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2024-05-01

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共6篇)

篇1: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观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准确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为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便于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教师。课堂观察还是一种研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在课堂观察中,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动作,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课堂观察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感悟课堂,收集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追求的是对话和反思,追求的是交流和探讨,追求的是民主、交互、研究的氛围,谋求的是共同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观察的研究和促进作用呢?

一、做好课堂观察前的准备

进课堂之前能事先了解教学内容,充分与授课老师沟通,了解该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他将从哪里着力,他希望听课者关注哪些教学环节,得到哪些方面的反馈,从而共同确定听课的重点。如: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结伴在黄昏散步。昆虫学家听到蟋蟀叫声;商人听见银元掉地的声音;教师听到茅草屋朗朗的读书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得到收获;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到教室干什么?我们的想法是要让学生自我成长,授课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因此,进教室前就要开始思考:思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统一,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联系;思考“假如我来上课,我该怎么处理?”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二、课堂观察要加强思考

1、思考自己进入课堂的目的。陈瑶说过: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进课堂,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是先自助后帮助,即成长自己的同时帮助授课者,达到共同研究提高的目的。不要单纯的认为,校长、主任及听课教师进入课堂就是为了讲台上的老师。

2、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和追求,这种思考会使我们在课后的交流中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课堂观察追求有效教学。

3、需要思考“假如我来讲,我该怎样?”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课堂观察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在课后交流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基础上,从而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这种思考使观察者置身其中,在观察和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吸纳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同伴互助”,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课后对话要讲平等

课堂观察后的资料分析、评议交流和自我反思可以起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共同提高的作用。要把握以下几点:

1、环节设计很重要。

要创设注重全体参与、平等交流的形式。就像我们追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也就是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一样。课堂观察后的交流也应该这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中介绍的步骤,可供借鉴。

(1)你确定的主题对你和其他老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明确主题)

(2)就相关主题,你有什么特别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讲课者谈感受)

(3)大家就相关主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困惑?(全体参与)

(4)请大家对困惑发表看法。(合作讨论)(5)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质疑询问)(6)对讨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梳理。(教研组长的作用)

2、以平等交流为基础。

课后交流是一种研究,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参与者思想提升。因此,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参与者要坚信对话者有自己的思考和打算,而且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和逗号。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与他说了。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就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3、这样的话语结构,授课教师易于接受。

以学论教告诉我们,交流时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教师易于接受,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

为了“双赢”的目的,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前者“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而后者“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规定了参与者没有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不会被接受。

总之,课堂观察是一种立体性的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课堂观察总是观察者以认真负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等多种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高效的课堂观察是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而讲求技巧、充满智慧的评议氛围更易于参与者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从而在集体反思中,发挥大家的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篇2: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一、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

(一)课堂观察的步骤与基本要求

1、明确观察的目的

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观察者只有清楚观察的目的,才能收集到更确切有效的资料,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因为课堂情境包含着众多的要素,如果没有观察的目的观察的行动便是低效的

(1)树立正确的观察观念 课堂观察

·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

·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行政活动;而是双方地位平等,是学术探讨活动,是非奖惩性的。

·不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为了专业发展,是发展性的。

·不是为评价教学,面向过去;而是改进教学、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是建设性的。

·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共同探讨,观察的收益是双向的,是互惠性的。

(2)明确观察的视角任务

知道自己的观察视角,清晰观察的主要任务

观察学生的老师,如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应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优生”与“学困生” 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如图);需要合作的,如观察“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应答方式”的,可以坐在一起观察,便于观察时能相互协调。其他老师的观察维度主要是老师的教学,为减少对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影响,均选择在教室中学生座位背后就座,开展观察。

3、运用相应的观察工具及使用技巧 课堂观察常用的主要工具有是定量观察量化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摄像机等。

(1)定量课堂观察

定量课堂观察是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的观察。

【案例1】课堂观察量表(2)定性课堂观察 【案例2】定性分析提纲

定性课堂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作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主要是归纳法,并且资料分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进行着。它强调在充分掌握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得出有根据的结论。

定性评价的主要优点: ①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 ②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③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④能简便、自由的记录;⑤能主动地、有导向地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

4、正确处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

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大凡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也就是说当有人来观察课堂时,会使课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为了减少这种戒备心理,被观察者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我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课,有别人的帮助我这次肯定要提高。观察者要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我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发现优点长进自己,谢谢你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资源。让被观察者:

·感到放松和自在,自我意识得到加强。·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受到鼓舞。·认为是积极的、有帮助的,能改善教学方法。·欢迎仔细地听课,自信心得到加强。

让观察者

·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

·搜集和积累微观资料,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获得教和学的第一手资料,提供实际讨论中心。·获得实践知识,汲取改进自己教学的方法技能。

5、客观真实地呈现课堂的本来面貌

每一个观察者首先应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观察,观察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要尽量客观真实地呈现课堂的本来面貌,所以观察者应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主观偏见对观察的不良影响。要做到知一点,观察者必须了解与自己相关的影响观察的误差来源。比如,观察者自身的理论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经验,以及本人的兴趣、价值取向和教育观念,对学生各方面的固定印象等等,这些方面都可能使观察陷入偏差。

(二)观察内容及方法

1、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观察内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运用与整合、挖掘与拓展、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

观察量表: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观察内容: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提问的有效性、讨论的价值性、生成问题处理的艺术性及即时性评价等

3、教法的选择使用与学法的指导

观察内容:教师教法选择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学法指导的科学性等。

4、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

观察内容: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以及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等。

5、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 观察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

二、课堂教学的评价

(一)课堂评价的基本方法

1、整体入手,综合评析

综合评析法就是评课者对一节课从整体上作出全面、系统、综合性评价。通常是先分析后综合。综合分析包括以下内容: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从教材处理上分析;从教学程序上分析;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从教学效果上分析;从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

2、化整为零,单项评析

从自己观察中,体会最深,感触最大,认识最明显里选择一个角度,或侧面来进行评课。或直接选取某一角度评价。这种评课可以避免与别人重复。

3、沙里淘金,寻找亮点

千方百计寻找执教者的教学特点或教学风格。所谓教学特点就是教学成功的闪光之处,或是教学有别于他人的创新之处。

【案例8】引人入胜的导入

某位地理教师,在讲“我国气温的分布”时,用了这样的一个导入(视频——动画):家住非洲中部的杰克春节期间要到中国旅游。临行前,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你要多准备一些衣服,中国很冷!杰克听了他朋友的话,带了很多衣服。他中国之行的第一站是海南,他装着厚厚的衣服在海口下了飞机,他发觉这里不像他朋友说的那样,这里和他的家乡一样很热,他浑身是汗,边脱衣服边大声喊道:“谁说中国冷,骗子,你来试试!”他把随身带的衣服扔在了一边,开始了他的下一站旅行。穿着单衣乘飞机来到了中国的哈尔滨,一下飞机就感到冷气嗖嗖,冷冻只打哆嗦。大声喊道:“中国真冷啊!这国家怎么这样啊,气温一点规律都没有!”

教师:中国的气温分布真的没有规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气温”这节课,为杰克先生揭开中国气温之谜。

【案例9】《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屠飞燕(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生物老师)创设了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将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设计成四个探究过程。再将每个探究分解为若干个问题,形成逻辑关联的问题链,增加了知识构建过程的层次性、逻辑性、结构性,又能较好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能较好地反馈学情,及时地调整教学。情境教学策略非常适合这种课型。

4、以果溯因,揭示规律

指评价这以一节课成与败的效果,去探寻产生的原因,从中总结出规律。此方法在使用上虽有一定难度,但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评课方法。首先,以果溯因,注重的是实效。这是一种求实的精神,可以避免那种华而不实的“做秀”课所迷惑。其次揭示规律,可以透过课堂的表面现象,去深入认识教学的本质。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法的评课,可以从现象到本质、从表象到规律,丢开枝节,抓住主要的实质问题,概括出教师上课突出特点和主要问题。这样评课对其它及教师是大有益处的。

(1)从优点中发现优点的成因。① 明显优点的成因。②不易被人发现的优点揭秘。

【案例10】北京特级教师吴正宪

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讲了一节关于“估算”的小学数学课。估算的内容是“曹冲称象”的例子。一共称了6次,重量分别是:346,324,376,328,356,362。

学生估算的方法如下:

300×6=1800;(小估——即估小)400×6=2400;(大估——即估大)300×3+400×3=2100:(小大估)330×6=1980:(中估)„„

300×7=2100;(小估+小调)(实际为2092)

吴老师发现这种思路后,先是竖起大拇指表扬,博得了同学们的喝彩。当学生转身回自己座位时,深深地向这位同学鞠了一躬,并且说了一句“谢谢你!”。

(2)从问题中寻找形成问题的原因。①课堂为何缺乏生机?② 学生为何不配合?③ 作业为何效果差?④ 活动为何不活跃?⑤ 公开课为何表演多?⑥ 小组合作为何没有效?

5、评研结合,教学诊断

教学诊断通常要经历“诊——断——治”三个阶段。所谓“诊”就是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所谓“断”就是对于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原因分析。所谓“治”就是针对“患病”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意见。

(二)评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的问题,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选择的成功做法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切不可冲淡中心。

二要坚持激励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因此,评课过程中,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又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三要认真分析诊断。纵观评课的全过程,始终包含诊断的因素,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诊断的过程。评课要求评价者依据评价的目标及评价的标准,对评价对象有关信息进行具体分析,作出科学的诊断,分清评价结果的优劣,促进课堂教学健康、顺利发展。“诊断”不仅是发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而且还具有对各种优点加以确认的作用。

四要唤醒“胜任内驱力”。一般来说,人们对胜任的工作会越做越感兴趣,越干越好,尤其是在工作中时常得到同行的赞誉、认可和鼓励,就会引发强烈的胜任内驱力,从而不断进取。评课时要以“优点谈足,缺点抓准”为原则。优点谈足,就是要能合情合理地满足人的受赞誉需要,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评课人善意的指点;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评与被评双方就会实现较为理想的沟通。五要激发“创新内驱力”。当人们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并引起他人特别关注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甚至是自豪感,这种良好的感觉可以激发起强烈的创新内驱力,使其树立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追求更好的表现。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许多有经验的评课人都注意“评出特色”、“点出创新”,较好的教师、较好的课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特色。评出优点,可以对教师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点出特色,可以培养他的成就动机,还可唤起其他听课人对特色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

(三)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建议

1、教材的利用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主要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运用与整合、挖掘与拓展,应体现教材的时代性与生活化特征。评价教师如何把自己对课程、教材内容的理解转化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

【案例11】课程资源的利用

历史教师张晓英的《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进程》 分析与建议:

在“资源类型”中关于“图片类”的记录是:使用12次,使用比率45%,他分析道:“使用频率过高,占了课程资源的近一半,对部分图片缺乏深层次的解读。其中,有一幅图片资源利用有错误。”而在“图表类”的记录是:使用3次,使用比率11%,其分析道:“图表适读性强,能较好地说明相关观点,将抽象的问题用形象化的方法解决,学生容易理解。”

2、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教学问题包括导学提纲的问题、课堂提问的问题、课堂讨论的问题、习题设计的问题等,评价的内容应包括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提问的启发性、讨论的价值性、生成问题处理的艺术性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即时性评价等方面。评价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指向明确,问题范围是否大小合理、深浅得当,能否对学生的探究和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案例12】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分析与建议:

1.教师必须吃透课标,教材,学情。问题的提出应该源于教材和学情。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堂教学的重点。

2.围绕教学目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有梯度,环环相扣。

4.问题设计要有思维容量,有思维高度,激发学生思考,提高思辨、探究、质疑能力。

5.问题表述要明确,角度要新颖,有启发性,有变化。

3、教法的选择使用与学法的指导

主要包括教法选择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及学法指导的科学性等。评价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否贴切生动、富有悬念,是否为学生提供一种主动建构知识的环境;选择的方法是否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否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懂得知识的应用价值。

【案例13】教师的讲解效度

分析与建议: 1.重复。

从教师讲授的行为来看,屠老师重视使用重复等强调方式,各种重复方式达10次,频次37.0%,在各种讲授行为使用频次中排序第一,覆盖了每个知识点。从重复的目的来看,一种是对提问和学习任务的重复,从明确学习目标的角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师指导学习的有效性;另一种是在学生讨论或评价之后,对知识的重复,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特别是对本节重点内容(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入的可能结果),屠老师采用了两种目的的重复在这里都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对于展现在黑板上的讨论结果,屠老师采用了学生评价与教师引导评价的重复方式,这些多种形式重复正确知识的方式很好地落实了教学任务。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

2.描述观点。

屠老师在讲授过程中描述借助了学案与板书,对于提问与描述学习任务主要是借助学案来完成的,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描述)采用了让学生板书或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回答,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并作为课堂的教学资源完成重难点的讲授。整个过程过渡自然,轻松流畅,与平时课堂上教师反复地念叨“注意!不要犯错!”普通单调的强调方式效果要好很多!在我以后的课堂里我要学习使用这样的强调方式。

3.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

在观察屠老师的课堂之前,我认为在观察讲授的行为量表中,这个点简直就是形同虚设,正常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们,这个问题大家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基本上学生不会有回应。如果教师认为没有人回答就是知识点落实好了,那这个问题则是无效且误导教师的问题。我观察到屠老师对该部分的处理非常巧妙:在讨论的过程中,走到学生中去,主动与学生交谈,自然地给予了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样的处理有助于教师掌握最真实的学情,也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4.运用直白的语言和例子。

屠老师不仅语音抑扬顿挫,肢体语言丰富,还多次运用了直白的语言来代替专业的术语,如“拿下这个基因”(术语:剪切目的基因)等等。针对这点,我本来想提出使用直白的语言的频次可以再高点,但在课后反复思考后认为:使用直白语言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过程,讲授的过程中过多地使用直白的语言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准确的术语去阐明观点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屠老师在这点上处理是非常恰当的。

5.借助例子描述。

遗憾的是,这节课我没有观察到借助例子描述观点的地方。这节课的内容是微观的,抽象的,借助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课本上就运用了大量的例子。本节课的内容中如“鸟枪法”、“导入”的过程应该都是可以借助例子来理解。倘若加上了鲜活的例子,相信屠老师的讲授会锦上添花。

6.讲授效度。

总体上,对于讲授程度的各方面,屠老师都完成得非常好,语言生动,富有激情。首先,讲授的90%的时间目光都投向了全体学生,也是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一直很高,讨论与发言都非常踊跃的原因之一。其次,对九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富有逻辑性,步骤清晰,各个学习活动之间的衔接简洁自然。最后,本节课呈现有关信息10次,其中9次呈现信息的速度适当,仅在完成第五个学习内容,阅读学案上图表的时候,对图表的解释时间略显紧张。

4、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以及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等。评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是否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独特个性;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否步骤清晰,具有科学性,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学生活动或实验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富有创意,是否创造性地运用媒体技术。

【案例14】学生的应答方式

分析与建议:

现象一:这节课学生的集体齐答共38次,占各种应答方式的57.6%。分析与建议

①一堂课中38次集体回答,说明学生有集体齐答的习惯,大部分同学对这种应答方式持肯定态度,并乐于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的课堂氛围。

②从这38次集体齐答的问题难度看,有26个问题很简单,对学生的认识要求较低,似乎没有设问的必要,从教学效率考虑,这些问题可以不要。

③从屠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这38个问题的时间看,大多也不超过3秒钟,屠老师不断采用连续设问,连续齐答的方式,其实是想引导学生回答,还有一种“赶时间”的迫切心态,这对了解学情,调整教学没有多少帮助,我想是老师关注预设过多的结果。所以,在预设时要精选核心问题,教学时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生成更多的问题,能及时掌握学情。

现象二:讨论后汇报评价占10.6%,四次小组讨论,共有七个小组代表进行了汇报或评价,其中四次是主动表达,三次是被教师叫起后回答的。

分析与建议

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何让这个平台发挥实效,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例如:在提出讨论问题时提供有针对性的素材,对思维角度进行指导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瞄准中心问题展开讨论,提高有效性,这也是探究3学生回答不好的原因。

②讨论后汇报评价是我们检测学习效果的好方法,利用好这个检测手段能让我们有效把握学情。这堂课在第一个和第三个讨论汇报时,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没有在讨论过程中收集到各小组的讨论信息有关,并且在小组讨论完后,有机会把讨论结果展示出来的小组较少,这也不利于反馈学情,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应给不同的小组以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这既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及时学控学情,调整教学。

5、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 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关注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否为学生,落实目标的载体是否与目标匹配;“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是否融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关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怎样的活动获得落实,三维目标的最后达成度如何。【案例15】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分析与建议:

篇3: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一、观察点:课堂导入

(一) 课堂观察

案例一:上课铃声刚刚响过, 全体学生很安静, 只见教师对学生们说:“同学们, 我们先来玩个找茬游戏”, 学生们非常高兴, 兴致勃勃参与游戏, 气氛活跃。接着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想想看游戏中的小猪在Word中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呢?”顺势引出本课内容自选图形及本课的课题“开心一刻”。

案例二:上课伊始, 只见教师用PPT播放小动画, 是使用自定义动画制作的一辆小车在地图上开往萧山的杭州乐园的动画场景, 这个时候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想看, 这个效果在幻灯片中是怎么实现出来的呢?”这个时候,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自定义动画”, 从而引出本课学习的主题。

(二) 我的感悟

案例一源自于浙教版七年级 (下) 第十三课《开心一刻》, 该课的导入是使用游戏的方式, 当学生们知道有找茬游戏后, 非常兴奋,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快速把学生的心拉入课堂。案例二源自浙教版八年级 (下) 第九课《金字塔探秘》, 该课以游杭州乐园为主题, 是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所, 开场一个小车动画场景让学生的眼前一亮, 并且这个自定义动画效果也是本堂课学生的拓展任务, 一举多得。

我不禁思索, 怎样的导课是成功的导课呢?

1. 导课应能引起学生积极体验和思考, 激发学习欲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一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找茬游戏, 案例二的杭州乐园是学生们很熟悉的游乐场所, 是以学生身边的事情为情景, 不管游戏导课, 还是学生身边的事情导课, 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都是非常成功的导课。

2. 导课应重简洁, 防拖沓

我们知道, 一堂课时间是十分有限的, 导课的时间要尽可能短。案例一中的导课共用了三分钟不到的时间, 学生就找到了五处不同, 时间把握恰当。案例二, 教师更是只用了不到两分钟就导入了课堂, 让人称快!

3. 导课的设计要服务于本课的核心知识点

案例一中, 找茬结束, 教师设疑:“我们找出了五处不同, 请问怎样让两图一致呢?”直接引出设置填充色、改变摆放次序、旋转等自选图形的操作, 导课与本课核心知识点密切相关。案例二的导课中自定义动画效果也是本堂课学生的拓展任务, 让课堂首尾呼应, 让人称绝。

二、观察点:课堂问题设计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会经常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是提前预设的, 有些问题是因需出现的……

(一) 课堂观察

案例一:《金字塔探秘》一课, 在学生掌握了设置启动动画的方式后, 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请一位学生展示他的作品, 同时, 教师强调了一句:“请同学们注意他的手”, 大家发现这个同学并没有单击鼠标, 幻灯片自动播放, 这时教师提问了:“同学们想想看, 这个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呢?”

案例二:在《开心一刻》的课堂上, 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组合操作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二) 我的感悟

两个案例中的学生都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两堂课设计问题的思路不一样, 效果也不一样。案例一中问题是在课堂情景中生成, 这样学生具有一定的需求性, 能够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案例二中教师直接给出问题, 让学生查看书籍, 虽然最终学生是掌握了组合的基本操作, 但是为什么要使用组合操作呢?学生可能会感到莫名奇妙。在案例一中, 学生们就会因为这样的情境而非常想踊跃一试。

所以, 我觉得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创建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来自于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可使学生随着情境的推进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 体验情境, 从而唤醒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观察点: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一直都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评价能启迪学生们的思考与探索,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 课堂观察

案例:《金字塔探秘》一课, 有位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学习制作“金字塔探秘路线”幻灯片, 当一个学生初步完成任务时, 教师选取两幅作品进行演示。

师:这幅作品做得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师:那这一幅呢?

有几个同学说:不好。

师:第一幅作品完成得更好, 那我们要参照这幅作品的设计继续修改我们的作品……

(二) 我的感悟

在案例中, 教师用比较法评价两幅作品, 可是教师没有对作品进行具体的评价, 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阶段, 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启发性的问题进行引导, 让学生说说好在什么地方, 哪些地方不足, 不足的地方可以做哪些改进,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评价中也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新课程教学中, 应提倡以学生为主、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不要再充当导演的角色, 而应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 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因此, 在课堂上我们应多让学生开展自评,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自己满意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让其他同学也进行一定的点评, 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和总结概括, 把主要的时间交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观察点:课堂结课

一节好课的结束, 应该是言简意赅, 画龙点睛, 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高度概括, 也是启迪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

(一) 课堂观察

案例一:《开心一刻》是这样收尾的———“自选图形的数量是有限的, 我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更多的自选图形等待你来探索……”

案例二:《运筹帷幄》一课中, 引出了一个健康的公式:“身体健康=均衡饮食+阳光运动”, 从而结束本课。

(二) 我的感悟:方法继承, 适当延伸, 内化情感, 渗透德育

案例一中的结课依托教学内容“趁热打铁”的教学结尾方式, 不知不觉地将知识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中, 将技术应用和课堂总结天衣无缝地衔接起来, 很巧妙, 很自然。而案例二源自浙教版八年级《第18课运筹帷幄》一课, 该课应用了“健康”这一主题, 用公式计算健康指数BMI, 教学结尾不仅梳理了通过本堂课学习的公式的基本应用等知识, 同时还通过一个健康公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体现了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和人文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只知鱼, 而不知渔”已经成为过去, 因此, 在课的结尾安排一个延伸, 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类推和发散, 以点带面。而在教育教学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直都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 怎么样落实这样的教学目标呢, 其实, 课堂结课就是一个不错的好时机, 可以指出哪些是正确的信息道德观, 以此牵动学生的情感。

课堂教学是变化的, 每个教师的观察点不一样、分析不一样、思考也是不一样, 上面是笔者在两次大型的教研活动的思考与感悟, 希望本人能够抛砖引玉, 让更多的教师能够重新认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篇4: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观察 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51-01

课堂观察与评价作为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为人所重视、所强调。本文中笔者就以小学数学为例,探讨课堂观察和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地位、提升其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所谓的课堂评价,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行为、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指导。严格意义上来说,“评价”本身是一则中性词汇,一旦出现便意味着其结果会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客观上对学生造成鼓励的效果,而另一种则是对学生造成否定和心理打击。那么就正常的发展路径而言,通过有效的课堂评价,让学生提升信心才是其所要达到的根本性目的,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进行操作:

(一)教师的评价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组织者与实施者的角色,更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进行课堂互动的引领者。而课堂评价这样一种习惯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对学生既定学习阶段的一次重要总结,亦是对下一阶段学习内容、方法和过程的全新启迪。换言之,对学生而言,教师评价所能起到的作用在其心理上是较为绝对的。很多学生由于本身年纪较小,其对外在事物的认知程度还处在一个急需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自我评价也需要别人的肯定来得以完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自己对自身的学习状况、优点和缺点缺乏清晰的认知,存在一种“老师说我是怎么样,那我就是怎么样的”非理性判断。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教师在学生面前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或审判者的形象,而是需要以更多的鼓励者和支持者的形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好好学习。

(二)教师的评价态度

人无完人,小学生在进行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难以避免的行为。但是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下错误,就要以一种消极的、甚至是以一种极为恶劣的态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责,因为这样极容易戳伤学生的积极性。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即便学生犯下错误,也不能将目的局限在让学生认错这一种“短途”行为,而是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同时,更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改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无论是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都不能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需要以诚恳的态度,有理有据的说辞,让学生认同教师的评价,不能以过分的贬低为主要形式来重度戳伤学生的自尊,使其丧失前行的动力与源泉。笔者认为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最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适度辅助有效的指导,为学生指明方向,在保障评价客观性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而以积极的方式激励其内心改变自己、进取向上的斗志。

(三)教师的评价语言

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评价语言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蛮横、粗暴甚至带有一定不屑和鄙夷态度的语言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强烈的打击。所以教师要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语言评价能力,让评价在言之有物的同时,更要充满爱心、关怀和激励性。因为小学生本身所处的年龄阶段自我意识的融入度较低,教师对其的引导作用不可谓不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多做指向性的评价,少用含糊其辞的语言形式。比如学生在画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指出“你的图形图画得非常工整”,而不是使用“你觉得自己画得还可以吗?”——这种让学生分不清教师究竟是夸赞还是批评的语言。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引航,教师的评价就应该向路标与明灯,简单、直接,以激励学生更好成长为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观察的全面性

每个小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其学习状态都是以阶段性的方式呈现的。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就不能片面地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是要观察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而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在观察学生的过程中把握对学生的评价需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和数学思维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好奇心理,这种好奇心理促使其观察问题的角度较之成年人会呈现出较为“迥异”的特质。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视角会新颖而独特,甚至是建立在一种质疑教师、质疑传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能盲目的对其进行否定,因为这从某种侧面也印证了其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思考问题时呈现出的良好的数学品质和灵活的数学思维。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和探索给予积极的肯定,然后结合学生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度分析,对于合理的地方进行深度赞许,不合理的地方适度指出,用语要平和,不能因为一次探索中不合理的地方就让学生的自信心受到全面打击。

(二)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当代教育,不提倡被动的课堂,而是主张学生不断和教师进行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种互动与交流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二来也可以让教师获取更多的反馈学习,作用于日后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上,使之更具有针对性。而与此同时,在课堂上,笔者也会积极采用类似小组讨论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基本几何图形时,让学生比较三角形和四边形有哪些不同之处,比比看那个小组的学生找到的不同点更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交流、共同讨论时,彼此也是互相接收观点、互相评价的过程,合作交流的意识会在这样一种方法中进一步提升。

(三)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要想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感。这不仅是学生数学素质的基本体现,也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对学生展开评价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中,笔者举出“1/15、3/17、2/19”的例子,很多学生发现如果单纯的以通分的方式比较大小,那么15、17和19这三个数的公倍数是非常大的,计算起来也会比较复杂,这个时候有学生指出,既然通分母复杂,不如通分子,1、2 和3的公倍数显然要容易计算得多。 那么这个时候笔者就会给这个奇思妙想的同学一段评价,“能够以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事实上这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是难能可贵的。

三、结论

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有效观察、积极引导、客观评价,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笔者相信,能够激励学生、改变学生,提升其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必然还有很多,而这些笔者将在以后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篇5: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一、评价教师的教

(一)评价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达成

除了考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对教学策略的运用之外,应充分考虑到对学情的了解,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1.评教学目标的设定,一看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考虑到三者的有机整合和体现学科特点。二看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具体---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用可以检测学生学习行为的动词来阐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描述,是否落实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三看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切----是否以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为指导,难易适当,是否能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个体差异。

2.评教学目标的达成,一看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落实;是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是否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二看是否以简驭繁,使学生易懂、易掌握,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三看教学效率是否高,学生的受益面是否大,不同程度的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二)评教学思想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教学就应该以适合学生主动发展为出发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把教学的重点从单一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以往评课强调教师要精讲多练,而现在应关注教师精讲精练,学生想讲想练。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知识。而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客观审视,传承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讲授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扬弃被动的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接受式学习。评课时要善于分析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从课堂中看到教师是否真正用新课程理念上课。

(三)评教师的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事件和教学措施的编排和组合,衔接过渡的设计,详略安排情况。

一看整堂课的设计脉络是不是清晰、科学有序,如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等。

二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学生实际,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看整堂课安排的几个大的教学环节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否起到良好的作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出和上下环节的过渡是否自然,设计的问题是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如教法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坡度的设置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容量的确定是否得当等。

五看教学结构是否严谨、环环相扣,过渡是否自然,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密度是否适中。

六看教学思路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是否有个性特点。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评课时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一份好的设计体现在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地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困难,制定出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既有教的过程,又有学的过程。评课要从课堂教学分析中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否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合理。

(五)评教师的基本素养

主要是从教师的基本功来评析。包括教态、情感、理念、风格、语言、手段等。一看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端庄、大方。二看是否说普通话,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高低是否适宜,快慢是否适度,是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有感染力。三看媒体的运用,能否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否运用多种媒体,并将它们有机整合起来。四看教学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

(六)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教的方面来说,看教学方法是否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富有艺术性以及是不是有改革与创新的精神。还要看教师是否关注学法指导,是否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是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等。具体说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将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感悟、思考、表达的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深入思考(防止被动思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情感得到升华。教学中还要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具备灵活应变性,能根据学生反馈信息,既是对教学进程、问题的难度、教育学的方式、课时长短等进行适时调整。

(七)评教学的内容

一看教学内容的正确性。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知识性或思想性错误。内容的选择是否凸现学科学习的价值功能。二看教学内容设计的整合度。内容设计是否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教师是否从整体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反复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必备工具,创造性灵活运用教材,能否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易懂、乐学。

二、评价学生的学

要确立以学论教的观念,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具体说就是教师的教是否有针对性,看教师能否从学生现有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教学的实际效果出发来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教师的评价是否促进学生改进学习、增强信心、提高效益;与此相对应的是看学生的学是否有实效性,看学生的情感是否被调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是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和谐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课堂上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后,应以学生的参与度为保证,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度不够,都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从交流中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首先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欢送、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一堂好课,教师会十分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只要有道理都会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一堂好课,应体现教师教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以及用同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让学生讲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对多种方法进行异同比较,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度和广度的认识。

(三)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评课时关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十分重要。首先,要分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什么,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取的,主要考查学生有无切实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要分析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跟进行为是否落实,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尤其对于课程生成性问题,教师是否把握住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有时学生的小小错误,被教师抓住了,将它看成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三、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评价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阵地,发挥课程和学科育人功能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以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课堂教学定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体现教学与教育的有机整合,首先要有效落实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上海二期课改中提出各学科要发挥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两个纲要提出的育人功能,同样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主题之一。为此,一堂好课,必须在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注重方法能力的教学同时,要注意与情感和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实现有机结合。

(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进程、条件等方面的预设是成功的基础。上好一节课,预设的功劳不可抹杀。预设体现了一位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效果追求的价值思想,是长期积累的经验表现。但是预设也不是一帖万能药,原因在于对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与发展性的预测不是绝对正确的。所以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还要重视生成,给学生生成的权利,留有生成的空间,这也是考察教师在理念基础上的灵气与智慧。如引导学生解答和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不同的课堂教学行为,前者试图要学生接受预设的答案,而后者是给学生以方向,同时考虑教学应变,体现生成。一堂好课,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

(三)接受与探究的关系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了解到较多的前人经验和文化,这就是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有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好处。我们的课堂文化中,提倡接受式学习是符和国情包括校情的实际举措,也证明了是有效教学之一。现在的问题是在前人经验十分丰富并不断增加呈现知识爆炸的态势下,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课堂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惑和尴尬。进入一个学习型社会,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变成课堂教学的新任务。其出路就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注重探究的实践体验,包括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训练的改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新的课堂应该是接受与探究兼顾。

(四)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在学生学习的层面上,我们很看重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的能力和方法,更注重主动性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行为的素养培养。但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和谐社会”建设注重沟通交流,注重团队合作等素养,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列为培养要素。合作学习应有基本的要求,包括合作的要求,角色的分工,实现成果的共享等。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当然,我们也不能轻视个体化的自主独立学习,而且觉得应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合作学习能力,主张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担负起个人责任,这就是实现自主与合作相辅相成。

(五)细节与整体的关系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个传统,就是对课堂教学比较注意观察细节上的科学性、艺术性。象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的指标分解,也是表达了对细节的关注。比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哪些地方是合理的,哪些地方是优缺点甚至是错误的;在充实资料方面哪些是先进的可取的,哪些是无意义的;教具学具的运用、演示试验的操作、教学时间的掌握等等方面,观察和评价的视角很仔细。我们不能说这种传统不对,尤其对那些有可能影响成败的细节必须关注,但也不能忽视整体,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教师能否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有效调控学习方式,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学科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都是一种着眼大局的观察与评价。总之,一堂好课具有在发挥育人功能基础下的学科特征,而不是贴标签,是在效率、效益、效能等方面都体现有效教学的要求,而不是盲目热闹的泡沫课。

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听课是学校领导、干部检查管理课堂教学情况的主要手段,有利于了解促进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听课时,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要有明确的听课目的和计划

一般来说,领导干部在考虑听课工作时,要有一个较为明晰的目的,比如说:听新教师的课(刚毕业、新调入),了解其基本功,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本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听模范教师的课,了解他们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培养措施,帮助他们迈入“知名教师”行列;听教学质量差的教师的课,了解他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要求。在这个基础以上,努力规划、坚持听课的长期性。

2.要尽可能了解课标、教材与教师、学生内容要求和基本情况 要想在听课后能真正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就要与教师有真正的对话交流。了解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大体上把握住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任务要求,这才会有真正的对话交流的基础。否则就很难提出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3.做到听、看、记、思的结合 听什么?怎样听?

(1)教师能否有意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以学生为本)(2)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3)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清楚。(4)是否有知识性错误。

(5)方法上是否有创新的地方,是否能尊重学生思维规律,是否体现有张有弛。(6)学生发言是否准确,教师是否注意在这方面提出引导和要求。看什么?怎么看?

(1)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如:教态是否自然;板书是否规范合理;媒体运用是否恰到好处;是否注意学法指导;追问是否灵活巧妙。

(2)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识是否愿意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听课学习的习惯如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否积极主动。

记什么?怎么记?(1)教学内容。(2)教学评点。

思什么?怎么思?

(1)教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2)如果自己上会怎么上?应该怎么上会更好?进行换位思考。(3)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能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4)这节课是否代表了教师日常的上课实际水平,如果没有人听课,他/她是否也会这样上。

(5)教师成功或失败之处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这样会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一、什么叫评课?

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这了改进。

二、评课的意义

评课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评课的原则

1.评课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课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评课要从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考察相当多的因素。正确评价一堂课,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对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察,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3.评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面。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把评价的重点转到“评学”上面,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要把评课的关注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方向上面,转到如何针对学习差异进行因人施教,如何把过多的统一讲授,转变为以指导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和统一答疑、点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课堂,转变为以适当的统一讲解与有指导的自学或自由选择条件下的探究、研讨,查询相结合的课堂。

转变评课的着眼点:评价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考评分数,而应该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教学活动的环境与气氛上,关心教师对学习者流动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

4.评课要提倡创新,培育个性。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正确地评价一堂课时,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5.评课要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不能想当然。

课堂教学评价要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的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课必须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不能想当然。评价的内容和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以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评价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

四、评课方法: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 难点,抓住了关键。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必然、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我们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听课,有时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要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没有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

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要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

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要看优、中、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⑤计算非教学时间: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我们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应该有所改变。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脑、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评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六)评学法指导

(1)要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要看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付诸实施

(七)评能力培养

评价教师在课题教学中能力培养情况,可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否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是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是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平时,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八)评师生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九)评教学效果

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也就是,当上完课时,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五、评课的注意事项

(一)、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实事求是的公开评价一节课,切忌带有个人倾向。

(二)要以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被听课老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

(三)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四)要以事实(数据)为根据,增强说服力。

篇6: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永吉县实验小学

张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教学评价理念,逐渐渗透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富有诗情的和谐的生态评价环境,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新课程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诗意追寻。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通过评价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

新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更应该注重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提升,生成能更好地达到预设目标,两者相辅相成。所以评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也就是对教师预设能力的评价。

1.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

预设什么,怎样预设,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而预设,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既能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又能为评价提供依据。

语文教学目标一定要有语文学科的独特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立足“字、词、句、篇”,提升“读、写、听、说”能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可操作性强。

2.教学内容设计的评价。

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中介。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样教”服务于“教什么”。一堂课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其教学方法怎样设计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课;一堂课如果没有一定的容量的教学内容,那也将会是一堂空洞的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的刺激程度,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

教学内容确定后,更重要是还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创造性地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立足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适当拓展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厚,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有水平选用教材,并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地舍取、重组或调整,使教材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一定不要生硬地照搬教学参考用书。教师要在重视学科知识学习和学科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语文生命性、人文性的感悟和表达。教学内容要开放,注意有限的课堂与无限的生活的沟通,处理好文本知识与课外拓展的关系。

3.教学过程设计的评价。

预设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先与文本对话。让自己的经历、经验与情感与文本作者的经历、经验和情感有机融合。其次,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起点,站在学生年龄、心理的角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与情感基础。最后,教学过程的预设要留下拓展的空间。如今的课堂是复杂的,是动态的,是有偶发性的。因此预设方案时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适当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回味反思的时间。在内容的教学设计上可以是板块式的,这样才会开放、有弹性。每位教师只要“功在课前”,才能“成在课中”。

二、课堂教学实施的评价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灵活的互动策略能激发学生生成精彩资源,这些生成性资源又会促使教师生成出新的教学过程或更高一层次的教学目标及适合当时情境的教学方法。在动态生成的课堂里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者、生成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认为把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和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级指标。

1.对教师行为的评价

教师在课前有没有对学生的“期待视界”进行拓宽,是否从学生实际认知起点出发;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顾及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全员互动;能否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有效地生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否平等,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语言是否丰富;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课中生成的各种资源能否机智地进行重组和利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如何;对课程开发程度合不合理;多媒体的利用情况;是否注重课内外结合等等,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都应该做出合理地评价。

2.对学生行为的评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的主体,又是学习的客体。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处于受教育的群体中,构成了多个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行为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进行即时或历时评价。学生行为可以直接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所在。

一堂课是否精彩?是否成功?不是看教师的素质怎样?而是看学生在这节课中发展了多少。学生在这堂语文课中语言积累了多少?朗读水平有没有提高?语言形式有没有解读与运用等等。课堂是因学生生成而精彩的,课堂也因学生发展而成功。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互动,有效生成,深化拓展。

三、课堂教学反思的评价

新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和促进。一节课上完了,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老师必须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对本堂课中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策略的总结、教学艺术的记录等作反思,对自己、对学生,也包括教学内容和相关课堂环节进行再思考。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更有效的实践性的自我学习。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可以从思所得、思所失、思所疑、思所难、思所创等方面进行反思。

2.重建方案。

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在自我评价中认识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可以在评价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得失;也可以在他人评价中认识课堂教学的商讨之处。然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对教学方案进行重新建构,以提高自己的教材把握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这样,我们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我们知道毛毛虫结茧自缚是为了化蛹成蝶,翩翩起舞,美丽的蝴蝶装点着自然的美丽,是它经受一定痛苦后的轻松与喜悦。同样,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会不负众望,根植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沃土,真心实意为学生,凝心聚力求发展。

上一篇:《窦娥冤》读书笔记领悟下一篇:小学五年级青岛的变化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