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教学计划

2024-04-24

北京理工大学教学计划(共9篇)

篇1:北京理工大学教学计划

大学学习计划书-大学学习计划书 大

学新学期计划书

大学新学期计划书一:

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因此,我们会更多地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展现着自己迎接新学期的新气象。我发现今天的老师,同学们都把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的办公室.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祥和向上的新气象。相信在这种新气象的感染和鼓舞下。我们全体师生必定回在新学期取得新进步。

为了实现我们的新进步: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新目标。大学学习计划书我们每一位师生在自己的人生大目标下,都会有着符合自己实际的更高.更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应当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作一番具体的分析,找出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抓住关键,持之以恒,在目标的引领和激励下,必定会取得新的进步。

其次,我们更要有三个新的努力。第一是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事要靠自己做,自己是自己发展.进步的内因,付出一份努力才会换取一份收获。学习并不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责任,是我们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为自己,为所有关心我们的人更是为期盼我们成材贡献的国家。同时学习必定会有负担。没有苦的.累的过程,就不会有我们的进步和提升,无论是今天的学习,还是明天的工作都是如此。第二是老师的努力。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者,他们的教育帮助.引导和鼓舞都会促使我们的进步。因此,千万要虚心接受老师们每一天的教育和

帮助,同时还要心存感激,感激老师给的每一份教育和帮助。没有老师们今天严格的教育,就不会有我们美好的未来。对老师的努力越感激,我们就会越努力,就会越进步,就会像我们的老师一样,一样的优秀和成功。第三是好朋友的努力。好朋友有很多,我们的父母.老师.同学等等。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好朋友一样去爱他们,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好朋友是知心者。我们把自己的目标.困难.喜悦.悲伤.所思所行都告诉他们,他们就会给我们很多的帮助和监督,而每一份帮助和监督,都是我们前进的助力和动力,我们就会因此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新进步。

同学们,老师们,祝愿我们一中每一位师生在新学期里,以新的气象,新的努力,取得新的进步!

大学新学期计划书二:

第一学期的学习计划,可以说是泡汤了,最后的结果让我很不满意,不管是生活,学习,思想,人际关系,工作

等等,都让我的大一计划,前都给证明了,那种计划是不可行的,没有太大的实际操作行.

所以大一第二学期以来,我就想改变我以前的学习计划,让我在大一的的第二学期有所收获.

大一的第一学期是我的摸索阶段,第二学期是我的实施阶段,我要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来指定这学期的学习计划.

首先,我应该找一个合适的社坛,来锻炼自己,并且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过的好一点儿.

其次,我要在社会上寻找机会,找一些我能干的工作,来丰富自己的入社的能力.

第三,我要改变以前的交友方式,今年应该广交朋友.

第四,学习还是挺重要的,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第五,不管今年有什么活动,我只要能参加的,尽量参加,若有适合我第

二工作的话,我要好好的工作.

第六,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第七,认真抓住每一次机会,让自己的能力尽量发挥.

第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要能舍得和放弃,不要太在意很多小事.

第九,努力的完成这个计划,看看自己的人生是否有自己主宰.

第十,活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大学新学期计划书三:

作为一名顺利度过大一上半学期的学生,我受益颇丰。回顾加入大连职业技术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我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对这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思想、活动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学习方面,我克服了从中专到大专转变的种种不适。经过一学期的锻炼,我认识到了大专与中专在学习动机、学习动力以及学习习惯方面的重大区别,并有了一点心得。

1.中专的学习动机十分简单,努力

学习和复习,能顺利的上大专。

而大学,由于奋斗目标突然变得模糊,学习动机也变得模糊起来。学习的目的性偏弱,不知为何而学习,一门心思追求考试的通过。同时,由于中专的知识内容相对简单,知识点相对少,社会联系相对薄弱,知识理解要求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我们在中专阶段可以抛开一切只谋书本;相反,由于大学课程紧密,知识难度高,要求理解独力强,并且学习的效率与效果直接与未来个人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大学的学习压力大,学生的思想负担也相对较重。加之奋斗目标的模糊,使得学习动机不很明显。

篇2:北京理工大学教学计划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副处长郭宏做客人民网教育频道,与考生和家长互动交流,第一时间为大家解读北京理工大学的高招政策。访谈中,郭宏表示, 20北京理工大学计划招生3700人。

郭宏介绍说,2011年北京理工大学全国计划招生3700人,比去年增加了200人。其中,文科305人,理科3095人。北京计划招收文科生28人,理科生243人,艺术类学生7人,比去年增加2人。招生计划中,大概1/3投放到西部,其他的投放到其他省份,在大部分省份招生都有所增加。

(记者 郝孟佳)

(

篇3:北京理工大学教学计划

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于1999年, 是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中心现有10个实验室、2个学生实践创新基地, 两校区实验室总面积5600平方米, 累计建设总投入1600余万元。中心目前在职教师33人, 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3人;中心教师中获博士学位的有9人、硕士学位16人, 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76%。

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针对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的特点, 正确处理中心、学科与团队建设的辩证关系, 始终贯彻“学科建设促进团队建设、团队建设保障中心建设、中心建设支撑学科建设”的科学发展观, 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的核心目标, 科学地制定了“一个核心, 四个层面”的实验教学体系, 即以培养学生初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认知实验、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实验”4个层面渐进展开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以团队建设为根本, 始终将团队建设作为中心发展的第一要素。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将学科建在中心, 吸引留住人才;坚持“两个不脱离”的建设原则, 即中心建设与学科建设不脱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脱离, 保证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在团队建设中坚持“三个建立, 一个坚持”的原则:建立团队使命感: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以科学研究为辅助, 勇于肩负推动社会科技发展的使命;建立团队文化:建设和实践“以学生为本”的团队文化, 致力于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人才;建立团队精神:弘扬“厚德载物、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坚持创新为发展动力:坚持教学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更新, 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把改革创新作为团队发展的根本动力。

多年来的团队建设结出硕果, 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获得了北京市“先进班组”荣誉称号, 先后涌现出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等先进个人, 中心的“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团队”2010年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在参加的全国、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共有165队获奖, 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1队、二等奖9队、三等奖4队;获北京市一等奖53队、二等奖45队, 三等奖43队。

在2003年以来的学科建设中, 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 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3篇 (SCI收录3篇、EI收录32篇) 。近5年承担了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总装备部预研基金在内的16项科研, 总经费579万元。

在未来发展中, 我们将依托实验教学和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平台加强内涵建设步伐, 努力推进学科建设, 培养出更多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合格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主任简介

篇4:北京理工大学教学计划

学科创新的特区

“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是国内在机器人方面仅有的两个“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之一。该基地以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学科群为目标,以机电工程与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车辆传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与质量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工业精密维系结构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为研究平台,以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为支撑,长期以来始终针对国际前沿研究动向,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在运动仿生学、机动平台感知与测控技术、运动体控制与群体协同理论、现代激光加工理论与技术、精密微细结构加工技术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团队发展的平台

在国际化融合和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团队合作和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任何类型的组织发展与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11计划”为国内外一流学术团队的组建创造了条件。“特种分子纳米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与来自美国加帅I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德国马普高分子所等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所的海外学术大师和海外学术骨干,以及校内的学术骨干共同组成了学术团队。3年来,两个学术团队先后接待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在内的国(境)外专家、学者1077人次;举办学术报告讲座90多场;

科研合作的契机

“111计划”的实施成为学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个良好契机,跟踪国际纳米科学与机器人设计制造领域的最新进展,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目前,两个基地累计发表SCT、EI收录论文104篇;申请发明专利3l项;做国际会议特邀大会报告7次;获得国际奖颂。

单就“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来讲,2008年以来,基地研究人员共申请到“863”项目8项,其中“863”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目1项。基地成员的研究成果中,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得国际奖1项。

鉴于“111计划”实施3年来取得的影响和成效,以及在校内形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学校从今年起专门设立了“北京理工大学‘111计划’培育项目”,以“111计划”的理念和思想为指导,每年在校内重点支持2-3个学科的发展,为新一轮“111计划”的申报储备资源,也希望经过3-5年的培育,在校内能形成 %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

篇5:北京理工大学教学计划

(适用于划分了专业培养方向的学生)

总学分要求:55个学分,最多不得超过60学分。

一、法学基础课程和研究生公共课程(必修 共计32学分。适用于所有法律硕士生)

1.政治 30810310

32学时

2学分 2.英语 30810010

64学时

4学分 3.法学理论 02980019

48学时

3学分 4.民法总论 02910112

64学时

4学分 5.刑法总论 02911440

64学时

4学分 6.民事诉讼法 02980014

48学时

3学分 7.刑事诉讼法 02910151

48学时

3学分 8.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02980029

48学时

3学分 9.国际法 02910153

32学时

2学分 10.经济法 02910002

32学时

2学分 11.宪法02980021

32学时

2学分

二、专业必选课程和专业高级课程

各专业培养方向要求的必选课程的范围包括法律硕士的限选课程和为法学硕士开设的其他专业课;专业高级课程是各专业研究中心专门为本专业培养方向的同学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小班授课,其他同学不可以选,但有些专业方向的课程可以和该专业的法学硕士共同开设。

(一)知识产权法培养方向: 专业必选课程(共10学分):

1.知识产权法学

48课时

3学分 2.民法分论

64课时

4学分 3.法律实务专题

48课时

3学分 专业高级课程(必修 共9学分):

1.专利法(新开课02916030)

48课时

3学分 2.商标法(新开课02916020)

48课时

3学分 3.著作权法(新开课02916260)48课时

3学分

(二)房地产法培养方向:

专业必选课程(共10学分):

1.民法分论

64课时

4学分

2.商事法律制度

48课时

3学分

3.金融法与证券法

48课时

3学分

专业高级课程(必修 共10学分):

1.不动产权利法律制度(新开课02916320)

48课时

3学分

2.房地产交易法律制度(新开课02916340)

48课时

3学分

3.房地产融资法律制度(新开课02916350)

48课时

3学分

4.物业管理

(新开课02916330)

16课时

1学分

(三)财税法培养方向:

专业必选课程(共13学分)

1.民法分论

64课时

4学分

2.财税法专题

48课时

3学分

3.企业法与公司法

48课时

3学分

4.金融法与证券法

48课时

3学分

专业高级课程(必修 共10学分)

1.财务与会计(含审计)(新开课02915980)

48课时

3学分

2.国际税法与税收筹划专题(新开课02916010)

64课时

4学分

3.税法前沿与税法案例专题(新开课02915990)

48课时

3学分

(四)国际商法培养方向: 专业必选课程(共6学分)

1.国际经济法

48课时

3学分 2.国际私法

48课时

3学分 专业高级课程(必修 共11学分)

1.国际货物运输法律规则及实务

(新开课02916390)

48课时

3学分 2.国际投资和技术贸易法律规则与实务(新开课02916410)48课时

3学分 3.国际商事融资与税收

(新开课02916420)

48课时

3学分 4.国际商事仲裁(法学02916470

(新开课02916470)

32课时

2学分

(五)金融法培养方向: 专业必选课程(13共学分)

1.民法分论

64课时

4学分 2.金融证券法

48课时

3学分 3.商事法律制度

48课时

3学分 4.企业与公司法

48课时

3学分 专业高级课程(必修9 共学分)

1.公司财务与法律

(新开课02916430)

48课时

3学分

2.金融实务与法律

(新开课02912750)

64课时

4学分

3.金融犯罪

(新开课02912760)

32课时

2学分

(六)诉讼法培养方向

专业必选课程(10学分):

1.刑法分论

48课时

3学分

2.民法分论

64课时

4学分

3.法律实务专题

48课时

3学分

专业高级课程(13学分):

1.证据法学(法学02910170)

48课时

3学分

2.司法制度(新开课02916482)

48课时

3学分

3.仲裁法学(新开课02916492)

48课时

3学分

4.国家司法考试(新开课02916310)64课时

4学分――其他法硕可选作限选课学分

(七)宪法行政法培养方向

专业必选课程(5学分):

1.公法导论(法学02903071)

48课时

3学分

2.比较宪政(法学02910034)

32课时

2学分

3.宪政原理(法学02917400)

32课时

2学分

注:“比较宪政”和“宪政原理”可任选一门。

专业高级课程(8学分):

1.宪法与行政诉讼案例研究(新开课02916602)

48课时

3学分 2.行政程序法专题研究(法学02910001)

48课时

3学分 3.港澳基本法案例研究(新开课02916612)

32课时

2学分

(法学:港澳基本法02910142)

(八)医事法培养方向

专业必选课程(13学分):

1.民法分论

64课时

4学分

2.刑法分论

48课时

3学分

3.知识产权法

48课时

3学分

4.法律实务专题

48课时

3学分

专业高级课程(9学分):

1. 卫生法学(新开课02916632)

48课时

3学分 2.侵权法学(新开课02916642)

48课时

3学分 3.社会保障法(新开课02916652)48课时

3学分

(九)刑法培养方向

专业必选课程(10学分):

1.刑法分论

48课时

3学分

2.刑事政策(法学02910054)

32课时

2学分

3.犯罪学(法学02911740)

48课时

3学分

4.刑事执行法(法学02911760)32课时

2学分 专业高级课程(9学分)

1. 金融犯罪专题(与金融法方向同)32课时

2学分 2. 刑法判例研究(法学02911131)

32课时

2学分 3. 外国刑法

(法学02980009)

32课时

2学分 4. 证据法学(与诉讼法方向同)

48课时

3学分

三、限制性选修课程(所有法律硕士适用)

1.国际经济法 02912660

48课时

3学分 2.知识产权法 02910022

48课时

3学分 3.民法分论 02910122

64课时

4学分 4.刑法分论 02910133

48课时

3学分

5.国际私法 02980031

48课时

3学分

6.商事法律制度 02910163

48课时

3学分 7.企业法与公司法 02912670

48课时

3学分 8.金融法与证券法 02912720

48课时

3学分 9.财税法专题 02916370

48课时

3学分 10.法律实务专题 02910144

48课时

3学分 11.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讲座)

可选修本院其他的课程或其他院系的课程,计任选课学分。

四、社会实践

要求学生在法律实务部门完成累计三个月的社会实践,并提交一篇由实习指导老师审阅签字的、字 数为4000字左右的实习报告,以及实习鉴定。

五、毕业设计(学位论文)

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适用没有划分专业培养方向的学生)

总学分要求: 45个学分

可选修本院其他的课程或其他院系的课程,计任选课学分。课程设置:

一、法学基础课程和研究生公共课程(必修共计32学分)

1.政治 30810310

32学时

2学分 2.英语 30810010

64学时

4学分 3.法学理论 02980019

48学时

3学分 4.民法总论 02910112

64学时

4学分 5.刑法总论 02911440

64学时

4学分 6.民事诉讼法 02980014

48学时

3学分 7.刑事诉讼法 02910151

48学时

3学分 8.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02980029 48学时

3学分 9.国际法 02910153

32学时

2学分 10.经济法 02910002

32学时

2学分 11.宪法02980021

32学时

2学分

二、限制性选修课程(要求修满13个学分)

1.国际经济法 02912660

48课时

3学分 2.知识产权法 02910022

48课时

3学分 3.民法分论 02910122

64课时

4学分 4.刑法分论 02910133

48课时

3学分

5.国际私法 02980031

48课时

3学分

6.商事法律制度 02910163

48课时

3学分 7.企业法与公司法 02912670

48课时

3学分 8.金融法与证券法 02912720

48课时

3学分 9.财税法专题 02916370

48课时

3学分 10.法律实务专题 029101448课时

3学分 11. 国家司法考试02916310

64课时

4学分 12.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讲座)

四、社会实践

要求学生在法律实务部门完成累计三个月的社会实践,并提交一篇由实习指导老师审阅签字的字数为4000字左右的实习报告,以及实习鉴定。

篇6:大学教学计划

二、各院系根据教务处的要求组织本院系各专业教研室,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拟订专业年度执行教学计划初稿,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交本院系教学干事处统一审议、修改后报教务处审核批准。

三、学院制定教学计划执行表时应按照要求认真填写所有内容,对于任何因计划制定人不认真而造成的漏课,多课及重复课的现象将按照有关制度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教学计划执行调查表制定后经教务处批准后,各教学单位必须严格根据年度执行教学计划落实每一课程的教师、大纲、教材,安排好各教学环节,并据此进行教学管理。

五、教学计划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不做大的变动。在执行过程中根据需要确需做个别调整的必须由专业负责人在学校下达制定《学期开课计划表》之前提出调整意见并填写《长春理工大学教学计划执行变更申请表》,经所在院、系论证同意,报教务处由主管处长审批后,方可执行调整方案。若属实施重大教学改革项目,需经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由主管校长审批后方可执行。

六、《学期开课计划表》中设置的课程及教学环节是学校要求教学单位及有关部门必须保证完成的教学基本任务,承担这些任务的教学单位和部门要负责落实开课的一切条件,确保教学计划完成,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七、每学期教学任务及课表是根据年度执行计划所列课程及学时要求安排的,未列入该计划的课程及环节未经批准一律不予安排。

八、凡已经批准执行的教学计划,任何人必须严格遵守,不得以任何借口增开、减开、更换若干门必修课程(含必修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凡未按规定报批而擅自更改教学计划者,均按教学事故处理。

九、若为了完成更大教学改革项目而进行教学计划较大幅度调整,需经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主管校长审批方可调整。

第一条 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

第二条 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教学计划的制订、执行和修订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立法和执法活动之一,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第一章 教学计划的制订

第三条 根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学计划由学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组织制订。学校通过教务处结合各类专业的具体情况安排落实。

第四条 制订教学计划的工作程序:

1.教务处提出各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意见,经学校审批后,作为学校的文件发至各系、各教研室;

2.各系根据文件的要求,组织本系各专业教研室,按专业培养目标拟订专业教学计划初稿交系;对于某些按学科大类培养的包括若干专业的宽口径教学计划,由系主任直接主持,有关专业教研室派人参加拟订;

3.各系应对本系各专业教学计划组织审议、修改,由系主任审定签字并加盖公章后送教务处;

4.教务处对各系(专业)教学计划组织审查并报校长审批。经校长批准后的教学计划,即为学校法定文件生效执行。

第五条 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基本要求和学制;

2.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及课内外学时学分分配;

3.教学进程表;

篇7:北京理工大学教学计划

自批准之日起,我校就开始为顺利实施“卓越计划”,从理念的宣传、理论的研究、培养方案的制定、政策的制定、实施方法和工作流程等各方面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在“卓越计划”的理念宣传方面:

式,向全校特别是首批进入计划的相关专业进行政策宣传。

2.着手组织首批进入计划的相关专业所在学院领导和专家,学习消化教育部有关文件,学习包括CDIO在内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案,学习兄弟院校的卓越工程师实施计划,以期整理优化课程结构,在短时间内,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方案制定科学、可行的培养方案。

3.积极与相关企业,特别是兵器工业集团所属相关企业,就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进行进一步交流,并就兵器工业相关专业的“能力集”问题初步交换了意见。

4.组织专家就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深入的理论研究,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关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情况的调研及对我校相关工作的建议”,“关于国内同类院校相关教改情况及CDIO教改模式的调研报告”。

二、在“卓越计划”的整体规划方面:

委书记兼教育研究院院长郭大成主持,主管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实验设备处、基础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负责人,和宇航学院、机电学院、机车学院、生命学院的各教学院长共同参加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业务部门做了“关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措施情况的调研及对我校相关工作的调研”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理论、技术上的探索,目前发展的水平,以及国内外高校的动向。

会议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试办思路和工作现状,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对实施计划中学生选拔、1.为从全校整体上协调一致地开展“卓越计划”,我校专门召开了由校党1.教务处将“卓越计划”的启动信息通过网络和校内各种宣传和文件的形

实习经费的预算、教学编制的设置、教师的企业培训、职称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如何办好卓越工程师的试点工作提出了在招生方式、培养方案、产学研基地等方面的合理建议。

会议提出,我校国防专业的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要符合我军当前机械化与信息化并进的新军事变革思想,因此,在设置培养方案上,应适应当前的变革,增强信息技术与可靠性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在考虑培养层次上,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定位应是主要培养硕士阶段的高层次人才,因此要特别关注我校卓越工程师专业的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必须结合研究生培养方案统筹设计。

2.学校计划明年所有入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五个专业均以“卓越工程

师计划”的名义招生;建议设置培养方案时,考虑学生的出口分别为:本科毕业30~40%,工程硕士毕业40%,10~20%从事学术研究三个层次的思路;

3.2011年在三年级本科生中选拔学生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

施“2+2+2.5”工程硕士计划;

4.建议首批进入“卓越计划”的相关专业与我校既有的“特色专业”、“名

牌专业”的专业建设结合,与相关教师的科研工作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与企业的关系;

5.将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促进“卓越计划”。

6.学校已经把实施“卓越计划”写入我校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任务书。在该任务书中明确规定了“以研究型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一系列总体建设思路,即:

a)依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求,优化培养过程,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强化科研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适于培养目标的弹

性模块化教学计划及教学质量与人才评价制度。

b)将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常态化、常规化,纳入规范的教学体系,经

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将多类型多层次的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贯穿于

基础课教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各教学阶段。

c)建设可指导多学科学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的教师队伍,建立

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国际合作组织或国外高校与我校联合培

养学生的多种培养渠道。

三、在“卓越计划”的工作安排方面:

1.与兵器工业集团、兵器科学研究院就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全面合作在以往协议的框架内进行补充完善,并草拟相关专业的培养规范。2011年3月前完成。

2.继续培养方案细则的制定。2011年5月前完成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修

订工作。

3.支持卓越工程师计划,保证经费投入。

四、在“卓越计划”的经费投入方面:

在学校985三期的建设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部分,在2010和2011的实施计划中与“卓越计划”间接相关的投资470万元,另外调整专项业务费223万元。包括:

1.在创新实践基地上:良乡校区的5个跨专业创新实践平台(信息类、机

械类、理科类、人文类、综合性)建设经费投入390万元,宇航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基地30万元;

2.在支持创新实践活动上:支持校、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经费

80万元;

3.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建设:宇航学院60万元,机电学院60万元,机械

学院30万元;

4.教学团队建设:车辆学院地面武器机动工程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33

万元;

5.产学研基地建设:宇航学院航空航天类人才培养产学研实践基地建设

10万元。

五、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免试推荐研究生的控制数适度倾斜,以保证“卓越计划”在相关高校实施的连贯性。

2.需要行业领域的主管部门或教育部牵头,协助高校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

地,制定政策,提供经费,确保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实践机会,确保教师能在企业获得与时俱进的工程技能培训。

3.校内人事制度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编制、教师的企业培训和职称政策

保障。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专业专家和教师精心地编排教学内容,打乱以往的课程体系,开展系列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并组织实施;同时,校内广泛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需要有实践能力,热心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和大量的实验室助教,目前缺乏切实可行的相关师资的培训、选聘和激励机制。

4.建设经费上存在较大缺口。学校没有专门的“卓越计划”实施经费,目

前开始启用的985建设经费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部分的费用有限,且1.需要教育部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对进入“卓越计划”的专业每年本科生

篇8:北京理工大学教学计划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 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 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 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 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 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因此, 英语教学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 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

1 本校英语教学现状

本人所在院校是一所中医药本科院校。全校五个不同专业学院的学生一直以来修读的都是大学英语教程。如《指南》中所述, 大学英语课程是学生接受小学、中学英语教育之后的一门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能力进行拓展、深入的课程。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来也都秉承着这种理念, 英语教师尽自己所能,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各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们在原有的英语基础之上提高他们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但多年的教学经历让老师们深深感到, 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不同英语学习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 以及不同专业对学生不同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

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地区, 不同地域的学生虽然都已经接受了近10年的英语教育, 但由于地域差异、环境差异、生活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等, 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水平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有英语语言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能顺利通过四级考试, 通过比例大约在50%~70%。专业不同, 录取分数不同, 表现在英语四级的通过率上也有所不同。

大学英语学习进行一年之后, 各教学班级内, 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学生通过了四级考试;更有一些学生经过进一步努力甚至顺利通过了六级考试;另有一些学生接近四级考试合格的水平, 迫切希望能够尽快通过四级考试;还有一些学生, 大学入学前英语学习中漏洞过多, 困难重重, 希望能够放慢速度, 夯实基础。大学英语教学众口难调, 难以满足各类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大学英语教学再不能像从前一样, 对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只使用一种教材, 教授一种内容, 沿用一种教学方法, 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需要了解各种层次各种水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 了解各不同专业对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不同需求, 开设各种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的英语课程。

2014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用英语, 即我们现在所讲授的传统的大学英语。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该讲授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

研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深刻领悟指南精神, 感觉我们的改革方向恰好与《指南》不谋而合。

2减少大学英语教学量, 增开英语选修课程

2.1 问卷显示, 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期待不同

大学英语教师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问卷对全校五个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 学生中有通过四级考试的, 通过六级考试的, 还有未通过任何等级考试的;有四六级分数在600 分以上的, 也有刚刚通过合格线425分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良莠不一。问卷结果显示, 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的期待大不相同。

2.2学生良莠不齐, 进行分层次、不同内容的英语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 新生入学后的12月份就可以参加四级考试。通常新生参加四级考试的第一次通过率在50%~70%。 到来年的6 月份, 又会有一批学生顺利通过四级考试。所以, 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 每个班级中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已经不多了。

英语教师继续讲授英语四级考试相关的大学英语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 然而, 毅然放弃大学英语课程, 完全不讲涉及四级考试的内容, 对那些尚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同学也有失公平。所以, 每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们都会陷于两难的教学境地, 难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

一些英语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 不愿继续围绕考试学习, 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或学习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 提升自己在所学专业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抑或学习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拓展自己的文化领域, 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而一些四级考试成绩不理想, 尚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 心急如焚, 一门心思希望老师能讲授一些考试技巧、考试策略, 大量做题应试, 以便尽早通过四级考试;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懈怠, 他们英语基础较差, 四级考试的标准他们望尘莫及, 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需要老师进行帮助, 夯实基础, 在他们原有的英语学习基础上尽可能有所改善, 逐步提高, 最终通过四级考试。这种状况, 学生间的这些差距, 这些不同的需求, 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 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们自己的学习。不同英语学习水平的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

这种不均衡的英语教学现状在学校每个学院、每个班级都是普遍存在的。鉴于这种情况, 英语教学必须改革: 将学生进行分层, 教授不同内容、不同方向的英语, 以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学习自己期待的教学内容, 学习效果才能有所改善。

2.3减少大学英语教学, 增开英语选修课程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精神, 结合本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本校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之前, 本校针对各专业学生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两个学年。但由于在第一学年内, 很多学生已经顺利通过四级, 甚至六级考试, 大学英语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所以, 我们将大学英语课时由之前的两个学年288 学时, 缩减为一个学年144学时。大学的第一学年, 144学时之内, 全体学生学习大学英语, 努力备考四、六级考试。第二学年开始, 开设不同类型的英语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学生问卷中调查到的学生需求, 结合各专业学院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 以及英语教师们对学生的了解而进行设置的。

对于那些英语学习成绩优秀, 高分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 依照《指南》上所谈及的专门用途英语, 英语教师开设了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 如中医英语翻译课程、医学英语文章阅读与翻译课程、医学论文摘要写作课程等。对于那些四级考试没能如愿一次通过, 想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之下, 尽快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 老师们开设了比较应试的四级考试强化课程。对于那些已经通过四级考试, 但还不满足于此, 还想继续挑战六级考试的学生, 老师们也为他们准备了六级考试强化课程。而对于那些英语学习基础较差, 自己觉得无望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 老师们更是鼓励, 不放弃, 为他们开设了一些英语基础课程、如英语语法课程, 英语语音课程, 帮助他们重温一些重要的语法知识、语音知识, 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鼓励他们, 督促他们, 帮助他们在四级考试中能取得合格的成绩。还有一些学生, 感觉自己多年的英语学习一直都在应试, 希望在大学的英语学习中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更多地利用时间去提高自己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的水平, 强化自己英语应用的能力。为这些同学, 老师们开设了英美文化课程、英语听说课程等, 这种课程也恰好是《指南》中提到的跨文化类课程。当然, 还有一些学生想继续修读大学英语教程, 我们仍然有一些教师继续讲授大学英语教程, 来满足这一部分学生的需要。

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指导下, 结合学生需求, 学院需求, 结合我校教学实际, 我们自2013年起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迄今两年的时间, 改革初见成效。

3 改革的效果

开设英语选修课程, 学生们自觉自愿地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身对英语学习的期待, 选择了适合自己学习水平、有意愿学习的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更加主动, 更加积极。适合自身英语水平的, 迎合自身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更加自信, 更加从容, 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

学生们自由选择英语选修课程的同时, 完成了不同英语学习水平学生的自然分层。每一个班级, 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基本一致, 学习兴趣基本相同, 学习的氛围更加良好, 学生与教师能够更加主动地配合、互动, 教学效果较之大学英语课程更加良好。

英语教师开设了各种选修课程, 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是一种挑战。很多教师开设的选修课程的内容之前从未涉及, 所以教学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教学相长, 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 逐渐提高, 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走向成熟。

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 培养了学生们在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 协助各专业学院完成对高水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结束语

2013 年至今, 两年的时间, 大学英语教学与英语选修课程结合, 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充实, 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教学策略不断更新, 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相互配合, 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们和各专业学院的肯定。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都较改革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会继续努力, 不断总结完善, 不断开拓创新。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贯彻《指南》精神, 不断深化, 完善改革内容, 优化改革效果。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包含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以及跨文化交际英语三大部分。笔者所在大学应学生之需和专业学院之需,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方向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不谋而合。英语教师研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结合本校情况、学生情况, 在大学英语通用课程之余, 开设大量专业用途类英语选修课程以及跨文化交际类选修课程。课程类型满足了各类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学效果良好, 得到学生们的认可, 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得以保护, 学习热情得以持续。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英语选修课程,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 2013 (6) .

篇9:北京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

2009年3月28日,北京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进步总结推广奥运筹办工作特别是“科技奥运”成功经验,加快推进“科技北京”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北京”对“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的支撑作用,依靠科学技术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目标,而制定《行动计划》。

实施“2812科技北京建设工程”

《行动计划》强调,动员全市力量,认真实施“2812科技北京建设工程”,即“两个对接”、“八大产业”,“十二个工程”。通过该工程的设施,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核心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12年,“科技北京”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投入保持较高水平,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承接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数占全国的36%以上。掌握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共性关键技术,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13件。首都科技辐射和扩散能力明显增强,技术交易额达到1300亿元。

——科技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快速成长。科技对首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和改善民生等各方面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对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下降,继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资源密集的独特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政府采购等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高中关村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中关村的科技发展和创新在本世纪前20年再上个新台阶。

——全社会科学素养显著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等先进理念深入人心,努力形成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进步增强。科技人才高度集聚,各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大量涌现,每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达230人以上。科普工作深入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广为传播,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据了解,“两个对接”是指通过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八大产业”是指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服务业,都市型现代农业。通过大力实施科技振兴产业工程,推动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2012年,力争新增产值超过5000亿元。

“十二大工程”是指信息基础设施工程,食品安全工程,农业科技工程、医疗卫生与健康工程科技交通工程、节能与新能源工程,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程、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城市安全与应急保障工程。

推进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的创新体系建设

《行动计划》强调,推进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的创新体系建设,

是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9]28号),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加快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开展股权激励的试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八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完善中关村非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相关制度,扶持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允许按规定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中核定一定比例的间接费用。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和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支持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深入实施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组织编制发展规划。争取到2012年,推动中关村的创新发展再上个新台阶,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基础。

二是在市属单位率先推动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在市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中,选择批试点单位,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的要求,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权激励试点。开展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的试点,进 步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三是进一步推动中关村核心区(海淀园)的创新要素集聚,包括推动技术交易要素聚集,推动科技金融要素聚集,推动科技中介服务要素聚集。

四是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北京地区现有的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公共科技资源密集的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科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整合形成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在重点产业,选择一批转制科研院所和大型优势骨干企业技术中心,作为产业振兴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深入实施“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进一步扩大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覆盖领域,争取到2012年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总数达到100家。引导实验室和高科技企业瞄准国家战略和重大科技计划,联合开展研发,承担一批国家项目。

五是积极推动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六是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主动服务企业。加

大科研院所向企业开放的改革力度。提升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整体服务水平。积极支持和引导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探索“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孵化模式,推动孵化联盟和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大学科技园在人才培养。技术转移,专业咨询和投融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探索和总结大学科技园服务自主创新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将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成为大学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七是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

八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七举措保障《行动计划》实施

一是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政府投入资金的整合机制,今后4年北京市政府财政用于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的资金投入不低于500亿元。

三是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创新。建立具有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支持中关村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深入推进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继续促进中关村企业集合发债。选择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为科技企业服务的支行,作为利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试点银行,创新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手段、组织形式和产品,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小额担保贷款等业务。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开展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设备租赁服务。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形成覆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集小额贷款及融资担保,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及并购重组为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科技保险保障机制,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试点,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保险服务。

四是强化政府采购政策。

五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营造有利于区域创新的法律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及其应用的公共政策,逐步完善规范化和层次化的,适合首都特点的科技政策体系。鼓励市民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等活动,进步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六是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认真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知识产权深度开发与经营,引导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具有推广价值的专利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和集成推广,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完善首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协调,提高执法能力,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保护知识产权的首善之区。

七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工作小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研究“科技北京”建设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统筹推动“科技北京”建设,协调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北京市科委负责日常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合理配置资源,组织联合攻关,着力解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各区县,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科技北京”建设,设立相应领导机构,将科技北京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将“科技北京”任务细化分解,列成“折子工程”,逐条落实,并纳入业绩考核。

中关村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启动

2009年4月6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旨在落实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全面启动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京仪仪器仪表研究总院等14家单位被列为首批股权激励试点单位。

根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激励对象是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参加试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可以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激励方式;院所转制企业和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份期权、分红权、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激励方式。

试点单位代表认为,实行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是贯彻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发挥中关村创新优势,以自主创新和体制改革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北京市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一定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创新活动中,产生和转化出更多的科技成果,将会促进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上一篇:汽车后市场行业分析下一篇:留学信的几大诀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