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形态学诊断方法研究

2024-05-02

猪附红细胞体形态学诊断方法研究(精选6篇)

篇1:猪附红细胞体形态学诊断方法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

根据GenBank上已报道的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将产物克隆到T-vector后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到的目的基因片段为404 bp,与GenBank上Mycoplasma suis序列同源性为97%.试验建立的PCR诊断方法特异性强,与健康猪血液、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弓形虫、猪圆环病毒DNA无交叉反应,能检测出的最低DNA浓度是8.6 fg・μL-1.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敏感等特点,为浙江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 者:侯玉慧 李肖梁 杜爱芳 蔡渭明 赵现锋 HOU Yu-hui LI Xiao-liang DU Ai-fang CAI Wei-ming ZHAO Xian-feng 作者单位:侯玉慧,李肖梁,杜爱芳,赵现锋,HOU Yu-hui,LI Xiao-liang,DU Ai-fang,ZHAO Xian-feng(浙江大学,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9)

蔡渭明,CAI Wei-ming(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杭州,310004)

刊 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AGRICULTURE & LIFE SCIENCES)年,卷(期):32(6)分类号:S852.6 Q78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 PCR 克隆

篇2:猪附红细胞体形态学诊断方法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继江苏省在1972年发现本病之后,浙江、安徽、上海、广东、贵州、江西、河北、广州、宁夏、甘肃、内蒙和广西等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发现本病.近年来由于家畜附红细胞体病呈流行趋势,有的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作 者:杨新刚 Yang Xingang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200刊 名:北京农业英文刊名:BEIJING AGRICULTURE年,卷(期):”“(24)分类号:S851.3关键词:猪 附红细胞体病 流行趋势

篇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治疗

1 症状与诊断

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猪虱、蚤等吸血节肢动物可以起到传播作用, 此外, 污染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生产中多见于饲养密度大的猪场, 特别是1月龄断奶时期受应激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此病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不难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做实验室检验, 方法有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动物接种等。

1.1 急性和亚急性型主要表现为突然死亡

病猪耳部及腹下皮肤发红, 体温40~41.5℃, 高热不退, 口渴, 呼吸急促, 食欲废绝, 有的咳嗽, 呈犬坐姿势, 四肢抽搐, 严重的耳部及四肢末梢出现紫色斑块。

1.2 消瘦、贫血, 有的全身出现黄疸症状

前肢水肿, 有的患猪因后肢无力而不能站立, 口、鼻流出血性泡沫状分泌物, 有的在后期出现红色尿液。病程1~3d。

1.3 仔猪的症状

5日龄的主要症状是皮肤苍白和黄疸;1月龄左右断奶时期的仔猪, 最初表现贫血, 后出现黄疸症状;仔猪开始出现腹泻, 后期则为便秘;仔猪呼吸急促, 拉黄白色水样稀便, 内有气泡并腥臭, 粪便污染肛门及后肢, 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很高。

1.4 育肥猪育肥猪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急性型病例较少见。亚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 达39.5~41℃。出现便秘或拉稀或者两者交替出现;腹下皮肤初期红斑块, 后期青紫色;病猪后肢麻痹;有的病猪流涎, 心悸, 呼吸加快, 咳嗽, 眼结膜发炎。慢性型患猪体温在39.5℃左右, 主要表现贫血和黄疸。尿液颜色呈黄色、深黄色或隔夜茶的颜色一样;粪干, 且表面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的血液。

1.5 母猪在应激条件下发生急性感染

体温达40~41℃, 高热稽留数天, 厌食;慢性感染时, 猪群中部分母猪出现衰弱, 苍白及黄疸症状。

1.6 怀孕母猪病症可分为急性以及慢性2种

急性的有厌食、发烧 (40~42.2℃) , 可长达1~3d之久。慢性感染的症状包括配种成功率的降低、乏情、轻微贫血以及受孕率降低等。怀孕母猪流产、早产和产弱胎、死胎, 哺乳母猪乳汁减少或无乳。

1.7 哺乳猪

在哺乳前期, 由于无法由食物中获取造血成份铁质, 因此小猪常常会有皮肤无血色、贫血以及黄疸等的症状。

1.8 成年患猪

体温39.5~40℃, 精神不振, 咳嗽, 食欲不好, 眼结膜发黄, 皮肤发白、干燥并脱皮, 粪便干燥, 有时拉稀, 随着病情加重, 尿液由淡黄色变为深黄色, 病猪越来越瘦, 可视粘膜黄染, 眼圈发黑, 耳朵和四肢内侧出现蓝紫色斑点或斑块, 一般出现斑点后不久即衰弱死亡, 血液稀薄。本病传染性不强, 流行特点是个别猪场或部分猪发病。

2 剖检病变主要是贫血与黄疸

全身性黄疸。皮肤及粘膜苍白, 血液稀薄。肝肿大变性, 呈黄棕色, 胆囊充满浓明胶样胆汁。脾肿大变软。有时淋巴结水肿、胸腔、腹腔及心包囊积液。

3 预防

3.1 预防本病一般应着重抓好节肢动物的驱避

实践证明, 在疥螨和虱子不能控制的情况下要控制附红细胞体病是不可能的。

3.2 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全价饲料, 保证营养, 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减少不良应激都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条件。

3.3 在发病期间

可用土霉素或四环素添加饲料中, 剂量为600克/t饲料, 连用2~3周。

4 治疗

目前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种:

4.1 贫血病猪

对贫血病猪注射200mg的生血素, 如果疾病发生后可使用“长效土霉素”、“矽西环素”、“磺胺嘧啶”等注射剂进行注射。

4.2 在饲料中可拌料药粉

长效土霉素原粉、砷剂等。

注意:砷剂或砷酸的使用切不可随意提高用量, 以防猪只中毒, 并且注意于治疗期间, 给予猪只充分的饮水。

4.3 贝尼尔 (血虫净)

在猪发病初期, 采用贝尼尔疗效显著。按体重5~7mg/kg, 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 深部肌肉注射, 间隔48小时重复用药1次, 连用2~3d, 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无效。

4.4 对氨基苯胂酸钠

对病猪群, 每吨饲料混入180g, 连用1周, 以后改为半量, 连用1个月左右。

4.5 可配合使用抗生素

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症治疗。

4.6 用牲血素、

维生素B12、维生素C及补血王等辅助治疗。

4.7 虫克星

按说明书使用, 给全场猪喂服做预防性治疗。

篇4: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6-0051-01

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普遍流行,。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可导致猪抵抗力降低,极易引起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容易引起误诊,导致病情难以控制而暴发,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该病夏秋季发病较多,常呈地方流行性。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但只有怀孕母猪易发病,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患病猪接近易感猪群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种:

(1)体外吸血的寄生虫如苍蝇、蚊子、虱子、跳骚、疥螨等传播。

(2)母猪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传染给仔猪。

(3)配种时公母猪互相传播。

(4)被污染的器械如针头、剪刀、手术器械、保定器械等传播。

2 临床症状

(1)急性期:主要发生于仔猪阶段,多突然死亡,死时口鼻流血,全身红紫,指压褪色。有的突然瘫痪,食欲下降或废绝,无端嘶叫或呻吟,肌肉颤抖,四肢抽搐。死亡时口内出血,肛门出血。这主要是由于消耗性血凝固病理作用,使血凝时间延长,血栓数量增加,引起机体出血。

(2)亚急性期:体温升高达42 ℃,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不佳,主要表现为前期便秘,大便干燥如算盘珠状,有的带肠黏膜,后期腹泻,排黄色或灰褐色水样稀便。尿色变重,呈黄色有些猪颈部、耳部、鼻部、胸腹下部,四肢内侧、皮肤发红,指压不褪色,严重的出现全身紫斑,毛孔有铁锈色斑点,即红皮猪。有的猪两后肢不能站立,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眼结膜发炎。

(3)慢性期: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贫血和黄疸。黄疸程度不一,皮肤或眼结膜呈淡黄色至深黄色。皮肤和黏膜苍白。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弱仔增加、产仔数下降、不发情等繁殖障碍。母猪临产前后发病率较高,乳房、外阴水肿,产后泌乳量减少。育成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全身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皴裂,层层脱落,不庠。生长发育不良,消瘦,易继发其他疾病,使临床症状更加复杂。

3 病理剖检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黄疸。血液稀薄如水,不易凝固,全身肌肉颜色变淡,皮上脂肪黄染,体表、肝脏、肾脏、肺脏、脾脏肿大并且都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边缘不整齐,有粟粒大的结节。胆囊膨胀,胆汁浓稠。心包积液,心肌苍白柔软,心外膜及心冠脂肪出血黄染,有少量针尖状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浆液渗出,切面有灰白色坏死灶或出血点。胃底部出血坏死严重,十二指肠黏膜脱落,肠管充血。膀胱苍白、黏膜有少量的出血点,内有积尿,颜色深黄或如浓茶。胸腹腔大量积液,脑软膜充血、水肿、脑积液增多。

4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进行血液学检查。

(1)血液镜检。取高热期的病猪血一滴涂片,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放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有游动的各种形态的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的虫体大部分围成一个圈,呈链状排列,使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2)血片染色。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放在油镜暗视野下检查发现多数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变形,表面及血浆中有多种形态的染成粉红色或紫红色的闪光虫体。但要注意染料沉着而产生的假阳性。

(3)鉴别诊断。应注意与硒、维生素E缺乏,仔猪断脐、剪牙、和去势时引起的慢性感染(如链球菌),钩端螺旋体病,真菌霉素(如黄曲霉毒素)中毒,寄生虫性疾病(如蛔虫、鞭虫、肝片吸虫),以及其他引起不孕和泌乳障碍的因素等进行鉴别诊断。

5 治疗

(1)三氮脒注射液,剂量为5~10 mg/kg体重,用注射用水稀释,深部肌注,1次/d,连用3~5 d。

(2)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剂量为10~20 mg/kg体重、肌注或静注。金霉素(15 mg/kg)连用7 d。

(3)对症治疗。仔猪感染时要及时补铁,饲料中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饮水中稍加些盐。促进机体组织的修复,增强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及解毒能力。应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病情严重的采取补液、强心。轻易不要使用退热药物。

(4)饲料中添加洛克沙生50 g/t,,连用30 d。

篇5: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及诊疗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体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所引起的传染性血液病,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猪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属于人畜共患病.主要表现为黄疸性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流产、腹泻等症状.该病主要发生于温暖季节,夏秋季发病较多,多发于气温20℃以上,湿度70%左右,特别是雨后发病较多,常呈地方流行性.

作 者:张艳敏 张菲 翟海宾 作者单位:张艳敏,张菲(江苏省丰县畜牧兽医站,221700)

翟海宾(江苏省丰县华山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21700)

篇6: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治疗

流行病学猪附红细胞体病全年均可发生,气温在20℃以上,湿度在70%左右更易发生。饲养环境条件差、猪只过度拥挤、相互咬斗、营养不良、体质差或感染其他疾病均可诱发急性猪附红细胞体病。

临床症状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被毛粗糙,初期结膜潮红、流泪、黄染、后期苍白,背部初期发红,四肢内侧等神经末梢发紫,卷耳,指压不褪色,呼吸道初期表现咳嗽、流清涕,后期呼吸困难。粪便初期干燥快速为腹泻。病程较长的全身皮肤苍白。体温检查:该病初期体温偏高,39.5℃左右,后期高达42~42.5℃。呈稽留热。病后数日死亡,一般死亡率在10%左右。

病理剖检变化主要病变为贫血及黄疸,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呈水样,肝肿大变性,呈黄褐色,脾脏肿大变软。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有黄色坏死灶或出血点,肾苍白有时有出血点,胆囊内含胶冻样胆汁。胸水腹水增多,心包积液。

实验室检查采集耳静脉血做血红涂片检查,在高倍镜下,发现血红细胞体上呈现虫体,数量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附着在细胞壁上,或游离在水浆中,红细胞边缘呈月牙形不等的缺口状。

预防治疗:(1)杀灭吸血昆虫。(2)注意环境卫生和消毒。消毒剂可选用0.1%~0.2%碘制剂或2%~3%苛性钠,还可选用酚、碘、氯等制剂轮流更换。(3)治疗。 (1) 黄胺二甲氧嘧啶0.1毫升/千克。 (2) 黄胺六甲氧嘧啶0.1毫升/千克,配0.2%土霉素粉。 (3) 土霉素注射液0.3毫升/千克或配合恩诺沙星粉口服。

上一篇:刘胜江分析材料下一篇:XX年畜牧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