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评价

2024-05-21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通用6篇)

篇1:高校教学质量评价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

【摘要】阐述了学生评教对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评教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生评教 教学管理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46-02

学生评教,这一教学管理措施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生评教在我国大学里得到普遍推行。学生评教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评教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教学的优点及不足、进行自我完善。但有的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注重评教结果的考评作用,使学生评教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

一、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

㈠ 教学管理制度上存在误区。学生评教目的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现在却广泛地用于人事管理,与教师的奖惩、职称评定、聘任、淘汰等与教师生计与升迁问题挂钩。从罚劣到评优,“学生说了算”,学生评教被误用、滥用现,并与教师的津贴挂钩 [2],使教师的心情复杂而沉重。例如,有的学校这样规定,在任职期间,在教学评教中没有得过优秀的教师,取消参加晋升职称的资格。教师为了定职称,可谓千方百计和学生“交朋友”,有的教师为了取悦学生,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敢制止,他们只管教学而不再育人,甚至,教学也心存顾虑,学生感兴趣的课,教师们争着上,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的课,没人愿意承担,所以安排课时,意见很大。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背离了教育的目标。

㈡ 教学主体易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学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一种互动关系。遗憾的是,由于学校和管理者过度重视学生评教,客观上夸大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成为“上帝”,教师成为服务上帝的仆人。有的学生本身学习不刻苦,从客观上找原因,动辄罢免老师。加之近几年学校扩大招生,生源素质大不如从前,有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吃力,所以厌学逃课的学生大有人在。过分强调学生是上帝,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只有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信任老师,而不是以挑剔的、不信任的态度对待教师。

㈢ 评价标准设计不合理,让学生无所适从。各高校教学评估表中设立的内容互相参照,各有不同。有些指标设计过抽象,以某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表为例:

1、热爱学生,从严执教,为人师表;

2、准时上下课,无迟、缺课现象;

3、经常组织辅导答疑等,这里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这些指标,如果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以此来严格要求教师,是可行的。但作为一个量化指标,让学生来打分,可操作差,学生对标准的理解不同,难以把握。

㈣ 组织工作不严密,难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各学校的评教组织机构大同小异,大多由学校教务处负责,有两种打分方法,一种是调查问卷式:是以班为单位,班干部把调查问卷表发给学生,学生在同一个时间给教师打分,在打分前作了必要的宣传、培训工作,这种方式,学生之间有约束,学生比较认真,随意性少,但存在打人情分的因素。另一种是网上投票式:有的学校利用校园网开展学生网上评教。网络打分,减少了受群体或他人干扰的机会,但这增加了随意性,可靠性差,难免有态度不端正,蓄意报复等情况发生,在信度、效度上会出现偏差。

二、改进学生评教机制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

㈠ 正确认识学生评教工作,建立科学的学生评教制度,正确处理学生评教的结果。把学生评教的结果只作为评估教师业绩的指标中的其中一项,结合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对教师做出全面的评价,而不是一票否决。课程负责人对评估工作更有说服力,可进行书面评价和打分,在评估教师业绩中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

㈡ 把可能造成评价偏差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以提高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对参加评教的学生作必要的筛选,经常不上课的学生,不遵守学生行为规范的学生不能参加评教。作好评教的宣传组织工作,解释评教指标的内涵,对参评的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评教的目的,使他们正确理解评价指标,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观测分析能力,在提高教学评价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㈢ 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采用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量化标准,基础课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专业课侧重应用研究,侧重吸纳新知识和新信息,指标体系中应该体现出这些差别,对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权重,各专业设置适合自身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调动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

㈣ 科学反馈评价结果、建立以评促教的跟踪机制。进行学生评教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让教师知道评教结果,了解自己在各项目中的得分情况,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也同样希望能了解评结果,希望看到自己的参与给教学带来的变化。因此,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非常必要。

三、结束语

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因素很多,学生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此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潘艺林.教育怎能“学生说了算”[J].江苏高教,2006,(1),92-95

[2] 关辉,赵海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8),33-35

[3] 李丹青,钱存阳.高等学校中的“生评教”制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68-70

河北北方学院校级课题,课题号:ZD20130

篇2:高校教学质量评价

1.前言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提高管理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探索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科学、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充满实际意义的课题。笔者对高校的质量评价体系的问题做了一些梳理,力求从中探讨评价工作的优化方案,以期为高校质量评估与保障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2.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

2.1责任层级不明晰,缺少全员性评价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广泛的支持与参与之上,[1]形成责任层级明晰、广泛参与的体系。而现今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往往缺少全员性评价,评价主体也存在以下局限:(1)教学督导员制度不完善,导致没有发挥出督导员的最大作用。一是没有建立二级院系督导,校级层面督导人数较少,不能满足所有教师听课需要,也不能覆盖所有专业;二是督导员与被听课教师没有形成良性的`双向沟通机制。[2](2)少数学生受评价能力和评价态度的影响,可能在评教时出现评教失真现象,如随意评价、找人代评、全部好评、恶意差评。(3)系部、教研室由于没有对教师绩效进行赏罚的权利,没有履行起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主导作用。(4)领导仅凭教学检查周听一次课来评价教师整个教学课程,难以做到全面准确,检查不到教师平时授课的真实情况。

2.2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权重不合理

高校教学质量包括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教学支撑环境、教学行政管理、学生工作和教学服务水平、教学运行、课程设计、教研活动、教学资料、学生素质等诸多元素,教学质量评价应对各个元素全面监控,但在当前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中更多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轻视了教学其他方面的评价。在已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也存在评价权重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重横向评价,轻纵向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重内部评价,轻校外评价;重他人评价,轻自我评价。

2.3重检查形式,轻反馈监督

当前,某些高校在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过程中,还存在重形式,走过程,轻反馈与监督的现象。针对每期的教学检查,系部和教研室在教学方面的信息往往正反馈多,负反馈少;教学信息反馈少,条件“诉求”却很多;由于反馈监督的被忽视,导致老师的诉求得不得解决,学生的评教看不到影响,这直接破坏他们参加评教的积极性。

3.高等医学院校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3.1建立责任明确的评价体系,实现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评价

3.1.1建立一个层次清晰、责任明确、执行高效的评价体系

根据笔者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一个目标、两套系统、三个层级”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个目标”即保障教学质量,这是高校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学校及教学管理部门应帮助教职员工明确自己工作内容,明确自己的教学质量保障目标。“两个系统”,一是专家管理子系统,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及其院(系)学术分委员会组成,为学校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信息及咨询服务;二是行政管理子系统,由校内主管教学的各级部门组成,运用行政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督。[3]“三个层级”指学校、系部、教研室三层级,各级明确责任权限,确定责任人,务使整个程序,从监察、发现问题,直至追踪及改善,有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4]

3.1.2实现多元主体广泛参与评价

从设计之初,就发动发动各成员积极参与,广泛地征询意见,分析程序的可行性,取得广泛支持,以以下方面为建设重点:(1)抓好教学质量评价的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年龄分布合理、学科分布均衡、在岗与退休相结合的专家队伍,根据学校专业分布情况进行工作分工和协同调度,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交流机制。(2)给学生印发“学生网上网评指南”和“关于网上评教统计及公布情况的说明”,提高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责权利意识;[5]同时要注意与时俱进开发评教系统多平台应用,以增加学生评价的方便性和迅捷性。(3)明确教师绩效考核的奖罚制度,由系部、教研室具体执行,确保其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主导作用。(4)领导、专家听课除教学检查周外,应该不定期抽查,并保证一定量的听课次数,以客观评价被听课教师教学状态。

3.2有效安排评价内容,合理分配评价权重

3.2.1全方位评价教学质量,科学设置评价指标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内容涵盖所有与高等学校质量有关的因素,由此形成了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全过程调节、控制。[6]校内质量评价体系也必须涵盖教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并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设计出侧重点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经过试测后筛选出信度、效度、区分度较高的指标,力求评价指标公正、客观、精简、有效。

3.2.2多角度评价教学质量,合理分配评价权重

课堂教学质量要多种评价方式并举,合理分配评价权重,据笔者经验,要做到以下几点:(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通常易于统计,方便比较,但教学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要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如开展学生座谈会、开通网上师生互动平台或者在评价问卷上增加主观项目,以了解学生心声。(2)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横向评价让被评价人明确自己的业绩在同行中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将连续几个学期的评价结果作纵向比较,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省。(3)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要通过终结性评价给出奖优罚劣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开展形成性教学评价,以让尚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得以及时改进。(4)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一方面落实自我监控,另一方面通过倾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外校同行、毕业校友的意见,加强外部评价。(5)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除了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之外,还应完善教师评学、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自我、学生互评等评价机制,[7]以使他人评价与自我反省式评价相结合,从而引导师生不断完善自我。

3.3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加强对检查结果的反馈与督办

3.3.1根据检查目标及对象不同,选用适宜的评价方式,常见的有:

(1)教务处组织,学校领导参加,系部和教研室配合的定期教学检查。(2)每学期组织学生对本期任课教师进行网上评价。(3)系部和教研室对本部门有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评估、打分。(4)教学督导团对有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评估、打分。(5)由人事处或学校办公室组织,要求每位教职员工对自己进行工作总结。

3.3.2加强检查结果的反馈与监督机制

篇3: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学生,院系专家,教师

一、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意义

目前, 在人才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教学质量即培养人才的质量关乎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经过许多教师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来的, 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是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根本保证。被称为“现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泰勒曾提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有两个主要着眼点:一是评价;二是发展。因此, 教学质量的评价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评价过程旨在对被评价者做出判断。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根本目的是促使教师不断地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教学, 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 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并改进工作,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来了解教学情况, 适时进行调控, 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3、加强学校对教师的绩效管理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奖优罚劣提供依据, 根据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 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最终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高校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是通过检查和评价来实施的,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关键, 只有客观公正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才能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虽然是教师, 对学校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落脚点在学生身上, 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宽厚, 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构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为指导, 遵循教育规律, 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系统而全面地反映培养目标。

2、通用性原则。

评价对象是承担教学任务的所有专兼任教师, 即对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都是适用的。因此, 本研究力图剔除不同课程及专业的差别, 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景式观照, 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梳理, 即从教学活动开始的编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选择教材到备课当中教案、课件的制作, 一直到课堂教学以及辅导学生、课程考试、课程总结的所有教学环节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 以此来考查教师的教学质量, 编制出具有鲜明导向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3、科学性原则。

借鉴国外有效教学理念及国内的研究成果, 在对本校相关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进行广泛访谈, 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 对每条指标的内涵进行反复推敲, 各指标的表述既明确又互相联系,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评价标准既符合现实又客观全面, 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要求, 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4、可操作性原则。

具体来说, 有三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应符合实际, 切实可行, 既体现教师教学的特征又体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二是指标体系的数量适当, 既能体现教师教学的过程又能抓准关节点;三是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 以便在评价过程中操作实施。

5、动态性原则。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育对象的变化,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 其评价指标必须是动态和发展的。因此, 对评价结果分析、反馈利用既是一个评教周期的结束, 也是下一轮评教工作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 教学管理者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保证评价的效度。

三、评价主体的确定

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应该有多元化的主体参与, 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然后综合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 给教师教学质量以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目前, 我国高校的评价主体主要有学生、专家、同行、领导与教师自我评价。在这些信息来源中, 学生评价较同事评价、教师自评和专家评价具有更好的信度和效度。

我们是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梳理, 把其中的关键点量化为评价指标的, 因此, 根据此指标体系的特点, 最终, 我们确定了由学生评价、院系综合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三维评价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和收益者, 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验者, 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等感受最深, 对课堂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院系领导本身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与管理者, 其本身是教学专家或教学管理专家, 他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等进行更好的把握。教师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是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因此, 我们确定学生评价占70%、院系综合评价占20%、教师自我评价占10%的比例。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 通过系统的收集资料、对评价对象的质量、水平、效益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是以特定的目标为依据的, 在实践中, 我们将目标具体化。而指标就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目标, 它是评价的直接依据。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集合体。一般的评价指标会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会产生对某几项指标的反复使用与评价, 往往会造成评价主体因角度不同, 结果往往相悖的结果。而我们在构建指标体系时, 学生评价侧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院系专家评价侧重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环节上的各关键点。这样, 既覆盖全面又各有侧重, 评价的结果会更具有可信度。

1、我们构建了9个考核点、21项指标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表1) 本指标体系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加上了教师的“个性品质”与“教学技能和风格”, 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心理和个性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需要考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以外, 还需要考虑教师教学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因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快健康的心理, 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总之, 教学质量是在一定人文关怀条件下, 教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一种效率体现。人文关怀实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精神,

2、构建了10个考核点、21项指标的院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表2) 本指标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教学文件的编制与更新, 因为这是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二是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三是重视对一个轮次结束后课程的总结与学生的反馈, 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教师自评也是由客观等级评价与主观评语评价两部分组成。

总之, 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他评”与“自评”相结合, 真正做到了以评价促进教师发展, 为教师发展而评价的目的。

五、评价结果的应用

充分利用校园网, 建立网上评价系统, 学生和院系专家可以通过校园网对每位教师进行网上评教, 利用信息化网络手段, 可以准确、快速、高效率地采集到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信息, 可以使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掌握教师的教学状态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教学保障的工作状态, 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处于实时监控状态, 以便及时决策调控。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对评价结果分析、反馈利用既是教师的一个评教周期的结束, 也是下一轮评教工作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 教学管理者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保证评价的效度。量化结果一方面要反馈给校领导、院系负责人及教师本人;另一方面也要适当与教师的职称评聘、课酬等挂钩, 以达到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尽快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促使教师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和教学改革上来, 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红, 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5.

[2]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李春玲.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和理论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2005.4.

篇4:浅析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关键词课程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

一、影响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因素分析

课程教学评价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从学生、教师、课程、考试等四个方面对影响高校课程评价的因素进行一定分析和探讨。

(一)学生因素。

确立科学的评价内容,选择正确的评估方法,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打破将考试作为惟一评价手段的传统做法,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式。高校、教师还应对学生发展的优势、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对学生的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并且给予正确的指导。

(二)教师因素。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的效果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提倡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三)课程因素。

通过对学校领导、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问卷、测查等方式,对高校课程在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作出整体的评判。将评价内容分解成阶段性的评价指标,有利于增强评价的可行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应周期性地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

(四)考试分析。

考试内容在设计上应多注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察关于记忆性的内容。考试形式应采用多种方式,打破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改变过去只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教师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高校课程教学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在建立评价体系中,既要保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尊重教师的教学风格,又要满足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养的要求。

(一)构建全过程、多角度的评价标准。

高校教育一般是按学科和专业进行分科教育。鉴于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等存在差异,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是不科学的做法。评价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大致多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能力及教学效果等作为统一标准进行衡量。这种评价体系较为简单,虽然便于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宏观管理,但是模糊了不同类型课程、不同授课对象的不同要求,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实际效果。

(二)全方位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由于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问题,评价涉及的内容较多,评价指标受考评者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个人偏好的直接影响,很难完全排除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因此,教师的教学评价应当采用多方位的综合评价,将教师考核、领导及同行评议、学生评教等评价办法相结合,最后进行汇总并作出综合评价。这样可以克服单方面评价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使课程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三)多途径评价课程教学质量。

听课检查是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易发现影响教学质量深层次的原因,有时还会使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弱化。比如可以采取座谈评价的方法,组织全班学生、同行教师、领导代表共同讨论某一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充分发挥评价工作对教学过程的导向和控制作用;抽查备课资料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设想和思路。

三、注重信息反馈,确保评价的时效性

(一)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课程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向被评教师和学校领导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收集相关评价信息后,用计算机对量化部分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每个教师各个项目的得分情况,对主观问答部分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写出评价报告。在评价报告中具体说明本次评价的目的,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教师教学的创新点、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管理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被评教师的成绩要充分肯定,经验及创新要及时总结并推广,对有争议、疑难的问题要和教师共同探讨,寻求解决途径。

(二)对评价活动实施再评价。

评价的再评价是指对评价活动本身的评价,是提高评价水平的重要措施。在评价过程中,如指标体系的确定、对象的选择、方法的运用、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评价数据的处理都有可能出现某一环节的疏漏。如果没有对评价的效度与信度进行检验,不重视分析评价过程中的得与失,没有重新考虑问卷设计是否合理,评价结果是否公正等,这样很难推断整个评价是否科学,评价结果是否真实可信。

四、结束语

通过建立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收集、分析、综合高校各方面关于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可以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对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版),2006,(4),18.

[3]刘拓.国外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析及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6,(01).

[4]彭金玉.高校”两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缺失和完善[J].中国林业教育,2006,(7).31.

[5]张晓盈,锦文.浅析我国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7,7,47-50.

篇5:高校教学质量评价

【关键词】构建;教学质量;本科高校

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是保障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内容和要求,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且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才培养。然而,构成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公正、公平、权威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发展水平以及高校的目标和定位,同时也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质量和水平。[1]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施,是确保和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性措施。通过科学的分析、有效的监控、准确的评价,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营造高校全员育人环境,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秩序稳定。

一、构建监控与评价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正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关注。目前,在关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和研究中,大多是政府部门组织的,从高校外部进行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如本科教学质量合格评价、本科教学质量优秀评价、本科教学质量随机评价等,而对于从高校内部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阿什比勋爵(EfieAshby)指出:“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因此,对高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的研究是一项必要而迫切的工作。尤其是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发展,近些年,国内外权威的医学教育机构研究、制定了一些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包括“2001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2003年的《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2007年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以及2009年我国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等等。[2-4]通过这些医学教育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对医学高校培养医学生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标准,从而培养医学人才的学习方式、科研能力、医学技术、综合素质等。建立符合发展趋势的本科医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是重中之重。

二、构建监控体系的结构

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通过监控体系的运行,对高校现有的教学质量按照质量监控体系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整合、完善,并且将多方位、多角度、多内容的监控方式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监控主体明确。这里我们强调的主体是高等学校依据自身培养计划,按照优秀教学质量成果标准培养的体系。监控主体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对目标实施监控的内容、标准、方式细化、准确。

2.监控组织健全。监控机构的实质是负责组织、检查、协调和监督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各部门相互的配合,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控制中心。它把握着整个体系的活动规律,并协调与平衡高校教学质量,对建立和健全监控组织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促使各高校加速研究和提高监控体系的创新性、多样性、实效性。

3.信息系统高效。掌控和把握教学信息的方向是本科高校监控体系有效运转的基本条件。组建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应了解教学信息的方式、方法和反馈机制的程序和流程,掌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熟练评价体系的技术应用,促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水平。

4.评价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的评价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的评判手段。将高校的教学条件、状态、成果定为评判的标准,建立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结合教学质量评价技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严格按程序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确认,保证确实有效的评价过程、条件和随机性,圆满完成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实际操作。[5]5.监控职能到位。熟悉教学监控体系的职能,把控制内容分配和要素内容分解的落实作为具体的活动,进行有序开展。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与根本依据。[6]监控职能的关键是分配得当、落实到位,这就得必须与完善的体系文件相关联,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标准,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标准,让学校的监控职能落实到位,并且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构建评价体系的内容

1.指标体系的建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加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态度,完善符合高校发展的指标体系。

2.评价模式的多样化。评价模式的多样化能够扩宽范围,获取更多数据,更容易发现问题。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评教三种模式相结合,全面实现评价模式的多角度、多元化、多样性。

3.信息监督机制的完善。对参评人数、评价修改、结果统计、结论分析等指标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监督机制可以公平、公正的保证评价系统稳定地运行。

4.评价信息的分析与诊断。评价信息具有独立和零散的特点。汇总评价信息过程中最容易忽视其细节,弥补这一缺陷的最好办法便是对评价信息进行分析与诊断。增加针对每一门课程的评价分析、学生评价分析等,使所有评价指标的分布情况更加清晰的体现出来,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的表现。[7]通过对大数据多角度、多方位的统计显示,其优点在于:利于观察评价对象的变化和同行之间的差异等,更有助于及早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5.信息的反馈机制。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信息的反馈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评价体系的有序运行。[8]对于教学改革管理者,评价信息的分析及其结果,可作为全校教学改革的参考依据。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与策略

1.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强化评价主体的重要性。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切实保证质量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具体。学生评价与教师同行评价在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已经形成了模式,目前,在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严重阻碍了评价结果在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因此,加强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识,使授课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中,真正做到使教学质量评价的功能深入人心。

2.保证评价系统呈现整体,兼顾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学生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自主选择分为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客观表现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二是学生的主观感受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效果,主客观的有机结合,才能为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近些年,高等教育研究者已经发现了这一严重的问题,做了很多的调查和研究,为此也做了许多有效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式,评价的范围覆盖了全部教学过程,充分完善学生评教的制度,从而达到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面评价。

3.建立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多数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主要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副书记负责,主要的职能部门有教务处、督评处等,各二级学院分工执行的方式。多数高校的教务处由于工作内容繁杂、管理范围广泛,而教学质量的评价只是教务处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对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很多高校上下两级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的配合机构,不能顺利进行配合,难以建立具有上通下达功能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建立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十分必要,这些职能部门应做到明确职责,制定标准,培训人才,组织有序,协作分工等,同时赋予各二级院系更多的权力,发挥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

4.加强评价标准在质量管理中的导向作用。提高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我国多数的高校目前存在着多个专业使用相同评价标准的现象,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对教师教学活动不够重视、不能涵盖教学全过程、无法准确的反映高校的教学质量等现象,严重的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因此,研究一套符合条件、实际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各个学科间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因素,依据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制定符合教学要求和实际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对这些学科的专业特点进行分析,达到评价的标准能准确的引导高校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更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的积极性。

5.强调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连续性,建立切实有效的反馈机制。我国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声势浩大现象严重出现了准备时间长、工作内容多、工作人员多等特点。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建立有效的评价过程是重中之重,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过程应该是从最初的政策制定、执行情况、结果汇总、意见反馈等多个环节保持完整性和连续性,重要的结果汇总与反馈都要将前期的评价工作情况完整详实的体现在最终的评价结果中。因此,强调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保证评价结果的统计和有效的反馈机制运行,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改革,从而能更好的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通过一系列有关教学监控实践方面的探讨,有助于增强教师教学质量意识,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态度,对教学秩序、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良好氛围的形成,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光华.有效构建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2,(10):100-101.

[2]李香华.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0,(2):47-48.

[3]陈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困惑与思考[M].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97-99.

[4]陈蓓.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江苏教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44-46.

[5]胡彩梅.本科高校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继续教育研究,2008,(2):86-88.

[6]肖玉桃.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8,(7):14-16.

[7]王光华.有效构建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2,(10):100-101.

篇6:高校教学质量评价

【摘要】在系统阐述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分析表明:一要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手段,坚持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高校教学内容为“结果与过程并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二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评价指标、多样化的评价模式。深化改革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实践与发展,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秩序稳定的关键。

【关键词】构建;教学质量;本科高校

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是保障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内容和要求,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且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才培养。然而,构成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公正、公平、权威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发展水平以及高校的目标和定位,同时也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质量和水平。[1]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施,是确保和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性措施。通过科学的分析、有效的监控、准确的评价,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营造高校全员育人环境,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秩序稳定。

一、构建监控与评价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正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关注。目前,在关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和研究中,大多是政府部门组织的,从高校外部进行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如本科教学质量合格评价、本科教学质量优秀评价、本科教学质量随机评价等,而对于从高校内部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阿什比勋爵(EfieAshby)指出:“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因此,对高校教学质量内部评价的研究是一项必要而迫切的工作。尤其是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发展,近些年,国内外权威的医学教育机构研究、制定了一些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包括“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以及我国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等等。[2-4]通过这些医学教育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对医学高校培养医学生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标准,从而培养医学人才的学习方式、科研能力、医学技术、综合素质等。建立符合发展趋势的本科医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是重中之重。

二、构建监控体系的结构

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通过监控体系的运行,对高校现有的教学质量按照质量监控体系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整合、完善,并且将多方位、多角度、多内容的监控方式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监控主体明确。这里我们强调的主体是高等学校依据自身培养计划,按照优秀教学质量成果标准培养的体系。监控主体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对目标实施监控的内容、标准、方式细化、准确。

2.监控组织健全。监控机构的实质是负责组织、检查、协调和监督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各部门相互的配合,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控制中心。它把握着整个体系的活动规律,并协调与平衡高校教学质量,对建立和健全监控组织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促使各高校加速研究和提高监控体系的创新性、多样性、实效性。

3.信息系统高效。掌控和把握教学信息的方向是本科高校监控体系有效运转的基本条件。组建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应了解教学信息的方式、方法和反馈机制的程序和流程,掌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熟练评价体系的技术应用,促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水平。

4.评价结构合理。教学质量的评价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的评判手段。将高校的教学条件、状态、成果定为评判的标准,建立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结合教学质量评价技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严格按程序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确认,保证确实有效的评价过程、条件和随机性,圆满完成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实际操作。[5]5.监控职能到位。熟悉教学监控体系的职能,把控制内容分配和要素内容分解的落实作为具体的活动,进行有序开展。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与根本依据。[6]监控职能的关键是分配得当、落实到位,这就得必须与完善的体系文件相关联,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标准,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标准,让学校的监控职能落实到位,并且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构建评价体系的内容

1.指标体系的建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加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态度,完善符合高校发展的指标体系。

2.评价模式的多样化。评价模式的多样化能够扩宽范围,获取更多数据,更容易发现问题。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评教三种模式相结合,全面实现评价模式的多角度、多元化、多样性。

3.信息监督机制的完善。对参评人数、评价修改、结果统计、结论分析等指标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监督机制可以公平、公正的保证评价系统稳定地运行。

4.评价信息的分析与诊断。评价信息具有独立和零散的特点。汇总评价信息过程中最容易忽视其细节,弥补这一缺陷的最好办法便是对评价信息进行分析与诊断。增加针对每一门课程的评价分析、学生评价分析等,使所有评价指标的分布情况更加清晰的体现出来,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的表现。[7]通过对大数据多角度、多方位的统计显示,其优点在于:利于观察评价对象的变化和同行之间的差异等,更有助于及早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5.信息的反馈机制。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信息的反馈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评价体系的有序运行。[8]对于教学改革管理者,评价信息的分析及其结果,可作为全校教学改革的参考依据。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与策略

1.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强化评价主体的重要性。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切实保证质量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具体。学生评价与教师同行评价在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已经形成了模式,目前,在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中,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严重阻碍了评价结果在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因此,加强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识,使授课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中,真正做到使教学质量评价的功能深入人心。

2.保证评价系统呈现整体,兼顾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学生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自主选择分为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客观表现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二是学生的主观感受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效果,主客观的有机结合,才能为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近些年,高等教育研究者已经发现了这一严重的问题,做了很多的调查和研究,为此也做了许多有效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式,评价的范围覆盖了全部教学过程,充分完善学生评教的制度,从而达到对教师和学生的全面评价。

3.建立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多数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主要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副书记负责,主要的职能部门有教务处、督评处等,各二级学院分工执行的方式。多数高校的教务处由于工作内容繁杂、管理范围广泛,而教学质量的评价只是教务处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对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很多高校上下两级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的配合机构,不能顺利进行配合,难以建立具有上通下达功能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建立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十分必要,这些职能部门应做到明确职责,制定标准,培训人才,组织有序,协作分工等,同时赋予各二级院系更多的权力,发挥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

4.加强评价标准在质量管理中的导向作用。提高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我国多数的高校目前存在着多个专业使用相同评价标准的现象,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对教师教学活动不够重视、不能涵盖教学全过程、无法准确的反映高校的教学质量等现象,严重的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因此,研究一套符合条件、实际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各个学科间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因素,依据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制定符合教学要求和实际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对这些学科的专业特点进行分析,达到评价的标准能准确的引导高校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更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的积极性。

5.强调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连续性,建立切实有效的反馈机制。我国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声势浩大现象严重出现了准备时间长、工作内容多、工作人员多等特点。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建立有效的评价过程是重中之重,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过程应该是从最初的政策制定、执行情况、结果汇总、意见反馈等多个环节保持完整性和连续性,重要的结果汇总与反馈都要将前期的评价工作情况完整详实的体现在最终的评价结果中。因此,强调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保证评价结果的统计和有效的反馈机制运行,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改革,从而能更好的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通过一系列有关教学监控实践方面的探讨,有助于增强教师教学质量意识,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态度,对教学秩序、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良好氛围的形成,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光华.有效构建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教育与职业,,(10):100-101.

[2]李香华.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47-48.

[3]陈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困惑与思考[M].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7-99.

[4]陈蓓.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江苏教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4(2):44-46.

[5]胡彩梅.本科高校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继续教育研究,2008,(2):86-88.

[6]肖玉桃.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8,(7):14-16.

[7]王光华.有效构建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2,(10):100-101.

上一篇:说明文说明方法大全下一篇:红色精神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