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培养重点活动方案

2024-04-26

学校培养重点活动方案(精选8篇)

篇1:学校培养重点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要求,结合南开区教育局党委提出的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出发,实施“抓西促东”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措施,促进学校发展,充分发挥区教育系统特级教师的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全区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带出一支师德修养高、教育理念新、教学能力强、教育科研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本区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思路

“特级教师导师团”将立足“按需培训、立足教学、强化实践、开放合作”的工作思路进行培训。

——按需培训。在对学员的实际需求和专业发展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基地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设计培训的相关模块,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学以致用。

——立足教学。以帮助和指导基地校数学转变观念、充实理论、改进方法、提高教学管理能力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在理论学习、导师指导、基地实践等环节,关注教学管理、研究教学管理、改进教学管理,切实达到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目的。

——强化实践。本着实践锻炼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的原则,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两张皮”。安排多样化的实践锻炼,有效提升学员的实际能力。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反思提高——(再)理论学习——(再)实践锻炼——(再)反思提高”的过程,总结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管理经验。

——开放合作。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教学观摩、集体会诊、网上咨询、课题研究、基地锻炼等方面,均实行对内、对外全面有序开放,并制定灵活的措施,吸收各种优质资源。

三、培训目标

培养计划的总体目标:帮助优秀中青年教师树立科学教育教学观,增强其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为其发展为专家型名师奠定基础。

培养计划的具体目标:

——进一步提高优秀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创新素质。

——使优秀中青年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的技术方法。

——使优秀中青年教师具有战略、理性思维和世界眼光。

——使接受培训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普遍具有先进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理念、宽广的视野、结构科学的素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优化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

——其中若干名接受培训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取得创新性、应用性、推广性的高水平教学管理或教育教学成果,成果得到同行认同。

四、培训方式

“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全程两年,分为三个学段。每一学段都有明确学习目标、任务、要求和评价。考评结果作为下一阶段分层个性化培养的依据。培养全程为每位学员建立详实的成长档案,记录学员各个学段的发展状况。

各学段的培训方式与内容如下:

在培训的三个学段,均为学员配备指导教师,在课题研究、学术论文的选题及撰写、教学管理经验的总结及提炼等方面对学员进行“一对一”指导。

(一)研修学习学段

1.理论引领:聘请本市数学领域最出色的专家讲学,让学员听到一流专家的讲座,使学员了解最新研究成果。

教学管理和教学是理论引领的重要方面,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教育形势与动态: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与动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与问题解析,等;

基础理论:前沿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模式,从研究学生出发构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体系,等;

应用研究分享: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师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优秀教师的培养与管理,优化教学评价及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校本教研及撰写研究方案,校本研究与教师发展,学校科研创新等。

2.基地学习:组织学员结合专题学习,增进感性认识,加速理论内化。

3.课题研究:围绕着教学或教学管理等,帮助指导学员确立一项课题,导师指导学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

4.自主研修:提供书目,要求学员自己读书、思考,引导学员把读书与工作有机结合,并把读书的感悟思考在博客论坛发表。

5.博客论坛:建立“南开区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网站,随时提供课程资源供学员自主学习;开通学员个人博客,便于学员随时反思、研讨和交流。

组织学员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引导学员针对自己教学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

6.阶段评估:组织导师团成员根据学员提交的个人发展记录、实践成果、学员学习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考评结果作为深度培养学段分层个性化培养的依据。

(二)综合培养学段

1.典型示范:聘请在全市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结合其示范课例进行案例教学,深度剖析成功之道,给学员提供与知名专家对话、沟通的平台。

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员运用相关理论对案例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理性思考;学员从自己的管理实践中选择典型案例,提供给学员研讨。

2.教育考察:组织学员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深度考察,学习全国先进的教学理念。

3.论坛研讨:举办优秀中青年教师论坛,围绕国内的教育家、知名学校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研讨,给学员提供对话、交流与碰撞的平台。

4.成果发表与课题研究:指导学员围绕其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难点及教育热点问题等撰写学术论文,并帮助其在国内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

指导教师继续指导学员进行课题研究。

5.自主研修:继续组织、指导学员自主研修。

6.博客论坛:继续组织学员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继续引导学员针对自己教学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

7.阶段评估:组织专家根据学员提交的个人发展记录、实践成果、学术成果、课题研究成果、学员学习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考评结果作为深化提升学段分层个性化培养的依据。

(三)深化提升学段

1.提炼总结教学管理经验:组织专家围绕学员的教学管理经验进行系统提炼和总结,为学员进一步发展指明路径,为学员成长为全市专家型名师奠定基础。

2.成果发表与课题研究:继续指导学员围绕其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难点及教育热点问题等撰写学术论文,并帮助其在国内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

3.自主研修:继续组织、指导学员自主研修。

4.博客论坛:继续组织学员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继续引导学员针对自己的教学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

5.结业评估:组织专家根据学员提交的个人发展记录、实践成果、学术成果、课题研究成果、学员学习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

(四)资金项目管理

根据“特级教师导师团”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本着“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出效益”的原则,将专项资金投向课程开发、导师指导、挂职学习等培训项目中。

篇2:学校培养重点活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35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XX〕13号)的精神,“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以下简称职教师资基地)等有关机构,开展职教师资培训项目建设,开发80个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包、校长培训包和公共基础研究成果,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升职教师资基地的培养培训能力,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二、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

本项目由符合条件的职教师资基地牵头承担,吸收其他符合项目开发要求的单位共同参与。项目牵头单位须为相关学科、专业和师资优势明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经验丰富、成绩显著的本科高等学校,具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具备课程与教学法研究力量的单位优先考虑。项目开发人员由职教师资基地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法研究人员,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和校长,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等组成。项目负责人应由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熟悉职业教育,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学者担任。

三、项目申报与立项

职教师资基地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项目专业目录》及有关要求,申报拟承担的相关专业的开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各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两部审核后批准立项。

四、工作步骤

项目实施分为准备、研发、验收和成果汇总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制订项目开发计划、组织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开展前期调研、完成开题答辩等,时间截止到20XX年12月。项目开题时间由项目负责人提出,项目牵头单位审核后,报项目开发管理办公室。开题答辩由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分批进行,对未通过答辩的要限期进行复评,复评仍未通过的取消项目承担资格,另行遴选项目承担单位。研发阶段主要工作是开展深入调研、进行项目研究开发、形成阶段性成果、进行试验论证等,时间截止到20XX年6月。项目研发过程中,教育部、财政部委托专门机构对项目进程进行监控,并组织专家进行中期检查。

验收阶段主要工作是项目牵头单位完成项目结题报告并对研究成果进行自评,教育部和财政部组织专家进行结题验收,时间截止到20XX年12月。

成果汇总阶段主要工作是项目牵头单位根据验收意见进一步组织修改完善成果,并交教育部、财政部统一组织出版,时间截止到20XX年6月。

五、项目成果要求 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本项目的成果形式分为教师培训包、校长培训包和公共基础研究成果三种类型。

教师培训包内容包括五个部分:一是该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二是一套包括该专业教师上岗培训、提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的培训方案;三是至少一部该专业教师培训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四是一部该专业的专业教学法教材;五是该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校长培训包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的岗位职责和能力标准;二是面向校长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的培训方案;三是面向不同层次校长培训的系列教材;四是校长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公共基础研究项目的成果形式,应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形成相应的课程、教材、制度研究和设计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等。

六、项目经费

本项目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等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七、组织管理

教育部、财政部对项目进行宏观管理和领导,负责项目评审立项、经费审核安排、项目检查和验收等;成立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两部领导下开展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研究咨询、信息采集与绩效监控等工作;委托专门机构成立项目开发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

项目牵头单位负责所承担项目的管理,确定项目负责人,为项目开发提供人财物保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监督经费使用,并做好项目的协调工作,确保各阶段项目任务的完成。项目参与单位要积极支持项目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相应的条件和保障。

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开发工作,制订项目开发方案,组织研究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安排经费使用,确保所牵头项目的完成质量。如因项目开发需要变更项目负责人,项目牵头单位须向教育部、财政部提交书面报告,由两部组织专家指导委员会仲裁和批复。篇二: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2747字)

为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岗位,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新入职教师实际情况及专业成长要求,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项目类别、代码及名称 E-1 中职校新教师入职培训

二、培训目标

1.深入学习领会我国职业教育现行政策,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了解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实务,掌握教学基本规范,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了解职教科研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管理能力和水平;

3.熟悉相关企业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用人需求和规范等; 4.增强新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明晰中职教师成长的基本路径,能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

三、培训对象及时间

培训对象:江苏省中职学校近年来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培训时间:每期培训天数10天;每期学时数76学时; 第一期培训日期:20XX年7月20日~7月29日; 第二期培训日期:20XX年7月31日~8月9日; 第三期培训日期:20XX年8月11日~8月20日。

四、培训内容

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为引领,采取模块化培训方式,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围绕各培训模块主题,采取学员实践、展示与专家点评、讲座相结合的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和“以需定培”。具体培训模块与主要任务包括: 1.职教政策模块(1.5天)

(1)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0.5天)(2)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及人才培养解读;(0.5天)(3)中德职业教育与双元制本土化。(0.5天)2.课程教学模块(3.5天)(1)课程改革与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实务;(1天)(2)教学设计规范及操作;(0.5天)(3)教学示范课观摩、研讨;(0.5天)(4)信息化教学理念与方法;(0.5天)(5)校企合作课程开发;(0.5天)(6)校企合作单位调研参观。(0.5天)3.职教科研模块(1天)

(1)课题研究及教科研论文写作;(0.5天)(2)课题研究观摩、研讨。(0.5天)4.德育工作模块(1天)

(1)中职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策略;(0.5天)(2)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0.5天)5.成长规划模块(1.5天)

(1)中职教师成长路径指导;(0.5天)(2)中职名师话成长;(0.5天)

(3)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展示与交流。(0.5天)6.团队训练模块(1天)

(1)启动会:建立学习团队,共识学习规则和学习目标(0.5天)(2)凯旋坊:团队汇报、培训总结、考核(0.5天)

五、培训专家组成

序号 姓名 职称/职务 工作单 培训所承担任务 徐国庆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东师范大学 中等职业教育 发展现状及趋势 马成荣 研究员/校长 南通职业大学 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及 人才培养解读 周新源 副研究员/校长/江苏省中职课程开发研究中心组组长 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中德职业教育与 双元制本土化 陈向阳 博士/副教授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课程改革与开发基本理论和实务 5 岳煜群 高级讲师/教研组长 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教学设计、教学示范课 6 张义兵 博士/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 信息化教学理念与方法 7 张振中 总经理/校长 舍弗勒集团大中华区培训中心、舍弗勒大中华地区培训学校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张宏杰 AHK-上海机电专业能力建设小组组长、德国机电资格考试委员会主席/副教授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陈智强 研究员/副院长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10 方建华 教授/博士/《江苏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课题研究及教科研论文写作 徐金河 副教授/科研处处长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研究观摩、研讨 王文 高级讲师/科研处处长 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中职生心理发展特点 与教育策略 13 苏志英 高级讲师/教务主任 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14 方向群 高级讲师/教研组长 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15 夏英 博士/助理研究员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职教师成长路径指导 李建红 高级讲师/科研处处长/国示范项目办主任 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中职名师话成长 17 濮海慧 副教授/科研处处长 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示范课、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展示与交流 18 王隽 研究员/人事处处长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展示与交流 19 高飞 团队 团队训练讲师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团队训练

六、培训管理与考核

考核采用量化考核的形式,对参加培训并达到培训要求的学员颁发培训合格证书,所在学校承认其接受继续教育的经历,记入相关档案,并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的参考依据之一。基地评选培训成绩优异的学员为“优秀学员”并颁发“优秀学员证书”,优秀学员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培训总人数的10%。

1.研修培训参与情况(40%)

(1)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30%);

(2)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交流(10%)。2.完成培训作业情况(60%)(1)教案设计(12%);

(2)主题班会设计方案(12%);(3)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12%)(4)团队合作作品展示(12%)(5)学习体会与感悟(12%)

七、保障措施

1.建立培训项目领导组织

(1)建立由省教育厅师资处、省中职师培中心以及承训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2)领导小组下设中职新教师培训项目工作组,组员由承训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新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日常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2.精心设计课程、聘请授课和指导教师

(1)根据新教师培训目标和特点,项目工作组将精心设计每个培训模块中各具体培训任务(培训课程)的实施方案,确保培训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根据培训课程实施需要,遴选和聘请相关专家和骨干教师担任授课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一线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3.加强培训期间日常管理工作

(1)由承训单位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培训的教学、实践指导、教学组织管理、生活服务等工作,同时设立专职班主任,全程负责学员的教学活动组织及生活安排。

(2)在培训中期召开培训工作座谈会,征求学员对教学及管理的意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计划安排,使培训工作有效进行。

(3)提供专门的食宿和研修场所(培训公寓、报告厅、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机房等),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4)建立新教师培训班QQ群,方便学员讨论;同时建设全省中职新教师培训专题网站,及时发布培训信息和学员培训成果。4.确保培训经费专款专用

八、培训地点及联系方式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科教新城健雄路1号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篇三:中职教师培训方案(1655字)为全面提升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加快中职教育发展适应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要,加快中职教师队伍的培训,改革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课题。因此,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烹饪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坚持按需施教培训原则,突出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学研用相结合的培训理念,推行教研、培训、自修一体化,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支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高职业教育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的职业教师队伍,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培训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本着“立足课堂,聚焦实践”的宗旨,突出以参训教师为主体,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培养其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努力建设一支理念新、能力强、素质高的中职骨干教师队伍。烹饪学专业中等职业教师的在职培训,是面向21世纪中国烹饪学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培训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

重点学习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烹饪技术新工艺等内容。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手段、专业技术与技能、教育科研与实践等综合素质和能力,适应国家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训结束后,学员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把握烹饪学专业的建设方向,理解烹饪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结合培养方案指定专业教学计划;通过学习观摩,掌握主要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和教学方法;掌握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思路和操作要求,能承担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任务;了解烹饪学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及发展动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开发技术;能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工作,形成新的职教模式,并在全国的职业教育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培训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烹饪专业骨干教师

四、培训方式

烹饪学专业中职教师培训将引进先进理念和成熟模式,根据骨干教师培训目标,结合参训教师的实际情况,以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在其指导下通过与广大中职教师的研讨和实训等形式,创造一个能体现先进职业教育特点,并与我省职业教育现状相适应的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对烹饪学专业所涉及的专业核心课与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和研讨,以项目设置培训内容,通过专题讲座、互动研讨、观摩教学、实验实训操作、现场参观等方式完成培训项目。

五、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综合讲座(64学时)培训内容 授课方式 教师 学时 教室 中职教师心理健康及其自我维护 讲授与讨论 4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干预 4 烹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4 中职教育现代技术应用 4 学科发展前沿讲座 8 烹饪学概论 8 现代厨房管理 8 食品营养与卫生 8 餐饮服务与管理 8 中外饮食民俗 8 合计 64学时

(二)专业技能训练(56学时)序号 内容 授课方式 教师 学时 教室 1 中餐热菜制作 实训 4 专业实训室 2 食品雕刻 实训 4 专业实验室 3 艺术拼盘与凉菜制作 实训 4 专业实训室 4 烹饪基本功训练 实训 4 专业实验室 5 宴席制作 实训 4 专业实训室 6 名菜制作工艺 实训 4 专业实验室 7 中式面点基本功 实训 4 8 中式面点制作 实训 4 专业实训室 9 西式面点基本功 实训 4 10 西式面点制作 实训 4 专业实验室 11 综合技能训练 实训 4 专业实训室 12 实践研修 实践 12 企业考察学习合计 56学时

六、培训考核

1、学员培训结束后考核方式为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等级;

篇3: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之探究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2008年,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6000多所, 年招生规模达到1100多万人, 在校生达到3000多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一半。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广泛开展, 年培训规模超过1.5亿人次。

(2) 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1) 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2) 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3) 注重职业教育的“两加强”:一是加强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 二是加强技能训练, 提高职业能力。

(3)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 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提供职教课程, 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准备就业者, 加强“实践性教学”, 强化“就业导向”的教育与培训, 提高其就业能力。 (2)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 (5)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 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 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包括: (1) 培养目标和规格; (2) 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3) 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4) 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多元性是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面对丰富的语文材料, 学生的理解和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中的每篇文章, 尤其是文学作品, 包含着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方式、情感体验, 学生在阅读时, 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文化素养, 会做出多种理解, 得出不同的感受。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但在当前, 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体现“个性化阅读”和“独特体验”, 课堂上, 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独特”“多元”, 追求活跃、热闹的课堂气氛, 至于如何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 如何从文本中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则在有意无意间被忽视了。曾经在某小学听过一节内地老师的教学交流课, 一位老师上《姥姥的剪纸》, 为了让学生体会“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 教师出示句子“从那时候起, 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 然后创设情境对话, 表现作者“缠”的过程, 结果有些学生说的话听着很不舒服, 有的说:“姥姥, 你要不教我, 我就离家出走”, 有的说:“姥姥, 你要不教我, 我就不认你做姥姥”, 有的说:“姥姥, 你要不教我, 我不给你吃饭”……授课教师依然微笑着应答着, 没有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孩子的话虽然天真, 但这些耍无赖式的语言让人感到一种凉意, 使姥姥与外孙相濡以沫的亲情瞬间被击碎, 难怪一位老师听后流着泪说:“没想到这些学生会说出这种话”。

尊重独特体验, 倡导个性化理解, 鼓励有创意的思考, 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和共识的基础上, 这就好比是“太阳”和“阳光”, 如果没有“太阳”, “万丈光芒”不就成了“无本之木”?这“太阳”就是文本的原意, 暨文本的价值取向, 这是共性, 而“万丈光芒”好比读者的多元解读, 独特体验, 是个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只有特殊性、个性而没有普遍性、共性的事物也是不存在

三、我校五年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1) 制定依据。 (1) 各地、各校经社会调研、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后形成的相关调研报告。 (2) 劳动部门颁布的相应工种高级工技能等级标准。 (3) 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办学特点, 形成的计算机专业建设方案。

(2) 制定方案的主要特色。 (1) 方案合理定位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方案执行“3+1”培养模式,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努力体现“五年一贯制”办学特色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3) 方案贯彻“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 从毕业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岗位 (群) 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出发, 建立以职业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充实了“四新”内容, 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 (4) 方案在设计制定时,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在做中学”和“以能力为本位, 在评价中学习”的现代职教理论为指导,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积极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和项目教学法, 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 方案以选修课的形式给各校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时, 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兼顾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和各地区、各校办学的特色差异性, 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个性离不开共性。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切实转变观念, 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体验,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 独特体验不等于无视文本的原意, 不等于脱离文本, 随心所欲, 甚至荒诞不经, 要把独特体验和尊重文本统一起来, 要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 “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何实现珍视学生独特体验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统一起来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进行备课的时候, 要深入研究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现的价值取向,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理解和把握得如何, 影响着课堂上教师如何正确的引导, 影响着学生会享受到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其二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引导者的角色作用。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的学习体验可以是多元的, 由于受自身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文化素养的制约, 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既有积极的、健康的一面, 又有消极的、颓废的一面。当他们的独特体验与文本倡导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提倡的公共道德和主流价值观产生对立时, 教师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就不可忽视了, 此时语文教师要当机立断地给予纠正, 采取质疑、讨论、辩论、深入研读文本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那种不敢引导, 盲目尊重“独特”“个性化”的态度实际上是对教学和学生的不负责任。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读”, 也要尊重教师的“教”。在课堂上, 语文教师要想到学生是富有个性的, 尊重学生的个性是“以学生为本”教学思想的体现, 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育人的责任, 努力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统一起来, 使阅读教学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西藏拉萨江苏中学)

(6) 推出了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 其课程结构和特点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由以下三大类模块课程组成:基础理论类模块———综合化课程、专门技术类模块———理实一体化或项目课程、技能训练类模块———项目化或课题化课程。

(3) 内容的解读。包括招生对象、学制与办学层次。 (1) 招生对象: (应届) 初中毕业生。 (2) 学制:五年。 (3) 办学层次:专科。 (4) 培养目标———总体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介于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之间: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技术性强的操作岗位、工程师与工人间的纽带岗位———“员”、生产一线的组织管理岗位等。

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行为为导向, 最终以项目课程组成专业课程体系, 学生的学习不是按独立的学科课程, 而是按工作项目进行。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发综合课程和项目课程, 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篇4:学校培养重点活动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能力;素质教育

随着计算机发展速度的加快,与之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则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技能。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则显得相对不足。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设置,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使通过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根据近些年的教学经验,本人总结了如下几种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法:

一、授课方法的改革

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

二、实践能力的改革

1.实践能力的教学

无论是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还是程序设计专业课程,上机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经过大量上机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相当于教师在“手把手”地教每个学生,这样,可使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步骤,直接学到教师的操作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操作,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捷径。

2.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比如: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微机的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开设都突出专业特色,也突出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应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践课程除了完成作业外,应该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全面推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

计算机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强调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它对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加速度的,没有此项能力的话很难跟上技术的变迁。因此,现有计算机教学方法要全面推行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强、会自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为此,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提高计算机素质教育改革的方法:

1.运用归纳和比较,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第一步,掌握得是否扎实,会影响日后对其他内容的学习。所以,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课下要更加精心地备课,讲课时要精练,并且,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加强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加深理解。

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上机实践的热情

有没有学习兴趣,是学生是否能学好的重要因素。而上机练习又是学好计算机的关键。我认为案例法和讨论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两种方法。以讨论法为例,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学习或上机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启发学生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很重要,男女学生的比例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的比例一定要适当,才能保证讨论气氛热烈。这些方法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3.提出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教育的延续。对于某些内容,教师不必全部讲解,可以讲出基本原理、内容,提出几个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例如在介绍完C语言的一维数组后,可以提这样几个问题:二维数组的“维”是什么含义?二维数组和一维数组有什么关系?三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就会更容易掌握二维数组和多维数组。

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更要注重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竞争能力。对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广大教师有着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仍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这需要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取长补短,以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来有效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http://www.cce.com.cn.中国电脑教育报

[2]http://www.edu.cn.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篇5:学校培养活动实施方案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竞争意识,推动学校学科兴趣活动更好地开展,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时间安排

1、第13周:班级报名,教科处汇总确定参赛学生名单;

2、第14~17周:学生竞赛(详见后面具体安排);

3、第18周:汇总各科成绩,颁发学生获奖证书。

二、评奖办法

1、本次竞赛设学生个人奖、班级团体奖。团体奖以段为单位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对于团体奖获奖的班级给予精神鼓励并跟班级曙光计划挂钩。

2、积分计算方法:一等奖4分/人次;二等奖2分/人次;三等奖1分/人次。3、各项目竞赛获奖比例为:一等奖6%;二等奖14%;三等奖20%(以参赛人数为准)。

附竞赛安排表:

年级 项目 竞赛的.时间 每班人数 竞赛地点

七年级

现场作文评比

第14周周一下午3:15----4:45

5

七(1)教室:①--⑥班;

七(2)教室:⑦--(12)班

数学竞赛

第15周周一下午3:15----4:45

5

七(3)教室:①--⑥班;

七(4)教室:⑦--(12)班

科学综合能力

第16周周一下午3:15----4:45

5

七(5)教室:①--⑥班;

七(6)教室:⑦--(12)班

英语综合能力

第17周周一下午3:15----4:45

5

七(7)教室:①--⑥班;

七(8)教室:⑦--(12)班

八年级

现场作文评比

第14周周一下午3:15----4:45

5

八(1)教室:①--⑥班;

八(2)教室:⑦--(12)班

数学竞赛

第15周周一下午3:15----4:45

5

八(3)教室:①--⑥班;

八(4)教室:⑦--(12)班

科学综合能力

第16周周一下午3:15----4:45

5

八(5)教室:①--⑥班;

八(6)教室:⑦--(12)班

英语综合能力

第17周周一下午3:15----4:45

5

八(7)教室:①--⑥班;

八(8)教室:⑦--(12)班

九年级

现场作文评

第14周周一下午3:15----4:45

5

C幢二楼多媒体:①--⑥班;

D幢二楼多媒体:⑦--(12)班

数学竞赛比

第15周周一下午3:15----4:45

5

C幢二楼多媒体:①--⑥班;

D幢二楼多媒体:⑦--(12)班

科学综合能力

第16周周一下午3:15----4:45

5

C幢二楼多媒体:①--⑥班;

D幢二楼多媒体:⑦--(12)班

英语综合能力

第17周周一下午3:15----4:45

5

C幢二楼多媒体:①--⑥班;

D幢二楼多媒体:⑦--(12)班

备注:1)各班主任请在第13周周四(11月27日)前将参加各项目竞赛的学生名单(由任课教师推荐,班主任汇总)以电子稿的形式上交教科处指定的ftp文件夹内。

2)各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四小”培养活动的具体安排及时通知学生到指定地点参加比赛。

3)每个项目各班上报学生名单限报5人。

第九届学科竞赛节参赛报名表(电子稿上传)

班级 项目 姓名 成绩 备注

数学竞赛

现场作文评比

科学综合能力

篇6:禁毒重点工作活动方案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主任:--(负责禁毒宣传,收集归档“无毒校园”创建活动资料等。)

二、指导思想

创建“无毒校园”活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禁毒工作任务、措施和责任落实学校各年级、班级。针对学校的实际,认真做好“师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防止毒品违法犯罪的渗入。

三、工作目标

认真做好以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防止毒品渗入到校园中,在年内完成创建“无毒校园”的任务,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禁毒意识和防毒拒毒能力,净化校园环境,确保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工作措施

1、召开创建“无毒校园”动员大会,签订创建“无毒校园”责任书,逐级落实责任制。

2、组成创建活动工作班子,确定禁毒宣传骨干,落实和制订创建责任措施。

3、印发有关禁毒宣传提纲,悬挂横幅,加强宣传,做到宣传教育不漏人。

4、在学校门口设立永久性禁毒宣传固定警示牌。

5、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禁毒图片展,出一期禁毒专题刊物、黑板报,举办一次以禁毒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全面了解毒品危害。学校放映一场以禁毒内容为题材的禁毒宣传碟片。

6、进行一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毒品预防教育知识讲座,增强师生防毒、拒毒、禁毒意识。

7、6月3日至6月26日,学校团委开展一次“珍惜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活动,并在“6.26国际禁毒日”当天,组织学生上街开展禁毒集中宣传。

8、学校团委向全校团员发出“不让毒品进校园、家庭”的倡议书。

9、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使学校职工、学生全面掌握毒品危害和国家法律法规。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加强学习动员,并亲力亲为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2、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充分认识创建“无毒校园”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克服消极思想和抵触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

3、注重工作结合。学校各办公室之间、各年级之间、各班之间要互相团结,加强联系,注重沟通,资源共享,促进禁毒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4、强化监督管理。为确保禁毒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学校“无毒校园”领导小组,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严肃查处对工作消极、不负责的教职工进行通报,并监督改正。

篇7:社区重点工作活动方案

1、认真做好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打造党建引领服务型

文坛社区共辖9个居,11个党支部。今年以来,按照街道党委要求,在所辖各党支部认真开展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每个支部在动员会召开之前精心准备了大会发言材料,制定了科学的学习计划和丰富的学习内容,严格按照会议召开的程序上报街道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各支部结合自身合理地安排了学习时间和计划,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党员干部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了开展教育实践活的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查摆问题中都结合自身查找不足,明确了下步整改的方向。

2、全力做好群众满意度大调查活动,努力打造安全舒适的和谐社区

文坛社区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社区党建工作始终,联系实际将“教育实践”活动与“提高群众满意度”有机结合,全面开展“转作风、走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大走访活动。社区召开了群众满意度调查动员会对调查活动进行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本着对发展负责、对群众负责的原则,在走访活动中全面了解民情,广泛征求了群众对我街道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环境治安状况等进一步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对居民提出的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收集,及时采取了整改措施,共发放调查问卷4716份,收集群众意见51条,处理36条。同时,积极宣传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及上级各项惠民政策,介绍社区服务事项和具体工作流程,提高社区工作透明度,增进群众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3、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平台,丰富活动载体,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文坛社区将紧紧围绕关注民生、顺应民意、满足民需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平台,要求工作人员始终保持团结、务实、创新的工作风貌,通过公开、透明、阳光的操作规程,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打造暖民、亲民、爱民的民生品牌,真正实现“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同时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服务群众,文坛社区积极开展了健康义诊、消防安全进社区、法律安全知识讲座、老年棋牌比赛及“庆七一”社区党员服务月等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拉近服务群众“零距离”。

4、以防控促稳定,维护社会治安

一是为保社区一方平安,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组建社区居级群防群治队伍,建立专群结合治安全防范体系,努力为广大居民打造一个稳定和谐、安全有序、邻里关系融洽的“平安社区”。二是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通过变上访为下访,积极排查信访隐患,充分发动各居全体党员,特别是居两委干部的积极性,使其成为了信访工作的侦查员、排查员、接待员、处理员,确保了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社区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共调处矛盾纠纷12起,没有发生一起越级群体上访事件。

5、以环境促和谐,着力打造宜居家园

社区的环境卫生是一项“面子”工程,它直接影响着群众生活居住的幸福指数,社区将创新工作思路,以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以宣传教育、集中整治、打造亮点、长效管理为抓手,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提升辖区环境卫生水平。

6、加强计生服务,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今年以来,我们文坛社区认真贯彻市关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指导精神,严格按照街道整体工作部署,在第一次妇检活动中共完成女扎5例,流产5例,引产1例、放环56例,妇检率达100%,圆满完成街道下达计划生育任务目标。顺利迎接了--市计生局的稽查考核工作。围绕巩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向居民宣传好了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各居委对服务阵地进行了加强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

7、民生工程扎实有效推进,社区服务再上新水平

文坛社区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使命,今年市里把文教小区作为老旧小区的整改工作重点,社区与居委全力配合,进行全面宣传整改措施方案,入户做工作,对部分违章建筑的居民进行了细心说服,使其主动拆除。目前老旧小区改造正顺利实施;同时协助做好塔寺北路(北大洋楼)区域改造建设工程。社区居委抽调专人,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传,目前正进行摸底丈量阶段,改造工作稳步推进。

8、其他各项社会事务工作井然有序发展

一是大力宣传,全面做好银龄安康工作,共为办理285人,收缴保险费8730元。二是做好了夏季防汛工作,社区召开了专题会议,要求各居委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抓好落实,明确责任,排查隐患,做到未雨绸缪。三是做好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征收工作,目前已办理965人,缴费59.73万元。四是全面做好了医疗保险信息录入工作,目前共登记928人。

二、下半年工作总体思路

我们将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为中心,抢抓机遇,不断创新,攻坚克难。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全面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八项规定,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着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着眼排忧解难促发展促和谐,

2、继续开展“转作风、走基层、密切联系群众”走访调查活动,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3、继续配合做好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做好文教小区改造工作;协助做好塔寺北路(北大洋楼)区域改造建设工程。

4、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回归社区报到”活动,进一步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不断把党建引领型党组织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向深入。

5、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立足“早”字,积极为居级换届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

6、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单独政策的宣传与登记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阵地建设,夯实社区计生工作基础、深化居民自治、完善利益导向、开展生殖保健综合服务,努力开创计生工作新局面,创建和谐社区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篇8:学校培养重点活动方案

一、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

1. 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

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等方面的关系, 培养学生既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又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本领, 还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 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拓宽基础教学的内涵, 改变本科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 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

2. 整体优化的原则

培养方案的修订应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首先, 要整合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状况, 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其次, 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第三, 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 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等途径, 减少课内学时, 加强课外指导,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

3.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培养方案的修订应努力在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 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培养方案的统一性体现在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上, 反映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 多样性体现在各高等学校制订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上, 反映各学校的办学特色。要采取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适度放开专业及专业方向选择权等措施, 改变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千人一面”的状况, 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增加和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 并融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二、培养方案的修订密切联系我校的实际

做好培养方案修订, 要努力做好两个结合, 一个是要努力吸取近几年来, 特别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 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 及时将其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之中, 并大胆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管理模式。学校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学校注意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 实施科教融和。

二是紧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 我校学生特点是招生来源逐渐多样化。我校虽然是北京市属高校, 服务面向主要是北京地区, 但通过近几年的发展, 在生源结构上北京生源与外地生源各占半壁江山。北京地区学生整体水平处于前25% ~20%左右水平, 学生群体日益出现两种明显趋势, 一方面以北京学生为主的出国留学趋势, 另一种是以外地学生为主的考研趋势。培养方案的修订要考虑这两种趋势。

三、我校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

1. 保基础

保基础指保证重要基础课 ( 高等数学、概率、线性代数) 等课程一定的学时、学分, 至少达到同类院校通常标准。尤其是要从我校学生特点出发, 考虑我校学生所处的招生层次, 在基础课上应保予以保证。由于上一版培养方案对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学时压缩, 导致高等数学授课内容宽泛、个别知识点未讲, 导致我校学生基础不扎实, 在重要考试中显示出高数基础薄弱。因此新版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在总学时有所减少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重要基础课的学时, 做到有保有压。

2. 压学分

压学分的目的在于强化“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我校各专业平均学分在200左右, 兄弟高校一般在160 ~170学分左右, 目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之一是“减少填鸭式教学, 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我校应适应这种趋势, 并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

3. 国际化

国际化指中外合作办学, 学生大批量出国留学或境外交流、实习等情况, 是当今高教发展另一主要趋势。一些高水平大学在出国留学人数、对外交往上都取得很大成绩。我校作为北京市属高校, 在全国高校地方高校中出国比率处于较高水平。客观上对于我们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上力争英语学习不断线。

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在培养方案修订上我校把强化双语教学作为抓手。近年来, 我校派出大量教师出国学习, 同时引进一定数量海外归国人员, 在开设双语课甚至全英文课上有一定基础。新版培养方案建议各专业开设双语课, 通过“基础外语 + 双语课 + 专业英语”实现英语不断线。在双语看上争取“五看一评” ( 看教材、看日历、看教案、看板书、看试卷, 评效果) 。

4. 重创新

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应用型人才也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创新方面应有所加强, 如设立创新课程或把创新实践 ( 学生发表文章、学科竞赛、完成科研立项、参与教师课题、发明专利等) 纳入培养方案体系。

摘要:培养方案是一所大学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 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也是实现学校目标的重要依托和环节, 本文从培养方案修订的几个原则出发, 探讨了我校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 希望借此完善学校培养方案, 助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培养方案,保基础,压学分,国际化,重创新

参考文献

[1]胡艳婷, 杨亚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5, 12 (22) :6.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 .

上一篇:匆匆的读后感800字高中下一篇:《认一认3》