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数学的作文

2024-04-16

于数学的作文(精选9篇)

篇1:于数学的作文

星期六一早,我便起床去参加育才数学游戏竞赛了。

一到学校便发现竟然已经聚集了许多许多人,我们正准备寻找比赛地点时,老师叫我们去二楼会议室。

要到二楼干什么呢?原来是要先开幕式呢!与所有的比赛一样,先要开幕式以后在比赛。

会议室一排排位置都坐满了,有一、二、三、四小的同学们,有学生没处坐(我就是一个),所以又搬来几张凳子给没位置的人坐。

开幕式开始了,首先是校长致辞,然后是老师致辞,接着就开始比赛了。

我们是在二(5)班比赛的,比赛项目是“汉诺塔”,其比赛状况特别激烈,老师先让我们活动活动手脚,接着准备开始了。

“马上恢复原位,”余老师说,“准备……开始!”我们手忙脚乱的开始起来了起来了,“咚咚”的声音乱响,无论是我还是他人,都是那么紧张。

“第一名……第二名……”一名一名的过去了,我越来越紧张,紧张过度了,竟排到十几名去了。

第二次还是一样,我还是那么紧张,还是在十几名。唉,输了,我输了……

比赛成绩出来了,我是……优秀奖,有奖总比没有好,所以我并不伤心,倒是同年级的那个人,留下了一两滴泪水。

我们回到二楼会议室,闭幕式还没开始,所以老师先让我们看一会儿《冰河世纪》,那是部动画电影,同学们很爱看呢。

“好了,同学们,别看了,闭幕式开始。”台上老师说。

“啊……不要!”同学们一致反对,还想多看一会儿。

“我知道同学们舍不得,可是我们该结束了。”

同学们只得答应,别无选择。

闭幕式开始了,一个老师上台致辞,然后开始颁奖,首先是三等奖,二等奖,最后是一等奖!祝贺这些奖状得主!

结束了,育才集团第四届数学游戏竞赛完美结束。

篇2:于数学的作文

20XX年12月1日中午实验小学师生一行24人启程到实验小学的“千校扶千校”对口学校乳源县游溪镇柳坑中心小学,经过4个小时的乘车时间,千里遥遥地来到了柳坑中心小学。一下车,“呼呼”的大风在操场上吹着,我心想:难道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每天都在这么寒冷的环境下上课和生活吗?

2号上午,我们与五(1)班的小伙伴一起上了一节数学课。“铃铃铃”随着上课铃的打响,我们刚进入五(1)班,就听到“15乘6等于几?”原来数学课代表在老师没到之前给大家出题,小伙伴们都积极的回答,没有一个人在说闲话。“同学们坐好!”这时,老师来了,小伙伴们立刻把腰挺得笔直。

这一节课讲的是如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小伙伴上课的方式和我们差不多,只是有那么几点区别。第一,小伙伴的老师要求他们把手放到背后,不像我们把手放到桌上。我想,这样上课的时候就不会玩桌面的东西了,但这样坐我觉得手很累。第二,小伙伴并不像我们有齐全的设备,只有一块凹凸不平的黑板和一张破烂不堪的讲台。第三,小伙伴的教科书与我们并不是一个版本的,而且难度也偏低了一些。小伙伴与我们一样的是,都很认真的听课,积极的回答问题,安静的聆听……我们还与中心小学的大队干部进行了一次关于生活上和学习上的交流。从中我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没有电脑、没有午睡、上学路途远、自己骑车上学……这次我校与柳坑中心小学的手拉手活动结束了,希望我们的微薄捐款可以解决了他们一部分的饮水问题;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与他们举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虽然我们彼此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不同,但我们有一颗爱学习的心!

篇3:于数学的作文

1 数学游戏是向公众普及数学知识的有效载体

1.1 数学知识普及的现状

自古以来,数学一直被认为是思维的体操、科学的语言,以其抽象性和严谨性而著称,这使得数学和公众之间存在着一层隔膜。人们常把这种状况归因于:现代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掌握这些概念又必须逐级而上、循序渐进;除了少数数学家在不遗余力地向公众描述数学外,大多数数学家安于孤立,不愿去做那困难甚至痛苦的数学传播工作。1995年年底,美国纽约州的罗彻斯特大学闹出了一场数学风波。该所大学的校长宣布,从1996年开始,停止该校数学博士生的培养计划(该校的强项是代数拓扑学)。理由是办学经费紧张,而数学对学校的贡献很小,关闭数学博士培养项目将不会影响其他系科的发展。这一事件引起美国数学界的强烈反应,经过调解斡旋,罗彻斯特大学的数学博士生培养计划终于被保留,但是该事件在提醒人们,数学过分脱离现实的状况需要引起重视。

1.2 利用数学游戏普及数学的方法

在将数学趣味化、通俗化,改变数学的形象,让公众不是被动地接受数学,而是主动地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的本质,同时使数学及其对世界的意义被社会所了解,特别是被普通大众所了解等方面,数学游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普及数学的一种有利工具,数学游戏使得数学枯燥无味的面孔变得生动而有朝气。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通过各种途径使数学游戏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书刊、媒体(电视、电影、广播、报纸等)、科普讲座、科技展览,以及一些科技网站,人们越来越熟悉和了解数学,从许多数学游戏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例如,包含数学游戏的书籍杂志,还有关于数学趣味性的专题讲座,关于分形和其他数学游戏的网站都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电视上的一些智力比拼节目中也含有数学游戏内容,如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家庭总动员》《七星智力快车》等节目中都或多或少融入一些数学游戏问题。在2002年4月10日晚9:25播放的《环球》节目中,还特别介绍了数学游戏大师马丁·加德纳。这些媒介是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它们来普及数学是必要且可行的,而数学游戏是承担这一任务的有效选择。美国一家报纸《行进》(Parade)的星期日增刊“请问玛丽莲”专栏(1990年9月9日)中,曾经刊登有一道汽车与山羊的问题。该问题在美国引起轰动,也引起了中国人的兴趣。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年科学》杂志1992年6月号上介绍了这一问题,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读者文摘》杂志1992年10月号和11月号分别转载了《少年科学》关于这一问题的介绍和解答。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数学系的伦纳德·吉尔曼(Leonard Gillman)教授在1992年1月号的《美国数学月刊》(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汽车和山羊》的文章,对这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这个问题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效应,除了通俗有趣的形式及令人困惑的解答外,也与美国的现实社会有关。美国是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任何人的日常经济行为,既充满希望又饱含冒险。这样,研究随机现象的概率论,便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作判断和选择的有用工具。因此,当遇到这样一个复杂程度适中的有趣问题连带它那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解答时,人们带着既有知识基础与浓厚的兴趣,纷纷投入对它的讨论。从这则趣闻可见数学游戏的魅力之大,亦可见传媒对于普及数学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总之,要想借助数学游戏传播数学知识,需要政府的重视、数学家的努力、公众的热情,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同时需要更多的人致力于编制能引起公众兴趣的数学游戏题,设计与数学有关的智力玩具。对于那些奇妙而饶有趣味的数学成果,没有必要非得用艰深的数学公式和严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而是应该设法改进,用故事的形式叙述数学问题,以使广大的非数学工作者也可共享数学成果,使更多的人了解数学、喜爱数学,让数学游戏之花遍地开放,结出丰硕的果实。

2 数学游戏是促进数学教育的重要工具

2.1 将数学游戏引入数学教育的必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现实中数学给大多数孩子带来的不是乐趣,而是恐惧。要改变这一现象,将数学游戏引入课堂是一项可以实施并能取得较好效果的举措。数学游戏具有趣味性,它有助于消除数学表面上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鼓励他们去钻研。加德纳曾经就数学游戏对数学教育的价值作了这样的评价——“唤醒学生最好的方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数学游戏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提供了通过具体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内容作准备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

2.2 将数学游戏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

可以将数学游戏作为数学教学的辅助手段引入教材,在大学里还可将其作为专题介绍给学生。现在有不少学校将数学游戏纳入课外科技活动,但只是将它作为一种娱乐和开发智力的手段,并没有将它列入教学内容,这是远远不够的。教材中可以包含一些数学游戏,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用丢番图的年龄问题引入数学过程,让学生比较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异同,说明方程的优越性。在大学课堂上,也可以用柯尼斯堡七桥问题引入图论,用魔方引入群论,这样能够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介绍芝诺的阿基里斯与乌龟悖论,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结论,更深入地理解数学。

在同一数学游戏中也可以由浅至深发掘出许多数学知识,从而适于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群体。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简单的分形图案,使学生有机会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传统数学,将数学与自然和人类世界联系起来,学会用非解析的方式探索数学。优美的分形能让学生不自觉地沉迷其中,并从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和理论。雪花是自然界常见的分形,它具有自相似的结构,对不同阶段的孩子其具有不同的意义。在小学课堂里,孩子们学做纸雪花,这种练习很容易进一步扩大成对雪花的对称性的学习,因为雪花的六边形对称性提供了多边形对称性的导引。中学水平的学生可以探索由于水分子的聚集出现六边形的对称性以及晶体中的树枝状生长或分支。在大学里,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雪花的自相似结构,从而深入探讨分形的性质。出生于荷兰的埃舍尔(1898-1972)的绘画作品中体现了许多数学概念:无穷大,相对性,反射与反演,以及一个三维物体与其在二维表面上的绘图之间的关系。他画出了我们周围世界的数学奇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数学,使学生了解数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深刻理解一些数学概念。对于数学教育来说,游戏的方法并不能代替一切,但如果在正规严肃的教学方法之外多为学生提供机会参加一些数学游戏,将会让数学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游戏可以使任何水平的学生都从自己的最佳观测点面对每一个题材,通过参与数学游戏学生除了学到数学的内容,体验到数学的思维方式外,还可以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3 结语

在某种意义上,数学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产品,而且是一种在一般层次上难以表现、交流和传播的精神产品。同时,数学又是一门源于且用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科学,它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与科技的发展水平,甚至综合国力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普及数学,即用文化“包装”数学使之让公众接受并在公众中传播。数学本身虽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却没有浅显直观的表现形态,这就需要数学游戏作为普及数学的载体。数学游戏渗透于数学的各个分支及其发展过程,它不但是数学发展的一种动力,对数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更承担着拉近数学与公众之间距离,揭开数学神秘面纱这一任务。它能将深奥的数学知识用通俗化、趣味化的形式呈现给所有喜欢数学的人。数学游戏能以自身的魅力吸引数学家和公众的目光,然而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远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它需要数学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米盖尔·德·古斯曼.数学探奇[M].周克希,译.第2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幼军.数学中的游戏因素及其对数学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4(2).

[3]J.A.H.亨特,J.S.玛达其.教学娱乐问题[M].张远南,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Randi Lornell and Judy Westerberg.Fractals in High School:Exploring a New Geometry[J].Mathematics Teacher,1999,92(3).

篇4:于数学的作文

关键词:生活 数学 运用

在《新课标》“总目标”中有这样一段阐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为了培养小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呢?

一、认识生活中的数学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是社会人,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能激活其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出包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使生活数学化。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源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首先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购物情景,要想买东西就得用钱,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认识人民币的需求,只要认识了人民币就可以购物了。经过生活中的这一购物情景,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兴趣,数学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强化生活数学意识

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生活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了?”“多高呀?”“你有多重?比一比你和同桌谁重些。”……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秤一秤、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等问题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得靠数学了。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登塔尔从数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来源于显示,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学生学习数学正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再创造”而主动获得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将数学应用于生活

早在1927年,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时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论,而“做”是整个理论的核心。这里的“做”就是实践、就是应用。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调动他们应用数学的积极性。注重实践活动也是当今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现在,教材中每个年级都编排实践活动的内容。实践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和认识数学,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出數学学习的“乐趣”,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探求知识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课本上的习题是对生活问题的模拟性练习,教师可将其纳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到这些习题不是凭空编造的,而是经过提炼的生活问题,从而满足学生“解决问题显才干”的心理需要。例如,一个学生刚去过医院并配了一些药。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应用题:李伟的药瓶标签上写着,0.1毫克×50片,医生要求,每天吃3次,每次0.3毫克,你认为够吃几天?你能帮李伟算一算吗? 像这种生活问题的解决必须用到学生学过的应用题知识,能够使学生体味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1. 《浅谈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孙红影《新课程学习(上)》 2011年08期

篇5:于数学的优秀日记

暑假一眨眼就过去了,新的开端开始了,我见到了我们班同学,当时的`情景可以说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不过最让我们兴奋的是发新书,新书就得穿上新衣服。于是放学后,我给妈妈要了十元钱,去买书皮。

我先要了四个一元钱的书皮,又要了两个五角的书皮,我给了他十元钱,应该找我10-4x1+0.5x2=5元,“应该找我五元”我说。“对了!真聪明,给你。”阿姨和蔼地说。当我正准备将钱还给妈妈时,我突然又改变了注意,我用剩下的五元钱买了三元的麻辣大全,又要了两元的豆腐串,吃的我满头大汗。

回来后,妈妈要剩下的钱。我把真相给妈妈说了,妈妈竟然没有吵我。只说了一句“下回不要这样了,不要随便吃零食。”

说真话的感觉真好。

篇6:于数学的考试题目的模拟

亲爱的同学,相信在本场考试中,你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一定会有很好的发挥.特别提醒你要仔细审题,先易后难.并请你注意:本卷29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成功一定属于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对数互为相反数的是()

A、-(-8)与+(+8)B、-(+8)与--8

C、-D、--8蛴+(-8)

2.冬季某天我国三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10℃,1℃,-7℃,它们任意两城市中最大的温差是:()

A.11℃B.17℃C.8℃D.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正数都是整数B.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

C.最小的自然数是1D.0不是最小的有理数

4.一种面粉的质量标识为“25±0.25千克”,则下列面粉中合格的()

A.24.70千克B.25.30千克C.24.80千克D.25.51千克

5、底数是,指数是2的幂可以表示为()

A、B、C、D、

6.为有理数,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B.C.D.≥1

7.学校、家、书店依次座落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上,学校在家的南边20米,书店在家北边100米,张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向北走了50米,接着又向北走了-70米,此时张明的位置在()

A.在家 B.在学校 C.在书店 D.不在上述地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720有两个有效数字B、3.61万精确到百分位

C、5.078精确到千分位D、3000有一个有效数字

9.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那么这个有理数的立方是()

A.整数B.正数C.负数D.正数或负数

10、有一张厚度是0.1mm的纸,将它对折20次后,其厚度可表示为()

A、(0.1×20)mmB、(0.1×40)mm

C、(0.1×2)mmD、(0.1×20)mm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的绝对值为aB、―a的相反数为a

C、的倒数是aD、―a的平方等于a的平方

12、近似数2.60所表示的精确值x的取值范围是()

A、2.595≤x<2.605B、2.50≤x<2.70C、2.595

二、填空

13、中,底数是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

14、数4.25×10有________个有效数字,精确到________位。

15、“神七飞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并实现了中国第一次航天行走,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宇航员翟志刚与飞船一起飞过了。属马的翟志刚,由此成为“走”得最快的中国人。请求出宇航员翟志刚此间的“行走”速度是m/s(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6、若m、n互为相反数,则=________

17、若A=++++…+,其中=-1,则A=________。

18、n是正整数,则1+(-1)n=_______

19、数轴上点A表示-3,那么到点A的距离是4个单位长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0.(8分)将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连接起来:

-32,--2.5,-(-2),0,-(-1)100,--4

21.(10分)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向公路巡视维护。某天早晨从A地出发,晚上最后到达B地,约定向北为正方向,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

+18,-9,+7,-14,-6,+13,-6,-8.

问,B地在A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a升,求该天共耗油多少升?

22.(10分)下表列出了国外几个城市与首都北京的时差(带正号的表示同一时刻比北

京时间早的时数),如北京时间的上午10:00时,东京时间的10点已过去了1小

时,现在已是10+1=11:00。

(1)如果现在是北京时间8:00,那么现在的纽约时间是多少?(4分)

(2)此时(北京时间8:00)小明想给远在巴黎姑妈打电话,你认为合适吗?(3分)为什么?

城市时差/时、纽约-13、巴黎-7、东京1、芝加哥-14

(3)如果现在是芝加哥时间上午6:00,那么现在北京时间是多少?(3分)

23.探索性问题(10分)

同学们都知道,|5-(-2)|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试探索:

(1)求|5-(-2)|=______。

(2)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x+5|+|x-2|=7这样的整数是___________。

篇7:于数学的作文

一、对教材的思考

简算是小学数学运算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京版教材中,没有安排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只是通过教材中的知识窗进行了介绍。而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运算定律,是学习简算的重要依据。教材在1-4册有这方面的渗透,我认为还需要总结提升出来。这个想法也是源于我校的校本教研。前年四年级的马红梅老师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想把加法交换、结合律、乘法交换、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都复习一下,结果发现孩子这部分知识没学过,于是一通恶补,老师和学生都叫苦不迭。于是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室对简算的教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了小学阶段的简算类型、常用方法以及简算依据,明确了每种简算类型出现在哪个年级。

简算方法:凑、分、合、转、变、略、消、估、找基准数、分组等。方法依据:

1、积、商不变规律;

2、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3、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

4、减法的性质;

5、除法的性质;

同时针对四年级简算出现的这种情况,校本教研工作室研究决定在三年级补充进去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性质。

二、对本节课的思考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对三年级学生来讲比较简单,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也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用语言概括表述及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不困难。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三点:

1、使学生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让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猜想、验证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和策略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渗透归纳猜想法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是归纳猜想思想方法的教学。

三、为何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却恰恰是我们所忽视的,薄弱的。有人说:“如果将学生的数学素质看作一个坐标系,那么数学知识、技能就好比横轴上的因素,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纵轴的内容。”

一位日本数学家说:“学生们在初中或高中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机会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教学,通常在迈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各国都比较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美国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五条课程标准之一,俄罗斯把数学思想方法做为三条课程标准之一,我国的课程改革也开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呈现出以下八个特点:

1、把“现实数学”作为课程标准的一项内容

2、把“数学化”作为课程标准的一个目标

3、把“再创造”作为数学教育的一条原则

4、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模式

5、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课程体系的一条主线,提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法、模型方法、分类法、归纳猜想法、演绎法等。

6、把“数学活动”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方面

7、把“合作交流”堪称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8、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工具

应该说,现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数学思想方法,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还很不够。

四、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一)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的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

所谓的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数学思想是宏观的,它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数学方法是微观的,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直接具体的手段。一般来说,前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后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由于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知识最为基础,所以隐藏的思想和方法很难截然分开,更多的反映在联系方面,其本质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小学数学通常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概念,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两者都是以一定得数学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数学知识的深化和数学能力的转化。其次,两者具有的抽象概略程度不同,表现出互为表里的关系。一方面,数学方法应受到数学思想的指引,是数学思想在数学活动的反映和表现,变现性是外显;另一方面,数学思想是相应数学方法的结晶和升华,表现为内隐。也就是说,数学思想往往带有理论性的特征,而数学方法具有实践性的倾向。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强调指导思想的时候就称数学思想,强调操作过程的时候就说数学方法,人们在数学学习和研究活动中,很难把思想和方法严格区分开,所以常常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同一数学成就,当用它去解决别的问题时就成为数学思想。例如,在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问题时,就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等转化成学习过的长方形来解决,这时我们就说用“转化方法”,但当评价和讲座转化方法的价值时,我们又发现转化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建模,三角形、体形、圆面积、圆柱体积等的建模都可以,而且加法可以转化成乘法,两位数乘法可以转化为一位数乘法,小数除法可以转化为整数除法、比可以转化为除法或分数等等,于是,转化方法就具有了思想的价值了,就是转化思想了。很多时候,我们笼统地说数学思想方法。)

(二)如何落实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1、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列为教学的一项目标

2、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有专家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和现代小学数学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统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学思想方法频数分布表

数学思想方法频数数学思想方法频数分类方法数学模型方法58数形结合方法23抽象概括方法16归纳猜想方法11完全归纳法50类比法7不完全归纳法23比较法75化归方法27观察法65公式法27 现代小学数学教材数学思想方法频数分布表数学思想方法

频数数学思想方法频数分类方法36数学模型方法79数形结合方法93抽象概括方法58归纳猜想方法67完全归纳法61类比法21不完全归纳法75比较法86化归方法64观察法76公式法79特殊化方法15演绎法11坐标法27 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这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1)宏观性思想方法

包括抽象概括、化归方法、数学模型、数形结合方法、归纳猜想方法等。(2)逻辑思维方法

包括演绎法、分类方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观察法、类比法等。(3)操作技巧思想方法

包括比较法、公式法、特殊化法、坐标化法等。

从统计结果来看,在小学阶段出现频数最多的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方法、抽象概括、数学模型、化归方法、不完全归纳法、归纳猜想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它作为我们的教学任务之一。

(三)常见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方法:

数形结合方法我们比较熟悉,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华罗庚有这样一句话:“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数形结合的必要性。教材当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很多,:(1)以形辅数:比如借助线段图、树形图、集合图来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植树问题),借助线段图来解答应用题是典型的数形结合,再比如我们将植树问题时,画图帮助孩子理解两端都植、一段植一段不植、两端都不植,形象直观;比如在数轴上表示分数、正负数,点与数相对应;比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基本性质时、分数加减法时借助图形帮助理解;(2)以数助形:如较复杂的平面或空间图形问题,可运用数量关系、公式、法则、计算等手段,使之转化为简单的数量关系来处理。

2、数学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一般是指用数学语言、符号或图形等形式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的问题或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一般表现为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数学模型具有一般化、典型化和精确化的特点。

比如:探索发现规律就是发现数学模型;九九乘法表的规律、分数表的规律;正反比例;用字母表示数;循环赛问题;搭配问题、分数的初步认识等;

3、化归方法:

把有可能解决的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以便解决可较易解决的问题,以求得解决,这就是“化归”。

有时我们称为转化方法。匈牙利著名数学家路莎˙彼得以生动的比喻对这种思维方式作了如下风趣的描述: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你想烧开水,应当怎样去做?”对此某人回答说:“在壶中灌上水,点燃煤气,再把壶放到煤气灶上。”提问者肯定了这一回答;但是,他又追问道:“如果其它的条件都没有变化,只是水壶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水,那你又应当怎样去做?”这时被提问者往往会很有信心地说:“点燃煤气,再把水壶放到煤气灶上。”但是,提问者指出,这一回答并不能使他满意,因为,更好的回答应当是:“只有物理学家才会这样做,而数学家们则会倒掉壶中的水,并声称我把后一问题化归为前面所说的问题了。”路莎˙彼得在这里说的就是化归方法。听起来很好笑,但是这正是数学家思维方式的一个特色——变形、转化,华罗庚称之为“退”。把“壶中的水倒掉”,就是把一个新问题化归为旧问题,从而利用旧知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例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周长和圆面积;立体图形体积:圆柱体积;异分母分数的计算;一些应用题等。

4、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

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5、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比如鸡兔同笼问题。

6、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比如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定律、公式等。

7、极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例如“圆的面积和周长”,“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8、归纳猜想

运用归纳法,得出对一类现象的某种一般性认识的一种推测性的判断,称为归纳猜想方法。

归纳猜想的思维步骤为:特例——归纳——猜想——验证 本节课我主要渗透的是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以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这一知识为载体,通过举例,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交换律,继而进行进一步的猜想,再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还渗透了一种反例反驳的方法,通过反例证明猜想错误,让学生明白,猜想通过验证,有时候是正确的,有时候是错误的。

篇8:学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于生活

一、寻找生活素材,解释数学知识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具体形象的生活素材相互关联,将抽象知识内容逐渐具体化与形象化,从而更好更优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基本理解能力,不仅如此,也可促进学生本体优秀数学思维形成,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衍生学习欲望。我在教《百分数的意义》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要求学生在家里面,通过各种途径,找出在平时生活中能经常看到的一些数据:有一商场的商品全面降价8%;某班同学英语半期测试优秀率达85%;建宁县今年财政总收入和去年相比同比增长1 2.6%……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知道这样的数就是百分数,自然而然的百分数的表象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以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收集数学数据信息,开展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活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数学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数学素材收集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细心观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讲解其中内涵,提供给学生充分课堂发言机会,敢于发表自身观点及想法,通过对百分数含义揣摩和百分数作用分析以及百分数写读方法分析等,引领学生再次将百分数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用于生活。这样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既方便、快捷,又其乐融融,兴趣盎然。

二、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和数学知识的合理掌握,其主要依据便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法则。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数学实例找寻,从事例中探寻认知,将数学知识具体化,从根本上加强知识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我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有这样一题:428-297=428-300+3,学生群体无法理解300减去状况下为何要将3加上,此时我在课堂上进行“买东西找零钱”教学活动组织:哥哥拿着428元去超市,买了一个297元的商品,他给了收银员3张一百的钱(就是428减去300),这时,收银员会怎样做呢?会不会找给哥哥3元钱呢?(就是要加上3)这就是多减了的3要加回来的依据。

三、回归生活应用,掌握数学知识

学生能掌握的数学知识,若只是进行单纯背诵和单纯记忆的话,那么便无法达到预期学习目的,此时应适时进行练习强化,通过强化训练模式来指导学生进行问题合理解决,在此基础上再次消化和再次吸收,使得知识逐渐稳固。在具体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习惯和优良品质,教会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此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知识学习后若不进行巩固和含义了解,便无法进行深度理解和全面掌握,实际应用中的知识价值性便会缺失。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让学生努力了解和掌握周边信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关联。此处以利息课程教学为例,可让学生去了解身边的利息,通过银行利息内容了解和本息知识内容掌握便可让学生进行理财管理,成为家庭生活的小帮手。主要内容包括:家中多余的钱应该运用何种办法进行计算,还有就是利息问题和利息税问题等。

《圆》课程教学环节,也可有机利用生活化教学方针,比如说车轮,要提出生活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假设车轮是方型的,那么最终车子会正常运转吗?随后也要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正方形车轮不能正常转动的原因。在进行长度单位知识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米知识和厘米知识以及毫米知识等,应让学生拿出尺子亲自测量,也可要求学生进行手指长度预算,在此基础上与尺子长度加以对照,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提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双向攀升。

综上所述,当前具体小学数学教学环节,务必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互关联,注重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时应将知识融入生活,从生活中感悟数学学习真谛。“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既是数学的根,也是数学的归宿。如果数学学习脱离了生活,将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这样的学习也就没有了趣味和色彩。

摘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了解到,数学源自生活,生活创造了数学,之后在此基础上使得数学学科得到深度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时融入生活化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生活实例,数学素材,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孙莎莎.让小学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时代报告(下半月).201 3(02)

[2]狄晓军.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 3(06)

篇9:有效的数学课堂,源自于哪?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20-01

0

一、有效的数学课堂,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新课改后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材尽量丰富多彩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

如教学《锐角和钝角》一课时,老师利用学生喜欢的翻花绳游戏,翻几个图案,让学生感受图案的美,发现其中的角。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则采用学生最喜欢的游乐场的情景引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活动

设计“课堂活动”: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融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生活情境体验。(因版面有限,详情略)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有意思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数学广角”:如教学《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一课,研究握手问题时让学生画图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因版面有限,图略),总结有些问题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又简便又清楚。同学们画图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把自己刚才思考过程表示清楚了。使学生勇于发表出自己不同的解题方式,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创造。

(三)注重数学文化价值的体现

注重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结合相关内容介绍数学文化,特别是数学知识的来源、数学的应用、数学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数学家的成长、数学家的品质、数学家的成就等,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数学,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二、有效的数学课堂,在于对学习方式的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在《重构课堂》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六大关注”,即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这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对称》概念时采用让学生交流合作的方法,片断如下: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剪一剪,说一说,折一折,辨一辨。(因版面有限,详情略)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合作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对称的特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

(二)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教师自己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三)创设有意、恰当的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好奇心、上进心的主要手段就在于如何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从而不断激发学生使之积极地去从事学习,不仅能够学到知识,也能够学会思维,包括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因版面有限,详情略)给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越多,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有效性才会提高。

三、有效的数学课堂,在于对备课思维的转变

在教学准备上,备课是教学过程当中首要的、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所以,在新的形式下,我们需要对备课进行深入的反思,加强新课程的教学设计。重塑备课新思维,就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与教师的备课紧密相连,教师在一起集思广益,研究出的课才是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好课。

四、有效的数学课堂,在于对评价方式的运用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上一篇:辞羊迎猴祝福语下一篇:望而生畏的出处和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