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

2024-04-28

高校教学质量(精选6篇)

篇1:高校教学质量

高校教学质量解析

本文从产品质量管理的`角度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寻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途径.从市场需求出发分析高校的质量标准;从教学工作这一生产过程分析高校教育方式和激励机制.

作 者:张广德 郭成苇 作者单位:张广德(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郭成苇(开封教育学院)

刊 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N SYSTEM AND SOCIETY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质量

篇2:高校教学质量

【摘要】阐述了学生评教对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评教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生评教 教学管理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46-02

学生评教,这一教学管理措施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生评教在我国大学里得到普遍推行。学生评教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评教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教学的优点及不足、进行自我完善。但有的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注重评教结果的考评作用,使学生评教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

一、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

㈠ 教学管理制度上存在误区。学生评教目的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现在却广泛地用于人事管理,与教师的奖惩、职称评定、聘任、淘汰等与教师生计与升迁问题挂钩。从罚劣到评优,“学生说了算”,学生评教被误用、滥用现,并与教师的津贴挂钩 [2],使教师的心情复杂而沉重。例如,有的学校这样规定,在任职期间,在教学评教中没有得过优秀的教师,取消参加晋升职称的资格。教师为了定职称,可谓千方百计和学生“交朋友”,有的教师为了取悦学生,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敢制止,他们只管教学而不再育人,甚至,教学也心存顾虑,学生感兴趣的课,教师们争着上,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的课,没人愿意承担,所以安排课时,意见很大。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背离了教育的目标。

㈡ 教学主体易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学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一种互动关系。遗憾的是,由于学校和管理者过度重视学生评教,客观上夸大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成为“上帝”,教师成为服务上帝的仆人。有的学生本身学习不刻苦,从客观上找原因,动辄罢免老师。加之近几年学校扩大招生,生源素质大不如从前,有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吃力,所以厌学逃课的学生大有人在。过分强调学生是上帝,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只有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信任老师,而不是以挑剔的、不信任的态度对待教师。

㈢ 评价标准设计不合理,让学生无所适从。各高校教学评估表中设立的内容互相参照,各有不同。有些指标设计过抽象,以某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表为例:

1、热爱学生,从严执教,为人师表;

2、准时上下课,无迟、缺课现象;

3、经常组织辅导答疑等,这里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这些指标,如果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以此来严格要求教师,是可行的。但作为一个量化指标,让学生来打分,可操作差,学生对标准的理解不同,难以把握。

㈣ 组织工作不严密,难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各学校的评教组织机构大同小异,大多由学校教务处负责,有两种打分方法,一种是调查问卷式:是以班为单位,班干部把调查问卷表发给学生,学生在同一个时间给教师打分,在打分前作了必要的宣传、培训工作,这种方式,学生之间有约束,学生比较认真,随意性少,但存在打人情分的因素。另一种是网上投票式:有的学校利用校园网开展学生网上评教。网络打分,减少了受群体或他人干扰的机会,但这增加了随意性,可靠性差,难免有态度不端正,蓄意报复等情况发生,在信度、效度上会出现偏差。

二、改进学生评教机制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

㈠ 正确认识学生评教工作,建立科学的学生评教制度,正确处理学生评教的结果。把学生评教的结果只作为评估教师业绩的指标中的其中一项,结合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对教师做出全面的评价,而不是一票否决。课程负责人对评估工作更有说服力,可进行书面评价和打分,在评估教师业绩中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

㈡ 把可能造成评价偏差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以提高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对参加评教的学生作必要的筛选,经常不上课的学生,不遵守学生行为规范的学生不能参加评教。作好评教的宣传组织工作,解释评教指标的内涵,对参评的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评教的目的,使他们正确理解评价指标,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观测分析能力,在提高教学评价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㈢ 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采用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量化标准,基础课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专业课侧重应用研究,侧重吸纳新知识和新信息,指标体系中应该体现出这些差别,对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权重,各专业设置适合自身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调动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

㈣ 科学反馈评价结果、建立以评促教的跟踪机制。进行学生评教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让教师知道评教结果,了解自己在各项目中的得分情况,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也同样希望能了解评结果,希望看到自己的参与给教学带来的变化。因此,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非常必要。

三、结束语

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因素很多,学生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此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潘艺林.教育怎能“学生说了算”[J].江苏高教,2006,(1),92-95

[2] 关辉,赵海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8),33-35

[3] 李丹青,钱存阳.高等学校中的“生评教”制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68-70

篇3:如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一) 大学教学带有明确的专业性

主要是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专业性。首先在性质上, 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其次在程度上, 高等教育高于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仅掌握丰富理论知识, 还应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 高等教育中的教学可用“高”、“专”二字高概括。

(二) 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

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新旧事物的快速更替, 新事物不断涌现。就高等教育而言, 同样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增添新的内容。高校教学内容也是紧跟时代发展脉搏, 是现代知识发展的一个缩影, 因而具有一定的时代前沿性。

(三) 教学活动多样化, 具有科研性

高校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进行科研和就业准备的。只有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改变高校单一的教学形式, 使得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科研性,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活动的科研性包含两方面含义:一、学生学习与科研相结合。二、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四) 学生学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

高校教学过程是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逐步增强的过程。独立性增强体现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主性的增强则意味着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选择意愿的加强。探索性的增强指的是一定范围内不再只依靠教师传授的间接经验为主要知识来源。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大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之外, 还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 教学形式带有更多的实践性, 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大学教学过程是开放的过程, 是课内与课外相互配合, 认识和实践相互统一, 教学和研究相互促进的过程, 是教学、研究和实践一体化整体推进的过程。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技能与技巧, 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意识、进行实践活动方法, 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 最终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

二、大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重视不够

部分高校教师和领导在实际工作中,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造成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比重失衡, 忽视教学在学校的中心地位, 致使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 师资结构不合理, 整体水平无法保证

扩招后的高校, 内部师生比严重失衡, 原有的师资数量无法维持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有部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致使教学质量缺乏有效保障。

(三) 教学管理力度薄弱, 手段落后.缺乏科学完善的评价方法

教学过程进行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和反映在教学效果上。高校普遍缺乏对教师教学的管理和监督, 缺乏衡量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价标准。部分高校领导过分注重行政领导的力量, 忽视教学管理在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些都影响着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 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教学过程理应是一个不断改革和提高的过程。然而, 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长期存在着以下现象: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 较少应用教学辅助手段。大学的教学过分侧重于知识的灌输, 学生接受的主要是现成的知识, 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养成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如何提升大学教学质量

(一) 转变教育观念, 加快推进教学改革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 优化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决定了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大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做到教学相长。

(三) 改善教学管理工作,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是维持教学有序开展、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和基础。高校教学应更加注重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队伍中建立岗位负责机制和竞争机制。高校要加快建立建全教学管理岗位责任制, 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 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篇4:高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效果

在我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形势下,传统教学质量管理模式陈腐的管理思想和片面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质量管理理论,取其精华,弃其不足,冲破传统教学质量管理的束缚,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教学质量管理新思想、新经验、新理论,构建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需要的科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实现从应试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向素质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转化,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一、传统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质量管理局限于传统的经验型的教务行政管理模式,强调考试和成绩统计等,对管理的理论性、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有效性等方面明显把握不够。笔者通过对传统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分析,认为其突出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质量标准与质量观的问题,它主要由高校、教师评价教学质量,而高等教育直接利益相关者(学生、家长、社会用人单位)却被排除在教学质量评价之外;二是质量管理方式的问题,它只从教学过程角度出发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三是质量管理的思路问题,它缺乏正确的方法论和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没有明确的理性思路为依据,是经验型、事务性、低层次、低水平的管理,实际上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它已不能适应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形势下,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需要。

二、什么是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从泰勒制为代表的“机械模式”以及以标准化管理为特点的“生物模式”发展而来的一种“社会模式”。最初由休哈特(Shewhart W.A.)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经戴明(Deming W.A.)、朱兰(Juran J.)、克罗斯比(Crosby P.B.)等人发展和推广。20世纪60、70年代在日本企业界广泛流行,80年代初TQM引入美国企业界后得到迅速推广,随后美国等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尝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刘易斯则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哲学体系,依此建立的管理制度可以直接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从而保障顾客的满意和投资人利益的最大化”。

鉴此,笔者认为,高校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理解为,是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宗旨,以实施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等进行全员、全过程和全要素管理为手段的综合管理制度。其具有教学要素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实现教学管理的持续性与教学考核的动态性,以及学生管理的自主性的特点。

三、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探索

1.树立全新的教育质量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与培养要求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一方面,要求高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类型和层次需求的多样化,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人才;另一方面,要求高校要“以人为本”,根据高等教育学生人数的增多、生源质量和层次差异较大的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为此,根据人的发展特征,不但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且要鼓励学生个性化潜能的发展。同时,就人才的培养过程而言,学生培养质量是由招生、教学实施、就业等各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另外,要确保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质量,就离不开优质高效的教学管理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全面的人才质量观、教学过程的质量观和管理服务质量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质量观。

2.确定全面的质量管理因素。教学质量是众多教学环节和教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有着其自身的形成过程。我们通过对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深入分析,全面确定了教学质量管理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及其管理的相应内容。人的因素主要包括决策者的定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干部的管。决策者代表学校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理念、专业设置等重大事宜;教师起主导作用,他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和授课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根本的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他们的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是决定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管理者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工作方法等对教学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地、教学设备、教材、图书资料及其生活条件等。教学因素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影响教学质量各因素的管理,使其不断改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路与模式,确立了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要求和管理的具体目标、原则、思路、标准和模式等。

3.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因此,抓质量,必须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为此,我们根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理論教学方面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标准、课程建设标准、试卷与毕业论文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教材建设及选用标准等。如,培养目标标准具体又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验、实习和实训大纲等教学要素的质量标准。实践教学方面的质量标准主要有:实验室工作规程、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标准、生产实习标准、毕业论文(设计)标准等。在此基础上,编印了《湖南农业大学教学质量监控手册》。为各环节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状况的评判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4.实施全程的质量监控。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质量管理的全程性。我们在改革和创新传统教学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一方面实现了针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准备(教学周历、教学大纲、教案、实习大纲、实验大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核、分析总结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另一方面实现了对学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市场调查,招生,培养计划的制订、修订、实施、检查、控制,培养目标的实现,毕业生质量的追踪调查等阶段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并把“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风考纪”等环节,作为形成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重点设立质量监控点,实施重点监控,确保教学过程的质量提高。

5.实施全员的质量管理。传统教学质量管理强调由学校决定质量、教师决定质量,以知识的掌握、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标准衡量教学质量。我们通过对传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分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性”的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模式。宏观上,其涉及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辅助服务部门、学校决策部门、家庭和社会各用人单位。微观上,其涉及学生、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各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学校教务处和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学校教学管理决策层。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同时,要求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对于质量做出相应的承诺。

6.实施全要素的质量管理。传统教学质量管理没有深入分析和探究影响教学质量的深层因素。我们通过研究深刻懂得了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人、财、物等要素的全力支持,并从宏观上加以统筹和协调,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实施全要素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学生质量管理、教师质量管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资源的优化、办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如,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方面,我们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教学管理的原理和规律,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等。

四、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组成的功能、结构复杂的体系。要想促进体系内各职能的充分发挥,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必须建立起高效的运行模式。我们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次系统和各个要素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构建了由八大系统协调联动而成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运行模式(见图)。

图: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全员、全程和全要素管理,确保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1.教学质量理念系统。由教学全面管理方针与目标和宏观控制理念与微观执行理念构成。它对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构成和健康运行起宏观指导作用,是整个体系的“纲”。

2.教学质量组织系统。由决策层(学校领导)、执行层(教务处及其他教学管理)和操作层(教师及其他教辅人员)构成,并由学校教学督导团和学术委员会实行监控,它是教学全面管理的具体实施主体。

3.教学质量制度系统。由教学计划管理制度、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学激励制度等子系统构成,它是教学质量的保障系统。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是一个动态可调的子系统,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更新。

4.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由教学质量的监控决策子系统、目标监控子系统、信息监控子系统等组成。监控决策子系统对教学质量起到总体监控的作用,目标监控子系统对教学质量起到前馈监控的作用,信息监控子系统起到反馈监控的作用。监控系统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以上子系统的双向互动来实现。

5.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由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估、校内自我评估、社会对学校的评估组成,并由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导委员会实施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工作。它是对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起着系统测量和调查的作用,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6.教学质量信息系统。由学生信息收集子系统,教师信息反馈子系统,校领导、专家与教学管理干部信息反馈子系统,社会信息反馈子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信息等五大平台组成,他们将教学中的有关信息传递至教务处,作为其实施教学管理的依据,从而对教学质量起间接的影响作用。

7.教学质量方法系统。主要由过程管理法、项目管理法、策略管理法、个人管理法等方法组成。其中,过程管理法和项目管理法在整个体系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通过不断优化操作过程、提高效率等手段,达到解决目标问题的方法。

8.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影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有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高校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就必须得到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以保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如,学工部门必须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后勤部门必须给学生提供好食宿、水电、卫生等方面的服务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五、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对我校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和质量意识。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学校各方面工作都纳入教学工作范畴,形成了举全校之力促教学质量的格局。无论是在意识上,还是在工作实践中,都强化这样一个观念: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其他一切工作都是为此服务的。从根本上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增强了质量意识。

2.促进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精力的投入。得益于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近三年中,学校90%以上的教师参与了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学生对教师授课评价优良率达到了93.3%;新增国家教学名师与优秀教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与优秀教师12名;学校陆海燕教授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比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刘新春教授在湖南省“两课”公开赛中获一等奖。以往我校晚上和周末学生在寝室玩游戏、看碟、打牌的人多,图书馆、教室里上自习的人少,有益活动组织得少。自从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以后,形势截然相反,教室、图书馆上自习的人多了,参加各种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学生多了,而在寝室玩游戏、看碟、打牌人少了。师生普遍认为,学校的学风发生了根本好转。

3.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由于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我校教学管理工作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完善了校、院二级教学管理体系,二者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健全了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改善了教学管理手段,基本实现了教学管理现代化。学校教务处在省教育厅组织的近2次全省高校优秀教务处评选中均获得优秀荣誉;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2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殊荣。大学外语一次性过级率逐年提高,如从2005级的61.2%上升到2006级的65.3%。近三年中,1569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107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学生获得的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236项。

4.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与声誉。通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学校教学工作到了普遍好评。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红网等媒体对我校教学工作进行了报道。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等全国性会议在学校召开,学校教务处在会上就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与效果作典型发言。兄弟院校对该成果给予了高度关注,先后湖南科技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省内外100余所高校,主动来我校交流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易自力,等.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导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21.

[2]卢向阳,肖化柱,等.构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9,(6).

作者简介:肖化柱(1979-),男,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务部主任、讲师,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篇5: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探析

摘要:高校教学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学校、院系、课程和教师四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层面,每个层面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于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评价指标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的质量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各高校都在完善学校内部的质量评估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又适合本校实情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实践上还缺少针对不同评估对象的具体可行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以及体现现代技术的评估手段。本文以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及其评估过程为基础,探讨构建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原则、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四个层面,并结合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的实际,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供同行参考。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及其评估过程

所谓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不同于借助第三方的外部教学质量评估,它是高等院校自发组织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专家,按照一定的程序,深入到教学现场,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进而实施指导,以确保教学工作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活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不能单纯依据理论或标准模型寻找最佳途径,解决所有高校面临的问题,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高校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去解决问题。通过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是宏观调控教学的主要措施和有效手段。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多渠道、综合性地反馈来自教学各个方面最基本的信息,使学校较为客观地掌握教学活动的现状和水准,了解到教学策略和管理方法是否正确,教师素质及其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是否优良。对教师而言,通过评估,能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帮助教师全面深刻地反思教学工作,总结成绩经验,掌握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查找问题不足,分析原因后果,商讨对策措施,促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断完善自我,确立发展的目标,并有目的地提高各相关方面的素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中期评估和后期整改。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做好资料和人员的准备,主要工作包括收集整理评估对象自我评估小结,组配评估小组成员以及制定评估计划(包括评估目标、任务及时间安排等)。中期评估阶段是评估最重要的环节,评估小组成员参照评价指标,深入教学现场,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建议或方案。后期整改阶段,主要是参照评估结论,对评估对象进行培训指导,督促方案的实施及评估整改后的效果。2 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设定的原则

高等教育的对象是有意识、有思想并具有自我改造能力的人,再者,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纷繁复杂,经常发生变化且非常复杂,因此教学质量标准也不可能像生产物质产品的质量标准那样具体和易于操作,它具有模糊性、动态性的特点。在这里,我们把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确定为高等院校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文化、业务能力与心理品质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并且把培养目标分解到具体的教学任务中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进行实时评估,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具体体现如下几点:(1)内部教学质量评估要能够体现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树立全新的高等教育观念就是要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质量问题,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亦步亦趋照搬照用;全新的高等教育观念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和层次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多样化及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不能“一刀切”,一个评估标准打天下必然会违背高等教育规律;全新的高等教育观念要把教育质量的高低体现在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或培养的人才质量能否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及个人需求的程度。

(2)内部教学质量评估要能够体现办学目标定位与特色。高等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和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连续的教学实践不断地凝练。因此,要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要以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又能够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定位,不同时期赋予其新的内容,增添生机和活力。(3)内部教学质量评估要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设备、教材,还与学校目标定位、办学管理等诸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素。而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则是由学校、院系、各职能部门、各专业教研室和自然班级等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可见,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实际上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质量管理的一套评估系统,是确保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4)内部教学质量评估要做到切实可行全员参与。

在设计内部教学评估体系时,必须特别注意其可行性:时间上,不需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财力上,尽量避免花费较多的经费;操作上,有较明确、便于实施的评估标准,才能保证在评估的效果上易于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我们都知道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是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中的一部分。3 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指标设定与方法

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就是要对学校的各个学科专业或院系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院系的教学质量是通过课程质量来反映的,而课程质量又是通过各个承担课程的教师的教学质量来反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对每个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建立课程评估标准,对每门课程进行评估;建立院系评估指标体系,对各个院系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层层评估,从而对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做出评估。

(1)学校与院系层面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为了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效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就必须把概况表述的教育目标加以具体化。遵循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所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估的评价指标要能够体现本科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综合考虑影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估方案》,构建一级、二级评价指标,具体评价质量标准可依据高校实际进行设定。

表1 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

为使高校内部教学评估工作简便易行,尽量使各评价指标量化,以相对数或绝对数的方式进行衡量。院系内部教学评估的评价指标可依据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进行具体量化,这样便于院系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依据《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对院系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一般周期为每学进行例行评估,2~3年进行综合评估。首先,由院系按照指标体系逐项进行自评,写出自评报告;然

后由学校成立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在认真阅读各院系提交自评报告和了解各院系教学工作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到各院系实地考察实验室、教研室、认真查阅相关附件资料、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试卷等教学资料,并与有关负责人进行交流与探讨;最后,评估小组实事求是地逐项打分,给出评估的意见,并将评估意见和进一步整改的建议反馈给教务部门和各院系,由高校教务部门跟踪各院系整改的进度和实施情况。

(2)课程质量与教师教学层面内部教学评估的指标及评估方法。一般而言,课程质量的高低大都从课程的教学队伍、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予以体现出来。在广泛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量化评估方法,建立两级课程质量评价指标及相应赋值。表2 课程质量评估的指标及相应赋值

对课程的评估应该制度化,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评估原则,建议每年都应有计划地在适当的时间,随机抽取部分课程开展评估。评估小组则根据课程安排情况对参评课程进行分散考查、集中评议打分的方式进行。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它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控制、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乃至课堂教学的各要素的优化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实施科学的评估,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课堂教学质量

评估采用360度全方位测评方法,评估主体有学生、评估小组成员(授课经验丰富的同行组成)、领导以及授课教师本身。针对课程性质和授课特点,把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程两种类型,分别设定评价表。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从学生评教的角度进行论述。学生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基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直接对象,自始自终参与教学全过程,对教师教学情况了解最多,感受最深。因而,学生能根据自身的体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给予客观的评价。此外,还应该发挥评估的反馈和调控功能,以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为参照,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表3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理论课)表4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实验课)

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应分别对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试卷等进行不定期专项评估,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以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4 结语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质量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应遵循高等学校自身的教学原则,按照教学规律,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确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质量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

制,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

篇6: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创新研究

1 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创新的基本要求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指导思想是要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课程教学环节的实际状态,并通过对教学环节质量的评定,找出教学环节隐藏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系统、可操作、客观公正、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育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师资队伍的群体优势,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要全面,包括教学管理部门、同行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以及任课教师;评价对象要包括参与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包括兼职教师)、学生和所在教学单位;评价的内容应该有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工作准备、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业务水平、教学效果等评价指标;评价的方式要形式多样,包括日常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和集中评价等方式。

2 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创新

创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打破传统的单一主体评价模式,由学生、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和授课教师五方面,构建出多元评价主体组合。

(1)学生评价。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参与和接受者,作为评价主体,要对教师的师德、工作热情、课堂授课的内容、方法和水平进行评价,对教学硬件与软件资源的完备性进行评价,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收获进行评价。

(2)同行教师评价。同行教师具有同行专家和教学管理工作监督者的身份,同行教师可以通过观摩教学、日常研讨、考察学生对前导课程知识的掌握等活动来评价具有前导后续关系的不同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管理部门评价。教学管理部门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组织者,通常应设有专门的教学评价小组作为评价主体,主要是通过观摩教学、考试考核等活动对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和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活动的组织、改革和创新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

(4)授课教师自我评价。授课教师作为评价主体,主要是对学生课堂表现及学习效果、课程设置的连贯性、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的利用率、教师的自我感觉等方面进行评价。

(5)用人单位评价。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社会,因此用人单位也应当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范围。用人单位主要是对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合理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些方面才是教学质量最终结果的反应。

3 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方式与内容创新

3.1 评价方式创新

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等成立教学质量评价小组,专门组织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评价方式包括日常教学检查、教学督导、集中评价、用人单位反馈评价等,以保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

日常教学检查适用于课堂教学。由教学质量评价小组随机安排专人巡视教学场所,并填写教学日常教学检查表,教学项目结束后,将每次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用于评价。日常教学检查权重占教学质量评价总分的30%。

教学督导是督导组成员随机选择教学课程进行督导,并认真填写教学质量督导考核表,计算出评价的得分。教学督导考核分值占教学质量评价总分的20%。

集中评价由教学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在每个教学课程完成后,分专业由学生、同行教师和任课教师自己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按照既定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填写考核评价表。集中评价分值占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总分的50%,其中学生评价占30%,同行教师评价占10%,任课教师自己评价占10%。

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是对长期教学效果的评价,可能会因为课程设置的改革或人事变动的.原因无法明确对应的评价对象,但是一旦有明确的评价对应对象,其评价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所以用人单位的评价可以作为重要参考指标,设置为评价附加分值项目计入总评成绩,在百分制时可以考虑该加分项为20分。

3.2 评价内容创新

(1)教学文件的完备情况。任何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需要以完善的教学管理文件作为依据,对于这一指标的考察和评估,可以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指导手册、学生实践指导手册四个方面予以考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相关教学文件的内容是否全面完整,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情况。包括教学实践基地数量、实践基地使用情况、实践基地类别,主要考察教学基地数量是否充足,学生人数与基地数比例是否适当,实践基地年均接受学生实习实践的人数,实践基地所需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实践基地类别是否多样,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

(3)教学内容与实施情况。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教学内容与实务的结合程度、教学过程记录、教学成果。主要观测点包括教学内容与实务需要结合是否紧密,参与讨论学生的讨论记录是否详细,指导教师批阅是否认真,交流是否充分,是否形成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成果,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

(4)教学过程和效果。主要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着重看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通过实践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和应用。 (5)学生的学习收获。主要考察学生在教学环节,对于专业知识巩固、实践技能训练、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的收获和感悟。

(6)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总体情况的反馈和意见反映了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同程度,必须予以充分重视。该项内容可以用来全面评价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并将之作为确定课程设置、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参考。

4 教学质量评价对象及评价指标创新

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创新就是改变过去一说评价教学质量就单指任课教师的做法,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主体都包括进来,至少包括学生、任课教师、二级学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反映在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执行人员,负责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大学的二级学院是课程教学的执行部门,负责对任课教师和教学活动的直接管理。所以,对教学质量评价就包括对学生、任课教师和学院三方面的具体评价。这三个方面按照不同权重进行的综合就是对高校特定专业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创新反映在分别以三个被评价对象设计的具体指标上,如表1、表2、表3所示。

上述三个表格按不同项目评价打分以后,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标准如下:85分以上为优秀;70-85分为良好;60-70为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

另外,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在考评体系中,可以考察三项内容,具体包括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满意度(7分)、专业实践能力满意度(7分)和一般职业能力满意度(6分)。可以作为附加分(20分)按照评价对象对应关系计入其总评成绩。

5 创新评价制度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5.1 具体评估标准还要根据教学形式的不同有所区别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依据和标准,只是一个总体性的评估标准。由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有对应于专业课程的课堂内实践环节,又有综合性的模拟实践;既有校内实践,又有校外实践。所以,在应用上述质量评价指标时,需要及时调整评估的各项指标和主要观测点,必须考虑各评价主体的参与度及其均衡性和合理性

5.2 质量的评定与结论还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得出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加以统计了事,需要做具体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既要看到成效,也要看到不足;既要指出问题,也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尽量使评价最大可能促进每个被评价对象的长远发展。

5.3 评价要形成报告公开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将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整理和分析之后,需要以综合归纳的结果为依据,对评价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作出恰当的价值判断,形成书面性的评价报告,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和人员,并放在网上供大家查阅,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作为学校判断教学基本状况、估测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管理、优化决策的依据;作为教师判定自己的教学优势与缺陷,优化教学方案的依据;作为学生选课以及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参考;作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参考;作为社会认知学校的基础数据资料等等。

?L鼙疚奈?0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与创新研究》(编号:GH121006)以及河北经贸大学本科教学范式改革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郑延福.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15:167;167-169.

上一篇:开征遗产税中几个难点的思考论文下一篇:防煤气中毒的安全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