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案例

2024-05-24

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案例(精选8篇)

篇1: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案例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利用共享的网络教育资源,给英语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延伸空间,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必须重视的全新课题。近年来,我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下面以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SectionA为例谈谈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课堂的体验与感悟。

刚开始,我先利用播放一段购物视频的情景,让学生通过看和听感受有关购物的语言信息点,通过画面呈现服装、颜色词汇,让学生通过听、看flash动态视频画面,感知语言、语气以及人们的神情,用情景呈现新知识How much is...? How much are...? 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效果较好!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上所展示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而复习掌握有关颜色的单词,学会用它们来描述服装的特点;然后利用2c设计了一个pairwork用来进行循环操练询问价格及答语,突出重难点;随后又感知一段购物视频对话,把1b、2a部分录音插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语言综合训练听力,显得听力环境更真实、自然;最后呈现一个表格,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自如运用运用语言知识点,掌握新知识突破难点,通过挑战自己的对手,学生兴趣倍增,可以高效率地巩固重难点。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真正实现了课堂高效性。学生通过视、听、演、练的方式来感受购物的有关语言点,兴趣浓厚、持久;对服装、颜色及币值的词汇记忆良好;能够针对语言重点:How much is...? Its...How much are...? They are...通过模拟购物,充分训练听力和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是:视频及音频的处理与转化不及时,衔接不紧凑。信息技术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教学为主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把学科整合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一起,还有待我们不懈努力!加油!

篇2: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案例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汪宏银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Make, accept and decline invitations.教学重、难点

重点:Make invitation:

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难点:Accept and decline invitations :

Sure, I’d love to.Sorry, I can’t.I have to study for a test.I’m sorry.I’m playing soccer on Saturday.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为“Go for it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Section A(1a-1c)。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Make invitation.2.Accept invitation.3.Decline invitation.二

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对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 “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真可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主动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图、文、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人们相互使用的一种学习工具。即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多维、多角度、多方式展现传送内容,把多种信息媒体对象同步组合集成一体,加以处理后再综合呈现出来。而所谓的英语教学就是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即用英语教英语。英语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交际统一整体,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交际都不能构成教学过程。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学生要掌握某一语言项目,不仅要在观念上形成规则性知识,而且要能正确地操作和运用,这需要经历一个反复、多向、多渠道的交际过程,英语教学常常是一系列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反复交际活动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Warm up

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复习以前学过的句型,引出学生的兴趣,通过点不同的学生回答锻炼口语,同时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Step 2 Presentation

1.Ask some students to answer my questions, maybe they have different answers, write down the main answers on the blackboard.——Yes/Sure/OK, I’d love to/ I’d like to.——Sorry, I can’t.I have a piano lesson.——I’m sorry.I have to go to the doctor.——I’m sorry.I’m playing soccer on Saturday.2.turn to page 25.There are invitations from the boy on the picture.I’ll ask four students to read.Then ask a student to read out the phrases in Part 1a.Then ask students to write the letter of the correct picture in the blank next to each of the phrases.【让学生回答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归纳出本课的基本句型,通过朗读,让学生更熟悉邀请的流程.】

Step 3 Practice

First let four students read the example in the speech bubbles to the class.Then ask students to practice some invitations and make their own dialogue.Must use the phrases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点不同的几组学生来操练对话,运用课本中出现的短语,熟练运用不同的理由来拒绝邀请。】

Step 4 Production(巩固)1.Listening:

Listen to the tape of Part 1b carefully.Ask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activity individually, write the names next to the correct students in the picture.2.Game:

Ask students to show their answers on the blackboard’s picture to correct the answers.【听录音,然后用小游戏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听力效果,游戏是用不同写有名字的便利贴贴上教学挂图。】

3.Group-work:

Ask two groups help me to invite some students come to my party.Then tell me how many students will come to my party.【呼应开头我的邀请,让学生替我邀请他们自己的同学来参加我的聚会,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更自如的运用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Step 5 Wram up(总结)

This class we’ve learnt how to make, accept and decline invitations.After class,please write the phrases in 1a down in your exercise books and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on Page 87.Step 6 Homework

Step 7 Blackboard Design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篇3: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案例

●制定计划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 不同的年级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 他们在认知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前,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通过计划可以预设指导工作的目标、程序和方法, 并能够及时按需调整自己的计划, 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适当的帮助。以下通过几个案例来分解说明。

1.七年级——分解细化大课题

案例1:一份七年级的指导计划

使用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 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可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小报的设计, 如何利用小报反映科技与人类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并不很明确。于是, 在教师的提议下, 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 “制作一份信息小报”被全班一致接受。考虑到有四周的时间可以利用, 而七年级的学生虽说热情高涨, 但不一定能持久, 加之他们的知识、经验也有限, 于是教师设计、制定了一份指导计划。

第一周:策划小报。 (1) 搜集资料, 确定主题、名称; (2) 筛选、归纳资料; (3) 规划版面; (4) 设计报头。

第二、第三周:编辑小报。 (1) 页面设置 (纸张设置, 页边距设计, 页眉、页脚) ; (2) 页面布局 (分栏, 文本框, 表格) ; (3) 页面内容 (文字, 图形、图像, 艺术字) 。

第四周:评价小报作品; (1) 依据评价标准、评价作品; (2) 讨论、修改作品。

教师协同各小组推选的编辑部组长共同管理, 在制作过程中关注各小组的进展情况, 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对计划进行恰当的调整, 通过检查小组档案袋的形式进行指导和管理。

七年级的学生, 刚刚进入初中, 他们既感到新鲜又有些紧张, 知识面窄, 热情持续的时间短。教师要利用初一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学方法上注意教学的直观性, 并逐步向抽象过渡。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将课题分解细化, 便于学生从较小的切入口进行学习, 同时清晰的时间节点也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某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法, 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2.八年级——学习方法重指导

案例2:四个“通过”与一个“负责任”

在指导《网站的制作》学习前, 教师制定了一份指导计划: (1) 通过浏览主题网站, 对主题网站的内容组织、结构设计、页面布局有个初步认识, 对什么网站受浏览者欢迎有感性了解, 从而为后面自己设计制作做准备。 (2) 通过分析选题、需求, 规划结构和风格, 对网页进行布局, 设计网站。 (3) 通过利用网页制作技术, 实现前面的布局设计, 利用超链接技术实现前面的结构设计。 (4) 在应用网络资源的同时, 能积极为网络资源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进行信息活动。

八年级,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并注意掌握学习的负荷量。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充分估计了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通过四个“通过”和一个“负责任”提供给学生, 然后放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和掌握知识, 充分体现了“放”与“不放”的度的把握。

3.九年级——放手学生自己做

案例3:这份计划简单吗

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活动方法, 并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 为此教师决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课题, 在指导计划中只安排了三次活动。活动一:“说说我的课题”, 通过班级交流学生的选题情况;活动二:“课题新动向”, 通过班级交流了解课题的具体开展情况;活动三:“我的课题我做主”, 通过班级交流展示, 全班分享成果。

九年级, 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能力,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案例中, 教师指导、管理和推动课题活动的开展, 同时也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这份计划看似简单, 却恰到好处。

●开展活动

开展活动, 就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是师生、生生合作完成任务的动态进程。这个活动过程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做好组织、管理和参谋;学生要起主体作用, 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活动, 以求自己心身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需要对学生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观察和调控, 要让学生围绕预定的目标和内容开展自己的活动, 并适时鼓励与引导学生将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拓展形成新的课题, 积极地应对, 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学会合作学习, 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启发的机会。

对学生的指导教师要把握好度, 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项目把握“抓”和“放”的艺术, 适时地示范、辅导和启发, 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无论一个项目成功与否, 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 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 要辨别每个学生所做的贡献。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而不是竞争关系,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赞扬, 对于学习不积极和技能不熟练的学生给予鼓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活动开展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可概括为下表所示。

●展示成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各组长组织组员集体讨论、制作、修饰、定稿、排练自己认为最好的汇报材料 (如心得体会、自评表、多媒体展示等) , 使其进一步明确评价要求、掌握评价标准, 从而获得对学习方法的再认识, 更好地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同时, 教师将学生的成果进行公开展示, 根据不同的主题, 采用小报、汇编成册的论文、展示板、演讲等不同方式, 在班级范围内交流。生动直观地再现学生的活动过程与成果, 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 同时也易于师生通过观赏直接参与评价。学生在这一评价活动中也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 反省自己的不足, 还能加深对活动的进一步理解。

每次活动成果采取形式多样的评比形式, 如答辩会、档案袋评价法等。对于活动教学的方法来说, 评价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活动结果 (作品) 的评价, 如计划的合理性、活动完成情况及作品的质量等;二是对活动过程 (完成的整个过程) 的评价, 如小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以及每个步骤的完成情况等。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 都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尤其是学生自我评价, 通过批判性的评价自己的表现和成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还有助于学生对项目的理解和对同伴的理解。给学生一个评价空间, 评比最佳成果、最佳材料、最佳组长、最佳组员, 其目的是为引起学生关注, 同时是为了各组竞争机制产生良好效应。教师通过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点滴, 为今后更完整、更客观地评价学生提供真实的素材, 并且及时总结得失, 经验及教训, 对开展下次活动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以后要避免和引起注意的, 提供了借鉴的素材。

案例4:笑对答辩, 掌声四起

计算机房里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112班PPT动画制作”答辩会。只见第一、第二排坐着10位评委, 他们由事先经过培训的8名学生和信息技术教师、112班班主任组成, 他们将对112班的15份PPT动画作品以学生答辩的形式最终评审。会前, 每位评委都拿到了一份选手们的学习成果 (心得体会、小论文、动画作品、建议书) , 因而对选手们的情况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答辩会开始了, 现场的气氛逐渐到达了高潮, 第一个上场的是叶丝陶和王书妮, 只见他们面带微笑, 涨红着脸蛋, 回答着评委们连珠炮似的提问。最终因为他们的原创成果《苹果树》, 以及他们自信沉着的表现, 赢得了全体评委的好评, 得到了98分的最高分, 掌声在教室里响起。

答辩会是对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之一。小组通过向全班学生汇报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以及最后的成果, 同时还要针对评委的质询进行答辩, 深入阐述自己对活动成果的认识。这不但需要学生具有对成果进行事先整理、加工及设计表现形式的能力, 更需要现场表达交流及应变的能力。这是一种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形式与方法。同时,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碰撞了思想火花, 诱发了智慧灵感。

篇4: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案例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中学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整个中学教学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知识运用的技能有所提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容易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案例教学方面的运用,这样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再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创新,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使教师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教师满堂灌的现状,激发学生热情。另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融洽,将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协调得很好,使学生在活跃得课堂中、融洽的关系中对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很好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2.1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般会处在一种被动状态之中,这样学生就不会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运用案例教学法则可以使学生成为整个课堂主体,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参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2.2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进行一些相关问题的思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2.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案例教学法往往会以具体的案例为切入点,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案例中学到一些课本知识,同时明白这些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学会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案例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3.1选择合适的案例

进行教学活动,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材料的选择应该紧密联系知识点,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观看不同的学习视频,进行思考及讨论。这样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另外,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样就可以在案例中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掌握的知识全部涵盖进去,使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做好理论知识的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案例运用之前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准备,其中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的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等,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这样就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将案例和课堂内容更好地融合起来,使学生从案例中学到更多知识。

3.3要仔细的观摩案例

对案例的观摩一定要达到一定境界,注意到一些问题,注意案例中提到的问题能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能否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中。例如在搜索互联网资源的时候要包括多方面内容、教学设计、授课方案、教学视频等;对间隙资料的采集要注意采集教学的实际录像;要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细节性问题,使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案例中很好地观察和模仿,使学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案例指引。

3.4对案例进行分析评议

在案例教学中,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评议分析,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有进一步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案例的本质进行掌握,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可以使教师在评议中得到对课堂的反思,使教师及每一位学习都在课堂中得到共同进步。

四、结语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对这一方法的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促使案例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斌.案例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12:144-145.

篇5: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案例

部长陈至立同志说,“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对我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深化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将各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技术手段用于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正是这众多手段中的一种,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巨大的教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们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增进了个人潜力的发挥,而在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乐学,起到媒体激趣的作用。本文就自己利用多媒体英语教学来谈谈以下几点感受:

1.多媒体英语教学是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不仅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而且在讲解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场景,这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它克服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传统的英语教学虽用简笔画,图片等创设情景,但不能随意变化,缺乏生动性和逼真性,多媒体制作的精美课件,将声音、图片、文字等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这样就更加生动逼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比如,新颗的引入,可以用多媒体先展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动画,然后展示相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听录音,听完后就可以回答。再如,定语从句的教法:可以利用活拨可爱小孩的图片(如下),让学生就不同的情景不断的练习关系代词Who引导的定语从句。

例如:

The boy is Tom.The boy is smiling.(boy蓝色)

The boy who is smiling is Tom.(who红色)The boy is Tom.The boy has a round face.The boy who has a round face is Tom.(who红色),其他关系代词和副词的用法, 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根据作业反馈的情况,说明这种教学效果是很好的。

2.多媒体英语教学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从听觉获得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手段,可以使学生接受知识内容65%。而多媒体向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能使声音与图像在极短的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出大量的语言、图片、动画等。如在教新教材高中英语第一册第八单元中,多媒体可以提供各种体育运动的图片、资料,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另外,多媒体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A、B、C三层,A层是基础较好的,B层基础一般,C层学生基础较差。将教学活动设计得活泼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都有各自的奋斗目标,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例如,在教现在完成进行时时,让学生小组操练,这样有的学生是C 层,学习较差,而他的同伴A层就对他进行帮助,这样C层学生掌握了知识,A层学生对此内容更熟练,并且还会讲解,C层学生由于有了兴趣,他就会积极地跟A层学生学习。然后出示A、B、C三层题,要求A层学生做A题,B层学生做B、C二层题,C层学生做C题。当老师讲解时,B层学会了A层题,C层学会了B层题,A层在原有的基础上自编新的习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多媒体突出英语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英语教学,词汇是一个难点,但多媒体可以使口语,文字,声像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展示认识的对象。如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性、直观性等闪烁,变色某个单词,字母,词组,声光同步的动画画面,扩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某个句子等,这都能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比如:在单词教学上,把重要的单词、词组用黑体加大或用不同的颜色展示在大屏幕上,每个单词、词组跟着 相关的解释或图片,然后带学生读几遍,再让他们以单句翻译加强巩固,这样单词在语音,语调,拼写,释义,运用等方面得到加强,记住它也就不成问题了。再如,在巩固了旧课,熟悉了单词后,就要对新课加以处理了,这时,你可用简明的图片,将课文的大概情况作一个解释,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并且可以在听课文的同时,将课文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听的同时,思考问题。问题的设计尽量的贴近课文的内容,这样可以起到训练学生听力和对课文理解力的双重目的。如Unit 9 Life On The Go 的阅读课文,可先用多媒体展示很多相关的图片,然后展示问题Q1: Are cell phones popular in Middle School? Q2: Do schools allow students to use phones in school? What about their parents?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检测,发现学生很好的了解了课文的大意。

4.多媒体英语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完善

多媒体英语教学为学生创设特定的状态和语言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对目的语言的感悟和反应能力。其次,它是语言学习的课程,同时又是学习者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过程。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多媒体英语教学很好的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它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和教师负担过重问题的解决,都是一项有着重大意义的大事。但由于多媒体英语教学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在教学实践中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不断的探索,交流,使多媒体英语教学更加完善,这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还可以使教师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明确教育信息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顾明远,《教育技术和21世纪的教育》

王宗炎,《语言、知识、学习和人工智能》(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一期)

何克抗, 《多媒体教育应用的现实意义发展趋势》

篇6: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许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体系。多媒体教学能使信息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所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教学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学生最不易弄明白的地方,由于化学学科所反映的多是客观事物的微观世界,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解决,也很难见到成效的。而多媒体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如果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间变化进行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比如在我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往往会出现“有实验室找不到的物质”、“有物质而课堂上无法演示”等许多化学教学的具体问题。加之,中学化学教学中有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陌生的化工生产知识,这是我们日常化学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如果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利用现代化的远程教育,那问题就得到了基本的解决,而且效果非常显著。如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看到液态的氮、氧,光彩夺目的金刚石;可以看到固态二氧化碳创造的烟雾缭绕效果;可以亲眼看到合成氨,生铁冶炼的设备;可以参观污水处理厂等等,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模拟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事物的化学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更

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曾有这样的教学感受,有时化学课上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现象往往稍纵即逝,学生经常为没有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而遗憾。如果重复进行实验,必然会造成时间和物料上的浪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师可以重复播放实验过程,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调节图像的大小,远近,快慢,有的放矢地指导学

生观察,效果非常好。

2、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集成功能,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向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化学知识信息,也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化学教学方面的文化背景认识材料,增强化学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引发对化学学科的知识的关注,提高学子的注意力。如象有机化合物绪言、煤和石油、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的教学,采用形声兼备的录像片辅助教学就比教师的单纯语言描述效果要好得多

2、运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比如在《原子的构成》中“核外电子排布”,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运动。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但是,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危险性较大;②耗时较长;③反应装置规模大小不适合;④反应现象不易控制及渐近过程。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实验课件,将其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 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解错误原因,以及错误原因可能造成危害,而不能直接进行错误的操作进行演示,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顺序不能颠倒,用FLASH演示先熄灭酒精灯的错误操作,由于热胀冷缩水被倒吸入试管中,然后试管“嘭”的一声破裂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人文教育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不仅要有物质因素,即要有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媒体,更要有技术的灵魂,即是理性因素,它包括知识、理论、思想观念、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有灵活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知识,更要结合本门学科的特点备课程、备教材、备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备得一堂完整的、精彩的、凸现本节内容知识重点的好课。例如:初中化学石灰石这课教学中,上课刚开始就用flash播放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一首《石灰吟》,让学生看得精彩,听得聚精会神,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过来了,同时让学生接受了一回爱国主义教育。这时老师再开始石灰石用途的图片展示,紧接着提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引出石灰石的主成分是碳酸钙,然后让学生做实验,归纳得出碳酸根的检验所需的试剂,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探讨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这样步步深入,环环紧 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再由ppt展示圆明园遗址,提出汗白玉经过大火焚烧就酥裂开来,这是为什么?接着由实验探究来做出解答。并搜索由贝壳烧制生石灰的影片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联系出石灰石、生石灰及熟石灰三者之间的联系。教学课堂结束,回到《石灰吟》,请学生来回答这首诗中“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包含的化学原理。整节课的设计前后呼应,紧紧相扣,凸现出了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媒体素材

多媒体课件的来源无非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制作,二是网上下载。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制作出的课件是智慧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应为能够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而自豪。但是,毕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完全由自己制作的课件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量的课件还需要到网上去下载,并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二次开发。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是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互联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同一所学校的化学教师相对教少,相互之间交流就更少了,我们化学教师应该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解决同一个教学难点甚至可以找到多个课件,我们可以有比较地吸收、利用、改进和开发。当然,也别忘记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挂在网上供同仁参考和下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我们所共同遵循的准则。化学教学类专业网站出现的历史还不长,其内容尚在不断丰富之中,经常光顾这些网站,会发现许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且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自己进行组合运用,应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来。

3、扩大教学容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用老师口述,黑板书写,教学速度慢,信息量小,效率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比如复习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复习课就是对所学多个章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内容较多,知识点间的联系较大,逻辑性较强。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不仅单调,老师板书也非常困难,而且学生会不感兴趣。如果把多媒体用于这种课上,完全可以克服这种缺点,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卓越功能。

篇7: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 杨周明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辅助工具,能够优化数学过程,改善对数学的认识,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维化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学,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但课件的制作、应用应做到适时、适度、有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其他学科形象,生动。靠的是教师的嘴、黑板、粉笔,偶尔也有一些模型,但教学手段单调,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而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给枯燥、机械的数学学习带来新的活力,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辅助工具,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多维化思维能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感悟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简化难点,优化数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明白,特别是传统教学中无法用适当的手段去揭示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直观性难,可见度低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计算机的演示功能可对重要教学内容和现象进行展示和回放,学生容易理解,从而收到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如:讲《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可制作课件,使满足条件的两个图形通过翻折、重叠、闪烁灯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让学生反复观察和比较变化前后图形的异同之处,从而体会到对称的性质,使得本节课的重难点得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对数学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引入新课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就不能很好地学习。而许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生产中,多媒体课件以大量视听信息、动态表现手段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在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相关操作,让学生直观上看到得到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几何画板再次对某一个四边形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拖着四边形一个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等。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再加上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改善对数学的认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课堂容量

复习课由于以归纳知识和练习为主,一般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室就不易展示这么多,而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较好的进行知识归纳。有些内容文字较多,课堂上书写占用时间,对教师分析讲解有很大的影响,制成课件可以把例题直接展示给学生,节省了时间。例如进行《统计》教学时,利用课件就可以很方便进行;评讲试卷,利用展台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益。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多维化的思维方式

多媒体 CAI 课件采用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处理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因此,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外部感官刺激,这种刺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进入视听并用、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因此学习者的思维活动易于突破抽象思维的难点与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自然习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热情也能被调动起来,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超前预习数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知,不断探索,获得发展,而信息技术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网课,超前预习数学。让学生把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作为学习的常态,作为课堂学习方式的补充,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

六、不能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代替教学的全过程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为形象、直观,但是如果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展示课件的内容,一个字的板书都不存在,学生只顾看大屏幕,看老师演示,不思考问题,不动手操作、训练,就像看电影一样,那么一节课下来,是不会有什么教学效果。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适当的进行板书、演算、讨论和思考,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发展过程,若一味的用课件代替板书,将无法体现数学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同事也有违学生的认知规律,无法开启学会少年宫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的讲解,仍然是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占较大的比重。

七、信息技术中课件的制作应紧紧围绕知识的目标,内容,做到适时、适度、有效

运用多媒体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因此课件的应用力求以学为中心,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研究教学教法,拟定制作课件的教材内容,课件的长短。其次,要明确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要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要强,做到适时、适度、有效,这样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截一个几何图”时,学生难想象出截面的形状,教师在黑板上也很难画出,如果在这里使用Flash制作一个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就清楚地看到怎样截以及截面的形状,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当把握知识的内涵,注意知识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再加以适当的艺术加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采用片段式课件教学替代整课式课件教学,体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把握好课件的选材,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充分利用计算机与其他媒体进行优化组合;调控好课堂教学节奏,重视学生思考与参与,注重情感态度的交流,对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数学实验现象进行回放,科学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揭示数学本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真正的做到适时、适度、有效,充分发挥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八、处理好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

传统的未必就是不好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某些表现方式上有信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包括使用小黑板、直观教具演示、板书、板演等常可取得好的效果;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体现的内容可考虑用现代信息技术,但不是黑板搬家或仅停留在演示层面。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有关数学内容进行演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到的动态画面进行猜想、证明;或从若干问题出发,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发现可能存在的规律,探索研究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但事实上,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细腻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必要的画图、分析归纳、运算推理和证明等均应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流露给学生,不能用技术化代替数学化的过程。

不能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必要的实践活动;不提倡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必要的直观想象和对规律的探索。教学中,只有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真正使课堂和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忽略课堂中的基本训练,把上课的精力放在了电脑上,忙于点击鼠标。一会儿是文字;一会儿是图片;再过一会儿又有音乐声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能追求形式,滥用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越多越好是不对的,备课时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都要下功夫制作多媒体课件,想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是不对的,片面的扩大课件的作用,泛滥的运用教学之中是不对的,只有真正做到适时、适度、有效的运用多媒体,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仍然必不可少,恰当地使用现代媒体,能锦上添花;过分地强调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作用,会导致平庸、单调的操作,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而且会造成学生思维和推理的单一化,以致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包括直观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能力等数学思维品质造成不利的影响。

九、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更多内容都已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了,教师不必再多讲,教师更轻松,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低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仅仅展示这些资料是不够的,尤其数学课,对题目的分析是无法展示在课件中,这就需要教师分析、推理……因此,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怎样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8: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案例

以下是两个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典型教学案例。

案例1:甲教师讲授高中数学数列的概念的新课时, 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由新课导入, 开始给学生放幻灯片, 列出几组数字, 请学生说出这些数字排列的规律, 然后给出数列的定义。

教师板书定义, 接下来用幻灯片展示其他内容。然后讲解例题, 先呈现题目, 教师读题后口头讲解, 最后用幻灯片给出答案。课堂练习环节, 题目直接投影, 几分钟后教师提问, 结果没有几个学生能回答, 教师只好讲解并给出答案, 然后又用幻灯片放一遍。最后的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也都用幻灯片呈现, 整节课教师几乎没有黑板板书。

案例2:乙教师上的也是高中数学数列的概念的新课, 课堂导入时, 乙教师先询问学生大学毕业后想做什么样的工作, 然后告诉学生从事这些工作都需要通过哪些考试, 用幻灯片展示公务员考试中曾经出现过的几道有关数字排列的题, 引导学生观察, 并归纳总结, 引入概念, 同时板书定义。第二环节, 根据定义, 由学生自己写出几列数, 根据定义判断是否是数列。第三环节, 重点研究数列的通项公式, 利用幻灯片引导学生发现数列第n项与项数n之间的关系。第四环节, 例题讲解, 采用投影题目, 黑板板书解答。第五环节, 课堂练习, 教师利用投影仪, 投影学生的练习并点评。第六环节, 课堂小结, 先由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补充, 最后呈现课堂小结内容。最后一个环节, 布置作业, 投影作业内容及思考题。

案例中的两位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 但教师甲的课堂效果明显低于教师乙,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是因为教师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不同。甲教师滥用多媒体, 认为使用幻灯片就是进行了现代化的教学, 像放电影一样, 把要讲的知识放一遍, 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少, 在整个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也很少, 忽视了知识的呈现过程和传统板书的优势, 使得整堂课节奏过快, 教与学脱节, 课堂效率低下。相对于甲教师, 乙教师整个课堂都能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播放公务员考试试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判断其他同学写的是否正确, 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讲解例题利用投影题目节省时间;黑板板书引导学生规范和感受数学极强的逻辑性。其中, 课堂练习采用幻灯片给出题目, 用投影仪投影学生练习并点评的方式,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发挥了各种教法的优点。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中的观察、试验、猜想、发现等过程变得具体而清晰, 如用Flash可以清晰地呈现函数图象的变换过程。同时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增强了数学思维的目的性, 使数学推理的逻辑基础更加稳固, 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数学思维而成功建构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

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 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不足之处, 但其特有的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也是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 将其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是数学教师需要深思熟虑的。下面就信息技术如何在新课标下辅助教学谈几点看法:

第一,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在备课时若考虑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定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性和工具性地位, 并有效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严密的推理过程和极强的逻辑思维, 并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因此, 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切忌“幻灯片+配音”的课堂模式, 忽视知识的呈现和推理过程, 对此, 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

第二,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高度融合。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个优秀的课件应具备简单明了的结构、有序合理的布局。在教学课件制作时, 应考虑知识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 如习题课就多用Power Point、函数或曲线方程课要多用几何画板等。

第三, 课件形式与课堂内容相辅相成。是否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高中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 运用多媒体投影或播放文字、音频、视频等课堂导入材料。如播放北京鸟巢的航拍视频材料或行星的运行轨迹等来引入新课椭圆。教师要注意视频不要太长, 就引入椭圆这个形状来说, 不宜超过3分钟。 (2) 用Power Point投影课堂例题及书写格式、试题等。如习题课可以直接投影例题, 避免抄题浪费时间, 然后利用黑板分析解答, 最后用多媒体投放准确的书写格式。同时也可以在课堂测试时直接投影试题等。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幻灯片所使用的颜色不宜超过三种, 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它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 是师生之间情感互动交流的过程, 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是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 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陶维林.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汪志平.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 2009 (7)

上一篇:单位承诺书范文下一篇:项目工程建设申请审批程序通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