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2022-06-26

第一篇: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地理教学评价论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地理教学评价,可以把握地理教学的现实状态,并在对地理教学现实状态深刻分析的基础上,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根据这种反馈信息,教师和学生可作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或学习对策,促使地理教学按正确方向有序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去调节和控制地理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地理教学评价的内容很多。本章着重讨论地理教学评价中地理学习质量评价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两个核心内容,以及测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评价工具——地理考试。

第一节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一、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信息,衡量和判断教师教学的优劣,为教师改进地理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①检查地理教师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推动教师遵循正确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从事地理教学。②推动地理教师探讨地理教学规律,研究地理知识传授、地理能力培养、地理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与途径。③给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恰如其分的评价,记载教师教学的长处和成功经验,发现和培养地理教学骨干;给教师提供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信息,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④科学地鉴定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加强和改善教学管理创造条件。

对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可起到如下主要作用:

(一)引导地理教师端正地理教学思想,形成正确的地理教学观

地理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端正,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向。因此,应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地理教师形成正确的地理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地理教学观。这样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因为,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教学思想。比如透过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制订、教材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调控等外显的教学行为,就可以评价其地理教学思想。评价的进行,能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地理教学观。

(二)从评价中明确地理教学的标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引导地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

进行地理教学评价,总要制订一系列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都是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地理教学目的制定出来的,一般都体现出地理教学的方向性。通过评价,可使地理教师知道地理教学的最高标准,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即具有导向作用。

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及时纠正失误,明确改进教学的方向;通过评价,还可以使教师作横向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现他人的长处,增强教师的竞争向上意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其中也可能有可供他人借鉴的经验。通过对一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可以概括出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的地理教学经验,用以进行交流,指导地理教学。

(三)促进地理教师的教学研究

如前所述,地理教学的评价标准带有一定的方向性,为了达到相应的评价标准,就必须深入钻研。例如如何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怎样选用地理教学方法,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怎样训练学生的地理技能等,都要进行研究,才可能找到最佳途径。另一方面,这些问题通过评价人员的分析、探讨,与被评价人在认识上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就可以找到研究的起点。

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

(一)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

制定科学评价地理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指标,对于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定评价指标,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

1.导向性原则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是评价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它规定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要达到的要求,因而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导向性原则是指在评价项目的确定、评价要点的确立、权重的分配等方面,都要把教师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指明教师要努力的方向。对地理学科而言,评价指标要引导地理教师向端正教育思想,更好地遵循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体现地理教学特点,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素质等方向努力,在设计评价项目、评价要点及权重分配等方面注意在上述方面起导向作用。

2.科学性原则 确定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目标必须准确地反映正确的地理教育观、教学观,反映地理教学目标与地理教学特点。评价项目及要点的提法要准确,要求要合理。评价指标是科学的,才能推动地理教学向预定目标前进。

3.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确定评价项目和要点时要从整体着眼,全面考虑。其具体要求是,既不忽视某些影响教学的因素,也不片面强调某些因素的作用;评价项目与要点的设定应多一些指标的综合考虑;在分配权重时也要从整体着眼,权衡评价项目及要点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审视教学结果时,也要着重观察整体情况的反应。

4.可行性原则 制定评价标准是为了实施与应用,因此要求评价项目及要点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简洁、可行。这一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应适合地理教师的实际,能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既符合教育目标的总要求,也符合地理教学特点;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明确、具体、详略适中,既不过于简单抽象,又不过多过细、失之繁杂;使用方法也应尽量简便易行,便于广大教师接受和使用。

(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原则及地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可将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项目归纳为6项和16个评价要点。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具体表现在:符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教材内容特点,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具体。具体要求是:教学目标陈述详细、明确,可观察、可测量。地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必须清楚,并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可能达到的水平有正确的估测。

2.教学内容

(1)正确理解教材,呈现的地理信息科学、准确。具体表现在:把握所讲授教材的主要观点,理解编者意图与所教部分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区分知识层次与知识结构;讲授过程中,对地理事实知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都能交待得清楚、准确,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科学性错误。

(2)突出教学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手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突破难点。

(3)举例恰当,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要求为:所举实例具有典型性,与所教教材联系紧密,说服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所教知识与乡土实际、工农业生产实际、地理环境实际等的联系,且联系自然,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3.教学结构与师生活动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合理。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按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富于整体性。

(2)师生教与学有较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沟通性好,教与学双方情绪饱满、相互呼应,课堂气氛好,教师能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得当。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即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地理教学原则,符合课型特点,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

(2)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和习惯。

(3)教学地图、地理图表、地理教具与手段选择合理,运用恰当熟练。

(4)板图、板画、板书设计规范,运用熟练。能边讲边绘板图与板画,绘制的板图板画轮廓逼真、形象生动、设计合理,板书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5.教学语言与教态

(1)语言表达能力强。语言准确、科学、生动、形象,简洁精练,条理清楚,音量适中,语调快慢适度,富有启发性、逻辑性。

(2)教态亲切自然。仪表整洁,教态亲切、自然。 6.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评估要点是,是否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能力、思想教育等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

(3)学生反应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听懂、弄通、记住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满意程度高。

三、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评价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

(一)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目前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的方法之一。它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因素用数量加以描述,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定量评价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标准评分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分法”。

1.标准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按所拟定的评价项目及评价要点,每个项目按其重要程度拟出“标准分”,评价时按评价要点给分,然后各项相加,以总分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总体评价等第分优、良、中、差等四个等级。若以百分制衡量,优等为90~100分,良等为75~89分,中等为60~74分,差等为59分以下。这种方法标准具体,操作简单易行,是地理教学质量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

2.模糊数学综合评分法 如前所述,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每项又有若干评价要点,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再者,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既不是可以实测的(如长度、重量等),也不是能用作业完成的多少来测定的,而只能表明它拥有的特征的多少,如用“优”“良”“中”“差”,或“好”“较好”“一般”“较差”这类模糊的概念来表达,所以要借助模糊数学的方法来计算综合值,并用来说明教师授课质量的高低。下面举例介绍这种评分方法的运用。

由前面所述的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可绘制成评价表(见下表),按表中所列6个评价项目逐项评分。

我们以“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例,介绍一下实施步骤。

设U={教学方法选择恰当;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地图、图表、教具等选择恰当,运用合理;板图、板画、板书设计合理,运用规范熟练}。

设V是评价集合,即 V={优,良,中,差}

现假定有若干人参加评价,由于每个人的掌握标准、衡量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评价等级。

设评价人员对某一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进行评价,认为优的占40%,良好的占50%,中的占10%,差的没有,则可得出一个数列:0.4,0.5,0.1,0。

再假设,对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评价得到的数列是:0.6,0.3,0.1,0。 对教学地图、图表、教具等选择恰当,运用合理的评价得到的数列是:0.1,0.2,0.6,0.1。

对板图、板画、板书设计合理,运用规范熟练的评价是:0.1,0.2,0.5,0.2。 如此可组成一个模糊矩阵。若设这一模糊矩阵为R,则可写成:

由于上述四个评价要点的重要性不同,为体现它们的差别,现假定权重分配如下:教学方法选择为0.3,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0.5,教学地图等的选用为0.1,板图、板画、板书的设计与运用为0.1,这个权重的分配用A表示,则:

A={0.3 0.5 0.1 0.1}

这样,对评价对象“教学方法与手段”,已知隶属函数矩阵R,权重集A,则对此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矩阵为B。

B=A·R,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得: 上式的结果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0.44=0.3×0.4+0.5×0.6+0.1×0.1+0.1×0.1 0.34=0.3×0.5+0.5×0.3+0.1×0.2+0.1×0.2 0.19=0.3×0.1+0.5×0.1+0.1×0.6+0.1×0.5 0.03=0.3×0+0.5×0+0.1×0.1+0.1×0.2

B矩阵表示评价者认为被评价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优”者占44%,达到“良”者占34%,“中”者占19%,认为差者占3%。假设各等级与百分制分数的对应关系是:优=95,良=80,中=65,差=50,则得矩阵C。

再设评价结果为D,则

然后用同样方法可以计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与师生活动、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效果等项目,并根据它们各自的权数进行计算,得出各项目的分数,接着再根据上述各项目的权重即可求出总的评价分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于综合评价,缺点是计算较为繁琐。但运用计算机计算,这一缺点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因而也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二)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在课后以集体口头评议的方式,对地理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评价。定性评价可以就教师教学的某一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使被评教师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其原因。

进行定性的分析评价,首先要对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而且应当把观察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为课后的分析提供事实与依据。

记录有两种常见方式,一种是按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录,一种是按问题归类记录。前者是从教师登上讲台到打下课铃、教师宣布下课为止的全程记录,一般按教师所安排的教学结构予以记录,这样有助于看出教学过程完整而系统的全貌,适宜作全面性分析。后者是按预定的研究重点或专题进行记录,主要捕捉与预定评价重点有关的信息,以用于有针对性的评价。

由于在课堂上的观察所得往往不够全面,如学生的具体思维活动,不同类型学生接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本人对这堂课的优缺点的分析与对教学效果的估计等,在课堂上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因而需要课后补充所需的材料。

积累了一定的材料,就可以展开定性的分析评价了。具体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做好评价前的准备。评价者首先要认真钻研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教材的层次、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做到对所要评价的课堂上讲授的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评价者还要了解学生和教师的一般情况,如了解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技能基础及学习兴趣等,了解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素质、教学中的主要特点等。这种了解越全面、越系统,评价也就更富于针对性和客观性。

第二,评价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学论的知识及有关技能是作好分析评价的前提。不论是指出教师教学的优点,还是指出教学的不足与问题,如果不依据理论进行分析,往往只能就事论事,缺乏评价的深度,缺乏应有的说服力。例如,评价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评价者应依据有关教学目标设计与陈述的理论进行分析,指出教师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就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但评价时也应避免空洞地谈理论,一定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使分析评价既有“理”,也有“据”。

第三,评价应紧紧抓住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反应两个方面,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例如,评价地理教师选择和运用地理教具的合理性,既要评价教师是否选择了适宜教学任务、适宜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具,以及教具使用的目的性和应用的技巧,同时也要留意学生观看教师演示的积极程度,学生是否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理解了所学的知识等等。

第四,既作全面分析,又要突出重点。全面分析就是要对照评价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地理直观教具与手段、师生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语言、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作出相应的评价判断。突出重点,就是对有代表性的问题,或重点研究的专题等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例如,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突出,就应该分析教材中哪一部分是重点,为什么是重点,应该怎样突出重点,以及教师未能突出重点的表现和原因等等。全面分析评价有助于把握教学过程的全貌;突出重点,则有助于深入研讨一些专题性的问题。

第五,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评价。实事求是地评价,要求既充分肯定成绩,也要恰如其分地指出缺点。肯定成绩,要避免庸俗的吹捧,避免夸大和失真;指出缺点,不要避重就轻,也不要脱离教学条件过分苛求。要使教师通过评价了解到自身教学的真实情况,以利改进今后的教学。

第二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课堂教学评价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行为。深入基层,经常听课,课后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究竟用什么标准衡量现代中学地理教学?怎样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一节地理课?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参加听课后的评议实践,谈谈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步看法。

一、评教学目的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的包括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应该“识记”、“理解”、“应用”的地理知识;应该“初步学会” 或“学会”的基本技能;应该“懂得”、“受到”、“树立”、“形成”的思想教育,都作了具体说明。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要超纲,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要达不到大纲的要求,造成学生知识的缺漏。

2.教学要求适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教学要求。学生素质好,要求可适当高些;学生基础差,要求可适当降低,同时兼顾优秀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收获和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是衡量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志。教学目的决定着授课的方向,贯穿全课的始终,全课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通过教师课堂地理教学活动的安排,可看出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适当。

二、评教学内容和结构

1.教学内容系统、科学、无知识性错误。教师对地理教材内容应该了如指掌,明确教材中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本节课教材在全章节的地位与作用,对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关系能理顺并融会贯通。教学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与大纲和教材内容相符合。如果教师知识水平太差,在课堂上信口开河,那么或多或少会出现知识性错误,这是绝不允许的,也是最忌讳的。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但在使用教材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一节好课应该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化易、关键抓祝对重点内容,分析时要“点”透,练习时时间要给够,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得准确、牢固、熟练。对难点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举出实例,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比较容易接受。关键是指对理解和掌握本章、本节知识起决定作用的知识点。教师要在讲解、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确实理解其地理意义,明确掌握关键对建立知识间联系的重要作用。

3.注意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地理知识教育是智能培养、思想教育的基础,智能的发展、思想品德的提高,也能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轻视智能培养、思想教育和脱离教学内容的空洞说教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寓能力的培养于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地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中。

4.教学环节清楚,安排合理,衔接紧密。教学过程是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导入、讲授、反愧练习、总结等)连续活动的整体,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最重要的途径。教学过程的优劣,各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衔接是否紧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师生的活动,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容易引起教学上的随意性,出现思路混乱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5.教学容量适度、思维密度适宜、学习负担适当。课堂教学进展、知识容量、思维密度既要考虑提高课堂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地理作业练习要精练,内容和分量适当,最好能基本上在当堂完成。

三、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坚持启发式教学。首先要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和教师特长择优选用教法,并能根据课堂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合理地将几种方法组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学过程处于良好状态。其次,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充分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不管哪种教学方法,都可用是否有“启发性”这个总思路去衡量是否实行启发式教学。

2.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协调。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是思维的主人,而教师则是课堂的“导演”,指导、启发学生自己“演戏”,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和学得到和谐统一。

3.加强直观教学,选用直观教具得当。教师应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并能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4.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讲究教学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启发、诱导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

5.重视学法指导。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中。在讲述具体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如何记笔记,如何记忆和回答问题,如何读图和绘图等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学会自己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四、评教学技能

1.教态亲切、自然、文明、大方。

2.语言准确、规范、流畅、生动。

3.板书、板图、板画简明扼要、布局巧妙、工整美观。

4.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使用娴熟、自然、恰到好处。

5.课堂应变和调控能力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学生同步配合不上,或者是学生提出一些古怪、超本超纲的问题,或者是课堂突然受到一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者是个别调皮的学生无理取闹„„,这些都需要及时、妥善地处理,避免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或僵局,从而反映该教师组织教学中的应变和调控能力。

五、评教学效果

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基本技能训练效果。

3.发展能力活动的完成情况。

4.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5.课堂教与学气氛的优化程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或获知教学信息传输是否畅通,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一堂好课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程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整个课堂教学印象鲜明、深刻。

第三篇:新理念下如何评价地理课堂教学

中宁二中

史倩

13739592198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地理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地理课上的成功与否应如何评价?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目的是否明确,要求是否符合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

因为这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志。教学目的决定着授课的方向,贯穿全课的始终,全课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可看出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得当。

二、是否注重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在人的学习中,技能和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立意识,养成学生自探习惯,铸就学生自强意志是教师的真本事。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以及从图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提倡“研究性学习”,坚持新旧结合、图文结合、教学结合、读思结合、讲练结合、情智结合和学用结合等“八个结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三、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三个境界

1 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收尾余音不绝。一堂好课,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浓厚的课堂气氛,学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使他们迷恋课堂,乐而忘返。若中间再波澜起伏,结尾余音不绝,那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一堂好课。

四、是否关注后进生的发展

关注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可以理解为不论学生的学业成绩如何,也不论学生的行为表现怎样,都应该受到教师同等的关注,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新课程提出的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之一是学生评价。我们应该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学生观”,重新评价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乐于从多个角度评价他们,发展他们的潜能,激励评价法就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多关注后进生并及时给予评价,就会对后进生起激励作用。如:“你回答的很到位”、“太棒了,如果回答的再完整些,那就更好了”。

五、是否能容纳学生的“错”

其实,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思维水平,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因此,我们要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才会出现课堂生动活泼的场面。只有在“出错”、“纠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教师也才是称职的。

六、是否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行为表现、参与的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

第一: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广度、深度)。学生能否在课堂中习得知识,练就能力,发挥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和程度。如: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主动活动总时间、学时至少应有一半以上,参与程度的课应达到2/3以上。

第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不同起点、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有新意,有独创性,学生分析的是否深刻,学生的表达是否流畅,意义是否丰富。

第三: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如:学习《澳大利亚》时,在学生分析完地形图后,问:如果你是一个牧场主,仅以地形因素考虑,你会把牧场建在何处?又如:讲《黄河》时,问:假如你是一名工程师,你如何治理黄河?

七、教学是否民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

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真诚、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则是保障学习体主动参与的必要条件。要实行民主教学,必须提倡七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争论到炽热化时允许学生自由抢接话茬发表意见。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敢想、敢说、乐意发表意见,教

3 学气氛活跃,求知欲旺盛。

八、语言是否生动有趣、富有活力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幽默。如讲时区时:同学们,意大利甲级足球实况直播联赛为什么都在凌晨2~3点?是不是意大利人喜欢半夜以后再起来踢球?

其次,课堂中要适时引入诗歌、谚语、歌曲等激趣。如讲天气与气候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讲温带大陆性气候时:“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东亚季风时,引入歌曲《黄土高坡》。

九、教学技能是否很强

1、教师板书、板图的布局是否有特色。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的使用是否娴熟、自然。

3、课堂的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是否很强。

十、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教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的落脚点还得看收效,收效好说明教学成功,收效不好,意味教学失败。

总之,评价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还很多,个人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要全体学生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师生关系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程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就一定是一堂成功的课。

第四篇:对中学地理教学评价的思考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高低的认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地理教学评价应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应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地理学习需要”。我认为传统教学不可否认的有其有利之处,但是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它的弊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传统教学的弊端甚至成为了教学改革的羁绊。所以构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地理教学评价体系,强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引、改进我们的教学。

一、传统地理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

1、忽视了对可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只看重地理教学结果,而不看地理教师的教学准备及实施教学中创造教学价值的过程;只重视地理教学中的知识领域变化,而忽视了情感领域、学习技能的变化。

2、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促进、激励学生发展的功能。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地理学习成绩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忽视了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就比如考试,表现为过分关心分数和名次,对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研究和解决不够。

3、评价方法单一。书面知识型考试是传统的方法,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依据每学期一次或两次考试的分数作为价值的判断。这种把教学成绩按一二次考试分数排队的单一的评价方法,使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逐步被扭曲,偏离了教育的方向,背离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教学秩序和规范,导致了学生素质的片面发展,“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学生的考试成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考试时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条件、家庭环境、考试环境等,试想一两次考试成绩的优劣,怎么能完全体现学生的真实的水平呢?而且,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等,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缺乏重视,通过分数得出来的结论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优点和价值,这种评价是不公平的。

4、命题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传统考试,在命题上往往带有命题者的主观意志,有拔高或降低要求的现象,记忆性的内容多,灵活性的内容少,因而带有不科学的误导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时刻围绕着试题转,更有甚者,让学生背题目背答案,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另一方面,使学生出现猜题现象,而且还有一些教师为了高考帮学生猜题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真可谓舍本逐末。

总之,从传统地理教学评价的思想基础和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地理教学评价必然导致地理教学成为一个简单、封闭的执行教案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则扮演权威代言人的角色,将自己的各种经验、概念、或理论编成“问题程序”和“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是一个富有丰富情感、具有个性差异的社会人。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成为一个缺乏创造力、单

一、封闭、模式化的“机器人”。

二、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改变现状,并不是一下子取消考试,而是改革评价方法。根据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一系列原则,以考查学生灵活掌握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素质为导向,实行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笔试、口试与面试相结合,实际操作与作业答辩相结合等形式,逐步改变单一考试评价已产生的负面效应。目前,考虑到中学地理教学评价的过渡性、操作性、可行性以及推进作用,我觉得中学地理教学评价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建立试题库,实行标准化考试,减少命题的随意性。根据要考查的“双基”知识点的分数分布和不同学习水平所占的分数,结合难度规定出每道题的分数,就可以从题库中选取相应的题目组成试卷。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以消除不同学科的考试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考试之间不能用原始分数比较的弊端。

第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这一评价可以运用个体参照标准,个体参照标准是指每一个被评个体都以自身的过去、自身的潜力、自身的目标为参照基准,评价自身学习与发展的现状。它是自己与自己的比较,它带给学生时间发展序列的“自我”:历史的我—现实的我—未来的我。与过去相比,我是否进步了;从现状来看,潜力是否得到了发挥;与自定目标相比,还离目标多远。这一评价标准有着永恒的、无穷的激励功能,时间发展系列中的“自我”总能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之否定中充分发挥潜力,超越过去,达到常新的目标,获得积极而肯定的“自我”。

第三,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此项评价要按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阶段拟定相应标准的检测内容,不得拔高或降低标准。如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规律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等,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维度,不再拘泥于地理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注重地理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更关注地理学习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地理教学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等认知发展水平的评价,更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注重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况、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以及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地理审美情趣和鉴赏力、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

第五,让学生、家长及老师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成了局外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参与自我评价,只有参与了自我评价,才能改进自己的学习。学生的自评,要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知识、能力、态度、习惯、方法等方面作出分析。找到在哪一个环节上出现了失误,以便能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逐步形成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然后,让其他学生或家长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其闪光点,最后教师加以总评。这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

为丰富,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另一方面有利于被评价者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同时增强了多方面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和精神。

以上提出的几点是我查资料借鉴别人的观点及个人思考得出的,可能有些地方欠妥或者不够完善,但是我想只要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定能创新出一套完整科学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第五篇:对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的评价_地理论文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教学模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群体──多媒体讲授型群体──多媒体讲授型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教学形式仍是在同一时间对整个班级群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不过教学手段多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师不但可以用粉笔、黑板等向全班学生传授教学信息,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传递。该模式基本步骤为:备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利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者是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各种教学素材,制作有关教学内容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当然也可以从网上、地理资源库里挑选适当的课件;课堂上教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利用课件展示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并接受信息;最后教师总结整个教学内容。基本过程如下图:这种模式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知识,如月相及其变化、地球运动及其意义、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及变化、海水运动、地壳运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工业地域形成等。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的地理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因而它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课堂呆板的状况,而且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其次,计算机多媒体简单、易操作,有利于快速、及时地呈现教学内容,节省了传统媒体所消耗的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这种模式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首先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缺乏自主性;其次过于关注学生群体,而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易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多媒体的介入虽然会使课堂活泼生动起来,但有时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而且多媒体把各种应由抽象得出的结论诠释为直观的过程,客观上可能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自主──监控型自主──监控型基本特点是在网络教室里,学生根据需要自行使用教师提供的地理教学资源,选择学习预备知识、基础地理知识或拓宽知识,而教师则从主机上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监看监听学生单机上的电脑屏幕画面及声音,也可以对指定组或全班学生微机进行轮流监视监听,发现问题,及时辅导。这种形式的教学适合于陈述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陆地自然资源、气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工农业区位特点、城市区位特点、文化景观的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资源跨区域调配等。这种形式的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提前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或网页;然后教师向学生呈现资源并提出问题,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及时反馈评价,过程由教师监控和辅导;教师总结教学内容。整个教学的过程如下图:这种模式的优点体现在学生从自己的特点出发,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学习者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所有的学生跟着教师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程序进行,抹杀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的监控和辅导又防止了学生的放任自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弥补了个别化教学的不足。可以说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它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其运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首先它对硬件设备、教学软件要求都比较高,要求每个学生都有电脑。其次,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及时监控,如果班级人数比较多,监控的力度就会大大减弱,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再次,这种模式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一定要求,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

三、交互──讨论型交互──讨论型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师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如电子布告牌(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等,实现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这种教学一般由教师组织引导,提出问题。如,地外文明是否存在、地球温室效应的利弊、沙尘暴的利弊、建水坝的利弊、环境人口容量等,学生就这些问题讨论,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及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在线讨论由于整个讨论有限,所以发言一般都是简短的语句,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谈一样,展开的讨论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依靠教师的随机应变和临场掌握。而离线讨论,由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一般都是以文章的形式发言,而且,讨论也比较深入全面。不管是在线讨论还是离线讨论,教师的引导和监控都非常重要,要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防止偏离主题。讨论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最后教师对讨论的问题做出总结,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基本过程如下:交互──讨论型模式打破了先举手后发言的传统,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克服心理障碍,畅所欲言。群体──多媒体讲授型、自主──监控型、交互──讨论型是三种比较常见的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模式,可以将它们作一个横向的比较。这三种辅助地理教学模式各有特点,在地理教学实践应用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恰当的结合,可充分发挥其优势。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李树民 江苏省无锡市山北中学 皇甫文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2

上一篇:电力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电力企业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