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24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共10篇)

篇1: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新时代的教师应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应用,提高教学效率,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教师科学而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但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只有当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以学生、教师、教材以及媒体四要素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最佳化。学生的知识面越广,生活积累越多,综合实践的能力就会越强。因此,发挥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创设活动环境,使“活动”主题更生动。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教师的有效指导,首先是创设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探究课题。教师如果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形、声、光、色”的特性,将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形象、生动、直观、快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就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对自然、社会广泛的兴趣和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催化他们的心理,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有趣的发现和思考中选定活动的主题。

二、发挥功能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的信息结构,通过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这种知识的组织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联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由虚幻的间接过度变为现实的直接链接。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学生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技术的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这意味若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虚拟教学环境有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

三、利用技术手段,突出学生个性。

课堂中,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活动的需要,为他们备好投影机、录音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等,启发他们选择有用的媒体,确定可行的活动方法和方式,使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论著挂名,主编挂名,最低三千,请点击头像找到我)使各自的活动个性得到最充分的显露。如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展好自己的主题研究活动。擅长画画的,可通过电脑绘画表达主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可把研究的成果写成说明文;喜欢说唱的同学,可借助多媒体进行音响合成,通过表演的形式达到活动的目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及高度重视。学生自身的知识以及经验十分匮乏,很难理解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具有不稳定性,进而导致学生必须要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以及生活环境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感官参与来理解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创造一个具有立体性的教学空间,并使教学内容变得易理解、易感知、可听、可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学习实践过程中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主动学习及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资料

1、陆宏 孙月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程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程庆梅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4、魏雄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5、王达 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 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2: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时代以迈进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国家“十五”期间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课程整合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视点,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现代化的深入进行,信息技术更为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高度交互、因材施教;信息量大、重现力强;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自主控制、操作简便等优势与课程整合,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思想、理论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毋容置疑,这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借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整合”是个新概念。“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 是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如何进行学科的整合呢?我认为,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使教学活动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同时,还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

课程整合有了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持,能使课堂教学大幅度提升,提高教学质量。直观教学是最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课堂中,我们合理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围绕教学内容,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采用开放性、全球化的学习,思接于载,天马行空,任意驰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自觉地加入到获取知识的活动中去。例如英语课Module 2 shopping《How much milk do you want》一课中,教师通过演示Flash课件,运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边看边学中,掌握购物时的对话,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一次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课堂教学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通过自由点击Flash课件中的学习按钮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听课率和参与率,同时也为教师轻松解决了上课中准备教具而犯愁的问题;又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S版第七课《风》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制作互交式课件,对课文进行教学,教师通过点击课件中的图标,对学生进行教堂教学,极大的减少了教学的工作量,减少无笔化教学,运用有声 有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无笔化,教师的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氛围得到提高,实现双羸的局面。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就会出现教学偏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考虑的不是教师,更不是计算机媒体,而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就要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才能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二年级语文教材《四季的脚步》一课教学,作者主要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及特征,把一年四季的悄然变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有关四季变化的课件。在课前导入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你们知道四季是什么样子的吗?能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个季节?”问题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然后教师在演示课件的同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看看四季的变化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各个季节的神奇变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学习课文时,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朗读按钮,让学生跟着优美的影音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阅读能力,感悟四季的美;再如三年级教材《东方之珠》一课教学中,教师先收集不少有关香港市场、美食、旅游、回归等的图片、文字,并利用PPT软件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大家看完后谁能说说图片中向我们介绍了香港哪些好地方。”然后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香港的美景(配乐),整体感知香港的繁华。学生边看、边说,课堂气氛好。在感知完香港的美最后,老师运用小导游的形式对课文各段落进行学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然而在学习生字词的时候,通过点击相应的词语(琳琅满目

物美价廉

璀璨无比等出现特殊标号)解决了课文难学的生字词,为学生都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打下良好基础。整堂课,学生在活跃、快乐、新奇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其自身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取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这样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仅培养了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还不断提高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需的一种基本素养。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足以说明,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求知欲望,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常言道:“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就是要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知识量和恰当的信息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中提高他们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能再观其特点。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这一个特点,运用信息技术与网络,制作可爱的、漂亮的、有声有色的课件吸引学生。通过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全方位的感受,使抽象变得具体、静态变成动态,虚幻变成真实、想象变成可能,既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空间,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动起来。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S版第七课《风》的教学中,互交式课件为学生提供了自学和巩固的条件。就像英语点读机一机,只要有电脑,学生自己可以通过点击课件学习课文,同时在学校没有记牢的知识点,只要课件上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找到相关课文的课件,在家也可以进行学习巩固。在“整合”过程中,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这把“利器”,开展探索和研究性学习,通过人机互动、协作学习,把信息技术贯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极限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篇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史

有人认为,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而信息技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60年代。1965年, 在篇名为《TheUltimateDisplay》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包括具有交互图形显示、反馈设备以及声音提示的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 从此, 人们正式开始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探索历程。

近年来, 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硬件技术与不断改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相匹配, 使得基于大型数据集合的声音和图象的实时动画制作成为可能;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不断创新, 新颖、实用的输入输出设备不断地进入市场。而这些都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 VR技术也逐渐从飞行仿真、战争应用到教育、科研、娱乐、建筑、医疗、工业等各个方面。

二、信息技术的种类及特征

1. 信息技术的种类

实际应用的信息技术大体可分为四类: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沉浸虚拟现实系统;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增强现实系统。

2. 信息技术的特怔

(l) 投入:这是VR系统的核心, 指使用户投入到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场景中的能力。用户在虚拟场景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2) 交互性:指用户与虚拟场景中各种对象相互作用的能力, 它是人机和谐的关键性因素。

(3) 构想: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个用户与终端的接口, 而且可使用户沉浸于此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 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 从而产生新的构思。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方式, 也是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主要战场。根据不同的学科, 信息技术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应用。

(1) 立体物体的展示。在教学中经常要使用一些实物展示, 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 为了更形象地使学生感受三维物体的信息, 主要采用这样一些方法:一是利用图片, 通过投影仪展示。但这种展示只能提供立体物体的某一个视角或者某几个视角。二是实物展示:这是一个很古老而且是很实用的方法, 但它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缺点是由于各个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 虽然教师拿的是同一个实物, 但在不同位置学生的眼中, 视角都不尽相同。三是通过计算机三维造型及动画软件, 展示各个视角, 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但它也存在一个严重的不足, 因为动画是一个预先设定的过程, 学生在使用时只能让它停止或播放, 而不能任意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选择视角。

(2) 立体空间的展示。立体空间是指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或者根据历史资料在历史中曾经真实存在的空间。在教学中, 我们可能需要向学生展示这些空间, 但由于条件的限制, 不可能让学生进入这些空间, 在以往教学中, 只能够通过教师的描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 在学生的头脑中创建出这个虚拟的空间来。使用信息技术, 我们不仅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这些空间, 而且可以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 甚至可以摸得着。当我们介绍关于故宫的历史、文物时, 我们就可以直接进入这个网站, 在虚拟的故宫里畅游一番, 既可以获得知识, 又可以免费游览一趟紫禁城。

(3) 展品的介绍。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文化艺术瑰宝, 这些人类文明的结晶不仅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 也是生动的教材。在世界上的博物馆中都收藏着很多的艺术品, 我们可能有机会一睹其光彩, 但大多数的人只能通过一些图片来了解。对于一些名画来说, 利用图片就可以很好地体会其艺术魅力, 但对于一些雕塑艺术品, 如维纳斯雕像我们熟悉的可能只是正面部分, 但真正的维纳斯不但从正面, 而且从各个方位去看都是那么的美丽、匀称。

(4) 虚拟场景的构造。虚拟场景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场景, 通过虚拟现实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表示出来, 这在中学语言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作为语言学科的语文或英语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情境教学法。在以往, 学习情境的创设只能通过教师的言语, 图片的展示, 或者一些录像。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地接受, 对于一些情境, 老师描绘的和学生理解的可能相去甚远。如在介绍《回声》一课时, 虽然教师对“四声谷”、回音壁、三音石和圆丘等介绍了许多, 或者也提供了图片或录像, 但学生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果采用虚拟现实, 让学生进入虚拟故宫, 让学生自己动手, 去游览一番回音壁、三音石, 然后再对照课文, 效果一定会很好。在英语语言学习的环境创设上, 科学技术先后为语言教学提供了音像视听、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远程教学等多种方法、手段和设备。采用虚拟现实, 可以使学生完全沉浸到教学所需要的环境中去, 这对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2. 实验教学

在授课中, 可多次把准备好的图文声像资料做成网页, 带学生到电脑室上机操作, 让学生运用计算机手段自主学习, 丰富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由单纯学习课本有限的知识扩展到由课本知识点向无限的知识空间发散, 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与获取, 激起学生强大的求知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将促进综合技能的提高。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 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 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从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 不再拘泥于课堂。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 要合理取舍。

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价格不断下降, 软件的适用不断增强, 这种新的教学媒体必将广泛应用于教学。而且, 它使个别化教学真正成为可能, 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普及时, 教学方式一定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总之, 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 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课堂不再枯燥无味, 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 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世界。因此,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优化教育结构, 努力探寻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 就能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课件,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汪靠斌, 等.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6) :20-22.

[2]汤智.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传播特性[J].现代教育技术, 2003 (1) :21-24.

篇4: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运用

一、信息技术分层次课堂教学的实施

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将学生分“好、中、差”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分层次教学。当然,具体的操作方法则依据其各自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1.将学生分层次

新学期开始,教师通过基础知识测试、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水平,或通过问卷调查,制作《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内容是有关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等,让学生填写。如:

A类:无任何计算机知識基础,要进行系统学习。

B类: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所了解,能利用Windows、Office、Internet进行一些简单的信息处理。

C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进行Windows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Office软件,熟练利用Internet进行信息查询与浏览。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填写类别,教师根据调查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学生所属的类别。在学生分类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心理因素,对学生划分不同的“等级”,会造成优秀生自负或后进生的自卑。所以,将学生分层次,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

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模式。

(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创建教学情境。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感官接收简单而枯燥的内容,没有趣味可言,更不能谈调动积极性了。多媒体课件的声音和图像视频的展示,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为例:在课件中设计演示动画,在电路中能看到二极管导通和截止时电流不同的运动过程;另外一个动画:单行线的马路中汽车行驶的画面,一辆辆汽车排队依次朝一个方向驶过马路,正好可以比拟二极管的单向性。通过这种动态效果,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2)运用信息技术中仿真技术拓宽学生学习领域,提高其探究能力。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他们不再是机械地听,他们在课堂上不是“静”的,而是全身心地“动”起来,他们在老师引导下自主的学、思、做,从一个机械的接收者变为探究者和创造者。

三、合理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1.课件内容的选择。使用课件的任课老师,在进行课件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吃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的接受能力等特点,选取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或没有演示实验的内容,如波的传播、地震的再现、星球的运动和有害的化学实验等。可以利用语言或实物等媒体可以讲清楚的问题,就不要用计算机。能用别的工具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工具,不应过分依赖计算机而忽视其它教学媒体。多媒体不等于独媒体,能把计算机跟其它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

2、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也只是一种特殊的辅助性教学,而不是教学目的,在教学中也只起到辅助的作用,不能主宰教学课堂,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应优势互补.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如在讲解过程中,不能只靠多媒体的演示,也要进行传统教学的板书,把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使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多媒体演示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特别是其变静为动的功能.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看演示只是一种视觉暂留,不能提高足够的兴趣,不能随即把所看到的表象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多媒体演示也只是一幕幕,它的画面经常变动,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但黑板可以弥补其不足,板书内容停留的时间比演示时间要长得多,而且对有些知识的讲授,如对数学中的定理、公式的推导,通过板书,配合教师的讲解,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教师的板书重在知识要点和知识的系统整理,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可见,既便是先进的多媒体显示技巧,也不能完全代替最传统的教学方式.

3.优化CAI的组织形式。CAI的设计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化的一个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在一个假设的静态情境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的设计,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想法、有个性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即时的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环节需作适当的调整,这就要求CAI的设计在组织结构上尽可能地留有供教师发挥的余地,内容的设计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每一个知识点设计成可供任意调用的模块,方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境进行调用;应记住CAI在课堂中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应过多地使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计算机丰富多采的表现,而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得多姿多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尤其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烦燥无味的讲解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讲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但是,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学软件的选择不可忽视,首先是内容,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能够充分表现本堂课教学内容,切不可为了更多的教学内容,使软件变得杂乱,而冲淡了教学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CAI有鲜明的教学性。比如在计算机课堂上,丰富的软件功能和完美的界面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神奇的计算机世界。

小结: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为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广大学生应积极的行动起来,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地探索计算机技术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

篇5: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谈自己的感触

王丽霞

自从教室里有了电子白板,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频率很高,我每节英语课都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兴趣、记忆,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生理解。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老师操作起来方便快捷。我们老师经常在办公室称赞。

课堂上我主要运用:1.多媒体演示文稿Ppt;2.因特网有效的资源共享他人优秀教学资源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新;3.心意答投影,投出各种课堂上需要的教学东西。这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我现在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

(一)整合多种形式的媒体: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能够把教学中所需要演示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的演示和呈现更加方便快捷,更利于我们的操作和学生的认知。例如:三年级下册My body这一课,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录制了一段动画短片,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单词对应的指出身体的某一部位,锻炼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看见拆分My body,开心快乐地一目了然地理解所学内容。

(二)操作灵活、方便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播放控制灵活方便,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形和需要随时调整演示和呈现的内容,并可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播放节奏。我在教天气时,用多媒体呈现不同特征的天气,在教授有关天气的一些单词前,我通过flash动画呈现许多风、大浪、雨、打雷、下雪的声音和情景,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一些相关经历,顿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学生结合这些图片就能很清楚地理解和记住 sunny、cloudy、rainy、snowy、windy等词,比单纯地利用黑板、道具、图片、简笔画等为学生创造情境,教学效果要好多了。

(三)编辑方便、快捷

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编辑简洁方便,随时把从网上共享的教学资源进行编辑修改和完善,为己所用。

(四)它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学生犹如身在真实环境当中一般的感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例如:问候,这课,屏幕上出现一群小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校。在校门口互相打招呼,配上“Good morning.Good morning.Hello.Hi.Nice to meet you.”孩子们边看投影边听录音,仿佛身临其境,激起了浓郁的学习兴趣。

(五)心意答投影直观、高效

老师讲解试卷,以及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老师无需写一个字,直接了当投影,放大需要的内容,学生看起来直观,非常省时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6: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大新镇李王小学

电话:0558—8226780 邮编:23662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合理运用能很好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 营造氛围 创设情景 开发潜力 净化心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鲜明、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等独特优势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运用的教学媒体多种多样。这些教学媒体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营造氛围,情感共鸣

在上某些情感性足的课文,用上多媒体,能很好的渲染气氛,使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小音乐家扬科》有一个片段说的是扬科从小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乐声。我特地选了斯特劳斯的《春天的歌》,播放给学生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我让学生闭眼去体会大自然的一切响声,配上和弦的旋律,于是那田野里风儿“呼呼”作响声,小鸟“叽叽喳喳”叫声,青蛙“呱呱”声等等也就在乐曲中想象产生了。接着我又抛出一个话题:那森林里“噢咦”!“噢咦”!又是扬科听到的什么声响呢?(这是课文的一个空白点),学生思绪 顿时一泻千里,联想翩翩。有的说是小虫在鸣叫,有的说是小鸟在呢喃,有的说是小兔在交谈……最后我又一次播放出音乐,让学生美美地朗读这一段,从学生的表情中,不难发现他们也陶醉在这音乐声中了。让学生轻松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和扬科热爱音乐的热忱。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认知主体。

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使整堂课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进行。教师首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杨梅树、杨梅果的诱人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读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杨梅树、杨梅果的欲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愈加强烈。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喜闻乐见,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 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雨中杨梅树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出示动画片:一幅细雨如丝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看”,静静地想,来理解春雨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紧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计算机显示杨梅在细雨如丝的背景上不断长大,让学生观赏杨梅树贪婪吮吸春雨的诱人画面,在那身临其境的境界中去体会“贪婪” “吮吸”的含义。再接下来,教师把杨梅树吮吸甘露,不断旺盛生长的样子通过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再现了杨梅树在雨中成长的形象过程。学生此时面对那翠色欲滴的杨梅树不由产生了喜爱之情,觉得它是那么可爱。最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一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学生读屏幕文字,看提示加以思考,并调出描写杨梅树生长的动画片进行学习,动画片中配合教材组织的画面,配以播音员有感情的朗读,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写作方法,体会出雨中杨梅树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样子。在讲杨梅果时,教师也同样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地完成了第三段的教学任务。学习时,学生对杨梅果那鲜红的果肉和那甜津津的味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面对画面中的儿童吃杨梅果的样子,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谗得口水直流,使学生们产生了对杨梅的喜爱,从而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也没有用过多的解释,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不再是简单的“内存”。在技术媒体环境下,学生面对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形象友好的人机交互接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杨梅的形、色、味,感受杨梅树和杨梅果的生机与美。

三、拓宽视野,开发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挤身于社会,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我记忆犹新的是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找到了有关“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的磁带。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多媒体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

四、声情并茂,净化心灵

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上《我爱绿叶》这篇课文,课伊始,老师便出示绿叶图片,配乐朗诵,导课。这里给予多媒体具有视、听及一身的效果,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很快产生对绿叶的敬意,便迫切地想知道下文。随着学生在情感上对绿叶产生爱的升华时,老师又出示了一组组照片,那是一幅幅被人们砍伐掉的只剩下一桩树根,那被浓烟染黑了天空的烟囱,那排放的污水使得不能成活的庄稼……触目惊心,老师用沉重地话语问道:“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留给人类的又是什么?”“一片望不到边的沙漠。”“一颗失望的心。”……瞧,多美的答案呀!在同学们情绪高涨、义愤填膺时,老师又问“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呢?”于是一个个实际行动(如植树、搞宣传等)便动态生成,学生不仅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行动中得到深深地教育。

篇7: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皮,一本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单一,除了板书之外没有更加行之有效的展示办法,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加上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积累少,而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更别提知识的理解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精心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努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正好适应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它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声画俱全的视听效果,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就是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导致,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一: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们可以先以《快乐的星期天》动画片段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参与《平移和旋转》的学习;再用多媒体出示窗户、冰箱的开关动画,电风扇、观光电梯运行的视频,初步揭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再以“快乐的游乐场”情景引入,让学生从感兴趣的动画画面中,体验和理解平移和旋转。这样设计,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完全调动起来,学习成了他们内心的需要。

案例二:在教学《秒的认识》时,传统的方法就是借助课本上的主题图片和钟面等实物让学生观察,老师再通过语言叙述、动作比划、实物演示来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时间概念,老师讲得费力、模糊,学生学得吃力、糊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得心应手了,首先用春晚倒计时的视频片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新课——秒的认识,接着用PPT动画演示让学生自主探索:1秒有多长?秒针走1小格、1大格分别是多长时间? 秒针走1圈,分针怎么走?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总结:1分=60秒。最后,教师通过图片和音效讲解1秒钟的价值,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学生思想集中,求知欲强烈,自主独立思考,亲身感受学习其实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运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推理、证明等都是静态的、抽象的,单靠教师语言描述、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到底怎么解决这种困惑,怎样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可以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把复杂运动的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从而突破难点,把平时非常难以讲授的内容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接受,案例三:在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底和宽相等,高和长相等)的关系,然后提出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图形,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接着通过ppt动画演示:分割——拼接——组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弄清“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然后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最后要求学生按照ppt动画演示的方法,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验证猜想,加深印象。观察——演示——操作——讲解整个过程融为一体,化抽象为直观突破重难点,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四: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运用ppt课件,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对角有了初步感知以后,教师适时让学生自主探究: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有无关系?(屏幕显示探究任务),在大部分同学完成探究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利用flash动画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正误,学生通过观看演示,推导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就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使学生更乐意地学好数学。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但这一切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比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的教学中有绝对的优势。

案例五: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教学步骤设计:①课堂小魔术——园变“长方形”(教师用学具完成);②PPT演示“变”的过程;③自主探究: “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宽与圆的半径分别有什么关系?“近似长方形”与圆的面积又是什么关系?④小组合作导出公式。简单明了,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重难点比较容易地突破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案例六: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演示时,这只会飞的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根据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会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并受此现象启发还能列出很多轴对称的其它实例。在这现象化的情景中,在这欢快的气氛里,教学重点突出了,教学难点也轻松地突破了,学生们一点也不会感到枯燥,相反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篇8: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也是当前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随着我省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广和实施, 以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的普及,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也随之走进了学校, 走进了课堂, 使传统教学与现代化媒体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形成了多种媒体组合的教学系统, 促进了教育教学的信息化, 并逐步打破了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 一张嘴巴众人听那种以老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 构建成了新型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像、影和交互性等特点, 极大地改变了英语教学的面貌, 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 课堂教学因此变得直观形象,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体说来,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当代中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动手性强、乐于参与的特点。对此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在学习冀教版初中英语第一册Lesson 49中的新知识sunny, windy, cloudy, rainy时, 可设计一个教学课件: (1) 首先, 将一幅阳光明媚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 展示出sunny。 (2) 忽然狂风突起, 树叶飘落, 展示出windy。 (3) 接着, 乌云密布, 展示出cloudy。 (4) 最后, 电闪雷鸣, 紧接着飘泼大雨哗哗而下, 展示出rainy。通过这样完美地呈现图像和声音, 具有非凡的表现力, 丰富的内容, 多样的形式和生动的图像, 从而使课堂变得形象生动, 有声有色, 学生们也会感到兴趣盎然, 不再像以前学英语那样感到枯燥和乏味, 同时这样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运用多媒体创设语言的真实情境, 学生边看边接受新知识, 不仅记得牢固, 而且情趣大增。这样一来, 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 主动参与意识强烈, 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进而使教学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情境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突破了以课程教学的传统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而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在学习冀教版初中英语第一册Lesson 35Happy Birthday时, 首先用Powerpoint制作出教学课件, 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Jenny邀请朋友参加生日聚会—朋友们高兴地接受邀请—Jenny和妈妈为聚会做准备—朋友们先后到来—送生日礼物—唱生日歌—吃蛋糕等, 帮助学生阅读和了解课文。然后设计有关问题, 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具体而真实的情景中, 其次是通过课件展示课文的重要语言点, 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最后, 提出有关问题, 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回答。然后运用所学知识, 分角色表演。这样, 整个课堂学生情绪高涨, 兴趣浓厚, 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由于农村英语教学条件的限制, 在英语学习中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 依赖于课堂上被动地听取老师的讲解。这种情况实际上背离了英语学习的目的, 与《英语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相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 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表达能力, 这就要求老师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提高学习效率。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的重要手段, 因为教学课件可以不厌其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扩大课堂的活动面, 从而减少了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束缚, 使学生摆脱了被动学习, 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操练当中, 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语言训练更富有灵活性和挑战性。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个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 实现枯燥问题的趣味化, 静态问题的动态化, 引导学生主动动口、动手、动脑, 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渐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 促进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Do you like...”这个句型时, 我利用学生已掌握的一些球类运动单词, 引出此句型, 再利用CAI课件让学生们学习下一单元中食物类的新单词, 让学生看到图片操练句型“Do you like...”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 也使他们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课本单一、机械的操练,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首先,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 教师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及时用点拨、设问、评讲等方法引导学生, 注意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此, 信息技术优势的发挥, 不仅在技术本身, 更取决于选择运用媒体的教师的思想方法和设计。因而, 教师也要全面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小青.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策略[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5, (10) :9.

[2]曹珊.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中的实践与运用[J].安徽文学, 2011, (03) .

[3]李凤, 吴庆亮.英语词汇的教学[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3) .

篇9: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利用,不仅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精彩、生动、活泼,也能补充教学资源的不足。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积极改革自己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观念、掌握新的技术,使自己迅速具备和确立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并能把它们熟练合理的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信息时代对学生培养的需求。

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1. 把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体口耳相传的形式展开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很难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像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学,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没有直接经验,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更难以形成对知识学习的热情,而把信息技术引入到这些学科的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图片、声音、视频等媒体形式可以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把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教师要一点一点筛选对教学有用的信息,而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便于教师及时查阅,一些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科的骨干教师对比较难的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课件,建立电子课件存档,便于其它教师重复使用,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这样就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减少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 把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结合是进行有效学习、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其他学科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学科学习任务。实践表明这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4. 把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对知识本身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以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符合信息时代对学生培养的要求。把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多媒体对教学过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的展示,可以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的培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有助于对学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并不是学科之间的简单的杂糅,而是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教师应该在课前精心安排,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在备课时,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对于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入信息技术能提高学习效果要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不能盲目地把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中去。

2. 信息直观原则。教学课件的使用应该直观,简单易懂,晦涩难懂、冗余的多媒体信息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要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实现教学目标为原则。有的教师在选择教学课件的时候,选择那些比较花哨的视频,学生们在观看之后往往不明白教师所展示的教学课件的真正用意,而是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去对待,这不仅没有实现信息技术对于学科教学的真正作用,还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选择教学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信息直观,并应该在展示课件之前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篇10: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武陟县小董乡第一初级中学 孙小琴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教学课堂,它为我们的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中作了一些尝试,传统的作文教学以讲范文、讲题材为主,学生往往是闷头坐,无从下手,勉强写出来,也是千篇一律,索然无味。而信息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这一现象。首先,实现了作文教学过程的可视性,互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实现了不分城乡资源共享,为新课改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可视性 互动性 资源共享 个性发展

[作者简介] 孙小琴,武陟县小董乡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教学课堂,它为我们的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

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中作了一些尝试,传统的作文教学以讲范文、讲题材为主,学生往往是闷头坐,无从下手,勉强写出来,也是千篇一律,索然无味。而信息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这一现象。

首先,实现了作文教学过程的可视性。

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图象及声音信息,因此,作文教学由抽象的说教到情景直观,由内容的枯燥乏味到生动有趣,这些多媒体的课件制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作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写作水平,使教者与学者受益匪浅,特别是在写游记、参观、访问记和说明文时,更显出网络教学可视性的重要。例如:在写习作“筷子”时,我们运用网络点击到“筷子”趣谈我们知道,从古代的筷子迄今为止有600多种,从商朝的铜筷、春秋的铁筷、玉筷直至我们今天用的竹筷和木筷,以及在筷子发展过程中的趣事,还有筷子的数字功能和民族特色,从而,学生受到启发,一篇说明文孕育而生。

还有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网络在线各种动物、植物的形态、活动、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使同学们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对它们进行归类总结,即兴写作,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又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总之,在不同的习作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软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第二,信息技术为作文教学的互动性提供了条件。

学生以观察、收集、阅读的基础上列出了写作大纲,然后把自己的习作提纲向全班同学共享,达到了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相互评议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爱,自由的在网络中选择作品,点评、互评,基于这种评议,使全班学生都能在不同的时刻有选择性的看到自己想看的作文,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例如:近几年兴起的话题作文,因为它不象命题作文那样,有许多条条框框,因此,命题者只需要给出一定范围,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一范围去选材,文章体裁不限,选材宽泛,给学生以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网络的优势在这一文体中更发挥它最显著的作用。由于最近气候的变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就环保写一篇习作,(话题设计)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爱它、保护它,目前,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观注。请以环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思路点拨)可以写成记叙文,叙述你和周围人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件事情;也可写成议论文,论述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还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地球上或我们国家目前自然环境的现状、前景等,无论采取哪一种文体,都不能脱离保护环境这一中心写作议题。同学们点击了各自喜爱的网站,网页上出现了很多内容,大到世界各国采用的保护自然的措施,小到日常生活的各种小事,其中一个同学点击了世界自然基金会这个网站,詹姆斯李普给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从自己做起,来保护环境的,并且给我们分析指出,地面的升温与海洋的升温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享受海鲜、美味的同时,我们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吃什么、用什么、怎样做,关系了全球的环境,如果人人都有从我做起,世界环境、中国环境、周边的环境一定会得到改善,我们保护了环境,实质上保护了我们人类自己,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选择各自的文体,进入了作文的构思状态,关于以环境为话题的习作写出来了,内容丰富多采、生动有趣、切合实际、入木三分,从作文上看,同学们不仅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还写出了自己应该怎么做,然后又把各自的作文呈现在电脑上欣赏、评议,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收到了与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第三:信息技术运用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实现了资源共享。

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而知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积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只有几个优秀的学生能达到,而在网络教室中,有大量的与当前课文紧密配合的阅读材料、课件,网络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频、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观的需要,更好的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的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阅读,这样,由教师强迫阅读变成了学生的主动阅读,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很快提升,而信息技术又为学生的大量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素养。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大阅读的信息量,充分的开了阅读资源。大量的信息刺激了学习主体,学习容量增加,信息量加大,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获 取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积累,这样作文由没什么可写,到有了用不完的资源,写出了极好的文章,得到了资源共享。信息技术使学生走进了情景,体验了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内容,品味语言文学,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写作的乐趣。

第四:信息技术在作文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个性的特点。

通过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自列作文提纲,相互评议,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自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把原来枯燥无味的作文课上的津津有味,学生乐此不疲,深化了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现代素质,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我在教学实践中,更是深切的体会到现代信息教育不仅极大的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以课本知识、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建立起以教师传授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现代教育体系,而且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无法得到的知识表达及传递效果,例如:前边我们所谈到的环保习作的写作过程,是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能学会老师交给的作文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日积月累,学生自主学习的风气一旦养成,那么,不仅作文的写作水平会飞速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会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上一篇:市人大半年调研项目简介下一篇:高一下学年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