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参考资料

2024-04-24

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参考资料(共12篇)

篇1: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参考资料

1请设计一份融入安全知识(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震等知识)教育的小学体育课目标:例如:让学生了解 “安全”知识,培养 “交通”安全的意识

题目:例如:森林小动物进城

通过什么途径达到这节课的目的:例如游戏等

2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3体育健康课的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

4根据学习现象的不同可以开设不同性质的体育课

普通专项、专项提高体育课、保健体育课

5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

从事身体练习,掌握技术技能、承担运动负荷(运动量、运动负荷)

6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体育教学、体育课外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

7制定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教学内容选择应符合哪些要求?

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②内容新颖,激发学生兴趣③内容对增强体能促进健康有实效性④根据学校条件开展学生感兴趣的项目⑤竞技项目降低难度简化规则弱化技术⑥器材降低高度,减轻重量,削减长度,控制大小

8什么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是在批判学科中心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学生中心论表现为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以学生发展是主体构建的教师的帮助通过学生起 作用,学生的发展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9教学分化同质分化、异质分化

同质分化:尽量减小组内成员之间差距进度统一容易保证质量

异质分化:扩大组内成员差距,学生可以互帮互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对体育设施资源开发?

①制作简易器材,②开发器材的多种功能③改造器材的多种功能功能提高利用率④利用周边的地形条件体育空间

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条件变化多端,角色变化多端,信息渠道畅通是有利于学生发展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发展空间外部分化、内部分化

外:打乱原教学班重新分组 内:在原教学班分组根据一节课的任务可以把课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科)类型 14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种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5竞技体育内容可否进入小学体育课堂如果能如何进入?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能,丰富学生体育课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改变规则、弱化技术、降低难度、改造器材。广义课程与狭义课程。

狭义:指正式的学科课程,中小学体育课是正规课程

广义:除了包含正规学科外还包括活动课、社会实践类课和学生自主体验课

17小学体育课的游戏规则可以有(自定规则)、(商定规则)、(修订规则)、(正规规则)制定形式传统体育课的基本结构(基本部分)、(准备部分)、(结束部分)

篇2: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参考资料

期末复习提纲+模拟题(2014年上半年)

1、思考: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与语言的关系 数学与文学的关系 数学与艺术的关系

2、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

3、熟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学说。

4、什么是认知结构?什么是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5、数学思维能力的类型(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6、数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策略(有搜索策略、中途点策略、分解方法、基底方法、特殊试探方法、递归策略、变换策略、上升策略等)

7、理解与运用: 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应用题的教学措施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8、数学游戏教学的目的与意义、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数学概念教学

(1)数学概念之间的几种关系(包含关系、全同关系、全异关系、交叉关系)

(2)概念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什么是概念形成?概念形成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4)什么是概念同化?概念同化的条件有哪些?概念同化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10、计算教学及其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法期末考试模拟卷

一、单选题

第1题(2)分 “数学是对所研究对象的数学本质的概括和把握,它脱离了事物的现象,它是对事物本质及其关系最高度、最纯粹的概括和提炼。”这句话体现的数学特性是()

A、抽象性

B、逻辑性

C、应用性

D、具体性

第2题(2)分 在复习“平面图形”时,教师要求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进行分类。学生根据几个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多种网络图,加深理解了知识的内涵外延,便于学生提取运用知识。这种做法体现的理论是()

A、图式理论

B、信息加工理论

C、完形理论

D、认知地图

第3题(2)分 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2米,一个身高1.3米又不懂游泳的小孩不慎掉进池塘里,会不会淹死?这个创造性的问题,学生不能仅凭对平均数的求法的熟练程度解决,而要靠对“平均数”概念的深刻理解。这表明()。

A、创新性思维依赖于对概念的准确理解

B、设计创造性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气氛

C、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应用题教学中不可或缺

D、发散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作用

第4题(2)分()是指根据事实材料,遵循逻辑规律、规则,有步骤、有根据地从已知的知识和条件推导出新结论的思维。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直觉思维

D、定向思维

第5题(2)分 进行数学游戏教学中,进行分组竞赛方进行教学,为保证学生积极性,多数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应注意()。

A、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B、组内同质,组间异质 C、组内同质,组间同质 D、组内异质,组间异质

第6题(2)分 “数学游戏教学的基本方法”中,体现“做中学”特质的方法是()

A、猜想

B、操作

C、竞争

D、观察

第7题(2)分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C、机械的接受学习

D、机械的发现学习

第8题(2)在《算法统宗》中,有一道诗歌形式的数学应用题: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所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文化哪个方面的关系()A、文学 B、语言 C、艺术 D、音乐

第9题(2)分

华南师范大学师附属小学的一名教师在进行毫米与分米的教学中,告诉同学们,学校最近将为同学们定制校园卡的卡套,不过需要大家将校园卡的相关信息告诉生产卡套的公司,请大家帮忙测量校园卡具体的长和宽。在接下来的测量

活动中,学生会遇到长度不够整厘米的情况,进而引发讨论。这一教学案例体现了建构主义中哪种教学设计思想()

A、支架式教学设计

B、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C、抛锚式教学设计

D、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第10题(2)分()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方式。

A、概念形成 B、概念分化

C、概念同化

D、概念类化

第11题(2)分 计算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产生(),建立()的意识,这样才能把数学知识及其数学思想真正传授给学生。

A、笔算

B、估算

C、口算

D、运算

第12题(2)分 概念同化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如下五个阶段:()。

A、定义、分类、同化、辨认、应用 B、定义、分化、类化、抽象、强化 C、定义、分类、同化、辨认、形式化 D、辨认、分化、类化、抽象、应用

第13题(2)分()就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重组、改变数学问题的结构,将不容易理解或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容易理解或解决的问题的策略。

A、变换策略

B、递归策略

C、上升策略

D、搜索策略

第14题(2)分 在“倒数的认识”教学中,当学生初步理解倒数的概念之后,有不少学生头脑中因先入为主的观念,简单地认为“倒数”就是位置颠倒。因此,教师在概念的巩固阶段,设计了类似“0.5 和 2 是倒数吗”这样的变式判断练习,让学生在重新思考中,从倒数的概念出发,真正理解“只要乘积是 1的两个数就是互为倒数”。以上教学设计表明()。

A、动手操作在概念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B、类比发现在概念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C、归纳发现在概念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D、变式练习在概念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第15题(2)分 遇到问题能够自觉地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该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这种意识被称为()

A、数的意识

B、计算的意识

C、运算意识

D、概念意识

二、填空题

第16题(2)分 数学概念学习理论,揭示了概念形成过程同以_为基础的数学活动的关系。

第17题(2)分

皮亚杰认知结构论的核心概念是_

第18题(2)分 抛锚式教学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_”能力

第19题(2)分 一般情况下,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步骤是_。

第20题(2)分 数学思维素质主要表现在敏捷性、独创性、经济性、灵活性、概括性和对数学有一种明显的_等方面

三、名词解释

第21题(5)分

递归策略

第22题(5 分

概念同化

第23题(5)分

数的概念

四、论述题

第24题(15)分

结合实际,论述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五、问答题

第25题(10)分

简述数学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26题(10)分

简述数学的意义 第27题(10 分

简述数与计算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参考答案:

1-5 A A A A A

6-10 B A D C A 11-15 D A A D B 16 直观经验图式

18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数量关系 20 倾向性

21就是通过初始条件以及递推关系,来求得一般结果的思维策略。通常所谓的“降维法”,把多元问题化为一元问题,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上的问题,把平面上的问题转化为直26首先,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对其它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最后,数学具有不可取代的教育价值。

271.数与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 2.数与计算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1)掌握数与计算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2)数与计算的教学有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数与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约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3)掌握一定的数与计算的知识将使人终身受益(4)数与计算是科学技线上的问题,都体现了递归策略。术的基础。

22就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他人语言工具的利用和表

述,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方式。

23数概念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数的理解(将手头东西的未知数目点数出以确定结果),二是数的表达(描述一个已经得到的数目)。2

4(一)数学学习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数学教学有利于开发人的潜在智力

(三)数学影响人的行为品格

(四)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蕴涵着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的极大价值,为人的素质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正因为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蕴涵着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的极大价值,为人的素质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所以,是否去挖掘、分析、利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培养人的素质的成败。

(一)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游戏的主要特征。可以开拓游戏者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二)自由性和规则性原则 自由性不仅指游戏形式是自由的,而且游戏的内容也是自由的。它能够使游戏者在游戏中自由发挥,游戏者的思维能够自由发展,不受约束。但并不排斥游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是游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每个参与的游戏者所必须遵守的,正是在这些规则的约束下,游戏者才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和韵味。

(三)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既指游戏者心态和游戏者间关系的开放,也指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开放。

(四)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指的是游戏者能够真正进入到游戏所创设的情景,能够自由发挥,体验到游戏的真本和游戏的乐趣。

篇3: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参考资料

一、利用背景资料, 顺势导入新课

在开课阶段, 教师如果能有的放矢地介绍文章的背景资料, 则会顺势导入新课, 也会使整节课收到预期的效果。如笔者教学《晏子使楚》, 是这样利用背景资料的:一是简单介绍时代背景, 引出故事主人公晏子, 特别交待了楚王侮辱晏子的原因:其中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谁也不甘示弱;二是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晏子的资料, 学生交流后, 教师出示以下资料让学生自由朗读:晏子, 名婴, 春秋时代齐国人, 是齐国的大臣, 曾任齐国大夫、宰相, 为人机智, 很有口才, 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三是组织学生讨论“原名叫晏婴, 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这个问题, 在学生猜测后, 引导学生明白:孔子原名孔丘, 老子原名李耳, 孟子原名孟轲, 因为他们品行好、学问高, 深受人们的尊重, 所以称他们为孔子、老子和孟子。由此让学生体会到, 人们称晏婴为晏子, 也是因为人们尊重他。最后以“那么晏子为什么也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呢?”这个问题顺利地引出课题, 导入新课。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 教师在激情介绍时代背景后, 师生合作介绍了课文主人公晏子, 既初步了解了主人公, 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通过“原名叫晏婴, 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这个问题顺利导入新课, 又为理解课文作了情感上的铺垫。这样一来, 背景资料的介绍既全面又简洁更有效。试想如果教师对相关背景资料不加选择地一股脑儿出示, 那么势必会因为资料繁杂加上学生读不懂而无法顺利导人新课, 同时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二、利用背景资料,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并且乐此不疲。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如能运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讲故事等方式引入背景资料, 则能营造乐学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牧童》这首诗, 笔者首先问学生:同学们, 昨天晚上, 老师在看电视连续剧《八仙过海》, 你们看了吗?有的学生说看了, 有的说没看, 有的说看过写“八仙”的书;接着我问学生“八仙”是哪八个人, 学生跃跃欲试, 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八仙”的姓名;然后我作了这样的介绍:刚才大家说吕洞宾是“八仙”之一, 当然这是传说。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 他原名叫做“吕岩”, 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 做过县令。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时局动荡, 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 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就是吕岩写的。 (教师板书诗题, 学生读题, 理解诗题。)

上述教学片断中, 教师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八仙过海”故事引入, 介绍了诗人吕岩的资料, 不但顺利导入了新课, 浓厚了课堂的文化氛围, 而且激发了学习新诗的兴趣, 还为学生体会诗人向往宁静、快乐生活的情感作了铺垫, 可谓一举数得。

三、利用背景资料, 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难免会碰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师也往往会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这些难点。其实, 此时介绍一些背景资料也不失为促进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笔者教学杏林子的《生命生命》第3自然段中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 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 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这两个含义颇深的句子, 在引导学生理解面对生命可以有两种态度后, 出示了以下一段背景资料,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做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杏林子, 12岁时患了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生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坐在轮椅上, 但她凭着坚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 同命运抗争, 不停地写文章, 被称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她一生乐观开朗、富有爱心、热心于慈善事业。学生读了资料后畅谈感受, 有的学生说作者的身体虽然残疾, 但意志坚强;有的学生说作者富有爱心, 为别人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的学生说作者对自己非常负责, 体现了生命的价值……最后我这样总结深化:是的, 像杏林子这样不向困难低头, 不向命运屈服, 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就是在好好地使用生命, 就是对自己负责;反之就是白白地糟蹋生命。那么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在好好地使用生命?你今后怎样好好地使用生命?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 学生了解杏林子面对生命选择了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后, 心里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杏林子是怎样做到对自己生命负责的?学生有疑惑时, 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 适时引进杏林子身患重病顽强与命运抗争的背景资料,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体会到了杏林子对待生命的态度。

四、利用背景资料, 深化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 许多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有的情景交融, 有的震撼人心, 有的催人泪下……读着这些课文, 学生定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上, 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的同时, 水到渠成地引入相关背景资料,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 使课堂教学掀起一个又一个的情感高潮, 使课堂灵性涌动, 情真真、意切切。如笔者指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最后两个自然段,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 谈感受, 学生在畅谈之中根据“……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些句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只看见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怎么说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面对学生的可贵质疑, 我大加表扬, 并让学生继续思考、互相讨论, 接着出示了“周总理的一天 (1974年3月26日至27日) ”这样的一份背景材料, 在学生认真阅读后, 我告诉他们, 这是从周总理工作表中随意抽出的一天, 当时他已身患重病, 可从26日的下午三时起床后到27日的下午两时休息前, 参加会议、陪同外国贵宾等工作安排得满满的, 其实周总理每天都是这样辛勤工作的。听了这些, 学生深受感动, 最后两段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一字一句总关情, 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情感。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利用背景资料,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去体验作者的那份激动、崇敬。此时, 学生再读最后两段, 脑海中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总理日夜操劳的情景, 对总理的爱戴、崇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五、利用背景资料, 推进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的宗旨不是让学生了解教材中选文的内容, 而是抓住契机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训练, 帮助学生理解言语内容、掌握言语形式。语文课堂中, 适时地引入背景资料并与文本内容有机整合, 能有效地推进语言训练, 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如笔者教学《再见了, 亲人》, 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朝鲜人民为了朝鲜的解放事业, 为了志愿军战士, 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所以志愿军战士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之后,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作出了哪些牺牲, 说说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 接着出示了以下一段背景资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出了无数战斗英雄, 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 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二十三天;著名的战斗英雄邱少云被烈火活活烧死;黄继光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所以, 朝鲜人民也称志愿军战士为亲人。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资料后, 笔者这样激情小结:在血与火的战场上, 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了深情厚谊, 他们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那么你能不能仿照课文1、2、3自然段中其中一段的写法来写一写朝鲜人民告别志愿军战士时说的话?因为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1、2、3自然段的写法 (即开头亲切称呼亲人、劝慰, 中间回忆感人事情, 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 更因为已经交流、出示了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作出牺牲的背景资料, 所以写起来既有语言形式的凭借, 更有话可写, 非常顺手。

六、利用背景资料, 引入课外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 有时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 引入相关背景资料, 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还能借此拓展阅读, 真正实现依托文本落实课外阅读的教学理念。如笔者教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在学完全诗后, 出示诗人的图片及以下背景资料:

范成大, 南宋诗人。他为官勤廉, 关心国事, 同情人民疾苦, 他写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晚年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 共有60首, 描写了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课本中的《四时田园杂兴》是其中一首。

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后, 笔者出示了范成大的另一首同题诗:“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学懂古诗, 与文中古诗比较, 说说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后, 我还让学生课外读读其他《四时田园杂兴》诗。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文本恰当地引入背景资料, 从而自然地引入课外阅读。如学了《小英雄雨来》, 向学生介绍管桦写作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的背景并推荐阅读;学了《祖父的园子》, 教师简单介绍了萧红的《呼兰河传》的写作背景后, 学生肯定想一睹为快……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增加课外阅读量, 更能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提高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同时让他们在浓浓的书香中也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篇4: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语文 影像资料 新课程

当下,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树立了全新的教学观,他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创造性的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已经完全改变了。而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影像资料作为课程资源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上。由于影像资料的引入,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有效激发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一、影像资料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理论依据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应用影像资料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影像资料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其理论依据主要如下: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不仅仅是依靠教师的口头传授获得,更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主感悟。简单来说,建构主义理论更加强调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非常推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影像资料,事实上就是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而那些生动的影像资料,更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欲望。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单纯讲授所远远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迁移理论

何谓迁移理论呢?所谓的迁移理论简单的说就是将原本已经学到的经验变化性的运用于新的情境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往往可能会被学生运用于另外的学习当中,或者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查阅近几年的很多小学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试题中有很多通过图片、表格作为题目考查考生的语文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所以,不管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提高还是从他们以后长远的工作和生活而言,我们都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意识的运用影像资料营造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影像资料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影像资料的策略有很多,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如下:

(一)巧妙使用影像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情感震撼

对于小学生来说,结合影像资料进行课堂教学是他们很难抗拒的。通过丰富多彩的影像资料,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情感震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的时候,课文中对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但是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思量再三,考虑到这可能是因为课文中的文字描写过于简单,没有直观的画面,他们很难感受到草船借箭的真实场景,也无法感受到当时场景的情感震撼。基于此种情况,我下课之后,专门截取了电影《赤壁》中关于草船借箭的影像资料。当这段影像资料在教室中被播放的时候,同学们立刻被那宏大的场面所吸引住了,对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这一举措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看完视频之后,我让同学们对比课文描写再一次观看视频,同学们的积极性丝毫未减。结合这段影像资料的观看,同学们对课文加深了理解,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明显激发出来。

(二)适时插入合适的影像资料,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影像资料就可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即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在讲授《乌鸦喝水》一课的时候,课文中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乌鸦喝水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看到具体的过程是很难理解课文的。此时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我播放了一个关于乌鸦喝水的动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遇到一只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乌鸦看到旁边有小石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看到课文中的文字在动画中被具体的表现出来,同学们很快理解了课文中的内容,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通过《乌鸦喝水》这一动画的展示,化抽象为具体,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更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执教《称象》一课的时候,对于课文中称象的描写虽然很细致,但是具体如何称象还是有很多同学弄不清楚。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我同样采取了动画演示的办法,让同学们认真的观看了称象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样的影像资料演示,可以把学生抽象的思维化为具象,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综合运用影像资料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对学生一味的灌输相关的语文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说书人每次在说书的时候都会给听众设置很多悬念,而这些悬念的设置正是吸引听众继续听下去的主要原因。要想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可以学习说书人的这种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影像资料的时候不断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最终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时候,我截取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片段,并在同学们观看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为什么会遭到八国联军的毁灭呢?”这个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似乎非常茫然。看到此种情况,我把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同学们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人人踊跃发言,再加上我在一旁的有效引导。大家终于明白了圆明园毁灭的真实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闭关锁国,造成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八国联军趁机对我国进行侵略和掠夺,这才有了火烧圆明园的一幕。

三、结语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应用影像资料绝不是仅仅是依靠多媒体播放图片或者是视频那样简单,究竟如何具体、科学的运用才是问题的本质。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影像资料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来完成,不能盲目为之。盲目为之的话不仅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春海.适当引入影视作品 加强优质课堂建设——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0,(34).

[2]朱爱东.整合影视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25).

[3]黄丽珍.用活影视资源 充盈语文课堂[J].新课程学习,2010,(09).

篇5:小学掌声教学反思参考

如第一课时重点指导两次次掌声,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经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这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经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一样含义。在感悟掌声的内涵教学中,经过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本事,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完美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经过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活力语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篇6: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要求:

1、正确读准字和成语。

2、熟练读写学习的名言名句。

3、学习写留言条。

4、口语交际。(我的爱好)

5、习作。我喜欢……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默写名言名句。

2 学会写留言条。

3 能写好作文。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正确读准字音。

2 流利读准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3 写一写,背一背。

教学重难点:

1 流利读准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2 写一写,背一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乐园。

1 板书。

读读这些字:区 仇 单 任 解 查 燕 华 盖 应

在做人的姓氏时该怎样读?

A 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B 读给同学们听。

C 练习读,比赛读。

二、认一认,读一读。

学海无涯尺有所短

学而不厌寸有所长

博览群书切磋琢磨

手不释卷豁然开朗

1 自由读词。

2 集体交流。

3 说说词语的意思。

4 练习词语填空。

三、读一读,写一写,背一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 一读顺句子。

2 二读感知句意

3 三读背诵句子。

3 四写。

四、课堂练习。

1 填写词语。

2 写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 读便条,了解留言条。

2 读懂内容,学习写留言条。

教学重难点:

明确留言条的格式,学写留言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谈话: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事情要出去,咱咱们办呢?写便条可以解决难题呢。

二、了解便条内容。

1 自己读一读一张便条。

2 说说写了什么?

3 从这件事情,你知道了什么?

{在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时,也可以写便条。}

三、明确留言条的格式。

1 看看书中的留言条,想想应该怎么写的。

2 先写称呼,再写清事情,接着写自己的名字,最后写时间。

四、练习写留言条。

1 学生写。

2 教师辅导。

创设情景:

放学时,父母接你来晚了,这时老师在开会,父母要接你回家,请你给老师写一张留言条,该怎么写?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1 探究和发现,读一读,找一找好句子。

2 口语交际:把自己的爱好说清楚。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把自己的爱好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有个同学很喜欢好的句子,还写给大家一起读呢。

二、学习探究和发现。

1 读一读这2个句子。

(1)这种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2 读成语:勇往直前 豁然开朗

3 你还喜欢哪些句子呢?说给大家听听吧。

4 把你在课文中发现的有成语的句子读一读。

三、口语交际。

1 读一读文文和乐乐的谈话。

2 他们正谈着自己的爱好呢,你有什么爱好?

3 先自己和同桌说一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4 指名说。大家评评,谁说的最清楚。

5 你有什么爱好?它给你带来了哪些乐趣呢?可以和你喜欢的同学交流。

四、教师小结。

第四、五课时

学习内容:

作文(我喜欢……)

教学要求:

1 练习写写自己的.爱好或兴趣。

2 把自己的爱好或兴趣写清楚,使别人也和你一样感到快乐。

教学重难点:

1 练习写写自己的爱好或兴趣。

2 把自己的爱好或兴趣写清楚,使别人也和你一样感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文。

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一起快乐的说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和爱好,这节课,我们练习写一写,让别人都来分享自己的快乐。看谁写的最生动,最有趣。

二、读读引文。

1 学生读,引入话题。

2 说说自己的爱好。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呢?

3 先自己说说吧。

4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5 还有很多同学都想说,关于这些,老师和所有的同学都想知道,把你喜欢的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快乐。

三、学生练习写。

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文交流,评改。

1 交流自己的作文。

2 大家评评好的地方。

3 自己修改作文。

综合性学习:我喜欢的名言警句

教学要求:

1 明白什么是名言警句.

2 学习收集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1 明白什么是名言警句.

2 学习收集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我们学习过很多的名言警句。

2这节课我们学习收集名言警句。

二、回忆学习过的名言警句。

1 你知道哪些名言警句呢?

2 说给大家听。

3 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

三、准备摘抄本,开始学习抄写。

1 准备摘抄本

2 讲讲抄写的格式要求

3 开始抄写

四、谈谈你对自己抄写的句子的体会。

五、可外练习-------

篇7:《小学教学参考》旬刊 省级

主管单位:广西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9068; 国内统一刊号:CN45-1233/G4; 邮发代号:48-38; 该刊被官方权威收录平台知网、龙源、万方、维普收录 主要栏目:语文版数学版五大板块,若干栏目。如课标、反思、专

期刊简介:

 

《小学教学参考》成立于1962年,曾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广西社科优秀期刊。以小学语文、数学两科为主,兼顾其他各科的教辅类刊物(设有语文版、数学版、综合版)。主要介绍小学各学科最新的教学理念、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反映学科的研究动向、教改趋势以及小学教学各学科教师关注的`教研、教学的热点问题等。内容上既注重理论上的学术性,又强调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贴近教师心理。刊物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实用性、学术性和时代感,深受广大小学教师和教研员的欢迎。

主管单位:广西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国内统一刊号:45-1233/G4

国际标准刊号:1007-9068

邮发代号:48-38

创刊时间:1962

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主要栏目:素质教育及模式、教材教法、教海拾贝、教研论坛、师范生园地、新大纲学习、作文教学、基础训练。

投稿须知: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

4、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推荐作者来稿时提供电子软盘,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区、县)××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联系电子信箱。以便我们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

篇8: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参考资料

一、链接历史背景,理解诗意

古诗词大都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如果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能清楚了解,那么对诗词中描述的事件、描绘的画面、表达的情感、营造的意境等就不能准确体悟、理解,更谈不上得到美的熏陶了。不知道“安史之乱”,如何让学生体会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萧条零落的景象,如何让学生理解他听到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而作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饱含的欣喜若狂、不能自抑之情。不知道宋朝的靖康之变,怎能明白林升《题临安邸》中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只有把古诗词的理解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中,把作者放回那个历史年代,才可以真正理解作者创作的最真实情感和其人生理想,方能看到其作品内涵的奥妙。

例如,在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很容易通过品读理解词所描绘的这幅和谐、清新的画面,能对词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的“醉”字理解到喝醉、陶醉这一点上。但只到这一步是远远不能让学生真正把握这位豪放派的“一代词宗”为何创作的这首词是这样的一种“婉约、清新”。因此,在引导学生读出画面后需要链接当时的背景资料: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退居江西上饶,看到眼前的这一幅村居图画面是如此和谐时所作。然而是每个地方都过着这样安宁闲适的生活吗?不!就在当时,在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大地,那里的老百姓却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词人,他多么希望能带兵赶走金兵,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这样安宁祥和的生活!这样,学生也就能将这份“醉”理解得更深刻一些——这乡村生活的确让他陶醉,但在这陶醉的背后,他心中可能还有着一份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

二、链接作者经历,感悟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寒山寺、钟声,一个个意象营造的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一幅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画面。然而这首诗教学的难点却在情感的体悟上,“江枫渔火对愁眠”,全诗以一愁字统起,“愁”字作为诗眼,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但为何而“愁”,那就有必要链接诗人张继当时的经历了:当时张继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好是在进京赶考回来的路上,他落榜了!苦学很多年,想博得一个功名,没想到功亏一篑。看着同窗好友一个个榜上有名,自己却名落孙山。在这样一个落第归家的旅途中,孤寂、忧愁与思乡同时涌上心头。在补充了诗人这一段背景经历后,学生纷纷读懂了张继的情怀:无边无际的夜,无边无际的寂静,无边无际的悲伤,无边无际的独孤汇成了这个“愁”字。

三、链接相关作品,拓展延伸

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词情画面,把人物放在事件之中,将写景叙事抒情融合在一起,带着学生在词中走一个来回。短短一首33个字的小令,却有如此丰富的画面,如此生动有趣、意蕴无穷。让学生看到词句背后的李清照,是一个才情无双的“千古第一才女”。然而李清照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坛上享有无可撼动的地位,除了她才华横溢、高深的文学修养之外,她所经历的时代的变迁,她的诗词创作内容因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因此,有位老师十分智慧地在教学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后,补充了她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作《夏日绝句》,慷慨雄健、掷地有声、压倒须眉的诗篇,正是出自这样一位女子之手,表现了李清照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爱国激情,溢于言表。链接这样一首诗,李清照不禁有女儿情,更有丈夫志的“千古第一奇女子”的形象就这样立体、饱满起来。

当然,除了链接相关诗作,还可以就文本中需要引起重视的训练点来链接相关诗句。如教学《题李凝幽居》时,引导学生品味“敲”字之妙,还可以链接到相关古诗词中用词精准的例子。例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又如:“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中也有着苏轼、苏小妹和黄山谷一起论诗的千古佳话。“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把静态的场面写活了,不仅有色,似乎还有声。这样不但让学生领会了古诗词用字的精妙,更能激发学生读诗、品诗、炼字的热情。

四、链接背景资料,创设情境

教学《赠汪伦》这诗,必定要链接到那个美丽的故事:汪伦仰慕李白已久,因深知李白喜欢游历、饮酒,就为李白捎去一封信,称当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楼。李白听后,欣然前往。结果十里桃花变成了十里外的桃花渡口,万家酒楼实际是万氏开的酒楼。李白被汪伦盛情所感动,临别之时,写诗相赠,留下了千古名篇。

篇9: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参考资料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材;资料库;教育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6

研究分析资料库资源,不难发现它与单元内容紧密一体,能深化、丰富认知,开阔眼界,具有探究性、综合性、文学性,且资料库中的短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小学生自学获取信息。

小学科学教材资料库资源理应受到教师的重视和运用,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将其忽略,有的教师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未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教育教学价值。下面是本人依据新课程理念指导,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理性而深入地研究教材资料库资源,探索其教育教学价值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提出科学问题能力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

也许仅仅是学习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换句话说: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需要培养。自发状态下,学生很难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拓展类知识与单元内容紧密衔接,又明显覆盖范围广于单元内容,利用拓展类知识产生科学问题,其教育价值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探究性。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充分挖掘拓展类知识,帮助学生体验提出科学问题、学习提出科学问题,培养提出科学问题能力。如,例如刚接触科学课程(三上)时,阅读“动物的寿命有多长”,学生会提出蜗牛寿命有多长的科学问题;阅读“神奇的水”,学生会提出怎样的现象是毛细作用的科学问题;阅读“空气中有什么”,学生会提出怎样测定空气成分含量的科学问题;四年级开始则可指导学生分析信息提出科学问题,如阅读“清理海面溢油”后,问:这里有没有令人怀疑的地方?我们可怎样去寻找确定它们是否正确的答案,然后可聚焦与本单元关系较密切的“油污是否能被肥皂洗去?” 科学问题;自学“含‘气的矿泉水”后,问:阅读短文后,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可展开研究的?你觉得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去展开研究?让学生体验科学问题具有的一些特点。等等,然后教师可结合学生提出的科学问题布置家庭作业,开展趣味活动等,激发提出科学问题热情,培养提出科学问题能力。

二、重演科学家探究史,培养科学思维方法与人文精神

资料库中的很多科学家探究史,描述的是一个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事实,教师可以运用科学探究史典型案例设计主题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解释,体会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如《摆的研究》教学,首先创设情境,预设一个问题:科学家伽利略注意到教堂的吊灯在风中不停地平穩、均匀地摆动,他产生一个问题:吊灯的摆动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把问题抛给学生:你认为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摆的摆动快慢,学生提出各种猜想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摆锤的轻重、摆的角度、摆绳的长度对摆摆动快慢的影响,交流实验方案,接着让学生想象400多年前的伽利略可能会怎么研究,然后介绍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并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肯定学生的科学思维,最后实验研究摆的等时性。又如《电和磁》教学时,首先创造情景: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做电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个现象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学生知道是通电导线使磁针发生偏转。接着让学生去重演奥斯特发现,发现:当导线与磁针平行接近时,才会出现通电导线使磁针偏转的现象。然后预设一个问题:观察到这种现象,他产生一个问题:怎样可以观察到磁针偏转更加明显,学生会提出各种方法,把学生的方法与科学家提出的方法相比,肯定学生。最后选择制作通电线圈和短路方法,探究增大电流的磁效应。教学实践反馈,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去学习科学,学生会站在科学家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从而有效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领悟科学探究本质。

三、感受高科技,开阔眼界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共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当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之一。因此科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学了这些知识可以有什么用,特别是高科技的诞生都是来源于科学知识运用的结果。教师可以挖掘资料库中科技类资源,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科技素养。如①在课堂学习中引入资料库中STS内容,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运用于高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又影响社会发展。如资料库中的“.磁悬浮列车”、“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人工种子” 等STS内容;②组织观看高科技视频,感受生动高科技带来的魅力。如了解“磁悬浮列车”后,让学生观看“活性磁性碳”科普视频。在了解“天文学家的‘第三只眼——天文望远镜”后,观看天文望远镜带来的太空奥秘——“五分钟天文欣赏”等科普视频;③创造科技实践活动,让生体验科技创新,体会高科技诞生。如在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时,介绍各种小发明和小创造,让生了解这些发明和创造是运用了什么科学知识?它们的价值在哪里?创设条件激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如学习“我们周围的材料”后,组织学生造一张纸;用蜡烛加热钢锯尺烫塑料制造娃娃小衣;组装航空模型;制造孔明灯等活动。

四、结合实际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只有当学生对科学学习对象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学生爱上学科学的关键,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即学习兴趣。如果将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反过来就会成为学生再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资料库中知识实际运用类资源,不仅能让学生知道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看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把空洞的科学概念变成了活生生的图形。例如“找找哪里有磁铁”介绍人们利用磁铁能吸铁制品性质而用途广泛,它就能激发学习磁性的兴趣;“热胀冷缩和冷胀热缩”中介绍水泥路、铁路等都要留空隙是因为考虑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它就能激发研究固体热胀冷缩的兴趣。当然教师也可创设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如介绍“怎样采集制作岩石、矿物标本”知识,让学生了解采集和制作标本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制作矿物、矿石标本活动;阅读“怎样辨别常见的有毒和无毒的塑料制品”让学生了解辨别方法,然后出示有毒和无毒的塑料袋,让学生去辨别,最后布置学生去调查哪些地方用的是无毒塑料袋;介绍“动物和植物会预报天气”,教学生观察蚂蚁活动预报天气等等,学生深刻感受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体验科学知识的价值,自然激发学习科学兴趣。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做中学,突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小学科学资料库资源涵盖面广,挖掘拓展知识类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经验知识体系,启迪智慧,提高学习能力;挖掘科学史类资源可以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做中学,有助于培养科学思维方法,领悟科学本质,并可有效进行德育;挖掘科技类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科技视野;挖掘联系生活知识运用类资源,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资料库资源是教材不可缺少的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充分挖掘资料库资源,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强大的教育教学功能,起到增能、增智、育德、激励等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利.论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科学史教育的价值和方法 [J]. 现代教育科学.普法研究.2011(2).

[2]阮脚漫. 如何在小学科学中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动机[J]. 现代阅读,2012(7).

篇10:小学语文教学小论文参考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把学生视为主要的教学资源来开发,确实很难。它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能力,抓住不断生成的课堂中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探究。

一、努力开发学生自身隐性资源

1. 学生的亲身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觉得所学与自身的生活是那么远,无法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如何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融进作者所设的意境呢?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这句话的内涵是要求人们注重实践,但它又间接地告诉人们:实践得来的收获是那么深刻,甚至刻骨铭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找到生活与学习对象的相似处,以生活经验诠释文本、走进文本,用积淀的情感与作者对话,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动力。

在感悟《装满昆虫的衣袋》中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时,学生只停留于浅显的认识——法布尔对昆虫多么喜欢呀!此时,教者充分利用农村孩子捉过昆虫的经验设疑:为了一只昆虫,你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以自己的真实体验与法布尔的行为比较。在比较中,法布尔对科学的痴迷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他们由此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2. 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后,学生对金字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趁势让学生课后研究金字塔;春天,学生都举着风筝在校内放,引得没有的学生手痒痒的,于是请自然老师教他们做风筝,与他们一起上网查阅资料,了解风筝的起源……这些兴趣,无疑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使他们带着这种兴趣投入到更广更深的天空。

3. 学生的差异

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并在智力、情感、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式会单纯地把差异看做消极因素,一味地消除,最后也无济于事。但是如果把学习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开发出来,使之转化为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智慧的积极效果,那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可以得到发展。

针对学生的差异,实行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最好的办法。分层作业、分层教学、评价因人而异等措施都能达到目的。

二、努力开发学生在课堂中显性的学情

1. 已有经验与新的体验之间产生的矛盾

学生用自身经验去解读课文建构所认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种种曲解和误解,造成认识不清,显得不知所措,而这恰恰是最有价值的资源。

当《船长》一课上至结尾处,船长高大的形象已在学生的心中树立,可一个学生却提出自己的观点:哈尔威船长可以得救。原因有二,一是作为船长,定会游泳;二是周围有许多船只在抢救,不会被冻死。这一结论竟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认同,都认为船长有些傻。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如果得救,你们认为船长的生活会是怎样的?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们都认为:作为船长,船在人在,船亡人亡。

2. 探究中产生的歧义

在开放的课堂,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是个性化的。通过感悟得出的理解,常常会造成意见分歧,而这种分歧会十分有助于认识的深化和学习的推进。

《牛郎织女》一文中,当学生讨论到织女该不该嫁给牛郎时,班内形成了两种观点:

(1)织女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应该嫁给牛郎。

(2)天上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嫁给牛郎受苦,还说幸福?不值!全班争得面红耳赤。于是我因势利导,展开辩论会——你认为织女嫁给牛郎,会幸福吗?

“织女追求的是自己的生活,她认为这种苦生活也是快乐的,她就是幸福的。”

“嫁给牛郎连起码的生活条件都没有,还怎么去谈生活的幸福?”

“织女在天上虽然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可她能得到亲人的关爱吗?为了自己的私利,亲人心狠手辣,拆散母子,这样的天上生活还有什么可留恋的,还不如过苦日子。”

“对,在人间,织女在精神上是快乐的`,一快乐,苦日子也就过得开心了。”

……

在互辩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的思想向第一种观点倾斜,抽象的人生哲理就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使他们产生正确的人生观。

3. 错误的见解

篇11:小学英语教学反思资料文章

一、反思学习的环境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教室要整洁、优美之外,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全面关心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智力发展,而且还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生活习惯,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特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学生来说,他们就会主动接近教师,拥有自我表现的冲动和欲望。也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浓烈。在学习Myfamily这课时,我在导入部分则用了歌曲“Boyandgirl”.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产生兴趣,没有压抑感,自然而然学起来就轻松很多了。

二、反思学生

教师就像是导演,而学生就是演员。一部电影是否能成功上演,演员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学生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态、导入方式等形式,学生是否能接受。同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喜欢,这些都是要及时考虑的问题。在教学结束后,反思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没有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有必要经常走近学生,不断与学生沟通,这样才能使课堂形成富有情趣的、精彩纷程的教学过程。所以说,一堂课的成功于否不在于自己设计的有多么的精彩,同时还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更加要反思我们的学生。培养自己和学生的情感,多多了解他们的生活。这才能上好一堂满分的课。

三、教学中,注重交际活动

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两人之间的交际是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语言训练中应常开展二人活动。

两人之间的对话活动是最常见的两人活动。要求学生就某一话题、某一张图片、某一个人等进行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也可要求学生发展一个发指令,另一个做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两人之间的讨论、辩论、商量等活动。

篇12: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论文参考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达不到要求,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通过新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文章中很多篇章都是在描写一个场景,而只是通过教师口述讲解语文知识并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语文学习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的《日月潭》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巧妙的语言进行教学导入“:孩子们,大家都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的岛屿,在这个小岛上有一个地方叫做日月潭,那是一个颇负盛名的旅游景点。在那里,有美丽的山水,有叽叽喳喳的鸟儿,可以说是山川秀丽、景色宜人。面对这样一个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的美丽景区,我们今天就要一起去那里畅游,你们觉得好吗?”通过这样为学生创设一个语文情景,不但能够紧紧地扣住文章的中心内容,还能够为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幅美丽的风景,燃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渴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去。

二、制造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制造悬念能够使人们产生心理变化,形成强烈的好奇心,造成一种挂念的心境。对于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悬念,通过悬念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加渴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学生想要急于知道答案,他们就会一起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并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月光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首美妙的钢琴曲,这时候学生都沉浸在了优美的音乐中。听完之后,教师问学生:“孩子们,这首钢琴曲怎么样,好不好听?”这时候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好听!”然后教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名字是什么,作者当时是在怎么样的情境之下创作的作品吗?”通过教师这样连续的提问,学生会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时候教师就已经巧妙地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问题悬念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被语文知识深深地吸引,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占据着课堂的主体位置,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在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机会去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限制。而产生这样的原因是教师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的脚步,按照教师的安排去执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成绩。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无味,学生并没有兴趣去学习,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也不会集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将课堂主体的位置交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同时也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语文内容呈现出来,教师可以采用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课堂,这样新颖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然后,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将语文知识穿插其中,并在保证课堂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教学中应该开展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构建一个活跃和谐的语文课堂,为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上一篇:协议离婚登记手续怎么办理下一篇: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