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别样评价

2024-05-05

课堂的别样评价(精选十篇)

课堂的别样评价 篇1

目前,要对遵循课道的高效课堂进行有效评价并建档,仍然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新命题,这不仅是新命题,也是新理念。然而,无论是新命题还是新理念,都需要在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下才能变成教研的新常态。经过试验研究后,我们发现迄今为止诸多评价与建档的手段中,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是最好的评价及建档形式。而与这种最好的形式所匹配的也应是既科学、简单,又能够体现高效课堂理念的评价标准。

新理念

“评价style”应该从学生发展(收益)、教师发展(收益)和社会效益三个维度出发,并依据一定的比例进行评价,反之即使得到了一时的“课堂高效”,这种“高效”也很难走远。因而,在实际的研发中,我们为了降低管理成本,简化评价手续,将上述三个项目的权重转为百分制,并对其进行了细化,形成了与电子档案袋相匹配的课堂效率评估的一级子表(如表1)。

首先,学生的发展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

其次,教师的发展分解为四项,其中前三项对应学生的发展,体现了教师“怎样教”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互鉴中形成的,而且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场景和程序等条件下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说它是一种即时性能力。虽然即时性能力应用范围有限,但是大量即时性能力的融合,则能够形成教师“怎样教”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积累行动研究的一般素养,将自己培养成研究者,而这则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所以,以课堂为研究平台完成微型课题的研究非常必要。这种微型课题的研究虽然时间短,课题微,理论探索不足,但它更“近”(贴近教学),更“小”(研究项目不大,不会因为投入大而制约研究),更“亲”(课程亲和力好)更“实”(研究真实)。教师在微型课题研究中,不仅涉及教学模式的探究与锤炼,也与学生心理的教育与疏导密切相关。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讨论偶发事件的应对原理与策略等。因此,它是一种着眼于中长远发展的能力。

最后,“社会效益”被分解成四个子目,即“主流政治价值观”“先进文化引导”“融合性引导”和“创新性引导”。任何教育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课堂教学不能忽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先进文化引导”涉及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融合性引导”体现为合作思想、人际互动原则等,这是许多教师在课堂评价中想说却不知道将其作为哪一部分的热点话题。“创新性引导”涉及的内容则更为丰富。

别样评价

一级子表的意义是将三个大的评价维度分解为11个一级评价子目,并依据相关原则分配一定的权重,使评价走进课堂效率的评价实践。而实际上,一级评价子表已经能够用于不同课程课堂教学效率之间的比较,以及指导教研组进行课堂效率的粗略评估。

但是,要以电子档案袋为评估方式,进入课堂实估,该评价表依然较为抽象。只有对其做进一步的解读与细化,它才能成为一线教师即拿即用的抢手货。

表2为对一级子表细化后(即二级子表)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课堂效率的评估就这样进入了操作层面,高效课堂构建的理论也就能在这样的评估中软着陆了。教师不仅从这张评价表中看到了本节课的亮点,也发现了不足,从而明确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向。

如果每节高效课都有这种“综合表”作为电子档案袋内核,并成为课堂的“身份证”(不同学生、教师和教研员的评估表也同时拍照存档,这比直接填写的电子表格防改动性更科学、方便);如果每位教师都有很多这种经过评价沉淀下来的课堂,那么他们的专业化发展一定会更有个性,他们的教学也会更加高效。

假如,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已经积累了许多节这样的课,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从中提取每一个评价单项的所有评价数据,形成具有特别意义的“大数据”,显然,这种大数据是传统教研不可能获得的战略资源,是指导或矫正教育教学教研的宏观依据,也是催生教育新理论的产婆,它甚至将成为教育创客们将创意变成商品的契机。

但是,电子档案袋在许多地方、许多学校仍然是一个传说,要真正地实施和推广电子档案袋评价不仅是时间和技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转变教研观念和方法,形成习惯与意识。

写课堂的作文:别样的课堂 篇2

 

第二天我来上课,看到课程表,三个班都上第一次在课堂上感受到自由的快感。不一会儿,就课老师来了,咦?这不就是我们的年级长吗?看来我眼光真不错。上午全是主课,下午为选修课,音乐、美术、体育、微机。虽然可以选修,但其它课一个星期必须上一次,不过你喜欢的课可以多上几次。哇!真是太爽了!

又是清晨的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房间,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哦!原来是做梦啊!不过,我是多么向往那自由的课堂,没有特定的班级,没有特定的座位……一切都那么美妙,什么时候这种课堂能推广起来呢?

“艺术评价”别样美丽 篇3

现象一:学生在流利地读完课文某自然段后教师评价说:“读是读得挺好的,就是中间读丢了一个字!谁能读得比他更好?”闻此言,学生一脸悻悻状。

现象二:老师为上公开课时准备了一大堆奖品,孩子朗读后给予了奖励,于是课堂热闹了起来。

现象三:一学生朗读课文结束后,教师作了这样的评价:“你读书比以前好多了,记得上学期刚转到我们班时,你还不会读书呢!”学生原本微露喜色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讪讪坐下。

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它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引导艺术、激励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机智与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课堂就一定能充满生机。

但上述教师的评价很显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相反,教师不经意的话语已刺伤了孩子稚嫩的心灵,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我不由得想起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一天,龙王下令,将所有长尾巴的水族动物一律处死。鱼虾等恐慌自不必说,然而有一只青蛙也在水边哭泣。问之:“你又没长尾巴,为何伤心?”青蛙答道:“如果龙王追究起我小时候长尾巴的事来该怎么办?”

学生明明读得不错,而且已经有了进步,本应该得到肯定,但教师却用貌似“客观”的话语揪住了学生的“小尾巴”,可能并无恶意,甚至是出于好心,“我是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啊!”殊不知,我们在操好心的同时却办了坏事。 “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学生需要的往往是鼓励、肯定,而不是“揭短”或否定。教师在不经意间“抖”出学生的老底,试想还有谁愿意读呢?在教师看来,这是对学生的表扬,但实际带给学生的并不是喜悦,而是尴尬与难堪。

当然,强调激励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在否定的同时应讲究语言艺术:

首先,教师要通过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一代名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教学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音质悦耳、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 “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很欣赏你读书时专注、入神的样子”“多么精彩的发言啊”“你读得真棒!看,小熊猫多可爱呀”……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信心,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其次,教师要通过评价语言,给学生指明方向。特级教师贾志敏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不断向上的动力。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出名师胸怀的宽广及对孩子的拳拳爱心。“你读得真好听!”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被肯定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在缺点的表面巧妙加上“糖衣”,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同时,让他们听着顺耳,易于接受。“不信,你试一试”,更是激发起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大师的教学评价艺术由此可见一斑了。

再次,教师要通过评价语言,帮学生获得成功。请看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朗读训练: “我抬头望了望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 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

一名学生朗读得很流利,但没有感情。师: 读得真流利,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而且没有一个字读错。如果你能读得让我感到天游峰台阶多,爬起来累那就更好了。孙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捕捉到的学生发言的信息及时的反馈,既准确客观、具体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又十分得体、明确清楚地提出了教师的期待和改进的目标——如果你能读得让我感到天游峰台级多,爬起来累那就更好了。

又一学生读。师:“你的音色真好听!我建议你今后去当个播音员。来,未来的播音员,握个手”孙老师真实感受的表达是对学生贴切而又得体的评价。

又一学生读。当学生读到“一千八百多级” 的时候,孙老师在一旁仰天长望,并倒抽一口冷气。说“这天游峰可真高啊!爬天游峰可真累啊!”学生都笑了。孙老师的这句“这天游峰可真高啊! 爬天游峰可真累啊!”这种联系语境的随机评价,是对学生朗读得有感情最为直观的肯定与激励。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采用了委婉、幽默的措词,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中肯的评价,使他们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是必须的。让我们用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激励、指点迷津式的评价,去滋润孩子的心灵,正确认识自我。正因为富有艺术、充满哲理、包含智慧的评价,才让课堂像一幅意境隽永的画作,又像一曲悦耳动听的音乐,更像一首富含哲理的小诗,耐人寻味,既给人美的享受,又给人思的启迪。为了孩子的发展,让我们在朴实的课堂中,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去重组,使语文课堂教学别样美丽!

评价出别样的课堂 篇4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 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系列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2008年9月25日, 笔者在瑞安安阳实验中学七年级1班, 聆听了叶老师的一堂随堂英语课。她的课就如她的人, 简洁、朴实, 但意义丰富。她在课中恰当使用的评价更是犹如春风, 吹绿了学生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拓宽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其中有两处地方的评价最能牵动学生的心灵, “‘别样’的听写”和“竞赛的意外处理”。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别样的听写

上课伊始, 叶老师要求学生听写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叶老师总共要求学生写8个内容, 听写内容:pen, pencil, ruler, book, eraser, dictionary, Is this your pencil case? (叶老师先要求学生写下所听到的句子,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 写出真实的答案“Yes, it is.”或“No, it isn’t.”) 最后, 叶老师要求学生用“Is that...”造句。听写之后, 老师一个指令:看哪组同学的本子交得最快。笔者环顾了一下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迅速地交本子, 可以不言而喻, 学生喜欢这种词汇或词组评价方式。

分析与反思

听写, 对于教师来讲是最简单不过的一项教学辅助手段。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在思索在寻找一种更有效、使学生更喜欢的听写方法, 而叶老师正是尝试了“别样”的听写。

(1) “别样”听写具有层次性

该片段中的8个听写内容的难度逐渐增进, 前面6个单词全都是《课标》要求的必须掌握单词, 第7个不仅检测听力, 更检测学生对目标语言的真正理解。第8个是造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写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交本子比赛, 不仅节约时间, 更能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 “别样”听写形式多样

别样听写形式多样, 有检测学生词汇的掌握, 有检测学生对句型的掌握, 有检测学生对目标语言的创造性运用, 更有对学生的交本子习惯的培养, 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别样”听写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听写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 通过听写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使其自主建构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听写中的造句, 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 达到与个体知识的碰撞。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要面向所有学生, 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面向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每个学生在学习的实际可能性、智力发展状况及特殊能力等方面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存在着差异性。因而每个学生的发展又有其特殊性。

“别样”听写更注重对学生个性特征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促进了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 真正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仅仅热衷于关注“最好”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更应该多多关注的是使所有的学生如何学得“更好”。

“别样”听写正是坚持了这种评价的方向, 其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 这种听写更关注学生的情感, 叶老师尊重每个学生, 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片段二】竞赛意外的处理

叶老师在学生操练目标语言“———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an...———How do you spell it?———...”之后, 设置了这样的一个任务:“一分钟竞赛, 看哪一组讲得多, 但不能重复同学们讲过的内容。”全班同学分为4个大组, 每讲完一个完整的对话, 叶老师都给每一组加一颗星。就这样, 一场激烈的竞赛开始了, 第一大组的学生共讲了11个对话, 第二大组共讲了13个对话, 第三大组共讲了12个对话。这三大组的同学各自搭档配合得可谓天衣无缝, 都非常顺利而且激烈地开展对话, 各自都能得到可喜的成绩。最后轮到第四组了, 前面的同学表现得都不错, 拿出实物或指着实物进行对话: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ruler.

———How do you spell it?

———R-U-L-E-R, ruler.”

另一对学生甲和乙接上:

学生甲:What’s this in English?

学生乙:It’s...It’s...

学生乙It’s想了好一会儿, 还想不出一个单词, 这时他的搭档可着急了, 催促着他快点说, 甚至其他同学都埋怨他耽误了他们一大组的时间, 埋怨他影响他们的成绩。学生乙越着急就越紧张, 越紧张就越讲不完整的一句话。他的脸紧张得通红通红, 后面的同学已等不及了……最后第四大组一共只讲了8个。

评价完毕后, 学生乙一直低着头, 为自己刚才的表现而感到懊恼, 其他同学的表情也非常不满。这时一阵悦耳的声音传来。

叶老师问第四组同学, “你们想想看为什么会只有8个对话这样的成绩?”怨言声马上起伏。

“因为学生S的缘故, 时间被浪费了。”

……

叶老师提醒道:“这可是一个团队竞赛啊, 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无语。

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 必须互相体谅, 互相帮助, 像今天这个比赛中, 学生乙有困难, 你们完全有能力可以帮他, 而不是在指责他, 时间在你们刚才的指责中、互相埋怨中溜走了。”并对学生乙投以信任的眼光。

这时学生乙抬起了头, 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对叶老师的感激之情。学生顿时恍然大悟, 互相帮助、互相体谅, 这才是团队的精髓。

三、分析与反思

1. 及时、有效地评价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压抑感,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积极性倍增。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情感和谐,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学生并非一张白纸, 学生的感悟力不可小觑, 其混沌而感性的心灵, 蕴含着无穷的想象。这个环节的设计可贵的不是教师通过怎样的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是教师对于这种意外的处理。如果教师任其发展,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漠视该生的行为心理, 那他对于本课堂的教学必将成为一种“煎熬”。叶老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评价, 把学生的情感放在首位, 以人文精神去评价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顿悟中和学生乙的眼神里可以读出叶老师对这一意外的处理将会成为学生心中不会凋谢的花朵。

叶老师这语重心长的话, 不仅维护了学生乙, 更是让所有的学生在师生、生生自觉而自然的交流互动场景中悄然实现自我提升, 触动他们的心灵, 终生受益, 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此外, 叶老师还给学生乙信任的目光, 相信教师那信任的目光是点燃了学生乙心中不灭的火把。

2. 公正、实在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有正面评价与反面评价。正面的评价有正确的, 也有片面的, 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反面的评价同样如此。正确的正面的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恰如其分的反面评价同样能够做到这一点, 而错误的片面的不论是正面的评价还是反面的评价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惶惑、不安和失望。假如在片段二里叶老师漠视学生乙, 而去表扬其他同学, 这将会给学生们带来不可想象的负面影响。所以, 在课堂中要防止评价“一俊遮百丑和一丑遮百俊”现象的发生,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评价让优等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让中等生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 让后进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同时让优等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是理智的, 让中等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是实在的, 让后进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是执著的。

四、结语

评价只是手段, 而非目的,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不是决出谁是获胜者。

于丹教授曾说过:“我们不能改变生活的长度,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生活的宽度。”我们不能改变课堂的长度, 但是我们可以运用评价, 改变课堂的宽度, 关注学生的情感, 延伸课堂的深度, 使课堂教学因此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光君.含泪的“微笑”.梁湖镇中心小学 (网络) .

[2]唐慧云.浅谈英语课堂评价.广西柳州市雀儿山路小学 (网络) .

别样的课堂作文 篇5

我们回到大厅时,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的老师请公公教他们一些入门的折纸。老师对那群小朋友说:“外国人都说中国没有折纸专家,而肖老师就是一位折纸专家,我们要坚持把中国折纸艺术发展下去,因为折纸是我们中国人创造的!今天我们跟肖老师学一些入门的折纸。”

公公首先教他们折帆船。帆船很好折,大多的小朋友都会了,有几个小朋友没学会,来我这里求助。我发现,其中两个小朋友都是因为纸没有折整齐,我便提醒了他们,他们明白了,把纸折整齐了,帆船也就折出来了。另外的小朋友,是因为不会把帆船底部拉出来,我就做给他们看,很快他们就学会了。我告诉公公,大家都学会了。

然后,公公又教了他们怎样折衣服,从衣服变成裤子,从裤子变成照相机,从照相机变成猴子……在他们不会的时候,我努力的教他们,最后所有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公公教的折纸。

这天,我帮公公教折纸,也当了一回小老师,这真是一个别样的课堂!

营造别样的政治课堂氛围 篇6

对政治课缺乏兴趣,这些责任不单单在学生和教材,我们老师也有一定的原因,我们不应该循规蹈矩、死板的讲课,应该尝试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我认为老师讲课不应只注重教。我们更多的应该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动力,它像磁石一样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下,要求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了,认为有趣了,才能有效的学习,这就好比是流行音乐。你看哪个学生去愁眉苦脸去听、去记啦!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景,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学生好表现爱表演,表现力强、很少害羞,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会话教学中将学生的“动”融于具体情境中,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情景表演最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为了表演成功,他们会很积极而精心地设计出表演内容,更会细心地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内容已嵌入学生的脑子里。

二、精心设计趣味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法国大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到:“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游戏引入课堂,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根据学生爱玩、好胜心强的天性,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不同的竞技场,把游戏转变成比赛,让他们在这些表现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

三、多种方法引入主题

1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讲“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时,先用录音播放《春天的故事》,优美的旋律深深敲打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然后,教师在歌曲结束时,及时进行引导:大家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故事中的那一位伟人又是谁呢?这一首歌词向我们提示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决策呢?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新课。收到很好的效果。

2以形象的漫画插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教师出示唐诗《画》,并播放“眼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诗句,先把学生带进幽远、美好、恬静的自然环境之中,然后再出示与诗句对应的四幅被破坏的环境漫画,并贴在相应的诗句下面,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说出对这首诗的新解。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最能发挥创造力量的条件是发扬民主。”在政治课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就会让学生变得不爱动脑筋,随声附和,这样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老师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赋予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而且是所有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权利和机会。这样,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

2尊重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和谐的基础。师生间关系和谐,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学生对老师的肯定反应。学生的情感稳定,双边活动就积极,课堂组织井然有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尊重学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如及时批改作业,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犯的错误不嘲笑,不讽刺、挖苦等。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持肯定接纳的态度。特别是对在学生中有困难的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否则他们就对政治课失去信心,常常趴在桌上打瞌睡,变得更懒惰,或是更加孤僻,常常捣乱课堂纪律。

同样的课堂 别样的精彩 篇7

李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以不同活动围绕课堂主线,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从始至终都是活动的参与者,一直处于教师设计的半真实的环境中,学生在课堂上担任Mr.Cool Clothes Store的服务员并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务。教师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物品与价格的配对、广告的阅读及相关任务,最后通过内化输出,完成广告的书写。对任务各个击破后,学生自然而然掌握了课堂要点。做到了学中用,用中学,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这一教学目标。

佟老师则更注重学生的扎实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在读前自主探究单词;读中的任务导读,小组合作深入理解短文;读后的自编促销广告等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广告题材的阅读学习,在掌握广告的结构和目标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写作输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提升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法上,李老师通过把单词学习融入到耳熟能详的《两只老虎》这首歌里面,学生自己就能掌握(Shoes are on sale,Do you want to buy them?We can sell them.What’s the price?Can you guess.Ten Yuan for a pair.)这首歌的韵律。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迅速掌握这些单词及用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最优秀的教师总会找到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方法,而李老师的这一方法体现了教师的良苦用心与精心的教学准备,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佟老师在通过快速阅读后,准备了8个带有数字的小球,让学生随机抽取一个小球,每个组中对应号码的学生回答一个价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学生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应用,而应用的障碍在于克服自己的胆怯。佟老师的这一方法,让学生的积极性彻底发挥出来。在自主对话中关注了课本物品的价格要点,同时也复习巩固了衣物的词汇,学会运用目标语言We have...for only+钱,...is/are+钱等重点句型。

营造别样的政治课堂氛围 篇8

对政治课缺乏兴趣, 这些责任不单单在学生和教材, 我们老师也有一定的原因, 我们不应该循规蹈矩、死板的讲课, 应该尝试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我认为老师讲课不应只注重教, 我们更多的应该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动力, 它像磁石一样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下, 要求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了, 认为有趣了, 才能有效的学习, 这就好比是流行音乐, 你看哪个学生去愁眉苦脸去听、去记啦!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景, 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学生好表现爱表演, 表现力强、很少害羞, 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会话教学中将学生的“动”融于具体情境中, 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情景表演最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为了表演成功, 他们会很积极而精心地设计出表演内容, 更会细心地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内容已嵌入学生的脑子里。

二、精心设计趣味游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法国大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到:“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将游戏引入课堂, 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根据学生爱玩、好胜心强的天性, 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不同的竞技场, 把游戏转变成比赛, 让他们在这些表现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

三、多种方法引入主题

1. 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在讲“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时, 先用录音播放《春天的故事》, 优美的旋律深深敲打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 然后, 教师在歌曲结束时, 及时进行引导:大家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故事中的那一位伟人又是谁呢?这一首歌词向我们提示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决策呢?问题一提出, 学生兴趣高涨, 纷纷举手发言, 此时, 教师因势利导, 及时引入新课, 收到很好的效果。

2. 以形象的漫画插入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漫画, 不仅生动、形象、幽默, 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 发人深思, 回味无穷。

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 学习兴趣倍增, 课堂气氛活跃,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在讲“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时, 教师出示唐诗《画》, 并播放“眼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的诗句, 先把学生带进幽远、美好、恬静的自然环境之中, 然后再出示与诗句对应的四幅被破坏的环境漫画, 并贴在相应的诗句下面, 引导学生结合画面, 说出对这首诗的新解。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创建民主平等的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最能发挥创造力量的条件是发扬民主。”在政治课教学中, 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 就会让学生变得不爱动脑筋, 随声附和, 这样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 也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 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 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 老师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赋予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 而且是所有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权利和机会。这样, 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信任,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

2. 尊重学生,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马卡连柯认为, 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和谐的基础。师生间关系和谐, 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引起学生对老师的肯定反应。学生的情感稳定, 双边活动就积极, 课堂组织井然有序,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尊重学生, 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如及时批改作业, 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学生犯的错误不嘲笑, 不讽刺、挖苦等。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持肯定接纳的态度。特别是对在学生中有困难的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否则他们就对政治课失去信心, 常常趴在桌上打瞌睡, 变得更懒惰, 或是更加孤僻, 常常捣乱课堂纪律。

参与, 一种别样的课堂状态 篇9

一、参与在生活化的课堂之中

语言来源于生活, 语文永远与生活同在, 在生活中学语文, 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1) 让学生在情境生活中参与学习。留心观察生活情境, 用心思考, 是学习语文和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一个清晨, 天空突降一场大雾, 几乎是对面看不见人, 走在上学路上耳边不时传来孩子的一句句童贞话语:“哈哈, 你变成白发老人啦!”“哇!车子开灯啦!”“我们的学校看不见啦!”我灵机一动, 上了一节观察日记课, 引导学生交流大雾中的见闻和感受, 揭开了神秘大雾的面纱, 课堂真的是生动有趣且高效啊!我想作为语文教师, 如果平时能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 观察生活, 将学生平时耳闻目睹的东西带进课堂, 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活起来和乐起来。

(2) 让学生在形象游戏活动中参与学习。如教学“山、石、田、土”等象形字时, 教师设计文字画,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进行猜字游戏, 再将文字画改成美丽的风景画, 这一变化既激起孩子的兴趣又产生了很好的巩固作用。《将相和》、《公仪休拒收礼物》等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学习, 组织学生自编自导, 在合作中学习, 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知识, 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 有效增强了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3) 让学生在多元思辩过程中参与学习。“议”能达成共识, “辩”能使人明智。对于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 不妨在课堂上让他们议一议, 辩一辩。如《落花生》一文, 对“做什么样人”的辩论;生活中对“学生看电视是否有益”的辩论;《科学怪人》中“开文迪许到底‘怪不怪’”的辩论等。学生在辩论中,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听取了别人的意见, 形成更为正确的, 理智的认识。

(4)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活动中参与学习。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动手实践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更能获取难忘的知识。如教学古诗《望洞庭湖》时, 让学生读读诗文, 想想画面, 用笔把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画出来, 学生根据语言进行再造想象, 画出了湖水清澈, 明月当空, 潭面如镜, 亭台玉立, 翠色欲流的好画。使学生在绘画中得到感悟, 在创造中发挥潜能。教学《看菊花》, 除了赏读课文之外, 教师指导学生看菊花, 画菊花, 养菊花, 写菊花, 让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体会劳动带来的喜悦。

(5)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中参与学习。“听、说、读、写、字、词、句、篇”是语文教学的本, 也是语文教学的根。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永远不能丢, 也丢不得。教学中, 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 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加强语言训练, 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可以抓住精彩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乃至背诵, 加强语言积累;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概括内容, 复述课文;可以转换角色, 设身处地, 互动对话;还可以抓住“空白”, 多读多悟, 引发想象, 读写相融……如教学《全神贯注》、《诚实和信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等课文, 在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 抓住重点句段读悟后, 让学生根据读书体会创写“名言”;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让学生根据高尔基写信的内容, 结合实际和自己的感受, 以其儿子的身份, 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让学生写人物评论, 想象描写四十年后再相见的动人场面;等等。这样既理解了课文, 也升华了情感, 真正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二、参与在人文化的氛围之中

教师的一句赞扬的话语,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个满意的微笑, 对于优化学习环境都是非常有益的。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努力做到“教得轻松, 学得愉快”, 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 充满情绪的体验, 充满生命的交流。

(1) 学会鼓励学生。激励的话语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 鼓舞人心。教师要在学生有困难、压抑时, 给予充分的鼓励, 使学生情绪饱满, 敢想敢说, 乐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当学生思维受阻时, 教师要给予适时点拨, 帮助他们清除思维障碍;当学生经过努力得出正确的结论时, 教师要给予热情的赞赏,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因为赞赏能使人快活, 赞赏能激发潜能, 赞赏能使人心智开启, 灵感涌动。

(2) 学会尊重学生。人文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 民主的课堂中师生是互相尊重的关系, “蹲下来看学生”不是形式, 而是尊重学生的实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歧视, 不辱骂, 不体罚, 多给他们一些微笑,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 不强求, 不压制, 不扭曲, 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欣赏差异, 鼓励差异, 因材施教, 要平等对待学生, 以人文的关怀珍爱每一个学生。

(3) 学会“讨好”学生。所谓“讨好”学生, 就是与学生做朋友, 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之中, 和学生一起观察, 一起操作, 一起讨论, 打成一片, 融成一体。教师不仅要做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还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合作者, 与学生平等交往、倾心沟通, 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与学生在课堂上一同成长。

(4) 学会关注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个体, 有个性、有喜好、有悲伤、有寂寞。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体验和感悟, 力求百家争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人, 对话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师与学生的体验的共鸣和争鸣都是阅读经验的真实反映。只有这样, 语文教育才真正实现了“一人一特色, 一生一个性”的理想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让他们从学习中得到乐趣, 成为一个用丰富的触角去感受美丽人生的人。

三、参与在多样化的角色之中

现在的语文课堂, 还是经常可见教师演“主角”, 学生当“配角”, 这样的课堂, 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显然是低下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应该属于学生, 让学生当主角,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只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中参与学习, 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地可持续地发展。

(1) 让学生当“小演员”。新教材中收集了许多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 如《做什么事最快乐》、《争论的故事》、《公仪休拒收礼物》、《乌喝水》等, 教学中可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学习, 由扶到放, 逐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 “导演们”常常是争得面红耳赤, “演员们”不厌其烦地多次排练。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学习语文的兴趣倍增。另外, 我在教学《走, 我们去植树》、《老师, 您辛苦了》、《一株紫丁香》等现代诗歌时, 我让学生自导自演, 分角色诵读诗歌, 还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课外诗歌进行练习, 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其效果真是好极了。

(2) 让学生当“小画家”。新教材中许多文章文质兼美, 如《可爱的草塘》、《草原》、《江畔独步寻花》等, 它们犹如一幅美丽的画, 可引导学生合理地展开想象, 以作画的方式学习。教学《草原》时, 在学生读懂课文后, 我先让他们闭眼想象草原的美丽, 紧接着请他们把心中的草原画出来, 简笔画、素描、色彩画均可。学生的兴致大起, 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创作之中。有的勾勒出草原独特的蒙古包, 活泼可爱的羊群, 矫健的骏马;有的渲染了绿茵茵的草地, 蔚蓝的天空, 洁白的羊群。我还在全校举办了“草原风情”创作画展览, 展出了全班学生的作品, 使他们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

(3) 让学生当“小作家”。新教材中, 有许多课文都留有空白, 有的在文中, 有的在文尾, 我们可抓住空白, 引发学生想象, 以创作的方式学习。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 阅读第四自然段后, 让学生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境, 最后放手让学生把想到的写下来。再如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让学生根据高尔基写信的内容, 结合实际和自己的感受, 以其儿子的身份, 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既理解了课文, 也升华了情感。令同年级的老师啧啧称赞:“学生的潜能真是不可估量!”

(4) 让学生当“小记者”。学生生活中有许多可写的人和事, 但不作细致地调查他们很难有真切的了解。可让学生以采访的方式参与。观看了杂技表演后, 小记者们采访了杂技演员。采访中, 既知道了小演员高超的本领是怎样练出来的, 又了解了小演员们坎坷不平的命运。学生在赞扬中又多了一份同情, 同时也激起了对生活的珍惜。小记者们还采访了老师、警察、医生, 均以采访报道的形式叙述了自己的体验, 在认识人和事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交际能力。

等待——让数学课堂绽放别样的美丽 篇10

一、在疑惑处等待,给学生解惑的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面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等待,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去解决,从而弄清原因、明白道理。例如,教学“工程问题的练习”一课时,有这样一道题目:“王叔叔带了一笔钱去购买课桌椅,如果只买课桌,可以买60张;如果只买椅子,可以买90把。那么用这笔钱可以买多少套课桌椅?”初看这道题,似乎缺少总钱数这个条件。但学生很快想到了“设数法”。于是,教师让学生举例解答。有的学生假设总钱数是5400元,有的学生假设总钱数是540元,还有的学生假设总钱数是180元。奇怪的是,假设的总钱数不一样,但计算结果都是一样的,学生们感到一脸的疑惑。这个“疑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探究氛围中开始深入思考。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等待学生自己去交流、讨论、反思。几分钟后,随着交流的持续深入,学生终于明白了:总钱数变了,每个物体的单价也变了,但总钱数除以两个物体单价的和得到的数量始终没有变。课堂中,面对学生产生的疑惑,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耐心地等待学生的发现。学生的发现是难得可贵的,关键是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去等待。

二、在关键处等待,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教学中,有时需要“慢节奏”,尤其是在教学关键处,教师要舍得花大气力,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耐心等待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一一搭配的规律”时,教师让学生研究“2个木偶和3顶帽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此题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搭配时要注意“有序”“不遗漏”“不重复”。在教师的“等待”中,学生呈现了以下四种方法。1画图法。通过直观画图,展示各种搭配方法。2连线法。用两种符号分别代表木偶和帽子,再用线连起来。3列举法。用文字将每种搭配方法写下来。4计算法。2×3=6(种)。整个反馈过程中,教师不急于提炼方法和归纳结论,而是组织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进而让学生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复杂到简约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慢节奏”的教学中逐步突破“一一搭配”的关键点,从而发现搭配的规律,掌握搭配的方法,形成有序的思想。

三、在错误处等待,给学生修正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更不要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等一等”,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自觉修正错误。例如,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一位教师在直尺旁边摆放了一块橡皮,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抢答:这块橡皮长5厘米。面对这个错误的答案,教师没有给予否定的评价,而是又摆放了一支铅笔,学生立即判断出:这支铅笔的长度也是5厘米,但明显比橡皮长一些。教师追问:现在你还确定橡皮也是5厘米吗?学生仔细观察橡皮在直尺上的摆放位置,才发现橡皮的一端对着2厘米、另一块对着5厘米,2厘米与5厘米相差3厘米,所以橡皮的长是3厘米;而铅笔的位置是从0厘米开始到5厘米结束的,正好是5厘米。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错误的原因,而是耐心等待学生的发现,给学生一个辩错、纠错、悟错的过程,在辨错中学生发现了橡皮和铅笔长短不一而长度不可能相等,在纠错中学生发现了橡皮和铅笔的正确长度,在悟错中学生发现了测量橡皮和铅笔要注意起点刻度和终点刻度之间的差距。

四、在分歧处等待,给学生争辩的理由

上一篇:相关责任下一篇:信息化教学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