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林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2024-04-27

关于唐林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共8篇)

篇1:关于唐林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林唐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社区建设,既要加强社区环境、社区管理制度和机构建设,更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灵魂。社会的和谐,凝聚于文化的和谐。和谐的社区,离不开和谐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和途径,在服务城市建设管理、优化公民活动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于2018年3月15日-4月15日对唐山市古冶区唐林社区关于社区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林唐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林唐社区近年来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以创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为目标,协调辖区单位共育共建,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群众喜闻见乐、便于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增强了辖区单位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社区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调查方法介绍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方法,对不同年龄、入住小区时间的人群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年龄上以中老年人为主,占调查总体样本的51%,少年、青年各占17%和32%。入住小区时间上,以长久居住的为主,占调查总样本的62%。

三、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社区的文化建设、社区的组织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等。调查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居民对唐林社区文化建设有所耳闻,仅处于表观的理解层面,而19%的受访者则表示自己从未听说或不清楚此种文化观念,仅有14%的受访者对此种文化建设有一定的认知。在构建唐林社区文化建设方面,邻里关系的和谐起着一定的作用,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居民在处理邻里关系方面有着很好的实际性,其中5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与邻居关系很好,可以经常互帮互助,13%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自己邻里关系一般,也有10%的被调查者表示与邻里仍处于陌生的阶段。

四、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是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定位不准。把社区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社区居民的休闲和健身娱乐,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多数街道没有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社区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简单化。二是社区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考核。在对社区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中,社区文化建设始终没有成为关注的主要内容。

(二)、社区文化建设主管部门不明确。

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职责范围,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的管理模式。文明办、文化、民政、科技、教育、妇联、老龄办等单位都在介入社区文化建设,但都是各管一段,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林唐社区经费主要靠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近年来,社区的经费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社区工作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政府所拨经费也只能勉强保证最基本的办公需求,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经费制约。不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起来后,由于缺乏资金,不能更新、添置设备,文化活动和培训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四)、社区活动场所有限。

虽然通过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扩建室外场地等形式为社区文化活动提供场所,但场所基本上是合用,遇到社区开会时,活动无法开展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活动规模。社区文化活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主要体现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现象相当突出。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缺乏,另一方面一些社区内的企业、部队、学校等机关单位的文化活动场馆,经常处于闲置状态。一些单位以安全、设施维修经费开支大等为由,拒绝资源共享,造成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唐林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及建议

以促进、提高群众文化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为着眼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贴近百姓、融入生活,用丰厚的文化底蕴带动社区文化建设。在政策导向、阵地建设、人才队伍、项目载体、机制保障上作深入探索,建立健全网络、培养文化队伍、扶植文化团队、增设基础设施、搭建展示舞台,努力打造“活力文安、魅力文安、宜居文安”品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些措施是社区文化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提高认识,理顺机制。

各级领导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来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之中。要强化协调机制,整合资源,确保各个部门对社区文化建设真正负起责任来。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领导机构。

(二)、加强阵地建设,创造优美环境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设施阵地的建设和各类文化资源就是影响社区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重要因素也是顺利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硬件保证。

1、完善社区活动室。

加大对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添置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材,活动设施,提升活动室的活动功能,丰富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2、落实社区公益性活动场地。

社区的小广场、公益性活动场地是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要不断改造完善原有老小区、住宅区的空闲场地,扩展公益性活动空间。

3、拓展社区文化活动空间。

为弥补社区活动场所有限、活动设施短缺的缺限,充分发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共建优势,积极与辖区学校、单位联系、协商,通过协调在不影响辖区单位、学校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与他们共用运动场、活动室、职工之家等文化体育设施场所,用于社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三)、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由于缺乏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社会资金和资源对社区公益文化投入缺乏积极性。应出台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社区文化建设,形成社会资源共享、多方积极投入的社区文化共享、共建局面。

六、总结体会

通过对唐林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调查,使我真正体会到了,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血肉相连、鱼水不可分的。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

2018年4月15日

篇2:关于唐林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计算机工程学院 12计4 121414071 吕成旭

在2014年2月7日,我在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社区进行了一次主题为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供不应求的状态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必然会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建设。社区可以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都市社区,此后提及的社区主要是指都市社区,即在现代城市里,具有一定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们,在同一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机体。它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如地域的独立性渐趋模糊,居民需求对外部的交通、通讯和服务有更强的依赖性,人口密度调整适当,年龄结构老化,社区管理机构多元化,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增强等等。这些特点要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

在许多人看来,物业管理只是一些日常维修、园林绿化、保安、清洁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务,却忽略了物业管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突出的是在社区文化方面。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文化开展得好与坏,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还能够综合地反映该小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以及反映该小区居民的素质、精神境界和道德规范等。人们已经接受了买房子是买70年生活方式的观念,而这种生活方式直接体现于社区文化中,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反映了小区的生命力,关系到安居乐业,关系到房子的升值和保值。这就是大概的建设社区文化的意义,建设社区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概括为老少相结合、大小相结合、雅俗相结合、远近相结合。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人都怀念以前的社区文化,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文明发达的社会,农业社会结构自然具有村社组织的各种特征。“中国传统社会是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富有社区色彩的社会。但这种社区色彩并不同于西方社会建立在自由、独立人格基础上的现代社区的性质。因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这种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区”色彩在目前城市社会中就越来越淡薄,难怪有许多人兴起“人情淡薄”的感慨。这些感觉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概括而言,就是“社区的衰落”。

一、“社区的衰落”,可以归咎三项因素

(一)市场制度。

市场是最不讲人情的。具体说来其中有四个原因。其一,市场是“金钱挂帅”,就是以金钱为交易媒介,以金钱计算交易得失,以实现更多金钱为主导原则。其二,讲钱是要失感情的,因为讲钱就必须计较得失,必须服从“理性”,而理性考虑与感情互不相容。所以,在市场经济中,最好与陌生人做生意,因为可以“无情”。其三,市场其实就是让陌生人以金钱为媒介、以价格为指标进行“经济性交换”的场所,在市场交易中,除了“买家”与“卖家”这两种身份外,人的其他身份,诸如性别、年龄、宗教、家族、乡里等都显得次要,市场的确是不讲人情、不带人情味的。其四,市场因此也是不讲道义的,甚至在“利字当头”影响下,完全可以做出虽然“合理”但却伤害道义的行为来。

(二)都市化。

城市人口异质化程度大。城市人踏出家门,就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必须小心提防,有所保留,有所准备。这种防御性心理机制,使人时刻精神紧张,不敢松懈,有意无意用冷漠与敌意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一种安全的距离,使人与人间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关系。都市人这样不近人情,缺乏人情味,实在由环境所造成,是适应环境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人生态度,是与人的内在交往的需求相冲突的。

(三)科层组织。

现代文明所造就的庞大的科层组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婴孩呱呱坠地一直到入学、上班、就医、娱乐、旅游„„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现代社会的种种科层组织打交道,不能不遵循它们的规矩和处事方式。科层组织要求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徇私情,一视同仁。从积极方面看,科层组织有利于办事效率,符合公正原则;从消极方面看,科层组织却是不少“病态”的温床:因循、保守、胆小、墨守成规、一板一眼、冷漠、不近人情、官僚作风以及舞弊等。甚至那些原先以服务人为宗旨的官办机构或组织,却成为“纳税人”头上的发号施令者,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这种“目标迷失”或异化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令人反感。

二、社区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社区文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社区文化虽然已搞了许多年,但它在物业管理行业运作状况却还差强人意。因为它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仅仅停留在物业管理的有限空间和思维下,为物业管理所利用。如果对物业管理没有多大创意和帮助,社区文化就形同虚设,一片空白。

(一)社区文化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少。

形象好、会说、会写、会跳、会唱,有组织协调能力,是社区文化工作人员基本要求。但目前许多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达不到这些要求,给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人员数量太少。

社区文化工作如果全面开展起来,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够全面动作起来的,而是需要很多不同专业人员才能开展起来。现在许多住宅区,只配置一个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许多工作没有人干。

(三)由于物业管理经费的吃紧,社区文化活动不得不走形式。

有物业管理公司搞社区文化活动仅仅是为了达到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一些公司在实施物业管理时,往往只重视物质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社区文化工作任务就会加重和艰巨,物业管理工作也会越来越不轻松。

(四)政府和社会对物业管理工作支持的力度不够。

社区文化运行得比较完善的企业,如深圳万科的桃源村、万厦的莲花北、大众的松坪村等名牌住宅区,一般都是亏本运作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租屋管理工作、“三无”人员的清理和整顿工作、地方病的防疫工作等等,实质与物业管理毫无利益和权责关系,但社会把这许多项工作交给物业管理公司做。像以上几个大型住宅区的管理处,虽然明白这不是自己份内的事,但为了一个住宅区的整体利益和住户(用户)的切身利益,他们还是不得不贴出这一笔开支。

(五)认为社区文化就是简单的出板报或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形式单调,无新意。

出板报、宣传栏或小区内的期刊,逢节日或纪念日开展一些文娱(体)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使居民提不起兴趣来参加,不能调动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或者就是请专业的表演团体来表演,从而忽略了业主的参与性,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在开展活动时,不能充分利用小区或周边的配套设施,使得活动场地及设施受到限制。

三、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基础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机制是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

只有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关系,明确两者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地位及职责分工,才能有效避免目前多数社区出现的文化活动行政化,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不良状况,进而真正实现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将我国广大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

(二)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

无论是社区文化设施的购置、添加,社区文化场馆的建设、还是文化设施、场馆的管理与维护,社区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都需要资金,而且城市社区居民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正日益强烈,由此可知,社区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然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投资体系存在的现状则是:

1、政府一元独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2、许多社会资本想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却无相关渠道;

3、社区所辖范围内的某些单位和企业相应的文化资源充足,还会出现资源的周期性闲置(如学校的体育场馆、图书馆等)。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近年来社区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国家的重视与推动。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居委会,其功能与性质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社区的管理要求,与之相对应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也无法与当前的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为了顺应现代社区的发展要求,也为了保证城市社区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定和颁布新的社区管理政策、法规已成为必然。

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持。出台社区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一方面,有助于理顺政府与基层社区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权利、职责关系,明确两者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有效避免社区文化工作的行政化;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社区文化内容、组织结构、人员编制、经费来源以及群众文化组织合法地位。健全与完善社区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不仅能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而且有助于把广大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实践感想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知道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景,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文化产业是建立在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有着自己的优势。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又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因此,文化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中国的文化资源是建立在悠久的5000年文明的基础上,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文化的先进性名族性地域性可以使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有利地位,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篇3:关于唐林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1、农村居住特点

(1) 城镇化水平较低, 城镇化率仅为32.8%。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14.7个百分点, 低于全省6.4个百分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77元, 比全国人均纯收入低842元, 比全省人均纯收入低447元。受经济条件制约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对滞后, 农村住房绝大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修建的, 其中大部分为砖瓦房和平房, 约占总建筑面积的90%以上。部分村庄内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多数村内道路尚未硬化, 医疗卫生设施功能不全, 缺少文化设施, 环境卫生质量差。

(2) 村庄空间分布零散。五县两区共有85个乡镇, 3090个行政村, 面积4188平方公里, 总人口360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00多万人。农村村庄一般都是临水或沿路而建, 村庄规模和集聚度较小、数量较多、空间分布零散。临城区和集镇区周边村庄分布密集, 2—4个村庄相互胶着, 边界不分。随着村庄的向外扩张, 农村住宅制度未能做到“批新交旧”, 当新宅建成之后, 老宅自然废弃, 空心村现象比较明显,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3) 新型农村社区多为一村一社区。目前所建的社区大多是在原村基础上改造, 几个村联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所占比例较少。

(4) 高标准社区尚未成型。目前,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刚刚起步, 效果不明显, 多数社区还处于规划阶段, 公共配套设施还没有到位, 示范带动能力不强, 效益不明显。

(5) 新型农村社区多分布于城市近郊和产业聚集区周围。近郊村和园中村在新型社区建设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6) 经济实力较强的农村社区建设较快。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建设的电光源工业园区, 入区企业16家, 安置劳动力1.2万人, 利税达亿元。2010年, 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6万元, 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其新型农村社区已初具雏形, 基础设施得到长足发展:建成了文体广场、高标准的幼儿园和学校, 投资9000万元建设了社区医院和集职工培训、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服务中心。

2、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1) 整村搬迁模式。主要是通过上级政策扶持、社会帮助、群众自筹等方式, 集中利用国家、省扶贫资金, 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统一搬迁建设住宅区。该住宅区安置了9个村庄2178户的居民, 涉及人口8704人, 且道路、排水、学校和医院等已建成。

(2) 旧村改造模式。在传统村庄的基础上就地进行重新规划, 将原来居住布局比较分散、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村庄进行拆旧建新, 由村集体筹措资金,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按照规划自拆自建新型农村社区, 从而彻底改变村庄的旧面貌。

(3) 村庄合并模式。将几个地域相近的传统村庄通过整合形成一个新型农村社区, 依靠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进行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统一土地整合、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等加以推进。高新区的20个新型农村社区都属于村庄合并模式。

(4) 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主要依靠土地整理项目资金, 捆绑使用相关涉农资金, 通过村庄用地整理, 将原本分散零乱、功能落后的自然村庄调整、缩并, 促进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该模式不仅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而且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 拉动农村消费, 实现土地大规模流转。

(5) 中心城镇吸纳模式。主要结合中心城镇建设, 在镇区规划新型社区, 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吸引周边居民入住乡镇驻地的农村社区。

(6) 产业园区带动模式。统筹规划聚集区、“园中村”和园区近邻村的建设, 统筹布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集中建设住宅小区, 解决“园中村”居住混乱、生产混杂交叉、土地浪费等问题, 形成产业发展与农民生活条件同步改善的良好局面。

(7) 城中村改造模式。在城市中心城区、郊区的农村集体土地上, 按照城市建设用地区域标准进行统一规划, 统筹安排配套设施, 建设城市化标准的新型农民住宅小区。华龙区孟轲乡孟轲集村、高新区的17个城市社区等均属此模式。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简单的合村并点不具有吸引力

目前农村住房已经经过几轮更新翻建, 在面积标准、功能等方面已基本满足了居住要求, 而且大部分自然村已通公路, 电力电讯基础设施网络已基本形成。然而, 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农民在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后, 发现社区建设水平与一般自然村的差距不明显, 村民的居住条件没有本质改变, 因而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2、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统筹考虑

受土地制度的影响, 土地调整困难, 村庄之间更缺乏统筹安排和协作。基础设施以行政村为单元建设, 缺乏统筹考虑, 且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 新农村建设的多项资金由多个部门管理, 而且各有运作体系, 互不通气, 缺乏沟通协调, 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3、社区规划体系与总体规划不衔接

据调查发现, 有些村镇体系规划设计与地方发展规划不相衔接, 更谈不上规划的全局性和统一性。故会影响今后的空间发展布局, 对统筹城乡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将严重制约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

4、拆旧还耕难度较大

在大多数地区, 农民收入偏低, 因而拆迁有一定的资金压力。当前, 农民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

5、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投入是保障。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资金来源, 大多以节省土地产生的补偿资金、群众交纳的资金、村集体积累资金、争取的政策扶持资金为主, 多数村的集体积累资金为空白。目前省、市没有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和专项扶持资金, 县区财政十分紧张。土地置换补助资金需要等到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才能到位, 时间滞后。

三、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建议

1、重视规划、严格执行规划是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先决条件

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格局中来, 与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及旧村改造等紧密结合, 与基本农田保护、产业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有机衔接。县 (区) 政府首先要将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纳入县 (区) 全域规划。完善县城中心城区—产业聚集区—重点乡镇—新型社区的城乡统筹体系, 保障各区域规划时空衔接的统御性和前瞻性。其次要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管理体制。经有关部门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讨论确定, 使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 从而促进农村的长远发展。最后要强化项目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加强规划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杜绝乱圈土地, 防止豆腐渣工程。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目的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因此在推进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 充分结合农村布局特点, 按照生产现代化、设施城镇化、服务社区化、生活市民化的要求, 合理引导, 适当集中, 土地规模化经营, 打破行政界限, 拓展服务领域, 引导农民从小村向大村集中, 大村向居民区转变, 建设功能辐射型社区。各县 (区) 要结合自身实际, 坚持因地制宜, 体现地方特色, 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 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

3、试点先行、稳步推行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基本要求

由于农村发展状况差异较大, 各县 (区) 的情况不同, 所以农村社区建设不能要求立即全面展开, 必须突出重点、顺势而为、梯次推进, 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进行尝试。一定要量力而行, 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选择, 不搞强迫命令, 不搞大包大揽, 成熟一批建设一批, 不一哄而上。注意保持农村的特色和风格, 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传统建筑。从实际出发, 因村施策, 不急功近利, 不盲目推进, 要搞好示范, 积累经验, 以点带面, 稳步推进, 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路子。

4、加大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力度是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支撑

首先应制定适合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激励机制, 从产业发展、金融扶持、土地置换、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提供有利于社区建设的扶持措施。其次加大支农项目整合力度, 实行项目打包, 统一使用, 重点投向。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再次积极探索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多种投资融资模式, 加快城乡投资融资体制改革, 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优惠政策, 广泛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最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支持村经济合作社兴办社区产业发展配套的各种项目, 并通过物业出租、委托经营、承包租赁等形式, 广辟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5、注重衔接、强化后续管理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首先在“建设—入住—管理”各个环节做好衔接, 从而进一步加强后续管理。其次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制, 促进公共管理和服务向农村覆盖和延伸的管理体制改革。最后建立符合社区发展的管理体制, 推动村级事务管理向城镇社区管理转变。

摘要:本文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对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架构、构建城乡社区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建议, 以期为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 逐步实现社区建设规范化、村庄管理社区化, 提高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本情况,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骆屹:科学谋划促进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20) .

[2]杨世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讨[J].决策探讨, 2011 (24) .

[3]诸葛鹏、岳书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转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9) .

篇4:关于唐林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民族;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居委会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08-02

甘肃省临夏市水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临夏市东关街道办事处。该社区共有居民1 281户、5 351人,其中流动人口占48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98%,因此,是典型的人口结构复杂的少数民族聚居社区。该辖区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具有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整体素质和生活水平较低,无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各项工作中面临的难度较大。

本次调研活动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目前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该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从而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针对受访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二是深入调查受访对象所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建设状况;三是总结社区居民对于目前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情况的评价和建议。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希望可以及时了解目前社区在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情况及居民的实际需求,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一、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亮点工作及经验总结

近年来,水泉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一主题,以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和打造社区“爱心金桥”党建品牌为载体,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一)树立党建品牌,搭建党群连心桥

水泉社区于2009年7月创建了社区“爱心金桥”党建品牌,组织社会力量救助孤寡老人、病残家庭、贫困大学生等弱势群体。近年来向340余户贫困群众发放面粉、衣物、助学款等共计8.2万余元。同时,筹资9万元帮助3户特困危房户对危房进行了新建;筹资4.2万元开展“情暖斋月”的爱心救助活动,向辖区520多户困难群众发放面粉780多袋;筹资2.8万元对辖区新村1 100平方米的路面进行了修补硬化,方便了群众的日常出行。通过实施“爱心金桥”这一品牌活动,旨在以社区阵地和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为桥墩,爱心和奉献为桥身,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二)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区

在社会管理方面,水泉社区一是把惠民政策落实工作当作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按“四议两公开”和三级公示、三榜定案的要求,不断规范工作程序,保证了惠民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二是狠抓社区治安和矛盾纠纷治理工作,推进“平安社区”建设。三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促使辖区内宗教健康发展。四是努力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是认真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劳务输出、物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针对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情况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本次调研,我们共发放了调查问卷80份,收回问卷78份,有效率达到了97.5%。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对象中女性居民为48人,男性居民为30人;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其次为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分别占23.08%和19.23%,可见水泉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社区居住时间方面,受访社区居民主要集中在10~20年、5年以下这两个时间段,所占比例分别为42.31%、30.77%,这与该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多等因素分不开。

(二)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情况

在社区为居民提供的便民利民服务的调查中,超市、餐饮、理发店、洗衣店、家政服务所占比例分别为65.38%、53.85%、38.46%、23.08%、19.23%。结合数据可知,洗衣店、家政服务所等便民生活设施相比还不够完善。针对社区提供了哪些医疗服务设施这一问题,备选项中综合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门诊所)所占比例分别为7.69%、46.15%。由此可知,水泉社区门诊所的普及情况良好,且基本上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就医需要。

在社区环境卫生方面,水泉社区扎实开展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整治辖区的市容环境卫生,通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执行社区干部分片责任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方式,社区环境已有显著改善。针对社区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绿化面积少、环境卫生时好时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3.8%、37.9%和18.3%。

在对社区治安状况的调查中,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治安管理还是比较认可的。其中,在已发生的治安突发事件中,主要以车辆被盗、街面扒手、非法违章扩建、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为主。

为了解社区文体娱乐建设情况,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调查:(1)问及社区附近是否有学校时,80.77%的受访者回答有幼儿园,同时26.92%和19.23%的受访者回答有小学和初中,15.38%的受访者回答不太清楚。(2)关于社区开展文娱活动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社区经常开展、很少、没有、不太清楚所占比例分别为5.2%、29.9%、47.0%、17.9%。经过了解,水泉社区提供的文体娱乐活动主要集中在报纸宣传栏、健身设施等方面,因此,这方面服务还有待完善提高。

水泉社区在就业方面为居民提供的服务有就业指导培训、积极提供就业机会等;在社会保障领域提供了帮助低保对象申请享受国家低保政策、上门慰问探望、为老年人提供送医送药服务等。针对社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情况,10.2%的居民认为非常满意、24.6%的居民认为比较满意、49.5%的居民认为基本满意、15.5%的居民认为不满意。

通过对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大多认为社区居委会办事效率较高,比较能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对社区公共设施、环卫设施、医疗保障设施、老年人、残疾人服务设施等服务是比较满意的,环境绿化、劳动就业服务、家政服务、治安、文娱活动等社区公共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基本上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但社区利民便民服务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社区开展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使社区环境明显改善,但周边污染顽疾仍是影响居民生活的弊病。(3)社区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缺乏创新和特色,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满足居民的需求。(4)社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社區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和素质还有待加强。

(二)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了切实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建立与实际需要相适应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结合水泉社区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1.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水泉社区主要是依托政府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的要求和街道安排的工作为主。因此,面对社区居民需求的多元化,社区应当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个人等投入到公共服务事业中,弥补政府职能部门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局限,保证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例如,可以为老人、残疾人提供各种应急、上门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托幼、小饭桌、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

2.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水泉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附近有汽车站、市场等,人流量大,环境卫生情况时好时坏。要切实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第一,应当更新环卫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要确保环境保护资金的有效使用;第二,可以通过发放环境保护知识手册等方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第三,应当调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维护中来,对于卫生环境较差的路段,可以通过制定惩戒制度以及加大监督力度,综合多种措施积极治理这一问题。

3.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要解决未就业、失业居民的就业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首先,社区要做好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引导未就业、失业人员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社区要切实加强社区未就业、失业人员信息的收集、整理,建立信息库,及时将社区得到的就业信息送到社区居民面前[1]。再次,社区要根据实际就业的需求,定期开展多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未就业、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最后,社区可以结合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实际情况,鼓励、支持和引导未就业、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向餐饮、修理、服务、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既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也可以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进步。

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在于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能够不折不扣地惠及广大贫困群众,因此,社区在加强社会保障服务方面,一方面,要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对涉及惠民政策的内容实行“四议两公开”,保证惠民政策的正确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的动态管理,对不符合低保补贴条件、因户口迁移等原因不再享受惠民政策的家庭和人员要及时进行核销,同时,对新申报通过的低保户、住房租赁补贴的家庭和人员要保障其应当享受的惠民待遇。

4.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目前,社区工作人才缺乏的困境在该社区表现得尤为突出。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普遍较低,还要承担包括计划生育、社会优抚、环境卫生、城市低保、社会治安、民事调解等多项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2]。要解决这一难题,一要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例如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充分利用周边高校、科研机构来培养社区公共服务专业人才;二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具有专业服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帮助,从而促进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参考文献:

[1]牟红.成都市青白江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47.

[2]罗振宇.我国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作用——以成都市青白江区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作用为例[C]//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276.

[3]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夏学贤.济南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路径建构[D].济南:山东大学,2013.

[5]何琼.“两型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以武汉市发展社区为例[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0.

篇5:关于社区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文化的调查报告

摘要:社区作为现代城市社会的重要组成细胞,社区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对推进城市乃至国家的先进文化发展,起着中流抵柱的作用。社区文化为社区成员共同创造,共同承载、共同享有,对社区成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作用。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文化存在着设施建设落后、专业队伍建设薄弱、居民活动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砚池小区的文化建设的调查,回顾社区文化建设的历程,以小见大,从个体到一般来审视社区文化的现状,在肯定近年来社区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着重分析其不足,并研究对策及方法,进一步推进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区,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建设 正文:

我国目前开展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基础工程,是丰富人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生活的事业。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居民的精神境界、文化素质的提高,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城市快速持续地发展下去。纵观社区文化的发展历程,社区文化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它作为改革开放后产生的一个新兴事物,其发展历程是短暂的,人们对其认识不到位,因而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对策性分析。

一、社区和社区文化的概念

(一)社区

社区最早见诸于1887年法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他将人类群体分为两种类型,即社区和社会。社会是社会共同体,以目的、利益、契约以及距离为基础;社区则是生活共同体,以地域、意识、行为以及利益为特征。

参照社会学家的定义,我们所说的社区是指区域性的社会,是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具有一定人口和建筑规模,能满足人们的日常文化需要,凭感觉能够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

社区可以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都市社区,此后提及的社区主要是指都市社区,即在现代城市里,具有一定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们,在同一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机体。它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如地域的独立性渐趋模糊,居民需求对外部的交通、通讯和服务有更强的依赖性,人口密度调整适当,年龄结构老化,社区管理机构多元化,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增强,等等。

(二)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等。其中,价值观是社区文化的核心。

1.社区文化的作用

是促进城市乃至全国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在提升社区整体实力上作用显著。

《社区管理工作实践》课程实践报告

社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文化为“社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社区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社区文化的不断推进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有利于增进社区群众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王青山在他的《社区建设与发展读本》中有关于我国城市社区重大意义的详细介绍。)2.社区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社区文化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少。形象好、会说、会写、会跳、会唱,有组织协调能力,是社区文化工作人员基本要求。但目前许多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达不到这些要求,给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人员数量太少。社区文化工作如果全面开展起来,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够全面动作起来的,而是需要很多不同专业人员才能开展起来。现在许多住宅区,只配置一个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许多工作没有人干。

(3)认为社区文化就是简单的出板报或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形式单调,无新意。出板报、宣传栏或小区内的期刊,逢节日或纪念日开展一些文娱(体)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使居民提不起兴趣来参加,不能调动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或者就是请专业的表演团体来表演,从而忽略了业主的参与性,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在开展活动时,不能充分利用小区或周边的配套设施,使得活动场地及设施受到限制。文化设施建设落后。文化设施是社区文化的基础。如图书阅览场所等利用的好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居民要求。但私自收费未给居民带来实惠。社区文化专业队伍薄弱

居民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3.建议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社区文化专业队伍;完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体制。首先加强社区文化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其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能力。;提高居民文化活动参与意识。建立多渠道社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体系。正文主体:

调查社区文化的目的:从细微处发现社区文化建设的不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实现并发挥社区文化的作用。(下面是以扬州砚池小区为调查对象进行的调查研究。)

二、砚池社区的社会文化

砚池小区位于荷花池公园西门,北邻扬州大学中心校区。占地1.5平方公里。

《社区管理工作实践》课程实践报告

图1(上图是砚池小区居委会的办公楼)

(一)主要举办的活动

图2 健身队伍(砚池小区有自己的健身队伍,上面的图片是一个健身活动的部分场景)

图3(建党90周年的图片)

《社区管理工作实践》课程实践报告

砚池小区每年还会与别的小区或者单位合作举办一些活动

(比如:在每年的5月份会在三元桥小学那边举办一个比较大型的由三个社区联合举办 的社区文化活动)

图4 送饺子

调查过程中,遇到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学生举行的给老人送饺子的文化活动。据了解,此类文化活动经常举办

(二)深入了解采访 Q1:文化活动举办频率?

陈:如果参与人数多的话,一般会提前20天准备;大活动一般是上级派下的任务

Q2:文化宣传栏的更换频率以及内容?

陈:一季度换一次。目前,因为天气转暖,主要以消防宣传为主

Q3:社区文化活动资金来源? 陈:来自于办公经费(无盈利)。因为举办活动前都有财政预算,所以一般不会出现赤字的情况。

Q4:社区文化宣传方式?

陈:主要是通过居委会的展板和向居民发送宣传单

Q5: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对象?

陈:参与对象较为固定,大多为退休人员

Q6:文化组织形式?

陈:多数情况下是组织文化表演活动。我们社区有自己的表演队伍。还有的时候,会组织一些竞赛活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Q7:目前社区的文化建设方面的基础设施?

陈:目前有电子阅览室,体育锻炼多功能室(设施刚到,还没有安装)。图书馆开放与关闭的时间与居委会的上下班时间是一致的。

《社区管理工作实践》课程实践报告

图5图书阅览室

Q8:图书室藏书来源?

陈:来源于居民捐赠和政府捐赠

Q9:有没有其他途径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陈:会要请社区义工的加入。社区义工的来源主要是本社区的在职人员和党员。工作主要是进行法律援助和教育辅导,例如暑假就会进行少儿辅导。图片展示

图6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图7图书室

阅读角

《社区管理工作实践》课程实践报告

图8宣传栏

(三)采访背后的忧虑

1、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居委会原本有5名工作人员,后来调走一个。现在只有四名同志,外表看来轻松地工作其实非常繁琐。这从某方面也体现了上级政府对居委会的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发挥居委会的独立自主性。

2、文化宣传栏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较单一,基本上形同摆设,不能够充分的引起居民关注。

3、社区文化的宣传不够充分。我们采访居委会的同时,也采访了部分居民,只有极少数居民知道居委会搞得活动,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甚至都没听说过,所以觉得其宣传不够充分。

4、社区活动的资金来源不够广,基本上都是来自办公经费,虽然社区资金来源从理论上来说挺广的,但取决于社区自身原因,只有极个别比较大的社区才有可能也才有能力通过比如文化经营产业等方式来集资。

5、通过对陈书记的调查访问发现,文化活动参与对象基本上都是些老年人。年青人根本没有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也给一些活动的举办带来困难。这从某方面也体现了居委会举办的很多活动不能激起年轻人的兴趣,调不起他们的积极性。

6、文化组织形式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组织文化表演活动,形式不够多样化,缺乏创新性,而且该社区拥有自己的表演队伍,这个就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居民不了解社区的一些活动,因为大多数活动都是由表演队伍来参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区过度依赖表演队伍,活动变成形式化,从而通知居民活动的时候会报着无所谓的态度,加上活动不能调起大部分居民兴趣,那居民的参与程度与积极性当然也会大打折扣。

7、整体上来说砚池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改善的空间。(比如图书不是量化,而应该多样化,像体育设施还比较落后,户外的体育设施据说是已经申请下来,并运到,只是没有安装,但距离我们调查到现在还是没安装好,这效率就有点低了。)

8、社区对于图书馆的藏书比较被动,都是居民捐赠或政府捐赠,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图书种类不够齐全。

9、还有就是虽然说小区会 邀请社区义工的加入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但根据我们对部分居民的调查,能够享受义工服务的居民很少很少。

(四)解决问题对策:

1、政府不仅要关注大型社区的发展,也要兼顾中小型社区的发展,深入基层调查,鼓励完

《社区管理工作实践》课程实践报告

善中小层机构的制度,使得居委会的工人员充分,权责明确,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

2、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不应该形式化,居委会等组织机构不应该与居民相脱离,应该多贴近居民的生活,多举办一些贴近居民生活的文化活动,从居民身边的文化办起。

3、社区文化活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不断丰富社区文化的宣传、组织等形式,才能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建议社区可以采取激励政策,对社区文化建设能提出可行性创意的居民进行奖励。

4、扩大社区的资金来源,多与一些企业公司联系互动(比如可以替广告公司在小区内做广告宣传来使广告公司为社区建设投资等),或者是最好能够拥有自己的文化产业,这样来通过自身获取资金。当然最重要的是社区自身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对社区建设认真负责,注重质量兼顾效率。

5、加强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居民对社区最基本的需求。(如图书阅览室,社区工作人员应该定时检查图书种类,对于居民需要而又缺失的图书,可以向上级申请,并通过正确途径获取。)

6、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自身修养要不断提高,对居民要平等对待,使得居民平等享受应有的福利和权力。

三、总结

我国社区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可以理解。但经过我们这次的调查的的确确感受到了上级政府对中小型社区的发展关注并不够,希望政府在关注高级社区的同时能够对中小型社区给予适当的关注。(我们此次调查并不仅仅调查了砚池小区,还调查了附近的秋雨新苑等小区,重点是砚池小区。)否则,社区与社区间的差距就会不断扩大,政府是否真正的努力过如何来缩小社区与社区的差距,促进社区的平衡发展。

社区是一个社区内所有居民生活(可能是居住一辈子)的地方,除了制度化的管理,是否能够更加人性化,是否能够给居民家的感觉?居民的基本权力得到保障,基本福利得以实现,居民的能够得到平等的待遇,管理的人性化等等这些与居民的幸福指数也是有相当的关系,居民的幸福指数上升了,居民才会对社区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凝聚力也会增强,这样社区的发展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篇6:关于社区文化状况的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简单的对家附近的多个小区进行了访问调查,在一个社区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到大多数的人年龄层都在55岁以上,由于年轻人的事业等因素导致他们在社区中的比重明显很小,所以目前来看,当代的社区成员还是以老年人为中心,开展社区文化建设也同样的是以老年人的需求来开展的。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人会反映文化活动的场所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在社区中向上级反映问题时,事情可以说是一拖再拖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人们也都不再去管了,因为怎么反应情况上级总是有理由来搪塞,大家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说到根上就是不够重视。社区文化的关键是要能吸引普通人参与,但现实是居委会本身工作太忙,不是硬性任务,他们不愿意支持。可到了重大节日,要业绩了,居委会又开始热闹起来,把任务摊派下去,可这样命题作文式的活动,群众怎么可能喜欢?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物业管理企业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一定的方法,才能有成效。那种打突击、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作风和编入另册、附庸风雅的表面化行为都不利于社区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艰辛的、细致的、持久的工程,只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现代城市住宅区与传统的住宅区性质不同。旧住宅区分布散乱、住房狭小、配套不全,住户工作单位划一,同质性程度高,集体色彩使私隐难以实现;现代城市住宅区规划有序、环境良好、配套齐全,既有独立的私人空间,又有交往的公共场所,住户来自各单位各行业,异质性程度强,住户更具独立色彩。住户间的陌生更加造成了交往障碍。业缘关系重于地缘关系,住户间“关上单元门,个人顾个人”,忽视人际间的交往,继而引发集体观念松散、社区关怀淡薄等不良征候。而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公共设备、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物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发挥物业的最大使用功能,使其保值增值,并为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创造整洁、文明、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增长。物业管理的产品主要是服务,而服务是以劳务量来衡量的。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就是充分优化人、财、物等经营要素,尽可能减少或节约劳务量的输出,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和效率。除了无法节约、必须输出的绝对劳务量之外,怎样尽可能减少相对劳务量是物业公司追求的管理目标。

篇7:关于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攀上新高度、寻找新方向、达到新高度、产生新思路,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

关键词:

社区文化、精神需求、十八大、目标、文化建设

(一)、目前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概况

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区域内人们的各种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系统。其重要内涵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 满足其精神需求, 使他们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同时, 社区文化对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以及增强社区竞争力等方面,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奋斗目标,可见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城市化进展不断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还相当薄弱,与城市社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巨大的挑战。据调查:全国6524个街道,共有文化占4545个,建有文化展仅占69.67%,在全国83370个社区居委会中,共有社区文化活动室37732个,建有文化展的仅为45.26%,文化设施的缺口还很大。全国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或财政拨款4.08亿元,平均每个活动室仅1.08元,按城镇人口5.77亿算,人均仅0.7元,可见社区文化投入严重不足。此外,还存在社区文化设施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基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等问题。

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有所发展但仍面临挑战,为了解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情况,我们毛概调研小组在10月到11月一个月时间内,通过调查问卷、随机采访等方式对雨城区城市的社区建设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在调查数据及查阅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雨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概况做了简单总结,对社区文化与人类生活做了探讨,并针对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调查分析

2.1 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见附件1)

针对此次调研,我队自主设计了调查问卷,问题主要有:对社区文化是否理解、对社区文化建设满意度、希望社区举办什么类型的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等。我队在10月到11月在雨城区内随机地对居民进行调查,由于调查存在一些问题,本打算做100份的调查最终只完成了53份,下面是调查的结果。

首先,对居民对“社区文化”概念的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

从上图可以看到,只有一半多一点的居民对“社区文化”有大概的了解,而有44.44%的居民完全不知道社区文化为何物。可见大部分人还是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不再满足于物质的充足,但这里仍有较多人不理解社区文化,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人工作太忙基本不能参加社区的活动,有的人还仅限于在家做饭、洗衣、料理家务还没意识到精神生活的丰富,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社区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够等。所以,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还需进一步开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经济也要进一步跟上时代。

接下来,分析一下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如图:

图中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表示一般,还有部分人对其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这表明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效果不太好,没能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也没能达到提高居民精神文化素质的目的。当然,社区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社区委员会的工作也是每位居民共同的责任,要改善这个状况还需社委起到牵头作用,居民共同参与。

最后,简单地看一下居民最希望社区开展的类型活动。

从上面的条形图看出,61.11%的居民希望社区开展文体娱乐类型的活动,譬如:文艺表演、卡拉OK大赛、乒乓球大赛、大合唱等精彩、娱乐效果好的活动,这表明居民还是希望社区能够举办一些能够丰富他们生活的活动。所以,雨城区社区委员会根据居民们的需要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的非常必要的。

2.2采访

我队采访小组的同学于10月至11月将近一个月时间内,走访了新康路社区、南二路社区、东大街社区等10余个社区,参观了该社区委员会办公地点和社区的文化娱乐场所,也随机采访了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主要询问一些关于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情况和居民使用情况和社区开展活动的情况等问题。

我们参观的10余个社区,基本每个社区都设有阅览室、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等供居民娱乐消遣、提高精神素养的场所。另外,社区还设有宣传栏、阅报栏,积极向居民们宣传党的先进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一些生活必备小常识等,可以看出雨城区正逐步向先进文化方向迈进。

队员们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采访了解到,现在社区基本都建有图书室、活动中心等基本的文化活动场所,也定期更改宣传栏和宣传海报的内容,但是这些基本设施一般很少人使用这些宣传栏也少有人驻足阅读,只有设在小区楼下的棋牌室平时较多的中老年人于次下象棋、打麻将、喝茶、聊天等。更多的人喜欢三五成群地到小区、公园、广场散步聊天或组织各种文娱活动,自得其乐,晚上青衣江边到处是品茗聊天的人在阑珊灯火下谈笑风生,也有自助卡拉ok,人们的歌声

在江水中翻滚。也许,这就是雅安人随性豪放的体现,不喜欢呆在小区那狭小的空间,更愿意到外面逛逛呼吸新鲜的空气。

对居民们采访时,他们基本不太了解社区文化建设是什么,谈到社区开展的活动状况,大多数人说不太了解也不怎么参加,社区的文化设施也没怎么使用过,基本上他们仍采用自己的方式得到精神上的放松,与社区的联系不多。

(三)、雨城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概况

经过小组近一个月来的调查,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对雅安市雨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近年来,政府意识到了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帮助社区进行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3.1 组织领导有方

在区政府、区党委的领导下,文化部门将社区文化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安排部署,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导、年末有总结。结合社区实际、整合文化资源,开展和支持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积极支持超级女生、熊猫电影节、红歌会等的开展。

3.2 硬件投入加大,投入方向拓宽

区财政加大社区文化建设投入,在各个社区设置各式宣传栏、阅读栏、图书室及一室多用的活动室等,这在我们走访的几个社区都有见到。另外,具有关数据统计,仅2011年雨城区就建立了55个公共阅报栏,政府还出资建设小书屋,修缮非国有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街头雕塑、整理大街小巷等。可见,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加大。

3.3 居民的文化活动多种多样

每天在小区、公园、广场都会有三、五成群的,甚至一大片的人自发开展文娱活动。最典型的要数青衣江边,下午到处是品茗、聊天、散步、打纸牌的人,自娱自乐好不快活。到晚上,有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卡啦OK,2元就可以一首歌,让你尽情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如果唱得好会得到许多人赞许的掌声。文艺爱好者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去张家山、桃花山等,搞文艺交流会。

3.4 人们精神素养有所提高

有别于过去家庭主妇就仅仅局限于日常家务活中,据调查许多家庭主妇逐渐走出家门,积极地想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比如:参加腰鼓队、合唱团、广场舞的表演或三五相邀外出郊游,老人们也不再每天窝在家看电视,也经常出门找同伴下象棋、玩纸牌、散步或者自己安静地去阅览室读书报。

(四)、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社区文化建设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及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努力取得一些发展,但社区建设仅仅依靠政府及社区委员会未能调动群众是不行的,雨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4.1 居民收入偏低,社区建设投入较少

雅安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气候、资源环境等问题,交通不便、工业落后经济不景气,居民的收入普遍较低,而雅安的高物价使得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人们在文化方面的投入不高。年轻人,为了生活基本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工作当中了,几乎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而且对于中老年人,也只有那些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才参加文化活动。

4.2 社区与居民联系不紧密

据采访,我们了解到居民对“社区委员会”不太了解,也反映出不知道也几乎很少参加社区搞的文化活动,一般只有通知到本人的活动才会去参加,社区建设的意识不强。社区委员会的阅读室、未成年人网吧、活动室等居民使用较少,有形同虚设之感,相对于参加社区搞的的文化活动居民们更喜欢自发组织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

4.3 社区开展活动的形式太过单一

社区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活动一般是红歌会、党的精神宣传等活动,这些老套平俗的活动无法调动居民的积极性,社区在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够。

(五)、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5.1 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满足居民自身物质需求的前提下追求文化进步。

5.2 完善社区文化管理机制,健全社区文化管理的政策、法规。

5.3 政府财政加大社区文化建设投入,添置更完备的设施,在传统节日或其他重大举措施行时举办一些大型的庆祝活动或宣传活动。

5.4 建立高素质的文化建设队伍。包括: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心社区工作的文化工作者;提高居民素质,培养居民有品位的精神追求,让其和文化工作者共同推进雨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参考文献:

【1】王小平《试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672-4828(2008)06-0021-03

【2】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 》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李玉梅《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版

篇8:关于唐林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喀什市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多方投入、社会援助、统筹安排”的方针, 不断推进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目前, 喀什市有亚瓦格、吾斯塘博依、恰萨、库木代尔瓦扎4个街道办事处, 辖33个社区, 每个社区均设立了文化活动室。

二、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 领导高度重视, 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各社区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 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支撑, 以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为依托, 以“加强社区文化体育服务, 打造文化型社区”为目标, 明确了“三抓一促”的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思路, 即抓社区党组织建设, 抓党员作用发挥, 抓工作载体创新, 促进文化型社区建设。将文化型社区的创建列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并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文化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发动组织辖区单位、居民同创文化型社区, 使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 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二)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文化设施逐步改善

2010-2012年, 在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帮助下, 喀什市新建18个社区文化室, 每个文化室的建筑面积均为300-500平方米, 包括图书阅览室、活动室、培训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等办公活动场所。

其中, 文化路社区已建成4座文化活动中心和2座职业培训中心, 社区所在地的文化活动中心设有中老年文化活动室、青少年文化活动室、电子琴室、图书阅览室等8个活动场所。解放南路社区已开设面向离退休人员的台球室、棋牌室等。克孜都维路社区建立了以社区文化活动室为主、辖区12个单位活动场所为辅的教育活动阵地网络, 开展以中老年活动为主的各类活动, 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有些社区还设立了社区文化宣传栏, 定期通过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向居民群众宣传国家大事、社区好事、健康知识、文明知识等。

(三) 不断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各社区文化资源丰富, 文艺人才众多, 培养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群众业余文化团体, 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库木代尔瓦扎街道成立了街道文化艺术表演团, 由老年文艺活动队、青年文艺活动队和儿童艺术队、“一社区一队”组成。街道所辖克孜都维路社区建立了以老年人、在职党员、有文艺特长的居民为主体的2支社区文艺演出队伍。目前, 该社区文艺演出队已成为喀什地区知名表演队, 喀什地区大型的文艺演出纷纷邀请该社区文艺队参加。解放南路社区通过调查摸底, 将辖区内有书法、乐器、指挥、编排、舞蹈、吹拉弹唱文艺特长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 目前已组建了一支由70余人参与的社区文艺队 (包括合唱队、舞蹈队和乐队) 。恰萨街道常年活跃在社区的文体队伍已有11支, 如太极扇队、太极拳队、武术舞剑队、老年书法队等, 每支队伍的成员都在三十人左右, 各文体团队积极参与市政府、街道组织的各项活动, 累计全年开展活动一百余次, 如汇城小区的“夕阳红”老年文艺队, 经常自编自演一些节目, 曾先后在市政府、街道组织的各项重大活动中亮相,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亚瓦格街道组建了秧歌队、健身操队、武术舞剑队, 舞蹈队等。吾斯塘博依街道现有群众文体活动队伍3支, 分别是民乐队、舞蹈队、合唱队, 参与群众达到300多人。

(四) 活动丰富多彩, 打造文化服务特色品牌

各社区积极挖掘人力资源, 通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打造社区文化品牌, 不仅丰富了辖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而且陶冶了居民的思想情操, 提高了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每年, 各街道均组织老年秧歌队、民族歌舞队等特色文艺团队参加喀什市春节“社火”表演活动、“诺鲁孜节”庆祝活动及“百日广场文化活动”, 为喀什市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库木代尔瓦扎街道的中老年腰鼓秧歌队、集体舞、大合唱等节目已成为喀什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知名品牌, 不仅在喀什市民中备受欢迎, 许多来喀什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也争先要求观看该街办的群众文艺表演。解放南路社区组建了社区老年文艺队, 活动的中心和特色是“红歌”品牌, “红歌队”不仅成为解放南路社区的品牌和特色, 更是喀什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吾斯塘博依街道艾提尕尔社区专门创办了“爱心小课桌”, 专为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学习园地。色满社区文化室开展放映红色电影活动, 每年寒暑假, 专为大中小学生放映红色电影。

自2004年以来, 库木代尔瓦扎街道群众文化活动多次获得荣誉。其中, 中老年大合唱获喀什地区群众文化活动一等奖;中老年社火腰鼓秧歌表演获喀什地区群众文化一等奖;街道文艺演出队表演的自创舞蹈《帕米尔的欢乐》获自治区社区文艺展演金奖, 《太阳的祝福》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铜奖;街道文化路社区被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授予第三批“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三、社区文化体育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推进喀什市社区文化体育建设进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困扰社区文化发展

社区建设投入不足, 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 缺少文化活动场所, 大型文体活动开展难度较大, 发展后劲不足。社区文化队伍缺乏必要经费, 人员流动性大, 规范化管理不够。社区组织文体活动没有专项资金, 以社区及居民自筹为主, 街道对社区文化的投入远远不够, 造成活动越多贴补越大, 制约了社区文体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社区文化活动层次低、规模小、影响力不高等问题。

(二) 居民参与率低, 参与人员老龄化

社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主要是由街道社区组织, 忽略了居民群众的主体功能, 社区居民参与文体服务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参加社区文体活动的人员多为社区文艺骨干、党员骨干, 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中青年和在职职工参与度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给社区文体活动的推广带来很大难度。

(三) 文化专业干部缺乏, 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其一, 社区缺乏专业文化工作人员, 大多是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 由于业务不熟练和自身条件的约束, 导致社区文化阵地和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难以对社区文化工作进行有效地指导、协调和服务;其二, 社区没有专业的创作人才和老师, 制约了社区文化向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其三, 社区文化艺术人才资源缺乏有效组织和利用, 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四) 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资源共享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政府对社区的资源共享的协调机制不健全, 缺乏资金补偿等配套的扶持政策。一些社区文化设施的档次低、功能少, 设施老化、面积狭小, 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就近、就便进行文化活动的需要。同时要实现社区文化设施及资源共享还存在较大困难, 一方面掌握着文化资源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因封闭式管理, 大批的活动场所不能对外开放而闲置着;另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资源紧缺, 居民群众缺乏活动场所, 不能开展有效的社区文化活动。

四、对策及建议

如何解决当前喀什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和差距, 更好地发挥社区文化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此次社区文化建设调研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各社区实际情况,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加大资金投入, 促进社区文化发展

一是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 政府部门要在年度经济规划中把对社区文化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 予以专项投入, 以保障社区文化软硬件建设的资金来源;二是广开门路, 寻找资金来源, 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 鼓励和吸收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解决社区文化建设经费短缺问题;三是社区还要利用现有文化设施的优势, 增强社区文化团队的自我发展能力, 适当参与商业演出创收, 积累活动资金。总之, 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才能保证有充足的资金。

(二)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调动群众积极参与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必须准确把握社区文化生活的新特点, 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 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除开展适应老年人在社区参加的文化活动, 也要有适应少年儿童的课外活动场所, 还要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活动方式, 吸引青年人和中年人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

(三)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一要抓好管理队伍建设。社区条件成熟的也可设立专干, 对管理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轮训, 使他们成为专业素质高、组织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群文战线上的合格人才。二要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培养群众文化人才。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库”, 对辖区文化人才进行登记造册, 统筹协调辖区文化人才的使用, 充实社区文化队伍;加强群众文艺团队建设, 从中发现有专长的文化骨干, 及时吸收到社区文化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建立激励机制, 根据群众参与度、组织活动场次及群众评价等, 对社区文化工作者进行考评, 优秀者予以表彰奖励, 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 整合辖区各方力量, 提高社区资源共享度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街道党建联席会、妇联、工会等协调组织的纽带作用, 通过举办活动、开展共建等形式, 挖掘辖区人才、场地、设施、经费等资源, 共驻共建共享社区文化;另一方面要协调辖区各单位内部文体设施免费或低价向公众开放, 改变长期以来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单位文化资源封闭、利用率不高的局面, 防止文化场所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文化社区工作者协会等形式, 加强联系和规范, 协调单位、小区在院内兴建文化休闲设施, 以弥补社区文体设施不足的缺陷, 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氛围, 切实推进社区文体活动体系建设。

摘要:社区文化建设是喀什市文化建设的基本支撑, 为了进一步挖掘喀什市社区文化资源, 提高社区文化水平, 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近期, 我们在喀什市解放南路社区、托尔亚瓦格等社区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了深入调研, 对喀什市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与思考。

上一篇:值初三优秀作文下一篇:院学生会绩效考核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