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文化论文

2024-05-04

土楼文化论文(精选8篇)

篇1:土楼文化论文

构筑现代人的“精神土楼”——传统民居土楼文化的启示

摘要:土楼作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形象和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令人震惊。本文通过对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建筑背后的文化涵义的叙述,探讨传统民居土楼文化对现代人的启示意义,呼吁构筑现代人的“精神土楼”。

关键词:客家土楼 土楼文化 现代启示 精神土楼

无声的诗歌,凝固的音乐——建筑作为具有实体的艺术,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建筑里,民居作为出现最早、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其风格特点和蕴含文化不可小视。客家土楼就是饱经历史和文化洗礼的传统民居代表之一。

千呼万唤始出来——土楼印象

中原一带的汉民在南宋战乱频仍的时期流离南迁,几度辗转后终于在现在的福建、广东、江西一带安定下来,他们以种族聚居,形成了现在的客家民系。在客家的集体智慧作用下,土楼建筑应运而生。

绵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民居都赫赫有名,比如北京的四合院、苏州的私家园林、安徽的“徽派民宅”等。和它们相比,在崇山峻岭中若隐若现、星星点点的土楼就显得“谦逊”许多了。然而,酒香万里,土楼这种人类独特的创造还是被人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状,其倾城容颜和奇绝技艺还是令人无法不惊叹的。日本的教授茂木计一郎在他的报告里这样描述土楼:“在布满梯田的谷间,圆土墙的建筑物,星星点点地散布在群山之间。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一样,环形屋顶漂浮荡漾在烟雾之中。” ①

客家土楼现主要集中在福建省西部,此地地处丘陵,高低起伏,因此土楼才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然而一旦到了土楼面前,就会被其庞大的造型和恢弘的气势所征服。“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通常圆楼的底层为餐室、厨房,第二层为仓库,三层楼以上的所在才为住家卧房。其中每一个小家庭或个人的房间都是独立的,而以一圈圈的公用走廊连系各个房间。” ②土楼造型多样,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现在,中国客家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36处世界遗产。

直将阅历写成吟——土楼传统文化

如同龚自珍的才华不是空穴来风,是凝聚了一生的阅历形成的一样,土楼宏伟的外形下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直将阅历写成吟”,历经多少风雨,浓缩多少历史,投射多少人文气息。

御外凝内。建造土楼的客家人跋山涉水从遥远的中原而来,即使到了南方也无法避免战争的威胁和倭寇的骚扰,因此他们建造了庞大的土楼,结构坚固封闭,又能容纳上百的人,就像一座固若金汤的碉堡一般,让敌人难以攻克。同时,这样的设计使大家都住在一起,就如四合院一样,只是人口数目比四合院要大得多,有助于集体的团结。群居不仅有利于防御,更是加强了团体里的凝聚力,增强了人和人的感情。这 1

和中国重集体主义的文化是相契合的。

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古人典型的处世哲学了。土楼就像藏在深山的古寺一般,隐藏在起伏的丘陵地带,和自然融为一体,显得十分和谐。“天人合一强调对自然既要合理利用,又要积极保护,使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处在一个良性循环平衡系统之中。既有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包括营建选址、动土布局、选材用料等,也有对自然环境积极主动的保护,包括土地、水源、植被等等。” ③这些土楼都做得非常之完美。

积极人世。土楼在体现“尊祖敬宗,尊卑有序”的家族宗法秩序之外,还典型地体现了客家人“积极人世,建功立名”的人生追求和传统理念。而能很好地佐证这一点的当属贴在土楼中的楹联了。如著名的振成楼后厅的楹联写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需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再如南靖县梅林镇的怀远楼,有一幅楹联写道:怀以德敦以人藉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④这些楹联都体现客家人奋发努力、刻苦不怠,积极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和人生理想。

疑义相与析——土楼文化之我见

沿着历史文化长河溯游而上,总有智慧的光辉熠熠闪烁。土楼和土楼文化展现给现代人的,不仅仅是眼睛的愉悦感,更多的是沉重的文化反思。

现在的社会城市化进程越来越迫切,城市的势力向周边的乡村不断扩展,如饿狼一般吞噬着农村。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城市化的高度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是,城市化也带来不小的问题。城市里高楼林立,多为现代建筑,水泥钢筋的材料、牢固结实的防盗门。在为人们制造了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人和人的隔膜。猫眼外的邻居,在几年以后可能还是陌生人。每天快节奏的生活,匆匆上楼下楼,面无表情地思索工作,却很少考虑微笑地和邻居打个招呼。人们无法拥有土楼里融洽亲近的邻里环境,不需“御外”,却也无法“凝内”,少有交谈,少有互助,交心更是难上加难了。城市的摩登建筑里,人们成为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装在包装盒里的巧克力,甘苦自知,想来不觉伤感。

对比于土楼的“天人合一”,现在的生活真是无可比较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在慢慢和青山绿水告别,和原生态告别,和自然告别。在城市,绿化覆盖率正在不断增加,但是大都被安置在行车道两边,用来吸附粉尘,你没有亲近的机会和欲望;在农村,水污染、土壤污染并不少见,“采菊东篱下”也许需要去旅游景区里寻找,“悠然现南山”是学校老师费力解释的心境,现代人很少能有这些体会了。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训诫,但是要做到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发达国家现在的逆城市化现象恰恰说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

第三点,相对于客家人“积极人世”、建功立名的追求,现代人的理想就很功利和不纯粹了。集体的生活让他们懂得需要奋发刻苦,不仅为自己的前途,还为家庭、祖先、国家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土楼里的人们体现的是充满社会责任感的风貌。而现在的人们,为解决个人问题、实现个人利益的人不在少数。在社会的压力和世风的熏陶下,人们不得不为名利权疲于奔命,潜规则泛滥。正义的人出现了,又被吞没在人流中;站在人群上空笑的,或许有一双带血的手和黑暗的心。

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过程。那么,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呢?也许我们还应如陶潜在田园隐居时一般,与邻家“疑义相与析”,探讨问题,思考一下自己真正失去的是什么,什么正在失去,亟需拯救的又是什么。是要做一个时代的牺牲者,还是进行心灵静修,为自己构筑一座“精神土楼”更好呢?

参考文献:

①1986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郎带领十多人的考察组来到福建考察,回国后出版专著。

②来自百度百科,索引“客家土楼”,网址:

?wtp=tt

③李希加、罗高生《探索中国传统民居文化在当代的发展》,《群文天地》2009年第9期

④楹联选自谢重光《土楼之根与土楼文化的精髓》,《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6期

篇2:土楼文化论文

歌德对于优美建筑的评语是“凝固的音乐”。无疑,在我心中土楼就是那凝固的音乐、立体的诗篇。

土楼,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居建筑物,曾是中国分布最广、居住人口最多的普通民居。在中国多姿多彩的民居中,土楼以其非常独特的形式和文化内涵被建筑学家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迹,堪称建筑艺术的瑰宝。

是什么东西导致了土楼的神秘?为什么在中国乃至世界传统夯土民居建筑中,唯独中国土楼最为古老、最为壮观呢?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土楼,并且广泛传播于黄河南北二十几个省区,跨越几千年的漫长时间,迄今仍然生生不息?这些疑问,使我对土楼充满了兴趣,在众多的古镇民居中选择了它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我知道所谓土楼,就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

土楼的历史背景

据罗香林先生的《客家源流考》,客家人的祖先曾多次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比较著名的有五次:“五胡乱华”时期、唐朝末年、金元时期、清康熙时期、清太平天国失败后。除了康熙年间那一次是康熙为笼络南方人的心而“湖广填四川”外,其余客家人都作为战争的难民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岭南地区来的。为了防范骚扰,保护家族的安全,客家人聚族而居,相互依靠,患难与共,于是将分散的住房聚合到一起,创造了一种庞大的民居——土楼。而且,当地丰富的森林木材、山石、泥土等自然资源和拥有一定技术的工匠为土楼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土楼的布局

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 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

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有如永定古竹、初溪土楼群。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

在众多的土楼群中,最值得鉴赏的是永定县土楼。据说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间谍部门曾得到情报说在福建西部有类似于飞碟或导弹发射井之类的东西,后来才知道是永定县的土楼群。永定县境内共有圆楼360多座,方楼4000多座。这里的土楼拥有一个非常优美的环境。永定县处于福建西南的崇山峻岭中,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有山壑、泉流,山水相依,充满着诗情画意。土楼就坐落于山坳与河畔间,规模宏大,方圆结合,结构奇特,粗犷雄伟,令世人瞩目。可以看出,这样崇尚自然、实用的选址和布局原则典型反映了中原传统文化对客家人的影响。毕竟,他们本来就来自中原地区。

另外,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土楼也非常值得鉴赏,其中的二宜楼可谓是中国圆楼中的“宝中之宝”,土楼研究专家黄汉民就曾认为二宜楼是福建圆楼中形式极其独特的一个实例,其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构思独特,构造处理与众不同,建筑装饰精巧华丽,而且山水环境宜人,人文景观丰富,可

谓是福建土楼中不可多得珍品。它所体现的平面、空间、防卫、构造、装饰及人文特色,是其他土楼无法比拟的。1992年7月中央电视台《中国民居》摄制组把二宜楼作为福建土楼的优秀模式进行全面、重点的拍摄。1996年11月二宜楼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镇民居的总体特点

①注重地理位置,重视生活环境,追求与自然和谐。

②从古至今的建筑越来越呈现群体系,并富于变化,更注重布局装饰。③类型丰富多样,富有民族文化特色。

客家土楼的地方特色

①它们看起来更大,更有利于防御,这是任何别的地方所没有的。一个村庄的人全部都聚居于这个庞大的围起来的建筑物中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也说明了这里的人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懂得在向外开拓时更需要团结和防御,可以看出其更内敛和极具爆发力的性格。

②当地人们很懂得利用水泥等自然资源,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由于土墙厚度大,有利于隔热保温,使得冬暖夏凉。除了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外,还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光采光好等功能,表现了人们高超的建筑技艺。

③土楼更多地用壁画彩绘、楹联等装饰,表现一种浓郁的文化内涵。如二宜楼的正门上镶嵌着石刻横匾“二宜楼”,包含有“宜山宜水,宜室宜家”的寓意,该匾以其寓意和凝重秀丽的字体被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中。正大厅有“倚杯石而为屏,四峰拱峙集邃阁;对龟山以作案,二水潆洄萃高楼”和“派承三径裕后光前开大地;瑞献九龙山明水秀庆二宜”两副对联,极富文学意蕴,形象地表现了圆楼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

土楼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下冒出来的蘑菇”。“东方文明的一个璀璨的明珠”,“中国古建筑的奇葩”等等美誉。

所以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土楼奏出的便是一曲气势恢宏、古风沉郁的旋律。

篇3:闽西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 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东晋以来, 中原地区由于受外族入侵, 常年战乱切荒, 社会动荡, 迫使中原汉族士大夫阶层举族南迁。一部分中原汉人翻越武夷山脉, 来到福建沿海的泉州、潭州等地, 在与当地人民的相互融合和发展中, 形成以闽南话为标志的福佬民系。而另一部分中原汉人则从赣南进入闽西汀州地区, 他们不断与闽西山区的古闽越族人相互融合和发展, 逐步形成以客家话为标志的客家民系。土楼按居住者所属的民系, 可分为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两大类。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 其外观造型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内部平面布局则显著不同:客家土楼为内通廊式, 家族内户之间联系密切, 分户不很明显;而闽南土楼为单元式, 每户为一独立的单元, 分户明显, 有很强的私密性。通常来说, 我们把客家人聚族而居, 采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 统称“客家土楼”或“土楼文化”。

2 从闽西南土楼的建筑形制中看中国传统文化

2.1 风水观对土楼建筑选址的影响

客家土楼建筑的选址深受道教风水理论的影响, 建筑强调“负阴抱阳, 藏风聚气”, 注重于天地自然环境的结合。客家人在选择理想的宅基时, 首先要观山势, 在风水理论中, 山就是“龙”。山势的高低起伏、蜿蜒, 就是“龙”的形态变化, “山脉”即“龙脉”, 起伏、蜿蜒、运动的“龙”被认为可以“藏风聚气”。其次是察水流, 直冲而下, 湍急反跳的水被认为“恶水”, 应尽量避免。水流必须缓慢、平稳、弯曲、环绕, 这样的水即是理想的水。因此, 客家人选择宅基的原则就是建筑力求坐北朝南;要以山作为他的后部的依托物, 有山靠山, 无山则靠岗, 或借远山作背衬;村前则有水, 或有池塘。这样的布局, 被认为可以上应“苍天”, 下合“大地”, 达到“吉祥”的目的, 这正契合“风水说”所云“阳宅须教择地形, 背山面水称人心”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居住空间。从现代建筑学观点来看, 这种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空间, 是对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和自然景观的综合优选。建筑“背山”即朝向阳光, 不仅可以得到较好的日照, 而且有利于组织通风;“面水”不仅可以得到生活、生产的水流, 而且有利于建筑物的保护, 满足人们景观上的需要。

2.2 中国传统文化对从土楼的外部形态影响

2.2.1 土楼形态的演变。

客家土楼建筑起源于靠近闽西地区的漳州地区, 历史上, 漳州地区战乱频繁, 对客居他乡的客家先民而言, 安全考虑的防御功能是最重要的, 路秉杰教授曾就此指出:“客家人南迁之后, '维恨所居之不远, 所藏之不密', 处处反映了'防御性'是他们生存中的第一要求。”在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背景下, 身处乱世, 迁徙辗转的客家人因地制宜, 建造了大量的位于山顶的城堡和山寨, 最终演变成圆楼, 椭圆楼、方楼, 五凤楼四种主要类型, 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 半圆型, 与八卦型等形态。在众多的土楼形状中, 圆土楼和方土楼是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因为, 中国的远古时代, 人们认为天是圆的, 地是方的, 圆和方分别代表天和地, 圆具有无穷的神力, 给人带来万事和合、子孙团圆;方体则现出儒家思想所遵从的遵规守矩。因此, 圆和方所形成的外闭内敞空间形态, 在满足防御的功能的同时, 也是中国人内涵气质在建筑中的表现。

2.2.2 易经八卦在土楼外部形态营造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 从人文背景来看,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的, 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极深, 而八卦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土楼建筑内外格局利用八卦、太极来建造十分常见, 也是情理之中。其次, 从安全角度出发, 八卦自古以来, 便被人们用以排兵布阵, 抵御敌人。客家人经过数代的播迁, 面对着自然与社会中种种困难, 为求生存, 在设计、建造土楼时运用八卦, 充分体现了土楼的防御功能。以有“土楼王子”之称的振成楼为例。从整座土楼来看, 楼房外围就好比太极圈, 代表着整个家族能世代沿传, 香火不灭的愿望。前门是“巽卦”, 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 每层48间, 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 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 (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 、三门 (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 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 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市隔火墙, 一卦失火, 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 关闭起来, 自成一方, 开启起来, 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 卦门一关, 即可瓮中抓活鳖。天井内的两口水井, 一口阴井, 一口阳井, 暗示着八卦中的“阴阳两极”。振成楼的三个楼门基于易学的“三才”之道,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 引申意则为天道、地道、人道。从这些可以看出, 中国传统的道教易经文化与土楼的形态是融合在一起的。

2.3 中国传统文化土楼建筑内部格局的影响

2.3.1 客家土楼建筑通过建筑平面、空间尺度来传达人文气氛。

客家土楼的内部格局从形制上来看, 是由祠堂礼制空间和居住部分的围合体两部分组成, 建筑空间布局表现中轴对称, 所有的公共空间都集中在中轴线上, 沿着中轴线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 居于核心地位的祠堂, 通过宗法礼制观念, 家族观念, 形成对家族成员的凝聚力, 同时也突出体现儒家“礼”的文化内涵, 强调了“尊祖敬宗”目的, 表现了封建宗法制度的至高无上, 具有明显的礼制建筑特征。从土楼内部空间流线来看, 它是呈线状组合, 族人的住宅平等地围绕中堂布局, 这种聚居模式, 尤其体现在客家的圆楼中, 反映了客家族平等的观念。土楼这种以中堂为核心的建筑布局, 充分体现出整体性、秩序性、向心性、宗法性的儒家文化特点, 同时也构成了其时代的表征, 蕴涵了建筑的文化内涵。

2.3.2 从土楼的结构及材料来看, 注重天人合一, 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土楼建筑在传承中原较为成熟的生土夯筑技术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以当地最为常见的生土、砂石、州木为主要建筑材料, 筑成体, 创造性地建成了居住功能突出, 集防火、防盗、防潮、防震、冬暖夏凉等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的外观形态的建筑。其中不乏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影子, 尤其是屋顶结构, 一样采用抬梁与穿斗方式, 多余的空间则作为阁楼或储藏室, 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此外, 土楼建筑结构布局也极为规范, 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 楼内均有天井, 可储半年以上粮食, 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 易于防盗和防匪。

2.3.3 土楼的建筑细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客家土楼的细节处理彰显出深厚的儒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建方楼时, 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 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 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 用以“制煞”。圆楼无角, 据说“煞气”能滑走, 所以为避“煞”, 因此, 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再如客家土楼建筑的雕饰彩绘, 多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习俗为题材, 常用人们熟知的人物花鸟图案, 借此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

3 闽西南土楼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营造

3.1 客家人保存了先祖崇文重教的遗风, 把培养下一代作为家族头等大事来抓, 重视对下一代的学习。

走进土楼, 处处散发着学习的气息。每一土楼的建造都会专门为学堂留一处空间, 有些较大型的土楼, 则独立修建书斋于土楼两侧。私塾的种类有家塾、书塾、族塾、村塾。除此之外, 土楼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观, 那就是土楼的对联与重读书、尊文化相联系。“振成楼”厅堂壁联:“振作哪有闲时, 少时、壮时、老年时, 时时须努力。成名远非易事,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永定县的“承启楼”大门对联:“承前祖德勤与俭, 其后子孙读与耕”;福裕楼“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等等。在其它土楼中,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都以劝勉人生自强不息, 进取有为, 造福社会为宗旨, 传达出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浓郁的人文气氛。土楼内部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土楼人们的教育观, 不断地沿承, 土楼的下一代不断地茁壮成长。从实质上看, 土楼人们的教育观念还是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儒家崇尚读书的思想。

3.2 土楼的命名寓意隽永、意味深长。

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 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 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 如“振福楼”, 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 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 “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 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 如“松竹楼”和“五十楼”, 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 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 如“福侨楼”, 为江氏华侨所建, 意为华侨福宅, “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 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 “如升楼”, 坐东朝西, 喻如日之升。

3.3 家族血统在土楼建筑中的体现。

闽西客家人的聚族而居的建筑功能特征具有双重性。客家人对自己居住建筑的实用考虑既有生理的, 又有心理的;既有物质的, 又有情感的。在客家人的心目中, 土楼是他们的祖先远离中原故土后, 辗转迁移, 历经磨难, 在第二故乡为了安身立命而建立起来的家园;在客家人的心目中, 土楼是他们的“根”的象征, 是他们家族、宗族血缘纽带的标志性建筑。客家人的迁移往往是一个共同的血缘家族的迁移, 他们之间都保持着亲密的血缘关系, 他们有着极强的血统观念, 土楼则把这种血统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一座土楼里居住的都是同一宗亲, 是个庞大的家族体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土楼文化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 其核心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是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属于本民族的, 才能成为世界民族共同拥有。在当今东西方文化碰撞与渗透中, 重新审视客家土楼传统历史和文化, 将土楼文化融入现代建筑中, 以现代建筑去继承传统优秀建筑文化, 使我国的当代建筑设计更具民族性、地域性、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倪览墅.福建土楼一一建筑功能与形式的交融.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 (上) .[1]倪览墅.福建土楼一一建筑功能与形式的交融.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 (上) .

[2]吴庆洲.中国客家建筑文化 (上) 、 (下) [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8.5.[2]吴庆洲.中国客家建筑文化 (上) 、 (下) [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8.5.

[3]赵娟.闽西土楼的传统遗风与创新精神.中国乡村发现, 2007年第02期.[3]赵娟.闽西土楼的传统遗风与创新精神.中国乡村发现, 2007年第02期.

[4]唐孝祥.试析传统建筑环境美学观[J].华中建筑, 2000, (2) .[4]唐孝祥.试析传统建筑环境美学观[J].华中建筑, 2000, (2) .

篇4: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

田螺坑土楼群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的田螺坑土楼群,距南靖县城60公里,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她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一方四圆的土楼在建造时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田螺坑土楼群依山势错落起伏,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云雾缭绕时,土楼时隐时现,呼之欲出,充满着几分灵性,构成了“土楼王国”中组合绝景。站在高处观望,她就像天上掉下的飞碟,又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站在山脚仰望,土楼群横空出世,巍峨耸立,犹如气势磅礴的五重交响曲奏响在青山秀水之间,成为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这里四周山峰毓秀,绿树环荫,翠竹摇曳,涓涓细流从楼群前面穿过;周围古木森森遮天蔽日,藤萝攀援榛莽丛生。楼前屋后绿草依依,花香四溢,令人赏心悦目。走到这里,深山虫鸣,树顶鸟啼不绝于耳,仿佛身处世外桃源。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写下了律诗《田螺坑土楼赞》:“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奇葩。”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田螺坑村被列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田螺坑村被列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2008年7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排布最密集的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曲江村河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58公里。以“法天象地”作为规划布局理念,方圆土楼一次规划分批建设,在不足1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排布14座大型土楼,是福建土楼中最密集的土楼群落。从最早的朝水楼(1549—1553)到最晚的永庆楼(1967—1972)的落成,建造时间足足跨越了423年,反映了不同年代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7座明清时期造的方形土楼和7座近代建造的圆形土楼构成两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观。2008年1月,河坑村被列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7月,河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河坑村被列为第二批中国景观村落。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最高的方楼

和贵楼

和贵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距南靖县城53公里。建于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为简氏十三世简次屏所建。为方形土楼,通廊式土木结构,座落于璞山村的中部,坐西朝东,背靠青山,面向笔架山,占地1547平方米,建筑面积3574平方米,楼高5层(前楼高17.08米,后楼高17.95米),每层28间,整座土楼建在方圆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上。楼内建有“三间一堂”式私塾学堂159.1平方米,楼外建有15间平房护厝,形成“楼包厝、厝包楼”的奇妙景观。2001年5月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最精美的土楼

怀远楼

篇5: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作文

如果把居民建筑比喻成中华民族巨著中绚丽多彩的华章,那么,客家土楼则是这个乐章中最耀眼夺目的一页。与闻名于世的四合院、蒙古包、窑洞、吊脚楼相比,深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中的瑰宝。

走进永定客家土楼,仿佛走进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东方古堡城”博物馆。客家土楼以独步天下的建筑艺术和异彩纷呈的繁多类型向世人展现着“东方古堡城”的独特魅力。据专家调查,土楼的种类有30多种,可以分成三大类,是:方形土楼、圆形土楼和五凤楼。

土楼作为客家人建筑艺术的杰作和智慧结晶,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篇6:土楼文化论文

行程特色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土楼的象征最精华的代表作~华安土楼群 世界自然遗产-武夷山 海上花园鼓浪屿电瓶车环岛领略蓝天碧海的壮美万国建筑美景 胡里山炮台红夷大炮清兵操演秀再现明清时期厦门港炮台的军事盛况 特别安排乘船游鹭江夜景 印象大红袍-张艺谋第五个印象系列作品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在 23个世界双文化遗产胜地创作 全程不走购物点没有压力没有纠纷轻松愉快 风味特色 厦门土楼风味好清香风味

海鲜风味 武夷山酒店迎宾宴绿色养生宴 茶宴风味山珍野菇宴

文公宴 第ㄧ天台北厦门 黄金海岸环岛公路 MF-888 13251500 集合于桃园国际机场搭乘直航班机飞往厦门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岛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

厦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可以说这里是全国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海水环绕沙滩广阔阳光和煦由于生态环境良好厦门的空气清新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鹭形成了厦门独特的自然景观自古厦门便是白鹭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因此厦门又被称为『鹭岛』

除了自然风光优美厦门的城市环境也非常整洁是大陆著名的旅游城市 搭乘直航机前往有花园城市之称的厦门抵达后观赏黄金海岸环岛公路 一九八七年新开辟的它从轮渡广场起经各主要园景后从西面回到轮渡广场完成绕岛一周的游览它不但自成一景还可让游客一边领略蓝天碧海的壮美一边浏览小岛的自然景色而且把岛上许多景点连成一体给游客带来千变万化的景色和无穷的遐想 早餐敬请自理 午餐机上套餐 晚餐亲朋好友宴请 自理 住宿温德姆和平国际5星 海景房 第二天 厦门 华安土楼胡里山炮台鹭江夜游 早餐后前往华安华安是福建土楼的发源地现存土楼68幢数量不多但却拥有土楼之母土楼之王等最具代表性的土楼属于福佬民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浓厚而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在福建土楼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目前华安土楼旅游区主要由大地土楼群上坪土楼群世界竹种源三大景区组成是福建土楼文化传承的典范也是福建土楼走向世界的源头位于华安县沙建镇的上坪土楼群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土楼群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被誉为福建土楼发源地主要由土楼之母齐云楼配合 土楼中的圆明园日新楼土楼碉堡升平楼组成这三座土 楼并不是保存完整的土楼楼内没有居民但每一座土楼都代表了一种土楼特色分别展示出土楼居住土楼建筑和土楼军事等文化主题不仅让人领略福建土楼深厚的文化魅力还别有一番残缺与沧桑的美让人情不自禁地感慨华安土楼土楼源头不到源头白看土楼 后参观胡里山炮台炮台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岬突出部毗邻厦门大学园区三面环海交通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日竣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初八日工期二年八个月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了望厅等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晚餐后安排搭船夜游欣赏鹭江美景

早餐饭店早餐 午餐土楼风味 晚餐亲朋好友宴请 自理 住宿温德姆和平国际5星 海景房

第三天 厦门(鼓浪屿 南普陀寺 集美学村)

早餐后前往码头搭乘渡轮前往海上明珠鼓浪屿 含环岛电瓶车 岛上岗峦起伏浓林茂密树木蔘天风景如画素以海上花园的美称享誉中外这是目前厦门年轻人最热门的旅游约会景点游览菽庄花园全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大部分各景错落有序园在海上海在园中园中钢琴博物馆展出了十九世纪德国奥地利产的古钢琴都是胡友义先生的私人藏品 后前往五老峰山下的千年古刹南普陀始建于唐代与厦门大学相邻由于该寺以奉祀观音为主又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 厦门集美嘉庚园简介该园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学村东南部海滨处并与鳌园毗邻是纪念陈嘉庚华侨所建造的园区陈嘉庚先生于公元1874年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镇17岁时与父亲前往新加坡从事商业贸易后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他便创立了集美学校厦门大学以及鳌园的博物大观对于当地的奉献十分具有意义因此在陈嘉庚先生逝世后便根据其遗愿建造了厦门集美嘉庚园除了意义价值不凡 早餐饭店早餐 午餐南普陀素宴 晚餐好清香风味 住宿 温德姆和平国际5星 海景房 第四天厦门武夷山 一线天25H健行印象大红袍

参加4天3夜团友搭机返回台北结束愉快旅程 早餐后搭机前往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夷山 随后前往一线天在武夷山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有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到了深处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象是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观赏完一线天沿石罅前行数十步就可折入风洞进入风洞会感觉到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便是盛夏酷暑时节到此只要稍坐片刻就会感到肌骨透凉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系宋景定元年廿六日建安郡人省斋徐自强所书 晚间客人可自由安排或自费观赏张艺谋最新推出的印象系列--印象大红袍 是目前唯一在世界「双遗产」地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张艺谋印象系列作品它将以融历史民俗山水和茶文化于一体的实景演出来表现武夷山岩茶极品大红袍的神韵2003年以来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完成了《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雪山篇和《印象西湖》 等印象系列作品创造了山水实景演出的新模式 早餐饭店早餐 午餐绿色养生宴 晚餐茶宴风味 住宿武夷山悦华酒店5星 第五天武夷山风景区 九曲溪竹筏漂流2H天游峰25H爬山 早餐后搭车前往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坐竹筏漂流九曲溪全长628公里经星村入武夷山折为九曲到武夷宫前汇于崇溪盘绕山中约75公里水绕山行自有风情随后前往天游峰为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它独出群峰云雾弥漫山巅四周有诸名峰拱卫三面有九曲溪环绕武夷全景尽收眼底云窝参观这里可以说是武夷山最美的地方之一它位于五曲和六曲的北岸接笋峰和仙掌峰之间依山临水奇峰林立有上下云窝之分磊落的岩峦之下隐藏着许多洞穴冬春时节常有缕缕烟云从洞中逸出在峰石间卷舒 早餐饭店早餐 午餐山珍野菇宴 晚餐文公宴 住宿武夷山悦华酒店5星 第六天武夷山-厦门 虎啸岩25H爬山水濂洞1H MF80151700-1740 早餐后专车前往虎啸岩参观"虎啸八景有坡仙带不浪舟语儿泉白莲渡集云关普门兜宾曦栋″等美景然后前往水濂洞是武夷山风景区最大的岩洞是水平岩层中较软岩层受流水侵蚀凹陷而成洞顶有泉下落形成高达80米的瀑布水大如水管涌澎湃水小如白色玉带随风漂洒古人赞“赤壁千寻睛疑雨明珠万颗画垂帘”被誉为“山中最佳之最”傍晚时分搭乘飞机返回厦门

早餐饭店早餐

篇7:南靖土楼阅读答案

②在南靖,用夯土围合建造起来的楼房尚存10000多座,有圆形、方形、五凤形、半月形、交椅形、围裙形、凸字形等。千姿百态,气势非凡,给人以

奇特的艺术感染力和强烈的心灵震撼力。一种民居建筑有这么多的奇妙建构和变幻多端的造型形式在世界民居建筑中是极其少见的。

③土楼王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圆

楼。为什么偌大世界只在闽西南才出现这种奇特的圆形民居?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文化之谜。据考证,南靖及其漳州一带的圆楼是从城堡、山寨演变而成的。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陈元光率近万名中原府兵抵达漳州,为征服“蛮獠”,他们“辟草莽,斩荆棘、建宅第”,《漳州府志》就有关于唐代陈元光建“营寨”、“牧马场”的记载。宋元以后,山寨成了早期山民的永久性住宅,或是兵燹**时期的`临时性居址。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顾炎武所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漳州府志?兵防考》记载:“漳州土堡,旧时尚少,惟巡检司及人烟辏集去处设有土城,嘉靖辛酉年以来,寇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尤多。”可见明后大量发展的土筑城、围、楼、堡,是抗倭的产物。

④明正德、嘉靖年间,南靖地方未靖,寇贼滋盛,流贼猖獗,许多山顶上都修建兵防寨。在动荡的年代,人们只好仿照山寨建造圆形住宅,至今南靖人仍把圆楼称为圆寨。

⑤圆楼为何能长盛不衰,延绵至今,也与当地风俗、信仰和人们的审美眼光有关。早在远古时期,先民把圆形当天体、生殖之神来崇拜,唐代后,民众更把圆形当作幸福、美满的象征。厥宁楼的对联:“团圆宝寨台星护,轩豁鸿门福祉临”就是先民喜欢圆寨的真实写照。

⑥走进南靖土楼,就仿佛走进时光的隧道,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它以最老、最美、最高、最大、最小、最奇而闻名于世。

问题

10.选文介绍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11.你能给本文取个更好的题目吗?并说说好在哪里。(2分)

12.通过阅读第⑤段,我们体会到“圆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请你谈谈你的理解。(4分)

13.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举例分析其作用。(4分)

14.漳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你还知道漳州有哪些名胜古迹呢?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一个名胜古迹。(4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建造南靖土楼的方法及材料。

11答案: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有节奏感;生动形象,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点明说明的对象。

12答案:规矩成方圆,有方有圆,以圆为范,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天圆地方是中国传统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中,太极图是圆的,阴阳五行,日月星辰,纷纷人事,尽在其中。

13答案: 示例①: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分析:这种古老的夯土墙技术,不仅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实物,达到了高度与厚度之比是25:1的登峰造极境界,堪称世界一绝。这句话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而准确地说明了诏安书画名家辈出,使读者一目了然。

示例②: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分析:走进南靖土楼,就仿佛走进时光的隧道,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它以最老、最美、最高、最大、最小、最奇而闻名于世。这句话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些题匾碑刻守法严谨,对后人的影响之大。

14答案:(1)漳浦的赵家堡

(2)平和的三平寺

(3)云洞岩风景区、天柱山森林公园等

篇8:土楼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土楼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福建、江西、广东一带, 是以生土、石材等地方材料与木结构相结合的大型民居, 有方围、圆围和围龙屋等多种形态。客家土楼分布地域广, 以福建龙岩市永定县、漳州市南靖县和华安县等处较为集中, 据统计, 土楼总数有3 000余座, 且保存状态较好。[1]2008年, 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但近年来这一民居建筑的代表却呈现出逐渐衰败的景象, 其特有的文化有流失的危险, 研究土楼建筑文化并探索怎样传承创新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一土楼使用现状及成因

目前, 很多传统土楼被废弃, 因为人去楼空而年久失修, 还在使用的土楼也往往只有寥寥几户人家居住。[2]离开土楼的人却在其周边建起了现代风格的“洋楼”, 与土楼群的聚落风貌形成强烈的对比, 长久以来逐步形成的良好村落形态遭到破坏, 其中的原因值得深入思考。

建筑是时代的产物, 同时也寄托了彼时人们的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精神的追求。土楼是地域建筑文化的精华, 但为什么当地居民不愿意继续使用?仅用审美疲劳难以解释,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空间已跟不上当代的需求。土楼形成的社会根源在于同姓大族聚居防御的需求, 但宗族社会在中国消失已久, 宗族聚居生活模式就不再适用。传统土楼的使用功能也存在很多缺陷, 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高要求。如基于防御性能的考虑, 土楼在一二层仅通过内走廊从天井间接采光, 外墙上不开窗, 三四层在外墙上也只开很小的窗, 它的通风采光效果不好;其内部居住单元均无独用的厕所, 尿桶放在回廊上, 卫生条件不好, 隐私性也较差。为改善居住条件有些居住者对房间进行改造安装了卫浴等现代设施, 但这对土楼造成的破坏也十分明显, 它更加剧了建筑的老化, 即便如此, 也难以阻止传统土楼建筑居住功能的衰退。如果土楼建筑只为观赏价值而存在, 对它的发展停留在保护层面上, 那若干年后它将从传统建筑的“活体”变为一座座的“标本”。然而, 事实证明土楼不仅在文化、艺术上体现了极高的价值, 它独特的空间布局也对当代建筑设计也有较多的启示。因此, 土楼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极为重要。

二土楼建筑文化的当代意义

土楼是人类为应对自然、社会双重压力而创造的一种优秀建筑形式, 历经千百年历史而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发掘和继承。

除居住功能外, 土楼兼具家族成员祭祀、教育、交往等多种功能, 其空间以祖堂为核心, 周边环绕展开布置一系列私密、半私密与公共空间, 不同空间联系明确且过渡自然, 创造了富有亲和力与凝聚力的多功能复合空间。现代建筑十分重视使用功能设计, 但对精神层面因素的处理却显得有所不足。在这一点上, 土楼建筑通过多层次空间组织引发人际交流的设计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其次, 土楼选址注重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在建筑材料选择上也具有生态设计理念, 主要使用材料有沙、石灰、红壤土、杉木等, 大都可从当地的河流、田间、山林中获得, 就地取材极为便利, 因此当旧楼拆除时, 墙土可重复使用或做农作物肥料,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土楼厚重的夯土墙体具有很好的防潮防湿和隔绝外界气温的作用, 使之能够保持着适宜人们居住的温度和湿度。从土楼建造之初的选材到建成使用, 甚至到它的拆除, 我们都可以看出其生态适应性设计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 这也提示我们新建筑应充分关注对地域自然环境的回应、对地方材料的恰当运用。

再者, 土楼的建筑风格、造型独具特色, 反映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符号之一, 它承载了特定人群在特定区域的独特生活体验, 是一种难以磨灭的集体记忆, 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其设计理念和传统文化内涵对当前的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土楼建筑文化传承现实中的一些探索

土楼建筑因其独特的空间形式及文化、艺术价值, 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在一些现代建筑中也不乏学习与发扬的例子。但有些却仅流于表面, 比如宁波奉化黄贤村为了发展旅游, 修建了福建土楼样式的宁波黄贤土楼酒店 (图一) , 它对于经典建筑的模仿, 引来了众人的关注与争议, 获得了较高的人气, 但是, 土楼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却并不理想。黄贤土楼酒店外观模仿了土楼的形式与色彩, 建筑的屋顶却又抛弃了传统土楼所用的青瓦, 而用了琉璃瓦, 建筑内部装饰又用了北京故宫的宫灯, 可见其对于土楼建筑文化的继承仅停留在简单的外形模仿和多种元素的糅杂上。同时它也忽视了土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沉淀, 不顾传统土楼与特定自然环境的良好结合方式, 仅仅将其搬到了宁波奉化黄贤村“长城”旁边的一个陡坡上, 如此生搬硬套的模仿对于继承和发扬土楼建筑文化并无益处。 在此之前也有前车之鉴, 像南京浦口区盘城龙王山的山顶上也模仿修建了客家土楼建筑, 由于背离了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 无法很好地与当地现实生活相结合, 因此使其并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闲置十年。圆形土楼一到四层楼的所有门窗, 早已被人为破坏或拆除, 内部墙壁上到处遭涂鸦, 完全成了一幢荒废不堪的建筑物。 这也提醒我们, 不顾土楼建筑的特殊背景, 不将它作为“活”的建筑对待, 仅仅模仿外表是没有意义的。因而, 我们对传统建筑艺术的吸收, 若仅从建筑形式或文化符号层面上用现代技术进行复制和简单模仿, 或脱离了具体环境的生硬套用, 那么对于继承和发扬土楼建筑文化并无积极意义。

现代城市居住空间金贵, 大量的低收入阶层民众需要廉价但相对舒适的居住空间, 土楼的居住模式在这方面很有启发, 这种高密度集合式住宅对于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有积极的意义。广州城郊建起的“万汇楼”廉租房的设计者们基于对传统土楼的传承和推广, 通过对土楼建筑平面形式的模仿和再创造, 探求了高密度社区与高质量公共空间并存的可能。[3]并在设计上提取运用了源于传统土楼的一些元素, 因此得到了肯定。然而设计者们在运用土楼这种建筑形式时, 也应当注意解决这种居住模式带来的消极之处。由于居住者来自天南海北, 没有亲缘纽带联系, 这种低收入群体高密度聚居的住区可能会存在一些社会隐患。比如美籍日裔建筑师山崎实设计的圣刘易斯布鲁特-伊果廉租房小区采用了类似的高密度居住模式, 解决了当地众多底层民众的居住问题, 并因此获得了国际大奖。可是不久, 住进去的居民常常在相似形制的住宅楼间迷路。更让人忧心的是, 在楼梯间、电梯间和车库等处于人们监控范围以外的地带, 经常发生罪案, 以至于治安持续恶化, 最终落得被炸毁的结局。[4]

此外, “万汇楼”在众多城市建设中的可推广性也值得商榷, 其直径72米、高6层, 体量外圆内方, 如此圆形的庞然大物若大量出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当中, 则显得突兀、孤立, 但这种奇特的建筑形式作为城市中的点缀性“填空”来讲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四如何传承和发扬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承载了地方文化的地域性建筑显得尤为珍贵。地域性建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 即从物质层面传承, 使用一些传统建筑上常用的符号, 是简单的再现; 另一种为主动, 即注重精神层面, 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对于土楼这一地域性建筑的传承, 不能只停留在对物质形态的模仿和保护上, 应更注重它精神内涵的发展和延续。

对此, 我们首先要明确土楼建筑在文化、精神层面上对于现实生活仍具有的积极意义, 比如多功能空间组合的处理方式及对人际交流的重视等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其次, 尽管传统土楼的使用功能有其缺陷, 却不能片面地弃之不用, 要挖掘其空间形态在某些特定的使用条件下的积极意义。如此才能将土楼这一建筑“活文化”真正的延续下去。在中外建筑师的实践中, 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1) 土楼平面布局与现代建筑功能结合

土楼经典的平面形式、圆形的向心空间、光影丰富的内天井、形成了便于交流的公共空间, 这些优点也引起了国外建筑师的关注和研究, 如建成于2007年的哥本哈根大学“Tietgenkol egiet”学生宿舍 (图二) 的设计灵感即来源于土楼内部人与人交流空间的营造方式。[5]通过运用“类土楼”的平面布局来营造交往空间, 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圆形平面环绕布置了学生宿舍, 其中也布置了餐厅、音乐厅、读书室、活动室等空间, 便于满足学生生活的各种需求;在中间内天井部分, 有一个圆形的公共空间, 供学生们举办各种活动, 着重营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场所, 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生机、热闹的小世界。在借鉴土楼建筑平面的同时, 又很好的运用了现代的设计手法, 在造型设计上, 引入了新的元素, 一格格突出的窗户和楼台错落有致, 凹凸变化的露台, 宽大明亮的落地窗, 使得这座建筑既有传统土楼的外形, 也具有现代感。

(2) 传统土楼建筑文化要素的提炼和表现

传统土楼的建筑形象中也有诸多富有表现力的文化要素, 如:外墙底部就地取材运用石材、卵石;建筑入口大门采用石材进行装饰;建筑内部对门、窗、柱础、屋脊、梁架等部位运用木雕、石雕、灰塑和彩绘等手法, 做出具有浓厚的客家人文色彩的装饰细节。如将这些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思想结合, 可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土楼”。

如世界客属文化中心, 由3个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椭圆体构成。建筑单体形式根源于圆形土楼, 简洁的风格大度而内敛, 明快又不失庄重。[6]没有一味的模仿土楼造型, 而是求神似, 外墙运用与土楼同色的石材再现了土楼的厚重、雄伟壮观;在外立面处理上, 也结合了土楼某些代表性元素及构图比例, 进行整合提炼;墙面上应用了玻璃幕墙, 上面精密的杆件抓点和可调的百叶又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世界客属文化中心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对古老的土楼建筑元素提取后加以创新性的表达, 从整体外观上与土楼的传统形式取得了更多的呼应, 使土楼这一传统建筑形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升华、重生。

(3) “类土楼”空间的营造

传统土楼的向内开放、向外封闭的空间极大的促进了其内部人际间交往, 有益于获得和睦的邻里关系。这种空间形态与精神生活的独特联系, 在现代建筑中也是值得参考的, 但其内部空间的再现, 不能仅仅依靠对它原始平面的模仿, 更要重现一种生活的体验与感受, 来唤起人们记忆中的美好印象。

漳州龙海市大家庭养心苑 (养老院, 图三) , 是一个功能较为复杂的公共建筑, 要同时解决老人生活所需的居住、休闲、娱乐、医疗保健、饮食、 精神关怀等功能需求。土楼的内部空间对于这种功能特殊的建筑来说具有借鉴价值。

该建筑采用了圆形平面, 由外环和内院两个部分组成, 院子中间设文化中心, 主体建筑改进为三个同心圆环形, 其组织方式与土楼极为相似, 整座楼被平均等分成若干个单元, 每单元为一户, 各有独自的入口、内庭院、房间, 有独用的楼梯上下, 既有合, 也有分, 体现了“养老大家庭”的概念。 在维系和谐共处的同时, 也满足了各家各户居住的私密性、独立性与舒适性的要求。[7]各楼层设连通的走廊, 8条射线形的走道将建筑的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紧密联系起来。其空间安排促进了老人们之间的交往, 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 使他们能够充分享有“邻里亲情”。这种“类土楼”空间, 既保留了传统土楼建筑的空间形式, 也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 传统的土楼建筑的古老空间形态很好地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

总结

土楼是地方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它独特的空间布局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促进, 它的平面使用功能的现代化, 都是继承与发扬的可能路径。面对传统土楼日渐衰败的困境, 不应把再现其物质形态做为主要方向, 更应关注土楼建筑文化的现实意义, 批判性地吸收其文化内涵, 从而实现对地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李雄飞.国之瑰宝-二宜楼和华安大地土楼群[J].华中建筑, 2007 (09) .

[2]何潇娴.福建土楼的保护和继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2) .

[3]谭刚毅.对土楼, 土楼公舍, 乌托邦住宅及其他[J].住区, 2012 (06) .

[4]丁琳.客家土楼的“城市化”—看广东廉租房“土楼公社”的设计[N].中华建筑报, 2012年06月12日第14版.

[5]李楠.传统客家建筑文化的当代设计表达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2.

[6]李威.千年溯源, 建筑体现:世界客属文化中心设计[J].ARCHICREATION, 2006 (01) .

上一篇:计算机等级考试讲座策划书下一篇:张弛有度享受生活 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