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2024-05-08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精选8篇)

篇1: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质量分析 第十五小学 汪梅仙

根据上学期期末成绩情况来看,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经过一假期的分析与反思,我总结出了一下存在问题,正视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做到积极改正!

一、原因分析:

1、课堂教学效率不容乐观

回想一学期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上课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好好研读教材,对教材的体系和具体的知识点没有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前没有很好地酝酿和策划教学方法、步骤及知识的拓展。特别是对新课标的要求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和运用,只是停留在表象和形式上,缺乏教法的研究。因此造成了讲课随意性强或出现知识性错误,上课重点突不出,难点突不破,上课平均施力。有的课堂指导、训练不到位就把任务推到课外用作业来弥补。还有布置的作业没有针对性,没有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而且学生的课堂作业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反馈。教师课堂常规把握能力欠缺,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种种情况导致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势必导致课内损失课外补,而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补,从而导致大量的后进生产生。

2、辅导后进生方法单一

我个人对后进生的辅导目前只是停留在完成当天的作业,订正当天的作业错误,缺乏对后进生针对性的知识辅导。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后进生的补差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认为是老是逼我学习,没有认识到应该是自己的积极进取。而农村家长由于自身原因也无力做好学生的课外学习辅导,导致较大数量的后进生的产生与学业水平的进一步的下滑。种种原因导致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成效不明显。

3、应对新课程能力欠缺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有所转变,不断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特点。不可否认,我由于种种原因一时还没有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老一套,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题性,教师满堂灌现象有所发生,学生始终没有亲身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形成的过程。

二、正视问题,及时整改:

1、狠抓业务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多听老教师的课。

本学期我要积极挤进课堂听各位老教师的家常课,了解他们平时的备课、向他们请教如何研读教材、把握难点、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落实新课标理念等情况。(2)多请老教师听听我的课。

针对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我希望请求老教师帮忙多听听我的课,并对我自己的教学水平的不足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落实整改目标,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积极研读教材,明白教材编排意图,前因后果。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2、落实举措,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1)实行德育辅导。

为后进生进行德育辅导,试图从思想上对学生精心教育,树立进步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地针对性的辅导,以证辅导的 实效性。

(2)加强对后进生每单元学习情况的跟踪辅导。

对单元考成绩后对学困生进行跟踪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3)加强家校联系,达成共识。

根据所发现的后进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家庭教育不力的原因,我要积极用好现有的聊天工具,及时、经常性的与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争取家长的配合,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协调一致的帮教网络。

3、重视学习评价。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要关注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4、加强新课标的落实,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严重扼杀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老师不能再做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要更多的做一个交流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朋友、伙伴。这个“朋友”应是一个善于倾听、有欣赏眼光的朋友。因此,在本学期我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用爱心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通;教师要由做“师长”、“家长”变为做学生的朋友,由过去的“包办”变成为“帮办”。让同学们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篇2: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和应用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数学学困生的成绩越来越低。作为学校生命线的教学质量一向为全体教师所重视,数学成绩的下降更是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针对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作了深入地分析、反思并针对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一、原因分析:

1、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容乐观

在学校开展的听课活动中,从几位数学老师的常态课中,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的上课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好好研读教材,对教材的体系和具体的知识点没有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前没有很好地酝酿和策划教学方法、步骤及知识的拓展。特别是对新课标的要求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和运用,只是停留在表象和形式上,缺乏教法的研究。因此造成了讲课随意性强或出现知识性错误,上课重点突不出,难点突不破,上课平均施力。有的课堂指导、训练不到位就把任务推到课外用作业来弥补。还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针对性,没有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而且学生的课堂作业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反馈。教师课堂常规把握能力欠缺,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种种情况导致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势必导致课内损失课外补,而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补,从而导致大量的后进生产生。

2、辅导后进生方法单一

教师对后进生的辅导目前只是停留在完成当天的作业,订正当天的作业错误,缺乏对后进生针对性的知识辅导。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教师做得不够到位,后进生的补差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认为是老是逼我学习,没有认识到应该是自己的积极进取。而农村家长由于自身原因也无力做好学生的课外学习辅导,导致较大数量的后进生的产生与学业水平的进一步的下滑。种种原因导致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成效不明显。

3、教师应对新课程能力欠缺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有所转变,不断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特点。不可否认,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一时还没有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老一套,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题性,教师满堂灌现象有所发生,学生始终没有亲身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形成的过程。

二、正视问题,及时整改:

1、狠抓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问题,学校将采取下列措施,切实提高每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1)开展推门听课活动。

校长与教导主任随时随地进入课堂听教师的家常课,了解平时的备课、教材的研读、难点的把握、课堂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落实等情况。

(2)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活动。

针对教师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结合推门听课活动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的不足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落实整改目标,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比如有的教师对教材研读不够,没有充分理解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前因后果;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调,课堂结构松散,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注意力与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说得太多,学生亲身体验、经历的太少等等情况。听课老师将及时反馈,提出课堂教学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及时写出改进计划,并不断去教学实践,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反馈,检查整改效果。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3)加强校本教研的过程管理,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针对教师应对新课程能力欠缺,校本教研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现已开展《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的课题研究,我们将以课题为载体引领校本教研工作。主要有:①、开展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活动。②、落实教研活动过程化管理,人人参与。③、加强备课,要求教师课前对教材认真分析研读,把握重点难点,使教师上课少走弯路。通过课题引领,促进教师自主学习,经常性学习,并努力倡导以良好“教风”带良好“学风”的形成。

(4)落实课堂常规,加强检查力度。

教导处加强了平时的课堂常规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业批改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严肃批评,勒令改正。以保证课堂教学前的充分准备。

2、落实举措,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1)实行德育辅导。

为后进生进行德育辅导,试图从思想上对学生精心教育,树立进步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地针对性的辅导,以证辅导的实效性。

(2)加强对后进生每单元学习情况的跟踪辅导。

学校要求各科任教师对单元考成绩后10%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加强家校联系,达成共识。

根据所发现的后进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家庭教育不力的原因,学校将加强家校沟通,确保家访率,提高家访的质量,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积极用好现有的短信平台,及时、经常性的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最大限度争取家长的配合,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协调一致的帮教网络。

3、重视学习评价。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要关注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4、改革教师教学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学校新修定了《教师教学考核办法》、《教师教学奖励办法》,届时学校将改革以往单一以平均分作为教师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把平均分、合格率、进步率、后进生的转化率统合考虑,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严重扼杀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一个交流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朋友、伙伴。这个“朋友”应是一个善于倾听、有欣赏眼光的朋友。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用爱心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通;教师要由做“师长”、“家长”变为做学生的朋友,由过去的“包办”变成为“帮办”。让同学们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3:烹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烹饪技能教学现存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

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应运型人才的目标。职业教育需要一支既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 又有相应实践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 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烹饪专业学科的教学实质为烹饪技能的培养。从事技能教学的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主导作用。从调研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技能课的情况看, 有最初的请技师进讲堂, 到文化课教师拜师学艺, 承担烹饪基础课、技能课的教学, 已经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但就目前的状况看, 技能课的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烹饪专业技能课教师不是文化水平偏低, 就是烹饪技能较差, 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得到一技之长。对于烹饪这样一门涉及食品化学、生物学、营养学、卫生学、民俗学及美术学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专业, 他们难以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专业基础课教师虽然精通某一专业理论, 但对烹饪技能课教学却缺乏深入了解。这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具有普遍性, 已成为制约烹饪技能教学的一大瓶颈。因此, 改变教师队伍结构, 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2. 教学模式有待改革。

有些学校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烹饪基础课教学者只管照本宣科, 烹饪技能课技师只管热、冷案简单演示操作与辅导, 不识教材。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严重脱节。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和实训技师们, 对博大精深的古老烹饪学 (技能) 也是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 对先进的教学理念存有抵触情绪, 不愿摒弃已经习惯的东西, 不愿走产学相结合之路, 其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体现教学需求, 教学模式没能考虑当前的技能层次, 教学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只有优化教学模式, 狠抓学生实践力的培养, 才能实现教学目的, 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 烹饪示范教学不规范。

示范教学作为技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技术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一是课前准备不充分, 个别技师无教案或教案不规范, 又无系统的教辅资料, 甚至连原材料准备也不充分, 食材选择不到位;二是示范菜无谱可依, 原材料的用量可多可少, 烹调程序不规范, 成菜特色不标准;三是演示与讲解相脱离, 有些教师只顾演示, 忽略了相关知识的讲解, 虽然对原料的构成、制作方法、成菜特色和操作要领进行介绍, 但不能很好地用专业理论知识来解释烹饪现象;四是教学方法呆板, 缺乏教学的互动, 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烹饪技能教学改进对策

1.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机制。

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烹饪专业学校持续生存发展的关键。结合本人工作的经验, 提出如下方法:每年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定期培训;聘请名师来校执教, 既教学生, 又培训老师;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要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建立校企联动办学机制, 鼓励青年教师到知名餐饮企业里挂职锻炼;定期派专业带头人或教师代表外出考察、学习, 借鉴外地经验, 拓宽视野;与国内外同行结为友校互派教师交流任教, 共享教科研究成果。通过学习使专业课人员既有教师资格证, 又有证明其专业实践能力、技能水平的相关职业资格、专业能力或专业技术职务等证书。

2. 改革旧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 带有较浓的普通高中痕迹。一般按照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模式设置课程, 追求知识的多而全, 忽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校缺少技能训练的时间和条件, 毕业生到生产、服务一线, 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 技能训练只能在工作岗位上从新开始。这样的职业教育应该说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改革旧的烹饪教学模式, 就是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宗旨, 走产学结合之路;改革教学方式, 就是要“教、学、做”一体, 要加强校企联合办学, 推行“订单式”培养, 实行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岗实习的新模式, 将成为烹饪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构建烹饪技能教学体系。首先在课时分配上, 向技能课倾斜, 烹饪专业基础课、技能课占总课时三分之二, 实训课每周安排不少于16课时, 通过菜品的制作使学生掌握各项基础操作技能;其次依据技术原理, 对所确定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科学分类编排,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第三对学生的烹饪能力的培养按照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烹饪技能教学体系表

3. 加强示范教学, 规范工作流程。

第一, 要制定技能传授标准, 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无论演示菜品的制作, 还是原料的准备, 都应按实训教材的相应标准执行。第二, 讲解要体现流程, 演示、讲解、讨论、答疑、品评相结合。

4. 完善教学条件, 强化烹饪技能训练。

首先要建立烹饪示范教室, 如:基本功训练室、雕刻拼盘实训室、热菜制作实训室、凉菜制作实训室、面点制作实训和菜品展销室等, 既要设施齐全, 又要功能合理, 以满足学生的训练要求。第二要激发学生学艺的热情,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通过烹饪技能大赛, 获得技能证书等手段激励学生。第三, 探索有利于学生实训的新途径。例如:在“刀工”训练时, 让学生们将土豆切成片、切成丝、切成粒, 最后训练排剁法, 直至变成泥。材料用完后让学生拿旧报纸练习, 通过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刀法, 直至练到手中有功。选用原材料时, 要因地因季选材, 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如:食品雕刻基本功的训练, 最好选择在秋、冬季;第四,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 探索“产学研”之路。让学生到用人单位中顶岗, 定期召开行业座谈会, 加强技艺研讨。第五, 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校内外的实训, 要配齐相关辅导教师, 跟踪辅导实习生, 要强调尊重师傅的劳动, 讲究卫生, 注意安全, 要对实训生的实习进行强化管理, 以达到实训实习之目的。

篇4: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关键字:中专体育 现状 改进措施 评价 创新

随着中专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中更加关注如何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也更加的趋于合理化和多样化,体育课程的管理体系也逐步的规范和完善。在教学方法上更加关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这些成就取得的同时,作为中专老师我们也必须面对教学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改进,以期可以更好的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

1、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

1.1教学观念落后

西方国家的体育教学早已经开始倡导“健康体育”、“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这些观念了。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仍然主要是以“竞技体育”的教学观念,这种教学观念已经在老师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了,并且直接体现在教学方面。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则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出发,更加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身心健康。而在竞技体育之下,则是如何能够培养运动人才,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也主要是侧重运动技能的培养,将学生的体育学生放在了评价学生是否学好了体育的重要位置。

1.2体育教学缺乏创新

通过对本校及周边兄弟学校的调查分析,发现在中专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还有着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中突出表现在教学的目标过于单一,教学方法简单,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且学生学习的氛围不够浓厚。同时笔者还发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旧是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往往缺乏创新能力。

1.3评价机制不完善

中专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自信心有着十分大的关系。分析目前我国体育成绩的评价标准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因为地区以及身体状况的差异往往在体育考试中屡屡受挫,这使得这些学生很快丧失了学习体育的信心和兴趣。很多中专学生在现行评价标准之下,基于体育成绩的压力,很多都被动的参与体育课程。有些学生在考试的成绩合格之后,往往就不再进行体育锻炼,这忽视了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不利于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2、中专体育教学的措施分析

2.1加强体育老师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创新同样可以给予其智慧之光。但在中专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不断了解科技发展的老师,才能具备比较强的创新能力,也才能够培养学生进行用于探索。因此老师的创新意识,往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首先应该明确树立自己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的参加继续教育,接受新的观念,同时鼓励老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学术研究。在教学中学校要给予老师进行创新教学的空间,鼓励老师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观点,敢于采取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进行体育教学,从而更好的开展创新课堂,培养中专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

现阶段的中专体育教学往往都是集体进行,强调过程的纪律性和统一性。一般在教学中往往是采取分组轮换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却没有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进行教学,不利于中专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积极性的创造和发挥。中专生往往处在青春期,都有着很明显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因此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身高、以及性别等情况来进行分组教学,同时也可以采取让学生来自由组合的方式来进行分组教学。同样,老师也可以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设计出难度阶梯式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练习,这样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爱好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

2.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般传统的体育课程分为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这种重复单一的课堂过程,往往会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感觉厌倦。中专生正处在青春期,比较活泼好动。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计划,比如在教授篮球技能时,切忌不断重复一板一眼的动作示范,可以通过比赛投篮、上篮、传球等方式,增强同学之间的竞争性。让学生可以在真正的感受体育课程所带来的愉悦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健康体魄的目的。

3、小结

中专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重要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评价方式,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体育课的课堂内容,从而有效的改善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看法,最终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学校要完善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制度,注重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的办法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来。

从客观上讲,和以前相比,我国的中专体育教育的确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从长远看,我国的体育教育不论在教学理念或教学方式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在实践中善于观察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进步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高燕华,林昭绒,冯娟.高校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現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6(06)

[2]魏金城.全面培养重点发展 锻炼意志提升素养——体育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24)

[3]陈 成.由“老人要捧,小孩要哄”想到的——谈中学体育课堂中的激励教育[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24)

[4]蒋宜芳.基于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24)

篇5: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建造合同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案

《建造合同》准则是建筑施工企业确认收入与费用的基本依据。在建筑业相关企业中,只有从事建筑施工的企业才适用《建造合同》准则,变更、索赔、奖励导致建造合同收入、预计总成本处于动态变动之中,完工进度的计算、分包工程的核算、营业税金的处理等问题都是施工企业在执行《建造合同》准则中需要解决的常见问题,本文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结合工作实例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我国的《建造合同》准则最早颁布于1998年6月25日,2006年2月16日,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财政部对原《建造合同》准则进行了修订。新的《建造合同》准则对建造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同时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要求。总的来看,《建造合同》准则执行以来,在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改过去可以主观判断人为操作的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为较为客观和可准确归集计量的按实际实现成本占预计总成本比例来作为完工百分比,从而计量确认收入。这是准则给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是一种进步。同时对企业预计总成本的编制水平要求提高,动态监控能力要求增强。

为了保证建造合同准则的运用更准确,更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原则,需要我们解读清楚准则。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详解一下准则内涵:

一、《建造合同》准则的实行范围

《建造合同》准则是为了规范建造承包商建造合同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而制定的。其中,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建造承包商,是指根据合同为客户建造工程(或大型资产)的企业,所建造的资产主要包括房屋、道路、桥梁、水坝工厂等建筑物,以及船舶、飞机、大型机械设备等。建造承包商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其特殊性,即这类企业所建造或生产的产品通常体积大、生产周期比较长、资金占用比较多。很多施工企业除了主营建筑安装业务以外,还从事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咨询、技术服务、成套设备销售等相关业务。而这些业务与建筑施工有关,但并不具有建造合同的特征,不属于建造合同实施的内容。因此,此类业务

三个一工程论文

应按照《收入》准则中相关收入的原则来确认与计量,而不是按照《建造合同》准则来确认收入与费用。

举例来说,公司承接了一个厂房建设的EPC合同,合同范围包括设计、采购、施工。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合同收入及成本进行拆分,区别出设计收入、采购销售收入、施工部分按建造合同准则确认工程收入,不同的收入部分按不同的准则来归集成本确认收入,不能一概而论。

二、建造合同总收入与合同预计总成本的变更

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合同总收入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合同收入;同时,按照合同预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费用后的金额,确认当期合同费用。建造合同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完工进度是建造合同收入与费用计量的三个基础数据。

建造合同总收入会因为合同变更、索赔、奖励而发生变动。同时,建造项目在工期内发生原材料价格上涨、施工方案变更、工程量变化或其它意外情况,也会导致合同预计总成本变更。因此,建造合同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总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在确认当期合同收入与费用时,应该及时复核并更新建造合同总收入和合同预计总成本。

实际工作中,由于工程变更、索赔得到业主确认的程序比较复杂,一些工程项目在未得到业主确认的情况下,将变更索赔收入计入建造合同总收入中,同时将变更后的成本计入合同预计总成本中;有些项目在和业主签订补充合同或更改合同时,才对建造合同总收入和合同预计总成本进行变更;某些项目因为业主没有及时验工计价而没有及时确认收入,而且相应的工程队施工发生的成本也没有确认,而在之后业主验工计价后才作为合同变更补记收入、成本、资产及负债。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

实际上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的规定,合同变更、索赔、奖励收入应该在满足相应的确认条件时,才能进行确认;而建造合同变更成本一旦发生,应该作为合同实际成本计入“工程施工—合同成本”中,与变更收入的确认、计价结算没有关系。在这一问题上,《建造合同》准则更加强调谨慎性。直白来说,未取得合同甲方签字确认的收入绝对不能变更增加建造合同总收入。但是确定要变更增加

三个一工程论文 的成本一定要对合同预计总成本进行修改变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账面利润的稳健性和可实现性。

三、完工进度计算方法的选择

大部分工程项目的开工日期与完工日期都分属不同的会计,属于跨的建造合同。《建造合同》准则规定,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应该按照完工百分比法将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分配计入施工期间的各个会计。《建造合同》准则中确定完工百分比的方法主要有:

1、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2、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3、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选择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来确定工程项目完工进度。

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百分比,属于根据工程项目投入比例测算完工进度的方法。这种方法较为简单、直观,而且由此计算确认的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与工程项目成本的发生密切相关,使得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和合同成本的发生实现了配比。按已完成的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确定完工百分比,属于根据工程项目产出比例测算完工进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工程内容一致,施工难度均衡且合同造价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简便易行且准确性较高,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内容、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相当的情况并不多见,合同实际成本的发生与工作量并不具有直线比例关系,由此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与合同实际成本发生情况没有实现配比。

因此,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该采用实际成本比例来计算确定建造合同的完工进度;只有在工程项目的合同成本与工作量成比例时,采用工作量比例法才较为妥当。

四、分包工程的确认与计量

对于大型建造工程,施工企业往往作为总承包方将其中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分包给另一个承包商(即分包单位)进行施工。然而,在《建造合同》准则中没有对分包工程的会计核算作出明确的规定。目前在施工企业会计实践中,对分包工程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是:将分包的工程收入纳入本公司的收入,将分包单位上报的工程量进度经过核验后的金额作为本公司的工程施工-分包成本。这种做法与《建筑法》、《合同法》中对总承包人相关责任和义务的规

三个一工程论文

定是吻合的。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相关计价确认为阶段性进行,往往滞后于外包工程的实际完工程度,已发生但未包括在分包计价金额中的实际成本不能及时纳入累计发生成本核算,导致完工百分比计算的滞后,从而影响当期收入、成本和毛利的准确性。或是为超前确认收入和利润,过多的确认分包成本,从而加大完工比例,也导致了收入、成本、毛利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能保证。因此,对分包单位已完工工程量的统计,并及时与分包方确认工程计价是保证每一财务期间对外分包计价收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的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总承包方企业在没有和业主进行验工计价的情况下,对分包单位已施工工程量也应该进行验工计价,以准确确认项目的收入与成本或者负债,避免导致相应的工程成本长期在预付账款挂账,甚至没有确认相应负债和成本。

五、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确认及其影响

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而建造合同准则规定收入确认的时间有三种:资产负债表日、合同完成时、能得到补偿的费用发生当期,且所确认的收入是指已完工部分预计可以收回的收入,并不一定都取得了收取款项的凭证。比如,业主长时间不对完工部分进行结算或支付款项经常与完工进度脱钩,建筑承包商无法及时取得收款凭证。可见,营业税条例及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时间、标准存在差异,《建造合同》准则的实施使得施工企业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营业税纳税义务出现暂时性差异。企业应当在每月申报缴纳营业税时,按当期收到的合同价款或办理的工程结算额计算营业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实际缴纳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由于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时间与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不同,如果仅以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确认营业税金及附加,会造成“营业收入”与“营业税金及附加”不配比;如果以建造合同收入来确认营业税金及附加,则当期“应交税费”的余额并不代表企业现实的纳税义务。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分别按照建造合同收入计算应当确认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两

三个一工程论文

者的差额予以递延,递延的营业税金及附加费用可以采用“其他应付款-递延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期末编制报表时,该科目若为借方余额,在“其他应收款”列示。同时,如果确认了这种差异,期末应该根据相应资产或负债项目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调整递延所得税费用。

六、相关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建造合同》准则实施后,应用的相关会计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等。其中,“工程施工”科目下还要设置“合同成本”、“合同毛利”、“间接费用”二级明细科目。由于都派生于建造合同,这些科目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

“工程结算”科目为“工程施工”科目的备抵科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结算”科目单独归集工程价款结算情况;“工程施工”科目归集工程项目自开工以来累计发生的合同成本及确认的合同毛利。在合同完工前,“工程结算”和“工程施工”两个科目余额合并,可以单独反映出该项工程实际占用的资金或占用发包商的资金情况。建造合同完工后,两个科目累计发生额应相等,并对冲结平。

篇6: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一年来,我们多次走进学校、亲临课堂、关注教师、了解学生、感受最真实的“原生态”课堂。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有几分的欣慰,但也有忧虑和思考,正是所谓的“喜忧参半”。为此,我把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提出来,与大家交流。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面

(一)课前准备不足。

1、没有对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研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把握不到位,对本节课学生所要获得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数学能力的了解不够准确,对知识的前后联系、本节课知识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没有很好地进行备课,所撰写的教案的使用价值不高。

建议: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的准备工作就是上好课的基础的基础。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认为,备课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对课程标准应有充分解读;对教材、教辅材料应有充分的解读;对教学对象应有充分的解读;对各种教学资源应有充分的积累与整合。有了这些,你的课堂教学将会成为科学的、灵活的、开放的、高效的。坚决杜绝以各种理由不备课去上课。

2、对教具、学具的使用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如:有些教师在上《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连直观教具都没有准备。象这样该使用教具的没有教具可用,该动手操作、进行探究活动的没有学具可用的现象非常普遍,以致教学过程中应该从直观——抽象、从简单——复杂的认知过程根本无法实现。

建议:用生活中的素材帮助我们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地挖掘身边的素材进行教学。我们现在的教学条件各不相同,如果有多媒体的支撑,我们能够用生动的动画、精美的图片带领学生轻松学习。但现在的大多数教室的设备,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年代,于是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帮助我们教学的素材尤为重要。比如:一位老师在上植树问题时,他伸出三个手指头,问大家:“这表示数字几?”“那大家说说这两个手指间有几个空”,学生说有两个。这时老师告诉大家:这里的手指间的“空”,在我们数学的植树问题里,是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间隔”。然后让几名学生上来扮演树,我们来看看有多少个“间隔”。这位老师没有用多媒体,就是借助老师自己的手进行启发,再让几名学生上来演示,就让学生一下明白了间隔的意义,整个过程显得轻松且有趣,教学效果也明显。再有,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时,身边的墨水盒、粉笔盒、字典、文具盒、等等都是很好的素材。我们身边不乏教具,只是缺乏发现的眼睛,当我们用发现的目光去看身边的事物时,就会看到教具,它也许是一支粉笔、也许时一个木块,也许是个玻璃杯,但它能让学生轻松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记得在逸夫小学听刘俊梅老师的一节课,她在讲圆柱的特征时,用了接力棒,在讲横切、竖切圆柱时,表面积增加了多少时,用刀切了胡萝卜。效果特别好。

(二).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被当前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几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安安静静。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布臵的问题和任务缺乏探究性,结果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从何说起。

2、热热闹闹。小组讨论时学生非常活跃,争先恐后,无边无际地讲述自己的看法,却都不理会别人的发言与合作学习的目标。

3、规规矩矩。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时,学生统一,规规矩矩地按教师布臵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按部就班,没有自己的设想,行动和创造。

4、优生表演,个别学生休闲。小组合作实践中,优生指挥操作,发表见解,汇报结果,而多数学生成了听众、观众、接受者,个别学生则趁机谈天说地或玩起东西来。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提高其有效性呢?

1、小组的建立:

合作学习小组的大小与构成可以随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然,最常用的就是4人小组。分组时要考虑的有:

1、成绩: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使各小组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

2、性别:两男两女。因为不同性别的混合小组合作学习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合作效果更为显著。

2、小组的分工:

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作文水平高、文笔优美者的同学充任“记录员”,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文字加工;胆子大些、语言组织能力强、表达条理清晰的同学当“汇报员”;动手操作能力强些的同学当“操作员”;严于律已的学生担任小组纪律监督员的职务,随时提醒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随意讲题外话或做其他与讨论无关行为的学生。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经常性地进行轮换,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小组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3.及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教师要做到:凡是学生通过探索能解决的问题,绝不代替;凡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合作;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讲解放在学生容易忽略或理解不深的地方。但是,并非是每节课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学习的内容有难易之处、重点与非重点之别,不能一律采用合作的方法。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需要合作学习。在新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质疑问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学生经过反复的思考、实践,自身也不能独立解决,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教学“年月日”时,在学习“四年一闰”的新授知识时,我创设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非常的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但多数学生紧皱眉头,抓耳挠腮,不能找到合理的原因,于是我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家都出谋划策,共同研讨,并且结合书上下面的备注来探讨。大家七嘴八舌,你指我看,你说我听,你讲我评,探索、研究的氛围异常浓厚。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力量,学生自行解决了四年一闰的问题,得出小强的生日是2月29日。研究结果出来以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同时为自己的努力成果感到无比骄傲,认知的印象尤其深刻。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教学效果特别明显。

当“众说纷纭”时需要合作学习。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说……”,“我还想说”,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限的时间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这个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生生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倾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给人民币分一分类,在集体汇报交流后,仍有部分学生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期待得到老师和同学赞许的目光。于是教师又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虽然是简短的几分钟,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发言的机会,在交流、倾诉的过程中,孩子们加深了对不同人民币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思想交锋、智慧碰撞时需要合作学习。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问题总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习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如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后,孩子们往往会持着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此时采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习了“克和千克”后,老师问:“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更重一些?”有的说棉花,有的说铁,于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争辩,“我认为铁重,棉花怎么也比不上铁重。”有个孩子说。“你说的不对,老师已经说了,棉花和铁都是1千克,所以它们一样重。”“我也赞成你的观点,不管是棉花还是铁,它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都是一样的。”另一个孩子也发表自己的想法。正是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思想驰骋在自由辩论的空间里,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多少精彩的、具有创造力的想法就是在孩子们思想交锋、智慧碰撞的争辩中脱颖而出,批判性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在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实验、操作时需要合作学习。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听过的,我们会忘记,看过的,我们会有痕迹,亲自做过的,我们会永远记忆。”在实际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个人是无法靠自己的智慧和行动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融合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课前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张印有直径、周长、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实验记录表和自备的各种硬币。上课后,教师讲完实验要求,就让小组合作动手测量,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发现:不同圆中,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样的合作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实验、操作时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他们学会了分工合作,懂得了活动操作的有序性,明白了只要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团结协作的思想意识逐渐得到了增强。4.必须保证合作学习时间

小学生年幼,进行操作、思考问题的时间一般要比成年人长,且合作之后还要组织语言进行汇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根据学习内容,充分预设学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所需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相互补充的机会。只有教师课前充分预设,留足合作学习的时间,合作学习才不会流于形式。否则,由于教师给学生的合作时间不够,学生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状态便被叫停,就会使学生的合作热情冷却,让小组合作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还会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合作学习成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扎实、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三)课堂检测不到位

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及时的检测,有效检测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法宝。课堂检测可以检测学生学的情况,课堂检测可以反馈教师教的情况。但有点课堂检测意义不大,有点课堂甚至没有检测。我认为,只有当进行了课堂检测之后,教师才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才能及时的调整方法,改变策略,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检测,我感觉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

练习题地设计要少而精,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第二,课堂检测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梯度。

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知识训练,还要进行拓展性地训练,跳一跳摘桃子,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灵活的检测。

题型要灵活多样,形式要丰富多彩。第四,当堂检测反馈纠正要及时。

检测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才是关键。因此最后必须让同学改错,整理错误的题,并记在记错本上,这样有助于巩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时间的话,可进行二次检测,加强学生对检测知识的认识,形成压力,产生动力,促使其上课认真听讲,正确地对待。

总之,我们要认真把握好课堂检测,可以有效的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地掌握情况,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期中期末考试方面

一年来,教研室组织了四次统一命题的检测调研,试卷立足课本,坚持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同时考察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题量适当,重点突出,题型丰富灵活,尊重学生们个体差异,注意了题的难易坡度和相应比例。增设了卷面分,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从各年级考试的情况反映,学生传统意义上的双基掌握较好,但对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考察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题目不适应,这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出教师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的转变。所以建议老师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教学要把知识教活,平时在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题目训练学生思维。

另外,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目、做题不规范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一至五年级卷面失分较多;学生检验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检验的习惯,甚至不会检查。

在平时的数学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细心计算、规范解答、工整书写的好习惯。并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一看审题是否正确;二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三是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四是答题书写是否完整。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师数学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并加强自身数学知识素养,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填补数学知识的不足。在一年一次的教师招聘考试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成绩不佳。我恳切地给大家提出要求:

通读一至六年级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前后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带低年级的教师知识水平不能只停留在低年级的层次,长期带高年级的教师要对低年级的教材熟悉。我们在上数学课时决不能就课论课,而要和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向前复习铺垫,引出新知,便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向后留有空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大数学观,让学生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避免出现误人子弟的尴尬局面。

篇7: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学质量和方法不容忽视。本文针对高中物理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的“物理难学”“听不懂”“不愿学物理”等各种问题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探讨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具体措施。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关键词】:教学反思

问题原因

改进策略

培养兴趣

关注基础生

由于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及学生基础等多种原因,高中物理的学习效果总体上不能令人满意,部分学生甚至对物理望而生畏。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原因如下几点: 一.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

(1)物理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缺乏创新实践能力。(2)很多学生对物理望而生畏,缺乏学习兴趣。(3)基础生学习物理吃力,跟不上教学步伐。二.问题原因分析:(1)部分教师仍然坚持陈旧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学方式过于古板;教学创新理念有待加强。(2)研讨过于面面俱到,导致使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生关注不足,导致他们认知不够,跟不上步伐,容易产生放弃心理。

三、改进策略和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追求的最高培养目标。但是,一些老师仍然采用旧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认真学习和研究创新教育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在物理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等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物理情景,提供探究素材,精心设计实验,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力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使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不仅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

2.转换学生学习方式,将物理学习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的研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说过。教育心里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学生一旦对物理学习发生兴趣,就会有着神奇的内驱动力的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上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转变学习方式,多进行动脑动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中,获得新知,掌握学习技能和方法。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学生好奇心强,习惯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体验、感知等实践机会,通过提供材料、提示思路方法等,搭建学生认知的平台,使其获得成就感、荣誉感。其次由于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严重,所讲授的知识规律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兴趣低下,失去探究的乐趣。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们走向生活,用他们的慧眼去发现隐含在身边的物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现行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物理问题,以此来沟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让他们在探究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物理。

篇8: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美声唱法,问题,措施

现在,美声唱法教学在专业音乐学校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美声唱法由其音色的优美性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这种独特的唱法最早开始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来在全世界风靡开来。美声唱法听着很美,但是唱起了却不是这么容易,在我们现在的美声教学当中仍然存在问题。

一、美声唱法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美声唱法的认识不准确,发音不清楚

不仅是一些初学者对美声唱法不了解,就算是一些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的学习者对美声教学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晰,对美声唱法和传统的唱法不能清晰的进行区别。这就给美声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实,分清美声唱法和传统唱法是很简单的,美声唱法主要是通过头腔、喉腔、胸腔三者产生共鸣,通过真声和假声共用,让歌唱者在发高音时不是通过直接发声,而是通过三者共鸣产生出较为委婉和柔和的声音,从而高音区。说白了,美声唱法和传统唱法的根本区别就在美声的发声区是混合声区。

在对气息进行控制时,一些初学者会对气息的控制过度,却对吐字不太在意,在用美声发音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的打开喉腔,所以,很多的歌唱者在用美声发声时不能很清晰的吐字。歌唱者如果在歌唱时吐字不清,歌唱者的歌唱效果就达不到,对歌唱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声练习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歌唱者在用美声演绎歌曲的过程中,不能把歌词咬清,对字体的发音不准,那么这首歌的中心思想就不会明确,观众们对歌曲也会产生厌烦感。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用美声方式唱歌时,歌唱者必须把喉腔全部打开,确保胸腔中的气体是通畅的。正所谓“七分气三分歌”,流畅的气息保证歌唱者在唱歌时不跑调,歌唱者对气息控制的好,歌曲的质量就越高,歌曲也就愈发的动听。

(二)美声教学设施不足,高水平的美声教师人才队伍有待完善

上文也已经讲过,美声唱法最早开始在意大利,到真正传入我国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可以说,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唱法的起步是比较晚的,美声唱法是在近几年的时候才开始广泛的流传。所以,很多的学校虽然开了美声唱法的教学课程,但是实际上,除了一本纸质的教材,其他的专业的美声教学设施并不完善。另外,美声的唱法是需要歌唱者的勤奋练习和从长时间的练习中对发生的感悟,再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感触才能把美声唱法酣畅淋漓的表达出来。加上对美声歌唱进行专门研究的人的数量本料就少,所以,能高水平的唱出美声的人才数量也不太多。不言而喻,对美声唱法的音乐人才的培养是相当不易的,高水平的美声唱法教学的教师队伍的组建更是困难的。所以,高水平的教师人才队伍和美声教学设施的完善是现阶段美声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对美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一)引导学生对基础的发声勤奋练习,掌握最基本的美声知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种成功是不经历辛勤的努力和勤劳的汗水就轻易的取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美声唱法的学习更是如此只有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枯燥的练习,才能在练习中对美声唱法有新的感悟。有一个小的寓言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个少年将军在家练习射箭,可以一箭射中一个铜钱,于是他非常得意,逢人就夸赞自己,有一天他碰见了一个卖酒的老人,老人在给人装酒的时候,把一个铜钱放在酒瓶上,把酒装满还可以保证,不把铜钱沾湿。少年就很崇拜老人,问老人如何办到的,老人说“无他,但手熟而”。从此少年再不自满,踏实练习箭法。和这个寓言故事当中的少年一样,学生在掌握了美声的乐理概念之后,有稍微的能发出声时,仅仅只是一开端,还没有真正的掌握美声发音。要真正的掌握,就要在发声方式、吐字、发音等方面勤加练习,在发高音时,让头腔、胸腔产生共鸣。只有在美声老师的认真指导下,平时勤奋的练习中,才能达到寓言中老人的高度“无他,但手熟而”。

(二)引进高水平的美声教师人才,完善美声教学设施

说起我国音乐水平比较高的大学,大概也就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但是,这些高等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以民族唱法著名,专业的美声唱法的人才真的是鲜有人知。再有,“师者,所谓传到授业解惑者”如果没有高水平的老师,让学生自学成才然后在达到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这个概率太低了,这也是对美声唱法的不尊重。所以,引进高水平的美声教师人才亟待解决。课堂教学的方法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口口相传,不仅劳动量过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也会产生疲劳,所以用多媒体或者音频教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的美声教学课堂中都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我国一些地方的这些美声教学设施并没有安装,所以美声教学设施的安装也是势在必行的。

三、结语

要怎样才能唱出优美的美声?要怎样才能提高美声教学的质量?要怎样才能让美声学习者学有所成?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要使美声唱法更加的科学化、内容更加丰富化、效果更加优美化,就需要在高等的音乐学院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业的美声教师,同时增加和完善高等音乐学院的美声教室专业设施。在解决了学生美声的基本发音及基础的美声理论知识薄弱的问题之后,通过老师的辛勤努力及学生的刻苦练习,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出大批的优秀的美声歌唱者。

参考文献

[1]任忠凯.浅谈美声唱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1,24.

上一篇:传播学院11广告班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软件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