钳口分别定位装夹工件

首先将待加工工件放在钳口内, 搬动手柄带动拨叉, 使齿轮11与齿轮5脱开, 用扳手转动传动轴10, 传动轴10上的锥齿轮14与传动轴27上的锥齿轮15啮合, 将动力传至传动轴27上的直齿轮28, 直齿轮28与直齿轮22啮合, 直齿轮22与螺旋离合器右部连接在一起, 并且空套在丝杠轴17上, 将动力传至螺旋离合器左部, 螺旋离合器左部是花键孔与丝杠轴17上花键轴传动, 将动力传至丝杠轴17, 使丝杠轴17转动, 带动活动钳口2上的螺母使活动钳口2移动, 活动钳口2上的钳口铁是圆柱面钳口铁, 推动工件移动并转动, 使工件的定位面与固定钳口26完全贴合;当夹紧力达到一定程度时, 在卸载弹簧的作用下, 螺旋离合器右部空转, 不能带动螺旋离合器左部转动, 从而使活动钳口2推动工件移动至固定钳口26, 主要完成定位的功能, 而不至于夹得过紧。然后用扳手转动丝杠轴8, 带动活动钳口3移动, 推动工件与固定钳口1贴合, 完成定位并夹紧工件的功能。

4.3 使用双钳口联动式定位装夹工件

首先将待加工工件放在钳口内, 搬动手柄带动拨叉, 使齿轮11与齿轮5啮合, 用扳手转动丝杠轴8, 固定螺母6与大钳体连接在一起固定不动, 从而使活动钳口3向前移动;直齿轮5空套在丝杠轴8上, 通过内孔上的键与丝杠轴8上的键槽连接, 转动丝杠轴8的同时带动直齿轮5转动, 直齿轮5与直齿轮11啮合, 将动力传至传动轴10, 传动轴10上的锥齿轮14与传动轴27上的锥齿轮15啮合, 将动力传至传动轴27上的直齿轮28, 直齿轮28与直齿轮22啮合, 直齿轮22与螺旋离合器右部连接在一起, 并且空套在丝杠轴17上, 将动力传至螺旋离合器左部, 螺旋离合器左部是花键孔与丝杠轴17上花键轴传动, 将动力传至丝杠轴17, 使丝杠轴17转动, 带动活动钳口2上的螺母使活动钳口2移动, 活动钳口2上的钳口铁是圆柱面钳口铁, 推动工件移动并转动, 使工件的定位面与固定钳口26完全贴合;当夹紧力达到一定程度时, 在卸载弹簧的作用下, 螺旋离合器右部空转, 不能带动螺旋离合器左部转动, 从而使活动钳口2推动工件移动至固定钳口26, 主要完成定位的功能, 而不至于夹得过紧。这样完成了2个活动钳口的联动, 同时定位装夹工件, 完成了工件的完全定位, 解决了一些工件的欠定位问题。

5 结语

双钳口联动式机用平口虎钳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表现在:在加工需要完全定位的工件, 机用平口虎钳能实现一次装夹, 节省了定位装夹的辅助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使用双固定钳口, 工件定位准确, 提高了工件的定位精度, 保证了工件加工质量;在加工不需要完全定位的工件时, 也可以直接使用固定钳口1和活动钳口3定位装夹工件, 体现了机用平口虎钳通用性的特点, 同时扩大了机用平口虎钳的使用范围。此产品投放市场一定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Sclater N.机械设计实用机构与装置[M].邹平,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陈宏钧.铣工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3]何建民.铣工技术与工艺改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篇4:UG虎钳实训报告

CAD/CAM软件应用实训说明书

(虎钳三维零件数字化设计与零部件装配)

姓名 朱怀彪 学号 3113202033 系部 机械工程系 班级 机制132班 指导教师 郭利 成绩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制

目 录

一、…………………………………………工作任务

二、………………………………………内容及任务

三、…………………………………………心得体会

四、…………………………………………参考资料

五、…………………………………………成绩评定第一部分

工作任务

一、实训内容

1、机械识图,读图完成平口虎钳设计构思。

2、完成平口虎钳的拆卸和装配,并绘制装配示意图

3、绘制组成部件的各零件的草图。

4、绘制虎钳各零部件的三维图形,并将其装配成一个整体;

5、通过装配图绘制成爆炸图。

6、对虎钳机构进行运动仿真,观察运动状态,改善零件的三维结构。

二、实训特色

在机械制图中,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必须有三维造型,三维造型可以更直观的看出图形的形状。CAD/CAM软件是使学上掌握的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软件,能够进行零部件的装配并进行运动仿真和分析。在CAD/CAM中可以很快的画出平口虎钳的立体造型,通过运动仿真可以直观的看到平口虎钳加紧和松放的整个过程。通过修改和加深装配图上的颜色颜色可以明确的看出各个零部件。

三、实训摘要

虎钳三维零件数字化设计与零部件装配,虎钳主要组成有:固定钳身、钳口板、固定螺钉、活动钳口、丝杠、螺母、垫圈、开槽螺钉等。虎钳利用丝杠的 螺旋齿,来实现夹紧和放松物体。钳口板与活动钳口都开有2个标准螺纹孔,再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从而将他们固定起来。固定钳身与钳口板也通过螺钉与螺纹孔配合,从而将他们固定起来,活动钳口开有通孔,用于安装固定螺钉的,通过固定螺钉与螺母配合连接,就这样活动钳口就安装在固定钳身上了。螺母下端开有罗纹孔用于和丝杠的配合的,丝杠通过固定钳身上开的直径孔,再于螺母下端的罗纹孔配合,最终将固定钳身、丝杠、螺母组装再一起了。

一、任务图 第二部分

内容及任务

二、内容及任务

1、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和掌握虎钳工作原理;

2、绘制虎钳各零部件的三维图形,并将其装配成一个整体;

3、对虎钳机构进行运动仿真,观察运动状态,改善零件的三维结构。

三、绘制零件图

1、绘制垫圈:

此图是由拉升操作完成。

2、固定螺钉:

此图:固定螺纹由拉伸、孔、边倒角、螺旋扫描等操作完成。

3、钳口板:

此图:钳口板由拉伸、孔等操作完成。

4、固定钳身

此图:<1>单击拉伸工具按纽钮,选择草绘平面为RIGHT,草绘方向参照为FRONT右,绘制草绘平面单击对号按钮。

<2>然后用旋转工具依次绘制前后两孔。

5、活动钳口

此图:<1>单击拉伸工具按纽钮,选择草绘平面为RIGHT,草绘方向参照为FRONT,绘制草绘平面单击对号按钮。

<2>单击圆角工具,设置圆角半径。点击实体上的一条边,点击对号完成圆角。

6、丝杠

此图:丝杠由旋、拉伸、边倒角、螺旋扫描等操作完成。

7、螺母

此图:螺母由拉伸、边倒角、孔、螺旋扫描等操作完成。

8、丝钉

此图:螺钉由旋转、拉伸、边倒角、螺旋扫描等操作完成。

9、装配完成图

此图:<1>安装固定前身打开固定前身,选择用户定义,放置方式为缺省。

<2>打开垫圈,选择用户定义,垫圈中心轴线与固定前身中心轴线对齐,垫圈一端面与固定前身一端面对齐。

<3>打开丝杠,选择用户定义,丝杠中心轴线与垫圈中心轴线对齐,丝杠一端面与垫圈一端面对齐。

<4>选择用户定义,螺母下端中心轴线与丝杠中心轴线对齐,螺母一端面与固定前身 一段面对齐,螺母中的螺纹与丝杠中螺纹相切。

<5>打开活动钳口,选择用户定义,活动钳口中心轴线与螺母上端中心轴线对齐,活动钳口低端面与固定前身上端面对齐,活动钳口一端面与固定前身一端面对齐。

<6>打开钳口板,选择用户定义,钳口板孔两个中心轴线烦别与固定前身和活动钳口两个中心轴线对齐,钳口板端面分别与固定前身和活动钳口一端面对齐。

<7>打开固定螺钉,选择用户定义,固定螺钉中心轴线与活动钳口中心轴线对齐,固定螺钉一端面与活动钳口一端面对齐。

<8>打开螺母,用户定义,螺母中心轴线与丝杠中心轴线对齐,螺母一端面与垫圈一端面对齐。

第三部分 心得体会

CAD/CAM软件实训是我们对之前所学各科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对我们这学期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就我个人而言,通过这次实训,基本上掌握了Pro/E的使用方法。并学会了使用和查阅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等知识。最重要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在实际设计问题,巩固和加深了所学到的东西。并在设计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东西。通过实训不仅仅学使自己学到了不少还解决不少的之前的所存在的问题。以前学到的仅仅是单方面的知识,现在学到的是综合的知识面,比如以前所做的题目单纯是一拉伸或单纯的扫描可其它的单一的来做的多,实训期间来做的很多都是综合多种的方法去做,这样多种方法的结合还能体现出技巧的运用。如第5个图所做的要讲究技巧的,那道题可以用的方法有很多,用每一种的方法有方便性也不同,也许这种方法会是经过很多的步骤,而用另一个种方法却可以又容易并且很快地做出来。如我第一次画的时候画那条侧面的筋画到所给的那个120的尺寸,然后又通过拉、补的方法才可以做到那所需的形状,做那个底板的时第一次做的方法也是按照所给的侧面尺寸来画出那个形状拉伸出来的,然后又在另几个面画出所需的斜面。而第二次做的时候先把那个所给的120的筋做比一点,然后在筋的侧边画个直角梯形(只要上面那条斜线的斜度及斜线的那个中点的位置尺寸加按题目的要求加以限制则可)利用拉伸箭材料的方法做出那个下面的斜面,做那个底板的时候是直接在下底面拉出个长方体,然后再拨模就可以完成,这种方法与第一次所做的方法比起来就简单快捷多了。还有,第三个图,之前看了就不敢 看的了,那个上面的那种弯曲的形状原先看就会晕的、害怕的啦,实训期间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方法,再加上较高效率的练习,害怕的感觉已经没有的啦,剩下的是那分析的快感。对于那些工程图,之前自己对那些视图的类型,如何剖面,可见区域都是很模糊的,经过实训后那些的问题都变得清析,并且作起图来有还有一点的快感及轻松的感觉。通过实训,最重要的是那使自己从被动地听课转向自动的学习自动地思考。看到题目会自己的去想如何去做,哪样做更方便更快捷。而不是去想老师当初教我们是如何做的、每个步骤是什么。以前我们除了只是课堂上认真听课外,其它的时间也是没有做练习的,就算做练习也是记着老师的每个步骤然后去操作的,根本都没有一点的自动性、灵活性,做题的思维也是机械性的动作。实训期间老师讲把讲的时间减少,增加我们自己练习的时间。在老师作必要的引导后,我们自己去做题,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考虑如何做会更容易,哪种方法更快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被老师的思维牵着走,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方法,使我们向灵活掌握技实用型发展。通过这次实训让我在设计过程中既复习了机械设计方面的内容,又对Pro/E零部件的画法和装配方法以及运动仿真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让自己能够熟练的运用Pro/E中的一些基本绘图功能,如拉伸、旋转、螺旋扫描、边倒角、倒圆角、孔工具、基准的创建等,同时对参数法绘图也有一定的认识,获益匪浅。通过两周时间的实训,我掌握了更多的PRO/E画图知识,解决了更多的问题。使自己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思维方式向自动地思考、自动性更高灵活性更强方向转变。在实训中收获不少!

第四部分 参考资料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二版)——清华大学吴宗泽,北京科技大学罗圣国主编

2、乔丽英主编.《精通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林清安主编.《Pro/ENGINEER零件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周四新.Pro/ENGINEER Wildfire 3.0基础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成绩评定: 优秀:

该同学实训态度端正,积极向上。遵守实训纪律,与老师积极沟通,帮助同学。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能理论联系实际,圆满的完成了实训任务,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良好:

该同学实训态度端正,积极向上。遵守实训纪律,与老师积极沟通,帮助同学。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能理论联系实际,圆满的完成了实训任务。中等:

该同学实训态度端正,能遵守实训纪律,对所学知识掌握基本牢固,能理论联系实际,基本上圆满的完成了实训任务。差:

该同学实训态度基本端正,基本能遵守实训纪律,基本上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了部分实训任务。不及格:

篇5:机用虎钳设计实训总结

UG NX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分析软件,即CAD/CAM/CAE集成工程软件系统,具有强大的设计、加工、分析能力,为汽车、机械、航天、航空、家电、医疗仪器和工模具等工业的生产提供了有力软件的支撑。

传统机械设计中,设计者仅仅是做出零件的二维或二维的装配图,无法准确地预测出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各零件是否干涉、驱动力是否满足、运动部件的行程能否达到要求等细节问题。因而设计者对机构在运转中的情况停留在理论计算以及自己对机构的分析评估上,在此条件下设计的机构不免会存在各种隐患和漏洞。制造完成的机构在运行中往往会面临各种问题,可能需要对机构某部件进行再次设计或改进,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引入运动仿真功能可以直接避免上述种种问题。设计者可对仿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更有说服力的动画产品演示。

1 NX软件设计机用虎钳

下面以NX软件设计机用虎钳为例,介绍其运动仿直分析过程(如图一所示)。

以设计机用虎钳(图二)为例,介绍NX软件在机构设计中的应用,可实现与现存模块的无缝连接。它具有强大的实体建模、工程制图以及装配功能,可以进行运动仿真分析。

1.1 实体建模

NX具有完善的实体建模功能,可根据零件外形先绘制草图,添加尺寸约束,然后通过拉伸、旋转、倒角、螺纹、布尔运算、拔模、抽壳等命令完成各零部件的设计,每个部件采用参数化设计,在装配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可通过修改零件中的尺寸参数来解决。

该机构建模的零件包括:固定钳身、活动钳身、螺母、螺杆、钳口板、螺钉、圆环等11个零件,绘制完成后放入统一的文件夹内(如图三所示)。

1.2 零件的虚拟装配

NX软件提供了三种装配方法:第一种是自底向上装配,就是先创建部件几何模型,再组合成子装配,最后生成装配部件,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图四);第二种是自顶向下装配,直接在装配层建立零件模型,然后边装配边建立其他部件模型,也就是在装配文件中创建模型;第三种是混合装配,即根据装配设计的需要,进行自底向上装配和自顶向下装配混合使用的装配方法。本文所涉及的机构采用混合装配方式,装配完成后为每个部件着色。

1.3 机构运动仿真

了解机构运动的原理并设定机构的运动副情况后,就可以进行运动仿真。在NX主界中选择菜单开始/运动仿真,即可进入NX“运动仿真”主界面。新建一个运动学仿真,并在弹出的“主模型到仿真的配对条件转换”对话框中选择“否”。

步骤:

(1)创建连杆,即相对运动部件集合,本例中根据各部件相互运动方式需建立三个连杆,包括固定钳身部分、活动钳身部分、螺杆运动部分。

(2)在零件的外观模型建立好以后,需要对模型的材料特性进行加载,包括材料力学特性、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此处暂不设置)

(3)根据机构动作设定运动副,本例中用到的运动副只有滑动副、旋转副。(如图五所示)

(4)定位每个运动副的时间函数,在一个周期内完成所有的运动。

1.4 运动驱动、关节运动和运动仿真

运动驱动是机构产生运动的原动力,根据运动驱动的形式,机构将产生相应的运动形式。NX运动的驱动有多种形式:恒定驱动、简谐运动驱动、运动函数驱动、关节运动驱动。机用虎钳螺杆采用恒定初速度驱动。(如图六所示)

1.5 设定解算方案

在设置分析解算参数时,需要设定运动时间和解算步数。解算步数越多,分析结果越准确,但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如图七、八所示)

1.6 求解仿真结果输出

当机构作运动仿真分析时,内部将生成一组数据表,表里面记录了整个仿真过程中各个零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受力信息。分析完成后,可以将这些信息以Excel表格和图形的方式输出,并根据这些结果,分析机构的力学性能,作出改进。(如图九所示)

2 结束语

借助NX软件强大的实体建模功能进行建模,并利用装配功能完成了虚拟模型的创建,然后进行详细的运动仿真分析,最后对此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利用NX软件的运动仿真功能,可以得到机构的运动动画,从而更加形象地了解其运动方式,并可以输出仿真的结果,同时生成所有运动副位移、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些工作为进一步进行动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有积极的作用。

摘要:NX是一种最普及、最优秀的CAD/CAM/CAE软件。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及工作经验,借助NX软件强大的实体建模功能进行建模,并利用装配功能完成了虚拟模型的创建,然后进行了详细的运动仿真分析。本文简单介绍NX软件的装配模块以及UGNX运动仿真应用于机械结构设计。

关键词:NX,运动仿真,机械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刘磊,黎震.UG NX6中文版应用与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8.

[2]胡小康.UG NX6运动仿真培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

上一篇:刘凤平——蒙氏数学学习心得下一篇:中毒窒息应急处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