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语在课堂上生辉

2024-04-13

让评价语在课堂上生辉(精选11篇)

篇1:让评价语在课堂上生辉

让评价语在课堂上生辉

“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评价艺术,创设教学氛围。

一、准确贴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既要准确得体,又要有启迪心智的作用。例如:“你读得很认真,读时也融入了感情,如果……,会有更好的效果。”“今天你的表现可真棒,已经举手发言了好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不过回答前要听清楚问题,行吗?”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二、灵活丰富。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就拿读课文来讲,教师的评价语言如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将自己的理解融入了朗读。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每个学生因为生活背景、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反应也各有千秋。教师应该运用赏识性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篇2:让评价语在课堂上生辉

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本文探讨如何在课堂内,注入赏识教育、创新教育;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作 者:李晓红 作者单位:济南泉城中学,山东济南,250000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33.3关键词:创设情境 参与合作 拓展延伸 学生主体地位

篇3:评价熠熠生辉 课堂精彩生成

一、自主评价, 在反思中认识自我

争强好胜、表现欲强是儿童最明显的心理特征, 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所必须遵循的规律。为了适应孩子们的这一天性, 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需求, 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尝试着将学习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学生对照自己、对照别人、对照要求, 客观地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习活动结束后的收获进行一分为二的点评。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实事求是、正视自我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将自身的优点、闪光点呈现给别人, 获得内心的自豪感、成就感, 以便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同时, 自主评价还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不断地加强自我反思, 反思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 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有待拓展的学习空间, 反思完善学习的改进措施等, 反思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发现自我。例如教学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5课《制作课程表》,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word表格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之后, 我让学生尝试着为自己设计一张课程表, 要求:课程安排合理;文字布局整齐;线条粗细匀称;表格大小适应。学生制作完成后, 我集体演示操作流程, 并呈现最终作品, 然后组织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原创作品进行自主评价, 说说做得好的和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优点和问题, 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从而使作品更加完美。

二、相互评价, 在协作中完善自我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地表现为学生之间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或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 从而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满足和心灵的充实。其实, 合作学习还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因为评价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 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广泛地开展学生相互评价, 学会在鉴赏中取长补短, 学会在协作中完善自我, 从而促使彼此的共同提高。相互评价可以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单一评价, 针对某个人和某个问题进行具体的点评;也可以是学习小组之间的多元评价, 针对某类人和某些共性问题进行整体的评价。古人说得好:“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有些问题有时必须通过别人的眼睛才能发现, 通过别人的嘴巴才能说出, 通过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 而相互评价则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例如教学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18课《设置个人博客》, 当教师指导学生设置完成富有个性的个人博客后, 安排学生利用IE浏览器登录他人博客, 访问他人空间, 并利用留言板对他人的博客进行评价, 不仅培养了学生相互交往的能力和博客平台应用的能力, 还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评价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实现共同发展。

三、教师评价———在诊断中成就自我

在经历了学生个人的自主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后, 有必要发挥教师的诊断性评价进行合理地把关。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和位置, 以一名启迪者的身份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 引领学生自己意识、调整和改正,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指明方向、指点迷津。因此, 教师的诊断性评价必须睿智一些, 艺术一些, 巧留余地, 为学生的感悟留下空间, 因为学生自己得到的收获才是最真实、最有意义的。同时, 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可以是简单却最具效果的口头语言评价, 可以是风趣却意义非凡的体态语言评价, 可以是礼轻却情义重的实物评价等等。这些对于教师而言或许是不经意的一瞬间, 然而对于学生而言或许会在心灵深处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教学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6课《插入图片》, 在巩固操练环节, 我让学生自选一个成语故事的word文档, 并利用所提供的图库为成语故事配上一幅合适的插图, 完成得出色且速度快的学生可以从我这儿获取一枚《喜洋洋和灰太狼》中动画人物的标志。有一名学生首先举手示意我操作完毕, 我浏览之后这样评价:“嗯, 真不错, 操作速度快, 选配插图合理, 位置比较妥当, 但喜洋洋告诉我不愿意和你交朋友, 因为你文档中的图片浪费了较多的空间, 你愿意改正吗?”这位学生立刻发现图片的环绕方式设置不够合理, 随即进行调整, 最终喜洋洋顺利地和他成为了朋友。这样利用实物和语言结合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 乐于接受, 有利于课堂精彩的生成。

篇4:让数学思维在课堂上焕彩生辉

关键词:思考;反思;信息加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把“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以数学活动自身的魅力,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开展数学活动,所设计的活动必须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思考并顺利获取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体积”一课时,我出示了大小相似的一个土豆和一个芋头,让学生比较其大小。在学生发现用“观察的方法”不能准确比较时,教师及时提问:“有什么方法能准确比较出这两个物体的大小?”从而引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进行寻找答案的数学思考: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称重量——谁重谁大”,还是“排水法——用同样大的量杯装入同样多的水,分别放入土豆和芋头,水面上升高的量杯中的物体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为下面选择最合理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做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动手实验后,教师抓住学生看到的实验现象追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水面上升的部分为什么不同?”引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产生数学思考,从而亲身感受“物体占有空间”“物体占有空间有大有小”,使“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真正体现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让学生理解体积的实际含义。由上可见,数学活动自身的魅力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深刻,从而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注重体验内容的阶段性,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从小学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再到五六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经历直观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样三个阶段。如果数学体验内容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阶段性,那么,体验不仅浪费时间,还抑制了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点点成线,线线成面,面面成体。”这几句话学生早已倒背如流,但他们并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拿着数学课本边讲解边示范,先一页一页展开,又一页一页合上,然后指着封底右上角的顶点问学生:“这是什么?”生:“角的顶点。”教师慢慢地把整本书右上角的顶点一个个合上,“这时,你们看见这些变成了什么?”学生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点点成线”。教师继续拿着课本,指着封底的长边问:“这是什么?”接着,教师慢慢地把整本书分开的长边一条条合上,问:“你们看到这些线段变成了什么?”这就是直观的“线线成面”了。教师继续演示,指着封底问:“这是什么?”“它是一个面。”“对”,教师慢慢地把整本书一页页合上,问:“这时,你们看到这些面变成了什么?”“面面成体”的感性体验,就这样植入了学生的心底。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直观、感性地获得体验,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三、在回顾反思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元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外来的指导被学生接受并改变他们的信息加工过程时,才能改进学习。所以我们应让学生对自己的困惑或错误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检验。只有看到实物的真相,找出病因,才能真正将书本知识得以内化。如特级教师潘小明在教学“画圆”这一环节中,他先让学生用圆规自己尝试画一个圆。当一些有问题的典型作品投放在屏幕上后,潘老师没有马上否定学生的“作品”,而是立刻微笑着引导学生评价这些“作品”。学生通过观察反思后,有学生说圆心没有固定好,所以画出的不像圆,也有学生说画圆时半径发生了变化,也画不出规范的圆,还有学生说画时用力不均匀,圆规使用的方法不正确也会出现这些问题……这样错误的原因一个一个都被学生自己找出来了。接着潘老师连忙说:“画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呢?”不一会儿大家在反思的基础上自主总结概括出了画圆的方法……这样画圆的方法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脑子里……通过这个过程来自我否定,在不断产生错误与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在成功与失败的亲身体验中,让学生真正领悟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精神实质。

教学中,我们绝不能仅停留在活动操作的层面上,而应腾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作进一步“反省抽象”。让学生“出声想”“做数学”是独立思考活动最基本的保证;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不断反思,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境界迈进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王根元.把握瞬间 把握精彩 让数学课堂熠熠生辉[J].小学科学:教师,2014.

篇5:让评价语在课堂上生辉

孙俊丽

洛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由洛阳师范学院托管以来,在校长李毅的带领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各种报刊杂志上经常见到各方媒体对该校的介绍。9月16日上午,我和40余名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有幸来到该校,走进课堂,体验“生命课堂”教学。

一走进师院附中,就感受到了其在教育改革之路上的可喜变化,每一位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眼睛里都闪烁着熠熠的光辉。课堂上,学习气氛活泼向上,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特别是学生作小老师讲解习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小老师”从学生角度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来诱导大家思考如何回答。回答者不卑不亢,小老师炉火纯青,而老师只在学生回答不准确时稍作提示、总结。课后还对听课者做了问卷调查。

学习是一种幸福,学习是一种享受,面对传统课堂,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洛阳师范学院附中“生命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感、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生通过自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会的.老师不讲;学生确实无法自己学会的老师精讲,且每节课老师讲课不超过十分钟。”这种授课方式使学生在课堂质疑论辩中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我听说洛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今年有6人被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录取、40人被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120人达市级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高考14人被本科院校录取。这些成绩的取得就是对其“生命课堂模式”的最好肯定。

篇6:情境教学:让英语课堂璀璨生辉

一、设置情境, 吸引学生

一节课的开始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在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无疑这节课将会取得初步的成功。因此,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关注导入环节。在导入时设置情境, 能让学生有亲切感, 从而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 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 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案例:在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 3 Welcome to ourschool时,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 为了给学生们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让他们涣散的心能够迅速地聚集到课堂上来, 我挑了一首与学校相关的英文歌曲, 让学生在乐曲中放松心情, 缓解情绪。如果选择的歌曲简单, 可以让学生们一起哼唱, 或者教师领唱, 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师生关系更加亲密, 也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更加融洽。当然, 学生在如此欢乐的氛围中开始学习英语, 他们的心情也会特别好。

二、跨入情境, 享受英语

初中的英语教材贴近学生生活, 大部分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 我们可以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让学生们在英语课上也能解读生活, 重新演绎生活中的事情。这样, 既能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 又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案例:在教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时, 我让学生们准备一张家庭照片, 在课上分组介绍。当他们说得非常熟练之后, 我让组内成员抽选一张, 然后根据照片上的人数, 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为照片中的人物作自我介绍。因为扮演的不一定是自己的家庭成员, 所以学生们在介绍时充满趣味。如此的生活情境, 可以令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家庭生活, 能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 在生活中运用英语。而且这种生动形象的情境, 也能激发学生们的表演欲, 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又如, 在教七年级上册Unit 5 Let’s celebrate!时, 正好快要到万圣节, 我就抓住这一机会, 在教室里创设了万圣节的情境, 并让学生们制作南瓜灯和面具。上课时, 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学习有关万圣节的风俗, 让他们倍感亲切, 特别容易理解相关的文化习俗。这样的教学渗透了西方文化, 让学生们体验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他们对此特别感兴趣。

三、融入情境, 乐在其中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会用英语与人交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创设开放、和谐、宽松的语言活动氛围, 让学生在如此的氛围中毫无负担地与同学、老师交流。当然, 交际的氛围要尽量真实,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情境, 并乐在其中的。

案例:在教七年级上册Unit 7 Shopping时, 我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活动情境。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 假设还有几天就是母亲节了, 你想买康乃馨送给你亲爱的妈妈吗?”同学们都笑着点头。我接着说:“Today, I’m ashopkeeper in the flower shop. What would you liketo buy?”先由我扮演花店售货员, 学生来买东西, 让他们在与我的对话中, 逐渐知道该如何用英文去购物。之后, 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 让他们就地取材, 把自己身边的学习用品当作商品。我还特别强调, 他们在购物的过程中只能用英语交流, 即使不会说, 也不要用中文表达, 可以用肢体语言。在如此的购物活动中, 学生不仅玩得不亦乐乎, 还知道了如何运用英语去购物。

四、拓展情境, 享受成功

英语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课上的45分钟, 那点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们学得好, 学得扎实, 我们还是需要想方设法把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要培养学生、教会学生寻找情境, 让他们可以在课外自主地创设英语情境, 增加他们语言实践的机会, 鼓励他们随时随地都敢于开口说英语。比如:用英语与老师打招呼、交谈, 用英语和家长说简单的对话等等。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课后也能有所提高。

案例:在学完七年级上册Unit 7 Shopping之后, 我设计了一个课后调查活动, 让学生们与家长一起去外文书店。在书店里有许多营业员是会说英文的。我要求学生们运用课上所学的句型与营业员对话。这样实际的英文运用, 让他们很感兴趣, 他们在对话时, 即使说错, 也不会觉得太尴尬, 因为营业员都是微笑服务的。通过实践运用, 他们在交流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非常有成就感, 学习英语也就会更有信心了。

篇7:以学定教,让课堂生辉

首先,把握阶段目标是确立生态教学目标的前提。语文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而每个学段又有着不同层级的目的和要求。这些分层的目标都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有极强的层次性和梯度。我们只有细心研读阶段目标才能领会其中的要义,在教学实践中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同一个内容如果处于不同的学段会担负不同的使命,只有领会了课程目标,我们才知道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方向,才能明确每一节课的目的任务。只有把握好阶段目标,才能确立生态教学目标。

其次,树立三维目标是确定生态目标的关键。“三维目标”的提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主要指对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考虑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的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则是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正如崔峦老师说,教师应该“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

再次,关注学情差异是确定生态目标的重点。“以学定教”是建设生态课堂必须遵循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必须考虑学情的差异。确立生态的目标,需要考虑地域的差异,城镇与农村的不同;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就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的学生,由于不同的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同,学生的知识面不同、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也不平衡。所以,确定生态的目标应该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情。否则,教学目标不以学生为本,课堂中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无论使用什么媒体都只能是走走形式,更不会有好的效果。

此外,把握文体特点是确定生态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文本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难点。教材的内容是编者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落实教学的总目标而选择的,是一种凭借。文本的语言、文章的内容、篇章结构、感情基调,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定位。把握课文特点是定位课文目标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把握阶段目标,熟悉三维目标,关注学情差异,把握文体特点,才能准确定位生态的教学目标。只有生态的教学目标为自己的课堂树立正确的导航灯,才会有生态的课堂!(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 甘 甜

篇8:让联想之光在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现在的学生, 获取知识的渠道比我们教师还多、还新, 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 身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联想式思维, 要让学生的思绪从所教授的文字上跳跃到其他地方, 产生由此及彼、由近而远的引申和联想, 可以上天入地, “精鹜八极, 心游万仞”, 让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让联想教学走进中职语文课堂, 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开启思想的闸门, 在思考时能拨动灵感的琴弦, 这对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结合江苏省中职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中的两篇课文《过万重山漫想》和《把栏杆拍遍》为例, 着重从类比联想的教学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训练, 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灵感, 让积累在他们脑海中的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创造性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活跃语文课堂。

教学《过万重山漫想》这篇课文时, 我首先以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为引子, 然后船出夔门, 进入三峡, 看到奇、异、险的三峡美景: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 有的耸峙云霄, 有的横枕江面, 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 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分析到这里, 我开始了对学生的第一个提问, 如果你们作为作者的话, 接下去会写什么呢?答案丰富多彩:喜欢旅游的同学会展现三峡奇景的全景, 喜欢烂漫幻想的同学会演绎出一段三峡爱情故事, 喜欢刺激的同学更是描绘了一个蹦极的旅游景点等。此时再看课文, 作者却宕开一笔, 以眼前之景想到了穿过三峡的第一人, 想到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会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这个人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阻力?最后他面对这些困难和阻力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又从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 一连串的想象, 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拉到了那个远古时代: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时间比春秋战国早些;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一只独木船;他会遇到自然知识匮乏、社会舆论压力等诸多困难;但他“没有想”, 微微一笑, 竹篙一点, 独木船开动了……在学生和我产生共鸣的时候, 我适时地又提出第二个问题, 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一时间有很多的答案纷纷呈现:勇敢、智慧、富有挑战性、更有甚者说他对家庭不负责任, 为什么没有对亲人的牵挂等。当我把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身上所具备的首创精神分析出来的时候, 学生们都表示了赞同, 并且从课文中找出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无数的“第一个”: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 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于是首创精神的意义:“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 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领域进军, 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 历史昂然向前。”

联想的教学氛围在学生的求知和探讨中酝酿发芽, 于是我继续着第二篇课文《把栏杆拍遍》的教学。辛弃疾的一生可以分为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南渡前, 他组织义军, 追杀叛贼, 押解叛将, 满怀痛杀贼寇、收复失地的壮志;南渡后, 当权者不让他有伸展抱负的机会, 他被九蒸九晒, 水煮油炸, 千锤百炼, 但仍不改对国家对民族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于是他只能笔走龙蛇, 泪洒宣纸, 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可与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媲美的《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把一个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沙场英雄的无奈和悲哀留存在历史和诗词中。《水龙吟》中“落日搂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把一个爱国臣子临江水, 望长安, 登危楼, 拍栏杆, 热泪横流, 一遍遍地哭诉, 一次次地表白的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学生情感的调动, 知识的积累, 思维的撞击, 于是寻觅文学的历史长河, 能和辛弃疾堪比伯仲的诗人有几人?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 还是念念不忘着中原领土和人民, 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 凡是读过他们诗作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 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篇9:课堂因评价而熠熠生辉

一、合理利用多样性评价,让课堂焕发魅力

1.口头评价

在课堂评价中使用频率最多,最直接最有效果的毫无疑问的是教师口头性评价。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常常用一些夸张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优生多用 “你的发言有条有理,我们佩服你。”“你的想法很有主见,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常常会出些小状况。这时,教师不要严厉地全盘否定,更不要讽刺、挖苦他,置他于尴尬困境,我的做法是先扬后抑,并不忘鼓励他在动脑筋上再接再厉,这样便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教师诚恳、恰当、鼓励的口头评价能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能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碰撞出心灵交流的火花。

2.体语赏识

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等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评价,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形式。例如,一名学生对难题作出精彩的回答时,我走过去握住他的手说:“快来和老师握一下吧,把你的智慧传到我的身上”。 而对于中差生,如果他们回答正确了,我会带头给他们鼓掌,或者对着他们竖起大拇指,哪怕回答有错误,也不去批评,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用微笑的眼神去支持。不要怜惜这些小小的举动,它会拉近你和学生的关系。

3.物质奖励

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奖励小礼物,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在课堂上,我把智慧星奖给爱动脑筋、勤思考的学生;笑脸奖给专心听讲,学有进步的学生;红花奖给守纪律、团结协作的学生。这样的评价,兼顾了各种层次的学生,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效率,大大地鼓舞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取得了难以预料的好效果。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或学生的特点,把多样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让课堂焕发魅力。

二、灵活运用多向评价,让课堂活跃起来

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即要在语文课堂中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开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

1.学生自评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是激发学生的评价意识,培养学生的评价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才能实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评价。如在指名学生朗读完《成吉思汗和鹰》的最后一部分后,学生自评“我读出了成吉思汗悲伤、后悔的语气,但语速稍快。”学生通过在自评的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学生互评

在提倡“自主探究学习”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为开展集体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提供了可能。学生互评应建立在自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作业的检查上: “你认为他做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从而鼓励学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3.师生互评

新课程倡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错误时,学生能大胆质疑。例如教授《惊弓之鸟》一课的片段: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生齐答:可以)老师当更羸,你们都当魏王,看老师当得像不像,你们听完以后给老师打打分,好不好?(师富有语气变化地示范读,并配以动作)生1:我给老师打95分,因为我觉得老师当得像极了。

师:你觉得哪儿最像,把那个地方学一下,好吗?生1:(像模像样地学起老师的朗读,也加上了动作。)生2:我给老师打85分,因为我觉得老师也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

师(略感惊讶又充满了惊喜):老师谦虚地期待着你的批评指正。(生笑)

……

师:为生的未必不如师,你就是老师的老师。(生大笑)

这样,通过师生间的互评,能使学生具有不惟书、不惟师、只惟实的求实精神。当然,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给学生评价的权力,让学生敢评、会评、乐评。

三、提倡建构多元评价,让课堂洋溢智慧

多元评价是相对于一元化评价而言的,它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拒绝“唯一答案、标准”,期待认知的丰富多彩。比如:我在教学《捞月亮》时的一个片段:

师:读了这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生1:我要像小猴子那样,敢于实践、勇于探索。

师:你回答得很精彩,有遇到问题就探索的精神。生2:我觉得猴子捞月亮的做法不好,因为遇到事情不爱动脑筋。

师:真是个见解独特的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想一想,分析分析再行动,不能冒然行事,不然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生3:谁说猴子的做法不好,它们不光说了而且做到了,我就愿意做那样的人。

师:你是个有个性的孩子,希望你也能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教师据此对学生一些非原则性的或逻辑性的答案不作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是进行多元评价,使学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令课堂洋溢智慧,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精彩的评价是教学成功的一部分,作为一名现代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加强对课堂评价的关注和研究,并不断创新,掌握好这一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机智,使自己的评价更加实在、更加精彩,让语文课堂因此而熠熠生辉。

篇10:让评价语在课堂上生辉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课文的传授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 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有声的画面, 再现生动的形象, 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 体现文章的主旨, 获得深刻的印象, 既陶冶了情操, 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景, 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 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 使学生身临其境, 多种感官同时参与, 准确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 在讲授《九寨沟》一课时, 因为大部分学生没见过九寨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学习氛围, 学习伊始,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段配乐九寨沟的风光片, 在优美的抒情音乐声中, 五彩斑斓的湖泊, 错落有致的瀑布, 以及活泼可爱的珍禽异兽就把学生们的目光完全吸引住了, 他们眼盯屏幕, 侧耳细听变化多端的流水声, 完全沉浸在那仙境一般的童话世界里。这时教师适时导入:“同学们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一个童话的世界, 那就是九寨沟。”这样学生们就进入了教师创设的学习氛围里了。

再如, 在讲授《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 为体现昔日瀑布壮观的景象, 首先, 播放了一段大瀑布壮观景象的视频, 学生在观看过程中, 不断的发出惊叹声, 兴趣非常高。播放完后, 马上转入正题。“同学们, 这么壮观的瀑布, 想不想看一看文章中是怎么描述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 表现得非常的认真, 安静。谈感受也特别准确。学生在读大瀑布枯竭语句时, 语气总是把握不准, 效果差。于是笔者给学生配上了背景音乐, 在音乐的渲染下, 学生读出了伤心、失望的语气, 进一步理解了大瀑布变化的原因。整堂课学生情感始终随着文章的变化而变化, 情感被调动起来了, 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当中就包括了学生的语感能力、语言积累和思维能力, 识字写字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等各个方面, 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信息技术融入课堂, 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 在讲授《夜莺的歌声》一课时, 由于文章很长, 笔者在认真研读文章之后, 抓住“小夜莺”这个人物的分析, 作为本课的教学突破口。通过白板课件出示“你认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是从文章中哪些关键语句中看出来的”这个话题, 让学生开展学习。汇报时, 教师出示文章图片, 学生借助白板的标划功能, 边标划边讲解, 直观形象, 感悟到位。根据对学生的发言归纳, 明确了小夜莺是机智、勇敢的孩子, 从而实现了对文本的一个整体有效的感悟。在对文本感悟之后, 我随即通过课件出示了几部分人物的对话, 在分角色朗读之后, 让学生体会“野兽”“猫头鹰”等词的意思, 明确这些词表面上是讲动物, 实际上是指德国强盗, 小夜莺是借此来讽刺德国士兵, 表达憎恨之情。这种写法是“一语双关”, 然后让学生讨论这种写法的好处?进一步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借助白板课件, 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让长文变短, 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学生充分的揣摩了语言文字, 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提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坚持下去, 学生的语文素养会逐步提高。

三三、、多多媒媒体体教教学学与与网网络络教教学学相相结结合合形形成成一一种种全全新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

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 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地查阅、获取相关知识, 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与理解, 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 更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例如, 笔者在讲授《七律·长征》一课时, 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与长征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与长征有关的音乐、课文朗读以及课本中重点的字、词、句整合到课件中, 教师和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了解到红军长征时遇到的艰难险阻, 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 领略到我国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另外, 我们还可以把这一课完全放手给学生, 只给学生划定一个学习的主题“长征”, 让学生利用网络自己动手查阅资料, 然后制作成自主学习的课件。这样即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又锻炼了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 也开拓了学生视野, 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四、发挥工具优势打造自主课堂

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 通过发散学生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打造自主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 合理采用电子白板、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 通过丰富多彩的白板工具、图片、视频、音乐等, 通过构建问题、合作交流, 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活动, 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 实现课内外的沟通,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 在讲授《望月》一课时, 学生自主读书画出描写月光的句子, 小组交流, 小组展示。白板出示电子书, 学生借助白板功能, 在白板上标划, 谈出自己的感受, 实现了全班交流。学生兴趣高昂, 意犹未尽。我通过白板的计时功能, 开展了一次小组竞赛, 完成一次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月亮。完成后, 配乐让学生朗读。“在我的心目中, 夜空就是一个爱发脾气的孩子, 他很喜欢搜集发亮的小珠子——星星。月亮就是一个弯弯的玉瓶。夜空总是把玉瓶塞满了星星, 圆圆的, 每到夜晚, 就洒向大地一片银辉。当他发脾气时, 总把月亮摔掉一大半, 星星洒满了天空, 这时的月亮弯弯的挂在天空。夜空气消了, 又会把星星塞满月亮。这样的事情每月都在发生着。”

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手段, 学生学得有趣、有效,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要恰到好处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 要明确信息技术是辅助手段, 它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材料不是越多越好, 课件的制作不是材料的堆积, 不能给学生造成信息接收上的负担。如果一节课下来, 学生脑海里留下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素材, 那么信息技术辅助作用就是不成功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要恰到好处, 哪怕是几组图片、一段视频、一段音乐, 一个功能只要用的合适, 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参与学习那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学万变不离其宗, 任何时候, 任何手段都是为文本教学而服务。我们不能偏离语文的文本教学这一主线。以文本为主, 才能发挥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

六、结束语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洪流中, 有了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 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但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应该逐步摸索, 逐步研究, 去打造语文教学更为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张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张筱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4]宋瑶.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篇11:自主学习让课堂熠熠生辉

【自主学习·学子所得】

李 静

说实话,这一教学方案在刚开始时真让人受不了,明说自主,暗说就是不讲课嘛!一个星期后,翻开语文课文,学与没学无任何异同,我都快气炸了!再看看别人的书,写得密密麻麻!我诧异地问同学:“吴老师讲过吗?”“是自己查的!”喔,原来问题出在自身上。“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不会的再问我。”我渐渐地接受了老师的话,学习也步入正轨。我发现课堂的妙处就在这“自主”二字里。凡是自己亲自去查阅的东西往往记忆深刻,就像吃饭,要自己主动吃,不能让别人一勺一勺去喂。这招,嗨,高明!

马 迪

自主学习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有难度的。虽说我们的日子好过了,翻了身做了主人,可主人不是好当的。但我们已经当上了主人,就要拿出主人的风范来,决不能退缩。

华倩倩

我这样坚持做,结果语文课上得很轻松,理解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加强。

崔凌宇

“自主学习”对我来说已不是一个新名词,初中的老师天天讲,但实际上却还是满堂灌。上了高中,自主学习真的就闯进我的学习生活。一开始,的确有失措,有惊慌,有什么都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困惑。但后来却越来越觉得这种学习方法给了我很多的空间,能按自身的情况来安排学习,不会有跟不上的挫败感。

【教师反思】

理念的转变是能够做好事情的前提。新课程改革,光有教师的理念转变是不够的,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理念不转变,改革不会有效果的。如何让学生的理念转变呢?教师要通过创建自主学习课堂,促使学生理念发生变化。

面对学生大脑中根深蒂固的“满堂灌”的教法和被动学习的学法,开学第一周不是马上开展教学而是对学生进行脱胎换骨的“洗脑”工作。我向学生灌输自主学习理论,讲解自主学习的具体做法。每节课前30秒进行理念强化,让学生齐声喊出两个口号:“我们的课堂?自主学习!”“我们的要求?自主、自律!”课堂教学角色随之转换,学生成为主角,我定位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一起学习切磋。教学方法实行“硬着陆法”和“饥饿疗法”,上课就抛弃学生习惯并扎根心理的“满堂灌”,代之以“自主学习”。

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创造能够保障学生情绪安全感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上承认自己的知识漏洞或错误不是丢人现眼的事;尤其让学生明白课堂本来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没有人一出生就会跑,都是从摔爬中站立起来的,走起来的,跑起来的。错误是学习中必然出现的,我们要正确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错误既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石,又是教师最为宝贵的课堂资源。

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课堂气氛就会和谐、融洽,相互支持和相互欣赏的课堂氛围就会形成,学生不会因为说错而感到羞愧。为此,教师还要示范“勇于冒险”的做法,撕下全知全能的面具,轻松自如地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师生都秉持了这样的理念,自主学习就会开展起来。

自主学习课堂,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教师不再独霸课堂。不独霸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只是角色转变了,在教的方面教师永远是主体。打造自主学习课堂,也并不意味放弃接受式学习这种方式,接受式学习也是学习方式之一。

【自主学习·课堂叙事片段】

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我先做了身教:问题一:文章开篇为何用“才”?能不能把“才”去掉?问题二:题目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能不能改成“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为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我高调向学生说:“你们哪一天把我问得,站着进教室,躺着抬出教室,你们就胜利了!”然后请学生们开始阅读,提自己的问题。我巡视并随时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每当发现学生提出很有价值的问题,我就向大家汇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离下课还有五分钟,小组进行“问题”展示。全班五个小组共提出29个问题。

我把学生29个问题作了梳理整合,把共性问题列出来,作为下节课的讨论目标。问题如下:1.别里科夫为什么一个劲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2.别里科夫是个教师,为什么能辖制学校足足十五年?3.看到华连卡兄妹骑自行车,别里科夫为何反应激烈?4.华连卡的“笑”是别里科夫死的原因吗?5.为什么说别里科夫结婚是昏了头?6.别里科夫死后,华连卡会与“我们”感情一样吗?7.别里科夫的脸色有变化吗?

【自主学习·课堂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自读文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别里科夫死后,华连卡与“我们”感情一致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价值,这就是自主学习的效果。提出问题,还要试着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这一小组回答问题时优先。

各小组讨论……

师:有没有解决的?

各小组没有人回答。

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的反应是什么?看书,画出重要信息。

师巡视,发现学生很快画出来。

师:画出来不行还要整合出来。请同学们用四个词来概括,可以选用课文的词语。

风之组·天宇:大快人心、郁闷、无聊、乱糟糟。

师:大家很快找到“我们”对别里科夫死的态度,那华连卡呢?我提醒一下,要结合人物形象,结合她的性格,再思考一下。还要结合自己的性格。

很快有一小组要发言,是一位女生,从她表情看属于开朗型女孩。

酷之组·君慧:我想华连卡可能会哭一场。

师:想想华连卡的哭和林黛玉的哭一样吗?

酷之组·君慧:不一样。

师:怎么哭?

酷之组·君慧:大哭一场。

师:为什么?

酷之组·君慧:因为文中华连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哈!哈!哈!”的笑声!

师:这样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哭起来一定会……

酷之组·君慧:大哭一场!

师:看来敢爱敢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利索啊。君慧同学的回答非常正确,有原著文字为证:“瓦莲卡也来参加了他的葬礼,当棺木下了墓穴时,她大声哭了一阵。”

班级响起掌声!

【教师深思】

学生通过自读文本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重大进步;但教学绝不能以此为荣而止步,教师应该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要比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性要高,但有时候因被满堂灌压抑很久,主动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弱,似乎提出问题就完成了任务。至于问题的解决,则等待老师给出答案。自主学习课堂要求学生不但要能提出问题,还要在老师指导下自己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能够解决问题,尽管在开始时问题提得不够好,解决问题时还需要老师引导,但这也说明自主学习已经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只要教师给予无限的信任、鼓励、表扬,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挖出来,让自主意识回归本位,让学生葆有、坚持,那么总有一天学生会面对文本,有能力和作者对话,最终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定能创造出奇迹,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味人生。

我们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法式。常常是把前后排学生组成一组,好一些的是按性别、学习程度来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讨论。其实这只是自主学习的初级阶段。要想把自主学习引向高级阶段,教师要做的工作很多,小组成员的人数确定、性别比例、分工,成员的性格、学科优劣、情商、智商,成员的文化背景,等等。

没有自主,课堂就不会有突破。自主学习课堂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但自主并不是自由,想怎么就怎么,更要严格约束自己。如何自律?我引导学生每节语文课前都要三思:学习是不是自己的事;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我敢于出错吗?想到就做。

没有自律,课堂就不会有序。当教师从主讲转变为主导时,课堂对教师的控制能力要求自然提高,否则,学生的自主就会变成了自由,学生的精力就会分散,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不再滔滔不绝地讲,教师的工作转变成指导、评价和高度凝练的总结;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课,对老师讲的认可佩服。课堂转变为同伴发言了,学生对同伴的发言可就不像对老师讲课那样了。这并不是说学生有意不尊重同伴,只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指导训练。所以老师必须告诉学生要学会倾听。

自主学习课堂对教师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文学修养,文化底蕴,情感内涵,教学机智等综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着实让教师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和极不寻常的挑战。做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师更应具有自我挑战的勇气,更应学习。

(作者单位:天津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上一篇:浅谈农村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下一篇:我需要自由600字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