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2024-04-30

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通用7篇)

篇1: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摘要:听了郭老师对水科学从业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讲解,我对水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对水科学的研究也越显得重要。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给排水,防洪抗旱,水利工程等等,而水科学工作者则需要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与利用,从而维护生活的正常进行。此种条件下,水科学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水务形势,防洪抗旱,给排水,水利工程

一、当中国严峻的水务形势

据统计,目前全国67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不同程度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座,全国城市每年缺水约60亿m3。有专家估计石家庄市的地下水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和开展地下水科学管理,在未来15年就会枯竭,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我国城市供水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2014年5月8日以来,中国南方出现大范围持续强降雨过程,引发洪水风雹等灾害,截至2014年5月11日20时统计,已造成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5省(自治区)23市77个县(市、区)121.6万人受灾,3人死亡,2.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4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500余间房屋倒塌,92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93.1千公顷,其中绝收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3亿元。从5月30日凌晨开始,截至6月2日8时,湖南省大部分地区降雨。湘中一带的降雨持

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包括株洲、湘潭、衡阳、益阳、怀化、邵阳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著名旅游景点凤凰古城等地出现内涝。受“端午洪水”的影响,湖南省湘潭、衡阳、邵阳、永州等8个市(州)的58.6万人受灾,859间房屋倒塌,1.55万人被紧急转移。当前水务形势及其严峻。

二、防洪抗旱的措施

2.1规范旱情评估方法

我国干旱灾害频繁,对经济社会影响日趋严重,如何制订科学合理的旱情等级标准,规范旱情评估方法,对于客观评估干旱灾害的影响和采取合理的抗旱减灾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干旱缺水损失评估及抗旱效益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1)从宏观上分析了城市干旱缺水对城市居民生活、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城郊农业的影响;(2)初步建立了城市干旱缺水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城市干旱缺水损失定量评估方法;(3)初步建立了城市抗旱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方法。防洪抗旱减灾领域防灾学的研究进展防灾学是基于对灾害风险的规律性认识与可利用的防灾体系,研究如何预防灾害,在灾害发生时如何减少损失,除害兴利,以及在灾后如何尽快恢复重建的科学。防洪抗旱减灾领域防灾学的研究,涉及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减灾体系、管理模式、运作机制、治水方略与对策措施等,因地制宜制定灾前、灾中、灾后防灾减灾适宜的对策措施,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等。防灾学的研究旨在保证这些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2.2崩岸防治技术

我国的河、湖岸线崩塌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威胁防洪大堤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000~2003年间,我院先后在长江中、下游完成了3项崩岸整治试验工程,其中软体排抛石压重护岸新技术在科研、设计、施工和新材料等方面都开展了创造性工作,包括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拟、试验工程建设等内容,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设计理念、技术方法和拖拉铺排施工工艺,申请并获得了“组合退放铺排船”、“梯形充沙管袋软体排”、“河口软体排护岸工程的系排组合锚固结构”等3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和1项发明专利。2.3护坡新技术

护坡是保证堤防安全的重要单元,也是堤防除险加固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我国许多河道堤防护坡工程存在安全隐患,或在完建后不久就发生塌滑等问题。通过成因分析,探讨了护坡结构中垫层与反滤层设计以及波浪作用下护坡整体抗滑稳定计算方法,对国内外堤防结构设计理念与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进行了比较,建议在我国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①明确阐述对反滤层与垫层的要求,给出碎石反滤和土工布反滤的设计方法和相关准则;②增加在波浪力及护坡底面扬压力作用下护坡结构整体抗滑稳定性分析方法。

三、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热点问题

3.1建筑给水

无负压给水设备的优缺点及使用条件,是否允许设置的争论。优点:节能、占地面积小、减少二次污染的可能性。缺点:要求进户管按设计秒流量设置,可能会对市政干管供水能力产生影响。北京市就为是否限制在20万m2以上建筑使用无负压供

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水设备展开过讨论。变频给水设备的优化问题(节能问题);新型管材的技术经济比较及适用性研究;高层、超高层建筑竖向分区的优化问题;管道直饮水问题(小区)。3.2热水系统

热泵系统的使用,节能的概念,热泵与储水设备的配置平衡,冷热水压的平衡,与传统供热设备的比较;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大面积推广及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热泵系统联合供水;伴热电缆的使用,对热水循环回水系统的影响,经济技术比较;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比较;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对热源选用的影响。3.3排水系统

2005年11月在宁波召开的全国建筑排水分会年会上,马信国代表排水分会作了“建筑排水发展的若干问题汇报提纲”报告,清晰地提出了排水系统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这里将其提纲索引一下,不作展开:建筑排水系统允许的最大流量;地漏的设置与防水封干涸;吸气阀的产品标准与应用;防止水封破坏的措施;排水管材使用;防事故溢水;雨水排水与利用;压力排水与真空排水技术运用;同层排水技术;厨房排水隔油器与新产品的开发。3.4 消防系统

新系统新概念的出现,如注氮控氧防火系统和大空间智能型主动灭火系统,性能化设计概念的提出及工程实践。消防系统将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主。国家规范体系不断健全,地方规范对国家规范的补充、完善作用日益明显。气体消防,灭火气体的多样化,有CO2、七氟丙烷(FM200)、烟烙烬(IG541)、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

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四、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中的应用

4.1传统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以往的河道设计,较少地考虑河道的生态或环境功能,很少去考虑河遒与周边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统一,所以往往治理后的河道与周边的环境不相协调,有一种“孤立”的感觉;在河道治理中,护坡结构多数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等刚性硬质材料,甚至有的地方追求所谓的“高标准”河道,对河道采用全断面刚性材料衬砌,使河道的环境条件模式化,并使生物种类单一化,从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滨河生态资源、景观等多方面功能的丧失,原有河滩以及原有自然的岸线的美感和亲水性遭到严重破坏。4.2河道治理

河道治理主要是改造河道流路及河床的物理性质,即是创造出接近自然的路,水流要有不同的流速带,具体来说就是河流低水河槽(在平水期、枯水期时水流经过)要弯曲、蛇行,河流要既有浅滩、又有深潭,河床要多孔质化,造出水体流动多样性以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为营造出有利于鱼类生长的河床,在日本常将直径0.8-1.Om大小的自然石经排列埋入河床造成深沟及浅滩、形成鱼礁。这种方法被称为植石治理法。植石治理法适用于河床比降大于1/500,水流湍急且河床基础坚固的地方,遇到洪水,植石带不会被冲失,枯水、平水季节又不会被沙土淤塞的河道。另一种常用方法为浮石带治理法,适于那些既能抗洪水龚击又可兼作鱼巢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与植石治理法相结合的治理法。4.3建设生态河堤

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河道工程中,尊重河流流域的自然状况,尊重各类生物种群的生存权利;水利工程要为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栖息提供一定的生存条件。传统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河道治理有必要推行一种生态型的治理方法。而与此同时,建设生态型河堤的思潮也应运而生。生态河堤作为一种新概念河堤,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一方面,利用生态河堤生长的水生植物和由此而生存的水生生物净化水质;另一方面,通过河道、河底及坡面表层泥面生长的大量微生物、藻类、水生动植物形成的自然生物膜净化水体,提高河道本身的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环境的效果。参考文献

程晓陶 《防洪抗旱减灾研究进展》 王峰 《建筑给水排水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龙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篇2: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一、移民扶持已到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立足江西省情,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关键时期。

201 1年,全省经济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从发达省份的经验看,这标志着我省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周边区域化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来看,我省还处于一个爬坡期,不进则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很短,在经济发展方面,全省目前实现程度仅为59.8%,较全国低16.3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GDP排名19位,要在2020年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今后的增速必须保持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全省面临着一个必须加速推进的迫切时期,是一个艰难的攻坚期。为此,省委省政府提高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

水库移民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2011年,全省移民年人均纯收入5819元,农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892元,移民收入占全省农民收入的84.4%。差距达15.6%。移民扶持任重而道远,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发展不好更不行。水库移民要与全省和全国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在发展,关键靠发展。

二、立足全省移民实情,探索移民工作创新的节点

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找到水库移民与国家战略发展的相融之处,如何在国家的总的发展战略下,创新移民扶持,保持移民经济的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正确把握移民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准移民扶持的突破口。

(一)移民扶持的三个优势,为移民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一是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切实地解决了移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全省90多万直补移民人口每人每年增加收入600元,在农村低生活成本的基础上,基本解决移民的口粮和温饱。有些县通过直补资金质押贷款,将直补资金用于建房和生产开发等方面,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而且促进了移民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移民收入。这是其他农民不可比的优势条件。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大量投入,极大地缓解了移民区资源紧张的局面,夯实发展基础。

后扶政策的实施,每年投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项目扶持资金达8亿多,再加上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资金也有一部分投入到移民区,给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仅201 1年度,投入道路交通移民扶持资金达3.15亿元,建设乡村、村组公路10109公里;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34亿元,建设项目2685个。这些资金的投入,使移民区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移民区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非移民区不能享受的优越条件。

三是移民种养、就业转移技能培训,着实为移民发展提供了保障。

资源紧缺,劳动力剩余是目前农村面临的两大难题,也是破解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解决的问题。从201 1年度移民监测评估数据分析,移民家庭收入中,打工收入占61%,种养业收入20%,经营和副业收入占19%。从农村目前的现状也可以看出,打工是增加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有效途径。移民培训无疑对移民外出务工产生不可置疑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后扶工作以来,移民培训一直是我们扶持移民的一个重要工作,仅2012年,全省各级投入移民培训资金达1485万元,培训移民773次,受益移民达20.1万人。深入推进的“雨露计划”转移培训,也为移民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些也是非移民不可比的重要因素。

(二)移民扶持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四个结合点,助推移民今后的飞跃发展

1、结合点之一:

加大库区和深山区移民搬迁、整村推进移民村组建设,为建设移民城镇化拓展空间

近8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移民的温饱基本解决,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移民区的主要矛盾过渡到找准经济增长的方式,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上来。在这个节点上,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符合现在的发展时机。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帮助各地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3]1730号)适时提出了避险移民搬迁,更是从政策上加速了移民城镇化建设,促进了贫困移民搬迁工作。其一,通过把地质灾害地区、深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移民搬迁出来,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了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发展;其二,通过城镇化建设,可以化解农村资源紧张的局面,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其三,农村人口减少了,可以有效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大森林覆盖率;其四,移民通过近乡近县的集中安置,不仅扩大了城镇化率,而且移民居住条件得到了跨越式改变,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化过度,生活品质也不断得到提高;其五,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与我省工业园的发展形成互惠和双赢,不仅为园区工厂企业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为移民赚取了工资,提高了收入。

推进移民城镇化建设,应包括二个方面工作,一是把地处偏远,地质灾害频繁,交通极为不便的库区移民搬迁出来,近乡近县安置,从而扩大乡镇和县区城镇化率;二是整村推进移民示范村建设,把移民相对集中,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村组建设成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态文明、产业合理、设施齐备的美丽乡村。

城镇化建设的步骤。一是全面进行摸底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得出要搬迁的移民人数,要整村推进移民示范村建设的村组数量和移民人数;二是寻求政府支持,出台优惠政策,整合相关部门资金,打造县域统一发展规划;三是做好移民城镇化发展规划,落实安置点,落实资金,做到移民和扶贫搬迁相结合,统筹做好城镇化建设规划和移民示范村建设规划;四是加大就业转移培训,切实解决城镇化移民就业问题。

2、结合点二:

统筹资金解决移民区重大突出问题,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建设日新月异,曾经普遍存在的行路难、上学难、饮水难、就医难、通电难的现象,通过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综合解决率达48.9%,201 1年度监测评估样本分析,移民村自来水接通达84%,通公交车达28%,通电达98%,村内道路平均硬化4.3公里,这说明移民区的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得到快速解决。现在已有许多移民村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移民安居乐业。通过第二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基本解决移民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应该是水到渠成。因此,移民区在这良好的形势下,统筹资金,做大做强项目,解决移民区存在的重大突出问题,是现在移民扶持节点上的一个重要工作。

一是县级扶贫和移民机构统筹乡镇资金,做大项目,集中解决跨乡跨村移民突出的困难和问题。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16.2亿元,建设项目2.12万个,这些项目基本落实到村小组,解决了大部分移民村组一些急需解决的项目,村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相应改善。逐步将扶持重点过渡到解决移民存在的跨村组、跨乡镇的大项目上来,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要解决这些问题,各县就应该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原始的、僵化的、落后的、传统的扶持方式,用科学发展观合理统筹乡镇和村组资金,集中资金,分轻重缓急,分年度予以解决。

二是省扶贫和移民办统筹移民扶持资金,重点倾斜解决部分县移民区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各县的情况千差万别,移民遗留问题积重难返,存在着一些本县难于平衡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仅依靠各县自身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必须要省扶贫和移民办统筹规划予以解决。国家也非常重视各地移民重大突出问题的解决,财政部印发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使用暂行办法》(财企[2012]315号)中明确规定,国家剩余的后扶结余资金中,25%用于解决水库移民突出问题,根据各省突出问题的实施方案,分配补助各地。我省水库移民较多,且79.8%为老水库移民,经济水平低,水库移民存在的遗留问题非常突出,如一些老水库的“水上漂”问题,生活在库区和深山区的水库移民搬迁问题,水质污染或缺水造成移民安全饮水问题,库区移民生产资料缺乏问题,库区移民交通、上学、就医等方面的问题等等,远非国家补助经费可以解决。

立足我省移民实际情况,从固有移民扶持资金中统筹切块,无疑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我省移民扶持资金主要有二块,一是后期扶持核定到村组的项目资金,二是国家每年分配下达的后扶结余资金。笔者以为,这两块资金都是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统筹使用的。后扶结余资金我省已统筹试点,比较成熟。核定到村组的项目资金因其特殊性,省级从未统筹使用过,建议从2014年开始,可考虑在核定到村组项目资金中先行试点,再从第三个后扶五年规划中推广实行。这样就可以整合更多资金,解决这些移民突出问题,打造省级、市级、县级移民工作的重点和亮点,及时扭转年度项目实施中与县域规划、与省扶贫和移民工作重点不相衔接的地方。从而突出各地扶持特色和方向,使移民工作有效地融入省级总体规划的发展,为移民生产生活的发展夯实基础,创造条件,从而促进移民经济的发展。

3、结合点三:

适度发展移民产业项目,为提高移民收入提供保障。

发展移民产业,是实现移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处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交叉社会之中,各省发展水平悬殊,贫富差距也较大。从我省来说,2012年GDP为12948.5亿元,全国排名19位,属中下,这就决定了我省还处于欠发达地区。

围绕我省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实施,继续完善“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多极发展区域格局,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是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结合全省移民实际,实现移民经济增长,提高移民收入,就要根据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各地发展规划和战略,因地制宜,把产业扶持与建设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找准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一是以资源型产业结构为主,引导移民经济组织和移民村组培植主导产业,形成规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二是通过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有选择地、适度地发展一些为加工制造业服务的,适合移民经营生产的关联产业;三是引导移民发展旅游、农家乐、餐饮等第三产业,促进移民产业结构走向高度化;四是注意发展生态经济,防止环境恶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五是结合县域经济规划,适度扶持基础产业的发展,加强移民区的交通、通讯网络、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根据我省移民的实际情况,移民的产业扶持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坚持移民普遍受益的原则,产业的扶持,必须是村组大部分移民受益,不赞同扶持少数个别人受益的项目;第二,要坚持移民自愿原则,产业扶持必须是村组移民积极性高,迫切希望扶持的项目;第三,要坚持维护稳定的原则,移民产业必须征得大部分移民的同意,确保移民村组和谐稳定;第四,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原则,产业项目应采取国家扶持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多方投资,才更有效果;第五,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完善的原则,产业扶持项目应选择在移民村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的地方,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移民才有创业的干劲和优势。

4、结合点四:

加大移民培训,为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的致富技能创造条件。

移民培训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培训,不仅可以对移民种养业方面的技术进行培训,还可以对移民就业转移进行培训,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移民的各方面技能,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达到有创业能力和提高收入的本领和手段。

移民培训资金可以多渠道筹集,就移民扶持资金而言,可以在后扶结余中按比例筹集,也可以在核定到村组的项目扶持资金中筹集。只要是符合绝大多数移民的意愿,在充分征求移民群众的基础上,可以在核定到村组的项目扶持资金中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筹集。这样也就有更多的资金提高移民的各方面技能,也有利于移民增加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三、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创新思路,全面锻炼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移民干部

篇3: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讨论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

1前言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也是隶属于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学科。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两者的核心理论都是通过对原来的局部工程领域和分散型理论基础进行创新和改革实现的,然后在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优化,使得其在工作中形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同时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还具备着一定的全局性、普遍性。其对于集中型科学技术的优化与创新更是具备着明显的应用优势,使得其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工程学科。

2 水工环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中一直未曾停止过对地质找矿事业的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理念、新技術的提出,地质找矿事业的研究与探索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社会环境更是在发展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较为成熟的新时代,各行业在发展中迎来了发展的新课题与新难题,当然找矿事业也不例外,在工作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机遇。譬如在发展中各种矿产资源都出现了明显的枯竭,造成重大的找矿工作成果不多,找矿工作技术、机制和管理手段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遏制了人们的勘察与开矿研究力度等等。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结合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来对水工环地质勘察进行总结与研究,从而保障其工作效率。

3水工环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大调查队伍不健全

为了适应地质工作由资源型向资源环境型转变,中国地调局机关成立了水工环部,极大加强了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管理能力。

3.2国家层次的地调项目不够

目前水工环大调查项目几乎涉及各个领域,覆盖全国,但是,由于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因此,像“4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某市周缘地下水”,“某水域中下游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等反映国家意志,具有较强公益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项目不多。

3.3 成果转化亟待加强

“某水域中下游水患区地质环境调查”、“黄河中下游地质环境调查”、“首都圈地区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勘查”等许多项目已在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果,应该尽快将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推向社会,力争参与到这些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建设计划中去。

4 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几点建议

4.1改革与发展的灵魂是解放思想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突破点就在于解放思想,在2001年至2010年之间.我国地质行业曾掀起了一场属地化管理改革之风,在当时,这是不被人们所理解的.可是十年之后的今天,正是由于这一股浪潮的兴起.我们才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通过大范围讨论来解决问题的合理性 通过地质行业内或行业外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的交融、碰撞,在共同的信念下,转变固有观念,最终实现地质找矿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4.2解放思想是继续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

平台建设有利于完善野外调查装备体系.收集研究第一手资料.能够更好的指导找矿工作。例如,重点地区地下水的观测、大气降水同位素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地下水有机污染等。用信息化等作为找矿工作的有力支撑.推进业务工作流程的细化和精确化.形成水工环领域信息系统架构.打通给予网络信息的社会服务主渠道

4.3 注重城市的地质研究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愈加突出。城市化对人和环境产生了许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城市向脆弱生态区的迅速扩展.对重点城市及外围地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阶段、动态地提交成果,及时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

5水工环研究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5.1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应用技术是以处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而地质信息的特点决定了使用GIS技术的优越性,从而使该项技术在地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2遥感技术(RS)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新近形成的环境地质学科中近30年的应用,走过一个从定性评价到半定量、定量评价,从指示要素分析到计算机模型模拟,从单一解译到综合方法互补等阶段,充分显示了其信息量大、宏观、快速、节省经费,且具有多时相动态监测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勘查、评价、大型工程选线址)、区域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预测及地质环境评价预测等领域。更可喜的是现阶段我国各省都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中心,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每天天气预报中。

5.3物、化探技术

由于物探技术能提供多种描述地质材料的物理参数并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和不破坏地质环境的优点,在水工环勘查的历史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在时空域内利用高分辨率技术勘查地质目标的成功,同时,化探技术方法利用浅地表采样的便利条件,很容易的采样本,通过先进仪器的分析利用室内外检测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更理想的勘查成果,例如,地热勘查中氡气及放射性同位素测试技术,使水工环物探勘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5.4水质测试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实验测试手段,从分析原理划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学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这两类分析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和对立的,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综合考虑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特点,扬长避短,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这就要求分析化学工作者必须同时掌握好这两类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是以物质的物理、物理化学性质f光谱及电化学性质)为基础并使用特殊仪器进行分析的测试方法。目前在水、工、环测试中主要应用以下各类方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发射光谱分析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和同位素测试。

6 结束语

篇4: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关键词:新经济形式,水路运输,机遇,挑战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由于有货物运输以及资源进出口的需要, 所以我国的沿海各省的港口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我国的远洋航运业也是蓬勃发展。在这些热火朝天的景象的背后, 内河的航运却是令人惋惜。我国的长江途径的城市众多, 完全有机会在内贸的运输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恰逢现在我国的经济面临转型,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不仅仅是要继续保持外贸的远洋航运的优势, 又要适当的促进内贸航运的发展, 这两方面都需要大力发展来为我国经济增长助力,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大力发展我国的水路运输成为有关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新经济形势下水路运输发展的现状

为了适应我国交通运输的国情, 我国大力发展水路交通运输, 这是因为我国河流众多, 分布广泛, 并且有着广阔的海岸线, 这为发展水路运输提供了可能性, 沿海的很多外贸大省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如今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是居于全世界前列水平。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短缺, 发展铁路和公路运输有着很大的压力, 这为我国发展水路交通运输提供了必要性, 特别是在最近的时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重庆时候强调, 要大力发展黄金水道来发展长江的航运业。总的来说, 水路运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现状如下:

1. 水路运输运能大。

我国水路运输的潜力很大, 也有相匹配的运能, 水路运输常见的工具是船舶, 现代运输船舶种类很多, 尤其是海运的船舰, 通常运输规模和运能很大, 通常情况下, 一条四级航道的运能比相同条件下的公路运能大很多, 这从侧面说明水路运输能有效的减轻公路和铁路的运输压力, 新形势下,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路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对我国水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 水路运输占地面积少。

水路运输通常包括内河航运和海运, 主要是在水路上进行, 所以水路运输的占地面积不大, 水路运输唯一的要求是要有一定港口用地建设, 港口用地建设只占一个城市面积的很少一部分, 不比像公路或铁路那样, 除了交通干线外, 还得在城市的特定区域建设一定的站点服务区域, 除此之外, 有的港口码头仅仅只是为了用泥沙来当做回填物, 这样不仅没有消耗港口的建设用地, 反而扩大了沿岸的可用地, 因而, 与公路和铁路运输相比, 水路运输所耗的土地资源是很少的。从交通运输理论上说, 水路适合运输重量大的物品, 一条船舶一般都是几千吨或者几万吨, 具有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无法比例的优势, 而且其成本在大量的运货量面前一分摊之后在几种运输方式中是最低的, 其对环境的污染也比公路和铁路要小。

3. 水路运输能耗低。

从能耗方面来说, 水路运输的能源消耗程度和汽车与火车相比, 是比较低的, 而且海上运输不用担心铁路运力的调运问题以及公路运输的交通堵塞的问题, 这一切都在很大的程度上节省了时间。与各自所能承受的运力相比和价格相比, 水路船舶的“性价比”是相对较高的。

二、水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虽然与公路和铁路运输方式相比, 水路有以上一些优势, 但是新经济形势下, 水路想要满足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还有一段差距, 水路运输中要想打造起现代的物流系统还是有一些方面的工作需要系统的来进行配套完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水路运输还存在着以下的需要改进的方面:

1. 码头港口的容量比较下, 尤其是主枢纽码头无法满足实际运量的需求。

虽然我国上海的洋山港已经在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上位居前列,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我国有运输价值的众多河流和海岸线上有着数量庞大的港口和码头, 这些码头只能满足一些运量小吨位低的货物的运输要求, 想水运常见的货物石油或者煤炭等大吨位的货物, 往往需要匹配一些深水泊位码头, 而这却在我国码头数量中不占优势。除此之外, 有些货物运输需要专用的码头, 从我国目前的码头实际情况来看, 这种码头也比较缺乏, 即使有, 许多也因为长年没有更新和修缮, 基础设施服务都很落后, 已经无法适应新经济形势下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了, 还有少数码头的建设位置规划也很不合理, 影响了港口城市的整体环境以及货物的转运中如何与公路或者是铁路进行无缝对接的程度。

2. 内河航运的等级结构设计不够完善。

一些低级别的航道运程比较长, 而实际并不需要这么长的运输河道, 浪费了内河航运的运输资源, 而那些高级别的航道却恰恰相反, 内河航道的等级设计不完善表现在有些内河航道没有严格的层级等级, 还有些内河航道是因为等级设计不够合理, 对于不同船舶不同货物的运输, 有些内河航道执行的标准不一致。除此之外, 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内河港口码头的机械化水平不够, 不能满足大运量的需求, 无法完全实现这些港口码头的航运价值。

3. 航运船舶运力结构框架设置存在缺陷, 现代化水平不高, 总体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不同级别的船舶之数量比例也有所失调, 比如从所载货物来看, 那些固体货物的船舶数量远远高于载液体货物的船舶, 这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船舶分配比例相差甚远, 那些载重量大的船舶技术发展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造船的材质来看, 我国不少内河航运所使用的船舶材料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近些年还存在着使用一些报废船舶的钢板来节省成本打造内河航运中的船舶, 这些船舶安全系数极低, 事故不断, 也都给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挑战。而海运所使用的船舶很多都已经处于老化状态, 处于超龄服役的状态, 还没有很完善的一套海运所需的现代化航行和沟通的设备。这些都无法满足新经济形势下水运交通的发展要求了。

4. 我国水路运输管理混乱, 存在着条块分割现象。

港口政企经常出现管理重叠的现象, 容易产生一些管理上的矛盾, 在法律层面也没有相应的依据。正是由于没有完善的法律依据, 有时对水运的管理不同地区的执法标准也就不统一, 存在着一个地方一个规矩的现象, 而且基层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手段也都比较落后, 这些老旧的管理方式都已经不适应新经济形势下水路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三、新经济形势下促进水路运输发展的措施及对策

为了适应新经济形势下水路运输的发展要求, 建立高效的水路运输体系, 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强化对港口、码头和航道的管理。

水运管理部门要相互协调, 对不同航运区域, 不同航运海域又有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目标, 尤其对岸线资源和一些有开发价值的项目要有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对于航运资源开发不合理的地方要加快开发步伐, 对于一些国际化重要的港口, 要建设完整匹配的专业化集装箱泊位, 完善码头各种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 尽可能建立规范化的专业码头。

2. 重点建立专业化海运大型船舶体系。

大力发展远洋的大型船舶建设, 比如集装船, 大型油轮等等。对现代化和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的船舶要及时淘汰, 为那些现代化内河航运船舶的发展腾出空间, 新经济形势下的水运应该是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方向, 船舶的开发建设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3. 健全水运市场管理, 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同时加强监管。

水运交通要有规范的发展, 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改善运输的组织框架, 制定相关政策刺激干线运输的发展, 同时鼓励内支线运输, 使我国港口集装化水平与国际大型港口城市水平接轨。对于参与水运的企业来说, 要以市场为导向, 完善管理和经营模式, 提升船舶技术开发能力。

4. 注重环境的保护。

新经济形势下, 水路运输的发展应该注重和环境想协调, 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 同时遵守国际公约在环保方面的的政策和法规, 在航运中尽量使用新的节能技术来缓解航运所产生的对于环境的伤害。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我国的水运建设的各个有关部门, 政府管理部门需要来加强政策上的指导, 加强相应的监管的机制建设, 合理的管理各种的运力结构的建设, 规范传播的建造与管理, 增大对于航运的航道的建设的投入, 大力的发展采用新技术的环保型船舶, 加强本部门的信息化的管理程度来, 强化有关部门的公仆服务的意识。推进我国的内河运输以及远洋运输都可以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潘萍.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水路运输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水运 (学术版) .2007 (01)

[2]刘景龙.对建立水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一些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5)

篇5: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一、当前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专职财务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机制落后

目前,水利基层单位财务人员基本上都是八九十年代进入水利系统,大部分是顶父辈的职来上班的,有的还是临时人员,受过正规学历教育的人员极少,会计基础理论知识面较窄,法规概念模糊,实务水平也很低,针对以上问题,一些地方水利主管部对下属水管单位的账务实行集中统管,但又面临着新问题:即集中支付(核算)中心的财会人员受工作性质制约,根本无力了解基本建设工作实际情况,只从“书面”上看支出发票是否合格,而对发票“背后”的事实一无所知,事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日常联系被切断,财务对基建工作的服务和监督力都被削弱。

(二)财务人员不能全程参与建设工作,监督管理缺位

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财务部门与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沟通较少,甚至有的单位领导根本不安排财务人员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监管。从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标、组织施工到竣工验收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财会人员应全程参与,但不少建设单位的财务人员只做到发票来了就加加数字付款,没有对基本建设资金实行概算、计划控制。

(三)基本建设财会制度执行不严格,专款不能专用

个别单位“一把手”却常常干扰项目法人的工作支付工程款没有工程预付款保函就擅自预付工程款、挪用建设资金用作其他、超概算投资购买办公设备等;管理费使用不规范,如在建设单位管理费中乱发奖金福利、转移管理费弥行政经费不足,在工程账务上列支由个人应负担的费用;故意向施工单位让利。以某县一中央扩大内需项目为例,领导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由于工程实际进度较慢,为了在账面上看支出进度较快,于是提前支付工程款,被审计部审计时认定涉嫌套取财政专项资金300多万元,处理了一大批人员。

(四)非货币投入抵地方配套资金手续不规范

非货币投入抵地方配套资金形式主要有投入劳动力折抵、投入物资拆抵、减费用费拆抵地方配套资金,在实际工作中好多手续太过于简单,如投入劳动力折抵地方配套資金工程所受益范围内的群众直接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所付出的的劳动力消耗,参与施工的机械按台班定额进行计量、计价,计入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和建设成本,劳动力折算手续就用工资表编造,无任何合同、中标单位、工程计量等等;投入物资折抵自筹资金做账直接造表编写某某物资多少钱,无物资入出库单、物资实际折算价等。

二、解决目前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提高专业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工程招投标法》、《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办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度的学习。同时财务人还要努力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业务知识如概预算知识,要弄清楚一个的项目设计、工程概算、项目批复方案。

财会人员要走出办公室,亲临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参与工程量的检测与工程质量的验收;对工程的设计变更、追加概预算及动用工程预备费用等,财务人员要以有关文件批复为依据。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使用水利工程项目资金

工程项目要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内部分工制度,建立项目组织机构成立工程建设处,组建项目工程科、财务科、综合科等部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特别是水利行政主管的财务部门一定要联合工程科定期和不定期对项目的资金、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制定工程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拨付的审核程序,工程价款结算特别是在工程(设备)资金支付环节要规范管理;建设单位管理费要从严控制,支出标准和范围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费用总体应控制在工程造价的3%以内。

(三)加强地方自筹非货币配套资金的核算与管理

地方自筹非货币资配套资金是指为工程建设投入的人力、物料和减免的相关费用等实物、资源。非货币资金应折合为价值作为地方配套资金投入的总价值量。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采用以劳折资的方法,即土方工程投入劳务的价值来折抵地方自筹配套资金,以劳折资常见的核算与管理一般需做到如下几点:①在水利工程施工规范许可的前提下,对由地方政府组织受益群众参与力所能及的工程施工,如土、石方工程等,由建设单位直接和出资单位签定工程施工合同,完工后按标准计量确认。②对可由地方政府组织受益群众实施的工程,招标时列为明标,中标后由中标单位和出资单位签定工程分包施工合同,完工后按标准计量确认。③工程完工后,出资单位报送完工工程计量清单并申请验收。验收时应组织财政、水利、监理、施工、业主和出资等单位的人员参加竣工验收,并形成会议纪要,最终形成的工程计量将其转入单位财务部门记入工程投资支出和基建拨款收入。

参考文献:

[1]徐国建,蔡述宏.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管理和核算.江苏水利.2004(3).

篇6: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一、新经济形势下的水路运输发展现状

我国大力发展水路交通运输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交通运输的国情,我国有着广阔的海岸线,而且河流较多、分布广泛,这些条件都为发展水路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我国沿海的发达地区,外贸大省和港口屡见不鲜。现如今,集装箱的吞吐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除此之外,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来说比较稀缺,要大力发展陆路运输的话,便会受到很大的约束,而发展水路运输则具备一些先决的条件。

(一)水路运输的运能大

我国的水路运输拥有巨大的潜力,也有与之相匹配的运输能力。船舶就是水路运输最为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现代运输船舶拥有很多种类,其中,尤为常见的便是海上运输的船舰,其运输规模和运输能量都很大。在通常情况下,一条公路所拥有的运输能力要比在相同条件下的四级航道的运能小很多,这也从侧面表现出水路运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减轻铁路和公路的运输压力。因此,新形势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路运输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这也为我国水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水路运输的占地面积较少

水路运输主要包括海运、远洋运输和内河航运,通常是在水路上进行。因此,水路运输的占地面积较之陆路运输很小。一定量的港口用地建设是水路运输的唯一要求。港口用地建设不会像是公路或者是铁路这些陆路运输用地一样,因为这些创建陆路运输服务建设,不仅会占用一部分的交通要道,还必须在城市的特定区域内建设相关服务区域,港口用地建设只需要占用城市面积的很小一部分。不仅如此,有大部分港口码头会采用泥沙作为回填物,这样一来,不仅不再消耗港口的建设用地,相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沿海可用地的范围。因此,水路与公路、铁路等陆路运输相比,水路运输所消耗的土地资源远远低于陆路运输。从理论上来说,运送重量大的物品适合采用水路作为运输方式,一条船舶通常拥有几千吨甚至是几万吨的承载量,这是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水路运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远远低于公路和铁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三)水路运输能耗低

在能耗方面,水路运输的消耗程度是非常低的。并且,在水路领域几乎不会存在铁路运力的调运问题以及公路运输的交通拥挤、堵塞现象。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节省了水路运输的时间。综合运力、价格等多方面因素,水路船舶的性价比较之公路、铁路等陆路运输的方式是相对较高的运输方式。

二、水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水路运输的方式虽然与陆路运输方式相比较,水路运输的优势略显。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水路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距离达到交通运输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水路运输想要打造现代化的高科技物流体系,还需要系统配套的进行来完成工作。

(一)码头港口容量小

我国的码头港口容量比较小,尤其是居于主要枢纽的码头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运量要求。但我国有着众多饱含运输价值的河流和海岸线,拥有码头和港口不计其数。但是这些码头只能满足一些运量较小的货物运输需求。如果想通过水路运输的方式来运送大吨位货物,比如石油或者煤炭,这往往需要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深水泊位码头。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货物运输需要采用专用的码头,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非常缺乏专用码头的资源,或者即便是有了这些专用的码头资源,也会因为码头的基础设施长年没有更新和修缮,造成基础设施落后,甚至不能使用,这种码头已经无法满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了。此外,还有少数的码头因其位置规划和建设不够合理,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的整体环境以及货物在转运过程中是如何与铁路、公路进行巧妙杂糅。

(二)内河航运的等级结构设计不够完善

要进一步地完善内河航运的等级结构设计,一些低级别的航道,运程较长,甚至是并不需要这么长的运输河道,这样大大浪费了内河航运的运输资源,高级别的航道却恰恰相反,没有严格的内河航运等级,是内河航道的等级设计不完善的表现,此外,还有一些内河航道要根据不同船舶要适时调整货物,原因是内河航道等级设计的不够合理。并且,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内河港口码头因为机械化水平不够,不能满足运量需求,无法真正地发挥港口码头的航运价值。

(三)船舶运力结构框架设置存在缺陷

航运船舶运力的总体技术比较落后的原因是现代化水平不高。从货物的承载量来看,液体货物的船舶承载数量远远低于承载固体货物的船舶,由此可见,我国不同级别船舶的数量关系也存在失调现象,并且我国的船舶运力构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多。另外,从造船的材质来看,我国大多数的内河航运所需要的船舶材料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甚至这几年里还存在着用报废的船舶钢板重新打造船舶的现象,可想而知,使用报废材料制作的船舶,安全系数很低,长此以往,便造成事故频发,这些都给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然而,海运所使用的船舶基本上都处于老化的超龄服役的状态,我国甚至还没有一套水路运输所需要的现代化航运设备。在新经济形势下,这些都已经无法满足水运交通的发展需求了。

(四)水路运输管理混乱

在我国,水路交通运输的管理混乱,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管理重叠的现象经常在港口政企的管理工作出迭出。比如说,在管理上容易产生矛盾纠纷,而且在法律上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因为没有完善的法律依据,各地对水运管理工作的执行标准也各不相同,并且基层工作人员的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落后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水路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三、新经济形势下促进水路运输发展对策

(一)强化对港口、码头和航道的管理

水运管理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切实做到责任到位,各部门相互协调合作,设定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目标,特别是要针对海岸线的岸边资源和一些有价值的开发项目做出长远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在重要的国际化码头,建设专业化的集装箱,以便进一步完善港口的基础服务设施,尽可能做到码头专业化、规范化。

(二)重点建设专业化海运大型船舶体系

大力发展和建设远洋的大型船舶,比如,大型邮轮和集装箱船等。及时淘汰专业化和现代化程度较低的船舶,为现代化内河航运的船舶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水路运输应该是朝着标准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开发建设船舶都应该遵循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原则。

(三)健全水运市场的管理

完整的法律体系对管理水运市场必不可少,要加强对水运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水路交通要想规范化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同时,为使干线运输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改善运输组织框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内支线运输,以期达到港口的集装化水平与国际接轨。

(四)重视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一直是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水路运输就必须注重保护环境,水路运输要与环境共同发展。进一步对清洁能源的开发进程,同时还要遵守国际公约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在航运中,要尽可能地采取新的节能技术以缓解环境伤害。

综上所述,在新的经济形势条件下,我国的水路运输建设的各个相关部门都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合理的运用多种管理措施,加强运力结构的建设力度,同时,加大对航道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新型的环保船舶。强化相关服务部门的公仆意识,推动我国远洋运输及内河运输的发展,取得更高的成绩。

摘要:众多的河流和广阔的海岸线为我国水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水路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陆路运输的压力,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水路运输面临着码头港口容量小,内河航运的等级结构设计不够完善,船舶运力结构框架设置存在缺陷等问题。应强化对港口、码头和航道的管理,建设专业化海运大型船舶体系,健全水运市场的管理。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水路运输,机遇,挑战

参考文献

[1]潘萍.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水路运输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1).

[2]刘景龙.对建立水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一些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

[3]付昌辉,方照琪,丁宏辉.浙江水路运输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4]吕俊义.新经济形势下水路运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外资,2013(3).

[5]殷缶,梅深.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湖州段)获交通运输部初步设计批复[J].水道港口,2015(6).

[6]刘景龙.对建立水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一些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

篇7:新水务形势下水科学的应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目的是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减少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对周边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为取水许可的科学审批提供技术依据[1,2]。然而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行,全疆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均按照“三条红线”的控制指标来开展,在这些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的编制和审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是参与设计人员和相关审查专家共同讨论的结果。为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进而服务于生产实践,本文对上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2 问题及探讨

2.1 径流式电站减水河段区间灌溉引水量问题及探讨

新疆叶尔羌河恰木萨水电站工程,采用径流式开发,工程减水河段内有6个无坝引水口。就水资源论证工作而言,主要是对电站减水河段内灌区引水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补偿措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后,要求6个无坝引水口的灌溉引水量应符合该区域“三条红线”的总量控制要求。在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的审查中,电站所在的流域管理机构作为审查单位,明确提出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中应由项目所在的地方水利局就项目减水河段内灌区引水量是否符合该地“三条红线”总量控制指标作出说明,并提供设计单位相应各引水口满足“三条红线”总量控制指标的可引水量。就具体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地方水利局而言,其工作难点在于:“三条红线”总量控制指标仅分配至县一级单位,未详细分解至所辖各灌区各引水口;由于种种原因,现状该地区总引水量往往大于设计水平年“三条红线”总量控制指标,在未做工作的情况下,“盲目”出具相关说明,容易给自身带来麻烦,留下事关民生的“后患”。因此,地方水利局在提供相关引水量问题上往往不愿配合。基于上述原因,水资源论证报告的编制单位在遇到上述问题时,即使在项目业主的协调下,在流域管理机构和地方水利局的博弈中也往往比较被动。

径流式电站减水河段的区间灌溉引水量问题实质上是现状灌溉引水量指标向“三条红线”总量控制指标过渡过程中,流域管理机构作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监督者希望在其所辖流域用水指标能满足“三条红线”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而地方水利局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者,由于实行过程中还存在种种不确定性,在未掌握充分依据的情况下,不愿向流域管理机构过早地作出相关承诺。事实上,无论是流域管理机构还是地方水利局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都是要保证这项制度的顺利实施,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所缺乏的是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沟通机制。在此情况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就提供了一个契机,流域管理机构作为审查机关不会错过这个审查的机会来加强监管。流域管理机构关心的重点在于该地“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分配结果,因为此结果直接关系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该地的顺利实行和水电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最终确定。为使建设项目的工程规模最终确定,流域管理机构往往要求设计单位提供由地方水利局出具的涉及建设项目用水量的官方承诺函,而地方水利局往往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推进、论证工作程度的加深,这种局面会逐渐改善,而在现状情况下,这对设计单位而言仍然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

2.2 水电建设项目取水对第三方的影响及补偿问题

水电建设项目取水不利影响主要包括由于取水造成水域水量和水能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条件改变、纳污能力减小等而产生的水功能降低、水域生态失衡及对第三者的影响等,其中对第三者的影响是指建设项目取水对分析论证范围内第三者———水资源利用权益户的影响,并以此作为项目是否考虑进行补偿的主要依据[1]。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水电建设项目取水对第三者的影响在其影响对象上应有进一步扩展。

实例1:新疆叶尔羌河恰木萨水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项目,流域管理机构提出在河流上新建水利水电项目会对该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在水资源论证报告中提出增加电站建成后对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产生影响的补偿措施,并将投资纳入工程总投资。

实例2:新疆皮山县阿克肖水库工程水资源论证项目,工程所在河流下游有国家基本水文站,工程建成后将会对河流天然径流和洪水来水过程产生影响,使国家基本站丧失原有天然河道来水监测功能。建议在水资源论证报告中增加相应的补偿措施,并将相应的投资列入可研报告的投资中。

实例1中水电建设项目取水影响的第三方为流域管理机构,实例2中水电建设项目取水影响的第三方为国家基本水文站,从严格意义上讲,两者均不属于水资源利用权益户,前者为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后者为国家水文部门设立的基本水文站,为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本水情数据。然而,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开展确实对流域管理机构的水资源管理和国家基本水文站的检测功能造成了影响。对于流域管理机构,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电调服从水调的要求,流域水资源管理被提到了新高度,流域远程监控系统等信息化建设工作已逐步提上日程,按照相关流域管理条例,新建水利水电项目,其调度运行系统应接入流域管理的大系统,相应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对于国家基本水文站,按照《水文站网管理办法》和《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在水文测站上下游各20公里(平原河网区上下游各10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水工程影响水文监测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在征得该水文测站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建设,因工程建设致使水文站改建的,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水文测站改建后应不低于原标准”;“因重大工程建设确需迁移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立项前,报请对该水文测站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综上所述,水电建设项目取水对第三方的影响应增加对流域管理机构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及国家基本水文站的影响,相应的补偿措施应由建设方承担,并在今后的水资源论证工作中予以明确。

3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新疆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工程实践的不断推进,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会随着工作实践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提到了两个问题:径流式水电站建设项目中,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背景下,减水河段灌溉引水量问题涉及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水利局、项目业主以及设计单位在“三条红线”用水总量问题的有效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论证工作的加深,这个问题会随之解决,但在单项工程前期工作有限的情况下,对设计单位就会显得比较棘手,因此需要各方加强联系,相互理解,使相关工作顺利推进;水电建设项目取水对第三方的影响原本仅限于用水权益户,然而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工程实践的推进,建设项目取水对第三方的影响还应包括由于工程建设受到影响的流域管理机构和国家基本水文站,相关影响补偿投资应由建设单位承担,建议在今后的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对这一点予以明确。

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通知》,要求各地州做好指标分解及实施工作。此外,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流域管理机构强化流域综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新疆水电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为切入点,结合工程实践,探讨上述新形势下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上一篇:生涯计划书下一篇:半导体公司的实习报告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