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4-29

关于全市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关于全市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情况的

调查报告

3月中旬以来,在市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下,由办公室组织人员对琼湖街道办事处、庆云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和12个乡镇的33个城镇社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共3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乡镇12个,庆云山街道办事处6个,万子湖乡1个,琼湖街道办事处12个,经济开发区2个。2009年社区换届后产生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160名,33个社区全部实现了交叉任职,社区党支部书记与社区居委会主任交叉任职率达100%,社区居委会委员交叉任职人数为93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交叉任职率为73%,新一届居委会成员中中共党员126人,占78%;文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160名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为17人,占10%,高中(中专)学历的80名,占51%,初中学历的63名,占39%;年龄结构逐步年轻化,30岁以下的1人,31岁至50岁的149人,50岁以上的10人,妇女干部进入社区工作的比率在上升,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妇女干部39名,占24%,充分体现了社区妇女在构建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市33个城镇社区运转正常,社区干部的工作热情非常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工作较以前的满意度提高许多。

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现状

自2009年5月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湘民发[2001]17号文件)及益阳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在充分听取基层组织和居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开发社区资源,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发挥社区功能的原则,将中心城区22个居委会和2个行政村整合为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6年第六届社区居委会换届前对全市33个乡镇居委会整合为12个社区,2009年又将万子湖乡加禾村,琼湖街道办事处杨泗桥居委会,五岛村,太白村,凤凰村等5个单位改为社区。市委、市政府将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城市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按照“全面出动,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深入调查研究,加强配合,全市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社区居委会管理的范围扩大了,行使的职能增加了,特别是近几年企业改制后,手头的工作变多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党建工作、民政低保、劳动就业、社区教育、普法宣传、社区环境、城市规划等28项工作与当初成立初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领导重视,确保社区经费的落实。2009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对社区居民委员会责、权、利进行了重新的明确,市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给中心城区每个社区补助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3.5万元。平均每个社区2万元的以奖代补经费和城管进社区的2万元奖励金。同时给乡镇社区按原居民委员会数3000元一个的补助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

2、社区硬件设施的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关键,社区建设必须先建设好社区,也是社区建设发展的需求。社区改制前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尤其是办公设施匮乏,根本不能适应社区建设的要求,随着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行政区划的调整,社区工作的内容和工作任务大幅度地增加,特别是农民工进城和改制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大部分职工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这些人直接关系到城区的稳定与和谐,这就势必导致对社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新形势下要使社区居委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给社区组织以最基本的工作条件,尤其是办公条件,在改善办公条件上,市采取了财政投入与部门相结合的办法,中心城区的黄家亭社区,新和社区,金田社区已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各部门为社区提供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空调、办公桌椅等设备,办公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3、社区基础性工作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了社区班子建设,根据市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布臵,在2009年社区第七次换届选举中,由市人民政府依据各社区的情况,规定了职位数,由市委组织部下发规定社区主任与党支部书记执行一肩挑,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的要求。二是建立了规章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居务分开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等。尤其是琼湖街道办事处新和社区和庆云山街道办事处的和平社区吸取外地经验,结合本社区实际,把社区建设有关内容编著成册。三是摸清了底子。全市各社区,将辖区内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住址,婚姻状况等登记造册,有条件的社区还输入了微机进行管理。新城区条件较好的社区对辖区内每栋楼逐一编号,在醒目位臵设臵楼栋标牌,每个楼栋聘请了一名治安,计生信息员,为社区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4、部门联动促进社区工作的发展。社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责任重,仅靠街道办事处和民政部门是难以有所突破的。为此市委、市政府已明确28个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充分利用社区这个平台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参与和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目前已有较多单位拿出了具体措施,如:市委组织部到社区办点示范,提供电教设备,多次派员至社区调研,谋划改制企业党员和单位党员进社区后如何交接和管理教育的问题。市计划生育局下发了《沅江市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意见》,年初又对流动人口和改制企业育龄妇女进社区后如何管理的问题进行调研,对难点社区派员进行常年跟踪服务。市公安局下发了《沅江市公安局社区建设方案》按照“一区一警”的要求,在每个社区设立了警务室,市劳动局的再就业登记进入社区,并且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安排了相应的工作经费和添臵了办公设施。市城管局根据上级城管进社区的要求,安排专职人员进社区督导工作并按季进行检查评比给予奖励。市民政局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在每个社区设立了信息员和专干,将所有的民政业务和款项如实足额的发放到民政对象手中。

三、社区居民委员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2009年第七次社区换届选举后,全市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共33个城镇社区,217个社区居民小组,选举产生160名社区干部,聘用357名工作人员,社区从居务管理,财务管理等都实现了完全统一管理,办公场地从30平方米到1080平方米不等,办公场地能适应目前服务需求且最好的是金田社区,新和社区,王家亭社区。条件较差且又面积最少的是草尾镇草尾社区,琼湖街道办事处的山巷口社区,泗湖山镇锹板咀社区,阳罗镇永兴社区。3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办公场地有房产的只有10个,其余23个社区都是租用的民房、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的闲臵房,办公条件恶劣。经济条件从账面来看只有9个社区略有积余。其余24个社区从账面看亏损近300万元,10%的社区工作人员二、三年没有领到工资(以乡镇社区为主);47%的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工资200-400元;35%的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工资500元;8%的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工资1000元至1500元。

1是思想认识不够。个别领导干部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我市社区建设较其它兄弟县(市)有差距。社区建好了,社会就稳定了,和谐了,城市也漂亮了;少数部门单位共驻共建意识不强,还有一些单位没有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社区建设关心、支持,参与不够,没有认识到每个“单位人”将来都将成为“社会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还比较陌生,社区意识淡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是办公场地,办公条件差,发展极不平衡。中心城区21个社区中,办公条件和场地好一些的只有王家亭社区,金田社区,新和社区,其它是租用在本辖区内的窄小的门面内或企事业单位闲臵的房子内,几个工作人员场地拥挤,每天要接待不断来访、办事的社区居民,特别是旧城区庆云山街道办事处的6个社区,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条件相当艰苦,除正常的接待工作外,办公,档案,妇检等设施相当简陋。

3是工资待遇偏低,办公经费严重不足。2002年成立社区之时,市政府对中心城区的社区,每个按3.5万元下拨包括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在内,年终每个社区以2万元的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从2009年开始城管进社区,每个社区2万元以季度为单位进行考核发放,乡镇社区的经济条件就更差了,全年的收入来源主要靠政府按原居委会每个拨付3000元的标准,12个社区全都是收不抵支。9年过去了,社区工作任务成倍增加,特别是前几年企业改制后,移交社区管理的下岗分流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目前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工作量不相适应,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无法落实,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发挥。

4是社区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21个社区发展极不平衡,新城区发展起点高,发展快,旧城区相对滞后,条件差,基础也薄弱,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5是社区自身经济发展滞后。除新城区个别社区经济条件和发展经济意识超前外,大部分的社区(包括乡镇社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社区工作就是做一些婆婆妈妈的琐事,社区干部疲于应付方方面面交办的事务,如何发展社区经济考虑较少,尤其是建制镇的社区,经济来源非常少,日常工作难以运转,创收能力极低,制血功能不强,严重制约了社区建设事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集思广益,确保社区经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障和提高社区经费已迫在眉睫,经费的短缺,直接影响社区正常工作的开展。调查发现,个别社区由于经费的不足,使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务必使全社会,上级领导机关给予充分的重视,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劳动社保,住房公积金的交纳和办公经费的保证是全市社区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应保证在最低工资标准以上,请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的部门积极协调处理。

2、整合资源,切实保障社区的办公用房。在走访中发现,全市有26个占80%的社区无自有办公用房。随着社会的进步,并结合我市的实际,目前社区在接受企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人员逐年在增长,社区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繁重,工作性质较前几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区的办公用房问题和加强社区建设的问题,多年来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多次提案和议案,要求解决好此类事宜,但苦于财力的原因和无好的方法,一直以来未得到解决。近年来,由于事业单位的整合和部分小型企业的改制,在全市社区内都有一些闲臵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原有办公场所,是否可以通过由市政府组织、指定专业的部门牵头,落实闲臵房的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划归社区,解决社区的办公用房问题。

3、采用政策扶持,提高社区的造血功能。发展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只有供血没有造血不是长久之计,通过有效的政策扶持,部门配合支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社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可办小厂、开门店等方式提高社区的经济收入。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经济发展部门积极的向社区建议,提供一些适应社区发展的较好项目,以达到社区经济拓展,逐步实现自给。

4、政府调控,逐步实现社区经济的平衡。全市33个城镇社区,乡(镇)12个,中心城区21个,其中庆云山街道办事处6个,经济开发区2个,万子湖乡1个,琼湖街道办事处12个。在33个社区中,经济条件比较好一些的6个,这6个比较好的社区基本上集中在新城区,且经济条件与基础较其他社区,特别是乡(镇)社区经济差距甚大。条件差的社区1分钱当1元钱用,甚至当10块钱用,经费还是不够用,所以建议是否可以通过政府调控,采用分层次,分条件进行分配资金,以达到全市社区经济的基本平衡。

沅江市民政局

2010年4月15日

篇2:关于全市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视察全市城镇建设情况的报告

市委、市政府: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市政协三届五次主席会议的决定,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全市城镇建设进行了视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6月28日,参加市政协三届三次常委会议的常委、部分市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市政协机关干部,在成柏恒主席带领下,冒雨视察了定西新城区政府北路及桥、集中供热点、阳光馨苑保障性住房小区、市行政中心综合办公楼、文化艺术中心及博览中心、定西湖及大小碱沟绿地景观、关川河翻板坝及景观带、市医院搬迁工程、安定区保障性住房、定西电大、生态园、体育场馆、游泳馆、天庆大酒店等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情况。7月11日至12日,市政协又组织在市区的经济、工商联、文化等界别委员,并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参加,共60多人,在副主席丁寿亭、吴丙申、梁笑玉、杨发升和秘书长段习文带领下,视察了陇西县首阳镇中药材交易市场、城区道路建设工程、河畔家园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渭州九年制学校、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渭滨家园保障性住房建设、龙宫步行街建设,以及通渭县榜罗会议纪念馆、城区道路改扩建工程、工业集中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秦嘉徐淑公园、温泉路中学、保障性住房建设、县体育馆建设、温泉城及书画长廊建设等。在通渭视察结束后,秘书长段习文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陇西县、通渭县城镇建设情况介绍,有8位委员结合视察情况做了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吴丙申副主席代表市政协作了讲话,对陇西县和通渭县城镇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政协委员继续关注全市城镇建设,对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及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积极为全市城镇建设建言献策。

经过视察,委员们认为,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兴农强工、做大城镇、扩充总量、提升水平”的总体部署,坚持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并举,把加强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跨越的重要抓手,以打造“五宜城市”为目标,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重视规划编制、明确发展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项目建设,实施科学管理、净化美化环境,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宜居水平显著提高。委员们对定西城乡发生的天翻地覆般的变化十分高兴,对定西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

委员们认为,在新城区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坚持大手笔谋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设项目多、投入大、速度快、定位高、配套全,整体框架基本成形,正进入加速发展、水平提升、功能完善的新阶段;陇西县城镇建设在完善规划、土地拍卖、经营城市等方面为全市带了个好头,产业优势突出、地域特色鲜明,经过多年建设,已呈现出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雏形;通渭县城镇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力度很大、进展很快,布局比较合理,文化氛围浓厚,独具书画之乡魅力。

委员们指出,纵向看,全市城镇建设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令人鼓舞。但由于我市自然条件差、经济水平低、财政困难等原因,与全国、全省的总体水平相比,我市城镇建设仍然有很大差距。一是城镇化率低。2011年,全国、全省城镇化率分别为51%和36%,而我市城镇化率仅为24.4%,分别低26.6和11.6个百分点。二是城镇规划体系还不完善。对基础设施规划比较重视,而停车场、防洪、防空等规划缺乏;规划变更比较随意,执行规划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城镇建设的欠账还很多。城镇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背街小巷的棚户区大量存在,旧城改造的任务繁重。四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还很不齐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建设才开始起步,学校、医院的配套与居民需求之间差距较大,上学难、看病难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五是城镇的特色还不够鲜明。文化提升工程还没有真正打造出来,旅游、文化还没有形成产业。六是城镇管理相对滞后。管理水平较低,方式粗放,破坏城镇设施的事件时有发生,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七是城镇支柱产业培育不够。工业企业少,吸纳就业的能力弱,对农民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针对这些问题,委员们建议:

一、编制比较完整的城镇建设规划体系,并使规划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要邀请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编制规划,防止今天的规划变成明天发展的障碍。规划一经确定,就要得到很好的落实,严格按规划建设,不得随意变更,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一要根据城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编制区域功能规划。区域功能规划目前的主要矛盾是城市规划区域与用地规划的同期审批规模不相一致,主要体现了城市规划的相对超前性与土地利用从紧从严政策之间的矛盾,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二是超前编制城市交通规划。目前市县区城市交通的共性问题是车多路窄,交通不畅,这种表象的背后一方面是道路布局不大合理,另一方面是停车场所的严重缺失。因此城市交通规划重点是路网布局的合理性,过境交通的必要性,并且要根据道路两侧的地块用途和交通流量,有预见性的设臵路幅宽度,合理施划停车泊位和停车场。三要科学编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主要是供水、供电、雨排污排、通讯、供热等。控规阶段的开发强度、建筑密度,特别是组团用地性质一经确定,必须从严执行,切忌调整。四要重视环境规划编制。要根据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山、河、水等自然资源,通过设计城市生态公园、绿化带、专用绿地等,人为地干预和美化城市环境。五要加强城镇防灾规划编制。5〃12大地震和5〃10岷县特大洪灾警示我们,要重视抗震、防洪规划,特别是防洪规划普遍缺乏,亟待完善。六要有战略眼光,超前谋划,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重点形成市区——县城——重点镇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加快优势产业培育和工业发展,为城镇建设提供动力源泉。一要坚持以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为核心,建好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力求“园区”、“基地”与“城区”相融合,互促进。要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区的组成部分,整体规划,协调推进,重点培育。二要抓项目储备,增强发展后劲。要充分结合全市资源和产业优势,帮助企业提前做好土地、环保、规划、贷款等前期工作,尽最大可能促进有发展前景的重点项目尽早达到申报、审批条件,切实做好工业项目储备工作,增强工业发展的后劲。三要扭住重点项目不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今年确定的113个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建设,力促尽早建成投产。四要健全完善融资服务平台,努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加快培育企业上市步伐,积极争取省级“银政投”项目,探索市级“银政投”融资服务平台,稳步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五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整合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 瞄准省内外大型企业的扩能计划和投资意向,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三、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建的多元投资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完善城镇投融资制度,建立多元的投资、融资体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出台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政策措施,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允许通过拍卖、租赁、转让、重组、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和合理收费制度,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在城镇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要加强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的帮扶政策和省上对我市的倾斜支持政策,加大项目申报争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道路,完善给排水、通讯、电力等配臵,加大污水和垃圾处理,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城镇的市政服务功能。

四、建立健全六种机制,进一步强化城镇管理。一要建立城镇管理目标责任制。通过目标责任制把城市纵向管理链和横向管理链连结起来,构造一张可测量、可控制、可监督的城市管理网,消除城镇管理上的职责不清、相互扯皮、交叉管理和管理黑洞。二要建立城镇管理社会参与机制。建立政府主导,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城镇管理机制,实行城镇管理市民听证制度,让市民从决策、执法、监督全过程参与城镇管理。建立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组成的城镇管理咨询机构,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意见,择优配臵社会民意和社会智力,实现城镇管理的社会化。三是建立城镇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和顾客至上意识,通过委托、招标、租赁、承包等形式,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转移给企业、社区和民营机构。环卫、市政、园林的养护实行企业化管理,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非政府组织承担市政设施的招标、监理、鉴定等专业性工作。四要建立城镇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城镇管理的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和百姓满意度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五要建立全方位的城镇管理监督机制。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通过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和群众接待日,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六要建立全方位和全天候的城镇管理作业机制。

五、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及配套制度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加速向城镇聚集。一要结合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的管理体制,拆除城乡分割的樊篱,加快推进户籍管理改革,鼓励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在子女入学、公共卫生、保障性住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原有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农民融入城镇,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二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区服务,努力为进城农民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六、进一步加强绿化工作,建设生态宜居城镇。一要加强城区绿化。充分利用引洮工程即将建成通水的机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城区现有的山、河、湖、林等自然资源,搞好生态绿化,把树林引入城市,让花园进入社区,机关单位拆墙透绿,努力增加城镇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二要加强面山绿化。加强重点区域和造林难度较大地块的造林绿化和提升改造工作,特别要在树种选择上下功夫,总结多年来造林绿化的经验,选择速生抗旱的油松、侧柏、云杉、文冠果、山毛桃、榆树、柠条、沙棘等乡土树种,并适量引进樟子松、五角枫、臭椿、毛白杨、紫丁香、榆叶梅、珍珠梅等能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逐步实现树种的多样化、色彩化。

七、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建设特色魅力城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定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城镇规划范围内有许多古建筑很有地域文化特色,要努力挖掘,形成特色。在城镇建设的改、拆、扩、建过程中,一方面要加以区分,不能一拆了之,对其中典型建筑要加强保护;另一方面要在城镇的街道、小区、机关单位、广场、桥梁等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定西的历史,不要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记忆。

篇3:关于全市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苏北地区 (徐州、连云港、盐城等) 城镇的41个社区的20~60岁社区居民。

1.2 调查方法

运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走访调查等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课题组设计了《苏北城镇社区健康教育、认知与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的问卷调查表。对苏北地区41个社区的20~60岁以上的社区男、女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男性居民1020人, 女性居民600人。共发放问卷1620份, 回收问卷1618份, 回收率为99.88%。其中有效问卷1586份, 有效率为98.02%。

1.2.2 实地观察

课题组成员对41个社区中的10个社区进行了实地观察, 主要观察社区的健康教育的宣传、体育场地设施, 社区环境卫生等等与健康相关的情况。

1.2.3 走访调查

课题组对6个社区的主任、委员和居民进行了访问, 主要内容是对问卷调查的内容的深入调查。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对苏北地区41个社区居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性质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20~35岁的男性占36.43%, 女性占47.62%;36~49岁的男性占37.21%, 女性占26.98%;50~59岁的男性占18.60%, 女性占20.63%;60岁以上的男性占7.76%, 女性占4.77%。研究对象中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者占58.60%, 这与中青年比例较高有关。高中文化程度占25.90%, 初中占9.96%, 其他占7.06%。调查对象中, 教师占19.22%, 个体经营者占18.82%, 工人占21.18%, 干部占7.84%, 农民8.63%, 其他24.31%。

2.2 社区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现状

苏北城镇社区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共设计了5个方面 (表1) 。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健康档案已建和在建的占48.29%, 社区对居民慢性疾病掌握情况不太理想, 健康档案的建立可以弥补对本社区居民慢性病的了解不足的情况, 方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从调查统计看到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是广泛的, 这与社区居民中文化程度较高有关;另外, 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形式多样, 这促使人们获取更多的健康知识。

2.3 健身活动的开展及条件配置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 (表2) , 在健身活动场地中, 有健身场所的达71.19%, 这说明1986年由国家体委颁发的《城市公共体育运动实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起到了效果, 但仍有 22.27%的居民反映没有健身场所。另一明显特点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推广, 人们的健康观在变化, 有69.34%的居民个人自发组织进行健身活动。但是从健身器材情况中我们可看健身器材不足和没有健身器材的占63.42%, 这说明苏北社区在健身设施的配备上缺口很大, 当然这也受社区体育经费投入难以保证的限制。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2.4 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

从表3中可看出对健康检查的正确间隔时间的知晓率为59.4%, 我国居民每人每天正常食盐量的知晓率达69%, 超过1/2的居民不知晓成年人正常血压的上限, 说明人们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 这会导致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不利。从影响健康的因素看, 吸烟、酗酒、缺乏运动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危险行为, 因此, 进一步加强社区健康教育,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2.5 社区居民健康行为调查现状

在调查的社区居民中有96.58%的人参加过健身活动, 37.26%的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2次以上 (其中每天1次的占8.37%, 隔天1次的占7.22%, 每周2次的占21.67%) , 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足3次的居民却有84.3% (表4)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美国运动医学学院于1995年推荐的锻炼方式:每周锻炼≥3次, 每次≥30 min, 中等强度为适宜[4]。因此, 从以上统计数据看, 苏北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频度尚存在过低的问题。在参与社区健身活动的居民中, 46.70%的是自发组织和个人行为, 有计划有组织的仅占14.52% (表2) , 可见社区居民在健身活动的组织开展方面相当匮乏。于是如何倡导和组织社区居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健身活动, 开展有效的体育活动项目, 唤醒民众的健康意识和促进他们的体质增强, 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从体检间隔时间看, 在一年之内进行体检的占45.63%, 2年1次的占18.25%, 身体不适时和从不体检的占36.12%, 这种状况除了社区居民健康意识不强以外, 也可能与居民自费体检占44.27%的高比例有关。这种局面不但会使人们不遵从正确的体检时间进行体检, 还会使健康档案的建立受到局限。营养结构搭配的重视程度较高的占59.32% (非常注意的2.66%, 注意的13.69, 比较注意的42.97%) , 较低的占40.68%;居民中不吸烟者仅占39.92%, 可见还有相当一大部分居民有吸烟行为, 这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吸烟的比例相一致, 目前吸烟在影响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中已排居榜首。

调查可见在社区宣传栏及其相关健康教育方式中, 有关健康行为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 应该多涉及一些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影响方面的知识的宣传, 让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3 结论

本次调查总体情况反映出苏北城镇社区健康管理正在逐步推进, 社区在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在建居民健康档案的社区已近50%, 但对社区居民慢性病的掌握和了解情况不理想。应重视和积极推进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 加强健康管理, 有效地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苏北城镇社区健康教育方式和渠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居民能够多渠道地获取健康知识, 并意识到体检的重要性而愿意自费体检;但仍有部分社区居民对基本卫生知识缺乏了解, 社区在控制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上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通过完善社区健康管理来促使社区居民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

从苏北城镇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的调查来看, 仍存在直接影响居民健康的常识的不足, 导致其健康行为方式上的不良率较高。社区居民对基本的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社区应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 多方位的促进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调查显示, 社区健康促进活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率比较低, 社区居民自发健身活动的比例较高, 但社区健身活动条件亟需改进, 应加大健身场馆和健身器材设备的建设, 并应加强科学健身的教育和引导。

参考文献

[1]鲍勇, 何园, 张静.中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回顾.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 (3) :139.

[2]姬春, 李新辉.国内外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现状与展望.护理研究, 2006, 20 (11) :.2915-2917

[3]唐景霞, 卢林.美国健康管理计划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启示.医学与哲学, 2004, 25 (4) :52-53.

篇4:关于全市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抚顺文化 消费 调研报告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文化消费状况为出发点,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为促进抚顺文化产业的发展,较全面地了解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文化消费需求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形成以下报告。

一、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

(一)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

为了解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情况,问卷调查了20多项文化娱乐活动,结果显示,文化消费活动中排在前列的是:电视、广播、报刊、上网、打牌、运动等休闲活动。参观、看戏、收藏等高端文化活动比例极小。90%以上的居民每天都看电视,紧随其后的是看报、打牌和体育运动,分别占全部被调查者的41.40%,29.52%和28.49%。

(二)日均文化活动时间

调查显示,居民的文化活动时间较充足。有近70%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天有1-4小时可用于文化娱乐活动,其中12.76%的人长达5小时以上,主要是大专院校学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日均文化娱乐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11.54%,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企业工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部分自由职业者。

(三)文化消费支出情况

调查表明,当前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还比较低。近70%的被调查者月均文化消费支出占个人月收入的5%以下,占个人月收入6-15%的人占20.03%,占个人月收入16-20%的人仅占8.36%,还有极少数认为文化消费不值得。从年龄结构看,文化消费支出占收入5%以上的集中在18-35岁年龄阶段,文化消费支出占收入10%以上的集中在40-55岁年龄阶段。从收入结构看,收入越高,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消费意愿相对越强。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学历越高,文化消费意愿越强。

(四)文化消费的目的和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自己、减轻压力”“休闲娱乐”和“增加知识、拓宽视野”,选择这三项的占全部被调查者的62.13%,59.75%和54.33%。对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迫切需要,有63.76%的被调查者表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都重要,有14.02%的人认为“精神文化消费”需要迫切。

二、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1.文化消费支出偏低

调查显示,居民的文化消费项目大多是简便易行、花费少甚至不用花费的项目。从调查结果看,目前抚顺城镇居民在文化消费上的人均月支出低于50元,居民文化生活由于投入不足而远远不能得到满足。对此,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文化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水平。

2.文化消费结构单一

目前抚顺城镇居民的娱乐性消费主要是一般消遣型,娱乐享受型消费比例较小。调查显示,居民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看报纸、上网、打牌,文化消费构成单一,消费层次低。调查还表明,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心情、强健身体、休闲娱乐。这说明目前居民文化需求还处在适当改善生活环境、休闲减压的低级阶段,其构成缺乏活力和消费热点。

(二)居民文化消费偏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居民文化消费偏低,首先因为收入水平偏低,支付能力弱,舍不得在文化消费上多投入。但收入水平和文化消费之间也有一些特殊现象,即居民文化消费多少并不完全与收入高低呈正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投入普遍较高,而很多学历不高的高收入者还不如较低收入者投入得多。这说明提高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文化消费观念有利于扩大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偏低、结构不合理与缺乏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密切相关。调查中,60%以上的居民认为文化设施配置还有待进一步加强,50%以上的居民认为应多开展公共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目前,近70%的居民几乎没参加过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

文化消费偏低、结构不合理还缘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由过去的生存型需求升级为发展型需求。生存型需求主要集中在物质产品方面,而发展型需求则更关注精神文化类产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文化消费潜力的释放。

三、促进文化消费增长的建议

(一)培育文化消费观念,营造文化消费环境

可以利用学校、媒体和社会舆论等多种途径,宣传、倡导文化消费的理念,培养文化消费习惯,让文化发展得到全社会重视,引导居民以提高文化素养、充实精神世界、实现全面发展、追求更高生活品质为目的,自觉进行文化消费,养成良好消费习惯。与此同时,要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创造良好文化消费环境。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发展文化产业

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改制文化事业单位,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效率;引导和督促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重点,尊重消费者,为消费者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使文化市场更加活跃,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带动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增长。

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抚顺地区虽然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但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力不强,所以要加大文化产业投入,进一步培育文化市场,拉动文化消费增长。

(三)培育文化消费增长点,优化文化消费结构

文化消费增长点不多是文化消费偏低的重要原因。现代消费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是不仅消费“决定”生产,同时生产又“决定着”消费。人们的消费需求是可以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所以促进文化消费的增长需要挖掘和创造文化消费新增长点。首先要挖掘居民热衷的文化消费项目,提升其内涵、层次和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从而培育出新的消费增长点,让老树发新芽。其次,要开拓新的文化消费领域,开发新的文化消费项目,引导居民的文化消费方向,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四)立足文化消费现状,调整文化产品和服务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立足居民文化消费实际,生产适应市场的文化产品,提供适合居民需求的文化服务。目前文化市场普遍存在定价过高的现象。文化消费定价高,老百姓消费不起,就出现了“曲高和寡”的局面,所以要以市场导向调整产品和项目,根据居民承受能力制定价格和提供服务。

作者简介:

姜广多(1979- ),男,哲学硕士,中共抚顺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

篇5:关于全市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2022年工作安排,3月下旬和4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下简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前期随访暗访与集中调研、重点调研与委托区县调研结合的方式开展。3月下旬,市人大城环资委组织召开业务培训会,学习老旧小区改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赴六区县实地查看改造项目27个,组织区县主管部门及街道、社区、施工、监理等单位召开座谈会6次,查阅资料,收集各类问题线索及建议意见40余条;赴xxx市学习考察先进经验。4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率领调研组实地查看xx区、xx县、xx县10余个改造项目,分别听取市政府和区县政府情况汇报。委托xx、xx、xx3区县人大常委会在本辖区开展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工作机制比较完善。

一是强化领导机制。市、区县均成立了以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专题研究推进工作,出台了《xx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xx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导则》等规范性文件,推动解决审批流程优化、管网管线改造、经费分摊模式等关键问题。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了20件民生实事项目,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列入了民生实事票决项目,整体推进全市老旧小区改造。二是创新推进机制。全市创新构建“市级统筹、区县实施、基层协同、企业力推”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项目推进强大合力。东坡区推行项目方案多部门联合审核机制,xx区创新“六步七化”工作机制,丹棱县建立

“领导联系+部门负责+社区服务”三级管理协调机制,青神县探索“四不改”“七个一”“回头看”等机制,不断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难点和痛点。三是探索要素保障。在全省率先推行电力和通信设施改造经费分担模式,电力和通信设施改造实行代建代管,经费由地方和企业各承担50%。通信设施实行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四网合一”,解决小区通信线缆“蛛网”遍布问题。燃气、供水企业给予住户经费下浮20%的优惠,同步推进户内设施改造提升。

(二)工作推进整体较快。

2020—2025年,全市计划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326个,5977栋、117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09336户,预计总投资约41.6亿元。截止2021年底,全市已完成投资17亿元,开工老旧小区1161个、完工980个,全市4.3万户城镇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其中,xx区已完成全部任务的84%,丹棱县已完成全部任务的72%,全市开工率、完工率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受到省政府分管领导高度肯定。2022年1月,xx市代表xx省在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上作交流发言。

(三)改造效果比较明显。

一是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已实施改造的老旧小区全面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提升了供水、供电、网络、道路、供气等基础设施,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共建设雨污管网6032公里,黑化地面732318平方米,新增停车位7517个,安装智慧停车充电桩247个,安装照明设施20680盏。鼓励动员居民加装电梯也收到初步成效,全市老旧小区计划加装电梯331台,已建成153台、在建178台。二是小区环境明显改善。已实施改造的小区基本拆除了违法建筑,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共拆除违法建筑33568平方米,优化了小区环境。部分小区实行拆墙并院、拆墙透绿,增加公共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全市共拆除实体围墙14797米,合并小区48个。部分小区将小区闲置场地改造成休闲绿地,融入城市文化、党建元素,配置邻里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体育健身设施等,全市老旧小区新增绿化面积40836平方米,投入健身器材1390套,实现小区环境和功能再提升。三是安防水平得到提升。消防设施和消防水源得到完善,占用或堵塞消防通道情况大量减少。智慧小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372个老旧小区安装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系统,多数小区设置了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闸、门卫室等安防设施设备。

(四)管理创新初见成效。

一是强化群众主体。xx区把维修基金归集、物业管理费预收、居民自治组织设立等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前置性条件,将“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为长效管理“后半篇”文章做好铺垫。xx经验被人民日报、xx日报、xx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二是探索党建引领。青神县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以邻里中心建设为核心,增设社区服务点、物业用房、公共卫生间等便民设施,引领社区精细化管理走出一条多元化治理新路径。三是创新物业管理。xx区按照

“集散为整、组团连片”思路,采取“连片打包”方式,将地域邻近、情况类似的小区连片打包给物业公司管理,解决老旧小区因住户少、体量小,物业服务企业不愿入驻的问题,实现了老旧小区从“社区托管”向“企业接管”,小区治理从“单一自治”向“多元治理”转变。东坡区创新老旧小区造血机能,部分小区将停车场对外开放,既盘活了小区公共资源,又增加了小区公共收入,缓解了小区物业管理资金难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协调配合还要加强。

一是项目申报协作不够。老旧小区改造涉及住建、发改、财政、民政、文化等10多个部门,在项目申报上,部门之间没有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形成联动合力,建立相应的项目库。二是项目组织统筹不足。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大多是单个小区改造,对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缺乏统一规划、联动改造,在项目包装和资金争取上,缺乏前瞻性、全局性思考。部分区县设计、施工单位分离,不少设计单位为外地企业,项目实施中,施工、设计单位相互协调困难,影响项目进度。三是项目实施时序性不紧。电力、通信改造不能与整体改造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造成重复施工、重复开挖,群众意见大。由于成片开工,部分改造项目工期拖得过长,个别项目甚至超过1年,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四是资金统筹还有差距。过度依赖中省资金,地方配套和社会投入不足。2021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实际完成投资3.4亿元,中省补助资金到位2.74亿元,占比达80.59%;区县地方投入资金0.34亿元,占比10%;社会资本投入0.23亿元,占比6.76%;业主自筹资金0.09亿元,占比2.65%。资金整合不够,多数区县仅整合财政和发改项目资金,未充分整合党建、民政、教体、环保、文旅等其他专项资金。

(二)群众参与还需强化。

一是群众参与项目设计不够。部分项目设计方案不能准确反映群众改造需求,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群众阻工现象。个别区县在改造方案中策划绿地过多,增加后期管护成本,挤占群众停车需求。二是群众参与施工监管不足。部分项目实施中,存在群众监督缺位现象,有群众反映,部分项目存在不文明施工、工程质量瑕疵等问题,但群众意见反馈途径不畅。三是群众参与长效管理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对维修基金归集、违建拆除、后期物业管理等工作有抵触情绪。

(三)改造品质有待提升。

一是改造深度不平衡。少数改造品质较高的项目覆盖了基础类、完善类和提升类三大类,品质较低的仅实施了雨污分流和地面平整。2021年,全市户均改造费用投入最高的区县达到4万元,最低的仅为0.77万元。二是亮点打造不够突出。个别区县老旧小区改造未能与城市规划方向保持一致,集中连片打造不够,文旅元素植入不足,地方特色、区县亮点不够突出。三是群众实际困难亟待解决。多数区县未将屋面改造和外立面改造等纳入基础性改造范围,部分小区屋顶漏雨、外墙砖脱落隐患较突出,群众意见较大。

(四)长效机制亟待加强。

实施改造的老旧小区普遍没有聘请专业物业公司、没有归集维修资金、没有组建业主委员会,严重影响小区后续管理和维护。仁寿县已实施改造的168个小区,成立业委会的小区16个,占比10%,物业服务费收取率32%,均未归集维修基金和聘请专业物业公司。丹棱县已实施改造的122个小区,成立业委会的小区31个,占比25%,物业服务费收取率9%,均未归集维修基金和聘请专业物业公司。调研发现,多数已实施改造的老旧小区后续维护管理跟不上,部分小区安装了路灯和充电桩,由于无人负担电费,导致长期不能使用;部分小区绿地无人管护,已经看不出改造痕迹。

三、建议意见

(一)强化统筹协调。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建立健全政府统筹、辖区为主、街道主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落实责任和协同解决问题上完善工作规则、议事规程和考核机制,确保工作推进规范有序。及时总结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亮点和成熟经验,加强推广,提升全市整体改造水平。二是突出规划引领。依托城市总规和专项规划,将老旧小区改造放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统筹推进,做好城市风貌、综合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绿化空间、历史文化保护等整体设计。加强横向统筹和连片规划,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统一规划、改造、管理,使老旧小区改造由单个小区向连片街区纵深推进,从根本上解决改造深度不平衡的问题,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版”。三是实现推进协同。在项目方案设计和施工中,有机整合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专项改造方案,加强设计、施工单位工作协调,确保基础设施、地下管网、“四网合一”项目等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验收,确保改一个算一个,改一个成一个;合理安排开工时序,缩短单个小区施工时间。

(二)强化群众参与。

一是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老旧小区改造宣传,既要突出优秀项目和正面典型,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变“要我改”为“我要改”;更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让群众理解物业管理费、维修基金的现实需要,增强群众责任意识。二是突出主体作用。实施改造前,坚持把居民自治组织建立、违建拆除等作为纳入改造范围的先决条件,将维修基金归集情况较好、后期物业管理意见比较一致的小区优先纳入改造范围。方案设计时,提高意见征集对象的覆盖面,做深做实改造方案公示工作,尽量满足群众改造需求,“怎么改”要尊重群众意见。实施改造中,发挥自治组织和小区群众的监督作用,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提升工程质量水平。项目验收时,邀请自治组织和群众代表参加,“行不行”要听取群众意见。

(三)强化品质提升。

一是着力解决基础问题。优先实施小区供排水、供电、燃气、通信、停车场、智慧小区建设等基础工程项目,逐步化解屋顶漏水、外墙砖脱落等问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二是努力提升改造效果。根据小区实际,建设邻里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党员活动中心、体育健身等项目,鼓励植入文化元素。合理拓展改造施工单元,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连片改造,实现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物业管理共建共享。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升居住品质。三是全力保障质量安全。严格执行招投标、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加强巡查检查,落实五方责任,确保项目改造按图、现场施工文明、进场产品合格、工程质量优良。

(四)强化资金保障。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充分把握政策机遇,高水平高质量包装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做到应改尽改。进一步落实电力、通信等专营企业配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任务,加大要素投入。二是增加地方配套。市、区县政府通过市政项目配套支持等方式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民政、文体等专业部门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整合,加大资金投入。三是鼓励社会参与。出台激励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完善类、提升类改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管理和运营。积极推动居民出资参与小区提升性改造,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6:关于全市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平凉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平凉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马建国

(2005年7月29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5年工作要点安排,七月上、中旬,常委会抽组部分市人大代表组成视察组,在朱生福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全市社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视察。视察组先后深入庄浪、华亭、灵台和崆峒四县(区),采取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深入社区现场察看、座谈征求人大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意见等形式,共召集各类座谈会17场(次),现场视察社区12个(其中示范社区7个),有 18名市人大代表分别参加了所在县(区)的视察活动。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

根据视察所掌握的情况,我市社区建设工作虽然起步迟,但发展较快,社区建设工作在探索中稳步发展,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民主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与全市城市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目前,全市共调整成立社区居委会48个,其中崆峒区14个,泾川县3个,崇信县6个,灵台县2个,华亭县16个,庄浪县3个,静宁县4个。各社区都基本能够按照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开展工作,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肯定和社区居民的认同。

(一)领导重视,夯实社区建设的工作基础。参与视察活动的人大代表普遍感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全市社区建设稳步发展的关键。早在2001年,原地委、行署就下发了《关于推动全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撤地设市后,市委、市政府及时成立了平凉市城市社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社区建设步伐的意见》和《平凉市示范社区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要求。各县(区)也都先后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成立社区党支部48个,配备社区居委会干部236名,为各社区居委会落实了办公场所、活动设施、办公经费和人员报酬,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为社区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健全制度,规范社区工作运行机制。从视察的12个社区看,各县(区)街道在深入调查、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依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修订、完善了如《居委会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议事会制度》等管理制度,规范了社区工作的运行程序,明确了工作人员的职责,明确了社区居民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该参与的社会活动,使社区的各项工作都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提高了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

(三)典型引路,认真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今年以来,市政府将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列为政府为群众筹办的八大实事之一,提出了创建十个示范社区的奋斗目标,积极探索符合全市实际的社区建设新路子,以典型引路的方式为社区建设积累经验。根据视察的情况看,全市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各示范社区都能严格按照市政府的《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标准》开展工作。如庄浪县东街示范社区成立了社区家政服务队和卫生督查队,加强了同群众的联系,拉近了同居民的距离,体现了社区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华亭县东峡、前岭两个示范社区居委会的班子成员均由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充分体现了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质,社区硬件建设已基本达到标准要求,同时为居民提供了一些致富门路,将50%多的居民纳入低保体系,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

(四)拓宽领域,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视察中,我们看到,全市多数社区居委会的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逐步健全,能够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服务需求,初步形成了服务比较规范、功能比较齐全的环境保洁、社区教育、社区文体、社区娱乐、社区医疗、法律咨询、便民服务、就业服务、社会福利等服务体系。如崆峒区的社区服务工作,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方针,已建立服务网点166个,从业人员846人,其中下岗职工占52%。服务项目由原来的理发缝纫、百货副食、自行车停放发展到目前的家政服务、物业管理、装璜修理、法律咨询、信息交流、中介服务等。社区还承担了低保资金的发放工作,为崆峒区低保对象10167户、27528人按月发放保障金。年推荐1200多人次就业。同时,社区承担了社区教育、科普、文化、体育、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治安、法律援助等多项行政事务性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居委会在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职能作用。

二、全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视察中,代表们在充分肯定各县(区)社区建设工作成绩的同时,还中肯地指出了目前社区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对一些应该由各县(区)自身解决的问题,力争消化解决在基层,有的问题已经现场得到了落实和解决,有的问题相关的县(区)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和办法,正在积极落实和解决。庄浪县几大班子领导对这次视察活动高度重视,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参加视察座谈,对视察组提出的诸如该县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表示要专门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解决。对于东街、北城两个社区没有办公、活动场所和社区工作人员少的问题,陪同参加视察的县政府领导当即表示,争取在年底前解决办公场所问题,并给每个社区增加工作人员2人。华亭县委、人大、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都挤出时间参与了此次视察活动,对视察中提出的硬件建设不符合上级要求以及人员少、待遇低等问题,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于七月下旬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门研究解决社区建设问题。特别是对于人员少和待遇低的问题,县上领导当场表示,将给每个社区增加工作人员1名,并将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工资由现在的300元增加到500元,并视其工作绩效逐年增加。需要市政府及市属有关部门研究解决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跟不上发展需要。目前我市各县(区)的社区建设尚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各方面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些县没有把社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来统筹考虑,社区阵地建设也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些辖区单位共驻共建意识不强,不积极支持配合社区工作,有的嫌社区居委会级别低,存在“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

二是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尽管《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央有关文件对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性质和相关职能、作用规定的很明确,但在实践中,一些基层组织和有关单位至今还不完全了解社区居委会的自治组织性质,对社区工作的定位不准,把社区居委会当作行政体制的附着物,随意组织检查评比,下达工作任务,使社区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影响了社区功能的发挥和正常工作的开展。全市有五个县的社区居委会至今仍依托乡镇政府管理,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社区建设没有相应的投入来源,因而硬件建设欠帐较大,工作基础薄弱。全市48个社区,仅有14 个社区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 34 个是租用的办公场所。绝大部分社区包括市上确定的示范社区多的只是有两间办公室和一间警务室,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条件,制约和影响着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创建”活动发展不平衡。市上部署开展的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由于各县(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基础条件的不同,在软硬件建设、工作开展上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个别指标的制定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达标验收。如:各县(区)普遍反映,《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标准》中要求,“新建小区绿化面积达到30%以上,旧区改造小区绿化面积达到25%”,这一条根本就无法实现。

五是工作经费没有保障。目前,全市仍有一些县(区)没有按照规定将社区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既是个别列入了财政预算的县,主要还是人头经费,拨的办公经费很少。许多部门和单位只强调工作进社区,而不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给社区相应的工作经费。因此,尽管社区的事务日益增多,工作量逐步加大,但绝大部分社区办公经费基本没有保障。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工资也只有300―500元,而且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对今后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视察座谈中,还对今后全市的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构建新的社区管理体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城市工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新途径,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城市工作中的新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核心内容,以社区为基点的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综合发展,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因此,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都要充分认识推进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关于社区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各县(区)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社区建设工作,集中研究解决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明确职责、理顺关系,逐步建立新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要认真贯彻实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甘肃省实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严格依法办事,真正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作用。同时,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和“政社分开”的原则,使社区居委会真正做到“落实自主权,履行协管权、行使监督权”。市政府及民政等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正确处理好城市基层政权机关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解决好简政放权等问题,要逐步把行政事务与社区事务区别开来,属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职能,应由政府各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独立去完成。有些工作虽不属于社区任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真正属于社区事务性工作,应放手由社区居委会去做。以逐步在全市建立起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三)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继续抓好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市政府及民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全市创建示范社区的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及时表彰和推广典型经验,进一步激活创建示范这一载体,努力做好繁荣社区文化、创建平安社区、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为全市社区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创出路子。建议民政部门组织示范社区负责人首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考察、交流、学习,促使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再上新的台阶。

(四)拓宽领域、强化服务,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社区服务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市政府及民政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积极引导社区居委会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强化社区服务职能,积极开展社区卫生保健、社区文化娱乐、社区环境美化、社区治安综治等各项服务工作,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重点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护民、爱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

(五)制定规划,加大投入,进一步优化社区工作环境。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全市社区建设投入不足,硬件建设欠帐较多的问题,建议市政府及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将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市、县两级政府在积极争取省上投资的同时,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社区建设经费,重点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人员报酬和办公经费等方面的困难,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预算投入。参照《社区示范单位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从基础工作做起,使社区居委会起码达到“五有标准”,即:有办公场地、有活动场所和设备、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办公经费、有社区服务工作站。同时,要保持社区工作班子和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并注重在下岗职工中选拔优秀人员充实社区队伍,从而为社区居委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上一篇:测量学生实习报告下一篇:和姐妹在一起开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