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

2024-04-30

关于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关于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由于现在许多社区管理不科学,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重新对社区的管理经行质疑,于是我们决定对我国社区经行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根据调查学的方法我们使用的是调查抽样的调查方法。主要针对一些主要的地区经行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用来了解有关人员对社区管理的认同与看法。随人现有调查报告可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我们会在以后的调查中去不断改善,已达到进步与改善。二,调查范围

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0份。主要是对中南地区的10个主要社区经行调查。每个社区15份调查问卷。从而获取有效地资料。三,调查问卷

社区人力资源调查问卷

这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政府工作人员与群众对社区管理的效率与发法的看法。给一个表达你建设性意见的机会。帮助您社区正确地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从而对进一步的人源管理是具有价值的。

这次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请不要在问卷答题纸上署名或以任何方式说明您的身份,不会根据回收的问卷去追究任何个人,坦率和自由地表达您的观点是最有帮助的。

请从下面答题中选取最能说明您所处的环境和表达您感受的其中一种:

65、我最喜欢本社区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我最希望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调查结果显示

通过对20家社区的调查与实地访问我们已经基本的了解了现有社区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2)存在的问题(3)原因分析(4)解决措施

篇2:关于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

朱婷婷严文晏雯冉梦霞李洪玲张力

一、引言

社区警务是社会居民在警务人员带领、指导、支持下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方式,充分研究社区问题,开采社区资源,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互助的统称。在社区警务众多资源中,信息资源作为警民联系的纽带尤为重要。强化基层警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引领基层基础工作,对于提高警务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增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警民合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构建和谐社区,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为社区警务工作深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几年,警务资源在社区得到迅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完善,但同时也出现信息资源不够现代完备、资金不足、居民认可度低等诸多问题。本文以武汉市部分社区为例,对武汉市社区警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及过程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采访相结合的形式对武汉市部分社区警务信息资源现状进行了解。我们走访了武昌洪山区、江夏区,汉口硚口区的30多个社区,得到一百多份问卷,通过问卷和一些特殊案例进行资料收集和探讨。本次调查主体主要是社区警务人员、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受访对象基本上能客观反映出当前社区警务资源的状况与需求。然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以定量分析为主、一般性的描述分析为辅的数据分析,并对于个案进行较深入的相关分析。

三、基本情况与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了解到社区警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如下:

(一)警务人员文化程度与年龄成正比,年轻警务工作人员比例有待提高。

文化程度

图1 警务人员文化程度与年龄的关系图

?

20~29

30~39

40~49

50~59

<20岁

8642如图1,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0—49岁的社区民警占民警总数的24.2%,50—59岁的占18.2%,这两个年龄段的占从警人员的大多数。社区警务人员明显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从文化程度上看,这部分警务人员的文化水平主要为高中、中专或本科、大专学历。可见,中老年警务人员的文化水平比较高,这样能更好的搜集、利用信息资源,而且他们从事警务工作的时间一般较长,工作经验更充足。而作为青壮年群体20—39岁的社区民警一共才占22.7%,文化程度大多数为初中或以下。青年一代除非自身文化水平特别低、找不到其他合适工作才会从事警务,这反映出年轻人员对警务工作的认识偏差,片面以为警务人员干的只是看门、巡逻等简单工作,却未认识到警务在社区信息采集整理交流、安全维护、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另外,警务人员薪酬低也是他们放弃选择此类工作的重要原因,相关部门应该在提高工作要求的同时相应提高薪酬水平,吸引更多年龄段的人员从事警务工作。青年社区民警具有身体素质佳、反应灵敏、信息接收能力强等多方面的优势,鼓励他们多参与社区警务工作,能为社区注入新的力量。

(二)社区警务资源配备比较齐全,但利用率不高。

较为了解

有一点了解

图2 社区居民对社区警务信息资源的了解情况

不了解

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Missing

我们走访调查的社区中,几乎都配备有警务联系箱、警务公示栏、宣传栏、示意图、台账、电子监控探头这些硬件设施,由此看来,社区的基本警务信息资源充足。但是,这些警务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尽如意,如下图2所示,42.4%的居民对警务资源较为了解,18.2%仅有一点了解,1.5%完全没有了解,有全面深入了解的仅占6.1%。这说明大多数居民对警务资源了解不足,以至于有些资源形同虚设。比如,每个社区都有一至两个警务宣传栏,可是很少有居民去关注。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宣传内容单一且滞后。宣传栏上大多数信息为政府或相关部门的警务管理条例以及防火防盗的基本安全信息,其它信息如警务日常工作信息、治安信息、重要事项事先通知、隐患问题警告防范等很少涉及或根本没有。而且,宣传栏中的信息没有及时更新,不能让居民及时了解社区动态,就自然降低了居民对警务信息的关注兴趣。另一方面,居民对社区警务信息的关注程度不高。这主要是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所造成的。无论从哪方面分析,这都说明提高警务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是十分必要的。

(三)警务信息全面多样,信息主要为社区安全稳定服务。

众所周知,社区安全是居民生活安定的保障。据我们调查,社区警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包括人口信息、场所信息、物品信息、案事件信息、组织信息等,其中主要利用的信息为人口信息和案、事件信息,这两方面的信息与居民生活及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据访谈所知,警务人员一般都会让外来人员来访登记,对社区流动人口、混杂人群会特别关注,并且对已发生的盗窃、火灾等突发意外事件及时登记,这表明警务人员将社区安全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及时掌握人口、案事件信息对于保障居民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安全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四)警务人员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现代化信息搜索方式发展潜力大。息

与居委会或街

道办信息共享

与公安部门信息共享

与政府等部门信息共

社会矫治组织

图3 警务人员搜集信息方式所占比例图

如图三所示:社区警务人员通过巡逻、上门走访、居民反映、与居委会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电子监控录像设施、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搜集警务信息,信息来源广泛、内容丰富,这能让警务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社区情况,也能加强与政府、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它们的决策达成一致。但我们也发现,警务人员获取信息的方式所占比例差距较大。他们主要依靠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互联网这种现代设备搜索获取信息也运用比较广泛,这表明现代化信息搜索方式发展潜力大。然而,巡逻和居民主动反映的方式所占比例并不高,警务人员对居民生活关注比较少,居民有何情况对警务人员反映的也不多,这说明警民联系欠缺,相互交流十分有待提高。

(五)警务信息资源的经费支持不足且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如表1所示,我们调查的56.1%的警务人员反映充分利用社区警务信息资源的一大困难为经费不足,而经费的匮乏又会导致设备不齐全、培训机会少、信息工作人员缺乏等其他多方面困难。所以,解决经费问题是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关键。据了解,社区警务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社区自身创收补助和社会捐助所占比例并不大。“政府给多少,我们就用多少”社区对政府投资的依赖性过大,资金的接收使用处于被动状态,经费来源的多元化、自主开发利用十分有待提高。

表1 您认为基层社务充分利用警务信息资源的最主要困难是经费不足

(六)开发警务信息资源受到居民普遍欢迎,但居民参与警务工作积极性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49.1%的居民认为开发社区警务信息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41.8%的居民认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大多数居民对于开发社区警务信息资源的持肯定态度态度,认为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可见开发资源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在警务工作具体实施中,受访居民及家人大多数没有配合过警务室工作,对警务室活动参与态度也并不是很积极。这方面的原因除了居民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以外,还与警务人员上访次数少,警民联系不多有关。警务人员办理事务仅仅大多数局限于在警务室,而未与居民取得有效联系,未形成信息的互动,从而抑制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表2 您对于开发社区警务信息资源的态度

四、建议及对策

(一)完善警务人员分配,提高警务人员综合素质。

1、公安部门应根据辖区的地理位置、治安特点、地域面积、实有人口数量等因素,科学划分警务社区,合理安排警力。并且,保持社区民警的相对稳定,非特殊原因不随意调动,使社区民警深入群众、扎根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鼓励有文化、有思想、乐于奉献的年轻民警投入社区工作,为社区警力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3、在提高警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上,社区和相关部门要对警务人员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开办培训班、定期知识讲座、实例演习等多种方式提高他们处理治安问题、突发状况的能力,加强服务意识。

4、可将定量分析方法逐步引入队伍管理,从状态和能力两个方面对每个民警进行综合评估,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内部激励竞争机制,确保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前途,做到人尽其才、优胜劣汰。

(二)加大警务现代化设施投入,加强各级联系,实现信息共享。

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是公安机关第一战斗力。现代技术的发展和投入应用,极大地增进了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在警务管理方面,诸如移动通讯设备、计算机联网技术等,大大解放了警力,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虽然电脑等现代化设施在社区警务室日益增加,但尚未达到普及程度,而且有些设备因年代已久办事效率低下,已不能满足社区及时迅速搜集信息的需要,因此增加现代设备、促进其更新换代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充分利用公安网络,充分与居委会、街道办、公安部门、政府、房管部门等交流信息,整合各方面的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打击犯罪、人口管理、治安防范、安全检查、队伍管理的全警信息共享。

(三)及时更新警务信息,力求信息多样性、通俗性、实用性。

形势在不断变化,信息也在不断更替。警务信息的动态化是社区警务信息充分利用的关键。社区民警要采用警务信息动态管理模式,以适应治安形势对社区管理的要求。需要常更新的信息基本可大致分为三类:基本信息、互动信息、预警信息。

1、基本信息的更新。警务人员要加强与派出所户籍民警、内勤民警联系,对常住、暂住人口等基本信息变动情况及时掌握;外来人员来访登记,对社区或附近发生的案、事件及时登记;对社区隐患问题加强关注,防微杜渐。还可采取“电话管理”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掌握居民的动态信息,并在警务公开栏、宣传栏及时公布。

2、互动信息的反馈。警民加强联系,及时与居民沟通情况、向居民反馈信息是信息更新的重点内容。通过广泛发放警民联系卡、公布民警的联系方式、警民联系箱、等多种渠道,在广泛收集社会信息、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的同时,为群众解答疑问,提供信息咨询,将警务信息及时反馈到群众中,形成有效的警民互动。

3、预警信息的更新。根据治安形势发展变体和当前多发案件,经常性的发布预警务信息,以治安防范小常识、消防安全知识、法律常识等为内容广泛宣传,提高居民自防能力,大力倡导法制文明建设,邻里互助,增进团结。

(四)政府需要加大经费投入。

武汉市部分社区警务室经费虽然纳入了财政预算,但大部分警务室的经费仍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使得不少警务设施不能有效利用,一些优秀的警务室工作人员也因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而离开,这是人才流失的一大遗憾。因此,政府应该对社区按照相应的标准,按时、足额给予社区经费支持,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社区警务人员基本工资,同时给予必要的警务信息开发资金补助。

(五)社区发挥自力更生的能力开发、引进信息资源。

社区警务室的建设、设施配备、学习培训、队伍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这些经费仅靠政府拨款是不够的,需要大力开发社区物力、财力资源。要使社区警务建设有可靠的保障,就应当与时俱进,充分汲取国外先进国家社区警务建设的经验,与市场经济接轨,探索新

时期公安机关走群众路线的新途径、新形式。一是开发社区的物力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利用或借用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出入方便的空房, 建立治安联防室、保安室、法制教育室、治保会等基地,方便居民求助咨询,切实为居民服务。二是开发社区的经费资源。这种经费可与物业管理费一起收取,收取专门经费用于添置、安装物防、技防设施,实行与“110”报警服务台的报警联网,通过此举使每一个居民增强花钱保平安的强烈意识。

(六)提高居民参与社区警务工作的积极性,树立居民责任意识。

没有积极性,没有凝聚力,居民的素质想要得到提高几乎不可能,警务人员再努力、信息再完备也无济于事。要提高居民积极性,从社区工作者的角度,居委会要积极引导、耐心调动,放下架子,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的检查和监督。同时社区也应定期将社区重大事项、以及难点热点问题公布于众,求得居民的理解和信任。这样一方面提高居民群众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社区工作的可信度。社区居委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工作、宣传发动上,使社区建设的宗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踊跃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工作。从居民自身的角度,要积极配合警务工作人员的上访采集工作,关注社区警务信息,了解社区动态。要真正把自己当做社区的一份子,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加强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强化社区居民“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意识,主动、积极、广泛参与社区自治活动、参与社区的开发和建设。

五、总结

篇3:关于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

一、蓝旗新村社区在打造“为民服务共同体”工作中的基本做法

蓝旗新村社区位于南京市御道街的东南侧, 面积0.6平方公里, 因清朝蓝旗营驻扎在此而得名。社区现有7个居民小区、90幢居民楼, 常住居民3940余户11000余人。

2005年11月成立社区党委, 下设18个基层支部。其中:网格党支部13个, “两新”企业支部2个、青年党支部1个, 特色党支部 (合唱团党支部) 1个, 现有党员518人。近年来, 社区在市、区和街道的领导和推动下, 以“群众工作”为抓手, 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和社区自治“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 切实加强了基层服务管理, 不断夯实了社会建设的基础。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中国敬老模范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

社区在努力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中, 结合工作实际, 努力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求突破:

1. 统筹总揽, 社区党组织“塑身”

建立健全社区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优化社会服务中的引领作用, 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一是超前谋划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党委一班人注重学习, 始终保持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街道工委的领导下, 积极谋划社区的发展, 为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和为民服务载体的打造发挥了核心作用。二是在重大事情上发挥模范引领作用。社区党委及各党支部班子成员在重大事情发生时能全部充当骨干和先锋, 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 带领骨干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和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发挥中坚力量。三是全方位协调注重统筹。作为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 党组织统筹协调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工作站的工作, 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建设合力。社区居委会在完成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 受街道委托对社会工作站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社会工作站通过项目运作对接居民诉求, 探索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社区管理服务, 协助做好社区党建和居民自治工作。

2. 服务外包, 社会组织“强身”

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 社会组织从承接公共服务到拓展专业化服务, 从输血到造血, 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社区社会工作站。根据蓝旗新村社区改革前专职社工职数, 组成不小于6人的团队, 成立专业社工机构, 其中具有社会工作师职称的不少于50%。按照本社区优先、有职称优先的用人原则, 挑选对社区工作情况明、底数清、业务强、素质高的社会工作者, 作为社会组织发起人, 注册成立社会组织, 承接社区公共服务。二是社区公共服务整体外包。按照“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程序, 对目前专职社工所履行的职责、承担的工作任务、达到的工作标准等, 进行定量与定性的整体项目包装, 界定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站工作边界, 由街道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向社会工作站购买服务。2013年3月18日, 大光路街道与晓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签约, 由其承接蓝旗新村社区社会工作站工作, 迈出了服务外包的第一步。三是支持社会工作站专业化发展。在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的同时, 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诉求, 在帮扶救助、人文关怀、精神慰藉、矛盾调处等方面, 支持社会工作站运用专业社工理念开展个案服务, “春天里”失独家庭关爱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3. 强化自治, 社区居委会“健身”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的“头”、又是政府的“腿”, 体制的创新优化了政务、居务和服务的结构, 改变了过去头轻腿重身体失衡的问题, 促进社区居委会回归自治本色。一是做强自治组织网络。以居委会领导班子为主体, 下属委员会为核心, 志愿者为补充, 居民自治组织网格触角延伸到居民楼栋、单元, 为动员居民、组织居民建立了畅通管道。完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结构, 将居民代表、知名人士、驻区单位负责人等充实进社区居委会的下属委员会, 成立各类注册或备案社会组织。二是优化社区治理体系。坚持关注需求、项目设计、组织推动、居民满意为导向, 健全完善“领导—议事—决策—执行—协助—监督”社区共治体系, 使自上而下政府推动与自下而上居民参与有机结合, 实现自治、互助、共建、分享。三是做实社区自治服务。今年, 社区以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问题为切入点, 在蓝旗六号大院开展居民自治管理, 引导居民广泛参与, 献计献策, 按照民事民议、民事民管的理念, 推动了无物管小区自治管理, 政府满意、居民受益。

二、当前社区社会管理体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街道在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新路径的实践中, 专门就打造“为民服务共同体”的相关事宜, 组织召开了蓝旗新村社区党员座谈会和选民群众座谈会, 了解党员、选民群众心声, 充分听取社情民意。街道要把蓝旗新村社区打造成为环境整洁、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安全稳定、健康幸福、文明祥和的宜居社区。指导思想就是要紧紧抓住居民需求这条主线:始终围绕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不断扩大社区为民服务的阵地和载体, 深化为民服务的内涵和品质, 提升为民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基础,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新时期创新社会管理的关节点, 法治保障是新时期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方式。现阶段社区管理创新实践过程中, 在管理体制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相关法律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加强完善城市居民自治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以下简称《组织法》) 是居民自治所依据的唯一法律, 但该法自颁布至今已经历了20余年, 许多内容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因此, 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一些相应的充实完善就显得非常必要。如:《组织法》第2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是对社区居委会性质的明确定位。然而, 该法第3条对居委会任务的规定中却涉及了大量协助政府办理的事情 (如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等) , 这实际又把居委会当作城市行政管理的一个层级。居民委员会与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关系界定不清, 给居委会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模糊性, 同时为各级政府以及职能部门把社区居委会当做其行政事务的操作层和落实层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

2. 社区居委会存在角色扮演上的冲突

依据《组织法》的规定, 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 对全体居民负责, 受全体居民监督, 这是对社区居委会角色的明确规定。但在现实情况中, 社区居委会常常扮演着两种角色:一方面是承担大量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行政性事务, 扮演着政府下派机构的角色;另一方面承担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自治性事务, 扮演着社区居民利益代言人的角色。长期以来, 由于基层政府把社区居委会纳入基层行政系统, 并用行政机构的指标考核方法对社区居委会进行考核。这种单一的行政考核机制作为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指挥棒, 使得社区居委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向政府行政性事务上倾斜, 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自治性事务, 自觉不自觉地造成了角色扮演上的冲突。

3. 社区党组织需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 是基层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社区党组织如何介入社区公共事务, 更好地服务党员群众是当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 社区基层党组织对社区自治管理“大包大揽”的工作方式, 一方面, 导致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许多工作领域发生重叠, 整体效能下降, 社区党组织还面临疏于自身建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党组织对社区事务过于细致地过问,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自治进程的深化。

三、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的几点思考

通过蓝旗新村社区近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新形势下的社区社会管理服务, 在强化党的领导、加强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前提下, 应引入社会组织对社区管理的参与, 确立城市社区居委会作为自治组织这一角色定位, 发展社区自治, 加快城市社区社会管理新体制的建构。

1. 创新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应立足于依法管理

法治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根本保障。完善社区建设法制化体系, 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努力推进社区管理的法制化、系统化、精细化。应加快修订《组织法》, 对城市居委会的性质、地位、任务、组织结构、与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等进行重新界定。通过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地位, 对居委会的地位、权利以及相应的责任、义务做出法律规定, 明确居委会与基层政府是法律上的平等关系、行政上的管理关系、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而不是机构上的隶属关系。

2. 探索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应脱离传统思维定式

传统模式下的社区居委会疲于应付繁杂的行政性事务, 无法集中精力落实社区自治权, 商议社区发展大计。通过服务外包、主体重塑, 按照“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程序, 对目前专职社工所履行的职责、承担的工作任务、达到的工作标准等, 进行定量与定性的整体项目包装, 从而实现由“购岗养人”到“购买服务”的转变, 从而把上级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的行政性事务从社区居委会工作中剥离出来, 进一步缓解完成上级下达各项任务和实现居民自治之间的矛盾。目前, 蓝旗新村社区社会工作站由“晓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 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 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

3. 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应坚持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要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 就必须紧紧抓住社区党建这个龙头, 以社区党建引领和推进社区管理科学发展。在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下, 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工作站各司其职, 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工作合力。社区居委会在完成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 受街道委托对社会工作站进行指导、监督。社会工作站通过项目运作对接居民诉求, 探索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社区管理服务, 协助做好社区党建和居民自治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社区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统筹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工作站的工作, 积极发挥党组织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优化社会服务中的引领作用, 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之基。

篇4:关于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现状 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62-01

一、基本情况

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2006年度经教育部备案和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07年秋季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目前已经有人力071班(31人)、人力072班(30人)、人力081班(37)、人力082班(33)、以上班级已毕业,人力091班(36)、人力092班(40),人力101(39)、人力102(32),人力1101(38)、人力1102(32)共计3个年级217人。

二、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现状。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江西省内。由于入学前学生对所选专业并不了解,因此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会表现出迷茫的状态,但是大部分学生在经过专业老师的耐心指导与自己的不断摸索之后最终都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从事人事工作也有比较大的兴趣。

(二)师资状况。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老师主要还是熊斌勇、魏丽红两人,其他老师都不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攻老师。分别有外聘的邓舸、欧敏等一些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三)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第一,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具体培训要求是让学生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可是,在我院的教学计划中,学院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没有给予学生提供专业技术训练。

第二,从课程结构来看: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占毕业总学分的16%,而核心专业课只有4门,总计12学分,仅占毕业总学分的8%。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及核心专业课较少,学分偏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实践实习内容基本没有。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与需工作经验的专业,需要学生亲身去企事业单位中体验,参与和感受人事工作。而此项内容的空白无疑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三,从具体课程结构看: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两个模块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模块,特别是薪酬福利这一模块。在专业必修课中,我院给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一门《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课程,3个学分,共48个学时。本应该开设两门课、学时为96学时的课程现在合成一门开,这对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方面必将会造成专业基础掌握度不够的不良影响。同时,《管理心理学》本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也是从事人事工作必须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之一。但是学院没有开这门课程,我院这样的开课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后果,也使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造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目前的状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仅仅是单个原因的偏差。因此,我们要想解决目前的难题,真正让学生满意,让学院对日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满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1、明确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要求尽快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新的教学计划里面应该明确规定学生专业技术的锻炼方向与具体实施方案,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践内容。另外还应该增设《管理心理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2、在学生方面,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入学教育和平时的专业指导。让学生一进校门就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同时,专业老师也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此外,还应开设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

3、在教师方面,首先学院应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老师,加强院聘教师的力量,切实给学生专业的教学与指导。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招聘专业老师过程中不仅要在学位上对专业老师进行严格要求,还应要求专业老师具有从事人事工作的相关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其次,学院应严格控制院外聘老师的准入标准。把不能提供优质教学的老师排除在校外。最后,鼓励我院讲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锻炼实践,增加自身实践工作经验,这样不仅对教师授课水平有所提高,还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

4、在教学管理方面,首先要建立教师满意度奖惩制度。我院的教师满意度测评是考核与评价教师教学的标准,但是在对于这方面的奖惩制度还是单一的,应该根据结果进行奖惩,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励表现好的教学工作者,也可以给表现不好的教学工作者带来压力,要求其上进。其次,还应该充分发挥督导的作用。让督导多出动,监督授课教师的讲课质量并提出可行性意见。最后,学院应加强调停课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人原因会出现调课的现象,避免给学生及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学院应加强此方面的管理,让我院的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陈明.高等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7.6

[2]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篇5:关于社区管理的调查报告

————以香樟园社区为对象

民管0935班胡芳

【内容摘要】:本文以自己亲自到雨花区香樟园社区对该社区居委会的成员进行调查,询问其基层行政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发现该社区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以对居委会成员的采访问答,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得知社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关键词:社区管理、社区发展、社区问题

一.调查背景:

香樟园社区作为雨花区重要的综合居住区域,雨花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下,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了社区管理的发展。随着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影响社区发展、社区自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这个周末我对香樟园社区管理工作进行了实地走访参观,对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

实地下社区进行调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与负责人的交流获得我的需要的信息。

(二)调查对象:

长沙市雨花区香樟园社区

社区负责人:胡主任联系方式: ***

三.关于社区管理中所呈现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但实际上的效果不明显;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社区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

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2、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3、政府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提出了“横到边,竖到底”、“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的目标和任务,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导、服务不到位,形成了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门工作(含街道)进入社区没有发挥自身指导、服务职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而是习惯于把社区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居委会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或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就得需要4000-5000元。长沙市社区公共服务网站延伸到了各个社区居委会,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统一配发了,但日常的上网费和消耗,一年也需要4000-6000元。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3000多元。在社区居委会经费方面,我区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每年1万5千元。各街道办事处统筹部分外,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长沙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意见》中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进行了统一规定,我区据此确定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同时按照劳动法规定建立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但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如劳动、城管、矫正、治安协管员等都是由劳动部门安排的失业人员,工资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

作人员)高,不仅发工作服,而且遇年节还有福利。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险个人负担部分后,每个人只有1000元左右每月收入,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四.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一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区委办局在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二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

(二)缓化社区、创造优质生活环境

制订社区“创绿工作计划”提出“绿色家庭”评比,进行垃圾分类,组织书画摄影征集和征文比赛,发动党员群众进行卫生大扫除。通过这些活动,能改善社区的环境,是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同时可以提高居民环境意识和卫生健康生活方式意识。

五.调查总结

(一)要搞好社区管理工作必须依靠社区的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篇6:关于城市社区管理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时间:2011年4月27日—4月29日。

三、调查目的:通过对城市社区管理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城市社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四、调查内容:

1、当前居委会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2、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3、加强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五、调查方法:访谈法。

调查过程记录

一、分别访谈了寿春镇分管社区工作负责人、寿春园住户和环卫所负责人。

(一)采访寿春镇分管社区工作负责人—黄绍群

问:目前寿县城关社区管理情况?

答:根据寿县古城保护的相关意见,我们联合城建、房管等多家单位严格执法,严禁老城区的新建建筑和房屋买卖,采取老房屋政府赎买或原地加固整修,很好地控制了老城区的新增建筑。目前城关社区基本上已经定型,其中以分散的老居民户为主,各个小区都已经有比较完备的物业管理。

问:从社区管理中反馈的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那些方面?

答: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和收费不匹配。很多老的小区基本上是只收费不管理或者是管理混乱。二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私家

车数量高速增长,而很多小区已经承载不了那么多的车辆。在没有新增停车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占到停车、堵塞路口等现象。

(二)采访寿春园住户—黄伟

问:你对社区管理的看法?

答:我认为在社区管理上仅仅依靠物业是不够的,应该是多方面多渠道共同管理才既不失公平公正公开,又能够协调多方利益。

问:你希望的社区管理模式是什么?

答:积极建立和完善物业、业主代表和社区三方协商机制,把政府引导、物业公司市场化行为和业主自身利益诉求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采访环卫所负责人—穆宇刚

问:环卫所工作对于社区管理参与的内容有哪些?

答:在老城区主要是路面保洁、公厕清理和相关委托单位环境卫生。问:平时你们工作中存在哪些难点?

答:主要是小街小巷的死角死面,有物业管理的老小区,社区管理的单位老宿舍所在地等。

关于城市社区管理的调查报告

姓名:学号: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一出现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在消费领域的延伸,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随着我国住房市场和体制的不断改革,物业管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国各地注册的物业管理企业越来越多。市场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于此同时物业企业与业主之间产生了各种矛盾,此次调查的目的正式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了解物业管理的现状,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一、当前居委会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角色错位,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不是一级国家行政组织,没有行政权力来控制和推动社区的各项事业。而“自治”制度又不健全,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多,上级行政部门对社区提出要求,居委会的情况就是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待遇低、力量弱,造成社区居委会的超负荷劳动。

2、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关系不畅。在居委会到底是“居民自治组织”还是政府“腿”这样一个双重身份还搞不清楚的时候,随着住房私有化,特别是新兴商品小区的迅速发展,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这两大社区管理主体在社区自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社区参与严重不足。社区居民参与非常重要,因为人是社区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再丰富的物质资源也不可能得到利用。更重要的是居民比居委会更了解自身需要,有他们的参与,社区问题解决会更有效率,而传统的参与模式过于狭窄死板,无法提高居民的认同意识。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原因。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离退职工、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职能回归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会基层部门,考验着社区居委会的承接能力。

2.对社区居委会认识模糊。由于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对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而对居民来说,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务,很容易让他们混淆居委会的角色地位,因此,许多居民都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

3.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关系理论与现实的错位。现实中在政府与居委会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是居委会的行政性倾向特别明显,政府对居委会工作事务的干预包括了从人员配备等重要事务到居委会日常琐碎的宽广范围。

4.工作超标超限,浮于表面。各级政府部门的检查接连不断,一些社区居委会天天忙于迎来送往,介绍经验。而各政府部门有时把工作进社区当作工作创新、上台阶的突破口,对社区居委会自身的承受能力估计过高,使社区居委会超标准超负荷工作。

5.工作方法不够科学。现在社区居委会简单重复的工作多、手工操作多、社区居委会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填写报表、资料汇总等简单事务性工作,工作量虽然大效率却很低。有的居委会配备了多台电脑,但是会操作使用的只有2-3人,造成了办公资源的浪费,致使居委会的工作经常处于两难的困窘境。

6.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

三、加强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完善居委会组织的制度规范。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自身情况,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居委会双方的关系,规定政府对居委会授权事务的范围、限度,居委会自身工作的主要方式、方法,政府对居委会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力度等问题,将指导性的法律,变为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各种规定、条款。

2、减轻居委会不合理工作负担。居委会承担的下派任务过重是居委会的突出问题之一。逐渐理顺政府组织与居委会的关系,切实减轻居委会的不合理负担,是强化居委会为民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3、增强对居委会工作多方面的投入和帮助。多渠道解决居委会工作经费问题;进一步加强社区用房和服务设施建设。

4、改进居委会的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推动居委会工作的志愿者化和公益化。

5、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

城市社区自治程度的提高,社区工作对各行业、各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社区自治管理和社区实际工作需要,社区的人才结构应该向着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管理组织能力,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为群众提高更满意、更优质的服务。

篇7:关于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

营造和谐服务环境 ——关于如何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社区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结合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社区管理服务的现状

XXX社区位于县城西部,面积约X平方公里,辖区居民由汉、回、维、哈、蒙、乌孜别克等X个民族构成,总户数XX户,总人口XX人,少数民族占比XX%。近年来,XX社区以“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目标,社区管理和服务建设成效明显,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发展新局面。

(一)社区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xxx服务已基本涵盖了优抚助残、扶贫帮困、劳动就业、医疗保健、计生健康、医疗卫生和老年人等十大服务系列,拓展了50余项服务内容,设施日臻完善。社区办公楼已达1500㎡,建有社区警务室、监控室、活动室、消防安全体验室、图书室、棋牌室、书法室等。各社区内部设施逐步完善,办公设施齐全。

社区服务领域虽然在逐步拓展,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多,但还是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还不多,一些老小区没有活动场地,网格支部活动室也因经费难以落实。

(二)社区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一是服务等待时间长,居民一旦需要帮助,除个别简便的事项一般可以在短时间内上门解决,但遇有技术性较强的事项,上门服务的等待时间较长,有的甚至数日之久;二是服务途径还不够便捷。如目前低保户的补助资金发放,对于那些年老体弱的同志增加了不便。三是现在的劳动就业信息不够畅通,真正提供给社区的就业岗位很少,难以就近快捷提供就业信息;四是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还不够充分,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事项从申请到最后批准同意,中间的环节过多,时间拖得较长。如现在的低保申报、企业申办、就业的落实等等,居民有怨言。

(三)社区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社区现有党员志愿者、乡村校园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380人,成立有义务巡逻队、环境清洁队、文艺宣传队等社区服务队伍10支,他们在社区服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社区通过开设“三务公开栏”、设立“民意反馈箱”、广泛开展民主自治,确保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建议权、评议权和决策权。以服务求支持,不断完善服务载体,加强共驻共建,以优质的服务来争取驻区部门单位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支持,凝聚共驻共建工作合力。

二、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区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社区服务建设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善的地方。

1、社区管理职责不够清晰,条块分割不能形成很好的合力。社区管理服务的任务日益繁重,使社区干部承担的任务过重,现有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于填报表、做台账、迎检查上,出现“小马拉大车”疲于应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2、社区工作者队伍待遇偏低,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目前我社区共有社区工作者xx人(其中在职在编x人,社区编外工作者x人,公益性岗位x人),人数少,影响了社区管理服务功能的发挥。此外,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不利于结构的优化。导致高素质管理人才不愿意从事社区工作。

4、社区经费不足,工作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随着社会事务增多,社区运行成本不断加大和机关部门工作重心下移、办公设施条件的改善等因素,社区经费紧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了社区综合功能的正常发挥。目前,各社区年基本办公经费大致在xx万元,收支基本相等,致使用于各项社区服务所需的活动经费捉襟见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这造成社区负责人把横向协调,争取支持筹措经费作为重要工作,造成社区工作者工作错位、精力分散。

三、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1、以xx县社区准入事项审批制度为抓手,强化社区功能。进一步明晰社区职能和权限,规范社区职能职责,优化社区工作机制,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便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居民群众。进一步完善政策,严格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努力为社区减负。

2、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合理科学利用资源,使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不同社区的资源不尽相同,因此,利用资源上要做到既科学又合理,因地制宜,实行跨社区资源共享,改变当前的仅局限于社区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模式,如可实行全县范围内资源共享,这样的好处在于既给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又可以给提供资源单位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减轻政府部门为社区活动建设设施的投资负担,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3、务求实效,消除形式。在社区服务中,务求实效、消除形式是最终目的。在目前社区服务中,还存在一些不对称的现象,如社区志愿者数量不少,但服务活动不多;社区服务的项目不少,但真正受益的居民不多;各类组织不少,但真正起作用的不多。因此,要解决这种不对称现象,使社区服务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体现以人为本,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篇8:关于社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调研报告

1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人力资源现状

人才是决定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 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 特别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已成为进一步改善基层卫生服务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水平的“瓶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号) 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 (国发[2009]12号) ,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了《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师, 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资源要求, 大力吸引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优秀医疗卫生人才下基层。健全各类对口支援制度, 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基层服务。但如何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基层服务, 如何让高素质人才在基层发挥作用是摆在我们领导者面前的任务。

2011年8月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发布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医院级别上, 一级医院满意程度较低, 仅11.46%, 还不到三级、二级医院平均满意率 (19.84%) 的三分之二, 医院所在地区上, 乡村医院工作人员对执业环境的满意度最低, 其中不满意的比例高达59.86%, 满意的比例仅为5.44%, 满意度还不到城市和县城平均满意度 (18.04%) 的三分之一。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缺额多、服务内涵广、工作压力大, 人才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 全科医师培养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由于人员少、任务重, 只能采取“救急”措施, 如转岗培训、资格培训、能力培训等。如公共卫生任务应由专业人员去做, 不该由社区医师大包大揽。长期把社区医师当成“无所不知, 什么都要干”的人使用。另外一方面, 全科医师实现自身价值并获得尊重和满足感没有充分得以体现, 待遇低、不被尊重、职业有逐渐“被低端化”的趋势, 严重影响了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粗略计算北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要上报60余种表格, 约有20个左右部门给社区卫生机构下达任务[1], 且多与绩效考核挂钩, 职责不明、职能不分、行政干预、多头管理、非业务任务来源太多, 且有些任务往往不能切合实际, 动辄要求几千份, 直接导致社区普遍上报数据不实, 业务开展积极性不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单位小, 相对分散, 随着近年来社区卫生建设的迅猛发展, 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新建机构, 管理制度尚在摸索阶段, 如何更好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 使各级各部门分工明确, 责权利清晰, 避免“朝令夕改”, 上级的政策精神更好的执行, 更好地传递到每个基层医务人员的心里, 激发每个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

2 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探讨

社区卫生原有底子薄, 人才基础薄弱。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加大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力度, 鼓励城市医师、各医学院校毕业生下基层, 协助社区及镇村医务人员提高疾病预防和诊治水平,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民生工作,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发展社区医疗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 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社区医疗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

2.1 加大社区卫生中医护人员的合理配置比例

要让人民群众信得过, 真正满意, 就要把时间还给医师, 让其有足够的时间提高业务, 服务于居民群众。否则做实做精业务将是一句空话, “健康守门人”的重任也只能是一句口号。在欧美发达国家, 医师护士的比例高达1∶8.9, 有的甚至达到1∶14, 我国仅为1∶4, 而社区约为1∶1, 医师大量做的是医助和护士的工作, 只有让社区医师踏踏实实专心做业务, 集中时间精力服务群众, 才能把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安康的社区卫生工作做好做实, 要加大社区护士、健康管理师等人员的配置比例。

2.2 为人才在社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北京市和各区县相继启动1151人才工程等, 加快卫生系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医学学术与技术水平, 评选引才爱才先进单位等, 为社区卫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社区卫生原有的人才基础相对薄弱, 社区医疗管理体制改革亟待加强。近年来引进的大量人才如果沿用原来固有的管理体制进行管理势必造成人才的浪费, 社区卫生能否搞好需要靠社区卫生工作者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更要靠知识, 靠技术来解决来群众的病痛。要在社区中形成“由社区卫生服务促专业技术学习, 以卫生专业技术促服务质量提高”, 形成科学严谨的社区卫生发展之路, 单位要创建惜才护才的良好环境留住人才, 使社区基层和乡镇卫生院得到发展[2]。让社区卫生中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带动整个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为高素质人才创造宽松的环境, 鼓励他们在社区医改中摸索前进, 建立适合社区发展的医疗体系, “以事业留人”, 是关系到社区卫生能否良好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2.3 加快医疗改革属地化管理的步伐, 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医疗属地化管理, 就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与公立大医院之间, 建立更为紧密的“纵向联动”, 形成区域医疗的联合体, 让区域内的基本诊疗规范化和均质化。在这个联合体内, 打破原有的单位界限, 各级医疗单位人员可以上下流动, 充分整合医疗资源, 大医院负责组织设计和执行居民整体疾病管理方案, 负责一、二级医院的人才培养、诊疗技术规范和疾病治疗流程的制定等;三级医院对基层医院拥有管理权、培训权、业务指导权, 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打破目前一、二、三级医院各自为政、职能不明的局面, 根据所属区域将医院重新“打包”, 整合公立医疗资源, 使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也为更好的发挥人才的作用创造广阔的舞台, 赢得人们对分级诊疗体系的信任, 以更高的效率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

2.4 有效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政府要加强基层医疗和服务机构、人员队伍的建设, 只有当基层医疗服务条件和人员队伍壮大充实, 老百姓才可能逐渐恢复或建立在社区看病的信心。目前社区多聘请各级医院退休的医务人员在社区工作, 卫生局从政策到经费均予以扶持。大医院医务人员也要求与基层卫生机构形成对口支援。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到各省市中医局及各区县卫生局开展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及各区县名老中医专家师承工作, 向社区医务人员开放, 北京市中医局开展了名老中医社区服务示范点建设, 极大地促进了社区医疗的发展。好的医师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再怎么强调容许医师多点执业都不过分。容许他们在社区以自己的品牌、旗帜为标杆, 建立自己的多点执业队伍, 深入到社区, 以他们为中心、基础、旗帜, 建立他们自己开业的临床社区诊所。同时, 社区的医师也可以在大医院按自己的特长出诊, 真正实现人尽其才, 三级医疗网络上下联动。医疗的属地化管理, 打破原有的单位属性, 对促进医师多点执业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5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收入分配改革

北京社区普遍执行的是收支两条线管理, 医师和护士及后勤人员收入差距没有真正拉开, 没有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鼓励钻研业务, 提高服务质量的氛围。鼓励医师以自己的专业技术来提高收入, 随着医改的推进, 取消药品加成, 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 收取医事服务费, 按照患者需求, 开药和各层次就医分开收费, 逐步实行才能真正避免以药养医。

2.6 加大社区中医药和针灸康复等的建设

由于中医强调“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全科诊疗”, 中医、针灸、康复由于不依赖大型诊疗设备, 业务开展普遍较好, 且由于医师特长的不同, 擅长治疗方面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甚至很远的患者慕名而来。而西医系列的全科医师由于医疗水平和各种检查治疗手段的限制, 所接诊患者多为直接要求开药, 部分患者还要转诊到大医院, 医师业务难以提高, 钻研业务的动力和积极性较差。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在2010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指出, “规避以药养医, 中医有天然优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2010年工作规划中, 也提出将建立试点, 探索中医执业医师多地点执业, 鼓励名老中医到基层和社区去开诊所;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院, 推进符合条件的药店举办中医坐堂诊所。为提高全科医师规范合理使用中成药能力, 北京市卫生局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常见病讲师团、全科医师合理使用中成药培训工作等, 为社区医疗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3]。

随着国家医改各项政策的落实, 社区医疗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人力资源方面的变化更是令人瞩目, 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为社区医疗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基础应是社区今后改革的重点。

摘要:分析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探讨其新形势下的管理策略如下:①加大社区卫生中医护人员的合理配置比例;②为人才在社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③加快医疗改革属地化管理的步伐, 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④有效推进医师多点执业;⑤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收入分配改革;⑥加大社区中医药和针灸康复等的建设。

关键词: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叶林书, 刘喆, 张杰, 等.社区全科医生资源现状研究及其路径策略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32) :122-124.

[2]徐小红, 陈文华, 申忠信, 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状况与管理对策探讨[J].江苏卫生保健, 2010, 12 (4) :26-27.

上一篇:重别李评事赏析下一篇:社区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