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异

2022-09-11

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讲授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这一课时, 总觉得分析不够透彻, 讲解不够清晰, 重难点不易把握。 总之, 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完成教学任务。 同样, 学生也听得糊里糊涂, 难以理解, 知识线索混乱, 知识点无法串联落实。 最终, 教与学的效果很不理想。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再加上不断的总结反思, 最终发现, 要解决以上问题的发生, 我们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弄清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几点差异。

1时间上的差异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要比中国晚得多, 但封建社会结束的时间却比中国早。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 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法兰克王国。 6 世纪末, 法兰克社会急剧变化,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一部分破产失去土地的农民、尚未破产农民、残存的奴隶向农奴转化。 8 世纪中期, 宫相查理·马特采取采邑制, 又推进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9 世纪, 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西欧国家在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19 世纪前期) 西欧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中国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 年———公元前221 年) 是封建国家开始形成时期, 也是由诸侯割据称雄走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时期。 中国在1840 年鸦片战争后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直到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真正结束。 也就是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近1000 年, 结束却晚一个半世纪。

2政治、经济上的差异

中世纪西欧国家长期混乱、四分五裂。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 先是出现了较大的法兰克王国, 后来分裂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王国。 1066 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以武力进入伦敦加冕为英国国王, 而他仍以法国国王附庸的身份在法国享有大片领地。 由此, 英法两国为争夺大陆领地长期存在矛盾。 此矛盾又和两国的经济发展、加强王权、继承王位一系列矛盾交织在一起, 从而引发了百年战争 (1337~1453 年) , 两国都损失严重;英国约克爵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争夺王权又进行了30 年的红白玫瑰战争;德意志、意大利国内四分五裂, 它们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和内部领土, 彼此经常争战。 因长期遭受战乱的破坏, 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经济萧条、商业落后、城市发展不前, 直到11 世纪西欧的城市才普遍兴起和活跃起来。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战国时期) 国家虽然还未统一, 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农业技术显著提升, 手工业进步, 商业城市兴盛。 中国在秦汉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后, 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出现很多规模宏大、街市繁华的大城市。

3君王与国民的隶属差异

西欧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分封制, 王权薄弱, 虽然有等级贵族制, 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 没有严格的上下级的制约关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意思是:每个封主只可以管辖自已的附庸, 但无权管辖自已附庸的附庸。 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 连同耕种土地农民, 分封给将领和官员们, 以服役为条件, 供其终身享用, 这样建立起了封者和受封者之间的从属关系。 后来, 国王以下的封建主也把土地当作采邑分封出去, 逐层分封形成了国王 (皇帝) 为首的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的次序, 并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 等级越低人数低多。 受封者每年必须为领主服兵役、作战、提供钱财。 领主要保护和解决受封者之间的争讼。 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 只可以向自己的封臣发号施令, 权力只限于自已的领地内, 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于他的小封建主。 农奴是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只效忠于上一级的小封建主, 农奴在人身上和法律上都依附于领主, 可以被领主买卖、转赠, 但不能任意杀死。

中国封建社会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最高代表, 他据有国家军政大权, 是封建国家的最高主宰, 皇帝以下建立了以丞相和将军为文武百官之长的封建官僚机构。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皇帝直接任免郡、县长, 地方的财政和军事权力都牢牢地控制在皇帝的手中, 从而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以郡、县机构的地方行政体制。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地;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就是皇权至高无上的真实写照。

4君权和神权地位的差异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 基督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也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西欧封建化的过程, 就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的过程。 10世纪西欧各国的居民无论从事哪种生产活动都要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有的地区死去的人还要把遗产1∕10 划归教会。 751 年法兰克王国的矮子丕平与基督教会勾结篡位成功后, 为了感恩, 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人, 并把大片土地奉献给教皇。 这样加强了国王与教会的联系, 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教皇辖地的疆域得到奠定后, 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教皇国, 而且它的势力鼎盛一时。 当时百姓和一些官吏大多是文盲, 教会垄断了《圣经》的解释权。 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教廷教义的思想被当作“异端”, 轻者罚款, 重者监禁, 甚至烧死。

中国的皇权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与尊严, 突出正统并加以神化, 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强化和利用。 西汉董仲舒宣传天是万物的主宰, 皇帝是天的儿子, 代表天统治人民, 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 诸侯王也不例外。 后来随着佛教的东来、道教的兴起和其他教派的传入 (道教迎合统治者追求长身不老的原望) , 它们很快就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 原因是宗教的本质是“幻想的反映”它被统治阶级利用。 封建统治者通过宗教来麻痹劳动人民, 使他们不相信自已的力量而相信号“神灵”的力量, 把希望寄托来世和天国, 从而放弃斗争、反抗, 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因此宗教是统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中国的神权只是为皇权服务的, 否则就遭到皇权的镇压和迫害。

5继承制度上的差异

西欧封建社会的贵族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 (基督教道德体系是一夫一妻制, 无嫡庶之分) 。 长子继承死者生前的身份 (爵位) 和财产 (土地) 世袭领地。 西欧长期处于动荡中, 社会秩序混乱, 每个封建主都建造城堡来保护家庭的安全, 封建主居住在城堡里, 城堡外是农舍和耕地。 封君为了自身的利益, 反对封臣对土地实行分割继承, 使土地永不分散, 一直不变地世袭下去。 长子制剥夺了其余诸子的继承权, 这样他们只得到处漂流, 以宝剑在别处寻求生活, 于是涌现出了大量的骑士, 从而形成特有的骑士阶层。 出身于贵族家庭是成为骑士的重要条件。 不过, 幼子们在还没独立谋生之前, 要靠父兄抚养成长, 包括送去接受教育。

中国封建社会是嫡长子继承制与诸子继承制相结合。 经济权可分割, 政治权不容分割, 因而财产与身份地位的继承出现了不同的方式。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继承是“国家的定法”, 而且贯穿始终。中国封建社会前期, 嫡长子独占死者的身份、封地, 庶出的诸子得不到尺寸之地。西汉时, 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颁行“推恩令”, 要求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诸子们, 嫡长子继承死者的身分, 诸子继承财产。以后为历朝历代所沿用。唐《户令》的“应分条”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 兄弟均分”。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对自己的土地有处分权, 可继承、买卖、转让, 这样, 受封的土地在世袭的过程中越来越小, 最后消失。

中国封建社会不同于西欧封建社会, 东西方制度和文化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只有分清了这些差异, 给学生讲明了这些不同之处, 学生在学习西欧封建社会历史时, 才会跳出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束缚, 以全新的思维、方法去学习和接爱西欧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 从实质上区分存在差别的根源。此段时期的中国, 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制度等很多方面的确领先于西欧。 我们教学时, 有必要把这些相关知识给学生讲清楚, 树立民族自豪, 加强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 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4] 赵德芹.中世纪西欧贵族财产实行长子继承制的原因新探[J].重庆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上一篇:“船”漏了,还能走多远——浅谈职高的德育教育下一篇: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大学生党支部活动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