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大类

2024-04-10

药学专业大类(通用8篇)

篇1:药学专业大类

会计专业在本科与专科都有开设,分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本科会计学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下工商管理类下设专业,专科会计专业属于财经商贸门类下财务会计类下设专业。

学会计专业好吗

当然好会计专业是非常吃香的专业。会计专业学好了,可以去的地方很多,税务局、工商局、各类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考公务员、以及所有私企的财务部门等等,基本上哪里都有会计的一席之地,所以会计专业就业前景是很好的,就业方向也很广泛。

要想安逸一些可以去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要想赚钱多可以搞科研,可以去外企,要想体面一点可以当高校老师,要想门槛低可以去私企工作,要想学经验可以去大公司面试等等。会计人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有很大的缺口。

会计专业就业前景

会计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经验和专业技巧的职业,它的入职门槛相对比较低,职业发展路线比较清晰,晋升比较艰难。想要得到好的发展,就要注意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巧,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随着各种经济实体不断涌现,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具有会计、统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的财会人才,由于在企业增收节支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擅长精打细算,成为企业急需人才。

小到一般财物的管理,大到远景战略目标的制定,都需要会计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会计的就业前景是很好的。

会计专业的就业方向:1、财务工作。包括会计、出纳等;2.审计;3、税务。可以去各级税务机关。税务也是不错的单位等。

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推荐

第一、软件工程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一直都是出了名的高薪资、高就业率的专业,对于一本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来说挺容易,二本的学生会困难一些,但也比其他专业就业率要高一些。但是,对于二本学生来说,在学校期间绝对不能混日子,要多做项目,多看书,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第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根据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内燃机厂、汽车制造厂、物流调控、锅炉厂、大型机械厂、造船厂、空调厂、制冷设备厂、暖通工程等等。

第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般可以选择电网(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不过一般是985或者211才会被作为储备干部培养……说实话还是建议考个研。此外,还可以选择设计院。

第四、物流管理专业

有作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央企,如中远,中海,中外运等;还有些作为能源,电信等垄断性的央企也招聘物流的学生,只要有物质的地方都可以有物流的学生,这几年随着物流被逐渐得到重视,这些企业考试招聘物流的学生。

第五、护理学

该专业属于护理学类专业,护理学一直都是女孩子选择的热门专业,因为它就业率高、工作体面度较好、工作稳定、薪资待遇整体而言处于中等或偏上水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发展前景也是越来越好,特别是对于男孩子来说,如果感觉做护士面子上过不去,那么这类行业就成了最佳的选择,只要用心干,工资待遇肯定会很好的。

★ 机电一体化技术属于什么大类

★ 九大类小升初面试题

★ 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

★ 辅导员工作职责四大类

★ 海洋环境问题的社会学解读

★ 致社会学新生的一封信

篇2:药学专业大类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人文教育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为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新兴师范类本科专业,整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形成了核心学科覆盖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的综合性人文教育课程体系。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如美国MIT、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都纷纷增设人文社科专业与课程,实行文理渗透,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篇3:药学专业大类

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 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 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 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 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其指导思想是坚持“打通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与全面成长”的人才培养理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让更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专业,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考生专业志愿的盲目性, 学生在进入高校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 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后再选择专业方向, 目标会更加明确;再次, 为学生根据近年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合理地进行专业选择, 有利于增加学生专业出口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和契合度, 为方便学生就业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同时, 大类招生还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竞争意识, 促进学风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国内实行大类招生的高校多为公办学校, 因招生方式相对自由加上大类招生需要较为雄厚的师资基础民办高校很少采用大类招生模式。然而大类招生和培养又是近些年来各国高校采取的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 打通基础、拓宽专业, 是高校改革的一个大趋势, 民办高校多数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而实行大类招生模式也是民办高校实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

2 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分流运行的实践情况

作为民办高校,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致力为学生构建一个特色鲜明、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专业培养平台, 自2012年开始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 实施“通识教育+专业培养”两阶段培养模式。经过3年的运行, 在专业分流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工商管理大类包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3个专业, 主要方法是在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3个学期后, 进行分流培养, 分流的过程在第4个学期开学前结束。前3个学期每个学期上3个专业其中的一个专业的基础课, 便于学生对3个专业有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学生经过前3个学期的专业基础学习, 对分流专业有了一定的认知, 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专业, 以避免强制分流影响学生后期的学习。2012级和2013级学生进行分流时采取的方式是:首先进行专业动员会, 由3个专业带头人进行专业介绍为学生讲解专业的培养特色、学科建设、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等, 之后由学生根据志愿选择进行预报名, 预报名结果出来后预报名人数大于名额数的专业的学生的学分绩点从高到低进行筛选, 如果学分绩点相同的情况下按照英语成绩1~2大一两个学期的精读、视听说和口语的平均分) 高低进行排列。对于不能满足第一选择的学生, 由学院负责调剂到还有剩余名额的专业研读。

2014级进行专业分流时学院总结了前2年的经验教训, 规范了专业分流流程:公布分流方案→专业分流动员会→填报志愿→组织分流→公布分流结果。专业分流前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方向做了初步调查统计, 然后根据工商管理大类各专业的招生计划数, 预先设定该专业容量, 原则上最低不少于招生计划中一个专业的最低招生人数, 最高不超过一个专业最低招生计划人数的1倍。方案的制定坚持加强基础、拓展专业口径、注重实践、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理念, 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分流方式为意愿+成绩, 采用兴趣+双向选择的原则, 分流前由本人填写志愿申请书, 学生根据专业通识教育阶段对专业的了解, 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与职业规划, 填报专业志愿, 学院再根据专业成绩对学生分流选择做出调整。分流过程中坚持原则, 增加工作透明度, 教师在专业分流中积极发挥引导和讲解作用, 科学引导学生选择专业。大类招生涉及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 这就需要针对大类招生模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效果, 促进专业分流合理化。

3 针对大类专业分流中产生问题的对策探索

民办高校实施大类培养的目的是拓宽基础、发展个性、综合培养、提高素质。专业分流方式是大类招生模式的关键点, 因实行学生自主选择分流模式, 所以, 在分流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只有采取相应措施来弥补, 才能更好地发挥“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的作用。

3.1 做好引导, 避免专业选择不平衡

专业选择不平衡的问题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必然结果。根据对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2012级、2013级以及2014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 学生在进行专业分流时选择依据, 其中专业课程门数少、专业课教师受欢迎等短视考虑因素占了80%, 考虑到专业的就业前景的占10%, 另有10%的学生的选择标准是听取了家长的建议或是因迷茫而从众。

如果不及时疏导, 可能导致专业分流工作的难度加大, 还会导致后续的培养和就业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专业课程学习方面问题。由于选择弱势专业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差,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整体氛围会比较差, 这必然会影响到该专业的学风和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在强势专业中, 由于整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比较集中, 专业师资力量又有限, 可能会出现部分优秀学生得不到重点培养和指导, 从而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三是可能会在学生就业时出现弱势专业冷, 强势专业也不热的情况。因此, 要做好分流前的引导工作, 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学期开展专业导论课, 使学生对于以后要选择的专业的学习方向、学习难度、就业前景等方面有一定了解, 帮助学生在分流中消除盲目性。

3.2 促进专业建设, 减少专业间差距

学生选择专业分流方向的重要依据是各专业所显示出的竞争实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确定专业, 导致各专业学生数不均衡, 增强了专业的忧患意识。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与专业建设的平衡。学院需要搭建各种渠道配合学生全方位了解其感兴趣的专业。在学完所有大类专业的通识基础专业课程后,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各专业建设情况及其专业培养容量等信息, 自愿选择专业。专业分流的学生数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量以及专业的发展与建设, 这就要求弱势专业为了专业发展前景和专业建设, 需要注重内涵建设, 提升专业竞争力。实行大类招生培养过程也是对于专业面窄和市场需求长期不足的专业进行调整和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建立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的过程。

3.3 重视分流后管理, 降低教学和学生管理难度

(1) 教学管理方面。针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特点, 科学构建专业框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体系, 建立专业课程设置质量保证制度、教材、日常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毕业环节等质量评价制度。

(2) 学生管理方面。学生按照大类招生班级进入高校, 专业分流后会重新组建班级, 涉及到班级凝聚力不强, 不利于良好学风建设。另外分流后有部分学生因学业成绩而未满足专业志愿, 可能会出现思想波动, 对于这部分学生, 需要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思想上加以引导疏通, 树立信心, 让学生真心热爱所学专业。构建与大类招生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民办高校专业分流正处在发展阶段, 还没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分流方案, 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分流体系。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 需要积极创造条件试行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 在摸索中不断完善, 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1]李姣姣, 陈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运行机制的困境和对策——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 (8) :81-83.

[2]颜兵兵, 姜永成, 殷宝麟.大类招生模式下专业分流方案设计与实例分析[J].高教论坛, 2014 (9) :44-47.

篇4:药学专业大类

摘要:国民经济发展和工程教育认证对高校工科大类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表明:高校大类专业建设不但要实施专业招生、专业分流措施,而且更要注重统筹各专业协同发展,以培养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土木类专业;大类培养;工程教育认证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把面向工业界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作为其首要目标。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按照“以宽为主、宽窄并存”原则,通过调整专业口径等措施,使专业设置更加满足高等教育“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要求。2013年6月19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在韩国首尔召开,全体成员一致同意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协议签约成员国,这对我国工程教育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托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以及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展了大类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土木类专业为例,目前国内开设土木类专业(本科)院校共有430多所,且大部分为地方院校。地方院校培养本科生面临问题和尴尬处境表现为:(1)综合素质方面,与重点院校学生相比,地方院校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有所欠缺;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相比,又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现场操作经验。(2)就业方面,地方院校学生就业存在困难,而一线工程单位却招不到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强人才。虽然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985工程”大学进行过大类培养模式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基于地方院校办学定位、学校资源条件、专业设置等因素,“985工程”大学的大类专业办学模式不能简单照搬。

整体而言,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开展大类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土木类专业为例,根据其在大类专业平台建设、与行业联合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如何根据行业需求开展大类专业建设的办学思路。

一、土木类专业的特点以及地方院校大类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对原有的土建行业相关专业(包括原来设置的目录外专业、引导性专业、目录外试点专业)进行了调整、合并。调整后的土木类专业具有学科方向多、内涵广泛、综合性强等特点,体现了土建行业工程单位人才需求的特点。(1)土木类各专业基本上对口了工程单位各专业部门人才需求。目前,建筑设计单位分别设置建筑、水暖、电气等专业部门,施工单位普遍设置结构、机电设备等部门。(2)土木类各专业满足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的建筑结构、功能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运营维护等环节人才要求。(3)土木类所有专业满足用户对建筑功能的需求,在实施对象和最终应用目标上相统一。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离不开各类建筑对象,而建筑必须要有各类设备(水、暖、电)来改善其内部人工环境。因此,土木类工程师必须具有“宽口径”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工程设计合理、经济和可靠。

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开展土木类专业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

(1)土木类专业虽然同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但是各专业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差异较大。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是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理论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基础课程是流体力学、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是化学、微生物学、水力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基础课程是电工技术、控制理论、建筑电气、计算机网络等。因此,很难实现本科阶段前三年完全打通培养。

(2)土木类专业在各高校二级学院设置情况不同。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各学校设置该专业二级学院有土木工程学院、建筑技术学院、市政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或者能源动力学院。高校行政管理因素导致难以形成普遍适用的土木类专业建设模式。

(3)个别院校存在片面推行“宽口径”的专业建设思路,只是在大类招生、简单合并教学计划方面做工作,但专业建设规划仍是“各自为政”。造成专业课程体系趋同,教学体系、环节和内容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缺少专业特色,难以适应行业技术发展。

(4)实践环节培养相对弱化。地方院校由于受到师生比、设备、实习场地、经费、实习企业条件等因素限制,造成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存在困难,而且师生比因素容易导致管理不到位。实践环节效果不好,导致毕业生走上岗位后适应工作能力不强。

总之,从近年来的实施效果来看,国内土木大类专业培养人才效果并不明显,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发展(技术含量高、工程难度大、专业知识综合性强)对人才的需求。

二、土木类专业办学改革探索

北京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211工程”大学,明确提出了“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指导思想。因此,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设置了土木工程专业(081001)、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08100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081003)。学院确定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面向北京经济建设和“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着眼于培养既能满足当前建筑行业需要又能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制定土木类专业培养方案

我校在制定土木类专业培养计划过程中,综合考虑土木类工程教育认证和专业教育评估的要求,明确了“厚基础,宽口径,重综合”的培养方向,并在培养方案中实施“大类筑基、专业分流、相互协作”培养模式。

根据修订的土木类专业方案,前期按学科类的宽口径打基础,后期实施专业特色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按专业类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阶段根据学科知识需求、人才培养能力要求等设置专业课程。在培养计划160学分中,有66学分(大一阶段48.5学分,其他17.5学分)在各专业全部相通。通过设置“新生研讨课”和“专业概论课”,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步入到土木类专业领域。在培养方案中,为处理好专业内涵扩展与专业教学理论学时减少的矛盾,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简过专、过深、过细的内容;专业理论知识以“突出重点、兼顾其他”为原则,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选修课部分,有选择地拓宽专业知识覆盖范围。

土木类人才培养方案对实践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专业坚持本科学生在校四年期间“工程训练不断线”的办学思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设计课程体系,在每个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力求做到设计教学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此外,各专业增设了综合设计类课程,克服了以往设计类课程只侧重解决和分析单一课程内容的局限,更强调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实施培养方案过程中,明确各专业要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强化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个性教育的观念,实现从“重专业、轻素质”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从单纯传授专业知识向培养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转变;从单一看重考试成绩向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转变。

2.进行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同时更强调后期培养阶段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培养

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采取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培养模式。该项措施的优点包括:(1)能使学生拥有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力,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对各专业的实力与前景的考量来确定专业;(2)通过竞争来增强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动力,促进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但是,仅仅做到“大类招生、专业分流”远不能实现建筑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建筑行业的一个特点是,工程项目需要通过各专业协同来完成。因此,在学生专业分流同时,应注重加强分流后各专业在教学环节的协同合作,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应强调有效地发挥学院层面在各系教学组织过程中的统筹作用。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根据土木类专业特点,面向所有的土木类专业开设选修课,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例如建筑设备、土建工程基础、城市绿色建筑等。(2)在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采取措施,加强各专业的协同合作。通过引入集成设计理念来加强土木类专业之间联系。以绿色建筑为例,绿色建筑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设计团队应包括建筑学、结构、工程管理、暖通设备、给排水、环境工程、能源应用等多专业的人士。(3)在学生科技活动以及第二课堂等环节中,注重利用土木类专业之间学生协同合作模式来完成竞赛题目。

3.注重土木类专业实践教学公共平台的建设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类专业以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建设为依托,注重实践教学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工程和社会实践结合。综合考虑土木类专业整体发展规划以及整体解决实践教学环节遇到的技术困难,我们提出“优化体系,更新内容,改革方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思路,避免了专业平台之间“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的问题。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类专业从2004年起建设了“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土建类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等校内公共实践教学平台,构成了土建类大学生实践教学(实体实验平台和虚拟仿真平台并实现“虚实结合”)、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体系,实现了土木类专业实践活动由基础到专业、由硬件到软件、由结构到整体的全方位支持。

在建设校内实践环节公共平台同时,我校还积极统筹面向工程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为避免专业各自为政与单位联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利用董事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搭建了服务于各专业校外实践环节的公共资源平台。2003年以来,学院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20余家单位开展合作,建设了有固定关系的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土木类各专业学生的工作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遇到的问题。同时,校外产学研平台也为土木类各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4.积极引入建筑行业新技术,与时俱进推进土木类专业内涵改革

建筑行业推进绿色、信息化、智能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确,而且行业新技术的实施更需要专业的协同合作。因此,土木类专业建筑必须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和社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来提高专业的内涵和发展水平。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类专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在专业教育中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知识。BIM技术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信息化应用必然趋势,采用BIM理念可以为建筑行业引入更多高科技元素,提升建筑行业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土木类各专业通过开设BIM创新实践课程以及利用国家级虚拟中心平台,方便学生学习土建工程的虚拟生产、虚拟施工、虚拟管理运营的初步知识;(2)引入绿色建筑技术知识。绿色节能型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土木类专业要积极探索优化绿色建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途径,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设置土木类各专业相应的教学环节,在建材、结构、施工、设备、运行管理等课程方面引入绿色建筑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全面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的全过程;(3)引入建筑智能化技术知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智能构件、智能家居等概念正逐步融入建筑行业发展之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更加注重暖通和电控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专业结构调整中,我校以学科交叉为抓手,整合电类、测控类、暖通设备类等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建立了建筑设备智能化控制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电气智能建筑技术等课程和实践创新环节,实现了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

三、土木类专业建设效果及总结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土木类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土木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质量在同类高校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住总集团、北京建工集团等多家用人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评价我校土建类专业学生“工作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工程素质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北京工业大学2010-2014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调查表明,历届毕业生的非失业率、月收入、职业期待吻合度高于全国“211工程”院校平均水平。其中,土建类专业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平均超过93%,土建类专业毕业生的非失业率超过98%,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超过95%,这些指标在全校各专业中位列前茅。

总之,地方院校土木类专业教学改革要面向国家、行业发展的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学校以及专业自身发展定位,必须摒弃片面追求“大类、宽口径”的做法,认真探索专业之间的分流与协作的对立统一培养模式,注重站在“大类统一、深度协同”角度建设校内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公共平台,通过深化专业之间协作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和有特色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项目资助:2015北京工业大学教学研究立项(ER20158010801)]

篇5:学前教育属于什么专业大类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小伙伴们的就业前景自然不会差。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围绕儿童展开。除了可以做学前教育教学工作,还可以在报社、出版社从事儿童出版物的策划或编辑工作,在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从事幼儿心理指导工作。

篇6:大学中“不会过时”的4大类专业

现在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在增加,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学生们的就业是越来越困难,一毕业就等于失业也是大有人在。就业竞争这么大,现在更多拼的就是专业技能实力与毕业院校了。

所以在自己能力力所能及,建议是县考取一所好高校,而且自己在选择专业上,除了不要太过于扎推热门专业之后,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去选择专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大“不会过时”的专业,在未来前景依旧是很吃香。

1、电力类

这一类的专业在国内的就业率可以说是非常高的,市场对于这种专业的学生也是很需求的,大部门的毕业生出来找工作也是算挺容易就找到相对口的工作的,不过薪水也是要看自己的学历的。

2、小语种

小语种这种专业类的在今后一定是会大放异彩的,如果自己有一定的语言天赋能力的话,只要自己在报读的时候认真学习,在今后出来后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现在市场对于这方面的人才还是很欠缺的。

3、核电类

这一类的专业很多人是不敢报考的,毕竟很多人是打上“危险性”的标签的,而且这种以后的工作对于专业知识要求是很高的,达不到要求的话,肯定在就业的时候会很难的,不过这一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4、生物类

篇7:药学专业大类

“如果可以重来,你会选择什么专业”,最近,这个话题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经常被谈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当年高考选报志愿时不了解专业和与之对口的职业,而导致入学后不喜欢专业,随之而来的是就业困惑。

面对近几年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困难的就业形势,家长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孩子被录取,而是更加关心孩子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学什么专业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成为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考生选择的专业与毕业后的就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慎重对待。考生要尽量多了解院校的社会声誉、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奖(贷)学金设置等,了解所要填报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发展前景,还要了解这些院校和专业近年的录取分数线、报考情况等。这些信息可以从有关院校的招生简章、院校介绍及一些资料中获得。了解情况多,选择范围也会更广。如果考生对专业选择有“超前意识”,考虑到将来的发展趋势,就能在以志向定志愿的前提下,克服一味随大流,追“热门”的倾向。

正在准备高考的考生,如何选报好大学专业呢?我给大家提三点建议: 热门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

考生和家长首先要了解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的社会需求情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平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经常性变化,使教育在客观上总是处于滞后状态;二是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及时适应社会需要。不少考生不了解社会需求状况,依然将某些就业难的专业视为好专业,争相报考。这些专业的供求状况,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不一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明白,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其就业率不一定高。

不同校同专业竞争力各异

其次,要了解专业与学校的关系。有些考生问,选学校和选专业,哪个更重要?这不可一概而论。竞争力较强的考生,要侧重于学校的选择。同样是热门专业,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的就业表现并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师资、办学历史及相应的社会认可度决定的。另外,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事业单位和外国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习惯圈定学校范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单位更注重毕业生的受教育环境和综合素质,而把专业放在其次。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讲的只是侧重考虑因素,在实际选择志愿的时候,考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考虑,综合平衡。

选专业要强调兴趣

选报高考志愿时,考生由于对专业和职业缺乏了解或怕影响复习,常由家长、老师及其他亲友代为选择。家长多考虑录取因素,对考生的性格、兴趣重视不够,致使考生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这是一部分大学生不爱读书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就业难和学非所用的直接原因。因此,高考时选报一个与自己特质、兴趣相宜的专业十分有益于考生日后的职业发展。

考生填报志愿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志向与特长。志向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动力之

一,当一个人对他所接触的专业感兴趣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做出成绩。在地质、气象、农业、语言学等很多人认为是“冷门”的领域里,也涌现出李四光、竺可桢、袁隆平、王力等许多作出巨大贡献的专业学者。因此,考生选择了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就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古代军事原则,我认为,它也可用于选报志愿。知己,除考分外,还要包括性格、兴趣;知彼,除学校录取线外,还包括学校的真实就业状况、拟报专业内容和对口职业。了解“己”、“彼”情况是要下点工夫的,考生和家长需要多搜集一点资料,多拜访一些知情者,多请教一些专家。

需要提醒考生、家长的是,专业并非越新、越热就越好,越是名牌大学传统专业越多,所以挑选专业还要考虑该校此专业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专业特色等。准备将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子更要挑选学术气氛浓的专业。

我认为,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要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利,择世所需。每个学校五个专业的填报顺序很重要,我认为应该把考生最想学的专业放在第一,以此类推,但为确保录取,第四、五专业可填报冷门专业。

当然,是选学校为重点,还是选专业为重点,历来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两种思路。这本身没有谁对谁错,关键要尊重考生本人的意见。(作者:丰台区高招办主任张峰)

相关链接 就业前景看好的10大类专业

根据去年我国出台的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10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分析看,未来几年这些产业所涉及的专业就业前景较好。

汽车服务人才:包括汽车研发人才、汽车营销人才、维修人才、管理人才等。相关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民航业人才:伴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民航人才的需求规模也同步扩大,飞行员、空勤人员、航空运输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维修专业人才最为吃紧。装备制造业需要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装备制造业被认为是国家工业化的“发动机”,或称为“工业之母”,涉及工业的各个领域。由于微电子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关专业:机电一体化等。

材料类研发人才成为焦点:“十一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支柱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研发此类新型材料的人才自然成为企业关注焦点。

相关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等。

管理类:加入WTO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直接带动我国对外经贸的大发展,管理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增将指日可待。尽管管理专业的学生刚毕业的时候可能做的并不是管理的工作,但是过几年之后,有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将会成为抢手货。MBA仍将是企业争夺的对象之一。

相关专业: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

环境能源类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的政

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关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资源环境与科学等。现代医药类:面对日趋直接而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我国发展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已是势在必行。特别是现代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国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潜在战略性产业。

相关专业: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等。

生物技术类: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我国目前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存在严重不足。有关专家预计,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相关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资源科学等。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非常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相关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等。

篇8:药学专业大类

一、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 符合财经大类专业用人标准和职业要求。通过多元化和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能将各种管理决策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应用到实际中, 找到与实际工作岗位的结合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保证学生就业时能尽快熟悉岗位标准, 快速适应上岗。

(二) 体现了高职财经大类专业教育的内涵特征。“工学结合”的内涵就是要将工作和学习两者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 实践教学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多元化和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能将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建立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基础上, 并依赖“校”和“企”合作的平台。例如, 财经大类中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企业家认为, 管理是一种实践, 其本质不在于“知”, 而在于“行”。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来说, 虽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 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 但真正的技能必须通过实践强化才能掌握。

(三) 符合学情,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财经大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 是立足于企业需求, 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完成职业基本专业学习任务后, 将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 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顶岗实习交叉进行, 相互促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职场和课堂的结合, 学生在学习中大量的动手操作、岗位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符合目前高职高专财经、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情。

面对行业对财经大类专业人才技能多元化需求的变化, 以及在“注册入学”背景下学生类型和基础的差异化, 笔者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财经大类专业为对象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目前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 根据学院的整体专业学生分布情况, 采用典型调查的方式, 抽取学院财务会计专业群中的会计与审计专业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典型对象, 对相关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和教师共10人进行了访谈, 并查阅了201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资料。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一) 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基本状况

1、实践教学包含两个基本环节:即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践。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2、实践教学课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在理论上达到或接近50%。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如表2所示。 (表2)

3、实践教学标准, 主要包括集中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内容比较简单, 没有分项标准。

4、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主要包括上机操作、大作业、实习报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集中实践考核方式如表3所示。 (表3)

5、实践教学合作企业数量不多, 与学生数比例大概为20:1。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集中顶岗实习企业学生数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二) 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目前, 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没有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课程设置“学科性”痕迹较重, 有的课程的实践教学仅是为了实践而实践, 没有按照企业需求和岗位标准进行设计, 甚至未真正摆脱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

2、实践教学资源缺乏。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性教学, 提高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习实践岗位提供给学生。但目前学校和企业难以对此达成共识。校企合作企业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但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实践实习机会相对较少。一方面是由于企业难以接受大批一定时期内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该专业学生;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企业管理类岗位如人事、会计、营销等岗位具有一定的涉密性特征, 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积极性不大。除了校外实践实习岗位不足之外, 校内实习基地的投入也不足。学校虽然有专业实训室, 但硬软件更新较慢, 同时师资培训跟不上, 实训室教学质量也难能得到保证。

3、实践课程开发不足。课程开发立足于专业培养目标而定, 财经大类专业各种实践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岗位要求, 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训练各种专业技能, 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较快进行工作角色。但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目标针对性较差, 再加上合作企业所能提供的实践实习管理岗位有较大的波动性, 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活动实施等一系列教学及管理过程中, 投入性不足, 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及实施的主动性欠缺, 使得理论课和实践课未能有效整合, 课程标准不具体, 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模式陈旧。目前, 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课堂案例教学、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实习等。课堂案例教学是广为推崇的教学手段,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学的互动环节得不到重视, 教师常满足于自身的说教与分析, 不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的教师对案例的选择随意性较大, 案例的代表性、典型性、新颖性不够。实验室实训在教学组织、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 教学成效再打折扣。顶岗实习一般是专业培养的最后环节, 由于实习基地匮乏, 学生分散实习较多, 难以进行有效监控和考核, 同时面临学校就业率压力, 实践教学往往草草收兵。实践教学模式陈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实践考核改革力度不大, 由于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成果难以物化, 最后考核就变成了批改作业或主观评分, 不利于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基于工学结合, 改革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 依托工作岗位标准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针对目前实践教学未能真正按照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建设的现状, 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以专业目标岗位工作标准为基础。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 专业培养的目标岗位包括生产及后勤管理岗、营销管理岗、行政及人事管理岗、财务管理岗和门店管理岗。岗位标准可以以生产管理员、营销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实践教学平台、配备实践教学师资。

1、设置多位一体实践教学环节

(1) 继续完善实训教学环节。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 以往在设置实训教学环节时, 以开设分课程实训为主, 实训时间短, 效果不明显。目前, 针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开发的经营管理沙盘实训软件综合性较强, 且以模拟企业的真实经营过程为背景, 仿真性很强, 管理游戏的形式很新颖, 易于激发注册入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操作可以以管理沙盘为主要的实训课程, 对不同年级设计不同难度的操作内容, 如表1。 (表4) 通过上述分阶段的操作, 让学生掌握目标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

(2) 增加企业入校培训。采用“引进来”的办法, 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合作, 邀请企业专家将企业培训课程如《职业心态》、《职业生涯规划》、《销售技巧》等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带进课堂, 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意识, 与社会行业相衔接。

(3) 加强学生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经历企业管理的基本经营过程, 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方式, 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自身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针对目前高职财经大类专业校外实习形式较为单一的情况, 可以考虑将识岗、贴岗和顶岗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重视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对于财经大类专业而言, 校外实习基地单一岗位接纳人数有限, 因此安排顶岗实习时分散实习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 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通过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实习岗位;另一方面可选择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商业流通企业统一安排1~2个月的集中顶岗实习, 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 为学生独自走上社会工作打好基础, 将实习落到实处。

(4) 强化社会调查。财经大类专业的社会调查是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企业发展等情况的了解分析, 是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有利于调动学生投入社会的积极性, 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将社会调查与毕业论文紧密结合起来, 为达到调查分析的一定深度, 可采用分组形式进行团队调研活动, 由教学团队教师进行综合指导, 形成有有效结论的调研报告, 计入学分。

(5) 常态化职业技能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 并以此为平台, 将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和方式引入校内比赛中, 并使之常态化,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

2、搭建多种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应由三个分支组成:一是理论知识应用平台, 主要指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用于深化学生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知识体系;二是校内实训平台, 主要指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仿真实训室, 用于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三是校外实习基地平台, 主要指合作企业现场, 用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总的原则是数量持续增加, 质量严格把控。

3、配备专兼结合实践教学团队。为了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需要, 要建设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 适当增加兼职教师的比例, 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的制度。

(二) 构建分层实践教学方案。所谓分层实践教学就是按照专业教学周期规律, 对照企业职业发展通道, 由易到难进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具体来说, 可从岗位认知、岗位见习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分阶段构建。

1、岗位认知:大一阶段实施, 在职业能力课程中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企业进行参观, 了解行业背景、企业的岗位设置和描述, 学时比例达到8%左右。

2、岗位见习:大二阶段实施, 对职业能力及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 要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设置实践课时, 同时在综合实训课程中安排学生集中到校外实习基地“做中学”, 学时比例达到12%左右。

3、岗位顶岗:大三阶段实施, 要求学生进入企业空缺岗位以“管理培训生”、“营销员”、“生产操作员”、“人力资源专员”、“出纳”等身份进行工作实践, 学时比例达到30%左右。

总的来说, 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可以由图2说明。 (图2)

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中, 融入分层实践教学方案, 对于高职财经大类专业而言, 将使实践教学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满足人才技能多样化的需求, 符合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本文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 分析注册入学背景下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对该典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剖析, 并提出依托工作岗位标准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分层实践教学方案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财经大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韦东海.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广西教育, 2012.5.

[2]俞位增.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困境与对策.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3.

上一篇: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小学教代会闭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