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工作总结

2024-05-02

林长制工作总结(共8篇)

篇1:林长制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实行林长制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认真履行责任,明确部门分工,加强林地管理保护工作,积极推进林长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一、成立组织,明确任务。

我局积极落实省、市、区关于开展林长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

一是迅速成立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明确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完善职责分工和措施保障,结合国土资源日常工作,有序推进林长制工作的开展。

二是建立林长会议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林地管理保护机制。全局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决策部署,将推行林长制工作列入局党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林长制工作开展,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各科室、各国土所工作考评内容,予以效能考评。

二、落实责任,扎实推进。

我局充分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林长制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统筹协调科室、各所力量。扎实做好林地绿化项目用地保障,认真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治过程中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做好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的`组织、指导、监督工作,提升林地保护管理水平,为全面推动区脱贫“摘帽”和林地管护目标任务落实,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局以组织、监督、实施措施保护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为任务,协调保障林地生态建设用地;协调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森林资源保护;组织指导废弃矿山植被恢复治理工作,按年度完成目标任务。

三、严格执法,巩固成果。

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林地管理工作有效运转。划分责任区范围、落实责任到人,不定期开展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形成动态巡查监管网格,对各中心所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将林地管理范围内土地利用监管纳入日常土地动态巡查管理,严厉打击林地管理区域内违法用地行为。积极推进林地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河林地土地管理保护,确保“林长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坚决遏制林地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严守耕地红线,强化和完善日常巡查机制,持续采取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私搭乱建和违法占地行为,正确处理好保护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关系,扎实推进集约节约用地,按照“保发展、保民生、保重点”的原则,在抓好土地管理和利用等各环节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管理违法用地查处、闲置用地清理力度,从源头上加强管控,保障林地等基础性自然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继续尽职尽责,积极落实《中共阜阳市委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阜发〔20xx〕23号)、《关于印发颍州区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阜州秘〔20xx〕12号)等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林长制管理职责范围内工作,制定实施林地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方案;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按照“见缝插绿、出门见绿”要求,全力推进建成区绿地建设,大力提升区绿化水平,为建设新时代生态大美阜阳作出积极贡献。

篇2:林长制工作总结

实施林长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中关于生态文明论述的重要要求,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2019年以来,县委政法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加强组织建设为抓手,以落实防火责任为重点,通过深入督导不断夯实基层工作责任,扎实抓好林长制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责任

县领导***作为**山山脉的牵头责任人,坚持以加强镇、村、组三级林长、分林长工作机制为抓手,要求**、**等乡镇成立由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镇级林长,班子其他同志任镇级副林长,村党(总)支部书记及村委会主任担任村级林长、其他两委同志担任村级副林长、各村民组组长担任村级分林长,实行林长负责制,基本实现了林长组织体系全覆盖。通过不断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强化森林防火举措,坚决执行“三个一律”,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七级包保责任制,责任明确到山场地块,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确保了**山山脉的森林资源安全。

**山山脉涉及到的**、**两乡镇,均明确了乡镇林长制办公室及相关工作人员,做到了工作方案到位,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通过林长制实施,使得树有人栽、山有人管、火有人防、责有人担。同时不定期召开林长制联席会议,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定期研究解决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

二、深入督查指导,工作成效初显

县领导***不定期深入**、**,到**山山脉实地开展督查指导工作,详细查看林长制责任人、建设内容、工作目标、护林员联系方式等,并就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森林村庄等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要求相关乡镇和部门负责同志仔细谋划,按质按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据统计,2019年以来,通过实施“五绿”工程,**镇完成人工造林2116亩(含木本油料1682亩,其中油茶404亩,薄壳山核桃318亩,油牡丹960亩),完成长防林(封山育林项目)3140亩,完成森林抚育6000亩,为增绿增效提供保障,同时获得“省级森林城镇”称号,**村获得“国家级森林村庄”称号、**村获得“省级森林村庄”称号。**乡共设计实施新造林(含木本油料林)3600亩,木本油料林占75%以上,森林提质(森林抚育)工程实施3000亩

三、依法履行职责,打击违法犯罪

县委政法委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协调、指导涉林违法犯罪的打击处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县委政法委牵头制定《污染防治攻坚法治保障方案》,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县检察院部署开展“守护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专项检察活动和公益诉讼六个专项行动,树立恢复性司法理念,督促环境资源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履职,针对侵害生态环境问题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8件,针对滥伐林木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件。紧贴**地处大别山南麓和长江下游北岸的区位特点,围绕大别山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江豚保护区提质,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大巡查,努力为建设绿水青山美丽**提供优质检察产品。

篇3:林长制工作总结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学员制+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文件精神,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构建“学员制+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 “学员制+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通过学校与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分析并确立制造业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过程,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具有“技术员+高级工”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学生进入学校就具有“学员”和“学徒”的双重身份, 在校学习期间, 课堂上是“学员”, 在校办实训基地由实训指导教师手把手教专业技能, 学生是“学徒”;在企业顶岗学习期间, 由师傅传、帮、带学习岗位技术, 学生就是真正的“学徒”。这种培养模式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更加贴近人才市场的需求、贴近行业和企业要求, 使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真实有效地加入到专业建设中来, 形成一种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员制+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图如图1所示:

(二) “学员制+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

1. 顶岗实习式

顶岗实习式是学生到一个企业真实的岗位进行工作、学习, 它是一种新的实习方式, 有别于过去走马观花式参观、袖手旁观式的实习。学生在岗实习有工作任务、要求和报酬, 完全按照行业标准去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是企业的准员工, 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 并在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培养下, 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

顶岗实习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又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 增强了学生职业技能, 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 用以致学”, 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 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学生与员工的零距离。

2. 半工半读式

“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即一年半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 一年半到企业工作学习, 由企业工程师或教师上专业课, 课程内容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来讲解, 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 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3. 订单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根据企业对岗位和能力的要求, 校企双方采取“定计划、定课程、定学时、定教师”的方式, 为企业进行特定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一个相对动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开设不同的课程, 形成相对应的课程单元组;建立学员考核标准, 让企业参与对学员的考核。

4. 工学交替式

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 采取“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的交替学习方式, 把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放入企业, 引入企业标准进行教学, 校企联合建立学员考核标准, 让企业参与对学员的考核, 实现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 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

全面推行“学员制+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将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使毕业生具有“适岗、应用、变岗、创新”的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 “学员制+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对“学员制+学徒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的质量监控, 校企合作, 在校内以学校管理为主, 建立院、系、教研室、学生四级质量监控体系;在企业建立以企业督导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家长监督、学生自律为目标的质量保证体系。

组建实践教学管理队伍:加强校内管理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整合成联合管理、联合考核的校企管理队伍。

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管理条例, 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践教师管理制度》、《实践教师聘任制度》、《学生实践工作制度》等, 明确实践教学规范、岗位操作规范及细则, 建立健全实践考评机制, 制定实践考核标准, 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将不能获得相应学分。

二、以岗位能力为核心, 构建“学员制+学徒制”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 从工作过程出发构建岗位能力体系

从工作过程出发去构建岗位能力体系, 是通过分析工作过程中所需能力和掌握这些能力所需的知识点来形成职业能力体系。图2是机床电路检修过程。

从上述工作过程可以看出, 机床电路检修首先要求掌握器件知识, 具有识别器件好坏的能力;其次是掌握常见电路结构知识, 具有分析电路图的能力;再次是了解电路工作与机械运动的关系。这三个是机床电路检修岗位所需的主要能力及知识点内容。

(二) 以岗位能力为核心, 构建体现工学结合“五个一致性”的课程体系

围绕“学员制+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通过合理选择岗位能力所需知识点的课程内容, 系统地设计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环节, 形成体现“五个一致性”的课程体系, 即岗位能力与课程模块的一致性, 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 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 校内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 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

1. 岗位能力与课程模块的一致性

即根据岗位能力所需知识点来确定课程模块。如机床维修岗位, 其识别器件和分析电路的能力要求课程包含电工电子技术、控制技术、机械基础等模块, 以课程模块内容来支撑知识点, 就能及时获取岗位所需能力。

2. 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

即由生产实际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当前, 我国正在由世界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设备更新速度加快, 普通机床逐步被数控机床所代替, 出现很多自动化生产线, 工业机器人也被广泛应用。只有按照生产实际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才能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3. 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

即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工作岗位的情景, 按照岗位能力所需知识点进行分项训练, 使校内实训以生产性实训为主, 让学生在生产实训中熟悉高技能, 熟悉社会,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今后很快地适应社会。如《数控编程技术》课程, 在学生了解基本编程方法后, 通过教师指导, 学生参与真实产品的加工生产, 把学习与生产结合起来, 掌握真实的编程技术, 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

4. 校内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

即把行业标准作为课程考核成绩评定的依据。如维修电工有上岗证标准和中级、高级标准, 上岗证标准可以作为《电工技术》课程的标准, 中级、高级标准作为综合应用的标准。又如《机械制图》大作业就可以企业真实图纸作为标准。

5. 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

即学校管理企业化。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参照企业车间的管理模式进行, 使学生在仿真的车间里学习技术,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体会将来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缩短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距离。

(三) 推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课程考核标准及考核体系

1. 改革考核标准

在职业能力考核中, 考核标准将涉及纪律表现、思想修养、动手能力、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协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注重实践能力考核, 强化实操实训, 与企业共同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践考核标准及体系。

2.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对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进行正确评价, 评价的手段包括综合运用、生产操作、现场答辩、课题研究、技术攻关、撰写论文、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通过与企业合作, 健全顶岗实习式、半工半读式、订单式、工学交替式等培养方式的评价体系。

(四)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企业生产的需求来改革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做”无缝结合。实施手段有: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构成系列的重点专业教学方法体系, 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通过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其一是与企业开展《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项目教学。以机电设备维修项目或制造项目为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的实践项目的教学, 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并付诸应用。同时探索并形成校企联训“教—学—做”无缝结合的特色教学方法。

其二是以岗位“核心技术技能”为支点, 以应用实践为主线, 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分类, 采取引入行业技术标准、企业工作标准作为案例教学的方法。机械系列课程中的《机械制图》、《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等科目将在依托企业的基础上, 引入相关的企业工作与技术标准实例进行教学;在自动化系列课程中, 把《PLC控制技术》、《机电设备及控制》等科目放入企业进行现场教学, 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设备的维护维修, 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摘要:文章结合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建设院校的建设方案, 重点介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学员制+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五个一致性”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

[2]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3]张尧学.端正思想, 建设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EB/OL].高职高专网.

[4]范唯, 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 10) .

篇4:教育部部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整体部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召开后出台的第一个制度性配套文件,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要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坚持政府统筹、合作共赢、因地制宜、系统设计原则,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意见》要求各地从四个方面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一是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二是引导校企按人才成长规律和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三是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和联合建设专业的力度;四是推进校企共建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篇5:2018年林长制工作总结

重点生态区域推行林长制,是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林长制工作自推进以来,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实地开展调研、座谈,坚持问题导向,层层落实责任,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林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林长制工作成效

1、加强领导,构建县、镇、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一是完成林长制体系建设。以巩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果为目标,积极构建“三级”林长责任体系,确定了2名县级总林长、17名县级林长、220名镇级林长和约1000名村级林长。二是成立组织机构。县编办两次专门发文,成立了龙萌县林长制办公室,同时,核定了林长办(县防火办)3名事业编制。三是县领导带头开展巡林。2017年12月底,我县召开了由县镇村三级负责人参加的全县林长制工作大会,会议由县总林长xx同志主持,县委书记、总林长xx同志作强调讲话,会议总结了前期工作,对2018年工作进行全面动员。今年以来,县两位总林长先后到拟山镇、花泥路等地调研林长制工作。4月1日,xxx县长主持召开县级林长工作推进会。随后,17名县级林长结合督查清明节森林防火,纷纷深入实地开展巡林。

2、建章立制,强化林长制工作职责。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分别制定了《龙萌县林长责任制度》等六项制度和《龙萌县重点生态区域林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各镇也相应制订了林长制工作管理和考核办法,各项制度的出台,促进林长制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切实保障了我县林长制工作的有力推进。

3、目标管理,进一步压实责任。林长制责任体系是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重点生态区域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专人管理、责任到人。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各镇林长制考核得分纳入县2017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其中对一类镇、二类镇目标管理考核分值为2分;三类镇考核分值为3分,充分调动各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抓林长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20个重点项目共树立37块林长制责任管理公示牌,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4、积极探索、建立林长制工作提示单和检查记录制度。4月初,印发了林长制工作2018年第一号提示单,各级林长积极开展巡林工作,查找问题,做好记录,督促整改。

5、加大投资,推进林长制重点项目建设。2017年全县共投入林长制项目建设资金近1.2亿元。其中:①环龙湖大道绿色长廊项目投入养护资金614万元,补植资金390万元;②龙山路绿色长廊项目二期投入建设资金4100万元,龙城市政段投入建设资金1600万元,新建萌园投入资金420万元;③国家森林公园萌梦风景区(含顾山、花寨林场)项目,森林抚育、森林防火通道建设投入资金560万元;④城东体育公园、环湖公园两项目,景观提升投入资金710万元;⑤“四河”景观带、外环路森林长廊两项目投入建设资金3600万元。

6、狠抓落实,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一是全面完成2018省市下达的7500亩春季造林任务,目前各镇正在组织自查验收。二是切实做好卫片检查问题整改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责任人跟进监督整改,确保按时完成整改任务。

二、重点林长制项目推进情况(一)市级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1、环龙湖大道重点项目。2017年6月份,县林长办在巡查环湖大道林长制项目时,发现近26公里大道存在杂草丛生、绿植养护不当、环卫保洁与绿化养护区域之间相互扯皮现象。经县总林长协调、研究,对环卫、绿化养护实行一体化大标段招标,中标价为614万元。通过管养模式创新,短短几个月,这一路段已经达到城区绿化管养水平。下一步:县林长办将加大巡林,督促各级林长坚持日巡查、周检查、月考评,严格奖惩,确保养护资金使用质量。我们将把环湖大道森林长廊与沿途三镇5万多亩的苗木花卉基地进行适当链接,进一步打造环湖生态园。

2、龙山路森林长廊项目。2016年森林长廊一期工程结束后,经县总林长现场调研、决定,2017年对一期工程投入520万元进行补植和部分节点景观提升。从2017年9月开始,再投入4700万元实施二期项目,由县林长办统一协调沿途三镇73公顷的建设任务。目前,一二期工程基本结束。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施工单位养护期内养护不及时、不到位问题,积极探索提前终止养护合同,统一纳入市场化养护的新模式。

3、萌梦国家森林公园项目。2017年投入资金419万元,完成建设保护、提升和抚育面积1228.2公顷。先后出台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标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标准》等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巡林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做到不留死角。2018年计划投资314万元,拟完成建设保护、提升和抚育面积1210.2公顷。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齐抓共管力度不够。全民参与、社会共管的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2、各级林长开展巡林工作还没有形成常态化。镇、村两级林长要常态化开展巡林工作,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把管护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3、少数建设项目存在少批多占等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在“林”上做文章。一是扎实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坚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植树增绿相结合,加强新造林抚育养护,探索建立管护激励政策,提高林地管护质量,扎实开展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等工作。二是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薄壳山核桃、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宣传落实县级“54321”产业发展政策,组织薄壳山核桃、省沽油技术培训。三是大力推进苗木花卉基地与森林旅游相融合,推进森林旅游发展。完成龙萌慢城森林旅游规划编制,引导林业企业和周边农户依托各地森林景观,发展森林休闲、农家旅馆、果品采摘等为主的森林旅游业。

2、在“长”上促长效。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投入林长制工作,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把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列入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切实形成人人关注,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二是各级林长齐抓共管,带头履行好林长职责,坚持开展常态化巡林,促进林长制工作抓出长效。

3、在“制”上抓落实。进一步深化工作机制,县林长办将建立县级林长定期巡林提示单制度及巡查日志制度。制定林长制问题销号制度,巡林中发现的问题要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实行跟踪销号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林长制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等机制,镇村两级林长要制定并落实常态化巡查制度,做好巡查记录,做到有迹可循

龙萌县林业和园林局

篇6:乡镇2021年林长制工作总结

某镇位于XX市东南部,与江苏省盱眙县、滁州市南谯区、来安县交界。辖11个行政村,186个村民组,人口共31283人。全镇国土总面积29.131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4.8万亩,有林地面积12.21万亩。其中,经济林0.31万亩,公益林(含国有林场)5.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0.80%。今年4月我镇正式启动林长制工作,以“红色故里,生态桥镇”为工作目标,围绕“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的理念,不断将林长制改革推向纵深。在这短暂的八个月内林长制工作已在我镇扎根发芽并且开花结果,为我镇林业经济发展添油加力。

一、建立林长制工作机制

按XX市林长制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落实林长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镇提出“镇级林长包山头,村级林长全覆盖”的方案,制定《XX镇林长制工作方案》的文件。积极落实四项机制:一是设立XX镇镇级林长制办公室,由镇林业分管领导吴晖副镇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林业站站长王德安担任副主任,落实制度上墙、人员名单上墙,专员专管到位上岗。二是建立镇、村两级林长巡查工作机制,镇级林长每月巡查不少于2次,村级林长不少于3次,由市级林长制办公室提供9本镇级林长巡查记录簿和22本村级林长巡查记录本已发放到各林长手中,每次巡查要详实填写巡查记录。三是竖立9块镇级林长公示牌和22块村级林长公示牌,确保镇、村两级各林长责任区域落界上图、职责内容公示上牌;明确了9位镇级林长包保辖区内9座山头,针对11个行政村,将各村划分为两大区域由书记、村长分别负责,同时各村设立3-4名护林员交叉管护,网格化管理责任范围覆盖,实现全天候开展防火、防盗、防病虫等保护资源的巡防工作。四是组建联合执法队伍,整合基层执法力量,组建由林业站、派出所、城管执法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对区域内毁林开荒、乱采乱挖野生植物、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统一严厉打击。

二、落实林长制工作实效

助力大户发展。一是林长制以“三份协议法”(农户与村委会签一份土地流转协议,村委会将分散土地集中;村委会与经营主体签订一份承包协议,村委会牵头把归集的土地承包给大户经营;经营主体与乡镇土地流转中心签订一份土地流转协议,保证经营大户造林经营权)攻艰石质山造林,因地制宜发展麻栎林产业,石质山栽植麻栎3000余亩,发展林业大户。二是扩大现有林业产业并吸引林业投资,以我镇15户家庭农场和苗木合作社为基础大力发展朴树、榉树等乡土绿化苗木,种植规模已达10000多亩,每年给该镇林农带来1500万元经济效益;三是依靠良好的林业发展潜力,吸引了芳甸园苗木公司到该镇投资建立芳甸园苗圃基地,芳甸园苗圃基地从贫困村流转土地700余亩,建立苗木温棚26个,栽植三角枫、女贞、朴树等景观苗木630亩。同时推力镇脱贫攻坚工程,雇佣贫困人口12人、流转贫困户土地105亩,带动贫困村实现收入25万元,贫困户户均每年增收25000元。四是发展特色经果林,寨山村林长联合本村经果林种植大户成立的XX镇寨山村果树种植合作社,带领社员种植大棚桃100亩,成片桃园450亩,目前已经带动该村15户种植经果林发家致富。推出新“榉”措。榉树是皖东丘陵地区的优良乡土树种,不仅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易移植、少病虫害,不仅是树干挺拔的行道树种,秋风一起,树叶黄红相间,也是美丽的色叶性树种,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我镇以打造“皖东榉树第一镇”为工作目标,大力发展“榉树”苗木产业。2021年,我镇开始规模化人工栽培榉树,截至今年,榉树种植规模已达到8000亩,存苗量200万株,参与农户500多户,每年向市场供苗40多万株,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榉树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探索创新发展。一是在我镇开展林地入股分红试点工作,在推进芳甸园苗木基地建设中,引导农户林地入股,农户变股东,享受林业收益分红。二是推进特色森林旅游,促农增收,在不影响既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在尖山村结合昔谷旅游度假区和黄寨牧场整合周边林地,以农家乐、民宿、康养、入股分红等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三、林长制工作开花结果

篇7:南陵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林长制的决策部署,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林长制。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深刻把握学习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严格保护、综合治理、惠民富民,以推进城乡造林绿化、森林质量效益提升、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森林灾害防控、执法监督管理为主要任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推进有力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机制,为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提供生态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强化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效益。

——坚持党政同责、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强化部门协作,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

——坚持问题导向、分区施策。结合区域和林情特点,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分类保护、科学管理,解决好林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全面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坚持严格考核、跟踪问效。依法治林管林,建立健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社会监督,确保林长制落地生根。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1.到2018年3月下旬,实现县、镇、村三级林长全覆盖,林长制管理常态化,森林培育机制健全,森林保护责任落实。

2.到2021年,全面完成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目标任务,全县森林蓄积净增长313900立方米,森林保有量42194公顷,森林蓄积23379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3.5%,林木绿化率42.26%,实现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林业产业产值达到195300万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4‰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目标,建成完善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

3.巩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创建成果,森林村庄达到70个。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推进特色经济林、木材深加工、种 2 苗花卉、中药材及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壮大林业经济,构建健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二)主要任务

1.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构筑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以增绿增效行动和实施林业各项生态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有效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面积。结合“清洁城乡、美化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绿化提升活动,加强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和山体生态修复。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大力推进城市绿化,提升城镇绿化水平。实施道路绿化质量提升工程,突出“三线三边”林相改造,形成防护功能齐备、景观层次丰富、色彩搭配和谐的森林景观长廊。实施水系绿化工程,进一步推进水土保持林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形成生态稳定、景观效果明显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2.提升森林质量效益。实施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工程,坚持造、封、抚结合,优化林种结构,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实行商品林集约经营,加快培育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培育大径级和珍贵树种用材林。着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产业,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绿色富民。

3.严格森林资源保护。统筹林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科学编制生态功能区保护空间规划,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监督。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和公益林管护,全 3 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推进政策性森林灾害保险工作。严格林地使用审核审批。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和湿地资源保护,加快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设,积极申报奎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征占用林地、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违法犯罪活动。

4.强化森林灾害防控。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装备水平,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理和扑救能力。全面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制,做好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检疫网络和防治社会化服务网络。

5.推进林业改革进程。全面深化林业改革,重点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组织体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建立县、镇(国有林场)、村(社区)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形成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网格。

(一)分级设立林长

县设立总林长,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设立副总林长,由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

镇设立林长和副林长,分别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国有林场设立林长,由国有林场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村(社区)设立林长和副林长,分别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担任。

(二)分级建立林长会议制度

建立县级林长会议制度。县级林长会议成员由县级总林长、副总林长、林长、相关负责同志和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会议由总林长负责召集并主持,总林长不能参加会议的,可以委托副总林长召集并主持。林长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不少于1次。

各镇应结合当地实际,建立林长会议制度。

(三)分级设立林长制办公室

县设立林长制办公室。县级林长制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委员委(林业局)。各镇、村应结合实际,设立林长制办公室。

五、工作职责

县总林长、副总林长负责本区域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监督、考核本级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林长履行职责情况,强化激励与问责。林长按照分工,负责相关区域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

镇、村(社区)林长和副林长负责组织实施本地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建立基层护林组织体系,加强林权人权益保护和责任监管,确保专管责任落实到人。国有林场林长负责经营范围内森林保护与发展工作,落实上级部署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各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由本级林长会议确定。县级林长制成员单位及工作职责如下:

县委组织部: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县、镇级“林长”和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县委宣传部:负责森林(湿地)资源和绿化区域保护、管理、发展宣传和社会舆论引导。

县人武部:负责组织解放军、民兵预备役参与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县发改委:负责协调推进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林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组织落实国家关于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相关产业政策,协调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有关规划的衔接。

县经信委:负责协调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森林资源保护;协调工业化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有关问题。

县公安局:负责组织公安消防力量参与森林火灾扑救,进行交通疏导,维护治安秩序;指导、协助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县级林长制工作经费,协调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补偿所需资金,并监督资金使用。

县人社局:指导做好相关评比表彰工作,落实绿化劳动模范、绿化先进工作者相关待遇。

县审计局:负责森林(湿地)资源和绿化区域资产资金使用和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专项审计,做好主要领导干部资源离任审计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协调保障林业生态建设用地;负责协调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森林资源保护;组织指导废弃矿山植被恢复治理工作;组织并监督实施森林、林地等自然资源资产的统一确权登记。

县城乡规划局:负责将林业工程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县住建委:指导城镇规划区的绿化工作,大力实施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完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增加城镇绿量。

县环保局:负责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区监督管理;负责林区内建设工程项目的环评审核;组织划定森林、林地等生态保护红线;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绿化工作水平。

县城管局:负责县城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等绿化苗木管护工作,做好县城街道行道树、绿化林带保护管理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全县公路两侧绿化,加强公路两侧林木抚育管护和病虫害防治,提升公路绿化成果;协助组织运力为森林火灾处置救援提供运输保障。

县公路局:负责国、省道两侧绿化,加强公路两侧林木抚育管护和病虫害防治,提升公路绿化成果。

县农委(林业局):负责全县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监督管理,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县造林绿化工作,承担全县森林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的责任,组织、指导全县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全县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工作,协助做好湿地保护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工作。承办县级林长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事项。

县水务局:负责湖泊、河渠、水库等水域周围的造林绿化。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国土绿化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校园绿化水平。

县卫计委:负责特别重大、重大森林火灾受伤人员救治和紧急药品支援工作。

县商务(旅游)局:指导和监督各景区内森林(湿地)资源和绿化区域保护管理,协助制定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拓展森林旅游发展空间。

县编办:负责林长制有关机构设置、职能职责、编制核定等工作。

县法制办:负责森林(湿地)资源和绿化区域保护、管理、发展规范性文件审查,负责涉林行政案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县监察局:负责组织实施森林资源损害的责任追究工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加强市场及宾馆酒店日常巡查监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收购、经营野生动物的行为。

县文广新局:负责协调、组织广播电视开展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等宣传报道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发布经县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审定的灾情信息。

县气象局:负责提供森林火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天气预报服务,协同建设森林火险气象监测站;在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时提供火场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服务,适时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党委和政府是推行林长制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明确进度安排,8 制定工作方案、制度和考核办法,确保2018年3月底前全县全面建立林长制。

(二)强化资金保障。建立县、镇财政支持林业生态建设保障机制,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林长制专项经费,加大林业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林业建设,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建立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森林资源消长动态监测体系,定期通报全县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发展情况。建立工作督察制度。各级林长制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推进林长制相关工作。

(四)严格考核问责。建立林长制考核指标体系,实行森林资源总量和增量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制度。县总林长负责组织对下一级林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评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对工作不力的,责成限期整改。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各镇和县直有关部门每年11月底前将本贯彻落实林长制情况报县委、县政府。

篇8:林长制工作总结

项目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以工作室为载体, 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 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环境、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教学诸环节的重组;实现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相关设计项目的过程中职业技能的训练, 并以此促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 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职业能力和更高的专业素质。

因此, 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要主动适应市场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通过对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及行业调研, 充分了解岗位工作要求, 对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进行认真梳理, 确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比重关系作为课程内容选取的重要依据。

(一) 行业的发展动态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 服务于地区及周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等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快,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就快速增长。较高的就业率, 容易凸显高职教育的优势, 使高职院校处于良性发展, 为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专业的生命线。因此, 对产业发展周期、行业企业数量的增长、从业人数的增长、资产规模的增长、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内人才竞争、行业的发展对从业者能力和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的分析是高职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首要依据。

(二) 行业工作岗位要求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项目制的“工作室制”可以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加贴近。如何做到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更加贴近?一定要熟悉岗位要求。要熟悉就业岗位群、熟悉各岗位的依次递进关系、熟悉各岗位要求、熟悉不同级别岗位要求的涵盖关系、熟悉相应岗位环境等, 只有熟悉岗位要求才能开发出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的课程。

(三) 在校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学院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发展特征和职业发展规划, 较之本科类院校具有更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另一方面, 其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也处于不断发展上升的过程中。因此, “工作室制”项目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并结合学院的实际实习实训条件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如第一阶段侧重于基于岗位要求的校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第二阶段以专业课程为依托, 以虚拟项目为载体,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实训;第三阶段真实项目“工作室制”以任务驱动开展生产性实训, 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实际设计流程, 定期轮岗;专业教师将以企业设计师的身份为“准员工”提供专业指导并参与管理。

二、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 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目标的确定

以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作为确定课程的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的依据。通过对完成设计项目所涉及具体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使用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与其他任务的关系、完成具体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的梳理, 将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融化在“工作室制”具体设计项目中。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满足市场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始终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断强化职业工作意识, 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在课程目标中的重要性。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重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开发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结合的“项目制”课程, 探索职业岗位能力形成的规律, 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迁移能力。

(二) 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内容的选择

如何实现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何实现项目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做”的统一?要求我们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学业基础引入适合自身实训条件的设计项目、选择课程内容和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设计师的工作任务与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课程内容。从岗位职业能力出发, 根据设计师工作过程, 以模块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如我们尝试以《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为例, 以食品与饮料包装设计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教学切入点, 逐渐过渡到易碎品包装设计实际工程项目, 进行包装设计能力的训练。以各模块中项目的工作任务为主线 (成立设计工作组、设计项目接洽与设计项目分析、包装容器结构设计、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过程) , 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训练与掌握设计技能。在设计训练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应的设计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 为完成项目设计任务提供理论与相关技术上的支持。

在教学中, 根据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 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建立设计工作室, 设置设计总监职位, 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在训练设计技能的同时, 还锻炼了组织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 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 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的组织实施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 课程最适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根据课程操作性、工程性、艺术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采用公司化模式运作项目教学。构建职业化的学习情境, 以设计总监负责设计工作室的管理与运作,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与企业相融合, 请设计公司设计师兼职教学。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环保意识、时间管理,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在具体的设计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 建立特色工作室, 构建“专业教师+工作室+设计师+学生”四位一体任务驱动的项目制“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其形式为:学生组建项目学习团队, 并制订项目开展计划及任务分工, 让学生在合作氛围中完成各项任务, 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由指导教师团队 (专业教师、设计师) 根据项目学习团队每一位成员, 完成任务过程所体现的能力给予任务考核的基本分值, 再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最后的成绩评定。基于项目制“工作室制”的课程实施中, 尝试将实际设计项目逐步引进到专业课程中, 开展岗位职业能力训练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邀请公司设计师参与实地教学, 给学生以最直接的能力培养, 按照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手把手地教, 使学生掌握技能。专业教师则从宏观、整体和系统角度指导学生把握设计制作问题。

(四) 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项目教学的考核和评价, 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统一。“工作室制”项目教学以能力评价社会化为考核的重要标准, 采取学院与企业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种考核形式, 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的实施效果

“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使学生学会了主动地建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选择, 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整, 大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性与依附性。教师在资讯环节提出组建工作室要求, 将组建工作室的任务交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观看视频, 完成组建设计工作室的计划, 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按照设计的工作流程准备业务接洽。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 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组建团队后, 教学进入计划环节。学生以班组为单位, 制订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 包括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其分工、使用方法, 采用的劳动组织方式等等, 这一环节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计划书写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有了工作计划, 教学进入决策环节。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 各组进行优化, 确定实施方案。该环节锻炼了学生管理把控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任务规划能力。

实施环节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按计划流程完成工作任务, 及时填写检查单完成自查和互查部分, 使学生的工作方法能力、独立实施能力、任务进度能力得到运用和发挥。

检查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应急修正能力、文字记录能力。

最后, 评价环节对整体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 找出不足, 为下一次任务的完成积累经验, 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 锻炼了学生客观评价他人、归纳表述能力、资料整理能力。

学生在项目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合作、讨论、质疑、探索等学会了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和自主发挥。通过营造与实际工作岗位一致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强化, 真正实现了学生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的转变,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只有根据艺术设计岗位工作体系构建课程体系;以工作结构构建课程结构, 以典型的设计项目为载体, 才能开发出具有职业化、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培养真正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俞伟忠.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

[2]张勇.论“训赛结合”项目教学与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培养[J].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 2007.

上一篇:九年级新疆地方史下一篇:银行岗位求职自我介绍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