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健康教育

2024-04-14

颅底骨折健康教育(共7篇)

篇1:颅底骨折健康教育

颅底骨折健康教育

一、入院健康教育1、1、向病人进行入院介绍。(如病区环境、床位医生、护士姓名、有关规章制度、公示内容、卫生知识及安全知识)。

2、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检查、化验目的及配合方法。

3、体位指导:向病人和家属讲明绝对卧床休息的意义,如有脑脊液鼻漏及耳漏病人应取半卧位,头偏向患侧。颅底窝骨折的患者取平卧位,骨折愈合后可下床活动。

4、治疗指导:讲明及时应用抗生素药物及保持耳鼻清洁通畅的意义。脑脊液鼻漏病人保持鼻孔及口腔清洁,尽可能避免挖鼻,打喷嚏和咳嗽,严禁经鼻插胃管、吸痰,严禁冲洗,填塞耳鼻,以免引起逆行感染。定时测体温,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颅后窝骨折急性期若有呼吸功能紊乱及颈脊髓受压时,应及早行气管切开,颅骨牵引,必要时辅助呼吸。

5、加强营养,忌辛辣,戒烟酒。

6、保证足够的睡眠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整洁,遵守探陪制度,保持情绪稳定。

7、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8、心理指导:做好思想工作,予以细心的护理,耐心的解释。告知患者耳鼻漏多可在2周内自行封闭愈合,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二、特殊检查健康教育

1、X线平片不显示颅底工作;经头颅CT检查时,有脑脊液耳漏的病人,应头偏向患侧,保持引流通畅,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三、出院健康指导

1、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适随诊。

2、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夏季多饮水,保证机体需要。

4、多进食蔬菜,水果及高蛋白饮食,有利机体功能恢复。

篇2:颅底骨折健康教育

1.预防颅内感染,促进瘘口早日闭合

(1)体位:嘱病人去半卧位,头偏向患侧维持特定体位至停止漏液后的3~5日,借重力使脑组织移至颅

底硬膜裂缝

处,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瘘口。

(2)保持局部清洁: 每日清洁2次,消毒外耳道、鼻腔和 口腔,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避免液体逆流入颅。劝告病人勿挖耳抠鼻。注意不可堵塞鼻腔

(3)避免颅内压骤升:嘱病人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以免颅内压骤升导致气

颅或脑脊液逆流。

(4)对于脑脊液瘘的患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放置胃管,禁止耳鼻滴 药、冲洗和堵塞,禁忌做要穿。

病情观察

(1)明确有无脑脊液瘘:鉴别脑脊液、血液和鼻腔分泌物。脑脊液鉴别方法:a.将血液滴于白色的滤 纸上,若血迹的外周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润圈则 为脑脊液。b.行红细胞计数并与 周围红细胞比 较。c.根据脑脊液中含糖而鼻腔分泌物不含糖来鉴别。

(2)准确估计脑脊液外漏的量:在鼻前庭或外耳道口松

松的放置干棉球随湿更换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估计脑脊液的量。

(3)注意有无继发性的颅脑损伤:颅骨骨折病人可合并脑组织、血管的损伤。导致癫痫、脑出血、继发性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脑脊液外漏则可推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的出现。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救治较为困难。因此,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生命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颅内压 增高和脑疝的症状

(4)注意颅内低压综合征:若脑脊液外漏较多可使颅内压过低引起颅内血管扩张,出现剧烈的头痛、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头痛在立位时加剧,卧位时缓解。若病人出现颅压过低时,可遵医嘱补充大 量的液体以缓解症状。、健康教育

1颅底骨折病人要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鼻涕,勿挖耳、抠鼻或屏气排便,以免鼻窦或乳突气房内的空气被压入颅内,引起气脑或颅内感染。

篇3:颅底骨折患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1 环境人员介绍

在患者入院2 h内由责任护士及护士长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治疗作息时间、病室设施的使用方法、同室的病友、主管医生及护士的姓名、科主任及护士长的姓名, 使患者尽快进入患者角色, 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

2 疾病介绍

2.1 颅底骨折是颅骨骨折的一种类型, 颅底由前向后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

颅前窝骨折黏膜瘀斑在上下眼睑、球结膜下, 可伴有嗅神经、视神经的损伤, 脑脊液鼻漏;颅中窝骨折瘀斑部位在颞肌下, 伴有面神经及听神经损伤, 脑脊液耳漏;颅后窝骨折瘀斑部位在乳突区, 可伴有舌咽、迷走神经的损伤, 无脑脊液耳鼻漏。颅底骨折因脑脊液耳鼻漏而确诊, 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如何确定有脑脊液漏呢[1]?早期耳鼻的血性脑脊液漏易与耳鼻道损伤的出血相混淆, 可将标本滴于纱布或吸水纸上, 如见血迹外有月晕样淡黄色浸渍圈, 且干后没有变硬的现象, 则可判定有脑脊液漏。

2.2 颅底骨折的患者要卧床休息, 并要维持特定的体位。

颅前窝骨折患者意识清楚者给予半坐卧位, 昏迷者给予抬高床头30°, 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脑膜破裂处, 有助于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中、后窝骨折者卧于患侧, 保持引流通畅, 维持特定的体位至停止漏液后3 d~7 d。颅底骨折防止颅内感染至关重要, 枕上垫无菌巾, 鼻前庭或外耳道的漏出液应及时用无菌棉球吸附, 保持局部清洁, 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 保持大便通畅, 以免鼻窦或乳突房内气体被吸入颅内导致气颅或颅内感染。严禁从鼻腔吸痰或留置胃管, 禁止做耳、鼻滴药、冲洗、填塞, 及时清除鼻前庭及外耳道的结痂及分泌物, 防止液体逆流。要注意保持个人手部及口腔卫生。

3 心理指导

3.1 颅底骨折多为意外发生, 病情急, 当患者出现脑脊液

外漏及颅神经损伤症状时, 患者及家属大都十分恐惧, 加上住院治疗期间, 需长时间卧床, 日常活动受到限制, 治疗费用高, 往往出现焦虑, 情绪不稳定, 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尤为重要, 应指导家属务必让患者时刻感到被关怀、理解、支持, 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应告知患者颅底骨折伤后1周内漏口常能自行愈合, 不必担心, 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保持良好的心情, 正确地配合好治疗护理工作是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3.2 对于一些症状轻微, 耳鼻漏很快停止, 无颅神经损伤的患者, 应加强预防耳鼻漏复发方面的教育。

举一些实例, 拿书面资料让患者看, 因为这类患者轻视自己的病情, 对护士的健康教育不予重视, 只重视用药。

4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每一种药物的用药目的、用法、注意事项、副作用, 在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切不可随意调节静脉用药的滴数。

5 饮食指导

应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软食, 勿暴饮暴食。多吃香蕉、水果, 适当摄取蜂蜜等油脂食物, 以利通便。避免烟酒、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勿饮浓茶、咖啡、可乐等兴奋大脑的饮料。当自觉抬高头部或端坐时头痛加重, 应及时补充大量的白开水。

6 出院指导

6.1 出院后遵医嘱服药, 勿自行停药或减量。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多饮水, 预防感冒。勿熬夜, 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8 h以上。勿挖耳、抠鼻, 用力排便、咳嗽、擤鼻、打喷嚏。多食芹菜、菠菜、芝麻、香蕉等粗纤维食物, 以保持大便通畅, 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6.2 对伴有面瘫的患者, 应告知患者预防耳后部受风寒, 并注意保护角膜, 可配合针灸治疗。

对伴有吞咽呛咳的患者, 指导患者进食时要缓慢, 勿平卧时喝水、进食。

6.3 劳逸结合, 可进行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 以不感到头痛、头晕为宜, 出院半年内勿行重体力劳动。

保护好头部, 避免外力的碰撞, 如有头痛加重、头晕、耳鼻流水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篇4:颅底骨折健康教育

(垦利县人民医院山东垦利275700)【中图分类号】R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77-01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属隐性开放性骨折,护理不当可引起颅内感染。2009年03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患者89例,男63例,女26例,平均年龄36.5岁。经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无1例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改善病室环境最好将病人安置在单人病室,限制、减少探视人员,病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每日紫外线消毒病室1次,每次30min。2 体位与休息正常脑脊液为清水样,无色透亮。颅底骨折早期,血性脑脊液漏易與耳鼻道损伤出血相混淆,可将标本滴于沙布或吸水纸上,如见血迹外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渍圈,则可判断有脑脊液漏。确诊为脑脊液漏后,让患者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使患者处于头高位,头偏向患侧,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粘附在硬膜漏孔区,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防止复发,体位应维持到脑脊液漏停止后3-5d,绝大多数病人在伤后1-2w内漏口常能自行愈合。3 加强耳鼻、呼吸道及口腔护理枕上垫无菌巾,及时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内的血迹和污垢,防止液体逆流。在鼻孔处或外耳道口松松放一无菌干棉球,浸湿后及时更换,24h计数以估计漏出量。避免致颅内压增高而加重脑脊液外漏或引起气颅的动作,如擤鼻涕、打喷嚏、用力咳嗽、屏气排便等。禁止挖耳、抠鼻,严禁经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耳鼻滴药、冲洗和填塞等,脑脊液漏病人一般不做腰穿。对呼吸道分泌物多的病人,可让病人深呼吸、浅咳,给予生理盐水10ml+沐舒坦10mg+地2007年第15卷第10期塞米松5mg雾化吸入,每日2-3次,使痰液稀湿易于咳出,必要时可经口吸痰。加强口腔护理,早晚各1次。4 饮食护理选择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每日补充果汁或菜泥、香蕉等,也可用温开水冲适量蜂蜜口服,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不宜进食刺激性和坚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若出现便秘,可用开塞露或缓泻剂,以免用力排便致颅内高压。5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每日测体温四次至脑脊液漏停止后3d。引起颅底骨折的暴力较大,一般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伤,很可能继发脑水肿、肿胀、颅内血肿,脑脊液漏推迟了颅内高压症状的出现,但一旦出现,抢救更为困难。故必需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注意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并做好病情记录;当大量脑脊液外漏时,可导致低颅压,病人表现为意识淡漠、头痛、头昏,视力模糊,尿量减少等症状。发生低颅压时,应取平卧位,减少脑脊液流失,同时遵医嘱静脉补液。6 心理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需长时间卧床,日常活动受限,治疗费用高,患者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另外,对疾病知识缺乏,担心预后,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的病人大都表现恐惧,尤其是伴有脑损伤症状的病人。护士要做好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让病人了解颅底骨折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另一方面做好家属工作,让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以促进早日康复。

篇5:颅底骨折121例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颅底骨折患者121例, 其中男100例, 女21例, 年龄12岁~76岁。脑脊液鼻漏25例, 脑脊液耳漏22例, 脑脊液耳漏合并鼻漏17例, 合并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10例, 合并脑内血肿5例, 单纯颅底骨折34例。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60例、煤矿创伤40例、打击伤21例。均是创伤性脑脊液漏, 经葡萄糖定量测试证实为脑脊液, 所有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

1.2 结果

本组患者经积极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康复出院119例, 转诊1例, 死亡1例。

2 观察与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颅内压的观察

颅内压即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底骨折多伴有脑组织挫裂伤、颅内血肿等, 易引起颅内压增高, 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的变化。颅内高压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视乳头水肿, 要特别注重对库欣综合征的观察即血压升高, 脉搏缓慢有力, 呼吸深慢。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密切观察, 一旦发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情况, 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出相应处理。此外, 颅底骨折患者因有脑脊液外漏, 还可发生低颅压, 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头晕, 厌食, 呕吐, 反应迟钝, 脉搏细弱, 血压偏低等症状。而且脑脊液漏患者常伴有头痛, 颅高压头痛呈持续性, 低颅压患者头痛与体位有关即头痛在立位时加重, 卧位时缓解。若患者出现颅压过低表现时, 应立即去枕平卧休息, 遵医嘱静脉补液, 补充大量水分以缓解症状。

2.1.2 脑脊液漏的观察

正常脑脊液为清水样无色透亮的液体, 静置24 h不凝固。脑创伤时, 血性脑脊液易与耳鼻道损伤所致的出血混淆。确定漏出液是否为脑脊液时, 可通过下列方法鉴别[1]: (1) 将漏出液滴于白色吸水纸或纱布上, 血迹外有宽的淡黄色晕圈, 犹如月晕样。 (2) 被脑脊液浸湿的手帕, 没有被鼻涕或组织渗出液浸湿的那样干后变硬的现象。 (3) 收集血性漏出液观察, 血性脑脊液多不易凝固。 (4) 脑脊液含糖量较高, 可用葡萄糖或尿糖试纸测定。 (5) 部分颅底骨折患者, 鼓膜仍完整时, 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至咽部, 患者可自觉有咸味或腥味液体咽下。确诊为脑脊液漏的患者, 要注意观察脑脊液漏出的部位、颜色、量、性质, 流出和停止的时间, 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如一般患者在起坐、垂头时漏液增加, 平卧时停止。本组有1例患者因脑脊液漏25 d时转诊上级医院。

2.1.3 观察有无脑损伤和颅内感染

颅底骨折患者可合并脑组织、血管损伤, 导致癫痫、颅内出血、继发性脑水肿等。脑脊液外漏可推迟颅内压增高症状的出现, 一旦出现症状, 救治更为困难。颅底骨折属于隐性开放性骨折, 当有脑脊液漏存在时, 液体引流不当可引起逆行感染。护理工作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 特别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 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 头痛加重, 颈项强直等症状时, 应警惕颅内感染的发生, 进一步行血常规与脑脊液的检查。

2.1.4 神经损伤的观察

颅前窝骨折可引起嗅神经及视神经的损伤, 可出现嗅觉、视力障碍。颅中窝骨折可引起面神经和听神经的损伤, 表现为听力障碍和面神经周围性瘫痪。应仔细观察,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争取挽救神经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1.5 患者情绪的观察

颅底骨折属于创伤性比较大的一类损伤, 患者受伤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耳鼻腔有异常的液体流出, 患者会感到焦虑、恐惧、紧张不安。加之入院后因角色突然转换难以适应新环境, 均存在着如认知水平有限、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煤矿地区尤其是井下工作者此类患者较多, 知识缺乏都认为是鼻涕或中耳炎, 自行填塞、滴药, 我行我素, 不以为然, 不配合治疗与护理, 容易造成颅内感染, 因此需要加强教育。

2.2 护理

2.2.1 体位护理

一旦确定有脑脊液外漏时, 一定要维持特定的体位, 其目的就是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脑膜破损处, 促使脑膜形成粘连而封闭漏口, 应维持特定的体位至脑脊液漏停止3 d~5 d后[2]。脑脊液漏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 尽量保持安静, 治疗与护理应集中, 床上使用便器, 并向患者说明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和体位对于漏液的意义。颅前窝骨折有脑脊液鼻漏且意识清醒者给予坐位或半卧位, 昏迷者抬高床头15°~30°;颅中窝骨折者有脑脊液耳漏取平卧位或患侧卧位, 让脑脊液自然流出, 同时做好生活护理。大部分患者在伤后1周~2周内瘘口通过非手术治疗常能自行愈合, 若超过3周~4周以上不愈者, 则应考虑手术治疗[3]。因此早期积极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2.2.2 加强耳鼻道护理, 预防颅内感染

重点是保持引流通畅, 预防颅内感染。枕上垫无菌巾, 每日更换消毒。对于漏液较多突然减少的患者要用手电筒照射外耳道和鼻腔是否被堵塞, 如有堵塞要及时清除鼻前庭及外耳道内的血迹和污垢, 防止液体引流受阻。用生理盐水消毒棉球擦洗, 用酒精或碘伏棉球每日消毒2次, 棉球不可过湿。鼻孔处或外耳道口放置一无菌干棉球, 浸湿后及时更换, 记录24 h棉球的数量, 并根据棉球的数量来估计流出脑脊液的量, 看是否每日在减少。做好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勿挖耳、抠鼻、擤鼻涕、用力咳嗽、打喷嚏, 以免脑脊液压力突然升高又降低而使脑脊液反流。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使用开塞露通便。禁止在耳鼻道填塞、冲洗、滴入药液, 注意个人卫生,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脑脊液鼻漏的患者, 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如吸痰、放置胃管。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 预防感冒。加强口腔护理, 昏迷者口腔护理2次/d, 清醒患者嘱其坚持饭后用漱口液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早期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感染, 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不应少于2周[4], 并定时化验血常规、血生化。

2.2.3 饮食护理

颅底骨折患者应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选取高热量、高蛋白、富含有多种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软质食物, 禁食烟酒、咖啡、浓茶、辛辣刺激性、难以咀嚼的食物。勤饮水, 多吃含纤维多的食物, 适当摄取油脂类食物或香蕉、蜂蜜等新鲜水果、蔬菜, 以确保大便通畅。

2.2.4 心理护理

在对患者整个护理过程中, 实施身心的整体护理, 从入院、住院、出院, 制定护理计划, 按计划实施护理。加强巡视病房, 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 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 并给予安慰、鼓励和疏导, 努力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向患者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症状、发展和预后, 说明外漏性脑脊液类似于血浆, 身体每天可以自生的, 而且脑脊液漏在伤后1周~2周内能愈合,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让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 同时得到家属的支持, 消除患者紧张不安和恐惧的心理,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 减轻心理压力,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情绪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2.2.5 防止交叉感染

有条件尽量让患者住单人房间, 房内光线柔和, 避免不良刺激。规定亲属探视时间, 限制探视和陪护人员。病室早晚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 (即温度为18~20℃, 湿度为50%~60%) 。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房间1次, 走廊门口放置健康手消毒液, 有呼吸道感染者, 严禁进入病房, 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出院指导

颅底骨折常为线形骨折, 一般成人需要2年~5年, 小儿需要1年才能愈合。出院后遵医嘱按时服药, 保持充足的睡眠, 多饮水,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感冒, 增强抵抗力。避免用力咳嗽, 打喷嚏等, 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注意安全, 保护头部, 勿使头部受伤, 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每天锻炼身体做有氧运动如:散步、体操等。定期门诊复查, 如出现头痛、头晕加重, 流清水样鼻涕时应及时就诊。

3 讨论

颅底骨折是一种常见创伤疾病, 可发生颅内感染、颅内积气、颅内高压、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进而威胁生命, 对于颅底骨折患者, 主要是做好病情观察与脑脊液漏的护理, 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同时, 护理人员还要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从而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方志美.颅底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0) :7498.

[2]李乐之, 路潜.外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12.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69.

篇6:颅底骨折患者脑脊液漏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患者, 男31例, 女7例, 年龄20岁~55岁;CT明确颅底骨折27例, 额骨骨折11例;脑脊液鼻漏29例, 脑脊液耳漏15例 (其中同时有脑脊液鼻耳漏6例) 。

2 病情观察

2.1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患者, 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

2.2 脑脊液鼻漏常见于颅前窝骨折。

(1) 呈血性, 须与鼻衄区别, 可将漏出液中红细胞计数与周围血液相比或以尿糖试纸测定, 红细胞计数低或含糖量高者为脑脊液;也可将漏出液滴于纱布块上, 若血迹外有较宽的淡黄色浸渍圈, 且没有被鼻涕或组织渗出液浸湿、干后变硬的现象, 即可确认有脑脊液外漏。 (2) 脑创伤患者伤后有血性液体自鼻腔溢出、眼眶皮下淤血, 俗称熊猫眼。眼结膜下出血, 延迟性脑脊液鼻漏患者, 发生颅内压骤然增高, 如突然咳嗽、用力时漏出液为清亮的脑脊液, 患者起坐、垂头时漏液增加, 平卧后停止, 一般清晨起床时溢液较多。

2.3 脑脊液耳漏常为颅中窝骨折累及鼓室所致, 骨折伤及中耳腔, 可有血性脑脊液进入鼓室。

(1) 鼓膜有破裂时, 溢液经外耳道流出。 (2) 耳鼓膜完整时, 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向咽部, 甚至由鼻后孔反流到鼻腔, 自鼻孔溢出或被患者咽下, 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腥味液体流至咽部。

2.4 脑脊液伤口漏多见于火器性脑穿通伤, 因硬脑膜修复欠妥或因伤口感染愈合不良引起。

若脑脊液漏直接来自脑室穿通伤时, 患者全身情况低下, 易致严重脑膜炎及脑炎。

3 一般护理

3.1 环境要求有条件者安排单间, 每日用紫外线照射

消毒2次, 减少人员流动, 避免交叉感染, 病房温度要求18~20℃, 湿度50%~60%。

3.2 体位脑脊液鼻漏:

意识清楚的脑脊液鼻漏患者取半坐卧位, 昏迷患者抬高床头30°, 取患侧卧位, 维持半坐卧位至脑脊液漏后3 d~5 d, 目的是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 使脑膜逐渐形成粘连而封闭脑膜破口;脑脊液耳漏患者取患侧卧位, 目的是防止脑脊液逆流引发感染;大量脑脊液外流者, 可取平卧位;维持以上特定体位至漏液停止后3 d~5 d。

4 防治颅内感染

4.1 按无菌伤口处理, 头部垫无菌小巾或无菌棉垫, 并随时更换。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每日用过氧化氢或生理盐水棉球清洁2次, 消毒鼻前庭或外耳道口, 棉球不宜过湿, 以免液体逆流入颅, 清洁消毒后放置一无菌干棉球于鼻前庭或外耳道口, 棉球饱和后更换。记录24 h浸湿的棉球数, 以估计漏出液是否逐日减少。

4.2 脑脊液漏者, 禁忌堵塞、冲洗鼻腔、耳道和经鼻腔、耳道滴药, 禁止做腰椎穿刺。

脑脊液鼻漏者, 严禁从鼻腔吸痰或放置鼻胃管。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若体温在38℃以上持续不降, 且有脑膜刺激症状 (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 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3 避免颅内压骤升, 嘱患者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 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4.4 行抗感染治疗, 选用大剂量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广谱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预防颅内感染。

4.5 绝大部分患者在伤后1周内瘘口常能自行愈合, 超过3周~4周以上不愈者, 需行脑脊液漏修补术, 修补硬脑膜。

5 休息与营养

注意休息, 预防感冒、劳累、便秘。受伤开始给予低盐流质饮食, 逐步过渡到软食, 忌食冷硬食物以减少用力咀嚼, 减轻脑脊液外流, 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清晨空腹喝温开水或将一匙蜂蜜兑入温开水服下, 预防便秘, 避免用力排便,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开塞露或缓泻剂, 禁止高压灌肠。

6 控制入量

适当限制液体摄入, 给予减少脑脊液分泌的药物或使用脱水和利尿剂, 减轻脑组织对修补瘘口的压力。

7 观察有无颅内继发性损害

7.1 颅骨骨折患者可合并脑挫伤、颅内出血, 因继发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脑脊液外漏可推迟颅内压增高症状的出现, 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救治更为困难。因此, 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等情况, 以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早期迹象。

7.2 颅内低压综合征若脑脊液外漏多, 可使颅内压过

低而导致颅内血管扩张, 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头痛在立位时加重, 卧位时缓解。若患者出现颅压过低表现, 可遵医嘱补充大量水分以缓解症状。

8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 稳定患者情绪。脑脊液漏患者由于活动受限, 活动时间长, 病情反复, 担心治疗效果, 常出现焦虑、烦躁, 另一部分症状较轻者认为生活可以自理, 易出现不遵医嘱行为。因此, 我们应多巡视病房, 随时与患者交流, 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需求, 进行健康宣教,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正确面对, 积极配合, 争取早日康复。

篇7: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病人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病人中, 男61例, 女15例;年龄10岁~67岁, 平均35.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52例, 打击伤13例, 坠落伤11例;发生鼻漏35例, 耳漏32例, 合并耳鼻漏9例;76例病人均做头部CT检查, 脑挫裂伤26例, 硬膜外血肿2例。

1.2 治疗方法和结果

7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 经卧床休息, 保持适当的体位, 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 72例痊愈, 5例保守治疗后1个月仍有脑脊液漏, 行手术修补硬脑膜治疗后伤愈出院。

2 护理

2.1 体位护理

病人要绝对卧床休息, 颅前窝骨折且意识清醒者给予半卧位;颅中窝、颅后窝骨折者取患侧卧位;昏迷者平卧位头偏向患侧, 床头抬高30°。维持特定体位至停止漏液后3 d~5 d, 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脑膜裂缝处, 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1]。绝大多数病人在伤后1周~2周内漏口常能自行愈合。

2.2 加强伤口护理, 预防颅内感染

①病人枕上垫无菌巾, 每日2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鼻腔或口腔, 棉球不可过湿, 以免液体逆流入颅, 引起颅内感染。并在鼻孔处或外耳道口松松放一无菌干棉球, 随湿随换, 记录24 h浸湿的棉球数, 以估计脑脊液外漏量。②避免颅内压增高而加重脑脊液外漏或引起气颅的动作, 如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劝告病人勿擤鼻、抠耳, 不可堵塞鼻腔。③有脑脊液鼻漏者严禁从鼻腔吸痰或放置鼻胃管, 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等, 脑脊液漏病人禁忌做腰椎穿刺。④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时属隐性开放性骨折[2],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TAT或破伤风类毒素, 一般抗生素使用不少于1周, 做到按时按量、现配现用。

2.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3.1 明确有无脑脊液外漏

鉴别脑脊液与血液及脑脊液与鼻腔分泌物:①可将血性液滴于白色滤纸上, 若血迹外周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渍圈, 则为脑脊液漏;②行红细胞计数并与周围血的红细胞比较, 以明确诊断;③根据脑脊液中含糖而鼻腔分泌物中不含糖的原理, 用尿糖试纸测定或葡萄糖定量检测以鉴别是否存在脑脊液漏。有时颅底骨折虽伤及颞骨岩部, 且骨膜及脑膜均已破裂但鼓膜尚完整时, 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至咽部而被病人咽下, 所以应观察并询问病人是否经常有腥味液体流至咽部。

2.3.2 有无颅内继发性损伤

颅底骨折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脑挫伤、颅内血肿、继发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脑脊液外漏可推迟颅内压增高症状的出现, 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救治更为困难。因此, 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等情况, 以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早期迹象。

2.3.3 颅内低压综合征

若脑脊液外漏多, 可使颅内压过低而导致颅内血管扩张, 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头痛在立位时加重, 卧位时缓解。若病人出现颅压过低表现时可遵医嘱补充大量水分以缓解症状。

2.4 饮食护理

选择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每日补充蔬菜、水果, 也可用温开水冲适量蜂蜜口服, 以保持大便通畅。不宜食刺激性和坚硬等用力咀嚼的食物。若出现便秘, 可用开塞露或缓泻剂, 以免用力排便致颅内压升高。

2.5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颅底骨折病人一般表现为两种心理状态:伤口出现脑脊液外漏、颅神经损伤等症状时, 病人大都表现恐惧、焦虑、烦躁情绪;而轻度病人对疾病缺乏足够的重视, 表现为不以为然, 甚至不听医生、护士宣教, 我行我素, 不配合治疗。根据病人的表现:一方面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和治疗情况, 耐心做好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 使病人了解颅底骨折的相关知识, 保持稳定的情绪及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要做好家属工作, 让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3 小结

脑脊液漏是颅脑外伤颅骨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可引起颅内感染。因此积极预防, 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以及采取严谨、细致的护理措施, 促进漏口愈合, 防止逆行感染,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护理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78.

上一篇:施工汇报材料2016.5.2下一篇:财务科科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