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视角——基于“感动中国”人物精神内核的探讨

2022-09-11

1“感动中国”人物精神内核的文化意蕴分析

1.1 生活化、层次化、时代化

“ 感动中国” 之所以能引起中国人民的共鸣, 长久不衰, 在于推选的感动中国人物是生活化、层次化、时代化的体现, 充分彰显榜样的特点与优势。 不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乡间邮递员王顺友、还是寸草春晖姚厚芝, 他们身上都流露出最真实的感动与最坚强的信念。

任何“感动中国”人物都是特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榜样, 不同的榜样折射出不同背景中的时代精神。 时代在发展, 时代主题也在发展, 若再用传统的模范引领群众, 难以提高榜样的针对性, 相反“感动中国”正契合了时代发展的方向, 突出了人物的时代化。 在价值多元的前提下,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等因素, 也强调模范的多元化, “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中, 有行业精英、体育明星、草根, 满足了各行各业人们价值取向的差异性, 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榜样。

1.2 民族性

在短短的十三年中, 100 多位优秀人物事迹通过 “感动中国”这个舞台, 深入人们的生活。 这些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 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爱岗敬业,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以个人的力量, 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个人的经历或行为, 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 体现中国传统美德, 换言之, “感动中国”人物精神体现的是我国新时期的民族精神, 概括地说, 它包含爱好和平, 反对分裂, 拥护祖国的统一, 推动社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 无私奉献, 心系群众, 追求公平正义等。

1.3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感动中国” 人物精神内核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内在一致性。 我国正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已成为我国的时代主题。 “感动中国”人物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时期思想的源泉与行动助推器, 是更不同阶层中先进人物的缩影, 当人物精神的思想热潮凝聚起来, 它将有利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史的传承与新活力的创造。

1.4 模范示范

“感动中国”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里榜样示范的新形式。 榜样是引领社会发展和风尚的先锋,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他们不是完美人物的再现, 却是某行业杰出的精英, 是某种道德风尚的代表, 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是自我实现的榜样。 “感动中国”作为实施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形式, 是榜样示范的载体, 它有组织、有系统地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地要求、原则、内容一一用实例进行论证, 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可行性。

2“感动中国”人物精神内核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2.1 提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检验平台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明,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选择, 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首先, “感动中国”人物是代表一年里大小事件中杰出的模范,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次, 模范的与时俱进, 把社会中发生的热点问题提出来, 通过模范的价值取向, 将社会主义文化具体化, 将科学正确的文化内涵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年度发展的内容中;最后,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过程, 是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的衡量与检验, 它作为每个时代的里程碑, 诠释着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2.2 文化建设要体现人文关怀

“感动中国”的成功之处在于人文关怀的运用, 让活动的参与者和观赏者都能从中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力量。 社会主义文化是抽象的, 要向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首先, 必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尊重多元文化的差异, 在平等的条件下共同发展;其次, 增强主体的自主意识, 当代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除了需要一个和谐氛围之外, 更需要运用多种途径, 激化、强化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主意识; 最后, 及时的反馈, 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主体即使又加强的能力进行文化建设, 但是, 更需要反馈, 不断调整行动的方向。 此外, 榜样的多元化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除了钱学森、霍英东等名人之外, 更多的事普通的群众, 这也说明文化建设正在逐渐脱离名人、英雄的表面宣扬方式。

2.3 人格的内化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一直长期忽略一个问题:人格。 若文化的精神不能内化为内在品格, 将会给文化的建设和传承带来巨大的挑战。 第一, 人格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心理基础, 人格必须与文化的价值观念相一致, 否则人格只能产生分裂的观念;第二, 人格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科学正确的三观形成的心理依据, 三观源于对世界的认识, 对实践的认识, 若没有健康稳定的人格, 外在的文化观念灌输很难起作用;第三, 人格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动力, 人格具有稳定性、统一性, 必须在尊重人格多元化的基础上, 统一其观念价值。

摘要:“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 做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性的全局工作部署, 它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 是当代中国的先进的文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就必须不断加强文化自信,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弘扬中华文化。“感动中国”人物精神渗透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它代表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 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 新方法,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感动中国”人物,精神内核

参考文献

[1] 柳斌杰.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 徐龙.《感动中国》榜样价值的实证研究[J].中国德育, 2013 (6) :6~9.

上一篇:浅述地方财政部门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监督管理下一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病理学教学中运用探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