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考试重点

2024-05-10

学校管理学考试重点(通用6篇)

篇1:学校管理学考试重点

1、学校体育:以学校为主的教学环境中,以身体运动卫生保健为手段,采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3、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4、教材比重:教材的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

5、学校体育管理概念: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验的过程。

6、体育教学大纲定义: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所制定的纲要式的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紧紧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的要求,具体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范围、体系、各类教材的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它是编写体育教材、实际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

7、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通常集中体现在1.体育教学大纲 2.体育教材)

8、体能: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9、循环法:是指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10、体育知识: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1、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它表现为身体的一定肌肉、骨骼运动与相应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12、动作示范的定义: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13、体育课的密度 : 1.综合密度或一般密度:练习密度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2.专项密度: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

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3、练习密度:又称运动密度,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练习时间/全课时间*100%

14、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它反映了练习过程中学生机体的生理功能一系列变化。

15、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全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课时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16、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而编写的每次课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教师上课的直接依据。

17、家庭体育:学生在家长的组织、指导或参与下进行的校外体育活动。

18、社会体育: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19、终身(享用)体育:指一个人一生中所进行的体育学习和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20、健康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总称。

21、体育课组织的概念:是指为了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合理措施与手段。

1923

1922《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1903年1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923

“三中心”“三部分”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直线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

体育教学手段基本模式:辅助式、直接式

发展体能的四大原则: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体育课的类型: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体育实践课种基本部分的组织形式:不分组、分组轮换、分组不换

体育课堂常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

体育实践课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心理负荷 发展体能的方法 11,20世纪20年代,我国留美学者引进了欧美的《体育理论》。

2,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借鉴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50年代初在高等学校体育系科中开设《体育理论》课程。

3,61年编写出版了体育院系通用的《体育理论》教材。

4,80年代初,提出将原有的《体育理论》教材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三门课程进行教学,从而启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

2、校体育学的特殊功能:即本质功能,健身功能。

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

3提高人体的功能

4.调节人体的心理

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3、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5.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6.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

4、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1. 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特征

2. 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3. 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5、学校体育总体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2.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6、学校体育的具体效果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2.掌握“三基”。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

7、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整体学生

2.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8、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其特点为:

(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二)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三)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9、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三大).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10、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

(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

(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

11、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结构:

(1)、大纲说明部分(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及各年级教学内容比重与要求、体育课成绩考核、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

(2)、大纲本文部分(包括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的教学内容。)

(3)、附件(包括各年级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考核项目、体育课成绩评分表、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12、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

3、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6、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13、体育教材的分类(三部分):

1、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分为:走、跑、跳跃、投掷、攀爬、悬垂支撑、平衡等。

2、按运动项目分类,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

3、按身体素质分类:速度、力量、耐力

14、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

1、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紧密结合。

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3、工作复杂,多样和繁重。

4、工作具有社会性。

15、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高尚的思想品德

2、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

3、合理的知识结构

4、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16、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关系:运动能力是身体赖以表现的运动形态,而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发展运动能力来实现的,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运动能力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体质基本内涵的重要部分。

17、编写课时计划步骤:

1.确定课的教学目标

2.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和学练法

3.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时间、练习时间及练习次数

4.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5.计划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用具

6.课后小结

18、主要体育教学工作考核:是指对学生体育课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和对教师教学工作态度与质量所进行的检查和评定。意义:通过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上,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特点:内容多、评定难、组织复杂、工作量大。

19、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

1、全校体育锻炼计划

2、班级体育锻炼计划

3、个人体育锻炼计划

20、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1、全校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2、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3、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

21、运动技能教学的三个阶段(作业)

一。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抑制不够,做动作比较吃力、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动作。

二.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能较准确地分析与完成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紧张性降低。

三.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在时空上都更加集中,动作准确、熟练、省力、连贯、节奏稳定、可靠性和适应性强。

22、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

一、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二、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

三、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

四、循序渐进原则

23、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

一、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讲练法

二、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与竞赛法

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练方法: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

24、动作示范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示范要正确。

(3)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

(4)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

25、完整法与分解法的定义及优缺点:

1).完整法: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的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优点: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完整结构,有利于学生完整掌握动作

缺点: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动作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环节。适用于简单的动作或虽然较难但部能分解的动作。

2).分解法: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

优点:降低难度,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信心,较快的掌握动作技术。

缺点:容易割裂、破坏动作技术结构。其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且能合理分解的动作。

26、体育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基本内容,基本途径

一.原则:

1、方向性原则、2、正面性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4、集体力量教育原则、5、知行统一原则

二.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 思想教育

2、爱国主义教

3、集体主义教育

4、民主 法制和组织纪律教育

三.基本途径:

1、体育课堂常规

2、体育教材内容

3、课的组织教学

4、突发事件处理

四.方法:

1、体育课堂常规

2、体育教材内容

3、课的组织教学

4、突发事件处理

27、新授课的定义,注意事项

一.定义:指以学习新教材内容为主的课型

二.注意事项:(1)、使学生对新教材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教师必须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正确运用各种教法措施,如帮助、限制、诱导等。

(2)、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

(3)、新授课应首先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克服难点。

(4)、要有适当的重复次数和运动负荷,注意精讲多练。

28、综合课的定义,注意事项

一.定义: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合理搭配的一种课型。

二.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加强新旧

教材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2)合理搭配不同难度的新旧教材内容。

(3)根据新旧教材内容特点和要求,对不同年

龄、性别、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练习,并合理

地分配练习时间、安排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

29、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的定义及优缺点:

(1)、分组不轮换: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按教材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练习。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全面照顾学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场地和器材设备条件,否则会影响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因此,在场地小、器材少的情况下,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2)、分组轮换: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体育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按预定的时间,互相轮换学习的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采用这种形式,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练习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开展互帮互学,其缺点是教师不容易全面照顾和指导学生。

30、生理负荷的测定法和评价指标

测定方法:1.学生自我感觉;2.观察法(观察练习动作和观察身体反应);3.生理测定法

评价指标:(1)每次课的平均心率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2)心率曲线变化趋势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3)课中练习前后心率的变化范围大小,以及休息间歇是否合理?

(4)课后心率恢复情况如何,学生反馈的信息如何?

(5)分析生理负荷上去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与方法。

31、课外体育锻炼的定义、特点、原则

一.定义:是指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二.特点:

1、内容的丰富性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2、自愿性与规定性相结合。

3、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4、空间的广阔性与时间的广延性。

5、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

三.原则:

1、自觉、自愿性原则

2、经常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全面性原则

5、适量性原则

6、渐进性原则、32、课外运动训练的定义、原则、特点、内容

一.定义:指利用课外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的和爱好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

二.原则:

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周期性原则

4、适宜运动负荷原则

5、区别对待原则

三.特点:

1、课外运动训练的基础性

2、课外运动训练对象的广泛性

3、运动训练时间的课余性

四.内容:

1、身体训练

2、技术训练

3、战术训练

4、心理训练

5、思想品德训练

33、身体训练的注意事项、基本要求、方法

基本要求

1、身体训练要全面

2、在多年和全年训练计划中要有计划地安排身体训练

3、身体训练要注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4、加强思想教育,严格要求动作质量

34、课外运动竞赛的定义、特点、原则:

一. 定义:是指在课余时间,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

力、技艺、心理的相互较量的体育活动。

二. 特点:

1、竞争性

2、集体性与教育性

3、多层性与群众性

4、趣味性与娱乐性

三、原则:

1、小型多样

2、业余自愿

3、公正合理

4、健康安全

篇2:学校管理学考试重点

选择题30*1 判断题10*1 简答题4*5 材料分析题4*5 论述题2*10(十一、二、三*1)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及其功能

1、西蒙对管理的定义:强调内容为决策的作用,即“管理就是决策”,他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和管理的所有方面,任何组织都离不开对目标的选择,任何工作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比较、评价、拍板后才能开始。如果决策错了,执行的越好,所造成的损失越大。所以只有说管理就是决策,才能真正反映管理的真谛。

2、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3、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多样性所导致的:对目标的协调表现为抉择,对资源的协调表现为计划,对任务的协调表现为分工,对思想的协调表现为沟通,对行为的协调表现为沟通和奖赏,对活动的协调表现为计划、坚持和监督。

4、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精力、信息、技术等)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5、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人类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活动的目的性:致力于实现自己的追求。

第二节 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

1、可以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

2、效率是投入与产出之比,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也就是产出满足需求的程度。效率与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第三节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

1、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管理是人们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第二章 管理者

第一节 管理者的职责

1、管理者的特征:在一个组织中,是组织中的一种角色;

从事管理工作,履行管理四大职能;

拥有直接下属,负责指挥下属开展各项工作(显著特征)。

2、组织成员志同道合、能力互补是组织发挥其功能的前提。组织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创造一个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的组织环境。

3、组织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第二节 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管理者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2、按作用划分的不同管理者职责可分为业务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行政管理者和其他管理者。

3、管理者的错位:①高层管理者 事必躬亲 职业习惯或偏好的影响

喜欢通过干预下属的活动来体现自己的地位 管理者自身计划组织能力差,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对他人的不信任

②中层管理者 上传下达

③基层管理者 只管贯彻落实不管最终结果

第三节 管理者的权利与责任

1、管理者的职权:支配权、强制权和奖赏权。

2、支配权指管理者在其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具有确定工作目标、建立相应组织、制定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活动的决策权和对下属的工作调配权。管理者拥有的支配权局限于管理者职责范围之内。强制权是和威胁相联系的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强制权发生作用的基础是下属的惧怕。奖赏权通过给予一定的奖励来诱使下属做出组织说希望的行动。奖赏权是建立在交换原则基础之上的。

3、无论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如何,其所担负的基本职责是一样的。即: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协调的开展工作,克服资源短缺和环境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灾难,在有效地实现组织目的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每一个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

第三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

1、亚当斯密的管理理论(经济观点):思想简介 是对管理理论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是他的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他认为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之一,并通过实例充分论证了劳动分工的优越性。另外,他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社会利益是由于个人利益之间的相互牵制而产生的。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后来成为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2、经验管理思想认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素质。

第二节 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

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勒,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理论与方法,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的正式形成,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认为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决定工作方法,而不是凭每一个工人自己过去的经验。

3、科学管理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4、官僚组织理论代表人物韦伯,它强调组织的运转要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依据业主或管理者的判断。

5、行为管理思想则把重点放在分析影响组织中个人行为的各个因素上,强调管理的重点是理解人的行为。

6、早期行为管理思想与霍桑试验:霍桑试验开始于1924年,历时9年,结果表明,生产率不仅同物质实体条件有关,而且同工人的心理、态度、动机,同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密切相关。主要结论如下,①工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②企业中除了存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简答)

7、定量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把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

8、权变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应根据其所处的内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9、权变管理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它在继承以前的各种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吧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对管理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研究上,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适用场合。

第三节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1、经济管理思想:孔子重义轻利,老庄寡欲知足,孟子劳动分工,荀子以礼调节。

2、运筹与决策思想:《孙子兵法》、《隆中对》。

3、关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思想:荀子性恶论,孟子性善论,管仲知礼节荣辱等

4、关于领导艺术:《孙子兵法》令行禁止等。

第四章 管理与环境

第一节 管理环境的构成

1、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组织外部哪些是环境因素,是一般环境因素还是任务环境因素,取决于组织的目标定位。

2、要区别一个因素是否是环境因素,是什么环境因素,关键取决于该因素对这一组织业绩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第二节 常见的外部环境因素

1、任何组织的行为都不能不考虑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影响。

第三节 组织文化(材料分析)

①概念:组织文化实际上是指组织的共同观念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的共同理解,而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管理者的思维和决策施加影响。

②特点:客观性(创始人的关键作用)、个异性(鲜明的个性)、民族性(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稳定性。

③影响:是一种规范,一种管理者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的规范;计划上,目标的确立、计划的风险程度、决策是否长期性;组织上,授权给下级的程度、工作对员工自由度的考虑、规范化程度大小;领导上,运用什么激励技术、采用什么领导方式、是否要消除一切不一致;控制上,采用什么控制方式、业绩评估的标准、超过预算的反应。

④实例答案要点P85:控制的程度:规章制度或用于监督和控制员

工行为的指导原则的多少

导向性:组织建立明确的目标和业绩要求的程度。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管理者给下属

以帮助和支持的程度。

对员工的基本看法:信任或不信任,或予以员工

责任、自由、独立和支持的程度。

风险容忍度:鼓励员工开拓、创新和承担风险的程度。纷争容忍度:允许员工自由发表不同意见和公开批评的程度。

沟通的模式:组织信息传递是否受正式的权利线的控制。协作意识:鼓励组织中的团体协调一致地工作的程度。整体意识:组织成员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把他们

特定的工作小群体作为整体的程度。

奖励的指向:奖励基于员工的业绩而不是感觉、好恶的程度。

第二篇 计划篇

第五章 目标及其确定

第一节 目标及其特点

1、宗旨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宗旨表达的是组织的一种追求,不仅相对比较抽象,而且也行最终也无法完全实现;目标则是一种“行动承诺”。它必须具体、可操作、可实现、可检验。宗旨表达的是一种总体上的追求,目标则必须是细化的,组织对实现宗旨所必须开展的各方面工作都必须要制定相应的目标。

2、组织目标的作用: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是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管理者和组织中一切成员的行动指南。①组织目标是组织进行计划和决策的基本依据(目标是计划的基础)。②组织目标是组织内部分工和协调的准则(组织目标提供了组织成员相互了解的途径)。③组织目标是高效率的前提,也是业绩考核的基本依据(组织成员的努力是否符合组织目标是其工作是否有效率的前提)。④组织目标是重要的激励手段(能够真正调动员工内在工作热情的是具有吸引力的目标)。

第二节 目标的制定

1、目标的确定首先要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

第三节 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是由德鲁克在1954年发表的《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管理方法。

2、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3、目标管理的特点:①组织目标是共同商定的,而不是上级下指标,下级提保证;②根据组织总目标来决定每个部门和个人担负什么任务、责任及应达到的分目标;③以这些总目标和分目标作为组织部门和个人活动的依据,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些目标而展开的,将履行职责与实现目标紧紧地联系起来;④对个人和部门的考核以目标实现情况为依据。

4、目标管理的优点:①通过目标管理,使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而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避免形式主义和做无用功,使管理者摆脱被动局面。②通过目标的系统分解,可提高组织整体工作的一致性,有助于增强各级人员的进取心、责任感,充分发挥每一个组织成员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③目标管理有利于实现有效控制。④目标管理强调参与,有利于增强全体组织成员的团结精神和内部凝聚力。

第六章 计划及其制定

第一节 计划及其作用

1、计划的类型:①按时间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②按广度 战略计划和行动计划

③按对象 综合计划、部门计划和项目计划

④按效用 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第二节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

1、在一定条件下,计划时间与工作成本成反比。

2、在配置资源时,计划工作人员要注意不能留有缺口,但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3、计划工作中常见的错误:①认识错误,不注重计划的制定(计划的有效性就在于保证在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情况时,能将有效的资源首先用于最重要的事情)。②缺乏知识,制定的计划缺乏可行性。③固守计划,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④运用不当,缺乏明确的交流和授权。

4、计划工作中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见上题。

第三节 计划制定方法

1、滚动计划法:做法是在制定计划时,同时制定未来若干期的计划,但计划内容采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在计划期的第一阶段结束时,根据该阶段计划执行情况和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并将整个计划向前滚动一个阶段,以后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优点 ①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相对缩短了计划时期,加大了对未来估计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近期计划的质量。②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互衔接,保证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进行调节,并将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致。③大大增强了计划的弹性,从而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缺点则主要是刚开始时的编制工作量较大,要同时编制若干期计划。

2、网络图:

第七章 决策及其过程

第一节 决策及其类型

1、决策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这一定义告诉我们:①决策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目的。②决策的条件是要有若干个可行方案供选择。③决策的重点是方案的分析比较。④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⑤决策的实质是主观判断过程。

2、决策类型:按重要度 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按重复性 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

按性质

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

3、决策的意义和作用:①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管理者的主要意图均需要通过决策来实现,它贯穿于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中)。②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组织的兴衰存亡,常常取决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正确与否)。③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决策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体现了高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二节 理性决策过程

1、决策分析过程实例:P158 第三节 决策方法

1、期望值法多用于风险型决策。

2、期望值法原则区分:保守型 极大极小损益原则(悲观原则)

进取型 极大极大损益原则(乐观原则)

稳妥型 最小后悔值原则

第三篇 组织篇

第八章 组织结构的设计

第一节 组织设计理论综述

1、古典组织理论和行为组织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对于组织中的人的地位的不同看法。

2、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以战略为出发点,围绕着战略重点配置人力资源。

3、当企业从创业期逐渐向成长期发展时,企业的组织架构也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及时调整,否则同样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设计(情景分析)

1、组织结构是组织设计的结果之一,它是指组织内部的结构框架,可以通过组织的复杂化程度、规范化程度和集权化程度来描述,也可以用结构图来表示。

2、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①目标原则(组织的调整都应以其是否对实现目标有利为衡量标准)。②分工与协作原则(组织设计中坚持分工协作原则,就是要做到分工合理,协作明确)。③权责对等和信息沟通原则。④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合理使用原则(组织结构的建立要充分考虑人员的可得性和人事匹配性)。⑤逐步发展和经济原则(组织结构要再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同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

第九章 人员的配备

第一节 人员配备及其原则

1、人员配备的目的是谋求人与事的最佳组合。

2、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①因事择人、适应发展原则(因事择人是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并做好人力资源储备)。②因材器使、客观公正原则。③合理匹配、动态平衡原则(同一个部门中人员的合理配置,一是要考虑到能级问题,二是要考虑互补问题)。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三节 人员的招聘与甄选

1、内部招聘的优点:①能为组织内现有人员提供变换工作或晋升的机会,有助于提高组织现有人员的士气,促使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更积极自觉的工作,从而更好地维持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忠诚。②由于应聘者是组织内部人员,对本组织的文化理念、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特点有较多的理解,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③候选人都是在本组织中已经工作若干时间的人员,组织对其的了解和考察相对比较容易,从而有助于降低招聘成本和提高选聘的准确性。

2、内部选聘的缺点:①在若干个内部候选人中提升一个,看你会使落选者产生不满情绪,从而不利于被选拔者开展工作;②从内部选择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现象,不利于开拓创新;③内部可选择面较小,且不会增加组织在职人员的总人数,招募后的空缺位置仍需要补充。

第十章 权利的分配

第一节 权利及其类型

1、权利的分布和委派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使每一个成员得以履行其职责的必要条件。

2、权利的来源之接受理论和授予理论。

3、权利的类型:直线权利 管理者拥有的特殊权利 参谋权利 组织中任何一位成员都拥有参谋权利

职权能力 是一种有限的权利,即只有在被授权的范围内才有效

4、直线权利与参谋权利之间的关系是“参谋建议,直线指挥”的关系。

5、直线权利与职能权利之间的关系是“直线有大权,职能有特权”的关系。

第二节 授权及授权方法

1、授权遵循的基本原则:①明确授权的目的 ②职、权、责、利相当 ③保持命令的统一性(一个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授权,并仅对一个上级负责)④正确选择受权者(遵循“因事择人、视能授权”和“职以能授、爵以功授”的原则)⑤加强监督控制(控制不是去干预受权者的日常行动)

第三节 集权与分权

1、集权的优点:可以加强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和直接控制。

2、集权的缺点:使高层管理者负担过重,经常陷于日常事务中,无暇考虑大政方针,并且事事请示汇报限制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管理者的培养,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着的环境。

3、做到“放得开又管得住”、组织“活而不失控”是处理好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核心。

第四篇 领导篇

第十一章 领导理论

第一节 领导者的影响力

1、职权与威信是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实施领导的基础。

第二节 领导品质理论

1、不同领导理论之间观点的比较:

领导品质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特性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行为和风格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领导行为理论

1、勒温理论中民主作风的特点:

①所有的政策是在领导者的鼓励和引导下由群体讨论决定的。

②分配工作时尽量照顾到个人的能力、兴趣,对下属的工作也不

安排的那么具体,下属有较大的工作自由、较多的选择性和灵 活性。

③主要是非正式的权利和权威,而不是靠职位权利和命令使人信服,谈话时多使用商量、建议和请求的口气。

④领导者积极参与团体活动,与下属无任何心理上的距离。

第十二章 沟通方法

第一节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

1、沟通的重要性体现:①沟通把组织与外部联系起来,从而使组织 得以与时俱进(一个组织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成为一个与其外 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②对组织内部来说,沟通是使 组织成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来达成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③沟 通也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履行领导职责的基本途径。

2、沟通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有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有信息内容、有传递信息的渠道或方法。

3、沟通的方式:①口头交谈②书面文书③非语言和文字形式④电子媒体。

第二节 自我沟通

1、自我沟通概念:也称内向沟通,即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为同一个行为主体,自行发出信息、自行传递、自我接收和理解。

第三节 人际沟通(简答)

1、改善人际沟通的方法:要提高人际沟通效果,就必须提高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的沟通水平。

信息发送者:①要有勇气开口:成为信息发送者 ②态度诚恳:使对方成为信息接受者 ③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创造良好氛围 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准确传递信息

⑤注重双向沟通:及时纠正偏差

⑥积极地进行劝说:达成沟通目的

信息接受者:倾听包含了四层内容,即听清、注意、理解、掌握。

①保持平静,以听清内容

②集中精力,以注意要点

③开动脑筋,以理解含义

④及时反应,以达成目的

第十三章 激励原理

第一节 行为、动机与激励

1、动机在人类活动中具有唤起、维持、强化人的行为的功能。

第二节 动机的激发

1、马斯诺的层次需求理论(简答):①人的需求是分等分层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②需要的存在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③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要也就失去了对行为的唤起作用。

第五篇 控制篇

第十四章 控制基础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建立

1、组织控制系统的主体是各级管理者及其所属的职能部门。

第二节 控制过程与原则

1、控制的基本原则:①重点原则(抓住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重点进行局部的和重点的控制)。②及时性原则(当决策者需要时,控制系统能适时地提供必要的信息)。③灵活性原则(要保证在发生某些未能预测到的事件,如环境突变、计划疏忽等情况下,开展仍然有效)。④经济性原则(花费少效率高的控制)。第三节 控制类型

1、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单选): 事前控制 在工作开始前要做哪些必要的事情 事中控制 在工作进行中要做什么来改进绩效 事后控制 工作完成了,但做的怎么样呢

篇3:学校管理学考试重点

(一) 标准差:标准差是反映概率分布中各种可能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的一个数值。其计算公式是:

标准差是以绝对数来衡量待决策方案的风险, 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 标准差越大, 风险越大;相反, 标准差越小, 风险越小。标准差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绝对数, 只适用于相同期望值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二) 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率是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其计算公式是:V=×100%

标准离差率是以相对数来衡量待决策方案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 标准离差率越大, 风险越大;相反, 标准离差率越小, 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率指标的适用范围较广, 尤其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三) 风险与收益的一般关系: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Rf+b×V

风险价值系数b的大小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 对风险的态度越是回避, 风险价值系数的值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标准离差率V的大小则由该项资产的风险大小所决定。

例1:现有两个投资项目甲和乙, 已知甲、乙方案的期望值分别为20%、28%, 标准差分别为40%、55%。那么 () 。 (单选)

A.甲项目的风险程度大于乙项目的风险程度

B.甲项目的风险程度小于乙项目的风险程度

C.甲项目的风险程度等于乙项目的风险程度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标准差仅适用于期望值相同的情况, 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 标准差越大, 风险越大;标准离差率适用于期望值相同或不同的情况, 在期望值不同的情况下, 标准离差率越大, 风险越大。

例2:可用下列指标 () 来计量投资组合中投资项目收益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多选)

A.标准差

B.相关系数

C.协方差

D.标准离差率

【答案】BC

【解析】通常利用协方差和相关系数两个指标来计量投资组合中投资项目收益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一) 相关概念

1.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协方差与两个投资方案投资收益标准差之积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为:

相关系数总是在-1到+1之间的范围内变动, -1代表完全负相关, +1代表完全正相关, 0则表示不相关。

2.协方差:协方差是一个用于测量投资组合中某一具体投资项目相对于另一投资项目风险的统计指标。其计算公式为:COV (R1, R2) =ρ12σ1σ2

当协方差为正值时, 表示两种资产的收益率呈同方向变动;协方差为负值时, 表示两种资产的收益率呈相反方向变化。

(二) 投资组合的收益与风险

例3:已知某种证券收益率的标准差为0.2, 当前的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标准差为0.4, 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 则两者之间的协方差是 () 。

A.0.04

B.0.16

C.0.25

D.1.00

【答案】A

【解析】协方差是一个用于测量投资组合中某一具体投资项目相对于另一投资项目风险的统计指标。其计算公式为:COV (R1, R2) =ρ12σ1σ2=0.5×0.2×0.4=0.04。

例4:A、B两种证券的相关系数为0.4, 预期报酬率分别为12%和16%, 标准差分别为20%和30%, 在投资组合中A、B两种证券的投资比例分别为60%和40%, 则A、B两种证券构成的投资组合的预期报酬率和标准差分别为 () 。

A.13.6%和20%B.13.6%和24%

C.14.4%和30%D.14.6%和25%

【答案】A

【解析】对于两种证券形成的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的预期值=12%×60%+16%×40%=13.6%

投资组合的标准差=

例5:股票A和股票B的报酬率的概率分布如下:

要求计算:

(1) 股票A和股票B的期望报酬率;

(2) 股票A和股票B的标准差;

(3) 股票A和股票B的标准离差率;

(4) 假设股票A的报酬率和股票B的报酬率的相关系数为0.8, 股票A的报酬率和股票B的报酬率的协方差。

【答案】本题的主要考点是有关期望值、标准差、标准离差率和协方差的计算。

(1) 股票A和股票B的期望报酬率:

(2) 股票A和股票B的标准差:

(3) 股票A和股票B的标准离差率:

股票A的标准离差率=21%/13%=1.62

股票B的标准离差率=18%/7%=2.57

(4) 股票A的报酬率和股票B的报酬率的协方差:

股票A的报酬率和股票B的报酬率的协方差=0.8×21%×18%=3.02%。

三、β系数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一) β系数:单项资产的β系数是指可以反映单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上全部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之间变动关系的一个量化指标, 即单项资产所含的系统风险对市场组合平均风险的影响程度, 也称为系统风险指数。其计算公式是:

对于投资组合来说, 其系统风险程度也可以用β系数来衡量。投资组合的β系数是所有单项资产β系数的加权平均数, 权数为各种资产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二)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即证券市场线) :证券市场线反映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与β值 (系统性风险) 的线性关系。其计算公式是:

Ki=Rf+β (Rm-Rf) ,

(Rm-Rf) 称为市场风险溢酬, 它反映的是市场作为整体对风险的平均“容忍”程度。对风险的平均容忍程度越低, 越厌恶风险, 要求的收益率就越高, 市场风险溢酬就越大;反之, 市场风险溢酬则越小。

投资组合的必要收益率也受到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和投资组合的β系数3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率与投资组合的β系数成正比, β系数越大, 风险收益率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例6:假定甲、乙两只股票最近3年收益率的有关资料如下:

市场组合的收益率为12%, 市场组合的标准差为0.6%, 无风险收益率为5%。假设市场达到均衡。

要求:

(1) 计算甲、乙两只股票的期望收益率;

(2) 计算甲、乙两只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

(3) 计算甲、乙两只股票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

(4) 计算甲、乙两只股票的β值;

(5) 计算甲、乙股票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

(6) 投资者将全部资金按照30%和70%的比例投资购买甲、乙股票构成投资组合, 计算该组合的β系数、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组合的必要收益率;

(7) 假设甲、乙股票的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1, 投资者将全部资金按照60%和40%的比例投资购买甲、乙股票构成投资组合, 计算该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组合的标准差。

【答案】

(1) 甲、乙两只股票的期望收益率:

甲股票的期望收益率= (10%+6%+8%) /3=8%

乙股票的期望收益率= (7%+13%+10%) /3=10%

(2) 甲、乙两只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

(3) 甲、乙两只股票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

甲股票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2%/8%=0.25

乙股票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3%/10%=0.3

(4) 甲、乙两只股票的β值:

由于市场达到均衡, 则期望收益率=必要收益率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甲股票:8%=5%+β (12%-5%) , 则β=0.4286

乙股票:10%=5%+β (12%-5%) , 则β=0.7143

(5) 甲、乙股票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

(6) 组合的β系数、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组合的必要收益率:

组合的β系数=30%×0.4286+70%×0.7143=0.6286

组合的风险收益率=0.6286× (12%-5%) =4.4%

组合的必要收益率=5%+4.4%=9.4%。

(7) 组合的期望收益率=60%×8%+40%×10%=8.8%

组合的标准差=60%×2%+40%×3%=2.4%。

篇4:美国有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吗

错了。美国的公立学校不仅有“重点学校”,而且几乎所有中学都有“重点班”。

美国公立学校里面的重点学校有两个概念。一种是叫“学术学校”,比如“学术初中”,“学术高中”等。一种叫“特长学校”,比如“艺术高中”等。

“学术学校” 的特点是录取学业成绩最优秀的学生。申请进这种学校的学生,要么必须参加一个非常严格的淘汰性的入学考试;要么是在全州统考和平时成绩都非常拔尖。

“特长学校”的特点是录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比如钢琴弹得好,舞跳得好,或者数学特别好等,通过考试选拔,择优录取。

美国的公立学校,因为要体现“公平”的原则,本来是不可以用考试的办法来“择优录取”学生的。因为美国是13年义务教育的,所以,任何学生想上学读书,只要到校区登记,有住址证明是在该地区居住,就能入读该地区的公立学校,学生不需要考任何的试。但是,美国的教育里面也有重要的一环,是有一个机制让特别优秀的人才能够得到适当的培养,不会淹没在碌碌无为的一般人之中。“重点学校”就是这样产生的。

美国公立学校里面的重点学校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在“好成绩,社交活动,睡眠”这三样东西中,只能选择两样。所有学生都是拼了命学习,因为老师是采用二次评分来给成绩的:在班里面排名前百分之十的学生拿A,次百分之十的学生拿B等等,假如全班都考90分以上,你考89分,一样会不及格。重点学校里面能比普通高中开更多难度大的学术课程,比如大学程度的,称为“大学先修课”(AP)课程。即使是同样的课程,重点学校的学生也比普通学校学得快,学得深,因为学生全都学有余力。

美国的高中,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有向大学输送合格学生的任务,因此,对于学生是否掌握相当的学术基础,还是有点要求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大部分公立高中都会开设“重点班”,称为(honors class)。重点班的学生成绩一般都比较好,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想读书学习,而不是到学校来捣蛋、吸毒、性交、酗酒的学生。而对老师而言,重点班,也是公立学校里面唯一能教书的班。在高中,除了重点班以外,还有AP班,也就是学习大学课程的班,这种高于高中程度的班,当然也是重点班的一种。

篇5:护理管理学考试重点

计划: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设计的活动过程。

广义:指制订、实施、检查评价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从本质上讲制定计划就是一个决策的过程。

狭义:单指制订计划的活动过程。

组织:一般是指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地结合起来的人群集合体,也就是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写作的人群活动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吸引、开发和保持一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是通过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

领导:管理者通过影响下属实现组织和集体目标的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使下属心甘情愿地为组织目标而努力。

控制:指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组织活动进行衡量、监督、检查和评价,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的调整计划,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活动过程。

管理: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内部资源进行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促进其协调配合,发挥人的积极性,以取得最大组织效益的动态过程。

组织文化:指组织全体人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体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

狭义: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的为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中的反映。广义: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信息:

广义:泛指客观世界中反映事物特征及变化的语言,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和数据等,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式来表示的知识或信息。

狭义:是指经过加工整理后,对于接受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数据,消息,情报的总称。

简答:

1. 科学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管理的制度化 使人人都在制度的约束下工作,事事都有制度的规范。

(2)管理的程序化就是指对拟定完成的工作制定周密的程序,并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科学的程序,严格执行程序,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从而保证预期的工作结果。

(3)管理的数量化 管理的数量化指的是在管理中普遍运用量化指标,使员工能准确把握对工作的要求与标准,管理者能准确的评价员工的贡献。

(4)管理的人性化 在管理的制度、管理的方法、管理的过程都力求符合人性的要求,体现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性,有助于人的发展。

2.韦伯的组织管理思想:(1)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2)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3)按照法理性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利管理。(4)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5)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金,其升迁由上级决定。

3.团队的五个基本要素。

(1)人数不多。一般在2~25人之间,多数团队的人数达不到10人。(2)互补的技能。(3)共同的目的和业绩目标。(4)共同的方法。(5)相互承担责任。

4.简述计划的步骤:分析评估,确定目标,拟定可选方案,比较方案,选定方案,制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

5.简述目标管理的特点。

(1)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管理工作:目标管理是由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目标及目标的衡量方法。由于上下级共同参与将组织目标转换为具体可行可测评的部门或个人目标的过程,使目标具有特定性,有利于员工自检和自查,有利于上级的评价,也促进了上下级的合作和关系的协调,以达到组织的总目标。

(2)强调自主管理:在目标管理中,下级不是按着上级硬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行动,而是通过成员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规定目标。工作过程的自我管理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

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组织责任感。

(3)强调自我评价:在执行目标管理过程中,各层管理人员定期评价,通过检查考核反馈信息,并在反馈中强调由员工自我检查,以促使员工发挥自身作用

(4)强调整体性管理:目标管理将组织的总目标逐层分解落实,是员工的分目标以总目标为导向,并明确各自工作目标与总目标的关系,共同完成总目标。

(5)具有目标特定性。

6.组织的含义有哪一些?设计组织结构应考虑哪些基本原则?

组织的概念: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结构严密、制度化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项活动的构架系统。是按一定目标所形成的权责角色结构,如医院、学校、护理部、病室、护理小组等。是职、权、责、利四位一体的机构。

原则:统一指挥的原则、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原则、管理层次的原则、管理幅度的原则、责权对等的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7.非正式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非正式组织:不是由管理部门规定,而是由于地理上相邻、兴趣上相似,或者利益相同等而自发形成的组织,其主要功能在于满足个人的需要。

特点:1由成员间共同的思想和兴趣互相吸引而自发形成,不一定有明确的规章制度;2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成员间自觉进行互相帮助;3具有一定行为规范控制成员活动,有不成文的奖惩办法;4组织的领袖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但一定具有较强的实际影响力;5组织内部信息交流和传递具有渠道流畅,传递快的特点。

8.护士长在护士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责任和任务有哪些?

1)对本部门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能力进行评估,提供建议和反馈,帮助护士进行职业定位;

2)根据护士个人特长进行分工,为护士展现和发展个人潜能提供机会;3)对护士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咨询和参考意见;4)促进和鼓励本部门护士在组织内晋升。

9.授权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①授权规范化:将下属需要的职、权、责、利规范化、制度化,既保持相对稳定,也要适当调整;②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鼓励下属大胆用权,发挥自己的能动性;③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给予下属及时的监督、指导、反馈,及时获得下属的意见和想法;④积极承担责任:在充分信任下属的基础上勇于承担责任,让下属放心大胆工作。

10.决策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目标原则:决策应围绕组织的整体目标而进行;②信息真实原则:掌握大量真实的信息,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整理、比较、选择,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③可行性原则:应从实际出发,分析现有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决策实施后的影响,以保证决策可行;④对比择优原则:充分比较,权衡利弊,从中择优;⑤集体决策原则:要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才智。

11.简要回答阐述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赫茨伯格认为:与人努力工作的动机相关的因素有两类:其一,保健因素,其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属于外在因素,是导致员工不满意存在或不存在的因素。如职工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组织管理制度,工作环境等。保健因素本身不会对个体产生激励作用,但能够阻止激励作用的发生。激励因素,属于内在因素,是导致员工满意或没有满意的发挥。这些因素包括: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喜悦等。

12.简要阐述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

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认为预测一个人想做什么和他投入多大的努力去做,取决于三个变量。第一,期望值,指个体对自己行为和努力能否使自己达到良好表现的主观概率。影响个人期望值的因素有个体过去的经历、自信心、对面临任务难易程度的估计等。第二,关联性,是个体对于良好表现将得到相应回报的信念,即工作成绩与报酬的关系。第三,效价,指奖励对个人的吸引程度,即个人在主观上对奖励价值大小的判断。由此看出,激励水平的高低可以由以下公式表达:激励水平(M)=期望(E)×关联性(I)×效价(V)。从公式可以看出,激励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期望值、关联性和效价乘积的大小。只有当这三者都高时,才能真正达到高激励水平。

13.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1)认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要学会“听”。(3)创造一种相互信任,有利

于沟通的小环境。(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5)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6)职工代表大会。(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14.如何处理冲突?

(1)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2)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和双方的利益。(3)妥善地选择处理办法。

15.简述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控制与计划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

1)计划目标决定控制方向,计划为控制工作提供标准,没有计划,控制也就没有依据。

2)控制工作为实现目标服务,如果只编制计划,而不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计划目标就很难得到实现,因此,控制要时时刻刻以实现目标为中心。

16.简述制定护理标准方法和步骤。(质量管理过程包括:)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2)拟定标准并进行验证(3)审定、公布、实行(4)标准的修订

17.试述PDCA循环管理步骤与方法。

1、计划阶段:(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或影响因素;(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4)针对影响质量的原因研究对策,制订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测实际效果。

2、执行阶段:按计划要求付诸实际行动。

3、检查阶段:在执行过程中边执行边检查,完成阶段性改进计划后进行检查,把实际效果与预计目标作对比分析。

4、总结处理阶段:(1)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把成果和经验纳入有关标准和规定之中,以巩固提高质量。(2)把没有解决的质量问题或新发现的质量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18.侵权行为主要涉及侵犯自由权、侵犯生命健康权、侵犯隐私权。

19.试举例说明在护理管理中面临的执业安全问题主要有哪些?

(1)无证上岗;(2)职业伤害;(3)职业保险不健全。

20.护士要做到依法执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1)侵权行为与犯罪;(2)失职行为与渎职罪;(3)临床护理记录不规范;(4)执行医嘱的问题;(5)麻醉药品与物品管理;(6)护生的法律身份问题。

论述

1、薪酬:

(1)工作岗位分析师确定薪酬的基础(2)岗位价值评价以职位说明书为依据(3)对具体护理岗位的薪酬调查在确定护理人员薪酬水平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由于各岗位的价值不同,其对应的薪酬水平也就有所区别。让每一个岗位有一个衡量的数据化比较图,再形成各岗位的价值比。据此确定每个岗位的具体薪酬,以及根据企业预算及对岗位的期盼值,设立每个岗位的加薪幅度和频率(5)护士薪酬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职业等级、员工个人技能和资历以及个人绩效(6)在确定护理人员调整比例时,要预先对薪酬水平做出预算,在组织内部进行及时沟通、宣传、培训,能更好地保证薪酬体系实施和控制(7)由患者及其家属为护理者进行评分,将其纳入奖金等级评定。(8)建立稳定性和灵活性有机统一的薪酬制度(9)重视内在薪酬和福利的作用

2、排班

选用有弹性的周期性排班法。周期性排班法为满足护理工作的同时兼顾护士个人需要提供了方便。省时省力可以为管理者节省大量时间。护士长排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1)提前计划排班:每星期五前将下周班次排定,以便护士提前知道自己的班次,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2)考虑综合因素:考虑每天在岗人员的人数、业务能力、工作责任心、身体素质等方面因素。(3)因地制宜的调整:因某些疾病具有季节变化的特点,故因根据自己科室特点做适当调整。(4)按时间段调整:排班时还要掌握1周哪天最忙,1天哪段时间最忙,避免平均使用人力,忙闲不均。(5)考虑患者因素:每天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班次做适当调整。(6)对重患者:1要有经验的护士做,避免发生差错事故。2在工作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该给新同志锻炼提高的机会,并注意以老带新。(7)考虑护士的要求:当护士对排班有什么要求时,提前一周写在上面,护士长根据科室情况,尽量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如果某

一要求不能给予满足时,护士长应提前与其商量,问护士是否自己克服一下困难,如果无其他选择余地时,护士长要想办法与其他护士商量一定给予满足。节假日也要照顾护士的要求,除了体现公平的原则外,还应注意人性关怀。护士长每天利用排班簿,考察在岗人员出勤情况。每月总结一次,记录在当月排班簿的空白处。把每个人(包括护士长本人)存工天数及日期,补休天数及日期加以记载,一目了然,增加了护士长考勤管理的透明度。

篇6:客房管理考试重点

前厅地位:是酒店“脸面”,为酒店带来经济利益,是业务活动中心,是信息集散的枢纽,是对客服务的协调中心,有利于使酒店决策更科学

前厅任务和作用:销售客房;接待客人;为客人提供各种综合服务;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有关信息;辅助决策;协调对客服务工作;控制客房状态;处理客人账务;结账:建立客人历史资料

前厅对客服务流程:售前工作:客人抵店,在店时的工作:客人离店,售后工作

前厅组织机构设置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精简,高效原则:分工明确原则:便于协作原则

*前厅各班组职能:一预订处:接受客人预订,以及预订的更改和取消:及时向部门经理及有关部门提供客房的预订情况,及时向上级管理人员提供VIP客人抵店信息:参与预订全年的客房预订计划等 二接待处:销售客房,控制客房状态,掌握住客动态及信息:协调对客服务工作等

三问讯处:解答客人问讯,接待来访客人,处理客人邮件,提供留言服务

四前台收银处:收取客人预付金,提供外币兑换,管理住店客人账务等

五礼宾服务处:迎送客人,负责客人行李运送与寄存,确保行李安全,分送客人报纸等

电话总机:转接电话,为客人提供“叫醒“服务,回答电话问讯,电话寻人服务等

商务中心:为客人各种商务活动提供服务,如会议,长途电话,上网等

车队:接送重要客人,为客人提供出租车及各种包车服务,为旅行社提供订车服务等

预订的方式:电话预订,传真订房,互联网预订,信函预订,口头订房,合同订房

预订的总类:非保证类预订:保证类预订

超额预订及处理方法:超额预订是指酒店在一定时期内,有意通过增加预订房间的数量,使所接受的客房预订数超过其客房接待能力的一种现象:

*方法:诚恳向客人道歉,立即找另一家相同等级的酒店联系,请求援助,同时派车免费送客人前往,如果没有就找一家级别稍高的酒店,高出的房费由本酒店支付,对提供帮助的酒店表示感谢,将客人的资料记载下来,以便向客人提供邮件及查询服务等

预订销售的前提:必须有完善的资料做基础,必须有明确的销售政策,必须对预订员实施良好的专业培训 金钥匙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能力要求,业务素质

*中国金钥匙有哪些服务项目:安排车到机场,车站,码头接待客人:根据客人要求介绍各种特色餐厅,并为其预订座位,联系旅行社为其安排好导游,帮助客人购买礼品等等,服务内容涉及面很广,*散客入住和团队入住程序的不同:散客到店时,接待员要先问好,再为客人办理登记手续,而团队客人抵店时,应由大堂值班经理,团队联络员负责迎接,致欢迎词并简单介绍酒店,接待散客时还要问清楚他是否有预订,还要填写预订登记表,而团队接待呢,由团队联络人告知领队相关事宜,并发放房卡等

商务楼层服务和普通楼层服务的不同点:商务楼层是高星级酒店为了接待高档商务客人而设,将酒店的前厅登记,结账,餐饮,商务中心合为一体,为客人提供各种便利,另外,他很多服务都是免费的,比如免费洗衣,免费早餐等。

客人离店手续及注意事项:散客结账:收回房门钥匙或房卡,检查客房设施,委婉询问客人是否还有其他临时消费,若客人用信用卡结账的话,做好“验卡“工作。若是支票付账,也要检查支票是否可以使用: 团队结账:如果账目有争议,应及时请结账主管人员或大堂副理解决,收银员不能将团队房价泄露给客人,如果客人要自付,按当日门市价收取:团队延时离店,需销售经理批准,否则按当日门市价收取房费: 凡不允许挂账的旅行社,其团队费用一律到店现付:领队或陪同无权私自将未经旅行社认可的帐转为旅行社支付。

*大堂副理如何协助其他部门:当发现其他部门工作紧张时,应及时,主动前去帮助,当客人问道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时,不可随意回答,应向相关同事询问后再做处理:需离开时,一定要将手中工作完成,如有紧急事情,要将未完成的工作向当值员工交代清楚,怎样建立良好的宾客关系:正确认识客人,掌握与客人沟通的技巧(重视对客人的“心理”服务,对客人彬彬有礼,殷勤,谦恭:对客人善解人意:“反“话”正“说,否定自己,不要否定客人。投其所好。什么是客历档案,意义:它是酒店对于在酒店消费客人的自然情况,消费行为,信用状况和特殊要求所做的历史记录意义:有利于为客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增加人情味:有利于搞好市场营销,争取回头客人:有助于提高酒店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000房:一般指客房有功能性缺陷,必须报工程部修理才能使用的待修房

冲击式报价:先报价格,再提出房间所提供的服务设施与项目,适合报价较低的房间

鱼尾式报价:先介绍所提供的服务设施与项目,以及客房特点,最后报出价格,提出服务,适合中档客房 夹心式报价:将房价放在所提供服务的项目中间进行报价,削弱价格的分量,适合消费水平高的顾客 客房状态:空房,走客房,住客房,待修房

总台员工销售技巧: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把握客人的特点:销售客房,而非销售价格:选择适当的报价方式:利益引诱法

防止客人逃帐:收取预定金,收取预付款,对持信用卡的客人,提前向银行要授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建立详细的客户档案,从客人行李的多少,是否列入黑名单等发现疑点,决定是否留宿:加强催收账款的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双开率:指在已出租的客房中,双人使用的房间数所占比例

理想平均房价:指酒店各类客房以现行牌价按不同的客人结构,出租时可达到的理想的平均房价。千分之一法:建筑成本法

如何进行客房定价:以成本为中心的定价,以需求为中心的定价,以竞争为中心的定价

客房部业务范围:保持房间干净,整洁,舒适:提供热情,周到而有礼貌的服务:确保客房设施,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障酒店及客人生命财产安全

客房部的管理目标:保障客房的产品质量,保证酒店的清洁保养水准,增加节支,客房部与哪些部门有往来:前厅部,工程部,采购部,餐饮部,财务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保安部 客房部组织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扁平化,小型化,客房定员:是指在确立客房部组织机构架构的前提下,确定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数量。有效开工率:员工一年中实际可工作天数占一年总天数的百分比

扁平化: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的等级森严和多层次的酒店机构形态而言的客房部经理的素质:有一定的房务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动力: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体魄:较好的业务素质和较宽的知识面:优秀的个人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一定的外语水平,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有管理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管理艺术。

*常见的客房对客模式:客房中心的模式(高档酒店特别是涉外酒店和以商务客人为主的酒店),楼层值台服务(以会议团队客人为主),商务楼层的侍者或管家的值台模式(特别豪华的酒店)

酒店如何选择客房对客服务模式:客源的类别和层次,硬件条件,安全条件,劳动力成本。

各种状态客房清洁程序:空房:简单清扫,住客房:一般性清扫,走客房:一般性清扫;重要客房:彻底清扫,长住客人房间:彻底清扫。

客房清洁控制的质量标准:操作标准,实效标准,功能性标准

管理酒店公共区域清洁的工作注意事项:重视员工的选择和培训;配备齐全的设备和用品;划片包干,分工负责;制定质量标准,规定工作流程;制定操作规范

客房设施和设备包括:电器和机械设备,家具设备,清洁设备,房内客用品,建筑装饰品,安全装置 客房设备选择要考虑什么:适应目标市场的需求,具有配套协调性,具有使用性,具有安全性,有利于节能环保,方便维修与保养,具有特色,经济性

客房用品选择原则:实用,美观,适度,价廉,怎样进行客房用品控制:确定消耗定额,确定储备定额,做好客用品的日常管理工作,控制客用品的流失现象。

酒店是否配洗衣房,考虑什么:酒店的规模,酒店的场地,酒店的资金,酒店的技术,本地洗涤业的社会化程度

*如何做好布草房的质量成本控制:明确各类出口的质量标准,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和制度,加强工序,步骤的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客服务也要好。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客房部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电视监视系统,安全报警系统,钥匙系统,消防控制系统

上一篇:吉林省高考成绩公布下一篇:顺义2012年反腐倡廉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