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与文化英文

2024-04-21

中国社会与文化英文(精选6篇)

篇1:中国社会与文化英文

官本位文化与中国机构的英文名称

在前面一个帖子中,我提到“北京进出口商品检疫局”这个机构,有位朋友翻译成Beijing Import & Export Commodities Quarantine Bureau,而我翻译成Beijing Quarantine。刚才我收到网友Winnie Han的邮件,她认为我的译文太简单,还是前者比较准确。当然,从译文准确性的角度看,确实前者比较好,对此我没有疑义,但是,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的“官本位文化”对中国机构英文名称的影响,许多朋友可能从未想到过,所以我想写一个帖子,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所谓“官本位文化”,简单地讲,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一切以“官”为本,而不是一切以“民”为本。社会上的一些庸俗现象,比如听说张三是科长,我就不爱搭理,听说李四是处长,我就套近乎,听说王五是局长,我就拼命巴结,这些现象本质上都是“官本位文化”的表现。“官本位文化”反映在中国机构的英文名称上,就是所有机构都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级别(局级、处级、科级等),在英文中准确表达出来,以便让外国人知道自己的权力大小。 但是另一方面,英语与汉语的差异很大。比如department这个单词,可以表示各种机构,但级别却很含糊,可以是“局”,也可以是“处”,甚至还可以是“科”,因此department chief这个称呼就比较麻烦,局长、处长、科长都能用它来表示,外国人看到它,很难区分出谁的官大,谁的官小。为此,中国的英语学者专门为局、处、科等级别,指定了专门的.词汇,比如:局必须用bureau、处必须用division、科必须用section,等等。 但是这些中国学者忘记了最最关键的一点:这些机构的英文名称,并不是给中国人看的,而是给外国人看的,而外国人根本没有“官本位文化”,在外国人的潜意识中,bureau、division、section这些单词,只是用来表示一个机构的,并不是用来表示这个机构的级别的。比如在国外,许多称做某某bureau(局)的机构,实际上只有一、两个人,与我们国家的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bureau(局),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我一向主张,在翻译中国机构的英文名称时,尽可能采用西方模式,而不采用中国模式。西方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看到机构的名称,可以马上了解机构的职能,而忽略机构的级别,因此外国人看到Beijing Quarantine,可以马上了解这个机构是搞检疫的,至于这个机构是局级、是处级、还是科级,外国人根本不关心。目前在中国,有些机构的英文名称已经采用了西方模式,但从总体上,数量还是很少。 作者:张宏(info@italian.org.cn)

篇2:中国社会与文化英文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2 孙志刚事件促进了以下哪项法律法规的废止?()A、《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B、《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D、《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1978年著名的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初发表在哪份报纸上? A、人民日报 B、参考消息 C、光明日报 D、新华日报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4 从社会影响而言,新闻最根本的属性是每日都在影响社会的工作。()我的答案:√ 《纽约世界报》的创办者是()。

    A、赫斯特 B、贝内特 C、普利策

D、亨利·斯坦利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大产”是以下哪个时期的政治口号?()

 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 D、国内战争时期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新闻工作者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全面的判断,离不开其平时对于社会现状的了解和知识积累。()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的竞争对越南战争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的答案:×

提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这一定义的人是()。

    A、斯宾塞 B、列维.斯特劳斯 C、泰勒

D、莫斯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中国特有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

    A、独特的地理环境 B、庞大的人口基数 C、特殊的政治体制

D、不曾中断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层指的是物质生产方式以及产品的总和 B、礼俗、民俗等属于行为文化层   C、价值观是人的精神内核之一

D、文化是自然形成的,它不依赖于历史和环境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关于“文化”,学界已经有了统一一致的概念与说法。()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客观、公正、真实、准确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我的答案:√ 中国是在以下哪次会议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决策的?() A、遵义会议  B、十一届五中全会  C、十一届三中全会

 D、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最大的成就是()。

 A、教育改革  B、人口流动  C、经济发展

 D、言论自由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亚洲四小龙是: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上海。()我的答案:X得分: 0.0分

宗教信仰属于文化的心态文化层。()我的答案:√ 1 提出要“彻底消除垄断理论后果”和“使社会政治思维发生急剧的转折”的苏联领导人是()。

    A、赫鲁晓夫 B、叶利钦 C、戈尔巴乔夫

D、斯大林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是在以下哪本著作中提出的?()

    A、《民主的模式》

B、《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C、《离开克里姆林》

D、《改革与新思维》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休克疗法”是在以下哪位俄罗斯领导人在位时期提出的改革方案?()

    A、赫鲁晓夫 B、叶利钦 C、戈尔巴乔夫

D、斯大林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的答案:√ 1

柏林墙的倒塌发生在哪一年?()

 A、1987年  B、1988年  C、1989年

 D、1990年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包括:改革开放的政策和()。

 A、政治的开明环境  B、科学技术的进步  C、中国人民的勤劳奋进  D、海外华人的投资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改革开放的根本精神和首要经验是什么?()

 A、与时俱进  B、求真务实

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D、解放思想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俄罗斯的“休克疗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的答案:X得分: 0.0分

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内向型的。()

我的答案:√ 1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是()。

 A、小国寡民  B、坊市制度  C、闭关锁国

 D、重农抑商

我的答案:D得分: 0.0分

厚德载物”最早出自以下哪本文献?

 A、《诗经》  B、《周易》  C、《道德经》

 D、《尚书》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以下描述属于小农经济下中国人的观念的是()。

 A、对土地的衣服  B、对家族的情感  C、对祖先的崇拜

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是最根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明代的“一条鞭法”是由海瑞提出的。()

我的答案:X 1

在中国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

 A、墨家思想  B、道家思想  C、法家思想

 D、儒家思想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祭祀是什么?()

 A、社稷  B、傩  C、祭孔大典

 D、祭祀太一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印度社会的阶级性体现为种姓制度。()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天人感应”论的提出者是老子,他认为自然现象都可以用来解释社会政治的变化。()我的答案:×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德规范是适应小农经济群居生活方式而产生的

   B、“孝”是中国长期小农经济基础孕育出来的观念 C、小农经济下人民习惯离群索居

D、家族式聚居是最经济、成本最低的一种聚居方式 我的答案C得分: 0.0分

下列关于老子的理想社会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国寡民  B、无为而治  C、人民知足常乐

 D、等级分明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梁惠王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的国君?() A、齐国  B、魏国  C、韩国

 D、赵国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中国1949年人口约为()。

 A、一亿  B、两亿  C、三亿

 D、四亿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论贵粟疏》的作者是董仲舒。我的答案:×

《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实施的?()

 A、1954年  B、1955年  C、1956年

 D、1957年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在1949年,中国的文盲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A、90%  B、80%  C、70%

 D、60%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在中国识字在5000以下的即被认为是文盲。()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多子多福的观念是由小农经济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我的答案:√ 1

认为中国文学传统“始于悲者终于欢”的人是()。

 A、王国维  B、董仲舒  C、白居易

 D、陈寅恪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以下文学作品中,不属于悲剧作品的是()。

 A、《赵氏孤儿》  B、《窦娥冤》

 C、《梁山伯与祝英台》  D、《钦差大臣》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乐观积极是“天人合一”观念的精神产物。()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学界倾向于将《红楼梦》归类为喜剧。()我的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

(一)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者是()。

 A、习近平 B、江泽民  C、邓小平

 D、胡锦涛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由民主  B、人民富强  C、社会和谐

 D、法治社会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成绩:100.0分已完成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以下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 A、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 B、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六次全体会议  C、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D、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对国际社会“单边主义”的反抗,是提倡世界多样性的体现。()我的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

(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天下为公”是由谁最早提出的?()

 A、孔子  B、孟子  C、老子

 D、荀子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首次提出用“小康”一词来描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人是()。

 A、朱镕基  B、江泽民  C、邓小平

 D、温家宝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四个现代化”不包括以下哪点?()

 A、工业现代化  B、农业现代化

  C、国防现代化

D、教育现代化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比“小康社会”晚。()我的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

(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以下属于2002年江泽民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是()。

    A、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B、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C、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在中国,被称为“东方巴黎”的城市是()。

    A、北京 B、深圳 C、上海

D、香港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以下是目前我国主要国内问题的是()。

  A、贫富差距 B、城乡差距   C、地区差距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现代的“礼”的意思和古代的“礼”概念是一样的。()我的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

(四)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   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礼,王之大经也”出自于哪部著作?()

    A、《礼记》 B、《尚书》 C、《论语》

D、《左传》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下列国家没有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是()。

   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澳大利亚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单边主义是现代社会中,美国等国家实施的外交政策。()我的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

(五)已完成成绩: 100.0分

法国的哪位作家将抢劫圆明园的英法联军称为“两个强盗”并极力谴责这种行为?()

 A、雨果  B、巴尔扎克  C、莫泊桑

 D、福楼拜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

 A、《大学》  B、《论语》  C、《中庸》

 D、《礼记》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中国的航海日设立于()。

 A、2002年7月11日  B、2003年7月11日  C、2004年7月11日

 D、2005年7月11日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单边主义的实质是主张文明的单一化和同质化。()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经济越发达,幸福的指数越高。()我的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

(六)已完成成绩: 100.0分

《说文解字》中“和”的意思是()

 A、乐器名  B、相互应和  C、祭祀用品

 D、说话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马如森认为甲骨文的“龢”的本义是()。

 A、装饰品  B、酒具  C、礼器

 D、乐器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和”与“龢”在古代意思是一样的。()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和谐世界和单边主义的实质是文明的多样性和单一性的问题。()我的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

(七)已完成成绩:1

晏子探讨“和”与“同”时拿什么做比喻?()

 A、战争

100.0分

   B、动物 C、食物

D、历史名人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论语·子路》中的“狂狷”中“狷”的意思是()。

    A、冒进 B、畏缩 C、狂妄

D、不讲规则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古代的大同社会理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具有相通之处。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中国古代只有儒家一家提倡“和”的观念 我的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

(八)已完成成绩: 100.0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二”指()。

    A、天地 B、男女 C、阴阳

D、山水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董仲舒之前,儒家思想的传统是不研究怪力乱神之事    B、鉴真和尚是为了弘扬佛法而到日本的 C、老子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很多著名的观点,都渗透着和谐的概念。()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阴阳”指的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事物。()我的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

(九)已完成成绩:1

《周易》中一共有多少卦?()

 A、32  B、49  C、64

 D、128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周易》中所说的“三才”不包括()。

 A、天  B、地  C、人

 D、道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儒学的神学化是从()开始的。

 A、孟子

分 100.0  B、董仲舒  C、荀子

 D、程颐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中国的五行观念,体现了事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 A、对立  B、矛盾  C、和谐

 D、转化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阴阳是中国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观点之一。()我的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

(十)已完成成绩:1

古代“刘郎”、“红雨”可以指代()。

 A、柳树  B、杏  C、桃

 D、荔枝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章台柳”的典故出自哪位诗人?()

 A、韩翃  B、元稹  C、白居易

 D、苏轼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80.0分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写的。

    A、曹雪芹 B、吴敬梓 C、高鹗

D、方以智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俄狄浦斯王》属于古罗马悲剧。()我的答案:X分: 0.0分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哲学武装的是人的头脑,文学铸就的是人的灵魂。()我的答案:√

和谐”理念溯源与价值评析

(十一)已完成成绩: 80.0分

“翠玉白菜”被收藏在以下哪个机构?()

    A、大英博物馆 B、法国罗浮宫 C、北京故宫博物馆

D、台北故宫博物院

我的答案:D得分: 0.0分

玉的“五德说”出自()。

    A、《水池篇》 B、《说文解字》 C、《礼记》

D、《周礼》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成语“止戈为武”出自于哪部著作?()

    A、《吕氏春秋》 B、《国语》 C、《左传》

D、《尚书》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 A、中国文学中的男主角都是多是勇武刚强的 B、金庸小说中侠客具有才子化的倾向 C、西方文学中具有“英雄美人”的传统 D、中国古代小说中有着普遍的“才子佳人”模式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是孟子说的。()我的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从知识结构来说,教育结构呈现如下哪些特征,才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    A、陀螺型 B、菱形 C、金字塔形

D、倒金字塔形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教育现状?()

   A、中小学生负担过重 B、高校学生人数逐年递增 C、技术学院招收学生逐年递减  D、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在中国学生负担过重,主要指以下哪些方面?()

 A、课程负担  B、业余学习 C、心理负担

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是在1977年提出的。()我的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二)已完成成绩:1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 A、高等院校教育  B、学前教育  C、义务教育

 D、中等实用型人才教育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新工具》的作者是()。

 A、笛卡尔  B、维柯  C、培根

 D、斯宾诺莎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00.0分  A、很多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通常是无奈之举  B、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教育

 C、人们的教育观念深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 D、我国的高等院校数量上已经基本满足学生上学需要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培根认为读什么能够使人庄重?()

 A、历史  B、伦理  C、逻辑

 D、诗歌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从国家的角度讲,中国的普及教育呈现着重高等教育而轻实用型技术人才教育的倾向。()我的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三)已完成成绩: 80.0分

《左传》中“三立”标准不包括()。

 A、立德  B、立功  C、立言

 D、立名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西方人认为,学习到一定程度,就该为官为国家提供服务  B、西方的教育倡导每一个人努力地使自己变成精英  C、启蒙运动是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  D、西方的人们倾向于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情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以下不属于四书的是()。

 A、《论语》  B、《中庸》  C、《尚书》

 D、《孟子》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培根认为,我们应当为了辩驳,为了言谈与议论而读书。()我的答案:X: 0.0分

培根认为,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我的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四)已完成成绩:1

因“削桐封地”而成为晋国的始祖的是()。

 A、叔虞  B、姬发  C、重耳

 D、史佚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以下不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为政以德  B、礼治  C、人性本恶

 D、有教无类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75.0分 3

中国古代思想流派虽然众多,但是共同点是它们都将纲常和伦理。()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中庸》。()我的答案:X

《资治通鉴》的编纂者是()。

 A、司马迁  B、司马谈  C、司马懿

 D、司马光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资治通鉴》一书的根本目的是()。

 A、总结军事经验  B、梳理民族关系  C、以史为鉴,帮助统治  D、批判历代君王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我的答案:X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六)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学而优则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源于农业社会的哪项基本国策?()

 A、闭关锁国  B、天下大同  C、重农抑末

 D、小国寡民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重本抑末”中的“本”指的是什么?()

 A、手工业  B、畜牧业  C、商业

 D、农业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商业活动本身具有强烈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东汉的王符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认为其他行业都可以忽略。()我的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七)已完成成绩:1

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人是()。

 A、老子  B、孟子  C、孔子

 D、墨子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100.0分 2

认为“商人对于以前一切都停滞不变,可以说由于世袭而停滞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要素”的人是()

    A、毛泽东 B、列宁 C、马克思

D、恩格斯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中国古代的七科谪戍之法中,农民排在第一科的位置。()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重土重农思想可以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因此在古代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我的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八)已完成成绩: 100.0分

汉武帝时期确立的官吏选拔制度是()。

    A、钦点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察举制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华佗是哪个时代的人?()

    A、秦朝 B、三国 C、东汉 D、西汉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髡刑指的是()。

 A、剪头发  B、脸上刺字  C、割膝盖骨

 D、剜眼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华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当时也得到了民众与社会的尊重。()我的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九)已完成成绩:1

中国科举制度开始于什么时期?()

 A、三国  B、汉朝  C、隋朝

 D、唐朝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科举制度在什么时候结束的?()

 A、宣统年间  B、光绪年间  C、嘉庆年间

 D、同治年间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一学派的处事原则?()

 A、道家

100.0分  B、墨家  C、法家

 D、儒家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唐代科举制中进士的考取比明经更为容易。()我的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十)已完成成绩:1

明清时期的乡试一共考三门,其中不包括()。

 A、诗词  B、四书  C、五经

 D、应用文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哪一年举行的?()

 A、1899年  B、1900年  C、1901年

 D、1902年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乡试的考场称为“贡院”。()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唐宋科考与明清科考有所不同,唐宋重诗词歌赋,明清重四书五经。()我的答案:√

100.0分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十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中国科技发展史》的作者是哪位英国汉学家?()

 A、顾彬  B、宇文索安  C、李约瑟

 D、李陀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出自()。

 A、《论语》  B、《诗经》  C、《礼记》

 D、《大学》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很大程度是中国家族式制度造成的。()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三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已提出解剖学的概念。()我的答案:×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十二)已完成成绩:1

以下哪项不属于上层建筑?()

 A、政府部门  B、生产关系  C、法律制度  D、意识形态和思维

100.0分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四大发明在以下哪个地区创造了最高的价值?()

 A、西方  B、中国  C、东南亚

 D、南亚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李约瑟难题”是有关中国文学的反思。()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篇3:中国社会与文化英文

然而, 在肯定先生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应该指出的是, “豪族共同体”理论并非尽善尽美。中国学者侯旭东先生在其著作《评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中提出了该理论的不足之处:该理论所提供的事实不足以支持其“共同体”理论;通过“贵族”来把握基层社会历史, 相对于以朝廷为中心的研究来说, 是分析重点的下移, 而不是思路的转换, 结果不免放大了贵族在乡里的作用, 而忽略了乡里的一般情况。夏毅辉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基层社会与文化研究》 (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以下简称“《研究》”) 一书则认为“豪族共同体”理论最大问题并非侯旭东先生所提出的上述问题, 而是所谓“豪族共同体”这一概念本身运用得恰当与否还值得商榷, 并提出自己对东汉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组织的新看法——“乡村共同体”的概念, 同时为此领域的后续研究奠下发展基础, 可谓是一部具有启发意义的佳作。

《研究》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为全书的主体, 主要阐述了其核心理论即“中国中古‘乡村共同体’论”。作者在《研究》一书中充分肯定了谷川氏在研究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历史领域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指出了他们在一些问题上的研究出现错误, 提出了自己对东汉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组织的新看法——“乡村共同体”这一重要概念。

作者认为东汉魏晋南北朝“乡村共同体”的出现是先秦固有封建宗法关系的下逮, 即由西周至春秋的国家形态的封建宗法制度, 下延至东汉魏晋南北朝的基层社会, 隐藏于宗族和家族内部, 作用于乡里村落。不管以哪种形式聚集势力, “乡村共同体”都是“聚族而居”, 利用自然的宗法血缘关系形成“共同体”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而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 当中国历史进入“地域宗法时代”时, 这种社会组织随着政治层面的王朝更替与社会混乱而急剧生长、发育, 最终成为这时期主要的社会组织。在本书中, 这样的“乡村共同体”大致有五种类型:先前血缘“共同体”——聚落;强宗大族生产“共同体”——庄田;宗豪避乱“共同体”——坞壁;流民生存共同体——保据之地;宗教信仰“共同体”——义邑或佛社。作者认为前四种共同体或多或少都与宗法血缘关系相联系, 属于古代血缘共同体的残存形态或衍生形态;后一种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由僧尼与在家佛教信徒混合组成或仅由在家信徒组成, 多数以造像活动为内容的佛教信仰共同体, 属于中国古代私社的一种。其中把“义邑或佛社”列入“共同体”的范围, 是一种新的尝试。

就东汉魏晋南北朝的“乡村共同体”社会而言, 作者认为它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合体。同时, 作者还对学术界有关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权力主要来源于社会伦理精神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认为“乡村共同体”作为一个特殊时期出现的社会组织或社会集团, 它的社会权力来源与组织呈现出种种“国家权力”的特征。这样单纯地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个方面去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在针对这个问题展开的论述中, 作者运用了英国社会学家迈克尔.曼曾在《社会权力的来源》一书中提出的有关社会权力网络的理论, 其中特别介绍了他的社会权力来源模型, 认为权力的四种来源为意识形态、经济、军事、政治。这一新理论的运用将中古“乡村共同体”的研究带入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其中的内涵描述也更为清晰了。

《研究》以“乡村共同体”理论为基石, 对中国中古基层社会组织做了新的阐释, 细微之处亦不乏创新观点。以下举两例加以说明。

(1) 关于“豪族”这一称谓。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豪族”一词的界定范围, 即它是否包含了门阀性的世家大族, 学术界存在着一定的争议。针对这个问题, 作者指出, 谷川道雄先生试图通过“贵族”来把握基层社会历史, 这本来是一种好的思路;但是将“豪族”一词用于对所有贵族的称呼, 显然不符合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现实, 或者说不符合当时人们对于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层习惯, 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歧义和混乱。当时所谓的世家大族, 虽然具有政治、经济这两方面的社会地位, 但在身份性和门阀性上还是有区别的。简修炜认为, 世家大族分为世家与豪族两个部分, 一是“世家”, 即世代为官的家族, 他们由四种成分构成:其一, 由军功或功勋地主不断贵族化而形成的功臣世家;其二, 官僚世家;其三, 外戚世家;其四, 儒术世家, 即两汉“独尊儒术”后崛起的以经营儒家经学而形成的累世“儒宗”。这些世家, 因世世代代传其家, 并成为统治阶级的主要权力来源, 而享受其种种特权。而所谓“豪族”, 即非身份、非门阀性的地方强宗大族。他们源于战国遗留下来的六国旧贵族和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培养起来的区域性豪杰势力以及商人兼地主。因此, 作者没有从社会阶层或阶级去解读, 而从地域结构去解读乡村基层社会的视角无疑是独到且正确的。不论士族或豪强, 由他们所控制的“共同体”都存在于乡村社会, 属于“乡村社会”基本结构单元, 所以从“乡村共同体”这一概念去解释它们更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现实, 同时也符合社会学中有关“共同体”研究的基本理论范式。

(2) 关于“村”的起源。“村”作为乡野聚落的代名词由来已久, 然而关于“村”的起源, 学术界目前依然众说纷纭。作者于2004年所著《汉末魏晋南北朝坞壁考论》一书赞同日本学者宫川尚志《六朝时代的村》一文的“坞壁说”观点, 认为汉末动乱以来形成的坞壁之类的自卫性集团是村落, 特别是北方村落的来源。在《研究》一书中, 作者在继承和发扬“坞壁说”的基础上, 认为村制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国家将聚落形态重新纳入政府控制之下的过程。这种控制形式于两汉时代基本实现过, 就是将先秦以来的各种聚落组织形态, 用“乡里”组织进行整合、编制, 因此造就了一个强大的汉王朝。然而由于两汉政府过于强调乡村控制的行政因素, 而没有重视其中先前“血缘聚居”的自然因素, 致使政府对乡野聚落的控制再次陷于混乱, 于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应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对乡村社会进行控制的单位——“村”。村制的社会组织机理是:既有先前“血缘聚居”的自然因素, 又有按国家编户制组织的行政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村”制的实行终于将魏晋南北朝基层社会混乱的局面扭转了过来, 最终也成就了一个强大的唐王朝。

综上所述, 《中国古代基层社会与文化研究》不是踵武前贤之作, 亦非无本之木。书中有关中国中古“乡村共同体”的研究以及晋唐时期“村落”的衍生与发展的研究, 既对日本学术界的所谓“豪族共同体”或“地域社会”的重要视角加以完善, 同时对谷川道雄先生等一批学者关于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研究进行了必要的学术批判与商榷。其中最大的贡献在于发现了作为弥散性权力 (地方) 的“乡村共同体”与“村落”的权力来源极其复杂;同时《研究》对中国早期基层社会组织的“字源学考察”研究也是目前学术界比较完全、精细的,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学术意义。而从中国传统家族法规去关注宗教信仰问题, 也是本书的一个全新视角。中国古代“乡村共同体”的研究还具有现实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下, 研究中国古代基层社会的衍生、发展样貌, 了解中国农村、农民的历史变迁, 对于指导我们的现实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简修炜, 等.六朝史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2]夏毅辉.汉末魏晋南北朝坞壁考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4.

篇4:中国社会与文化英文

关键词: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区别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5—0076—02

一定的文化形态是对一定社会形态的反映,并对其以导向作用。因此,只有以先进文化来指导实践,才能使信念更坚定,理论更成熟,方向更明确,步伐更矫健。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做出了不懈努力,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文化理论一脉相承,不断创新发展。

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从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上,我们丝毫看不出二者的差别。再加上,江泽民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加局限了我们的视野,限定了我们的思维。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普遍的,要求我们从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才具有相反性;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对立才具有不可分性。本文就从先进文化在外延的不断扩大和内涵的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从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统一中把握二者的对立。

一、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先进文化作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给人类文明传承以气势和神韵,更给人类的发展以方向和支撑。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无不汇聚着促使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历史潮流和时代涛声。然而,先进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它与具体国家的民族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中国的先进文化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历史现象,与我们国家、民族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因而具有中国自己的特点。它是反映中华民族进化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扬光大的文化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反映着中华民族发展的正确方向,又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相一致。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先进文化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这个先进文化是批判继承传统而又充满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具有典型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而贯穿当代世界文明基本精神的现代新型文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区别

尽管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无疑看到了二者的紧密联系,但作为两个理论不可能不存在差异之处。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本文就从先进文化在外延的不断扩大和内涵的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从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统一中挖掘二者的区别来拓宽我们的视野,加深我们的认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历史进程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表现

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截止目前经历了是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新文化发展到新民主主义文化,第二阶段是由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到社会主义文化。最后一个阶段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是这个进程的一个具体阶段,而不是先进文化的全部,具有过渡性。中国先进文化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正如前面所述,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等同,只有在“当代”“当前”的限度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特定的阶段,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错误无非就等同于五四时期的“民主的、科学的”新文化就是中国先进文化所犯的错误。

(二)先进文化与落后腐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国外民族特色的文化

文化有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特色文化与普遍文化等的区分。因此我们所讲的先进文化正是与落后文化相对应而存在的。纵观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历程,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先進文化都无不证明这一点。胡锦涛同志2004年一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先进文化之所以具有先进性就在于它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为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持久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是荟萃一切优秀历史文化,升华时代精神,是相对于颓废、消极、愚昧、落后、阻碍社会进步的文化而言,并总是在同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文化的冲突中体现出来。

有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文化,着眼于中国特色,相对于国外各国文化而言,它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积极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不完全的中国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不完全性。表现在:一方面,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腐蚀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还不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全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虽然在整体上优越于资本主义文化,但是作为文化重要内容的科学技术等许多具体的文化方面还落后于资本主义文化。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是这种不完全性得以存在的现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这种不完全性决定了其建设必须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逐步缩小和消灭一切非社会主义性质的落后文化的存在;必须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增强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比较优势和感召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凸显,将越来越多的人们吸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篇5:最全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答案

1黄色新闻大王、《纽约新闻报》的创办者是: C.赫斯特 2文化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不包括:

D.心态文化层 3新闻的歪曲报导加重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正确 4世界所有国家中,只有中国发展最迅速改革最成功。

错误

5中国改革开放前15年,获得了近600亿的海外合同款,其中百分之()是海外华人投资的。

C八十 6亚洲四小龙国家中,30年经济一直持续高速发展的是: D韩国 7.1990年,苏联14个加盟共和国全部退出独立,苏联解体。错误 8.到2012年,中国的高铁网建设完成,超过世界高铁的总和。正确 9汉语简体字是在()年实施的B.1956 10吕义认为评论人力资源的标准,一个是知识标准,一个是()标准D精神 11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从来都是一党制。正确

121949年,中国文盲率为60%,2003年,文盲率仅为9.08%。错误 春秋末期社会状况描述不正确的是:()C诸侯实力强大

13第一次用小康一词来描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是()C.邓小平14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正确 15道家小国寡民思想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倒退。正确 甲骨文中最早的“和”是()C.和 9.单边主义的核心是()C.对自认为低级的文明的毁灭

10.郑和下西洋没有和其他国家发生过军事冲突。错误 11.单边主义是美国的特例。错误 12.周易有()卦

C.64 和谐理念,由对立的两方面组成,用于表达社会政治的 是()C.民主专制 13.儒学的神学化是从董仲舒开始的。正确 14.晏子是春秋时齐国人。正确

西方的单边主义在911后,不断得到提倡和推行,其背后的渊源是()C.西方的宗教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内核是()C.中庸

15.中国古代文学一个重要特点是温婉含蓄。正确 16.玉的五德说是仁义礼智信。错误

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是()C.中等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 西方的教育倡导的是()C.努力地使自己成为精英 17.近年来,我国的中等教育比高等教育提高的要快。错误 18.我国目前教育结构不太合理,不是呈现出金字塔形状。正确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在:()C.1901年 A.我国著名医学家华佗内心最想做的是:()做官

35.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学而优则仕形成的经济原因。正确 36.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加剧了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正确 我国明清之际,科举考试中的乡试的考试时长为:()D.9天 科举考试在宋以后是三级考试,错误的是:()B.省试 37.解决当前教育问题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 38.明以前,中国是世界上重要发明最多的国家。正确

39.从社会影响而言,新闻最根本的属性是每日都在影响社会的工作。是 40.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院是普利策倡导和捐资所建?是 41.新闻工作的弱点是容易浮光掠影。是 42.普利策创立了《纽约新闻报》。否 43.时效性是新闻写作的一大特性。是

44.新闻工作者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全面的判断离不开平时的各种关于中国社会现状的积累。是

45.外国记者对我们的关注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感情的加深。否

46.新闻业的工作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社会的工作,这种说法正确吗?是 47.解释权包括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判断、分析。是

48.在改革开放之前,经济是发展的重点,这种说法正确吗?否 49.中国早期引进外国汽车生产线的时候,要引进的是日本的吗?是

50.《龙行天下》的作者是美国的吗?是(历史学家斯特林西格霍夫的作品)51.中国的和谐号列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是 52.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各大文明中未曾中断的。是

53.小农经济社会最适合的耕作和生存方式便是群体性聚居和劳作。是 5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是 55.在一个国家改革的过程中,一个政策会发生很大的作用。否 56.“孝”也是中国长期小农经济基础孕育出来的观念吗?是 57.上个世纪,我国推广简化字是为了更好的普及文化吗?是 58.小农经济下人民习惯离群索居?否

59.乐观积极是“天人合一”观念的精神产物。是

60.“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早于“小康社会”的提出。否 61.天人合一的基点是天和人对立的。否

62.汉字简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普及教育。是

63.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处于劣势,这种说法正确吗?是

64.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对国际社会“单边主义”的反抗,是提倡世界多样性的体现,这一说法正确吗?是

65.重视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精神传统。是

66.西方国家推行单边主义政策有其传统文化渊源。是

67.小康社会是对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形象概括,这一说法是否正确?是 68.现代的小康社会理念比古代的“小康社会”理念全面、成熟。否 69.古代的小康社会的理念张没有经济的内容。否 70.汉字从产生至今,发展从未间断。是

71.今天的“礼”的意思和古代的“礼”概念是一样的,这种说法正确吗?否

72.和谐是小康的子概念,小康社会是对社会整体状况的描述,这一说法正确吗?是 73.单边主义是在现代社会中产生的。否

74.“单边主义”只有美国才实施,这种说法正确吗?否 75.“和而不同”中的“和”的意义来源于“龢”。是 76.哲学是一切学术的学术,这种说法正确吗?是

77.中国文明的不间断性,为我们研究中华文化提供了前提,这一说法是否正确?是 78.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思想是阴阳。是 79.文化会铸就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是 80.清代的翠玉白菜观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

81.董仲舒之前,儒家思想的传统是不研究怪力乱神之事。是 82.老子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 83.中和的哲学思想更强调事物相互间的一种协调。是 84.知识化就是学历化。否

85.西方在解释物质起源的组成时习惯用多元素?否 86.东西方对英雄的评价的标准是一样的。否

87.“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是孟子说的?否 88.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原因是岗位供给不足。否 89.中国历史的教育史倡导自由地学习?否

90.至少从启蒙运动起,西方的人们认为学习是集体的事情。否

91.中国历史上对人伦、纲常异常重视,是与其农业生产的特征密不可分的,这一说法正确吗?是

92.官理念在中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漫长时期形成的,这一说法正确吗?是 93.“崔杼弑其君”反映了古代史关维护君臣秩序的衷心和责任意识。是 94.“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中庸》?否

95.中国古代思想流派虽然众多,但有一点事相同的就是都将人文。是 96.封建社会抑制商业发展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困辱。是

97.东汉的王府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人物其他行业都可以忽略?否 98.秉笔直书是古代良史的最基本的素质。是 99.《史记》中《货值》排在最末?是

100.“学而优则仕”和“官本位”思想是相通的。是 101.天人合一的系统式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是

102.基督教文化有行动力和思考力两种类型,这种说法正确么?是

103.104.1、以下对儒家“小康”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15.00分)·

A.以礼治国

·

B.国家各方面井然有序 ·

C.人与人关系和谐 ·

D.以上都正确1

2、新时代以来,“小康”的目标是谁提出的?(15.00分)·

A.毛泽东 ·

B.邓小平1 ·

C.江泽民 ·

D.胡锦涛

3、一党制的思想基础是?(15.00分)·

A.宗法制 ·

B.君权神授 ·

C.大一统思想1 ·

D.种族论

4、“和谐世界”的理念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15.00分)·

A.邓小平·

B.江泽民 ·

C.胡锦涛1 ·

D.习近平判断题(40分)

1、中国人的文学传统是好事多磨、终成眷属。(10.00分)是

否1

2、小康社会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时,最主要的指标是经济指标。(10.00分)是1 否

3、中华民族基因中就有乐观的因素?(10.00分)是

否(不好说)

4、十三大队小康社会的指标做了调正,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指数、精神文明等内容。(10.00分)是

否(不好说)

1、中国目前高速铁路的运营速度每小时多少?(15.00分)·

A.340km/h ·

B.350km/h1 ·

C.360km/h ·

D.400km/h

2、新闻的先天弱点是由以下哪个因素所决定的?(15.00分)·

A.工作性质 ·

B.社会需求 ·

C.文化思潮 ·

D.政治诉求1

3、以下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15.00分)·

A.它从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B.知青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C.这项运动得到了毛泽东的提倡和领导。·

D.以上说法都正确1

4、捉蒋亭在我国哪个城市?(15.00分)蒋亭(不好说)·

A.重庆 ·

B.延安 ·

C.南京 ·

D.西安 判断题(40分)

1、导致新闻工作的容易浮光掠影的主要原因是其时效性。(10.00分)是

否1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0.00分)是

否(不好说)

3、戈尔巴乔夫在任期间并没有访问中国?(10.00分)是

否1

4、票据经济是物质匮乏时期的特有产物。(10.00分)是1 否

单选题(60分)

1、中国的五行观念,体现了事物之间的什么关系?(15.00分)·

A.和谐1 ·

B.对立 ·

C.矛盾 ·

D.转化

2、“既来之,则安之”出自:(15.00分)·

A.《大学》 ·

B.《中庸》 ·

C.《论语》1 ·

D.《礼记》

3、《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是以下谁的著作?(15.00分)·

A.陈济 ·

B.马如森1 ·

C.王本兴 ·

D.徐宗元

4、“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是谁说的?(15.00分)·

A.孔子1 ·

B.孟子 ·

C.老子 ·

D.荀子 判断题(40分)

1、中国文明的不间断性,为我们研究中华文化提供了前提,这一说法是否正确?(10.00分)是

否1

2、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有军事冲突。(10.00分)是

否1

3、邓小平认为小康社会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10.00分)是1 否

4、当今和谐社会已经取代小康社会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10.00分)是

否1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课后作业答案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三)作业

1.“新闻事业使人浮光掠影”是(恩格斯)说的

2.在美国的新闻史上有很大贡献,也在新闻工作的职责和标准上树立很好榜样,《纽约世界报》创办者是(普利策)

3.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位到中国红区的西方记者。(是)4.新闻的歪曲报道加重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六)作业

1.“亚洲四小龙”国家中,30年里经济一直持续高速发展的是(韩国)2.“五纵”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北京到(台湾)的专线

3.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的矛盾和怪异现象,究其根源,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文化造成的。(否)4.1990年,苏联14个加盟共和国全部退出独立,苏联解体。(否)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九)作业

1.1949年以前,中国只有(4)亿人,到2010年,中国人口已经增长到13亿。2.小农经济的耕作和生存方式是(群体聚居)

3.“社稷”是古代最大的祭祀活动,“社稷”是指国家,祭拜的也是国君。(否)4.西方人认为自然和人是对立的,中国人认为人和自然是合一的。(是)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十一)作业

1.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只有(红楼梦)是真正的悲剧 2.不属于我国的政治体制优点的是(人民民主)3.1949年,我国文盲率为60%,2003年,文盲率仅为9.08%(否)4.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从来都是“一党制”(是)

“和谐”理念溯源于价值评析

(三)作业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出自孔子的(礼记)2.孔子的“大同”社会是用(礼)来治理的

3.道家“小国寡民”思想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倒退(是)4.孔子大同社会的理想基本上没有经济方面的内容(否)

“和谐”理念溯源于价值评析

(六)作业

1.中国的航海日是(7.11)2.甲骨文中最早的和是(龢)3.单边主义的本质是殖民主义(否)4.4.单边主义是美国的特例(否)

“和谐”理念溯源于价值评析

(九)答案

1.“和谐”理念,有对立的两方面组成,用于表示事物关系的是(不同一致)2.仲春是指(二月)

3.阴阳、八卦、五行无不蕴含着“和”(是)4.儒学的神学化是从董仲舒开始的(是)

“和谐”理念溯源于价值评析

(十一)答案

1.悲剧是西方古代文学最辉煌的成就,下列不是悲剧的是(财神)2.中国古代人认为世界运行的规律是(天人合一)3.、玉的“五德”是仁义礼智信(否)

4.中国古代文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温婉含蓄(是)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三)答案

1.西方教育倡导的是(努力的使自己变成精英)2.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文化传统不同)3.近年来,我国的中等教育比高等教育提高的更快(否)4.中等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教育里最薄弱的环节(是)

中国当代教育问题背后的文化基因

(六)答案

1.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南宋)的人

2.要改变我国西部农业落后的面貌,最主要的是(信息)3.唐叔虞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之弟(是)

篇6: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道德建设

【提要】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新时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国历史延续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用道德力量来协调社会、保持社会正常运转,是社会文明的表现。离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始终是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它对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政府提供宏观决策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道德;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国改革和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精神力量之一,是时代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作为中国千百年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是社会文明的精华,它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伦理思想以及价值取向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那些历史悠久,内容健康的传统文化,能振兴民族精神,是提倡人格尊严,弘扬爱国主义,应坚持继承,发扬光大。

一、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科学定位

传统是个关系和过程的范畴,它具有历史性的延续,具有自身的特点,是能在各个社会生活中找到痕迹的一种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就是由历史延续并具有特点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由中国历史延续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正确理解传统,就必须把传统放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长河中去把握。传统不是过去,如果传统是过去,那传统就是历史;传统不是现实,如果传统是现实,那就无所谓传统了,但它存在于现实之中;传统不是未来,如果传统是未来,那传统本身就不存在了,它是连绵不断地一代又一代影响、渗透和延续到未来,它如过去、现在、未来长河中的流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导的文化,但儒学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儒学的现代化价值,在国内外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尚未得到一致的认识。有的认为儒学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过时,无价值可言;有的持全面肯定态度,认为爱国就是爱儒学,兴国就是兴儒学,21 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儒学将不战而胜;也有抱存疑态度,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到底建设多,还是从传统文化中找回的多;有的认为,传统道德,就是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而有的则认为,儒学具有极大的凝聚力, 在振兴儒学上中国人能找到共同的语言。上述持各种不同的看法,说明在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思想的研究出现了可喜的形势,并有纵深发展的趋势,这有利于学术争鸣,对传统文化的科学定位,揭示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深入分析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勿容质疑,问题是采取怎样的方式发掘传统资源和汲取传统的精华。对传统文化过度的拔高,或无限的贬低都不可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真实内涵,进而未能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及其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类型,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无论从闭封到开放,从守旧到革新,经历过历史的变迁过程,纵观历史发展,从焚书坑儒到五四的反传统思潮,特别是在文革时期反传统文化的极端行为,使传统文化出现了历史性的三次危机,道德的沦落与传统的失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面对着改革开

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的社会现实,人们不得不谨慎地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出现有其本身特殊性。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各种不同文化样态的并存,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不同思想学派,但事实上是四大家,即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可见,在古代社会,中国文化不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但这不能意味着儒学不存在有一个思想体系,从这个学说思想的来源和内容来看,已经形成了以伦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有关专家认为,孔子的思想来源,是继承古代的民本思想、宗法思想、中庸思想和大同思想。在此基础上,它是以仁为内容,以礼为表现形式,以中庸为思想方法,以大同为远大理想的思想体系。就以其中仁这个思想来讲, 就包含极丰富的内容。仁是作为人,以社会培养什么人作为出发点,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就是培养和要求什么样素质的人,即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这些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即所谓伦理;人的一生就是要追求仁,要通过自觉行为的调整,不断地完善人格达到人格的理想化。又如中庸思想,过去特别是在文革中是以搞折衷主义,渲染阶级调和论来加以批判的。在现实的社会矛盾中,通过协调而不是通过对抗来解决矛盾冲突,从中庸的思想方法中,不难找到闪光的东西。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这是我们评价传统文化,重新给传统文化科学定位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学中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应予继承和发展,发扬光大,对那些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有积极因素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要加以发掘、批判和继承、去粗取精、做到古为今用。要把真正的儒学与历史上统治阶级改头换面的真假儒学区别开来;把儒学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区别开来,还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真面目。儒学文化的主体是它的伦理道德学说。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个学说开始建立时是以强化社会关系,协调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稳定为目标的。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以道德理想、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的内在结合形成自己的伦理体系。这种内在蕴涵的价值从古到今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是都起作用的,都存在有各种稳定的制约着人们行动的普遍因素,这与新时期我们强调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不无关系。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某些具体的道德观和道德规范,都为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不同的人所认同,作为优秀的人类宝贵的财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发扬光大。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制约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主导道德。儒家的传统道德强调行为规范的制约性,用道德规范来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在一般情况下,儒家是用道德来规范社会、规范人们的行为,把维护道德看成是社会神圣的职责。因此,特别强调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规范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法律的某种忽视,只有在无法用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动时,才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用道德力量来协调社会,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无论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在现代社会中,都是人们当时的思想境界和当时社会文明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只有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变化过程的积累,才可能对人类的本质得到更深刻的认识。社会生活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

德具有历史的、逻辑的结合点。儒家强调人对社会的义务和权利,强调人际间的和谐和内聚力,强调历史和现实的联系,这些正是建立社会主义道德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儒学独树一帜的特点,是崇尚历史、道德至上、重视教育等,从发展角度看能接受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种文化传统中,儒学的文化道德观是独特的。传统文化是作为一种文化道德活动的结果而延续下来的,而对传统文化的修正、补充、更新的另一部分是现代化。可见,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是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割断这种联系或人为制造阻碍,必然就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型道德的建立。离开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特色,在于国情的特色,也在于传统的特色。离开了中国传统的道德,就不能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道德。文化传统也要受到社会、历史的制约,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需要而不断更新重建的过程。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社会文明礼貌、社会进步的基础,在任何一个社会历史条件下,都以社会的进步为尺度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对文化传统的选择与社会的选择是一致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与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也是一致的。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德, 要求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要具有中国特色就必须继承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决议中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教育,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一决定体现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蕴涵关系,导出了传统文化对现代道德建设的价值作用,同时也给人们提出了批判与继承中的结合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把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重点, 并提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问题的重要决策。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一重要报告为在新时期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和正确认识传统道德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方向。

道德问题,事实上反映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反映如何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儒家的道德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提倡群体意识,提倡协调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注重个人内在修养,以达到道德完善和理想人格。这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的五爱三德,似乎同出一辄,可以说社会主义道德是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显而易见,中国传统道德至今仍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传统文化优秀成果与我国力求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是并行不悖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道德,制约着建立社会主义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道德规范。当前社会道德出现某些不能令人乐观的情况,人们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如何重建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表示极大的关切。但由于市场经济驱利动力的负面效应,金钱的利诱,极端的个人主义的泛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人民内部矛盾,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在这种形势下,正视和应用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崇德重义的伦理思想原则,调节相互竞争中人际关系的紧张情绪,克服见利忘义的个人主义思想行

为,借鉴儒家把物质利不是诱惑的源泉,而仅仅是彰扬道德的重要手段的积极作用,弘扬传统中尊重他人、尊重群众的观念,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道德。传统文化的道德观与社会主义的道德是相互制约,辨证统一。传统道德是现代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道德内容的修正,补充和发展,并赋予新时代的特点。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是用传统文化道德的精华来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道德。现代社会主义道德离开了传统道德的底蕴制约,就难以建立新型的道德,没有传统道德精华的滋润,社会主义道德就缺乏生命力,就不能充分发挥道德的功能,从而也就不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互补性

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对人们的思想、生活发生深刻的影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必然对社会道德领域发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领域的变化已经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引起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过去为人们所熟悉的一些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受到冲击而显得无所适从。如爱护公物、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等。而各种消极现象的出现不能不令人担忧。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道德领域里的流变趋向问题,也令人关注。围绕这一问题所引起的困惑或争议,如何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道德,是一个迫切而且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当前的道德变化,既有认识问题,又有理论问题,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原因。判断一种道德观念是进步的还是非进步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该肯定的还是该否定的,是以社会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关系体系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尺度。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适应社会生产和整个社会关系体系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改革开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是进步的、积极的,应该肯定。然而,道德建设受多种制约,受政治关系的制约,社会意识状况的制约,最后还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如政治体制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所形成的某方面特征,对现阶段道德流变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为典型特征的各种腐败现象迅速滋长和蔓延,,这类政治思想上的畸形变化反映到道德领域,极大的刺激了各种消极倾向的发展,严重地毒化了社会风气。腐败产生在党和国家的政治肌体和干部队伍中,对公众道德的消极影响具有放大效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条件的缺乏,对道德建设和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是个不利因素。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忽视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脱离了物质条件一味强调精神领域的革命,作为历史的反弹,现阶段出现偏物质利益,鄙夷精神追求的倾向,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市场经济的各种运行机制,来审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揭示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文化和道德发展的二向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建立自我完善意识、效益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开拓意识提供了发展前提,但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驱动经济,这决定它本身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权钱交易,导致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某些不良现象的发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对全民族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就必须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来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

道德建设不能建立在纯粹的现实基础上,它不能脱离历史,不能离开传统,必须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传统道德汲取营养。儒家道德崇高理想主义,提倡理性主义精神,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敬业精神,都为我们建立新的道德提

供极有益的历史借鉴。在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下岗再就业等问题,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非常现实和必要。又如“崇德重义”在市场经济下就不能丢掉这个优良传统而见利忘义,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风节,对反对现实官场中的腐败,提倡廉洁奉公,是大有裨益的。

传统文化中的传统道德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发展。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底蕴,体现了一种内在的超越,深藏于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之中。传统文化是文化活动的某一种形式或习惯,不是实体文化,因而只能从现实人的生存活动中去寻找。它积极地孕育某一种新的社会道德的产生,也能制约着某一种消极的社会道德的泛滥。中国人经过二十年极左路线的干扰,再继之将二十年“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的困惑,中国需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传统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为基础,重整道德,要通过新型的社会道德这个纽带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情感,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源远流长,二千多年以来,长期影响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人民坚持民族团结, 弘扬爱国主义所认同的思想文化纽带。

首先,弘扬传统文化的整体原则,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的改革,如何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精神,已成为现代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企业是经济实体,但在它的运转过程中,决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它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有互补与时并进的关系。企业除以经济纽带为轴心外,还需要文化纽带、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等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这些纽带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并制约企业的正常运行机制。一个现代化企业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理想和信念,是很难立足于社会和在竞争中取胜。然而这种理想和信念一旦渗透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就会变成一种精神动力。这种动力是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动地发挥作用。诚然,要建立这样的企业精神,一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主导思想。二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孕育和熏陶。

其次,以道德理想、道德规范、道德修养而形成的儒家伦理为系统,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道德提供思想基础。这种伦理思想体系从古到今,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是普遍起作用的。要保持社会稳定,使社会正常运转,没有道德规范进行道德教育是不可想象的。文革中,林彪、四人帮,鼓吹法家精神,是为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服务的。法家主

张法术,宣扬道德无用论,主张加强君权,为专制主义,君权作辩护,认为道德、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一概是没有价值的。法家否定儒家的传统文化,在文革中被四人帮一伙推上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管历史如何变迁, 一些具体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都为各个不同时代人的认同。当前社会道德风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滞后和失落现象, 除有其历史、政治、思想、社会等原因外,与文革中那种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粗暴否定的极端行为不无关系。社会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形象,社会风气和人的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是文明的象征。一个贪污、盗窃、贿络横行的社会,是无道德可言的。用传统文化来塑造现代人的性格, 用传统文化作为纽带对现代人进行道德教育,以前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人进行理想教育,用传统道德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现代新道德风范的结晶,培养和造就四有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

再次,汲取儒学天人合一的积极思想内涵,为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提供丰富的思想材料。儒家讲的仁实质主要是讲人伦认为做人应该做好人伦的关系。用现代语言说也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仁!不仅是爱人, 还要爱社会, 爱自然, 把爱人与爱自然高度统一, 这是儒学中 仁!思想闪光之处。以思想为借鉴来正确引导我国的改革开放, 对实施可持性战略决策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最浓厚的文化底蕴首推儒学, 它是在中国历史上各学派追求的理想境界。儒学作为人类的优秀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人们的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它的痕迹。今天我们研究传统文化, 特别是儒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重新评价它的现代价值,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新道德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古代思想文化史下一篇: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