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2024-05-07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通用8篇)

篇1: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依据教学经验的积累、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反馈以及对兄弟院校教学模式的借鉴和寒暑假期间各种培训所获经验的总结。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它们分别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情况、“工作室制”教学方法介绍和“工作室制”教学应具备的条件。在这三个方面中,将“工作室制”教学方法介绍作为重点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并从工作室的概念、工作室的特点、工作室的功能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意义四个方面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情况

室内设计现有教学时依据能力进阶规律进行培养:第一阶段是培养技术基础能力,第二阶段是培养核心能力,第三阶段是培养综合能力。

针对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分为室内设计能力、室内绘图能力、室内施工能力。根据不同能力进行课程的设计,室内设计能力对应室内设计原理、住宅室内设计和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室内绘图能力对应手绘效果图技法、电脑效果图技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室内施工能力对应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和装饰预算与招投标课程。然后在教学中根据课程来进行相应的岗位训练。

以上教学方法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模块化教学,这种模块化教学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教”为主导,无法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总是存在衔接问题,更不能很好的与企业实践一线进行更好的结合,学生毕业与实践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能达到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倡导的“零距离”就业模式。

二、“工作室制”教学方法介绍

1、工作室的概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也就是说,室内设计工作室对外承接装饰工程,对内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训,整个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真正实现教学从理论向实践转化,在由实践回归并提高理论水平的目的。

2、工作室的特点

“工作室制”强调自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和自我教育过程,在开放的环境、开放氛围中师生共同工作,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工作室制”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动手能力、创造性教学思维和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形成高效、竞争的教学局面。从这一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根据工作室的特点,我们拟将学生课程大体进行如下安排:

大一:进行基础课的学习

大二:进入工作室学习,主要学习专业课,淡化了教室的概念,也淡化了课程的概念,以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主要以实际案例、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为主。

大三:进入企业进行定岗实习。

3、工作室的功能

(1)工作室的教学

工作室教学完全由工作室自行组织,如课程的开设时间、课程内容、考核方式方法、课题案例可直接从实际的课题研究中来,可聘请企业的专家、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

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将与正常的企业单位一样,将学生守则改为工作制度,有不同级别的管理,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表现出的爱好,以及学生所具备的不同的能力,对他们进行分类培养。

(2)工作室开放型的教学管理

开放型的教学是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教学通过与社会实践联系,使学生直接深入了解现实中的企业发展规模、生产工艺流程、经营理念以及市场营销、消费心理、购买力、区域文化、新观念、直至复杂的人际关系。

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与以往传统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例如:教学大纲的制定应留余一定的空间及可塑性,其中对目标、方向的要求可以制定得详细明了些,但对教学的内容、时数就应以宽松为好,还应按照不同的发展时期而制定相应的计划,及时调整内容和时数要求。

(3)工作室的企业化管理

工作室的教学以课题项目为核心,对学生的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产出(学习目标和学习业绩)进行管理;确立工作室发展方向和目标;确立工作室人员的管理制度细则和奖惩制度(学生操行和成绩方面)等。

参照设计公司的经营结构,对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专业分工:市场调研组-设计管理组-设计实施组-工程监督组-综合评价组。这五个小组的设计是对设计过程的细化,在实施中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且不定期的对小组成员进行更换职位,使小组成员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岗位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4、“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意义

构建“工作室”理念的设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本身就是对工学结合的实践。工作室制工学结合模式中强调“学以致用”,学一点,用一点,学了就用,用中再学。

构建“工作室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科研课题与企业等力量进行整合,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充电器”的作用。

三、“工作室制”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1、软环境:师资水平、教学管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回归课堂,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然后在由实践回归理论,起,使学生既提高了实践水平,又巩固的理论知识,画龙点睛。

2、硬环境:教学需求的设施,包括绘图电脑和多媒体及70-100平米的固定教室。绘图电脑和多媒体是我们在教学中常见的。70-100平的固定教室是模拟公司化管理,对教室进行分区,分为接待洽谈区、设计制图区、办公区等,以实现更好的教学。

3、外部环境:需要学院给予大力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了多个方面。比如在人、财、物方面。再比如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制和课时的安排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学院给予一定的空间,以便工作室制教学方法的灵活实施。

4、内部环境:我系教师团结一致,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是针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的一点说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以及未来的实施可能会存在诸多不足,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及时给予指正,使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从不足走向完善直至完美,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学院发展服务。

篇2: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1.基于任务引领的“室内设计工作室”制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室内设计工作室”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基本框架构建学习领域,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网络状分布的教学平台。以项目引导的个案教学为特征,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的特征。这种“工艺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具有现场教学与创业教学特点,是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2.室内设计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

通过项目化教学实践,使学生提高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为商业空间设计良好的艺术形式,使之体现出完好的使用功能、审美性、促销性、美化性功能。室内设计实践教学分几种方式进行:

1、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虚拟性室内设计;

2、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进行对口设计;

3、主动出击,教师、学生主动联系厂家寻找实际课题;

4、开发性的实际课题,对时间项目进行设计参与;

5、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的投标设计活动。通过参观室内设计企业、室内行业展示会以及商场产品室内调研等形式,开拓学生视野,了解市场动态,把握室内设计潮流。3.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积极促进互动式教学模式

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互动式室内设计教学方法。一方面,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渗透学科的前沿观念,不断调整设计内容,采用真题实作和主题设计等形式,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以显著提高。

通过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设计观念的语言表达,使师生在互动式教学中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

4、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1).现场教学

《室内设计》是和实际应用及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生的市场调研与实地考察,使之对室内设计有一个实际的感知,比如了解设计到施工的流程。参观的内容是相关的工厂和企业,以及一些设计公司,并组织学生参观各种设计展览。这一方法颇受学生欢迎,通过几年实施,效果良好。(2).实际项目引导

室内设计工作室得到项目后,分解给每位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如杭州阿古姆服饰有限公司武林店店面及室内设计、温岭雷迪森大酒店室内设计、杭州嘉禾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武林店室内设计、云溪蝶谷别墅室内设计等。同时在相关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方法、步骤。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室内设计的方法、步骤,为今后的工作或学习深造奠定了基础。

充分利用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优势进行现场实训教学,聘请企业人士、行业专家走上讲台,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专业信息;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共建,在课程后期组织专家对项目设计成果进行评价,使学生非常明了自己设计作品的优缺点,感悟室内设计的思想。

编写了《室内设计项目实训指导书》,明确了技能考核内容和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同时通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3).案例讨论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向学生全面、简明地介绍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课、学生参与共同完成。在教学中,既有教师介绍案例,也有学生评述案例,也有教师、学生共同点评价案例,形式多样,气氛活跃。通过具体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很受学生欢迎。(4).专家讲座

邀请室内设计相关行业专家与企业人士,艺术设计方面著名的学者为学生开设不定期的讲座,介绍当今艺术设计发展特别是室内设计的最新趋势与动向。讲座对开阔学生与专业教师的设计视野、加深对设计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设计理念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近几年来邀请的专家例举有:

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克里思坦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蒋跃教授

浙江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院孙晴义教授 浙江省恒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鸿福先生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访问学者何见平先生 澳大利亚西澳洲中央技术学院简·藤可帧教授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罗伯特教授 浙江中冠装饰公司董事长周建中

杭州典尚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耀光 杭州秀川广告公司总经理范培君 浙江广厦建筑设计院总经理董思阳

全国装饰行业优秀企业家、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住宅产业研究所所长、紫蝶国际家居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冠装饰企业董事长周建中先生在我院讲学

(5).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本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基本均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体的信息显示方式(如:ppt演示、VCD演示等)。由于本课程授课学时少,而课程内容较多,采用多媒体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益和效果的有效手段,为此编写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优秀案例作品,有助于加大课程信息量,并做到图文并茂,教学内容更具可视性、直观性,提高了示范教学的效果,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易于学生理解。

项目化教学中,利用现场收集的影像资料,课余时间广泛查阅有关资料,组织学生采用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建立了精品课程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课程网站,提供有关课件、发布教学信息,为学生自学、课外复习提供方便。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再扩充性和交互性。

本课程即将建成网络课程形式,可以加入多样和丰富的教学元素,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本课程信息扩充和交流。师生互动答疑、批改作业、查阅成绩等交流。

1.授课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图文并茂。教材使用不断更新,采用国内外的优秀精品教材。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治学态度严谨,课前教学准备充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编写课程教案及教学进度表。教学内容严格按照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专业素质的提高作为前提,充分讲理论知识与市场实践相结合。并积极探索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将改革的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3.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积极促进互动式教学模式

结合社会实践探索互动式室内设计教学方法。一方面,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渗透学科的前沿观念,不断调整设计内容,采用真题实作和主题设计等形式,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以显著提高。

4.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本课程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如:ppt演示、DVD演示等)。由于本课程授课学时少,而课程内容较多,采用多媒体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益和效果的有效手段,为此编写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优秀案例作品,有助于加大课程信息量,并做到图文并茂,教学内容更具可视性、直观性,提高了示范教学的效果,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易于学生理解。

项目化教学中,利用现场收集的影像资料,课余时间广泛查阅有关资料,组织学生采用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治学态度:严谨,负责,一丝不苟。

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齐全。课件制作美观、精致,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教学内容:充实,新颖,有底蕴。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

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灵活运用多媒体、演示、操作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实践教学:设计出的各类训练课题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对装饰艺术的感知力、实践力、制作能力与表现能力的综合能力,且效果显著。

教材选用: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组参考资料。

学生评价:为人热情,谦虚,治学严谨。课堂收获多,增长见识。对该课程长生浓厚兴趣。

课堂效果:课堂气氛活跃,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给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

篇3: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一、工作室制教学理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聚合式教学模式。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开创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先河,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理念至今都影响着世界设计教育。

二、工作室教学实施过程及实际应用

时刻视觉平面工作室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选拔具备品学兼优、吃苦耐劳、积极肯干、专业基础好,在工作中能够具有一定协调能力的学生骨干提前进入工作室实践,实践时间是安排在学生完成本学期课时外的其他时间,保证挑选上的骨干生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实践方式是由老带新。

2.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前四周,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为工作室工作流程介绍、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室管理制度、项目案例讲座、设备操作演示、以及在工作室的学习方式。

3.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中,完成岗前培训后的上岗工作,整个阶段要完成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真题真做的过程,学会相应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达到与企业岗位的“零接轨”。在这一段中主要采用项目驱动式开展教学完成实际项目。

4. 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职业岗位考核。考核内容为:项目总结报告 + 设备操作考核 + 日常工作表现。学生通过考核才能进入实习阶段,不通过的学生,需要暂留工作室,重修项目课程,重新体验工作过程,再进行工作能力的培养。

5.在第三学年学生顶岗实践,一部分是企业直接来校选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是自己应聘上岗,有少数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三、工作室制教学特点体现

1.依托工作室创建真实的职场环境。学院建设了用于实践教学的场所 (工作室),并购置了必要的设备器材,创建了一个真实的职场环境,通过完成实际项目任务,使学生在实训场地得到锻炼,熟悉一系列的广告工作环节,使学生最终胜任未来岗位。

2.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融为一体。从课堂教学转变为任务驱动教学,教学内容来自真实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穿插相关理论知识来完成项目。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比较集中。

3.“做中学,学中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具体化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让学生像在企业里一样,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后由教师针对性辅导,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单一学习变为团队协作,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在以往的教学中以个体学习为主,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团结合作的意识差,在工作室中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会在一起分析问题,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互讨论、比较,共同解决实际设计中遇到的难题。

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成果

1.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与行业岗位需求“零接轨”,在“依托工作室、任务驱动、能力递进、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下,有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实现学生与行业岗位需求“零接轨”。该教学模式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 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为学院节支、创收。每学期工作室为学院各个部门完成服务项目近200多项,为学院节省了经费开支。

3.完善、充实了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了教学改革,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有力依据。通过近三年的工作室教学,教学模式较为成熟,在这过程中专业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4.加强了学生管理,提高了学生适应职场环境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不积极主动,工作室的教学管理中通过树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约束自己、管理自己,达到实现自我管理的目的。

5.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高。学生在工作室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为学生自主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为学生自主创业增加了信心。

五、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的反思

1.需要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目前我专业绝大多数教师企业实践经验比较少,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时,需要加强师资力量。

2.工作室的规划和建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建立的影视工作室和平面工作室基础硬件还不够完善,还需要继续完善。

篇4:数字媒体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项目化 组织结构 效率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有着其他教育类型(比如说本科教育、职业培训等)不可替代的特质。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更应该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将设计服务社会、艺术重构生活的特质展现出来,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艺术创作是抽象思维与具象描绘的有机结合,是人类理性判断与感性体验的完美统一。据此,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不但要彰显艺术设计的特殊性、多样化、创造性等多重特质,而且更要体现高职艺术教育的服务社会的实践特性。我们认为,目前要达成高职艺术教育实践性与艺术性的合而为一的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就必须依托真实项目,开展项目工作室制,改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遵循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规律,率先在高职院校实施了理念先进的“项目工作室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导入真实项目,以激发艺术灵感和创意思维,营造教学相关的学习和实践氛围,让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课程专业实践相互结合与渗透。这样的“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进程,借鉴行业(企业)项目管理和项目工作流程而进行的课堂管理、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能有效地推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得到充分锻炼,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和谐共生。

工作室制教学的核心就是将艺术设计职业领域的“工作室”这一典型工作模式,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转换成学习领域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情境职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其本质是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做中学、做中教;其诉求目标是素质与能力协同推进。

教学内容项目化

项目含义:具有若干约束条件、清晰实现目标和具体检测标准的课程载体。

项目类别:自主研发项目、真题仿做项目、真题真做项目。

对应能力阶段:一年级以自主研发项目为主,二年级以真题仿做项目为主,三年级以真题真做项目为主(可代替顶岗实习)。

项目要求:具有典型性、适宜性、先进性、前瞻性。

教师教学紧紧围绕项目进行,一个项目若干个教师,实行每个课程多单元并行的授课方式。

教学情景职业化

角色定位:教师为项目负责人“老板”,学生为项目组成员“员工”,意义:职业化角色预演,为毕业后直接就业做好准备。

形式组合:组团式、中心式、散点式等。意义: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工作状态训练。

目标激励价值化:兴趣、利益、名位;多元化形式:竞赛、展览、发表、获奖、证书等。

过程管理:前提:责任标准、目标设定;形式:从团队首席到团队成员到项目小组长的责任管理;控制要点:教学文件、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与成果评价。

考核评价:目标:能力、知识、态度;方法:过程评价(形成性);结果评价(终结性)。

学习成果社会化

训练作业产品化、商品化。

一、数字媒体工作室教学模式架构

工作室教学根据学生自身水平以及今后发展目标等不同情况,我们规划了分阶段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图例的培养方案:

按不同学科统一安排一年级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面向所有学生,强调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基础培养。

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也就是第二、第三学期,此阶段需要重点掌握专业知识,进入工作室进行初级虚拟项目教学。在此阶段又可分成类,一类是学习型的学生,可按继续学习方向努力来培养;另一类是发散创新型学生,其教学方法以开放式项目的开发、研究为引导。

到了第四学期,学生以多元制工作室教学为主,进行以实际项目为驱动的工作室制教学。工作室项目分项目一、项目二、学生可根据自身爱好,进行有选择的项目学习,教师也要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数字媒体工作室教学的岗位职责

负责人的工作:

a、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任务书和教学进度表;

b、对一个项目包中的项目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包括能力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评价标准等);

c、监督工作室其他教师教学质量;

d、管项目、管科研、管资金、管学生就业。

四、数字媒体工作室制教学的探索形态

一个专业的全部学生被纳入各个“工作室制”教学团队;学生自主选择工作室,工作室根据学生考核成绩选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双向选择;从学生入学到学生就业,由相应的一个团队负责到底;形成团队之间的“森林效应”。

形成良性的:比较机制、竞争机制、效率机制

考核方式以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教学团队评价;行业、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反馈等。

五、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有别于其他专业,它突出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表达、表现与创意相结合,属于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人群。在素质要求方面,重点关注下几个方面:

“三创”人才素质的培养。“三创”是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属创新教育的三要素。一般来说,创新意识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前提,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思考过程,是获得创新成果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必然结果,是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能量保证。

创新能力是创新实力和创新能量的象征,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伴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多媒体行业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比如国内外的多媒体作品的比赛,几乎每月均有,组织机构层次各异,尽管行业认定标准不统一,但就机会本身来说,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多样,只要积极参与,都会有好的收获。我们工作室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赛事,并免费为学生提供制作工作室,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给学生提供极好的发展空间,也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结语

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的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它引入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实践条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还可以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趋一致,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学校也可形成系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培养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拥有精湛的设计技能的高职艺术设计教师。

篇5: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最近才被正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针对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方式及其保障的问题成为各类职业学院在实施教学中亟待突破的课题!而项目化教学在工科类院校的成功实施无疑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可以学习并利用的模式。但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又该如何对项目化教学加以运用则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艺术类教学在引用过程中问题接踵而来。那么有没有更加合理的方式呢?我们根据高职艺术类专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就摄影专业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进一步作了大胆的设想——引入自由工作室制度。

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该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是电脑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1)内涵。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采用师徒制模式,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交替进行、横向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2)管理模式。工作室为开放的教学空间,在院系领导下,工作室负责人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总体规划,对工作室成员实行二级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学习任务、项目开展、校企互动等。

(3)教学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详致、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通过工作室平台,师生关系已转换为师徒关系,师生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营造师生间良性互动关系。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创新能力。

(4)师资结构。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具备“双结构教师”素质。要能承接项目,担负工作室的各项任务,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工作室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5)教学评价。采用作品展示制,将学生完成的作品集中展示,可借此评价指导教师;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客户选择”的方式,侧重于让学生学会表达设计思路,分享设计成果,感受和体验项目工作室制的精髓。工作室建设 经过省内外广泛调研和充分酝酿,结合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需要,对申报工作室的研究团队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主要研究内容的现有水平和特色、建设目标与计划、经费预算等进行了充分论证,基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工作室的研究团队由1名负责人、5名专业教师和40名学生组成,8人一组。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围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进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为专业特色发展提供支撑;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培养双结构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培育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搭建平台。创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这是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创新与探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发展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大对工作室的扶植力度,给工作室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如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投影仪、音响、网络、办公桌椅等;确保人力、信息、资料和资金等资源通道畅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通过进修、培训等途径提高工作室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引导工作室加强合作,联合承接项目,提高综合实力。

一个开放的工作室教学环境会给学校整体艺术氛围提供良好的资源,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不仅是系部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需要。

工作室的建立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最大限度的沟通,同时也对每个工作室的教学内容可以提出量化考核及来自行业需求的考验。学分制在此时可以得到较大范围的体现!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依赖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学分只是记录考试成绩的另一种方式,并不体现来自教师和社会的评价!因为在通常的教学中课程是出现在诸如理论课、实践课等大的体系中。实际上与最终的教学结果很难产生直接的关系。但在工作室的教学和实践中,课程作为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是与实践及完成项目和来自社会的评价紧密相关的。由此,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考验,人才培养的序幕就此展开。

由于工作室的成立来自专业的发展情况和教师的专业倾向,加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室,所以项目化教学的推行可以紧扣行业和专业的发展情况。负责教师在项目中推行教学内容或在教学内容中不断引入新的项目,使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得到提高。学院教学的前瞻性和实验性也得到发挥。此时,项目成为一种虚实相间的、检验教学效果的利器。有效地扩大了项目化教学的范围。同时由于多个工作室的存在,竞争与互相学习自然产生,专业的发展此时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加上各种实践项目和虚拟项目的实施,专业在同等院校的发展情况也可以产生良性影响。对扩大专业影响力和专业内涵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教育必须与行业(企业)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用人才。与当前高职教改普遍的做法一致的地方是,本专业要建立校内外企业实训基地、专业实训基地,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与企业共建设计研发中心,通过向企业“接单”的方式,接受企业的设计研发项目和设计项目,学生与老师通力合作完成项目订单要求的设计任务,使得老师能够有效地根据市场的要求,全面控制教学、教改的过程,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用理论教学来引导实践教学,用实践效果来检验理论教学。

这种模式区别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把理论和实践分为两个环节,在实践环节学生到企业去学习,由于德国的企业成熟和规范,水准较高,这样的模式在德国是可行的。但是在国内,企业水准不一,大多数中小企业尚缺乏自主产品设计能力,学生到企业实践有很多实际问题。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学校办学的“产、学、研”一体,教学过程的“教、学、做”一体,使得教师在“双师”的基础上角色多样化,以适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工作室”是面对市场开放式的,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课堂得以延伸。不再只是教室、黑板加粉笔,而是延伸到了资料室、图书馆、电子网络乃至市场,从而扩大了教学活动的场景,缩小了学校与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在实施工作室项目教学时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组织素材与企业交流等直接参与的生产实践活动,使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对企业和市场,从而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磨炼,就业后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实现零距离上岗。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建立 “艺术设计工作室”,有“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四个项目方向,工作室从企业承接设计研发项目。选择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工作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设计项目。以进入工作室的学生为带头人,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其他学生,由此产生联动反映,把工作室模式延伸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其层级放大,形成分形结构。在工作室里,第一阶段对学生采取“真实的项目,虚拟的操作”;第二阶段对学生采取“真实的项目,真实的操作(有老师指导)”,第三阶段对学生采取“真实的项目,单独和组团操作”,实现了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分组,每小组模拟一家设计公司,学生作为设计公司的员工进行角色扮演,如项目经理、设计、制作等,老师扮演客户,首先从“任务中国”网站接稿,仔细阅读任务描述,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之后各小组分组设计,通过讲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制作完成电脑稿、成稿、提交作品,接受网上评论,并不断修改。通过优秀作品展示,让学生看到在小组内评选出的“室内设计师”的同学的作品,给学生以美的欣赏和智慧的碰撞,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篇6: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任二年级39班的《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本班基本情况

二年级共有23名学生,其中有男生10人,女生13人,其中傣族学生有13人,景颇族学生有2人。总体看,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高。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

首先,要花费精力去研究教材。一开始我认为低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应该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其次,寓教于乐。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再次,加强行为训练。小学主要是养成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从而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一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即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明白了是与非。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分辨能力低的特点,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学校中的好人好事,让他们学有榜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思想品德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虽然,通过这一学年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但是,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等方面有待于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篇7: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工作室制包含三个梯度、四个层级、六个子功能工作室,是一种架构更加合理、企业参与度更高、集延续性、独立性、交叉性和协同性于一体的创新型教学模式。重视生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拓展合作办学途径;与行业接轨,加快双师队伍建设;平衡教学规律和项目规律的冲突;强化子工作室的功能性和协同性是工作室制运行的保障。

一、引言

广告专业教学工作室衍生于传统的功能性专业实训室,介乎于常规课程教学与校企合作项目教学之间,比传统实训室更具职业针对性和新生态。它既服务于教学,又对接社会与行业需求,相对传统课堂更弹性,实践更具专业性和创新性。从根本上而言,工作室教育模式服务于实践教学活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作室制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学生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

广告学工作室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学校或学科负责人对工作室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由相应课程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将工作室作为实践教学场所。二是由双师型骨干教师牵头,结合个人承担的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教学。三是以学生社团为主成立的工作室,通常由专业技能熟练的高年级同学组成,以完成课程实践内容,参加学科竞赛为主。这三种工作室各有短板,以管理者为主导的工作室无法对实践教学的实施细节进行管理,以教师为主导的工作室存在实践教学效果辐射面小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室存在人员流动性大和专业水平有限的问题。因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探索一种企业参与度更高,功能架构更合理的实践教学工作室制是广告学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 广告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广告学属于应用型学科,广告行业具有技术更新快,广告项目时效性强等特点。这对广告学实践教学内容提出“准行业化”的要求,即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接轨、实践技能水平紧随行业发展、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评价行业化的要求。

受制于教师实操经验的匮乏与实践内容来源的单一,仅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环节缺乏梯度性和关联性、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梯度性、关联性

广告学属于应用型学科,广告学的大部分课程都有对应的实践教学部分,然而各课程的实践环节之间缺乏梯度性和关联性,缺少综合性实操项目将各个教学环节串联,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并没有掌握真正的“硬功夫”。

(二)实践教学内容缺乏行业性

广告学学科知识具有更新迅速的特点。近十年来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使国内广告市场格局发生很大变化,然而大部分高校的广告学专业存在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很多课程还停留在对多年前的作品分析层面,不能适应广告行业新的发展需求。

(三)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教与学缺少互动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三大主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动机被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机械化,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师生之间的教学反馈渠道没有打通,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实践教学资源及平台的短缺

实践教学效果受到实践教学设备、环境、实践教师水平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国内高校广告学的实践教学资源多依赖学校单方面的资金投入,缺少与社会及行业一线企业间的互动和联系,高校的社会服务意识较薄弱。在师资方面,很多实践教学一线的教师缺乏承接广告实操课题的技能与经验,校企合作停留在参观学习的层面,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广告学实践教学工作室制的构建思路

(一)广告学实践教学工作室制构建的基础

基于校企合作的广告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室制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工作室为载体,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由专业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主导,引入实操项目和行业前沿知识,将专业实践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它弥补了教师实操经验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实施方式。

构建实践教学工作室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工作室制构建的基础,工作室的建设需紧扣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仰恩大学广告学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围绕“品牌管理”这一培养海西经济区广告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泉州市源和1916文化创意产业园、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泉州领SHOW天地、广告传媒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提出“亲产业、重融合”、“基础实验与进阶实验结合、学校教育与业界训练接轨”的理念;在实践教学内容上构建了“以课程案例教学、课程实验教学为基础,以学科竞赛、课题科研训练、暑期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为提升,以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为整合”的多层次、全方位实践育人环节。

结合仰恩大学广告学实践教学内容特色,建立以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工作室制是凸显仰恩大学广告学“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解决实践教学内容匮乏、实践平台短缺,主动与产业对接,促进广告教育与海西发展深度融合的发展途径。

(二)“436”功能架构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梯度性、关联性

面对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广告活动内容的复杂性、广告实践教学内容的层级性,单一功能的工作室存在覆盖面、延续性、功能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应立足于仰恩大学广告学实践教学内容的层级化,结合广告公司业务流程,基于校企合作的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室制由涵盖四个层级、三个梯度、功能独立又协同运作的六个功能子工作室群组成。

根据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可以分为四个层级,覆盖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教学需求和个性需求。根据广告活动流程和广告学学科体系,建立六个功能子工作室:专业基础工作室、策划与创意工作室、媒介与推广工作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品牌管理工作室、以赛促学工作室,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梯度,对应教学内容的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提升实践、专业综合实践三个模块。其中专业基础工作室为初级工作室,对接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内容;策划与创意工作室、媒介与推广工作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工作室为中级工作室,对接广告学学科各项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内容;品牌管理工作室、以赛促学工作室为高级工作室,对接广告学科综合实训、专业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

六个功能子工作室的运作贯穿广告学专业本科实践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过程的延续性,工作室功能的独立性、交叉性与协同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实现应用技术型广告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项目驱动教学,凸显实践教学内容行业特色

紧扣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而开展的项目实操,为实践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使学生在工作上有良好的行业适应性。“463”的工作室群架构,以及学生个性需求、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实践项目须多样化、多级别、兼顾一般项目和综合项目,才能保证项目与实践环节的对接,实现以项目驱动教学。

仰恩大学广告学的实践教学内容按照项目来源类型可分为仿真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广告大赛项目,毕业设计项目。按照项目时间跨度和难易程度分为:(1)要求时效性的短训项目:如某品牌标志设计、某品牌包装设计等;结合暑期专业实践和实习单位开展的短训项目;综合项目:如围绕活动主题的策划案、某品牌年度(地区)营销策划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

仰恩大学广告学的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进行不同梯度的实践项目训练。低年级同学所在的初级实验室实践项目主要为仿真项目,短期项目;中高年级同学根据自身特长和专业实践要求主要选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广告大赛项目、短训项目;一些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有一定时间跨度的综合项目,由功能工作室及实践导师协同运作。近年来,仰恩学子在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学院奖、台湾时报金犊奖等赛事上均有所收获。广告学毕业设计项目小组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已累计达到100家,服务的行业涉及纺织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生活用纸、机械装备、旅游、文化产业等海西经济区重点行业,大多数项目小组的毕业设计成果获得了企业的认可或采纳。

(四)改革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空间,建立互动式平台

工作室模式运行的核心是将项目实操融于教学过程,运行过程中需要企业、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这种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革,突破单向的知识传递型教学,采用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广告实务紧密对接,提高“知识—能力”传化率;另一方面需要学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教师、学生之间打破传统信息沟通周期长和反馈形式单一的局限,利用新媒体搭建互动式教学信息交流平台。例如,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推出仰恩大学广告学实践教学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学校、企业、校外实践基地管委会三方都可在平台上发布供求信息,教师和学生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承接项目,发布广告设计作品,能随时与多方进行沟通和交流。

(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基地是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也是校企双方教学资源、项目资源的供需平台。积极引入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提高企业在广告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助于解决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

践行“亲产业,重融合”理念,仰恩大学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办学途径。依托泉州领SHOW天地、泉州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两大实践基地,设立校企合作联络点,派驻师生长期深入园区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前沿动态,探索多样化的合作办学途径。例如,安排学生参加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推行顶岗实习;邀请企业精英作为我校的客座教授进行课程共建,或作为实践导师指导学生课题实践;与园区内企业共同举办泉州市创意文化节、世界环保日、橱窗设计大赛等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四、实践教学工作室制的运行保障

实践教学工作室制的有效运营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的因素:(1)校企双方生产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工作室制能长期运行的保障;(2)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对积极参与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改革教师的激励措施是工作室制建立的前提;(3)另外项目运作规律与教学规律间的差异是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矛盾;(4)各个功能子工作室间的协同运作是工作室制效能发挥最大化的关键。

(一) 重视生产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拓展合作办学途径

实践教学工作室兼具教学与生产双重功能,校方教学目标和企业方经济目标的实现是工作室运营的保障。工作室制首先是为教学服务,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它设立的宗旨,然而要让企业积极地参与其运作过程,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应当重视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这需要双方拓展合作办学的途径和方式,例如,企业可在高校设立项目基金,签订合作协议,由双方共同提供设备资源和技术支持,约定利益分成,必要时需要地方政府的牵头和支持,对校企合作运营项目提供战略支持和政策优惠。

(二)与行业接轨,加快双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一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广告实践教学工作室运行的前提。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来自企业的支持和学校的激励。一方面,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与园区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引导教师深入广告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实操项目的指导和实践,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整合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从学校层面加大教师技能培训力度和覆盖面,对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聘和岗位晋升上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

(三)平衡教学规律和项目规律冲突,实现项目与课程对接

工作室承接的课题和项目来源于企业,具有时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很多项目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而教学大纲中的课程设置则具有固定性和规律性,专业技能的获得也需要阶段性的累积。如何平衡项目动态性、教学静态性和持续性,实现项目资源到教学资源的转化,是工作室制运行的难点。

教学规律和项目规律都存在相对的动态性和静态性。教学模式的静态性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静态预设,而动态性则可以理解成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的动态。项目的动态性指项目时效性和流动性,而实操项目运作过程中又可划分为若干相对静态的环节。这种动静态并存的特质使项目和教学的对接成为可能。可以将实操项目划分为若干静态环节,教学内容和过程分成若干可量化的部分,将二者对接,实现项目资源到教学资源的转换。

(四)强化子工作室的功能性和协同性

处理并行工作室、不同层级间工作室之间的关系,保障各个工作室协同运作的流畅性,是整个实践教学工作室体系效能最大化的关键。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广告业务流程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为依据,依托分级项目资源,兼顾子工作室的功能性和协同性。例如:专业基础工作室、策划与创意工作室、媒介与推广工作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在进行虚拟项目、短期项目实践时,应强调独立的功能性;在进行综合项目实践时应明确分工,强化各初、中级工作室与高级工作室之间的协同性,以高年级同学带动低年级同学,专业水平强的同学帮扶专业水平弱的同学,共同完成难度较大的综合项目。

五、结论

篇8: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计算机数字媒体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 实用性很强, 且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 艺术为辅,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媒体专业以培养学生较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为基础, 从而使学生既具有计算机数字媒体专业设计和制作能力, 又要具有艺术创意能力, 面向社会生产第一线,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 它比传统的教学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更实际的教学作用, 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本, 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和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2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培养目标

2.1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概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 由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 以课程知识为基础, 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 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的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 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2.2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从培养再造技能为主转变为培养创造技能为主, 从培养动作技能为主转变为培养智慧技能为主, 从培养简单、重复的技能为主转向为培养复杂的、弹性的技能为主。让学生“会做”, 能正确地完成相关职业中的任务。

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具体的目标是:

a.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 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b.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则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c.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 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d.增强课程的灵活性, 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 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e.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特征, 其成功的关键是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映。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

3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施与分析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和要求, 我院在数字媒体专业进行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学生在完成2年的基本专业知识学习后, 进入工作室完成第三学年全部课程的学习。工作室的具体任务是依托计算机多媒体教研室专业教师的技术实力,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带动整体教师与学生水平的提高;主要的工作是承接一定的工程项目及网站项目, 或者接受单位/部门的外包业务, 由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项目。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依据企业相应的岗位的工作业务流程和管理规定来规范学生的工作实践, 达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岗位意识的要求。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为他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1 教学过程开放式

工作室是面对市场开放式的, 由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 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变为面向符合现代实用技术的市场发展需要的开放式教学, 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课堂不再只是教室、黑板加粉笔而是延伸到了资料室、图书馆、电子网络乃至市场, 从而扩大了教学活动的场景, 缩小了学校与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 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既成的结论与事实, 而是可以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索, 分析、归纳选择自己所需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 加强了教学与市场的联系, 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距离。

3.2 学习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按照工作任务来组织学习内容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的前提。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不能仅仅体现在学习框架层面, 还必须落实到学习内容组织层面。因为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互分离的情况下, 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在学习中仍然是严格地相互割裂的。当这两类学习分别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承担, 而这两组教师之间又缺乏足够的合作时, 技术实践过程对技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激发作用”, 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的整合效应, 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在地要求是完全打破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之间的界限, 以工作任务为纽带把这两类知识整合到统一的课程中。在掌握技术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再展开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 这就要求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如果这两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机械的、牵强附会的, 那么不仅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会由于所学知识比较零碎, 导致教学效果反而不佳。

3.3 注重产学发展与企业合作

工作室建立起教学与市场的桥梁, 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纽带, 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合作。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的勤工俭学, 起到助学的效果。这是高职教育有别于其它类型教育以及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在高职教育中, 学习过程并不仅仅依靠学校教育, 在实践中边干边学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必须包含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各种实验、实习等, 但是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模拟的, 不可能完全替代真正在岗位上的能力获得。从这个意义上讲, 在岗实际工作是获得称职能力的必要途径, 工作地点是劳动场所, 也是重要的学习场所。在完成工作室项目时, 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组织素材、与企业交流等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活动, 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对企业和市场, 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在校期间更加明确学习目的, 毕业时能够很快地融入企业, 从而缩短了职业适应期, 提高了就业率。

3.4 学研赛互动

工作室健全的设备、良好的学习空间为我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学习、研究、参赛,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这也是工作室制的另一项创新之处。学生通过不断地参赛, 并在赛展中获奖, 取得名次, 激励更多学生的自主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 最终达到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室制教学实践表明,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 它比传统的教学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更实际的教学作用, 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基础;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通过工作室的有效运作, 为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真正形成了教学实训、科技开发与学生就业“多赢”的局面。

摘要:高职教育是具有一定特质的高等教育类型, 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特定的知识、能力结构, 因此必须采取特定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工作室的运作作为案例, 论述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培养目标、实施过程, 提出了与之配套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数字媒体专业

参考文献

[1]张锋美, 姚蕊.以“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 (6) .

[2]吴斌, 陶洪, 曾凡林.基于工作室平台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职教论坛, 2006 (6) .

上一篇:重点工作宣传方案下一篇:悲惨世界读后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